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03:46: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个人网络研修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网络研修为主要平台,立足我校实际和真实学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我个人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网络研修平台的自主学习,努力学习每个阶段的课程知识,促使自己专业理论不断跟进,多动脑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写好心得与反思,做好总结,把所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业务素质。
2、 积极参与各项讨论交流活动,博采众长,同伴互助,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珍惜学习的机会,及时完成作业。
三、研修内容
1、学习网络研修平台的相关课程,写好心得、反思与总结。
2、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及报刊,认真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利用平台积极与同事交流,力争在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保证措施:
1、认真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好学习心得。
2、认真执行和落实研修学习计划,保证高质量的完成研修学习任务。
3、每天坚持网络研修学习不少于半小时,认真做好笔记,学完每个研修专题后,及时写出学习体会。
4、在认真学习研修的基础上,写出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网络研修总结,写研修日志。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要以这次国培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3013年7月23日,顶着炎炎酷暑,我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学校进行网上研修活动。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觉得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有幸与各位同事在专家的引导下共同探讨的话题,大家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相识,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我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转变思想,打造“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积极磨课,感悟深刻。
“同课异构”的磨课与教学方式给我很大的启示,我非常欣赏两位老师的教学。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教学风格与面对的学生的不同注定了备课的不同。而且通过各种量表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个环节我看了所有的视频与磨课的计划,感受很深刻,今后一定要虚心认真地听老师们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反思教学,提高自我业务水平。
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难实现。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文素养,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因此,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能力势在必行。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我的知识永葆青春。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所以说,只有终身学习,只有让自己的知识丰富,新鲜,才可以让自己站在那三尺讲台上莎爽英姿。
五、利用网络的优势,引导自我前进。
一、专业引领,跨越时空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活动,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校本教研如果没有专业引领,就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其形式化、平庸化。我们还需积极寻找、利用一些优秀的网站,如参与小数论坛,加强与教师博客、新浪UC阳光教育的整合,因为在那里有教材、刊物的编辑、教研员、特级教师,也有学科权威,他们或指点技巧,或讲授观点,或提出修改建议或组织相关研讨,令我们受益匪浅。此外我们数学教研组还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视频资源区”,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师的课供老师们点击观看、揣摩。
二、同伴互助,共同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校本教研必须是数学教师集体的活动,唯有教师集体参与,才能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为此我们非常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互助,比如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首先由单元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到校园网“FTP”专门文件夹里,然后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设想在网上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撰写课时计划,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后,记录反思,进一步完善备课方案,再进行资源共享。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使教师的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差异得到互补。而对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则以主题帖的形式挂到校园网上的“数学教研室里”接受同伴的帮助,如我们发了“怎样的数学课算一堂好课?”“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复习课到底该怎么上?”等等主题帖,老师们有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有的到网上复制粘贴相关理论,有的从课例中节选一个片段加以说明等,不管哪种方式都给受困者以启迪,也让所有参与研讨的老师通过对各种信息的融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可见,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与合作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个体反思,促进成长
新课程实施以来,“反思”这一词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可以说我们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了专业成长。而这其中网络教研的开展为我们个体反思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平常教研组的每个教师会在每一个单元中选择一课独立设计的教案或教学实录,附上教学札记,以教育叙事、教学日记、教学案例的形式到校园网或教师个人博客上。有外出培训、学习机会的老师会把学习的收获及时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到校园网上的“外出培训交流区”,这样除了能让自己领悟更深之外,还能让其他老师及时了解,从中受益。当然除了以文本形式呈现的反思之外,事实上在我们专家引领的过程中有个体的反思,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自己的反思,可以说个体反思贯穿于我们校本研修的每个环节,通过反思,每个数学教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自媒体个性化地理研修的形式与应用
教师教学自媒体研修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自媒体能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个性化品牌的认知度和教学品牌的信度与忠诚度,其终极目标是帮助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粉丝”,并为目标学生提供特色化的教与学服务和优质化的教学产品,从而打造教师自身的核心教学竞争力。教师教学的自媒体研修拼的是教学品牌,是教学个性化教学品牌的信度和学生学习的忠诚度、美誉度。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的打造显得加倍重视,因为随着教学质量化、均衡化、优质化、多样化需求的逐渐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教师个性化教学品牌溢价效应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会使教师自己的从业口碑广为传播,从而在其教学品牌的信度和忠诚度上具备更多的话语权。质量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和应然,教师要想高效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渠道,必须拥有自己的教学“粉丝”,这就像“苹果”之于“果粉”,“小米”之于“米粉”一样,教师与自己的课堂学习粉丝“同呼吸共命运”时代,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创造个性化品牌的必由之路。
(一)自媒体地理教学思想研修当下,中学地理教师聚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时,主要交流的已不再是“我是怎样教地理的”“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地理教法”等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是怎样学地理”的话题。因此,地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需要渐进式形成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并把这种自媒体研修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学行动中,融汇于自己的备课、说课、上课、作业设计、试题评析,以及地理课题研究、地理教科研活动中。教师是学校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实力所在。尽管课堂教学的脸面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但支撑课堂教学内涵的仍然应该是大脑,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科学规律和教师的教学理性。以地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的自媒体研训培育和个性化专业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研修,对于创造性地实施地理新课程,全面落实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地理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地理教师个性化、专业化、特质化的教育教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积淀,是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是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基。所谓的教学实践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之中,利用自己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学识学养、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等来影响学生群体化、个性化、特色化成长的专业理念、态度和能力水平等。这里的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是从教学一线教师的个案研究中提炼出来的,是教师教学专业实践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有鉴于此,笔者除在新华书店购买《小组合作教学》《中小学有效教学导论》《课程文化》《课程管理》等新教学理论著作进行理论学习“充电”外,还凭借网络电子书报的强大平台,积极链接一些教育大家、名家的博客,如朱永新论新教育、李镇西的博客等,实时学习新教育理论思想,并应用于自己的地理教学之中。在自媒体地理教学思想研修中,要积极开展自媒体自助式“五学”:“专家引领学”“课题研究学”“带着问题学”“同伴互助学”“上网‘淘宝’学”。初步形成一套具有个性化研修特色的“理念研修——专家引领——联合助学——行动实践——同伴互动——研修反刍——成果彰显——群体共振(进)”的地理教学思想研修运营机制;同时,形成地理教师特色化、个性化、优质化成长的“四个一”地理教学思想研修模式:一个好的成长定位,正确树立自我研修进步的标杆;一个好的课题,用于个体研修的抓手,课题要对地理教育教学起到“能引领、有内涵、成体系”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理论研修成长网络,为地理教师自媒体个性化研修、幸福成长助力;一个好的自媒体教学理论研修氛围,以营造优良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理论进步平台,为有志于成“名”成“家”的青年地理教师助威鼓劲、摇旗呐喊。
(二)自媒体集群式(团队式)研修自媒体集群式研修,也称团队式研修,即个人研修者依托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地理网络研修团队的集体智慧力量,研修者参与其中,或网络展示自己的地理教学课件,或集体研修某一个地理课题,或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开学地理第一课进行磋商,或就一个具体的地图教学问题展开研讨等形式的研修。这种团队式研修,可以让研修者获得自己需要的教学技能技巧。如星韵地理群中,江苏常州一中李万龙教授的“幸福地理”和电子白板技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李斌老师的“户外活动与地理”、河南省郑州市四十七中赵伟杰老师的“高中地理室外探究活动课”、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徐艳老师的“以矿石为载体的中学地理社团建设探索”、江苏省溧阳教研室贺丹君老师的“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微设计”培训等;四川钟天平老师的“Word地理画图群”面向全国地理教师的Word制图技术动画模拟辅导;蓝月亮YY频道约请全国著名的地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技能培训,全国高考地理试卷的“十大好题、十大差题”讲座、交流并获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的青睐刊载;同时YY频道组织的2014高考试题风云榜“经典、困惑”评选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教学考试》的鼎力支持并刊载;中教网地理官方群以安徽淮南二中刘登宇老师为龙头开展全国地理高考试卷的评析系列讲座受到青年地理教师的热爱;星韵地理学堂约请华东师范大学附中冯丹老师、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陈丽娟老师、人教社编审丁尧清、湖北省特级教师程良安、福建省福鼎六中陈竞宇、安徽省淮南五中孙峰等就学生社团、地理八年级教材解读、微课视频的分段播放技术、中学地理课堂游戏的开发与设计、地理与生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节目,都有千余地理教师的积极参与、追随、发问、交流和捧场,并且这种形式的培训和访谈都有极强的地理教育教学“”“吸睛”磁力场作用,很受全国地理教师的喜欢。而这种培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行政培训的空白。
(三)自媒体个性化(特色性)研修1.参加网络在线学习课程如笔者参加的“江苏在线学习”,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且能上网,你就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江苏学习在线”学习内容新颖、丰富,有16000多门课程,包括工作、生活、修养等方面,你不妨去“江苏学习在线”进行注册,然后进行实名认证,尝试看看,说不定你对它会感兴趣。“人教网地理”以其深厚的地理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等,引领着全国中小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网站里有面向教师的“同步教学资源、教材培训、教学园地、高考专栏、个人专辑、专题探讨和地理学会”栏目,内容丰富,极大地补充了教材以外的地理信息,对教师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开展帮助斐然;有面向学生的“同步学习资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学生作品、地理人物、学习指导、解题指南、复习指导”栏目,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地理科学素养。更值得一提的是,网站自办的“高中地理E刊”“初中地理E刊”,汇聚了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证案例、课件、动画、教学感悟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内外的“案例式”自主研修的内容,这种在线式的网络研修,既有教师个性化教学成果的展示,又有教师共性教学的需求,图文并茂,动态生成,深得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喜爱,“E刊”鼓励教师参与其中,积极分享自己的地理教学成果,并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得失,“品味”地理教育教学“味道”。2.自媒体地理教学随笔、散记撰写梯度开发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教学者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对事物认识视角的不同等,人们所需要的知识阶层亦有所差异。但是人们都有一种积极而旺盛的理论思想渴求,那就是希望获得地理新教育理念的引导,并指导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于是,一部分地理教师就在网络里开辟自己的博客、建立自己的网页,把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所做、所得、所思、所悟、所感等变成“网络铅字”分享给网友。在互联网上,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研讨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新媒体。我们就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困惑等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我们的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在教师教学研修中的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全球数亿网民、数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如王树声名师工作室、常州市李万龙地理名教师工作室、靖江市严侠华名师工作室、苏州市蔡明湿地文化研究、扬州市朱雪梅名师工作室、常熟名师大侠沈国明、南粤女侠冯丹、沪“大地之鹰”王亚东、写在人生边上的孙德勤、一支笔鲁爱华、福建涟水陈立新博客、淮南朱庆龙、甘肃康庆琪、瓜山居士杨清、常熟一哥邵俊峰、龙城帅哥胡星荣、镇江才俊田宏文、河南李新运、prezi坛主司林刚和阳兆卫、风靡全国的“小苹果、大中国”之四川罗春等,他们都是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中学地理教学大佬、新俊,他们是全国地理教师的楷模,他们以自己优秀的地理人生行动和理念感悟引领着青年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
(四)交互式濡染性(交叉式)研修在地理教学的新自媒体时代,我们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教学者,人人都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自由度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及教学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网上有许多热情的教师,他们写博客、建群、开讲座、做课堂等,做教育公益,指导一切愿意学习的教师。网络既是学习平台,又是展示平台。记录点滴感悟,和广大网友进行思维碰撞。网络,让我们发现自己,发现同行者。苦闷,不只是我自己;快乐,你有,我也有。自媒体个性化教学网络研修,让我看到前进的方向,走在前进的路上。它既有自己的主动选择,又有团体的无言督促。如蓝月亮中学地理教研YY频道中的陈国祥老师就在与广大青年地理教师的交流中用先进的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引导青年才俊们去思考自己的备课、上课、教学反思等;内蒙古白絮飞教授以案例教学理论引导青年地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备课设计;吉林杨剑老师用先进的教学课件设计思想指引着青年地理教师的个性化自媒体研修方向;常州五中的胡星荣老师以其扎实的地理基本功竞赛业绩和理念与青年地理教师们交流竞赛心得;四川王智勇老师用实例地图融汇于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等等。
校本教研是中职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一种合作的文化氛围,是教师在中职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将遇到的具有个性化和真实性的有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协同发展。当前中职校校本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实施水平、教师专业化素养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面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等有关文件出台后教学信息化步伐加快的现状,以快捷丰富的免费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交际双方的平等互助等为特点的“网络教研”将成为中职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厘清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创新路径并建构有效的实践模型,对完善与发挥中职校校本研修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现状的实证考察
研究小组于2011年暑期对参与某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的64名国家级中职校机电专业骨干教师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64名学员为来自各省中职校的一线骨干教师)。调研采用问卷方式(问卷有效率98.4%),共设计了1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的样本综合分析主要侧重于参加网络教研次数、内容、工具、效果、管理等“七大”方面。学员们基本代表当地的中职校校本教研开展的上游水平,他们对网络教研的效果评价基本反映当前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参加网络教研的次数”的调研。15.9%的学员表示“经常参加,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已经是网络教研,并与常规教研活动方式交叉使用”;38.1%的学员表示“常规教研活动方式占主导,网络教研只是必要的辅助方法”;25.4%的学员表示“在尝试中,并且比较看好这种新型教研方式”;20.6%的学员表示“仅作为一种尝试,偶尔使用而已”。统计结果显示,网络教研在中职教研活动中的使用与推广尚须进一步努力。许多中职校教师在网络教研平台上讨论相关问题时理性的、学术的成分不够,“怨”“愤”“水”“玩”等成分偏重。喜欢做“潜水者”居多,只是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没有上升到相互交流、讨论的自组织行为。这些都表明中职校对网络教研普遍认识不深,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要求还不高。
(二)关于“教师每天上网主要目的”的调研。23.8%的学员表示在“写教育博客或在教育论坛BBS开展反思活动”;20.6%的学员表示在“发E-mail”;15.9%的学员表示在“与朋友聊天”;23.8%的学员表示在“浏览新闻”;15.9%的学员表示在“玩游戏或做其他事”。统计结果显示,中职校教师对网络环境下反思教育、E-mail交流已开始重视,但教师每天上网大多还在做非教研的无效活动,这需要中职校加以管理与引导。
(三)关于“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内容”的调研。各有15.9%的学员分别表示:“完全依托教研网站,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和“完全依托BBS论坛,讨论教育教学问题”;28.6%的学员表示“主要依托校园网站上的论坛,但论坛人气不旺”;6.4%的学员表示“主要依托论坛的讨论,配有教研网站,但网站多用于公函,教学资源较少”;25.4%的学员表示“教研网站及论坛同存并举,网站资源为讨论提供基础,论坛讨论为网站提供资源,只重交流,与办公、个人知识管理联系较少”;7.9%的学员表示“教研网站及论坛同存并举,网站资源为讨论提供基础,论坛讨论为网站提供资源,交流与办公并重,并可以进行反思,全面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统计结果显示,中职校要加强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硬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建设,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
(四)关于“网络教研采用的交流平台(多选)”的调研。23.8%的学员表示“采用教育BBS”;22.2%的学员表示“采用E-mail”;19.0%的学员表示“采用博客”;22.22%的学员表示“采用聊天工具”;11.7%的学员表示“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及其他工具”。统计结果显示:一是中职校教研网站或BBS论坛已建立,主要作用是下载教学资源或公函,而真正利用教研网站及论坛进行反思讨论、教学资源开发、加强教师知识管理的较少。这正是本文着力研究的问题与意义所在,中职校应把网络教研的约束机制与常规教研的约束机制相互补充使用。二是中职校要增强教师网络技术运用意识。一线教师倾向于使用电子邮件和QQ等交流工具,较少使用BBS、博客等具有强交互性、开放性的通讯工具。这表明,中职校网络教研还缺乏深入、有效的实施机制。
(五)关于“网络教研的虚拟环境指向”的调研。23.8%的学员表示“虚拟环境即办公环境――提供一个与常规教研相似的,能满足备课、教学、查询等专业需求的环境”;25.4%的学员表示“学习环境――提供一些教学理论、实践模式、人生规划等终身学习、专业发展资源”;14.3%的学员表示“虚拟环境即资源环境――提供符合校情、学情的教学资源”;20.6%的学员表示“虚拟环境即交流环境――提供学科内外、学校内外不同成分的群体间交流、共享的环境”;15.9%的学员表示“虚拟环境即自我管理环境――提供自我专业知识的积累、查询、共享交流和反思的环境”。高质量的网络教研平台是取得良好教研效果的基本保证。统计结果显示,中职校有必要引导教师深入了解“网络环境”内涵:网络是教研活动的工具;网络是教育反思的对象;网络是教研活动的资源;网络是教研活动的环境;网络是教师共同成长的家园。
(六)关于“校园网站教研平台建设(多选)”的调研。44.4%的学员表示“中职校网络教研大型网站上的信息比较杂乱、有价值的东西不多,教研网站存在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68.8%的学员表示“中职校园内网存在一些问题:栏目设置随意性大;管理上‘技术’与‘业务’职责混淆;与上级职教教研网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因担心引起不良影响,发言要审核而不能实现实时更新”。统计结果显示:中职校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讨论和网上教学等教研活动相互依存、互为影响,各自分离式的交流平台无形中降低了网络教研的成效。
(七)关于“网络教研需要制定约束机制”的调研。23.8%的学员表示“需要,可以采用常规教研的那一套约束机制”;9.5%的学员表示“需要,但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全不同于常规教研的约束机制”;39.7%的学员表示“需要,且网络教研的约束机制与常规教研的约束机制相互补充使用”;19.1%的学员表示“不需要,网络教研不需要制定约束机制”。统计结果显示,中职校有必要建立网络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一是构建动态的网络校本教研制度,促进自主教研意识觉醒;二是建立网络校本教研监测机制,定期校本教研各项测评指标。
二、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的创新转向
网络教研是指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进行的一种虚拟教研活动,强调依托网络(如专门用于教研的网站、论坛、交流工具等)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知识管理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从传统的校内固定式定时教研向全球化数字式在线教研转化。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的环境更多的是指向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的组合,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等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平台主要有:校园专题网站(主要有“网络化的反思备课”“网络化的反思教学”“网络化的反思案例”“网络化的反思评价方式”等)、MSN Messenger(即时通讯工具,可方便地实现网上教学研究)、教育博客、网上教育BBS、学校OA办公系统和教师个人微博。这种转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主化。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构建好的网络教研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二是时效化。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教研活动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数字化。敲动键盘,教研内容传向网络;点击网络,方便获得他人的教研资料。四是普及化。网络环境使教研活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写一些教育教学的反思、范例、经验和感悟,也可为他人提供丰富的一线实践素材,通过自己的博客,在线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助和引领。
(二)从传统的“二维单向式”教研向教学、教研、培训“三维一体式”教研转型。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主要是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为先导,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将反思行动研究与教师全员培训、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构建教学、教研、培训三维一体的教研模式。实施流程有三种方式:流程1: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网络教研反思;流程2: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不能解决―网络教研共同体研讨―解决问题;流程3: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材料―不能解决―网络教研共同体研讨―不能解决―网络上教育专家研讨―提出共识性方案―教师实施验证―修订方案―解决问题。网络环境下“三维一体式”教研模式操作关键在于一体化;模式研究价值在于校本化;模式实施重心在于问题化;模式学习方式在于开放化;模式组织形式在于多样化;模式活动内容在于灵活化。
(三)从制度范式任务教研向自组织范式自主教研转向。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是任何年龄、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可以得到的一种快乐。中职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依靠反思研究与网络教育论坛等研究平台相结合去解决,形成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网络环境下,一方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方是全球化的数字化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世界,实现了从制度式任务教研走向非制度式自主教研的转化,形成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自组织。这种立足于多次设计与多次反思改进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强化了教师常态研究意识。
(四)从问题解决式教研向有目的支持教师教学教研转变。中职校有效校本研究包含资料梳理和成果提升。目前中职校教育教学成果提升过程主要是由职教专家完成,教师在研究中常常承担基础性工作任务,并始终默认自己的经验提供者的角色,教师的专业收获只停留在实践性知识的外显性层次上。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可破解这一根本性问题,在线及时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教师可成为一个主动的“书写者”,经历记录研究过程、书写研究反思点滴、摘录研究依据、撰写研究总结、构建研究成果等一系列“写”的过程。这改变了中职校教师的教育行为走向,促使教师的研究从一种“行为和口头文化”教研向一种“反思和笔墨文化”研究转变。
三、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模型重构
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要致力于改进以师生双向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行动研究模型。校本教研模型的主体可以重构为“创建教研自组织―提炼(发现)研究主题―选择教研实施方式―开展课例研修―评价改进教研成果”。
(一)创建教研自组织。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自组织”,是一种全员参与、同伴互助、自愿参加、双向调节的“学习研究共同体”:一是专业需求引发的研修自组织;二是领导小组辐射式研修自组织;三是个性教师发起式研修自组织;四是教师间诉求互补的研修自组织;五是教学中的反思问题引发的研修自组织。这种学习研究共同体是一种学习形式,即通过学习共同体倡导的活动方式进行学习;是一种组织关系,即通过学习共同体来考察中职校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存在方式,即学习共同体是中职校教师的一种自我教育有效方式;是一种学习环境,即学习共同体试图构建学习的各种支撑条件。这种“自组织”创建了不存在管理任务指令的教师间基于需要,相互默契又约定而成的在线教育教学研究新形式,既保障了组织内部成员个性化、自主化的发展,又能形成组织间整体凝聚力和核心价值观。互助与分享构成了这个组织的文化氛围,体现为价值的约束性和系统的有序性。
(二)提炼(发现)研究主题。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模型构建,首先从确定研究主题开始。网上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组织的准备工作和主持活动过程中对主题反馈信息的敏感性。主持者必须善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深化,实现预定的教研目标。提炼研究主题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由中职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来的研究主题;将中职校课程改革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将中职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组织建立后主动寻找的研究主题。最后运用“头脑风暴”方式,从一些微观的,看似无意义却真实而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一是从备课难点中捕捉研究主题;二是从教材研究中捕捉研究主题;三是从教学疑点中捕捉研究主题;四是从实训作业批改、辅导学生中捕捉研究主题;五是从学生学情(考情)中捕捉研究主题;六是从教研活动中捕捉研究主题;七是从读书感悟中捕捉研究主题;八是从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捕捉研究主题;九是从传媒争鸣中捕捉研究主题;十是从专业交叉中捕捉研究主题;十一是从教育教学热点中捕捉研究主题;十二是从立项教育科研课题中捕捉研究主题。由此提炼的研究主题容易得到组织内成员的理解和认同,便于校本化的推进。
(三)选择教研实施方式。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实施(以网上教育论坛为例)主要有四步:第一步:在网上开辟教研活动的空间。第二步:通过网络教研活动通知,明确活动的时间、网址、活动内容。第三步:在网上设置活动主题。第四步:网上教研活动开始。当参加活动的教师们陆续注册登录后,实际教研活动就已经开始。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校本教研活动呈现方式是“三位一体”(网络教研、常规教研和课例研究)的“三环节融合”模式,其有四种开展方式:一是“自修式”学习(自主研究课例、反思教学事件等);二是“聚散式”教研(如“先磨后上”:先网上集体备课,相互点评讨论,而后开展集中听课活动;网上评课;课例分析;问题诊断;教学沙龙等);三是“链接式”听课(网上公布听课消息,如“网上留言”“挂牌制”“写请柬”“课例回放”);四是案例式讨论(将教学案例等研究问题挂在网站上,让教师参与讨论)。
(四)开展课例研修。网络环境下中职校课例研修模型分为四个递进层次:“个人设计”“组织设计”“改进设计”“有效设计”。前三次教学设计作为外显流程,每一次课例设计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研修行为构成了课例研修的整体过程活动。这种研修过程中的设计、授课、研讨随时在时空上扩展、流程上开放。
1.横向的循环跨越的“三度设计”的研究。最外显的第一大循环层次(一度设计),即从“课案研评”层次展开,体现的是执教者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改进的主动性。第二小循环层次(二度设计)是教师的二度到多度设计后的课例研讨过程。第三小循环层次(三度设计)是三次到多次组织内研讨的过程。二度设计到三度设计小循环层次是研修过程的“组织设计”的内在结构。通过二度(或三度)设计到多度的教学设计,教师将不断修正自己对于教学的认识并形成新的行动方案。教学设计的改变来自于二度层次的组织学习与研讨过程,以及三度层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关注,最后通过自组织学习(教研)研修,形成文字资料与过程性研究成果。
2017年XX区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将围绕落实业务常规、加强基础建设、突出改革重点、全面提升质量四大板块全面展开。
一、落实业务常规
业务常规包括课程常规、教学常规、教研常规、管理常规四个方面,常规中所包含的内容都是政策的规定、传统的积淀和先进的经验,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
学校对课程常规的每一项内容,即课程、课表、教材、教师、活动等,都要按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省市区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真正做到开全开好学科课程、普及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严格实施省市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学校校本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对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即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评价、总结,都要在榆次区教学常规质量要求的指导下,面向全校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操作要求,并指导教师真正落实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
学校对教研常规的每一个平台,即校本教研、联合体教研、网络教研,都要按市区教育局的相关要求,策划、组织、指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其中,校本教研必须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搞好教学反思、集体备课和说教评活动。对于联合体教研,牵头校必须担起重任,按区教研室的总体要求,具体策划、设计、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同时各成员校都要积极参与到所属联合体教研活动当中,把榆次教研的品牌示范学校作示范行动计划,从小学延伸到初中,并在此基础上把展示基础上的研讨这种活动模式做成榆次教研的又一个品牌。此外,高中学校要结合榆次区的实际情况,在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统筹下,进一步搞好以学校轮流举办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联片教研活动。关于网络教研,学校一定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体教师围绕教学业务建设好自己的网络空间,并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教师在教研教改中的资源共享、时空开放和时效真实。这里,学校和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个人网络空间多样化的现实,在榆次区中小学范围内,新浪博客教师工作室、晋中网络教研互动平台、山西省教师继续教育研修平台将正式纳入学校和教师的业务考核。其中,新浪博客教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主、晋中网络教研互动平台以集体备课为主、山西省教师继续教育研修平台以继续教育为主,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有着互补共进的积极效应。
学校对管理常规的每一项要求,即各项工作的组织、检查、评价、反馈、总结,都要从及时、简化、真实、有效的角度考虑,真正做到日日有检查、周周有反馈、月月有分析。没有组织就没有秩序,没有检查就没有落实,没有评价就没有甄别,没有反馈就没有改进,没有总结就没有提炼。
区教研室要坚持周二、三、四下乡调研制度,对全区各校教学业务进行巡视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做好分析反馈和经验推广工作。
二、加强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包括教研室自身建设、学科中心组建设、课改实验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
教研室是全区教学业务的策划部、指挥部和服务部,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有利于学校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加强教研室建设,要以提高教研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深入一线调研、参加高级研修、组织学科研讨、完成科研项目、指导教学业务等为主要渠道,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和各项教研制度为主要手段。
学科中心是全区学科教学的指导中心,学科中心的建设水平决定着学科教学的水平,支撑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中心由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负责,要选拔全区最好的教师成为学科中心的骨干力量,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思路、积累新经验、研发新成果,不断优化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的学习和研讨,从而促进全区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和教学能力的大幅提高。
课改实验基地是推进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型平台,全区每一个学科中心和每一个大型改革项目,要选出有条件、有能力、有积极性的学校,建立相应的改革实验基地。在基地校建设过程中,区教研室要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指导、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发展,要认真总结基地校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并做好面向全区进行成果展示和经验推广工作。
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在全区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区教研室要根据改革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实际表现,建立全区中小学领军教师人才库。领军教师的培养和选拔,由区教研室具体负责,各学科中心组和大型改革项目组,要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要与教学能手的评选、优质课选手的评选、课改成果的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同时,领军教师在引领全区教学业务的同时,在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业务培训、观摩示范、成果鉴定等方面,将获得更多的实惠。
在基础建设中,区教研室要根据实际,分阶段提出各项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分批次推出各学段各学科的领军教师和经验成果。
三、突出改革重点
深化改革重点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和课题研究四个方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程改革要以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为基础,学习、借鉴、推广各地课程改革的经验成果,结合本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整合、创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立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开全开足国家学科课程、有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已经或正在提升为课程改革的底线要求,各中小学必须予以贯彻落实。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渠道、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改革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系统学习和研究我区主推三步导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要领,依托三步导学建立以问题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学生课堂模式,有力推动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向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校要组织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赛课、专题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评选出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头教师,达到以比赛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发展的目的。
学业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区教研室要对学业成绩评价进行专项研究,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提高试题质量、优化测试内容、转变测评方式,充分发挥学业成绩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各小学要积极探索笔试、面试和考查的具体办法,搞好学科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平时行为表现的科学测评,逐步适应学业评价改革的新常态,进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初中和高中学校,要在中考、高考的引领下,按照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另外,全区各小学、初中、高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用好学生成长档案,进一步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课题研究是专业化要求比较高的一种研究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对教师的课题研究,不仅要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指导。其中,最有效的指导方式就是构建学校校本化课题系统,把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全部纳入校本化统筹系列。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必须在与学校签订协议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研究项目的申报、课题内容的研讨和经验成果的鉴定等,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意利用各种公共媒体(报纸、杂志、网络等)积累各种研究和实证资料。区教研室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但在课题管理上将实行严格的底线管理,要求所有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过程必须是规范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成果必须是首创的。否则,申报的课题不予立项,提交的资料不予承认,申请的成果不予鉴定。
区教研室对重点改革领域,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鉴定,并采取恰当措施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宣传、交流和推广。
四、全面提升质量
提升质量是学校教学业务的核心目标,包括专业水平、学业成绩和中高考质量,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学校的专业水平,突出地表现为课题研究成果多、教师作课优质多、学校办学特色多,可通过各级各类成果汇报、教学观摩和特色交流等活动,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
2、作好教材培训工作,帮助教师吃透教材、深挖教材,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深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抓好新课程备课研讨会。每学期开学初都要举行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互动交流式学科新课程集体备课活动。以此为平台,促使教师养成教材研究常态化、深度化的习惯。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例为载体,采用重点课例剖析法对典型课进行系统、精细的研究,围绕“真诚、深刻、精致”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5、开展以实施有效教学和常规教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依托,以落实课标用好教材为基础,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让教师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利用同课异构、主题研究课、教师之间听常态课、观看名师课、人人上一节亮点课等校本研修手段,浓化研究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6、扎实开展联片教研。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和联片教研组长的作用,在联片校范围内的每一所学校至少开展一次联片教研活动。
7、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好各种教学比赛。有: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校园歌曲比赛等。
8、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网上教研的研究。借鉴远程教育研修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科教研网页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在线观课、评课等活动,以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做好*年教学评估工作,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发展提高上,把评估与学习相结合,评估与指导相结合。
10.发挥兼职教研员的辐射作用,在教研服务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在区域内或在联片校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二、科研工作
以解决现实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以应用研究为主,以“面向实际,面向学生,面向一线”为工作方针,全面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教科研工作的中心,抓住课程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科研网络
(1)加强二级管理职能。
全区教育科研实行区、校二级管理。
区教育科研室是全区教育科研中心,负责对全区教育科研的统一规划、组织、指导和立项研究、评审验收等管理工作;组织对优秀科研成果和教改经验的总结、鉴定、评奖和推广运用;开展教育决策咨询;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组织立项研究解决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促进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
学校是教育科研的基地,既要接受市区级科研部门的指导,承担区下达的教育科研任务,负责具体的实施与管理;又要负责对本校教育科研的规划和组织,并立项解决对本校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办学效益。
(2)提高队伍研究水平
力争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研究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专、兼、群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骨干作用,发挥其研究、组织和教育科研的职责。
2、加强课题研究深化教育改革
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教研、促进教改;选准突破口,推进整体改革。继续开展健康心理生活实验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活动。每位教研员、教师都要树立小课题意识,从工作实践中寻找研究内容,切实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突出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教研员要帮助、指导已立项的教师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解决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
3、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组织和支持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有计划地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创新教育实验研究要有新的突破。
4、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科研领先,常规压阵,向管理要质量。要把课堂教学的管理与指导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主阵地,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化的研究》课题研究为依托,探索我区常规教学及管理的特点、规律和提高常规教学与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广常规教学及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益。
5、加强课题管理,确保研究质量
我区共有国家教育学会课题1项、省教育学会课题15项,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校课题12项,创新基地校课题9项,个人课题64项。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服务,确保课题研究质量,以便顺利结题。
工作要点:
1.各校上交已立项课题研究各月活动安排。
2.各校及时上交国家、省、市级课题资料备案。
3.到学校了解课题研究情况。
4.参加秦皇岛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现场会。
5.开展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6.编撰《*教育》第六期、第七期。
7.举办第五届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检测暨第六届学生手脑奥林匹克创新竞赛。
8.《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化研究》阶段小结。
三、师训工作
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能力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突出培训工作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师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青年教师,重点培训骨干教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建设,不断推进教师培训方法的改革,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2.培训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2)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3)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运用、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等;(4)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教育研究专题;(5)走出校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开扩视野,增长知识,借鉴经验;(6)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3.实施策略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为重点,力求培训模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模式,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活动安排
(1)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①师德培训:针对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对教师进行行为规范及礼仪培训。(观看录像+研讨反思)
②新教材培训: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教材教法培训,并举办“案例研讨”。
③学科教师教材教法考试。(1次)(区级)
④依托天网地网人网做好关于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及班主任培训。
(2)岗位培训
①利用自身资源,对部分学科作总结提高培训(继续开展新课程经验交流活动)。
②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与北京东城区联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聘请优秀教师作课、说课,共同研讨。(每学期1次)
③开展专题性的业务领导论坛工作。
④依托市级干训工作做好我区的校长提高培训工作。
⑤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
(3)组织参加河北省*年中小学教师培训
①小学、初中、高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②高中英语教师高级研修;
③小学薄弱学科培训者培训;
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4)完成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5)充分利用“*教师研修工作室”、*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培训等博克,组织教师学习,并参与网络教研、论坛
(6)落实《*区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和使用办法》
(7)检查指导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8)组织教育管理干部及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9)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及交流教师的管理
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1.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含高中)电脑制作、机器人竞赛活动,择优参加市级评比。
2.完成我区中小学河北远程教育网会员制工作。
3.组织*年度*区优秀CAI课件展示交流活动。
4.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择优参加市级评比。
5.认真组织好*中考信息技术学科的考核工作。
6.组织中小学*年优秀课件制作与评比活动,择优参加省市级评比。
7.真抓好电教教材费的使用和管理,做好08年春、秋季电教教材的征订、发放工作。
8.一步加强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指导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电教课题的研究工作。
9.进一步加强*年自制教学具、动植物标本的开发研制工作。争取有5件以上的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
10.组织初中毕业与升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按上级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制定试题及评分标准,落实考务方面的各项措施,确保考试工作安全顺利实施。
11.继续做好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工作,在进一步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移动互联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已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即应运而生的教学新概念——微课就是让人们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在校园里、在家里、在一切公共场所都能进行学习。一节微课的时间通常不超过20分钟,其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其内容的碎片化和时间短正好满足了大众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如果广大高校能够借此契机,有效管理和整合微课资源,让在校和已经实习的大学生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和巩固知识技能,这对他们无论在校期间的全日制学习阶段还是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都是受益匪浅的。
微课的出现,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多项调查表明,微课这一形式在学校一经宣传,已迅速成为校园的时尚,受到在校师生的追捧与青睐。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时代号召,建立具有集理论性生动性操作性和可实践性为一体的微课教学模式,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1微课资源的开发
(1)加工改造原有教学资源(库),使其符合微课的特点。学校可以组织学科专家和教师对原有建成的教学课例库、教案库、课件库、题库等按微课的要求进行切片加工、重组整合和二次开发,这样既可发挥原有各类资源库的教学价值,同时还可在短时间形成一定规模数量的微课资源库。
(2)重新设计开发优质微课资源。根据区域教育教学实际和师生的资源需求特点,通过自主开发、征集评审、项目申报、竞赛活动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开发一批新的微课资源库。
2微课设计的策略
设计一堂微课的途径有很多,比如任务驱动式、问题导向式、合作探究式、反馈互动式等;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或结合运用多种策略。仅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绩效管理模块为例,微课《目标管理》的制作选用了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直观逼真、生动有趣;讲解知识、指导解题这三项策略。这三项策略的具体应用依次如下:
(1)针对不同类别的观众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教师和学生使用微课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他们对微课的需求一般也不同。制作者应从观众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设计有针对性的微课。只有这样,才能物尽其用,实现微课的最佳使用效益。
在微课《目标管理》的处理上,给学生学习使用的资源包和给教师借鉴使用的资源包,笔者就尽量做到区别对待,发送到班级QQ群和人人网主页上。供学生课余和周末自学为主的微课,笔者只提供了微视频、微课件和微练习,以减少无关资源对学生的干扰,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关键内容;传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供老师们研讨借鉴的微课,除了有微视频、微课件和微练习,还有微教案、微学案、微反思和微点评等,一应俱全的资源包,令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得心应手,受益匪浅。
(2)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讲授型微课的关键是于较短的时间内突破某一关键点。这往往需要教师在微视频中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目标管理》是讲授型微课,在这一微课的导入环节,笔者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在比赛中不断给自己设置心的目标最终获得冠军的故事,学生在案例中了解了设置合理的目标对不论是对个人理想还是对企业绩效的实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视频结束前,笔者通过概括目标设置的SMART原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再次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得到了强化。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1.教育大计。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
完善培训制度,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要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
深入钻研业务,职教师岗位培训: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每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重视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有计划地补充优质师资的同时,5.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有明显提高。职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应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6.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紧密挂钩,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大力加强班主任教师培训。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推动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7.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包括优秀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等重要项目。通过实施“国培计划”为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开展教师培训输送一批“种子”教师;探索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建设教师培训重点基地;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各地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8.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9.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小班教学,10.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教师自主选学,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11.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促进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12.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13.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规范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
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培训课程。探索建立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机制。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14.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
方可记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档案。15.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定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
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16.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培训机构公平参与、规范运作、能进能出,形成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
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17.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五、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
18.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国际合作项目。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高校、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中小学校分工合作,19.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优势。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国城乡、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20.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21.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实施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22.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教育部授权组织评审并推荐的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全国范围推荐使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地区范围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