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15:12: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2小学德育教学的难题较多相对于其他学校教育内容,小学德育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更多,一方面,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不一致导致学生德育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有限;除此之外,德育教学虽然被认为是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但实际上,受课堂时间限制,这个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果也并不理想。要彻底解决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问题,就必须寻找到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点,使小学德育教学能够深入到学校教育当中,使小学各科教师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在教学过程当中完成德育教育的使命。
2.做好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点
2.1树立明确的德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和所要达成的根本目的,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办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来说,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小学德育教学的表现和实际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是小学德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
2.2使用合理的德育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德育教学来说,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将使小学德育教学整体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使德育教学跨出“教学”的范围,成为小学师生交流的方式、成为小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方式。
2.3使学生自身成为德育教学的主体要使德育教学有实质效果,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这是小学德育教学目的能够实现的最根本的关键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3.小学德育教学关键点的实践方式
3.1以贤德教育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则“德”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内心,德育教育应做的是在学生心中播下“贤德”的种子,是学生怀揣这颗种子,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充满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人。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应以县的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意味着,小学教师作为德育教学的实施者,其自身必须具备贤德的品质。教师应该从自身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3.2以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说教”,即使教师们力求从语言艺术的应用和情感交流方面与学生达成互相的信任并以此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德育教学也逃不出被学生当成“耳旁风”的怪圈,因此,应以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城市环保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进入到街道和社区,观察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这些行为,使学生在实践中会体会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劝人环保的难处,从而形成相应的公民责任感,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注意环保,公共道德也同时得到提升。
3.3帮助学生形成德育反思的习惯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估者是家长和教师,学生自身并不能够对自己的品德发展形成清楚的认识,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学则要去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德育反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课堂上管理学生之后,问学生一个问题:“你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或者站在同学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行为吗?”,或者在管理学生之后,问全班同学一个问题:“你们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大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学校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认识到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德育自评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在《弟子规》总叙里有一句话是:“有余力,则学文”。这就是说古人是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基本德行的修习开始的。也就是说古人是从先修身,再修学的。这与我们现今推行的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如今重学《弟子规》是有很深厚的现实意义的。
在《弟子规》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智育在孩子一生中的巨大作用。今天,我就《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中有关我们教与学的方法进行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句话是说: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方法。然而,我们很多的学生在读书时往往会心不在焉,结果造成收效甚微。于是,每当我要求学生读课文时,都要让学生先诵读“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自我调节到最佳的读书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读书效果。
二、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小学生读书往往会刚把课文读了一两遍就自以为全会了。于是,在老师讲课时就会心不在焉,甚至就会把书放在课桌上,而眼睛却在看后面未学的课文内容。因为他以为自己早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了,学不学、听不听无所谓。以前,我总会在课堂上当众批评他一顿,使他下次再也不敢这样。可是,这个学生不这样做了,另一个同学还会涛声依旧,治标不治本。为了更有效地制止这种不良习惯的蔓延。每当再出现这种现象时,我就会让学生诵读“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通过几次集体诵读,慢慢地学生不再看其它的课文了,读书、听讲都专心了。
三、宽为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每当遇到需要背诵的课文时,我都会很发愁。因为班里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背诵下来。如果再增加一课时,时间往往又不允许。以至于造成“紧为限,宽用功”的后果。学了《弟子规》以后,我将背诵的任务进行了分解,每天利用学生站队前、吃饭后、等候排队的点滴时间让学生背诵一两遍,经过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不断反复背诵,学生就差不多背下来了,而且学生背得轻松、愉悦,效果又好。这样就真的做到了:“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了。
四、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小学是一个慢慢积累的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限,要想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走,切勿急躁。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由于都是文字,更加的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导致语文教学质量差,还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语文的教学教育,更要积极努力的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让教学更加有效的进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好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方面,老师要学会灵活的转变教学方法,找出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路,让他们自己主动乐意的去学习。下面就培养兴趣来说,主要从三个大点出发:
(1)写作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中,它所占到的分值和知识点来说都比较高,我们的老师在这一块上要花点功夫,老师可以以写日记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日记而言,老师可以不作任何的写作要求,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自己的生活,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只要可以写成文字,什么都可以写。这种无压力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没有负担,可以自由的去发挥,因为题材自己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从侧面上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
(2)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那么小学阶段中,什么样的阅读更适合学生,更能帮助到学生的学习呢?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想法都比较单一,对于童话之类的文章他们比较喜欢,从这点出发,老师可以收集很多思想健康积极的、有教育意义的童话寓言文章给学生阅读,并不一定要求是课本上的。现代教育要求是围绕课本展开教学,而不是一切以课本为重,所以老师要学会灵活变通,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把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3)小学朗诵的意义在于学生的识字量,老师可以把课文都注上拼音,然后再叫学生去诵读,这既减少了单独文字的枯燥性,更让学生的发音得到有力的锻炼,对于学习字词来说从间接面来说加大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增加了字的准确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
课堂四十五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看老师如何的利用这一段时间。传统的有效课堂是在通过老师问,学生答的过程中完成的。现代教育中,更注重了学生的问,主要是通过学生提问,再由师生的相互探讨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巩固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想问题更加的深入到本质,提出一个问题到解决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小学生更加的需要这一种转变,让他们从小就培养出主动提问的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更加有效的帮助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做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兼顾课堂内外,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既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的视野、思想、智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课外活动在教学中也要重视,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来制定计划,把课内课外的教学都做好,那么学生的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学校德育教育主义德育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
1.课堂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新课程中,有非常多的德育思想等待教师的挖掘。例如:语文学科中的名人事迹、中心思想、成长感悟等,语文教师要具备德育教学的思想,而不应该只看重知识的灌输。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思想,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和启迪。数学教师也可以做到德育教学。如祖冲之发现圆周定律、陈景润刻苦钻研等。可见,初中生的德育教学并非某些特定教师的专职工作,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
2.班主任作为德育教学主要工作者,利用好每次事件,无时无地的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时刻教育。这项工作的教学,对于班主任而言尤其重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常举办主题班会,但不能认为班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德育教育要因时、因事、因地展开,只要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就可以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偶然出现的事情,往往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个同学与另一个同学打架,而另一个同学上前劝架,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地表扬劝架的同学,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
3.学校适时组织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
学校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应积极的组织各类活动进行德育渗透。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上,应该少些说教,重在实践。初中生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识,一味地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学校更该“以人为本”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独立体验,才能印象深刻,避免形式。学校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例如:学校常规的周一升国旗就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在利用升国旗的活动中融合了国旗下讲话,既做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让学生们自己体会这个活动的精神要旨。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扬感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校风之中,耳濡目染,就会对最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
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每一个细节、用情去感受、用爱去认识生活中的小题材。看似“小事”,“平常事”,如果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同样可以写出精彩。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学会全面观察、学会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摄取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发学生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要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可以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有趣味或者有感想的事挑选出来写,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还可以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独具一双慧眼,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二、广泛的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要具有广泛性。鲁迅先生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不懂就问,要善于思考,还要勤做笔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段落,优美的抒情段落,精辟的哲理段落、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等都可以作为读书笔记。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还要对这些笔记不断地定期进行巩固和整理,印在头脑中,用时方可随手拈来。积累要循序渐进,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最重要的是读书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生动的语言。
三、勤练笔 多修改。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引导学生对文中的角色说话,或想为文中角色改变一个环境、或对省略的一些情节,“空白”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作些合理的补充,或者是对作品进行模仿,冰心就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 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组织学生练笔。如让学生把在校内参加的比赛活动情况写下来,把学校中秋节的活动情况写下来,把对新老师的感受写下来,记录与新同学成长的快乐等等。总之教师首先要有一种生活处处可写作的意识,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练笔。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文章修改方面也为人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他说过:“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宋代的欧阳修,文章草成之后常挂在墙上,不断修改。相传《醉翁亭记》原先开头很罗唆,后来听了一个樵夫的意见改为:“环滁皆山也”,成为名文名句。鲁迅曾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教师修改要和同学之间的互相修改,以及自我修改相结合,尤其要鼓励学生的自我修改。文章写完后要检查一遍看自己有没有写错别字。要自己朗读一遍,从语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然后放几天改一遍,再放几天再改。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要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新课标指出,趣味教学,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能帮助小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利于课堂知识的传授。那么,如何做到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趣味课堂的先机环境;挖掘学生自主兴趣,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教课方式,主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注重课堂互动,建立师生对话平台;延伸课外欣赏阅读,感受多元化知识乐趣。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活泼、民主、宽容的学习氛围是趣味课堂的重要前提。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应该与学生平和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给学生安全舒适感受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充分推崇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选择和表现空间。在课前,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鼓舞的心情,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课过程当中,老师的神态仪容,言行动作,是融洽师生关系,调节课堂的气氛的重要因子,因此,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代表着教师的鼓励和信任,能增进师生感情,使沟通更加顺畅,使学生更加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主观上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还能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生性好动,年幼的童真伴随着普遍的好奇心。在语文课堂中,抓住这一特点,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影子》一文中,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教室里有影子的事物,想办法制造影子并观察。这种具体化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促进其思维的活跃发展。
灵活教学方式,在玩耍中学习。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也是他们偏好的活动之一。把游戏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既能避免语文课堂的枯燥,又能规避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的习惯。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组织文字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子母偏旁,当说到某个字的时候,哪些偏旁部首要自动组合配对在一起,以此来考验他们对文字的识别记忆,一定程度上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达到比较有效的课堂效果。又例如,抓住低年级的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可以把图片与文字教材结合。通过照片的解读来传授语文知识。通过游戏,学生的兴趣被带动起来,好玩的天性也展现出来,在游戏中既能解放天性,还能学到知识。传统整齐划一的模式化教学不适合小学生的天性,光是听课只会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口诀,编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来对知识进行记忆学习,让他们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下,兴趣带动积极性,学习的热情也会跟着高涨,学习效率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天性好动,渴望被赞扬,被信任,这时,老师要充分利用起这一特点,及时给予肯定,一个目光,一句表扬,一个小奖赏,都可以激起小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热潮。在课堂中,多增设提问环节,让小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当喊到他们的名字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异常高兴。在提问环节中,要是能得到表扬,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这更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另外的,加强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譬如在识字课堂中,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学生们去认字,例如,作业本,同学的名字,菜单,标语等,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寻找知识点。在传授有关大自然阳关草木知识的时候,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加深感受,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与实践,能让课堂更加生动化。
延伸课外阅读,这里的阅读,不单单只是读物。小学生有着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并且容易疲劳,因此,在课件或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手段,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在前面所述的课堂教学方法之外,可以鼓励小学生们安排好时间观看有利健康的动画片,或者欣赏音乐,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通过听觉视觉,多方位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
新课标的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合部分。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打造趣味性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乌托邦。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褪去色彩。当然了,在践行以上所述做法之前,教师的素质和观念,能力和水平是前提条件。因此,要求教师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与沟通实践,形成更加深厚的知识底蕴,更加强硬的教学技能。另外,生活处处有语文,注重语文与实践生活的结合,让语文教学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语文,加深巩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也能赋予语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潜在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作者简介:赵发勇(1977.8-),男,汉族,籍贯:四川省九龙县魁多乡,2003年7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教师资专业、现供职于九龙县魁多乡中心小学现任职称小学高级八级。
“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面对一群可爱而又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处在逐渐提高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注重哪些方面呢?
一、规范的语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规范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上课时,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语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力戒方言、土语混杂,南腔北调并存;二要口齿清楚,吐词流畅,戒含糊其词,疙里疙瘩;三要抑扬顿挫,节奏适宜,力戒语调沉闷,快慢适度;四要表意严密,言出意达,力戒茫无主题、东拉西扯。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师运用语言规范化,才能使学生的语言逐渐趋向规范。
二、形象的语言
形象的语言指老师的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表达,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从而唤起他们的想象与联想,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即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技巧,运用比喻、排比等修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师生双边互动的效果。教师应瞄准文学作品的精彩处,乘势而入,或稍微加工后进行描绘,或美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联想翩翩。
三、感人的语言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好每一堂课,如果带着麻木的表情授课,其语言或者呆板,或者声嘶力竭,这样的课堂缺乏感染力不说,还会使学生反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只有把饱满的激情融于她的每一堂课中,语调要多变,抑扬顿挫,或激昂或感伤、或亲切温和、或欢快流畅。形成她独特的教学风格,用以激励、诱发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随着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自然而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整篇课文的基调就是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悲伤的感情讲解课文。当讲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还有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带着低沉而悲伤的语调,随着小女孩的悲惨死去感情由弱到强,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小女孩的可怜,从而体会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而言,只有死去才能解脱的残酷现实。对小女孩产生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也为小女孩所处社会黑暗表示愤慨。同时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由衷感谢伟大的祖国,珍惜现在的生活。
四、幽默的语言
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要善于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学生在发出愉快笑声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许多教育家、优秀教师都主张课堂语言要尽量风趣幽默。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坚持“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不仅使优秀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使后进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受到鼓励,获得克服困难的兴趣和信心。
追求教学语言的生动风趣,目的不是停留在调剂课堂气氛,而是为了造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更好地传授知识,发展思维,让师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五、激励的语言
激励的语言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评价的语言。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
二、注重德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进来。在教学内容中,如一些长跑项目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在团队项目中引导学生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在教学形式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安排来落实德育教育,如上课整队要迅速,队列纪律要严格,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学生在进行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护,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对于器材的合理使用,养成爱护集体公物的品质。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细节着手,对小学生进行反复、细致的引导,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无形之中也就能够落实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三、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因材施教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以生为本,即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历时六年,学生的学习时间跨度大,也意味着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观上尊重这种变化,从学情出发来因材施教。总体来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方面还未成形,这时教师要注意循序善诱,耐心的、反复地予以引导,这样他们才可能把一种行为上升到一种好的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发挥其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教师一方面要对其行为认识予以引导,同时也要利用好“表扬”这一有利武器,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的予以肯定,这样既能够鼓励一部分学生,同时也能够树立榜样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一)层次分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教师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本身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愿听、乐学。实施愉快教育,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同时,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二、把微笑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人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问的鸿沟.缩短师生问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陕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靠“情”来维系。老师上课时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同学们马上就会感到亲切,这微笑像一股爱的暖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推开学生紧缩的心扉。作为教师,请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就是多给学生一点信心。送给学生一个微笑,他们会回增你一个明媚的春天。不过,笑,运用于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还未成人,他们的性格,意志、注意力和情感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和微笑,同样需要严格要求。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情感充满校园。教育是科学,是艺术,笑的艺术如果恰到好处的运用于教学中,将会锦上添花,生机无限。
三、把幽默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美,是一种机智,是使课堂充满欢笑与快乐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充满艺术的过程,需要幽默。幽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数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幽默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良好课堂气氛的感染要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千百倍。因为,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而愉快。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幽默的精灵,可以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时,必须以为教学服务为准则,并努力做到恰到好处。赞可夫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幽默是智慧的海洋,语文教师更应该用幽默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四、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陕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