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2 11:09: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学习计划

篇1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1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整体护士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每月组织全院性业务讲座一次,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和教学查房一次;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晨会提问,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坚持“三基”培训与考核工作。“三基培训计划”要求人人过关,并将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实力。

①根据护理发展需要,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

②鼓励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大本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冲刺,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实行护理论文零突破。

③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快对三年以下的在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④规范教学,加强对实习、进修、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⑤充分培训护理人员组织参与性,操作比赛。5月12日护士节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比赛。

4、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士仪表规范,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岗位。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2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3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促进护理学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可行性,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年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主的护理学教育为模式。

二、授课人员素质: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讲课。

三、授课形式:各科准备培训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讲课。

四、学习方式与管理:护理部业务学习在前一天内安排时间、地点。参加培训的人员除值班、病假、产假外全部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按旷工处理。学习期间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地点,并认真做好考勤工作。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4在--年护理培训年基础上,结合--年,以及我院护理人员有很多年轻护士,普遍护理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重点偏向护理操作的培训考核。

一、培训内容

1、3月份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主讲 张化

2、4月份

留置针操作、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主讲 王文

3、5月份

各种评估表的使用、交接班制度 主讲 王学无菌技术 主讲 楚霞

4、6月份

消毒隔离知识、心肺复苏、查对制度 主讲 孙霞

5、7月份

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处理医嘱制度 主讲 庞龙

6、8月份

修订后制度的培训(医用冰箱、高危药品、急救车封车、各班护士职责、各能级护士职责) 主讲 王欣

7、10月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鼻饲留置胃管、口腔护理)主讲:孙玮

8、11月份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导尿(男女) 主讲 孙霞、王玮

二、培训时间:定于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下午2点30分

三、培训地点:七楼会议室或八楼示教室

四、培训方式: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指定护理人员讲课

六、根据--年度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护理部业务学习内容可以有所更改,由护理部具体安排。

七、要求:

1、当月讲课的人员,请于当月10号前将课件复印件交给护理部备案。

2、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年底以签到次数统计,缺课达2次以上,年抵扣一次性奖金50-200元,值班护士由护士长签名备注,病假、产假除外

3、年底根据全年培训情况,评选3位备课讲课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4、请自带笔记本,年底检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5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配合--年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1 .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

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篇2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篇3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篇4

Abstrac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way project safety, the function is complete, the more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t ignore the entity in the use of long roads in the process by wind erosion, frozen, water extraction and other natural damage, and, to some extent, obstacles, restricted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highway maintenance into the analysis, briefly.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Scientific. Reasonab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期以来,我国各等级公路在交付使用的期间内,受地下水位、气候温度、空气湿度、行车荷载、施工质量、设计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均会在不同时期内出现各种类型、规模、形式的裂缝、车辙、塌陷、沉降、坑槽等质量缺陷,不仅直接影响了公路系统的外观质量,同时也将危害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由此便需要开展专业、系统、完善的养护维修与管理工作,以及时的发现、识别、处理公路质量问题。然而,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公路项目的资金投入往往侧重于施工建设阶段,而忽视了后期运营期间的养护与管理,加上机械设备的落后、方法观念的陈旧,不但没能保证、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还消耗、浪费了原本有限的资金与大量的人力资源。以下,本文就我国公路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实现科学化、合理化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一、我国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养护机构有待规范

一般情况下,我国多数公路系统的养护管理,均采用的是以往计划经济体制所沿留下来的单一公路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专业性、科学性,具体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通常是由当地的各级主管部门负责,虽然设立了公路养护科、养护班组等多个下属部门来实施具体的业务活动,但由于此种机构的设置、管理业务的分配是围绕其内部行政单位来实行,一般都会主动的去完成公路养护与管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难免存在管理意识淡化、责任心丧失、养护成本超标、资产浪费过大、人员数量庞大等问题,严重缺乏科学化、合理化,不利于新养护技术、机械材料的应用。

(二)养护管理方法滞后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公路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由于缺乏一定的认识与重视,并未设计、引进权威、科学、先进的路面养护管理系统,而计算机系统、电子信息网络、智能动态监控系统等设备、工具,在具体的数据处理、信息采集、路面检测等业务活动中仍处于探索、实践、发展阶段,从而不仅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各项业务活动的效率、质量,同时也消耗、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资源。

(三)公路养护的技术性较低

近些年,随着国内各大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各等级公路的施工建设进一步加大了规模与难度,从而对后期的养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必须提高公路养护的作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养护作业成本、使公路养护作业水平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相适应。然而,由于我国由于养护体制的僵化和养护经费的不足,使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远低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目前,除了部分沥青路面养护实行机械化施工外,其他养护作业大多是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质量不高,安全隐患多,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

二、科学化、合理化的公路养护内容与方法

(一)进一步提高路况调查的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多数公路项目的后期养护,均是以人工操作的方式,利用常规仪器来检测目标路段的实际情况,但随着公路规模的不断加的,此种做法显然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开发力度,或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方法,充分利用声、光、电,尽早实现半自动、全自动的公路检测,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路况调查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为公路的养护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详细的数据资料。

(二)养护资金的计划、分配

对于公路的养护,为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与合理的使用,应逐年制定养护资金计划,通常可以根据管辖范围以内的公路等级、建设规模、最大交通流量、使用年限、损坏程度以及我国相关的建设需要,来分析、判断、预测、评估未来一年公路养护所需的资金投入,并综合考虑其内部各个养护单位、团队、班组的工程量与生产能力,利用公路管理系统作出辅助决策,逐步细化、分解养护资金,以合理、科学的方式加以分配。

(三)加强养护工程的检查验收

现行公路养护规范规定,为确保大中修、改建工程质量,应严格检查与验收,在各项工程的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检查验收,并留有完整、详细、准确的验收记录, 经验收人签字,确保验收质量。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政府监督、工程监理、施工单位自检”制度。严格履行工序交接程序,作好试验记录、原始记录和自检记录以及隐蔽工程记录,以上记录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核实签字。为确保养护工程质量,工程竣工后,要严格履行检查验收程序,组织有关专家,逐项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四)新材料、工艺、技术的应用

公路养护的科学化、合理化,不仅需要从管理方法、硬件设备上加以改进,同时也需要本着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更多的研发、创新、应用新的养护施工材料、工艺、技术。其中,目前可以使用的再生材料有焚化炉渣、粉煤灰、旧沥青混合料等诸多品种,也可以采用沥青混合料以热拌热铺的方式进行公路的路面养护。总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综合使用新型材料、技术,不但能够取得良好的养护效果,也有利于公路养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结束语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10例,女30例,年龄40~60岁。24例在化疗输液过程中出现沿静脉走向索状红线,局部灼热;5例血管瘪陷、硬化、管腔狭窄伴压痛;5例沿血管走行色素沉着;3例局部皮下瘀血;2例局部出现结节性瘢痕;1例局部出现皮肤红肿、组织坏死。

2 静脉损伤的主要表现

(1)血管壁弹性下降。 (2)静脉萎缩变细、血管变薄、脆性增加。(3)皮肤沿静脉走向出现树叉形黑色斑。(4)长时间输液后肢体水肿,影响静脉循环。

3 原因分析

3.1 血管因素:首选粗大的血管造成其分支末梢血管血流不畅;血管弹性差、有结节瘢痕与周围组织粘连易导致药物渗出。

3.2 操作失误:操作者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长期在同一部位滴注化疗药物致该处血管通透性增强;刺激性药物在注射前后未用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拔针后局部按压少于3~5分钟,导致局部瘀血。

3.3 固定不当:针头滚动,针尖接触血管壁致其痉挛水肿或针头刺破血管,药物外溢深层组织。

3.4 药物毒性因素:药物因稀释浓度、给药剂量、疗程时间不同导致血管损伤程度不同。

4 护理措施

4.1 血管选择: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对容易引起局部灼伤坏死的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药。长期化疗病人应根据化疗方案,计算静脉使用次数,制定计划、交替使用,使化疗造成的损伤有一定修复时间。原则上要求爱护病人每一条血管,注意保护大静脉血管。

4.2 选择针头:根据化疗药物的浓度滴速,结合病人静脉情况选择合适针头。过粗穿刺难度大,易损伤静脉血管,过细针管易阻塞,达不到治疗效果。

4.3 有效穿刺:穿刺动作轻柔准确,对结节瘢痕而弹性尚好的血管要避免针尖在血管周围反复滑动;对腔狭窄弹性差血管先应绷紧皮肤,从血管正中或紧靠血管旁侧快速进针;对外周静脉充盈不佳应采用先放松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的方法,使血管在短时间内自然充盈,增加一针见血率。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从血管上方以15~30度缓缓进针,见回血后以5~15度再进0.2 cm以减轻对血管内膜机械性刺激。

4.4 妥善固定:对成人上肢静脉输液应采取一侧固定手法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三条胶布平行排列与针头垂直,间距0.8~1.2 cm;对留置静脉针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进血管。

篇6

1.1 一般资料 1996年4月~1997年10月共收治了50例ALL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岁。高危ALL16例,标危ALL34例。按国内白血病诊断标准[1]诊断。

1.2 治疗方法 采用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方案[2]。

1.3 治疗结果

1.3.1 诱导缓解(VDLP)方案:50例ALL患儿经过VDLP方案诱导均在1月内完全缓解(100%),其中20例于诱导2周内缓解(40%),4例患儿化疗早期出现出血和感染(8%)。

1.3.2 巩固治疗(CAT)方案:50例ALL患儿中4例(8%)在巩固治疗结束1周后骨穿显示原淋+早幼达6%~7%。

1.3.3 HDMTX+CF治疗:40例行HDMTX+CF(大剂量氨甲喋呤+四氢叶酸钙)治疗。3例(7.5%)在用药3~5d出现过敏反应,其中2例经治疗好转,1例放弃治疗。

1.3.4 早期强化(VDLP、Vm-26+A)方案:37例中5例在用完后出现乏力、脱发等,其中2例因其他原因在早期强化后3月未口服药物维持治疗,骨穿仍显示完全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预防感染

2.1.1 环境及个人防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单位病床占地6~7m2,2次/d紫外线及消毒液做室内清洁消毒,餐后、睡前用口泰漱口,1/5000高锰酸钾早晚坐浴一次。有口腔溃疡者涂维生素E油以促进溃疡面愈合,肛周破损者除坐浴外用消炎油膏涂抹肛周及,局部还可用烤灯照射,以保持局部干燥,促进创口愈合。加强皮肤清洁和饮食卫生,严格陪护探视制度、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化疗前清除急慢性感染灶。

2.1.2 骨髓抑制期特殊防护:有条件者住单人间,短程口服抗生素如磺胺。大剂量静点丙种球蛋白2~3d,酌情应用惠尔血、输血或血小板等。

2.1.3 积极抗感染治疗:粒细胞减少期无原因体温高于38.5℃,持续3d以上者须用足量、强效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 输液的管理 静脉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损伤,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是可以避免的[3]。

2.2.1 合理选择利用血管: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要有计划利用血管,由四肢远端开始,对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采用较细小的血管输注,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要采用易固定、弹性好的大血管。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要得当,给药方法正确。

2.2.2 血管的保护:在操作时除要注意机械性损伤外,在平时用药结束后,要经常热敷,按摩手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使血管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减低脆性,减少粘连和结节瘢痕的形成。

2.3 出血的护理 当血小板<20×109L-1伴明显出血倾向,除输注血小板外,还应限制其活动,避免碰伤。不吃硬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消化道粘膜损伤,防止鼻腔及牙龈出血,气候干燥时,注意保持鼻腔湿润,不抠鼻腔。如少量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出血多时可用纱条填塞压迫出血,牙龈出血可用冷盐水含漱或用明胶海绵压迫出血。各种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3~5min,预防皮下出血。

2.4 饮食护理 给患儿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适合小儿口味的饮食。但在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则给低脂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诱导缓解及用大剂量氨甲喋呤期间,预防因大量白细胞破坏 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同时也有利于药物毒素的排泄。

2.5 重视心理护理 首先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对患儿采取鼓励、安慰,抚摸等方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他们,充分与他们沟通建立友好关系,取得信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治疗,提高患儿的长期生存率。

2.6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化疗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肝损害。另外如长春新碱的主要副作用是神经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主要副作用是胰腺炎等,因此,化疗期间除应定期复查血象、肝功及骨髓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与否,在治疗护理上选用能防止或减轻毒副反应的中西医措施,以利化疗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1a多的使用,发现该方案对ALL疗效较好,凡坚持准时化疗的患儿均处于缓解状态。本组50例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经采用综合防护措施、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同类报道[4]。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15-01

护理安全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病人不发生法定的规章制度以外的死亡或功能、机体结构和心理上的各种非正常损害[1]。临床护理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对护理人员自身利益、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立护理广泛的安全监控系统,加强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是降低临床护理风险隐患,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笔者回顾性审查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制定了相应对策,现简要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临床血液净化护理情况如下:发生护理缺陷70例;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共16例,其中因护理人员因素引起差错5例,护理技术因素5例,病人因素3例,护理模式因素2例,内部管理因素1例;无事故发生。对护理差错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安全应对策略。

2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2.1 护理人员因素 可导致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人员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操作人员思想不集中,应急能力差,业务不熟练。(2)服务意因素,长期血液透析病人,易情绪化,心理压力大,护理人员应更注重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压力。(3)法律意识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往往对可能导致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2]。

2.2 病人因素 可能造成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病人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危重病人多意识不清,在临床具体护理中可能躁动不安,难以有效配合护理;部分危重病人并发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肺功能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并发症,临床抢救结果难以预测。(2)病人血液透析过程存在一定的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可能,透析过程时间越长,被疾病感染的可能性越大[3]。(3)血液透析患者常需终身进行,经济负担沉重,部分病人及家属可能产生消极情绪,不能配合临床护理管理。

2.3 技术因素 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比较高,隔离消毒条件高、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都可产生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2.4 护理模式因素 血液透析为终生性医疗服务,透析患者需要以预防并发症产生,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长期的整体化护理服务。但实际护理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如护理人员数量、素质等,整体化护理模式常不能很好的贯彻到病人的实际护理过程中。

2.5 内部管理因素 可能造成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内部管理因素常见情况如下:透析机、复用机的使用和消毒及机械维护是否规范;透析用水的管理;血透室的布局不合理;无冲洗用感应水龙头;工作人员自身消毒意识不强;未按标准执行透析器复用操作;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等。

3 安全应对措施

3.1 加强人员培训及相关教育 护理人员培训及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及临床应对病人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2)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责任心,使其热心护理病人并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减少护理工作盲目性[4]。

3.2 建立有效护理安全督查体系 严格按照[IS09001]护理文件精神,建立有效的护理安全督查体系,严格落实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把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严防差错事故作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重之重,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做到授权分类和督促检查等。

3.3 加强病人管理 在病人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每一位病人实行住院式管理,为其建立起帐户户口和病历档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每位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2)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应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并发症情况及抗凝剂使用情况等进行充分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记录。同时掌握沟通技巧,加强服务意识,正确引导患者控制体重、血压控制、活动、睡眠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3)对病人血液透析质量进行定期评估,通过对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肾功能的检查,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院制定的长期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篇8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第一节运行注意事项

在日常运行中提出了以下要求,防患于未然:

1)机械过滤器定期反洗。反洗时进行压缩空气气体摩擦,反洗合格后静置10min左右再正洗,正洗出水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勿将空气带入反渗透.在不影响SDI值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机械过滤器的运行时间,这样既减少了切换过滤器对出水水质的冲击,又节约了大量反洗用水。

2)定期检查、及时更换精密过滤器滤芯,防止滤芯因安装或质量问题发生泄露所引起的反渗透膜的颗粒污染.当精密过滤器进口压差大于0.15MPa时,应更换滤芯.一般应每月检查一次,2~3个月更换一次滤芯.运运行时还应经常检查精密过滤器内是否有气体,不能让空气带入反渗透膜.对备用或长期停运的精密过滤器,要采取加甲醛保护的方法防止细菌大量繁殖。

3)高压泵入口压力应至少大于0.05MPa,防止空气或精密过滤器前截留物被高压泵抽入反渗透膜。

4)停用的反渗透膜应定期低压冲洗,尤其夏天,应做到每班冲洗一次.如停运时间大于7天,应采用0.5~1的亚硫酸氢钠或0.5~1的甲醛溶液对反渗透膜进行保护.并应及时检测保护液的pH值和浓度。

5)定期对给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絮凝剂、杀菌剂、还原剂及阻垢剂的加药量。防止絮凝剂穿透过滤器与阻垢剂反应影响阻垢效果,或污染反渗透膜;防止杀菌剂用量不足而使反渗透膜受细菌污染,或因杀菌剂过量而使膜被氧化;防止阻垢剂含量不足使浓水结垢而导致膜化学污染。

6)当与初始投用状态相比,标准化的反渗透装置产水量下降10,或在特定条件下产水含盐量明显上升,或压差增加了15时,应对反渗透膜进行及时清洗。

7)应该及时调整浓水量,保持回收率75左右,应既不能使浓水中微溶盐浓度超过溶度积而结垢,又不应浪费水,即应达到经济运行状态。

第二节反渗透系统的维护

2.1低压冲洗

定期对RO装置进行大流量、低压力、低pH值的冲洗有利于剥除附着在RO膜表面上的污垢,维持膜性能,或当进水SDI突然升高超过5.5以上时,应进行低压冲洗,待SDI值调至合格后再开机。

2.2 停运保护

短期保存适用于停运15d以下的RO系统,可采用每1~3d低压冲洗的方法来保护RO装置。实践发现,水温20℃以上时,RO装置中的水存放3d就会发臭变质,有大量细菌繁殖。因此,建议水温高于20℃时,每2d或1d低压冲洗一次,水温低于20℃时,可以每3d低压冲洗一次,每次冲洗完后需关闭反渗透装置上所有进出口阀门。

长期停用保护适用于停运15d以上的系统,这时必须用保护液(杀菌剂)充入反渗透装置进行保护。常用杀菌剂配方(复合膜)为甲醛10(质量分数)、异噻唑啉酮20mg/L、亚硫酸氢钠。

2.3化学清洗

一般3~12个月清洗一次,如果每个月不得不清洗一次,这说明应该改善RO的预处理系统,调整RO的运行参数。如果1~3个月需要清洗一次,则需要提高设备的运运行水平,是否需要改进预处理系统较难判。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定的耐温性,所以用户可以对反渗透系统进行非常有效的清洗。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若不及时对已产生一定程度污染的反渗透系统进行清洗处理,想较为彻底地去除已长时间附着膜表面的污染物是非常困难的。

一般在考虑膜系统清洗方案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应把清洗排放废液对环境的影响(EDTA,杀菌剂等)降低到最低限度。

■ 应尽可能使本次清洗过程去除污染物最大化。

■ 应在清洗时对膜的损伤最小化(应首先考虑选择对膜性能 影响小的药剂)。

■ 在实际清洗操作时,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使清洗费用最低化

第三节反渗透膜发生污染的原因

■不恰当的预处理

•系统配备预处理装置相对于原水水质及流量不合适,或在系统内未配备必要的工艺装置和工艺环节。

•预处理装置运行不正常,即系统原有的预处理设备对原水SDI成分、浊度、胶状物等的去除能力较低,预处理效果不理想。

■ 系统选择了不恰当的设备或设备材质选择不正确(泵、配管及其它)。

■ 系统化学药品注入装置发生故障(酸、絮凝/助凝剂、阻垢/分散剂,还原剂及其它)。

■ 设备间断运行或系统停止使用后未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 运行管理人员不合理的设备操作与运用(回收率、产水量、浓缩水量、压差、清洗及其它)。

■ 膜系统内长时间的难溶沉淀物堆积。

■ 原水组份变化较大或水源特性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 反渗透膜系统已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3、膜污染物质分析

■ 首先应认真分析在此之前所记录的、能反映设备运行状况的近期设备运行记录资料。

■ 分析原水水质。

■ 确认之前已做的清洗结果。

■ 分析系统运行时在测定SDI值测试时留在滤膜上的异物质。

■ 分析反渗透系统配置的保安过滤器滤芯上的堆积物。

■ 检查原水流入系统的配管内部和反渗透膜的进水端的异物质。

第四节各种污染物质结垢时的表现,原因及清洗液。

(1)碳酸盐垢

结垢后表现:标准渗透水流量下降,或是脱盐率下降。

原因:膜表面浓差极化增加,

清洗液:柠檬酸,盐酸等。

(2)铁/锰

污染后表现:标准压差升高(主要发生在装置前端的膜元件),也可能引起透水量下降。通常锰和铁会同时存在。

原因:膜表面浓差极化增加,

清洗液:柠檬酸,盐酸等。

(3)硫酸盐垢

若发生沉积,首先影响盐浓度最高的系统最后面的膜元件,表现为二段压差明显升高。需要用专用清洗剂。

原因:膜表面浓差极化增加,

清洗液:柠檬酸,盐酸等。

(4)硅

颗粒硅:污堵膜元件水流通道,导致系统压差升高。采用0.4%二氯胺对于溶解严重污染的硅垢是有效的。

胶硅:与颗粒硅相似。

溶解硅:形成硅酸盐析出,应采用二氯胺清洗。

(5)悬浮物/有机物

污堵表现:透水量下降,一段压差明显升高。若给水SDI大于4或浊度大于1,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清洗液:EDTA碱液

(6)微生物

污堵表现:标准压差升高或标准透水量下降。可采用非氧化性杀菌剂加碱进行清洗。

清洗液:此氯酸钠溶液。

(7)铁细菌

污堵表现:标准压差升高。可采用EDTA钠盐加碱进行清洗。

第五节反渗透系统清洗时机的判断与选择

当有下述情况发生之―时应对反渗透膜系统予以清洗

■ 标准化后的设备产水量减少了10~15%;

■ 标准化后的膜系统运行压力增加了15% ;

■ 标准化后的膜系统盐透过率较初始正常值增加了10~15%;

篇9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7-02

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且当前通过血液净化可以对危机重症患者进行有效治疗[1]。通过血液净化推动着危重病情治疗的重要进展,而且可以显著的改善危重病的预后,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2]。当滤器凝血之后要进行重新更换,然后才能够终止血液净化,这样不仅能够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患者血液的大量丢失,加重患者的治疗费用。根据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血液净化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优质的护理方法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有效的延长滤器的时间,减少滤器的凝血问题。下面就详细的研究过程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8月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研究,男性有61例患者,年龄为1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15.8)岁,急性肾功能衰竭18例,非肾脏疾病17例,多器官障碍综合征12,急性水肿患者5例,全身炎症综合征9例;女性有29例,年龄为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14.5)岁,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非肾脏疾病7例,多器官障碍综合征3例,急性水肿患者6例,全身炎症综合征5例。

1.2 治疗方法。本院选取的90例患者,全部采用股静脉或者是境内静脉置入艾贝尔单针双腔血滤管,置入深度大约15cm,然后采用静脉血液滤过前后稀释法,选取的滤器是百特公司提供的HF 1200。

1.3 抗凝血方法。抗凝过程中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采用低剂量肝素,首剂药物用量为5u/kg,之后可以适当追加2u/kg,在此抗凝过程中每小时使用150mL NS冲洗滤器;对于无出血倾向患者向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抗凝,首剂采用10~20u/kg,开始时在动脉端注入,之后中可以每小时追加3~15u/kg;另外对于严重出血倾向患者采用无肝素静脉血液滤过法,然后每隔30min使用150mL NS冲洗一次。

2 结果

所选取的90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有2例因为滤器皿而造成凝血,经过更换滤器之后继续治疗,有5例出现管路凝血,及时发现之后从静脉壶中抽出血块,有3例从静脉壶中抽出血块,另外还有2例更换管路之后完成继续治疗。低剂量肝素治疗有45例,无肝素治疗26例,大量肝素治疗19例。经过对所有血液净化患者进行处理之后没有改善,提前下机更换管路以及滤器之后完成治疗,表1为肝素治疗统计表。

表1 肝素治疗统计表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情况较为危机的患者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MODS与SIRS,如休克患者、脓毒症患者,严重的MODS和SIRS对于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极大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外周的血液成分出现异常,如血液的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功能障碍、血细胞比容减少、白细胞增加或者减少等情况,不仅如此,还通常会伴随凝血激活和抗纤溶先激活后抑制的情况,这时患者的体内呈现的是高凝状态,如果术后大出血或微血栓形成和创伤都会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从而使患者大量出血,这时运用无肝素透析可以很有效的防止上述大量出血的情况出现,并且凝血也是无肝素透析最为主要的一个并发症。血液净化患者通常的病情是较为危急的,患者不仅时常出现神志不清、烦躁等情况,使得治疗的双腔导管出现掉落、折叠等,从而造成血流量不足、血流不通畅,进而出现凝血的现象;再者血液净化时超滤速度过快和患者出现低血压也很容易出现凝血的现象[3]。

针对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体外循环因素研究,那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完成对凝血护理,首先要加强血液净化治疗的评估、然后在对滤器的处理过程中正确掌握好肝素预冲技术,净化过程中还要保持充足的血流量,确保体外循环顺利的进行治疗前常规消毒,同时抽出上次封管的残余肝素,确保滤器中的导管通畅[4]。经过本院的研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低剂量肝素治疗有45例,无肝素治疗26例,大量肝素治疗19例。因为血液净化治疗对于血流动力稳定和血液的容量平衡、维持酸碱平衡、清除溶质和炎症介质、维持电解质内稳态等颇具优势,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要加强相应的护理,通过优质护理减少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出现,做好抗凝措施为血液净化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媛.抗凝抗栓血液净化滤器膜构建及其性能检测[D].中南大学,2012

篇10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问题及对策。方法:研究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服务意识。分别选取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对已经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认真的执行,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病患的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提高护理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护理;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R197 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140-02

血液净化中心是用来针对一些肾脏疾病和毒物中毒现象进行血液净化的特殊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血液透析病患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也得到了提高;但是随着病患的不断增多,血液中心的规模需要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导致了发展的不平衡,人员培训和治疗管理等问题上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所以必须实施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才能避免因护理而产生的纠纷[1]。现将血液净化中心中存在的隐患以及其解决方法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江西省某三级医院拥有12台血液透析机,其中2台是专门提供给乙型肝炎病患使用的,有6名护士,其中设护理组长1名,护士2名和主管护士3名。另外有轮转医生1名,患者有64人,平均每天透析28台。分别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期间到血液净化中心透析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各3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32 4±5 8)岁;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2 2±5 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查找护理安全管理隐患。通过分析和整理,发现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病患因素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隐患,其中护理人员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综合水平不足、责任心欠缺、与病患交流不足等。

2 1对血液净化中心的血液透析机进行管理和改进血液净化中心的供电设备必须齐全,拥有后备电源和临时发电机,在停电停水之前要向血液净化中心做出通知。增加血液透析机的数量并配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

2 2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机器维护制度,各班岗位职责,消毒水处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等。对血液净化的流程进行完善,建立各项应急预案[5]。

2 3加强对病患的管理对病房进行严格管理,不留陪护人员,以避免交叉感染。按照顺序建立起班次责任制度,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监督力度。

2 4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病患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病情,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护理人员和病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将病患当做亲人一般照顾,及时的为病患解决困难。护理人员是维持血液净化中心正常运转的支柱,护理人员不光要对整个病房进行管理,对整个疗程中的细节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护理人员应建立崇高的职业素养。

2 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同时采用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2 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3 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23 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3 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如表1所示。

4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健康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护理的质量从某个角度来说直接关系到病患的健康与生命。本文总结了几点关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4 1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过大:因血液净化中心的病患较多,资金有限,所以机器较少,而护理人员也相对不足。护理人员实施的工作制度是五天制平均有四天为三班。护理人员不仅要替病患进行治疗,还要替病患进行缴费、取药等工作,工作量很大;而且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应对各种急症的处理能力以及识别不同机器的能力,对相关的机器进行常见的排障。因为某些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对待每个病人的护理和观察不够仔细,对有可能发生的疾病重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可能使得病患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②综合水平的不足:随着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的增多,但是新进的护理人员大多数是年经的工作人员,参加工作的时间短,相对的技术操作也不是很熟练,工作责任心也不够强,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安全受到威胁。随着血液净化中心的扩展,在将来会引进大量的新型设备和技术,使得护理难度增大。这一切不光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加大了护理过程中技术层面的风险。③责任心的欠缺:对仪器进行操作时违反了护理的常规流程,进行错误操作,导致了护理事故的发生[3]。④与病患交流的不足:护理人员在血液净化中心对病患的治疗操作占到了整个治疗全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护理人员与病患相处的时间很较长,如果对病患提出的一些有关病情的问题置之不理,很容易造成护理纠纷。⑤法律意识的淡薄:不能重视整个医疗过程,忽视了医疗护理的重要性。

3 2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质量管理的体系。有很多的护理纠纷都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血液净化中心的高管对规章制度的不重视,规章制度的不健全都会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

3 3病患因素对于病患的管理指的是生理上被确诊患有疾病的个体管理。而有些病患因为生理上得了疾病而造成心理的变化。护理是一项依赖于双方共同进行的管理活动。保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病患的支持和配合。如果病患的心理承受能力过差,对病症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和烦躁等心理疾病。导致病患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怀疑医疗形为,对整个护理过程产生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通过查找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给予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使肾脏病人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延长了生命,同时,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加强自身素质和法律意识,以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做到质量好,服务好,让病患满意。

参考文献

[1]黄丽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53-254.

[2]张岩郅.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62-64.

[3]何东娟,林莲娇,翁月花.血液透析风险预防的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