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自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2-05 12:33: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脱贫攻坚自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脱贫攻坚自查报告

篇1

2017年,共青团某某县委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团省、市委“赣青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在县扶贫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要求,结合某某县共青团工作实际,着重围绕社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三大方面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扶贫渠道,加大扶贫投入,丰富工作措施,开展工作,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了青春力量。主要体现在:

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组织领导,扶贫责任和方向,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是团县委今年的重点工作,也是全县各级团组织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团县委领导班子和机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扶贫工作组织保障、制度规划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强化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共工作的组织领导,团县委调整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团县委书记某某同志任组长,全面负责扶贫工作;团县委副书记  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协助某某同志做好青年创新创业等工作;   、   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青年志愿服务队组建工作,协助某某同志做好贫困学生家庭帮扶等工作。二是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17年,团县委按照全县扶贫工作驻村工作的统一要求,克服单位人员紧缺的不良因素,选派了一名优秀干部担任帮扶挂点村某某县  镇  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按照驻村工作队员的要求,原则上与团县委工作脱钩,专职抓好帮扶村的扶贫帮扶工作。三是不折不扣做好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按照全县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团县委的工作实际,2017年团县委四名在职干部共计结对帮扶贫困户20户,每周走访帮扶贫困户一次以上,积极宣讲全县扶贫帮扶政策,充分了解并帮助结对贫困户解决住房、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017年共帮助4户结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毕,帮助20户结对贫困户参加免费就业培训,真正将全县的扶贫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二、明确扶贫工作思路,积极促进青年创新创业。

2017年以来,团委通过深入走访企业、农村、农户,积极抓好精准扶贫调查摸底工作,明确了“着力打造当地青年农民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加强沟通渠道建设、变“输血”为“造血””这一工作思路。2017年以来,团县委积极拓展青年电商、金融机构扶持等帮扶渠道,有效地推动了贫困青年创业和电商、金融等行业实现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着力帮助贫困青年开拓创业思路、完善创新想法,有效帮助贫困青年农民开拓市场。8月29日,团县委帮助对接的10位支持就业扶贫、有贷款需求的创业青年代表来到县政府机关电视电话会议室,参加了由中国人民银行某某市中心支行、某某县政府主办,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团县委、扶贫和移民办、妇联及中国人民银行某某县支行协办的金融支持就业扶贫现场对接活动。打通了贫困户与银行的对接合作、解决资金“瓶颈”渠道,切实增强了贫困青年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

三、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强化扶贫工作措施

篇2

一、基本情况

在2014年初次确定贫困户的工作中,我正共识别贫困户343户,贫困人口1177人;经过2015年11月份对贫困户数据复核以及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两次“回头看”,我镇共清退贫困户122户,清退贫困人口462人,清退率39%(其中1户1人为自然死亡予以清退;1户2人为服刑人员予以清退;2户为因婚未迁入户口合为一户;20人为购买失地养老保险予以清退;剩余119户439人因家庭收入超过2800元或者因有车有房予以清退)。新增贫困户15户,贫困人口40人,新进率占3%。最终剩余贫困户为132户,贫困人口426人。

二、具体工作

1、领导重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站办负责人及各村(居)大三职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并设立专门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三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脱贫攻坚工作。

2、创新方法。我镇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对贫困户进行复核的过程中,采取分管领导交叉检查的办法,有效地的确保的数据的准确性;在对贫困户进行确认后,镇领导建设性的提出为每户贫困户建立“连心卡”的想法,并马上进行实施,确保了每户贫困户都有镇政府职工作为帮扶责任人。

3、信息透明。对贫困户识别,帮扶的过程,我镇采取公示制度,分村对贫困户名单进行公示在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在最终确定贫困户名单后,各行政村统一制作精准扶贫展板,及时公布脱贫攻坚政策,以及贫困户的各项资料。

篇3

镇下辖9个村和2个社区。共有3个贫困村,分别为农林村、村和社区,其中,村和社区已于2016年出列,农林村已于2017年出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1户2856人,已脱贫1112户2777人,其中,2014年脱贫124户420人,2015年脱贫148户525人,2016年脱贫300户656人,2017年脱贫296户624人,2018年脱贫149户338人,2019年脱贫95户214人,未脱贫29户79人。今年,在5月份的市“春季攻势”暗访中,我镇排名列市28个有扶贫任务的镇第16位、市第10位,在10月份的市“夏季攻势”暗访中,我镇排名上升至市第13位、市第7位。

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着眼于“责任”,做到压力传导到位。一是健全了“镇旬调度-镇扶贫工作站周研究-村日会商-村组动态整改”机制,形成了“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督查销号”的工作闭环。今年以来,镇扶贫工作站召开专题调度会31次,直接调度到村书记和村扶贫专干一线。二是6月份在全镇开展脱贫攻坚“查不足、谋思路、提状态”活动,镇党政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村两委干部、镇村帮扶联系人160余人撰写自查心得,开展镇党委扩大会专题集中研讨,6月26日召开镇村干部大会,市委匡书记和市人大任主任莅临指导并作重要讲话,通过会议,述职点评、查摆不足、明确方向。三是对扶贫“村为主”绩效挂钩办法修订完善,坚持“奖优罚劣、适度拉开档次”原则,结合村级实际情况,将责任和压力压实到每一名村包片干部身上,对即使表现好的村(社区),当季度如督察发现较严重问题,仍将包片干部绩效打入较差等次,不吃“大锅饭”,今年季度考核已圆满完成。

(二)坚持着眼于“短板”,做到风险防范到位。上下半年分别开展了“整村推进”、暖冬大走访2个大排查和季度暗访,深入持续推进“八个专项行动”。一是在2个大排查中,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全镇分成5组12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镇贫困户、危房户、大病户、残疾人户等做整村推进大排查,落实户户到、户户看、户户记,创新“一看袋、二看房、三访周边边缘郎”方法,对问题做到“日排查-日核实-日反馈”,整村推进大排查共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898户,边缘户263户。发现问题1367条,整改1367条,整改率100%。暖冬大走访大排查共走访2016年以后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边缘户以及脱贫监测户923户,发现问题745条,整改631条,整改率84.7%。二是镇扶贫工作站组建常态化暗访4人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周选择2个行政村,对每村各片区2-3贫困户进行暗访,将所发现的问题纳入村为主绩效考核。目前已顺利结束两个季度暗访,通过暗访结果以及后期督促整改,户均问题数由二季度末的8.9个降到了5.7个。通过两次系统性大排查,镇村两级查摆了不足和短板,并以干代训,培训了镇、村干部的扶贫业务知识水平,强化了扶贫政策落实,也提高了相关资料规范性,为镇今年脱贫攻坚翻身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着眼于“统筹”,“九大工程”推进到位。一是产业扶贫更加全面。我镇今年共建设6个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2个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发展扶持项目基地,其中,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377户、731人,特色种养业“一村一品”发展扶持项目基地共带动贫困户及重点边缘户155户、308人。二次共申报产业奖补168户、425人,申报奖补资金36.7465万元。二是就业扶贫更加稳定。我镇今年新增10个辅岗位和51个“七大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400元/月)。镇自行开行发了14个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2000元/年)。新建1个村级就业扶贫驿站(农林村光辉藕粉经营部),共带动15名贫困户。3家就业扶贫基地(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林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银亭家庭农场),共带动21名贫困户。三是智力脱贫更加精准。我镇目前共有贫困在读学生369人,教育资助通过村(社区)摸底上报、学校上报和教育局反馈漏报补报全部兑现到位。2019年省内就读学生春季教育资助共274人次,省内就读学生秋季教育资助共261人次;2019年春季雨露计划资助共37人,秋季雨露计划资助共42人。四是社会兜底脱贫更加完善。我镇今年危房改造共计上报83户,补助资金131.6万元;我镇现有462户738人享受低保政策,167户175人享受分散特困供养政策;今年我镇精神病药费补助申报共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补助金额8万元;今年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38人。五是健康脱贫更加成熟。我镇今年已完成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代缴新农合工作,第一时间帮助符合“351”、“180”政策的贫困户进行医药费报销。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更加鲜明。我镇2019年“四好农村路”项目共13条,7.49公里,8月底已全部完工。小型水利项目共2个,8月底全部完工。七是金融扶贫更加科学。我镇2019年小额贷款有自贷自用需求经摸排共有25户贫困户,经过镇和放贷银行走访评估,共有6户成功申请小额信贷贷款。八是住房安全工程更加长效。我镇今年共有39户农户上报住房安全工程,其中13户重建,26户修缮,补助资金38.9万元,目前已全部完工,补助资金已打卡到位。

二、2019年度工作亮点

1.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巡视专项整改工作方案,成立巡视整改工作小组,建立整改台账,共查摆问题21条,明确问题、责任、时限“三个清单”,盘点销号,4月20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效。采取多堂会审的模式,对11个村、社区巡视专项整改工作逐一审核把关,全部内容已更新至12月,此项工作获得市委负责同志肯定。

2.在县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8月1日,市就业扶贫载体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南片)在我镇农林村召开。

3.6月12日,由我镇扶贫专职副书记撰写的《科技养蟹助力重兴村脱贫攻坚》登上《中国工人日报》、环球网等多个国家级媒体。

4.9月12日,我镇扶贫专职副书记作为全市9名代表,在市扶贫办组织的专题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5.在市2019年“我奋斗我幸福”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评选获奖组织和个人评比中,陶定富、赵立功两位同志获市最美选派帮扶干部,李光辉同志获全市带贫示范户,陶定富同志获市最美选派帮扶干部,丁大双获市脱贫示范户等称号。

三、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谋划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我镇今年将着重从“七个着眼”发力,在具体工作中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强化落实。

(一)坚持着眼于“责任”,做到压力传导到位。一是继续夯实“镇旬调度-镇扶贫工作站周研究-村日会商-村组动态整改”机制,将“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督查销号”的工作闭环完善到位。二是对照我们2019年制定的“村为主”绩效挂钩办法,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严格奖惩、适度拉开差距,将责任和压力压实到每一名村包片干部身上。

(二)坚持着眼于“基础”,做到工作督促到位。一是初步考虑,今年我们将继续分上下半年2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的“整村推进”大排查,深入持续推进“八个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三单四定”,确保查彻底、改到位。二是镇扶贫工作站常态化暗访小组将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村进行季度暗访、季度考核。

(三)坚持着眼于“短板”,做到风险防范到位。认真分析边缘户的致贫风险,做好防返贫和边缘户监测工作,夯实脱贫成果。一是定期采集脱贫监测户“返贫风险”指标,运用好镇级脱贫攻坚突出问题督办表成果,持续进行跟踪检测。二是加强边缘户的求助和帮扶,在普惠政策对边缘户实行优先和倾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乡村社会救助等途径,有效防范和消除边缘户致贫风险,消除相对贫困、严控绝对贫困。

(四)坚持着眼于“亮点”,做到产业扶持到位。一是以加快电商基础建设为出发点,通过镇级整合资源,引导促进各村电商互联互通,打破村域和时间限制;加强与兄弟镇交流互鉴,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突破镇域限制,丰富产品类型、优化销售模式、畅通运输渠道。二是优化贫困村村级光伏收益的分配,合理运用光伏资金。镇级加强对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的监督指导,使得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充分发挥光伏扶贫实效。

(五)坚持着眼于“长效”,做到成效保持到位。持续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运用好巡视整改成果,健全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定期对镇村专项巡视整改发现问题进行“回头看”,对新发现的问题动态管理,立即落实整改,对已经整改问题长期坚持,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长期坚持”的工作机制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篇4

董家坪村位于乌镇政府以东7.5公里处,由徐家坪、董家坪、李家圪台3个自然村合并,全村共有253户、678人,劳动力369人,现有耕地2205亩、坝地127亩,经济主要来源为种养殖和务工收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95人,其中低保户20户28人,五保户5户5人,一般贫困户36户90人。2015年度脱贫2户10人;2016年度脱贫7户16人;2017年度巩固提升;2018年度23户52人;2019脱贫4户12人;未脱贫4户4人(全部为五保户)。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没有返贫户。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驻村联户组织领导,组织保障持续强劲有力政协党组每年年初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驻村联户工作,制定具体可行性工作实施方案。政协党组每半年听取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解决驻村工作生活和工作实际困难。政协党组成员每月到村召开会议、实地走访、听取汇报,有针对、有重点下茬研判解决扶贫工作实际问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工作队经费总额保证,且能按时报销。二、选派得力干部精锐出战,连年获得考核评比奖励

政协机关选派精锐干部到村开展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四支队伍”管理规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每年驻村超过220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政协机关帮扶联户干部,每月到村入户走访2次,讲政策送温暖,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2018年和2019年县级度考核评比中,政协机关被县委政府授予“优秀参扶单位”荣誉。

三、帮扶政策落实强力有效,驻村联户包扶成效显著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绿化亮化美化有目共睹。董家坪新建文化广场,投资27万元;董家坪新修安全饮水,投资17万元;董家坪安装路灯,投资14.4万元,董家坪新修生产道路16.6公里,投资38万元;董家坪新修通村道路3公里,投资25万元;董家坪新建幸福院,投资15万元;董家坪新建新建公共垃圾屋和垃圾坑,投资17.5万元;董家坪村新修联户和村组砖插路8600米,投资59.8万;董家坪村投资更换变压器一台,投资3万元;董家坪村安全饮水维修改造,投资3.5万元;董家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投资27万元;徐家坪新修自然村人蓄安全饮水1处,投资27万元;徐家坪新修联户道路,投资17.5万元;徐家坪新修进村道路,投资20万元;徐家坪安装路灯,投资8万元;徐家坪维修道路涵洞,投资3.5万元;李家圪台新修生产道路,投资10万元;李家圪台新修联户道路,投资29.4万元;李家圪台新修人蓄安全饮水1处,投资49.58万元;三村危房改造24户,房屋改造提升40户,本村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全部得以解决。

(二)、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具体实际困难。向财政局申请资金8万元,用于解决董家坪村幸福院资金不足缺口和新修三村公测;向市政协联谊会争取善款3万元,用于6户大病户医后救助;向财政局争取资金3.5万元,用于董家坪安全饮水维修提升工程;政协机关干部自筹资金2万元,用于董家坪村自愿赡养老人的奖励,激发内生动力。落实消费扶贫政策,政协机关灶和帮扶干部购买贫困户农副产品1.2万余元,动员朝阳红枣业公司,购买贫困户红枣4000余斤,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困难得到解决。

四、制定切实可行脱贫计划,群众增收致富内力实足

在政协党组指导和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因地制宜、事实就是制定董家坪脱贫工作计划,积极落实产业项目、就业创业、奖励赡养、兜底保障、光伏和集体经济分红等具体措施,贫困户自我发展致富内生动力持续加强,收入不断提高,2020年董家坪实施产业项目14户,兑现资金6.64元,务工24户24人,创业1户1人,就业4户4人, 奖励赡养47户55人,兜底保障17户26人 ,光伏和分红 5.455万元,涉及40人,增收在500元以上共计10户,董家坪贫困户人均收入7100元。

四、开展捐资捐物自愿服务,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政协机关干部累计捐赠和争取其他善款3万余元,全部用于董家坪村爱心超市、道德评议奖励和赡养奖励。每年评选出代表性强、示范性强的优秀家庭及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于违反村规民约,恶习成性、拒绝赡养老人的群众予以黑榜公示;启动“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对义务劳动、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积分兑换予以奖励;政协机关干部多次进村为进行村义务理发和卫生清理服务,增进与群众鱼水之情,也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三、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致富带头人;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四、工作计划

篇5

镇扶贫产业项目自查报告根据市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55】号文件要求,我镇于8月13日-8月19日由镇扶贫办牵头,镇各站办所配合,对我镇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实施的产业项目开展全面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庭院经济实施情况

该项目于2019年开始实施,2020年续建,共申请专项扶贫资金12.682万元;其中,2019年申请资金4.5465万元,购买531只鸡、246只鹅、19只鸭、6只羊、31头猪、种植天麻30平方、党参1.5亩、蔬菜1亩,受益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67人,带动21人增收脱贫,受益贫困人口满意度100%;2020年申请资金8.1355万元,购买猪49头、羊2只、鸡430只、贝母一亩300斤种子、党参0.75亩,参与项目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68人,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

二、自查开展情况

我镇第一时间成立项目自查小组,对该项目从立项、程序、公示公告、资金使用拨付情况、运营过程中日常监管情况以及最终项目是否实际带动贫困户增收等几个方面开展全面自查自纠。通过查看档案资料,该项目论题充分、符合项目公示、公告程序,资金拨付票据齐全,不存在相关问题;通过入户实地访谈贫困户发现,该项目确实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贫困户对该项目十分满意,不存在实际受益达不到、未带动贫困户增收等问题。

篇6

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0.1万亩,总资金26万元,已到位12.51万元。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500亩,总资金6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完成1-6月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管护任务。将于12月前根据各乡镇进行自查报告进行补助资金的发放。

2、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我县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涉及全县16个乡镇,27个脱贫村,总面积203.2232万亩,每亩15.75万元,总资金3200.7654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已完成1-6月常年有效管护任务,计划于11月底根据各乡镇对全乡自查结果进行资金的发放。

3、生态护林(草)员

利用生态护林政策推动林业精准扶贫,今年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成生态护林(草)员1374人的指标任务,护林员每人6822.11元/年,草管员没人5090.3元/人,总投资851万元,目前已发放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生态护林员工资4186304.06元。剩下两个季度工资待考核完成后会陆续发放。

4、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工程

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工程,完成植被恢复341.5826公顷、防风林建设65.7804公顷和改建苗圃基地5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7%。总投资3000万元,已使用资金60%。

5、道路绿化工程

篇7

4月16日-4月22日,镇党委、政府配合各村完成全面自查,并于4月22日上报自查报告。

二、具体内容

重点排查2015年以来,利用扶贫资金实施的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硬化道路的工程质量和项目手续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查看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情况,原始房屋鉴定,施工、竣工验收等程序手续是否完备。重点查看危房改造后的贫困户居住使用和房屋质量情况,是否仍然存在应改未改,改造后原住宅未拆除等情况;查看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厕所改造是否能够达到使用标准,粪污处理是否有合理渠道,

2.精准扶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工程各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水质是否达标(分散式供水采取“望、闻、问,尝”四种方式查验是否达标,集中供水工程查验相关水质检测报告,按规定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工程的维护、看护情况,水源井周围的保护情况及村民安全饮水的现状。

3.扶贫资金建设的农村道路、桥梁情况,查看工程的审批、质检、监理、验收等项目手续,相应的资料归档情况,实地查验硬化道路工程质量。

三、任务分工

镇党委、政府成立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对本辖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硬化道路等民生工程开展全面自查。镇直相关部门成立三个专项督查组,对各村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专项督导组:

第一组负责督导危房改造

第二组负责督导安全饮水

第三组负责督导项目情况

四、核查方式

1.各专项督查组入户核查情况,将情况汇总,于4月22日前,上报镇扶贫办,指导各村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确立整改时限。

2.各督查组原则上在各村完成自查工作后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在督查期间自行安排督查工作进度,督查结束后形或专项督查报告。于4月27日前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1.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行业的具体查验方案,明确检查标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对问题多发、易存在风险的方面要着重强调。指导各村落实好本次“回头看”工作,

2.各村、行业部门对本次自查“回头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查真改,真实反映工作情况。能立行立改的问题要第一时间组织整改,需要长期坚持的要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明确整改责任人。要建立台账,细化梳理各类问题,实行销号制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坚持问题导向,保证问题整改到位,防上发生反弹。

篇8

一、工作目标

   夯实“控辍保学工程”,加强失学辍学学生台账监测管理,动态对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段6-16周岁适龄儿童开展地毯式的排查,精准掌握义务教育辍学失学底数,杂实开展劝返复学工作,防止学生失学辍学,确保6-16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清零、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宣传普及《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贵州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早恋早婚早育和辍学失学的危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监护人)进行法定监护职责,法定婚龄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家长正确履行监护职责,预防早婚辍学。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16-18周岁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延长青少年受教育时限,防止未成年人过早进入社会而产生早婚现象.

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工作顺利开展,水东镇早婚早育社会问题源头治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郭  晋

副组长:王瑞新

成  员:田  祥  蒲  军  刘  杰  彭德良 张  振  赵明艳  彭召开  周泽良  王  鸑  王  坤  王景贵

中学、各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各包组教师、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水东镇教育管理中心,具体由赵明艳同志组织办公。

三、 主要做法

1、制定《水东镇早婚早育社会问题源头治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2、组织教师进村入户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贵州义务教育条例》。

3、打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贵州义务教育条例》张贴在村里醒目位置。

4、召开控辍保学业务培训会,让教师进一步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时对家长学生进行解读,并从青春期的特点、早恋的特征、什么是早婚以及早婚早育的危害,男女青年怎样正常交往等方面,为学生讲解了辍学和早婚遭遇的危害性,营造了浓厚的控辍保学和优生优育舆论氛围。

二、存在不足及打算

1、由于我镇部分存在少数民族较多,许多风俗习惯很难改变,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2、法治意识有待加强。各校要邀请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进校园,给学生上法治课,讲解《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篇9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9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xx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二

正蓝旗属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全旗共有贫困人口3042户9362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947户2436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4.09%;牧业贫困人口1832户6198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0.41%;国营农牧场贫困人口265户728人,占农牧业贫困人口的1.22%。几年来,我旗扶贫开发工作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及全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点贫困嘎查村为单位,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结合移民扩镇工程、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着力于加强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全力进行项目建设,为稳定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20xx年以来,在经历了19xx、19xx、20xx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后,原本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连续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下荡然无存,大量的农牧业人口因灾致贫返贫。20xx年贫困人口由20xx年末的836人突增到4522户17833人,贫困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增加到50个,占全旗嘎查村的48.5%。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逐步显露,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步履维艰,新阶段新形式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

面对这样严峻的扶贫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正蓝旗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和《正蓝旗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村级扶贫规划》。确立了“以品种改良为中心,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的”科技兴农兴牧战略,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确保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通过全方位的扶贫攻坚,到2007年底,全旗贫困人口减少到9362人,六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471人,年平均减少1411人,贫困人口收入由2001年的农区826元、牧区975元上升到2007年末的农区1890元和牧区的2340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共计有贫困3024户9362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5.7%。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共1707户572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6.31%。其中:638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493户154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6.49%;684至944元低收入贫困人口1214户3727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97%。944至农区1500元贫困人口429户1042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0.94%;944至牧区1800元贫困人口906户304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3.01%。

按照致贫原因分:因自然灾害致贫1034户320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4.23%;因病致贫745户224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3.98%;因子女分户孩子上学致贫902户2796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86%;因经营能力差智力低下致贫140户43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92%。贫困原因有:1、子女分户致贫和孩子上学;2、自然灾害致贫;3、因病、残致贫;4、无经营能力和其他致贫。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建设

扶贫开发办是正蓝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主管全旗扶贫开发的工作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行政编制为8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为1名,副科级职数为2名。科员副主任科员3人,后勤人员事业编制为1名。内设综合股、项目资金股和社扶培训股。做为旗直涉农涉牧重要部门,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中承担着贯彻、执行、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旗扶贫开发办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紧紧围绕为“三农三牧”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渠道的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我旗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项目资金投入管理情况

我旗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后采取了以嘎查村为单位集中攻坚的重大战略举措。几年来,我旗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水利和种草养畜年、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和移民开发项目,在20xx年启动两个千村扶贫开发嘎查,投入每个嘎查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其他资金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20xx年启动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18个,每个嘎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配套其他资金开展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建设和养畜建设。20xx、20xx、20xx、20xx分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及其他资金启动四期移民扩镇建设项目。20xx、20xx、20xx年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19个,以每个嘎查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9万元牧民自筹的投入,以养殖优质肉羊、西门达尔牛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20xx—20xx年又投入专项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对全旗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转移,同时每年还投入20---40万元不等的产业化扶贫资金,扶持开展产业化扶贫,到2008年我旗共有4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扶持。4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盟直帮扶单位的集中帮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93.7万元,共有2517户9314人得到了项目扶持。扶持率占整个贫困户的55.66%。项目到村到户率达到100%,项目变更低于20%。项目扶持基本是以整嘎查村的形式开展的,几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和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项目建设对全旗的扶贫开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路作用,有效地增加了牧民收入,合理的调整了牧业生产的畜种结构,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治区启动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项目以来,根据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扶贫开发,我旗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以来,我旗针对当地实际,认真分析了当地的贫困状况及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了做好全旗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措施,全面布置安排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在总结以往扶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旗扶贫办协调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旗5万余人农牧业人口,包括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下而上,编制旗、苏木镇、嘎查村村三级扶贫开发规划。共计编制了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嘎查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在编制扶贫开发方案的过程中,按照项目覆盖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到户、效益兑现到户、科技服务到户和参与式扶贫的要求,让贫困群众自己在嘎查村民大会上分析贫困原因,研究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确定扶贫开发的项目,制定扶贫措施,使“五到户”的要求在嘎查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坚持将100%的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入户,同时和其他项目建设资金捆 绑使用集中投入,整村推进,为完成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能够较快的使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手段,可在短期内可以积聚资金对重点贫困村进行集中扶持,有利于大型项目实施。我旗已经启动的40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效果:投资最少的也达到了36万元,最多的上到百余万元(除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余皆为地方财政配套的农牧口资金和农牧民自筹资金),大部分农牧户得到了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增强,主导产业建设得到了大力扶持,贫困户脱贫率达到了82%。

2、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中心,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集中力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我旗整村推进的一个特点。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安排和部署,几年来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安排上,我们重点支持效益高、增收效果较好的畜牧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适当用于帮助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打井高产饲料基地建设示范点,特色项目的形成对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持。

3、加大了扶贫资金对农牧业技术的支持力度

我旗始终不断的加大对农牧业技术扶持力度,创建科技含量高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引进推广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小尾寒羊和肉羊等一大批较为先进的农牧业实用技术,扶持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努力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潜力。可见加大对农牧业技术的扶持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资金科技份量的主要手段。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参考三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19-2019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15125.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6065.5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233.78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44.5万元。2019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54.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179.136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53.25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16.982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20854.2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7740.2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1.46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3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2019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4.4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5.8万亩;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1.5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19户,2019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19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1.5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

(三)实施安居房改造

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

(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

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19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841.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3691.6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

(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19亩,其中,连片种植2019亩。2019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

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沟渠15条10公里;水窖500口12019立方米;水池、水坝10个20190立方米;安居房150户;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50台;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19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

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19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

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xx”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xx”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

篇10

【正文】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司法行政系统“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主动融入全县中心工作,以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为重点,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农村法治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认真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任务,按照“法律八进——进农村”工作要求,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督促各司法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68场次,印发“法律八进”系列宣传册8000多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受众面和知晓率;围绕群众关心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宜居搬迁”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宣讲,积极利用“民乐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法宣在线”“12348”法律服务热线、“互联网+法治宣传”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新媒体普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出门有法、抬头也见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二是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省厅、市局关于认真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的要求,至目前,共创建新天上姚村、民乐县金山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民联镇西寨村、永固镇滕庄村、三堡镇下二坝村、六坝镇六坝村4个村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着力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坚持德育和法治教育并举,助力乡村法治文化振兴,投资 50多万元,制作墙体普法漫画、设立法治宣传栏、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文化长廊,为美丽乡村增添浓厚法治氛围。三是强化农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示范带头人”培养工程。结合“法律八进—进农村”活动要求,推动各单位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示范带头人”培养工程,至目前共开展各类专题培训23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376人,法治示范带头人1032人。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工作,着力深化基层法治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乡村“良法善治”新模式,引导各行政村制定完善乡村“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监督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让党员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督促各镇村(社区)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协调各镇、村(社管委、社区)探索打造“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示范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是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县共建成人民调解委员会219个,共有人民调解员932人,其中:镇调委会10个,村级调委会171个;城市社区工作管理委员会调委会1个,居民调委会10个;小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行业性人民调委会15个。至目前,形成了以镇、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三级基础调解组织为主体,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积极学习践行“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到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党政联手,努力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实效。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建立多远化矛盾纠纷解决工作机制。建立多种激励机制,按时发放人民调解员个案补贴,逐步推动落实调委会工作补助纳入财政保障,全面落实调解经费补助政策,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司法调解为保障的“大调解”体系。强化人民调解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全县171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调委会的作用,每年由各基层司法所积极组织村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采取以案释法的方式主讲“枫桥经验”的创立背景及主要内容、人民调解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农村(社区)常用法律案例解析及人民调解卷宗实务,针对农村常见问题详细讲解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和办法,切实增强了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至目前,在全省人民调解系统录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人民调解员932人,2020年1-11月份,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3843件,其中调解成功3824件,调解成功率达99%;持续强化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加强在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物业管理、妇女儿童权益等矛盾多发领域调解工作。至目前,全县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

二、存在问题

我局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责任单位,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级调解工作基础薄弱。村级调委会阵地建设滞后,软、硬件设施严重缺乏,部分村级人民调解员基本都是由村干部兼任,也还存在自身角色感不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障去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强化。二是经费保障不足。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少,专题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基层调解员工作方式、手段滞后,化解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和业务素质能力还有欠缺,调解员素质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提高。三是法治乡村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工作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需进一步提高,法治乡村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工作中,我局将围绕法治乡村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特殊人群管控体系建设,深化乡村治理工作,发挥法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把法治乡村建设和“七五”普法工作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