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2 12:16: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继续教育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更应看到,我国重视并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毕竟起步较晚,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更加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
首先,事权与管理权脱节。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管人、管事,导致会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所在单位的各项要求。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教育,由于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权,对会计人员是否学习,考核约束没有力度。
其次,会计人员流动频繁,缺乏应有的监管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单位的成立与解体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中必然伴随会计人员的就业与离岗,对于离岗的会计人员来说,失去了与会计管理机构的联系,从而也失去了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投资不足首先,表现为个人投资不足。当前会计人员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尤为突出。如果让会计人员个人负担资料费、培训费实不现实,使得有些会计人员有意逃避学习培训。
其次,企业单位投资不足。现在的企业管理机制,使得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为会计人员学习培训提供资金。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和要求,在企业单位当政者眼中是苍白无力的,而会计人员更是无能为力。
最后,政府投资不足。作为会计管理监督机关的财政部门,没有把会计继续教育的费用纳入其专项的预算管理中,因此没有形成专款予以保证。这样“无米之炊”的会计继续教育事业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工学矛盾突出
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会计人员自身力不能及的。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学习期间遇有企业单位一些财务业务时,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需要而放弃学习。
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现实的。如何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十分重要。
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初始教育水平
会计继续教育,是对从事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证后的会计人员实施的教育工作。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所接受的初始教育主要来自于普通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还有少部分由在岗会计人员以“师傅” 的身份教出来的“徒弟”。会计人员接受初始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并影响其从事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并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效果产生长远影响。学历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学校用100%或绝大部分的时间来培养会计人员20%的业务素质”的情况非常普遍。改革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客,使学生不仅学会处理当前会计业务所需的系统专业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会计信息支持的能力。同时也必须改革学校“照本宣科”、“释义教材” 的教学方法,以综合素质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开展会计教育,并以此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会计初始教育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各界选用会计人员时,必须保证其招聘对象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搞好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前提。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是继续教育的核心。根据会计人员所受初始教育程度的差别和按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所确立的工作岗位和目标也因人而异,以实现“补其所需,学以致用”的教育效果。
第一,以全国统一编写的会计继续教育教材作为各地区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学习材料。规划全国统一的中、高级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会计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由各省级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初级会计人员培训用系列学习辅导材料,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初级会计人员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第二,在全面完成上述第一个层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工作不同岗位的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力争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
第三,以高级会计师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为培训对象,以高层次的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方面的课题研究为 重点培训学习内容,使其能够尽快对企业(公司)运营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解决企业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够纵览全局,创造性地开展会计工作。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增加必要的投资,保证继续教育的经费需要
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解决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
1、各级政府应部分承担会计继续教育所需经费
在现阶段会计信息使用范围最广、运用最多的当属各级政府。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操作者,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增加对会计培训教育投资,作为会计信息使用“受益”的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这项投资。从当前财政预算安排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具备提供经费保证的条件和能力。
2、各会计单位应承担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成本
与产品成本、经营费用一样,生成并提供会计信息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企业获利和事业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作为会计信息最直接的“受益人”―企业单位,承担教育费用应是责无旁贷的。
3、会计人员以会计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应部分承担教育发展支出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生成供给的工作人员,通过提供此项劳务,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成为此项工作的直接“受益人”,承担一些培训教育开支是应该的。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为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朝阳区于2012年9月成立了“朝阳区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成员单位包括12所优质发展校、特色校。一是搭建平台,形成互动机制。协作体通过“六个互动”———网络交流、专家讲坛、青蓝结对、优势互补、统筹招生和联席会议,实现协作体理念共融、业务同培、课题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为朝阳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奠定了基础。区教育局拨专项资金,对协作体进行了经费保障。协作体开展以“百名师徒牵手成就教育梦想”为主题的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师徒帮带活动,搭建教师共同发展平台,并通过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等,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二是创新方式,推进互动成效。2015年11月,协作体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关注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研究主题的面向全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真正实现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二、区域推进,整体研修
1.整体规划,建立整体研修平台。朝阳区遵循名校、优质学校整体带动的原则,把区属中小学校划分为六大学区片,实施“大学区”管理。通过大学区管理平台,以“学科生命教育研究”为载体,以“关注生命情怀,彰显阳光课堂”为主题,进行了生命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推进区域性整体研修。
2.典型激励,促进共同成长。协作体通过开展大学区优秀教研团队评比活动,各大学区选择优势学科、挖掘优质资源,通过教育论坛、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三个环节展示各区片的教研成果,使区域研修活动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校际之间、新老教师之间、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整体推进,各校逐步形成了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一批省市级品牌学校、三星级特色学校、素质教育优质校等。
三、主题研训,构建教师培训体系
在培训策略上,朝阳区不断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构建教师培训体系。一是专家引领式培训。根据需求开展各种培训,聘请知名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去上海、广州、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让教师走近教育专家,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近三年来,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超过1000人次。二是基地孵化式培训。建立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枢,以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为重要平台,以优质学校为主要载体,以名师工作室为示范引领的“四级培训基地”,形成了进修学校统培、协作体带培、校际互培、工作室专培的立体培训网络。三是网络互动式培训。我们先后建立了“名师博客”、“朝阳区名师交流QQ群”、“基层师培工作联系QQ群”等,定期组织主题性论坛交流活动。四是名师导航式培训。2015年朝阳区第二批挂牌12个名师工作室,他们通过开展互访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主题研修、专题教研、外出培训等活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五是课题带动式培训。我们提出了“科研促培训、课题带常规”的工作思路,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以课题《优质教育与教师发展评价》《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为载体开展活动,促进了“学习型组织”和“教师发展型学校”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六是突出校本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为载体,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格局,创建了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群体。
四、团队研修引领,打造培训亮点
为提高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成为创新者和引领者,2015年进修学校制定了全方位的学习研修规划,并以“构建温暖和谐的学习团队”为主导思想,有序地开展系列研修活动。
1.校内培训,丰富内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教研员主讲或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从专业提升、课改新路、科研引领、心理调适等方面对教研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教研员的指导、研究、引领的能力和高度,促进内涵发展。
2.域外培训,开拓视野。2015年先后组织教研员40多人次赴北京、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参加教研峰会、高级研修班、名师工作室论坛等活动,对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网络研修,学用并重。区教育局对进修学校教研员进行了“2015年教育技术提升工程”的培训,提出了“抓住机遇,学习充电,学研结合,学用并重”十二个字的目标,成立各研修小组并根据本组实际组织“学习沙龙、研修论坛、组内解惑”等一系列研修活动,使教研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
汽车企业;继续教育
一、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内部的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继续教育应该以岗位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主,目前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汽车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认识不清晰。很多汽车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解,整个社会都存在着轻视继续教育的价值导向,没有将继续教育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虽然很多继续教育机构在形式上进行了相应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从实践上来看,教育的质量很不理想。社会上很多的机构和部门都对提升学历的继续教育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却对提升技能的继续教育冷落对待,很多企业都对继续教育在提升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继续教育对于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一般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而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实现职称的评选和工资的提升。
其次,汽车企业管理体制不科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本应该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中继续教育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牵线和管理的,它们并不是专业进行教育工作的部门,在构建学科和设置课程的时候显得非常不成熟。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学大纲,导致了继续教育走上了自由式的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科学导致了继续教育的健康、科学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再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和时代脱节。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设置时继续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我国继续教育目前的课程系统非常不规范、不系统,课程设置内容也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想脱轨,这导致职工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时候显得很不积极、很被动。继续教育一般是学历后教育,是在职工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最新的理论、观点、思维和技术作为开展培训的切入点,继续教育的这些要求使其对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需要那些对最新的可续知识和技能了若指掌并具有高瞻远瞩目光的教师来指导。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继续教育中这类师资是非常短缺的,它们为了应急往往会聘请一些难以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教师,学员对于继续教育的高期望和教师师资水平的低下使得继续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问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受到课程设置落手和师资力量短缺的严重限制。
最后,汽车企业继续教育投入严重不去。继续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它需要和普通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一样进行必要的资源投入,因为一定的产出需要一定的投入作为根基。虽然很多社会上的组织都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政府也会适当地加以补充,但是继续教育和非盈利性公益事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唯有政府积极进行投入,才能给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在研究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难以细致地分析继续教育的整体层次,这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继续教育时总是缺乏足够的理论自信心,使得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受到限制,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育的全面规划工作依然非常稚嫩。
二、汽车企业适应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人才教育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一次变革,社会一方面对继续教育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持续地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
第一,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目标来指导继续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使得技术创新和无形资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决策成的知识化倾向日益严重、科技发展日益高新化,所以汽车企业继续教育必须以合作、生存、做事和认知作为核心开展,知识创新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职工应该培养自身良好的整体素质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挖掘自身的才能,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增长速度是几何式增长的,这也意味着知识的保鲜期是越来越短的,每一个职工都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汽车企业需要运用最新的科技知识来进行生产,继续教育就成为必须,面对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对待。
第二,用通才教育观念指导继续教育。当今时代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知识的综合和整体性,汽车企业,很多产品都是集各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探索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成为技术领域的重要指导,在当今时代汽车企业最需要的就是集科技、文学、经贸和外语知识于一体的通才,继续教育应该以通才教育观念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理知识得到相互渗透,在知识经济时代,职工要将自身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并提升竞争力,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培养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用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引继续教育。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加注重社会主体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创新动力。继续教育应该注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和个性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得职工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的洗礼,引导他们走上个性发展的道路,使得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推动汽车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条件下,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情况,这给企业职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企业需要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将继续教育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度之上。
作者:邹瑞睿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1.1对象所调查医院为南通地区三级中医院2所,二级中医院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入选标准:取得护理执业资格证书,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均至少接受过1个学时以上的中医护理培训)。共调查护理人员814人,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34.6岁。护理管理人员167人,临床护理人员647人。学历:中专136人,大专348人,本科及以上330人;职称:护士335人,护师244人,主管护师207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1一年281人,3一年213人,10一年97人,,15年223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项口;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现状(包括培训意愿、培训途径、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存在问题及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6个条口)。该问卷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本次调查研究口的自行设计,在相关专家审阅指正下修改完成,专家评定认为内容效度良好<CVI=0.87)。该问卷信度系数为0.890
1.2.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各医院护士总数的2000^'40%的比例抽取样本。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本次调查的口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答题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对象单独完成,规定时问内回收。共发放问卷842份,回收842份。由2人负责问卷回收,回收的问卷经课题组成员逐项核查,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70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然后导入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行统计描述。
2结果
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意愿:愿意710人(87.200),无所谓93人(11.400),不愿意11人(1.400)。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很好313人(38.500),较好239人(29.400),一般167人(20.500),不好5人(0.600),未选择90人(11.100)0
3讨论
3.1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表1结果显示,87.2%护理人员愿意接受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说明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求知欲较强,与唐秀琴等川的研究结果一致。院内培训(83.800)是主要途径,67.9%的护士认为培训效果较好和很好。业务讲座(92.900)、规范化培训(82.600)、西学中学习班(71.700)是主要培训形式。普遍认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56.600)、教材缺乏(52.60o)和护士积极性低。
3.2不同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表2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级别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状况中,中医院的培训途径主要是院内培训,三级西医院主要是自学为主。中医院开展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岗前培训中医护理知识的比例均高于三级西医院;其原因可能是中医护理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级中医院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比例高于二级中医院,体现出三级中医院的中医理论和技术水平方面的优势。三级中医院认为培训内容单一和内容脱离临床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和二级中医院。提高中医护理培训效果的措施,中医院认为丰富培训内容和提高积极性的比例高于三级西医院。
3.3提高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果的对策
3.3.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人员不足是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效能的重要问题,与沈勤等困研究结果一致。加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川。建立中医护理师资准入制度,从教学能力、业务能力、个人修养三方面选拔中医护理老师川。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构建中医护理师资队伍的准入、选拔、培训、考核、监督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指标体系叫。
3.3.2提供高质量培训教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教育培训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效性,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关键mo。口前,多家医院培训蓝本是2006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m,应该及时更新。编写规范、统一的中医护理培训教材,要体现中医护理的特色,适用于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院。
(一)成人教育理论的提出
一般意义的成人教育,是对以完成学校教育的人为对象而进行的教育及成人自身进行的学习活动的总称,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而继续教育则是成人教育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是过去未曾受到的基础教育的替代物;对于只受过很不完全教育的人来说它指初等或职业教育的补充:对于应付新环境所提出的新要求的人来说,它是教育的延长;对于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来说,它是教育的完善和发展个性的手段。简言之,成人教育是按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组织地为所属社会承认的成人一生任何阶段所提供的非传统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活动。今天,我们在研究继续教育的理论和进行继续教育实践时,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
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郎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涵盖教育的一切方面,是人从生到死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是个人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整合。因此,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含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各种方式。终身教育是对成人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终身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含义最为广泛。继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又是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一生中一体化教育的高级阶段。终身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实现教育的一体化:在纵的方面应实现学前教育、职前学校教育、职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在横的方面,应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德、智、体、美诸育的一体化。纵横两方面的结合,构成终身教育所要求的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新体系。
二、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
(一)当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角色一词指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教师角色既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含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教师的角色行为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必须符合时展的需要。
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传统的教育观念存在着重训练轻教学,重技术传授轻能力与个性发展,重尖子生而忽视普通学生和差生培养的思想。“重教轻学”,“重技轻思”,“重体能训练而忽略情感陶冶与终身发展”,“重教学规范贯彻而忽略教学研究创新”等扩育及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挑战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被看成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往往表现出过于强调教学组织形式和一成不变的三段式教学程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其情感因素,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意识。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突出学生对健身知识及技能的主动建构上,因此教师的教学习惯要产生质的变化,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教学要由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其次,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再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最后,要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然性对策
(一)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提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质员
当今的国际竞争,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许多国家部纷纷强调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投资当作重要的生产性投资,借以提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使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国内外各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办学风格和经验,科研和教学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而且有许多处在发展的前沿,都是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加强对外学术交往和加大高校教师外派学习进修,能使他们迅速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新信息和动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治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拓宽视野,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克服门户之风、近亲繁殖、闭门造车、一叶障目等弊端也有极大的作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二)作好继续教育项目确定前的调研论证,确定继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川性和先进性
2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已经开展起来,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尚未形成一种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教师培养体系,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
2.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由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对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和内容不同,目前进行的培训多数不能形成专业针对性,不能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个人的迫切需要相统一。
2.2培训的方式单一,灵活性不够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多是利用假期及课外等的时间,进行集中式的补漏教育。不能实现与院校、教师自身的需要的完全对接,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中去。
2.3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教师接受培训时间难以保证
一些学校的教师每周教学学时一般在12至14学时,有的甚至多达20几学时,多数时间用于教学工作和备课上,可用的业余时间少,很难参加集中性质的培训。
3建立和实施“以学校为主体、教师为中心、企业为主导”等多种继续教育模式
探索适合于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的继续教育新模式,将高职院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范围扩展到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科研素养等整体素养;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扩展到提高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素养并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扩展到讲座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相结合。
3.1建立并实施以学校为主体,注重实效,形成校本模式
校本模式就是指以教师所任职的学校为基地,以校内全体教师为对象,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实际教学中的经常性问题和教学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指导、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分层次教育。
3.2建立和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通过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以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模式的实施,首先,根据教师的专业任课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完善的教育计划,使继续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和确定性,其次,对培训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积极寻找方案予以解决,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其三,多种手段并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其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最后,鼓励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建设.
3.3建立和实施以企业为主导模式
为了增强技能,形成基地模式即以企业为依托,利用企业资源,对教师实施的针对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培训。目的在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融入企业,解决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服务,提高产学研结合的能力。该模式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任培训老师。主要内容以行业规范、职业道德、企业内涵、行业前沿信息、实际操作、产学结合等为主。教师到企业进行继续教育要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要有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继续教育计划。
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1]。一个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人才,靠自学和实验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易走弯路,达不到预期效果,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教教师的组成部分,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不可缺少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1现阶段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功利性思想影响学习效果
在高校实验室培训对象主要针对是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由于没有对其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薪金分配等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奖惩措施,所以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仅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培训任务,结果往往只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效果。这种缺乏受训者积极主动参与的培训活动,出现学习中不认真,为应付考试而对其内容了解片面肤浅,很难使培训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一旦评上职称,就不愿进一步学习,此类继续教育无法在实验技术人员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形成长期的激励作用。
1.2非学历教育含金量低
目前继续教育形式有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人员,为高校实验室提供充沛的人才基础,然而继续教育学历和实践应用水平与正规的全日制学历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继续教育学历含金量低,社会大众价值观念里继续教育仅是辅助教育,认可度低,因而呈现部门和学员都不重视的现象,并且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学历认定为统招全日制为主,这无疑反映出继续教育难以适应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的特点。
1.3继续教育教学方式与时代相左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是大学的科研水平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继续教育期间的实践教学是很难落实的,其所依托硬件设备与软实力在根本上是无法适应当前继续教育的实践教学需求,所以实践教学是影响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形式绝大多数是属于粗放式,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监控体系,甚至有些培训仅虚置教学监督部门,无工作人员和办公地点,使整个教学监控工作流于形式。在没有正规有效的教学监督情况下,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是不准确的,因此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2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日益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引进了大量的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组建高水平的实验室。新体系下的实验室势必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仪器维护知识,复杂的设备操作技能,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趋势[2]。另外,高校实验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将实验岗位视为教学辅助岗,由于高校实验工作不被重视,实验技术岗升职难,高学历人员更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而不愿到实验室工作,导致目前实验室队伍专业水平低、实践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实验仪器设备结构日趋复杂,实验技术人员要不断关注现代实验技术、相关检测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尤其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验室后,加快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实验技术人员来说就提出了新挑战,实验技术人员必需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现代实验室教学工作,因此,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继续教育己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否则,必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
3.1加强道德修养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会把从事的工作视为毕生事业,才能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才会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作为新时代的专业人才,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储备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上,作为大学教师一份子,高校实验技术人还应在德性、智能、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情操上都有全面发展,并且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人。加强道德修养不能仅靠自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道德行为的制约是相当必要的。除此之后,道德修养还要通过他律的形式即道德培育、教化和监督来完善。在实验室队伍建设中,高校应从一贯追求“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减少或消除功利思想,注重德育建设,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良性竞争环境,同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鼓励以道德行为准则为基础开展科研工作,监督和制止败坏学风、有损学术声誉的现象和行为,使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能够在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信仰真理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3.2提高综合素质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三方面。科学素质是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高校实验室工作有时涉及多专业多领域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多学科知识,即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现代科学与人文基础知识、教育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现代信息知识、外语知识等。并具有把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还应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个合格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对实验室日常的管理工作熟悉,又掌握本岗位或本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精力充沛才能承担繁重持久的科学研究工作,没有健康的身体要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就成为空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宽广的胸怀,诚恳待人态度,乐观向上性格,虚心好学品质,还有在工作和生活遇到挫折的高抗压性。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人产生对事业成就感,能从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激发创造力。实验人员工作中会面对各类人员,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实验人员自身也有生活家庭琐事,实验室的工作压力大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易使同事间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实验人员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工作。
3.3完善实验技术
3.3.1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培训
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标准关系到实验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实验室仪器设备设计制造时,已经考虑到安全问题,如没有操作规程做指导,安全意识不强,是极易发生强腐蚀药品和有害病毒外泄,造成人身伤害。没有规范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维护和维修成本,这必然极大地增加实验实训室的管理难度[3]。鉴于以上情况及弊端,高校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培训是必然趋势,高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对常用仪器设备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保养与维护;常用实验药品的性质及配置方法等进行培训,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常识性错误。
3.3.2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科学在飞速进步中把前人的假设变成现实,新技术,新课题层出不穷,为现代高校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提高科研水平,近年来高校不断引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管理和使用好这些设备,就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教学、科学和社会服务。但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同时也是教师的一部分,必将承担科研和教学双重任务,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应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比理论知识的获得要难得多,它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刻苦训练。因此,高校应多开展实践操作方面的培训,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英忠,卢泽楷.高校实验室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8):171-17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07―03
一、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
从终身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能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实施贡献自己的资源,发挥其在教育领域的优越性,从而对终身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国家终身教育战略部署贡献力量;从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为继续教育的开拓创新和人才培养投入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延伸高校的教育服务理念;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建设世界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但现实是,不是每个高校的继续教育都有机会晋级到世界水平。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高校都希望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但现实是,世界级的师资队伍不会轻易选择某所高校,世界级的一流人才也不会轻易选择某所高校的继续教育;从社会人才培养责任出发,高校都希望服务社会各行各业,但现实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被所有的高校覆盖和掌握,高校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立足;从继续教育培训技术使用看,都希望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但现实是,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高校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储备去拓展市场;从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出发,各层次都希望为社会的人才培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是可以实现的。
总之,高校因为历史、社会、政府、行业等原因,立足不同,培养层次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其继续教育的定位也不能完全相同。高校应该正视自身历史、能力和资源,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也不重利忘义,从而在充分认识高校自身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正确树立高校自身的继续教育理念,做出自己的特色。从国家层面出发,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职能,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建设,这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高校理应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成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的主力军。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日趋多元化,学习者对继续教育的选择逐渐增多,使得继续教育市场竞争激烈。在此环境下,品牌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品牌战略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继续教育品牌化发展战略。
二、高校继续教育品牌战略
1为什么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
1.1单位培养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加强培训、实践锻炼,加快造就一批专业技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建设的需要
提高业务技能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在一生中固守一种业务技能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增强新的技能,全面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2如何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社会需要多样性、创新性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而目前教育机构却实行共性、统一性的继续教育。可见,目前继续教育体制和机制与实行现代企业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已不相适应,制约了创新型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束缚了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具体来说:
2.1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现行政府组织中如人事部门、教育部门、组织部门、经济部门、行业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等管理着不同专业技术的继续教育,致使各级政府部门对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不统一,不同专业技术领域,存在着不同的继续教育方式,不利于继续教育的规范发展,更不利于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要理顺继续教育的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整合管理资源。
2.2科学设置课程,创新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基础。来自不同岗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类别各异,级别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培训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学科和课程结构,因此施教。比如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专题讲座课程。
2.3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灵活性,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使用现代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需要,借助新媒体微博微信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学习人员的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能力、既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案例式”、“互动式”、“研讨式”、“菜单式”、“模拟式”等教学改革。
3创新培训机制,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要想改变原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关键是创新培训机制,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3.1创新宏观管理机制
在这方面最有益的探索是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教学APP如云班课,创课或者组织团队编写适应继续教育的软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专项档案,通过软件的功能能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一目了然。做到主管部门清楚,参训单位有数,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明白,对一段时间内没有达到培训时间和质量要求的不予颁发结业证书,使得单位和个人能主动及时按要求参加教育培训。
3.2创新微观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施教单位要加强学员管理方面的创新,比如可以根据需要编写对应的软件把考勤、纪律、上课、学习成绩等加以量化评分。通过制度和软件,营造一个人人争先、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3.3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教育培训只有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要建立健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把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学习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改变“学没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状况,充分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会计继续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有两类:一是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二是已取得或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的教育目标是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会计继续教育作为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计工作也逐渐走向国际。因此,要不断加强会计继续教育的力度,从而使会计人员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一、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1.相关管理部门认识不足,培训机构有待进一步规范。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虽然我国的财政部了相关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但是具体的会计管理部门并没有重视培训工作。根据相关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相关的单位支持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比例非常低,同时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同时,培训机构的设置极不合理,主要为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的社会办学机构,在会计管理机构所设立的培训点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尤其对于财务的管理,因此在整体上需要进一步规范。
2.培训模式以及内容单一,导致培训成本加大。由于受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主要的培训模式是通过教师讲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在培训教材的设置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在培训内容上主要强调统一性,没有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因此培训的效率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种培训模式以及培训内容的束缚下,同时由于培训对象自身条件的约束,从而导致培训经费的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培训效率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导致大量资金的流失,不利于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1.创造了良好的培训环境。各个相关部门在做好网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培训对象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训模式的设置中,要尽可能地多样化、灵活化,从而使培训对象不受时间和空间以及教材的束缚,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同时,在网上进行会计培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不断进行知识的革新,从而使会计学习者能够不断拓宽学习视野,对知识能够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及把握。
2.提高了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网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还能够提高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在网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模式,在这种灵活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培训对象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把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了自主学习模式,在整体上有利于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助于促进培训对象的全面发展。
3.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由于教材资料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对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传统的培训工作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适用性,这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网络培训教育中,由于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利于促进培训对象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4.降低了培训成本。由于开展网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技能上做了系统的安排,从而形成了统一的会计继续教育网络化市场,从而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成本。
5.创新了教学手段。由于会计网络培训摆脱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培训对象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自由选择培训的时间、地点以及培训内容,灵活性极强。在这种网络培训的平台中,培训对象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使培训对象的学习更加方便。
6.完善了考核制度。在网络培训教学中,培训人员主要通过点播互联网会计课件,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网络系统会有相应的记录功能,在培训对象学习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培训对象学习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培训对象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志峰.关于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