资产化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5 02:10: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资产化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资产化管理论文

篇1

在落实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坚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全程管理原则。所谓全程管理原则,就是将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看作一个整体,从这个整体的管理需求出发,建立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措施,将档案信息收集、保存、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都施行数字化,运用统筹管理的方法,每个管理环节都不可松懈,各个环节之间要做好无缝衔接,进而实现整个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最大化。

2.真实完整原则。档案管理的基础就是确保档案数据的真实可靠,在落实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真实完整原则,数字化档案的内容、结构都不能与原有档案出现差异,建立、使用之后也要保持档案信息与原始状态相同,并且要针对档案使用者的姓名、使用档案的时间等信息进行登记。档案使用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权限,否则不可使用这些档案资料。

3.使用方便原则。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和信息使用环境,因此方便性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数字档案经过储存、传输、加密等处理之后,必须要确保信息数据的可识别性,否则这些信息就无法被有效读出,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要确保具备相关权限的使用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可以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份电子档案。

4.安全性原则。由于数字化管理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房产档案作为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一旦损坏或者丢失,有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坚实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原则,这是开展一切数字化管理的前提。为了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采用更加有效的保密措施,才能够使系统硬件或者软件都能够免于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迫坏,减少档案数据丢失或者破损的可能性。

二、加强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在分析了执行数字化管理的原则之后,下面针对具体的数字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1.提高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档案信息,并为社会发展更好的服务,如果档案管理缺乏真实性与完整性,那么数字化管理也不存在任何意义。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管理情况来看,通常房产管理部门都是计算机系统进行登记并发证,同时使用局域网以及数据库技术对各项信息进行管理。但是能够全面落实房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城市并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数字化管理认识不完善,缺乏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因此必须要强化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性,提升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保证资料要真实、完整,针对各种资料数据进行检查,确保这些资料没有问题才能够进行转化电子档案,为数字化管理做好准备。

2.制定房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规划,并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在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建设发展,每一年的数据都在增加,因此要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对现阶段的库存档案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充分发挥档案的使用纪律,将所有的档案进行分类和管理,使缺少数字化的档案库存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发挥效力。制定阶段性管理制度,并且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落实,确保每个时期的数字化档案管理都可以落实到位。

3.进一步完善房产权属档案数字化标准。数字化管理中标准化管理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由于档案管理数字化属于新型事物,因此国内缺乏完善的制度与标准,为了能够为数字化管理创造更加有力的环境,奠定更加有力的基础,国家档案局要针对电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出善的标准、规范制度,规范和指导各地的房产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最终建立起一个标准的房产档案数字化利用平台。

4.规范数字化档案开放范围和使用权限。数字化档案的查询与检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确保防卫的安全性,公众可以在公共网上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和使用,同时对内部人员开发相应的档案查看权限,在单位内部局域网中可以随时查询、使用和分享。

三、结束语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房产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因此地产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要积极强化信息化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制度,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普及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和条件。

作者:宋斌路 单位:齐齐哈尔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孙嘉翊.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篇2

结合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作用,使其投资总量、结构以及布局等均与国民经济全局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对投资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并始终贯彻运用计划使全社会能够达到综合平衡,进而全面推进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对投资计划管理进行进一步强化,其目的主要是使计划能够更加具备科学性。结合整个社会所具备的财力、物理以及技术装备能力等可能性使其能够达到综合平衡,随之对五年内的投资规模及年度投资规模进行明确,使其能够呈现平衡、适度的状态,保证年度间不会出现较大变化的投资行为。在平衡满足社会投资规模的同时,既需要对全局进行考虑,同时针对地区和部门也需要进行平衡;考虑年度规模平衡的同时,还需要对在建规模进行考虑;项目投资后所需的财力、物理的平衡也均在投资总规模考虑范围内,这就需要根据地方以及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二、完善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执行管理创新

篇3

1.2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通过对当前已经建立国有资产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的高校进行考察,笔者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就是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首先,大部分的资产管理系统为单机操作,缺乏开放性,除了本部门的管理者可以进入系统查阅相关资产数据外,其他部门的管理者无法进入管理系统参与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因而无法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致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其次,数字化管理要求配置高标准的软硬件,以使其管理系统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甚至能够达到分析和模拟人脑信息处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即人工智能。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数字化信息系统软硬件的配置普遍偏低,仅能进行最简单的运算分析,因而难以满足当前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再者,管理系统效率低下,难以独立完成管理任务。如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由于实行的是单机操作,且没有配备一些高质量的资产管理软件,导致一些较简单的操作如资产调拨、变动、报损等都无法独立完成,还需要人工来填单子、录入数据等,因而效率极低。

1.3缺少数字化管理系统专业从业人员[4]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使用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这部分人员既需要精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较扎实的电脑操作知识,如计算机语言的读写,数据的录入、传输,简单的编程等。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要求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级别,能够抵制一些网络病毒、黑客的攻击,而现有高校的资产管理队伍知识结构普遍老化,大都未接受过专业的电脑知识培训,从而为数字化管理带来不便。

1.4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费用较高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软硬件的要求都较高,因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现在软件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运算速度非常快,因而对计算机配置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其运算内存至少在1G以上,硬盘容量至少在80G以上,而对后台服务器的配置要求更高,如果后台服务器配置较低,则其响应时间较长,运算速度过慢,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市场上配置越高的计算机,售价就越高。同时铺设Web网线构建局域网,为每个资产管理部门构建系统平台等,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而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花费巨大,大多数高校出于成本考虑没有完全按高标准配齐软硬件,从而使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6]。

2当前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实现的途径

作者所工作的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全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在推动工作过程中,深切感到数字化网络管理不仅要有健全的机制和保障措施,还要有较高素质的各级管理人员。在学校下达的《借助网络管理平台推动全员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感到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以使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落到实处,实现人人关心,人人参与。

2.1切实提升全校的数字化管理意识要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数字化,首先必须树立起数字化管理需要全校人人参与的认识。高校资产管理者一定要摒弃过去认为数字化管理是纸面文章的偏颇认识,要认真学习数字化管理领域的有关知识,了解系统特点和共用领域,并对其在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状态进行深入的了解,准确把握其对学校工作推动的趋势。同时要建立健全一套与数字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从人员配置与系统构建上为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此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要建立一套分管校长负总责,各二级单位领导具体负责的制度,从而将资产管理的责任具体到人,以便管理系统可以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损耗、出借等具体行为实施全过程跟踪和监测,从而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2.2构建高效的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当前高校大多都构建有局域网,且多采用光纤接入,传输速度较快,技术比较成熟,因而可以采用购置相关资产管理软件和后期自行开发的方法建立包括资产购买审批系统、资产清查系统、资产设备管理系统、资产维修系统、调剂、报废系统和考核在内的数字管理系统。平台可借助现有成熟的Internet网络,构建自己的分布式数据库,客户端不需要安装软件,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访问。系统要设置分级权限,针对不同管理者设计不同授权,实行全方位管理。

2.3持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对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教育资源,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软件使用方法的培训,以使其尽快熟悉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同时要根据高校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的特点,采用“引进来”的方式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此外,还应该积极地“走出去”,组织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其他高校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强化自身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方法。

2.4定期考核与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国有资产管理是系统性工作,不仅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各级管理人员负责,同时一些专家学者购置的专用教学科研仪器也需要他们的参与管理。对资产管理定期考核,并提出分层分类管理的一些措施,不仅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量化,同时可以为仪器设备等资产的有效使用提供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

3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作者所在单位的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始建于2011年,平台使用Internet网络,后台服务器使用WindowsXP构造的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进行管理。系统采用的资产管理软件是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普诺迪公司开发的系列产品。产品分为单机版、超级客户端和网络版。该软件主要包括资产清查系统、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系统、家俱管理系统、低值品管理系统、材料(仓库)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设备、家具、交通、房屋、土地)管理系统、高校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资产采购管理系统等14个子系统,借助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平台中各系统数据汇总、统计、查询等功能,并能以图表格式输出打印,从而使主管部门和领导能全面了解全校资产情况,实现了资产动态化管理,同时为学校事业发展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为更好地发挥数字化网络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支撑作用,先后出台并修订了国有资产购置、使用、报废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办法。随着校园网的升级换代,资产管理网络从过去的单机版扩展为网络版,各个二级单位均在网上开展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业务。随着事业的发展,学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断强化自身素质,选派多批次基层管理人员外出培训,以提高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效率,强化信息化意识和国有资产管理技能,国有资产数字化系统已经在学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4

一、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军队国有资产管理观念认识上的偏差

在我国国有经济体系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国有资产较受重视,而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军队国有资产及其管理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创新意识不够,目前资产管理多采用单机用户使用方式,没有考虑数据资源共享,重复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对网络应用较少,缺乏利用网络进行资产管理的意识。

(二)军队国有资产管理手段原始化

军队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掌握不了各部门国有资产的总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大量的信息在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而财务部门作为资产的主管部门,掌握的信息较少,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集中、不全面、不准确,不能为决策者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信息,不能适应现代管理效率的要求。无法做到实时在线处理,静态存量资产数据多,动态增量资产数据少,管理比较滞后。

(三)军队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各单位为了各自利益,不能及时将资产管理信息提供给高级决策者;部门内部人为控制现象较重,掩盖了本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造成信息失真;各级下属单位多,无法在短时间内向领导提供有效数据,没有做到资产管理层次与部队体制编制相吻合。军队资产管理还未实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管理、监督系统统一起来,计算机虽然实现资产信息的处理,但由于缺乏规范性,也没有完全弥补人为因素带来的资产管理漏洞。

(四)军队资产管理软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全军研制开发了《军队资产管理系统》,与《军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它子系统软件一起构成了“军财工程”系列财务软件。该系统解决了各系统间数据结构不统一的问题,但是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其与军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它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没有处理好资产管理系统与其他军队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的接口问题,技术上形成了资产管理信息孤岛现象。特别是资产预算功能模块没有进行开发,随着预算编制改革和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深入,资产、经费和预算一体化管理要求系统具备资产预算功能,这也是资产管理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五)军队资产信息安全防范力度不够

《军队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网络版已经颁发全军资产管理部门,但是充分应用其网络功能的单位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资产信息安全是主要的方面。对于现代网络系统而言,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边界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计算机病毒的肆意传播以及网络黑客通过非授权侵袭进行破坏,对信息安全的破坏则更为严重。

二、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设想

(一)创新军队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思想

首先,要转变领导干部的观念,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重视信息技术资源,明确加强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不单是配备足够的电子计算机、安装管理软件,而是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寻求机会加大资产管理人员培养力度;其次,要转变消极被动的观念,不能自视落后,而采取等靠要的观望态度,要从根本上促进整个军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功能的完善与管理理念的创新,提高运行效率。

(二)完善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及时掌握和了解各个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使用军队国有资产情况的一种非常有效和快捷的途径。统一开发军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制定全军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全军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基本数据库,以完整反映各级各部门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情况。

(三)建立高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篇5

二、问题

通过对该市(县)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不统一

由于财务部门主要是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习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实施分类。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部门则是根据资产管理系统设置好的分类进行管理。这样使得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同一类资产会出现在财务几个大类里,不便于管理。因此资产管理系统从属性来对固定资产分类,最终就会使得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分裂标准不统一,给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对接

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是实物资产采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而价值管理则是财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一般不预留任何接口,所以两个系统之间不可能实现集成或对接,是相互独立的。遇到核对相关数据的时候,就只能是将两个系统的数据打印出来进行人工核对,大大降低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分类的标准不一样,两者对固定资产的编码规则不统一,一定程度上给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带来不便。

(三)固定资产系统信息和财务部门信息不一致

一般学校财务部门负责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实物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报废等过程。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主要为资产管理部门只要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就可以根据入库单在资产管理系统登记卡片,然后使用部门投入使用。而财务部门的核算则是根据资金的支付作为登记资产的依据。由于报账人报账时间的推迟或者由于资金紧缺而未能及时付款导致了会计核算的迟滞性,造成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不对称。

三、对策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和措施。

(一)统一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

综合考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分类,积极借鉴不同的分类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单纯地将固定资产按照功能作为划分依据,虽然实物管理比较容易,但与财务核对困难。笔者认为,对于我市(县)的中小学校而言,应该从财务角度出发,完善资产管理系统中关于财务部门标准的分类,或者将资产管理系统的分类标准逐步与财务标准对接,真正做到两者的分类标准的一致。

(二)创建完整的固定资产主数据,实现两者的对接

信息化环境下,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应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给每一个实物资产都建立一个资产编号,这个资产编号是唯一的,这个资产编号伴随着资产的构建到最后的报废的整个周期。同理在财务软件中也必须有一致的资产编码相对应。所以必须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主数据,逐步推进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和财务标准一致性,实现两者的对接。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码,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产生的资产卡片编码与财务部门软件产生的资产编码要一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只要一个确定的资产编码就可以在2套软件中查询出相应的信息。这样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财务软件中以资产编码进行资产的查询、修改、处置、调剂等工作就显得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消除了原先对账需要人工核对的弊端。

篇6

二、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相关要求,制定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规章制度应当确定固定资产的管理组织和人员,通过统一领导,统筹解决,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具体到个人。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实现统一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在制定具体的管理策略时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和财务部门加强对资产的盘存管理,做到固定资产审核没遗漏,为固定资产预算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规章制度应当明确规定资产的清查、入账、统计等管理办法,并且确定日常的检查制度,保证资产管理的有序进行。

2.加强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

固定资产配置对于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配置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配置,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做到保障需要、优化结构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浪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借鉴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标准来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做到固定资产配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固定资产配置纳入到学校的预算管理中,加强预算控制和监督,使预算采购等能够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资产配置的后期管理,例如对于资产配置的执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以及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配置和运行情况,最终达到资产的优化配置。使固定资产配置能真正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使固定资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3.加强固定资产的评估和管理

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资产的评估,只有科学地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对学校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且进行验收,将调查的结果录入学校的资产管理系统中,保证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建筑物等自建形式的资产,应当在验收之后的六个月之内进行竣工审计,并且做好资产的使用登记和入账工作。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自建资产,应当通过暂时评估的方式办理资产的入账工作,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序性。

篇7

在机械制造业当中,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有了可靠的保证,为提高企业信誉创造了条件。机械制造生产管理采用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各生产环节的监控,并能够在CPC的帮助下对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现阶段,我国对机械制造生产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今后的全面推广及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生产管理系统肩负的职能以及运行方式

传统生产管理主要是依据订单的内容,合理地安排施工,从而保证能够在交货日期内完成生产。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多是人为地布控,所以,容易出现纰漏,影响企业信誉[1]。现代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地监控,可以有效保证够各个环节能够按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能够按时交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与传统生产管理相比,运行方式和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呈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从订单采购到制造的整个过程,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就相关的生产内容进行记载,实现了有效数据的高度利用[2]。同时,现代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地体现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了职能的集中力度,为保证各系统的控制以及运行的有效进行创造了条件。

二、生产计划管理

现代生产管理要求有详尽的生产计划并对整个生产进度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客户能够及时地收到货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机械生产管理建立网络操控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为保证生产管理和生产能力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方法。同时,在机械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可以让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等,从局部检查生产进度、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计算机系统当中的内部存储功能可对各制造单元进行系统地监控。一般,多台加工产品、制造单元或FMS单元通过局域网组建一个制造中心,通过中心控制,保证各施工工序的平稳进行[3]。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系统在接到订单之后,会根据订单的内容及时地安排生产,依据制造工序,列出施工中可用到的施工工具。在CPC的控制下,生产车间人员可随着对生产零件进行检验,达到合格后方可出厂。利用CPC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出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将其作为各种生产指令的依据,从而使各生产环节能够有序地进行。

三、生产准备

生产系统的高效、有序进行,需要对各子系统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各施工工序能够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因此,在准备生产和生产过程中,要对各系统的运行功能进行检查,同时还要保证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购生产所需的货品是否能够到位,机械设备的运行是否完好、设备故障等,使生产环节容易脱轨,进而影响生产进度[4]。为了有效控制各生产环节能够按照进度的要求进行生产,存储一定数量的半成品至关重要。对于半成品的存储数量,要依据生产条件来确定,若存储过多的半成品,就会影响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对资金流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此,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综合分析生产因素,确定半成品库存量。通常,制造周期在三个月的产品生产系统,半成品的库存量为当月生产出的成品数量的1.5-2倍左右,此时,在出现生产的部分零件交货日期向后推迟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下,可借助库存的半成品赶超交货日期,从而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传统生产管理系统,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安排一定的人员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期间还可以出现错误,但现代管理系统就可以有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安装先进的生产管理软件,就可以有效地处理上述问题,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当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在传统生产系统当中,系统的生产成本是各子系统计算之和,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且计算的结果有可能与实际成本有偏差,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的中央控制系统对各环节产生的费用进行实时地统计,有效地提高了成本控制的准确度[5]。在产品成型后,通过计算机技术,生产部门可第一时间计算出产品的制作成本,并将其与标准制作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成本可控因素,从而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机械制造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自动化程度更加明显。在更多的面向现代化生产管理系统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自动化管理能力,为提高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保证交货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张伟 单位: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参考文献:

[1]詹欣博.面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2]张丹.企业信息编码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篇8

(1)部分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低,职责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家底不清,账实、账账不符,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

(2)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复购置、长期闲置问题较多;资产有偿使用、处置行为不规范;资产缺乏有效整合,使用效率低下;低价出租、随意处置等现象屡禁不止,国有资产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一直以来,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是财政部门关注的焦点,却往往忽视了对资产形成的监管;而单位关心的是能否购置资产及资金来源,对资产购置后的使用效益则很少顾及,资产绩效更无从谈起。

2.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基本物资保证。其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效率。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制度,对于科学分析、评价国有资产的规模、结构、效益,从源头上控制资产形成,降低单位运行成本,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意义重大。

(1)建立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客观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与之配套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必不可少。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就是要将财政从重钱轻物转向既注重资金分配又注重实物管理,从增量、存量管理脱节向二者并重过渡,这势必对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的实施,统一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推进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强化了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有效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建立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是财政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将规范化考评引入资产管理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客观要求。通过建立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可有效促进财政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共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能有效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大多处于非竞争性领域,不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其用途一般属于公益,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点。鉴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使用及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抓紧建立与之配套的规范化考评机制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指标体系的确立

1.基本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是监督、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它是考评主体(财政部门)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及量化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管理效益及信息化程度所进行的评估、比较和分析,综合评价资产使用和管理成效。其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被考评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财务报告、资产盘点表、资产清查及统计报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考虑到我市行政事业单位数量多,构成复杂,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体系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设置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要求指标设置科学合理,考核程序严格规范,考评结果公平公开;效率原则要求考评工作可操作性强,考评结果真实有效,既有助于促进各部门加强管理,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又充分调动其在规范化考评中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将考评工作引向深入。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为了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共同属性,便于分析、比较不同考评对象的资产管理状况,必须要设置标准统一的共性指标。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资产性质复杂多样,还应根据各部门特点设计相应的特性指标,以反映某类部门或专用资产的运行状况。个性指标不是共性指标的简单细化,而是要突出部门、行业的特性。

(3)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各种经济资源的物质体现,具有统一的价值。它所提供的管理、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难以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衡量,单纯用定量或定性标准进行规范化考评,都会影响资产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因此,规范化考评指标应遵循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4)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化考评指标应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易频繁变动,但随着经济环境、政策依据、单位自身情况等的变化,指标体系也应随之调整。以静态指标反映现状,动态指标反映发展,二者结合起来考核则更为合理。

2.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的内容

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范化考评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该考核机制的构建除了要遵循指标设置的一般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我市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即要求资产规范化考评机制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绩效,具体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国有资产配置情况;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实施情况。

3.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的指标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指标体系的确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整个考评工作的关键环节。指标的选取尽可能全面、完整,既要考虑数据的来源渠道,又要避免指标的重复计算,要尽量采用现有的评价结果,做到简单、省力,减少指标总量。

(1)资产管理体制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主要考核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方面对使用单位作出评价,具体分为机构设置管理、资产制度管理、资产配置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等二级指标。包括考察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资产账目设置是否齐全;资产管理各项制度是否完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是否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资产出租出借及处置收入是否及时入库;能否定期更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等等。

(2)资产管理效益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主要考核单位资产管理的使用效益水平。具体分为资产配置合理指标、资产安全完好指标、资产利用效率指标等二级指标。资产配置合理指标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车辆、设备等资产总量和人均固定资产配置状况,考察单位资产配置是否超标或者不足,包括固定资产率,人均总资产、人均办公面积、人均车辆、人均通用设备占用率,购置计划执行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等三级指标。资产安全性指标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完好、完整情况,包括固定资产完好率,年更新率等三级指标。资产利用效率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情况。包括资产调剂使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三级指标。

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

(1)职责分工。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制度、工作方案;组织实施重大资产的规范化考评;对各单位资产的规范化考评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开展相应业务培训。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工作;定期向财政部门等汇报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情况;改进资产管理工作。

(2)工作流程。财政部门组织成立规范化考评机构选定考评范围确定考评内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拟定考评工作方案下发考评工作通知收集数据,审核资料现场核查打分、测算考评指标分析评价考评结果撰写考评报告。

5.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的应用

为了更好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工作的实际效用,可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资产的使用效益、效率等进行评价,一是及时了解资产配置标准是否科学,单位年初预算安排的资产类别、数量是否合理,以便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资产规范化考评结果与单位资产预算挂钩,按照资产使用效益来配置资产,调整资产购置预算,激励单位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二是便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控制,督促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将固定资产的静态管理动态化,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对综合评价分值高,资产管理成效突出,特别是具有示范效应的单位可适度予以表彰奖励,并把好的管理经验加以宣传和推广;对资产管理水平低的单位,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必要时可适度削减资产配置预算。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的实施

1.实施步骤

(1)深入调研。2013年年初,市财政将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机制纳入研究范围,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探讨研究实施的可能性。

(2)制定办法。市财政资产处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办法,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考核指标体系,拟定考评工作方案,在征求局内业务处室、相关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的意见后,进行了修订完善,力争使考评结果客观公正。

(3)组织试点。市财政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管理规范化考评试点。

(4)考核打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考评试点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评判打分,考核和评价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篇9

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应从思想观念方面入手,只有在思想上转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轻视,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意识,企业施行分级别管理制度,有各级领导与普通职工共同完成,使管理观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只有大家都自觉做到按程序管理,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开来。另外对固定资产的损坏、废弃、转用、丢失等事情做好登记,避免对资产造成无形中的损失。由人为因素对固定资产造成损失的,要彻底清查过程,对责任人进行应有处罚,要奖罚分明,强化员工爱护设备意识,加强企业管理。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的落实点在人,管理工作最后还是由人去完成,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管理水平的基础前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去核查每一件设备、每一项记录等基础工作,还要对固定资产的运转状态、磨损程度进行核算评估,为企业高层领导者提供信息和意见,帮助领导了解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为企业生产运营决策提供侧面支持。二是增强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基础是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会计人员要了解评估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才能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对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大有帮助。

3建全管理制度

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条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强化管理,对固定资产从申请、研讨、批复到采购、使用、维护等进行一系列登记审核,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由专人设立固定资产的独立清单账本,对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登记管理,首先由采购部门买回设备,填写入库单,生产部门从采购部领取时,登记转交手续,对于设备的走向要填写清楚,包括领取部门、领取人、领取时间,要有领用部门和采购部双方签字。对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巡检维修保养,定期登记设备磨损情况,在登记单上应附有管理人员的评估意见,供领导参考,以便对相关设备进行及时修理和维护或停用处置。在设备进行维修时,每次都要保留维修报告,包括维修内容和修复后设备的运转情况。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督一线生产员工有没有按要求操作,是否存在违章作业的情况,如发现有违章作业的,应立即停岗代用,一方面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再留岗观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牵扯到各个部门,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确保人人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力配合,各部门共同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登记监督,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篇10

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简称柔性制造技术,它以工艺设计为先导,以数控技术为核心,是自动化地完成企业多品种、多批量的加工、制造、装配、检测等过程的先进生产技术。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控制、信息、监测、生产系统仿真、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技术。其主要研究范围一般可分为:

1.适用于柔性自动化生产的设备

包括数控机床、辅机、传输装置、机器人、存储装置、柔性自动装夹具、检具、交换装置及更换装置、接口等。

2.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包括分布式数字控制技术、质量统计和管理信息集成技术、生产规则和动态调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生产系统仿真技术等。

3.联线技术

根据工艺设计,将各种设备联线,形成一个自动化生产的有机整体,既具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又具有较好的可变性。包括FMC、FMS、FML、FA等。

二、选择依据

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的高效性、灵活性和缩短投产准备时间等特性使其成为实施灵捷制造、并行工程、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系统的基础。

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起源于切削加工,至今已遍及到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板材剪切和折弯、冲压加工、水喷射加工、焊接及自动化装配等,甚至还应用到测量、热处理和喷漆涂覆等领域。

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是当前机械制造业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及产品不断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技术。实践证明,应用由不同柔性自动化水平构成的制造系统可提高生产率1-4倍,新产品试制周期和费用减少1/3-1/2。从而可缩短制造周期和交货期,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振兴机械制造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但FMC、FMS、FML、FA……等是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品,依靠进口则费用高昂,而且制造系统包含着技术、管理和人文意识,故必须我国自行研制,才能结合国情,达到先进而适用,且能节约大量外汇,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美、日、德三国分别于68年、70年和71年开发了首套FMS。到90年代全世界拥有1200套左右FMS,其中日本拥有400套,美国150套,德国100套。自85年到90年FMS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8.7%。而同期FMC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2.8%,即FMC的增长率是FMS的2.54倍。

这是由于FMS是根据加工的零件族的工艺选用合适数控机床的品种和数量组成的制造系统,因而系统较复杂,虽然生产效率高,但投资较大,资金回收期长,也就承担较大的风险。而FMC由于是采用模块化设计,数控机床品种单一,系统结构比较稳定,可靠性高,且可根据需要扩展组成FMS,有更好的柔性,较少的投资,调整周期短,见较快,经济效益高些,故自80年代中期以来FMC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中主要发展的工程产品。

1990年全球FMS的销售额超过了20亿美元,FMC销售额逾40亿美元,两者约占当年世界机床总销售额的15%,约占数控机床销售额的30%以上。包括各类数控机床在内的柔性制造机床和系统的产值约占90年世界机床总产值465亿美元的55%,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分别高达75%和70%,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而适用于柔性自动化生产的机床和系统已成为机床工业的主导产品。

1958年清华大学与北京第一机床厂合作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数控铣床,虽与日本研制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时间接近,但由于数控系统和相关的电、液元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所以并没有能形成数控机床产业。直到“六五”期间由北京机床研究所引进日本FANUC数控和伺服系统技术,并经“七五”、“八五”在引进数控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才从80年代起逐步形成了我国完整的数控机床产业;同时开发了在CNC单机基础上配置工件自动输送和托盘交换装置的FMC,自主研制了以国产设备为主组成的箱体加工FMS和板材冲压成型FMS等,并为国内汽车行业和摩托车行业研制了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发展了基于DNC的独立制造岛和车间集成信息管理系统等。

但总体而言,无论在柔性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广泛性方面,还是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不足,至于作为工程系统的FMC、FMS和FML等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机械制造业使用的为数不多的FMC、FMS和FML也大多自国外引进。

从目前来看,国外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可归为3F和3S。

所谓3F为:柔性化(Flexibility)、联盟化(Federalization)、新颖化(Fashion)。

所谓3S为:系统化(System)、软件化(Software)、特效化(Speciality)。

具体来说,大致有下列四个方面:

1)创制新一代数控机床,根据应用场合,既有适合自动化的简约型高速数控机床,又有用于模具加工的超高速精密加工中心,复杂零件加工的多功能复合机床以及新颖的并联机构机床(虚拟轴机床)等。

2)发展适用于大批量、短节拍的由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生产线,达到具有年产量超过30万件、多品种分批生产的经济性。

3)进一步提高制造系统的生产规划和控制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特性,以增强其柔性和信息集成性,适应构建CIMS等更高层次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的需要。

4)研制灵捷制造单元,使其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和良好的重组性,成为分布式网络集成的智能体,作为实现动态联盟企业实施异地远程协调制造的基础。

国内柔性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总趋势仍是遵循着3F和3S的方向,但又有其特点:

1)发展适用、可靠和有价格竞争力的数控机床,开发市场急需的高效、精密和缺门产品,不断地提高其功能、性能,更好地适应柔性自动化生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