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23:06: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行动导向理念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含义及主要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所以这种教学法也被人们称作以实践为导向、以行为为导向、以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法等。“它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的氛围,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选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将行动导向教学引入课堂中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就业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开启良好的开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宏观上来说,为社会提供大批量的优质人才,能够有力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在人才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毕业生每每为就业感到苦恼、校方也为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发愁,用工单位则为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绞尽脑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困境的出现呢。根据笔者的观察,毕业生中,仅有一小部分走向了深造之路,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是流向了社会,走向了自己的职业道路,换言之,当前毕业生在其毕业之后,大多数学子就将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事业而奋斗。因此,学生们首先是要面临就业的问题,而毕业生由于一毕业就要迅速的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工作中去,必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与工作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除了宏观层面上提倡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有助于向社会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外,在教育工作层面上,引入行动导向理念也有其特殊的意义: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出现转变,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同时学生也需要为自己的学习负更多的责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而教师从过去单纯的自己掌握知识,讲授传递变成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指导者,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强化,教师队伍将为此强化自我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推动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接受、学习使用的过程,在这更新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全员理解,系统支持。须知,一项新的教学理念的接受和实施绝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整个教学组织从上至下的调整与支持,需要系统资源的配置倾斜,才能够做到,因此,在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推进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从领导到教师,从上而下的集体更新理念,从校长到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让每一位教学工作人员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并支持这一系统工作,为其顺利展开创造有利条件,出台相关的教学发展政策,提供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排除畏难情绪,不惧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与新困难,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从作业布置、课时安排、论文写作、考试内容等方面着手,全面改革,让学生的学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思维的转变,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工作组中的直接实施者,直接承担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是承担教学发展的栋梁和支柱,所以教师队伍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以“行动导向”为理念的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教学内容,以自己的行动为高校未来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而新的教学法中,教师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要完成这一转变,仅仅是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进行提高,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教师队伍成员都具备相当的教学经验,但要顺利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教师的课堂布控能力与专业角色执导能力,以及公正的综合评价能力等,这些都不仅仅是单纯转变教学观念就能够促成的,需要一个过程来培养、提升,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接触过许多教案,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笔者注意到,大多数的教案中,对于教学目标一条的陈述是教师做些什么,而非学生做些什么。其实,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程度的互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将教师与学生的扮演角色进行转变,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首先就应当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发生变化,做出反应。其次,教学目标设计要做到可控、可测与可行,只有可测,才能检验教学效果,只有可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可控,则是为教师掌控课堂教学方向与节奏准备的,通过这三条原则进行认真备课,才能够在确保教学方向与进度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备课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这一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芬,刘亦平.论高校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别与联系[J].江西教育2009.09.
应用写作是技工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当今时代,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从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技校要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掌握写作要领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应放在工作环境中,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解决技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具体问题,将应用写作课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的应用写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笔者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点探讨,以便抛砖引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所接受和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而且要脑、心、手共同参与,提高行为能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思维、行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变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可结合使用的方法有:模拟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特别适合于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模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分为模拟情境教学与模拟设备教学两大类(这里只谈模拟情境教学)。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可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特有的规范的了解,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用写作教学要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制定本专业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文秘专业为例,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特点,直接将学校行政会议作为模拟工作场所,把召开会议的办会、办事、办文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可组织学生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进行实习,会议一般包括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会前要明确会议程序,确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议题、通知与会人员;会中要准备会议签到表,进行会议记录、会议录音,或拟写发言稿、收集会议信息;会后要拟写会议总结(会议纪要),并对会议确定的任务进行跟踪落实,或写报道稿。这样做,可以将文秘专业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落实,在做中学。
如果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设计写作教学,则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进行训练,可根据下面的过程进行教学:某企业将要举行年终总结和表彰大会,时间定于年底,企业领导预先召开一次大会筹备会议,确定了会议的议程,决定大会由副经理主持,由总经理做年度工作报告,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宣读企业优秀员工名单,然后由企业职工代表发言,最后由企业领导为优秀职工颁发奖品等。笔者针对这个任务情境拟出下面几项训练内容:(1)让一组学生先写出会议通知及邀请嘉宾的请柬;(2)让另一组学生拟写企业年终工作报告及表彰大会筹备方案;(3)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的议程安排表并准备奖品;(4)让一组学生模拟进行会场布置;(5)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然后让每个小组搜集写作素材,熟悉企业文化,既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写作要求,又要进行现场模拟,要求各组学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将平时所学到的涉及会议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落到实处,在这次模拟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议的组织和协调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只谈教学方法)。工学交替即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法,就是通过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生——员工——学生”的角色转换中,较为全面且直接地熟悉行业岗位的运转情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尤其有现实意义。在“十一黄金周”或旅游旺季,可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将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调整应用写作教学,灵活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应用写作。酒店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离不开召开各种会议和各种酒店应用文的应用,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通过实习,学生办会、办文、办事的各种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般而言,酒店通常召开的例会主要有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办公会议、部门经理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部门管理例会、班组会、协调会、培训会、晨会等等。学生对于办会这项工作就要按照会议的级别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的规模最大,会议组织者要认真准备材料,搜集酒店员工关心的问题,将酒店近期的经营情况、近期的工作总结、预期的工作计划、员工关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通过会议传达给酒店全体员工。学生可分人、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教师现场进行应用指导。
在一般的酒店管理应用文中,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并能运用。
除了让学生充分接受酒店人事部门的培训外,还可派教师跟踪教学,及时指导。通过开展工学交替的行动导向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知识、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使学生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大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于“函”一节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函是什么,函有什么作用,函的分类、函的写法及语言风格怎样。为使学生掌握这种公文的特征和运用方法,笔者将学校近时的情况设计为教学情境:学校毗邻国道206线,其时道路正在扩建,车辆多,交通拥堵,学生上学、放学,特别是每周五下午住校的两千多学生陆续回家时,交通安全隐患极大。学校多次发函请求有关交通部门在路口增设交通标志、斑马线、候车亭等,但是未果。针对这一具体情境,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情绪激愤,你一言、我一言,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出“函”这种公文,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发函,向相关交通部门提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这件事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加交通标志等设施应向哪些部门反映?(2)学校应怎样与主管部门联系?完成这项任务应写什么样的公文?(3)这种公文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写?在格式和语言方面有何要求?(4)处理这种公文在程序上有哪些要求?要不要回复?
在“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共同讨论,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函”的概念,函的分类及作用,函的行文规则与处理程序,函的内容、格式、语言方面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写作,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实现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化的构想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不仅建构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也为高职生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制定工作和学习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谈话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毕业论文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综合检验,也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能力发展由“初学者”向“高级初学者”跃升的一种综合训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高职生毕业论文,正体现了这种“综合性”的本质要求。分析化工各专业的特色与学生的特长,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完成化工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案,即基于工作过程实现化工专业毕业设计项目团队化的构想(如图1)。构建以项目为目标的伙伴团队、完成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各专业仅做本专业设计题目的思路,以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和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指导小组(同时也是毕业设计的考核小组)为核心,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工作。
(二)对存在问题的改进
该理念所设计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主体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完成形式首先使题目的范围扩大,题目数量下降,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下降;其次,团队协作成员组可以相互帮助,发挥团队的功效,遇到问题小组讨论,协商解决;第三,指导教师也不再是单个老师,而是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组成的指导小组;学生获得的指导不仅来自理论知识,还有实践的经验。当然,学生团队的工作不是所有人完成一个任务,而是明确的分工合作,一人一块,分步协作。
(三)实施方案
以某高校化工学院不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教改目标,以面向工作过程为导向,毕业设计项目团队化为手段,模拟工作过程;使各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熟悉工作过程,适应团队合作,要求小组成员以流水线的方式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最终完成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严格设计考核答辩体系、用各成员认同的阶段评价考核指标对设计项目分阶段工作和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衡量,能约束团队的每个成员,使各个成员的具体目标与设计项目目标联系起来。指导教师也不再是一个老师,而是指导考核小组,按照阶段评价考核指标对每个成员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同时,指导考核小组应通过定期约谈等方式,在项目团队中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管理机制,以保证毕业设计完成的整体效果(如图2)。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些方针政策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很难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一言堂式教学法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也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语文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致使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实际化,致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语文课堂更加厌学,学生对专业课更感兴趣,普遍认为学好技术就行,将来找工作用得上,语文课上不上无所谓,对语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要想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是由目标群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质量控制这六个方面组成的优化教学系统。因此,我们要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也就存在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需要逐步领会、消化、直至应用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五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在此实施过程中,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成效
1.提升了学生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通过任务下达和小组分工配合,实现分层次教学、体现差异,因材、因人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一堂课下来,学生得到的收获是很多的,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行动导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解除了原来教学的种种束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了信心。
2.提高了教师水平
对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很高的应变能力,发挥示范、指导、引领作用。同时,行动导向教学促使教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3.增强了语文活力
行动导向教学使语文教学跳出学科封闭化的怪圈,实现与现代职业教育最高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思维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开发,既增知识,又长才干,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让语文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四、体会与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良,并具有合作学习的特点,但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障碍、没有沟通技巧等问题。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应该加入这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流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追求一步到位地达到“标准”流程。
总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水平,增强了语文的活力。在每一堂语文课后,学生能有所学,有所悟。每一个走上社会的中职学生,都让人们竖起大拇指。如此,是教师之幸,学生之幸,教育之幸,社会之幸。
参考文献:
[1]夏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用感受职业教育研究.2004
[2]史平,秦旭芳.《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1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引导文教学法等。
2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次挑战。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的应用
3.1旅游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旅游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思想和身体都行动起来”。职教教师要充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意识觉悟是致关重要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变主导为引导,在教授理论知识,引导启发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只有行动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职教教师不但是课堂的策划者奋还应该是有效的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是一种挑战。而我们的职教学生就则应改变以往那种被动的接受者的身份,成为主动学习的有机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主动性,多多参与教师设定的活动,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寻找成就感。师生关系不在是单纯的教学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平等关系。
3.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头脑风暴教学法是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大脑风暴法是将少数人召集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也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它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去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该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对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采取头脑风暴时,教师尽可能鼓励欢迎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不要马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可参加到讨论的队伍中,引导鼓励学生想出更多更新的观点跟看法。学生则应积极参与到创造性思维中来,只是简单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无须在意别人会不会提出批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职教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师这节课所讲的内容。
显然,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是以牺牲部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创新职教课堂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更新教学观念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职业教育从上到下集体更新教学观念,从校长到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到每一个教师个人。每一位施教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院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支持教学发展,为其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出台相关的教学发展政策,提供相关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其次,教学管理人员也要更新教学管理理念,不能因为教学发展的路上会遇到新问题和新障碍而害怕实施教学发展的突破。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到教材编写、作业布置的形式,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等众多方面改革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积极实施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理念的新的管理模式。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以“行动导向”为理念的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教学内容,以自己的行动为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其实就是一个备课问题。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我认为这是需要改进的。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其次,在时间的安排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现在提倡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放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时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拔和指导上,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教”转到“学”的方面,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能获得独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顺应国家政策的指导,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初期一直延续着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传统,虽然投入了高质量的教学师资和教学配备,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仅理论学习掌握不好,甚至对高职学生最根本的熟练技术掌握的要求也没有达到,不能给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级技术人员。因此,促进了高职院校对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索。顺应这一需求,西方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并迅速被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用到实践中,称为现今高职教育的主流。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可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上世纪80年代,高职教育急于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追求自身特色,主要体现在添加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时数,重视实践教学。第二阶段, 在90年代之后,国外课程理论蓬勃发展,其中有许多被纷纷引入国内,在我国的直接教育中被吸收和实验,课程改革称为热点,各教学团队不断进行教学内容重组,重新编写教材。第三阶段,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提升的阶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时期,许多高职院校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导,用系统思维来调整教学体系的各个要素,着力知识与技术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学习与创新的整合,学习领域与工作过程相统一,以此发挥系统整合的功能。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更新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原有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并且由于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学生对学校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也提高了对学习提供更好服务的要求,学校间的竞争加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虽然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其实用性强,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其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且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学”比“学好”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与高职教育的初衷一致。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偏重理论教学,配以少量的验证性实验,对高职的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大。如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中,那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主动地动脑、动心、动手过程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其教学环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咨询信息
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能力锻炼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适合的工作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查询和参阅相关材料能力,数字电子电路设计、读图能力,硬件电路检测排错能力,焊接技术或应用软件连接、仿真数字电路的能力等。教师通过任务书向学生公布独立工作的任务,任务书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要求、项目设计内容、设计完成时间等,学生从中得到必要信息。项目任务书中所涉及的专业性强的材料由教师或者由学生主动收集,再由老师审查其准确性,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要求由学生完成案例的收集。
二、计划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得到任务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任务的解决方法,每位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将设计任务模块化,并对组员进行分工,由小组成员按模块分析研究讨论和查找资料,最后上交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案。
三、决策
当小组的方案定下来后,教师参与到方案的评价中,让学生认识到计划的可行性,或准备再次修改方案,确定使用到的电子元件等。
四、实施
当小组方案最终确定后,学生按照计划独立完成电路的设计任务,完成数字电子电路的搭建。
五、控制检测
学生完成数字电路搭建后进行功能检测,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出现问题,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并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看设计出的实际电路是否符合标准。
六、展示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设计成果展示,每位成员对自己的设计内容和心得进行分享,也可以在各小组间交流经验,从而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七、评估和总结
评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二是学生互评;三是老师讲评,在老师讲评的过程中要指出每个小组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上一环节所记录各组成果的内容和形式、演讲者、互评者进行评价。
行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产生于英国,由英国的教授瑞恩斯(Reginald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超级秘书网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456项目体系”主要内涵
以四个导向为切入点设计培训方案:即以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课程;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学习与交流相结合;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
开展“十个一”活动: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拓展训练,一次读书交流会,一次生日party,一次党性材料分析会,一次座谈会,一次参观水电博物馆,一次篮球比赛,一次辩论赛。
四种教学方式: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参观学习,体验式学习。
五种管理模式:全封闭式培训,团队学习,互动教学,自主管理,积分考核。
六项学习成果:每周周报,PPT成果汇报,学习行动笔记,感悟集,学习论文,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两结合”指学习内容结合工作;“4A”指4项行动计划)。
“456项目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将现代企业培训管理理念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成年人学习的固有规律,使培训学习从单一的学员对知识层面的认知上升为以更新观念、拓展思维、锤炼心态、提升能力为重点的全方位、立体式互动交流,实现从听到、知道、认可、实践,到行为改变的递进关系,使培训价值达到最大化。
“456项目体系”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突出解决公司对青年干部能力要求层级和标准的专项问题,结合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通过对资源合理有效地整合,实现“456项目体系”的建立。
基于“456项目体系”的实践
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课程设置及应用
设计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党性修炼、卓越表达、思维激荡、知识拓展、管理提升。“党性修炼”加深青年干部对新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国家及公司政策领悟能力,着眼公司战略总体目标,提高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卓越表达”提升个人公众表达能力,学习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艺术;“思维激荡”突破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个人思维方式,重新认知自我,不断提升;“知识拓展”中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非专业领域的学习,扩宽视野,接触前沿理论知识,了解新领域新信息;“管理提升”中学习管理理论,提升管理效能,提升个人领导力,学会合理制定计划,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贯彻力。
以流程为导向全过程管理。为加强对培训班的有效管理,培训中心特意安排了具有多年培训管理经验的四位老师分别负责培训班的各项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培训前期,由专人负责培训学习手册的编排印刷,培训学习资料的排版装订,培训实施过程中所需教学物品准备以及会场设备的调试等;培训实施过程中,通过“互动教学、分享交流”等多种管理模式,努力使培训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确保实效”的主旨;培训结束后,总结项目实施过程,整理培训相关资料,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对学员工作改善行动计划进行后期跟踪回访,收集经典案例,并对下阶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合理优化。
以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为导向,学习交流相结合。交流是促进团体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在“读书交流会”、“PPT学习成果汇报”以及课后“学习园地”感悟粘贴等过程中,都给学员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一是“每周简报”的交流方式。班级成立编辑小组,针对一周在培训中心学习、生活等情况制作简报。简报内容包括一周动态、学员学习的心得体会、所感所悟、风采展示、分享互动,每位学员都可以在简报上发表文章,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二是“学习园地”的交流方式。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学习园地,学员们可以把自己学习的感受或老师课程中讲到的经典语录写在即时贴上,粘贴在学习园地,课间学员们相互浏览,一周总结一次,评选优质感悟,大家分享。
三是“爱心家园”的交流方式。41位学员,每位学员都通过抽签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神秘伙伴,这位神秘伙伴的到来,使自己有了一次奉献爱心的机会,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默默关注着他,记录他的成长以及每天的表现,把想对他说的鼓励粘贴在“爱心家园”上。在学习的同时,使学员都能感受到被别人关注的温暖。班级里的爱心大使会不定期的宣读爱心语录,传递每个人的爱心。
四是“总结分享”的交流方式。每周的课程结束后,学员根据一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学习,相互分享学习体会,并选派代表和全班分享三点,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学员以空杯的心态从别人的收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
五是“辩论赛”的交流方式。聆听智慧交锋,感受语言魅力,举行以“责任·能力”为主题的辩论赛。辩论中双方辩手各执己见,据理力争,唇枪舌剑,妙语连珠,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出辩手良好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的综合能力,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六是“座谈会”的交流方式。培训班党支部召开了“依法治企”学习座谈会,并邀请公司监察部同志参加。座谈会上深入学习了新源公司依法从严治企有关要求,分析了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实施工作改善4A计划。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学习期间,每位学员要填写两结合工作改善“4A”计划,以一周为节点,总结学习收获,反思工作改善点,将思路转化成方案,再将方案转化成今后的行动计划,应用smart原则(可操作、可实现、可衡量、可评价、有时间限制),制定并描述计划实施具体步骤。根据计划的制定,实施改善行动,使培训有效落地,实现成果转化。
四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课程之外,还设有专题研讨、参观学习、拓展训练。
专题讲座。为了使每位参训学员训后在思想境界上有新的提升,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力素质有新的增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培训班安排了包含多学科门类的30个专题,涉及历史、社会、管理、科技、法律等学科知识,并结合当前时政,开设了关于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辅导、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专题讲座中,课程将互动方式的演练、角色替换、情景模拟、管理游戏、结合案例讨论、头脑风暴、性格测试等穿行,老师们生动有趣的授课内容、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表达技巧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正确领会上级领导意图,有效完成组织任务》课程中,为加深学员对课程的理解,主讲老师设计了“最佳搭档”的互动游戏。课后,学员们分享了学习的所思所得。学员张会贞就在以“参与、分享、反思、成长”为主题的所思中写到,游戏过程中被指挥者茫然等待命令,指挥者情急之下有亲自操作的冲动。反思工作中,作为上级领导,如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习惯于指挥部下,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自身压力过大,员工过分依赖领导者,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专题研讨。在专题研讨活动中,分别通过班委、党支部、各小组队长组织,选定研讨主题、设计研讨流程,组织研讨过程,使学员相互学习,畅所欲言,有效沟通,实现思维拓展,观念交流。培训班顺利完成了“读书交流会”、“党性分析会”等专题研讨活动的召开,并对研讨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整个过程,一方面使学员丰富了学习内容、交流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
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将学习与实践有效结合,在学习的同时,放松身心,交流感情,增长见识,增进友谊。
体验式学习。从团队建设、室内体验式活动、户外拓展、晨练四个角度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将直接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强化青年干部的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担重任的团队精神。体验式学习对个人而言,使学员战胜了自我心理舒适区,克服恐惧,直面困难和压力。对团队而言,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使团队成员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正确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种管理模式的实践
“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是指严把各项考核制度,实施军事化管理。学员按照考勤要求,按时上课,并且克服严寒及自身生活习惯,每天坚持晨练,他们用整齐的步伐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用响亮的口号传递着青年干部的热情和活力。
“团队学习”的管理模式。即将学员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队长、队长助理、纪律委员、5S委员(5S源于日本精益生产,此处特指维护小组环境,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员可自愿竞争上岗。队长带领小组进行团队建设,组织大家制定本小组的队名、队徽、学习目标、学习公约,并依此进行风采展示。团队学习中,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队长负责组织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小组案例分析、总结研讨等环节各小组成员的发言;队长助理负责收集学员的学习感悟,课间粘贴在团队的“学习园地”上;纪律委员负责维持本小组及班级的课程纪律;5S委员负责带领团队成员维护小组的5S环境。
“互动教学”的管理模式。即由主讲老师负责课程内容的完整讲授,助学师进行课前气氛的调动和培训现场管理,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享受知识的盛宴”。“课间操、小游戏”等多种互动方式,能充分缓解学习疲劳,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程度来吸收课程内容。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班中成立党支部及班委,实施管理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委成员由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组成,党支部成员由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成,他们承担着沟通师生、引导班风、服务学员的重要任务。学习过程中组织策划实施贯穿项目始终的“十个一”活动,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通过QQ群、飞信的建立,搭建学员相互交流平台,辅助培训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积分考核”的管理模式。即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团队累计积分制,分别针对团队建设速度、风采展示、课堂互动、5S环境、精彩感悟、研讨总结、竞赛活动、好人好事、课堂纪律等环节,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将得分情况真实有效地反映到班级评分规则表中,运用透明机制,评选优胜团队,激发团队学习热情。
学员展示的六项成果
每周周报。由班委会成员组成编辑部,针对每周的培训学习情况编写周报。周报内容包括:本周要闻、本周动态、组织活动、心得体会、学有所思、培训分享等模块。学员积极投稿,针对课程、活动等自拟主题,分享心得体会。周报提供了学员交流的平台,全方位展示了学员学习期间各项收获以及丰富的培训学习生活。
学习成果汇报(PPT述学)。学员间的交流在整个培训班的培训管理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其搭建起了多样性的沟通平台,实现了学员间学习成果交流。如每位学员五分钟的PPT述学,就是由学员梳理、提炼、总结其学习期间的所感、所悟、所得而进行交流。
学习笔记。为学员设计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学员每天都将学习收获整理成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知识点,学习期间经常回顾翻阅。培训结束时,每位学员的笔记本上都写满了各自的收获。
感悟集。学习园地是培训班的一个亮点,课间总能聚集许多学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大家相互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期间共收集到300余条学员的感悟,且把这些感悟装订成集,作为学员学习生活的一个美好纪念。
学习论文。学习的真谛是能力而非信息的获得,学习期间每位学员将学习所得结合自身工作撰写学习论文,41份论文分别从多个角度设定主题,涵盖了公司系统生产、管理、建设、安全、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
工作改善4A计划。培训设计始终遵循“学以致用”的培训理念,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分别制定了个人的“工作改善4A计划”,计划中详细描述如何按步骤将学习所得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各项工作业务能力,最终实现行为的转变。
制定行动计划作为学习成果的重中之重,密切联系了学员实际工作,优化了学员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增强了全局意识,提升了系统思考能力。由于行动计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持续性,这样就促使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利用信息反馈进行培训评价和改进
为保证培训课程的顺利开展,达成培训的最终效果,在培训中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全面收集学员对培训过程的建议,以及对活动安排、课程设置等信息,以此进行培训效果的整体评估。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培训管理、后勤服务四个方面展开,在对评估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复查的基础上,对培训效果再次进行跟踪调查,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及提出的有效建议。
为了满足企业用人单位对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针对本校已有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机械产品设计员(师)就业为导向,建立机械产品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大力培养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就业意向学生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以适应国家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 现实背景及意义
机械是工业的的基础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各种新型机械设备、机械传动产品能更好地满足生产及社会的需要。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师是机械行业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重要岗位,近年来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可以以机械产品设计师能力为培养方向,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改革措施下,完成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寻求机械产品设计的职业和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形式。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新的人才观念和办学理念正在形成。在办学方向上,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以此来推进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定向”或“订单式”培养,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现有较多的高职院校对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作了较多的研究与实践,但是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的以就业职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与实践。
(1)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2)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定义;(3)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与实践等。
以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建立以机械产品设计员职业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研究和课程开发。具体为:教学体系中技术基础课前二年培养计划不变,第三年第一学期重点开设与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相关的课程,增设机械产品设计相关选修专业课程。第二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在岗位任务分析前题下,对机械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开发进行正确定位,编写机械产品设计专业教材。以企业产品设计实例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内容。以计算机三维设计软件应用为主要培养技能,以适应数字化机械产品设计职业技能的要求。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兼职教师共同研究打造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对机械设计制造大类专业以机械产品设计为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改革和课程开发。大方培养学生的机械产品设计能力并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和创造的高技能型人才,使他们出了校门就能投入机械产品设计工作和自主开发创业。
3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以机械产品设计师就业为导向,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与改革实践。使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用人需求,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积蓄个人职业发展潜力。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有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小组活动;有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多环节、多方位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应用等数字化机械设计实践活动,参加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结合共同做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训,共同编著出版具有机械产品设计的就业导向专业教学教材,使本课题研究成果更适用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4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通过在企业调研、互联网资源查询,充分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内涵、职业特点、职业任务、职业等级和社会企业需求等信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导下,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研究,打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大类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为机械产品设计师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