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生活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7 09:53: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外生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外生活论文

篇1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篇2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9-02

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减负等强有力的措施和行政行为,叫停了许多不符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类似于节假日补课、辅导、办班等等不规范办学行为,重新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对学生校外时间的教育问题也就无法回避地摆到了全社会的面前,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校外时间则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探索面对“中小学生的校外使用的问题怎么办?”的应对策略则变得既迫切又有意义。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情况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介绍,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对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情况及相关问题形成整体认识;二是分析研究中的不足,明晰下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一、文献统计分析

截至2016年6月1日,将与中小学生“校外时间”相关的研究内容:课外生活、课外活动、闲暇生活、闲暇教育作为检索内容,以主题为检索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进行匹配精确搜索,将三者搜索结果相结合,去除年鉴记录、重复检索、非学术性文章,其中包括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刊文章,具体检索结果见表1-1。

表1-1 CNKI校外时间相关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项 课外生活 课外活动 闲暇生活 闲暇教育 校外时间

检索结果 166 204 52 60 116

二、文献内容综述

1.课外生活和课外活动

从表1-1可知,以“课外生活”和“课外活动”为主题进行检索,所获得检索结果分别是166篇和204篇。对以上检索文献进行归整可发现,对于课外生活和课外活动学者们的研究有诸多交叉与重叠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研究内容:

(1)意义与作用研究。王彩凤(2013)从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外活动的有效性、课外活动的充实性、课外活动的自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2)现状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大多数学者集中于对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现状的研究,包括课内学习的延伸、课外辅导的研究;其次,是对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闲暇生活和闲暇教育

(1)关于闲暇生活的研究

闲暇生活,指“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满足多种需要的自由时间。 ”经过调研,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生活现状有以下特点:时间少且分配不均衡;闲暇时间自主性缺乏,内容和形式单一;社会融入性差,个体活动较多;闲暇活动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幸福感偏低;对闲暇时间的价值认识不足,缺少指导和计划。

(2)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

我国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闲暇与闲暇教育的界定。对于闲暇教育的概念,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冯建军教授认为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 。李雪峰认为闲暇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即闲暇教育是培养人们形成一种正确的闲暇观,提高人们合理有效地支配闲暇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人们休闲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闲暇教育应该当成一种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2)闲暇教育的价值。3)闲暇教育的内容。

3.研究述评

纵观学者们研究成果,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宝贵的价值,研究视角有所拓展,从起初的抽样调查、个案研究拓展到区域或更大范围进行普遍研究,更大程度地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然而,我国关于中小学校外时间的研究虽然数目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国内对于学生校外时间的研究大多集中对国外相关研究的评述,符合我国特色的实证性研究较少;

(2)学者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方面问题或部分领域的笼统概述,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

(3)重视校外时间教育的功能性或价值研究,但对具体的校外时间的管理、校外时间具体指导与实施途径研究鲜少。

(4)对于农村学生的校外时间关注度不够,专门针对农村学生校外时间的研究文献稀少。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校外时间使用、校外时间教育等基本理论层面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占有与利用情况的实证性研究,利用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式开展学生校外时间活动内容、校外时间教育情况调,发现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上的问题与需求,分析具体原因;最后,在对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情况的调查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从政府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时间使用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戴斌荣. 农村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05) .

[2] 陈传锋,王玲凤,陈汉英,俞国良. 当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 教育研究. 2014(06) .

[3] 王彩凤. 试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J]. 科技视界. 2013(35) .

[4] 陈桂生. 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89.

[5]冯建军,万亚平. 闲暇及闲暇教育[J]. 教育研究,2000(09).

[6] 李雪峰. 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07.

[7]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7.

篇3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教学还是应用,都离不开自然界。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目的是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将来参加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一、学生课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尽管借助很多教具和实验,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思维和个性发展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拓展学生课外实验的空间,是对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1.增加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教材

生物学教材往往是利用图片和文字来介绍生物学知识的,学生理解起来缺乏直观感,难于形成立体图像和直观形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在自然界观察动物和植物,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并且还可以观察到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深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为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经常深入自然界的过程中,往往被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所陶醉,从而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研究动植物,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3.教师正确引导,发展学生个性

农村学生的大多数要留在农村生活,而农业生产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介绍一些与当地生产联系紧密的知识,对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学生课外实验的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

学生课外生物实验,总的是围绕生物学教材展开的,但是,在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扩展一些内容。

1.标本采集、制作

学生可以将当地的植物按季节采集,制作成腊叶标本,采集当地的昆虫,制成干制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分类,既可用于教学,又可用于科普展览。

2.种植实验

由于农村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庭院,学生可以利用几平方米的地方,搞一些种植实验。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有兴趣的还可以搞一些食用菌栽培、当地树木的扦插、果树嫁接实验及引进农作物的移植实验。

3.养殖实验

饲养兔子、鸽子和家蚕等小动物,观察其形态及生长发育情况。采集蛙卵,观察发育及变态过程。

4.家乡生态环境调查

对家乡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调查,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撰写环保小论文。

学生课外生物实验的项目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地安排。

三、学生课外生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对当地的自然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学生课外实验的活动方案,让学生选择课外实验的项目。教师要掌握学生课外实验的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才能

学生的课外实验,一定要结合课本的科学知识来开展。通过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生课外实验活动,一定要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立志运用所学知识改变家乡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篇4

长期以来,公共体育课教学并不完全被认可,的确成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教学内容不被大学生们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开设的项目枯燥乏味,如“推铅球”,从小学一直推到大学;再如“跳远”,同样从小学一直跳到大学,这种重复的教学项目根本不能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成为大学生们终身的健身活动,这样的体育课教学自然没有吸引力,更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个体发展非常不利。本文通过总结我院两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仅供参考。

1设置大学生喜爱的前沿运动项目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运动项目,如跳高、跳远、推铅球等项目缺乏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体育育人的独特功效,可以根据条件在传统三大球的基础上开展健美操、健美、乒乓球、棒垒球、贻拳道、武术搏击、形体、体育舞蹈、瑜咖、街舞和棋类等实用性、终身性的技能项目;同时向外拓展,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旅行等新兴健身项目。2003年对我院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所占比例如下:羽毛球占53.1%,篮球占52.6%,野外生存占5 0. 5%,乒乓球占40. 1 %,武术占32. 3%,足球占31. 8%,健美操占26 0 o,排球占21. 400,形体占20.8%,体育舞蹈占16. 7%,网球占13%,健美占13%,围棋占9.4%,田径占2%。由此可见,老的教学内容离开了大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大学生不愿上体育课,因此,应该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师的各种特长技能,多开设学生喜爱的前沿运动的项目。

2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单单以项目调动兴趣显然不够,更为重要是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从接触体育课以来,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课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终身体育思想并未形成,我们在教学思想上,强调培养学生达到个体发展目标,全面的身体素质达到健康体适能的要求。项目内容的选择则强调符合学生需求、易成为终身参与的健身项目,这类项目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建立特色体育项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

我院进行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拓展,把原有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跑、跳、投、攀越和跨越等基本内容,拓展到社会,拓展到大自然,从而打破体育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模式。“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强调健身胜、娱乐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途径多样,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学生的不同体育需要,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这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以解决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问题。开课方案是:利用周末两天进行,凡参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学生,免去两周体育课,按个人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给出该课程成绩占总评分的3000(即原素质考试分),未参加该课程的学生照常上课,素质考试分占总评分的3000。总之,我院开设的特色体育项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既贯彻了《纲要》的精神,又拓展了当前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设普及性的体育人文知识讲座和体育知识竞赛,达到宣传体育知识的目的

我院体育课另一大特色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体育人文知识讲座和坚持举办体育知识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体育课的补充,将课堂上无法办到的或没有时间细化的体育文化教育放在课外完成,对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

篇5

科技实践活动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认识、探究与发现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因而在知识方面更加注重经验性、综合性和方法性知识。而将科学课程与科技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社会和科学,从而更清楚地理解科学内容,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科教版三年级下册围绕“认识学校里的植物”这个主题,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一些有关植物的读物,了解学校里的一些花草树木。例如:观察小草是怎么成长的,来设计小草成长记录卡,然后报告研究的成果。或者成立“科学植树小队”,开展“一队植一棵树”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树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通过植树活动让学生学习植树的方法,并设计研究的问题和活动方案,通过丰富多彩的植树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开展制作叶贴画等系列体验活动。并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开展给树木除草、浇水,以及设计广告语、制作环保宣传小报等活动。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融合,形成了科学课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完美整合。

二、挖掘乡土资源,在科技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指出:要重视课外活动,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乡土资源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选择几项学生感兴趣的、适合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课余生活,搭建实践活动的平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开辟种植基地,搭建科技实践平台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到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在教学“植物”单元时,在科学老师引领下,各班同学纷纷认领小树,与树为友,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定期观察植物。让学生在种植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在劳动中感受种植的快乐。学生们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他常识,平时还经常不定期地为植物松土、捉虫、剪枝等。在种植、管理、观察中掌握各种花木的生长特点及管理技术,并懂得养花、种树能美化环境、美化家园。通过参加种植基地的各项实践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在自家小院种植花卉、果树,从小积累劳动经验。开辟种植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只有像朋友似地精心养护花草,花草才会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你,从而激发起学生精心养护花草的欲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劳动最光荣”观念的理解。

2.开展“小科学家”社团活动,搭建探究舞台

课堂是个小空间,生活才是大舞台。我们在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应该带领学生把科学实践活动引向广阔的大自然,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究、体验生活、学用结合、服务生活。

我校为了全面推动科技活动的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展了“小科学家”社团活动,科技小论文小组、小发明小组、科技实践小队等。利用每周四中午休息时间,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开展了各项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团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学生喜欢的科技探究舞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无处不在,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结合少先队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意识

少先队活动以课外、校外为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同样具有开放性。

1.主题比赛,全员参与

每年一次的科技节系列活动,如,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每年一个主题。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比赛,全员参与。我们学校每学期举行的“科学小能人”比赛也是全员参与的一次大型的主题活动,这些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2.上街宣传,体验快乐

我校的科技教育在积极依托乡土资源开展活动的同时,又做到了利用学校的文化优势,组织学生走向社区,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用学到的节能减排知识,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体验到处处有科学的魅力。

3.展示成果,品尝成功

为了展示同学们的时间活动成果,将开展形式多样的阶段性和总结性成果展示,引发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成就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分享大家的活动成果。让学生根据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和活动心得写成小论文,结合信息技术课,进行电子小报创作比赛,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分享研究的成功和喜悦。

总之,科技实践活动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重视课内外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投入更多的精力,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中来。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给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份权力,让他去评价;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给学生一些疑难,让他去探索;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相信科技实践活动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佳“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万兴,韦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与评价[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5.

篇6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法制教育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法律常识或者是法律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法律法规知识,解释中外法律法规的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如六年级上册Unit 4中,教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让学生明白与笔友之间的信件、电邮往来,均属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当自己的信件、电邮等个人隐私被侵犯时,应该用法律武器寻求保护。再如六年级下册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中,通过课文“Good to know”部分插入安检常识,让学生谈论自己关于外出旅行时曾有过的安检经历,强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来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二、用名人事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小学生往往凭兴趣学习,遇到困难就想退缩。为激励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平时我注意向学生介绍有关革命领导、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刻苦学习外语的动人事例,作为他们学习中的楷模。如马克思58岁开始学俄语,七十多岁坚持学英语,精通十几门外语,会见外宾是有时还可帮助翻译人员更正翻译的错误;朱容基总理能用英语巧答外国记者提问;我国许多科学家在国际学术会上用英语宣读学术论文;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翻译出几十万字的英语资料等。

三、培养爱国情怀

同志指出:“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包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注意寻找教学内容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结合点,使同学们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比如,在教“flag”一词时,适时进行爱国旗、爱祖国教育;在学了“China”一词以后,我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指指说说贵州在哪里,北京在哪里。孩子们在看、听、说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起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明天奋发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教“panda”一词时,告诉学生大熊猫是“国宝”,是我国珍稀动物。

四、口语训练中培养文明礼貌习惯

小学英语日常用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文明礼貌方面的语言。常用的有:“Good morning”“Excuse me”“I'm sorry” “Thank you”“Goodbye”等,通过这些英语的大量运用,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的习惯。另外引导学生使用文明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比如:去别人家办事时,应先敲门并说“May I come in?”需向别人借东西,就说“May I use your…?”上课迟到了应说“Sorry, I'm late”。

篇7

对于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学生来说,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掌握并自如地运用日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仅仅只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更有效的日语学习。如何将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这也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笔者从这个难点出发,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将枯燥的语法词汇等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对话中逐渐适应日语生活化,并指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户外情境更好地联系起来,使得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日语户外学习,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中。

一、组织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一个社团

对于课外学习来说,它与课堂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对学生本身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自觉性这一方面,教师无法像在课堂上一样用各种规则守则来强迫学生,只有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以及活动的趣味性才能保持学生将这一课外学习继续进行下去。因此,我们要将日语课外学习生活化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只有先将一部分同学的日语水平提高了才能通过这个活动带动更多的同学。

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开端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挑选社团成员时对参与的学生进行多项考察,自觉性必须作为考察的重点之一,其次才是该生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等。

二、如何做到将学生的日语课外学习生活化

1. 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化对话拍摄下来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摄影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基本上所有学生的手机都带有此项功能,更有一部分家境富裕的学生,拥有专业摄像设备。既然摄影已经如此普及,我们没有理由不将摄影好好地运用于提高我们的学习。

让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化的场景及对话拍摄下来有几点好处:①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即兴对话时,学生们都是脱口而出,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很自然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很多地方可能都与他们所学的语法有着细微的出入,在通过视频回放时,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纠正。②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拍摄下来的作品不同于学生的其他作业,拍摄作品能够最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该生的真实水平,且无法作弊。传统的课外作业,由于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教师无法监督,且抄袭现象严重,有些高校甚至出现了花钱请人作业的现象,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无法做到完全监管。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只有与时俱进地运用逐渐普及的高科技教学资源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拍摄自己的课外生活片段,正好与现今流行的微电影微视频采用同一手法,这样学生能够拿出自己的作品,既提升了自己的学习热情,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

2. 巧设情境,将学生课堂所学编入生活对话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日语学习必须贴近生活,与生活脱节,那就是割断了学习语言的源泉,没有源泉,语言是没有生命的,它的光彩也必将黯然失色。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微型的社会,把花草树木、鸟兽动物、高楼大厦请进课堂,让学生看到、感受到生活就在你身边,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知觉、记忆、思维,把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互相协调。如在学习“い物”话题时,课前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商品,然后在课堂上创设“い物”情境,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学生们把观察生活中的情境搬进课堂,十分投入。

既然我们在有限的课堂上都尽量融入社会,那么我们如果直接将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效果当然要比课堂强。但是如果光是靠学生自己,他们能想到的会话总是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帮助指导。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学生在某些场景中运用某些句型。在课堂上毕竟局限于想象,学生很难记住,经过教师的加工,再加上真实环境的影响,学生大脑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当相同场景出现,就能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记住课堂所学知识了。

3. 鼓励学生大胆地接触外教以及偶遇的日本友人

在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都会有两个以上日本外教,这些外籍教师一般工作量都要比本国教师小,而且一般都住在学校。大部分的外教是很愿意和学生以及教师交流的,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在课外常常找外教聊天,也可以陪外教一起逛街、进餐。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学会的东西,能够让学生一辈子牢记。

三、小结

让日语走进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宿舍、在食堂、在图书馆甚至在购物中心都能够尽可能使用日语进行交流,课堂上的语法阅读的学习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只有当我们的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将日语运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才能说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日语教师。

篇8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兴业县教育局颁发的《兴业县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常规管理部分(试行)》,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教学常规评估年”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各教研片教研,促进全镇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做好校本教研文章,重在教研组建设

1、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开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片、镇优秀课展示。

2、上好常态课、研究课、示范课,促进教研活动百科齐放、百师争鸣,让每个教师都有展示的舞台。

3、继续开展作文和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应用题教学能力。

4、进一步加强指导综合学科教研活动。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上,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

5、举办1次上档次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二)做好各项评比参赛,提高师生素养

1、继续组织教师参与玉林市2009年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提倡诚信教研,严防并杜绝论文抄袭现象,不断增强实效意识和精品意识。 (市教育学会截稿时间为:2009年9月15日)

2、认真做好参加中心校3-6年级语数综合知识竞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举办3-6年级语数综合知识竞赛,选拔参加中心校3-6年级语数综合知识竞赛学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三)做好新课程实施,注重“三课”建设

1、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小学作文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不断增强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围绕“三课”(课程、课堂、课外),加强课程建设,聚焦课堂教学,活跃课外生活,加强教材研读和学生研究,强化课型创新,力求体现“扎实、有效、简洁、灵动”的特色。

3、针对新课程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4、加强、深化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改变教研活动的形式,强化教师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四)做好“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文章,重在教学常规管理

1、90%以上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评测、参加规范活动等方面达到评估标准,学会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叙事和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评估细则根据《兴业县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管理部分(试行)》,并予以具体化、数字化。

3、学校在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和研修管理等方面要规范,开足开齐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师的过程评价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每位教师要编拟试卷一份,做好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5、加强新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6、加强德育工作计划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书香工程”,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做好师资提升文章,重在“素质年”培训

1、读书活动。全校教师进行阅读教育名著活动,每位教师每年阅读不少于3本教育名著,每本理论书籍名著要有1000字以上的读书评论或读后感。

2、博客开设。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网页,积极撰写教学日志,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教学手记、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读书心得等写进教育博客。

3、校本培训。组织校本培训,每位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

4、校本教研。学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人员的教研活动。教研组组长要及时记录教研活动情况。

5、骨干示范。鼓励中青年教师努力上好示范课,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每学期至少要上两节示范课。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开学教学工作检查。

2、9月15日前把教研计划上交中心校。

3、做好2009年春季期期末学科综合素质检测质量分析工作。

4、收集市教育学会论文、教案设计、课件、课题等,截止时间:9月15日。

十月份:

1、参加县小学学科综合素质调研检测评价总结交流会。

2、深入课堂听课、指导、调研。

3、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比赛。

十一月份:

1、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了解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教学常规督查。

2、组织参加县小学作文教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比赛。

3、组织期中学科检测。做好期中学科检测质量分析。

十二月份:

1、迎接县教研室深入学校进行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指导。

2、参加镇小学生3-6年级语文、数学学科综合知识竞赛。

3、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研讨。

二0一0年一月份:

篇9

1、任务的前期准备:

上新课前,教师可以先把本单元的主题和任务介绍给全班同学,给学生思考和准备的时间。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们回去把自己所穿衣物的英语名称及其价格列出来,并带一至二件衣物来,从而激活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以便课上给他们任务,进行生生互动,互相询问彼此衣物的价格。

2、课上任务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熟悉语言、运用语言。还是以这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①师生互动:让学生们向教师询问教师所穿服装的价格。

②两人活动:互相询问彼[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此所穿服装的价格。

③小组活动:组员们通过互相之间询问彼此所穿服装的价格,写出一个"价格调查报告",并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④全班活动:让学生用带来的衣物模拟建立购物商场,全班分为售货和购物两部分,加入到模拟购物的活动中来,以此练习相关的对话,这样既真实、有趣又生动活泼,同学们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3、课后任务的设计:

课后布置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运用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养成随时使用英语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有关描述人物外貌和个性的知识后,便让学生们搜集他们自己喜爱的明星的图片或资料,描写出这些明星的外貌及其个性、爱好等,并简单地表达自己喜欢这个明星的原因。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个个做得很积极、认真,又很有创意。而后,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设计的"任务"能否圆满达成取决于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靠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创设。

首先,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等。以此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

其次,在教学中,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等设置情景。比如,在学习有关问路的英语表达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座位和教室里的过道等,让学生们练习用英语表达"去往某个地方怎么走",并做相关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在快乐的笑声里学中用,用中学。同时,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充分挖掘一切教学资源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挖掘一切与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教师需要想很多办法,充分运用课内外资源、师生资源等,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英语教师们一直认为比较困难的课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的阶段让学生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变叙述为对话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把学生的心思牢牢地抓住,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要学生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联合教研组内的其他英语教师一起,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英语拼词游戏,朗诵会、讲演比赛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篇10

1.简单性原则

一些简单的小制作,设计原理简单明了,操作方便。学生如法炮制,既能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又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能让学生得到动手、动脑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验机会。

2.可行性原则

进行实验时,尽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出发,进行选题,切记贪大求全。实验时,还要注意同本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3.体验性原则

物理课外实践,学生是主体,指导者应尽力为学生在小制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动手设计、解决问题等方面有所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物理课外活动的内容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本文简要介绍以下几类。

第一,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为主的活动。可以通过介绍有趣的物理事件,趣味物理实验表演等。通过这类活动,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以配合课堂教学、适当拓宽加深为主的活动。可以组织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了“力和物体的运动”后,阅读“我国的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方面的书籍);配合《浮力》的教学,组织学生制作浮力秤等。

第三,以开发智力、培养拔尖人才为主的活动。例如组织物理竞赛和物理竞赛辅导;组织小论文、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活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

第四,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手脑并用为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小制作、小实验。例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望远镜、杆秤等等。

第五,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设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的实验探究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例如探究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是否有关;学习了“水能和风能”后,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能源的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等。这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可安排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先开展,然后向全班报告,最后再在较大范围内进行。

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课外活动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内容应该是健康、有益的。但它的特点不像课堂教学,如果不组织好,计划好,活动起来就会混乱,学生不仅没有收获,反而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性,达不到预期目的。

第二,课外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自愿的原则。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量使全体学生参加到课外活动中来,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积极的锻炼和发展,不得强迫命令。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