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销售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1 11:57: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销售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业销售论文

篇1

一、绪论

水果产品是富含营养的、且能够帮助消化的植物果实,一般还具有降血压、延缓衰老、瘦身、名目、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自从经济逐渐全球化以来,世界水果贸易的发展速度得到加快,水果贸易额从1996年到2007年的10年之间增长了167.80%,年均增长率达9.37%。从目前世界水果贸易情况看,中国、美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德国、巴西、智利、意大利、法国等10个国家在世界水果贸易中占据主要位置。目前水果产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水果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就一直稳居世界首位。随着中国水果种植规模的扩大,中国水果的出口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由2001年的7.9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2.44亿美元。山东省水果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品种丰富,以苹果、梨、桃、葡萄、栗子、枣等水果为主,并素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之美誉。山东省是中国水果生产与贸易大省,近年来水果出口额从2005年的3.4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7.16亿美元,四年增长108.14%,始终占据中国水果出口份额的1/3左右。

在中国水果出口的三大品种苹果、梨、柑橘中,山东省占据了苹果、梨两项第一,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水果出口第一大省。山东省出口的洲际分布主要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尤其是亚欧两大洲,到2008年山东省出口到上述三洲的水果价值6.95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量的97.1%。在亚洲市场,山东省的水果主要出口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在2008年山东省对亚洲的出口总额占据山东省出口总额的65.20%,这说明亚洲是山东省水果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欧洲市场山东省水果主要出口到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荷兰等国家,在2008年出口量占山东省出口总额的23.88%,相比2005年增加178.05%,是三大洲中间增长最快的市场。在亚欧市场之外,主要出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在2008年对上述国家的出口量占山东省出口总额的9.3%,相比2005年增加了145.49%,增加幅度仅次于欧洲市场,所以上述四国是最具开发的潜力市场。

二、文献概览

标题:“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与“山东省水果营销量”之间的关系。

张玉龙(2007)虽然山东烟台苹果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闻名全国,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烟台苹果在品牌形象设计和维护宣传上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它们依然凭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在没有市场竞争形势和消费税需求的情况下,只有盲目的增加产量,但是在苹果品质方面却没有提高,反而有些下降,同时对于自己的苹果的品牌形象也缺乏应有的宣传与保护,甚至出现了不讲诚信度、以次充好的现象,这让苹果经销商和消费者逐渐对烟台苹果失去信任,从而导致果品营销量的下降。

林坚和霍尚(2008)双边汇率对于中国与出口目标国的之间的中国水果出口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当中国的人民币相对于出口目标国的货币汇率贬值的时候,相当于降低了出口价格,这可以促进中国水果的出口营销量的提高;反之,当中国的人民币相对于出口目标国的货币汇率增值的时候,相当于提高了出口价格,则不利于中国水果的出口营销量的提高,这反映出水果出口价格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营销量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陈明宝(2007)由于山东省烟台市只在栖霞市建立了规模较大的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和在全中国大中城市设立的经销窗口和办事处还没有形成覆盖全国、功能齐全的销售渠道网络,导致它只是很好的推动了栖霞市的苹果销售量的提高,但对除此之外的其它周边地区苹果销售量的推动作用却较弱,所以必须完善苹果销售渠道网络的建设,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提高果品的销售量。

李传来(2002)山东苹果销售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众多企业和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苹果的情况下,除了偶尔看见“栖霞苹果”的广告外,基本很难看见山东苹果的广告,也就是山东苹果缺乏对外整体的统一宣传,即促销方式不到位。相比而言,陕西省礼泉县则通过由数名县级领导组成苹果推销团的方式,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开展的促销活动,并运用录像宣传片、宣传手册和广告袋及新闻会等手段进行陕西苹果的促销宣传,最终使得使西苹果人人皆知,吸引了大量客户前来购买,这极大促进了陕西苹果的销售量的提高。上述说明,采取恰当有力的宣传促销手段是可以促进果品的销售量提高的,它们之间是具有明显的影响关

联的。

易发海(2008)虽然中国水果在品种结构方面有所改进,但是与国际市场消费者对于水果的需求变化相比,中国水果生产结构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产品仍然集中在苹果、柑桔、梨三大种类方面,名优特稀等特色产品种类依然缺乏。其次是水果成熟期过于集中,早中晚熟产品种类分布不均匀,造成短期内水果大量滞销腐烂、长期内水果销售量不足,进而限制了中国水果整体销售量的提高。

刘汉成(2009)在国际水果市场上,为了确保贸易水果对于本国消费者的健康性等,许多国家都在实行《SPS协议》措施来对进口的外来水果进行检验,并运用《TBT协议》阻止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果产品进入本国,其主要检验检疫的内容就是水果农药残留量和病虫害含量等是否符合国际规定标准。如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和病虫害的含量达不到国际规定的标准,那么水果进口国就可以根据《TBT协议》来拒绝水果的进口,从而导致出口国水果的销售量的下降。中国水果的农药残留以及病虫害等基本都比较偏高,所以经常被拒绝出口销售,这对于中国水果的出口销售量的提高都是巨大的阻碍。

黎文龙(2008)中国水果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东盟、俄罗斯、日本、香港特区、荷兰、德国等。上述国家和地区占据中国水果出口总量的80以上,由于中国水果的出口国家过于集中,当上述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发生变化的时候,会明显影响到中国水果的出口,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积极利用公共关系的作用,为中国水果寻找更多的出口国家,在促进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国水果出口销售量,这对于国际经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于国合(2007)山东水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通过采用套袋、转果、摘叶、低下铺设反光膜等一系列精细管理技术的推广,使得山东水果的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基本符合国际要求;同时通过加大地下土壤的投入、增加土壤有机含量等,使得山东水果的口感、营养、风味等内在品质也得到显著改变;另外,结合采用先进的果园通风、通光技术,实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等,使得山东水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产品销售量也相比以前得到显著的提高。

从上述文献概览得知: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分别与山东省水果产品的营销量具有显著性的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商业研究方法论中的定量研究与演绎推理相互结合的方法。

本论文把第一手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数据的来源,同时把第二手数据作为参考资料的来源。

本论文的研究工具是参照李克特测量量表的形式编制的调查问卷。

本论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分配比例为:水果直接生产销售者120份、水果销售者180份、消费者300份,有效回收总计582份,有效率为97.0%,误差率为3.0%,完全符合论文设计要求。

四、数据分析

信度分析:“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与“果品营销量”的Cronbachα系数值结果分别是: 0.715、0.778、0.792、0.706、0.741、0.760、0.733、0.759、0.727,上述信度数值都大于论文设计的最低数值0.6,完全符合研究设计要求,说明研究数据可以采用。

效度分析

通过对测量工具的结构效度进行因子分析的方式,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因子载荷值为0.688-0.798,超过0.5,这表明测量量表中各个题目与其相应变量之间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辅合效度符合论文设计要求。旋转成份矩阵把本论文的研究变量分为九个成份,基本验证了本论文测量量表的各题目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判别效度符合设计要求。

描述性分析

总体均值中最高的是果品健康性(4.0734),其次是果品质量(3.9374),第三是果品价格(3.8709),第四是果品品牌形象(3.8021),第五是果品销售渠道(3.6406),第六是果品营销量(3.6218),第七是果品促销方式(3.4989),第八是果品品种(3.2054),第九是公共关系(3.1724),其中“果品健康性”的评价回答得分最高,“公共关系”的评价回答得分最低。

标准差中最高的是果品营销量(0.98630),其次是果品销售渠道(0.97652),第三是果品促销方式(0.97381),第四是果品价格(0.96978),第五是果品质量(0.96662),第六是果品品种(0.96549),第七是果品健康性(0.96516),第八是公共关系(0.95558),第九是果品品牌形象(0.95405),其中“果品营销量”的评价分歧最大,“品牌形象”的评价最为集中。

二元相关(皮尔逊)分析

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侧)时,自变量“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和因变量“水果营销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0.496、0.530、0.544、0.588,0.596、0.575、0.586绝对值都介于0.40-0.60之间,说明这八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性;所有自变量相互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1-0.178之间,均小于0.4的相关性。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于相关研究文献的概览和相关研究数据的结果分析,对山东省水果营销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本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给予了回答,并且验证了研究假设。即对于“山东省水果营销量”具有影响的因素有“果品品牌形象、果品价格、果品销售渠道、果品促销方式、果品品种、果品健康性、公共关系、果品质量”,这些因素与“山东省水果营销量”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相关的研究假设是成立的。另外,由于本论文只是选择八个因素对山东省果品营销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个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除山东之外的其它区域,这对于论文的研究意义形成一定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张玉龙\陈明宝.烟台苹果生产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业科技[J].2007.3.

[2]唐纳德.R.库珀\帕梅拉.S.辛德勒.商业研究方法[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林坚\霍尚.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J].2008.4.

[4]李传来.“山东苹果不敌陕西苹果”的原因分析.现代农业[J].2002.6.

[5]易发海.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科技[J].2008.11.

[6]刘汉成.现阶段我国水果出口受阻的现状、原因及建议.北方园艺[J].2009.1.

篇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是社会物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其农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之农产品品质较高,因此受到诸多内地消费者的青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后简称“巴州”)作为新疆农产品主产地之一,其农产品物流具有典型的新疆区域特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分析了巴州的农产品物流现况就基本了解了新疆的农产品物流现况,其中的问题,相应的思考、建议和对策也就具有新疆全区农产品物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疆的物流业兴起时间虽然不长,但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兴趣,早在2005年,上海海事大学的工程硕士仇军卫,就写过《新疆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作为其硕士学位论文,文中对物流产业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对物流产业园的发展做了细致规划,可以说这篇文章是较早对新疆物流产业园进行整体规划的文章,对于了解新疆物流园的发展非常有价值。新疆本土学者近年来对新疆的物流业发展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例如:新疆社会科学院的阿布都伟力・买和普拉博士自2012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新疆物流产业的研究,并在2014年先后发表了《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的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和《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探讨》,在这两篇文章里,他以数据为依托,系统的阐述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物流产业的特点和运行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既有宏观展望,又有微观描述,是全面了解新疆物流情况的综述性论文;石河子大学的王金凤、郭军辉在2009年写过《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概括性的描述了新疆的物流现况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烽峦在2015年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物流业发展》中概括阐述了新疆物流业的发展现况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一、巴州简介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邻甘肃省、青海省;南倚昆仑山与自治区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东西和南北最大长度为800余千米,面积达48.2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被誉为“华夏第一州”。巴州下辖一个县级市(库尔勒市),七个县(和静县、博湖县、和硕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且末县),一个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简称八县一市,其中北四县包括和静县、博湖县、和硕县和焉耆回族自治县,该区域属焉耆盆地中温带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南四县包括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和且末县。南四县包括库尔勒市在内,属塔里木盆地东部暖温带干旱区,该区域的农业气候优势是光热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冬夏和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

二、巴州农业概况

巴州全区广泛种植棉花,品质突出,长期供应内地;水果品种丰富,富有特色;特殊的自然条件,也使畜牧业有较快的发展,全州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业的兴起,巴州的特色农产品也受到广大内地消费者的青睐,例如库尔勒的香梨、若羌的红枣、和静的牦牛肉、尉犁的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同时,这些农产品的热销,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巴州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农产品物流总额稳步增长

2015年,巴州农业实现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7%。全州农作物总播面积749.15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181.1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386.58万亩,甜菜种植面积10.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4.95万亩(其中,工业辣椒种植面积45.27万亩,工业番茄种植面积30.39万亩)。全年粮食产量88.61万吨,棉花53.91万吨,甜菜58.45万吨,蔬菜445.19万吨,工业辣椒131.19万吨,工业番茄224.37万吨。全州林果面积204.19万亩,总产量96.96万吨。其中,香梨种植面积72.03万亩,产量54.95万吨;红枣87.67万亩,产量30.06万吨;杏子9.37万亩,产量3.76万吨;葡萄28.42万亩,产量6.52万吨。全州年末牲畜存栏470.29万头(只),全州肉类总产量14.84万吨。

2.农产品市场多元化主体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巴州农产品市场主体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组织为主体的格局,逐步向多元化格局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巴州国民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市场主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现在,巴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82家,立足于巴州的农业特色,主要以棉纺业、乳制品加工业、特色果品加工业、天然色素生产、仓储业和生物科技产业为主。

3.现代农产品体系初步建立

2011年,巴州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牲畜定点屠宰批发市场为流通主渠道,农产品直销、直供业态为调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除牧区草场之外,升级改造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已经基本覆盖巴州农产品主产地和主要县市。现在,巴州的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有67家,整个巴州均有分布。所有的县市农产品交易市场基本都是批发型市场。乡镇以下基本都是集贸市场,固定在每周的某一天进行交易。其中,北四县的农产品交易主要在焉耆县;中部的农产品交易主要在库尔勒市;南部的农产品交易主要在若羌县;且末是相对独立的市场单元,因且末县距离库尔勒市725千米,空间上的举例使得且末的商贸流通比较独立。

五、发展巴州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考

1.加快实现农产品物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

引导农产品经销商改变传统的交易习惯,鼓励利用网络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溯源体系,让网上交易既便捷又可靠。笔者在巴州的调研当中走访了尉犁县电子商务平台--尉犁县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尉犁县在兴平乡达西村红色主题一条街建立尉犁县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通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相互作用,实现“农产品进城”与“消费品下乡”的线上、线下双向流通功能,形成富有新疆特色的“达西电商模式”,使本地乃至全州中小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农牧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国内乃至国外市场。“达西模式”不仅带动了本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销售,也带动了物流平台的搭建;不仅在农产品经济上给当地带来了收益;也间接刺激了旅游产业等等朝阳产业的兴起。“智慧达西”品牌的塑造与多元化的市场运作密不可分,与“本地本物”的合作给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颖感,将新疆本土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具有更广阔市场的新疆品牌。与此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弘扬达西村社会和谐、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红色品牌,也使品牌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农民群众的信息自觉性和领悟能力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完全释放出来,使传统的农产品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静县的晟鑫贸易公司是专门从事畜牧业产品加工的企业,生产羊肉、牛排肉。羊肉以巴州黑头羊为主要品种来源,牛排肉以巴州黄牛为主要品种来源。为了使产品生产更专业化、标准化,公司投入了大量财力,聘请北京的专业数据公司,为公司制作了监控屏幕和全套的管理数据系统,从养殖、产羔到屠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监控范围内进行,保证了肉品的安全和卫生。此外,晟鑫贸易公司还特别为所有的商品制订了追溯系统,使每一个产品都有据可考,使消费者对产品更放心。

2.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让区域性的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服务性渠道组织。一方面要引导农业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交易的规模与效率和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培养扶持一批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农业物流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和系统化。

3.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大力推进对农产品加工、包装技术和物流的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借鉴内地和国外的先进农产品物流经验,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由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例如前述巴州和静县晟鑫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冷冻鲜牛羊肉的,对物流车辆的要求较高,必须是冷冻车辆,需要较大开支,因此在权衡成本的情况下,他们选择全部采用内地的回头车来承担物流运输。有这种情况的类似企业在巴州还有很多,政府是否考虑建立“疆肉东运”供应链,扶持一些冷链物流第三方企业,与肉类加工企业合作共赢。创立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机制,以良好的供货渠道来保障一定的市场规模,使得新疆的肉类加工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

4.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但巴州乃至新疆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必须整合现有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构建新疆与内地的农产品交易信息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改变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模式;发展网上订单、配送的物流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溯源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等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据笔者的了解,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电商企业进行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的开发,进行线上销售的模式已比较普遍。例如电商平台“源汁源味”,总部设在上海市,平台以线上销售农产品为主,有水果、茶叶和肉类加工品等。以茶叶为例,在这个平台上销售的所有茶叶均附有二维码,每一包茶叶都可追溯其所属的茶树、所属茶农,甚至可以通过手机APP软件观看茶农的茶叶采摘过程。这种配套的一些列营销方式,在“源汁源味”的产品中得到普遍的推广,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现在,这种开发软件--在线销售--物流运输的销售模式已经得到很多企业的效仿。前述的巴州晟鑫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牛羊肉追溯体系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吴亚辉,庞燕.湖南农产品物流现状研究[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

[2]郭玉杰.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因素分析[期刊论文].财会通讯,2014(4).

[3]哈乐群.农产品物流增值环节的挖掘[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1(27).

[4]朱自平,和金生.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期刊论文].现代财经,2009(2).

[5]郭娟.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2013(6).

[6]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的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2014(9).

[7]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4).

篇3

 

一、引言

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采取一种怎样的经营组织形式来引导小农户与大市场接轨,将分散经营的广大农户转变为适度规模的社会化经营。即如何通过基于共同价值标准和利益追求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散漫、相互分离的无组织状态的中国农民同企业结合起来。可以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呈现出多养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买断式、合作式、产业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式等利益联结机制等。这几种不同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企业—农户利益实现方式及经营组织的不同,其内在联结的紧密程度由弱到强。其中,企业和农户通过签订供销合同而形成的合同式农业是比较成熟的、也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利益联结方式,合同式农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形式,其余的利益联结方式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延伸或演绎而来的。但实际上合同式农业的违约现象极为普遍,或者说其作为企业—农户利益联结的一种基础机制并不稳定。笔者认为是合同农业自生利益联结机制设置的缺陷使其蕴含着内生的运行非稳定性。

二、合同农业中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非稳态均衡

合同农业是指由企业与农户事先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双方约定价格,带农产品收获时农户按照合同向企业提供相应数量及质量的农产品,并进行交易结算的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方式。这一方式通过合同具体规定农户与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将分散的小农户与企业联结起来。其优势在于通过众多农户为企业提供生产所需原料,能够延长企业的农业产业链条;通过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可以拓展农户的销售渠道。其最大缺陷在于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比较松散,进而造成了其稳定持续的进行下去。笔者这里构建一个简单的企业—农户的非合作单次博弈模型,以说明合同农业中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内在不稳定性的产生机理。

假定:模型中的博弈参与人分别是企业和农户,生产的产品是马铃薯;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的马铃薯固定收购价格为P0利益联结机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是M,企业通过加工销售马铃薯预计可获得的收益是R;农户生产并向企业供应的马铃薯的数量为Q,农户的生产成本为C,马铃薯的市场价格为P1,市场行情好时P1 >P0,市场行情差时 P1 <P0。在模型中马铃薯的价格会随着市场因素的变动而波动,从而为违约带来了可能。(如矩阵1所示)

矩阵1:合同农业下企业—农户博弈矩阵

 

农 业

履约

违约

履约

Q P0-C, R-Q P0-M

Q P1 -C, R-Q P1 -M

篇4

 

避免奶牛业的大起大落,使奶牛业健康发展,核心不是特大规模、特高产量,而是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亏损的企业、行业均得不到良好的生存。饲养奶牛不管大与小都是经营单位,要持续健康发展奶牛业,其核心是提高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良好的效益,奶牛业无论产值再多,单产再高农业论文,都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发展。下面笔者就提高奶牛业经济效益的途径谈谈的一些想法:

一、制定合理公平的鲜奶价格

鲜奶是联结奶牛业和乳品业的中间物,它既是奶牛的销售产品,又是乳品加工的原料,所以鲜奶的价格影响双方的效益。在奶牛饲养成本之上结合市场价格制定合理的鲜奶价格,在开展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原则下,乳品加工厂检测鲜奶的质量指标必须准确公平,杜绝压质压价,形成双赢的鲜奶价格核心期刊。

二、应用新技术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占奶牛饲养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找到价格低的替代原料,使饲料配方既符合营养标准又降低成本,科学采购性价最优的粗饲料和精饲料。

三、抓好育种工作,提高牛群质量育种工作能改进与经济效益有关的遗传性能,即产奶量、鲜奶的质量、繁殖力、抗病力、体型及生产年限等,生产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它潜藏着巨大的长期性效益,所以全国要建立统一的牛群档案,完善各种育种资料信息,科学地培养出优良奶牛群。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农业论文,忽视育种工作,低质量的奶牛势必造成产奶少、鲜奶质量差、增重慢,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奶牛产奶量。

我国制定了《奶牛饲养标准》,出版了许多奶牛科学饲养的书籍,但多数奶农没有科学地饲养奶牛,依然沿用落后粗放的管理方式。只有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等有效措施,使科学技术真正地应用到奶牛的饲养中,才能防止疫病和疾病。建立奶牛的会计核算,分析数据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四、适度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规模化牧场有利于专业管理,可以体现规模效益。目前,我国小规模经营的奶农(散养户)生产的牛奶约占市场供应份额的60%。另一方面,在许多低收入地区,饲养奶牛带来的收入是许多低收入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虽然这些散养户目前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绝不能因此把他们排挤出牛奶生产者的行列。走以家庭农场为主、合作小区为辅的奶牛规模化之路,把一些具备条件的散养农户逐步升级为家庭农场农业论文,将一些没有能力饲养的农户的奶牛出让给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小区、合作社或奶牛公司,是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奶业的科学发展之路。适合中国的奶牛规模是小型50~100头、中型100~1000头、大型1000~3000头,规模太大不利于疫病防治,管理难度也大核心期刊。

五、推行奶牛保险,保护奶农利益

奶牛作为大牲畜价格昂贵,一旦发生疾病及意外事故死亡或检疫出传染病必须扑杀时,损失较大。为了保护奶牛饲养户的利益,采取奶牛保险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也是有效保证奶牛业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采取“宏观调控,微观放开”的政策,保护奶牛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奶牛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并不是任其发展,撒手不管。纵观奶业发达国家奶牛业稳定发展的经验,需要政府部门在微观放开的前提下仍然采取宏观控制方法,适时调整奶牛业与乳品加工业合理公平利润,在奶牛业处于困难低潮时,给予一定的补贴,保护奶牛业的稳定农业论文,损失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获得社会利益和长期效益。

篇5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杨晟博士昨天由京返沪,他主持的一个“863计划”课题刚刚在京顺利结题,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杨晟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所所长助理转为中科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后,率领百人团队为湖州市赢得了历史上第一个“863”项目,仅此一项去年投产后的销售额已达8000万元。据悉,该中心所在的上海科研成果转化 “湖州特区”,正不断诞生多个专业中心,各自孵化项目。而“湖州特区”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都是为企业创造多少销售收入,不再是发多少论文。

将论文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直是件难事。像中科院上海分院这样的大院大所,好论文“压了箱底”的情况并非少见。就拿杨晟主持的这个863项目来说,就是源于杨晟所在单位长期积累的一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可利用固定化酶法制备一种重要抗生素的药物中间体。此前,世界上只有荷兰和日本掌握这项技术。

把实验室里的样品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需要激发科研人员再向前进一步的动力。院方通过跨省院地合作,主动走出“大院”,在南太湖建立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开辟科研体制改革 “试验田”。经过瓶瓶罐罐里的小试、500升至5吨的中试放大,固定化酶法制备药物中间体项目攻克了工程化和产业化难题,一家生化公司接手在当地建起年产值超亿元的生产线,预计5年内产值可增至8亿元到10亿元。

杨晟的项目组没发啥论文,全年却为企业创收过亿,完全符合中心的考核标准。据统计,“湖州特区”内,这样的在研项目已达12个。杨晟透露,他们与企业签署合同,将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对“特区”的再投入,成为一笔不小的资金来源。当项目成功,项目组便告解散,经过重新组合,投入新的项目。这套模式下,中科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已从2006年创立时的7人团队、10万元起步资金,发展出7个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新增研发面积8000平方米,拿到外部研发经费4000万元,预计“十二五”期间可带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我们大院大所,不可庭院深深、孤芳自赏。”上海生科院院长陈晓亚院士说。据了解,“湖州特区”还基本建成了营养与健康中心、现代农业中心,并在建生物制造中心、新能源中心等。分院党组书记王建宇表示,由5到7个子中心构成的“中科院湖州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正成为中科院“创新2020”上海区域创新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科院浦东科技园的辐射与延伸。

篇6

荷兰是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国家,构建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金融体系,加快了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本文以荷兰金融与产业成长历史为线索,分析荷兰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所在,从而揭示金融成长如何保证和加快产业成长,为我国发展提供借鉴。

一、农业商品化、工场手工业规模化与商人资本

(一)农业商品化与“商品农”

荷兰独立后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导致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以及商品化,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商品率相当高国际贸易论文,成为欧洲国家粮食的重要供给国。荷兰弗里斯兰的哈姆马农产品的商品率甚至达到92.3%,1572年由于弗里斯兰经历战争商品率下降。

在沿海地带渔业成为重要产业,与当时其他国家不同,荷兰的三大渔业(鲱鱼、鲸鱼和鳕鱼业)不仅仅限于捕捞,而且还进行加工、包装或提炼,渔业成了一种工业。荷兰省北部岛屿以及荷恩与阿姆斯特丹之间地带17世纪上半叶从事海上渔业加工的乡村男劳力占其总数的50%[1]。1562—1657年出口到波罗的海的鲱鱼中75%是荷兰运输,1661—1720仍占60%,此后比重大幅度下降,1730—1740,荷兰一国要占欧洲全部鲱鱼年产量的1/2以上。

农产品、畜产品和渔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已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高产量、高商品率和众多的从业人员说明荷兰的农业已突破传统生产方式,农业已形成一种产业,支撑着荷兰经济强国的基础。德·弗雷斯(1971)[2]总结认为,荷兰乡村经济转变的主要特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农”的形成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作为前向联系,农产品的商品化维系着为之服务的运输和市场网络。凭借繁密顺畅的流通渠道,乡村农产品贸易不仅遍及国内,而且扩大到国际,成为荷兰庞大商业帝国机器运转的“基本剂”。作为后向联系国际贸易论文,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刺激了人们对于土地开发的投资兴趣,推动了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肥料和饲料的贸易扩大,促进了乡村手工业的兴起和教育的兴办。直至整个18世纪,荷兰农业始终在欧洲保持了最先进的生产水平。

(二)工业与金融业的形成

纺织业特别是呢绒工业是荷兰的第一支柱产业,已形成生产的大众化,而且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如新呢绒生产取代旧呢绒生产)使荷兰保持着持续的优势。至17世纪,来登成为欧洲最大的毛纺织中心。

国内工业中居突出地位的是造船业。在17世纪初期造船业已成为荷兰居第二位的支柱产业。政府兴建的国内四通八达的运河和造船业的大型化、机械化使荷兰水上运输趋向经济化——运输成本低廉化。造船业既为荷兰的海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又为荷兰国内经济飞跃提供了基础,促进了荷兰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推动了海上贸易在全球范围的兴起。

(三)商人资本与农业、工业成长

在农业、工业和工场手工业成长过程中,商人资本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起始阶段,由于经济规模较小,商人资本和产业资本采用正式或非正式合作方式,通常融为一体。当荷兰农业商品化、工场手工业规模化迅速扩大时,产业成长的预期收益吸引更多商人资本流向农业和工业,由于商人资本具有雄厚的资金、专业的商业技能,从而逐渐控制了生产和销售的全部过程;同时,与商人资本早期实行合伙制的原有生产者逐渐丧失生产资料国际贸易论文,沦为工资劳动者。产业资本的增加进一步加强了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的发展,即产业成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专门从事农业、制造业的产业部门和专门为产业融资服务的金融部门。

二、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与国际贸易中心的确立

(一)现代银行制度与对外贸易

农业商品化和工场手工业规模扩大以及造船业的经济化促进了荷兰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内在地要求金融机构为之提供便利的国际贸易支付体系。在威尼斯银行业模式基础上建立的金融机构框架已不能使支付体系顺畅、有效。此时,1609年建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进行了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银行券代替硬币,同时要求进出口商在该行开立账户,600弗罗林以上的支付必须使用汇票。“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是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金融对经济推动作用产生一个飞跃的转折点,最初发行是为了节约金属铸币和在支付体系内提高效率,但却为后来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做了重要尝试,开辟了通过创造廉价货币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1]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业务创新对荷兰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提高了支付效率,这是其最初的目的,而且事实也达到了预期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支付的便利吸引了更多的其他国家的商人在阿姆斯特丹银行结算,既带来了资金,也使阿姆斯特丹由一般的商品集散地演变为国际贸易中心。第二,信用工具的产生大大满足了产业成长所需资金。农业商品化和工场手工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仅依靠内源融资不能满足产业成长的需要国际贸易论文,传统的银行借贷既受资金来源约束,也有筹资成本过高的影响。信用工具的产生使得货币乘数作用出现,从而为产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外贸易迅速成长为荷兰的支柱产业。第三,降低了筹资成本。银行业务的创新大大便利了资金的借贷,也促进了银行业的竞争,大量银行聚集在阿姆斯特丹,使得银行的借贷利率比欧洲其他国家要低几倍,低利率贷款为产业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正如马克思所言:“在荷兰,商业信用和货币经营已随着商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生息资本已从属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这一点已经表现在利息率的低微上”[2]。

(二)证券市场与贸易垄断

海外贸易的迅速成长激发荷兰人纷纷组织贸易公司,同时带动了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扩大,产业成长(海外贸易)大于金融成长,资金需求成为瓶颈;同时荷兰在早期实行的合伙制贸易方式问题凸显:这种具有短期行为特征的贸易方式与荷兰迅速壮大的海外贸易不相匹配。为解决长期资金问题,1606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之时即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股票,这张股票让荷兰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辉煌。该公司采用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有的股东只有几十个荷兰盾,表明股份制在荷兰已成为普及的筹资和投资方式。1608年国际贸易论文,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建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股票交易所。尽管只有联合西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的股票在此交易,另外还有政府发行的各种类型的债券(更多股票和证券交易在非正式市场交易),这个市场却拥有成熟的交易技术,包括期权和期货合约的使用。阿姆斯特丹是当时欧洲的商业中心,与此相匹配,该交易市场成为国际股票市场的中心。——17世纪荷兰资本积累比欧洲各国的资本总和还要多,对外投资比英国多15倍。投资于欧洲、东印度和美洲的外国债券的资金超过3.4亿荷兰盾。英国国债的很大一部分由荷兰人持有,每年有上千万荷兰盾的利息收入[3]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更为重要的是17世纪中叶的“金融革命”——各省从向商人—银行家借款转为直接向富人出售国库券。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短期和长期信贷供应者,成为一个规模空前的国际金融市场。

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也解决了企业所需的长期资金问题;同时,证券市场的大众化使得金融成长快于产业成长,从而保证和加快了现代商业(海外贸易)的成长。.

股份制帮助荷属东印度公司打败英属东印度公司,奠定了其贸易垄断地位;证券交易所和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为对外贸易提供了雄厚的资本和便利的支付体系;资金的自由流动使阿姆斯特丹成为资金的集散地:一方面,现代金融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使国际资金大量流向阿姆斯特丹,另一方面,发达的金融体系又为荷兰和其他国家提供了廉价而便利的资金来源。金融成长把广大居民购买力的利益和产业成长(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促进了荷兰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荷兰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同时国际贸易论文,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至此,现代金融制度已成功帮助荷兰确立了国际贸易中心,金融成长和产业成长进入成熟期。

三、资本自由流动与产业衰落

海外贸易汇集的大量财富和诸多物产,源源不断流入荷兰,进而转化为巨额商业利润和资本,至17世纪中期,荷兰已成为世界商业霸主。然而,曾促使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资金自由流动,出现国内资本脱离产业转向借贷资本,贷款回收的困难和泡沫经济的破灭,动摇着其金融体系的稳定。

首先,转口贸易的兴盛改变了商人资本的性质。商人资本原为获取商业利润而参与并逐渐控制国内产业生产,当转口贸易变得更为有利时,商人资本便倾向于进口而非制造,资本则由产业资本转向商业资本,显然阻碍了国内产业进一步成长。由于转口贸易的特殊作用,以阿姆斯特丹为首的商业城市,期望靠转口贸易扩大财富国际贸易论文,无视国内工业成长的根本利益,激励政府实行低关税,对国内工业放弃保护,也就意味着对国内产业成长的阻碍:海外贸易脱离国内产业成长,失去交换的基础;放弃国内工业保护,也就意味着商品生产国商品竞争力的提升和直接贸易的兴起,荷兰的转口贸易失去依托。商业资本在荷兰商品经济发展中不是逐步让位于工业资本,而是使工业资本越来越屈从于自己,这一演变趋势与西方近代资本结构演变的总趋势恰好相反[4]。

其次,金融成长脱离国内产业成长,失去基础和载体。金融业在促进海外贸易迅速成长的同时,荷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然而至17世纪后期,荷兰资本更多用于对外借贷而非国内产业投资。荷兰金融业的高度发达具体表现在利息率的低微上,而同期其他国家的利息率则是荷兰的几倍。由此不仅导致商人资本从产业资本转向借贷资本,而且促使商人(尤其是大商人)在国内低息借贷,国外高息放贷,进一步加剧国内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减少。

第三,银行坏账形成金融危机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到18世纪末期国际贸易论文,荷兰资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已由商业资本主义演变为借贷资本主义。对外大量放款为荷兰赢得了金融资本家的美誉,然而对外放款的对象:一是外国政府、君主,一方面增强了外国的军事和工业实力,另一方面战争使得大量贷款成为坏帐,严重影响着荷兰的金融业;二是对外金融投机,到17世纪下半叶,其影响超过对外贸易。1758年,荷兰商人购买的英格兰银行、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南海公司股票占这些股票总额的1/3[5]。南海“泡沫事件”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坏账的形成和商人资本的损失大大降低了荷兰的金融竞争力。各种投机活动导致一系列银行破产倒闭,引发1763年的金融危机。

四、启示

1.产业成长是现代金融体系形成与成长的基础

农业、工场手工业、海外贸易等产业的兴起增加了融资需求,银行券、汇票、期权、期货、国库券等金融工具创新蓬勃发展,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银行、非正式交易市场等现代金融体系产生,产业成长引致金融成长;另一方面,金融成长又为农业、工场手工业、海外贸易等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进一步促进产业成长,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本身得以成长。

2.现代金融体系保证和加快了海外贸易的成长

阿姆斯特丹银行建立的支付制度第一次显示了现代金融制度的威力,促使阿姆斯特丹迅速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荷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的股票既保证了企业长期生存,又促使荷兰海外贸易迅速获得垄断地位;资金的自由流动促使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资金的集散地。因此,银行券、国库券、股票等金融工具的创新、银行制度和证券市场等金融制度创新既保证和加快了国际贸易中心的确立国际贸易论文,又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成长,使荷兰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霸权。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荷兰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3],或如亨利?塞所言荷兰是“商业和金融资本主义的象征” [4]。

3.金融成长与产业成长必须保持合理关系

金融成长以产业成长为基础。“郁金香事件”显示了泡沫经济的危害,此后历史上多次的泡沫经济与此都有相似之处——金融成长脱离产业成长必然带来泡沫的破灭;“南海事件”表明资本自由流动的负面效应,美国历史上也多次发生外国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的金融危机。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成长超过产业成长所需以及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危害已引起各国关注,尤其是拥有外国巨额证券资产时更应引起重视,国家金融安全成为政府的职能之一。

作者:史恩义 男,1967年8月生,山西襄汾县人 工作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投资

学位:经济学博士

参考文献

[1].范?德?沃德.乡村史系学报与荷兰乡村史的研究[J].欧洲经济史杂志,1971,31(1):236.

[2].德?弗雷斯.黄金时代荷兰的乡村经济1500—1700[J].经济史杂志,1971,31(1):266-267.

篇7

 

红豆树具有极高的材用价值、景观价值、森林文化价值,木材坚硬、纹理美观、材质优良、是我国最珍贵乡土用材之一。红豆树心材的经济价值最为突出,红裼色心材主要应用于古典家具制作与雕刻、陈设工艺品制作与雕刻、建筑装潢与雕刻三大类[1-2]。目前,相关文献对红豆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发展红豆树人工林的产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来源

本研究材料来源于1965-1968在福建华安、南靖、浦城、政和、延平、建瓯、三元、沙县、将乐、泰宁、德化等地20余个国有林场系统布设的红豆树造林试验林。

2 研究方法

2.1技术经济指标确定

为分析红豆树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成熟,参照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的方法,收集调查了如下的技术经济指标。

(1)木材价格:规格材每立方米550元,非规格材每立方米450元,红心材每立方米10000元

(2)营林生产成本:第一年2700元/公顷,第二年750元/公顷,第三年750元/公顷,第四年150元/公顷,年平均管护费60元/公顷。

(3)税费按木材起征价征收,育林费、维简费、社会事业发展费、森林植物检疫费等合计为:规格材每立方米102元,非规格材每立方米51元。

(4)木材经营成本:伐区设计费按蓄积9元/立方米,检尺费9元/立方米农业论文,直接采伐成本110元/立方米,短途运输成本20元/立方米,道路维修养护费用5元/立方米,销售费用为销售价的1.5%,管理费为销售价的5%,不可预见费为销售价的1.5%。

(5)经营利润率按直接采伐成本的15%计。

(6)地租:根据现行政策规定,按主伐时木材生产的数量,依现行林价的30%作为本轮伐期内的地租,即山价。

(7)利率:暂取5%为基础进行分析。

2.2计算方法

(1)净现值模型怎么写论文。本文采用净现值法评价投资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NW为净现值,Rt为t年时的货币收入,Ct为t年时的货币支出,t为年龄,n为主伐年龄,P为利率,也是贴现率。在①式中,当PNW大于0时,说明继续经营还能盈利;当PNW小于0时,继续经营则亏损,但经营初期除外;当PBW等于零时,是盈利与亏损临界,一般将它作为经济成熟的标准,但它常常不是单位面积林地年均经济收益最多的。

(2)森林经济成熟龄模型。森林资源经营是以林地为基础资本的,只有单位面积林地上平均每年收获的效益最多时,才能保证在持续经营情况下效益总量是最多的,才是经营者最希望得到的。因此,应取年均净现值最大时的年龄作为森林经济成熟龄,即

式中:T森林经济成熟龄。为分析测算方便,这里假设二个条件:其一是本次研究对象为红豆树单纯同龄人工林,实行皆伐作业;其二是分析结果仅反映主林木经济成熟。这样,森林经济成熟龄问题在这里转化为主伐时利润最大化问题,因此,需建立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估计在不同年龄主伐时所能得到的木材产量农业论文,据以求得相应的货币收获量。

(3)生长收获预估模型。描述林分各因子生长过程的方程较多,尤以理查德方程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理查德方程适应性强,准确性高,且方程中的参数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故本文选择理查德方程构建红豆树生长收获预估模型。[3-6]方程形式如下:

式中:Y为林分测树因子,t为林分年龄,A、k、c为参数。

3 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的红豆树林分的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以及所收集的技术经济指标,利用生长收获预估模型,计算红豆树各年龄的收入、支出及净现值等指标,结果如表1-3。

表1 红豆树Ⅰ级立地质量的经济成熟分析测算

 

年龄

平均高

平均直径

蓄积量

总收入现值

总支出现值

净现值

年均净现值

24

12.4

12.6

155.8

73108

11961

61147

2548

26

13.3

13.9

171

81818

12069

69749

2683

28

14.2

15.2

186.4

89656

12101

77555

2770

30

15

16.4

202

96426

12068

84358

2812

32

15.7

17.7

217.6

102001

11980

90021

2813

34

16.4

18.9

233.3

106318

11846

94472

2779

36

17

20.1

249.2

109369

11673

97696

2714

38

17.6

21.4

265.1

111192

11469

99724

2624

40

18.1

22.6

281

111864

11240

100624

2516

42

18.6

23.8

297

111484

10992

100492

2393

44

19

25

313.1

110169

10730

99440

2260

46

19.4

26.2

329.2

108047

10458

97589

2121

48

19.8

27.4

345.3

105245

10181

95064

1980

50

20.2

28.5

361.4

101887

9901

91986

1840

52

20.5

29.7

377.5

98092

9622

88471

1701

54

20.7

30.8

393.6

93969

9344

84625

1567

56

21

31.9

409.8

89615

9071

80544

1438

58

21.2

33

425.9

85117

8804

76313

1316

60

21.4

34.1

442

80549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5-01

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很高。而在我国,生物技术类专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实际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脱节。不同学校之间如农业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和工科院校的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生物技术本身发展较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和发酵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而培养目标相对滞后,这导致培养的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建立新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于200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产学研在各省市蓬勃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3],但生物技术所占比例较低,这和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还不尽符合。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创新教育为主,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在近五年时间把产学研活动引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当中,开拓了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优点

1.1 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生物技术专业是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仅仅通过平时的实验课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研究[4]。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把企业生产中遇到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问题探索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产学研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择业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与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安科生物工程公司、芜湖绿叶制药等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到基地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和生产单位更好地相互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

1.3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与企业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转化相关成果以及与企业共同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时也能带动教师科研工作的展开,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通过具体操作岗位的锻炼,更好地了解相关生产环节,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论文选题结合企业的技改项目、企业的科研项目或者由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商定有实际运用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的立项工作,与多家企业共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期间,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吃住在企业,由企业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学生有问题随时联系校内指导教师,每周与校内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一次。每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沟通一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表现和论文进展,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实行中期汇报制度,同时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评价。五年的实践表明,上述措施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效果分析

不少专业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取得了一定成绩[5]。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园林花卉、食用菌生产等企业,通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使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2)加强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2012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建立了省级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并获得相关经费的支持,完善了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结合企业需求,和大浦农业科技园共同成立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相关科研活动,联合申报了国家省级等攻关项目10余项,获得经费500多万元,拓展了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五年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解决了蝴蝶兰的保鲜问题,病毒检测和防治,获得专利5项,10余篇,每年都有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其中有5人自己创业成立园林花卉公司,从事园林植物花卉生产和销售工作。

总之,产学研合作模式较好地弥补了高校在创新教育中实践条件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建立的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出了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促进了科研创新,有利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对其他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发[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

[2] 冯玫,许晓明.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的模式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6):99-103.

篇9

另一组数据是:我国每年有100万高校教师、约100万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超过30万科学研究人员、500万以上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国企工程技术人员、70万农业技术人员、360万以上卫生行业技术人员有需求,合计超过1180万人。

排除部分人员非每年必须发表因素,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有发表需求,却注定没有机会。这数百万人中,相当比例迫于毕业、评职称期限临近,具有刚性的需求,只能求助于网上或网下的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解决。

研究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内,我国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

沈阳说,明知期刊容量有限,全国大大小小的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为何还要给学生、科研人员、公务员甚至普通职员下达严苛的指标?

惧于反剽窃软件转而购买论文

全国去年销售额近10亿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市场分为高额赢利性版面费市场、非法学术期刊市场、市场、市场、论文荣誉市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昨日介绍,为研究,他们与非法论文中介网站QQ交流,同时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方法统计。2008年6月2日,互联网上中文仅“”一个关键词搜索量超过3.5万次,这是他的研究团队近年网络监控该数据的峰值。

市场最火爆的时候,为何与大学生临近毕业离校几乎同期?沈阳分析,市场的买家中,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占很大比例。卖家及很多是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庞大的本科、专科生买家群体因论文只需提交校方审核答辩,无须发表,因而没算进1180万有需求队伍。但他们无疑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反剽窃软件今年上半年在全国高校大面积推广,抄袭论文风险大增。抑制剽窃论文行为的同时,客观上带来更多买家寻求中介,或直接联系买论文。同时,市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如中介和们承诺论文质量有保障,还保证论文具有原创性,不会被反剽窃软件测出,这些都助推了2009年市场的活跃。

再看看市场。这里,不仅非法期刊买家提交的论文;只要付费,大批正规学术期刊也发表买家从非法网站、中介、处买来的论文。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更便利,他们赢得更多回头客。

论文荣誉市场更是令人瞠目。花上800元人民币或更多,卖方能为买方提供论文的国家级评奖(这些评奖大部分都是虚假评价),包括盖章的评审鉴定和奖状证书。

沈阳介绍,据他的研究团队统计估算,2007年我国“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其规模已膨胀5.5倍,的销售额近10亿元。

1本非法期刊年纯利72万

作者不少来自重点大学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沈阳昨日介绍,根据他的研究团队网上调查和实地走访,他们总结出虚假期刊具有以下特征:内容庞杂,行文不规范,如英文译名不准确等;在形式上,期刊较厚,字体超小,不宜阅读,没有广告。正规杂志为弥补收入不足,会有适当的广告;而非法期刊为掩人耳目,一般不拉广告。

据分析,平均每一本这样的期刊刊载169篇论文。从169名论文第一作者分布看,高校是主动或被动上当受骗的“重灾区”。统计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发现,不少来自国内重点大学。

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

虚假期刊厚度平均为256页。以1个页面收费300元计算,整本期刊可收费76800元。为使利润最大化,不法分子还进行论文评奖,要求用户附上数百元以参加论文评奖;此部分收入大约每期可增加5000元左右。扣除成本,1期杂志利润为60040元;如果1年印12期,当年利润约为72万元。

这些非法期刊凑够论文就开印。有些非法期刊社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却能同时印刷十几种非法学术期刊,所牟取的非法年利润超过700万元。

篇10

 

一、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

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比较完善,使农业中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劣势得到逐步地改善,极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实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各国政府和农业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经过进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我国农业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如生产个体规模小且高度分散,农作物对气候、自然环境、农户经验依赖强,农户与农作物采购商的交流、沟通的渠道窄、范围小等等,由于这些特点使得我国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农业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销售中常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网络服务提高农业信息化的应用。

目前,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建设,加强了农业数据库建设,农业网站层出不穷,提供了较多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但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化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网站重复建设,信息摘要不断发展,将新技术引入其中,如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使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而农民更易于获取信息,使农业信息真正地服务于农。

二、3G农业概述

1. 3G农业概述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基于宽带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技术和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对于第二代移动通信,3G能够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支持无线因特网接入和无线多媒体业务,使个人终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实现信息的移动通信与传输。

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3G用户数量飞速增长,移动终端业务正在不断更新和扩展。3G已深刻影响到人们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开展多种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机遇。

3G农业是以3G网络技术为基础,将3G技术运用到现代化农业中,发挥3G的优势和特点,弥补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使农业不断向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增强农业信息对称性。

2. 3G农业的优势及意义

3G移动终端比较普及、灵活易用,如手机、上网本等,农业信息需求者可以方便地与网络互联,实现上传、查询供求信息等交互功能。并且3G终端服务方式多样化,如电子邮件、短信息服务、图像、视频流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3G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时间和空间,给农业信息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3G移动终端与农业网络结合,农业网站不断加强数据库建设,完善信息、信息管理功能,实现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提高信息内容时效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并注重客户服务平台的建立和个性化服务,3G农业可在农业网络信息化的基础上,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农业部门全方位建立网络信息流通渠道,使信息协同信息服务,这不仅增强信息交流的覆盖面,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服务和沟通,使农业信息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能得到延伸和发展。通过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在农村的作用,使农村市场更加具有活力。

3. 3G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框架

要实现3G农业的快速需要建立3G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业、农业网站与3G结合起来,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较好的网络信息服务论文提纲怎么写。

根据平台设计立体、交叉、完整的原则,3G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框架如图2-1所示,其提供无线通信网、Internet、公共电话网等多种通信方式的接口。

图2-1 3G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框架

三、3G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策略研究

1.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网站

农业网站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其涉及农业生产运作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使农民可以获取各种有效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农业网站应主要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产前重点涉及到土壤、农业生产背景、种子选取、国内外市场行情等等,从而使农业生产运作前对农业生产有基本的了解和预测,在此环节增加专家建议、预测或指导,使农业产生前农民择优选择生产方向。产中重点涉及化肥、农业技术指导、气象服务以及农业病虫害指导等等,通过专家或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栽培,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给出系列应对措施,从而使农民科学种田,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不断发展。产后重点在于销售农作物,涉及农产品市场行情、深度加工、物流配送、质量达标等,提供对农产品未来价格趋势预测、农产品销售渠道及信息平台,在确保农产品销售畅通的前提下,使农民获得较大收益。

2.针对农业加强农业呼叫中心建设

3G农业与电子商务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终端有较大的变化。电子商务终端通常是计算机,这对农业用户终端要求比较高。3G农业的终端可以上网本,也可以是手机,我国农民手机持有者数量非常大,手机的价值、优势和便利性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3G农业可通过农业呼叫中心与手机终端互动,随时发送农业信息,并接受解答热点或难点信息,这非常利于农业用户进行信息交流。

农业呼叫中心系统是一个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数据通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农业用户提供必要的、及时的信息,用户通过Email、短信、电话和Web等多种渠道访问农业信息库。所以3G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业呼叫中心的建设是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接入、管理和应用,使农业用户更好地享受农业信息资源。

3. 增强3G农业用户的用户体验

3G农业的应用是在无线互联网平台将手机通过无线互联发展起来的,手机和计算机不断融合,手机和计算机的延展,集通信、娱乐、信息检索、信息存储与处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信息服务,提供了实时在线的信息服务。3G农业要注重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用户互动,不断提高农业用户体验,如建立农业信息查询排行榜、用户评价、用户论坛、我的空间、收藏夹、留言板等等,意在增强用户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吸引农业用户的参与和认同,扩大用户群,增强用户的忠实度。

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3G农业信息传递方式应多样化,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不同方式表达相同内容,使3G农业信息可以最有效地接受。同时操作方式应该简单直接,减少操作步骤和操作提示,使农业用户可以快捷轻松地应用交流。

四、结论

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化在不断发展建设,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将3G技术运用到现代化农业中,发挥3G的优势和特点,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在实现3G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完善农业网站的建设、加强农业呼叫中心建设、增强农业用户的用户体验,以使使农业信息真正实现对称性,农民更易于获取信息,农业信息真正地服务于农。

参考文献

1.李昌吉.3G系统概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

2.蔡康,李洪,朱英军.3G网络建设与运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6.

3.彭木根,王文博.3G无线资源管理与网络规划优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4.郭庆然.信息化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深层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

5.倪大鹏,阴卫军.我国种子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