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6 04:26: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参与式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

篇1

2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点,顺应新课标改革的需求。我国新课标改革中要求每个学科之间要相互融合,不再是传统的各个学科单独学习的局面,而这样对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因为这样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艰难,这就需要教师抛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参与式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第二点,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物理以及化学奖没有中国人的原因,因而在新课标的改革中我们抛开了传统的方法,选择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创新。第三点,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学好生物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自然了解我们自身,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生物的奥秘,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参与式教学法的使用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成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不停的讲,而学生只是作为接收者,甚至在某些时期,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像是在“打酱油”。完全颠倒了主次关系。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参与式教学是学生为主体,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索。(2)参与式教学要兼顾全体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自古以来,作为教师都喜欢优秀的学生,而且教师的主观意识太强,她们可以选择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多点关注,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少点关心。而新课标改革则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消除主观意识,学会兼顾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全方面的发展。(3)合理运用启发性、循序渐进性进行教学,促进参与式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学会启发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像在写作过程中设置悬念,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读者会带着好奇心继续阅读,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教师要学会丢给学生思考的问题,不会过难也不会过于简单,恰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不会因为学生不同的见解而训斥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初中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学习的决心也不是很坚定,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醒。当然过程不会很顺利,但也要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与手段

(1)运用游戏,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初中的学生年龄相对还较小,正是爱玩的年纪,做游戏帮助他们学习无疑是最好的方法。提起做游戏首先学生的参与度会大大的提高,学习热情也会大大的提升。其次,游戏所提供的氛围本来就是轻松愉悦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可以更好地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一旁辅助。这样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去分享。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其中,甚至开始对生物课有了期待,对这门课的兴趣有很大的提升。(2)创设情境,营造参与氛围。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与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像孟母三迁也是有一定地道理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像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进入教室,瞬间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不及待的参与其中。因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的学习。(3)根据学习目标,开展讨论性学习。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目标,有时候是要达到多高的成绩,有时候是要考取哪个学校,或者达到什么名次,甚至有时就只是为了超越一个人。这时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努力的积极的学习,此时作为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在进行生态环境这节课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分组培养一个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生物新课标的改革中,要求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包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在现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只会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学会动手,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了解社会的变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这个社会是不适用的。同时,对于生物来说,生物教学在注重逻辑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在生物课上运用一定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了解也会事半功倍。

篇2

1研究方法

1 .1 问题分解

采用循证医学标志性的PICOS5 要素分解本研究的研究问题。(1)P(participants,研究对象):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 和2017 级中医药专业研究生。(2)I(intervention,教改措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3)C(control,对照措施):传统教学法。(4)O(outcomes,结果评价指标):论文报告质量、成绩综合评定。(5)S(studydesign,研究设计):纵向对比研究。

1 .2 研究对象

教改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7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49 人。对照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6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33 人。教改班和对照班的师资力量完全相同,由3 名教师主讲,分别讲授循证医学概论和基本方法、文献检索与管理以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方法3 个部分。

1 .3 教改实施步骤

(1)学生分组。由于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需团队配合,故将全班分为4 ~6 人为1 组,小组成员尽量为相同或相似专业。每组通过自荐或推选方式选出1 名组长,有一定科研经历、科研热情较强者优先。(2)项目拟定。研究生循证医学课程总共32 课时。首先通过9 个课时的理论授课,让学生熟悉、理解和夯实循证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各小组通过组内讨论拟定一个项目主题。项目拟定方式为学生自拟,教师协助确定。题目要求:① 研究问题有创新性;② 具备可行性,即预期工作量适中;③ 与中医药专业相关,最好与组内学生的研究方向相关。(3)项目实践。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核心实践环节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对应第10 ~32 课时理论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要求包括:① 学生在学习理论课前需预习授课内容,带着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听课并思考解决方案;②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深度剖析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项目实例《温针灸与其他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肥胖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让学生逐步结合理论熟悉实践过程;③ 每次理论课后,学生开始进行当前课程内容对应的项目实践,由组长牵头,小组分工协作。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主动分析、组内讨论、组间协作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④ 每次课程设置10 ~20min提问时间,学生可提出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教师即时答疑解惑;⑤ 设立每周课后答疑时间,教师集中解答课堂上未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上述步骤随理论课程循环循序推进,直至完成论文撰写。(4)对照班教学方法。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理论课程中穿插讲授相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实例,并分组布置项目任务。但不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不要求学生随理论课程推进实践项目,学生一般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完成项目。

1 .4 结果评价指标

(1)论文报告质量。用国际公认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PRISMA(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评定项目论文的撰写质量。该清单包含27 个条目,去除2 个本研究不涉及的条目“计划书发表情况的报告”和“利益冲突的报告”后剩余25 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两方面进行评分:最低0 分,最高4 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论文报告质量越符合PRISMA规范要求,教学效果越好。(2)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依据个人负责部分的论文报告质量结合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满分为100 分:① 个人部分论文报告质量:本研究要求小组内每名学生均需主要负责项目中的一部分(如: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等,每个环节的实际评分根据难度系数加权),该部分相应的报告质量评分在综合评定中占比60%;② 平时表现:根据项目参与积极性和团队贡献,采用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综合评定中占比40%。在该评定方法中,某篇论文整体报告质量高并不意味着组内某名学生的课程成绩一定好,反之亦然。

1 .5 统计分析

纵向对比分析教改班和对照班的PRISMA报告规范评价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评价指标均为数值型资料,故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组间差异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表示。采用亚组分析检验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学生(临床医学类vs非临床医学类)对成绩综合评定得分的影响。检验水准取α=0 .05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3 .6 .0 。

2结果

2 .1 学生基本资料

本次教改实践历时2 年,教改班和对照班的每个小组均完成1 篇系统评价/meta论文的写作。教改班共49 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25 人;临床专业19 人,非临床专业30 人。对照班33 人,其中男生15 人,女生18 人;临床专业12 人,非临床专业21 人。两班学生的性别(P=0 .754)和专业(P=0 .825)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好。

2 .2PRISMA报告质量得分

教改班和对照班分别完成了9 篇和8 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论文。根据PRISMA报告规范评价,两班论文报告质量总分分别为(58 .0 ±12 .7)分和(41 .1 ±7 .8)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论文报告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分项得分的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研究方法和讨论与结论两部分得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与结论部分教改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部分得分绝对值高于对照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班标题与摘要部分得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成绩综合评定

篇3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类专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派别多,系统庞大,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大量图表、经济模型和专业术语,并且使用的教材基本为国外教材,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讲授型课堂仍然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内容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从学生的反馈评价看,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要点,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法,通过构建一个研讨型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优势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被广泛运用。直到1997年研讨式教学法才被引入国内,随后被得到极大关注。研讨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全面、具体、自主和自由的学术探讨,从根本上充分挖掘课堂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潜能,打造一个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的课堂,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它的明显优势体现如下:

 

(一)教学过程更加真实。

 

宏观经济学的研讨主题一般是现实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具有高度真实性,因此教学过程相较于传统讲授法更真实。比如在讲授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教师可以将研讨主题设定为“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实践”。研讨现实中的真实热点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弥补学生实践不足的“短板”。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其能力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却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能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现实问题的探讨中,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把宏观经济学课堂变成一个研讨型课堂,可以弥补讲授型课堂的不足,并且能更好地让学生紧跟学术前沿、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强化,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

 

将研讨式教学法运用于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研讨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以研讨主题为核心展开讨论,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实践看,研讨型课堂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又要考虑课堂的可控性。不仅包含课堂的研讨过程,而且应贯穿于课前的准备、课中的研讨和课后的评价等全过程。具体来看,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科学设计研讨主题

 

研讨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问题研究”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在参透教材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并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研究性探索性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研讨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研讨主题时不能根据主观想法随便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根据课程内容、性质及能力要求,精心设计。同时,研讨式教学法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能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取决于研讨主题难度的高低,太难、太专的主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很难参与,太过浅显、简单的问题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研讨主题必须在考虑学生研究能力的基础上,科学设计,问题难度要适中。具体来讲,联系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色及要求,在讲到国内生产总值部分时,教师可以把研讨主题设定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GDP的变动情况、变动原因及影响因素”;讲授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时,可确定主题为“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政策比较分析”;针对增长理论,可确定讨论主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及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等。这些研讨主题的确定,既依托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激发学生兴趣,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空间。

 

(二)合理安排研讨小组

 

确定研讨小组是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在“导论”课上,先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内容、学习意义及能力要求,然后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特别是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完成任务要求,使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法有一个基本认识。

 

每次研讨课前,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研讨主题,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研究,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确定选题。在学生初步选题确定后,根据自愿组合、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组成每组3-5名成员的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式学习。

 

确立研讨小组后,学生自主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由于学生对于查阅资料经验相对不足,因此教师需要告知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和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此阶段各小组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阅读经典原著,还可根据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学生通过材料阅读、归纳总结、形成基本观点,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和制作PPT讲演稿。

 

(三)组织课堂讨论

 

通过对某个经济热点问题的探讨、分析,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以此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宏观经济学研讨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课堂讨论是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每个小组推举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陈述过程需要有观点、数据、材料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体系。在小组代表陈述完毕后,同小组同学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接下来是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环节。师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提问,由小组代表回答,还可以进行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确研讨主题,抓住争论的焦点。教师要把握课堂研讨时间,既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又不能影响教学进度。最后是教师点评,从形式到内容,指出优点和不足,同时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补充说明。研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深入交流和互动,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讨的课后延伸

 

研讨阶段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终点。研讨课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研讨主题的确定是否恰当,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研讨等各个阶段的表现,对研讨课堂的把握有没有改进的余地,等等。学生可以从在阅读、分析和研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课前准备、课中研讨等过程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进行总结。同时,经过研讨阶段,学生可以对研讨主题撰写研讨心得或直接撰写小论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包括论文的规范性要求、论证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笔者从本院研讨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推行来看,总体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这种问题驱动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从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到观点的提炼,再到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确定,从报告论文的撰写到主要观点结论的陈述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极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笔者对参与宏观经济学研讨型课堂的学生口头调查及专门针对研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来看,超过90%的学生反映“研讨式教学法优于以往的讲授型教学方法”。第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研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最后撰写报告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无形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在课堂上,每年会有部分同学撰写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科研小论文。

 

研讨式教学法在理论上具有宏观经济学课堂中实践的诸多优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第一,加强教师课前准备,强化对学生的指点和辅导。实际上,在研讨型课堂中,对教师的学术能力、组织能力及课堂管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在文献收集和对主题的把握方面由于经验不足,难免出现偏差,教师需要及时辅导。第二,优化研讨教学流程。在研讨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每个阶段的时间,包括学生陈述的时间,学生提问的时间,课堂讨论时间,以及最后教师点评的时间。并且从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到课后评价都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并监督各个小组的完成进度情况,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第三,考核评价体系亟待优化。学生在研讨式课堂中的表现,具体包括在研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完成的任务、课堂研讨中的参与积极性等应该纳入最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四、结语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14-01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1]。而我校教师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与之背道而驰。传统教学法有其优点:注重概念、理论的准确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教学功效较好等。但这种其缺点也很突出,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教师。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灌、填”为主,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因而感到知识抽象、枯燥,学到的知识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严重脱节,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深刻的认识[2]。

中国自20世纪末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首先在健康学、医学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培训及学历教学中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专家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特别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由于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3]。

参与式教学法依据心理学将人的需求分为外在性需求和内在性需求以及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总结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四个特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授课方法、无标准答案的习题以及论文形式的考试。结合以上特点和我校实际,在我校实施参与式教学,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回顾。

1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1.1 教师的教学设计

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突出重、难点,其他知识点可采取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其次,要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要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既要丰富,又不能一次运用过多的形式,注意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不要分散学生的精力。

1.2 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加深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之学有所获。

2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2.1 教学手段

着重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可采用随机提问、PBL教学法、快速反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体验、分享等形式。

2.2 教学内容

可以将一些目前未能得到解决的或正在研究中的问题做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讨新的解题方案。

2.3 教学过程

注重参与,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动眼、动口、动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多维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答,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所收获。

3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回顾

3.1 总结评价

要形成一个评价体系,除对理论成绩的评价外还可加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等过程性的评价,也可运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核,题目可由学生自己出。

3.2 课后练习

在课后可以由教师出一些专业相关的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做,开拓学生的思路;或者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参与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将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针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继续讨论。

3.3 继续学习

知识的学习是不断的,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将视野放至整个社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使教学的重点落在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

4 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尚存的问题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较为复杂

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了解各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故较传统的课程设置更为复杂,教学设计也更困难,要考虑学科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真正可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课程相当有限。

4.2 教学组织困难

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授课的班级人数不宜太多,以30人左右为宜,便于教师组织参与式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而我校目前绝大多数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30人,临床和护理专业更有多达近200人的班,这使教师面临着教学组织方面的巨大难题。

4.3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能明确地提出问题,更要时刻认真聆听,迅速思考,及时反应,正确引导学生讨论;还要求教师要能找准时机,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者提问,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有效融合,并且要围绕学生讨论进行点评与归纳;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面、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使教师的备课显得十分重要,要保证备课的时间和质量。

4.4 考核制度要与参与式教学接轨

参与式教学法对成绩的评定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定手段,除理论成绩外,还要加入过程性的评价或综合能力的评价。我校目前的考核制度仍以理论成绩做为教学效果评定的主要标准,随着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希望能尽早与参与式教学法的要求接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式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206-01

一、引言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网页设计是高职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高职网页设计课程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来在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给学生以更多的发言和表达的机会,而教师则适当减少讲授内容,根据教学大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和准备相应的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二)特征。参与式教学法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中加入实际的前沿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重视学生的提问,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提问以及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第三、授课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发言、实物演示、作品介绍等多种方式,注重课堂的互动和交流。第四、考试形式多样化。考察的方式有论文、实物演示、笔试、作品介绍等方式。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学生则在平时需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积累更多的网页设计知识,注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网页首页和子页效果图制作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制作和效果演示,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参与氛围。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学习图像插入和图文混排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学习困难的,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过程的操作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而将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围绕教学目标,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例如,在学习网站的实现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对如何实现网站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实现网站的各种构想、思路、具体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四)重视学习探究,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主动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与用户进行沟通、对页面进行修改的时候,教师可以只稍做点拨,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和探究,让他们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来与用户进行沟通,来对页面进行修改。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寻找更好的方法,取长补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头脑风暴,拓展学生思维,头脑风暴是参与式教学中需要经常运用到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还能够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网页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校园为材料进行网页设计,并展开小组讨论,记录每个人的思路和想法,学生利用课外休息时间进行思考,开始头脑风暴,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制作网页,开展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组织课堂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例如,设置课堂游戏、竞赛、实物展示等活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完成网页设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束语

总之,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来在高职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而作为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并根据教学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6

我系自从2007年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以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感觉到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如果按照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话,往往忽略了和学生的交流,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我系从2008年开始将参与式教学法引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学相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合作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这种教学方法突出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去,创造了师生间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改革的依据

1.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存在与分配,贸易格局的形成与状态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规则等,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综合应用性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既要夯实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又要强化和拓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未来职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及其变化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等,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国际竞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难以满足需要。

(1)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基本上不知道通过网络猎取最新的国际贸易知识。

如商务部开辟了很多服务网,学生可以从中知道中国与他国的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情况,中国外资的利用情况等,还有WTO等英文网站都是学生了解国际贸知识的窗口。

(2)教学方法落后。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中心,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学。这种讲授式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它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在考核方式上,手段过于呆板和单一,没有真正发挥出考试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采用的是闭卷笔试形式。在闭卷笔试中客观题太多,案例分析题比重小,虽然也参考平时分数,但由于对平时成绩的把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考试试卷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没有论证,随意性较大。

2.参与式教学法的优势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教学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参与式教学法,学生便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学习效率也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教学的实践

1.课前参与

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利用校内网或公共邮箱公布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案,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向教学内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点评,确定最终教学方案。这样在上课之前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参与做好准备。

2.课中参与

在整个课堂环节中,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学生参与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通过问题或者案例,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使用两种类型的案列, 第一种是解释型案例, 即通过案例来解释某个理论知识。这种案例一般比较简单,却构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最基础的知识点,比如用“民用航空器制造市场”的案例来解释什么是战略贸易政策。第二种是综合型案例,它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几个知识点融合起来,需要学生将自身所学结合思考,进一步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通过“中国彩电对美国的倾销案”,让学生对“如何看待倾销和反倾销”进行深入思考。这类型的案列通常难度较大,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让学生在在掌握已知的同时探索未知知识。

(2)指导学生自学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知识时,对简单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通过案例或其他问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解释;对重点概念,原理进行解释,促使学生思考重点,发现疑难。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资料,进行准备。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发言,分组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明问题的性质,思考的方向,肯定学生的新观点,新想法,帮助修正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比如,教师在讲授“非关税壁垒”时,可以设计问题,进行配额和关税的进一步比较,让学生分组参加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课后参与

(1)学生参与小结

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行小结。这样既可以及时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生参与社会调查,

学生不但要吸收知识,更要消化和运用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广东出口型企业较多的特点,到企业或贸易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将实践融入在教学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

传统教学中,往往用考试来评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参与式教学要和学生的成绩考核制度配套起来,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实践调查,课后论文结合起来,适当的采用开卷考试或论文的形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参与式教学法的效果

1.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参与式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发言,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也普遍反映收获更大。

2.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参与式教学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相互分工,相互适应,更要相互帮助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的合作意思和社交能力往往都得到提高,而且课堂气氛也得到调节。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知识面

参与式教学法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定位中释放出来,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在教学中只教授学生如何从事进出口贸易某项事务的操作,而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样操作的理由,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是很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工作环境的。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参与式教学中,并不是刻意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寻找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对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益处。参与式作为一种进口的教学方法,能否本土化,能否在素质教育中灿烂成一片,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师要通过平时积累,认真备课,尊重学生,善于归纳,把握好参与式教学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相信我们在解决了许多困难后,思维会更加敏锐,对一些教与学的定位也会改变,这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个飞跃,参与式教学的种子已在头脑中发芽了。

参考文献:

[1]陈 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六期,159-161页

[2]单 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皖西学院》,2006年第四期,160-162页

篇7

 

1.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任何先进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基础,只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和更新,高等体育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跆拳道运动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体系建立和实践的改革,对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学常将课本作为教学唯一依据,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教学形式。论文参考网。这种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了个体差异和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法又称错位式教学法,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即不再只有“老师讲,学生听”,还要有“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或“学生讲,学生听”,互教互学,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动式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营造一种民主、自主、偷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而且,在互动式教学为学生所提供的时间与空间,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06级跆拳道普修课学生共46人。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07年3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06级跆拳道普修课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条件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教学实验法,对照组以教材为教学唯一依据,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最后测验考试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实验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以优化单元教学过程为切入点,强调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两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课时量均为32学时,教师严格按照计划教学,中途教师、学生不得请假,如若请假需及时补上或缺课时数。实验后由3名专业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跆拳道技术测试评定。

3互动式教学法在跆拳道教学中的运用

3.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练一定要放手,对学生的学练情况多肯定、多表扬,鼓励学生自觉的进行练习,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向上”的心理氛围,变教学目标的压力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养成在遇到学练中的困难时去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跆拳道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共同训练和互助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激情,消除学生胆怯、依赖的心理,同时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老师的技术并与自己的技术对比,从而发现自己技术的不足加以纠正。

3.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传统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对整个跆拳道运动项目的认知和运动特点的把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正确把握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投人学习、启发、点拨、解疑等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多一点活动余地,生与生的交流,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变主讲为主导,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边互动的教学关系。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自信、自主、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教学中,学习前老师可以讲解和示范整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动作的角度和顺序与发力,再通过生与生的探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先让学生评判练习的效果(主要是发力、动作的正确度),接下来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兴趣是学习竞技知识、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我们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切入点。在学生对练习效果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当“最高裁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应指导学生培养听、说、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会尊重别人,要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可亲,从而在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学提出质疑,使情、知的互动推向更深的境界。

3.3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直至最终“不教”。论文参考网。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让学生“发现”知识,重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例如,根据跆拳道比赛每年在改变特点采用分组讨论教学,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反馈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使跆拳道课成为知识生成和师生共同探索及经验总结提高的过程。

再例如,采用(各小组有主讲人)分组辩论、专题质疑、创设角色等方法来实施教学.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把他们身上蕴藏着的独特的个人潜能挖掘出来,不断地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世界,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互动教学法在跆拳道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学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在专业知识、语言艺术等多方面的才能.学生在互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讲,更能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从而加深与教师的感情,配合教师更好地搞好教学。

3.4注重师、生与外校的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主动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积累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避免出现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一讲理论就滔滔不绝,一联系实际就一带而过的尴尬局面。而在学生方面可以走出去或请进来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不会局限于老师的知识、经验中,可以更加的激发学生的对比性,完善、提高自身的水平。

4.结果与分析

4.1互动式教学对专项技术教学效果的影响

图(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专项技术教学效果对比图

从图1数据显示,实验前学生在专项成绩与专项素质两方面并不存在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两组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互动式教学对学生专项技术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

4.2互动式教学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影响

表(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评价能力情况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

组限(分)

N(人数)百分比(%) N(人数) 百分比(%)

0—6522 1670

9—101878 730

合计 23100 23100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互评性。从表1学生对常见错误动作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大部分同学对专项动作评价赋值分都在6~10之间.而对照组大部分同学对专项动作评价赋值分都在0~6分之间。按照满分10分计算,6分为正确率的60%。可见对照组大部分同学在对动作的评价能力上都还处在不及格的等级内。对动作评价能力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它对今后从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说明互动式教学对学生体育评价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4.3 互动式教学对引导学生运动参与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表(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评价能力情况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

组限(分)

N(人数)百分比(%) N(人数) 百分比(%

课下练习人数 22 95.79 39.1

与同寝室合作 21 91.3 14.34

与好友合作 18 78.3521.8

与学习好的合作 18 78.3 417.4

在运动场练习 22 95.7 834.8

在寝室练习 15 65.228.70

晨 练 14 60.9417.4

晚 练 19 82.6521.7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多于主动,师生间及同学间的互动很少,大部分学生课堂以外的其它时间,很少主动练习甚至从不练习。但由表2可以看到,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无论是课下练习人数,还是人均练习次数,主动参与活动的互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在与他人合作方式方面的比率实验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与同寝室和学习好的同学合作机会多,对照组只与学习好的同学合作机会多些,而与同寝室合作比率为“4.34”。说明互动式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通过合作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练活动。

另外由表2还可以看出: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部分同学仍把运动场作为课后练习的首选场所,但实验组课下与人合作、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条件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能将晨练、晚练与课堂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化了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又增加了教学的互动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5.结论

5.1.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5.2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5.3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论文参考网。

5.4在跆拳道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俊涛.互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天中学刊,2008年10月

[2] 苑高兴.篮球普修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验研究[J].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3年12月

篇8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ZHOU Lei, WANG Mulan, TANG Yudo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ost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full analysis of current postgraduat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engi-

neer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ability and teamwork,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of postgraduat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quiry teaching; applied talents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自2009年9月起,教育部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能照搬照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方法,如何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评估其教学质量,是当今研究生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紧密结合。但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体现职业能力?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研究生课堂教学。因此,其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1]。

2 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重点,往往会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讨论型教学和论文型教学。

1)“填鸭式”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做笔记,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型教学是教师设定问题,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在教师布置设定的问题和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后,部分学生不一定会自觉思考;

3)论文型教学,采用学期初布置任务、中期检查、期末上交论文的方式,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部分学生会应付完成,达不到预期效果[2-3]。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独立性和批判性。

3 探究式教学法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课程学习至少占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课堂教学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思想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出一些典型案例或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和研究讨论等方式,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4]。探究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相结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实现学生由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W方法。

4 探究式教学法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研究生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课程教学对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教育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理论知识的传承,而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应用,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据调查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中,教学方法评价最差[5]。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就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要落空。因此,教学方法对完成教?W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有益于学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6]。本文主要讨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教学理念的变化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和组织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提供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和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这样做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作为主体负责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开设讨论课的形式,采用小组探讨、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根据问题去动手实验或查阅相关资料、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撰写研究报告或课堂交流汇报,分析各自研究成果。

篇9

笔者参与了我校外语系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通过对这三届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发现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篇10

一直以来,教师教学偏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客观来说,这种方法有其优缺点。

讲授法的优缺点[1]2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学,尤其是高校教学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普鲁塔克(Plutarch)说:“思想不是需要不断填充的空瓶,而是需要点燃的火花。”[2]208教学的质量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质量,一个高水平的教师会认识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允许学生以他们的速度进行学习,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进行学习,并在实践中提供有益的指导,这正是参与式教学法的理念所在。

一、关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阐释

参与式最初是英国的一套社会学理论,目的是吸引受国际援助的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它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是使每个不同的人都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建构知识系统。中国自20世纪末也引入了该教学法,应用于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中。

那么,参与式教学的定义是什么?一般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159。参与式教学法有四个特点:第一,开放式的教学内容;第二,提问式的讲课方式;第三,无标准答案的习题;第四,报告/论文形式的考试[4]25-26。综合来看,参与式教学法的主要内涵为:

(1)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促使参与者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或活动有责任感和拥有感,激发大家的创造力。

(3)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参与者互相学习和提高。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理据和方法

(一)实施理据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人的自然学习是在情境中实现的,认知的功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建构主义研究者认为,传统教学暗含了这样一种假定,即概念性的知识可以从情境中抽象出来,因此,概念的抽象表征成了教学的中心。实际上,这种假定恰恰限制了教学的有限性。他们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所以,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和感知上[5]99。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积极合作使群体成员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社会互动关系对于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要增进社会次级团体的和谐,在教育上,提倡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与交流,由此达成群体关系的和谐[6]116。

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也支持参与式教学。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外在激励加强。

(二)实施方法

参与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访谈及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活动等。可见,参与式教学法并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媒体,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模拟。也称角色扮演法,是指运用或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为参照物,让参与者进入相关角色,进行模仿、比较、优化,反复演练,以求升华理论和提高能力。

2.头脑风暴。是使每个人都能提出新观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集体训练法。头脑风暴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畅所欲言而不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讨论的形式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

4.案例教学法。是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评价

(一)有效成果

参与式教学法自从引入课堂以来,广泛使用于各个学科和专业,许多实证研究都对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证实。

张凯以内江师范学院2007级15个班1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参与式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基线调查、学生座谈、学生撰写学习访谈等几种方法,对学生关于参与式教学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和教师积极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66-68。

白惠芳以旅游法学为例,指出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书本教学及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学生虽然可以掌握旅游法学的相关理论,在期末或结课时能通过课程考试,但在对毕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基于此,他们以行动研究的理论为基础,对所任教学班组进行了参与式互动教学的实验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大学教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能讲、能动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更进一步的摸索和深化[8]102-105。

(二)实施限制与困难

参与式教学真正实施起来也存在相当多的限制和困难。

1.许多教师并不愿去激励学生思想中的火花,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机械式的讲授方法。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的能力、开放的学识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参与式教学方法比讲授法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教师如想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必须减少课堂内容的讲授时间,学生则需在课外进行更多的课程学习,教师课堂上也需要花费时间来对参与式教学进行的背景知识进行解说。

3.使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学生的评估也变得更为主观和困难。以内容为定位的讲授法可以采用客观的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估,然而对小组和辩论进行评估则难以保证客观和精确。

此外,合适的教材、课堂规模和座位安排、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参与机会都是影响参与式教学的因素。

四、建议

通过以上的讨论,特别是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肯定参与式教学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参与式教学,学生能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并且能表达通过与其同学合作所学习到的知识。基于这种方法的优势,我们应该在各级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学中推广。但大规模地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往往会面临文中已讨论过的许多限制和问题,从而限制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广泛使用和有效实施。

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推行参与式教学法,必须经过周密详细的计划与安排,配合本校的教育水平、专业课程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为他们搭建理解参与式教学法内涵的平台,例如举办关于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观摩比较成功的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就参与式教学法在本校的实施可能遇到的障碍而进行讨论,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法,等等。此外,学校也应大力支持参与式教学法这一理念,适当调整目前的课程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时间、课堂考核方式等,为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参与式教学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Malawi Institute of Education.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A Guide to Methods and Techniques. Malawi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4.

[2]Ted Joseph.A Call for Participatory Teaching.Improvi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Vol.26,No.3,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Summer,1978.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4]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3,(2).

[5]吴刚.建构主义与学习科学的崛起.南京社会科学,2009,(6).

[6]梁爽.浅谈外语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理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