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9 09:00: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3对其施工内容有了充分了解后,接下来就是收集本次投标报价工程中有关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施工图纸及相关的其他资料(如地下管线布置图等)。收集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本次投标项目具体准确的工程量并初步了解该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因素。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特别要注意那些发包方规定了结算时,不给予计量的项目的工程量千万别漏项,因为这些工作内容的成本都需要摊销到发包方规定结算计量的相应项目中的。如在广州越秀南路综合楼基坑支护中结算给予计量的连续墙工程量为2032m3,但要完成该连续墙工作,会发生但不计量的工作内容还有:导墙土方开挖外运185m3及挖填340m3,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1137m2、导墙钢筋制安1.787t、导墙混凝土浇注135m3;连续墙墙顶80cm高的浮浆101m3;连续墙、钻孔桩的钢筋笼重量243.84t;连续墙成槽入岩的工程量108m3。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资料,初步了解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流沙、溶洞等地质风险,是否有管线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有,则要将这些风险罗列出来。
4按发包方的计量要求,计算出满足发包方计量要求的计量项目的“综合”施工成本。在这个套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否则,很容易出错。要计算出这样的一个“综合”成本单价,有以下两个步骤:首先根据各个工作内容的工程量及预算员自己编制的企业基础定额及人材机的市场信息价,计算出各工作内容的成本价,并得出各工作内容的总成本,如广州越秀南路连续墙的各个工作内容总成本计算应该如下:
①导墙土方开挖外运总成本=185m3×导墙土方开挖外运企业成本价;②导墙土方挖填总成本=340m3×导墙土方挖填企业成本价;③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总成本=1137m2×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企业成本价;④导墙钢筋制安总成本=1.787t×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企业成本价+1.787t×钢材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01×钢材市场信息价;⑤导墙混凝土浇注总成本=135m3×导墙混凝土浇注企业成本价+135m3×混凝土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01×混凝土市场信息价;⑥连续墙的成槽总成本=(2032m3+101m3)×连续墙的成槽不入岩成本价+108m3×连续墙的成槽入岩增加费成本;⑦墙身钢筋笼的制安总成本=243.84t×墙身钢筋笼的制安成本价+243.84t×钢材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03×钢材市场信息价;⑧连续墙混凝土浇注总成本=(2032m3+101m3)×连续墙混凝土浇注成本价+(2032m3+101m3)×混凝土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1~1.15×混凝土市场信息价。
其次就是将给予计量的每个项目相关的全部工作内容的总成本汇总并摊销到该计量项目中,得出结算计量项目的“综合”成本单价。如广州越秀南路综合楼基坑支护中连续墙的“综合”成本单价就应该是将第一步骤中计算的各个工作内容总成本摊销到给予计量的连续墙工作量2032m3所得出的单价,具体计算如下:
连续墙“综合”成本单价=∑(①~⑧)/(2032m3)。
5向决策者提供计算准确的“综合”施工成本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决策者根据预算员提供的数据,结合经营的需要等,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自己企业的报价。因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完全靠预算员提供,这就要求预算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首先需要对桩区域场地进行全面的清洁,并且挖好排浆沟、检查好高压浆、旋喷钻井、泥浆泵等主要设备,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还需要检查测量仪器、计量设备、测量仪器,以免施工时出现故障;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检查好水泥的合格证,查看是否合格;对厂家的材料、数量和规格进行抽样检验,待合格够再运往施工现场。在施工前时,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对照,对各个桩位的位置用醒目的方式的进行标示,出现的平面误差不得大于50厘米,并由质检员对其进行改良,一直改良至监理工程师认可为止,并由监理工程师对其进度计划进行合理的改编。在施工前段时间对各个机具进行逐一的检查,例如:钻机螺丝是否有松动、变速箱和减速箱的完好度、卷扬机的制动装置是否能用、传动机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转、旋喷注浆管是否清洗干净及螺丝是否完好、高压泵内是否残有残渣、各类密封圈是否完好等等,在检查好并确认完毕之后对钻杆的长度进行衡量和标记,以此来方便把握钻杆的深度。在钻孔完成之后,将喷射注浆管插入孔底,以此来进行由下往上的喷灌,再喷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来对照参数,控制喷灌的速度、风速、流量和压力。第一次喷灌完成后发现没有达到目标,应当进行第二次的喷灌,直到达到标准。达到标准后拔出注浆管,并对其进行清洗,然后对下一个钻孔进行作业。
1.2强夯法
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就是旋喷桩。当然也包括其他许多的处理方法,例如:强夯法,适用强夯法的地基多为地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素填土、碎石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强夯法比较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流塑性土,这两种土质在变性控制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不高,因此,强夯法更适合。强夯法主要是对土质的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进行改变,使其强度得到提高,减少其压缩性,从而使得土质的质量得到提高。柱锤冲扩桩法一般适用的地基土质为黄土、素填土、粉土、杂填土等等,其是利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来进行确定其是否适用。综合比较法是在确定了地基处理技术后,与其他的方法进行对比,观看哪种方法更加适合,在选择方案的时候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与桥梁整套模具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2做实做细高填方工程监理工作
在选择总承包、分包单位时向建设方提出建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要求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其他主要管理岗位、特殊工种工人必须持有效岗位证书上岗。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等,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应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并要重点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设备证明资料进行审核,重点是夯锤质量复核和夯车安全情况检查,本工程总验收夯车20台次,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设备,监理方应立即书面通知承包单位将不合格的工程设备撤出现场。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重点确认土石回填和强夯两家承包商之间的交接复核。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监理人员拒绝签认,并严禁承包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此方法也可以检验出土石方工程承包商回填施工区域与设计图纸边界是否一致,偏差是多少,从而及时予以纠正。现场巡查回填质量,必须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经项目监理部逐层验收,严格控制回填的分层厚度、回填范围和回填高度,满足下一步强夯的要求。加强施工放线、验收及计算机复核检查。由于土石方回填和强夯施工交叉进行,土石方回填和强夯必然要交叉分区作业,因此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合理规划安排工作尤为重要。监理单位和承包商施工前按照已审核的放线图,合理规划施工顺序,制定双代号时标网络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个工序的施工时间和顺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窝工或降效的情况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待各个分区施工完毕后,使用CAD绘制在计算机上同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呈现出几乎完全重叠的图景,显示出监理方对投资控制的有效成果。现场监理设置强夯旁站监理。因现场夯机等设备多,针对监理人员少且经常连续昼夜监理旁站易出差错的问题,现场采用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动态监测,实现旁站人员通过影像资料即可严密的监控承包商夯击次数等,确保施工质量。监理人员认真监督检查施工方的强夯施工过程和观测数据。在每遍夯击之前,要进行复线,确保不发生漏夯现象,确保强夯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3监理责任风险的规避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要求,安全监理已经成为监理工作中一个必须担负的法律责任,监理在监理过程中对安全隐患决不能放过。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因进度的需要,在两个单位之间要发生多次的工序交接,如果以加快进度为借口,没有认真复核交接,将造成夯点遗漏等问题。资料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的传达和归档。监理工作中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在监理过程中,一旦发现了质量隐患,应立即留下相关的信息材料,并下达相应的指令,必要时要向上级反映。业主作为工程项目组织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业主违反工程中质量行为,监理项目敢于说“不”,并对业主的违规行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理方应立即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对质量事故,总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置,决不能有半点马虎。
2胶结处理技术
胶结处理技术要在软土土质中加入别的水泥材料,例如水泥砂浆、石灰,依靠软土地基的固结,构成复合地基,使软土地基强度变大,软土地基承载力变大。胶结处理技术可以选用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注浆法、灌浆法等实施。灌浆法先把泥浆灌入土体内,在土体内进行固结,这样一来地基承载力变大、地基沉陷度减少。水泥土搅拌法先是把原来的基土搅拌进水泥内,使两者发生反应,构成固体,这样就提升了软土地基的强度。实施水泥土搅拌前,要进行配比强度试验,确定最佳水泥掺和量。水泥土搅拌法用在抗剪性大、含水量高的地基中。高压注浆法借助于高速、高能量的液流冲坏土体,使土体同浆液混合,发生固结。
3强夯置换法处理技术
强夯法就是用重物对地面猛力拍打,保证地面的牢固与平整,利用强夯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还能避免公路路基在重物的压力下发生坍塌。利用这种软基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对地面产生良好的效果,是软土地基满足房建工程施工的沉降要求,并且施工迅速,为后续施工提供有力条件。这种方法由于实施方式关系,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以及噪声,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所以在居民聚集区不易使用。如果采用这种这种处理方式,需要逐层夯实,并且在最后的一层夯实完成后,将夯实机压实的坑填平。置换法就是将房建工程软土地基中的小碎石、石灰石置换出来,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软土地基厚度较小的地基,这种处理技术首先将上层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作为支撑结构,对下层土层的承载力实施验算,如果下层承载力不能满足具体设计要求,这需要进行浅埋处理,提升持力层,加大持力层厚度,使其满足房建施工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粉煤灰吹填法。该种技术也是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的一种,粉煤灰具有较强的透水性,粉煤灰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可以加速地基的固结,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的整体成本。施工人员可以按照一定比重进行淤泥和粉煤灰的吹填,逐步的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
2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勘察的关系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项目中,关于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是最主要的研究项目。在对地基的稳定性能进行评估的时候主要是采用地基失效验算方法,这样得到的数据可以作为设计师的设计依据,一旦出现地基变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基压缩变形现象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地基的均匀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后期工作的进行情况,对于地基均匀性的测量可以反映出地基深层的地质特性,如果选择的地基不均匀会给建筑造成不小的麻烦。
3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长存问题
3.1操作不规范
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对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常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效率,耽误了后续工作的展开。操作不规范具体表现在由于受到岩石勘察地区的限制,技术人员无法保证地基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再者就是操作人员只是加大了对重点区域的勘察力度,却忽略了一些非重点区域的勘察工作。这样做都会造成对所选地基的数据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建筑施工的全局。
3.2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勘察工作开展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它是建筑工程可以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依然存在着准备工作没做好的现象,对建筑工程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准备工作没做好主要表现在施工相关材料准备不齐全、对勘察地形地貌不了解、对勘察地区的海拔高度了解不够,这会使得后期的勘察工作根本没办法正常运行,甚至是对勘察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小的威胁作用。
3.3勘察报告不专业、勘察方法无创新
长期以来关于岩土工程的勘察手段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创新,勘察手段过于单一,严重制约着岩石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再有就是技术人员在撰写勘察报告的时候存在着报告内容不全面、报告问题不规范的现象,他们只是简单地罗列相关的数据,并没有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会直接导致在地基的设计问题上存在缺陷。
3.4部门间的沟通合作不顺畅
现在的勘探过程依然是采用最主要的纸质媒介来传达信息,但是这样不但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还会使得各部门之间得不到及时的资源共享。如果各部门之间不就探测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很容易使测量的数据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样就会分析错地基的各项数据,进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3.5地基处理与岩土勘察工作脱节
现在勘察人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许多的岩土勘察人员根本没有设计地基的经历,导致地基人员对地形没有全新的认识。这种地基处理与岩土勘察工程分节的现象造成了勘察资源的大量浪费,降低了整体的施工效率。
3.6地基处理工作忽视了环境的影响作用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关于地基的设计与处理都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出现复杂地形与复杂天气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地分析,特别是对环境因素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将天气的影响作用降到最低。
4处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4.1加大对纲要的编写与审查力度
在以后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积极编写具体的纲要,要让勘察顺序严格按照所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对相关的勘察纲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免出现报告结果不合理的现象,最大程度地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建筑项目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4.2加大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督力度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期保障,在以后的监察工作中要加大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督力度,为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勘察做最好的准备。
4.3提高各线操作、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各线上的操作与施工人员是整个建筑项目的最主要参与者,他们的业务水平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可以说,如果各线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都上升一个台阶的话,中国的建筑行业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4.4做好部门间的沟通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团结协作,做好各项数据的交底工作,以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特别是地基处理与岩土勘察工作这两个环节是决不能分开来各自工作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们共同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
4.5提高对施工区域的重视程度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度,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区域性所表现出的差异很大,因此在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与勘察技术。与此同时也要提高对施工区域以及周围区域环境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4.6积极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
勘察单位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要将眼光放长远,着眼世界、着眼未来。在岩土勘察的分析过程中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要多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加大计算机的使用力度将会使各项工作变得简单化、精准化。
桩体施工前,要先进行桩位的放样施工,对其准备工作进行重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的处理中应用深层搅拌桩技术是一项非常隐蔽的工作,要做好事前的控制工作,尤其是对桩位的校核工作。在对桩位进行校核时,监理工程师要对桩位进行复核,并且,对桩位的相对轴线位置也要进行相应的检测,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在一些施工部位重复进行施工的情况。但是,在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深层搅拌桩技术的施工人员只有对对轴线相对位置的检查比较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不受到影响。
1.2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深层搅拌桩技术应用体会之钻头下搅受阻
在打桩机的钻头下搅过程中,一旦出现钻头碰到大块的石头、树根等异物,这样就会导致钻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长期的搅拌现象,不能够继续下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业的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检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同时,在出现问题以后,监理人员可以要求施工人员对下搅工作进行暂停,也可以使用间隔桩位施工,然后在进行这个桩位的施工。
1.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深层搅拌桩技术应用体会之输浆管堵塞
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应用深层搅拌桩技术往往会出现输浆管堵塞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打桩机钻头喷灌位置的设置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浆液的黏度过大,在出现这种情况下,深层搅拌桩技术的水灰比应该控制在0.5左右。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堵管问题,施工单位可以对浆液的水灰比进行适当的调整,也可以对输浆管进行清理,然后按照正常的施工程序进行操作。对出现堵管的桩位也可以进行补桩,这样也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2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2.1.1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可以修建设备的存放场地,保证用电设施的齐全和供电的稳定性。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施工现场,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柴油发电机。在施工现场,对区域内的障碍物要进行清除,对可能影响施工的石块或者是地下管线也要进行清除,对施工现场的高压电线也要进行处理,保证可能出现障碍物进行事先的清除,在无法清除时,应该设置明显的标志,这样能够保证生产的安全。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对出现的低洼存水处应该进行抽水,然后进行回填压实,在回填方面不能使用生活垃圾来作为填充物。
2.1.2施工放样在施工放样方面,要使用精密测量设备进行准确的放样,对施工起始桩位和边线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利用钢尺对桩距进行测量,将桩位标出。
2.1.3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对原材料进行控制时,要对水泥的品种以及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在大批量使用前,对水泥要进行抽样试验,对强度问题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以后才能在施工现场进行使用。施工中应用的水也要符合相关的要求,对自然水源的水质要进行分析,在检验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使用。
2.2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2.2.1试桩
在工程开始施工前,要按照规范要求,对深层水泥桩的搅拌桩成桩进行试验,试桩的结果要满足相关的技术参数要求,对钻进速度、搅拌次数以及提升速度都要进行试验,然后对施工步骤以及施工程序都要进行确定,对地质变化可能出现影响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
2.2.2制浆质量控制
在制浆方面,要对水灰比进行控制,对备好的浆液还要进行持续的搅拌,使水泥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离析和停置时间较长的情况。浆液在倒入集料时应该进行过滤,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浆液内结块的情况,避免出现堵塞的问题。
2.2.3输送浆液质量的控制
在进行浆液输送以前,要保证输浆管的潮湿,这样对输浆的效果能够进行保证。在输浆过程中,对泵的压力大小也要进行控制,泵的压力满足要求,保持稳定性,能够实现持续供浆。在输浆过程中要是出现堵塞的情况,可以对输浆管道进行拆卸和清洗。
2.2.4桩长的控制
钻杆标线法:施工前应测量钻杆长度,可用带颜色的油漆在钻杆上进行明显的桩长标志,以便掌握钻入和复搅深度,确保桩长满足设计要求。度盘读数法:利用控制钻入深度的刻度盘,通过指针读数可直接反映搅拌桩的长度。
2.2.5水泥用量的控制
按单桩桩长和设计要求,计算出单桩水泥用量,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水灰比进行制浆。输浆泵控制。输浆泵必须保持足够的压力和稳定的输浆能力,输浆量必须与施工桩机的下钻速度、搅拌频率及提升速度相匹配。另外,应确保单桩施工后,所配制的水泥浆能基本用完,无剩余。只有控制好单桩的水泥用量,桩身的强度才能保证。
一、 引言
城市公园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园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如今在城市公园中,优美的环境已经不再是整个园区的重点,文化景观逐步成为了整个园区的核心亮点。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作为城市的形象,打造特色城市公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 地域特色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综合研究
2.1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手法
(1)利用相关要素结合象征与隐喻手法
象征是景观设计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抽象的内涵常常以具体的形象体现,这样不同层次、范围的意义被充分表现。象征这样的体现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文化变得简单,让游客一目了然,它延续了文化的内涵,创造了别样的艺术效果。
(2)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借鉴手法
传统设计方法流传至今主要通过后人的借鉴和继承,因此,它们可以作为古典园林中最普遍和常见的方法。将传统园林中的传统手法继承和借鉴,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注重城市中蕴含的不可磨灭的文化,传统的艺术手法应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形式。
(3)挖掘地域文化直接表达的手法
直接表达实际上就是,一种从来都没有处理过的直观的为游客展现文化的手法。这样的手法往往体现在民俗节日、历史事件阐述等文化元素上,可以强化人们对生活中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2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体现形式
(1)民俗活动
56个民族和各个城市地区经过漫长历史的洗涤,出现了形态各异的、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这些民族文化的活动很大意义上体现了民族的特色性,同时也成为十分有意义的地域人文特征。比如西安大雁塔的雕塑展现了陕西的日常生活状态,大唐芙蓉园更多以演艺来体现。
(2)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对城市公园设计来说,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特征,它不仅承载了城市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记载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城市的历史痕迹。在设计中,把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含义的物质保护和继承下来,才能把城市的地域特色维持下来,维护城市的个性。
(3)地方材料
在现代设计作品中,地方材料、废弃材料常常被设计师应用,不管是景观小品的塑造,还是栏杆、座椅等辅助设施,都尽量选取地方材料,地方材料的融入可以给有课带来亲切、自然、特殊的情感。
三、 实例分析――宝鸡市扶风县城市公园
3.1地理区位
扶风县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河流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以黄土台塬为主。扶风地处关天经济区核心城市西安与副中心城市宝鸡的中点,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
3.2文化背景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扶风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佛教名刹法门寺的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是中外闻名的周原文化宝库、万众朝拜的佛教圣地。境内有各类文物保护点747处,其中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古周原遗址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1987年举世仅存的佛指舍利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被誉为继秦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文化奇迹,2010年,法门寺文化景区入选“中国之美”十大自驾游目的地和最佳佛教文化景区。
3.3平面设计
(1)从功能分区上分析:从动静、商业经济、人群分类、历史文化等方面将功能分为入口广场区、商业餐饮区、主题广场区、文化展示区、儿童活动区、湿地景观区、植物园区、体育健身区、管理服务区、老年活动区八个片区。
(2)从规划结构上分析:在规划结构上采用主轴线和环形轴线,使每个片区能相互联系。同时在节点上分为主节点、次节点和三级节点,使整个公园有主有次,围绕一个文化主题中心展开,产生开端-过渡--过度-结尾这样一种效果。
3.4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及体现
扶风县城市公园中对地域文化的利用遵循设计原则,以宝鸡市和扶风县的地域文化为内涵,依托宝鸡市扶风县的地域特征和自然景观风貌,使该地成为扶风县新区的城市生活商业功能区和生活休闲区,展现出扶风县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中央公园、华夏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旅游区,带动生态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推动城市文化进程,使之成为扶风县乃至宝鸡市的城市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1) 利用自然因素突出文化主题
深入挖掘运城的文化,将其文化和自然要素相结合,突出文化,营造一个具有独特性、时代性的综合性公园,并对园区内的景点通过地形营造空间层次。在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长期形成的自然环境,才能更好的体现地域文化,将自然和文化更好的融入到设计中。
在植物的选取上,结合历史上的记载,采用适宜该地边生长的乡土植物。扶风县当地有一个杏林镇,相传宋代医家石泰住此为人医病,痊愈者栽杏树为报,久之杏树成林而得名。如主题广场周边的银杏片区,利用了当地的景观植物,既能展示气公园的高贵,又能给主题广场和入口一个无形的限定。
(2) 利用历史典故再现历史
利用传统的设计手法,借鉴流传至今的历史典故、传说,并借助历史再现的体现手法等,营造具有艺术感染力、特色历史文化的景观风貌。如园区内历史文化区的浮雕墙和四个展馆,展示了扶风县特有的历史文化、历史典故与历史人物,体现了宝鸡市的周礼文化之乡,如马援、班超等人的历史故事。
(3) 利用景观小品展现地域文化
景观小品的营造过程其实是对地域文化内涵挖掘、剖析、表现、提纯的过程,反之地域风情常常也是通过景观小品的外在形象所反映。建筑物可以因为周围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建筑风格;景观小品的设计亦应如此,与本地区的人文风情达到一个文化融合的层次。如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中心的主题广场和凤凰雕塑展现了青铜器文化和宝鸡凤凰这一城市形象。
四、 结语
通过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体现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1)从人类的角度研究,城市公园不单单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空间,更是一个满足人类需求的绿色场所。城市公园设计,应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深入挖掘,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协调,创建具有创新性的地域特色公园。
(2)从生态的角度研究,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现代城市中的人们逐渐开始遗忘前人多留下的文化,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在认识生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营造人和自然、文化相融合的绿色空间。城市公园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地域文化的特征,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创建一个真正可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公共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今琪. 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0.引言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据统计,世界各国建筑工程事故中,以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居首位。而且一旦发生地基基础事故,因位于建筑物下方,补救非常困难,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正确地认识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对预防和治理不均匀沉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工程背景概况
某建筑的主建筑占地空间为309m×125m的矩形地块,建筑的柱基采用桩承台基础,基桩为5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32.6m,由于生产工艺对地面平整度要求较高,该建筑地面采取了无缝设计,地面板为连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板,结构层厚250mm,面层厚40mm,双层双向配筋。地面地基选用粉喷桩复合地基:粉喷桩桩径500mm,桩长15m,桩间距1.2m。在柱基承台部位,设计采用了搭接方式处理。该建筑交付使用的第三年经过我单位的勘察监测,发现地面和结构均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2. 沉降发生的理论分析
本建筑原来设计采用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对地面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取决于粉喷桩桩体水泥土的质量和置换率。但是由于饱和软土的塑性指数较高,用搅拌机械进行强制搅拌时,不易搅碎,很难和水泥粉均匀混合形成满足要求的水泥土。同时,在实际施工中,粉喷桩的成桩质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现场施工人员不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操作,如施工时喷粉过少,不仅不会使地基土得到加固,反而扰动了原状土,降低了地基承载力。从现场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该工程中粉喷桩复合地基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
该建筑建筑主体结构的沉降主要是指柱基的沉降,柱基沉降由桩端持力层和下卧层的沉降两部分组成。但是从柱基沉降的现状看,柱基的沉降以及差异沉降超过了设计计算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板的沉降量大于柱基的沉降量,而地面板与承台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使得地面板的沉降在承台处受到限制。当地面板的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就会把地面的一部分荷载施加给柱基,加剧柱基的沉降,当柱基自身荷载加上地面荷载大于柱基所能承受的极限承载力时,会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而建筑地面实际对每根柱基施加的荷载并不一致,这样就造成主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
3. 施工控制措施探讨
3.1 主要施工技术工艺
经过多方面的查阅研究资料,对该建筑的沉降做出了使用TSC桩成桩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处理,为了验证TSC桩成桩工艺在主建筑地基土中成桩的可行性和成桩质量的可靠性,我们在建筑内选定了一块空闲场地进行了TSC桩的成桩试验,试验桩数5根。经过试桩检测发现,效果完全满足预想的加固设计,所以经过多方协定后决定使用该方法对该多层建筑的基础进行处理,主要施工技术工艺如下。
(1)地面板开孔
桩位测放后,用金刚石钻进在地面板开孔,钻头选用150mm的金刚石钻头,钻进深度大于地面板的厚度(290mm)。论文参考。
(2)旋喷钻头钻进
地面板开孔完成后,将工程钻机就位,安装旋喷钻头,启动高压注浆泵开始钻进。为使钻进顺利进尺,确保钻进效率,钻进进尺应和注浆泵的泵压和泵量相匹配。现场试验结果,当泵压(5-10MPa)、泵量(120-150L/min)时,钻进效率较高。旋喷钻进深度达到要求后,停钻准备压灌粉煤灰砂浆。
(3)压灌粉煤灰砂浆成桩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用循环液清孔,并检测孔径和孔底沉渣是否满足要求。提出钻杆换上注浆钻头放入孔底,自下而上压灌粉煤灰砂浆成桩。为保证成桩的完整性,钻杆的提升速度应水泥砂浆的泵送量相适应,以保持注浆钻头在浆液面lm以下。结合现场试验结果,室内确定的砂浆配比能够满足泵送要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泵压≤2MPa,泵量≥150L/min,钻杆提升速度≤lm/min。
(4)TSC桩与地面板的连接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当托换桩与地面板形成刚性连接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托换效果。因此,要使地面荷载通过TSC桩传到地面下较好的土层,必须让地面板和桩头形成很好的连接。TSC桩成桩后,在桩内放入一根127mm的无缝钢管,使TSC桩板地面板形成刚胜连接。论文参考。为了避免后续抬升注浆对TSC桩产生影响,TSC桩头与地面板的连接选择在抬升注浆结束以后。
3.2 地面抬升试验
(1)地面抬升平整度控制标准
地面板面积较大,柱与柱之间高程不一致,很难制定整体平整度控制标准。为此,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平整度控制标准,以便指导施工作业。
为确保地面抬升的均匀性,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将地面划分为112个抬升地块,每个地块范围为18×150;每地块承台处现地面标高程为地面平整度测量的基本依据,即将承台处现地面高程视为不变高程;四角承台现地面高程的平均值为抬升基准;每地块内最终高程差异不大于±20mm;对差异沉降较大的相邻承台,连续地块实现平滑过渡,抬升基准以相邻承台地面之间的连线为基准,地块内各点以两侧承台连线形成的连线为基准。
(2)注浆孔的布设及要求
为减少对混凝土地面的破坏,注浆孔布设时应避开地面板45°线,而且孔的直径应尽可能的小,现场采用的钻孔直径为63mm。现场试验时,根据设备、堆载以及生产情况,对注浆孔的布设进行了相应调整。
(3)抬升注浆修复过程中的抬升观测
在注浆抬升的过程中为随时准确地反馈地面变形值,采用量程为50mm的百分表进行观测,并随时提供抬升数据,当抬升量达到设计抬升高度时,停止注浆。注浆同时,应对注浆区附近货架及设备基础进行观测,发现异应立即停止注浆并进行及时处理。抬升注浆结束,待浆液完全凝固后,再次进行地面高程测量,检查各地块的平整度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4.结语
通过对加固处理后的桩基进行检测完毕,并对原基础的承台进行了加固处理,同时对各承台进行了沉降观测,通过一年的间断观测,我们得出的结果为基础承台的最大沉降量2.5mm,一般在1.0-2.0mm,其加固效果大大超过了设计的期望值。论文参考。通过对本工程加固处理,为今后处理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高淑芹,徐永胜.桩基不均匀沉降治理的工程实践.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2).
[2]宋功河,王永祥,朱金生.桩基不均匀沉降治理的工程实践.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4).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 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1.2 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1.3 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4 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1.5 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 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 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2 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2.1 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勘查工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弄虚作假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数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之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荷载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裁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现地基沉降较大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3 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下面以某住宅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该工程为框架结构7层,下设架空层,层高2.1m,上层层高均为3.Om。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
3.1 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 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本工程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施工前应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为满足地基和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而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本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方案中我们要着重考虑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最大间隙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子中就存在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在采用天然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m,不满足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贯通,期间设置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如果处理不好,出现高屋建筑层与地下架空层互质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会发现沉降缝两侧墙开裂,造成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广泛运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极有可能出现裙房与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因此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除质量安全、材料、工艺要求外,首先要把握好基础施工方案—这是工程施工的关键。
4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上,把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把直接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例如房屋的墙和柱,桥梁的墩和台等)与地基之间的过度结构,起承上启下作用。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1.注意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同一建筑结构单元,宜设置在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基本相同的地基土上,不宜设置在承载力和变形性能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如部分为老土,部分为新土;部分为一般土或硬土,部分为软土)。同一建筑结构单元,一般宜采用相同类型的地基,不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地基(如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刚性桩基;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复合地基;部分采用复合地基,部分采用刚性桩基)。同一建筑结构单元,宜采用相同类型的基础,不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如部分采用箱基、筏基,部分采用条形基础;部分采用条形基础部分采用单独桩基;内框架砖房、底层框架砖房,一般外墙宜采用条形基础,内柱宜采用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在软弱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土层上,宜采取措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竖向刚度。尽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如地基较差,通过经济比较,天然地基造价较高时,可采用桩基或其他人工基础。
2.地基基础设计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和荷载情况;建筑安全等级、体型和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单元的划分;邻近建筑基础和地下设施情况及其相对关系;地下室的设置及防水要求;材料供应和地方材料;施工水平和设备;工期及造价;抗震设防及其他特殊情况。
3.基础的类型,在基础工程中我们常见的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中,通常按基础所用的材料和受力特点分,有刚性基础和非刚性基础;依据构造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3.1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刚性材料组成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也称无筋扩展基础)。从受力和和传力角度考虑,由于土壤单位面积的承载能力小,上部结构通过基础将其荷载传给基础时,只有将基础底面积不断扩大,才适应地基受力要求。上部结构(墙或柱)在基础中传递压力是沿压力分布角(也称刚性角)分布。由于刚性材料抗压能力强,抗拉能力差,因此,压力分布角只能在材料抗压范围内控制。若基础底面宽度超过控制范围,致使刚性角扩大,这时基础会因受拉而破坏。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有人称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为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第8.1.2条(P.55-56)规定,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2)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10;(3)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5)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并宜交错布置。 钢筋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3.2常见的几种结构体系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应用。1砌体结构建筑六层或六层以下的多层民用建筑和砖墙承重的轻型厂房可采用砌体条形基础(毛石或砖);地下水位较低且具有施工经验石,可采用刚性灰土基础;地下水位较高或冬季施工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在软弱地基上,多层建筑可设置筏形或浅埋板式基础。2框架结构建筑:(1)如无地下室、地基较好、荷载不大时,可选用混凝土单独立基础,柱机基之间可根据有关要求,考虑是否设置基础系梁。(2)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时,如地基较好,可选用混凝土单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做法。防水板下宜铺一定厚度的易压缩材料,以减小柱基沉降的不利影响。(3)有地下室且有防水要求时,如地基较差,可选用筏形基础(有梁或无梁)。(4)有地下室的单独柱基础,基础的底面到地下室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m,对于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室,宜在防水板下铺延性较好的防水材料,或者在防水板上增设架空层。3框剪结构建筑:(1)如无地下室,地基条件较好且承载较均匀时,可选用单独柱基加基础系梁。如地基较差或荷载较大时,为加强基础整体性和增加基础底面积,可选用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当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时,可选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2)有地下室,无防水要求时,也可选用单独柱基或十字交叉形基础。同时验算地下室外墙的承载能力。有防水要求时,当地基较好时,可选用单独柱基或条形基础另加防水板做法,此时应考虑基础沉降对防水板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同框架结构建筑)。当地基较差或条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或变形要求时,可选用钢筋混凝土筏形或箱形基础。4剪力墙结构建筑: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时,如地基较好,宜优先选用交叉条形基础。有防水要求时,可选用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当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3m时,如原无地下室,应建议甲方增设地下室,或与勘察单位研究改用桩基础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同时也研究设置架空层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如地基土质较差,当采用上述各类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天然地基造价较高时,可选用桩基础或其他人工基础。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如需用做停车库、机房等要求较大空间时,也可不一定设计成箱形基础,应优先选用筏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