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13:33: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艺术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当今环境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三重”
表达能力,缺一不可表达能力是指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见解与他人交流或公之于众的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其中,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需强化训练的主要包括图纸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此“三重”表达能力是学生所应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对应体,更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1.图纸表达能力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表达
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绘制本专业各类图纸的图纸表达能力,是在学习期间要研习的基本能力,更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效果图越来越受到绘画基础薄弱学生的青睐,学生手绘图纸的实践表达能力是亟待突破的难点。目前,仅利用专业设计表达课程对效果图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无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还是在各系列设计课程的表现环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显得十分欠缺,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实际上,设计草图的推敲就是学生锻炼快速表达的良机,徒手勾勒流畅线条是设计思维的直接表现,随时都可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2.文字表达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
文字表达能力即文字水平的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使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无论是书写设计说明还是撰写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以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调查研究、积累材料、积极阅读的习惯,从而加强理论修养,捕捉设计灵感。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设计的题目有较为广泛的进行选择的范围。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去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最新的调研结果进行题目的筛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范围独立或是成组的进行课程设计并完成选题计划。教师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其大胆的进行设计,发挥其潜能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3合理运用软件技术,使之成为高效率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设计的所需工具,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设计软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并完成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发挥其最大的绘图效果。这样可以提高绘图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4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目标就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好的设计作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加大实践的课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展现其设计能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基于人们对审美的具体要求,并针对其所处的环境不断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更加重视个体需求,更加强调独特效果,突出了和谐美、动态美以及特色美。具体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审美与实用的结合。环境艺术是基于人类客观需求而产生的,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段,能够帮助人们在有效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设计带来的美好意境。第二,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自然环境,必须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最终所设计的成果也是以满足人类根本利益为基础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具有一定服务性质的,这恰恰体现了其具有人文性。第三,多样与整体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宏观上树立统一的、科学地思想观念,从而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作品;另一方面,环境艺术所针对的人群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素材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第四,积极性与无害性。所谓积极性,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往往是值得肯定的、值得称赞的对象;所谓无害性,就是指这种再造美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尝试与规划,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之下进行的。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参杂个人主观色彩,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展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完美地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特点,设计师需要添加一些个性化设计,以此来帮助受众突破原有的羁绊,从而获取更多意想不到的感受。
1.个性化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产生了一股反对摩登主义建筑的思潮,紧接着,理论界出现大量相关理论,其中,多元论便是应运而生。实际上,这种理论恰恰与中国古老的“移步换景”是相互契合的。例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互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从这一角度上分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环境设计师,应当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借助于更加科学、合理的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并使最终作品遵循客观规律,以此不断寻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设计受制于环境艺术风格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个性化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过程,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人类对大自然的进一步探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多数设计师总是倾向于空间设计理念以及空间文化形式的现象表现,殊不知这种过分的关注会使其忽略对于人本身的生理需求,因此,个性化设计从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当代环境艺术风格的。
室内的色彩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的设计和选择。科学的用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视觉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的情趣和心理,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多种变化,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能获得更美的效果,室内空间不论的吊顶的处理还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状和色彩等,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体空间环境,色彩和形态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色彩比形态更重要。
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
1.色彩的搭配的价值和重要性
(1)论述色彩的属性
谈到色彩我们都知道它有三大属性:明度、色相、饱和度
所谓明度就是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
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
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2)论述如何更好的搭配色彩
在室内的装修中色彩的搭配是有很重要的讲究的,如何能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空间,要从自己对色彩的喜爱程度,色彩对个人的心理属性以及自己对空间的心理需求来确定的。不同的颜色进入人的视野,刺激了大脑,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也产生了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一般小型化结构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较明亮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以增加住宅的开阔感,利用住宅色彩衬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显朴素大方或显庄重高雅。一般来说每种风格居住空间的色彩搭配都有他自己的原则。具有‘阳光味’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暖意;如果不想要统一的色调在整体中带点新的变化,采用活泼的色彩组成,粉红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样色系组成的沙发,窗帘,靠垫委婉而多情;冷灰色常给人粗糙,生硬的印象。但在宽敞的明亮的空间,大胆选用淡灰色,反而使你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为肃静高雅。不过也要穿插一些讨自己喜欢的鲜艳色彩;蓝色有镇定情绪的作用,非常适合有理智感的选择。
2.各种装饰风格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
(1)古典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为主,家具则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风格统一为上。在古典欧式风格只能中主要分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类型。起主要构成手法有三种,第一类的室内构件要素,如柱式和楼梯等;第二类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和几柜等,常以兽腿,花及螺钿雕刻来装饰;第三类是装饰要素,如墙纸,窗帘,地毯,灯具和壁画等
巴洛克式,产生于公元17世纪,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型上以椭圆形,曲线和曲面为主要形式,强调变化和动感;将建筑空间设计与绘画和雕塑结合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室内效果;室内色彩以红,黄等纯色为主,并大量饰以金箔,宝石和青铜等材料进行装饰,表现奢华的效果。室内和家具的豪华,富丽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动感效果。
洛可可式产生与公元17-18世纪,他在设计上追求华丽,精致和繁复的艺术效果,主要特点是室内装饰呈平面化,注重曲线的使用,室内色彩以鲜艳的颜色为主,比较明快,如靛蓝,嫩绿和玫瑰红等;线脚多用金色,还采用大量中国式装饰和陈设,喜欢闪烁的光泽,大量镶嵌镜子,悬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墙面多用磨光大大理石,喜欢在镜前安装烛台,造成摇摆的迷离的效果。
(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它是比较流行的风格,追求时尚和潮流,以造型简洁新颖,实用为目的,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没有过多的复杂造型和装饰,也不追求豪华,高档和绝对的个性,重视家居的选用及色彩的搭配,追求‘少就是多’的观点。现代设计派大师赖特提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一致,不仅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且强调艺术性,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如一间现代风格的居室,利用不规则墙面形成壁面家具,同时这一墙面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3)后现代风格
它是由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而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反对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室内设计繁多复杂。
①强调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它通过传统建筑原件以新的手法加以组合来实现。
②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叠,二元并列等装饰主义的设计手法,在表现上具有刺激性,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4)混合形式风格
混合形式风格是指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统一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民族,各不相同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把同一民族和新旧各不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元素结合在一个室内空间里,呈现多元化的风格特征。
用非传统的元素结合传统构件,给人以现代传统室内装饰的种种联想。但并不是将各种形式任意拼凑,互不协调,缺乏整体感,而是把传统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相结合,是多样丰富的设计语言。例如贝聿铭先生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以中国的影壁,牌楼,粉墙,灰砖,天井,方圆母题,民间磨砖对缝的工艺,以及云南的石头,东北和山东的卵石作为传统的设计元素。
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反映时代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传统,民族,地域或自然等元素并加以简化,提炼,在用新的手法组织这些简练了形式,构成具有新意义的形式。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收传统的象征,融古今中西与一体。
(5)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和室内的主流风格之一,是一种符合审美规律的艺术简化,追求的是由发杂趋于简单的视觉效果。装饰要素有金属灯罩、玻璃灯,高纯度色彩,线条简洁的家具。它主张设计中突出功能,强调自然,形式简洁,在设计时奉行删繁就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色彩的凝练和造型的力度也是“少就是多”更高层的体现。简洁要克服现代主义的单调乏味,缺少人情味的缺点,追求丰富,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表现,但丰富的表现并不是无意义的堆砌,而是经过提炼后符合时代精神的简洁形象。简洁与丰富是并存的,简洁的设计形式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具有丰富的包含性,丰富的词汇融合在简洁之中。在简约室内设计中空间简约了色彩就要跳跃出来。苹果绿、深蓝、大红、纯黄等高纯度色彩要大量运用,大胆而灵活,不单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展示。(6)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陈列到陈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灯、羊皮灯+咖啡色、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味道。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调,表面大都作亚光处理。避免繁复的“雕梁画栋”造型,简简单单更能体现典雅大方。
(7)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也各有不同,但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他们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的设计元素主要是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这种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他的主要色彩搭配有蓝与白,这是比较典型的地中海颜色搭配,希腊的白色村庄与沙滩和碧海,蓝天连成一片,甚至门框,窗户,椅面都是蓝与白的配色,加上混着贝壳,细沙的墙面,小鹅卵石石地,拼贴马赛克,将蓝与白不同程度的对比与组合发挥到机制。
黄,蓝紫和绿,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黄与蓝紫的花卉与绿叶相映,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色彩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
土黄及红褐,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岩石,泥,沙等天然景观颜色,再辅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红,靛蓝,在加上黄铜,带来一种大地般的浩瀚感觉。
3.案例分析
案例来自成都一个普通白领阶层的装修方案,由于是年轻人,不喜欢太过复杂的装饰,采用了现代的装饰风格。住宅是一个100平方左右的住房,主人暂时没有孩子,把原有的老人房改为书房。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各行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以科技为依托的虚拟现实技术,是现代前沿科技的代表之一。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同样如此,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人文、绿化等要求,“未动工,先见形”已经成为建筑与环境设计行业的基本要求。建筑动画漫游应运而生,在现在乃至将来都是艺术设计领域热门的概念。
一、动画漫游中的建筑环境设计
建筑动画漫游是在科技的依托下,将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手法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将建筑、园林景观以及各种生活配套设施等诸多环境艺术设计元素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来,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较先进的科技手段。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进步,建筑动画漫游在国内外都得到了更多的运用。与以往的建筑环境设计方式相比,建筑动画漫游有着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性特征,其制作呈现的真实建筑空间感和大面积的三维地形仿真,都是传统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所不能比拟的。建筑动画漫游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建筑整体的建成效果,甚至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制作出实拍所无法展现的镜头,有利于建筑设计师将设计思想准确无误地体现在建筑环境设计中。通过建筑动画漫游,人们能够提前看到未来居住环境的概貌,感受到未来家园的美丽景象。目前,房地产商在开发项目之前,往往会将整体设计理念通过三维图像技术进行综合体现,对整体的建筑环境进行现实模拟,展现未来的设计效果。在建筑动画漫游中,人们可以在虚拟现实的三维环境下,用动态交互方式对未来的居住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室外景观、生活设施等方面,进行身临其境的综合体验与全面审视,可以在任意的角度与距离仔细观察每一个场景;人们能够选择多种运动方式,自由控制浏览路线,通过行走、驾驶或者飞翔等不同的运动方式,选择多种路线进行观察。而且在整个漫游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多种设计方案效果的切换,人们可以感受不同设计方案中不同的环境设计效果,从而获得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二、动画漫游制作中的环境设计思维
虚拟现实中体现的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动画漫游的视觉形式而体现的一种环境设计展现方式,可以为观众提供更直观的视觉参考,也是人们了解环境整体设计的便捷途径。在建筑动画漫游中,关于环境建筑场景的设计需要遵循如下几种思维方式。第一,建筑动画漫游中环境设计的整体思维方式。在这里,整体思维也称为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局部有序组织构成的,并且要求综合、全面、整体地把握设计对象。在进行建筑动画漫游的整体环境设计时,设计师自始至终要保持一种整体、全面、系统的创作理念,并且要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来看,建筑物设计、景观设计、场景设计或者内部装饰设计,在整个动画漫游制作中都属于局部设计,这些局部设计中要体现整体思维的内在特质。在实际的建筑环境设计过程中,局部设计的设计师,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要与主创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并达成统一的创作意图与目标。景观设计师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整体动画漫游制作的景观造型、色彩与情景基调,从整体上驾驭动画漫游作品的关系框架,因为景观设计在整体的建筑动画漫游中能够起到衔接的作用。在一些具有复古风格的现代传统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地进行设计,一般环节为搜集素材、整合材料、创新设计等。首先要搜集素材,传统风格的建筑设计素材搜集一般包括考古资料、实物素材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建筑营造方式甚至气候特征等多方面。其次是整合材料,对于搜集到的所有素材,要根据整体设计需求进行整合、归纳,目的是使素材条理化、系统化、合理化、简洁化,为整体设计提供直接的参考数据和相关资料。再次是创新设计,根据所整理出的设计素材,先要设计出整体规划的平面图纸;再根据整体动画漫游制作的意图与目的,包括风格、色彩基调等,进行局部的建筑与具体物件设施的设计;到后期还需要将局部的个体设计放在整体的大关系中进行调整。总的来看,动画漫游的整体制作过程也就是由整体构思到局部设计再到整体调整的过程。因此,建筑动画漫游本身就具备整体思维的特性。第二,建筑动画漫游中环境设计的辩证思维。辩证思维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环境艺术设计源自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审美需求,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审美对于设计师的思维与设计方向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建筑动画漫游同样需要遵循此理念,在已有的技术条件下,设计的过程更关注市场的供求关系与人们审美的演变。现阶段,通过现代科技艺术形式,以动画漫游的方式带领人们进行仿真体验,其设计制作过程要求设计师以开放性的眼光进行设计,用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完善素材,参照当地环境特色、建筑美学、园林景观规划等,综合受众的通识审美特征,在变化与对立中寻求统一,用一种辩证思维的方法理解并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建筑动画漫游制作。优秀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实事求是,符合当今的国情,并对当地风土人情、环境气候尤其是受众的要求有适当的体现,在建筑动画漫游设计中同样如此。动画漫游中的主体设计要根据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建造材料与技术、地方独特气候综合考量,现代建筑设计也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构成的。因此,在建筑动画漫游中,用唯物辩证思维进行设计制作,就能够设计出符合当地民俗文化与大众审美要求的动画漫游作品。第三,建筑动画漫游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方法。创意思维可以被理解为设计师在针对设计对象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设计师通过想象、组合与创造对设计对象的主题、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进行观念性的创新构思,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意念或者系统,使创造主体的内在属性上升为大众能够接受的具象表现。一般情况下,创意思维包括形象、直觉、抽象、灵感、收敛、发散、联想、逆向等多种思维方式,有独特性与趣味性,是具有创造性的一项行为活动。环境艺术的动画漫游设计更需要较强的创意思维,以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趣味性。在建筑动画漫游设计中,设计师还要注重设计对象的科学性与真实性,通过多种途径,依据自身经验与学识,得到合理、准确的数据,从而设计出逼真的场景、道具、主体建筑等。在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运用多种创意思维的方法,综合整体动画漫游的基调,进行设计造型,完成既与主题要求相符又形象逼真的动画漫游形象。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以动画漫游的科技艺术形式提前展现设计师的思路与创作,让受众在仿真体验未来居住环境的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对设计方案进行考察,更加全面、直观地感受未来的居住环境,彰显了环境艺术与虚拟技术不同领域的文化艺术多元化的交互式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跨学科、跨领域的发展模式能使设计师拥有更广阔的思考范围,从而挖掘出新的作品与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晖.虚拟现实动画技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代装饰(理论),2012(7).
[2]田世彬,韦凯.谈虚拟古迹漫游动画的场景设计思维方法.艺术教育,2009(1).
[3]潘祖尧.古为今用——现代化传统建筑设计探索.现代城市研究,2002(2).
二、虚拟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的优势
(一)虚拟数字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展示更加直观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迅速崛起,所以环境空间的设计工程也在不断急增。环境设计的展示方法大致经历了从手工绘图到电脑绘图再到动画展示等过程,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寻找一种更高的技术、更好的品质来达到设计成果的最佳展示效果。虚拟数字技术的特性正好符合设计者的需求,通过软硬件技术平台模拟出真实的空间环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等各种感官刺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吸引客户的注意,给人更加深刻的映像。
(二)虚拟数字技术使设计更加精准
虚拟数字技术因为其有着很强的真实感,所以在计算项目成本的时候能够提高在工程结构和材料预算方面的精确度,从而有效地防范出现预算错误。例如在大型的,空间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和大城市的环境规划设计中,可以有效地避免造价人员因对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不明确而造成的损失。
(三)虚拟数字技术增强了设计的互动性
虚拟数字技术的优势还表现在其自身独特的互动性,设计者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虚拟数字技术能够增加客户和作品之间的互动性。例如:客户可以通过虚拟数字技术进入设计作品的某个具体单元中,“实地”考察设计的各个单元,感受设计和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并便于客户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这是传统的动画技术难以达到的,也是设计者、客户、施工者更喜欢的一种展示方式。
二、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应用都是简单地将传统吉祥文化元素照搬,很难与现代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刻板的印象。由于传统吉祥文化具有独特性和隐性语言,因此需要研究传统吉祥文化的组成元素,需要深入挖掘传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将其隐藏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思想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谐自然地相融合。
(一)图形的重构
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纹饰和符号。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创新性的形式运用吉祥图案元素,重新构图整合成新的图形,以融入时代特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吉祥图案的主要手法有分解转化、打散再构和变形。分解转化是指,根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将吉祥图案进行分解、提炼,创造出新的图案;打散再构是对吉祥图案的原型进行分解、移动、切割、变换位置,重新构成图案;变形是指,运用现代审美观对图案进行整体或局部改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将传统吉祥图案按照现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重构,以满足现代设计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如家居设计中最常见的玄关,通常采用回纹以起到装饰、分隔空间的。回纹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代表富贵不断。玄关中的回纹经过了放大变形,以减少材料使用,同时满足玄关的功能要求,并且富贵不断的寓意也表达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融合吉祥思想
2、功能置换法
运用功能置换的方法将陶瓷废弃物再利用于环境设计大致意思是:基于陶瓷废弃物固有的形态以及肌理来进行多元化的组合组成新的物件并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与意义。许多陶瓷废弃物因为世迁导致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功能,但是设计师可以通过保留、分解、错置、以及抽象还原等手法使其在新的情境下表达新的含义,释放新的动人情绪。陶瓷废弃物通过功能置换法再利用于环境设计大概可以通过三个方法来实现。1)利用陶瓷废弃物的重新组建赋予新物件不同含义与功能。一些陶瓷废弃物虽然没有改变曾经的容貌,却在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互动以及平衡下,以不同形式,比如说环境设施、小品出现在我们的环境中。这个时候就要要求设计师通过不同的造型语言来来重塑人们对于废弃物的审美认知,陶瓷废弃物在经过功能挖掘、组合拼接之后可以成为附着了不同的含义与功能的绿色怀旧作品,用以提醒人们应该具有环保意识。2)开发创造陶瓷废弃物在原有的使用阶段被忽视的新价值。大部分废弃物都是因为原本与人们的生活太过于密切相关,因而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原有使用价值之外的新价值。如果设计师能够另辟蹊径寻找到新的思维方法,则能以薪新的方式来重新谱写存在的理由。3)以合宜适配的环境,影响受众对陶瓷废弃物的固有审美认知。环境中“垃圾”只是放错位置宝藏,当“垃圾”经过设计师进行再设计之后置于情景合适的环境中,又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新的艺术品。将陶瓷废弃物进行重构所制作的艺术品往往能够带给人别样的审美与感悟。由此看来,当一件物品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并不是其生命的结束也有可能是其生命的始。陶瓷废弃物通过利用其形态、颜色、肌理和材质等某一方面突出的优势特征,加上一些小小的灵感与改变,也能产生新的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功能一但发生了改变,也许曾经的形式特征会更加容易引发人们关于过去的怀念与感慨。这些情感因素更能加深人们对于作品的印象,固化人们的感受。
3、量化组合法
利用物品单体的重复叠加、以不断积累量的形式来达到质的飞越,是产生视觉重点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保留陶瓷废弃物的单体特性、并进行有规律的量化组合,就能以庞大的规模与体量充斥人们的视野范围,强化其在人们脑海中的固有印象。此类设计在各类艺术设计中应用极为广泛,而因瓷片废弃物的量产化与个体差异性给量化组合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思维空间与更加多样的可能性,在一些公园的景观陈设设计中,我们不妨考虑使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材料,同时还能在景观中独树一帜,成为公园景观的点睛之笔。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环境改造、标新立异的变化,也不是超出人们的主观想象或脱离客观实际的制造。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结合客观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科学与艺术不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设计风格。
1.充分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设计
艺术讲究的是个性,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同样讲究个性化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的设计并不是设计师简单的自我创造力的发挥,而应该是结合自然环境充分展示艺术魅力的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的反映,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性总结。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自然空间的合理使用和开发,还要充分、合理地采用相应的艺术手段进行设计,不仅在于对现有环境的改善,还在于切合实际的大胆尝试,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2.充分发挥空间的使用程度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代,科学、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在科学和艺术上都表现出个性化的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环境空间的利用是其个性化的重要体现。在考虑人文知识因素、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意和规划,充分发挥环境空间的作用,同时又要体现文化需求和人的精神需求。如,对于某一室内环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业主的情况,把空间的利用率与业主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及职业等结合起来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满足业主的精神需求,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空间的使用功能。
二、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性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相关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或专业人才,其知识和能力特征强调明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新建应用型应充分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和内涵,尤其是需做好“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的规划工作,才能实现对原有本科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基于科研项目学习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孕育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①研究生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逐渐显现。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专业素养不够扎实,具体表现为创新意识差、参与创新研究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少。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缺乏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活动。众所周知,通过项目研究过程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激发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研究生教研集合式实践基地的便捷条件,利用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研究生的科研技能的发展成为了教育界广为研究的热点问题。③环境设计类学科研究的特性未能受到合理重视。该学科具有专业综合性、思维发散性、过程随机性、结论多样性等特点,不同于理工类科学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更侧重于设计的过程或者说研究生的思维过程、心路历程等。目前国际上很多著名的设计机构或科研机构对于求职者,非常注重其作品中关于设计构思过程的记录,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其整个的设计思维脉络、灵感的来源、创意的出处;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出是否掌握了设计的方法以及专业知识,更多地关注设计的过程与频率对于环境设计类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SPBL构架的研究对象是基于科研项目学习的环境设计类研究生教研集合式基地的构建,是对现有环境设计类研究生教研集合式基地及基于项目的学习研究的拓展和应用,即将基于项目的学习(PBL)理论与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模式结合起来,“S+PBL”真正达到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科学性。
(一)基于项目学习的现状
国内关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包括国外对于基于科研项目的学习的研究情况,研究涉及如何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加入基于项目的学习理念与方法,以探讨学习模式为主。近年来,建立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下的具体学科研究与日俱增,例如,如今运用极为广泛的“PBL模式”,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验诊断学教学、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以及日本医学院校教育实施现状及特色分析等众多学科教学研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缺乏论证基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体系需要受到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控体系,它的建设和培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育和形成主要涉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认可,集稳定性和动态性为一体。环境设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侧重于设计的过程的训练和总结,应当结合多种方法分析所服务实践基地内部因素的优劣所在:①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②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也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③实证研究法:认识客观现象,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④二重信息交互研究法:直观与间接内容通过合理方法的交叉互通得到的有效信息。
2.缺乏思辨性
通过实施“确定项目、制订实施计划、创新活动探究、成果交流、活动评价”5个步骤,对艺术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训练做到规范化,可以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认同度,实践基地建设需要在社会上树立鲜明的形象,培养出既有特色又有竞争力的人才。二是长期性,基地建设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积累,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同样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三是复杂性,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强大的学科基础,而且需要稳定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制度等。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有其自身规律的,需要有成熟的管理机制。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助推学校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发挥特色专业建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学校其他专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研合作模式的现状
研究生学习阶段,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研究生在此阶段要以扎实地学习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为前提,掌握研究方法;同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已经进行了有关环境设计类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中,打破年级限制,重新建立划分制度;打破限制,更好地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这是对学术构架的一种有效探索,但与此同时,国内的环境设计类研究生在运行科研项目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优势互补
环境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接触的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的深度与广度,往往不是一两个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一个或多个导师为核心的研究团体共同完成。推而广之,更大的课题则需要多个学校的研发团体合力而为之,这种空间分离的研究生间的合作需要通行无阻的公共虚拟空间,从而进行讨论交流、资源共享以及知识建构。教研合作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是在学校部门主导的框架下,与相关行业开展共赢性质的深度合作。这是环境艺术系研究生通过依靠社会资源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是“投入共建、责任共担、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优势互补之外便是协同创新,是开展合作式教育的政策要点,以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促进研究生教研与设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研究生教学内涵发展的新要求。集合模式主要指研究生、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一项制度安排。有效的合作模式能减少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提高教研合作创新的水平。
三、现实意义与创新之处
研究生实践基地作为应用型教育的主力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适时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适用在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人才学业教育模式,是保障环境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实施环境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效果而言,通过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了省级、校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发挥了专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更带动了各专业整体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构建产学研共享平台
实践基地的出现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特别是环境设计类研究生可以在实践基地中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进行讨论交流、资源共享、知识建构与科研协作。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立足的根本。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企业依赖自身资源与能力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合作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企业需要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而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需要为其所拥有的技术成果找到市场化出路,所以产、学、研之间存在着资源与能力的相互依赖性,这也是集合式合作的意义所在。
(二)提升团队科研协作性
科研项目不能仅仅依赖个体化的科研活动,更强调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科研协作,更强调在个人独立钻研基础上的合作研究。在建设实践基地过程中,有追求横向合作经费、为学生创设实训场所等经济方面的诉求,但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于培养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目标尚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阶段,处于这一过程中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要采取对策,研究比较其他学习方法,及时收集在校生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加强与他人在知识与认识等方面的协作,使大家在自由、活跃的气氛中,多种形式地交流讨论、比较参考、批判创新和融化组合,进而确定合理的培养方案。经过这种良性循环使自身对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培养紧密的团结协作,有利于不同个体和整个群体克服自身的局限和认识中的偏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