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6-13 16:25: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潜能培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潜能培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F24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074-02

拓展训练也叫拓展培训,还可以称之为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形式广泛,比较流行的主要形式有户外体验式培训、沙盘模拟、行动式学习、企业教练等。

拓展训练有其深刻的内涵及其独特性。它并非简单的体育加娱乐,而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提高素质和能力已经不再仅仅是参加各类课堂培训班,或是获取各种资格证书和文凭,而在于在何种情况下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您身上,而您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知识和技能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和无限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很多社会人和管理者经常会遭遇到与落水水手同样的境遇,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和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氛围,往往会造成很多社会人的情绪焦躁、精神压抑,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承受不了压力会做出极端的行为。这些现象无疑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发源于“二战”期间的培训模式――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保留下来,并被逐渐推广,训练对象由当时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管理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团队精神训练等方面。

拓展训练将生活工作的同类事情提升为典型性、游戏化的活动,让受训者在这种精心营造的活动中,在趣味盎然的“玩”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灵魂深处受到冲击和洗礼,将获得的体验迁移到工作生活当中,行为得到改变。这种从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带给人们行为上的改变是长远的、持久的。通过拓展训练可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拓展训练在几经演变之后,适应了现代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拓展训练已成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团队建设和支持终身教育培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

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调战自我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其主要训练形式为水上、野外和场地训练。水上训练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训练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训练是在专门的训练场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题及攀岩、跳跃等多种心理训练活动。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昀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培训教师针对不同的学员团队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小组成员在相互配合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活动,从而达到磨炼学员的毅力、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学员战胜困难的勇气、启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学员自身潜能的目的,培养学员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策划能力、协调配合能力、果断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整体意识、集体责任感、团队精神,使学员充分认识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学员充满自信地、更加达观地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

二、拓展训练的功能与作用

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综合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地投入。

2.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它所要求的跨越“极限”,更多不是体能的极限,而是个人的自我设限、心理极限。

3.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4.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5.自我教育。教练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更不强行灌输,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课后的总结中,教练员也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员自己来讲,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拓展训练的目的

拓展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在两个方面: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

1.对个体方面而言,是使受训人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克服惰性心理,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调试身心状态,更加达观地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认识群体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谀与责任心;启发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融洽与他人的合作。

2.对参加培训的组织而言,是明确和认同组织目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培养相互配合的精神,树立团队的整体意识;掌握沟通技巧,改进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开发管理潜能,提高分析、谋略、应变、创新、任贤等领导才能;构建学习型组织,从容、有序地面对各种变革与挑战。

四、拓展训练的形式与特点

拓展培训与传统培训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培训方式上,把单向灌输式的教育变自我教育、自我感受,是“寓教于乐”的最好诠释;在培训场地布局上,把课堂直接延伸到大自然中,把教具由黑板、课桌椅、多媒体设备变成了活动的模拟道具;在培训主体上,把学员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成主动的参与者、教育者。每一分钟都会牢牢抓住学员的思维神经,使其心灵产生深刻的共鸣。

拓展培训是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强调学员在“做”中学习,通常有四个重要环节:

1.建立团队与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3.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4.回顾总结。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真正目的。总结,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

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一个实效性的过程,一个依赖于体验,层层深入现实的连续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原本朴素道理的震撼,和发现长久蛰伏的思维惯性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调动一切感官和情感,对世界重新适应,重建领悟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通过行动的力量,来实现个体与他人,群体与群体沟通和整体提升的过程。通过拓展培训将学习转换为在真实的喜悦和痛楚中,将情感因素转化为变革的意识,最终实现行动的过程。

五、拓展训练与企业发展意义

企业以人为本,企业在追求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共同愿望和使命感;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要有全体员工相互间的关爱和合作的团队精神;更不可缺少集体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因为这些都是构成团队工作动力系统中的最重要的元素,是企业生命的核心,拓展培训可以协助企业为有效地达成重组核心资源的目标而设计训练课程。

1.通过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挖掘潜能、增强自信。当今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也同样面临巨大的改变,企业仅仅依靠资金、规模等传统竞争方式,已无法据竞争优势地位。许多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都是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挖掘员工的发展潜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拓展训练正是以开发受训者潜能,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宗旨。拓展训练中的许多活动项目鼓励员工跟自己“较劲”,向自我挑战,促使员工在大自然和集体中展现出一个“新我”,并且认识到这个“新我”所具有的巨大潜能,从而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自信。通过拓展训练把每个员工蕴藏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将会对企业建设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克服惰性,磨练意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支有强烈进取心,勤奋、志力强的职工队伍。通过拓展训练,人为地设置超越正常心理极限的活动项目,使受训员工在活动中自我突破,克服心理上的浮躁和恐惧,主动迎接挑战,达到培养员工意志品质以及应变能力的目的。

3.通过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部门间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企业对每一个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形成团结、文明、高效的团队,才能保证现代企业的稳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拓展训练通过开展系列团队活动项目,使每个受训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融洽地与别人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就事业。通过拓展训练,改善员工间的人际关系,熔炼了团队,使员工领略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拓展培训可以为企业实现以下培训目标:

第一,使新员工尽快地适应其工作岗位;

第二,提高和改善员工提升绩效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提高员工的价值,为承担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做好准备;

第四,提高和增进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的稳定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Coach Technology

i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YE Dawei

(Suqian College, Suqian, Jiangsu 223800)

Abstract Students face great pressure on employment. There is little deviation between job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 and direction for the training college. Some students lack of self-confidence, job searching skills. Employment orientation is not clear. Coaching is a new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t played a very good effect in the field of employee train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It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trainee status by stimulating the potential trainees. The coaching for career guidance plays a good effect in employment.

Key words coaching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1 什么是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一词源于体育教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一个美国网球教练可以让一个完全没有网球基础的人在20分钟内熟练的打网球。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这位教练解释,“我并没有教她什么是网球技巧,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意识,使她的心态经历了从‘会’到‘不会’的转变。”这引起了美国一些知名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兴趣。他们聘请这位教练给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做培训,将网球教练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中来。由此,教练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诞生。此后,在美国的通用电器、IBM、福特、卡特彼勒等知名企业中,教练技术得到推广运用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成效。经过多年的发展,教练技术成为激发受训者潜能,提升受训者效率的最有效管理技术。

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技术,教练技术在企业管理、员工培训等诸多领域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如今的教练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教练技术通过激发受训对象的潜能,使其能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1)体验式教学,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教练技术在运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特征之一是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教练者适当设计就业指导项目,使其更贴近大学生就业环境。受训者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切实感受项目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项目结束后大家在一起进行经验交流,由教练者进行总结、提升,将总结后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减少类似项目环境下犯错的几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就业指导项目的生动性,能够提高受训者的参与热情。其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感受能够使受训者记忆更加清晰、深刻。

(2)通过成就感体验,建立信心,挖掘自身潜能。教练者认为每个人都在一定范围内都存在潜能,但很多时候潜能并不能够被受训者意识到。教练技术通过巧妙的项目设计,使受训者通过自身努力认识到潜能的存在,并掌握挖掘自身潜能的技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复杂就业环境的勇气,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就业,缺乏就业信心。信心的建立来源于成就感体验,成就感体验来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后的满足感。教练者在项目中运用教练技术,使受训者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建立自身信心,挖掘自身潜能。

(3)增强就业指导课程和现实就业环境的结合度,使就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体验式的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现实的就业环境,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设计培训项目,让学生在就业之前体验如何招工作,如何做好工作,给自己增加就业相关经验,可以让他们在真实就业环境中少犯低级错误,少走弯路。此外,通过系统的体验式培训课程,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情况,减小在行业选择时候的盲目性,让他们在择业时候能够更好的明确方向。

3 将教练技术运用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践

3.1 课程的设计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验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确定、课程项目选择和安排、课程导入环节和结束环节的设计等。课程目标确定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明确课程所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性的确定所需项目并对项目进行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这是顺利完成体验课程的保证。较好的课程导入环节设计能够保证:(1)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2)打破教练者和受训者之间的坚冰,让受训者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教练者;(3)让受训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体验课程的流程,并做好心理准备;(4)打破受训者之间的坚冰,尽快让陌生感消失。课程结束环节的设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员对整个课程有个清晰的回顾并产生思考,这对于项目所需达到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3.2 项目的开发

项目的质量决定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做到针对性、实践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统一。针对性就是要从当代大学生就业环境,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出发来设计项目。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就业市场需求方向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存在差异。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体验培训课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项目。实践性指的是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受训学员的参与性,应以受训者亲身实践为主,教练者的讲授过程不应占用过多时间,突出体验式课程的特征。安全性是指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以受训者自身安全为前提,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项目,应充分做好安全措施。可操作性是指所设计的项目要易于教练者操作,根据学校可提供的硬件环境设计体验项目。一个完整的体验式培训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场地、项目工具、项目规则、项目操作流程、项目分享点。

3.3 项目的操作过程

完整的项目操作过程包括:项目的场地布置、项目的前期引导、项目的介绍、项目的监控、项目的分享和总结等几个部分。在课程开始之前先根据课程和项目需要选择项目开展的场地,做好所需器材的场地布置,对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预判做到心中有数。项目的前期引导主要是根据环境及受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做好项目介绍前的铺垫,达到烘托气氛,营造氛围的效果。项目的介绍环节中,教练者要介绍项目的名称、项目的任务、项目的规则等。要让受训者在最短时间内明确项目的任务和规则。项目过程中的监控环节要求教练者做到三件事:(1)观察受训者在项目中的表现并适当记录;(2)时刻提醒受训者不要违规;(3)监控整个团队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在项目的分享环节中,教练者要先带领学员回顾项目过程中学员的表现,教练者提出问题由学员之展开交流和讨论,分析项目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由教练者进行总结,并将问题拓展到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分析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威,魏搏,蔡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3).

[2] 戴维斯.领导的艺术精粹——神奇的教练技术[J].领导艺术,2009(9).

篇3

二、拓展训练培训模式

1. 拓展训练涵义

拓展训练,字面意思是船要离港招集船员的旗语,后解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迎接一次次没有未来的挑战。“拓展训练”在1946年就形成该种意识,起初是为提高战士们面对突发灾难时的生存能力,二战结束后,英国出现了Outward Bound管理培训,后扩展到学生和工商从业者,在1963年开始真正推广开来。到1994年刘力创办第一所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并命名为拓展训练被引入国内而迅速风靡全国。

现阶段的拓展训练通过将生活、工作中的事情演变为典型的活动、游戏等,让培训人员在策划的活动中参与进来,在活动在感悟带来的思想冲击,并迁移到后续的工作中,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

2. 拓展训练内容设计原则

拓展训练内容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目的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应服务于培训目的。二是适应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要符合培训对象情况。三是启发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应有利于转变新员工的已有观念和个人角色定位,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四是针对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是针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而进行有机结合的。五是安全性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要考虑参与的员工综合素质、能力等,坚持安全第一、培训为辅。六是时间费用原则。设计的培训内容要根据企业提供的资金和员工培训时间、整体素质等。

3. 拓展训练实现预期目标

拓展训练通常具有的环节包括团队热身、个人展示项目、团队项目和训练回顾总结。通过团队热身项目,加深新员工之间的熟知程度,消除进入职场的紧张感,建立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通过个人展示项目,考验受培训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展示个人能力。通过团队项目,以实现团队目标而改善受培训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特别是复杂、高难度的项目,有利于促进员工之间相互理解、认识、配合、信任等,形成良好的团队感。通过训练回顾总结,帮助员工消化、整理训练过程,深入感悟培训带来的收获,并将收获带入到工作中去,实现企业培训目标。

三、拓展培训在企业新员工培训中的具体应用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航天企业,始终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人力资源部门十分重视新员工培训,每年分别在4月份和8月份新员工培训中开展拓展训练,新员工人数为20人左右,每次一天时间,已连续采用我单位的培训方案6年。在拓展培训中,各环节项目应用都非常出色,并取得较好效果,已采用的培训项目有疯狂的快递、团队钻网、蛟龙出海、高空断桥、达芬奇密码、信任摔背、无敌风火轮、雷阵等。

四、拓展训练在企业新员工培训中的作用

企业通过拓展训练能够更快的了解新员工的能力及性格特点,准确的发现新员工的类型,对到岗后的岗位分配及定向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作用,人力资源部门考察分析后把每一位新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做团队建设,可以挖掘新员工的潜能,培养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炼个人意志,帮助新员工更快的进行角色转换。主要概括一下几点:

1. 增强新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快速确定团队位置

新员工刚进入企业必然会由于外界环境、工作等不同,把握不住可能存在的变数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且由于职场环境和生活中不时存在的各种欺骗和陷阱等,使得新员工往往会谨言慎行,小心收敛自己内心想法,害怕得罪上级、同事等,不自觉形成自我保护和自我封闭意识,员工与员工之间存在较大距离感。通过拓展训练项目活动,让新员工在游戏中营造出一种互相接触、互相帮助的氛围,调整员工心态,培养员工之间主动交流。在多个项目活动后,员工们经过了认识、自我表现、相互合作等,让员工们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友谊、温暖、协作、鼓励等情感,在团队中准确找到自我位置,快速融入团队。

2.培养新员工的创造性思维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从来就不缺少改变。面对外界变化时,人们怎么才能更好的面对和处理呢?只有创新,树立创造性思维,积极应对环境变化。拓展训练通过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途径,为员工提供了学习的舞台。

3.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团队目标

“无敌风火轮”项目就要求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协调好步调和速度,最终达到终点线,取得胜利。拓展训练后,员工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增加了更多默契,减少了争论;面对团队利益时,员工懂得舍弃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安排,严格执行团队任务,通过合作实现团队目标;明确了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目标在团队面前不值一提,一个强大有力的团队也是个人力量无法抗衡的。“聚则力生,和则力强”,这正是拓展训练为新员工团队带来的感悟和收获。拓展的不仅是知识、技能,还有更重要的意识、心胸、潜能,在之后的企业发展中贡献更多力量。

篇4

(1)我们现在的教学,只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层次,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往往没有加以实践、应用,实际工作中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2)考核制度依然是“分数为主”,造成学生只是惯性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是创新性教育?对计算机学科而言,创新性教育并不是期望学生进行发明研究,而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培养出既有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自学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怎样实施创新性教育?首先要创建面向本科教学、系统完善的、多层次多方向的、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新型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其次,要建立多层次、跨平台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最后,建立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是指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它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院每年开展科技节活动,学部每学期组织学生申报和实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计算机系由专职教师担任潜能导师指导各个大学生学习与创新团队。在开展这一系列科技学术活动的同时,注意把思想教育作为有形的载体,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2)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从学生“个性化教育”和计算机专业创新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是课内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具有课内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优秀的人才不仅能扎实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来进行创造性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指导作用的正是学生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

2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

2.1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

学校的教育、氛围、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我们可以尽力多提供一些良性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这个环境就是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它包括学校的各类实践环节、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以及各种技能培训和认证。平台的硬件支撑是学院、学部两级的实验室和大学生课外科研基地。

2.2做好支撑平台的各环节工作

各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因此,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践教学涉及到许多方面,首先要制定好实践教学大纲,这也是本课题组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本课题组拟定了《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在该规定中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细则。实验室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场所,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场所,强调创新是一句空话,国内外的许多著名的科技成果都是从实验室诞生的。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到实验室做深入学习,跟老师做项目。为此课题组提出建议,草拟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试用)》。大学生课外科研基地是学生科协管理的群众科技练兵场所,它为学生提供了平等讨论问题的环境,它有更加灵活的开放方式。近年来,学校给予了许多支持,比如下拨经费,购买服务器、空调、桌椅等。一年来,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科研基地的管理办法,同时制订了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科研奖励办法。学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潜能导师制度”,在总结实施该院“个性化教育”经验基础上,各院系对如何全面实施潜能导师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

(1)组建学部潜能导师指导委员会,学部领导担任正副主任。

(2)对低年级和高年级潜能导师工作重点进行了划分。一年级潜能导师重点是启迪、发现学生自身亮点、优势和潜在能力。具体做法是,进一步优化一年级潜能导师方案,每个新生班设置1~2名潜能导师,采取潜能导师与辅导员相结合、面上学生与重点对象相结合、座谈交流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3种结合方式,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发掘自身优势、兴趣和潜能。高年级潜能导师重点根据学生自身亮点和感兴趣的问题,设计若干潜能培育平台,采取项目实施或者专题研究等形式,吸受、引导学生去挖掘、培养、激发、提升个人潜能。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进入上述平台,根据专业特点,给进入上述平台的学生配备潜能导师,并在潜能导师的指导下,挖掘、培养、实现、提升个人潜能。

(4)学生进入上述平台,取得相应成果,可计入个人总学分。

(5)学部采取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担任潜能导师。

3金字塔培养方式是有效途径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主张金子塔式的教育,底部为普及层,中部为培养层,顶部为精英层,针对各层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分类组织,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在实践创新平台下,通过逐级培养,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1学生课外的各种基础培训

(1)普及层:主要面向新生普及知识,包括机器拆装、应用软件使用、网页制作、C语言编程等,使学生提早了解计算机。

(2)培养层:主要面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同学,老师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使参与的同学掌握一定的开发能力,主要内容涉及面向对象开发工具(如VB、VC、Java)、数据库应用(如SQL、Oracle)、电子方面(如单片机、数字电路)、网络编程(如ASP、WinSock)。

(3)精英层:主要面向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有潜力、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深入理论知识的培训。

3.2学生科技立项

学校和系部每年都有一些大学生创新实验与科研资助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或实验项目计划,促进学校转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学校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组织学生项目评审、备案并对外公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3.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学院致力于发掘学生潜力,组织开展一系列围绕科技工作的竞赛,其中包括APP设计大赛、基础应用能力大赛、ICPC软件技术大赛、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选拔大赛、“思科杯”网络技术大赛、多媒体制作大赛等一系列科技竞赛。每年学院有350人次参赛,占全计算机专业学生总人数的70%左右。学科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在学校取得了较大的影响。除了以上校内竞赛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技术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竞赛、全国高校SuperMap杯GIS大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撰写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的能力。

3.4组织各种专业认证考试培训

随着计算机方向日益多元化,各大国际知名的IT企业开始推广其企业的技术认证,这认证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微软公司的MCP认证、思科公司的CCNA/P认证、SUN公司的SCJP认证等,通过认证学习和考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广泛的被各种企业所接受,对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这类认证的费用很高,学院积极与相关的培训机构洽谈,力争通过开放实验室、引入大学培训计划等方式帮助学生减低费用,切实服务学生。目前已经成功引入思科CCNA/P认证、RedHatLinux认证培训、工信部的ITAT认证考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拓展相关培训和认证。

3.5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积极开创校内外实习基地

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包括与软件开发设计第一线的IT企业的合作以及行业内部的企业的合作。一方面通过引入企业的高级技术主管、项目主管,使他们直接参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与武汉烽火科技公司、誉天教育集团、NIIT(上海)公司合作,成立N+1特色教学班。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IT前沿知识,和企业单位的生产实践相接触,也为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提供更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研究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学分置换、考证、合作培训和参与大学生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每年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顶岗实习,实习形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给学生配备学院教师与挂钩单位业务人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接收优秀实习生,或出具就业推荐书;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加大学生现场实践力度,避免传统实习环节中走马观花的缺陷,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后期就有面向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利用专业基础技能解决问题的驱动力。

3.6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

近几年随着学院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和教育厅各类科技项目的成功,有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可以供学生参加;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鼓励学生在科研领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另外,通过承接横向合作课题,并让学生参与系统的研发,使学生在“真刀实枪”的训练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4措施建议

1)选修课计入学分,对于在参加科技项目、学科竞赛和开放实验中表现突出并具有创新性成果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学校设立的创新学分。

2)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稳定。实验师资队伍是从事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主题,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有效开展实验建设的根本保证。为此,在独立院校中我们需要利用有限的条件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并落实稳定实验队伍的各项措施。

篇5

拓展训练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挑战性的个人项目和具有艰巨性、困难性的团队项目,让学员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激发学员内在的潜能,强化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不断地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同时让队员感受到个人与团队唇齿相依的关系,真正感觉到一个团队的力量,以达到增强全队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拓展训练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而定,可以使参加者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感悟,对自己、对同仁、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参加者在训练过程中的体验及感受,为我们大家日后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促进,拉近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

三、活动宗旨

通过拓展训练,提高我局青年团员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四、活动对象

北海市城市规划局团总支全体成员25人(名单见附件3),

邀请5位非团员参加(名单待定)。

五、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向局党委提交申请;

2、制作详细的活动策划书;

3、作好宣传工作,通知各个青年团员,向各成员介绍活动内容;

4、联系拓展训练服务机构,并布置场地,确保安全;

5、购置必备材料。

(二)活动内容

拓展训练3—4个项目,分别有:团队挑战项目“群龙取水”、“有轨电车”;团队合作项目“穿越电网”、“毕业墙”;最后总结交流。

(三)活动流程

07:50 规划局门口集合出发

08:15 到达拓展培训基地

08:30 团队集合、破冰开营

09:30 拓展项目:群龙取水

10:30 拓展项目:有轨电车

11:30 拓展项目:穿越电网

12:10 拓展项目:毕业墙

12:40 总结合影

13:10 午餐、活动结束,返程

3 、活动地点:田野生态园。

六、资源需要

1、筹备工作:宣传单、横幅

2、场地布置:由拓展培训中心负责

3、活动器材:由拓展培训中心负责

七、组织机构

组 长:秦 茜 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安排

副组长:范 尧 配合组长做好各方面工作

成 员:李 玲 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并统计好人数

周海莲 负责整个活动的宣传和后勤工作

教 练:北海八达户外拓展培训中心专业教练

八、活动预算

培训费:5000元(含租车费);

午 餐:70元/人,70×30=2100元;

其 他:400元(横幅、水、纸巾等);

合 计:5000+2100+400=7500元。

九、活动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的所有费用一律以发票作为报销凭证;

篇6

岗位编号:

所属部门:行政人事部

岗位定员:1人

直接上级:行政人事经理

所辖人员:

直接下级:

【本职概述】

负责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项事宜,保证公司人力资源供给和人力资源高效利用。

【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一

职责表述:全面负责企业的招聘工作,建立并完善高效的招聘管理体系,落实企业制订的招聘计划及人才档案管理

工作任务

1、根据企业现有的编制及业务发展需求,协调、统计各职能部门:的人员招聘需求

2、根据企业人员招聘的需求,编制年度、季度、月度人员招聘计划

3、负责建立企业招聘渠道,并对招聘渠道进行定期评估

4、负责人员招聘、面试、甄选、录用等工作

5、汇总分析相关招聘报表,提出人才招聘的合理化建议

6、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备机制

7、负责管理人才档案工作

职责二

职责表述: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建立并完善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编制员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挖掘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

工作任务

1、按照企业战略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内部培训需求,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报相关领导审批

2、根据审批通过的培训计划负责培训实施,并根据企业的文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3、培训工作的跟进与总结,在各项培训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培训效果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撰写培训工作总结,报领导审核

4、负责建立、管理内部培训师队伍及内部课程开发体系

5、制定企业年度培训经费的预算并对其进行管理和使用

6、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实施的各类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目的设计培训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奖惩政策

7、负责外部培训机构的挑选和管理,与外部职业培训机构等业务合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相关信息

职责三

职责表述:员工关系管理

工作任务

1、负责劳动合同制定、修订等全过程管理,负责办理与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修订、终止、续签

篇7

1.1 员工结构不尽合理

年龄结构上,员工老龄化严重。一是职工年龄普遍较大。据对寻甸县调查,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只占职工总数的39%,其中40-50岁的中老年员工占50%左右。衡量一个金融企业后没有发展后劲,职工的平均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信用社职工的平均年龄较高,就决定了农信社未来可利用的人力资源面临匮乏。二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寻甸县农信社共有员工781人,其中真正是全日制脱产的本科毕业生只有30人,大专生32人。有的档案上虽然填报的是本科或大专,但有许多是党校、函授、夜大获得的证书,实际水平非常一般。三是中高级职称人数较少。县农信社获高级职称的只有一人,中级职称的130人,其占比远远低于专业银行。四是微机人材、写作人才更为缺乏,专业人才占比也大大低于城镇专业银行。五是高级管理人才学历低、起点低、水平低,不适应现代金融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六是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人才,对各项业务的发展变化趋势缺乏前瞻性、预见性、预测性。

1.2 薪酬管理体系僵化,激励作用不明显

第一、薪酬水平和结构不合理。现行农村信用社薪酬设计主要依据职务级别、工龄划分不同档次。同级别员工薪酬水平相同,不能对同一级别不同类别的员工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不出岗位差异、学识和能力的价值,未能体现人才的价值水平。不同级别员工的薪酬档次距离较大,不能体现工作量、责任的差异。

第二、薪酬形式单一。农村信用社一直沿用“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一味追求物质报酬,忽视员工对非物质性报酬的需求,而且绩效工资上浮空间有限,激励作用不大,不能刺激员工努力工作,取得更大业绩。

1.3 人才培训机制相对滞后

农村信用社在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内部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农村信用社员工岗前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培训,边工作边学习,所进行的培训开发依然是“传、帮、带”模式,只要求员工能够熟练本岗位业务操作,对员工理论水平的提高没有严格的强调。

其次,在培训队伍方面,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业务的高素质培训师,大多数培训是请自己内部的一些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应付培训的多,认真钻研的少,师资现状与改革发展要求不相符。

2 优化农信社人力资源结构与管理建议

2.1 塑造自身文化,树立远大愿景

农村信用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文化设施进行教育、宣传,充分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群体合力,塑造自身文化,并将农信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作为引领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激发员工向上奋进的内生动力。

2.2 优化员工结构,充分发挥员工才能

第一、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充分发挥现有员工的潜能。为员工开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空间,通过对他们职业生涯的设计,努力营造优秀人才、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从内部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满足现在业务开展需要。

第二、吸纳人才,优化人员结构。首先,有计划地聘用本科生,打破传统的高封闭招工模式,扩大对外招生的比例,重视从学历和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提升农信社员工整体人才素质、法律、管理等专业人才,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分配岗位,使各专业人才能人尽其才。

2.3 建立灵活多样的薪酬体系

从管理学角度,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在《战略薪酬》一书中将薪酬界定为雇员因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奖励,并将薪酬划分为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内在薪酬是雇员由于完成工作而形成的心理影响,外在薪酬则包括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可见,完善的薪酬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经济性的报酬和福利,还包括为员工创造的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的特征等所带来的非经济性的心理效应。

根据以上理论,农村信用社在薪酬体系建设中可以在以职位为基础的工资体系基础上,根据任职者的差异,建立知识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工资体系,既体现出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间的差异,又有利于员工在薪酬激励下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是完善职级工资制度,对工资构成进行优化。实行“一职一薪”,拉开差距,工龄津贴按工作时间长短拉开档次。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对考核目标进行量化管理,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实行日跟踪、月小评、季总结、年终公开述职,将考核结果真正与个人的职务晋升和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工资制度的生命力。同时,薪酬形式要多样化,付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充分发挥非货币收入报酬的作用,非货币收入报酬主要包括工作保障、对突出工作的认可、分配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培训学习、改善办公条件等。

2.4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第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内部培训体系。农信社系统要在内部形成省、市、县三级培训管理层级,在每层级的培训管理中建立培训规划及培训档案管理,结合劳动用工制度,对员工按照岗位规范,严格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教育,以此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以及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人才竞争中优胜劣汰,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有利局面。

篇8

2煤矿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效果和现状

(1)部分员工对操作技能培训的自我需求不高,缺乏主动性。虽然煤矿企业对职工培训比较重视,但存在培训理念落后,课程制定不合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教师缺乏实操经验等,使员工在上课时不能被授课内容所吸引,不能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员工在培训时只是被动地听,即便是参与也是提几个问题而已,没有让员工产生互动和共鸣,没有让员工感受到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

(2)培训对提高日常工作绩效、员工个人晋升的影响不明显。企业培训的目的是改善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提升工作绩效,使企业产生最大利润。但煤矿企业基层用人单位,单纯把职工培训作为员工取证获得上岗操作资格的方法手段,没有从深处理解培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晋升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较其他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企业培训的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培训热情,员工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但企业却没有从改善绩效和晋升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培训效果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培训实际。企业在培训中未形成规范的评估机制,企业重视培训,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却没有重视培训的后期效果,没能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模式,使员工感到学而无用。培训后与培训前相比技能有何提高,如果没有全面组织评价就很难说明培训效果,就不能进行系统分析,也无法形成培训与提高员工岗位操作技能的良性循环。

3创新员工技能培训方式,完善培训管理模式

3.1完善培训体系,确立良好的培训理念

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应建立在科学、系统地培训管理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包括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而培训是一个关键因素。要明确培训是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树立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确立良好的培训理念是做好员工培训的前提。在管理中应借鉴三菱重工、海尔等优秀企业的职工培训经验,认真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和教案、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及考核评估反馈机制,为煤矿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3.2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培训技术,增强培训效果

采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学、视频播放等现代教学手段,模拟现场培训环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采用远程培训方式,节省了大量培训费,达到培训资源异地共享的目的。远程教育系统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反馈、评估等多功能服务,实现自学、训练、模拟考试、档案查询等功能;开辟网上培训论坛,对员工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交流;在培训教学活动中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现场实践,开发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潜能,从而增强培训效果。

3.3创新现场培训方式方法,试行生动形象的模拟方式

为提高学员学习效果,采用话剧表演示范“一炮三检”“井下班前会”过程、聘请公司技能大赛冠军座谈介绍施工经验,并总结心得诀窍让学员讲解掌握。直观形象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迅速提升培训效果。

3.4开展“首席技师、明星员工”活动

通过新老员工“一对一帮教”,加快技术工种的培养和选用。聘任各专业技术能手为特聘技师并享有专项技术津贴,与徒弟签订“名师带徒”协议,在实践工作中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专业技术技能和实操经验,避免了员工在学习上走弯路,同时拓宽了学习思路,成为技能提高的“捷径”。

3.5利用培训基地,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提升岗位工种技能

选取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师,对员工开展半脱产实操培训,重点对员工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点答疑解惑。进步效果明显的员工,优先晋升并选派参加各类技术比武。在大屯公司举办的各类技术大比武活动中,我矿多名员工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有四人在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

3.6实施全面培训效果评估,检验考核培训质量

培训评估起着总结、反馈的作用,通过调查收集受训员工和有关人员的意见、培训获取的知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培训后的行为变化,包括工作中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培训产生的影响、员工满意度是否提高、企业效益是否上升来考察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的工作态度、行为与绩效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些方法来检验培训效果是否存在问题,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从而重新完善培训管理工作。

篇9

关键词:

拓展训练;岗前培训;医院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既能让新员工了解医院的文化精髓,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塑造组织的团队精神,又能提高职工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终帮助新员工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发挥个人专长,适应医院工作。将拓展训练纳入人力资源岗前培训,以其独有的特点,给员工带来新的培训体验和感受,激发员工潜能,为做好本职工作打好基础。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和目的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最早起源于英国,又称为户外体验式培训。英文名为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了平静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义无反顾的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战胜一个个的困难。拓展训练最早的训练对象是士兵,二战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可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从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员、工商业人员等各类样本,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1994年由原北京拓展训练学校董事长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开始了拓展训练在中国的发展史。拓展训练是指学员在拓展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借助一定的场地、器械,通过对模拟的各种惊、险、奇、特的情景体验,来拓展素质,提升自我的一种训练方式。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拓展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们主动的亲身体验,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峰,鼓励人们敞开心灵,培养人们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勇于挑战自我的极限,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促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发展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拓展训练项目及应用

本院一直十分重视新员工的培训,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而拓展训练已成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拓展训练中,采用的项目有破冰、团队建设、激情60秒、水上大闯关、扎筏渡河、团队钻网、奔跑吧青春、指压板、毕业墙等,各环节的项目应用非常到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拓展训练在培训中的作用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通过团队建设,培养了员工沟通、协调、信任、妥协,为他人着想,并愿意帮助他人的心理素质,向内挖掘了员工的潜能,向外挖掘了更大可能性,增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医院方面而言,了解了新员工的个人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为到岗后更好的安排人、使用人、培养人提供直接参考依据。通过连续四年、203人的拓展训练,结合自身体会,认为拓展训练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医院文化的传播和构建。通过拓展训练让医院文化即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传授到员工,培育医院精神,让医院文化在新员工中得到创新发展,形成新的力量,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激发潜能,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很多都是为了培养员工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如“激情60秒、扎筏渡河、团队钻网”等项目,没有人教你怎么做,都要靠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来完成任务,要充分挖掘队员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挥队员的主动动手能力。拓展训练为队员提供了一个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以及培养动手能力的场所。

3.团结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拓展训练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心酸,这种特有氛围使得每个人之间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胜利。在“毕业墙”等项目拓展训练后,员工之间增加了理解与信任,开阔了心胸,拓展了意识,在集体利益面前,以大局为重,舍弃个人利益,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4.增强新员工之间的了解、交流。新员工刚刚进入单位,对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很陌生,通过拓展训练,让新员工在活动中互相接触、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鼓励,彼此从生疏到了解和熟悉,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为今后在工作中更好的沟通、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5.促进新员工的心理健康。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试验场。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员工要克服恐惧、胆怯心理,要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要把握情绪,平静心态,增强勇气和胆量,用于挑战自己、战胜自己。通过“水上大闯关、扎筏渡河”等训练项目,培养了员工冷静、果断、勇敢、不怕困难、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良好品德和意志。这些也是员工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6.为医院更好使用、培养新员工提供参考。在拓展训练过程中,也是医院认识、了解新人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拓展项目,使员工表现出更佳的领导与管理才能,挖掘员工的内在能量,使之聚合,并在工作中全部释放出来。经我们的观察,初步了解了新员工的品德、个人能力、性格特点以及个人特长,这为医院使用人、培养人提供初步参考,使医院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岗前培训引入拓展训练后,强化了岗前培训的效果。让新员工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快速融入集体,认识到了自身潜能,增强了信心,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预见了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医院结合个人特点,安排适合的岗位,让员工为医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永健.拓展训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7

篇10

高职学生素质现状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对高职学生的潜能开发,实现成功素质教育,是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拓展训练是具有针对性、能被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成功素质教育手段。

1 在高职院校推行潜能开发的必要性

1.1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现状

随着高考考生数的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一再下降。在文化分下降的背后,是生源素质的整体性下滑: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大、目标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缺失、自卑心理较重、承受能力较差,集体观念薄弱、忽视团队精神,韧性和毅力不足,组织纪律性差、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思想、道德、行为、动机、兴趣与情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和不足,道德观念、价值观的养成也明显滞后,急功近利,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差的这些特点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要完成高职教育目标,依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高职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就成为极其重要的课题。

1.2 潜能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心理学上将潜能解释为个人在将来有机会学习时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指向将来的能力倾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无限丰富的创造性和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构成了潜能的重要特征和魅力。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在能量,已有许多资料表明大脑和双手的学习潜能极为丰富,并且还能在教育这种特定的人化环境中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2 素质拓展训练的概念及意义

2.1 素质拓展训练释义

素质拓展训练又称拓展训练或外展训练,是一种注重体验的学习方式,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造成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于是,有人创办了培训学校,以实战演习的方式训练年轻海员的体力和意志,提高他们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自救技巧。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式被保留并逐渐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人格、管理训练等方面,培训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工人、学生等多类群体。当前的素质拓展训练,简单地讲就是把学员置身于特定情景之中,通过专门设计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团队和个人经受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2 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特征

第一,素质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学生只有通过质疑、反思与实践才能成为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第二,素质拓展训练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第三,素质拓展训练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学生既需要积极体验,更需要反思观察。第四,素质拓展训练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第五,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之间的转换。

2.3 高职院校应推行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采取的形式,对人的心理、智慧和体力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严峻考验。每一名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特别是对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类似空中单杠、毕业墙等拓展项目,就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在竞争的社会中不进取就无以生存,从而生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素质拓展训练对改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现状具有良好的针对性。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对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等优良品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素质拓展训练能有效针对高职学生素质现状,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成功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拓展训练当属势在必行。

3 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与实施

3.1 素质拓展训练模式构建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潜能开发的效果。拓展训练虽然从表现形式上与游戏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其具体项目又包括了不同的内容,并且不同的活动又都在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的活动要点,因此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和方向也各不相同。训练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的一些培训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等,还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可安排2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户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以穿插在1周时间内完成为宜。

素质拓展训练的完整过程应包含活动体验环节和思考分享环节。作为素质拓展训练的主体部分,体验环节更多地承担着目标实现的功能。从前期的团队建设,到活动过程中的情景选择、活动设置、项目操作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体验。正是在各种交叉体验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活动素质拓展训练中的各种感受。然而,能使这些感受得以升华为对潜能的开发,而不是把活动仅仅停留在游戏层面上的,是对体验环节的后期回顾引导,让参与者思考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迁移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升华为感悟,与他人分享。这就是思考分享环节。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有的放矢巧迁移,画龙点睛出感悟,团队分享共成长,此环节最忌教师代为总结感受。

3.2 素质拓展训练的师资建设

素质拓展训练中每个项目如同一个小游戏,教师很容易掌握项目的规则。重要的是教师要能把握拓展训练的精神本质,对项目的训练目标和回顾要点进行学习和掌握,能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团队经验分享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否则,不够专业的师资,将会使素质拓展训练停留在游戏加娱乐的错误层次。

因此在开始拓展训练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培训。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培训机构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在初步了解拓展训练后,应有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培训机构的训练方法与高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尤其要加强素质拓展训练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享体验、交流体验环节,教师必须要有主持人一般的语言贯穿、引导、归纳、提炼的本领和掌控全场、调节气氛的能力。一个好的拓展过程过程一定离不开深入、到位的分享交流体验环节,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将行为意识和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也是体验式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且让受培训者感受颇深的奥秘所在。目前部分已经开展了拓展训练的高校,源于拓展训练的体能性、户外性的特点,将拓展训练交由体育教师组织实施。而限于体育教师的专业习惯,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有偏重体验环节,弱化思考分享环节的情况,使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果大打折扣,不能有效实现潜能开发的目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配备有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将素质拓展训练的任务交由熟悉学生思想状态、具备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专职进行思政工作的辅导员来组织实施,可以将素质拓展训练的潜能开发价值充分体现,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春英.相信自己做最好的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崔建祝,杜峰.高校如何做好学生素质拓展训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