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09:01: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党组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提升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二、会议准备情况
1、组织学习"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谈心谈话
3、认真查摆问题
4、认真撰写检视剖析材料
三、组织召开会议
会议时间:2021年7月20日下午
主持人:张宝成书记
参会人员:西万庄联校党支部全体党员
会议议程:
1、党支部张宝成书记代表党支部委员会向党员报告半年来党支部工作情况特别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情况;
2、支部张宝成书记代表支部委员会作对照检查发言;
3、支部委员会成员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党员逐一发言,讲收获提高,讲差距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建议,相互提醒,交流提高;
4、巡回指导组对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点评。
5、支部张宝成书记总结会议情况,提出整改要求。
四、抓好问题整改
1、上报专项报告
2、中心学习小组的学习实行组长负责制,局党委书记为组长,局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
3、学习秘书由局党办主任担任。
(二)学习制度
1、中心学习小组每年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局实际,制定学习计划,中心学习小组成员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计划进行学习。
2、中心学习小组每月集中学习1次,一年不少于12次。
3、每次集中学习时间1至2天,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每次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每月的下旬,逢休息日占用休息日一天。中心学习组成员提前安排好工作,尽量避免因工作耽误集中学习时间。
4、坚持做到四个不能代替,即传达文件和会议精神不能代替理论学习;学习参阅资料不能代替学习原著原文;汇报讨论工作不能代替理论学习;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和报告不能代替中心发言。
5、坚持在学习中把握阅读原著和有关教材、专题辅导、中心发言、集体讨论、个人笔记和写作五个基本环节。
6、每次集中学习要突出重点内容,列出专题,并安排1-2名中心发言人,由学习秘书提前一周左右通知到个人,中心发言人应事先认真准备发言提纲。
7、学习中,各成员要认真做好笔记,围绕学习内容积极畅谈学习体会。学习讨论,应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进行。
8、中心学习小组成员平时要坚持自学,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每人每年要撰写1-2篇学习体会文章或理论联系调研论文。
(三)考勤考核制度
1、中心学习小组成员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准时参加集中学习。
2、中心学习组成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应向组长请假,缺学内容要自学补课。
3、每次集中学习要坚持考勤记录,由中心学习小组成员自行签到,秘书定期通报。
(四)检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1、中心学习小组的组长、副组长要对中心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年终要对全年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中心学习小组各成员除抓好自身学习外,还要注意指导、检查督促
本单位和分管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的理论学习。
2、中心学习小组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并实行专项档案管理。
3、档案内容包括:(1)学习内容与考勤记载。记载每次学习的时间、内容、讨论发言和每个成员学习出勤情况。(2)个人学习读书笔记检查情况。(3)学习成果记载,重点记载各成员单位撰写、发表的论文(主要指市以上内部和公开报刊发表的理论论文或调研文章)。(4)反映学习情况的录像带、图片、文字资料等。
4、档案应齐全、完整,能正确反映局党委中心学习小组主要活动情况。档案的管理,平时要坚持不懈,年终要整理归类,文字性资料要分装成册。
5、档案的保管、管理等工作由局党委办公室具体负责。
(五)有关人员职责
组长职责:
1、全面负责搞好中心学习小组和各成员的学习,做到注重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推进工作。
2、确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指定中心发言人,并主持中心学习小组学习。
3、定期对中心学习小组学习情况进行通报、评价和总结、督促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4、组长有特殊情况时,可指定副组长代行组长职责,主持中心学习小组学习。
学习秘书职责:
1、积极为学当好参谋,搞好中心学习小组学习的有关服务协调工作。
创新管理 努力做好党校学员组织工作 文章作者:zhshxi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7日12:32 创新管理 努力做好党校学员组织工作 党校姓党,是县委、县政府培训党员干部和提高公务员理论骨干素质的重要“阵地”和“熔炉”,随着改革的发展和公务员队伍的职能转化及学历变化,按照党校教育“教学是根本、组织是保证”,要求创新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做好新时期党校学员组织工作。 一、转变观念,科学定位 一是学校定位。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大应用理论研究,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是管理变位。变管理为服务,从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方向转变,根据班级性质或专业特点确定管理目标、方向和手段。 二、坚持“五抓”,创新管理 1、抓班
子。干训兴,党校兴,党校与干训共生存。党校教学质量是党校的生命,学员组织工作是这个生命的保证。校委一班人,坚持以教学为主,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校委班子中分出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抓干部培训管理工作,重大问题坚持由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一是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二是与县委组织部共同拟定调训对象名单;三是研究决定每班研究主题和活动内容;四是与县委组织部共同确定班组干部和班委会人员名单,并由组织部派员在学校开班动员报告时大会宣布;五是班委会定期研究有关总结干部培训组织工作。 2、抓队伍。学员组织工作是保证,队伍是关键。我们始终坚持“高看一等,厚爱三分”,对组织员队伍严标准、高要求,选拔立场坚定、*可靠、综合素质高的干部担任组织员工作。具体到培训过程就是班主任的选拔任用工作,根据基层党校实际我们先后确定有五名具有高级讲师以上职称的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即组织员工作),使党校教学过程中的学员组织工作有比较稳定的组织员队伍,从而夯实了做好学员组织工作的基础。 3、抓服务。正确处理组织员与学校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坚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自觉接受校党委和县委组织部的集体领导,传达县委组织部和校委的集体意见和要求,执行校委的集体决定,切实履行组织工作职责,为完成培训计划、任务目标提供组织保证,做到从*上帮助、理论上辅导、生活上关心,坚持用教学吸引人、用活动凝聚人、用服务管理人,使学员享受全过程的服务,并融管理于服务之中。 4、抓制度。科学的管理必须是用制度去约束,使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近几年我们先后制定了《课堂纪律十不准》,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学员请销假有关规定》、《组织部不定期点名通报》、《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考勤发至学员单位》等,还和县纪委联合下发了《禁止学员在校期间用公款相互吃请的规定》,我们还积极配合县纪委不定时到各大小餐馆进行了明查暗访,有效地控制了学员在校期间推磨转圈、互相请吃的不良风气。把帮助学员树立良好学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相继出台了《学员读书笔记评比制度》、《考试制度》,开展 了看平时表现,比党性锻炼;看读书(听课)笔记,比钻研精神;看考试成绩,比进步大小的“三看三比”活动。在学员中形成了比学习、重提高;讲党性、有进步的良好风气。我们用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开发的《水镜牌干部理论水平测评系统》软件对学员入学和在校培训后的情况进行上网微机考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5、抓主体。学员是主体,党校最大的资源优势是学员优势。我们规范程序,实现学员考核办法的创新,对学员受训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既是党校促进学习、提高质量和检查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组织人事部门集中考察和合理使用干部的重要途径和依据。过去那种传统的“总结、鉴定加评比”的考核办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党校教育和干部考核工作的需要。如何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的考核机制让学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对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是由印象考核向要素定量考核的转变。我们把党性锻炼、学习纪律、读书笔记、组织能力和结业论文等五个要素作为考核基本内容,对学员受训情况进行客观定量考核。考核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成果。2003年,在南漳县基层党建“说事”活动开展一周年之机,我们组织学员开展如何进一步深化“说事”活动理论研讨,撰写论文80多篇,其中被省、市、县刊物采用26篇。为进一步加大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是由单层考核向多层考核的转变。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
了三层考核模式,即“班委会——班主任——干训科”,负责实施考核工作。“党性锻炼”由班主任会同班委会考核评定;“学习纪律”由班主任和班委会根据学员的到课率和上课表现综合评定;“读书笔记”由任课教师和干训科共同检查评定;“组织能力”由班主任和班委会结合学员平时能力表现考核评定;“结业论文”由指导教师会同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评定。最后,由干训科在各要素单项考核的基础上,对每位学员进行综合考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成绩合格的将被通报并要求自觉参加下期培训补课。并将综合考核成绩记入干部学习档案。近年来,我县的干部调训基本上是由党校组织科提供要调训干部名单,组织部统一进行干部调训,对培训不合格的重新调训。这一作法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扩大规模,确保质量 近几年主体班保证在500人以上(系统整训、部门集训除外)。 今年上半年4期265人,下半年3期350人。 三年内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把全县11344名党政干部(包括村级干部普遍培训一遍)。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教好课是自己的本分,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将继续钻研业务,潜心教学,力争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创建特色学校和示范高中的活动中,有新的提升。自己是全校的一分子,自己所带的班是学校整体的一分子。我将努力使自己和所带班级,成为学校这个运转的机体中积极有效的一环。
二、学会合作:善心待学生,爱心处同事,忠诚向领导。
用善良的爱心对待学生,从学习到身心都给予他们以真诚的关心,细心的呵护,做学生三年高中生活的领路人。用感恩的心与同事相处,与同事积极协作。有困难相互扶助,有教学体会、心得共同分享,在相互合作中,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率和最好的教育效果。与领导相处带着赤诚,团结向前,要以党员的形象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志,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创造进取、奋发向上的校风校貌。努力做学校和谐发展的一分子。
学校组织变革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很少有研究从理论视角出发,深入挖掘某种具体学校组织变革理论背后的哲学假设及其演变逻辑。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下国外三大取向、十余种模式的分析,希望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国外已有的学校组织变革理论,同时,比较彼此差异,理出其内在演变逻辑。
一、过程取向模式
过程取向模式侧重从变革的过程、阶段出发,考虑学校组织变革问题。它最早可追溯至Lewin的平衡模式,后经Lippitt等人发展为计划性变革模式,以及French的行动研究模式。
Lewin[1]认为组织变革会经历解冻、变革和再次冻结三个基本阶段。具体说,解冻指学校处于外界环境变化或者内部突然出现某种问题的情境中,学校已有的稳定状态受到冲击,变革压力上升,要求学校进行组织变革。变革即学校感受到变革压力之后,开始树立新的组织目标,并以此为动力,着手进行变革。再次冻结则是当学校形成新的组织结构、文化和价值观之后,须要寻找新的稳定平衡点,以此巩固、完善在前两个阶段变革中所获得的成果。
Lippitt[2]等人将Lewin的三阶段模式进行修正,扩展为七个基本步骤:发展变革需要、建立变革关系、澄清或诊断问题、检视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目标、转变行动计划为变革措施、类化与稳定变革、终止协助关系。French[3]等的行动研究模式则是将变革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系统地收集、分析资料和设立变革目标,由五个基本步骤构成:诊断问题、资料分析、资料回馈、采取行动和评估成效。
这种倾向宏观变革过程的模式,引起研究者的反思:开始强调组织变革的中观和微观层面,如Latta强调文化背景的影响。
Latta认为,学校组织变革可以分为概念和过程两种模式:概念模式强调理清变革中的因果关系,即着重“是什么”;过程模式强调组织变革的一般程序,即注重“怎么办”[1]。在概念模式中,组织文化通过塑造态度、规范而影响变革,虽不能强调组织变革执行过程的连续性,但它能通过影响变革过程的意会机制而解释变革中潜在意识的转型和变化;组织文化以系统化的方式作用于领导者的自我检验、建立和交流需求、塑造愿景、处理阻抗、维持一致性、处理未知结果和选择成功者。基于此,Latta提出基于文化背景的组织变革过程模式,即A process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Culture Context(OC3 Model)。OC3 Model的基本假设是:组织文化和变革之间会产生交互作用:组织文化分步骤影响组织变革过程,领导者的文化意识决定组织变革难易程度。可以看出,过程导向模式的共同点是:都从宏观过程角度思考变革问题。但OC3 Model与前面三种模式相比,更加强调组织文化在整个变革过程中的渗透和互动。
二、策略取向模式
策略取向模式指从变革的计划、管理和控制等策略的角度出发,思考组织变革问题。Chin & Benne[4]根据不同人性假设,以变革动力和组织类型为维度,将策略取向模式分为三种:经验―理性模式、权力―强制模式、规范―再教育模式。
经验―理性模式强调理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运用和有效性。其理论假设是:人是具有理性且能被理性知识所说服的动物,并相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可以经由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予以弥补。因此,它强调在学校组织变革过程中学习、发展和运用理性知识,并尝试以实际变革效果证明理论与实践之间是可以互相沟通的。由此,组织变革过程中研发出类似于知识―生产―利用和研究―_发―利用等一系列通过研究、开发新知识而促进变革实践的具体策略。
权力―强制模式强调权力的运用。其理论假设为:出于组织惯性和人的惰性,组织及组内个体可能会出现抗拒或回避组织变革的情况,由此,需要通过使用权力,强制进行组织变革。同时,权力―强制模式也相信强制手段是实现组织变革最有效且速度最快的策略。然而,这一模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方面,过程中产生对抗,较难达到理想效果;另一方面,权力随着时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扩散。
规范―再教育模式大致是前两种的混合。其基本假设为:教师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学校组织层面规范的形成。因此,该模式通过建立有利于学校组织发展和个体组织成员自我更新的规范,而实现组织变革,并形成再教育、再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组织向好的方面变革和发展。
经验―理性模式变革动力源于理性知识,并据此指导实践;权力―强制模式源于外在权力,并强制进行变革;规范―再教育模式动力源于组织中个体成员之间形成共同遵守的规范,并兼用理性知识和权力,期望以规范引导组织变革。变革范围和侧重点方面,经验―理性模式和权力―强制模式都注重在宏观组织层面予以变革;规范―再教育模式则同时关注到组织层面的结构、文化,以及组织中个体发展,其理想效果是组织能够不断创新,而个体也能不断自我更新。
三、系统取向模式
系统取向模式将学校看成一个系统,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学校组织变革问题。根据对系统认识的不同,可细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将学校看成封闭、确定的机械系统,即机械系统模式;将学校看成综合、复杂的开放系统,即有机系统模式;将学校看成是一种不确定、异常复杂且能自我生成、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即生成系统模式。
机械系统模式以牛顿物理学及其世界观为理论基础,相信外部世界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可重复性和确定性。学校像工厂一样,每个教室就是一个车间,学生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固定的时间放学,学着确定性的知识,强调读、写、算等实用技能,注重机械记忆。机械系统模式强调通过改进技术或组织结构开展学校组织变革。
具体说,机械系统模式包含三大变革策略[5],即以结构为中心、以人员为中心和以技术为中心。以结构为中心的策略强调通过变革组织结构及其权力运作形式,从而促进组织发展,如改变组织特质和组织设计。人员为中心策略强调变革组织中人员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组织提升。其措施为改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决策和问题解决。技术为中心的策略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组织。上述三种核心变革策略都是以简单线性思维为思考特点,强调科学、理性的确定性作用。不过,机械系统模式将学校组织看成是一种“机器”,而机器是只能被设计、创建与修理的设备,并不能通过自我内部的调整,实现发展。
针对这一缺陷,有机系统模式受到重视。有机系统模式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注重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来促进组织变革,并确立了反馈、生长、稳定性、再生、退化及封闭环路等基本系统组织变革观念。正如戴维・玻姆认为的,破碎性是虚妄的,只有整体性才是真实的存在[6]。有机系统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综合复杂系统,整体性、关系性是其基本变革观念。基于此,学校组织变革领域,出现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变革模式。卡罗琳・斯奈德和罗伯特・安德森在《产出性学校管理:一种生态观》中提出了学校领导工作的10个维度,分布在6个子系统中运作,分别是目标子统统、组织子系统、绩效子系统、项目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领导子系统。韦恩・霍伊和塞西尔・米斯克尔则认为,学校是一个受理性因素与自然因素制约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随环境力量的变化而变化;忽视理性因素或自然因素都是短视的[7]。
与机械系统模式相比,有机系统模式在组织观念上已经发生彻底地转变,认识到组织变革的关系性、整体性特征,然而,其不足也很明显:很大程度上仅仅停留在观念转换层面,不清楚到底凭借什么,以及如何开展相应的变革实践,这也是提出生成系统模式的根本原因。生成系统模式以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理论为理论假设,与有机系统模式相比,生成系统模式一方面强调系统整体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性和因果性联系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强调组织内部子系统间的无序、混乱和不平衡状态是系统发展的内生力。
生成系统模式指导下的组织变革包括如下10个生成变化的基本原理:当系统适应正在变化的环境时,有序与稳定性会从系统内部生成;自然生长过程是无规则的、随机的、非连续的、不稳定的复杂的,也是稳定的、有结构的;强有力的相互联结与依赖是系统存在的根本;信息是成功的命脉,且是不平衡的根源;系统最有活力的状态是生活在混沌的边缘;无序是新有序之源;系统边界因生成的动力而不断改变;自组织是演化的必要条件;非平衡为系统生长创造了最佳的条件;生命是一种生成现象,它在混沌的边缘繁荣兴旺[8]。
系统取向变革模式除了吸收前两种取向中的合理部分之外,它还实现了两大方面的转型:一是重新认识学校组织的生成性本质;二是实现变革动力的转换,由依靠外部资源、权力,转向依赖学校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即实现变革外动力向内生力的转换。
四、学校组织变革模式的基本演变趋势
通过对三大取向、十余种变革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组织变革的三大基本趋势。
第一,慎重借鉴其他学科关于组织变革的基本结论,回归学校的“教育性”底色。长期以来,借鉴,甚至是简单套用企业变革理论,是我们进行学校组织变革惯用的方法和套路。然而,学校与企业在本质上存在巨大差异。在社会性目的和教育性目的之间,社会性目的外在于学校教育本身,是学校被社会及其他群体所期望实现的功能和目的,而教育性目的从学校教育本身出发,是学校应该要实现的目的。虽然关于学校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总是在这两种目的之间徘徊、争论,但学校是一个培养人、完善人、适应人的天性发展的场所,“教育性”是学校组织的底色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学校组织变革中坚持和保卫学校的“教育性”底色,是有效开展学校组织变革的基本保证,也是未来进行学校组织变革过程中必须关注到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逐步更新和完善学校组织变革的理论基础。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组织变革理论背后的人性假设、世界观都对变革本身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策略取向中,对理性知识和权力的不同看法决定了在学校组织变革过程中,变革动力的来源。同时,因为近代牛顿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的转变,我们认识世界及相应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学校组织变革模式中集中体现在系统取向中,从机械系统论开始,经有机系统论,向生成系统论的转变。未来的学校组织变革中,应当逐步更新和完善我们对学校本质及其变革的认识,并在思维层面进行更新换代。
第三,转换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力,实现从外助力向内生力的转变。实际上,学校组织是我们当前所能见到的最复杂的组织之一,它兼有科层体制、松散结合、双重系统及非正式组织的特性。因而,学校组织变革不可能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变革,它是一个非线性的、综合且复杂的系统变革。因此,在变革动力方面,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外部的资源和财政投入,更要充分激发学校自身内部的内生力,例如,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形成教师个体与学校组织双向之间的互惠、共生。
――――――――
参考文献
[1] Latta,G.(2009).A process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the cultural context: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leading change.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16(1).
[2] Lippit,R.,Watson,J.,& Wesley,B.(1958).Dynamics of planned change.New York:Hacourt,Brace,Jovanorich.
[3] French,W.,& Bell,C.(1995).Organization development: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Englewood Gliffts,NJ:Prentice Hall.
[4] Benne,K.,& Chin,R.The planning of change (4th). New York:Holt,Rinehart & Winston,22-45.
[5] 廖春文.W校组织变革发展整合模式之探讨[J].教育政策论坛,2008,7(2).
[6] 戴维・玻姆.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M].洪定国,张桂权,查有梁,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
一、当前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组织体制方面
1.学生群体对学生组织的监督作用减弱
当前高校学生组织违反民主的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群体对学生组织的监督作用正趋于减弱。
2.学生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学生组织大多拥有自己的章程、守则等规章制度,但在学生组织的日常管理与运作中却经常出现不按既定制度办事的现象。笔者曾在某院系进行调研发现,该学院学生组织规章制度多达100多项,内容涉及学生组织的干部任免、日常工作、组织考核等诸多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出现不按制度和规章办事的现象,学生组织日常管理主观性强。
(二)学生骨干自身素质方面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学生组织的根本宗旨是服务同学。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组织往往非常缺乏服务意识。二是功利主义思想倾向严重。与高校学生学生骨干服务意识减弱相伴随的现象是学生骨干功利主义思想倾向严重。三是缺乏独立创新意识。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开会记笔记,会后落实笔记”的现象;学生骨干做得多,想得少;思维上懒散,依赖于指导教师或辅导员的安排。
二、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对策思考
(一)各级学生组织明确定位,理清职能
一是学生组织必须始终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摆在突出的位置,要与广大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尽可能贴近学生、动员学生、团结学生。二是学生会组织要把职能重点放在参与学校管理与育人、维护学生权益、繁荣校园文化上,突出学生会作为广大学生“代言人”的作用。三是各类社团组织要把重心放在发展学生兴趣、丰富校园生活上。
(二)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监督
可尝试建立工作述职制度和新闻会制度,让学生组织和学生骨干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在每一届学生干部任期结束时向全体学生介绍全年工作状况,自觉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和评价;定期召开新闻会,就重大事项进行通报,广泛接受意见;开辟网络监督平台,接受全体学生监督。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50-02
英语作为中职课程设置中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不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必须学习英语,它是目前中职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职英语教学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将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办的更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成为当下中职院校着重思考的课题。
1.当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英语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师生的教和学是一个大难题。英语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相对于普通学校教育要轻,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基础文化科,对专业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也就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业,对英语的学习更是缺乏热情,学不学习完全取决于一时间的兴致,随意性比较大,与此同时,对于中职教学来说,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为了对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从而组织大量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但是却忽略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教师的培训。目前中职学校每周英语课的课时也在减少。因此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大都有一种懈怠感。
1.2 实践教学薄弱。中职英语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的职业技能培养,《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应该注重英语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将满足学生未来在职场交际的需求作为基本准则,使英语教学职业化、情感化、系统化。而中职学校的英语实践教学不充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无法流利的说英语,也无法高质量的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现在中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超出了中职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偏重知识性,少有联系职场的实际应用,不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缺乏实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到社会中没有用武之地,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进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1.3 因材施教开展不足。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一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没有打下好底子,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厌学和弃学。这种现实情况说明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从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大多采取的是大班教学的方式。所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教室大、学生多,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一兼顾,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几乎是不可能的。
2.改善中职英语教学的措施及方法
2.1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需要是人们进行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当中职生认为英语学习是自身需要的时候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作为中职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目的教育,结合专业设置情境,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认同感。在很多企业的招聘中,对于英语能力也是有要求的,很多外资企业往往会对具备英语能力应聘者做出优先考虑,也正是这样的外在"压力"要求学生必须要学好英语。
2.2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大纲要求中职英语教学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和生活场景,而不再仅仅是单词记忆、语法学习。中职学生在步入职业学校之前,接触的都是应试教学,学习的也都是 "哑巴"式英语,在英语课堂上也是规规矩矩的听老师讲课,这种学习方式极不利于学生的英语锻炼。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张开嘴说英语,手脚动起来练习英语。因此,英语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要加强英语基本语法知识的讲解,加强单词的记忆,还要结合不同专业班级的专业特点,设计好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活动,通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会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升英语能力。而在社会实践中,在具体的职场环境中,学生就能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改进,同时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心态以及处事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2.3 开展分层教学。中职学生绝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或者是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他们中大部分人掌握的单词量比较少,基本上看不懂句子和文章。甚至有不少学生不认识音标,不会读单词.对于这样的一批学生,我们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长短和难易程度,对所教授知识有所删减,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的基础实施分班或走班,把基础大致类同的学生集中在一个集体里,采用相应难度的教材。对基础较高的学习定较高的目标,对基础较差的学 生定低目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信心。
2.4 开发采用新教材。首先,是要广泛征集专业学科教师、学生和市场用人单位的意见,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英语教材开发的主线和提纲;其次,英语教材的编制要充分结合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职场英语,内容不宜太过难,尽量能够适应中职生的能力水平;再次,多编写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充分考虑知识点的分布,尽量体现中职教育全面、细致、实用性强的教育需求,而且专业和职场内容要相互呼应,具有连贯性;最后,职业教育就是要体现职业特色,在英语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职业修养、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等内容融入其中。
3.结束语
总之,中职英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中英语,它更强调能够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以职业活动和市场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所以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需求、学生特点、专业特征和市场需求,以帮助学生日后走上不同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a)-009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Shenqi Sicho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Danggui Buxu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qi Sicho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Danggui Buxue Decoction were used in treatment group, Nimodipine Tablets combined with Danshen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ip were applied in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effect, peak systolic velocity (Vs), end diastolic velocity (Vd), mean velocity (Vm) changes of vert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hemorheology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95.6%,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ontrol group was 82.2%,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treatment, Vs, Vd, Vm of vert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Vs of vert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in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treatment,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hematocrit, 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Shenqi Sicho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Danggui Buxue Deco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brain microcirc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Shenqi Sichong Decoction; Danggui Buxue Decoction;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引起,眩晕是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1-2]。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目前尚未规范化,只是针对患者发作期间给予对症治疗,复发率高[3-4],且一部分患者可能演变成脑卒中。本文主要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中药汤剂加减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1~68岁,平均(51.9±1.7)岁;病程1~17个月,平均(7.11±3.55)个月;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28例,单纯高脂血症1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5~79岁,平均(52.3±1.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7.90±4.26)个月;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26例,单纯高脂血症19例。所有患者均经CT、X线检查显示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弓和排列异常,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相关诊断标准[5]:年龄4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史。颈椎CT或X线检查示颈椎肥大性改变或椎间孔狭窄。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①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③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④平衡失调;⑤出现眼震、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良等;⑥发病急促,2 min内出现眩晕。其中①、②、③、④、⑤任何两项与⑥同时出现,即可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①患者自觉头晕、昏沉或有明显晕胀不适感。②闭目时感觉犹如坐车船,如登云雾,甚至昏倒。③有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耳鸣、出汗表现,面色苍白。④上述3点表现反复发作。⑤临床分型按照《中医内科学》分为6种类型:风阳上扰型、气血两虚型、肾精不足型、肝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瘀血阻窍型。
1.4 排除标准
①颅内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眩晕。②颅内占位性、感染性病变导致的眩晕。③五官科疾病导致的眩晕。④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眩晕。⑤外伤导致的眩晕。⑥恶性高血压患者。⑦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⑧首次发生眩晕患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尼莫地平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 mg,国药准字H33020540)口服,3次/d,20 mg/次;丹参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 mL/支,国药准字Z33020176)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5.2 治疗组 给予中医参芪四虫汤联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参芪四虫汤汤剂组成:黄芪、葛根、丹参各30 g,党参、地龙各12 g,全蝎、僵蚕各9 g,桂枝、甘草各6 g,蜈蚣2条。取上述药方加水800 mL浸泡,30 min后煎沸取汁500 mL,二煎加水500 mL,煎沸取汁300 mL,将2次煎煮取出的中药汁合并,浓缩成600 mL,分早晚2次服用。
当归补血汤汤剂组成:黄芪40 g,当归10 g,鸡血藤30 g,熟地黄、路路通各20 g,茯苓、丹参、穿山甲各15 g,党参、红花、胆南星、地龙、土鳖虫各10 g,川牛膝12 g,水蛭6 g,桂枝5 g。加减:恶心、呕吐严重者加姜半夏10 g;大便干燥者加厚朴、郁李仁各10 g;头痛者加钩藤20 g(后下)、白芷12 g;上肢麻木者加葛根20 g,羌活、姜黄各10 g;上述药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1.7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眩晕症状及其他体征消失,TCD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尚有轻微眩晕症状,但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症状均消失,TCD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眩晕症状有所改善,TCD检查指标轻度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后椎动脉Vs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经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4.4%,对照组复发24例,复发率为5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14.623,P <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粥样硬化或颈椎退行性变及骨赘形成等诸多因素引起的椎动脉痉挛,进而导致眩晕[7-9]。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硬化,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变慢,影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颅脑缺血、缺氧[10]。另有研究显示[11],改善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控制也非常重要。临床上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多以尼莫地平片为主。尼莫地平可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解除血管痉挛,使脑神经元的功能进一步稳定,增进脑血灌流,进而达到改善脑供血、提高对缺氧耐受力的作用。但是为了用药安全考虑,长期服用可能会使药物积蓄,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12]。
中医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依据中医“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的理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虚、瘀、风、火,而“虚”和“瘀”是导致该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主要的病理机制为气虚血瘀、气机受阻。中医认为气不仅能够生血,还能摄血、行血,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特别是脾气虚,水湿不化,停聚成痰,使痰瘀互结,气机阻滞加重,形成气滞、血瘀、痰阻的恶性循环,血液无法上供于脑而发病。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补气活血、温通阳气、化痰通络。
笔者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用参芪四虫汤和当归补血汤来改善脑部供血状况。参芪四虫汤方中党参、黄芪健脾益气,润肺生津,健运中气;丹参和葛根升阳活血,安神宁心,宁心可止晕;桂枝温经通脉,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有很好地改善机体血液流变性,明显降低血液“浓、黏、聚、凝”的作用。葛根可降低血糖,温和降压,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动脉以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而地龙、全蝎、僵蚕、蜈蚣即为四虫,蜈蚣开痰行滞,能通血脉;僵蚕燥湿化痰,温行血脉;地龙善行走窜,能通血脉;全蝎通络止痛、消散瘀滞;方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活血、散瘀通络之功。当归补血汤方中黄芪和当归具有益气生血之功,同时当归又兼具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作为补气活血的方剂。鸡血藤、熟地黄、红花、丹参、水蛭补血活血,行气化瘀;路路通、穿山甲、胆南星、地龙、土鳖虫、桂枝化痰通络;党参、茯苓益气健脾,化痰止晕。川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在此基础上针对病证加用姜半夏止吐,厚朴、郁李仁润肠通便,钩藤、白芷定惊、止痛,葛根、羌活、姜黄安神宁心,升阳解肌,更好地遵循了中医“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有助于促进骨髓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减轻,同时可增加红细胞、白细胞数,使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红细胞中过高的比例得到改善,有明显活化白细胞的作用[13-16]。方中黄芪的主要成分是黄芪多糖,可以缓解和调节环磷酰胺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反弹,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动员。当归的主要成分是当归多糖,它可以促进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的表达和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等造血生长因子,促进人早期造血细胞发生[17-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P < 0.05),这说明当归补血汤可促进机体造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益气生血之功显著。本研究还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提高(P <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Vs较治疗前提高(P < 0.05)。
综上所述,参芪四虫汤联合当归补血汤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和脑部微循环,改善气虚血瘀、气机受阻、痰瘀互结的状况,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莉,王祖红,易荣,等.腹针配合压灸百会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 29(5):23-25.
[2] 赵立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91-392.
[3] 潘敏娟,杨威英,胡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0):1798-1799.
[4] 程玉凤.西比灵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12-113.
[5]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32-235.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0-21.
[7] 李自成.平肝熄风和血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医药,2015,8(8):8-9.
[8] 张俊红.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天麻素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76-78.
[9] 王京红.当归补血汤加味并中药蒸敷治疗颈性眩晕29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02.
[10] 刘玮,赵瑞敏,陈晋文,等.疏血通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老年男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9):2945-2946.
[11] 刘晓林.天麻素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5,36(4):118-119.
[12] 张臻年,赵杨,王敬卿,等.丹灯通脑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3,42(20):2463-2464.
[13] 魏明刚,张玲,李凤玲,等.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077-1082.
[14] 秦臻,黄水清.当归补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祖细胞及血清VEGF、SDF-1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2):211-215.
[15] 高焕,袁捷,程小红.当归补血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4例[J].河南中医,2014,41(3):549-550.
[16] 任小旦,张莹雯,王秀萍,等.当归补血汤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Nrf2表达及T-SOD、MDA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6):2855-2858.
[17] 庄慧魁.参芪四虫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17-19.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93-03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c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由多种因素(包括骨源性、盘源性、颈关节的位移、化学源性)压迫颈神经根而导致的颈部和上肢疼痛、功能活动限制的疾病。占颈椎病总数的60%以上,是发病率最高的颈椎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项肩臂疼痛,并伴有颈项神经串痛针刺样或过电勇橥锤校一般会向肢体的远端部位延伸,使颈部的活动受限,上肢感觉沉重无力,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入选患者表现为一侧或双上肢胀痛,手指有麻木感,或伴有颈部不适,活动限制;在病变颈椎横突处有压痛感,多数为c5-7;多数患者正侧位片颈椎退变,如生理曲度消失,反弓、僵直,椎体增生,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等,部分患者出现颈椎CT膨出或突出显示。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9~65岁,平均(43.7±4.2)岁,病程21d~16年,平均(1.9±0.7)年;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7岁,平均(45.2±4.9)岁,病程28d~17年,平均(2.2±0.9)年。本研究均征得患者同意,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颈神经根阻滞治疗,具体为:在治疗室内,患者坐位低头,按照实际症状、体征及x线片确定颈椎病变处神经根位置,一般把颈椎横突位置作为颈脊神经的体表标志;选用利多卡因(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H20065388)2.5mL、曲安奈德(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53021604)20mg、维生素B2(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51021703)0.5rag及0.9%的NaCl溶液共20mL作为常规用药,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中颈神经根阻滞术的方法进行神经根注射治疗。治疗1次/周,3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当归注射液(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Z31020419)穴位注射治疗,具体为: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mL,将其稀释至10mL,按照实际病症取夹脊穴,在每个穴位注射3mL,总注射量在10mL以内,并且穴位注射联合神经根阻滞的总药量应不超过20mL。患者在研究期间适当休息,不进行针灸、理疗等治疗方式,也不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物(包括外用药)的治疗。
1.3疗效评价
(1)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周、3个月采用疼痛VAS评分判断自身的疼痛程度,无痛是0分,最大疼痛是10分,根据分值把等级分为优(0-1分,基本症状消失)、良(2~4分,大部分症状消失)、差(5~7分,症状有所减轻)、无效(8~10分,症状基本无变化)。(2)使用改良Maenab疗效评价标准判定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状况,分为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有轻微症状,活动略微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症状改善,活动受限)、差(症状无变化或加重)。(3)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外周血中的CGRP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在表1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周、3个月的VAS评分逐渐下降,表明患者的疼痛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GR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CG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