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20:17: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色彩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色彩目前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城市色彩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特性等,城市色彩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总体面貌,是体现一个城市带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城市色彩的本土化特征是城市特色设计的重要内容。
2.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造就了地域文化特征,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养成了对本地环境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蒙古高原的地形分布大致以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为主,辽阔的大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方各个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碧蓝的天、碧绿的草、洁白的羊群,金黄的戈壁滩,这是对蒙古族生活环境的自然印象,成就了蒙古族独特的传统色彩文化。
2.2历史文化特征
城市的色彩景观设计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扬,在城市设计中有重要地位,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蒙古族地区城市色彩景观设计是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研究城市的色彩设计就要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各民族都有着各异的历史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民族的代表,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蒙古族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蒙古族有着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影响着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对蒙古族色彩审美观的养成以及对色彩的喜好亦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蒙古族崇尚白色,象征着纯洁高尚,热情的红色,是与对火的崇拜有关,草原充满生机的绿色,天空的蓝色等等是蒙古人喜欢的色彩,蒙古族的宗教文化也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代表,从早期的萨满教到后来藏传佛教的信仰,极大地丰富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对蒙古族的传统色彩审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像在宗教建筑中的金色、银色、黄色、浅蓝色等等色彩都是蒙古族的典型色彩特征。
三、蒙古族传统色彩对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影响
3.1建筑色彩的传承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城市建筑景观环境的颜色,既不可以脱离自然环境,也不可以脱离地域文化和个性特色。想到蒙古族,第一印象就是大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蒙古包,普通百姓的蒙古包都是蓝白相间的,很好的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古代的蒙古族贵族住的是金色大宫帐,金币辉煌,富丽堂皇,在元朝时极为流行,这是蒙古族独有的建筑艺术。宗教建筑也是蒙古族历史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建筑色彩极其丰富,在召庙中菩萨的蓝色金乌、是代替了黑与黄的颜色,还有遗留下来的历史民居,蒙古族府邸颜色多为红、蓝、绿,且色彩明度高,而普通民居色调以浅淡为主。公共建筑是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在公共建筑的色彩可以运用这两种色彩基调,有既传承文化的意义,也是整个城市风貌定位的关键,文化积淀多年的意蕴告诉我们城市的色调不能简单轻易地改动,避免城市色彩污染,才能很好的传承蒙古族建筑色彩的特征,从而传承了蒙古族地域文化特色。
3.2地域特色的体现
地域性的体现,是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一个向度,是一个城市色彩特色的标志。通过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统筹规划,使其与本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建设美观、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蒙古族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思考,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具有民族特色风貌城市设计,尊重蒙古族的地域文化,发掘地域色彩,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
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一、城市色彩的概念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分为人工装饰色彩和自然色彩两类,包括建筑、道路、标牌、广告、服饰、绿地、河流等城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它们触及人们的活动空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狭义的建筑学上的城市色彩仅指城市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色彩,但城市景观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并非单一的建筑物,因此它的内涵应拓展到更广的范围,从而避免在城市景观的色彩塑造中存在片面性。
二、色彩效应
(一)物理功能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热吸收系数(取值介于0-1)也就不同[2],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能。最明显的例子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装有全空调的楼宇而言,其外粉刷色彩宜选用浅淡色调,具有节能省电的功效。日本已将浅色作为墙体外隔热的一种主要色调。还有墙面的色彩若选择不当,墙面温度高,使外墙产生伸缩变形应力,有时会使外墙面粉刷脱落,而影响美观。另外,不同色彩对光的反射系数也不同,黄、白色等反射系数最高,浅蓝、淡绿等浅淡色彩次之,紫、黑色反射系数最小,因此建筑外墙上采用高反射系数的色彩可以增加环境的亮度。
(二)视觉美感色彩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经色彩实验证明: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是色彩[2].如果物体的色彩协调优美,就会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刺激,引起视觉的兴奋,进而影响心理感受。如帕提农神庙,在纯白色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的金银花圈图样,在晴朗的天空衬托下,色彩十分鲜艳夺目,呈现出令人着迷的色彩幻想空间。又如我国汉唐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再如服饰的色彩变幻无穷,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给人以不同的美的视觉冲击。
(三)心理效果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是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膨胀与收缩、进退、活泼与忧郁、兴奋与沉静、疲劳、联想与象征、感情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感受。雪地、冰山的白色令人感到冷;太阳、火的红色、橙色使人感到暖和;海水的蓝色使人沉静;色彩缤纷的花卉使人愉悦,这都是人对自然色彩的一种强烈心理反映。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人们对明度越小的色彩感到重,比如黑暗的房屋令人感到厚重,而明亮的房屋却显得轻盈。色彩的活泼与忧郁感,通常是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中心的明亮纯色使人感到快乐,而看到蓝色和蓝绿这些冷的暗浊色时就变得抑郁,这也是在阴雨的天气人们往往情绪低落的原因。色彩还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热情、喜庆;橙色代表快乐、积极;绿色代表和平、理想;蓝色代表沉静、理性等,可以对人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所以色彩的心理效果是多种多样,在选择色彩时是不能忽视这种效应。
(四)经济效应色彩中还蕴涵着经济效应,成功的色彩选择会带来良好的经济结果。从物理性能上说,合理的色彩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的能量、物质消耗,降低城市的运作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美观大方的色彩环境会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影响游客和投资者的行为决策,间接影响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投资的能力,所以色彩环境的改善提高必定也会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例如广州市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形象工程中,注重城市色彩的更新,把主要干道的沿街建筑立面重新“涂脂抹粉”,色彩规划得恰当,因而形成亮丽的风景,也为城市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投资者和人才。
三、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这句话已部分变成现实。他们的乡村如此,他们的城市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绝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人们行走在这些城市街道上,感受不到杂乱无章的刺眼色彩,更没有巨幅广告拼命骚扰视线。简洁和谐的色彩,给人们以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他们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转其二、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其三、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好比改革开放,我们告别服装蓝灰时代之后,如何选择衣服款式才体现出人的文化品味是一个道理。新贵夫人尽管浑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却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女大学生们,尽管一身素雅,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一位著名画家从皇城根一带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声”。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什么是城市色彩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同样黄色建筑,是临海而建,还是背山而立,是独立存在,还是夹缝中插建,其色彩效果是大不同的。
因此,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但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范的现状,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城市建筑物的固定色彩,以及固定色与自然色的协调问题。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要重视色彩规划设计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色彩又是最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因此,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色彩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就出现过一场市民的“色彩骚动”,不少市民面对艳丽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广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墙,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为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迫使东京市政当局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英国也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里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此后自杀的人就没有了。城市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陈爱和:《给城市着上健康美丽的色彩》《人民日报》2002、04、05)。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今天,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荷兰等国家,这句话已部分变成现实。他们的乡村如此,他们的城市同样如此。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绝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意蕴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人们行走在这些城市街道上,感受不到杂乱无章的刺眼色彩,更没有巨幅广告拼命骚扰视线。简洁和谐的色彩,给人们以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他们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以不断美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其二、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这之中,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像北京皇城的金黄屋顶与民居的灰褐屋顶对比,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写照;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铅灰色,则透视着国际金融资本的威严。有些则是城市建筑自然选择的结果,像中国江南城市的灰瓦白墙,德国城市的红瓦黄墙,便是城市的传统色彩。无论白墙灰瓦还是黄墙红瓦,这些符合美学规律的色彩搭配,既是不同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像欧洲城市,如果仅看其教堂,似乎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看民居色调,无论是威尼斯或阿姆斯特丹,人们却会一眼辨析出来;即便其外墙涂料是新的,但其色彩却是历史的。因此,如果一座城市随意破坏传统色调,则等于将历史割断,暴露出一副苍白面孔。这正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悲哀所在:仅从外观上,人们无论如何得不出北京与巴黎一样历史悠久的结论;车行在苏州大街上,人们绝对感受不到江南名城或中国水城的特色。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要象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其城市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
其三、城市色彩是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城市色彩早就存在,但城市色彩设计规划却是一个现代课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在于传统城市是在文化封闭状态中、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发育生长起来的。城市建筑色彩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局限很大。人们不可能单单为了色彩而采用某种昂贵材料。因此,多数城市的色彩,或是由建材固有色体现出来的,如或红或灰的砖瓦;或是由廉价易得材料决定的,如或黄或白的涂料。何况,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也不知道其它民族或地区的建筑会有另类颜色。在这种被动选择中,尽管审美规律潜在地起着作用,却未必体现人类的文明自觉。而现代城市建设则不同了,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更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已可随心所欲地控制建筑及其它城市设施、设备的色彩了;而现代传媒及便捷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壁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时髦趋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获得色彩自由的人们,如何控制其城市色彩,赶不赶时髦,便成为一个文明素养问题了。今天,想给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披上各色豪华外衣,并不困难,只要有钱就行;但要让新城区形成和谐、雅致的色调,却十分地不容易,它需要城市领导、建筑师及业主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好比改革开放,我们告别服装蓝灰时代之后,如何选择衣服款式才体现出人的文化品味是一个道理。新贵夫人尽管浑身绫罗绸缎珠光宝气,却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女大学生们,尽管一身素雅,却透露出一股书卷气。一位著名画家从美国归来,感叹大上海变土了。许多人不解。其实,正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穿红袄绿裤是“土”一样,我们被涂上五颜六色、色彩混乱地一塌糊涂的城市,怎能说不是一种“土”呢?因此,正如一位美国建设师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是什么。一座城市的色彩,的确在时时刻刻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准。
其四、城市色彩也是矫正城市建筑无序状态的重要手段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城市色彩上;城市色彩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也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建筑规划失范。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座到处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譬如,从北京西站步行到长安街,扑面而来的巨无霸建筑,挟带着各类怪异色彩并肩而立,压迫着的人们视觉,甚至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这种因建筑规划失控而产生的后遗症,显然不是靠城市色彩设计可以解决的。但从换一个角度讲,正因为今天我们已难以从体量、高度、风格上统一现有建筑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心理学试验测定,在视觉两大构成因素“形”与“色”之中,人类对色彩的敏感力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因此,从城市色彩角度寻找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改变某些可能改变的城市色彩,规范新建筑的色彩,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补因城市规划失控所严重破坏的城市风貌的。这也是我所谓亡羊补牢的意思所在。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呢?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譬如绿色,作为植物生命的体现,它永远是城市中最美的色彩,无论建筑物色彩怎样混乱,只要被绿色植被遮掩,就会化丑为美。但如果整座城市被涂上绿色,却可能使人产生阴森、恐怖的联想,这是色彩心理学规律使然。譬如大红大绿是色彩运用中的大忌,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却是美的图画。再譬如,“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城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这里,我只能阐述几条基本原则:
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路被堵死了,城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法兰克福的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现存某些古建筑周边便注意这种协调,譬如用米黄色做外墙涂料,形成一个色彩小环境。据说,北京皇城根一带的旧城保护,已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否则,皇城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彻底被葬送了。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对于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米兰作为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置换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色彩火爆而形成“噪声”。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与此同理,城市单体建筑的色彩也要服从其功能。像立交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其混凝土本色既显出力量感,又接近自然色,没必要弄巧成拙地进行粉刷。像高层的办公写字楼,则不宜用轻浮的色彩,而像街头电话亭、候车亭等临时性公共设施,则可以采用相对明快的色彩。只要我们能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便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及平庸问题。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欧洲旅游小城,像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的建筑色彩鲜亮,原因也在这里: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青岛老城的色彩便是典范。所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其中只有“红瓦”是人工色,其余全是自然色。这些自然色并非青岛独有,而是所有沿海城市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为什么青岛却能将这些自然色“贪为己有”呢?就在于青岛旧城的规划中,巧妙地借用、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实现了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在没有或缺少自然色的大城市或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的话,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然后,分功能区、分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空间,给建筑细部(窗户、门庭、招牌等)以渲染变化的机会。特别是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应用统一色彩,使之溶于城市色彩整体构成中;体量小但结构雷同的建筑群落(譬如公寓建筑),则应通过对凉台、门窗色彩的变化设计,使整组建筑产生视觉的生动感、节奏感或韵律感。城市中的新建筑,必须照应周边建筑已形成的色彩环境,如果原有建筑色彩非常不和谐,则应使用能中和色彩冲突或形成过度色的建筑色彩,而绝不能标新立异,再别出新彩,乱上添乱。但无论城市色彩主调如何,硬化地面都必须接近自然色,接近石板、石砖的色彩,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使城市色彩结构失重,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当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应反对的倾向
基于以上原则,我认为目前城市色彩实施中,必须反对、制止如下三种倾向:
1、反对城市色彩商业性倾向
目前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灯箱、横幅或气球广告,无规则地置放到城市建筑的屋顶、立面或街道广场上,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也披挂上花花绿绿广告,将整个城市色彩切割的七零八落,怪艳无序。特别是商店门头简陋的灯箱广告,形状不一、怪色突起,既破坏了原有建筑的色彩,又造成了严重的噪色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之印象,使行人浮躁莫名,神晕目眩。因此,应立法逐步限制广告色彩,商店门头应提倡艺术招牌为主,取代灯箱店招。
2、反对城市色彩话语霸权倾向
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霸权。一些有权势的单位或企业,纷纷在所属建筑色彩上大做文章。他们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而是从显势露贵心理出发,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表。于是,一些金色玻璃幕墙建筑会昂然屹立在灰调建筑群中;一些绿色琉璃瓦装饰建筑,也跻身在银色高楼之中。更有的房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给所建高层公寓楼涂上红绿黄蓝紫数种色彩,争相斗艳地屹立在城市中心。由于这些建筑本身体量就大,它们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便特别严重,必须尽早立法加以干预。
3、反对城市色彩追赶时髦倾向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A4版面,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各2.5cm、左右各2cm,页眉页脚取默认值,插入页码居中。文题和正文中的数字及西文字母用TimesNewRoman字体。全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版面不超过5页。
二、文章结构。论文应依次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其中,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分别用中英文表示。论文应完整且简明扼要,需包括必要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等;应保留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根据论文集出版需要,编辑有权对稿件进行删改。
三、论文格式
1.正文以前部分
(1)中文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排,文头顶空一行。
作者姓名:小三号楷体,居中排,两字姓名中间空一全角格,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
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五号宋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作者单位与省市名之间用逗号,城市名与邮编之间空一全角格。作者单位多于一个在作者姓名处用上角标注。
摘要:“摘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内容小五号宋体,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需列出3~5个。“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其他小五号宋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GB/T13745-92),中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
(2)英文格式
英文字体均使用TimesNewRoman字体。其中,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加粗、居中排;作者姓名用四号字体、居中排,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中间不加连字符;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用五号字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摘要,“Abstract”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不少于200个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关键词,“Keywords”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英文关键词之间用逗号。作者单位与摘要之间、关键词与正文之间分别空一行。
(3)正文之前的所有内容左右各缩进2字符。
2.正文
五号宋体通排;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h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10幅为限。尽量采用Word文档以插入表格方式制作三线表。图(表)须有图(表)题,紧随文后,且在同一页面。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表1、表2:
表1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与举例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排,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后空1格,如“1概述”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顶格排,单占行如“1.1仿真实现方法”三级标题宋体五号加粗顶格排,单占行如“1.1.1管网仿真实现方法”四级标题五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表2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图题五号黑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注1”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3.参考文献
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请列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文中对应位置以右上角标的形式标注;“参考文献”四字作为标题,五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各空0.5行;参考文献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译著:[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A].编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序号]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电子公告):[序号]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光盘文献(数据库):[序号]作者.[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参考范文:
浅析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摘要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会运用到各种平面设计元素,这些由点、行、大小、空间、色彩、明度、纹理构成的设计画面,通常会以视觉形式来传达。平面设计元素涵盖内容众多,这是为传达美的视觉享受的一种表现形式。视觉传达是设计师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而平面设计元素是沟通的主要方面,因此,分析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关系为基础,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形式理论应用到设计创造中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元素;关系;相互作用
谈及平面设计作品的灵魂,就必须提到视觉形式所蕴含的理念。在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平面设计元素起着不容忽的视觉传达作用。平面设计元素是设计师构成一副优秀的平面作品的主要因素。平面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是提供视觉传达的基础。
1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
视觉传达作为一种沟通方式被应用于传达、交流、协作、共进的活动中,解决了地域、种族、语言、文化差异的问题。视觉传达完全凭借视觉性符号进行传达,其集感性和形象为一体。通过视觉传达,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交流,而且还能够实现情感的交流。由视觉传达衍生出了视觉传达设计,这是基于“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的理念上出现的一种设计形式。视觉传达设计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而这恰好是“平面设计”、“图形设计”的前身。这种基于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的设计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才能相容。“平面设计”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即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这里提到的视觉传达设计可以说是平面设计的“升级版”,原因在于其更直观、更感性。这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应用。
2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1形成视觉语言
平面设计元素中,线绝对是一个代表,作为任何各个或多个点连接的符号,其有多种表达形式,譬如,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锯齿线、曲线等等。这些线给人的感觉也大不相同,水平线、垂直线给人平稳的感觉,而倾斜线、锯齿线、曲线则极具动感。每一种线都有自己内在的力量和韵律。而只有将其应用在组织信息、划分区域、强调文字、烘托情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而这个过程就是平面设计元素展现出来的视觉语言。视觉是设计存在的基础要素,现代设计理论表明,平面设计则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一种对即时的视觉效应的追求。简而言之,视觉传达已经成为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文学、电影、舞蹈、音乐等艺术均有自己的“语言”,因而视觉传达也有自己的语言。对平面设计而言,视觉语言能够反映出设计者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是设计者传达意念的一种媒介。而视觉传达需要视觉语言,视觉语言则需要平面设计元素。
2.2展现图形之美
平面设计由平面设计元素构成,也就是由点、行、大小、空间、色彩、明度、纹理构成,而这些均是图形构成的基础要素。平面设计就是灵活利用这些元素的构成了千百种设计图形。图形,作为一种“世界语”,可以跨越国家、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语言差异,给人传达意念。相较于文字,图形展现的优势更明显,它能够更形象、更具体的展现设计理念。图形中的点、线造就了它们自己‘语言’的交织,纯粹的服务于视觉传达。视觉传达是一种视觉形式,这种形式以具象的图形和抽象的图形为主。作为图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元素是视觉语言的造型文法。借助图形的整体呈现,为各种情态的表达开辟出了一个出口,由此也展现出了图形的美。
2.3凸显色彩之美
色彩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視觉内容。正如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说到的“色彩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视觉传达过程中,色彩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要素。色彩先声夺人的表现力,使得设计师不得不重视。从整体传达效果上来看,图形传达和文稿传达过于呆板。色彩传达能够弥补改善这方面的缺陷。在各种设计中,色彩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以包装装潢设计为例,色彩的应用,更吸引顾客的视线,因此,色彩才会成为视觉传达最快捷的信息要素。由此也证实,色彩是交流的有用工具,可以吸引注意或者营造氛围。在平面设计元素的运用中,色彩的运用无疑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色彩包含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基本色彩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色彩本质上属于图形语言。“冷”、“暖”被用来形容色彩,能够真实的体现视觉效果。平面设计元素的组建是为了凸显美得视觉享受,而色彩美在视觉层面上,是一种审美印象,更是一种情感力量的表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常常被用于传递表情,使得被传达者从中获知信息。这一点与形态表达的作用相同。更具体一些来讲,色彩作为咨询传播的媒介,其凸现出来的美,能够突出表情。更准确些讲,以落日的余辉为例,形态难以将其表达出来,而色彩却能。在视觉传达中,色彩语言往往依附于图形、文稿,由此也表明,色彩语言强大的融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平面设计工作中,需要运用到各种平面设计元素,这些平面设计元素构成了视觉语言、图形以及设计,这就为视觉传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除了需要凸显图形之美和体现色彩之美,更重要的是形成视觉语言,这样才能让观者了解设计者自己最真切的情感。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参考文献
[1]谢洁.浅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J].现代装饰(理论),2012(04):185-186+197.
[2]崔丽红.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基本要素与中国画基本要素间比较的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3]马旻明.现代平面设计中几何元素的视觉形式及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李小婧.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分析[J].设计,2014(08):188-189.
作者单位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面貌是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直观的反映,而城市景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它传承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信息,并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和优化,以及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城市的特色景观风貌却在由经济发展、现代建筑技术革新带来的时代考验中逐步缺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塑造一座城市地域性的景观色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岛是一座具有典型地域性色彩特点的城市,在我国东部沿海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经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与融合,逐步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特色。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杂乱的城市景观色彩问题同样也困扰着青岛。因此,对其城市色彩进行探讨研究,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城市原有的地域性景观风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使现代严谨的建筑秩序和得天独厚的山海景观融为一体,还能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景观色彩规划做出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一、城市景观色彩研究的意义
色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是色彩的一种表现体,人们生活在城市里,就是生活在某种色彩关系之中。和谐的城市景观色彩,体现着城市蓬勃的生命力及人居环境的良好文化构成表现,更隐喻着这座城市居住者的价值观和文化时尚。
1、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和谐的城市景观色彩可以提升城市的总体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合理的城市色彩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的能量和物质消耗,同时,美观大方的色彩环境会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间接影响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投资的能力。
2、 改善城市人居景观环境
随着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指标已不再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指标,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到“设计结合自然”,都表达了人们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而与城市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及历史发展等多元因素相联系的城市景观色彩,则以建设高质量的人文景观为目标,充分尊重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精神丰裕的主观需求,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改善的和谐建设。
3、 保护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
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一样,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色彩作为地域文化表层中可见的现象,实际上是从特定的角度反映该地域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城市的趋同也成了令人无法回避的事实和趋势。人们对体现地区文化传统的人文环境的保护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4、 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景观色彩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个性塑造,比如海滨城市悉尼的歌剧院,白色的建筑立面与蔚蓝色的大海共同构成了具有典型热带海滨个性的景观形象。因此,成功的城市色彩建设能够给市民带来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增加城市魅力。
二、青岛城市景观色彩的地域性形成分析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又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自1891年建制以来,它经历了德国殖民地、日本占领区等若干不同的历史时期,并形成青岛建筑形式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色彩的地域性
青岛市气候、地貌类型复杂,雨热同季、植被繁茂,自然地理景观丰富浓郁,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的色彩。天然的地理特征造就了青岛三面环海的海滨丘陵地貌,使得顺依地势而建的建筑“第五立面”――红色屋顶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了独特的观景角度。而700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也使得沙滩、海岸、礁石、白帆、木栈道、建筑等成为青岛独具色彩特点的自然景观。
青岛的地方建筑材料如浮山和崂山的花岗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中,为城市色彩景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人文历史环境色彩的地域性
建筑色彩对城市色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青岛自建制以来多样的人文历史环境,特别是西部老城区享有“欧洲建筑博览会”美誉的欧式建筑群,成为青岛最能体现人文历史环境影响的特色城市景观。
“红瓦、黄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对青岛城市色彩意象中最简洁明了的概括,而近几十年来,青岛的新建筑也普遍强调“红瓦”盖顶,但那些盖有红瓦顶的新建筑却都显得毫无生机。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新型建材和施工工艺的使用过程中,一直沿用的以“红瓦、黄墙”来概括青岛的城市景观特色,已不能适应今天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
3、现代城市建筑色彩的地域性
从建国后到1990年代以前,全国都比较流行方方正正的水泥楼房,青岛这个时期的建筑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在市南区的团岛、市北区的延安路周边,以及四方区、李沧区等等旧城区域,这种毫无特色的平顶楼房占有很大比重。进入21世纪以来,市政有关部门尊重青岛市“红瓦”的特色,进行了一系列的“平改坡”工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青岛的城市特色景观。
1990年代后期至今,青岛市逐渐形成以香港路两侧为代表的现代商务大厦群和以浮山新区为代表的现代住宅群。香港路周边的大厦体量高大,以灰色调为主,饰以低彩度的蓝或绿色玻璃幕墙,透出一种现代金融商务中心的资本威严。浮山现代住宅区规划布局合理,建筑依借山势错落有致,建筑立面以米黄色为主色调,屋顶沿袭了传统的“红瓦”。
总体来说,近一二十年发展的新城区城市色彩充满现代气息,较之以前色彩鲜艳,与周围环境结合得更协调,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三、青岛城市景观色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青岛关于城市色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条件薄弱,很多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设计、规划与管理环节欠缺,在城市色彩景观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整体景观的协调性等方面,还有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城市空间急剧扩张,传统色彩维护困难
青岛有很多超过百年的老建筑,很多建筑的外墙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后,原先的色彩早已不见,中间经过多次修缮,虽然整体上继承了“红瓦、黄墙”的传统特色,但在对传统建筑的维护上还缺乏高质量的色彩规划,而其中的一些颜色搭配极不合理,甚至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特别是在关区域,在成片的欧式建筑群中出现了少量现代建筑,造型上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色彩上尤其令人遗憾,严重影响了区内协调的传统色彩景观。
2、现代都市色彩缺乏统一性
特别是1990年代开始建设的东部新城区,还没有超过20年的历史,城市规划比较合理,建筑高大俊朗,疏密有致,但是区域内建筑色彩协调较差,建造时间虽然仅相差几年,但其色彩差异却非常大,未能形成协调一致的现代都市色彩景观。
3、旧城区建筑形式单一,色彩黯淡
旧城区的建筑大都有较长的年份,多层建筑为主,建筑色彩以深灰色为主要色调,色彩景观较为沉闷老气。绿地面积很低,很难见到高大的乔木,色彩景观较为单一,与老城区欧式建筑群和东部新城区的色彩对比强烈。
4、城市色彩规划缺乏整体性
对城市色彩景观缺乏系统的科学管理,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没有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审批管理,亦缺乏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依据,导致对城市街道尺度的把握,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色彩及其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的整体性控制,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弥补的破坏。另外,老城区与现代都市区色彩过渡突然,在人的视觉中显得极为生硬,影响了城市整体色彩景观的和谐一致。
四、青岛城市景观色彩问题的解决设想及建议
随着社会变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全球化发展对城市的影响,要想解决好青岛城市色彩景观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城市地域性色彩定位
青岛作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海滨旅游度假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色彩景观,具有丰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我们应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借鉴、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充分认知和利用山、海、城、村、路、屋等地域景观要素,提出新概念、新方法,使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城市功能规划相统一,发掘、保护、利用、顺应自然环境色彩的特性,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色调。
2、在相关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进行有组织的专项色彩规划
青岛市相关部门、机构应相互配合,从城市景观规划较为宏观的角度,结合色彩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为青岛城市色彩景观的协调统一做出理论准备。同时,组织专家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角度对城市环境色彩和特色风貌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制定出城市色彩景观的总体发展策略,为城市规划及其实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为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色彩提供法规依据。
3、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景观色彩设计
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应该重视倾听市民的声音,尊重市民对色彩的理解和建议,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搭建市民与政府规划设计部门、市民与规划设计专家的沟通平台,组织有各阶层市民代表参加的城市色彩研究听证会等,让市民参与共同促进城市色彩设计的进步。
4、切实保证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实施和有效管理
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实施,需要充分的技术与行政协同,也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任何组织和个人在进行与城市色彩相关的建设活动时,必须遵守既定色彩规划方案,政府在管理城市色彩的时候也有根据,这样从根本上杜绝了色彩建设过程中政府、单位、个人等主体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有利于保护城市色彩景观的传统特色和维护城市色彩的协调统一。
五、小结
青岛城市色彩景观,尤其是欧式传统建筑色彩是有明显地域特性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色彩景观意象已经深入人心,传统的城市色彩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对其传承和保护就是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青岛市现代新城的规划应当更为科学合理,使得城市色彩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而旧城区城市色彩问题较多,也应当随着旧城改造的进行逐渐统筹新与旧、传统与旧式建筑色彩的协调发展。希望更多研究人员关注城市色彩问题,保护、继承有着传统地域特色的青岛城市色彩景观,对整个城市色彩景观的协调统一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 张为诚,沐小虎.建筑色彩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宋连威.青岛城市的形成[M].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
5、 杨曾宪.试论青岛城市风貌的文化与美学价值[J].城市.2000-4.
6、 杨曾宪.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2004-1.
7、 刘善章.青岛城市风貌与中西文化的交融[J].德国研究.1998-2.
8、 牟永涛.青岛市城市色彩景观的地域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9、 李慧宇.浅析城市色彩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9.
10、 万敏.城市色彩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规划师.2004-7.
长沙市三一大道即319国道城区段,作为长沙市城北主要出入通道之一,是连接伍家岭商圈、广电商圈乃至机场高速、京珠高速的重要走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交通组织与景观设计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对北城区交通流量的分析,以及整体城市风貌的研究,力求展现新城新风貌。将市政道路、景观等系统建设真正落实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同时在景观建设中,力求达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融入城市文化,让使用人群共享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大道。
1 项目背景
三一大道是长沙市北城入口的交通主干道,位于开福片区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全长两公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现状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中央分车带的景观已处于老化状态毕业论文题目,与道路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色彩等缺乏整体感;绿化形式单调、品种单一、缺乏季相变化,个别树种(如蒲葵)不适应长沙气候,在冬季须进行包扎处理,严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道牙设置过高,且其面层易脱落,不仅影响车行视线,而且破坏了城市形象;未进行浇灌系统的设置,整条分车带内植被只能依靠水车浇灌,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增大了财政支出,影响了交通。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三一大道为北城区主入口道路,作为2009年长沙市的重点市政建设项目之一,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拓宽于一体,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项目的建设,建成北城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新风向的形象展示窗口,对美化城市道路、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整个长沙市的多元化发展起着宣传与推动的作用。
2 总体设计模式
位于开福片区三一大道的四方坪至九尾冲路段,其原属于长沙市北城区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北城片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已成为长沙经济腾跃的形象展示区。通过对三一大道用地现状以及周边环境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在满足整体交通流量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双向六车道增为双向八车道,原有的8米中央绿化带则减为2米宽景观带。根据区域特色,结合城市整体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交通、体现特色”的设计思路,整体设计风格强调体现“疏林草地”,以展现北城经济活跃,欣欣向荣毕业论文题目,对外开放以及热情洋溢的城区氛围,使其具有区域识别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1 设计定位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北城片区整体环境定位,结合周边用地现状,把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美化城市形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安全大道、形象大道、景观大道。
2.2 设计理念
(1)完善功能,安全舒适。设计充分研究道路使用现状,根据车流与人流量大小的特点,注重调头口的合理设置,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调头,以及人群在不影响车行的前提下安全穿越人行道,满足其通达功能。
(2)塑造形象,提升品质。景观提质改造工程是重新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力求以高品质、严管理为最终目标,融合周边整体景观,有效提升北城片区整体形象。
(3)凸显城市精神,强调地域特色。北城片区属于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对整个长沙市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分车带的景观建设将其发展精神充分融入设计中,与片区景观营造一整体对外开放的环境氛围。
(4)尺度适宜,节奏轻快。景观设计尊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对于景观的尺度感受,采用自然式布置形式,创造一宜人的多元化观赏景观空间。
2.3 设计特色
(1)依从交通,注重功能
由于三一大道的天然地理优势,使其处于高车流量与高人流量的交通环境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与行人的关系,处理好车流与人流交汇处的安全问题,通过景观的引导性设计,使中央分车带景观为其二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
(2)绿化为主,注重变化
三一大道中央分车带的景观设计在尽可能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毕业论文题目,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景观小品,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同时,力求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设计中,打破原有植被景观色彩单一的格局,通过草坪绿带形式来强调道路的轮廓、线形,进行有效视觉引导,且增大了景观带的视觉宽度。植物选择以本土开花树种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以及季相的变化,植株高度控制在一米五左右,取消了乔木层的设置,在不影响视线通透性的同时,满足了防眩要求。引入大量草花品种,进行不同季节的更换,其与多年生植物相互配合,丰富了分车带色彩景观,做到四季有景可赏。通过植物色彩、质地、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产生不同的植物围合空间,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景观效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抓住细节,注重尺度
在景观带的设计中,除了把握大尺度上景观组团的设计外,更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1)在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的同时,点缀以小型鹅卵景石,丰富了造景素材。(2)井盖的处理配合以草坪为主的大环境氛围,采用仿真草加以遮盖,与整体草坪融为一体。(3)15公分高的弧形路沿石毕业论文题目,不仅营造了美观的整体效果,而且保护了分车带内景观,为车辆与路沿石的边擦提供了更人性化的缓冲空间。(4)加置的填埋式浇灌系统,通过喷头喷射直径与景观植被带面积的换算,选择半球形喷头,达到最佳喷灌效果,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且能形成实时小型喷泉景观。
(4)把握环境,体现特色
长沙北城片区属于经济开发区,随着近几年城市的飞速发展,三一大道作为长沙的北入口进城大道,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形象展示窗口,结合片区整体现代化发展气息,抓住特色,建成展现新城新风貌的开放式景观大道。
3 景观界面
整个分车带景观处于城市空间三维界面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视线高度,不同使用人群,对其景观的感受有所不同,随之产生多变的视觉空间。
(1)车行面层。三一大道属于联系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主干道之一,繁忙的车流量决定了其主要的使用人群。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把握好变化的整体空间尺度,因地制宜,设计一系列不同的标准景观段,通过局部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消减车行人员的视觉疲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车速对乘驾人员视觉连续性的影响毕业论文题目,以30~50米为标准段进行景观单元的设计,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小型植物群落空间,满足人们在高速行驶下对景观整体性的视觉感受。整个景观带地被层均覆盖经改良的草种,色泽柔和的草地景观不仅缓解了视觉疲劳,增加了视野开阔度,而且减少了土壤的裸露机会,创造了更清洁、更环保的行车环境。通过植物层次、以及疏密的逐渐过渡,将掉头口区域内采用留白处理,为乘驾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行车视野。
(2)步行面层。在这一层面内,使用人群主要为路人以及散步的人群。三一大道周边众多的学校、居住小区以及商铺,这决定了分车景观带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需要良好的观赏效果。对于分车带景观的塑造,主要以植物的变化来形成不同的空间格局,通过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色彩、质感等的相互协调,注重展现植物的个体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通过小型鹅卵景石的点缀作用,丰富景观空间,增加其趣味性,给人以静观感受。植物空间的变化,不同空间氛围的营造,充分配合周边建筑环境,做到步移景异。
(3)高架桥上层。从四方坪立交桥俯瞰整个三一大道,其中央分车带的整体景观效果一览无余。设计中,把握整个路段的“S”线形,从平面构成入手,把握整体构图效果,利用自然曲直的道路路线,创造一有节奏、有韵律的景观绿带。景观以组团为单位毕业论文题目,以分车带为画板,注重整体平面构图形式,做到收放自由,引入“飘带”式设计,大量使用草花植物,形成花海,与灌木、小乔木层相互配合,力求展现一灵动的空间。
不同的观赏层面,以及不同景观使用人群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一全方位立体感受空间,做到景随人动,人随景悦。
4 结语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发展的形象使者。中央分车带景观建设作为道路建设的形象展示台,体现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步伐。此次景观带的建设在充分尊重交通优先的原则下,通过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并把握地域特色,建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景观大道,这为以后城市中央分车带景观的营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英)G.卡伦著.城市景观艺术[M].刘杰,等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单虎.城市道路空间形态的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1.
1.城市造型视觉形象
1.1结构。多维结构与组合形态、平面与曲面、转折与平滑、起伏与平坦,满足于平视、侧视、俯瞰检测的要求。
1.2空间。由构成城市硬件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以及构成城市软件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组成的具有艺术美学价值的人居环境被称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渗入城市科学、生态科学、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人类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所选择一种积极对策。
⑴空间景观的系统结构研究
a.点、线、面的多层次研究。"点"是景观节点,包括主要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城市重要窗口以及自然景点、制高点等。"线"是景观视线,包括重要商业街、步行街、滨水路、交通干道等组成的城市街景和景观走廊。"面"是景观区片,包括旧城区或者租界区、历史文物保持区、商业中心区、园林景区等。
b.一维、二维、三维的多方位研究。"一维"是以平面方式研究空间景观的平面构图和结构关系。"二维"是关于城市立面形式与剖面结构的研究,反映了街景特色、建筑风格和高度的关系。"三维"是城市空中景观的模拟研究。
c.城市景观框架的总体性研究。根据景观需要制定城市开发控制标准、建筑风格引导准则、景观视觉走廊保护范围等。城市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等级外观、宗教时期城市与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建筑、"包豪斯"建筑理论、城市与建筑的功能性等等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立面的研究
高开敞的界面围合方式,在将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的同时,室内空间也与外界共享。城市立面与夜景照明也从建筑单体立面设计向城市立面设计的层次转变。
2.城市色彩视觉形象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的色彩视觉总体表现。城市色彩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历史、文化、美学信息,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色彩总体规划是确定城市色彩总谱系统以及确定不同特色景观区域的色彩特色定位。
2.1城市色彩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在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彩,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而绝不能标新立异。
2.2城市色彩应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因民族信仰、历史、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
2.3城市色彩应与城市自身功能定位相符。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现代城市形象应用设计中应考虑城市符号视觉形象、城市标志识别系统、城市规则视觉形象、交通规则视觉表现、政府工作规则视觉表现、城市功能划分视觉表现等相互协调。
3.城市人文视觉形象
包括有市民形象、文化形象、政府形象等。城市形象是通过市民形象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城市形象以市民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龙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市民的各种参与凸现出来。
4.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趋势
4.1城市形象识别设计
按照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视觉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思维来理解和识别城市形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⑴城市理念。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为城市形象的核心。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
⑵城市行为。在城市理念识别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的组织管理及活动。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进行的活动。
⑶城市视觉。城市视觉识别的形成往往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城市建筑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结晶,是影响城市视觉识别的最基本要素。4.2城市视觉形象设计重点
⑴自然形象。不同的城市自然禀赋会有很大的差异。充分发掘与众不同的形象,促进旅游、娱乐、餐饮业务等行业率先发展,发挥出形象效应。
⑵文化形象。城市文化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因素高度融合。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哈尔滨冰雕节、潍坊风筝节、孔子文化节等,展示了城市文化风格,有效地增强了城市形象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⑶视别形象。城市的道路、广场、水景、雕塑、路灯、栏杆、壁画、标志、路牌、门牌、公共汽车站牌、各类户外广告等等都应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
⑷政府形象。政府形象建立在政府管理、政策实施、办事效率、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由公务员日常业务工作所体现。改进政府行为重点是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⑸历史形象。文物古迹是历史形象的直接反映。一般分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区、文物古迹三个层次。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区保护通常可划定保护、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的保护范围。
⑹视线走廊。景观视线走廊由景观轴线、视觉控制点、重要景点、视觉交织及转帐等组成,依赖于统一的规划布局。对景观视线走廊的保护性控制,对城市相关地区的发展须设定一些限制性规则。
⑺高压走廊。按照专业规范,架空高压线路必须与民居、建筑物、构筑物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进入市区的架空高压线路必须严格按规章建设,留出规定的高压走廊地带,控制两侧建筑高度有使用性质,保护好高压走廊地带。
⑻地下通道。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业街、地下涵道、洞口等以及地铁线路一般尽量与地面道路相结合。
城市视觉形象,简而言之,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涵盖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这些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城形成城市视觉形象的因素多方交织、组合,形成的。
参考文献
[1]李广斌,王勇,袁中金.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J].城市规划,2006.
[2]王鑫.赖特建筑创作中的节能策略及其设计启示[J].新建筑,2006.
[3]谢小舜.匠心独具的美国风--赖特的住宅建筑风格解析[J].艺苑,2006.
0 引言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文字、图形、色彩等构成的视觉图像系统,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地铁设备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下空间,地下环境会对身在其中的工作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地铁设备房承载着地铁设备的日常维护、紧急抢修等任务文字,相关人员在设备操作、修理中必须能够集中精神、避免事故、提高效率,因此在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1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元素
色彩、图形与文字是标识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色彩是核心、图形是关键,即标识的色彩、形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比文字传达更直接、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就标识本身而言,从设计上来说需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图形符号的传神、文字符号的清晰,能够雅俗共赏,满足各层次服务对象的需求。
1.1 色彩元素
人的视觉对色彩的认识是非常敏感的,人不仅能识别色彩,而且对色彩的和谐有一种本能的需求。地铁标识应按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色彩,让乘客可以根据颜色轻松地区分标识类别。标识系统的色彩大多数是以色彩搭配的形式来呈现,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带来的刺激是不同的文字,符号的底色与图形色的视认度随颜色间的色相、明度、彩度的差异的增大而增强。
1.2 图形元素
图形作为平面信息传达的重要方式,不仅在人们的视觉传达上最为频繁和熟悉,表现形式最为丰富多彩,而且可以消除语言和文字理解的障碍,直接有效地传达图形意图。图形元素主要包括各类符号、标识图案等。为了有效发挥信息传达的功能,图形的样式、大小和色彩等要有明确的识别性,其内涵应尽量少,以增强标识的通用性和通俗性。地铁标识图形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⑴ 明确设计对象的标识功能;
⑵ 充分考虑其应用型式、材料和制作工艺;
⑶ 设计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⑷ 图形、符号要简练、概括且表意准确;
⑸ 标识色彩要搭配醒目且相对统一;
⑹ 标识设计符合艺术规律,能够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1.3文字元素
标识是需要依靠人的视觉去辨别其所代表含义与内容的符号,其中必然要运用到大量的文字设计,看得懂、容易识别的字体是最佳的选择。除了对字体本身结构的研究、选择和修正外,文字的正形和负形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文字,一般而言,深底白色字的效果比白底深色字的效果扩张性强,传达信息的速度要快。地铁标识系统的用字应规范,应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易读性、易识性、醒目性。为使文字容易识别,其视认距离与文字的高度应有相应的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文字大小与视认距的关系
2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遵循下述设计原则:
⑴地铁设备房标识的设计如文字、语言、符号等须采用国家的规范、标准以及国际惯用的符号等,使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必要的信息应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进行说明。
⑵ 设计应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要从目标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设计,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需要的地方一定标识,不需要的地方坚决不设计标识。
⑶设计的系统性强调标识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一致性。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与设置风格需保持一致,其材质、形式、规格、色彩要进行统一文字,形成一个较为稳定连贯的体系,方能有效的发挥标识的效能。
⑷标识牌信息内容要简洁、清晰。标识标牌在设计要素和可实施性上要简洁,不能复杂,要与地铁设备房的总体环境相协调、相适应。标识内容的可读性和易见性强,要能够做到“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
⑸标识系统的设计要美观、新颖、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标牌的设计应符合视觉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实用。同时标牌的制作要简单,容易拆除、更换与升级。
3 结语
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是地铁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基本需求。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与一般标识系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满足运营、维护、管理、更换升级等多重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现代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对于提升地铁设备系统的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的地铁设备房工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艳华,刘婷婷.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J].安徽建筑,2003(4).
[2]吕风显.导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现代商业建筑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社会价值、公共利益和文化品位、影响人们的生活模式。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
二.各类商业建筑造型的设计特点。
专业商店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规模不一。
1.纺织品商店。
纺织品商店多为开架陈列,营业厅宜宽敞明亮,人工照明应尽量接近日光色,以利顾客挑选商品。钟表、首饰商店因商品贵重,体积小巧,多用柜台陈列,营业厅不必过大,但要装修考究。饮食店经营饭菜酒席,要为顾客创造优美舒适的就餐环境,并配备足够的厨房面积。在设计上要满足各种商店的不同要求。
2.商场。
由若干专业商店组成的建筑群,其经营范围比百货商店更广。商场中各商店有一定的独立性。要合理安排各商店的位置,组织好顾客的流动路线和货物进出路线。可以结合绿化,布置建筑小品,组成一个购物兼休息的多功能场所,例如上海豫园商场。
3.百货商店。
大型百货商店经营成千上万种商品,规模大,顾客多,一般多设计为多层营业大厅,建筑面积可达上万平方米;中型百货商店,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和热门商品,规模为几千平方米;小型百货商店经营日用百货,一般仅有一个营业厅,规模为几百平方米。这类商店除营业大厅外,还须配备仓库、管理、加工等用房。设计要点是:
(1). 合理安排顾客流动路线和货物进出路线,避免交错混杂.
(2). 根据商品特性安排营业部位,贵重商品可设在楼上,日用商品宜设在最方便的地方,笨重商品宜安排在底层或地下层。
(3). 要有仓库、加工场和停车场地。大型百货商店的后勤和仓库等辅助建筑面积,一般约占总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4). 营业大厅应宽敞,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设施。地面、墙面应便于清洁和经久耐磨。大型百货商店还应设置空调。
(5). 平面布置应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所经营商品交换的需要。
(6). 因人流集中应特别注意安全消防措施。
4.门市部。
门销售某生产部门产品,经营的商品比较单一,规模也不大,既可同生产单位设在一起,也可单独设置。设计要求同小型百货商店相似。一般还设有修理部,为顾客修理本厂产品。当与工厂合并设置时,一般设在工厂入口附近,要注意购买商品的人流路线和生产流程互不干扰。
5.批发商店。
这种商店顾客不多,但营业额较大。一般有营业厅、洽谈用房和仓库。营业厅面积不必过大,但应设柜台和商品陈列柜,洽谈用房要求环境安静舒适。
6.商品交易会。
这类商业建筑主要从事看样、洽谈定货业务,有的附设零售部。应设置大面积的商品陈列大厅。各部门分设若干洽谈用房。出于商业保密的要求,各洽谈用房应有良好的隔声设施。还要有参加交易会厂商的业务办公用房和主办单位的办公服务设施。大规模的商品交易会还有接待国外客商和外地客商的旅馆、餐厅、俱乐部等配套建筑,形成一组设施完善的商业建筑群。例如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
7.超级市场。
国际上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建筑,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食品、农副产品等生活资料。商品大多采用规格包装和开架无人售货方式,由顾客自由选购,在出口处结帐付款。超级市场的营业厅要求宽敞明亮,路线便捷,多采用大空间的底层建筑形式。超级市场位置应经过可行性研究,选择在主要道路附近,并视规模设置停车场地、办公用房、仓库和电子监视中心控制室等辅助建筑。
8.购物中心。
除保持传统商业街的特色外,还设有自助食堂、电影院、游乐场、美容院、游泳池和展览厅等活动内容,使单一的商店群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商业、服务、娱乐和社交中心。目前世界上已有各种各样的购物中心数以万计,有的购物中心规模很大,如英国米尔顿·凯恩斯购物中心,占地120公顷,建筑面积达 125万平方米。加拿大多伦多伊顿购物中心的建筑面积为56万平方米,被称为“博览艺术的杰作”。购物中心大多采用有透明顶篷的步行商业街形式,两旁设置各种专业商店、超级市场和游艺场所。广场和街道上布置绿化和建筑小品,以其优美的环境吸引顾客。
三、色彩设计的作用。
色彩,实际上是属于建筑的“表面文章”,它必须依附于一 个实体而存在。色彩是一种随时代而变的事物,它的生命力在于有特色。色彩往往是先声夺人,它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如果色彩协调优美,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刺激,引起视觉的兴奋,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色彩与造型紧密相关,但又在某种程度上比形态有更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色彩是表现建筑物的重要元素,形态以及色彩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商业建筑的外观获得更好的形象效果。而在视觉环境中色彩与形式相比具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更容易刺激视觉。当建筑形式不够完善,施工有瑕疵时,恰当的建筑色彩往往能够遮盖或隐藏它的缺陷,使人们难于察觉。因此,色彩的合理运用,对提高建筑外观造型的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色彩对建筑物造型的影响。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的产物。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对于商业建筑,如果没有形式,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色彩,形式就没有增饰。色彩是依附于商业建筑而存在的,它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同时它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手段,它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在建筑的设计活动中,其造型往往会受到功能、经济、设计规范等诸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造成商业建筑平庸和单调,而色彩的应用则为商业建筑提供了创造个性的可能性,为建筑增添了难以言表的生机和活力,使商业建筑的造型丰富而生动起来。
对空间层次的影响。
由于受到眼睛感受色彩的色差,使建筑物产生距离感,暖色调产生近距离感,有前进性和扩张性;冷色调产生远距离感,有后退性和收缩性。建筑师可以利用色彩组合来调节商业建筑造型的空间效果,并对空间加以划分,增加空间造型的主次关系,建立有组织的空间秩序感。
对空间比例的影响。
由于各种具体条件所限定,使得商业建筑立面上各部位和构件具有自己特有的尺度和比例。建筑师应该根据具体条件,在满足人们对商业建筑造型的审美观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尺度与比例,并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来调整建筑形体和界面比例,使商业建筑具有适宜的尺度及合适的比例,让人愿意参与进来。
五.商业建筑的色彩处理。
商业建筑的色彩对完善整体造型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色彩能很好地创造气氛,表达情感和激发购物心理,它是最容易创造视觉效果和表现魅力的手段之一,在色彩处理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确定里面的主基调,在进行商场立面色彩处理时,为获得统一的色彩基调,一般以视野内面积大、视野停留时间长的部位作为基调色。由于外墙面在建筑立面中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应选用明度高、彩度低的色彩。通常用的色彩为浅米黄、浅绿及浅棕色。面积较大的彩色面若彩度过大,则刺激过强,而面积较小的部位,彩度可较高,以强调重点。有时,因商店性质的差异,需结合出售商品的特性选择建筑立面色调。如,珠宝、首饰等贵重商品的商店,为显示出商品的高贵、商店的典雅,常选用深色建筑材料如黑色花岗岩等高级细腻的饰面材料做墙面主基调,局部铺以白色,橱窗边框镶嵌金色的金属细条,从而获得华丽、高贵的立面造型效果
(2)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关系,以达到加强、丰富和完善造型的目的。要获得色彩的和谐,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形体构成关系,分清主次,求得色彩构成的美感。一般来说,里面色彩的主基调确定以后,主要构件和重点部位可按形体构成特点及商业的需要,运用相应的对比色调,为突出商业建筑的可识别性,商场的匾牌、店徽、标志物等,用高彩度色调,给人以醒目的展示。色彩的运用切忌杂乱无序,失去整体的和谐统一。
(3)要考虑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色彩运用也与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在南方炎热地区宜用高明度的暖色、中性色或冷色,而北方寒冷地区则宜用中等明度的中性色或暖色。此外还应考虑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以与周围环境整体协调、相互适应为原则。
色彩可建立在建筑形体之上以传达人们认知情感,色彩对视觉效果影响是十分强烈的,它往往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同时它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手段,它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六.结束语。
商业建筑的立面,恰如人的外表气质,同时也构成对消费 者最直观的吸引,而色彩又是影响最大的、最直观的。天河城广场、正佳广场、北京的王府大厦,汽车专卖店这几个案例都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个商业建筑立面设计优秀与否,并不在于它花费了多少的造价,而在于其风格能否体现出一个购物中心的经营内涵。现在国内,一些有内涵的购物中心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创新,这种创新的思潮将为国内的商业建筑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辛智勇 XIN Zhi-yong商业建筑的造型及色彩设计要素[期刊论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5期
【2】薛菊 Xue Ju 商业建筑色彩设计浅析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7年4期
【3】张明 论色彩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8期
【4】林兴家 色彩与建筑空间情感的表达[期刊论文]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2期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1、3、4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建筑学本科2程兴国(1980- ),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及理论研究。(山东 聊城 252000).本论文利用《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基金编号:SF2012232
一、前言
聊城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域广阔,河道众多,美丽的东昌湖环抱着方方正正的东昌古城,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不同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人类、人种、习俗、文化等方面的成型和发展,这些要素都导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现。城市居民住宅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风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居的建筑形态和色彩运用,因此,最能体现聊城建筑特色的也是聊城的住宅建筑。
二、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现状
著名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聊城作为江北水城应该有它的城市色彩。城市的建筑是城市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占建筑绝大比例的居住建筑,为此,对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进行调研分析尤为必要。我们选取了聊城市较为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为东昌湖北侧、及阿尔卡迪亚、金购物中心附近、古城区。我们将对色彩的调研重点放在了建筑本身的色调、店面广告色彩、绿化色彩、小品色彩和地面色彩。
1. 东昌湖北侧及阿尔卡迪亚小区
东昌湖是聊城市著名景点之一,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小区建筑色彩以暖灰为主,给人以安全舒适感觉。加上有层次的绿化不显得烦闷感,大的玻璃幕墙也为其增加了都市感。 白色常以条状出现,把立面分割成网状或分层, 这样处理有利于体现建筑结构,立面也丰富起来。
阿尔卡迪亚小区住宅建筑用色简单,褐色使住区整体格调定为沉稳大气,符合高档小区的建筑色彩。白色和蓝色点缀其中,整体不沉闷,丰富了立面。小品、道路、绿化为小区的环境丰富了色彩,小品颜色以朱红为主,体现传统园林特色,绿化给小区增加了活力,给人轻松愉快的享受,铺地是辅助部分用灰色来弱化。
2. 金购物中心附近居住建筑
金鼎购物中心附近建筑主要为商业建筑,虽然商业建筑不属于居住范畴,但其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建筑色彩、广告牌色彩、小品色彩相配合来烘托商业气氛。可以看到与居住小区色彩不同,这个地区的色彩较为丰富,大多色彩较为纯,灰色调减少。居住建筑主体还是以白或浅灰、米黄色为主,这样有利于突出广告牌的色彩,铺地: 多为赭石,褐色,米灰,铺地作为交通辅助,常被忽视,这样的颜色是很适合的。
3.古城区的居住建筑
古城区是聊城市著名旅游景点,也是能体现其文化底蕴的地方。古城区居住建筑屋面采用两坡形式,将民居特色与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相融合,结合古城区现存古建筑风格,形成统一的古城区建筑群。建筑立面结合平面功能分区进行处理,注重屋面轮廓线的起伏有序、自然流畅。
建筑色彩总体基调以基砖墙、灰瓦坡顶为主,门、窗以暗红色为主,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采用一定程度的对比色。建筑表层主要以清漆处理和青砖为主,局部重要部位根据建筑等级、使用功能及位置不同采用不同彩画,整体风格与老城风貌相吻合,古色古香、丰富有序。可以看出,古城区的建筑保持着传统风貌,墙体的基本色调是黑色屋面、淡茶色墙和灰白色,在这种强烈的文化背 景下,古城区在新的建筑的设计下仍需要与传统色系进行搭配,从而符合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主要以灰色调和白色为主,这样的颜色有利于给人舒适和轻松的感受,局部加以深颜色点缀,形成一定的风格。防古建筑虽然没有原搬当时建筑的结构和材质,但古建色彩还是可以看出的。但我们也能发现,和一些城市色彩较为成熟的城市相比聊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建筑色彩主色调不明显、地域特色没能体现、城市色彩与当地文化结合不好等问题。
三、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初探
通过对聊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我们也掌握了一定的关于城市建筑色彩的知识。通过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城市色彩设计方法。大量的灰色可以有利于人们控制在压力下对敏感情绪的控制,但会对建筑活力的张显不利,我们保留灰色的基色调,但应该把冷灰和暖灰结合起来,以增加居住区的层次感,加饱和度相对高的颜色点缀,使建筑不跳又不乏活力。聊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应该赋予该城市的建筑其历史的特色,通过对古城区的调研,提取出了几个代表性的颜色――褐色、青色、赭石等中国古代建筑代表色,可以在设计中加入。
同时应该注意到,夏季日照充足气温偏高,为了避免产生浮躁的心理感受,建筑色彩的选取应避免鲜艳、夺目色彩,以免对环境造成过于强烈的色彩刺激;冬季气温偏低,不宜使用偏深冷色调。因此在聊城市的色彩应该采用活泼、轻快的浅暖色调为主。综合聊城的现状分析,初步确定了暖色调、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城市色彩主基调,点缀以深色,合理设计和选择建筑物的色彩搭配达到最佳的色彩视觉效果。
我们对聊城市某地块小区规划的模拟设计中加入了城市色彩的元素分析。建筑主体颜色为褐色、冷灰色和青色,其中褐色为老年人公寓,不仅可以给老年人安静、平和感觉,也是木的颜色,冷灰色是过度色,青色则是青瓦的颜色,与褐色共同烘托出古城的底蕴,青色也代表水的颜色,当然是想体现出水城的意思。熟褐是比较深的颜色,点缀在建筑基座或上部,不显建筑色彩单一。建筑之间冷暖有别,可以给人层次感。
参考文献:
[1]胡纹.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为城、沐小虎、沈福熙. 建筑色彩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