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模板(10篇)

时间:2022-05-26 20:57: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课堂

篇1

教学情境是与教学内容相对的一个概念,它特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中,通过主客观的综合筹措所营造的、与教学内容直接关连的、外在客观境况与内在心理境况相融合的、教学生活的当下在场状态。

教学情境区别于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可能影响教学的外在的、客观的周围境况,它并不与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关系,不同内容的教学可以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情境中包含教学环境因素,但是它所包含的环境因素是指直接参与教学情境并影响教学效果的那部分。比如说,教室里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窗外绿树成荫、一片宁静,这些物质性的境况属于教学环境。高校相关的鼓励性政策、教师教学工作的愉快心情、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非物质性的教学境况也都属于教学环境,但是,它们并不一定直接参与教学情境,只有当大学生在接受并反思相关教学内容过程中,感受到这些环境,并由此引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反应时,这些教学环境才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成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

教学情境也不同于教学条件。教学条件不仅指教学环境的优劣,更多地是指教学设施和教学工具的完善程度。它并不与教学内容发生直接的关系,用相同的教学条件来讲解不同的教学内容,并非一定引起教学效果的差异。教学情境依赖某些教学条件,但相同的教学条件并不决定相同的教学情境。教学条件是营造教学情境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比如,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应用,既可以用其声音和图像来分析法学案例,也可以用其声音和图像来使社会学分析感性化。因此,教学条件只是营造某种教学情境的客观前提。

教学情境亦区别于教学气氛。教学气氛是指教学过程中在环境的烘托下师生主体所呈现的情绪状态,它与教学内容发生直接的关系,是对教学内容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的外在表现,这种情绪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和激发师生主体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习。但是,教学气氛只是教学情境中的心理因素的外显,它不能置换和取代教学情境对于教学效果的综合影响。比如,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给大学生分析法学案例时,该案例的疑点颇多,引起大学生的心理疑惑,于是举坐哗然,形成了此争彼议的教学气氛。如果该教师能够准确地掌握这种气氛下的学生心理,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条件,营造一种外在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和图像显现案例的关键性陈词,用夸张性的符号——“问号”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上来,同时,教师主体以合适的语气、声调、体态、动作、表情和语言,衔接了学生内在的心理情境和外在的客观情境,从而便会形成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综合性教学情境。

二、建立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理论的必要性

1.建立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理论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

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相关的因素有很多,以往的教学理论研究较多地注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侧面、某一角度。我们承认,这些不同方面或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教学理论研究,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于教学问题的理解。但是,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相关的因素并不是单方面地起作用的,而是综合性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单就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气氛、教学语言、教学体态、教学情感等方面的单向度研究,其实质是把总体的生命本性的教学生活片面地抽取出来,以相对脱离现实教学生活的抽象的单方面教学关系进行考查。这种研究教学问题的方式,并没有真正地揭示出真实的现实教学活动的全貌。

作为总体的生命本性的教学生活,是知性和意义相统一的教学生活。

教学生活的知性化,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在可感知的范围内,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以可“证实”或“证伪”为依据,借助实证、分析和逻辑推理,对教学内容作出有效与否的价值判断。我们不应该把教学生活仅仅理解为是知性的教学生活,因为,这种知性的教学生活观缺乏人文旨趣,导致僵硬的形式逻辑的不可僭越和纯粹经验的当下性,其实质是以非生命本性的理性教学遮蔽了非理性教学,它只认可可验证、无矛盾、确定性的教学生活的真实性,把现实的总体的生命本性的教学生活格式化为工具性、外在性、抽象性和形式性的教学生活,师生主体在教学生活中的本能、情感、意志、诗性等意义性的存在被了。它割断了超验的纽带,套上了经验的绳索,驯化大学生固守陈规,抑制了师生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生活的意义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的本能、情感、意志、诗性等影响和作用于教学生活,凭借直觉、顿悟、玄想、体验、审美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超越。我们不应该把教学生活仅仅理解为是意义的教学生活,因为这种意义的教学生活观,失去了标准和规则的束缚,以其无逻辑的体验性僭越了形式逻辑,导致超经验的无向度的神秘玄想。其实质是以生命本性的非理性遮蔽了理性的教学生活,抽离了教学生活中应有的科学尺度和知性规则,它挣脱了工具性、外在性、抽象性和形式性的知性框架,却撞进了漫无边际的意义森林,使师生主体在丰富的想象中迷茫,找不到与现实确定性教学生活的切合点。

现实的真实的教学生活,既不是纯粹知性的教学生活,也不是纯粹意义的教学生活,而是知性和意义相统一的教学生活。师生主体在教学生活中总是以知性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同时,又以本能、情感、意志、诗性等意义性的生命活动去参与知性思维的过程。例如,当我们谈到一个教师或学生在教学生活中感受到逻辑之美,并由此而领悟或升华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之时,我们是在讲这位教师或学生是在以知性和意义相统一的方式来把握教学内容。应该强调的是,知性和意义只是相对的抽象和分类,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教学生活中的知性因素与意义因素也不是一对一地发生作用,而是以立体网状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这种作用是生理、心理、环境、思想、语言等方方面面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要想揭示这其中的奥妙,需要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当然,这种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的许多问题都是教学研究的处女地。但是,这些生理、心理、环境、思想、语言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的连锁反应的效果和质量,则需要教学情境作为背景和依托。还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生活这一概念的使用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批评人们对属于人的生命本性的意义性教学活动的遗忘,还力图克服思想意识上的偏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度信息流动过程。所谓“填鸭式”注人性质的教学传统,就是这一思想意识偏见的结果。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在师生主体间的双向流动过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教学生为主,但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也是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教学中不断超越和升华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质量之所以能够提高,根源就在这里。而教学情景理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受益而言的,它包括了教师这一特定的教学主体受益,而教师主体受益的反作用,则又会使学生受益,因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教学中的师生主体相得益彰。只有当师生主体共同进入教学情境时,才能真正地体验到自己在总体的生命本性的教学生活中的角色。

2.建立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理论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以信息技术和电脑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的兴起,正像品牌产品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一样,知名教师将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受众群体的增多和膨胀势必造成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教学生活中的时空分离,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教育正是这种时空分离的产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当代高等教育方式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学生群体实现了自主选择受教育方式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对大学课堂教学情境起到了摧毁和解体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当展背景下,强调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理论的重要性,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和暴露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弊端,能克服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盲目性,为在特定时空中师生共享教学情境的大学课堂教学方式争得合理性地盘,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远程教育和师生直接照面的教育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理论还能够不断地引导和校正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使其不断提升和突显教学情境的功能。反过来,现代教学手段也为营造良好的大学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现代化的基础,尤其是使不同时空的切割和重组成为可能。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也决定了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理论的重要性。从个体发展的历程来看,人一生中的创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倒U型,大约20岁~50岁之间是人的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大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育业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旺盛的精力和对事物的新鲜感,使其大脑的左右半球能够较准确地接受来自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并相互配合,作出逻辑的、语言的、分析的、形象的、认识的、韵律的、色调的、方位的等等一系列链式反应。如果大学课堂上能够营造出适合特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那么,这些链式反应就能够引起最多的脑细胞活动并参与找到接收信息的联结点。“爱因斯坦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的时候,透过徽闭的跟睑,凝视着太阳,玩味着通过睫毛而来的光线。当时他开始想知道沿着光束行进会是什么样子。他就像进入梦境一样,躺在那里。让他的思想随意邀游,幻想着他自己正沿着光束行进。突然他意识到(应当说—闪念之间)这正是刚才所求的问题的答案。”爱因斯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就是找到了信息的联结点。可以说,大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支持大学生动用全部感觉器官进行七宫并茂的创造性的学习“战争”,这正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新时期大学生学习提出的要求。

三、大学课堂教学情境理论对当代大学教师提出的挑战

篇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9-02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其决定因素可分为两种,一是教师主动促成的纪律,即通过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而促成;二是学生自动形成的纪律,即学生被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精彩的老师讲解所吸引、专注聆听而形成。对大学来讲,课堂纪律主要靠学生自动形成。课堂纪律的维持首先是与课程内容的好坏、老师讲课的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其次才是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等因素相关。因为大学生与中小学生不一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他们上课纪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安排合理程度、老师讲课水平高低等客观因素。只有学生自动形成的课堂纪律,才会产生更好教学效果。因此,正确把握影响大学课堂纪律的决定因素,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惩戒方法是维护大学课堂纪律的关键。

一、大学不良课堂纪律原因分析

在大学,不良课堂纪律既体现为学生迟到早退、相互讲话等明显干扰课堂秩序的所谓消极行为;也包括心不在焉,或打瞌睡,或看其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课外书籍等所谓中。不良课堂纪律的原因有学校方面、老师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因素。精彩的讲课内容,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效果就会很好。学生们之所以上课不听讲,原因之一就在于所安排的课程内容不合理,有的课程与本专业相关不大,如有的学校管理学专业要开多门经济学课程,甚至要上物理课;有些授课内容知识陈旧,更新慢,观念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有的课程纯理论太多、缺乏实用性,索然无味。根据我们对学生对所上课程喜爱的了解,多数学生喜欢的课几乎占不到所上课程的一半。如果一进教室,就是一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那么自然就不会好好听课了。

2.老师讲课方式缺乏吸引力。教师讲课有吸引力是学生喜欢上课的重要理由。课堂死板、老师缺乏激情是造成学生厌学而课堂纪律差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从始至终以讲为主,演独角戏,不注重与学生互动,学生变成听课机器,就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纪律。不少老师对大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意识淡漠,不欢迎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出质疑,不愿意在课堂上开展正常的讨论,压制学生在课堂的提问,把自己扮成布道者,把学术自由的大学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传经授道场所。学生经常抱怨老师照本宣科,或一直点PPT,极少有老师给时间思考、提问。这样的讲课方式将导致学生能力退化,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课堂纪律也就可想而知。

3.学生上课太多、对课程产生怠倦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大学生修课太多,就会对上课产生怠倦感,从而影响课堂纪律。目前在大学各专业的培养计划里,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总学分在170个以上,有个别专业甚至超过180个学分。而在美国,大学4—5年时间只需要修满120—128个学分就可以毕业了。对于本科生来说,一个学期内每周都要上7—10门或10门以上的课程。因此,就难免出现课堂上睡觉等不专心听讲的现象。

4.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除上述因素之外,大学课堂纪律不好与学生学习态度、班级学习风气、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相关,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不听讲,主要原因在于根本就不想学习,他们有的是上学以后受到不良学生的影响而懈怠学业,有的是家里有关系,今后的就业与学习好坏无关,因此自入校起就不好好学习。对这类学生来讲,不管老师课讲得如何,他们都不爱听。这种情况虽然是少数,但确实是扰乱课堂纪律的因素之一。

二、如何组织好大学课堂纪律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37-02

翻转课堂教学起源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001),由于该校地处科罗拉多州落基山区,交通等问题导致学生缺课现象普遍,于是两位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将教学课程录制之后上传到网上,提供给缺课的学生进行学习,却收到意外的学习效果。两位教师便将所有教学内容录制,在课前上传到网上,供学生进行“知识的外化”,在课堂上再进一步将其“内化”,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而且教学效果良好。两位教师也因此获得“数学和科学教学卓越总统奖”。进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开始被推广。

一、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发展

近年来,翻转课堂逐步引发了全球教育者的关注,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张金磊,王颖,张宝辉,2012)。在国内,翻转课堂兴起于本世纪初,首先在中学课程教学中崭露头角,并很快发展起来。比如2011年初,重庆聚奎中学在全校范围内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校自上而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起广泛关注。而山西省运城市新绛中学在引入翻转课堂之后,每天上午是展示课,下午全是自习。学生在前一天的自习课上通过读书、完成学习报告等形式,预习相关的课程内容。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分组学习、讨论中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把问题写在“互动卡”上交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解答。虽然每天只上半天课,但是新绛中学的高考录取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一行到新绛中学考察后感慨:“没想到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县城里,居然有一所真正把新课改的目标‘自主、探究、合作’落实到每节课,落实到每个学生和教师身上的中学,而且是在被视为‘改革’的高中。”现如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许多学校借助MOOC平台,将翻转课堂引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因此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

(一)信息技术方面

从技术层面讲,推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不管是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西北地区,大学校园已经被先进的信息技术所覆盖。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可以共享学校的局域网,甚至是WIFI;而处于相对落后地区大学的学生,有些也已经可以共享学校的WIFI,即使学校的无线平台没有建成,学生也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共享一个独立的WIFI环境,大家共同分摊上网费用。随着各大通信商服务的发展,这部分费用相对来说比较低,学生完全可以承担得起。而且,近几年来,高校也加大了对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的投入,许多学校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所以,技术环境会越来越成熟。

(二)教师方面

高校教师与小学和中学教师还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教授对象不同。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始终是新技术的践行者,如果大学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既不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学缺乏创新型、多样性,同样也不能跟学生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应该始终能引领学生,尽管偶尔可以被学生引领。因而,高校教师一般都会了解和学习社会当中热门的信息技术,会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并努力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同时,高校教师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2;--就是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考试”,这项考试也是在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操控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中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师是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即使对最新技术的应用有困难,但高校教师的学习能力是不用怀疑的。

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教师

当教师和学生都已完全适应一种教学模式的时候,就到了教学改革的时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中心,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黑板、粉笔是教学的主要媒介,问答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课堂从此告别了黑白两色,五彩缤纷的课件使学生耳目一新;音频、视频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立体。大学英语与西方文化紧密相连,离开文化背景学习,大学英语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在只有黑板、粉笔的课堂中,教师除了提供一些图片,除了自己的口述之外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呈现方式,幻灯片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音频、视频的加入,使学生的感受更直观,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以及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原本的教案备课,逐渐转为PPT制作。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高自己幻灯片制作水平,让自己的课堂一直处于变化当中。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和备课时间,但是,每完成一套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就可以反复利用,需要做的只是在幻灯片中做一些必要的修改。当教师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之后,教师又从原来的完全的讲述者变成了幻灯片播放员,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教师板书的形式。

篇4

和,《说文》中解为相应也;谐,《尔雅》解为和也。和谐即指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

那么和谐课堂则可理解为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而推之和谐的教学模式则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和谐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和谐的稳定结构形式。所谓的教学活动进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现代化教学中,除了包含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外还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相应增加了"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和谐的课堂就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四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学习环境要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其中所指的"情境"要素是由教师提供创设的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那么"协作"与"会话"则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就课堂内容(教材)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辅助;教师通过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后,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知识的自我探究能力。如果做到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四个要素与教学模式中的四个要素融会贯通,那么就能够达到和谐课堂的目的。

1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变的更为独立,可以称得上是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且大学生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一般都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这些基本特征,然后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和决策,以便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和谐学习的情境。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任何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所学事物的意义。因此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中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这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并且充分把握教学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实时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灵活的实施自己的课前备课和计划。同时在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就我们的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来说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开始切入,密切联系医院里使用仪器进行诊断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身边的事物联想到课程的内容,体现出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和谐统一。但是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的中学教育各异,成长环境各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就要及时让学生知晓并领会自己的教学意图、课程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对学生完全的信任和关注,综合运用听觉的、视觉的、和实用的教学技巧,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才能使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够和谐地在课堂内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是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两种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课程本身的工程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操作,调试和测试的能力较高。在进行实验室实践时教师相当于给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并让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当然倡导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并非意味着他们的任何学习活动都是有效的,正确的,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偏离方向时应给予有效的援助和支持,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示范、辅导和咨询;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而且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想法,通过并进行各种合作学习,最终协商趋向一致,达到和谐学习的效果,并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这正符合了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的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过程达成和谐统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师对"情境"的设计,还是与学生的"协作"与"对话",如果能做到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的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在一个和谐的过程中进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有效、积极的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同样存在良好有序的多向互动。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自然、轻松的对话中,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得到很好的激发与满足,特别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2教材与媒体的和谐运用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按照该理论的指导进行课程教学,自然而然的就会使课堂达到和谐的效果。

目前我校为生物工程系本科生开设的医学电子课程中有许多医学知识和电子技术交叉融合的实际应用,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该通过典型电路的实际设计应用,及具体功能的实现,对电子线路在医疗仪器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并举一反三,能够分析和设计类似设备的电子线路。该教材的内容中涉及有载流子的运动,电磁能量的变化,信号的传递等相对抽象的概念和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抽象的理论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使教学过程实现由难化易,由繁化简,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通过形象化的仿真和模拟来展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转换思维方式,进行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善思乐学,达到了和谐课堂的目的,并且扩大了教材在课堂教学上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的大学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观,实现自己对于课堂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64-02

一、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的目标和形成性评估的原则

形成性评估的引入为教学和评估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也为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课堂展示的教学评估提供了新思路。课堂展示是以培养和实现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体现到大学英语课堂展示,涉及我们评估的学生语言能力有:语法能力(语音、句法、词法)、语篇能力(语言形式和内容组织结合的能力)及交际策略运用能力(如何发起、维持、调整、转换及结束话题),社会语言能力(语言形式使用的恰当性)。侧重的是任务的完成过程,强调交际的有意义和互动。

二、课堂展示评估模式的设计

我们的课堂展示以小组进行,组员约为6人。每个小组在校园网上都建立小组博客,接受任务后组员在博客上进行任务分配、观点讨论及信息分享等。之后,安排一次用英语进行的面对面讨论并整合材料,将讨论的录音、定稿的讲稿和幻灯片上传到博客。最后派陈述代表在多媒体教室用PPT给全班做一次5分钟的展示,并回答其他组的提问。任务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课堂展示评估体系,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行为表现对其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一)学生网上学习档案

学生网上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过程和成果,主要目的为记录、督促和激励学生。教师通过小组博客上记录的学生发贴和跟贴的统计、文本和录音材料中语言形式及得体性等特征了解评估各个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及时诊断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二)教师观察记录

教师观察主要是记录学生在与教师面谈和课堂展示中的表现。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到课堂展示前的这段时间内要花8~10分钟与每个小组面谈,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另外,在课堂展示的提问回答阶段对学生的发言数量和质量进行记录,作为评估学生的依据。

(三)小组课堂展示评估

小组课堂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特定任务的结果,由小组成员代表借助幻灯片向全班同学就分配到的话题按要求进行陈述;陈述结束后全体组员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相关问题。陈述结束后,小组成员、其他组成员和老师通过课堂展示评估表对展示做出评估,评估表按Bachman的语言能力理论设计,主要涉及语法能力、语篇能力、语义能力、功能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六个方面,各观测点按不同权重分配。各观测点按不同权重分配(见下表)。

Presentation Evaluation Form

Group Code:

Presenter(s):

Date: (dd/mm/yy)

Evaluator:

Topic Description:

Overall Group Rating:

评估观测项目还包括了语用能力的掌握。如幻灯片上对文字的选择上是否简洁、明了;在陈述过程中是否采用自然的口语化的语言,语速的控制和停顿的适当性如何;在回答提问时能否使用适当的交际策略对话题进行发起、维持、调整、转换及终止等控制等。

对小组课堂展示的评估由三方同时进行,即小组成员自评、其他同学的他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的评价按不同的权重综合算出每次课堂展示分数,小组内所有成员所得到的评价分数相同。为使评分操作性更强,评估表的评分方式设计为对每个大项的得分均分为优秀(Excl)、良好(Gd)和较差(Wk)三档,每档又根据半项的权重赋予3~4个由低到高的分值。这样,评估者(特别是学生评估者)在进行自评和他评时能更快速和准确地做出判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三、课堂展示评估体系的反拨作用

教师在评估过程中持续的监督、指导和人文关怀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教师的存在贯穿评估整个过程的:(1)查看学生网上记录并通过留言和电子邮件提供即时的反馈;(2)与学生面谈,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反馈和情感支持;(3)记录课堂展示过程,并随即以赞扬和建议形式反馈到学生。教师无处不在的指导和帮助不但给学生提供资源上而且是感情上的支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调整,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性学习需要学习者有明确目标,通过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逐步调整最后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得以构建。在多元化的课堂展示评估体系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既对自己的表现自我评价,同时又评价他人。因为要进行自评和评价他人,学习者对语言学习任务、评价要求和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学习者产生内省,从而认识到自己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此设定了奋斗目标,在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得以开发,学习策略最终形成。

该评估体系还培养学习者的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完成材料收集过后,必须把材料上传到博客,小组其他学习者会发表看法、评论和补充;在课堂展示定稿之前,小组成员开会讨论,所有成员都必须发表意见,话题得以充分讨论;在完成不同的课堂展示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陈述人、撰稿人、幻灯片制作人、资料员等,根据自己的特长分担不同任务。学习者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享受到的合作的愉悦,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都得到加强。

四、结语

我校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的评估是以形成性评估为核心理念的评估体系,它具有人文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它在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不仅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一评估体系突出的是对发展过程的人文关怀,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学习过程真实有趣,学习动机更为强烈,从而使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楼荷英.自我评估同辈评估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J].外语教学,2005,(4).

[2]陆秀英.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2).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6)02-0107-03[收稿日期]2015-11-20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课堂依然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但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课内(即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为完整的课堂应该包含课外和课内(习惯称课堂)两部分,课内教学只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需要相应的课外学习来辅助,而课内(即课堂)教学应为学生课外学习起到导向作用[1]。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应集中到从知识传递的课外到知识内化的课内。传统课堂教学也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但知识传授完全由教师在课内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学完成[2]。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化因缺乏针对性的教师指导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效果较差。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引导,不但翻转了传统教学课内教师传授知识、课外学生内化知识的教学流程,而且转换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外探究式学习和通过混合式、多样化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课内知识内化。国内外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更多的是从实施流程的角度和学习过程的本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其定义大致可概括为: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通过协作探究、互动交流等活动完成知识内化[3]。

二、课前知识传递和课堂知识内化

(一)拓宽知识传递渠道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授课完成。翻转课堂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构,极大拓展了知识传递渠道,“知识传递”既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来传递,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阐述来传递。首先,教师对教材资源的合理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也不能太循规蹈矩,而要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灵活选取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同时,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自行制作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或视频;其次,除了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等获取、收集、筛选材料,并按课前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行录制视频等,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二)拓展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在拓宽知识传递渠道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拓展所传递知识的内容。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言与内容的关系[4]。基础外语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语言本身和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即话题)。语言课堂一定要将语言本身和话题有机结合,才会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拓展教材主题并延伸到现实生活,把语言知识和话题内容以恰当的方式穿插在一起。这不仅能极大丰富语言课的内容,还能通过体验异国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课堂知识内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在课外自习、课内进行讨论就算是翻转教学。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一起通过拓宽知识传递渠道和知识内容,使所传授的知识能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效果,才能进入知识内化阶段[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6]。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而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对所学内容,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7]。因此,有效实施翻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等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学习方法,完成课堂活动的设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尤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翻转课堂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例如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合作型教学、互惠式教学[8]、表演式教学[9-10]、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11]、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Learning)等。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情况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外“知识传递”和课内“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课为例,阐述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外知识传递到课内知识内化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在第一堂课,教师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向学生简单阐述基于建构主义的不同教学法,再根据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提前给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负责的单元就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语言点及课文内容等,先多渠道查找资料,然后就查找的资料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小组的协商制作课件,最后根据教师所指导的基于建构主义的各种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创新,设计活动,在课堂上陈述。(前提要求是不能照搬网络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创新,来再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演示完毕,由教师和各小组给予评分。例1.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4单元“meethisfuturemother”为例来讲述学生的知识传递。课堂上,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尽管其视频取自网络课件,但因网络下载的视频片段没有标注出处,也没有配英文字母,学生在看完视频后自己通过网络查找课件视频的出处,该段视频来自于一部电影,在观看完整部电影后,学生自己截取了比网络课件上更完整的部分,并且分别配上了中英文字幕,这样适合英文水平不同的同学。课堂视频演示完毕后,因为该小组成员欣赏过整部电影,结合电影主题,小组成员很有创意地改编了电影的后部分,制作成情景剧,巧妙地使用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及句型。其次,通过自己改编,以对比的形式就跨国婚姻中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进行全班讨论,多方面补充了本单元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结合同学们的讨论,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2.以基于游戏的学习法设计课堂活动为例,简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知识内化在教学中的实践。基于游戏的学习法(Game-basedLearning)是教师利用游戏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根据学习者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把游戏的设计理念用到教学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其理念也是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游戏化学习中,知识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设计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把教学目标隐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游戏的学习法在精读教学中的实施如下:精读课教学安排正好是圣诞节前一天,负责课堂活动的小组讲解的是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根据课前要求和指导说明,主要是创新小组课堂活动,而不能简单地给出定义再举例的进行常规教学。小组同学采用了游戏学习法,首先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以多项选择、填空、配对、翻译等多样化的形式做成PPT。然后以“平安果”为礼物,通过抢答获得礼物。结果,不仅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积极发言,获取奖励,而且因为巧妙的游戏设计加上圣诞的气氛,还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并调控好游戏的进展。

四、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资源观的转变金陵在“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中提到,大数据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其一就是新的资源观的形成[12]。传统课堂教学,因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风格、教学资料获取方式等的不同,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也会不同。而翻转课堂因课前多元信息传递,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课件,不但能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能推动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向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的转变。

(二)设定并落实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应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翻转课堂课外预习前,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其次,在安排学生设计与开展课堂活动时,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习者性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来设计教学活动与内容。所以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多渠道传递信息和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实践,不但能让教学目标具体化,而且能更好地落实。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今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于语言目标,即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培养思维模式,融入文化知识。在教学环节设置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还要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其次,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学生必须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既要学会自己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又要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最后,翻转课堂从资料收集到课堂活动设计,都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大量的协作、探讨、团队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包容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实施有效的多元评估,实现“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估”与“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估”有机结合以纸质笔试的传统终结性评估方式已无法测评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教师引导下课外的探究式学习和课堂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参与。因此,评估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课内学习全过程:资料查找、小组合作、视频录制、课件制作、设计并展示课堂活动;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也不能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所以翻转课堂能体现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过程形成性评估。在过程性评估中,通过学生的评估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付出及学习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师通过整合翻转过程,能开展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正好迎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核心———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13]。但在翻转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潮流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科特点,而不能完全照搬。最初,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试验的学科多为理科类课程,此类课程知识点相对比教明确,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14]。而语言类课程,知识点不像理科类一样明确,需要比较广泛的百科知识交流及这些语言知识所引发的思考。所以,要理清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质与核心,对外语课程要结合语言课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策略来实施翻转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外语界,2010,(6):26-32.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2):73-78.

[3]陈中.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4):80-83.

[4]朱彦.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兼析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优秀教学个案[J].外语界,2013,(2):50-58.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6]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4-12.

[7]闵睿.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9).

[8]麻彦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美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5,(9):60-64.

[9]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122-125.

[10]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2):9-12.

[1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77-03

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1]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书架型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培养素质全面、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因而,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交流为手段、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互动式教学更加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互动式教学,其主要内容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其目标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探求、大胆质疑、积极讨论,从而全面提高综合学生的综合素质。[2]但是在现阶段,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要构建互动教学模式还有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动式课堂的原则

1.以学生为课堂主角。刚刚成年的大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波动性较大,他们希望得到理解、得到尊重,其中的大多数人更希望能有机会表现自我。[3]吕叔湘曾经说过上课的时候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不再仅仅是“听众”(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配角”,而更应该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积极的认知信息加工者。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角”的同时,也要小心陷入“学生中心论”的误区。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要把握好课堂的氛围和方向,真正起到辅导、引导、支撑、激励等作用,防止课堂变成“一锅粥”。

2.增加师生相互交流。实验心理学家郝瑞特拉实施过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证明:实验者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而相互交流过程中的内容能够记住达70%。[4]《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礼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的,都反映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单向传递。学生获取知识需要老师的指导与介入,但是老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及空间,让其充分发挥潜能,学生局限于其认知水平,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是片面和错误的,此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3.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是学生跟老师的共同劳动,它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5]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老师争辩。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在学习中没有心理和精神压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还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其自信,从而达到健康、快乐、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建立互动性课堂的措施及策略

1.从教师教学变为教师引导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的教学方式是刻板的填鸭式,教学内容缺乏培养创造能力的元素,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有-定的专业知识,但常常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很难成为开拓式的创造人才。而教师引导学习,则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开创,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教学的核心是“学会学习”,而不是接受知识。

2.采用多媒体教学,提升互动性。郝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1)人类获取的信息有11%来自听觉,83%来自视觉;(2)人类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动画、图像、图形、声音、色彩、文字有机结合的多媒体优势,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具体的声音和影像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密切结合,完成教学,将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动态之中,教学活动生动有效,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运用多媒体系统教学,可以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真实感,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7]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改善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3.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协调应用。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促进其与教师的主动互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其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根据课程内容,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有话可说;(2)设计操作性强的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意识,让书本知识在竞赛活动中“活”起来。

4.学生参与制作教学课件和讲课。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参与课件制作,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解,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这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把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过程统一起来。[8]学生教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的尊重,同时也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需求,使老师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引入激励措施。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可以获得赞许或奖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9]如每学期初,我会跟同学讲明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40%,其中25%取决于他们平时课堂的表现,来激励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学结果证明,这种激励措施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学生之间竞争得分,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顺利。

6.多种参与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的认知风格,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10]因此,要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课堂交流。如:参与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报道热点事件、分组讨论、提交读后感等等。参与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11]同时根据学生所选的不同参与方式,老师可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评价,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到更好的参与教学方式。

7.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方面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对所学理论知识经过实践达到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12]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或者动手参与实际生产,发现理论学习中没发现的问题,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与教师进行主动的交流和互动。

8.提高教师修养,培养课堂魅力。在课堂上,具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总是能吸引学生不自觉的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而没有特色的教师,即使费劲力气,对学生也产生不了丝毫的吸引力。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锤炼自己,打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养成独特的课堂魅力,是我们每个教师面临的课题。

总而言之,良好课堂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参与性,既能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创新精神。在目前的大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引导、监督、促进、评估的作用,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巧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4-7.

[2]刘立新.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9,2:287-290.

[3]董雪飞.双向互动与自主学习――论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J].常州轻工职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29,45.

[4]李春伟,王桂英,陈春晟.多媒体技术在包装印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2009,6:71-73.

[5]谢香云.师生互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J].教育论坛,2004,1:64-67.

[6]刘国凌,彭珊珊,朱定和.“食品包装学”课程创新教育的探索[J].包装工程,2003,24,6:140-141.

[7]张冰.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4,6:56-57.

[8]修忠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求得主动发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8):27.

[9]郝爱语.关于培养与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苏州工职院,2008,(01):5-6,12.

篇8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课外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师自身的因素

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俄语人才的首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拓展这一教学的引导者,应在具备扎实教学功底的前提下,具有非凡的敬业精神,随时随地准备无条件为学生解决包括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所遇到的困惑。为确保学生在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俄语教师要肯牺牲休息时间,亲自到学生实践活动环境中去体验和调研。俄语教师不仅能在教学岗位上从业,同时也要关注与俄语相关的其他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能胜任实践型的俄语翻译工作,成为既能够教学又能在企业工作的双师型俄语教师,会更加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俄语理论和实践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

俄语教师应摆脱教材难易度与学生现有水平不相称的问题,站在未来要应用俄语的学生角度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甚至要花一定精力和时间去揣摩学生实践应用时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将趣味性、实用性融入教学材料中,为学生选择适合未来语言实践和应用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在俄语课外语言实践中学以致用。

3.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有无决定了教学效果。大学俄语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效利用融趣味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要点知识,把部分语言实践性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外。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大学俄语教学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正处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妨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现阶段俄语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将实用的语言材料纳入为学生设计的俄语实践场景,以学生为俄语交际任务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外组成小组演练教师布置的商务对话、日常对话等语言交际任务,学生完成模拟课外语言实践任务后,回到课堂上验收语言任务的质量,教师点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语言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俄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去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教师指定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在课外加工处理、分析后,利用课堂时间共同分享自己在课外时间整理的学习材料,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形成教学双方主体的良性互动。这样,教师对大学俄语课堂与学生课外的学习做了良好的融合。

4.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课外语言实践条件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效融合,布置模拟的引导性语言演练任务外,还需为学生不断创造真实的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条件,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课外俄语实践的平台,才能真正地使学生更有效地实践语言。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高校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进行课外语言实践的方式有许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是俄语学生参加课外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类似的语言实践活动,与俄罗斯人进行语言交流。假期中俄高校互换留学生项目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应用俄语。俄语学生也可在暑期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夏令营活动。校外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了知自身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对未来工作的定位起到一定的明确作用。学生在真实课外俄语交流实践中逐步了解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在返回课堂时会有侧重点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在课外实践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给以后的语言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给老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材料的汇编,再教授给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来自不同的高中俄语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难免存在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从课堂向课外语言实践过度过程中,面对俄语语言实践应用任务时常常会有自卑受挫的心态。这时,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善巧引导,使其不至于对语言实践及俄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中途放弃俄语学习。心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参与学生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在其与人协作、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意识。从某种意义讲,这种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的转移,不仅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断改善的教育过程。

篇9

一、MOOC带来的学习革命

2012年MOOC(慕课,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给世界带来了学习的革命,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MOOC平台上参加世界名校课程的学习。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使MOOC这个来自美国的新兴学习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MOOC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典型的MOOC会有整门课程的网络视频,每段视频都是按课程内容划分的知识点,十几分钟的MOOC视频构成一个“微课程”,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MOOC有完整的类似于实体教学的体系,如MOOC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学习进度安排、学习自测题、课程作业、学生互评等。对于广大无法去名校学习的人来说,通过MOOC学习即可体验到名校、名师的风采,这无疑是一种福音。在MOOC刚刚兴起时,教育界充斥着MOOC是否会取代传统课堂的讨论,如今各方的观点趋于统一,普遍认为MOOC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不会取代传统课堂。国内的一些知名院校开展MOOC实践较早,他们给本校学生提供了自己的MOOC并将其到MOOC平台。对于中国众多大学的课堂教学来说,虽然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但MOOC也在悄然改变着大学的教学,如一些学校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支持和鼓励学生利用MOOC方式学习,对学生通过MOOC方式学习并取得课程证书的选修课予以学分的认定。还有些学校自建或是引进了相关的MOOC平台,方便学生进行选课与学习。MOOC的出现,虽然方便了学习者参加高水平的课程学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参与学习的人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MOOC学习完成率不高。MOOC还存在学习人员众多,学员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不多,不便于开展小组讨论等问题。因此,虽然部分高校已开始关注MOOC的实践,但从目前来看,利用MOOC开展教学往往是选修课,学生选课大都以通识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为主,对于这类课程学生即使没有最终完成MOOC学习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不良影响。传统的大学课堂也存在诸多不如人意之处,比如教师讲课很辛苦,学生反应却很平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大学学习仍停留在指令性被动学习阶段。课堂教学缺乏师生、生生互动,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如何结合MOOC的特点,使之与传统大学课堂相结合,克服两者的不足,成为值得众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以MOOC为课程教学素材的翻转课堂在利用

MOOC开展教学工作方面,目前已有了初步的探索,即以MOOC为依托,应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方式进行教学。根据美国学者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人类认知的历程分为六个层次,按照递进关系依次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从“知道”到“创造”,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2]传统教学将重心放在“知道”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来解决,而将认知中的较高层次的内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如果作业超出上课所讲的内容,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可能不够理想。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学生需要在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完成相应的测试题目,完成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课堂上,教师不再对学生已掌握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师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解答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将重点放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学习难度较大的认知层次上。[3][4]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的实践开始于2011年,主要是以中小学教学为主。教学视频虽然不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但好的视频却可以吸引学生观看下去,从实施翻转课堂的技术层面来看,拥有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可以视为具备了开展翻转课堂的部分基础。MOOC是针对所有学习者的开放性课程,学生和教师易于获得。当把MOOC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学生可以感受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而且将MOOC课程内容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也提高了学生完成MOOC学习的比例。当把MOOC用于翻转课堂的素材时,此时的MOOC就成了私播课(SPOC),SPOC是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的缩写,即“小规模自用在线课程”[5],主要指以本校学生为教学对象,采用MOOC的理念、技术和手段开设的在线课程。SPOC与线下教学结合紧密,形成对线下教学的一个补充。SPOC课程就是为线下教学“量身打造”的配套教学素材。运用SPOC课程对在校大学生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便于因材施教。通过SPOC管理平台,任课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三、开展基于MOOC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足

翻转课堂并非有了视频教学就能顺利“翻转”,学生是否认真提前学习视频内容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翻转课堂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6]学生长期以来已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对于不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实施具有翻转课堂性质的课程,需要学生和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只想取得课程学分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对这样的安排有抵触心理。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课前让学生看相关的学习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感觉是教师为了省事又给学生强加了一项作业。对学生而言,很多课程只要按时交作业,不旷课,考前稍加复习就能通过。在习惯了被动学习的学生面前,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不明显,推行难度大,即使实施后可能也会效果不佳。翻转课堂目前在中国较多地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升学面临激烈的竞争,大多数中小学生是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学习,课前需完成的自学任务成为强制内容,开展以提高升学率为目标的翻转课堂得到家长与学校的普遍支持。

(二)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准备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需要比开展常规教学的教师付出更多,翻转课堂并不是简单地把已有的MOOC或是其他的学习视频让学生课前观看、上课时再进行讨论这么简单。翻转课堂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教师需要仔细设计课程的预习、讨论、实验等各个环节。对教师来说,应用MOOC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学方式变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要随之变化。在准备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全面梳理教学内容,将知识点细化,精心设计课前自学内容与测评试题。[7]安排给学生课前自学的内容,如果有合适的MOOC可以利用,教师可以减少一部分工作量。但教师自己需要预先认真观看MOOC的内容,如果感觉已有MOOC的内容与自己拟教学的内容差距较大,就需要对现有的MOOC视频进行改进或寻找新的素材或自己去做视频资料,以实现MOOC到SPOC的转变。

(三)对校园网络建设与MOOC平台的要求较高

对于没有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学校,可能会造成学生上网不便的问题,由此会对MOOC的推广应用造成一定的障碍。另外,为了提高利用MOOC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好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即配备学习管理平台来检查学生的视频学习情况。通过SPOC管理平台自动采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活跃程度、学习习惯、学习进度、讨论区活跃程度、得分分布等情况,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帮助教师与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教学决策,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这样的平台并非每所学校都可提供,在完全没有管理平台的情况下,不利于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四、解决前述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经过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当学生早已习惯于被动学习时,教师期望通过一门课程学习就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是不现实的。拟采取MOOC形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授课对象建议从低年级学生中选取。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学习自觉性较高,较易接受教学改革。另外,当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不高时,建议先采取不完全翻转课堂的模式,再视教学情况逐渐向完全翻转课堂过渡。比如可以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集中观看教学视频,观看完毕后再开展一些讨论。当学校提供免费网络接入或是有条件在多媒体计算机室上课时,可以在课堂安排专门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视频学习,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完成相应的预习题目或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预习、讨论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种形式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翻转课堂教学,但相比于原有的“填鸭式”教学也是一种进步。为了平衡翻转课堂与普通课堂的学习强度,降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抵触情绪,建议学校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予以学时减免,或是对原来的课时进行分段,将一部分学时确定为学生自习课,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习题目。在学生自习课上,任课教师也需到场,但此时任课教师只是起到监督作用,并不进行授课。

(二)运用保障制度促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是突出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自学情况来进行差异化备课,因此每个班的备课内容不同,上课时不仅不能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而且需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上课的内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有很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此外,教师所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不应视为任课教师的个人工作,而是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由于受自身认知水平与能力所限,大多数教师并不能“主动”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这个时候就需要外界的推动,建立教学改革的保障制度与进行必要的推动。建议学校通过相关措施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方面为教师提供便利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对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学院和教师予以相应支持,建立相关教学团队及教学辅助机构,实现团队成员在对授课内容共同讨论基础上的分工协作。对教师来说,开始参与教学改革时,如果必须处理太多繁杂的事情,可能导致无法有效参与改革工作。在试点阶段教师不妨选择MOOC平台上已有的优质资源,组织学生按照平台学习进度同步学习,并根据需要安排适当的答疑讨论环节。在熟悉相关的环节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MOOC平台上的优质资源进行选择性采用或加以改造,或是自己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MOOC。

(三)加强校园网络及MOOC平台建设

随着网络的应用普及,部分高校已实现了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对于暂不具备无线网络全覆盖条件的学校,建议开辟部分教学区为翻转课堂教学区域,优先解决该教学区的无线网络覆盖,或建设翻转课堂专用教室。关于教学平台,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不少MOOC平台,其中一些平台开放了面向校内使用的SPOC平台。本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平台或平台尚不完善,可以考虑与相关的成熟平台开展合作,以加快建设速度。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通过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平台,网易与高教社共同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及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平台建立了自己的SPOC平台。高校租用已有的平台可以加快本校的MOOC建设,节省大量的开发费用。如果学校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短期内无法自建或是租用已有平台,建议教师采用现有一些教学应用程序,如清华大学的雨课堂手机应用,建立翻转课堂教学的轻量级应用平台,先行尝试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

五、结束语

基于MOOC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教学改革相关的不仅仅是任课教师与学生,更与学校的相关政策、硬件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相关。各个高校应在对自己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引导各学院、各专业、各课程从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确立试点项目,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基于MOOC(SPOC)的教学改革。

作者:焦健 魏耘 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谢贵兰.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J].教育科学,2015(5):43-46.

[2]王晓,王志权.慕课背景下中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41-45.

[3]路丽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6-70.

[4]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82-90.

篇10

2翻转课堂模式概述

所谓翻转课堂模式,就是教师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内容,当回到教室上课时,教师不再对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而是面对面做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视频中所讲授的内容或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翻转课堂形式不仅仅包括创建视频,还包括面对面的互动以及与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的结合,即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也能随时随地在家或者课外进行教学活动。

3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翻转课堂设计模式

3.1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要素

3.1.1创建教学视频的基本要求

在创建教学视频时,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视频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达。同时在搜集和创作视频时,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采取简单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接受,有兴趣学习,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

3.1.2组织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增强学习中的互动,具体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的互动。教师从讲授的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的角色,这有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能够更好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所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可以包括小型讲座、小组合作、辩论赛、简英语演、角色表演讲等形式。每个课堂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给出相应的建议。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

3.1.3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配合网络指导教学。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公共邮箱或能够互相交流的QQ群。教师在备课时,虽然主要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但是也可将扩展的内容发至学生们都能交流和分享的公共邮箱或QQ群。学生在课前根据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学完后,可以马上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扩展内容和完成相关练习。在课上,学生也可以对练习部分反馈正误。学生根据作业反馈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及时纠正。教师可以通过反馈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3.2模式设计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TheTailofFame为例。

3.2.1课外拓展部分

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创建本单元视频并创建公共邮箱,告诉学生邮箱名和密码。教师在视频中主要以给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为主。首先在视频中给学生列举关于名利相关的词和短语,使学生对本单元关于名利的词和短语有所了解,当表达到关于名利的话题时,能有所输出。再次讲解本文的主要大意和结构分析,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在公共邮箱中留关于本单元的扩展内容,给学生介绍一部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的电影,让学生观看,结语自己的感受,并把其中关于名利的一些片段的台词翻译成英语。

3.2.2课堂学习部分

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活动。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评,如语音语调是否准确,词汇句法运用是否得体,表达方式是否地道等,必要时需给学生补充一定的英语背景知识,以防止他们出现交际性错误。(1)辩论赛把学生分成两组,大约10人,每组5人,进行辩论,一组的学生赞成出名,因为出名有很多的好处;另一组反对出名,因为出名有很多的坏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赞成出名还是反对出名,每组的5名学生应有不同分工,有负责陈述的学生,有结语陈词的学生。这种辩论形式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2)角色表演课前给学生留的扩展作业,观看电影甲方乙方,并把其关于名利的片段的翻译成英语,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角色表演。以组为单位,指定扮演角色的人,课前教师应对其翻译的台词进行校正和修改。在课上,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角色表演的练习,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同时也体会了名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就像狗追其尾巴,教师需对其表演进行评价。(3)小组合作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考核在视频中提到的关于名利的词和短语并进行造句或情景对话。小组成员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课文中的情景,练习句型。把每个小组进行编号比赛。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适当引导、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