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16:17: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三生教育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此次是三生公司2015年来平安共建行动的第四站,本次活动得到了人民公安报社、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多位嘉宾出席了活动。
在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学,孩子们跟着公安民警和三生志愿者们一边念着安全教育口诀,一边比划着动作,享受着在儿童节前夕收到的这一份特殊的礼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
“三生爱心安全盒子”是一套有益实用的安全教育工具,是三生公司结合长期开展儿童公益的实践探索,联合多位儿童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目的是想通过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盒子”除了挂图、卡片、漫画,还有互动游戏使用的各种小道具和小玩具。
在活动中,“警察叔叔”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告诫孩子们要意识到潜伏在身边的危险因素,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学会向周围的大人寻求帮助。而且,借助“三生爱心安全盒子”里的道具,为学生们讲解安全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让孩子们快速地认识了生活中的安全标识。现场还进行了提问互动环节,孩子们争先举手提问,现场氛围踊跃,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安全健康教育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命水球”、“安全通道”、“安全标识知识竞答”等这些小游戏当中,孩子们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技能,同时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这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
持续关爱
素质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对素质教育观念思考的深入,本文提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试图探求三生教育的内涵及其对德育的启示。
一、生命教育
教育专家叶澜说:“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学校教育的根本缺陷是对学生的生命关注不够。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体验和情感。
我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原则,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生命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原则。其一,生命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是渴望幸福又避免不快的。其二,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抽象的。其三,就个体而言,生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力,生命教育借助这种驱力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总而言之,生命教育旨在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对待生命健全的态度,而这些也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用生命观改进教育,其实质是将生命本身的活力作为德育的动力,将个体的生命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将培养健全的生命意识作为德育的目标。以生命教育观进行德育,德育就不能将道德从情景中脱离出来。教师的作用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拓展教育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观察学生的天赋与个性,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引导生命的活力以创造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生存教育
对一所学校的问卷调查表明:现在80%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做家务。由于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溺爱,很多青少年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据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此外,不少人难以应对逆境。现在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他们的生存教育应该如何走,将走向何方?这迫切需要我们关注。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以及面对灾难、危险时的应对能力和逃生能力。生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不仅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而且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挖掘个人潜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改善,青少年生长的环境也越来越优越。可是,面对困难、灾难及外界压力时,青少年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却让人担忧,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责任感,加上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培养不太重视,对青少年加强“生存教育”变得刻不容缓。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适应现实社会的过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周围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的是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方面得到发展。在目前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试教育导致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使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淡化和信仰危机;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样的现实,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青少年的服务功能。在服务上,应该畅通青少年的诉求渠道,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如开通青少年维权、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等。其次,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和犯罪及有过错的青少年成长,如留守儿童、少教所青少年等。再次,形成优化社会环境的合力,如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以及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指导。最后,青少年生存能力逐年下降,增强孩子生存能力应以家长意识先行。由于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走入误区,在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大包大揽,生怕耽误了孩子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劳逸结合不仅不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他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对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等等。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腾飞、国家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受教育者的生命与情感,是教育赖以生长的土壤。重视三生教育,素质教育才能激发活力、形成魅力、具有效力。我们应该以尊重生命、认识生存、热爱生活为教育目标,以开设相关课程和举办教育活动为基本途径,以此唤醒学生自信、自主、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三生教育推进素质提高,用生命和谐构建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叶澜.新教育基础教育探索胜研究报告集,1999.
[2]杨魁森.物化的时代――论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新华文摘,1999.
(一)“三生教育”校本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 开发校本课程是形成和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高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 “折射点”, 因为它是依照学校的办学思想、 教育传统致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一个具体实践过程,离开了这种特色课程那办学特色就只能是空谈。 第二,校本化课程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素质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选择,“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育管理中一种权力的下放”,“三生教育” 校本化使得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第三,校本化课程所具有的“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能有效增强教学实效性,真正实现设置“三生教育”的目的。
(二)“三生教育” 的特点为校本化的实施提供了空间与可能
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它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成其为有价值的人、幸福的人。 它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和目标都比较笼统、抽象、分散,由于各地区、各高校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必须使课程的实施与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从这个层面上说,“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校本化实施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三 )高校的办学资源以及经验积累为 “三生教育 ”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 地州高校的办学水平在逐渐提升, 办学条件日益完善,“三生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的资金逐渐充裕 ,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逐渐丰富,如师资队伍的充实稳定、校内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这为“三生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本条件。 另外,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课程观念、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还是课程的实施能力、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储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强,最后,各地州高校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观和办学宗旨以及近年来的众多高校推行的课程改革的经验积累都为“三生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的良好的基础。
二、“三生教育”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分析
(一)“三生教育”课程实施目标的校本化
“三生教育” 校本化的课程实施目标是指通过对学校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环境、师生状况的细致分析,确定总体目标之后细化的课程目标。 可以针对各地州高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情状况和教师的特点设置分层级、分类型的教学目标,“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的校本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学情状况有不同要求,甚至不同的地区(比如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不同的重点要求,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滇西北一所高专为例,“三生教育”课程的目标设为三级:一级目标为学校层面已经定位的办学特色; 二级目标为课程实施对上级目标的解读,以类别划分;三级目标为具体目标,分学生类别、专业类别、学制类别、课程类别,三个层面分别设置课程目标,将“生命、生存、生活”三个内容逐层细化,确立重点后分别实施。
(二)“三生教育”教学内容的校本化
“三生教育” 教学内容的校本化是指在严格遵循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地州院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等情况教师有意识地对所授课程内容、教材进行合并、改编与补充等。 “三生教育”课程总体来讲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又较少,一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对大学生提出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笼统、抽象、可操作性差,可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要想收到教学实效就必须对“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处理。 处理的途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对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创新。 任何学校都处在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地方传统、文化氛围等因素都是重要的“三生教育”资源,结合这些资源对“三生教育”课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更符合本校学生认知的材料;(2)对教学内容的删减和增加。 在结合本地实际和本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三生教育”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删减和增加,做到更有针对性;(3)整合,它指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其他学科中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进行扩展与延伸,各高校都有与“三生教育”相关的通识性课程,所以此举并没有太大难度, 这种教学内容的扩展与延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为“三生教育”的课程目标达成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与方法。
(三)校本化的“三生教育”课程评价方法
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制度的建立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校本化的“三生教育”课程评价方法要在深刻领会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评价模式,由于“三生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并非应试,所以考试这个手段可以适当弱化,科学的“三生教育”评价模式应当是一个民主、开放的动态过程,使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评价,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和社区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适宜性”为原则,避免用唯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作一次性的“优劣”划分,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师课堂日记、日常表现访谈记录、学生的学习笔记、小论文、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等等。
(四)校本化的“三生教育”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校本化是指教学方式 、手段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本校学生学习需求与个性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 教学情境变化和学校或学校所在地区的资源条件等因素,形成的有效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自身发展中个性的差异,各高校、各地区、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目的、态度、情感和意志品质等都会不同,基于因材施教、差异教育的理论我们需要校本化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选择讲解、讨论、合作、探究、实践等多种方法的组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
一融“三生教育”于课程实践教学之中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发展就是生命、生存、生活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无论生命、生存,还是生活,都需要人的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3]长期以来在高校中盛行的学科体系下单纯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呆在远离真实生活,远离生产活动,不能自行作出决定和担负职责的候车室里消磨时间。”[4]不仅不能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岗位知识和动手能力,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里。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职业人的主要途径,人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反思中逐步提升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完成工作程序和岗位工作,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在工作岗位上少出现问题或不出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真正达到在学校“学”的目标。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领域、就业竞争、岗位要求,设置专业实践课程,加大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比例、强化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帮助极大。如:教师教育类专业要着眼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目标,打破过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训练的做法,开齐实践课程,开足实践课时,确保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结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既开好课程教学法、三笔字与简笔画、普通话等课程,又开好教材分析与教学技能训练、课件制作、教师口语训练、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设计、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抓好教材分析、备课和学生实习前的试讲等环节,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分组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教学内容、备课和在微格教室反复试讲、讲评。坚持全程见习、实习。根据不同阶段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成为未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求,入学时安排感受性见习,让学生感受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真实的教学环境氛围,为基础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学习进程中结合课程和学习项目安排学习性见习和校内实习,毕业前集中安排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时间到中小学幼儿园实习。通过全程见习和实习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与未来的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推行“双导师”制,由学校和实践基地各派一位教师做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校内教师重点负责理论指导,校外实践基地教师重点负责指导教材分析、备课、教学技能训练等环节,力求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都有导师全程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要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调查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对应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方案,编写实验实训大纲,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积极倡导“双证制”、“多证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从而了解行业标准、提高动手能力。积极推行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关系,为学生助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搭建平台,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助岗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了解行业企业用人要求,感受行业企业文化和劳动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了解社会进步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提高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课程实践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也正是“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二充分利用集中实践,加强学生的“三生教育”
人是社会中的人,让学生接触社会也是为以后的生活做演练。集中实践环节不仅是各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性环节。集中实践环节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普遍设置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有:军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劳动、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利用好这些集中实践环节,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都将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如:利用军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挑战生命极限的坚强意志和勇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能力。社会调查可结合80后、90后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特点、心理特点、社会阅历和时代风尚进行设计。通过这项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突出变化,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认识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学习的艰辛、失学的状况和山区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渴求;认识社会大环境中所存在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等等。通过这项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自我的生存价值,形成珍惜、热爱学习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和勇于为社会承担责任意识,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利用校内外劳动,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掌握某种正确的生存技能,完成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保护环境、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情操和卫生习惯。通过专业见习和实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专业的实际用途、专业的意义、专业的工作要求,专业实际面对和可能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强群众观念、组织观念和劳动观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生存竞争和提高生存本领奠定基础。
集中实践环节中蕴含着许多“三生教育”可挖掘、可利用的素材和因素,关键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设计好具体的教育目标,以“三生教育”统领实践活动,把活动本身与“三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将“三生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之中
所谓职业生涯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个体制定并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5]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观念等。“三生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科领域也很多,并且“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活,提高生存技能和本领。以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职生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自已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推行“双证制”。要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职业岗位人员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职业鉴定机构(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引入教学计划,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零距离对接。通过各种类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单项技能竞赛等,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分清自已的优劣,挖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为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专业见习、实习和职业岗位认知见习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如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杂志、宣传栏等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创业街、创业基地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创业知识和能力进行模拟创业或实际创业,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才能,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存技能。
四将“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
高校承担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任务,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凝聚力的体现,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能够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撰文指出:“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的根基血脉”[6]。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陶冶的重要途径,凭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不仅意义重大且收效甚丰。
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很多。如生活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有:志愿者学雷锋、捡拾垃圾、清洁环境、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文化“三下乡”和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基地调研、科技扶贫、勤工俭学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生活。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有: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进行送温暖和献爱心、参观戒毒所、与戒毒人员面对面、参与“珍爱生命远离”系列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自然灾害募捐和给生活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通过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存教育系列活动有:书画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才艺大赛、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服装比赛、课件制作大赛、软件设计比赛、口语交际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好奇心,即要求理解、认识和发现的欲望,仍然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策动力之一”[4]。青年学生充满朝气,富有活力,勇于探索和竞争,学校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培养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艺和才能,为就业竞争和生存挑战奠定基础。
总之,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各类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学生乐于参与。通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各种技能,达到立足于实践,从身边取材,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认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目标。
五全方位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在实处
为确保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在“三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注重过程,力求每一项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第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立足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学生成长及发展的要求。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编写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和实践锻炼,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真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锻造生存和生活的真实本领。
第二,必须将集中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前,需安排专题讲座,提出具体要求,审核调查提纲;学生假期返校后,要收集调查报告,并做出评比,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学校应把见习、实习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实现全程见习实习。充分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全方位评定学生成绩。在考核内容上,强调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的方式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终结性考试,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机试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过程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提交最终结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提交项目报告、实验报告、网页或网站设计成果等,结合过程考核评定出期末考核成绩。
第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要建立校外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还要根据教学进度,随时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定期与实践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实践、实习情况,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衔接和适应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案。
第五,实践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计划、年年有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三生教育”为抓手,要以体现“三生教育”的内涵,丰富“三生教育”内容,活跃“三生教育”形式为指导思想,做到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又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真真实实的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周家荣.“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0(7):97-9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2-02
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只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代教育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代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中学生经历这个人生中关键时期的时候,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呵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关心,就会使学生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不能再关键时刻塑造起完整的人格,继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早恋、暴力、孤僻等……所以,加强对中学生青春期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
一、目前中学生青春期阶段主要的心理问题以及不良影响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表明,中学生青春期主要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变化大,喜怒无常、易怒,易气、意志力薄弱、或自卑自责,或自负自大、自暴自弃、思维缓慢、以及考试焦虑症、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且不稳定、自我心理承受力过低、沉迷网络甚至出现网瘾,初次之外,一些学生还会出现行为极端,思想偏激以及过早涉及感情问题等现象的表现。并在具体行为上出现喝酒、吸烟、骂人、打架、逃学、厌学、说谎、早恋等错误的行为。下面我们就列举出主要的问题加以研究:
(一)首先,在青春期时期,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发生极大的转变,一些中学生会从开朗活泼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自闭,有时这种心理状态的转变会发生在不经意之间,甚至不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他们接触的人和事物的逐渐丰富,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定位,甚至有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人,有时会觉得自己无法与他人沟通,总是把自己关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中,不愿意向他人打开自己的心灵,对外界、对他人都存在着自卫和抵触的情绪,本来以前性格开朗活泼,但就会因为青春期的种种原因,使中学生的心理发生显著地变化,这一心理问题的长期发展会影响中学生的对外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会使学生变得自闭,保守,而且也会导致中学生的思想极端,偏激,这些不良影响会影响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其次,在青春期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就是叛逆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最根本原因是一组矛盾的存在,也就是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想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在儿童时期,孩子们大多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依靠他们去辨别是与非,对与错,因此在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就增强了中学生的期盼独立的意识,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不愿听从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想用自己的是非观去认识和决定事情,不想受到父母更多的干预,一旦父母对其的做法提出异议,一些孩子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尤其是对一些事物是非判断,更加不愿意听从父母的看法或建议,并有着强烈想要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愿望;尤其是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确定性结论习惯性持有异议,并经常对这些结论提出质疑,有时甚至会大肆的进行批评和诋毁。虽然目前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很强,但不得不说,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的不足,在社会上会经常碰壁,所以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从父母处寻找解决办法和帮助,再加上由于其年龄偏小,没有经济实力,在经济上难以独立,这就使得中学生不得不依赖父母。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就激化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这种心理也成为中学生青春期的一个典型性问题。
(三)在青春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早恋,早恋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成长,以及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阻碍,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就更加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劝阻,在他们眼里,青春期的爱情是美好的,而且他们也相信这种感情能够持续永远,他们现在喜欢的人也会是一辈子陪在他们身边的人,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不要在秋天做春天的事的道理。
二、进行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由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导致中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因此学校、班主任、家长应该了解并掌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的教育技巧,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世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或事,保证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家长、学校应该多方进行努力与配合,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关爱,从而避免其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针对早恋这一问题,家长和老师不要直接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进行阻拦,应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使他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感情世界,分清主次,认真学习,鼓励他们把现在的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将孩子们所谓的爱情友情化,鼓励孩子与心仪对象先做朋友,两人一起努力,共同朝着目标进行努力,让孩子们从内心开始转变思想观念,把爱情放在次要的位置进行处理。
(三)面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权威来压抑孩子,不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要与孩子成为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理性的方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经常与孩子谈心,共同解决好问题。同时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带来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健全和完善的人格。
三、结束语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生理发生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在转变个人性格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而青春期同样也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工作,是塑造中学生完整人格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工作。所以针对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有关心理特点,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帮助和引导孩子平稳,愉快的度过青春期,这个特殊而有意义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文凤;田秀红.初中生性审美及异往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J].中国性科学.2013年01期
[2]杨俊超;蔡景冬.发掘教育要素特性,开创中学“三生教育”新视野[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2期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常被网民昵称为“围脖”。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群体,天然地与这一新媒体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因此,本调研报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探究微博在大学生群体流行的原因,并从需求层次论的角度探讨微博是如何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及满意程度这一问题,并以此提出建议,以完善微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基于研究背景,我组织了“大学生对微博的看法”的调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选取了相关学院进行了调查,采取了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310份问卷,有效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77%,其中男生有150人,女生有150人;大一生有100人,大二生有100人,大三生有100人;文科生有150人,理科生有150人。另外,在正式调查前,我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做过探索性试验。最后用Excel对资料进行分析,试图结合需求理论找出微博流行的原因。
二、主要研究数据与分析
(一)微博的使用程度
表一:“请问你平时上微博的频率是多少呢?”调查分析
表一显示,在已经使用微博的被调查者中,35%的同学每天至少访问一次,15%的同学每周有4―5天访问,并且13%的同学每周有2―3天上微博,26%的同学则表示平均每周访问一次微博,甚至有9%的同学称其开了微博但是平均每周访问不到一次。这正说明微博在大学生间普及度正在不断上升。
(二)使用微博的原因
表二:“你使用微博的原因(多选)”结果分析
表二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27%的同学认为微博是一个关注并讨论热门话题,可以分享想法的平台;19%的同学认为微博可以提供多方面资讯,包括学习、生活等;17%的同学称其认为微博可以消除压力;14%的同学表示微博可以消磨时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虽然答案各不相同,但这正反映了现今社会的多元价值观,也正表示了微博这一新媒体从各方面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
(三)微博的用途
表三:“你把微博用于以下哪些方面(多选)结果分析
从表三显示,25%的学生使用微博来了解最新时政新闻及社会热点问题;30%的学生使用微博关注资讯或者个人动态;而有22%的同学使用微博是希望同时可以关注好友动态;17%的同学喜欢在微博上评论或转发消息;5%的学生是在微博分享学习经验或探讨学习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用途十分广泛。
三、微博流行的原因分析
(一)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需求
微博通过实现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知觉,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需求。一方面,微博可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微博具有整合信息的特点,使大学生可以获得各种信息,特别是通过提供关乎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信息,实现大学生的社会知觉。正如调查中有将近两成的同学认为微博可以提供多方面资讯,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这样学生通过微博了解更多世界各地的资讯,增强社会联系。
另一方面,微博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大学生由于害怕被孤立,在进行选择时,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为选择标准,以保证自身安全。微博提供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各种关注对象,数据显示有22%的同学使用微博是希望同时可以关注好友动态,这样使大学生了解大多数人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和行为。
(二)满足大学生的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包括友爱和归属等。作为社会成员的大众属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群体,都有一种社会归属感或群体归属感。而微博便是具有虚拟社群属性的公共空间。数据显示有27%的同学认为微博是一个关注并讨论热门话题,可以分享想法的平台,因此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和信息共享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里,大学生可形成人际交往,满足社会归属需求。因此,微博成为了拓展人际网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选取与自身具有共同兴趣的关注对象,建立联系,形成社会环境。大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则能够从社会环境中获得支持。大学生在微博中获得的支持和认同度越高,社会归属感就越能得到满足。
(三)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求
微博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求,具体表现为它赋予大学生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权,改变了大学生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状况,加上微博的“零门槛”准入,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上表达自己,使自己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某位被调查者称他将日常心灵语录写入微博,吸引了众多粉丝,目前已有几千人关注他,他自身的尊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因此,当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四)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微博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其一,个人在微博中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其二,微博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推广”功能,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窗口。许多明星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宣传自己,而是通过微博与粉丝影迷互动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相同的,在微博中,大学生通过提供生活、学习的信息赢得“被关注”,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四、结语
身处这个信息爆炸、快速变革的时代,大学生必须在众多信息中寻求满足自身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道路。而微博应运而生,符合时代特性,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各种需求,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他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微博形式,改变传统传播方式坚持以受众为中心,围绕受众需求进行传播活动,从各方面满足受众的需求,以期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5):84-86.
在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反映内容枯燥,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反映能够听懂,但不知怎么写;有的学生说能写出来,但不知应该怎么修改;等等。教师则有的反映该课程太简单,没什么可教;有的不知该如何下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有的过于重视写作练习,但由于方法不当,学生多有抵触。师生双方烦言啧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经过多年摸索,参考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做到科学地教与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如何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个主要是思路上的问题,路子走对了,方向就不会错。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事业心的第一层境界是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尽到自己的职责,以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事业心的第二层境界是爱心。有了爱心,我们就会主动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做好自己的工作。爱心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要有一种历经磨难而不悔的坚忍。有人说,整天面对没考上名牌大学的“废次品”,还有什么热情和爱心可言?教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这话是透着几许无奈说的,更是经历了许多教学挫折有感而发的。可是我们再想一想,难道人人都要去上名牌大学吗?美国有句俗语:是参天大树就把他培养成栋梁之材,是青青小草就让他装扮大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亘古不变的育人和用人之道。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学生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只要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那我们就可以欣慰了。
爱心要与育人相结合。教书育人,育人为先。育人要讲艺术,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结合实际,绝不能长篇大论,耳提面命;要讲方法,要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人格魅力,要有思想。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尊敬你,自然会努力跟着你学习。
三、要把握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学高为师。作为一名应用文写作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写作实践,善于思考,能够写出漂亮的文章,碰见病文能指出错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还要有丰富的写作学理论知识,能够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何意义,如何安排结构能使主题更加突出等。有了丰富的写作实践和扎实的理论知识,那么指导起学生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学生怎么会不佩服你。
第二个原则是知学生,方可教学生。教师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费时越短越好。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当前所处水平来设计教学目标,任务和目标要适合学生当前的状态,同时又让其有一种努力感和成就感。要高度重视分层教学的意义。不管是理论讲授,还是习作实践,都要确定好各个层次学生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再针对这些设计教学过程。同时也要注意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任务和目标,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完成任务后能达到什么水平,再经过努力会达到什么水平。这样区别对待和分层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都有努力的方向,自然会有一定的效果。
上述两个原则是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谈的,它们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学科知识的丰富和完善永无止境,了解和探究学生也是永无止境。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需要充分了解他们,也要知道自己能在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做到了这两点,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精通三大方法
一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方法。教师应在自己写作实践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这些理论知识,然后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讲出来。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指的是,让学生乍一听很深、很难,随着教师讲解的进行,学生慢慢知道无非就是这么一回事,这样就有一种成就感。要结合实践来讲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听起来感兴趣,也记得牢。讲理论的时候要结合实践,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如讲日常应用文时,笔者举了一个校园中见到的病例。
寻物启事
那个女同学:
你好!你把我会计电算化书拿走让我怎么上课!请速还×班×系。谢了!
笔者从该病文的抬头、格式、语言和标点等方面展开评析,学生听到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就不会感到理论的枯燥了。
二是课堂练习的方法。应用文写作归根结底是个写作课,自然要把练习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练习要讲方法,要让学生想写、会写,经过努力能够写好,这就不能不重视练习材料的选取。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材料的内容要积极,要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要有教育意义。写作练习与育人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在育人上有明显的效果,既促其成长,又促其成才。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关心学生在想什么,结合所讲的理论知识,给其“上菜”。然后趁热打铁,即时展开评改,学生自然会有收获感,教师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三是实践环节的方法。应用文写作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也要教会其如何办事。要让学生把写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让其关心国家、了解社会,因为这正是应用写作的源头。到了一定阶段,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其根据学过的文体理论知识,自选文体,自行写作,这也就是申论考试的策略。从材料出发,自选文体写作,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办事能力。再进一步的要求,是让其主动融入社会,自行选取材料,自行写作,如利用“五一”假期,让其写社会调查报告,或是城市交通状况的调查等。自己调查得来材料,自己再把其写成文章,这就是把办事与办文结合起来了,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了。
应用文写作的考核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学生学习和写作的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要坚持过程化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要小心地呵护学生敏感的心灵,小心培育学生不断增长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该看重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和写作兴趣的生成,没有必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
我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改善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道”的话,那么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事业心就是道所生的“一”,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就是事业心这个“一”所生的“二”,理论讲授、习作练习、实践能力培养这三大方法就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这个“二”所生的“三”。“三生万物”中的“万物”,应该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逐渐高效,学生写作技能的逐渐完善,写作兴趣的逐渐加深。再进一步,就是应用文写作这门基础课程所滋养的各专业人才的逐渐成熟,我国职教事业根基的逐渐加固,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振兴后劲的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叶云芳.以能力为本位,改革高职《应用写作》教材教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4).
[2]杨棣.信息网络化: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关键词】 生药学 课堂教学 探索改革
《生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教学课程,作为中药学教育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能力,而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的关键。由于该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生药的名称、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等,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药学专业课。课程中强记的内容多,且容易混淆,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需要任教教师不断探讨教学中的新方法,使枯燥内容生动化,分散内容系统化,抽象内容具体化,以达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知识面广、通用型药学人才。现结合《生药学》的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作如下几点探索。
1 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
1.1 教学方法 改革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改进以往枯燥无味的板书、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积极有效地采用自制与教材配套的生药学课件教学,图文并茂,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药材标本实物讲述,使得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与学生有着良好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本课程知识点的同时,灵活运用启发式、直观式、迁移式、讨论式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重点增加或舍弃部分内容,力求做到“少而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1.2.1 药名和别名 注重生药别名和药名的讲述,增强课堂讲述的趣味性。如:大黄一药有“川军”之别名,表明了四川的道地药材,又说明了其泻下作用的药力。而天麻一药有“赤箭”之别名,表明了其原植物生长状态为无叶绿素的原植物花穗生长状态和颜色。三七一药有“云七、田七、旱三七”等别名,表明了其道地药材主产地为云南、广西田阳,同时也表明了其生长习性耐旱。从而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为具体化,生动化,并将药名串联起来,利用民间典故讲授。如:古代一位老母思念儿子欲嘱其返乡,一郎中(中医)代其修书,捎以生药四味 “知母、乳香、当归、熟地”(“知”道“母”亲“乳香”,应“当”回“归”“熟”悉的“地”方),使枯燥内容生动化,可调动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对道地药材主产地,河南省怀庆地域的药材,怀牛膝、怀地黄、怀山药、怀“四大怀药”的介绍,对浙江省的浙贝母、杭白菊、浙玄参、杭麦冬、延胡索、浙白术、杭白芍、浙郁金“浙八味”的介绍。改变以往死记硬背为趣味性、知识性的记忆。
1.2.2 经验术语 注重生药经验术语的教学,生药鉴定中的老药工经验鉴别术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教学环节。生药第一步最原始的宏观鉴定,就是生药的性状鉴定,而从古至今几千年来,老药工都是用最简洁的语言,以象形法、拟物法、拟人法等概括性的简言总结生药性状,其有利于学生趣味性、知识性的记忆。如: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大黄的“星点”延伸到微观的显微组织结构,是指在药材根茎的髓部有周木型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延伸到微观的显微组织结构,是指在药材皮部有 1~ 4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课堂讲学中,在应用到老药工最简洁的经验鉴别语言,又结合到现代显微鉴定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可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3 触类旁通的串讲 注重同一来源或不同来源功效近似生药及地域性用药的串讲。如:《中国药典》收载大青叶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而地域性使用的有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蓼大青叶),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Bremek.的叶(马蓝叶),以及江西民间习用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的叶(马大青叶);又如2005版《中国药典》[1]收载的板蓝根、南板蓝根不同来源,其功效与成分的异同,再延伸到药物青黛的讲授;虽为常用,又极易混淆,这样有利分散内容系统化讲授,同时结合上述药物在非典时期的抗病毒功效,达到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变枯燥内容为知识性的记忆。对来源于同一植物的天花粉、瓜蒌、瓜蒌仁;枸杞子、地骨皮;桑叶、桑白皮、桑椹子等均采用串讲法。又如五加皮、香加皮,二药一字之差,而来源于不同的科属种,临床功效有异同,香加皮含有杠柳毒苷,《中国药典》规定用量不得超过6 g,否则极易导致临床用药差错发生。如此对比,加深了对有毒药品用量的印象。
2 理论与社会现实状况相结合
2.1 结合贵重生药的伪药现状讲授贵重生药资源紧缺,品种名贵价格高,结合在本地发生过的如路边地摊上兜售的伪人参、伪天麻、伪三七、伪藏红花、伪冬虫夏草等伪品实物,依据贵重生药正品的标本和部分伪品样本,应用自制与教材配套的辅助课件,图文并茂地讲授正品生药主要鉴别特征,识别常见伪品鉴别点,可达到直观和显著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2.1.1 正品人参是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而伪品人参是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a acinosa Roxb.或美洲商陆P.americana L.的干燥根,根横切面有同心性排列的三生维管束,市售多伪充红参。又如2004年、2006年均发现兜售的鲜“人参”,实为新鲜伪品。经鉴定是当年生锦葵科植物箭叶秋葵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Kutz)Merr.的根,该植物根膨大形似人参,地上植株高约60cm , 茎直杆多分枝, 小枝被白色硬毛;叶互生,箭形叶3~5浅裂或深裂,叶面粗糙,上下均被白色长硬毛;叶柄、果柄长约3~6 cm ,果实着生于枝的顶端,单生蒴果,长至3.7 cm,直径约1.5 cm左右,表面深绿黑色,长圆形具五棱,外表被刺毛;种子直径约2mm,肾形,有纵裂锯齿状腺点。以上两种伪品人参的根,均无人参的经验鉴别术语的芦头、芦碗,且都不具人参特有的气和味。
2.1.2 正品天麻是兰科植物Gastrodia elata B.干燥的块茎,顶端有残留茎基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瘢痕,习称“凹肚脐”;而路边地摊上伪品天麻是美人蕉科巴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干燥根茎,呈圆锥形,顶端有残留茎基,其外包有叶鞘;表面灰黄色有粉霜,具纵向纤维状纹理,质坚,断面角质状,具焦糖气,味甘。伪品与正品外形和颜色极为相似,但伪品不具有上述正品经验鉴别术语的特征。
2.1.3 正品三七是五加科植物Panax notoginseng (Burk.)F.H. Chen.的干燥根,经验鉴别术语习称为“铜皮、铁骨、狮子头”;而伪品三七是姜科植物小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e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不具经验鉴别术语的特征,且表面有环节,断面可见淡黄色的点状维管束及内皮层环纹,具姜的香气,味微苦而辛。
2.1.4 正品藏红花是鸢尾科植物Crocus sativus L.花的干燥柱头,原产地中海沿岸国家,现我国已引种成功。药材柱头呈弯曲的线状,一端常有三分枝,顶端稍膨大,入水膨胀呈嗽叭状,水被染成黄色;而伪品藏红花是菊科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管状花,不具有上述正品的鉴别特征。
2.1.5 正品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Cordyceps sinensis(B)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越冬虫体上的子座与虫体的复合体。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其形成的过程,为真菌侵入虫体后,靠吸取虫体的营养生长,虫被致死(蝙蝠蛾),当菌丝充满虫体时,死虫仅存外表。冬天,菌丝形成菌核,进入休眠状态,直到夏天菌核开始生长,从虫壳的头部长出用来繁殖后代子座,成为人们所看到的“草”,幼虫内部中间充塞菌丝,成熟后中空, 寄生于海拔3000~4200 m高山草甸带鳞翅目幼虫上,鉴别特征为虫体似蚕,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有环状皱纹20~30个,全身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最明显,近尾部1对;质脆、易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正品中部横切面可见“V”字形,伪品中部切面有的可见“一”字形或无字痕。伪品冬虫夏草最常见的有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蛹草、分枝虫草等。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结合常用生药的伪药现状讲授这类生药虽不是名贵药材,但在临床上是常用之药,在本地时有伪品发生。课堂上依据正品生药的标本,采用自制与教材配套的辅助课件,图文并茂地讲授生药主要鉴别特征,识别常见伪品鉴别要点,达到了直观教学的目的,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2.1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块根。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 cm,直径4~12 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具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宜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 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质部较大;气微,味微苦而甘涩。而伪品何首乌,多制成外表特征明显,男女各一成对的伪品。自上世纪1994年以来,时至今日,这类伪品每年在各县区时有发生[2],如200412,200608,11月相继见于图文并茂的新闻报端[3~5];制伪者利用人们对何首乌有延年益寿之说,用薯蓣科植物类的块根进行特定栽种和雕刻而成,而受骗上当者往往是以高价购得。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未来作为药学工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2.2.2 药食同源的八角茴香为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F.的干燥果实,果实表面红棕色,聚合果由8个骨突果组成,放射状排列,大小均匀,单个骨突果肥厚;顶端形似鸟状,鸟啄较钝;气芳香,味先酸后甜。市售有毒伪品莽草为兰科植物Illicium lanceolatum S.的干燥果实,果实表面浅土黄色或黄棕色、棕褐色,聚合果由10~12个骨突果组成,放射状排列, 大小不均匀;单个骨突果扁平呈小艇状,顶端尖锐,向后弯曲呈钩状;具松香樟脑气,味淡,久尝麻舌。据报道本品主含莽草毒素等,生吃5~8个可使人中毒,中毒致死量是0.2 mg/kg。狗中毒致死量是3 g即死。如自1958年《中华内科杂志》,1985年《中药通报》, 1990年《河南中医》[6],1995年《实用预防医学》[7]均相继报道人中毒或死亡事件。因此特别强调,家用八角茴香配方用作汤剂或作食用调料,一定要从正规药店或有信誉的超市里购买,应注意它与莽草果实的区别。如果不能很好地分辨或产生怀疑,切不要做药用或食用,以免误食引起中毒。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药学鉴定责任重大。
总之,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在教学内容、方法、观念等方面的实用性原则,对《生药学》[8]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性改革,自制与教材配套的辅助课件,图文并茂生药达一百多种; 并建立了供教学需求,与正品药材标本相比照的部分伪品标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将进一步结合学科特点和生药学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知识,综合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我们将在生药学实验课作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高春华.千万莫买街头地摊人形何首乌[N].九江日报,19940605(2).
[3] 胡遵武.人形何首乌[N].浔阳晚报,20041202(2).
[4] 郭先虎. 五百元换来一株假何首乌[N].浔阳晚报,20060826(A2).
[5] 徐春林.人形雌雄何首乌,是真?是假?[N].九江日报,20061128(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