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08:26: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实习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实时控制功能,从而确保了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财务依据。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企业的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可即时完成,呈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它职能中去。
2、会计职能发生转变。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3、会计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以往的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对业绩和行为作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实事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化为事中的动态核算。
4、内部控制亟需完善。首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构成由原来纯粹的会计专业人员转变为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业务从原来单纯的核算转变为在完成基本会计业务的同时,还要完成财务分析、预测、管理等更为复杂的业务;原来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某些事项,现在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直接完成。因此,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如果对计算机系统缺乏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为达到某些非法目的就可以通过网络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而这些篡改是不留痕迹的,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传统会计工作大都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成几个不同的职能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可以相互核查、相互制约,以防止发生误差,还可以根据账目、证件、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检查错误;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所有的结果都是由最初录入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直接计算出来的,如果初始数据录入错误,得到的账面数据也随之错误,为防止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应的制度把关,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1、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是关键。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的,一切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人才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熟悉国际会计及商务惯例,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和专业知识背景。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否则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企业会计人员都应积极地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掌握现代化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2、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树立新的会计观念。一是树立新的时点观念。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具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二是树立新的时空观念。网络环境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为面向未来的预期型。三是树立信息质量观念。企业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分别在企业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大量信息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只有经过信息过滤、信息提炼,捕捉到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3、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建立科学严格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的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系统操作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控制、系统环境的管理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4、改革会计报告披露的时限和方式。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企业和投资者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这种经济活动的广域性与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对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首先,会计报告应尽快改变报送方式,实行无纸化、网络化的报送,方便、快捷;报告使用者可随时调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对自己所使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其次,报告披露内容应尽可能满足企业前景预测、风险分析的需要,尽可能广泛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关联方信息、企业背景资料信息、前瞻性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5、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加强专业学习,掌握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扎实的会计基本功。会计信息化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地提供数据,还要求其准确地分析数据并作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核算,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才能根据数据分析出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面临的经济形势。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渐复杂多样化、竞争范围的扩大、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等一系列变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财务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以及单纯的核算型电算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成为了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实时控制功能,从而确保了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财务依据。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企业的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可即时完成,呈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它职能中去。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会计数据处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传统的会计工作影响巨大。2009年4月中国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此来推进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企业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并从根本上改变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分析、审计以及对外披露过程,次而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促进会计事业更好地发展。
1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财会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作用日益凸显,而会计信息化是检验企业的信息使用能力、市场化的适用能力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试金石。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为了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必须建立一个由互联网与内部局域网交叉对接构成的信息管理平台,来全面实行会计信息化,也就是说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都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功能和网络的方便快捷功能,整合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并且在整合的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得到反映资金流信息状况,改变以往传统会计处理时的资金流总是落后于企业业务流的弊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有利于会计水平和效率更好的提升,也同时能把企业的决策能力更加做到科学合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当前企业的财会工作总体上还是以核算为主,但是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后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财会工作,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进行计划、控制以及分析,真正做到会计核算转变为会计管理。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又能变革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思维。
2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2.1 对企业会计治理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全面迈向信息时代的关键时刻,企业内部在更高层次技术和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信息化会计系统,有利于新企业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审计准则在信息化平台上真正地落实。我国的企业在总结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积累了大量的实施经验,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单纯实现了传统会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即使对系统进行形式上的改良或功能的更新,也很难适应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对更加实时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此外,从财务呈报的角度,信息使用者从传统的对财务信息的重视扩展到对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并重,从单纯对经营成果重视,扩展到对背景信息以及预测性信息的关注。因此,必须更多的从会计治理的框架入手,积极地谋求信息化会计系统业务流程的重构和治理机制的有机结合。
2.2 对信息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以财务报表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活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的结果,其作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核心信息和经济信息的主载体,在庞杂的信息资源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会计系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完善会计系统的实时监控,动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推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开、透明,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增长。
2.3 对会计系统实时监控的影响
信息社会是真实的、客观的经济存在,其最大的特点是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涵和特殊价值转化形式的基础社会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尤其是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其不但是资金聚集地,也是重要的信息聚集地,公允、透明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形成一个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证券有序交易和政府高效监管的基础,会计系统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完善会计系统的实时监控,动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推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开、透明,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增长。
2.4 对会计业务流程、财务报告以及对外呈报的影响
加强信息化会计系统建设,可促进会计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财务报告生成与对外呈报的规范化,完善财务信息分类与传递的自动化与网络化,改变传统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的弊端。将滞后的信息变为实时披露的信息,将缺乏信息关联的信息变为整合成的信息,将会计信息获取从单向“推式”的方式变为多向“拉式”的方式,以进一步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充分体现财务报告的决策作用。此外,信息化会计系统作为公司会计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使会计法规制度、新会计准则、内控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南等在信息化平台上深度实施,对于国家会计监管和社会会计监管方式的改革、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IT环境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持续推进具有积极的先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当今信息技术与大会计逐渐融合的管理体系中处于完善准则实施、优化会计流程、整合会计信息、规范信息披露的关键地位,其本身亟待通过会计治理框架引导以促成系统设计理念的创新、业务流程的重构,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提升。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本身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进一步优化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治理体系的联动机制,凸显会计治理体系的整体功效,促进会计信息化行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准上创新与提升。
3 完善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对策建议
3.1 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增强信息知识的储备能力,特别是对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创造性工作重要作用的认识。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大力支持,从资金的投入是一种基础支持,但是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购买一些会计软件就能长久的解决问题。从一些企业实施中的经验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实施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领导要率先参与其中,并在企业职工中大力宣传、教育以及培训,并还要得到合作的企业和客户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思想上做到了领导、职工以及客户认识的统一,会计信息化系统工程才有可能顺利实施和实现。在这个工作中要把企业领导的作用摆在重要的位置,企业领导起码是分管财会工作领导、信息工作的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参与和协调整个工程。信息化项目组的状况、运行成果、运行偏差等工作情况应及时向领导汇报,项目组对运行偏差要及时调整、完善,只有让企业领导切身体会到了会计信息化对于决策辅导的优势,才能真正的能够得到领导的支持。
3.2 结合企业实际构建会计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化知识的不断普及,企业管理信息化也提到了企业日常工作的议程,在构建企业信息化规划时,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子系统。会计信息化子系统的功能必须充分满足新时期财会管理工作的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还应该与相关部门如销售部门、产品开发部门以及主要生产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财会管理信息的资金要求、成本数据以及核算数据等数据输入后,各个部门都能随时知晓,有利于财会部门和其它各个部门能及时调整工作目标。为了能够达到这个工作目标,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协调、有效,为企业内控指标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很多优秀的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供用户选择。因此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各种管理要求,作好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免 “出错—改正”的实施途径。
1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四个工作阶段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1.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分析,顾问收集企业资料,包括:合同、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通常包括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1.2在蓝图设计阶段
①选派合适的老师担任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派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
②顾问组织以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组织队伍,指导该队伍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和业务数据及仿真运行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③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1.3系统实现阶段
①顾问依据企业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跨度,让企业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企业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企业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②实施顾问给企业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的标准课件和新业务操作规程。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③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企业系统上线工作。
1.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2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可以规避的风险
2.1缺乏控制的风险
项目实施范围界定不清、缺乏控制,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范围无限扩大,使项目失控陷入泥潭,无法收尾;没有制订出有效的项目整体实施策略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实施指导思想,造成项目无法达成既定目标。通过建立项目组织、制定总体实施方法、策略等工作内容可使上述风险得到避免。
2.2业务需求关注点过大的风险
业务需求关注点应是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可以解决或基本可以解决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要突出、确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实施重点,避免关注业务需求的细节及软件功能完美性。
2.3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的风险
项目启动初期,就已经物色好相关人员并做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将来项目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标准培训、最终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对电算化系统上线后的正常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2.4推倒重做的风险
只有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订的业务解决方案才不会脱离企业实际,避免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实施工作推倒重做的结果,并且可以减少上线准备的工作量、系统上线的难度等等。
3注意事项
3.1实施方法的原则
①指导性原则:实施方法是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南,是帮助顾问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和风格的工具,是确保项目按目标、按计划顺利进展的策略和方法。
②计划性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过程的任何工作都要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并严格遵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保证项目进展。
③规范性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地按照实施方法原则的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是实施顾问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3.2确保实施方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通力合作
项目实施是一项集体合作进行的工程,需要企业与顾问紧密结合、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系统建设、数据准备和系统切换等各项工作,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移,为企业培养懂得经营管理并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骨干人才;才能保证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后系统的成功应用。
4结束语
企业在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同时,还应逐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按照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的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密切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是将企业各部门包括财务、会计、生产、物料管理、品质管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流程的有效管理。依托erp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不断应用,会计电算化包括的内容将发生根本改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岩.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
[2] 陈果.浅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j].2006
系统管理是用友U8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用用友U8管理系统的各个产品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具体包括账套管理、年度账管理、操作员及权限的集中管理、数据及运行安全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具体操作:
(1)、建立用户
(2)、建立新账套 :这里注意账套主管设这、分类设置、系统启用设置
(3)、用户权限分配:账套主管、会计(总账+工资管理+公用目录设置)、出纳(出纳签字+总账中的出纳)
(4)、设置基础档案:分别把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分类、供应商分类、地区分类、付款条件、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开户银行资料输入新建的账套内
(5)、备份账套数据
二、总账管理
总账管理系统是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核心系统,适用于各行各业进行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总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初始设置、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辅助核算管理和期末处理等。
具体操作:
(1)、设置控制参数
(2)、设置基础数据: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外币及汇率、结算方式、辅助核算档案等
(3)、期初余额录入:录入完后要试算,若试算不平衡则会影响下面的操作。
三、UFO报表管理
UFO报表管理系统是报表事务处理的工具。它与用友账务等各系统有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义报表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内置多个行业的常用会计报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是利用报表模板直接生成报表,生成的报表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执行模板选择时,我们要注意会计科目的选择,一些同学因为选错了会计科目,导致报表数字的错误。
四、工资管理
工资管理系统与系统管理共享基础数据,并将工资分摊的结果生成转帐凭证,传递到总账管理系统,向成本核算系统传送相关费用的合计数据。
具体操作:
(1)、建立工资账套
(2)、基础信息设置:人员类别、工资项目、人员档案、银行名称
(3)、工资类别设置:人员档案、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
(4)、工资变动输入
(5)、代扣个人所得税
(6)、工资分摊并制单
五、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日常业务的核算个管理, 大学生感恩母校,生成固定资产卡片,按月反应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原值变化及其他变动。
具体操作:
(1)、固定资产系统参数设置、原是卡片录入。
(2)、日常业务录入:资产增减、资产变动、生成凭证。
六、应收应付款管理
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客户往来款项。应付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供应商往来款项。
具体操作:
(1)、初始化:设置账套参数、初始设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03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06- 03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成部分,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会计信息化工作,不管是会计软件,还是会计工作,都必然受到物联网发展的影响,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物联网与会计信息化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会计工作与资金的管理紧密相连,而资金则必然与物料相连。因此,在物联网环境下,会计工作必然从资金的核算与管理延伸到对物料的管理。
在物联网时代,任何事物都是可感知的。联网的生产设备损坏后,用户可主动与厂家联系,并说明故障原因,甚至在还没有发现生产设备损坏的时候,就可能收到厂家的反馈。在日常生产中,通过物联网,用户还可以在远端用手机或计算机指挥工厂的有关设备,并及时反馈有关生产、使用、维护信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同当前的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其优势体现在:读写器的“群采”能力,即可以同时辨识读取多个快速移动中的标签;穿透性强,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识别标签信息;标签信息存储量大,不仅能存储商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还包含其从生产开始到被运送途中的所有信息;最重要的是,RFID标签可以多次修改,不断增加信息,并可用密码保护,不易被伪造。这些技术,为会计管理材料、商品、在制品提供了先进手段。
2 物联网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革命性进步,将“现实的万物”和“虚拟的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势必会对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而发展的会计信息化也必然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数据来源的变化
原材料从生产厂家开始就被嵌入RFID电子标签,在运输、入库、领用、在制品、产成品入库、销售等所有环节中,可在多个管理节点采集数据,将所获数据传入数据仓库。在此过程中,数据的读取没有人工参与,只有传感器在与物品自动“交流”,使得获取业务数据更加容易,并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在物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采用“实时处理”方式,因此数据具备了及时性,可以实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分析的价值。
再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虽然能够减少一些原始凭证,但关键的原始凭证还是必需的,如发票。原始凭证、会计档案等,实际上也是一种物品,必然也能够进行物联网式的管理。
2.2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通过物联网,可以降低成本,控制管理风险,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成本收益率。如在物联网环境下,利用RFID实时追踪整个领料、生产、入库流程,及时更新成本信息,从而使生产成本计算变得可追踪,结果也更加科学、合理,而且会计人员也实现了对生产成本的动态核算和管理。采用物联网,可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必然会提高效率、降低费用,实现实时控制的目的。
2.3 使实时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可能
一般来讲,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时,需要设计若干个凭证模板,每一经济业务事件对应一个凭证明细,凭证模板设计得越多,经济业务转换成记账凭证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当一项业务如材料入库发生时,RFID捕获入库信息,该业务信息进入系统后,根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实时记账凭证,会计人员只需要审核确认即可生成相关的账簿信息,从而实现实时信息系统。另外,实时凭证是由包含制单号的入库单等业务单据自动生成的,所以可以由会计记录追溯到业务行为,保证业务和会计系统的一致性和及时性,实现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同时,凭证可以增加相关的物品信息、业务发生信息,实现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融合,管理起来更加直观、方便。
3 采用物联网技术,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
现在的会计软件,基于资金的流动管理和核算,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对信息采集和监控都是间接的。因此,会计的管理工作不及时,“马后炮”式的管理就是其必然的结果。
引入物联网技术后,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物联网技术提供了实时采集、处理、监控、管理的手段,使会计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会计软件的设计上,应该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来构架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提升会计管理的水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基于会计工作信息化的思想来重新架构会计信息系统
现阶段的会计软件,主要是以外层业务核算为目的来设计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业务核算人员。会计工作信息化,就是将会计人员、相关管理人员都纳入会计信息系统中考虑,不仅包括核算工作,而且日常管理工作、知识管理等都要纳入,形成一个完善的会计工作管理体系。
3.2 基于实时管理模式来重新架构会计信息系统
目前的会计软件,主要是基于事后管理的,是一种阶段静态模式管理,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也只能如此。在物联网时代,每一个物品都能够与互联网相连,所有物料、设备的运行,包括每一张纸,都会是一个实时动态系统,其瞬时变化都能够被记录。从管理角度讲,在需要的地方就可以实时管理和控制。比如某个物品运输到什么位置,在产品加工中再投入的材料、加工费用等,都能够实现跟踪核算和管理。比如一个工程,在进行中,人员的增加、随时投入的物料情况、各种费用的发生等,都能够动态核算出来,避免了工程结束时才发现工程运行中存在的浪费等诸多问题,实时管理的应用,能很好地对成本进行控制。
3.3 基于多维核算体系来架构会计信息系统
现在的会计软件,主要是基于单套会计科目的核算。在物联网环境下,实时的动态管理需要多个维度的核算。因此,建立多维度核算体系就成了必然。
就业务的原始数据来讲,它就是一个反映原始状态的数据,为了实现更有效的管理,我们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这种分类、汇总、分析,是基于某种管理目的而产生的,当对原始数据有多种管理需要时,就需要进行多维度处理。例如基于上市公司外部报表需要,我们需要按照新会计准则提供报表;如果是合资企业,合资方可能需要按照某国会计准则提供的报表;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应该按照内部管理体系提供报表等。不管最终的形态如何,原始数据都是相同的,因此需要通过多维度核算体系来完成。
3.4 基于现实场景来架构会计信息系统
现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仅仅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用起来呆板枯燥。在物联网下,如一张支票,通过RFID等技术,它可以有一个编号,可以存储电子信息,因此完全可以实现动态跟踪。不仅从移动轨迹、数据变化,甚至可以从场景、参与的人员、业务等,都可实现场景化。对于汽车运输、生产加工、物料转移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实现场景化。会计管理工作可以从现在封闭式的数据处理转向基于场景式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实时管理和控制。像内部审计之类的工作,实现场景化后,一般就不用进行实地审计,这样既节省了费用,同时也达到了实地审计、实时审计的目的。
3.5 基于领导信息利用和分析决策来架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的获取,除了现在以专业方式提供外,应该提供更加简便的形式。其中一种思路就是基于搜索模式来提供会计信息。
现在,我们如果要查询某人的工资历史信息,就需要逐月去查找各月的工资表才能完成。如果我们要查阅某人在企业的借款情况、报销情况、工资情况、出勤情况等,就需要进入相应的业务系统,分别查出才能办到。
而利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记录数据,还可以将视频、声音、图片等相关信息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改变现有的信息利用方式,告别单调的数据、表格模式应用。
刚到会计部张经理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张经理让我尝试制单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只能加班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见习了两天后,张经理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帐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张经理审核凭证时能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编制记帐凭证,张经理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而且教我记帐,打印所需要的帐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的操作。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并熟练了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除了做好张经理所安排的各项工作后,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而且,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对于比较粗心的我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许多企业都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进入本世纪后,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了能更好地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并开始实施ERP,于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成为了ERP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
在ERP系统中,由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处于业务的终点,所以一切业务上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财务上,如何保证进入到财务的数据是正确的成为了财务工作的一个难点,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汇集了企业大多数的管理数据,所以各种各样的分析报表也应运而生,这些报表如何出具,如何上报也成为了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难点。
首先,大家知道ERP系统下,许多数据的源头是从业务层开始的,因此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已经不是单靠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掌控的,许多时候,财务上的错误根源不在财务,但在审计时财务无疑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这就是ERP为会计工作带来的第一个矛盾。
对于这个矛盾,如果细究,会发现业务部门在许多时候是不知情的,比如库房发出了一瓶酒,如果用于生产和用于招待客户对财务来说是不一样的,招待职工和招待离退休人员对于财务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财务,不能判断出业务的差异点,而在业务发生时,总不能每一张单子都问一下财务。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月底时当几千张出库单同时要进行期末处理,生成凭证,这时想在短短的1-2个小时就看出哪些单据有问题,谈何容易。这种可能的差错对于会计人员无疑是一项风险。
其次,由于ERP是面向业务层面的,其在运行过程中虽能产生海量的业务数据,提供了许多报表,但其中真正能够用于满足管理需求的报表却不多,企业管理层想直接从这些数据中获得对管理决策、绩效管理有用、及时的信息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样就产生了海量数据和管理层信息“孤岛”的矛盾现象,管理层决策还要大量依靠主观的经验判断。之所以这样,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1.ERP系统中的报表不能提供跨年对比,只能提供当年的数据分析,而分析报表则大多都需要进行年度对比分析。
2.ERP中缺少一些数据,如预算数据、计划数据,而分析考核报表则往往需要和预算、计划对比。
3.ERP系统中的一些报表的设置太复杂,分类也不符合管理习惯,非专业人士操作有难度。
上面所说的两个矛盾问题在实施ERP时往往会淡化处理,因为那时会计信息化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在以后的实践中往往是由财务部人员给业务部发个通知或者开个会告诉他们该如何填写单据,而对于报表问题一般采用一定量的数据库编程或手工处理,至于领导最终还是看打印出来的报表。这样看似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却有三点不足:
1.业务部门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业务知道该如何填写单据,但对于未知的业务呢,并且业务部门的人员变更都会造成单据填写的错误,只是没人知道这个错误何时出现。
2.数据库编程可以解决许多报表问题,但管理用的报表往往会受环境的变化而经常调整,这样会使报表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增大,且编程需要较强的计算机知识,普通会计人员是难以达到的。
3.领导看打印出来的报表,其及时性首先难以满足,其次实施ERP的一项意义就在于及时准确反映业务,这样显示也违背了实施ERP的本意了。
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当企业ERP实施几年后,我公司管理层由最初的非常想从ERP中直接获取数据,过渡到了现在大多数人员一般不直接使用ERP来获取数据,仍然依靠会计所上报的数据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变更后,材料会计利用业务单据生凭证也是经常出错,有时真是有点防不胜防。这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处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参考:
1.解放观念,不应再继续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财务部一家的事,而应在业务部门普及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条件的可以在业务部门设立财务主管或ERP部门管理员,协助财务部门对业务的处理进行把控,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业务系统的录入人员的会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业务人员了解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业务属于新业务,哪些业务可能会影响到会计的账务处理,最终及时通知财务人员使问题在业务发生的最初就得到解决。
2.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注重计算机操作技巧,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出那些异常的单据;另一方面应多了解自己使用的ERP系统,特别是ERP系统中各种单据的关系,生成顺序,并注意到这些与会计原理上的差异点。只有能够快速定位到异常单据,并清楚系统中各种单据的关系及控制点,才能减少在业务单据生成财务凭证时出现的错误。
3.适时实施BI(商业智能)系统。按照Dan Pratte说法,BI本质上是关于把组织的业务数据转化成容易理解、价值较高的信息,并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分配给正确的人。从技术层面上讲,BI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BI的强大之处在于将各类源数据如数据库、文本文件、电子表格、网页文件、邮件等数据经过加工存储,存储在数据仓库中,然后以便于使用者理解的形式展现给决策者。借助BI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完成财务预算、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数据和简单查看方法。可以说以ERP作根基,以BI为翅膀的管理会计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竞争也由最初的产品比拼演化为现在以技术、产品、服务、人员综合能力的企业商业智能的竞争,信息管理已从一种支持功能发展成为战略性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了解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和全球市场相关信息的获取、验证、存储、访问和分配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并获取利润的关键问题。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当中最重要的信息提供部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快速、准确提供数据是我们会计部门的一项使命,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会计工作的一些思路、方法,及时适应企业信息一体化这一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 鲁百年.简易性领跑BI未来[Z].中国管理传播网,2009.
[2] 黎明之.企业实施ERP的管理对会计业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
[3] 王小虎.企业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J].时代经贸,2010.
当前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农村的综合改革以来,乡镇工作开展也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乡镇财务工作对于稳定农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完善和改善乡镇财务体制以及财政职能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改革。这些突破和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于会计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还有待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的重要秩序和规范,能够有效的保障会计工作的真实有效性,保障社会经济工作的良好有序发展。如果缺乏必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将很难得到保障,这样也将严重影响单位的正常经济工作。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既能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能制约会计工作的有效职能,它无时无刻的都在影响和制约着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如果不能及时、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成果,就会影响到单位管理层的正确决策,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资料的掌握和利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于加强财务工作管理中的票据管理和监督,强化会计工作内部结构以及会计工作者的管理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只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在完善财务工作管理以及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方面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乡镇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会计机构搭建的不够合理、财务人员的变动以及财务规范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等等。首先,会计工作的委派制以及集中核算制度都是有相关的财务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的不到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重视,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职务的具体分工和制约都不能很好的达到规范的要求,具体岗位的职责没有具体明确,而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也不规范合理,相当一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达到具体的任职资格要求,更加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在乡镇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很多规章和制度都不合理和完善,没有符合本单位的具体特点进行制定和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由于涉及到很多因素,不能进行有效制止和管理,管理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缺乏执行力。
(二)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会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素养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顺利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很多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对于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简单的票据整理及收付款工作,并没有注意到会计基础工作对于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很多单位由于对从业人员的把关和任职资格不够重视,导致很多从事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必备的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素养,不能很好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重视不够,缺乏必备的工作思考和总结,不能很好的完成目前的工作。
(三)会计核算工作不完善
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始票据把关不严,没有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规范工作,存在签章不全,数量、单价不详以及原始票据大小不一、制单人、经办人签章不齐或者涂改刮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首先,必须搭建合理的财政管理机构,完善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乡镇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是保障乡镇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构建合理的乡镇财务管理机制,构建新的乡镇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用新科技和新技术带动乡镇财务管理的新发展。做好财务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具体的职责和任务,推进乡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发展。完善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依托下,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和管理,防范必要的财务管理漏洞,保障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提升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必须对于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会计基础工作加以足够的重视,提升必备的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保障会计工作能够在正确的、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进。必须加强和锻炼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会计工作。必须严把会计工作准入制度,按照相关会计从业水平,引进财务管理工作者,不能任人唯亲,提升会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道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是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与之相关。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的推进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灵娥.关于推进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9):398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单位的电算化操作人员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却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对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的软件维护人员,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电算化迅速普及,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以及保养和维护等。而许多企业都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电算化的障碍。
(二)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的数据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比较薄弱。数据损坏丢失的危险比较大,某些知名ERP软件的数据库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工作站进行访问和修改,留下很多安全漏洞和隐患。很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真正作到联机事务处理,难以真正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共享。企业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至于安全,则更让人担忧,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软件在通用性上存在的问题
财务软件厂商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
3、会计软件开发人员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
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对拥有记账凭证审核的人员不能再授权制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软件开发人员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制单和审核的关系问题造成的。会计制度中规定:本人不能审核自己所填制的凭证。在授权制单权、审核权时并非是互斥的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个人是允许同时拥有制单权、审核权的,只是本人无权审核自己制作的凭证。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二)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
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带了新的冲击,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网络财务已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企业要使会计电算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技术,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发展符合现代技术和发展需求的新型会计电算化。
(三)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增强电算化意识,加快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步伐。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意识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高效准确的信息可以为决策更好的服务,而且要看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重要性,真正建立一体化的企业系统,推动会计电算化乃至企业信息化的普及。
(四)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现行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的模块,如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五)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一方面要增加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质量和受企业欢迎的程度。 另一方面要普及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会计电算化发展日新月异,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机很好的协调,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是电算化实现和安全运行及保障的现实需要。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也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已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众多机遇,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会计理论和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难题,只有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保护资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只有解决了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度不够
思想认识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领导干部领导不够积极,使得内部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未能发挥出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第二,事业单位内部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道德水平不高,仍存在着利用职务之便受贿行贿之事,导致内部控制较为混乱。目前提高事业单位内部领导干部的思想认知度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之事。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想要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用与价值,就必须有完整的实施制度为其保驾护航。但是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中,虽然已逐步建立起了一部分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管理作用发挥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制度落后、不切实际,不够完善、标准不统一,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内部控制应有的价值。
(三)会计核算不健全
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不健全主要变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原始凭证的管理不够规范,经常存在着原始凭证丢失或者不完整的情况,不能符合实际的需求,容易出现核对时缺乏充足原始凭证的情况。其次,核算工作的开展不够有效,例如在事业单位中往往会用预算外的收入来计入账薄之中,充当收益,同时在进行年终核算时,也并未将收入与支出作文网结余科目,反而是将其进行了对转,这样一来,事业单位中真实的结余状况就难以反映出来。最后,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账目本,有账无实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在内部控制中缺乏有效的依据。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要更好的完善内部控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与管理,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必须要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增强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的支持与重视,给予领导者在相应工作中的绝对领导权,加深其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与理解,改变传统的会计管理理念,提升领导者的专业素质,只有领导的重视力度提升了,才会直接的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用。
(二)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确保信息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可靠的信息录入才能有效的开展会计工作,另外,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实现信息录用准确性的核心力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当然在信息录入的过程中,数据必须是经过审核与授权的,同时还需应用相关技术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其次,确保信息输出的准确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用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实现数据发送和保管的安全进行。最后,确保会计操作系统的稳妥性。只有有了安全的系统以及设备,才能为会计数据提供切实的保障,防止不良外界因素的阻扰。会计操作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对网络病毒的控制、软件设备的控制、实体设备安全控制、硬件设备的安全控制。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不断的优化其内部环境,通过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健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真实的了解企业内部情况,更好的完善内部控制,摆脱原有的传统工作模式。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工作是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基于会计信息化背景,因此这也对会计人员的审计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与标准,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电脑,应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这同时也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详细内部主要包括定期审查会计资料,审核书面数据与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做好安全保存工作,检测操作系统的合法性和全面性。只有不断的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够及时的查漏补缺,弥补损失,更好的确保财务数据的完整与安全。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也应不断的调整,更好的优化内部控制,做好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秀玉 单位:福建省科技馆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
[2]方红星,金玉娜.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07:63-69.
[3]林斌,林东杰,胡为民,谢凡,阳尧.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会计研究,2014,08: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