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00:51: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园家庭社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和“xx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五、幼儿园与社区相互协助组织开展“好家长,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六、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社区,根据居民的需要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七、和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现场咨询”活动。
八、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如:邀请有剪纸、空竹、戏曲等专业特长的辖区居民来园为幼儿做活动。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一年内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本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情况,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二、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和“Xx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五、幼儿园与社区相互协助组织开展“好家长,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六、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社区,根据居民的需要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一年内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本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情况,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二、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和“Xx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五、幼儿园与社区相互协助组织开展“好家长,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六、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社区,根据居民的需要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一年内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本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情况,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二、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和"Xx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五、幼儿园与社区相互协助组织开展"好家长,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六、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社区,根据居民的需要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长期以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摇摆在纵容与严苛的两极,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缺乏辩证的分析和认识,空有望子成龙之心而无教子成龙之术,以致走进了教育的误区。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的小孩的,可是爱的方法很容易弄错。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状况,往往因为自己的成见,把孩子管束得像囚犯一样。于是残忍、暴躁等恶性,也随之增长了。轮到他做父母时,不知不觉地便把他自己以前从父母处学得的方法,又教给自己的孩子,以致一代一代地受到恶劣影响。”为人父母者需要掌握爱的方法,对孩子科学施爱。
曾听一位教育学家谈论过教育过程中的中庸之道,他引用了马卡连柯的一句话:“我所坚持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找出一个中庸之道,也就是找出培养积极性和克制能力的尺度来。”
他认为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没有爱,又不能爱得过分,变成溺爱,而要找到爱的“度”,即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在管理的问题上,既不能管得过严,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又不能任其自流,而应找到给孩子自由的“度”,即要做到宽严适度;在让孩子听话的问题上,既不能让孩子不听话、胡闹,又不能让孩子太听话、唯唯诺诺,而应找到让孩子听话的“度”,使孩子既听大人的话,又有独立的见解;在表扬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进步,又不能把孩子捧上天,而应找到表扬的“度”,既鼓励了孩子,又不使其骄傲;在批评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问题,不闻不问,又不能揪住不放,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批评,而应找到批评的“度”,既批评了孩子,又不使其情绪低落,破罐破摔。
但能真正做到以上要求的家长又有多少呢?因此,家长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选择富有成效的方法教养自己的子女,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教育家长、影响社会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率的秘密武器。我园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不同家庭教育幼儿的方式、内容和效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教育特色,使家庭教育与我园教育协调发展,并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树立大教育观,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在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途径,总结家、园共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家长工作等多种渠道,促进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意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家教指导的阵地,扩大教育信息的收集范围和信息量,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教育指导能力,使家、园共育更具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理念。
其次,主动走入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在社会系统中进行教育;丢弃“只要我的孩子好,其他的我不管”的观念,形成“大家的孩子都好了,我的孩子才会好”的良性教育氛围;继续开展“快乐体验日”活动,对园外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园外孩子走进幼儿园,体验快乐,让更多的孩子喜欢集体生活、集体游戏,喜爱幼儿园和幼儿园的生活。
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幼儿成长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重视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是当今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实践模式。本文通过对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家、园、社区三方的资源合理配置,为幼儿的发展谋求新的道路。
一、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内容简介
幼儿教育涵盖包括家庭、幼儿园、社区在内的全方面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从幼儿出生就置身家庭教育中,作为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家庭生活中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称之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导,作为学校教育机构的分支,幼儿园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与监督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并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担任着不同的职责。然而,随着国家及社会对家、园教育的日益重视,社区教育也随之逐渐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作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与延续,社区教育能够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通过在社区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性活动,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的场所。因此,对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形成三方教育的合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地作用。
二、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问题
首先,幼儿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所受关注程度不高。以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即便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家、园、社区合作教育仍然存在着重视度不高的问题。相关调查显示: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活动仅仅是在学期初、学期末等特殊时期进行,有的幼儿园只有在问题出现的情况下才使用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案解决眼下问题,致使家、园、社区合作呈现随意性,缺乏计划性的特点,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无法有效进行。
其次,家长与教师观念的分歧。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常常自认为是幼儿教育的专家,时常要求家长配合其工作,致使家长处于被动的境遇。对于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其具备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可能会与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出现冲突,如沟通不当,会产生观念上的分歧,而对于学历相对较低的家长来说,一味地服从教师的指挥,完全成为家、园共育教育的执行者,缺乏培养幼儿的实践创新。这两者都可能会影响家、园合作共育的良好发展。
最后,家、园合作共育的活动过于单一,无法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目前,幼儿的家、园合作教育中以召开家长会或举行亲子活动等形式的活动为主。然而,在教育咨询,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社区教育实践的活动中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未能使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致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缺乏互动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
三、促进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建议
1.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增强家长意识。一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增强家长的家、园意识。基于家、园合作共育重视度不够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幼师的素质问题。全面提高幼师的素质,使幼师重视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其次,幼师应将家、园合作共育的意识传递给家长,增强家长家、园合作共育的意识,这样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家、圆共育的积极性。
2.加强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与家长进行积极交流。在育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与家长的观念存在着分歧,为了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教师首先应学会换位思考,家长也应主动积极地与教师交流沟通,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有效开展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将家、园、社区合作共育落到实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区教育各有各的优势,除了充分开展家长会、亲子活动的家、园教育的同时,也应有效利用公共设施在内的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性的幼儿讲座,派专业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的指导,充分地加强与促进社区合作的共育。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论述,三方的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以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加强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长、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而可以确信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对幼儿的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幼儿教育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0-02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内外研究概况
无论是欧美、台湾还是日本等地区,都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国内近年也兴起了新生事物――社区儿童教育,还有的社区积极开拓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责任心是个体重要心理品质,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幼儿责任心发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理论依据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2.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2)通过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3)通过研究,可以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教养能力。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包含在社区中的小环境,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我们理解为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机构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责任心;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利资源,了解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为课题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4.案例研究法:调查、观察记录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在分析反思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方法与内容;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的研究。
(六)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收获。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们加深了对孩子们责任心的了解,并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出谋划策,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开题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家长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心”调查研究工作;
3.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活动;
4.六月底我们根据开学时的调查表,交流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三)课题从2011年3月进入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保研究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如: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与社区携手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的活动;2.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中班社会活动《能干的我》和小班语言活动《一二三爬起来》一课三研的研讨活动;3.利用家长资源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小班幼儿责任心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并寻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策略等等。
一、基本情况概述
1.论文数量与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社区资源”“幼儿园”,检索2000年至今的文献,发现2000 年时关于社区资源的研究成果很少,2009年起剧增;指向幼儿园对社区资源整合的研究不多,期刊论文寥寥无几,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凸显出幼儿园与社区资源整合研究的学术单薄,也反映此类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此外,用
关键词 “社区”“社区资源”“幼儿园与社区”在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检索,结果中仅李生兰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2003 年、2013 年修订版)等少有的几本书,表明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方面具有学术影响的专著很不够,在理论、实践层面都需进一步通过研究积累成果。
2.研究者身份
归纳所阅文献的研究者身份,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高校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前瞻性,又能深入到幼儿园一线,其研究成果深入浅出、以专著为主;但这类研究者不多。第二类为硕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以旁观者身份,选择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访谈、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成硕博毕业论文。第三类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多从自己所在园的实情出发,实践探讨了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她们的研究实践性强,但学术理论性有待加强。
3.研究视角与方法
不同类别的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与方法不同。高校教师通常有强大、多样的理论支撑,研究视角更显多元与独到。如李生兰教授以生物生态学理论、自我概念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高校硕博士毕业生通常选取几种理论作为研究理论支撑,如孙姝婷以社会互动理论、生物生态学视角开展研究,她们多以局外人的角色,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法进行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探讨。幼儿园教师多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案例归纳观点,无太多高深理论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述
分析现有文献,研究的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
1.社区及社区资源的概念界定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后由德国学者滕尼斯译成德语Geneinschaft,译为社区、团体、共同体、公社;再由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译成英语Community,拥有了更多的地域含义;我国学者在20 世纪30 年代将其译为中文“社区”。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尚无一致认可,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多种多样。
美国的戴维.波普在《社会学》专著中指出:社区是在一个地理区域里围绕着日常交往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我国学者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李生兰(2013)认为,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应为共建共享共发,幼儿园要密切与社区的关系,就必须遵循优势发展、互益发展、整体发展、平衡发展等原则。
台湾的林振春(2000)认为广义的社区资源也称为生活资源、经验资源,是指本地区社区中可利用于充实社区发展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及组织的资源,包括了社区中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情景和每一个经验。王雷(2007)将可为学校教育活动利用的一切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分为五类: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文献资源、组织资源。综合不同学者的理解,笔者认为社区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一切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含可能对孩子产生教育功能的人、事、物等,可分为四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社区资源与幼儿园领域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已有研究通常把利用社区资源的落脚点放在某一个领域的教育,其中关注与社会、艺术、科学领域教育融合的相对较多,而融合到健康、语言领域的较少。幼儿的健康应该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忽视与健康、语言领域。
3.社区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胡艳艳(2010)结合案例,探讨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策略。蔡蔚文(2006)从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深化主题活动、支持幼儿表征等方面为怎样利用社区资源做了说明。总体看,关注社区资源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较少。目前诸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都有不同主题,若使主题活动更生动,必需与社区资源整合。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利用
沈丽华(2010)认为可让一切有利的社区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服务,最终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力。吴秀婷与郭月霞(2012)认为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已有研究中,关于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多,因为有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所有对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可称之为课程开发与利用。但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还存在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开发的水平还只是经验水平,需要进一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有体系的规划。
5.社区资源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多数研究者都提到“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法。Neal Hazel(2005)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指导,还可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许晓蓉(2006)提到通过普查、管理来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用活资源,为资源整合提供平台;教师要树立“资源创造者”的观念,不对家长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应明确幼儿园与社区两者要密切交流与互动,才能有效实现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刘慧(2012)提出可在社区相关行业中物色合适的人员聘为幼儿园社区辅导教师。笔者认为有些策略体现了不错的理念,值得其他幼儿园借鉴。
6.社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志仙、万小懿(2010)针对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安全、时间和精力、选择适宜的社区资源、社区不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刘慧(2012)认为幼儿园不应是关起门来而应实施开放式教育,而角色意识缺位、教师沟通技能不足、幼儿园自身职能局限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幼儿园实施开放式教育的效果。这些分析比较准确到位,安全、支持等问题既要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过程中的无微不至,更需要从管理上提供相应支持,解决问题。
诸多学者的研究紧密结合幼儿园所处的环境、地域特色和社区资源的特点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园本化;在方法、思路上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
三、研究启示与展望
1.研究要提升理论性、加强影响力。
研究者多是一些高校研究生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期待更多高校教师、科研机构人员如同华东师大李生兰教授一样多年坚持对家庭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研究。
2.研究要关注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站在管理的高度研究在幼儿园整合社区资源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幼儿园管理上如何策划、保障、支持教师整合社区资源?如何管理人、财、物、事?
3.研究内容可拓展到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
只有在共赢互利的情况下,社区才会更接纳、支持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的研究重点在探寻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索取”,该反向思考幼儿园对社区的“服务”“付出”。幼儿园有何资源让社区利用?如何向社区服务?值得大力研究。
4.研究的落脚点可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多方面发展
当今农村人们渐渐地开始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庭都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怎样培养?优秀的定义是什么?每个家庭给出的结果和实际教育的模式都不一样。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十二五期间,我园确立了“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社区共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希望在此项课题的深入开展和研究过程中,主动把幼儿园、社区、家庭三者紧密联合,通过多形式的互动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给幼儿创造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独立的人格,有效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力争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课题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家园合作,必须本着尊重、理解、信任的原则与家长平等合作,确立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方可形成教育的合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加强观念上的认同与交流,把握好家园互动的核心
1.改变教师、家长的合作观念
在以往的家园互动中,家长方面更侧重于“看”和“听”,基本属于旁观者,合作的天平是倾斜的。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要确立新型的家园关系,才可有效地形成教育的合力。我园的做法是:(1)更新教师的观念:通过园务学习、教研活动等让教师认识到家园平等合作的必要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2)探究家长“口味”、满足家长“需要”,激起家长参与合作的意愿,为家长提供多种交流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具体做法有:家长有求必应的“回音栏”“家园联系”等固定形式的活动,另外还有不定期举办的“家长沙龙”“趣味亲子游”等,为家长创造更多的与幼儿园沟通的机会,在心得交流多、沟通渠道广的情况下,逐渐有了从观望态度过渡到配合合作再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2.了解社区的工作“性质”,寻找合作的平衡支点
社区工作面广,特色多,我们在仔细了解后,发现其中的科普园地、健康教育、社区图书馆等都可以作为与幼儿园合作的切入点,幼儿园和社区相互提供教育资源,双方取得理解和支持,建立互利合作的情感纽带。
3.成立“家园社区互动委员会”
幼儿园先后制订了《幼儿园家庭教育基本内容与要求》《幼儿园家委会章程》等,使家长与教师明确各自在家园教育中的作用及工作要求,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赢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家园社区互动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同合作建立的机构,三方各由优秀的代表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反馈各方信息,听取建议共商合作教育事宜。
二、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教育工作已初具特色
1.幼儿园主动出击,为社区排忧解难
作为农村拆迁小区,社区的条件有限,一些场地的需求和专业人员的需求常常弄得社区主任头疼万分,而社区经常要举办很多公益性的活动和对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幼儿园主动将现有的场地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教育设施资源等提供给社区,社区开展的许多活动中,有了我们教师、家长、幼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增色添姿不少。
2.安排家长走进社区
有一次社区老教师开展“家庭教育”的讲座,之前家长接到通知后都不以为然,我们也有点担心,社区主任自信地说,老教师演讲团演讲了很多次,很受欢迎的,事实证明,老教师的演讲十分精彩,家长们都听得很认真,有的家长从社区回到幼儿园后还说:“没想到讲得这么深入人心,真希望多听几次类似的讲座。”于是,家长对参加社区的活动多了几分兴趣,提高了积极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合作教育
课题研究以来,我园开展了很多相关的活动,如“小手拉大手、献爱养老院”,带领孩子和父母一起走进养老院;“亲子趣味绘画”,孩子和父母合作创作绘画;还有“老少同乐联欢会”等等,这些活动有的是家长和幼儿园组织的,有的是社区组织的,每次活动的重点教育目标不同,教育对象及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从中学习到知识,感受到“爱”的滋润,这也是三方合作教育最期待的目标。
三、在家园合作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我园孩子的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等有了明显的改变
1.孩子的情商得到了提高
合作教育后,我们观察了孩子的行为变化、情感变化,幼儿随着社区活动的增多,与大人、同伴沟通交流的增多,与大自然接触的增多,学会了如何控制或平息焦躁、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对孩子的一生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抓好、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让教育传递爱,让爱启迪教育,营造和谐社会良好氛围,我园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我园对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2、依托专业资源,加强协调合作。
充分利用幼儿园人力、设备资源,当地的文化、民俗资源,利用各种集会、活动,广泛宣传,赢得家长、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3、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宣传内容科学规范,确保宣传实效。
我园围绕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面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宣传指导。
(1)、以多种形式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增强社会共识。
(2)、宣传学前教育管理规定,促进规范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