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7 22:55: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篇1

1.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

2.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3.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4.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5.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6.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7.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9.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探讨及对策研究

10.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11.浅析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3.论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14.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交通运输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研究

16.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7.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内在意义与关键

18.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19.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20.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21.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探讨

2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策略研究

2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24.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分析

2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26.探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

27.现代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28.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9.试论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及其指标体系

30.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1.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

32.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探析

33.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效益提升路径探讨

34.探究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35.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探析

36.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37.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38.构建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

39.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作用分析

41.全面预算管理在交通运输经济中的应用

42.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43.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44.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的内涵与关键

45.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策略思考

4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47.试析当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措施

48.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探究

49.浅析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50.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要性研究  

51.对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探讨

52.“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资本论》交通运输经济思想研究

53.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54.部省两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部署模式探讨

55.浅析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56.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57.燃油税对国民经济与运输冲击的CGE模拟

58.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59.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VAR和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60.促进衡水区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思考

61.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62.试析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 

63.2010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64.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65.浅析转型期的交通运输经济及影响

66.《中图法》“F5交通运输经济”类名的规范化

67.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区域因素分析

68.2010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69.河北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

70.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71.交通运输经济首季运行保持平稳

72.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73.浅谈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74.论无车承运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5.我国重视北极航行,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平稳

76.论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77.淮安综合交通运输—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

78.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

79.试论“十二五”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研究

80.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改善措施探析

81.2015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82.运输经济学在国际上的若干研究重点及启示

83.浅析当代公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形势

84.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85.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与对策

86.交通运输-经济复合系统协同效度评价

87.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

88.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和扩散的机理与对策

89.西宁市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及预测

90.谈谈“非典”对株洲交通运输经济的影响

91.山东省交通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构思 

92.2016年10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93.对部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94.七月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95.2013年前3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96.1~5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稳中趋缓

97.思南县交通运输经济与财务管理初探 

篇2

1交通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

国家对公共交通投入大量资金,但交通管理不当会致使资金浪费,如果交通管理有碍城市规划,反而会使公共交通达不到交通便捷的目的。城市规划与人口分布息息相关,公共交通则是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如果交通管理安排不当,在人口少的地区投入过多的交通设备势必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样的,如果城镇居民密集区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不足,必将造成居民出行不便,起不到公共交通的作用。从哪种情况来看,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相符都将导致能源浪费,有违低碳经济的初衷。

2交通工具不能准时到达预定地点

交通设施迟到现象在公共汽车上表现比较明显。公共汽车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公交晚点情况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公路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是公路拥堵的主要原因,公交运行期间赶上交通阻塞必然致使到站晚点。交通阻塞只是公交晚点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资金不足,公交车辆不够,如果有车辆出现突发状况,没有其他车辆补充,会致使公交短期瘫痪。资金不足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公交车不能及时报废更新,老旧的车辆在运行速度及尾气排放方面都存在问题。

3信息系统有漏洞由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猛

在很多城市完备的信息系统还没有确立,这就导致公共交通管制不完善,在交通运输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入21世纪后,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第一手信息就占据的先锋地位。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信息同等重要。不能及时更新信息会导致管理方针的制定有偏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指定地区投放公共运输设备,信息系统不完备直接造成资源浪费。

二针对现今不足

提供以下管理方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才能优化体制改革,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也不例外。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公共运输包含于城市规划

但又有其独立发展的趋势。由于公共运输在近几年才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致使管理方针制定不是很完备,有些运输途径还会与城市规划相冲突,为避免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投入的资金浪费,制备合理管理方针变得尤为重要。公共交通运输要考虑人口密集程度,在商业繁华区、校园所在地、旅游景点等地加大公共交通设备投入,保证人们出行便捷。除了考虑人口问题,公共交通运输还应注意一些客观因素。例如地铁的建设应避开地下运输管道。为保障煤气、天然气等运输安全,地下运输管道会定期检查,如果地铁与运输管道相近,管道检查期间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营运,为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而且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发生煤气、天然气泄漏,地铁里人们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的管理方针不仅能提高人们出行率,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还能从根本上节约成本。

2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公共交通运输日益壮大,现有资金不足以使公共交通进一步发展,很多现有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吸引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此便可减少私家车上道率,不仅有利于道路通畅,更能实现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在车辆更新上也投入大量资金。以前的车辆在速度方面不及现在的车辆,而且排放量大,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投入资金购买排放量小、对环境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备,从而达到绿色公交的目的。增加新型公交车能在提高乘车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3落实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的完备性是公共交通运输事业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这个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公共交通运输也需完备的信息系统。信息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资源,它不同于汽油柴油等可见的能源,但在公共交通事业中的地位不容质疑。车辆信息能保证车辆正常运行,降低在运行途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道路信息能保证车辆畅通,在经过交通拥堵的地段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应对措施。人口信息能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得当,交通设备分布合理。政策信息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也很重要。政策信息是政策主体制定正确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计划、控制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直接决定公共交通事业能否开展。由此可见,信息的完备和畅通是公共交通运输过程中正确决策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开发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的综合运用。

篇3

2.循环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要做到逐步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让交通运输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考究范围。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市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污染纳入成本中。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排量较大,不注重资源节约,废气污染严重等情形,基于这一现状,应该对于在交通运输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或者征税,或者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计入运输市场的价格中。二是通过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创新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让环境在所能承受的压力内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总而言之,就是对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要灵活应用市场调节机制,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注重环境的保护,用法律约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对注重资源节约的运输方式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利用低能、环保设备的给予价格优惠,让人们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2.2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交通路线规划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构建,不滥用自然资源,建立稳固、安全、环保的交通基础服务系统。规划时要协调优化交通运输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综合考虑城市用地规划、国土规划等,确保各部分协调发展。除了要保障基本的道路设施,还应该重视各道路电子监控、信息传达、交通安全应急和环境保护系统等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确实交通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局部的整合有利于交通系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最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运输中产生的污染。

2.3交通结构的优化

交通结构式整个交通系统的骨架,不同的地区适用不同的交通结构,可以分为方式结构和网络结构。所谓交通结构的优化就是可以适应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不同结构上进行紧密衔接,实现交通运输的便捷、快速流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优化体系,合理布置网络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2.4加强技术创新

信息时代的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是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我国已经初步尝试利用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每年可以为我国节约近3.5亿元的资源,这无疑是契合循环经济所提倡的理念的。因此,我们亟待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交流机制,加强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共同研发,吸收转化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原创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利用技术,用清洁的新能源替代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开发环保的新材料,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2.5注重交通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道路上,其中汽车的废气污染时最主要的,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铅化物等。因此,必须有效的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策略:首先,动态调整交通控制,保障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流通的顺畅,以显著的标志提示过度的噪音污染,提倡绿色出行,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减少车流量等;其次,限制废气污染及其严重的车辆的通行,政策鼓励改进汽车结构;再次,用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后,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鼓励绿色出行,享受低碳生活。

篇4

二、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方式

(一)实现合同运输

在对交通运输开展经济管理时,首先必须要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真正地实现合同运输,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根据合同的相关约定来进行运输的服务时对运输行业进行依法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根据合同来开展运输服务,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运输企业的责任感,保证发货单位的物品能够安全的、及时的送到预定的位置中。同时还有利于对运输市场的运营进行维护和管理,因此这项管理制度得到了我国广大运输企业和相关运输管理部门的认可和推崇。

(二)实现预算管理

所谓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外国的很多国家通过对长时间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在对企业责任、权力以及利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建立起系统、合理的预算体系,充分的发挥出预算体系的监控、分配以及激励等方面的功能,对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决,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将现代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结合起来,从而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加以明确。对预算管理进行灵活的运用,真正地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传统的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促进企业利润的提升。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两个难题,首先就是在进行全面预算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同企业内部具体的收支情况结合起来,将现金控制作为整个全面预算控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运营的需求,促进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还有一大难题就是要将全面预算工作同企业的核心利益相联系,真正地实现低成本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的获得。

(三)加强对运输收入的稽查工作

我国最近颁布的法律已经对收入管理部门的权限加以明确,因此不同级别的管理部门都具有对客运系统等运输系统的信息进行核对的权力,还拥有对货物信息等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权力。因此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运输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运输收入的稽查工作,采用内部检查的方式来展开财政的核算,从而将稽查的影响范围加以扩大,提升对稽查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将收入稽查工作的核心放在对运输收入结算错误的防范和改正方面。如果在运输收入的领域中出现了触犯法律的行为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查处,从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正确性的提高。

篇5

一、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他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运输业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成为独立的物质生产领域,是从19世纪初随着铁路,轮船的出现才形成的。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到来和发展,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与社会化生产的交通运输业,以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立足于社会。

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极大地提高整个运输业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改善国家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联系,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国防建设对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又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优良的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各地区潜在的资源,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能起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青岛的黄岛开发区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青岛市政府投入了四十多亿人民币对其进行开发,与此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可是来投资的客商却不是很多。后来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交通不方便。当青岛市政府决定修建交通要道后,黄岛便开始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任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区间的分工交流,都是以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联系为前提的。即首先是建设道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进行地区(或城市)开发和把国民经济的各个基地联结起来,才能进行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反之,交通运输基本设施的短缺会导致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使经济发展出现徘徊和不必要的消耗,阻碍其发展。

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有一个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的时期,这是一个普遍性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原料的运进,市场的开拓,都需要由与之相匹配的运输业。美国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铁路大发展时期,铁路作为路上运输的主要方式,它的优点是通达性强,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运量大以及价格低廉,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1926年美国铁路网建设达到阶段性顶峰,总里程达40.8万公里。之后,随着运输技术的进步,运输需求的变化,公路、内河、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美国拥有24.5万公里铁路,650万公里公路,4万公里内河航道,44.8万公里民航航线和36.3万公里输油气管道,形成了综合运输能力强大的交通体系。总的来说,美国的运输系统相对国民经济发民而言是超前的,他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经济建设中,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并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和体现。

如果我们对越来越多的新型运输方式进入运输体系的现象加以考察,就不难看出这种现象是竞争和取代效应的结果。新的运输方式以它特有的优点吸引一部分运量。由于可供使用的运输方式增多,选择性增强,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增大,这就使运输供给能够更准确,更灵活地适应越来越高的运输需求,这些规律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二、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

在经济与交通运输业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和分析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运输体系的发展和变化。如果我们将一个长时期的生产规模和结构与运输规模和结构作一个比较,可以看到在社会发展初期经济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稳定,各地区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即现在所说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生产规模和结构与运输规模和结构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即加工工业领域)转移。这时,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减少,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工业化和市场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原材料如媒、矿石、钢铁等大宗货物运量急剧增加,货运量的平均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品和消费品的轻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所运送货物的平均价值明显增大的同时,它们的平均体积和重量却减小了,依次在这一进程中,货运量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其增长率会逐渐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而客运量则保持接近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由于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对运输提出了迅速、方便、安全等侧重于运输质量的高要求,客运方面提出了高速、安全、舒适、方便的更高要求。由于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开始蓬勃发展,运输规模和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经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了物质、人员和信息的交流,经济上的劳动分工导致了地区劳动分工。地区劳动分工取决于与地点有关的生产成本,交通体系的运输能力。这样,一个地区劳动分工以及相应的交通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作用的区域中心。

从而可知,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变化。但同时,运输业又对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起着推动作用和更直接安全的服务作用。

三、WTO与我国运输业的发展

篇6

2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强化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铁路交通运输要从管理模式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铁路交通管理模式,淤铁路运输企业要创新营销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货运改革,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已经由传统的市场主导变身为主动营销的企业个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货物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我国其它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分割了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份额,传统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深化市场意识,建立以市场为方向的销售策略,深入客户中为客户制定量身化的个;于创新质量管理。基于市场中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既要发挥其传统龙头的优势,也要积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交通运输企业的质量,具体就是要实施质量咨询认证完善铁路自身质量管理机制,同时铁路运输交通运输企业也要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提高铁路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质量管理水平。

2.2加强铁路运输部门的财务管理

基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存在的旧思想,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铁路运输部门从来不会考虑交通运输业务,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也不会考虑运输成本、运输效益等方面的考虑,比如铁路运输部门存在着资金浪费、资金管理不善等情况,而实施经济管理后,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考虑成本效益,加强对铁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具体的做法:淤铁路运输部门要落实成本责任制,分解铁路运输成本目标,以此强化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于铁路部门要普及成本管理意识,加强铁路运输管理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铁路运输部门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成本管理’;盂铁路运输部门的费用支出要根据人工物料、运量来确定,维修费用根据实际需要和运量来确定,提高员工主动控制成本的意识。

2.3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各个行业通过竞争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竞争成为了推动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铁路运输业只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才能保证在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铁路运输部门要遵循物流原理,根据旅客和货主需求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丰富运输产品和服务功能,促进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铁路交通运输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管理模式,首先,可设立物流中心,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其次,以各大城市为中心,立足于城市物流体系和现有物流资源,加快服务产品的转型变革。

2.4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

基于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促进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铁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泛;二是铁路车辆的自动化装备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高铁综合检测技术在信息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具体的运输管理中还没有具有全面的普及化,这对这些问题,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制定具体的创新措施,构建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达到世界最新水平;二是要积极与国际先进国家开展深层次地合作,通过合作带动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能力。

2.5与其他运输行业协同发展

虽然交通运输行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但是基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之间的合作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铁路交通运输企业通过与其它运输行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整合它们之间技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如果他们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化就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技术的发展。因此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消除传统的管理理念,制定良性竞争策略,在自身的目标市场上下足功夫,依靠技术、服务赢得市场,与其他运输行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的目标,使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趋于完善。

篇7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俗话说要想富先铺路,铺路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运输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交通运输业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关系如下:

(一)交通运输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最开始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将一个地区的地质资源和地方产业向外输出,从而实现经济创收。但是经过多年之后可以发现,在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城市,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有较大的提高的。以山东省为例,在建国初期,山东省的经济在国内的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但是经过几年对省内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山东省的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其经济排名已经是北方各省份的前列,经常在国内跑长途的司机都会知道,在山东省内的高速公路的质量是非常高的。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质的变化[1]。

(二)地方经济发达可以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纵观全国的高速公路和城镇道路的质量,往往是那些一线城市和比较发达城市的高速公路和城镇道路的质量会高于其他城市。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就是地方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会加大对于交通运输业建设的投入,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出现了两者共赢的局面。但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就是地方经济越落后的地区,越会缩减对于交通运输业建设的投入,而使得交通运输业停滞不前,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出现了两者共亏的局面。

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利互助的。

二、正视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今年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大部分居民都购买了私家车来代步,这为目前较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服务人员往往文化水平较低,且服务意识不强,无法为从业人员提供更为人性化和贴心的服务。同时,国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成本的限制而相对较为落后,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有限制的资源投入与日益增高的建设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物价不断发生变化,最近几年人工成本連续上涨,而交通基础设施原材料的价格浮动较大,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在各地区有限的资金下,要完成建设成本日益增高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十分困难的[2]。

(三)城市规划不尽合理

虽然最近几年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但是依然未能有效改变高峰时段堵车的情况,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的基础规划不够科学,存在一定的瑕疵。但是想要改变现状,就要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以适应发展需要。

(四)滞后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多年未变,与新时期改革开放形势难以适应。运输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对物流等新时期运输管理方向不够了解,为大众的服务意识不强。在执法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以罚代管的情况。

三、新时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明确了交通运输业和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之后,必须要端正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态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制定目标之前,必须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地方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发展目标。

(二)多渠道扩大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为改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地方政府必须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可以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同时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招商引资,甚至吸引外资企业到地方来投资,并要求其分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推动交通运输经济产业的共振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

(三)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管理

要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管理。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来完成交通运输的实时监控工作,为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实际,而且监控录像的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办事的准确率;然后,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工作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对经济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明白运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国家政策层面采取财政税收杠杆的综合效应。二国提升运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篇8

一、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软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储量丰富致使我国工业发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二)我国虽然是经济发展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对新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高或者意识不健全,没能充分意识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国对核电的开发相对落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明显滞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费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三、总结

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不仅为工业生产提高能源动力、能源产品和能源科技,而且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保障和改革创新,避免工业经济增长对工业能源形成过分依赖。现代工业发展要求工业能源利用创新来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的电气化、机械化和能源的均衡利用是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关键。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二:纺织工业经济运行及科技创新

一、原因分析

1.1市场问题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企业家的问卷调研,49.7%样本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22%样本企业反映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以内外销为主的企业,占七成以上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1国际市场需求下滑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2年上半年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72.1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5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31%百分点。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7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26个百分点。据日本海关数据,2012年上半年日本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5525.36亿日元,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78%。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1206.85亿日元,同比下降0.4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49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72.18%,较上年同期下降1.93个百分点。据欧盟海关数据,2012年上半年欧盟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29.84亿欧元,同比下降6.8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76个百分点。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59.95亿欧元,同比下降了7.7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3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35.36%,较上年同期下降0.35%。

1.1.2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缓,产品价格提升乏力

2012年1月~7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2.46%,较上年同期下降20.34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0%,低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2.4个百分点。7月份专业市场内服装产品平均单价同比下降6.71%。我国纺织企业出厂产品价格下行趋势明显。据调研数据分析,43%样本企业的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均较上期有所下降。从分行业来看,83.7%的化纤企业、52.8%的棉纺企业、52.9%的长丝企业、56.5%的麻纺企业、46.7%的针织企业等产品平均售价均较上期有所下降。

1.2原料问题

1.2.1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

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从数据来看,328棉花价格与国际1%关税后的棉价差已经达5000多元/吨,再度冲破了5000元/吨的高价差线。持续大幅度的国内外棉价差,严重削弱了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1月~6月美国从我国进口棉制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了5.50%,而从印度、越南、孟加拉进口棉制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仅下降了4.36%、3.46%和2.05%。其中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棉制织物同比下降了1.39%,而从印度、越南进口的棉制织物却大幅提升了20.50%和23.44%。

1.2.2化纤产品价格走低

篇9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翻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真正促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翻转课堂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期望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济管理专业

0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成效常常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高等院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则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课题。经济管理专业是高等院校核心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不但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恰恰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1翻转课堂概述

最早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JonBergmann和AaronSam两位化学教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并得到学界的认可。简单地说,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对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并在教师的要求、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探究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②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由于课堂活动中常出现提问、测试、讨论等交流方式,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就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更充分的交流;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课前自学时的相互帮助,有利于形成先进带后进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2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2.1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主要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理论、原理、活动、方法等为主,对于尚未参加工作实践的大学生而言,教学内容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融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生动形象的视频,相比于在传统课堂上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更容易接受知识。

2.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

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看似枯燥乏味的计算性内容,如果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而翻转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教学视频、课堂活动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实施中。

2.3评价方法科学

经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翻转课堂的应用更加突出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这一特性使得翻转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宜死板、单一,而是应采取综合新、多元化、多途径的评价方式。例如,随堂练习、小测试、课堂小论文、案例分析、作业展示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的依据;而课堂上,老师也可根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与完成情况对其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除此之外,由于翻转课堂中经常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成为了可能,对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良性竞争大有裨益。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对策

3.1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步骤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3.1.1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第一要务。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局面,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因此,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师生角色、课堂性质、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变化,并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才能真正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从以往的灌输式课堂中摆脱出来,转而向着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堂发展。对此,教师不但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要主动从课堂的主角变为配角,以指导者、守夜人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3.1.2做好课前学习设计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也会要求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但由于缺乏任务的约束和学习目标的引导,真正能进行充分预习的学生很少。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成为核心学习环节之一,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方法,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课前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一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剪辑、组合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精彩的学习素材,需要注意的是,视频内容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还应具有良好的清晰度,视频中教师的讲述应当清楚、宏亮,讲述内容应生动有趣,视频的长度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过长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兴趣,产生疲劳感,过短则不足以容纳教学要点;二是要科学设计学习任务书,将课前学习的目标、要点、难点等列出来,并要求学生将学习心得详实地记录在任务书上,以便在课上予以解决。

3.1.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随堂作业、科学实验、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作品展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等。为了充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堂活动形式,除此之外,也可将多种课堂活动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课堂活动。例如,对于概念性、理论性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随堂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对计算性的知识点,可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公式和计算方法的含义,并学会举一反三,而案例教学中,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引导不同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案例解析中。对此,教师可采用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找到结题思路,以成功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

3.2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判断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在知识传授环节,看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教师讲授所收到的效果;二是在知识内化环节,看学生在课堂上将知识内化的情况是否优于传统课堂上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取得的效果。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有诸多因素,而其中对教学成果影响最为显著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与教学视频的准备是否恰当、充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而言,由于课堂中计算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较多,在准备教学视频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时间适中、讲授过程幽默有趣、案例丰富且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教学视频。

(2)课堂活动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对学生最为有益的改变也是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需要何种激励、引导和帮助等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的同时,还应对活动的素材、实施方式进行精心设计。

(3)学习平台的搭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和引导下,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成果进行管理,教师应利用学校资源搭建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平台。一方面可将课堂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案例、视频等上传到网络上,另一方面也应引导学生通过在平台上留言的方式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心得、收获等等,以便教师更全面、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

4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者应在充分认识翻转课堂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来凸显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要充分重视教学视频的准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平台的搭建三个关键问题,以保证翻转课堂的开放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本科经济论文范文二:高速公路ETC联网经济管理价值分析

摘要:交通运输是当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转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代步工具出现,高速公路上汽车的流通量大幅增多,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时候也造成了交通拥堵的问题,这就需要完善传统的收费模式,所以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模式应运而生。ETC是一种极为方便的全自动收费,方便、快捷、环保的特点使其对经济管理很有价值,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费用,道路费用,既经济又实惠。

关键词:ETC;高速公路;经济管理

一、引言

ETC是一种电子性全自动收费方式,整个过程是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的,它计算收费是通过安装在车上的电子设备与收费道路旁安插的识别器进行数据交换,这样就不用车辆停车,逐渐形成了全国高速公路联网的收费格局。这种收费方式不仅能实现节能减排,还能提高收费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方便、安全、智能、环保的绿色高效的高速公路服务体系。这对于国家经济管理也是一种节省开支的良好方案。

二、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应用现状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省市比如山东、山西、京津冀地区实现ETC卡通用,南方的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江西也基本实现ETC通用。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将以京津冀为中心建设全国自动收费系统。预计今年9月底,以前并未实现一卡通的地区将会实现联网通卡,到年底,全国ETC联网评价系统也将被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对全国高速收费情况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对下一阶段的ETC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对高速公路进行分省规划和管理,ETC全国联网被认为是解决高速公路拥堵,提高行驶效率的有效手段。到现在,ETC专用车道的数量已经有7000多条,用户量已达1000万。其中使用该方式的用户有600万,自营服务站点800个,银行合作站点有5100个,终端设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样他的社会效益也逐渐发挥出来。根据国家高速公路设置的目标来看,到今年底,我国将会通过全国联网机构来进行收费管理,轿车ETC使用率在24%以上,电子缴费率不低于20%;另外,还将建设较为完善的ETC基础设施,一体化客服模式,最大限度的覆盖到各市、县区。这一目标达成后,对于车主来说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需要简单的安装ETC系统,就能够在县级以上地区随时进行充值缴费,一个以ETC为核心的庞大应用体系正在形成。

三、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对经济管理的价值

经调查表明,收费站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又一大拥堵路段,经常开车的司机深有体会,例如北京有名的杜家坎收费站,一直是北京值得一提的堵点。事实证明,一条ETC车道通过的数量相当于6条人工收费车道。通车时间也由过去的15秒下降到4秒,大大提高了通行率。假如一辆车节约9秒的通过时间,那么全国内这么多的车辆加起来将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尤其对于车流量大的收费站来说,缓解拥堵的作用会更加明显,ETC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减少等待时间,使高速公路更加畅通。除了使公路更加畅通,节省出行时间之外,ETC还能够起到降低人们出行成本的作用,同时也节省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与过去的人工收费相比,使用ETC可以节省收费站点和服务网点的建设,大约减少了30%的人工费。另外,车辆行驶的燃油量也降低了消耗,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了将近一半,一氧化碳减少了大约65%,这将为使用车辆的人减少燃油费,节省出行成本。根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表明,现在我国机动车辆已经超过2.5亿辆,驾驶员也在大幅增加,今后也将是持续上涨的趋势。国家会给予使用ETC缴费的车辆一定的优惠,一般是打九五折,又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出行成本。在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当今许多国家都会通过收取养路费来还贷和支付养护道路的支出,这被认为是合法的收费政策,不过怎样合理的征收费用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高速公路机构的管理理念。如果是一般公路重在研究其社会效益,但对于高速公路来说,他会有比社会效益更多的效益即极差效益,这也就是说除了共同的社会效益之外,它还具有独特的经济管理效益,所以,高速公路可以按照市场化来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因此对通行车辆征收行驶费也是合理的。对于ETC自动收费系统的经济效益就高速公路建设者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收费力度,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所以,我国高速公路ETC的实施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四、结束语

文章就ETC全国高速公路联网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又介绍了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ETC收费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出高速的停留时间,减轻和避免了交通路上的行驶壁垒,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同时又能够扩大经济圈,服务圈,促进更大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交流和产业协同发展。促使通行畅通,节省行驶时间,还可以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以及社会的流通成本,降低碳的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ETC是一种极为方便的全自动收费,方便、快捷、环保的特点使其对经济管理很有价值,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道路建设和保养费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10

双流县具有发展临空自贸经济建设自贸区的良好基础。

首先是区位和空港优势。双流机场作为我国内陆和中西部首位机场,已成为引领中国中西部、辐射世界的国际航空枢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进入全球前50位的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正在“量质并进”的快速发展,其通航城市数量、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都居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

第二是自贸平台和口岸优势。双流是中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枢纽机场”、“综保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县域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临空自贸经济最具备条件的区域。双流是成都“三中心”“一枢纽”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向西向南开放合作的贸易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刚刚确立的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区域,在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上可以先行先试。

第三是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工业强县”建设,双流县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过去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机械加工、新型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培育以新兴电子信息和航空制造维修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也初见成效。双流县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的排序也大幅提升,目前为第13位。

第四是科研和创新资源丰富。双流拥有在中西部县域地区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目前,县内聚集了中科院光电所等30多个科研机构和四川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市第二;西航港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近年来,我县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广泛合作,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

深度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产学研政企金”协同创新体系,与中物院、电子科大、香港城市大学、核动力研究院、清华科创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50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共同打造了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现已初具规模,并聚集各类研发平台102个,其中国家级24个,这为发展高端新兴服务业提供了智力保障。

同时,双流还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科技创新的宏观有利环境。9月初四川被纳入全国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双流必然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前沿和主阵地,将得到在全面创新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试错和探索解决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深化开放创新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将对双流“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带来巨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2.探索和创新

2.1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

双流县于2014年10月出台“学习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的实施方案”,主要在以下领域进行了探索:

区港联动通关一体化。将航空口岸功能延伸至综保区,实施海关和检验检疫“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监管试点。“区港联动”使机场和综保区的通关能力、物流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有效支持综保区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了综保区对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促进和对外贸的拉动作用。

创新商事登记制度。已完成取消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等。在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的过程中,双流县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如在创新商事登记制度方面,放宽了县域企业住所登记限制。

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功能,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推动融资性租赁行业发展,积极引进融资租赁类公司,支持其开展飞机租赁、大型设备租赁等业务,并使用外币结算。

此外,在推进更加便利的海关监管制度,实施更加便利的检验检疫制度,开展有利于临空经济发展的金融业务、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结算制度等方面,双流县也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2.2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双流的发展定位“天府科技卫星城、国际空港自贸区”非常鲜明地凸显了临空主题。双流县多年的发展也打造了实力雄厚、富有生机的临空经济发展载体。如:空港高新技术开发区早已成为全省全市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双流的主导产业体系中临空特色在不断增强,以新兴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临空先进制造业和以航空枢纽服务、临空物流、临空商贸等为代表的临空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14年双流县临空经济产业总规模突破2160亿元;外贸进出口46.3亿美元、出口34.6亿美元,均居全市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

为积极促进自贸经济发展,双流县正在积极加大对上海自贸区可复制经验的试点,着力推进投资管理、金融服务、贸易监管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不断强化航空枢纽地位,巩固提升口岸平台功能,争取设立更多专业指定口岸,加快汇聚融资租赁、保税贸易、跨境电商以及通用航空等临空经济相关业态。

二、问题和不足

1.水陆空大通关系统建设不足

双流县地处内陆地区,不靠江、不临海、不沿边,面临开放口岸较少、区域转关较难、通达效率偏低等诸多难题;与青白江铁路枢纽港、宜宾和泸州水运港都有较远距离,未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地理位置先天缺陷、大通关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以及多式联运体系欠缺,导致了运输成本较高、通达效率偏低。

2.空港优势和综合保税功能开发不够

一方面综合保税区辐射作用较小。按照自贸区可复制、可辐射的要求,我县综保区辐射作用还未得到体现;区内龙头企业仁宝、纬创未形成真正的产业经济论文链;受到区位环境的制约,区内产品展销中心影响力不高。另一方面虽然拥有双流国际机场和综保区等优势,但因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较少,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国际化程度不高,对外商的吸引力不够。此外,综合保税区还存在着对外贸易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国际金融基础相对较差等问题。

3.行政审批效率不能适应需求

行政效率是目前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经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精减审批事项,双流的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相较于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其行政效率仍有待提高。在正常情况下,投资者在双流投资须与多个部门接触,在提交众多纸质文件并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以后才能获得投资核准和颁发证明,延缓了投资进程,影响其投资积极性,削弱了我县在发展自贸经济方面的竞争力。

4.科技和创新含量不高

我县临空自贸经济以中低端的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在增长动力上还是依靠资金、土地、物资的要素拉动,科技和创新含量不高,缺乏强劲的核心竞争驱动力。在当前资源要素制约趋紧、环境保护呼声趋强、发展空间趋窄的情况下,以要素投入、投资拉动为主要手段,既不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也不可持续。

三、对策和建议

1.积极争取先行先试,以更宽广的开放和改革推动临空自贸经济发展

一是争取将空港自贸经济作为成都内陆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份,重点突出空港特色。二是争取政策的支持。建议争取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自贸经济的发展;在土地政策上,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单列政策;适度降低服务业用地价格,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继续跟进飞机融资租赁产业扶持政策,在跨境融资、外汇管理、海关监管及税收扶持等方面,畅通渠道、简化流程、优惠税率,为飞机融资租赁产业创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空间。三是要积极在多个领域争取先行先试。比如按照差异性、互补性原则,尽快出台本地临港经济区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健全完善年度报告公示制以及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备案制等管理措施,不断创优投资贸易环境。四是实现金融产业创新。建议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积极争取省、市人行在综保区双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推广上海自贸区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适时引进外资银行,打通境内外资金流通渠道,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双流支行恢复外汇管理职能这一契机,简化外汇管理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率先开展人民币跨境使用、企业境外融资、跨境互联网结算等领域的改革探索,助推成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为成都打造西部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支撑。

2.规划先行,优化临空自贸经济空间布局

一是前瞻性开展临港自由贸易经济的专项研究,着力构建临空自贸经济空间布局,争取将涵盖双流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及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空港货运站、国际快件中心的区域,以及综合保税区区域纳入成都自由贸易区申报范围,争取将双流的主导产业、重点区域纳入省、市发展重点。二是抓紧对临港自贸经济核心圈土地进行调规,争取对临港自贸经济核心圈机场两侧已经具备建设条件但属有条件建设的区域尽快用红斑覆盖,对已签约入驻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及时给予用地指标支持,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好,逐步形成临空自贸产业化项目集群。

3.夯实承载自贸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

完善功能平台,着力增强临空自贸经济承载能力。一是优化口岸平台。大力拓展各类专业口岸,确保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国际快件中心尽快运营。围绕提升口岸配套水平,配合做好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申报,加速完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销售平台方案设计,大力引进国际金库交割仓等国际贸易类项目,切实为双流发展自贸经济提供坚实的平台和产业支撑。二是提升枢纽优势。加快建设双流综保区与青白江铁路运输口岸的专用铁路建设,促进双流产品通过蓉欧新铁路走进国际市场。加强与宜宾水运港的直通,探索岷江彭山江口港融入长江水运通道的水路建设,减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成本。不断加密国际国内航线网络,持续扩大双流机场辐射范围。支持国际国内货物通过双流机场集散,加快建成亚欧货运转运中心,加速推动航空枢纽服务向亚洲及欧美地区拓展,全面巩固提升双流机场的航空枢纽地位。三是加强行政体制改革。对县级政务中心进行优化整合,简化流程,优化程序,大力开展并联审批和代办审批业务,方便企业办事和服务。对临空自贸经济区内,着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四是提升通关效率,真正实现“一线管住、二线放开”。

4.推动临空自贸经济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