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01:24: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必须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最适合的莫过于“学案导学法”。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使学生从以前“被动学”转为“自主学”,教师从“强教”转为“导学”,将老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翻版”,它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精心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不宜太细,可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多提启发性问题,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解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一个“导”上。
“学案导学法”就是以“学案”作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以“学案”作为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力性,突出了学生的自学行为,强化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原则
“学案导学”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学案”是运用“学案导学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它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去感知教材,研究教材,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及深,有层次地安排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五个环节。因此,如何编写“学案”就显得非常关键,它的劳动强度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所以应该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案。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学案应该分课时编写,分别处理各节课的内容,防止把多个专题内容写入一个学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内容,专项练习,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2.问题化原则
在学案中应将新课标中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的能力。
3. 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使学生人人参与进来,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4. 方法化原则。
在学案中要强化“导学”的理念,通过导学使传统的教学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延伸与的拓展性。
5. 层次化原则。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做到难易有度,采用有序的,阶梯式的原则,学习过程要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性规律,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在课堂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感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全面掌握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的教学过程
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本节课的设计是否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这就要求在运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以案导学
在上课前要把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在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明确自学方法。提示学生学习中应该温故而知新,学会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由浅及深地理解教材。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求学生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学习,教学在导学中的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从中终身受益。
2.讨论交流,精讲解惑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馈情况,根据课标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精讲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励学生挑战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练习巩固,知识迁移
课堂练习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题应紧紧围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点,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地能力。练习题要起到既能使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课堂反思,归纳总结
课堂反思是新课程理念的升华,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教师应该将学生摆在信息技术评价的主置,通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评价来完成对信息课程教学的评价。高中信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生的信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方面的评价。教师在教学高中信息课程时,其教学主体也应该发生改变,即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摆在教学的第一位。
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后,能够自己对自己的信息学习进行评估打分,还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短处,从而获得对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发展改进的机会,突出信息技术学习的平等性。例如,在教学信息集成课程时,教师已布置学生分小组将视频、音频等集中到一起制成网页进行成果展示。在给这项作业进行打分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分,然后再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评分,最后由教师对网页进行评分。最终将学生、小组和教师对网页的评价综合起来,对网页呈现出的最终效果给一个综合分数。这样就摆脱了过去只由教师对网页进行打分的模式,将学生放在了信息教学评价的主要位置上。
二、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使用各种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要多侧重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然后用建议书或报告的形式将结果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进其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少用定量性质的评价方法。所谓定量,就是通过一个数字来形容某一物体的性质。传统的打分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方式,但是使用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在信息课程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可用评价操作过程的方式对上机结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的操作和态度等进行考查;还可设置一些特定的任务或作业,如设计上机处理任务等,完成对上机过程的教学评价。必修信息教材的第五章对音频、视频和图片进行处理的部分需要学生实际上机操作。在学习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将给定的一段音频或视频,按照课程要求进行处理,并在课程末尾时展示作品。这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就可以应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操作期间的态度、操作熟练程度、理论掌握程度、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最后的成果等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综合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学生也能在评价报告中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目前常见的评价方法有设置任务法、测验法、成长档案袋法以及轶事记录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劣。教师应灵活使用评价方法,或者综合采用几种方法,要注意不论应用哪一种评价方法都要提前对评价标准进行详细制定,有时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评价标准,以期评价方法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案
1.引言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课程特点导致课堂管理难度大,课堂效率低下。因此,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2.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案
2.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有效教学,充足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必须注意的方面。教师应当在课程开始前,对教材进行充分了解,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准备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避免出现因为备课不充分而导致的影响课堂效率的情况。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提前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尽可能地具体化。如在教授《网页链接的运用》一节内容时,教师通过提前对教材的研究会发现课后需要掌握的网页之间链接设置、网页内链接设置和E-mail链接的三个内容的异同点,它们可以利用相同的链接方法,区别只是在于链接目标不相同。教师对这些内容有了提前了解,教学目标就十分明确,带领学生重点掌握链接设置的方法[1]。还要注意网页内链接设置与另外两种链接方式稍有不同,需要事先设置书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这点并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
2.2创新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教师一味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而学生不管有没有兴趣只能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内容厌烦,更不用说高效率学习。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方面着手,减少一些单纯灌输知识的环节,增加一些互动式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相关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并提出相应问题,最好是与大家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课堂学习。如在学习Flash移动动画与变形动画制作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将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看到的动画相结合,播放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动画,为了吸引学生还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搞笑元素。学生在看到有趣的动画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迫切想要学习怎样进行动画制作,教师再进行内容讲解就会事半功倍。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因为生源比较复杂,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每个班级中,学生的个人水平肯定都会有很大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造成水平较高的同学不满足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水平较差的同学会感到非常吃力[2]。如在学习Excel排序及创建图表一节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现有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只会排序,不会创建图表,而有的学生排序图表都不会,教师就应该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排序,而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数据创建图表,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可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还可以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帮助,带领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完成剩余的任务,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高效完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4合理的教学评价
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保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高效进行的有效保障和必要补充。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鼓励的方式。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以获得教师的再次表扬。教师还可以挑出一些优秀作业在班级内进行展评,带领大家一起欣赏、点评优秀作业。如教完Word自选图形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每人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名片,从中选取一些有创意并且制作精细的作业向全班展示并进行及时鼓励。还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安排有能力的学生做一些难度稍大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同学作业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对同学作业的评价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3.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非传统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把学业评价分为情感态度、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和综合应用能力四个部分。其中情感态度占20%,基础知识占30%,技能技巧占20%,综合应用能力占30%。总成绩为80分以上的等级为A(包括80分),总成绩为80分~70分的等级为B(包括70分),总成绩为70分~60分的等级为C(包括60分),总成绩为60分以下的等级为D。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包括学生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三个部分。根据平时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度、与人合作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对评价项目进行细化为21小项,以后将根据实际操作再进行修改,具体项目如下:
操作步骤为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每位同学基本分均为75分,在态度情感评价时,只记录加分和扣分情况,最后和本人的分数相加,超过100以100计算,低于0以0算(扣分分数记录为负值)。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占30%、小组评价占30%和教师评价占40%,得出情感态度的分值,然后按80~100为A级,70~79为B级,60~69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二、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
三、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实现环境为纸笔考试,尽量与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会考和以后可能进行的高考相接轨。试题类型包含客观题、半客观题和主观题三部分。因为客观题具有客观性、唯一性。它往往是试卷信度、效度的重要保证因素,可以体现评价公平公正的要求,适于实现对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的评价,约占60%。半客观题,是介于客观题和主观题之间的一种题目,其答案客观但不唯一,有着有限的若干个标准答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大量半客观题的存在。如最简单的“复制”功能的实现,就对应着菜单、工具栏、右键快捷菜单、热键等几种方式,往往是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且每种使用习惯都应该得到尊重。若将此类问题归入客观题的范畴,容易局限命题者和学生解题时的思路,失去了对问题解决方法多样性与信息技术应用方法个性化的尊重。为了归还信息世界的多入口特点,我们将此类题型划归入半客观题范畴。半客观题约占20%。主观题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践中经常使用到的题型,一般表现为篇幅较大、耗时较多的作品题或其它综合应用类题目。
四、期末的综合应用采用作品式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1.高一上学期期中评价作品为电子报,制作工具可以选择Word、Wps、Powerpoint。
2.上学期末评价作品为小组合作网页制作,制作工具可以选择Frontpage、Dreamwave。
3.高一下学期因为要准备学生会考工作,因此只安排期中作品一个。作品内容还是网页制作,但必须每个同学完成一个网站建设。
行自评,并给出一个分值。每个同学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提出作品的亮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平均得分为互评分。同样,教师也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最后总评分按自评30%、互评30%、师评40%的比例进行计分。
通过以上方法,由于平时积累了每个同学比较多的材料,并可进行网络查询每个同学的电子档案,因此评价相对比较客观,同时同学们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也能很积极、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热情高涨,可以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案例丛书:信息技术.
距离让学生产生陌生感,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理解这部分知识,那就得把教材呈现的主干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亲自感受自己身边的的例子。2000年安康撤地建市,原县级安康市改为汉滨区,经过十年多的发展,近几年安康变化非常巨大,这正是身边的城市发展的例子。
我提前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汉滨区小组,因为学校所在地,同学们在学校生活的地方;一组为旬阳县小组,其为本市人口最多的县,很多学生来自该县,分组来搜集和展示城市化人们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我先搜索了一些大城市的图片,如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广州的天河路,然后准备了安康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的网站,搜索安康市规划总体纲要作为城市化的课外资料。
课堂上我先讲了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等级分类,展示的大城市的图片,之后就让他们小组来讲述各自的城市化。汉滨区小组自己拍了几张汉滨区城市和近郊的图片,包括金州路,比较繁华的开元、时代大厦和保留着乡村面貌城郊东关、西关,将其作为多媒体图片放到他们自己做的课件中。其中一位组员给同学们讲述了近几年来的汉滨区城市变化,他以学校后门的道路为例,学校后门的南环路在十多年前还是泥土路,而现在已修建完善,以及现在都把文昌路和南二环也修建成了,党校路也处在修建之中,以后道路也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原来的市东郊还是一片菜地,现在已成为人们休憩的新广场,新体育场也在那,每逢重大赛事或是大的文化交流展览里面都是人山人海等等。
接下来就是旬阳小组的展示了,小组同学主要是以县城发展为主要介绍,先展示了旬阳的特色景观――太极城全貌。接着是商贸大街、祝尔康广场等,这小组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图片做成课件。其中一位组员向大家介绍了旬阳的城市发展,他以旬阳县县城的景观变化为例来说明,县城面积不大,有山有水,山环水绕,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相得益彰,这几年来新建的高楼也多了起来,如太极大厦、信合大厦等,随着西康高速和十天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旬阳县对外联系更加密切,旬阳有希望打造成为第一个县级市。
“大家搜集的材料都很好,为什么我们的家乡会变化这么大呢,因为它正在经历着城市化,大家都是安康市城市化的进程的见证人。”于是我就势引出城市化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就一个地区而言城市化就是区域等级不断提高的过程。还有一些地方的小乡镇逐渐发展壮大,甚至成为大城市,也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安康的撤地建市等级提高的证明。随后开始引导学生们结合刚才的内容看课本,再次从理论上理解城市化,之后重点强调了城市化的三大主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计算机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导致高中信息技术受社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自新课改以来,高中信息技术所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方法得到了认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热情不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创新改革,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学案导学法”因易操作、高效率、实用性强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实际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法中学案的选择
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案的选择。教师在开展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前,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案进行编写,学案内容要依据下一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主要结构进行构造。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对查阅和搜集的资料做详细注释。对课本中的一些题目,进行仔细钻研,特别是一些案例设计,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合作。譬如,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对同学们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爱好、擅长科目等数据做出搜集,通过Access程序,对数据进行排版,设置检索,打乱数据之间的单位或标注,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类型的错误录入,通过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出数据库中的错误,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数据应当是真实有效的。通过对数据具体信息的询问,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对课程走一个形式。高中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更加敏感,通过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调动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就能够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学案导学法中的自学监督力度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实践,教师在一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监督,对学生做出解答。在进行引导和监督的过程中,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的空间,而对学生的监督,能够有效调整整个教学进度,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譬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过程时,往往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因出现偷懒、玩耍、和别人交头接耳的现象,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身上,可以让学生讲述他在讨论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另外,教师通过巡视,通过有效监督,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深入性学习,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有效的监督,还可以让学生处于紧张和放松之间,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又能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发现学生的不足。
四、学案导学法中的总结与深化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78-02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学会相应的知识点。案例的设置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1)教学案例应该与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选择教学案例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讲解某个知识,与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案例应该是学习者所熟悉的。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充分了解学习者是否熟悉这一案例,以免陷入无限举例解释的圈子。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中课本导入环节选择的是杨叔子打猪草的例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猪草,有的学生对猪的认识都不深,面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案例。
(3)教学案例最好不要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们思考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学生表现的,并展示了一张班主任从门后面偷看学生情况的图片,这样也许会使学生感兴趣,但是,会不会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所以,教学案例还应该注意传递正能量。
二、案例教学法实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然后一一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这样一种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①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②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能够正确地定位信息需求并且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获取到相关信息;③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如下。
1.课堂引入
展示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找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这首诗歌说明生活中到处都存在信息,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出本章学习内容为信息获取。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用“大武汉春秋”这个笑话(易中天和于丹都是在《百家讲坛》上的名人。易中天说:“我出了一本新书,叫做《大武汉春秋》。”于丹却说:“老易出了这本书,我只看书名就知道是本科幻小说,武汉哪里有春秋啊?”)来说明武汉天气变化无常,那么获取明天武汉天气是很有必要的,然后让学生思考获取武汉天气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获取信息可以通过看天气预报、看报纸、打电话以及网上搜索等方法,说明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学会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让学生回答最想采用的方式,为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定位信息需求
展示《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宣传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穿越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穿越了会是什么情况?假如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越,但机会只有一次,你应该做哪些准备?通过学生的回答(想好自己穿越到哪个时代的哪个时间,什么地点,那个时代的情况,然后再搜索相关信息),教师总结怎样定位信息需求:考虑时间、地点、内容三个方面。
4.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提问做好穿越准备,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到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信息的四种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的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各种类型信息的优缺点,教师再总结。最后教师再将话题引向媒体(以电视、报刊、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让学生对媒体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5.确定信息获取的方
教师询问学生: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你们表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观察法、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网上搜索等。
6.评价信息
教师先告知学生评价信息的几个角度,然后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中,以香蕉和苹果的例子(我想要一根香蕉,可是你却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来说明相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以《我是歌手》这一热门节目引导学生想想平时是不是收到过“《我是歌手》栏目组”给出的中奖彩信(展示两张中奖彩信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真伪,从而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个方面来辨别信息的真假;以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中预测到“中国将出兵朝鲜”但美国军方没有采用的例子说明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最后,以孙悟空的图像结束本节课,希望学生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正确地评价信息!
三、教学设计反思
本设计采用教学案例法,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的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本教学设计也是几经修改,第一次是想通过一个“请带我到______旅游”为话题进行探讨,贯穿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但发现这样做难度很大,学生兴趣可能也不会很高,所以,又一次修改:通过天气的例子引入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然后,一一剖析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使用不同的例子。在第一次讲课后发现学生兴趣不大、配合度不高,又再一次修改,增加了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尤其是引入了穿越这个热门话题。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教学效果较好。这也说明教学法在设计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备好一堂课,让学生爱学、乐学,这样教师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技能被社会所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它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而来的是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为适应时展的大潮,新课标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那么,高中信息技术将面临怎样的困难,以及有哪些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下面我们将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会有抵触情绪。青春期的学生都富有激情,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他们敢于挑战新鲜事物,并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强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学习,这样会使他们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产生强烈的好
奇心,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其次,现在很多高中都处在应试教育下,对信息技术这门课都不重视,由于它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以至于教学设施都不完善,像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等,这些就直接导致很多知识无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只是泛泛地讲些虚
无缥缈的理论,学生也无法进行上机操作,因此,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成了摆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优化方案
针对以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案,来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现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光明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是比较基础的课程,内容多是简单的电脑基本操作技能,可是这些内容都是基础,学校领导应当对这门课引起足够重视,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计算机技术,成为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学校首先应当完善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基础教学设施,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为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学校应当投入更多资金,招进一批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优化师资队伍,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师资水平。最后,学校应当让这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探讨出一套适合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案,并把这些方案付诸实践。以此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响应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的
号召。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优秀的教师素质以外,还应当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现阶段受高考的影响,应试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应当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彻底把信息技术这门课当作正规课程来教。同时,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比较迅速的,所以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教给学生的都是当今社会最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式,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
值观和责任感。基于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
如,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在学习“认识信息”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相关的主题“我和信息有个约会”,以此来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学习“信息获取”这章内容时,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可以同时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上机实践,理论和上机最好是同步的。教师在讲解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认识因特网的信息量之大,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搜索功能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文件来练习如何进行资料下载,如何利用多元的网络数据库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大大活跃课堂氛围,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案的实施需要广大师生共同配合。学校除了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外,还应对这门课程引起充分的重视。再者就是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优化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评价探究[D].扬州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概述
本工程基本风压0.65KN/O,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暂定为II类,规范场地特征周期tg=0.45s,图1所示为结构的计算模型。
图1结构计算模型
本文针对外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管混凝土混合框架两种结构方案,以下称为钢筋混凝土方案和混合结构方案这两个方案展开研究,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两方案在力学性能、成本造价、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劣性,相关结论可供在实际工程中结构方案选型时的参考。
一、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合理设计的概念
l、双重抗侧力构件
双重抗侧力构件是抗震结构最为合理的结构形式,其特点是:由两种受力和变形性能不同的超静定抗侧力结构组成,每种抗侧力结构都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比例的水平荷载,并通过楼板连接而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外力。在地震作用下,当一部分有损伤时,另一部分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能够承受较多的地震作用,损伤部分可以与它共同担当抗震任务,或它能够单独抵抗后期余震。因此设计为双重抗侧力体系可以实现多道设防,是安全可靠的抗震结构体系。
2、筒中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是一种双重抗侧力体系,当地震作用时,它是由框筒和实腹筒共同抵抗侧向力的结构,但因其外框筒柱距较小,梁截面较高,采光面积小,建筑立面不好处理,近年来使用的较少。
3、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框架一核心筒是由筒中筒结构延伸而来,筒中筒结构在空间受力时,由于水平荷载的作用,其密柱深梁框筒的翼缘框架柱承受较大轴力;当柱距加大、裙梁的跨高比加大时,剪力滞后加重,柱轴力将随着框架柱距的加大而减小,但它仍然会有一些轴力,有一些空间作用,因这一特点,称其为“稀柱筒体”。
当筒中筒结构外筒柱距增大到与普通框架相似时,除角柱外,其他柱轴力将很小,通常可忽略沿翼缘框架柱传递轴力的作用,直接称其为框架区别于框筒。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由于周边框架柱数量少、柱距大而受到建筑师的青睐,但是框架分担的剪力和倾覆力矩少,核心筒成为抗侧力的主要构件,所以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不是双重抗侧力体系。
二、两种结构体系技术指标比较
根据建筑平面和建筑使用功能,以及建筑所在地区的风荷载较大的特点,因此采用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是结构抗风和抗震的主要抗侧力构件,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混凝土的刚度大,耐火性能好,初始造价和后期维护的费用都较低。但外框架存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管混凝土混合框架两种选择,以下称为钢筋混凝土方案和混合结构方案。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中周边框架和核心筒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充分利用混凝土结构刚度和阻尼大的优点,结构的竖向刚度和内力变化平稳。在另一方案中,核心筒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而周边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梁为组合梁。由于该地区风荷载较大,该组合结构方案需设置加强层,采用伸臂析架和腰析架增强核心筒和周边框架的共同作用。根据本建筑的特点,初步选定第17层和34层(避难层)作为加强层,混合结构Y向刚度较弱,在每个加强层沿Y向布置四道加强柑架,析架采用人字形析架形式,桁架杆件初步选定为箱形钢构件。图2所示为钢筋混凝土方案典型楼层结构布置,图3为混合结构方案加强层结构布置。
图2钢筋混凝土方案典型楼层结构布置
图3混合结构方案加强层结构布置
1、结构周期和振型模态
图4所示为两种结构方案振型模态的对比,从图4可见,两种结构方案振型模态区别不大。
图4两种结构方案振型模态的对比
表1给出了两种结构方案结构前6阶周期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结构方案周期表现出规则的变化,占主要作用的周期振动分量耦合小,振型“纯净”。对于钢筋混凝土方案,前两个周期均为平动周期,第三周期为扭转周期,周期比为0.57,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动力性能,由于建筑的限制,核心筒X向和Y向的长度相差较大,Y向的刚度约为X向的0.7倍;对于混合结构方案,前两个周期均为平动周期,Y向的刚度约为X向的0.7倍,第三周期为扭转周期,周期比为0.45,混合结构整体抗扭更好(见表1)。
表1两种结构方案周期比较
为满足抗侧刚度的要求,混合结构布置了加强层,提高整体刚度,在两因素综合作用下,混合结构的周期小于混凝土结构。
2、层间位移角
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结构方案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均满足层间位移角的限值要求。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风荷载在本工程中起控制作用。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和混合结构方案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曲线。可见,对于混合结构方案,Y向水平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曲线出现尖突,尖突位于加强层所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混合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更接近于规范限值,特别是Y向水平作用,该突变对抗震不利。
图5钢筋混凝土方案风荷载下层间位移角
图6混合结构方案风荷载下层间位移角
3、结构自重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恒载总重为151916.5t,混合结构方案为133244.5t,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恒载比混合结构重14%。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折算结构重量为1.60t/m2,混合结构方案折算结构重量为:1.41t/m2。混合结构的重量比混凝土结构轻11.5%,总重约少18086.4kN。混合结构的自重较小,对基础设计和抗震设计有利。
混合结构可从地基和基础上节省一定的造价,以采用人工挖孔桩估算基础造价差额。人工挖孔桩桩身直径取d=1200mm,扩大头直径采用D=1.33d≈1600mm,预估桩长为20m,单桩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Ra=qpaAP=9000×3.14×1.62/4=186323.75kN(暂不考虑桩身摩擦对承载力的贡献),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9043.2kN,则钢筋混凝土结构比混合结构所多出桩数量为186323.75/9043.2≈21根,每根桩的混凝土体积为22.6m3,总共需增加22.6×21=475m3混凝土,人工挖孔桩每立方米混凝土造价约为700元,混合结构方案可节省桩基造价700×475=33万元。
4、净层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主梁的高度为800mm(包括楼板厚度),建筑标准层层高为4.1m,保证了净高有3.3m。混合结构方案:主梁的高度为600mm,楼板厚度为120mm,保证了净高有3.38m。混合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出80mm的净空,另外混合结构的次梁可采用蜂窝梁形式,可供水电管穿行,可提供更多的建筑空间。在净层高方面混合结构占优势。
5、材料估算
根据标准层平面及配筋图,估算出标准层的钢筋用量、混凝土用量和钢材用量。下列估算材料用量在后期设计阶段随着设计信息的进一步深化以及设计条件的变化会有所变化,但结构初步设计方案可以提供参考(见表2)。
表2材料估算表
结束语
伴随城市建筑工程事业的更进一步发展,建筑工程设计工艺以及科学化水平还将不断提高,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也会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步,结构设计的技术经济性也会更加精细化。多种结构方案的技术及经济比较分析可以节约结构材料用量可降低碳排量,也有助于实现绿色建筑建筑可持续发展,对提高我国高层建筑设计水平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锋.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分析[J].建设科技,2010,(08).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发现当前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基础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常常完成不了任务,有些学生却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部分同学甚至未参与到其中,仅仅是看着优秀的同学完成任务。而且在课堂上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课堂参与情况不佳;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通过回忆整堂课的教学情况,包括学生的回应情况、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反馈情况等,寻找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出方法解决,以便提高下堂课的教学质量。笔者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以下相关教学方法。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课程能否获得成功,一个好的课前备课工作是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课前备课工作,尤其要将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重难点、疑难点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实际上,课程教案的设计是整个课前备课工作的关键,只有经过多次修改的教案,才能更好、更完整地将课堂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学流程、教学内容等要点落实好。良好的教案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将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会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有趣事例启动课堂,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课堂很多时候以操作性的内容为主,技术讲解比较枯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相关的事例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学习起来就比较有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水平,教师应当争取多选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锻炼,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1)注重课堂互动式教学。纵观当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较少,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提的问题被同学或老师嘲笑。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增强互动,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此可见,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仅要做好备课工作,而且要注意对课堂氛围的调节,提高课堂的互动率。
一般来说,会有少部分学生过于胆怯,不敢自主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给予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评价及鼓励,支持学生多提问,并及时称赞、表扬其勇气。
(2)适应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参差不齐而导致的需求差异,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例如,设置零起点的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自行学习,通过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电脑室,并派专门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
4.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合理、科学,对于教师衡量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对学生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训练情况、期考成绩水平等方面的衡量,总的来说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实际上,平时考核应当占总考核的百分之七十,平时考核中应以作业考核及实践训练考核为主。做好教学评价,其中应注重完善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要体现出教师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储备。
其实,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既可以作为榜样供其他同学参考,更可以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教师可使用控制软件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也可利用辅助网站实现自评和互评。
三、小结
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工作,是教师不断发展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教学反思工作,可以有效地鞭策教师不断向前进步、发展,整理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真正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