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22:0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心理活动竞赛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 班长的工作职责
1、对外积极配合辅导员、任课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及时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上传下达,信息畅通;
2、统管全班事务,做到管理规范、分工合理。
3、每学期初组织班干部制定班干部工作计划,每学期末组织班干部进行工作总结 。
4、负责召开每月一次的班干部会议,总结当月工作,制定次月工作计划。
5、负责召开每月一次主题班会。
6、参加学院、系相关会议,记录并向班级学生传达会议要求及精神。
7、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组长,组织开展工作。
8、分配、支持、督促和检查班干部的工作展开情况及模范带头作用 ;
9、强化班级纪律,树立良好班风,形成班级向心力、保证教学秩序,维护集体荣誉;
10、其它相关事务,包括关心同学的困难和心态,平衡自己的事务和学习时间等等。
二、团支书工作职责
1、作为班级团支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2、全面负责团支部工作,并与班长相互合作,共同建设班集体。
3、参加学院、系各项团总支工作相关会议,记录并向班级学生传达工作要求及精神。
4、根据学院、系团总支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团日活动,组织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的评选活动。
5、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成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6、前期班级发展党员工作中,与党员、班长共同承担相应工作。
7、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三、学习委员工作职责:
1、作为班级学风、学业、学习的第一负责人。
2、负责本班学风建设工作,协助学院、系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课堂考勤、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3、协助老师做好课堂纪律管理、教学教务等相关工作。
4、按要求做好《13新生考勤表》、《13新生考勤统计表》的登记工作。
5、协助学院、系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学风、学业、学习等相关组织工作,如学习竞赛、学科竞赛
6、在各项评优工作中,包括奖学金、入党等,担任班级测评小组成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7、及时收集班级同学的学风、学业、学习问题及情况,汇总向有关老师反映。
8、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9、组织学习小组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对挂科、重休等情况要及时跟踪反馈督促。
四、组织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团支书开展团支部的各项活动。
2、负责班级团员统计、团费收缴、组织关系等工作
3、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会议、活动的记录工作,不仅是团支部会议。
4、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承担策划、组织、开展工作。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五、宣传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团支书开展团支部各项活动。
2、协助班长开展班级各项活动。
3、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与组织委员共同承担策划、组织、开展工作。
4、做好班级、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的文件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及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记录、活动过程后的总结工作,要求每项活动需要有相片、通讯稿。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六、生活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班长开展班级活动。
2、每学期收缴班费,控制好班费的开支,每学期末做好班费使用情况的公布。
3、协助做好各项收费和物品的分发工作。
3、组织宿舍长开展宿舍各项工作,包括宿舍的卫生评比、宿舍的创优Y工作。
4、做好《晚间宿舍人数统计表》、《周末离校学生统计表》登记工作。
5、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二负责人,主要承担各项活动的后勤工作,如物资的使用和回收、费用使用等。
6、关心和了解班级同学生活中的各项问题,及时向有关老师反应。
7、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8、带领同学们减少浪费,节约用钱,计划开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
七、文娱委员工作职责:
1、协同班长开展班级文娱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的班级文娱活动。
2、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学生文化活动,如歌唱比赛、迎新晚会等。
3、班级各项文娱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活动。
4、关心和了解同学的兴趣爱好,做好登记工作,并发掘文艺特长分子,组织他们带动班上同学,丰富课余生活。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八、体育委员工作职责:
1、协同班长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两次的班级体育活动。
2、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如新生杯篮球赛等。
3、班级各项体育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体育活动。
4、关于和了解同学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专长,做好登记工作,并发掘体育专长分子,组织他们带动班上同学,丰富课余生活。
5、每学期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协助班长做好班干部工作总结。
九、心理委员工作职责:
1、协助学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有关学生心理的活动,如新生心理普查。
2、协同班长开展班级心理活动,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的班级学生心理活动。
3、班级学生心理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协同班长,联合其他班干部开展班级学生心理活动。
4、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变化,特别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反映到相关老师。
1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教学在我校深入开展
我校自2007年6月开始组织研究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养研究生200余人,教师们利用双修日、暑期授课,给参加培训的研究生讲解数学方法的应用,从实际问题出发的建模能力,模型求解与数学软件的编程等。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教学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教学更多地采用自学指导法与研讨探索法进行教学。
2.1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研究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智能发展水平制定授课方案,课前向研究生讲明教学的目标,再根据研究生心理活动的逻辑规律,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研究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使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自我阅读教学内容,掌握新知识,发展智能和创造力。自学指导法的基本步骤一般是:确定目的、自学、指导、练习。(1)确定目标。教师讲课前,向研究生讲明学习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学习中要思考的问题,为实现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引起研究生积极的心理活动。(2)自学。研究生有目的地阅读教学材料,初步掌握新课的基本内容,并记录阅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启发研究生提出问题。(3)指导。教师启发、引导研究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主动地研讨、学习新的知识,找出规律,发展智能和创造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在方法上指导研究生学习,及时解答研究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4)练习。布置作业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检查研究生作业情况,了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组织讲评。
2.2研讨探索法
研讨探索法就是开始上课时,教师提出某一课题,让研究生3个人一组去分析研究该课题,研究生可以查阅文献资料,从而获得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该问题的内部机理;然后组织研究生课堂讨论,让研究生讲出自己在分析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和形成的观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质疑,进行必要的争论,促使研究生尽快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一定层次水平的科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研讨探索法的基本步骤:(1)提出课题。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题目,由3个研究生一组共同去分析题意,了解问题背景。(2)分析研究。每一个研究生小组围绕教师给出的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应用处理连续量、离散量、随机量的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求解,回答有关问题,写出论文初稿。(3)课堂讨论。将研究生小组集中起来,组织研究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研究生可以自愿上讲台讲授自己的观点、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每个研究生小组都有一个代表首先上讲台讲授自己小组的论文,回答课题中的有关问题,然后研究生自由发言,不同的解法、思路要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参加讨论,主要是对需要拓展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4)总结。教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讲评,研究生根据讨论情况及自身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写出科技论文,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近几年来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教学工作中,我们采用了自学指导法和研讨探索法教学。研究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新知识,智能和创造力得到发展,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教学安排
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69-02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n Use of Field Application//Wu Ronggang
Abstract The author from real field events, for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becaus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ead to match errors for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summarizes and generates a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in Pre-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the five phase of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mental activity
Author’s address Anji Vocational Centre School, Zhejiang, China 313300
1 赛场回放
2011年湖州市中学生运动会在长兴体育中心举行,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于金宝同学以1.88米的成绩获得中学组男子跳高金牌,这也是他继去年获得市全运会跳高冠军和省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跳高冠军后所获得的第三个省运会跳高冠军,并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同时也创下了新的绍兴市男子跳高记录。
2 探讨与分析
图1为于金宝在本次比赛各个高度试跳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员在比赛初期他的心理状态还是很正常的,当试跳高度上升到1.80米的时候,这个成绩对现在还处于青少年的学生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关口,跳过就意味着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他是第三个出场,第一个参赛选手过了,第二个失败了,对他来说,想法应该是很复杂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动作变形,结果第一跳失败。通过教练员及时的沟通与指导,心情稍微好了点,第二跳虽然也没有过,但教练员结合今天的变现来看,既然跳到了这个高度,对他来说技术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心理,这时候就要从队员的心理入手,调整心理状态。经过一番交流与指导以后,第三跳,他越过了,之后的几个高度也被一一征服,最终以1.88米的成绩获得了金牌。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指导与交流中,教练员的几句话会产生深刻影响,如“你应该放松心态,把比赛当训练”“大胆地跳出来,肯定没问题的”“前两次没过只是对你的一点儿考验”。语言简洁,但有号召力与说服力,说的时机与说的要点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因而达到不错的效果。
3 总结与生成
赛后大家一起坐下来探讨与总结这次比赛的时候,有一点大家是一致认可的,那就是该队员在关键时刻能顶住压力,夺得金牌,靠的不仅是比赛场上教练员与队员间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教练员根据每个队员的不同特点,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注重对队员赛前心理状态调节的训练。
心理状态是在一定时间内人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态,表现出人在当时内外条件作用下的心理活动特征。心理状态一经形成,就影响活动的进行。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他的运动操作有直接的影响,要现实操作就必须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教练员在赛前心理准备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图2的心理训练整体结构图中就不难看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
赛前心理准备,是针对比赛任务、条件和个性心理特征而进行的一种心理训练,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各种心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以便在紧张和激烈的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夺得最后的胜利。
教练员在确定心理训练手段的基础上,根据田径比赛时序性的特点来合理制定赛前心理准备训练计划。结合自己的一些观点,笔者查阅了相关专业杂志资料,把田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训练大致分为5个阶段:比赛前期、准备活动、点名阶段、临场调整、赛前动员。心理训练必须和赛前的身体活动交叉和协调进行,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结合各阶段的身体准备练习综合考虑。
1)比赛前期。这主要是指在比赛之前相对较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训练安排,它主要由一般的常规心理训练构成,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个性心理品质,并让运动员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训练技巧,为达到临赛期的身体动员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环的训练工作,是为后面几个环节成功的保证。
2)准备活动阶段。运动员临赛的准备活动,一方面使全身各个主要部分充分活动开来,做好比赛前的身体准备;另一方面要通过身体活动与特殊安排的心理训练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度,激发运动员的竞赛情绪,做好比赛的心理准备。准备活动阶段的心理训练,应注意根据当时比赛场地、时间、天气,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点、习惯以及临场情况合理安排。
3)点名阶段。一般来说,田径比赛前的点名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约束性,点名到比赛正式开始大多为20~30分钟的间隔时间,这时在心理训练上应自我暗示、想象训练等,主要以放松调节的心理训练为主。
4)临赛调整。点名阶段后,运动员一般转入正式比赛场地进行最后的适应性练习,这是运动员临赛前身体和心理的重要调整期。在身体练习上要做到充分动员热身,而在心理准备上要通过有意识的练习来保持镇定,消除一切不良情绪。另外,进入赛场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运动员产生深刻的影响,观众、场地以及赛场气氛的变化都使心理训练成为更重要的措施。
5)赛前动员。临赛阶段,运动员应做最后的赛前心理动员,让自己全身心集中此比赛,这对动作技术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今的田径比赛,参赛选手的实力都非常接近,竞争相当激烈,只有当运动员的身体、技能与心理达到最佳的状态,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成绩。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说:“比赛胜负因素心理占90%,其他仅占10%。”可见在比赛中心理负荷远远大于其生理负荷,赛前的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全生.田径运动比赛期的心理训练[J].考试周刊,2001(4):146-147.
1.有助于班级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只是学困的原因不同而已,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既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化与发展。如五(5)班的一位学生,缺乏自信,导致上课发呆、作业一个字也不写。班主任周苹老师采用“故事启发”、“语言鼓励”“心理暗示”等方法,使这位同学树立了自信,上课敢于积极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五(7)班的一位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养成了纪律松懈、行为粗鲁、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写作业的习惯,在班主任李斌老师的正确引导、爱心传递、信心鼓励下,该同学原有的不良习惯亦有所改变,学习也进步了。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012年11月,林炜发明的“盲人楼梯扶手”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二等奖;夏洁发明的“能显示落点的训练用安全标枪”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特等奖;贾程鹏、姜阳阳、陈雨生、夏洁小发明获昆山市优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B组一等奖;辛晓涵的科学幻想画“污水转化站”获昆山市一等奖。2012年10月,五(7)班学生龚衡越同学获“新华杯”摄影比赛二等奖。在苏州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的“法治格言”征集活动评比中,五(7)班的龚梓欣荣获二等奖,同时获昆山市一等奖,五(2)班的李子邑荣获昆山市三等奖。2012年11月,施彤、胡梦婷、黄景轩、何蕾、陆杰等同学荣获昆山市第二届“德泰杯”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三等奖。昆山市第五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数学报竞赛中,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2013年1月,黄梓铭荣获昆山市第六届“阅读之星”一等奖。2013年5月,王奕楠的故事《学法之途一路欢歌》在昆山市法制教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基础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然后重新组织教材结构并拟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的认识与问题发生作用。化学实验的现象都比较直观,利用实验的现象提出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氢氧化铝的两性时,可以先请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实验:一个是将A1Cl3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一个是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A1Cl3溶液中。
二、演视实验的教育价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形成主要是在实践、实验中得出结论,从而获取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各种现象令学生感到新奇和兴奋,由此产生了直接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短暂的随生随灭,如何使这种兴趣持续下去,使学生对化学从有趣转化为乐趣呢?这是每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作用:设疑、探索、验证,应尽量利用电化手段,结合计算机操作演示来增加实验的数量,增加实验的能见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这样把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逐渐引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心理研究和教学经验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太易太难的教学内容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浅过易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老师讲课没有兴趣;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同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揣摩教学内容。
四、尊重学生,因材施教
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不满足于一般的见解、传统的观念、验证式的验证实验、现成的理论模式及陈旧的解决问题的新方式,而是喜欢另辟蹊径,提出新见解,新思想,谋求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并从求异创新的过程中及其结果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这种观念,不应打击他们,而应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鼓励他们,保持学生强烈的创造愿望。
五、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这是专家们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自己同样有这种经历,当你心情不好时,心理活动总不主动,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反之,高兴时接受东西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若教师能把复杂的问题放在有趣味性的游戏或玩笑中进行,那学生肯定能很快地掌握下来。例如,讲Fe3+与SCH—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化铁这一内容时,通常老师们只有试管滴定进行演示实验的现象,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先在我的手上涂有少量的FeCl3,在一个较大的水槽中配好KSCN溶液,里面放一块带有数枚铁钉的小木板,表演时,用手出力向铁钉拍下,假装被铁钉钉住,用手指间夹住铁钉抽出水面,此时看到“鲜血”淋漓的手,使得好些胆小的女学生不敢看,我想这样的演示恐怕令学生难以忘记,也令学生对化学大感兴趣,令他们去思考去学习。
六、因人制宜的恰当表扬和鼓励
中小学生普遍都存在着有获得老师、他人良好评价和避免批评等动机,更有获得奖励的愿望。教师的评价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教师在“公正合理”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避免因学习评价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教师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有趣味的评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愉悦而高涨的学习气氛中达到稳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
前 言
人类的各项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没有动机的活动是毫无目的的活动,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活动。体育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组成因素,有人甚至认为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和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1. 体育学习动机的内涵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一种自觉能动性,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学生有动机的学习其效果较好;而无动机的学习,往往是敷衍了事。体育学习动机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学生有强烈的学习体育的动机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产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说,体育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体育学习动机的作用
体育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学生的奋斗目标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它表现为学习的志向和愿望,它对学习及锻炼起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
动机是行为的原始动力,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那样就将像摆脱了缰绳的野马,有无限的动力,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有人通过实验证明,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条件下,学习动机强的学生比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学习成绩要好。因此,体育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与练习,而不是被迫地接受。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作用会充分的发挥。
2.2 体育学习动机的指导作用。
体育学习动机能够对体育学习产生引导作用,即在动机激起之后直接导向目标。目标是行为的目的和结果,在体育学习中,一但学习目标确定之后,需要一系列的学习行为活动来保证目标的实现,而此时已激起的动机能保证行为始终不偏离目标,同时也对偏离目标的行为给予修正,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2.3 体育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
体育学习动机是保持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续动力,对体育学习起着续作用,使已激起的学习动机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无论是奥运争光计划,还是全民健身计划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延续性,同样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锲而不舍是动机维持作用的体现。
2.4 体育学习动机的强化作用。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由于主客的多种因素和压力等限制条件的束缚,有时会导致参与学习的学生表现出松懈,退却,索然寡味,不求上进等症状,而此时所需要的就是必须依赖学习动机的强化作用予以及时的克服和纠正。
3. 培养和激发体育学习动机的方式
3.1 进行体育学习目的教育。
进行体育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练习自觉性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途径之一。学习目的教育,是一项经常的重要工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和培养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核心是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把体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为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创造有利条件。例如: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形态,提高生理机能水平,增强基本活动能力,同时对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
3.2 合理运用动机迁移。
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动机,使其转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来,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集中在一些如球类,游戏,健美操等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上,而对一些速度,力量和耐力练习等形式较单调,枯燥,运动负荷较大的教学内容则缺乏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调整,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改变足球比赛的人数,场地大小和比赛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或者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规定进攻的方式或改变投篮记分方法进行比赛,这样通过带有趣味性的练习来达到素质练习的目的。
3.3 优化心理因素。
体育教师在培养与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因此,如何优化学生的心理因素成为一个重点难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不恰当的认识和行为,以消除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的内外因素,或者把消极情绪及时转化和转移,防止他们产生不良的心理后效。而体育学习的过程并不要求学生过分压抑自己的心理活动,而是让他们更加自如地,更加有效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地理解引起心理状态的原因和后果,从而获得一种健康的心理活动及和谐的心理气氛,这是体育学习过程中优化心理因素的目标。优化心理因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调节学生心理活动强度,提高或降低活动程度;二是改变心理活动性质,使消极的心理活动转向,变为积极的活动。
3.4 明确学习目标。
体育教师要善于把学习目的教育与具体目标结合起来,时时掌握实现这些目标的进程,以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的确定必须尽量具体明确,用数量可测定的形式(几米,几秒,几次等等)确定目标最有效。适宜的目标确定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身心能量,对活动结果产生成功感,满足感。过低的目标。学生可能产生不满足感,不能激起学生的动机。相反,过高的目标,学生可能产生畏惧情绪和失败感,不可能有较高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了学习的目标,以及活动的价值,就会激发学习的需要,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全力以赴来达到目标的要求。
3.5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授一个新的内容时,可以采取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篮球投篮这个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给学生一个尝试的学习过程,利用他们曾经看到过的投篮动作进行投篮尝试,然后体育教师根据同学做出的这些动作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总结,给出正确的示范动作,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不是简单的问答式,而是给学生一定的“问题情境”或者给出图例等方式,使他们不能简单纯利用已有的体育知识或习惯方法去解决,应激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3.6 合理运用表扬和鼓励。
对学生来说,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和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表扬时指出进一步的方向,批评时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种评价方式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体操技巧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在体育教师和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完成某一单项技巧动作时,体育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性的言语。如:你的动作完成的很好,继续努力等等,这样能够促进学生顽强进取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因此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评价,积极的鼓励,适当的表扬。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良好的动机。
3.7 适当开展运动竞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在体育教学中,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接力性的体育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竞赛历来被认为激发人们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体育竞赛中练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的多,但若被刺激过分,就会失去信心。
3.8 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体育教师所能提供的重要诱因之一。在很多的体育教学情境中,成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情感的满足会迁移到更加广泛的学习领域,成为一种稳定的情感性学习动机。而差生则反之,他们更多体验的是失败和沮丧,从情感而言他们是排斥学习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和语言提示,运用各种契机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尤其是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功,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学生保护和帮助,或者降低难度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体操技巧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保护和帮助下完成动作。让学生体验完成动作时的感觉和成功的心情。
3.9 及时提供反馈。
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可以提高学习的热情,增加努力的程度。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激起上进心,及时给予改正。当学生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成绩提高后,就会有一种积极性,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会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如果体育教师反馈不够及时或不恰当,则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对学习产生压抑心理,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篮球投篮动作时会出现手臂外展,手腕僵硬,腿部与上肢不协调等,及时的给学生指出和纠正错误动作,给学生一个正确动作印象。
3.10 进行归因训练。
所谓归因,就是指人们按因果属性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原因的认识与评价。归因的正确与否是认识水平的表现,自我成败归因更是自我意识水平的体现。对一次课或一周课所学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的情况,或者练习之后的归因,对青少年学生参与今后的学习,在心理上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在篮球比赛之前的训练课中,体育教师或教练根据以往的比赛和对手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训练等等。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防止学生因情绪激动而歪曲归因,帮助他们客观地和实事求是地进行课后归因并提出改进方法,通过课后归因的训练和教育,向内控方向改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其更好地参与今后的体育学习,提高运动技能和社会能力。有研究表明,通过体育教师的影响,学生自己认真不懈的努力,归因训练是有作用的。
4. 结束语
关键词 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内容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及其意义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获胜的因素很多,当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达到较高水平时,心理技能训练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心理技能训练是指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发挥其实力,取得最佳的运动表现。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施小菊、张华光、张璐斐《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和训练方法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心理技能的训练包括4个阶段:阶段1-运动分析:运动分析牵扯到特殊活动或运动项目特征和要求。阶段2-个人评估:个人评估包含着条件问卷、交谈、统计自我测验及临床的帮助,以便了解个体有缺点所在和当前的表现水平与生涯规划等;阶段3-概念或动机:透过运动项目的分析和个人的评估后,运动员可借助与教练员、运动心理学家的讨论,了解到个体与运动情景间的交互关系,进而致力于改进一些不合适的习惯和有效地发展目标设定的策略;阶段4-心理技能的发展:上述3个阶段主要在建立基础,了解个体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以及提供一个概念的架构,最后的阶段就是要发展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心理技能。心理技能的训练方法很多,文中主要提到了放松训练、控制紧张情绪、心理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等。翟丰《运动心理技能的特征及其训练的现状》中提到,心理技能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控制人的心理活动,恢复与调节心理活动的能量,心理障碍的消除与治疗 。《足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简述》中郑亚林、张志峰提到足球运动员心理能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制定训练目标;表象―想象训练;自我暗示;放松―心理训练;努力―强心理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比赛策略调整或重新调整计划 。王鹏在《网球比赛中心理技能的研究》中提到:如何培养运动员比赛的心理技能”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陈述:加强赛前心理准备;在比赛过程中调节自身的心理变化:(1)进行自我暗示;(2)保持情绪稳定;(3)加强意志品质;(4)控制注意力。赛后的心理状态及调节。
孔红新在《浅谈排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中对排球运动员比赛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具体的训练方法进行了阐述,比赛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内容为动机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饱和障碍、激活障碍、攻击障碍。同时作者对提高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水平的必要性也进行了陈述,指出心理状态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中,要使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必须要有最适宜的心理技能水平作前提和保证,保持这种稳定的心理技能水平的关键在于意志力。促进排球运动员心理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效训练手段主要有身心放松训练、心理暗示放松训练、身心结合放松训练、情绪控制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心理演练、集中注意力训练。刘静婵、耿楠楠《乒乓球运动员的竞赛心理障碍与心理技能训练》采用了孔红新的观点,将影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分为动机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饱和障碍、激活障碍、攻击障碍。但是不同的是他们总结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技能训练,有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在《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中,谢佳山认为散打运动是一项激烈的对抗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因此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是取胜的关键。他突出强调了心理技能的意义,点出了心理技能训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设计了提高心理技能的4种训练方法: 目标设置训练; 放松训练与暗示训练;表象训练; 模拟训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心理技能的训练研究很多,大都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易出现障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的研究,但是成效卓然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却很少,各个项目现行的训练方法都大同小异,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比赛成绩,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绩,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技能训练体系,这样才能促进整体上体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心理技能训练相关文献的梳理,加深了本人对此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这有助于本人在今后的研究中深化并发展此论题,从而进一步指导本人的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玩,是孩子的天性。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效的实施游戏教学法呢?我认为要注意一堂课中游戏的类型搭配与时间安排;游戏的难度要分层,让学生有选择性;把握好教师对游戏的控制度;游戏的设计要注意真实性;游戏也需要时尚性。
近些年,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运用游戏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我按着设计目的区别,给教学游戏进行了一下分类:
1 操练性游戏:
1.1 快速操练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用在课前,为了让学生快速的回忆单词、复习旧知。
游戏一:教师出示已学过的单词图片、卡片。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快速拼读单词并说出汉语意思。就是课堂上常说的“开火车”。如:出示“apple”的图片或词卡,学生快速拼出a-p-p-l-e apple 苹果。
游戏二:用课件快速闪烁一组五个学过的单词,学生看后快速在本子上写出。然后再逐个呈现一次,对照、改正并说出汉语意思。
1.2 反复操练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是用在新学完一组单词后,要通过反复操练来巩固新知。
游戏三:接拼单词:看生词卡片,请学生每人说一个字母拼出一个单词,说到最后一个字母,这几名学生一起站起来把这个单词读来。
游戏四:拼读游戏:准备正面有单词、背面注有音标的卡片。教师把卡片背在后面,快速出示。如果是正面就大声的读一遍,并用手指在课桌上写一遍;如果是背面就把这个单词拼读出来,并说出汉语意思。可以根据熟练程度逐个增加单词。
操练性游戏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反应快而准。使学生手脑并用,在快呈现和反复操练的过程中巩固单词,避免枯燥的记忆方式。
2 激趣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是为引出新知而设,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
游戏五:猜猜看。Guess,What's in my hand? 这个游戏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从而促使其动脑、动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六:我来描述你来猜。老师用简单的英语描述一件事物,请学生来猜。这样正好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继续学习。
3 合作性游戏:这类游戏是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体开展的。可以是展示性的,也可以是竞赛性的。
3.1展示性合作游戏:以展示学习成果为目的。
游戏七:角色表演。教师可以把要掌握的重点句子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习句创设情境、揣摩人物。然后在小组内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工,合作表演。合作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也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学生此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英语表演气氛。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头饰,让表演更加有趣。
游戏八:作品展示。小组协作出一些英语小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如在教学四年级时,就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出一张自己理想的并认为合理的英语课程表,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各种动物及其特点,根据一组熟悉的旋律分组填词配作动,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2竞赛性合作游戏:竞赛是学习、练习的一种好形式。小学生好胜心强,利用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操练和巩固所学知识。竞赛一般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也可在课结束前进行决赛,分出胜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游戏九:淘汰游戏。教师在发出指令前可以说“Sam says”,则学生做此动作,指令前没有“Sam says”学生则不做此动作,如教学一年级五官一单元时教师说“touch your nose”,而学生做了摸鼻子的动作,便算错了。全班分四组,反应慢或做错的同学被淘汰请回到坐位。留下的人最多的小组获胜。
一、题源
竞赛题:设湖岸为PQ,某船自A点匀速向湖中驶去,沿与湖岸成α=15°,某人自A点沿PQ同时出发,先步行后入水游泳追船,设人的步行为
vA=4 m/s,人的游泳为v2=2 m/s,则该人要能追上船,船的最大速度为v为多少?(如图1)
本题为范小辉主编《高中物理竞赛考前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的一道竞赛题,考查诸如运动追击等物理知识,要解决这类“经典问题”,既要有分析思考、还需要一定的运算能力.从各地高考、竞赛等近几年试题来看,运动追击问题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
二、说题
众所周知,解题的本质是:按照“审题、分析、解答和反思”这样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到达从条件到结论的转化[1
].那么,说题“就是利用口述,将问题的解决思路、思想方法和解答大致过程展示出来,并不一定全部量化”.因此,我们说题往往涉及下面几个方面.
1.说题意
从条件分析问题的前提、背景,大致构思需要的解题思想方法及编题意图,并要特别关注题中隐含条件.(这一点往往教师说题更为关注)
2.说思维
说思维是指教师简述探索解题途径的思维方法和心理活动过程.探索解题途径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解策略,即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能够解答的小问题;②利用化归思想,将命题逐步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③采用分析综合法,将已知条件顺推,要求目标逆推,对比着寻找联结点;④运用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从类似问题的解法中迁移和渗透解题思维规律,套用模式识别来解题.
说思维是指解决办法,简要探讨解决者的解题思维方式和探索问题时的心理活动.探讨解决途径常用以下四种方法:(1)“庖丁解牛”、分而治之分解策略,将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2)使用转化思想,将未知问题往已知结论或已知问题上靠拢;(3)分析合成法,“两头联系”,类似修建隧道方式,将已知条件顺推、目标逆推,对比连接点;(4)使用直觉思维,运用模式识别来解决问题,或者从类似的问题解决中迁移解题规律.
纵观本题,参加本次说题的学生给出了多种解法,自然相当了得,但笔者以为说题比赛不是纯粹的一题多解,学生在探索解题过程中能够使用的解法和构建这些解法的心理机制,更是我们说题时需要去关注的.
3.说思路
是一种定性的思维分析方式,即简要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采用的物理知识和思想方法.
4.说规律
任何经验的取得都来自实践,譬如对一个问题的举一反三、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对问题的一题多解等等,从中参悟、渗透解题思维规律,提炼出一般物理原理、揭示其本质、并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因此,现代意义的物理教学特点: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战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题永远做不完,“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和学生需掌握的.
三、谈题
笔者思考,我们可以谈谈本题的数学知识层次(图2):
如图2,某时刻船出发(在A处),假设人从A步行道C处,而后游至B处,记
∠ABC=θ(θ
当人和船在B处恰好相遇时,船所用时间t,人用时
t=t1+t2(t1步行所用时间,t2表示游泳所用时间),所以,在
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Vtsin(15+θ)
=2t2sin15
=4t1sinθ
(0
又由合比性质:
Vtsin(15+θ)
=4t2+4t12
sin15+sinθ,
所以V=4sin(15°+θ)
2sin15°+sinθ
(0
于是:
V=
4sin(15°+θ)
2sin15°+
sin[(15°+θ)-15°]
,令:15°+θ=β,则
15°
所以V=4sinβ2sin15°+sin(β-15°)
,
两边倒数:
所以
1V=
2sin15°+sin(β-15°)4sinβ
,
所以1V=cos15°4
-sin15°4
·cosβ-2
sinβ
(*)
只需求
cosβ-2
sinβ(15°
令k=
sin(90°-β)-2
cos(90°-β)(-90°
P在-90°~75°的图中所示的圆上运动,要求k的最大值,易得PQ为圆的切线即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得kmax=-3,代入(*),
所以(1V)min=
cos15°4
+sin15°4·3
=sin45°2
=24.
所以(1V)min=22(m/s),易得此时θ=
45°.
四、品题
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教师说题,笔者能感受到大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生为本”来展开教学过程.比如:较多的提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教学中思想对学生的引导、关注一题多解带来的思维发散效应、说题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机制能否达到解决问题的程度,以及在情感教育等方面做出了主动的探索,这些都是很好的.但是笔者细细思考,觉得大部分教师在处理说题目标的细则上把握不够(个别教师很清晰),甚至有些混乱,于是我们可以再品品本题带给我们对说题目标的一些启示.
譬如:有些教师照搬照抄课程目标,使人大跌眼镜.分解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没有错,但是每一个问题都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一道题的说题目标应当是具体的、恰当的,否则,笼统的、抽象的目标形同
虚设.笔者以为说题目标应该分三类,以本题为例:
(1)初级目标是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主要是解题
叙述的说题方法,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作动态的估计;
(2)中极目标是在解题之后,要求有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反思、变式或者一题多变,譬如上述物理竞赛题的数学知识层次探索等,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和探寻更好的、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高级目标是在学生已有的解题经验基础上,教师指导下做一些探索性学习(比如研究性学习:课本习题的再探索、阅读资料的思考等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注意封闭题与开放题的合理搭配,把握好归纳与演绎的度,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交替运用,在长期学习后又创新的意识.
总之,本次说题交流活动比较圆满,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探讨新模式的一个平台,让我们继续反思如何通过一个竞赛典型试题,通过说题说清题意、思维、思路和规律,让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用已故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的话就是“多方联系,浑然一体”——说题教学使教师站在更高的舞台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综观一些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往往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精心设计课文导语,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趋向。从注意的生理机制看,在大脑皮层上发生的每一个兴奋中心都将引起周围区域的抑制。因此上课铃声和课前起立问候声,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课注意的形成和无关心理活动的停止。但由于学生上课前所处的心理状态不同,因而注意的形成也不同。有的学生课前心境平和,无特别的喜怒哀乐,或是自控力强,能有意识地控制心境,因而进入语文课情境较顺利,能很快地投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氛围中;新奇有趣的入题能激发学生最大的心理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为学好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导语艺术则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语文内容不同,执教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教学对象也不同,因此设计导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讲诗词时,我利用诗词特点,采用了游戏入境式,即在所讲名家名篇范围内,由教师提某一作者,学生依次联诗。如果轮到谁联不上来,则由他(她)当众唱一首歌(唱不下来,也可背歌词),或讲一个故事,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紧张起来,同时也做到了温习旧知,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体会了诗词的音乐美,一举而多得,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活动
要使学生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设计,从而促使学生认真读书,从书中寻找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的路径。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问活动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提问活动,充分地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思维力也得到发展。
精读课文在课堂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理解文章内容,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新知识会不断生疑。如果教师能够在这是给机会,让他们质疑,就能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求知的状态。
当然,精读过程中的质疑固然重要,但总结课文时进行质疑也不能忽略。一方面,在有限的课时内,对于众多的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在总结课文时,让学生参与提问,给老师和同学拾遗补漏的机会,从整体的高度再次理解课文,同时也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四大名著,很多人爱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一章回总有一个吸引读者的问题,吸引读者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语文教学过程也采用这种艺术,教学中巧设悬念,把握住学生的心思,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往往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设置悬念可在课的开始,也可在课的中间,或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