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23:14: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英语专业论文文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针对目前我国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理念上和现实主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山东与上海的几所高校的英语专业文化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现状调查和对比。山东高校分别是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上海高校分别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被调查的高校,无论其属于何种类型,都基本上达到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了基础层次的文化入门课程。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英美文学选读、欧洲文化入门和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等。山东各高校的人文课程的开设也大都仅限于此,但对比其它高校的文化课程设置,山东大学明显优于其它省内高校,如他们开设了欧洲文化史和其他各小语种国家的文化史课程。除此之外,山东大学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明显加大文化课,甚至两希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如欧美文化与文学,考古学与世界文明史(人文)、圣经人物点评、世界遗产概论及欣赏(人文)等通识课程。上海的几所高校也开设美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如复旦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美国历史与文化,华东师范大学的美国文化。被调查中的上海高校中有四所都开设了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中国文化要义及中国历史及文化、复旦大学的中国文化等。在深层次文化课程设置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文化课程的设置与该高校的综合实力、英语专业的培养理念密切相关。除山东大学外,山东其他高校基本没有开设更深层次的文化课程。上海高校在此层次上要明显优于山东诸高校,特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依赖于其强大历史、师资、办学条件等,文化课程的设置在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越了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人文课程不局限于英语专业,体现了英语专业的人文性。作为全国专门的外语类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学和科研均处于学科领先地位,西方文化和文化比较类的课程设置方面,尤其凸显其强大的专业力量。东西方文化导论、跨文化交际、西方宗教专题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精华、尼采与东西方文化、美国电影研究、欧洲电影研究、圣经选读、希腊罗马神话选读、大众文化、欧洲文艺鉴赏等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无不彰显出其在英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强大实力和领先地位。无论是上海的综合类大学还是外语类院校,对文化课程的设置均体现了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素质和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技能的人才的培养理念。
(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的结论
经过以上调查对比,结论非常明显:所有被调查高校在基础层次的文化课程设置方面都基本达到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在中层和深层次的文化课程方面,众多高校的文化课程设置缺乏丰富性和深度,在人文课程的设置上非常薄弱,在教学内容上仅限简单介绍层面上。相比较而言,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复旦大学明显优于其它高校。这也是上外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所致。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界逐渐认识到文化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者的实践努力,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些观念已深入人心,不再被当作新奇的事物,比如对待女性的年龄、他人的婚姻状况、工资等私人问题,理解中西方的不同寒暄问候方式、道歉礼让、致谢祝愿、对恭维话语的反应等。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再加上不同历史和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缺乏对深层文化意义的理解,仍不免在交际中遭遇许多沟通和理解障碍。
一、文化的因素
文化本身具有复杂性。“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1]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后天习得,世代相传,基于符号,变化的,具有不可分性。”[2]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因素,都需要英语专业学生积累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使自己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不同文化的差异,跨越理解障碍,拓宽文化视野,了解世界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文化与语言
著名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3]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深植于语言。语言被赋予更多的主体,即用来学习语言本身,其中越来越重要的是口语和听力的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和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实现目的的基础。时代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文化不断得到丰富,新的语言也应接不暇,对专业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语言同时又是文化的产物。语言反映文化,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跨文化教具能力。”[4]机械的关于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记忆,只会产生学习疲倦,不可能完全正确理解并自如地运用语言。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掌握语言本身,而是了解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其价值观、社会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学会如何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文化与课堂教学
语言不是孤立的现象,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语言学习中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学好外语是无法想象的。只有将文化引入课堂,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含义,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欣赏水平。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被动到自发产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是不会影响正常的语言教学的,相反,还会对语言教学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美国学者Winston Brembeck曾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5]实践证明,文化可以影响词汇的发展与使用,还能在语法、语用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听、说、读、写、译等,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进步。汉语词汇的意义蕴含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讲求主体性,有时一些句子甚至看来是不合乎语义逻辑的,比如“吃食堂”、“晒太阳”等。而英语相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要求语言具有扎实的形式逻辑基础。教师应在课堂上增加歌曲、短篇故事、人物介绍、诗歌、格言、幽默故事等,利用种种可能的素材,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还可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向英语专业学生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使其体会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增强理解和包容度。
四、忽视文化因素对专业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传统英语教学只是偏重于语音、词汇、语法,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传授,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果没有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教学,只限于对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作零星的介绍,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还可能造成交往实践中的障碍。字典可以提供一个词的多条解释,但也可能会给学生的实际使用带来困难,原因就在于学生对其文化因素的忽略。比如不能理解对方语言的幽默,不理解对方暗含的讽刺。文化和语言的脱节会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即便能灵活地运用语言,也无法有效、得体地表达思想,实现交际目的。这样的学生虽然可能通过各种考试,能讲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由于不具备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以想当然的方式,或以本民族文化的语言交际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来套用,不免出现语用错误,闹出笑话,以致不能实现沟通目的。同样也要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本国文化的表达不足,尤其是涉及中国特有的文化时。“文化交流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面,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的影响则更为重要”。[6]
五、培养和训练文化意识
首先,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的开放的接受态度,能够客观把握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寻找出相通之处。
其次,在接触不同文化时,“必须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纳入教学中去,设法帮助学生避免用本族的标准来衡量外族文化,使学生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7],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的习惯和技能,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解释外国人的一些行为,鼓励学生在面对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时,能够多想出其它的可能的解释,而不是从本国文化出发,匆忙下结论。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中西思维的差异,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比两种文化,实现真正的无障碍交流,必须建立在对两种文化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深入地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也显得意义重大。
六、减少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提醒英语专业学生留意和积累文化背景,多层次地了解社会习俗、思维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历史文化、社会关系、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既尊重民族间文化差异和特点,又不盲目推崇模仿别国文化。由于对他国的文化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不彻底状态,很容易形成定势或称刻板印象这样过于一般化、简单化的认知方式,并成为我们预测的障碍。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使学生熟悉一些基本的跨文化交流的观念,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进而发展成一种自然的文化能力。比如了解西方节日,并和中国的节日比较;了解圣经知识,明白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流行文化也不应该成为教学的,相反由于其现实意义,流行文化完全可以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并发挥其正面的影响。多年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聘请外教开设了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该课程从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欧洲文明、帝国演变、历史事件等方面,系统地介绍英美文化背景,并以文学和文化欣赏的模式,成功地让学生通过建立广泛的联系,进行对比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使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知识由茫然或一知半解到加深理解和融会贯通。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应精心准备材料,使其具备知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反映文化的层面,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而不拘泥于字面
的含义,真正达到充分理解原文的意义。
结语
文化导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味依赖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是远不够的。同时还应鼓励并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外国原版小说,并收集材料。还可以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使语言和文化达到完美的统一,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即提高语言能力并实现交际无障碍。随着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材料可以更直观、形象、生动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全球范围内的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日趋频繁,高科技信息传播革命更是加速了该进程。深入地对比母语和目的语,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既能用外语介绍本国的文化精华,又能很好地适应外国文化,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样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两种语言,更能汲取两种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43.
[2]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8-47.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36.
[4]蒋红,樊葳葳.大学英语限选课“英美文化”教学模式初探[J].外语界,2002,(1):42-46.
同时这些网站还存在如下几点问题:①导航不清晰;②与专业要求相比较,不够专业化;③形式和内容较多样性;④建设或者维护技术较复杂等问题。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网站设计的原则
为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在化工类专业英语网站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导航清晰,信息全面由于化工专业英语网站建设的初衷在于资源共享,这就注定其内容形式繁多。为了与普通英语学习类网站区别开来,应根据化工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来设计网站内容及功能,因此网站导航应简洁清晰。在进行网站全局设计时,可采用网状结构进行设计,而局部性知识模块可采用树状结构进行设计,并用导航条、菜单等形式突出各关键模块内容。
2.2专业化风格网站风格是指,网站页面设计上的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形象,展现给人的直观感受。“整体形象”包括站点的版面布局、浏览方式、交互性、内容价值等等。为体现网站的专业性,在风格采用上必须考虑化工课程的专业性。
2.3形式和内容统一性网站的建设是为了学习化工专业英语并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不单纯的只是简单的供给关系。因此,在一定形式的基础上,必须注重网站的内容以及功能,使网站的形式和内容相互统一。
2.4技术简单现在网络上较活跃的网站均是由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完成,使得网站的综合风格越来越美观,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因此网站的维护对于普通的学生或者教师而言都存在一定难度。这种“技术”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开发建立起适合自己需求的网站。所以要求技术简单化,这种简单化不是低级的代名词,而是指尽量摒弃不必要的一些网站设计,达到同等功能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人会使用的简单技术。
3网站设计思路
3.1课程网站模式的确定网站建设有动态和静态之分,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静态网站较易被检索到,但文件交互功能较弱,不支持数据库,网站后期维护管理工作量较大。动态网站则弥补上静态网站上述缺点,但其缺点是不易被检索到、总体而言,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动态网站更适合。
3.2网站建设软件的确定制作网站的软件非常多,本文主要介绍Dream-weaver8这款软件,非常适合初学者,该软件可以实现建设网站所需要的所有功能。Dreamweaver8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体的一款面向大众的网页制作软件。相对于其他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8提供了设计者和代码编写者两种布局。而我们的网站建设和管理者主要都是本专业的普通学生和教师。设计者的布局让初学者也可以通过相关书籍介绍和软件教学视频等达到网页制作的目的。
3.3课程网站内容的确定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性质,确立网站的内容。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性质,网站资料的收集方向必须紧密联系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课外学习,创新研究需要。因此,在资料收集之前,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对专业英语最具需求的化工专业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大约92%的学生都希望该类型网站能与所学专业和课程紧密联系。除了依据专业和学生需要,也考虑到资料收集的可行性和成本。综合分析,网站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英语学习、专业英语学习、留学英语。
①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细化分成四级、六级考试学习资料和一些英语学习技巧,如词汇、语法、语境培养等;
[作者简介]缪道蓉(197.8-),女,四川双流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四川 成都 610039)陈渝(1974-),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重庆 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校级重点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39-01
目前CET4和CET6是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不少高校把通过四级或六级而不是培养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这样导致很多过了四级乃至六级的学生仍然难以用英语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立十分必要,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及其必要性,文化与交际等相关概念,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以及跨文化的感知、适应和跨文化能力等。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将分析在已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设置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等效学分课程,并将着重分析该课程设置应包含的内容和有效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跨国交流与合作以及跨文化交际愈加频繁,这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较少涉及交际能力,这导致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交际知识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另外,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很多高校和教师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注意对文化的导入,但是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跨文化交际一般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该课程一般在英语专业的大二或大三时候开设。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水平。在基于大学英语四级的分层教学下,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经过第一和二学期的语言基础的学习之后,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学生语言水平而言,设置跨文化交际等效学分课程是可行的。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设置
1 常规跨文化交际课程所含内容的摄入。在对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进行该门课程教学时,应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及--其必要性,文化与交际等相关概念,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以及跨文化的感知、适应和跨文化能力等。但在每部分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非英语专业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文化及相关概念的知识,对较难或那些离实际交际相对较偏的知识(如理论)做适当的删减或简化,而对于那些较重要或跨文化交际中常遇到的内容应当做适当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或扩充,做到由点到面,从而让学生对该部分有一个相对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2 语言能力的再培养。尽管在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可行的,但是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特点存在很多差异。有鉴于此,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作为等效学分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应该包含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再培养这一环节。首先,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听懂英语,能说英语;二是要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具备的听力策略和会话原则,策略以及相关言语行为。其次,在该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扩充学生相关词汇,使其掌握其外延和文化内涵。最后,有效地利用跨文化交际相关资料来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等语言技巧和能力。
3 融合更多的中西文化。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相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仍然比较肤浅。因此,在该课程的内容中应当融合更多的中西文化知识,从而使他们对中西文化有一个相对深入的认识。教师引入中西方文化上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如中西方的教育、宗教和政治、人际交往、对友谊以及年龄的认识等。二是语言层面上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中西方动植物词汇以及颜色词所带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来自历史文化典故以及宗教的习语表达、委婉语与禁忌语、含不同国家名称的习语表达等。另外,现在跨文化交际是多元文化的交际,因此在文化植入中,教师可适当涉及一些非英语发达国家的相关文化。
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交际者对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两方面的认识,有不少跨文化交际失败不是因为对他国文化不了解,而是因为对本国文化的缺失,因此教师不能只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而更应该同时注重中国相关文化的引入。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的有效策略
要使跨文化交际课程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有效实施,该课程的设置就必须从多方面人手并采取一定的策略,把相关内容有效地贯穿起来。
1 要使跨文化交际常规知识、中西文化比较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等相关内容有效、灵活地融合在课程中。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中西文化的介绍,课程可通过视听说,如英语影视、漫画以及图片等方式呈现。这样,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相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中西文化差异。另外,在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该课程还要采取多样化、具体和直观的策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Donn Snow在其跨文化交际教程中提出的critical incident exercise就是基于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这让学生在操练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过程中学会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具备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会话协商策略等。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108-03
人的发音能力是无限的,但仅有20个至50个音素运用于人类的言语交际。语音音素选用是受语言所属文化的导向,由此构建每种语言自己一套独特的发音模式。发音技能是语言能力获得的基础,发音水平关系到语言学习和交际水平。本文从文化适应角度,探讨高校英语专业发音教学技巧,探索学生英语发音适应技能的发展,以优化教学资源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一、人生理与发音相互适应性
Murdock认为,文化是“学习和社会的互动在每个群体产生一组由社会传承的适应性的行为”。人天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自然地跟语言发音行为彼此适应。正如艾奇逊所言:人类自然地适应可控制的快速发音。
人的发音器官显示出明显的专门功能分工。以功能分类,发音器官有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指挥器官等五个基本类别。各专门器官结构与其功能相互适应,各司其职。肺收张供气,为发音活动提供动力。肺活动特点:快吸慢呼,调节节奏,确保发音充足气流。要进行连贯流利发音,适应各种场合的语言交际,应掌握肺呼吸节奏技巧,调整发音强度,节约用气,保证连续语言交际顺利完成。气管即气通道,主要输导肺气流。喉头里发声音器官双声带随肺气流振动发出各种乐声,双声带
开合可导通肺气流过声门。小舌可升可降,调节气流流向口腔或鼻腔,形成口腔声或鼻音,同时产生口腔或鼻腔的不同共鸣效果。舌肌发达,最灵活,舌各部分的活动决定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因此舌在发音中具有决定的作用。双唇肌肉发达,交错复杂,唇状可呈现圆扁收突,修辞不同音素。唇的运动能带动舌、牙活动,同时具有视觉可见性。牙齿直上,排列整齐,上下对齐,关闭严紧,口相对小,开合轻快。指挥器官大脑功能侧化,分有语言专区,协调语言交际中各发音器官发音运动。各发音器官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发音行为自然轻快,使人在复杂发音过程中无负荷和不适应感,没有大脑指挥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发音既迅速又不紊乱。人发音另外突出特征是人的发音器官不单身专门承担发音功能,同时分担其他生理。即发音器官同时分享消化、呼吸、和思维等生理功能。因此人的发音行为和人的其他行为可以共时,相互渗透,使言语具有独特的渗透特征。
英语专业发音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了解人的发音器官结构,功能以及发音原理,训练学生控制各个发音器官协同发音,顺利进行交际。人的发音原理并不复杂:气流从肺呼出,流经发音器官,受到阻碍或调节发出振动产生声音。人的发音等于利用肺气流振动发音器官。学习发音也就是控制肺呼吸、舌、唇和声带的运动。
人类语言发音原理相同,但是发音部位和方式,各具有独特的发音模式。从发音角度看,英语发音比汉语发音复杂。英语元音有长短音之分,前元音比汉语要多,发元音时舌位置变化较细微,讲汉语的英语学生不易掌握发音的舌位。汉语声母发音总带韵母o或e,变成拼音,因此讲汉语的英语学生不注意发英语辅音的位置和呼气的调节,往往发的辅音在音响相似,而发音位置和方法不对,结果影响发音的流利,不适应各种语境的发音变体。英语的单词发音和语句发音差距很大,语境中各个发音相互影响,形成各种交际场合的语音变化,例如同化、异化、失去爆破、省音和弱读等,要求发音器官的协同运动要相互密切配合。因此,了解发音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发音原理,是正确掌握英语发音的基础。而这一点恰恰是英语发音教学所忽略的。同样,往往人们过于强调英语的语调和发音的响亮,又忽视最基本的音素发音动作训练,加上缺乏英语语境和单一的练习,英语朗读、口语表达有浓厚的唱腔,在实际英语交际中难以表达真实的情感,大家讲的英语几乎是一个腔调,即学生腔。英语语音课给发音练习足够的重视,强调音素发音动作的规范性,要学生体验发音器官的运动,尤其唇、舌和声带的活动。
二、母语发音习得的适应过程
1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自从进入中国近代史以来,就开始了“西学东渐”,然后开始的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国也随之开始了派遣一批又一批的幼童前去留学,就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教育。后面紧跟着的是要求“打倒孔家店”和提倡使用白话文的“德先生、赛先生”的“五四”运动和的,国人就开始渐渐地接触到了英语。掀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也掀起了国人学习英语的大潮。中国近代史的一百多年和中国近代化的一百多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英语教育从无到有、从抗拒到欣然接受的一百年。我们国人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也就选择接受了西方各国先进的经济、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更是间接或者直接的为我国培养了许多开明的新式人才做出了大量贡献。这一切都得益于西方的主要语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走进国人的课堂是密不可分的。但从1949 年,尤其是从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工业、农业、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道路自信心空前强大,我们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英语作为世界各国进行沟通的主要语言无疑是最便捷的工具,这就引发人们对英语教育的思索: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应如何定位。
2.当前英语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重视技能,轻视文化
现行英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方式是分块练习,缺乏整体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英语表达体系的建立。即使经过反复练习建立了英语表达体系,但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缺失,学生会表现出无话可说。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来看,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整体与部分,树干与枝叶的辩证关系,文化需要语言来当做它的变现形式,虽然由于人类数亿万年进化的原因,一些人仍然可以顺畅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即使他本身对文化也不太了解,但是就像来自美国的享誉全球的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阐述的那样:“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人们学习文化的最主要的工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的特殊性表现在: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全部的整个文化。”所以这就很明显的提示了我们在当前的英语专业学习中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文化的问题。
2.2教材相关内容存在不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传承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要有相应的语境,而英语语境的设计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就得了解西方文化、风俗习惯、逻辑思维、表达方式等。在此种英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英语专业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西化倾向,从而导致他们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例如,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越来热衷于过西方的二月十四的情人节,而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七夕情人节,类似现象越来越严重了,也需要引起警惕。同时,学生进入职场或社会后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交际障碍,不适应本国环境。
2.3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繁荣和传播远远离不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所以他们身上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承担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那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势必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也将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缺失也将影响国家形象的树立。
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精神,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价值已得到当今社会的公认。我们应当牢牢记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1文明传承,国家永续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经历了几多朝代更迭,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社会主义社会。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国的根本,是中国生命力之所在。
3.2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家代表着团结、互助及凝聚力,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家族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3.3提升全民素质,指导行为准则
《管子・牧民》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以此为准,则全民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应聘者在世界500 强企业招聘面试时时,如果应聘者在信仰一栏空白不填或填“无”的,将无条件被淘汰。这很好理解,因为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他的,那将是很可怕的。“礼、义、廉、耻”就是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朴素价值观,丢掉它就会走向违法、无信、贪污、。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
3.4点明工作态度
儒家经典《论语》里仁篇有言,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人应该少说多做。这同主席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一致的,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工作,这也是战胜浮躁风气的不二法门。
3.5创新源泉
随着时代巨轮的滚动,科学技术发展呈现迅猛之势,很多领域都遇到了发展瓶颈问题。如何突破瓶颈将科技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在“飞天”梦想实现基础上如何对宇宙空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发展哪些技术及如何发展等等,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突破这些难题的钥匙就隐藏在传统文化之中。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用科学来解释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进慧的时代,就像一些科学家所说的那样: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就愈能发现隐藏的其中的巨大能量。所以,以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4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文明的传承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只有拥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才足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赢得他人的敬重的民族,就必须要有本民族的文化支撑,那些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的民族往往是那些犹如浮萍般的失去本民族文化之根的民族。而英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之基,所以它们有融合的必要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改良现行英语教育,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它给英语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赋予英语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更具“中国味”的英语人才。随着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国人将更具传统文化内涵。同时,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国人的生活,个人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会呈现廉洁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此外,这对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也是有益的。21 世纪世界各国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国人将更多地走出去,他们所拥有的中国气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外国人。这无疑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间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再则,社会能否持续进步,关键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基础是本国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古老智慧进行深入的探究,会让中国古老智慧在新世纪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正如1988 年,全球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感悟:“人类必须要学习和吸收2500年前的孔子的经典智慧,如果人们想要在21世纪更好的生存下去的话。”
5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融合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下面从教材和教学方式两个角度来进行路径探究。
5.1教材内容创新
在教材方面改变思维,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优秀中国文化作品为蓝本进行英语教材创作,或直接翻译,或加工后翻译,从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5.2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可采用课下发现、课堂讨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表层现象进行英语表达及意义解释。然后,在课堂上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同学间也可以相互提问、解答,通过质疑与释疑培养思辨思维,提高学习效果、理解深度。最后,要求学生用学到的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的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从而通过习惯影响行为,行为的反作用力又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及英语表达能力。
6结论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民族自信心空前强大之时,相对于美国里根政府时期提出的“美国梦”,我国提出了“中国梦”,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民族复兴之梦。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学热潮,各阶段教育都相应地增加国学内容,从基础性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到更深入一些的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经典《道德经》等。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也更侧重国学内容,如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大故宫》,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的《王立群读史记》,钱文忠的《三字经》等。各地的地方性文化讲坛也更注重深挖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源流,如湖北讲坛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方面,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了众多孔子学院,培养了很多外国学生,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更以孔子这样的代表人物形象为品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化一面。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英语教育是立足于英语人才的培养,而培养英语人才的目的在于让中国人了解世界,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所以,英语教育理应顺应时代潮流。
总之,英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融合的必要性及内在价值。只有通过英语专业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我国英语专业人才能具有良好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才有利于传播和不断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不断推进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熊小红.浅谈英语教学应渗透传统美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0)
[2] 王菲.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选择与配置――以两套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2)
[3] 刘长青,张秀梅.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1 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一流的教育才能造就优秀的人才。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国际化,英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英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指标。然而,我们目前的英语教育现状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要求。因此,提出了“英语教师应该走向专业化”这一命题。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对教师专业化最基本的认识就是教师应该被视为专业人员。下面就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及策略展开论述。
一、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的社会化分工变得越来越细化。社会职业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不可替代性,从而使得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事先的专门培训,掌握专门的技能,其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职业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是由教育之本性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的最根本的特点。在职业专业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它逐渐走向专业化是必然的趋向。
除此之外,新时代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来越严格,而人才的造就又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作为人才造就者的老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更高规格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英语教师职业而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在中国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受教育者对英语技能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而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象的发展。要想成功教育学生,教师本身必须是成功的受教育者,而锤炼自身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 确立正确的职业观
随着教师职业逐步走向专业化,教师的职业观也发生相应转变。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职业被等同于程序化机械化的职业,这种片面性的理解偏重于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境界的提升等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使教师无法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当教师职业成为和医生、律师等同等的专业化职业时,它已经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职业实践指向的对象是人的心理世界,人的心理成长是人类最复杂的领域,所以,教师职业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最复杂专业工作之一。面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转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坚定对自己的职业追求,明确教师职业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专业化的教师职业信念。而正式这种信念正式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趋向专业化的内在动力。
英语教师的职业观更应该形成自己专业化追求。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经不住诱惑,选择教师以外的其它高薪职业。而作为选择教师职业的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信念,进而在打造自己的教师专业化上面狠下功夫。
(二) 勤修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既是教师职业中最基础的智慧和实践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以语言教学为主轴的英语教师应该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即语言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
语言的基本功是指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广大教师在师范院校进行英语专业学习的阶段,都十分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也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能力。然而,语言是常用常新的,只有不断地去使用它,才能不断地提升能力。英语教师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脱离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可能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为了避免语言能力的下滑,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一定的语言氛围。除了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与学生交谈外,还应该保留用英语思维和读写的习惯,收听收看英语节目,参加英语角的free talk等活动。总之就是保持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形成语言能力专业化。##
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基本功的核心部分。由于教师的专业任务是教学工作,教学基本功又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什么样的“课”需要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本功,但教师的教学工作差不多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命制考题、解题、教学反思。因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完成上述各工作环节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备课应该形成一定的专业化规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都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备教材和备学生的有机结合,规范书写教案和教学预案。教学过程准确把握各种课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步骤,形成自己的专业化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烙上你的印记,你的课就是你专有的。批改作业、命制考题和成绩评定也是三项十分重要的专业工作,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三项,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上的不足,不断进行改进提高,达到教育的目的。解题能力也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自己真正会解题,才能给学生讲题和命题。最后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工作专业化重要体现。教学是一种遗憾艺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往往只有到了课后才可以进行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及时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为自己的下一次教学提供经验。反思主要可以以反思日志和学期总结主要形式,重点突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简言之,教师的基本功更加突显教师专业化。各地每年举行的教师基本功比赛就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使真正优秀的教学精英脱颖而出,更加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三) 提升理论水平
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前人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总结。正确的理论对实践会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学实践的顺利推进需要教学理论的有效指导。英语语言学习理论就是建立在语言学界前辈们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语言教学产生巨大影响的科学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真正成为教学的行家,而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例如,我们高一备课组曾经将语言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词汇教学中,研究记忆规律与词汇学习的关系,从而为同学们提供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证明了语言学习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提升理论水平必须进行理论学习。实现理论学习是多途径的。一、个人自学进修。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研读各类专业论著、论文。有条件的还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班,比如一些短期假期培训、在职硕士等。在理论学习中,个人的理论水平得到较好地提升。二、集体学习。集体学习理论主要是针对全部任教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主要分为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中心发言是由一个老师详细介绍其最近学习的理论,让大家一起来学习。比如,我们教研组有些去过口语、任务型教学、新课标理论等培训的老师都会把取回来的经毫不保留地与大家分享。集体讨论主要是大家对一种理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
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具有更深远的意义。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也更多就体现在把语言学习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因此,英语教学应该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像任务型教学,它实际上灌输的就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它主张以任务为主线,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任务型教学应用要课堂上,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从“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四) 开展教研活动
英语教师要走向真正的专业化,还必须开展一些专业性的研究活动。一、观察并记录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形成一定体系的教学札记或学术论文。在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细心留意这些问题,加以积累总结,结合理论,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反思笔记。二、开展课题的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执行、检验反馈、得出结论。例如,我们最近教研组在进行的校本课程的研究就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持。研究表明,英语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参与及自我语言体验与运用。这种特质决定了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校本课程是指基于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及可利用的资源,开设内容广泛、切合学生实际的高中英语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补充课堂教学时间和容量有限的不足。我们这次的校本研究主要是围绕口语、写作、听力、阅读、文化概况和英美文学等十大板块展开研究,开发相应的教材,并进行实施、改进、提高。
通过专业性的研究活动,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加入WTO,许多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实现跨国合并与合资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但当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日益显著,合作双方在经营与管理时所产生的矛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利润的回报。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对此做了如下结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那么如何使在外企工作的职工意识到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问题需要得到尽快解决。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是外企职员的未来主力军,对于这支主力军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开始加强对学生文化,特别是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二、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文化从广义上看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看是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语言是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而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而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它是经过时间的推移慢慢积淀起来的一种具有文化标志性的产物,使得人们对事物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感知,并对该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起着支配作用。
我国语言学家胡仲文提出,学习一种语言应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语言能力指能否正确无误地说出这种语言;而社会能力指说出的语言是否恰当得体,能否被对方接受,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只掌握了语言本身的结构和体系方面的知识不能认为是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必须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样,在交流中才不会因产生文化碰撞而造成种种误解。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种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三、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是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4月版对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提出要求:“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要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新大纲》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提出了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这说明文化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三者缺一不可。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佳办法。”经贸,金融,证券,商务谈判,旅游等各个商务领域的内容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2.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培养跨文化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彻底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例如:东方人重辨证思维,讲究悟性,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文化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汉语句子主动句较多,反映了中国人长期以来以人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而英语中被动句较多,反映了讲英语民族重客观,重逻辑。明白了这种差异后,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和翻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向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去靠拢。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也富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例如: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很多学生会翻成“four Asian dragons”,但如果明白在中国文化里“龙”是一种吉祥的神物,而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是希腊神话里似鳄鱼或蛇的一种凶残怪物后,学生就会有意避免使用“dragon”,而会寻找一种西方文化中同样代表吉祥,有活力的动物“tiger”。因此,学生对“four Asian tigers”的记忆会非常深刻。同样,当中国学生们读到John Mascfied的这句“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一种温暖的风,西风吹时,万鸟争鸣)时,会觉得难以理解,因为在汉语中西风指代凄凉,萧条;而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西风在西方文化中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用以描绘美好的事物。
3.有助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就业
在就业面试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如果能够与外方应聘者讨论外资管理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和文化冲突问题,就能在应聘大军中脱颖而出。在中外双方实际谈判中,如有文化冲突,他们就能够帮助中外谈判参与者分析东西方思维差异引发的谈判困惑的原因,及时化解僵持局面。有些学生在外资企业中身兼“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两重职责,帮助外方老板了解文化差异在企业管理中的表现行为。
四、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改变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从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2.有效利用现有教材和课堂教学时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培养放在与语言技巧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将文化与语言相互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典型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一个中国警察A想向他的英国上司B请假,送母亲住院。对话如下:
A: Sir.
B: Yes. What is it?
A: My mother is not very well, Sir.
B: So?
A: She has to go into hospital, Sir.
B: Well, go on with it. What do you want?
A: On Thursday, Sir.
B: Bloody hell, man, do you want?
A: Nothing, Sir.
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分析,同学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警察在他的英国上司那里碰了壁,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得知下属亲人生病,上司应该主动表示关心让下属请假回家,而在英国人价值观里,下属亲人生病是个人的私事,如需要请假,可以直接说明。造成上述的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教材选用上,尽量选用原版教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掌握西方特有的文化知识。现有的一些国内英语教材,如《综合英语教程》在每个单元后面专门设置了cultural information一栏,通过短小精悍的文章介绍了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加以介绍,并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对这些文化知识加以延伸。有些教材对文化知识往往加以备注,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强调,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营造跨文化的氛围
除了课堂英语教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原版电影电视剧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地道的英语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还能让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同时可以邀请外教进行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学习西方的文化习俗和交际技巧。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过一过“洋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学生在为节日做准备的阶段,会对这些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庆祝方式等文化知识了解,并且会和中国的对等的传统节日加以比较,这样东西方文化差异就不在是书面文字的介绍,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小型的比赛,如辩论赛,趣味知识竞赛,模拟商务谈判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英语文化知识,又能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中挖掘自己的潜力。
五、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外语的学习,今后就业,以及能否在外资企业中胜任自己的岗位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英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研究, 2006 (11)
[2]胡文仲: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文化反哺指的是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教育教学领域里的“文化反哺”是指老教师放下自己权威、经验的架子,向青年教师学习的过程。
一、“文化反哺”的成因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年轻教师信息占有量增大,从而使他们处于新技术、新观念的领先地位,老教师正在丧失他们在年轻教师面前拥有的天然权威,知识权威、经验权威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反哺现象。
“文化反哺”也是新课程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不断增添了诸多鲜活的新事物、新理念,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经受着同样的挑战。老教师受单一教学或专业的影响,不可能涉猎更为广博的知识,旧有的教育方式方法、知识、技能甚至价值判断都会悄然落伍。而作为新生代的年轻教师在教育新理念、新思潮、新知识的引进和领悟中,远远超出了老教师的理解、接受和适应能力。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在教学领域,年轻教师都显现出强大的优势,这样他们便拥有了文化反哺的能力。随着岗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和新生力量的崛起,老教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这也会迫使他们向年轻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教学技能,反哺现象便应运而生。
二、新课程背景“文化反哺”现象下老教师的应对策略
1.正视“文化反哺”,保持开放心态。
老教师应避免因循守旧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要有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接受社会挑战的开放心态。对新事物、新技能和新经验,时刻保持好奇和敏感,多去探索和尝试,及时改变原有的落后观念。所以老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多接受新观点,多尝试新方法,不断调整认知偏差,更新原有的认知结构,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同步合拍。老教师有了开放心态,才能认识到“反哺”并未取消老教师的权威地位,只是在使老教师以牺牲局部权威利益为代价,使权威形式发生转移和转化,从而为教育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提升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听、说等交际能力,因此,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英语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有的老教师的课堂不能保证用英语组织教学,长期闲置的口语偶尔说起来也给人一种蹩脚的感觉。学生缺乏英语环境下进行语言操练,又怎么可能张开嘴说英语呢?又怎么敢用英语交流呢?汉语式英语课堂会使学生丧失原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交流习惯。
让我们走进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堂。
随着铃声的渐去,学生踏进了另一个“国度”。
(7B Unit 1 Dream Homes Main Task)
T:Hello,everyone!Nice to meet you.
Ss:Nice to meet you,too.
T:A good day,isn’t it?
Ss:Yes.
T:Would you like to enjoy music?
Ss:...
学生口语清晰,运用自如。
T:The name of the music is...
Ss:...
T:Yes,The music is about home.We all have our homes,but I think you have your own dream homes.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your own dream homes in pairs?
1)name?
2)What kind of homes?Flat or House.
3)How many rooms?
偶有几个学生开始用汉语讨论。
T:“...,In English,OK?”
...
T:OK,Let’s share your talk.
S1:Hi,I’m....My dream is very special because...
S2:I’m....My dream home is under the sea....
Sn:...
这里是英语交流的世界,这里的英语是“活”的语言。鲜活的语言背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学习潜能,自然有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3.补给专业知识。
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与时俱进。随着英语中语化、时尚化,有些单词的发音、有些词的用法较以前更加灵活,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语言在发展。如在北美教师ESL课堂上,他们把apple中/?/直接发成/^/音,这是我们的老教师绝不可接受的发音方式,故而执着地纠正着……再如,现代英语口语中对于in hospital与in the hospital的区别已不再像以往那样分明。专业知识是教师的业务根基,决定了教师的知识视野。年轻教师因其专业知识底蕴更加丰富而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受时代、学历和工作经历所限,老教师拥有的英语语言知识相对落后、偏少,对相关新知识缺乏了解,缺少专业知识的层次,难于达到知识、时代信息之间的有效组合,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更新、补给与润泽,这仅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就会变得更加干枯萎缩、暗淡无光,导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适应能力不强。所以老教师要及时学习,勤于请教,给自己的专业知识注入新鲜血液。
4.吸纳教学技能。
过去的课堂是一支粉笔行天下,而今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先进的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为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只需要轻轻一点,缤纷世界就在眼前。坦率地讲,老教师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年轻教师,这一技能的不足迫使“老”师谦虚躬行,主动向年轻教师学习硬件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另外,走进年轻人的课堂,无论是整体教学设计还是具体环节展示,所感受到的都是教学理念新颖,课堂风格灵活、创新。他们的问题设置不仅仅是停留在记忆的水平上,问题与问题之间更多地有着明显的系统与层次感,带给学生足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空间。老教师不妨从自身的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反思,研究、借鉴、吸纳这种无形的软件技能,这样更有利于经验质的提高。
5.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学在发生着巨大变革,要求教师由单一的“经验型”向“多元化”、“创新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辛勤耕耘十几甚至几十载的教师,其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如果仍然沿袭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肯定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在文化反哺的浪潮下,老教师应勇敢地接受“文化反哺”,自觉进行自我更新,及时、谦虚地向年轻教师学习,深层次地学习、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使自己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不断地筛滤旧知,接受活化新知。同时,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接轨传媒,勤于读书,深研专业,博取杂家,拥有战略眼光、超前眼光、超前意识,终身学习,教到老,学到老,尽可能使自己知识结构向新、广、杂、博、深等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现代教学。
三、结语
成功的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任何教师都可能成为成功的教师,老教师同样可以成为适应课程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但它的必要条件是:带着一个积极、向上的心,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师走进课堂,同样会收获学校、同事与学生的尊敬。与年轻教师相比,老教师的观念与方法相对滞后,然而老教师亦有自身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财富,问题是怎样让财富升值。身为老教师,责任感、使命感和压力感容不得我们懈怠,我们必须理性地迎接“文化反哺”时代的到来,采取全方位、深层次的措施和多角度的眼光正视它,探究它,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借此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Ronald L.Partin.教师课堂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20.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