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19:15: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质量管理体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计量管理对于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重要作用
1.1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基础
在整个计量管理的各个相关环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企业生产过程中计量单位能够统一,因此,计量管理其主旨就在于利用技术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实现准确,一致的特点。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必须凭借计量管理来确保预期数值和实际数值之间相吻合,帮助企业利用计量管理来控制产品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笔者认为,计量管理过程中,其内容核心在于结果准确性的把握,以方便企业通过计量管理来提供给群众最为公正的信息,因此,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之后,以及开始销售之前,都必须遵从国家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质量检测,并且,把实验室纳入质监部门和管理机构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审核关键要素中。比如,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用到的相关标准以及计量器具如果有误差,或者实验人员操作中具有相关环节的失误,均容易造成计量管理结果无效,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会造成产品整体质量的影响。
1.2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标准
计量管理对于数据进行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将其统一规划,对生产活动来讲,任何环节都可以实现对管理目标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企业能够使其生产朝着精细化的角度迈进,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应用,借以方便计量管理中的数据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生产活动提供借鉴作用。
2质量管理体系与计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即可以在质量方面对整体进行控制的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质量方针;(2)质量目标;(3)质量策划;(4)质量保证;(5)质量改进。这些不仅是有效实现质量管理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的坚实基础。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目标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为了建立这一体系而存在于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不仅是企业内部实现其制度化的主要程序,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实现其标准化的有效程序。
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往往都包含多项环节,能否准确无误地完成每一环节,直接关系着整个产品的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鉴于此,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各大企业也越来越看重其产品质量,这不仅对现代计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计量工作的渗透面积,使计量工作日渐深入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计量工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他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性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基础。目前,计量管理工作在国内主要呈立体化与层次化发展,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计量管理的更深层创新,这对于我国的计量管理工作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3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要点
3.1检定不等于校准
参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传统的计量管理经验,我们必须定期对计量器具与检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并不等同于检定。检定是一种法定行政行为,其主要目标是查明并确认测量仪器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而校准则是获取仪器等的示值误差,然后再通过校准链或者比较链,追溯其具体的量值。校准的测重点是数据的可靠性和溯源性,其与检定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要按规定送往相关部门进行检定。而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用到的部分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则要定时进行校准。
3.2出厂检定不等于首次检定或校准
目前业内还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认为凡是经过生产者认证且合格的计量器具都是合格可用的器具。然而出厂合格证只能证明此件产品在出厂时是完好无缺的,但是商品在包装、运输途中难免会遭到破损,这时其性能与量值是否还能达到相关要求,就很难确定了。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前再次对产品进行检定或者校准。若在使用前不对仪器进行检定或校准,不仅影响器具的使用效果,也可能会使用户错过产品的理赔期限,从而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慎重对待检测设备失准
在进行检定或者校准时,若是发现设备偏离了正常的校准状态,那么就必须对已经检验或者校准的结果再次进行有效评定,并记录成文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首先要确定测量失准的时间,然后再利用经过校准的设备对失准时间内生产的产品重新进行检测,接下来需要对已经测量过的产品的有效性做出准确评定并记录在案(这份记录可以有效避免再次生产出这类不合格产品),最后是在必要的时候将有关的情况告知用户。
4结语
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达标的保证和运行手段,对产品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本文从质量管理体系和计量管理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计量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分析研究了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永灿.基于政策执行视角的广东省计量院执行计量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一个开发团队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思考目前的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要素是可以改进的:如何把一些事务性的操作变得自动化,从而节约人力;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开发过程更为合理,更注重软件的质量;如何在团队中传播优秀的思想,让团队成员不断地学习和进取,自发地改进过程。这些美好的愿望几乎是所有方法论和各种认证的共同心声,但要完全做到可就太难了。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优秀的实践,优秀实践均是来源于软件开发界中的一些新思路和新理论,它们能够为以上愿望的达成起到正面的作用。在组织中引用这些实践决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它们确实非常有效。这些实践包括:建立日创建、测试驱动开发、建立核心框架和面向组件进行编程。
一、软件开发的有效管理:日创建
一个组织应当拥有一个有效的工作流程,这个工作流程能够指导软件开发的进行。这个流程应当是具体的、可操作的。随意的计划和从来不遵循的进度决不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流程。日创建实践提出了一种对开发过程进行精细管理的方法,它是量化软件管理的基础。有了日创建,你会发现计划的制定和进度的监控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们传统开发软件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理解领域问题,然后分配任务,由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软件部件,在开发完成之后,再把各人的部件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软件。这个思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却问题多多。
首先,这种方式适合开发人员之间工作彼此没有交集的情况,以前这种现象很常见,但是现在,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分工合作的加深,开发人员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清晰的职责划分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
其次,在软件集成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却很难发现到底问题在哪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的代码都没有问题,结合到一起就出现大量的问题。
所以日构建就将平时难得一见的集成工作转换成频繁进行的一件工作,从而使得原先如同噩梦般的集成变成了一件简单的工作。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集成工作几个月才进行一次,谁能够记起几个月前的细节呢?但是如果集成以天,甚至以分钟为单位进行,排除bug就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二、测试驱动开发
软件质量的根源来源于测试,测试做好了,软件质量就会好。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做测试,才能保证测试的投入能够带来软件质量的有效提升。测试驱动开发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可以和任何一种开发流程进行融合。测试驱动开发不但能够改善测试效果,还能够改进软件的设计。
测试驱动开发起源于XP法中提倡的测试优先实践。测试优先实践重视单元测试,强调程序员除了编写代码,还应该编写单元测试代码。在开发的顺序上,它改变了以往先编写代码,再编写测试的过程,而采用先编写测试,再编写代码来满足测试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使得测试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测试,而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在编写程序之前,每个人都会先进行设计工作。可能有些人的设计比较正式,绘制模型,编写文档。有些人的设计只是存在于脑海之中。且不论设计是精细还是粗糙,你都为随后的编码活动制定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明确程度和你的设计的细致程度有关。但应该承认,这个标准是不够细化的。因为你的设计不可能精细到代码级的程度。而标准不够明确则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你还可能会发现原先的设计出现问题,从而中途改变代码的编写思路。这将会导致成果难以检验,进度难以度量。
既然以设计为导向的标准不够明确、不够具体。那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适的呢?只能是代码。因为代码是最明确、最具体的。所以测试优先的本质其实是目标管理。编写测试代码其实是在制定一个小目标。这个小目标非常明确,它规定了你需要设计的类、方法,以及方法需要满足的结果。这些目标制定完成之后,你才开始编写代码来达成该目标。测试的目标要比设计的目标粒度更小,但是成本上却更为经济。
测试优先是软件开发中一种细粒度的目标管理方法,通过明确的目标,推动软件开发的进行。
三、建立核心框架
框架是一种具有高度重用性的软件,这个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成为软件组织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传统的知识积累的方法是文档,但是文档容易产生歧异,开发人员往往也不愿意去阅读和理解文档。框架提供的是一种综合的手段,包括文档、模型和代码。更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开发人员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框架,这使得他们对框架中的知识非常熟悉,并根据工作的需要来改进框架。
四、面向组件编程
有效的组织在于有效的分工。体力活动容易进行分工,脑力劳动则比较难,而软件开发似乎就更难了。所以,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采用以功能块为单位的粗粒度划分方式。面向组件编程采用更加细密的划分方式,并以服务作为组件之间相互依赖的契约,不但定义了组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也规定了组件开发者、组件使用者、组件测试者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的分配、管理、QA等工作。
参考文献:
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任何组织均需要管理。没有管理,一个组织就不可能运行。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一管理体系称为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另一部分是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及其他说明,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①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是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之一。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产品。组织都希望能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顾客要求产品应当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顾客的要求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中,这些要求通过产品规范来表述。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是否被接受是由顾客决定的。每个组织也还会面临顾客期望和需求的不断变化的情况、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同行竞争压力,这些都将促使组织持续改进其产品、过程,并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因而可增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及其所提品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帮助组织提高竞争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②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的说明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为帮助组织致力于质量管理,建立一个协调的、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而提出的一套系统而严谨的逻辑步骤和运作程序或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包含了系统地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涵。它是将质量管理原则―“系统的管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结果。
l)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的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可帮助组织建立一个适合组织并能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可使组织:对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树立信心;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最终增进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组织成功;也可帮助组织保持和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的逻辑步骤
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它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总体框架,也体现了“PDCA”循环。
③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任何组织的管理体系均由多个部分构成,如财务管理体系、环境体系等。每一管理体系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也构成了组织的总的管理目标。每一管理体系都致力于使与其目标相关的结果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不同的目标关注的内容不同。如财务目标可能关注效益增长、资金、利润;环境目标关注环境因素控制及环境水平等。但这些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是组织总体目标的组成部分。目标所关注的内容是管理体系要达到的,也就是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从这个意义来讲,各个部分的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我们也可称其为组织的管理体系。综合考虑不同的管理体系共用这些共同的要素,会给组织在管理活动的策划、资源的配置、确定组织互补以及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等方面带来好处。
2.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构架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15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当前先进的管理模式,以简单明确的形式向全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本文根据上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运用过程方法,提出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构架。
l)过程方法的引入
a.过程方法的概念―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称为过程。资源是过程中的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它是将质量管理原则之“过程方法”应用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方法。
b.过程方法的意义,过程是质量管理活动研究的基本单元,如化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一样。研究过程的基本特征,对于识别质量管理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过程的相互作用,为建立一个有机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方法和管理思路。
c.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
―系统地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系统的涵义可以理解为从组织运作的总体角度来考虑可能涉及的所有过程,要求对每一个过程都要进行识别。过程可大可小,一个过程可能再分为多个过程
或子过程。这取决于过程应用的目的、过程的性质、识别过程的原则及希望达到的结果。
―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对每一个过程的识别包括输入、输出和活动的识别,也应包括活动所需要资源的识别。例如来料检验过程的识别。来料检验过程输入为一组待检的物料,输出应为测试结果,通常以书面报告形式给出。该过程的资源应包括:合格的检验员、检验活动所需的经校准的测量设备以及结果判定所使用的依据文件。过程的活动应是对待检物料实施测量并判断结果合格与否的一系列有序的活动。―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体现在过程之间的联结关系和过程的输出与下一个过程或几个过程的输入的关系。在过程方法中要求应予以明确,以利于过程运行的管理。
2)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构架
该总体构架图所表达的意义有如下几方面:
①识别顾客需求,通过各过程的应用提品给顾客可视为一个大过程。在对该过程向组织提供输入方面,顾客起着重要作用。
②基于过程方法,为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提品并使其满意的组织活动由四个过程构成:产品实现过程、管理活动过程、资源管理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即图中圈内所包括的过程。
③这四个过程存在着相互作用。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过程,对过程的管理构成管理过程,即管理职责,实现过程所需资源的提供构成资源管理过程,对实现过程的测量、分析和改进构成支持过程。
④监视相关方满意程度需要评价有关相关方感受的信息。这可通过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实现。
1 抓好质量管理标准学习,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1.1 认真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 制订质量体系文件
要使疾控工作得到质量保证除了有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外还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心成立以来认真组织学习《全国疾控机构工作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还派员参加质量体系管理内审员学习班等,现在本中心有11名专业人员获得质量管理内审员资质证书。
为了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本中心编制下发了《质量手册》、39个《程序文件》,109个作业指导书,近200种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表单,并修订了40个规章制度。以上体系文件全部下发到各科室,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使员工明确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明确了本中心质量体系的质量方针与目标,明确检测相关活动的程序、明确管理制度,规范日常工作,为体系协调运行和提供公正诚信服务打下了基础。
1.2 优化人员配置,落实岗位职责
本中心注意根据工作目标任务抓好质量体系的组织建设,包括调整科室设置和岗位设置,并以科长与中心领导签订科室年度目标责任书、科员与科长签订岗位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岗位职责,对各岗位如采样、检测、质量监督、检测报告审核、签发人员、合同评价人员等进行了授权,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设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掌握工作标准、规范,掌握有关工作要求,使疾控工作处于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规章的良性循环。
2 抓好硬件和软件配置,提高检测能力和可信度
2.1 环境与设备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中心检测大楼。为把握适宜的卫生检测检验精度和先进性,及时添置了AFS-930原子原子荧光光度计、CP-3800气象色谱仪、压差仪、х、γ射线巡测仪等。针对气体采样仪器和噪声检测仪器等非固定设施检测仪器搬动次数多、数据容易漂移的潜在影响问题,专门配备了皂沫流量计、玻璃转子流量计、音位校准仪等自校核查设备,并配置了CO、CO2红外线检测仪等参考物质满足期间核查之需要。在检测环境条件配备方面,随着新的检测大楼的竣工,中心严格按照有关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化学检测实验室的特殊要求进行建设装备,使实验室的采光照明、通风排毒、温湿度调节、防震以及人流物流布局等符合良好设计布局。目前,微生物培养分离的无菌室、净化室分别达到百级和千级的清洁度。
为增加检测项目和检测质量,中心成立4年多来,已购置已添置仪器设备500万元。为了保证检测质量,每年都按要求进行检测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现87台套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率100%,合格率100%。
2.2 引进检验分析系统软件
为了提高检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减少重复劳动和人为的数据转换差错,本中心投资近10万元引进卫生检验分析系统软件,2005年元月开始时投入用,较好地提高了检测分析工作效率。
2.3 及时采购新标准
本中心注意抓好标准信息跟踪,及时采购新标准。本中心近二年来已更新303个相关卫生标准,到2006年3月本中心受控的现行标准共有1021个,在计算机检验分析系统中输入评价标准17类别305个2982项。
3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3.1抓好学习型单位建设
本中心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84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34人,其他9人。专业类别有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9人,占46%;检验专业技术人才19人,占23%;医疗临床专业技术人才15人,占18%;其它专业的技术人才11人,占13%。现有专业、职称比例正在进一步改善,中心领导层着力培养素质过硬的学科带头人团队。中心制订继续教育计划和制度, 强化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培训,安排专业人员人均外出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年一次以上,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和对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别注意对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培训、新上岗人员的培训考核。通过函授进修等继续教育,初级职称人员有24人获大专以上等第二学历。严格全面的培训保证了专业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有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2003年SARS流行期间,本中心成立了8个流调小组,及时完成了300多名发热人员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1200多人进行了医学观察,为我市SARS预防工作把好了第一关。今年6月初,本市有一个行政村连续数日发生多例腹泻腹痛病人,本中心接报后迅速成立了调查小组,经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及时查明系二次供水污染引起,经适当处理二天后事态迅速得到控制。本中心于2003年经考核首批获得江苏省卫生厅首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在某企业工业放射源丢失事故调查处理中,本中心专业人员凭着扎实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使用仪器在船载废钢铁中探寻到了混入的工业放射源,保证了产品安全和避免了生产工人健康危害,受到厂方赞誉。
3.2引进人才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市流行病学控制研究和公众食品安全和营养研究工作,本中心引进了具有相关资质资历的研究生各一名,提高了本地开展疾病控制和食品营养和卫生问题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的技术能力。
3.3做好人才使用的监督
有效的质量监督 本中心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强调抓好质量监督,现有12名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覆盖防病项目与检测项目,通过有效的质量监督,及时纠正发现纠正不合格操作,本中心每年发出食品、职业危害因素等检测测报告5 000份左右、健康体检等检验报告40 000份左右,每年要组织全市预防接种疫苗30万份以上,并由本中心在市区完成3万多人次的预防接种工作,连续多年来未发生差错事故。
3.4 建立新毕业生带教与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抓好本中心新毕业生的培训,本中心已制订了《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参加工作人员实行带教制的实施办法》,同时签订培训责任书,增强带教老师和新参加工作毕业生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并予以优秀带教老师和理论与实践考核优秀的新参加工作人员一定奖励。
3.5建立科技信息渠道
为拓宽卫生科技人员的学习信息渠道、本中心与万方数据软件公司签订了合同,完成了万方数据库的开通,可直接查阅多种科技文献,为中心开展科研和业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医学科技信息平台。
3.6 以课题促进人才素质,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将卫生科研任务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一项基本任务,在进行卫生科研中鼓励研究人员的结合可以跨科室跨条线,对于获得的科研成果中心给予相应奖励。本中心已在传染病控制、职业危害控制、寄生虫病控制、环境危害因素控制等方面获得11项科研成果,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有3个,今年又通过科技管理部门立项评审课题3项。
3.7抓好以党员队伍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本中心有30多名党员,成立中心以来平均每年发展2-3名党员,并通过党员队伍的模范作用促进全中心的三个文明建设,努力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文明建设的旗帜、一个职工一个文明建设的窗口。
4 制订疾病控制规划,严格控制实施
4.1常见疾病控制
在疾病防控方面,本中心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做好疾病防控中、长期规划,严格控制实施。在过去本市通过查治病人、预防服药等措施,已成功地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疟疾、血吸虫等传染病,现在正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强化基层队伍培训、免费检测防控等方式扎实地进行控制肺结核病、艾滋病及一些慢性非传染病的控制工作。本中心还全力抓好可能传入传染病的防控计划实施,如本市的周边县市都有血吸虫病有患者,血吸虫病可能传入本市,本中心每年组织400人次以上在与兄弟县市水陆交界处检查可能寄生钉螺的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并在长江入境水域进行钉螺诱螺监测,确保本市保持是无血吸虫病发生的净土。
4.2 检验质量控制
在检测质量控制方面, 4年多来本中心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规定动作,中心实验室先后接受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和省技监局能力验证考查,参加了苏州疾控中心举办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项目涉及食品和饮用水铅、砷、汞、硫酸盐、锌、锰、铜、铁、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六价铬、微生物菌种鉴定等多个项目,考核验证的成绩均获优良,本中心现有149个检测项目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177个检测项目获得江苏省计量认证认可。 中心质管部门按检测检验质量控制计划采用标准样品盲样分析、留样复测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要求各科室制订科室的质量保证计划,分别采取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加标回收、留样检测、平行检测等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及定期多因素质量控制方法,实施全面质量控制,连续4年来执行情况良好。
5 以客户为中心,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5.1 窗口服务
本中心全力宣传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要求每一位员工以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公正诚信的技术服务、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服务相对人),做服务群众的放心人。
5.2合同评审
有效开展合同评审工作,是服务客户的首要环节,既可以实现与客户的良好沟通,又可以对检测样品质与量按检验检测要求进行把关,并增强双方法律责任感。在合同评审中我们利用信息优势,多次及时为一些客户纠正了采用过期标准的问题,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成绩。
5.3满意度调查
通过信函和上门走访等方式每年抽取200多个客户(服务相对人)作有关防病和检测服务工作质量调查,调查对中心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客户沟通、客户需求满足、检测及时性、检测结果可信性、诚实公正性、客户意见采纳等10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总体满意度达连续3年达95%以上。
质量体系运行以来受理客户抱怨1起。2004年3月一客户抱怨其送检纯净水样品中电导率项目检测结果与厂方自己检测结果有很大差距,但本中心经留样复测二次结果相同。后经调查,原因是客户作了不适当的水样保存处理,引起水质异常,查清原因后客户较满意。
5.4 健康宣传
本中心还每年通过市报和电视等方式卫生监测信息等300多篇,通报有关卫生监测信息和宣传疾病防治知识,为提高相关卫生服务行业的规范性和促进居民健康行为作出成绩。
6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6.1目标责任制和考核
本中心领导层认真抓好质量管理考核和评审,中心与科室建立精神文明和专业工作目标责任书,科室与科员签订岗位责任书,中心每季度一次对科室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业务工作双百分考核、科室每月一次进行工作量化考核,每半年度对中层干部考核一次,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
6.2实验室认可体系内审与管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94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1 引 言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项国际标准,它以增进顾客满意度为关注焦点,强调领导作用及全员参与,注重过程审核,并持续改进。这种全员、全面、全程的管理模式,并以过程控制为核心来保证产品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方式,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从学院引进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对如何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模式来规范我院科研管理工作做了有益探讨。
2 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2007年之前,我院虽然也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但总体情况不够理想,管理也不够规范,取得的科研成果也不太多。在评估期间,甚至有专家认为我院的科研工作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2008年初,学院领导在认真研究评估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后,决定大力加强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力求取得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从理念和运行形式上进行变革。在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调整组织机构,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文件,以过程管理为核心,引入“P(计划)-D(执行)-C(检查)-A(总结)”循环进行持续改进,全面实施质量管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学院中形成了较好的科研氛围,有效提高了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水平,使得学院的科研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 质量管理体系在我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3.1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设置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学院的科研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设立一个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来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现有的科研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不能满足学院管理任务的需要,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组织机构模式,以确保质量体系中各种标准行为准则、各种规章制度能顺利得到实施。为此,我们根据院、系、教研室机构职能的异同,特别是各自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建立了以科研管理部门为主导的院、系、教研室三级科研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如图1。
图1 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图
3.2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理念制定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健全的各项科研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文件是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保障。质量管理部门在充分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精髓的基础上,组织人员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和科研管理需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文件,使得学院科研管理人员能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实施,这样就可以保证质量体制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根据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我院特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及制度如下:
《湖南石化职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湖南石化职院科研工作管理规定》《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成果鉴定结题实施细则》《湖南石化职院科研与学术成果奖励办法》《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文件和资料管理办法》《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申报书》《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登记表》《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中期检查表》、《湖南石化职院科研项目总结结题报告书》《学术规范及不端行为查处制度》等。
3.3 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流程。
为了规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流程,切实加强科研过程管理,全面实施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我们根据科研经费的到位与否,分为拨款前管理、拨款后管理和结题管理3个阶段,并在工作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见图2)。
图2 科研管理整体流程图
4 结 语
学院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提高科研质量的重大改革举措。科研处作为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管理的重要部门,不仅要树立全新的科研管理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将新的理念付诸实践,并有效地加以推广与应用。为此,我们把握“质量”这一“生命线”,将科研资源进一步优化并加以充分利用,构建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编制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标准文件,并用它来指导和控制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得科研管理工作流程和整个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一、坚持以质量为先
要真正屹立在行业的强者之林,必须要高度重视质量,首先要把质量放到第一、做到第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质量为先”,也就是必须搞好产品的质量,加强各项工作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实际上也是在做好企业声誉的质量。第二要以信誉保质量,以质量树信心,以质量铸辉煌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的创新和变革要“千变万化”,才能成就“质量为先”。
二、坚持质量第一
“质量不能让企业一荣俱荣,却可以使企业一损俱损”已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多年来,在科研生产经营的企业中始终坚持“坚持质量第一,实施科学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实现降损增效”的质量方针,把质量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改进提高质量,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同时加强质量创新,以质量文化建设为依托,提高企业的质量诚信意识,大力实施,精心打造精品,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三、 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
工作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追求第一”的理念,“以诚信为本,实施卓越服务;以质量为本,创建卓越企业”的原则,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基础建设,全面开展达标合格认证。质量管理现在看来,在管理的过程中,检查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就是达标评比认证,这是我们做好体系建设的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要拿出一个安排计划,制定标准,从达标开始,然后升级认证。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把着力点放在专业人员业务精益求精上面,还要努力让全员都懂得质量管理。要最大限度地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高水平的质量管理。
2、推进工作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2.1、从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改进质量首要因素是人的素质的改进和提高,为此,公司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开展质量文化活动,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2.2、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管理。在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上,公司要非常重视质量文化建设设施的投入。为营造质量文化的良好氛围,可以制作质量文化宣传标语牌、展示版布置在公司显眼处。组织员工学习质量文化的构成,对质量价值观、质量理念、质量行为准则、质量道德观。这样就形成了质量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2.3、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的作用。公司在质量文化建设别强调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使领导干部自身的质量素质得到保证,从而带动全体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建设
2.1 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2) 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
(3) 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4) 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
2.2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开展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方面的教育,对新进员工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
(2)信息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内部,应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沟通和有序工作的基础;在沟通联络方面应当具备适当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与外部组织和代表紧密协作。
(3)物质资源管理。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软硬设备如计算机、储存器和数据库等;开展管理必需的基础性条件,如网络系统和通讯设施;开展质量评定的设备和计算机专用软件等。
2.3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2.4 测量、分析与改进。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了目标、机构、制度和反馈等多个方面:
3.1 确定合适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应能参照国内外通行的先进水平加以制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企业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时应该因地制宜,追求质量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匹配和融合,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目标体系。
3.2 建立专职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企业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个机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担任。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才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并实现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
3.3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为保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
3.4 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制度 信息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依据。质量信息则是进行质量管理、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基础。。
3.5 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 对于企业,也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从意识深处来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高度自觉地参与质量管理,树立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 对于中小企业员工,也需要通过培训工作,比如加强对ISO9000等标准的宣传贯彻,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依据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自觉地进行维护,真正形成质量文化的氛围,最大程度地维护已建立的质量体系。
4、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4.1 确定核心领导者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领导者应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实际状况与质量管理工作,对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能够融会贯通。
4.2 合理制定质量目标与指标 对于企业,质量目标制定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合理性、可追求性、可测量性和经济性。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 ISO9001:2005标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把有关计量管理的制度纳入体系,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观察与理解,本文将从计量管理的角度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发掘质量管理体系对计量工作的指导意义。
1、计量工作与质量体系的关系
ISO9000是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标准,确定企业了必须以保证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这里所说的质量是广义的质量,它包括产品质量,又包括服务质量,即最终质量。企业只有追求高质量,,才能从长远上保证效益。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而计量正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企业建立计量体系,加强计量工作,主要是保证产品生产或服务工作能及时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能满足需方的要求。计量工作对企业质量工作具有特殊作用,计量体系是企业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管理必须依靠计量工作。
2、质量体系对计量工作的要求
ISO9000质量体系,是供方证明其能力以及外部对其能力进行评定的尺度和依据。该标准的基本思想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防止产生不合格品。在标准的各项要求中,具体规定了计量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标准化组织还制定了ISO 10012标准,将测量管理体系定义为“为实现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所必须的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活动”,明确了整个组织和计量体系的管理职责,对企业计量工作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更充分说明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地位。我们从ISO 9000和ISO 10012中可以看到现代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做企业的计量工作的确太难了,我们既要做杂家,又要做专家。所谓杂家,就是什麽都要懂,物理的、化学的、数学几何量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攻关学,要想真正做好计量工作,少了哪一样都不行。所谓专家,就是在计量学知识方面必须一专到底,弄得明明白白。就说测量过程控制吧,你得从如何识别顾客要求入手,由顾客要求导出企业的产品要求,由产品要求导出工艺过程控制要求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再由这些要求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然后导出计量检定/校准过程的计量要求,最后导出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的计量要求,根据这些导出过程设计测量方案、校准规范、测量过程控制方案、量值溯源系统、测量设备管理模式、确定是否建标等等。至于一项计量器具的具体计量检定和修理工作也是有永远钻研不透的技术问题,可以造就我们的某个专业的计量检测专家、计量维修专家。计量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在这里给了我们发明创造、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可惜的是往往像空气这样重要而不被人们所重视和爱护一样,计量工作往往也不被领导和员工重视和爱护。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怨天尤人,就要像14楼说的那样,“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区分,分清主次,攻其一点,兼顾一般,不断进取,我们才能成为一位于公(企业)于私(自己)均有竞争力的人员”。只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和追求,我们的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
3、贯标工作中应加强计量工作
计量管理是质量体系运作的关键,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加强计量工作,注意发挥计量监督作用,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企业管理赋予计量工作的使命,做好具体工作。
3.1 确立计量方针
完成工作计划只有确立目标,工作才有方向。企业要确立计量方针,经经理批准后形成文件下发,作为公司计量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为质量方针的确立打好基础。
3.2 做好标准宣贯
提高计量意识贯彻ISO9000标准,支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做好ISO9000的宣贯工作,使公司全体员工认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标准中的要点和质量体系对计量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明确本岗位计量工作及其重要作用。
3.3 制定操作规程
完善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工作的成败,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制定管理制度。为保证计量管理工作公平、公正的形象,计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制定质量手册中有关计量保证部分的内容,并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应的程序文件,特别是重要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以强化各项计量工作、保证质量手册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计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4加强检定管理
计量工作专用的计量设备应加强管理,制订计划,严格按照检定周期要求,对在用的、用于贸易交接的全部计量设备开展强制检定。
3.5加强数据管理
计量数据是对计量工作进行溯源的依据,尤其用作贸易交接的企业应制订相应的计量数据管理规定,对计量数据进行规范性的保管和使用、签批制度。同时应对计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作为购置测量设备的依据,可为降耗节能提供依据,,还可以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现代的科学管理。
3.6加强计量监督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解决对策
2.1增强环境监测意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相关部门应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环境保护部门人员的监测意识,重视监测质量,定期开展大会研究或探讨有关环境质量监测,提高在人员中的重要性及强烈的意识。2.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人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所以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应要求环境质量监测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专业素质强,能力高,反映机智,能够准确的掌控环境质量这个大环境的变化。并且随后要组织监测人员的再教育,加强监测人员的自身建设。使监测人员增强事业心和身上背负的责任感。能自觉主动的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服务,这样才会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2.3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管理设备在原有的经济基础上配备设备,并定期安排技术人员监测仪器,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其次,加强人员管理使其设备得到重视,这样才会接轨与现在社会,促使监测质量的提高。2.4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机制加强领导管理,严格把关,将质量目标责任制落到全体动员的实处,做到有计划、有考核、有奖罚。强化内外监督功能,定期与上级下级沟通,交换意见,认真整改。2.5加强质量测控的技术管理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是环境监测质量技术的管理核心,实事求是是监测机构质量的目标。以质量为本,保证正确的方法才会使监测数据信息真实可靠,严格贯彻环保部门的标准规范,满足监测质量控制要求,这样可以满足与国际接轨,这样的技术才不会被淘汰,加强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每况愈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下游水平,学习主动性差,行为习惯、意志力差、厌学等成了他们的“通病”。他们多数来源于初、高中,他们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家庭背景各异。我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的数据表明:20%的学生父母离异,这些学生由于家庭不健全或感受不到家庭温暖,造成他们怯懦自卑、抑郁孤独的心理;有44%的学生来自农村,且其中的63.2%学生为多子女家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占50%以上,家长文化素质低,在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些现象无疑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与压力,中职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如何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提高服务学生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是值得每个学生管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2008年,我校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为目的,引进IS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服务和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学生处作为学校的一个子系统,参与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与完善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管理体制
创新管理,完善科室规章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室管理亦是如此,科室制度是科室管理的核心,是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按照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写修订《学生教育管理控制程序》、《学生宿舍管理控制程序》、《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控制程序》、《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等程序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制定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与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按照IS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通过内部审核,发现问题,积极采取纠正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学生,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因此,科学地制定工作计划,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制定科室工作计划,确立工作目标,提出具体措施,按照IS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有工作程序按照P(计划)―D(实施)―C(检查)―A(反馈)的过程进行。对学生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做到“做有计划、变有手续、查有记录”,同时做到职责清,任务明,有监督,有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作中的随机性、随意性的毛病,杜绝了只有计划,没有总结,只有制度,没有监督的现象,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完成到位,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科学有序”,使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迹。
建立管理与考核制度,依据不同岗位设定明确的岗位目标和工作标准。建立科室每周例会、两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和公寓管理员例会等相配套的例会制度,通过例会总结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和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管理干部的考核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通过领导评议、科室评议、班主任评议以及自评汇报的程序,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依据班级量化考核结果、《班主任工作日志》、《学生信息册》、《与学生家长沟通》、《班会记录》、《学生个人量化考核》等记录的检查情况以及每天工作时间、工作职责完成情况对班主任进行考核评价。
2 制定可量化的学生管理体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制定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班级量化管理和主要管理者的班主任量化管理体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班级量化从学生纪律(课堂出勤、夜未归等)、卫生(教室、宿舍)、仪容仪表、班级主题教育、班会组织等方面量化分值,由学生会纪保部进行考核,班级量化考核与班主任考核挂钩;明确仪容仪表考评要求,规定学生不得烫发、卷发,不化浓妆,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衣着不得入校;实行值周制度,值周小组负责学生一周早操、上课、晚自习、就寝等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督查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检查学生的迟到早退、课堂纪律、请销假情况,并将一周的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对一周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好人好事提出表扬,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求和改进。所有工作均在《周班级量化考核表》、《值周记录本》、值周交接班记录、值周总结中做出详细记录。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考核办法,从学生的纪律、出勤、仪容仪表、夜未归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比如:通过《班级学生信息册》,记录学生的学习经历,对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自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依据《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和《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对班级管理进行评价;依据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规范学生违纪处理程序,制定学生处分流程图和学生违纪帮教跟踪记录,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好学生的帮教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帮教工作有计划、有资料、有结果,与学生谈话有记录。各项评价做到记载详细,依据评价结果设立奖学金制度,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到真正的管理育人。
建立学校学生资助体系。成立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按照班级民主评议、班主任初审认定、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审核、学校国家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认定程序,由班主任收集申请学生的相关材料并进行审查核实,学生处进行综合认定。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3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开展满意度调查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管理的对象,而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忽略服务于学生。IS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是学校的顾客,学生交学费到学校就是一种消费,学校必须做到让顾客满意。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一味地讲道理,尤其对于处于叛逆青春期的中职学生。采取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用活动融说教,用活动促奋进,寓教于乐,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团课、班级文化建设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顾客”真正满意。同时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在学生及家长中开展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育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对顾客满意度调查所取得的调查结果,对学生管理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查找学生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整改。
4 质量管理体系的显著成效
我校自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以来,学生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学生管理工作也在以下几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1)实施IS9001质量管理体系后,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更健全,学生管理更规范、更科学,资料保存更齐全,记录更完整,从规范与科学的双重角度提高了学生管理质量,促进了我校学生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2)思想意识得到转变。IS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增强了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学生,使“顾客满意”逐步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同时也增强了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有了思想意识的转变,在工作就会主动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3)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克服了懒散、随意的毛病,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在班主任招聘、国家助学金审批、发放、学生宿舍日常管理、顾客满意度调查等各项工作中都能按工作职责和流程进行操作,规范有序。
(4)学生工作各项服务更加周到。以公寓管理为例,公寓管理员24小时轮流值班,有效控制公寓盗窃、安全隐患的发生,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床上用品勤换洗、各种维修服务更快捷及时。管理员每天按时打算公共卫生,全天保洁,楼道、厕所整洁干净,住宿环境得以改善。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践水平目前不高的原因,根本上源于多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存在的三大缺陷。
(一)质量业绩管理体系残缺,质量管理的内驱力不足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常常仅有质量管理组织体系——iso9000系列的各类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即属此类。此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各相关主体(领导、部门及员工)在质量管理中的权责分工体系、质量管理的流程体系和质量管理操作细则。这三部分内容,反映在质量认证体系文件中,对应的是质量管理大纲、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操作手册。
而对各相关主体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业绩类型、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经济处理和非经济处理等业绩管理方面的内容,则缺乏相应系统化的配套制定,结果,因缺乏足够的内驱力,使得经过认证的、本来很科学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实际上也很难真正运行起来。如果把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比喻成质量管理的“硬件”,则质量业绩管理体系就是相应的“软件”,没有该软件的驱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这个“硬件”就只能是空壳子。现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很重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纷纷请有关公司进行质量体系的认证,但对质量业绩管理体系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于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没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质量改进活动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的提升作用不强
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质量业绩管理体系残缺,而且,质量改进活动体系也很不健全。质量改进活动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全部质量管理活动中,是质量管理最为鲜活和丰富的领域,日本的qc小组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形形的质量改进活动。
质量是通过业务流程实现的。业务流程有一系列具体环节组成:设计环节、采购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安装调试环节、包装环节和运输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要求各环节工作按照既定的质量管理标准进行工作,以期实现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而质量改进活动则是通过对各环节工作本身的改进、甚至创新,实现质量实现水平的提升。可以这么说,一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再好,也不过管理的是已有的质量实现水平,而质量改进活动则不同,它是在不断打破企业质量现实实现水平的上限,促进企业质量实现水平的实际提升。
质量改进活动分布在业务活动的各个领域: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包装和运输等,如设计人员提高设计的模块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采购环节完善供应商管理、生产环节创新加工工艺等,同时都是质量方面非常有益的改进活动,对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有关质量改进活动,在很多企业内只是零星的、甚至是随机的发生着,还没有进行全领域的发动,并上升为企业内“全民”的、系统的行为——这一点和日本的确有很大的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质量改进活动体系也需要质量业绩管理体系的配合。如果质量改进对个人没有好处,不改进也没什么坏处,那么即使日本的企业,恐怕也很难有效开展起qc小组活动。
(三)质量管理和业务体系缺乏紧密融合,质量管理的根基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