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活动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6-07 15:13: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课外活动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篇1

从各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看,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是当今国际范围内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

 

从西方到东方,语文课外活动正蓬勃兴起,方兴未艾,不少国家已将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化。

 

顺应国际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势,响应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呼唤,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青少年认知学习的规律,大力提倡并推进课外语文活动,是激活死寂的母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夸美纽斯说:“语文的研究,尤其是在青年时代,是应当和事物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语文活动。

 

1.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增强语文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

 

有些国家认为,课外活动具有独立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教育、活动和娱乐。

 

前苏联语文教学法专家提出:语文课外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在实践中运用他们在课堂上通过某种措施已经获得的那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超过大纲所规定的新材料的途径来加深学生的知识,扩大其视野。”(选自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

 

一些国家则更为强调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的作用,如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外,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选自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最大特征是活动化。语文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

 

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在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体验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感,提升生活的质量。

 

2.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

 

语文课外活动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语文学科直接关联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 “课外写作”“课外说话”等。将其细化为易操作的活动则有:“‘我与语文’演讲比赛” “课外阅读征文比赛”“作文比赛”“编辑出版校刊”“趣味语文知识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一类是相对脱离语文学科的观摩、采风活动。如“红色旅游”“祭扫烈士墓”“游览地方名胜” “瞻仰名人故居”“参观文物古迹”“采访革命前辈”“义务服务敬老院”等等。

 

3.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原则和方法

 

(1)校本化 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同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也要校本化,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及本地的文化教育资源。既方便活动的开展,又实现了了解家乡,热爱故土的教育。

 

(2)实效性 讲究实效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竞争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无论是举办与语文学科直接相关的比赛,还是开展语文学科介入的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的参观采风活动,都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充分受益——或使学生身心得以净化熏陶,或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书法、写作、朗诵、阅读、演讲、辩论)产生兴趣,或使学生获得知识。

 

(3)计划性 没有计划的活动是盲目的凌乱的活动,其结果自然是非预期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是远离目标的。课外语文活动应有长期和阶段性计划。

 

一个课题组或一校的语文组应作出高中(初中)三年的总体计划和每个学期的阶段性计划,列出广大学生参与的常规性赛事,重要而固定的参观采风活动。譬如,每学期都要举行全校学生参与的常规性的书法竞赛,作文竞赛。评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能手若干名,校园小作者若干名,并认真总结,大力渲染,掀起比书法、比写作的热潮。

 

课题组或语文组还要作出每个学生中学三年必须实现的听说读写目标。譬如,“课外阅读”——三年课外阅读的数量,读书笔记的要求,读后感的篇数;“说话训练”——三年中在校级或班级演讲(或朗诵诗文)的次数及质量要求。各项指标都应纳入计划,组织评比,讲究实效。

 

(4)持久性 许多工作都忌虎头蛇尾,一曝十寒。要使课外语文活动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并以此激活死寂的母语教学,活动开展必须持之以恒。一个语文课题组或语文组若能长期地有计划地深入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那么这个组一定是一个有特色的组,这个学校一定是一个有特色的学校。

 

篇2

教育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却很少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即使有关注,也只是惊鸿一瞥。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这些足见课外活动的重要。

对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笔者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张显个性

学生的个性具有趋同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从趋同角度承担了社会化教育的责任。但是语文课堂教学将几十名个性不同、能力各异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里,以标准化、同步化的方式和进度教授同一内容,同一中缺少区别。学生缺乏个性,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展,聪明才智处于抑制状态。成功的教育应当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人的天赋和特长,往往要在各种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课外活动则具备了从差异入手,长善救失,发展学生个性的种种优势。它能从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朝着社会化和个性化共同进步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火花熠熠生辉,放出异彩。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里参加活动。比如有的爱好演讲,有的喜欢作文,有的擅长书法等等,他们可以分别参加相关小组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潜能,发展个性特长。语文课外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吸引孩子们不加矫饰地表现自身独特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例如有个学生在班上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均属一般,平时寡言少语,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自从他参加学校课本剧表演兴趣小组后,频频出现在小舞台上。他的精彩表演获得师生好评。也逐渐变得活泼大方、充满自信。如果不是语文课外活动,也许一直发现不了他的这项才能,其智慧和才华便会逐渐被湮灭。

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教室的窗口,构建语文教学大课堂,将最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送给学生,在儿童面前展开活生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自觉能动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在游戏和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加才干,使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让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然而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就会限制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育。袁微子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要在实践中考验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因此,在开展校内外语文课外活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让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出家门,逛逛大街,当一名"语言医生",看那些字写得不规范、广告用语不合语法等;组织学生拜访当地的一位"名人",体验一下"记者"的感受;让学生搞一个专题小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例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等课文后,学生从书本上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还属于理念性的,如果组织他们在课外分组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情况等,将调查所得整理成文,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就会对保护地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并且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

为了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得更好,必须把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要做到既有长期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又有每一次课外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的规划。要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三、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学生总是希望学有所成,被赏识、被认同。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而在课下却神采飞扬。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表明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参与趣味性、情境性、实践性、竞争性的活动,而语文课外活动正好符合这一特征。而且课外活动不像语文课堂教学那样对学生有硬性指标要求,所以,语文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

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可以指导学生创办自己的小剧团(课本剧)、小报刊、小广播站,让他们自己充当小演员、小记者、小编辑、小播音员,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使他们充满自信,为他们将来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举个特例,全国公开发行的《小主人报》,就是由少年儿童轮流担任编辑、记者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组稿、精心编辑,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气,深受儿童们的欢迎。有了这份成功,谁能说他们将来不会出现有创见的卓越的办报人?

四、做好课外活动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之外的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不能让学生只是每天呆在教室里读ABC或是数字或是枯燥的其他书本。语文老师尤其担负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重担。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彩笔去描绘。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对身边的人物、景物、情境、事件进行深入地观察、调查、研究。在这当中,语文老师做的是学生的引路人,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但不要事必躬亲,越俎代庖。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要激发兴趣,也不能袖手旁观,而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方法上都能变盲目性为目的性、自觉性。

通过课外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创造的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经历做"社会人"。

参考文献

篇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教育改革,而课程的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各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情况看,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是当今国际范围内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1995年法国有关基础教育的改革报告指出,在中小学,尤其是在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优先举办课外活动,摒弃那种连续几日课时的安排。这份报告还呼吁,地方政府和国家要共同负担课外活动费用,为平等对待儿童提供保障。(注:王晓辉:《法国中小学课程的演变与改革》,《教育参考资料》,2000年10期。)此后不久,一门名为“多样化途径”的课外活动课程在法国部分学校的初中二年级开设。日本则在以前开设特别活动的基础上,特设“综合学习时间”,以培养学生自己寻找课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判断的能力。

包括语文课外活动在内,学校课外活动之所以在国际范围内兴起,与人们对课外活动价值的再认识是分不开的。在现代社会,课外活动可以提升社会道德观念,培养社会亲和力,丰富学生的个性。伴随着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感到,高科技在给人类文明带来种种福音的同时,也使人类的理性、情感遭遇更为严重的挑战,他们惊呼,教育领域内人性的失缺和人的异化!一些学者指出,从学校课程设置来看,以文化为主要框架的学科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却导致学生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相对欠缺。课外活动则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及富有趣味的生活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

课外活动可以改变传统学科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语文课程在内,一般地说,学科课程的设计及组织实施往往受课堂教学的制约,较为强调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活动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在教学中实践的机会较少。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语文教学界在对初中法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诊断时,即指出:其主要问题是法语课程未能成为在各种场合下的语言实践,而是人为地把语法和拼写从课文的理解和写作活动中分解出来。为此,他们提出,通过开设法语选修课及语文课外活动来改变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1996年7月,日本中央审议会在题为《展望21世纪的日本教育》一文中提出,要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即以“生存能力”为基础,严格挑选基础的、基本的教育内容,推进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教育。文中强调的“宽松”的环境,就意在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把课外活动等纳入学生的学校学习活动之中。(注:中央教育审议会:《日本关于改善初等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审议报告》,《教育参考资料》,2000年7、8期。)

二、各国课程标准视野内的语文课外活动

课程标准是对学科课程及教学的制度化阐述。它反映了一个时期国家对学科及有关问题的认识水平与态度。近年来,在语文课程标准内,不少国家都对语文课外活动作了比较充分的阐述,表现出社会转型时期各国对学科教育问题的期待和诉求。各国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活动的阐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作用和类型。一般认为,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增强语文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在这方面,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最为典型,它指出:“课外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外,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更多的生字新词,吸收更多的语文养分,从而加强本身的说话与写作的能力。”又说:“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注: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236页。)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各国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论述,但综合地看,大致包括以下三类:一类是以语文学科内容为主的课外阅读、写作和听说活动;一类是以活动为主,语文学科内容介入的旅行及考察活动;还有一类是语文学科参与的跨学科综合性课外活动。就笔者所掌握的一些国家的资料看,三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均有所反映。以语文学科为主的课外活动,常见的形式主要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如上所述,在这方面,不少国家在制订课程标准时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与此相反,课程标准对有关活动类及综合类的课外活动一般要求比较灵活,大多只提出笼统的意见,或者以教育目标涵盖之。如日本开设的特别活动,只提出了教育目标:“通过良好的集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作为集体的一员,为创造更好的生活而自主活动的习惯。同时,加深对人生观的认识,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注:牧野笃等著:《当代日本中等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特别活动所规定的课外兴趣活动及旅行,集体住宿性节日活动,实际上都是包含丰富的语文内容的文化性课外活动。美国纽约市的语文综合课程纲要则提出,把实地旅行、科学实验或社会研究项目用于课外写作,以及通过观看演出,听录音和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作品布置舞台背景来了解从古到今的戏剧史。(注: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关于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对语文课外活动的认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教育传统的差异,分歧亦较大。有些国家认为,课外活动具有独立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教育、活动和娱乐,因此,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一定非得强调与课内教学的联系,如英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即指出:“阅读的目的应该是广泛的,可以单纯为了其中的乐趣,或是为了学习的需要,找一些特别的信息而去阅读。”(注: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另一些国家则更为强调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的作用,如新加坡。与此相关,在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方面,也确立了不同的原则,如果说前者主张淡化学科内容及功能,强调语文课外活动自身的系统性和独立性的话,那么,后者则认为,既然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语文课外活动必须与课堂教学保持着有机的联系,因此,所提出的指导原则一般多着眼于如何加强及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比如,一些国家提出,语文课外活动必须与同一时期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受课堂教学的指导;语文课外活动内部,如阅读和写作等必须保持充分的联系,等等。比如,前苏联语文教学法专家提出:语文课外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在实践中运用他们在课堂上通过某种措施已经获得的那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超过大纲所规定的新材料的途径来加深学生的知识,扩大其视野。”(注: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7页。)日本一向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日本国语课程纲要不但要求国语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还提出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给予指导。新加坡干脆将课外阅读分为指定阅读和自由阅读二种。自由阅读纯由学生的兴趣而定,而指定阅读则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切实地指导阅读,至于阅读的分量和指导阅读的次数,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实际情况而定。(注: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页。)德国巴符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提出了阅读青年读物的任务,原则是,“课内读物与课外读物相结合。”

关于语文课外活动的质量要求。由于各国对课外活动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一,因此,他们对语文课外活动也提出了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国家只作弹性规定,有的国家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德国巴符州语文课程标准对7、8、9、10四个年级提出的课外阅读的总要求是,增强兴趣,了解读物的价值观。它们除了在四年里提出了每年级阅读数量不等的诗歌、小说、青少年读物、童话、戏剧和广播剧等之外(如9、10年级阅读的作家作品包括布莱希特、席勒等26名作家的诗歌,斯托姆、茨威格等38名德国作家的小说,巴尔扎克、普希金等12名外国作家作品,以及其他21名作家的短篇小说和广播剧),还列出四年里需要阅读的自青年读物到电视、报纸等不同级别不同结构的阅读材料。如10年级提出:认识报纸是新闻、舆论和娱乐的工具,激发读报的兴趣,养成评判态度,提高评判能力。阅读青年读物,增加文学兴趣。了解书籍的产生和销售。学会介绍课外读物和使用媒体的经验和看法。学会自觉和评判的阅读,了解读物的价值观。(注: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51页。)英国的国家课程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第3、4阶段(中学)课内外阅读包括莎士比亚、肖伯纳等人的戏剧,1900年以前出版的简·澳斯汀、托马斯·哈代等著名作家创作的小说两部,由4位主要诗人创作的高质量的作品,1900年以后出版的,由詹姆斯·乔伊斯、D·H·劳伦斯等主要作家创作的并且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作品2部,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4位主要诗人的作品。(注: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61页。)

关于语文课外活动的评价方式。从语文课程标准看,有关语文课外活动的评价方式,一般是语焉不详,当然,也有一些国家提出了比较细致的考查与评价方式。不过,这种评价主要偏重读书方法的考察,以及分析、理解和欣赏文章的能力。比如,法国把泛读、精读和作品片断的选读看做是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三种阅读方式。所谓泛读,主要是指课外阅读。很显然,法国是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放到一起评价了,当然,在具体操作时,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法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把学生完整地阅读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作品看作培养泛读的指标,就和课内评价方式不一样。

三、国际视野内语文课外活动的趋势与特点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计划安排上课外,还有一部分时间由学生自由分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但是想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有局限性。因此,为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应提倡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前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学会的东西和掌握的本领,因为远离农村,缺失玩伴,家长的呵护,造成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而学习的机会急剧减少,从而剥夺了城市孩子享受大自然的权利。对儿童来说,大自然越来越成为一个建立在电视媒体上的概念而非亲身体验的实体。人是大自然之子,是大自然中孕育诞生的,人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也是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拓宽孩子的眼界,让他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顽强生存、博襟等生命现象。

善于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

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中,活动内容和形式如果能很好的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则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针对这一点,可以采用如下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课外练笔

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模式僵硬,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社会实践与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是作文的基础,写作的源泉,对成年人和孩子们都是如此。对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好习惯。因此,语文课外活动中的作文,一定要先有社会实践。校园里的集体活动,走出校园的郊游、劳动、参观、访问,孩子们平时的特殊经历,都是社会实践,也都是他们作文的源泉。

从人的思维训练看写作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缺少一个环节,即先把要写的东西说出来以后再完善构思的环节。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先说出来,最好在不同的场合多讲几遍,才能够使内容更完整,更严密,更有条理,如果有听众的意见反馈甚至讨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效果好,效率也高。成年人和儿童都是这样。对于小学生,这种训练则更为重要。语文课外活动是实现“先说再写”方式的条件。无论是看过一个电影,还是度过了一个假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先组织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分头去写,就充分发挥出了课外活动小组的作用。

善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需要的多种形式

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善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个要求,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活动形式:

经常组织语文竞赛活动

在班上经常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特长都有积极作用。语文竞赛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单项比赛,如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讲故事比赛、看图说话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综合性比赛,如听说读写综合竞赛、辩论赛等。学生在比赛中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由于我们的课外辅导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生更喜欢语文了,读写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看电视与电影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小就用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语文课外活动还要不要组织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在校内组织学生集体看电视,看电影的条件,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学生有组织地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片,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互相讨论,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说话、讨论、朗诵、演讲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和讲身边的事情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讨论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向主题讲演方向发展。

国外教育从小学起,就注意培养学生写报告、做报告,外出旅行回来要报告,参观了以后要报告,参加了一次社区节日活动还要报告。这是一种将观察、写作、说话和讲演结合起来的好形式。

朗诵和讲演是两种不同的口头表达形式。应该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区别开朗诵和讲演。朗诵是进入角色的表演,讲演是展现自己思想的讲话。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指导以及实践,先学会大声朗读和朗诵,再学会讲演。

总结: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不能像课堂教学一样由老师当主演,否则就不是课外活动了。课外活动应当尽量保证与课内知识的联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拓展视野的舞台和主阵地,如果学生失去兴趣,就应当及时调整,课外活动应当结合年级教学内容和特点形成系列,甚至可以固定下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篇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70-1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活动已逐渐从课内走向课外。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课外活动入手,谈谈语文课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语文素质教育的实现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教育性,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不是简单地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应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发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课外活动在这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好的语文课外活动,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决不是仅限与语文科内,而是具有开放性。例如一次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学生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表演中更要展示出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形体表现能力。

二、有助于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

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认识能力和广阔的知识面,具备较好的智力、非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完成。语文课外活动课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的操作,而决不是教师的讲解课。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课内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对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深化,在熟练的基础上高度迁移,形成语文技能。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教师对课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采用、形式的安排不能想到什么做什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所以在活动中有助于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系统化、完整化。例如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课内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讲故事比赛,从初一的朗诵比赛到初三的主题演讲比赛。这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课外活动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教师可以开展配乐诗朗诵,或者举办为诗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

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开展要依靠大家的团结合作,齐心协力。通过课外活动的组织筹备及活动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集体温暖,确立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培养学生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有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弊病就是不利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在语文课外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艺术作品,有的喜欢看电影和戏剧,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当然也有兴趣基本比较平均,即表现不出任何突出兴趣倾向的学生,他们往往对活动类型抱有选择态度。而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正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地加以锻炼。有的学生可能在听说方面的能力较差,那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诱导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有的学生在写作方面不足,教师就可以动员他参加校园新闻写作报道组,使学生在语文的缺陷方面得到锻炼和补充。

五、有助于同学之间关系的融洽

课外活动中,同学之间也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取长补短,比学赶帮,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氛围。一名同学在作文《我们的班集体》开头写道:“我们的班集体是我白天生活的第二个温暖的家,每天清晨,我跨进教室的门槛,就会产生如至家归的感觉,……,在这个‘大家庭’里,有慈爱可亲的‘家长’,有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既有炭火般的温暖,更有说不尽的趣事……”接下去写的大多是语文课外活动。试想,学生面对这样丰富的生活和深切的感受,怎能会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声情并茂的作文呢?在这样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学生怎能不爱语文学习,不去主动学习语文呢?

六、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篇6

小学语文活动课即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语文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小学课外活多的开展密不可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在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学生活动。它能够激发学生学国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包括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其范围十分广泛,形式丰富多彩。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人们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它们,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加强指导,指导它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指导写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包括记观察日记,课外练笔,写作竞赛等形式。二是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包括朗诵会,演说会, 故事会等。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

1.注重学生自主性。注意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现代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课外拓展,就是要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围绕《标准》所规定的多元学习目标来选择内容和形式,积极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2.注重实践性。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都是语文教育的有效资源,迅猛发展的新科技又明显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无限的书籍增长量与有限的时间形成尖锐的对立”。因此,课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趣味性。课外拓展,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有效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思维的发展。同时,语文是美学的载体,课外拓展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审美激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作、查找资料、处理学习信息,使对语文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4.注重多样性。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拓展要极力避免抄写词语等机械简单的作业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目标,采用多样性的学习形式,在夯实语文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的同时,把相关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方法

1、认真制定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可列入班队工作计划中。

2、建立组织。先应调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成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深入进行临场指导。重要的是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个别的临场指导,如范读、范写、范讲、范演等。

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次大的活动和每学期结束,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示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教师应加强指导,总的指导原则是激发兴趣、提示方法。拿阅读来说,课外阅读指导要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知道更多的事情。课文里讲自然现象以及科学知识的课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课文学习中,学生追求新知的兴趣,已经被激发起来了。如果随之推荐少儿读物,指导阅读方法,学生是会积极参加阅读活动的。如,教学《我是什么》时,学生对水的形态变化很感兴趣。我趁机向学生推荐《小水滴旅行记》这本书,它吸引着全班同学,几天时间,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读了一遍。结合课堂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儿读物,就能使课内外的阅读互相促进。

五、开展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篇7

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人们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它们,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加强指导,指导它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指导写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包括写观察日记,课外练笔,写作竞赛等形式.二是以听说为主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包括朗诵会,演说会, 故事会等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开展这一活动,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这里提出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

首先是寓教于乐原则,语文课外活动要做到动中有乐,乐中受教,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活动内容要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语文课外活动要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既要是受教育的过程,又是充满乐趣的活动。

其次是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原则,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评比。教师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作能力。但是,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自始至终给予关心、辅导,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好参谋和顾问。

三、联系作文教学,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生很多都是从三年级开始才接触作文的,对作文有一种害怕的心理,作文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不仅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更关键的是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在写作素材方面严重不足。一些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生搬硬套,虚设事件与情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的作文,毫无真情实感可言。鉴于这个问题,我通过种种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以及机会,让其能够有进入社会的可能性,通过参与实践,来不断累积写作需要的素材,使作文富有真情实感。我往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主题活动,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由学校记者站和小记者报社共同组织“感动中国—你身边的感人故事”这一采访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对那些典型人物实施采访。一些学生将采访对象定位为老以及党员等,听他们讲述旧时代的故事,进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些学生将采访对象定位为社区内的老同志,聆听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云变幻,使学生更加深入了了解了改革开放,进而感到自豪;一些学生将采访对象定位为医护人员以及清洁工等具有典型敬业精神的人,以此来学习优异的品质以及高尚的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作文变得内容形象丰富,更重要的是感情真实。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由团队组织以及上级教育主管机构共同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掌握社会,积累生活经验,给作文写作积累深厚底蕴。

四、开展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功,要达到牢固掌握,得靠较长时间的实践。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比较多的从事实践的机会,诸如尽量多读一些适合儿童少年阅读的书报,联系实际经常学习观察生活,适当搞一些练习说话和作文的活动,这无疑对巩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加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有益的。

其次,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限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补充,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多渠道地、较快地接受各种新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在课堂外获得的有关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既有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又为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小组里参加活动。比如有的爱好演讲,有的喜欢作文,有的擅长书法等等,他们可以分别参加相关小组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潜能,发展个性特长。这对人才的成长大有好处。

第四,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崇高理想等方面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课外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向上的拼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

篇8

语文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语文课堂有其不可否认的优越性,它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引路。但是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有关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掌握的,但是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中有限的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另外,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认识上已没有多少分歧,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教学整体的机制中加以全面考虑。

如何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形式,这项活动开展得好,可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陶冶情操品德、锻炼思维。在这项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指导方法、推荐读物和组织交流,指导方法包括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目的和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可推荐读物可以结合思想教育、语文教学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可推荐几本书供学生选读,包括报刊和各种书籍,不一定要文学名著。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的比教师指导更大。例如:在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上,有两三位学生谈到了读《穆斯林的葬礼》的感受和看法,没想到影响了全班同学。有一段时间,《穆斯林的葬礼》在全班风靡。当然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新书推荐、书评讨论会及出专题墙报等。

二、朗诵(背诵)活动

这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对学生既有艺术感染和陶冶作用,又有语文训练作用。活动形式有主题朗诵会、朗诵比赛、佳作赏析、每周一歌、书法比赛、影视评论、采访调查、手抄报比赛、每日一格言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诵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赛一开始教室里就书声琅琅,群情激昂。约十分钟后,便有学生争先上台背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学生睹此状,加油背诵,跃跃欲试,尝试成功之后,信心倍加。有时是分组比赛,分组比较灵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为四组,也可以把一组分为两小组,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不过最成功的一次是把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而且人数悬殊,男生才10人,女生30人。但是男生却信心十足,不服输,而且提议创新比赛的方式,即一组出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并且自告奋勇地提出由男生出上句,女生对下句。而背诵时最怕的是会忘记第一句。就这样男生上句女生下句,就像对山歌一样热情高涨,一会儿就把整本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背完,效果非常好。比赛完之后同学们还说:“这种背诵比赛新鲜活灵,够味,来劲!”实践证明,一次活动下来,即便是“大块文章”,完成率也在90%以上。

三、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形式多种多样,有与课外阅读密切配合的,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书评等;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如自由练笔、观察手记、日记、周记等;有跟其他课外活动互相配合的,如参观访问记、讲演稿、辩论会的发言稿、各种调查报告、各种墙报刊物的文稿等。例如:在一次市场调查时要求同学们回家后询问父母,拜访邻居,家离市场近的同学可到市场作现场采访,然后写成300字左右的新闻稿件。组织交流时分组宣读,评选优秀习作。不少同学对菜市场的一些热门话题进行了如实的报道和评论,如:“奶牛喂盐水,目的何在?”“收了管理费,应管好市场卫生。”“活鸡喂沙石,良心何在?”“白菜货真价实!”等。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书本所学的通讯报道的写作知识,提高了采访、撰稿的能力,解决了无话可写的难题,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关注社会、着眼民生的思想感情。应该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练笔,养成较好的动笔习惯。课外练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它。对课外练笔,教师要定期检查督促并组织佳作评析,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作品受到重视,从而坚持练笔活动。

四、佳作评析

课外练笔之后,教师要定期检查,督促并组织佳作评析。这种佳作评析要及时,效果才会更好。这个经验来自于我读中学时的体验。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时,我的兴致都很高,很快就完成。如果老师及时收上,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特别是佳作赏析,如果是自己的作品被选上,心里就会美滋滋的,信心倍增。如果是别人的作品被选上,也觉得收获很大,毕竟是同学,很熟悉他(她)的为人,同样也对他(她)的作文充满好奇,所以老师评析之后,印象非常深刻,以后再碰到这样题材的作文,就更得心应手。我想我的学生也是这样的心理,试一试,果然是这样。

五、演讲、辩论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65-02

一、前言

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笼罩下,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坚固的“重课堂,轻课外”教育观念,在此传统教育观念的驱使下,教师通常都会将整节课堂时间用于开展教学活动,而对课堂之外的延伸教育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无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各方面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充分应用教学资源,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环境中所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从而使课本内容生动化、灵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一)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当下教学大纲的定制逐渐向贴近学生真实诉求靠拢。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注意力分散时期,因此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难以达到深入认知和牢固掌握,然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好感与亲密度,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并能够随着课外活动的累积,逐渐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爱好,使学生在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快速吸收教师所传达的知识信息,加强语文教学效果,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人们逐渐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真实诉求,同时也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并通过灵活化、多元化的途径学习语文知识,打破传统教育中语文知识学习框架,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延伸到课堂之外,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学习主动性逐渐被弱化,在此影响下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也在慢慢流失。针对此情况,只有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并在生活细节中去体会语文知识,吸收语文知识,同时能够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枷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去了解教材之外的语文知识,初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体会世界。另外,在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其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积极起来,与教师、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及交流,反映到真实的教学课堂之上就是积极主动地发表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和锻炼其思想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意识及其临场应变能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行业开始实施大面积的创新、改革措施,这也为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此教育环境下学生视野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又充实,长此以往知识累积和独立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够充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语文学科,并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三、全面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教材大纲内容以及教学需要积极开展课外主题活动

若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大纲及教材内容设计和开展课外主题活动,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呼应。综上所述,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外活动中有效渗透语文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加强语文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充分重视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还需要充分呼应课堂教学内容、科学设定活动主题,并能够设计出一套系统的活动流程。比如:在进行《我爱你,汉字》的学习过程中,若要强化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认知、感悟,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介绍汉字的形成、发展以及整个变化历程,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热爱汉字,从而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并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正确的学习风气。不仅如此,在进行《坐井观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等形式,为学生演示教材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充分借助现代化技术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深化语文教学效果。

(二)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要充分实现优化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就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进度科学设计课外教学活动,并在进行课外教学活动之前落实好教学材料与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问题,为课外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有效优化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与认知。在开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提升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使课外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竞赛活动,比如:写作比赛、古诗词背诵、课文生字默写、成语默写、课文朗读竞赛等,通过以上多种竞赛形式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并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从细节方面入手,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针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错别字和错误读音较多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下,设计识字游戏、默写竞赛以及听写竞赛等各方面教学活动,通过轻松、愉悦、紧张、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和错误读写方式,并顺利朗读、背诵和默写教材生字及词组,更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有效延伸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促使其能够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并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在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改善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语文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好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针对学生在朗读教材过程中出现缺乏感情以及唱读等情况,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在课堂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朗读习惯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全面普及朗读技巧,强化学生朗读能力。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开展诗歌朗读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朗读意识和朗读规范,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感受朗读的魅力,掌握正确朗读的技巧,从而有效加强其语文学习能力。最后,针对部分在课堂中的畏难及惧场等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即兴作文、口头作文等课外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游戏氛围中大胆抒发内心真实情感,提高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及写作能力,优化作文教学效果。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科目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内容是作文写作。通过加强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的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生字及词组的应用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然而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会采取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指导,长以此往,学生逐渐对作文写作形成一定的抗拒心理,作文写作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状态,因此缺乏生活方面的累积和感悟,写作素材局限性较大,因而在实际作文写作过程中普遍会出现缺乏感情、下笔困难和东拼西凑等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具体来讲也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观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加深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全面累积作文写作素材,使学生能够书写出文笔流畅、感情真挚的作文。比如: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家务琐事,如打扫、洗衣、买菜等,通过完成各种家务琐事能够充分体会父母的辛苦,从而能够进一步孝敬和尊重父母,用实际行动用功学习去回馈父母的养育,与此同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累积生活感悟与生活经验,使学生收获成长,并为作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全面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更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本质作用。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要利用更科学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各项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多种多样,让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对抗,从而使学生获取有益的知识。

1.开展基础知识竞赛。

此项活动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更广泛地阅读,学习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词汇。比赛时以个人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能写出最多的词语和成语,再由组织活动的学生评出其中的优秀学生,以学校名义开校会给予这些学生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2.开展丰富多样的诗歌、散文朗颂比赛。

此项活动先由学生收集一些诗、词和散文,再让他们从中选出优秀名篇,指导他们颂读,引导他们如何有感情地朗读,着重在读准字音、融入情感方面加以启发,让学生多听一些名篇朗读的磁带,然后举行比赛,赛后自评、互评、师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开展猜谜语活动。

猜谜语的游戏,多种多样,如猜字谜,说歇后语和生活中的一些谚语。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能力、联想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让一部分学生出题,另一部分学生猜,然后再倒回来进行,活动结束后由评委评出优胜者,并颁发奖状,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4.利用名胜古迹,诗、词、对联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人文修养,陶治学生的情操。

开展这项活动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诗、词、对联。然后组织学生以手抄报的方式作书面交流,这样可以丰富大家搜集的内容。最后由我出题进行这方面的知识竞赛。学生准备―交流―竞赛,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文化品味。

二、组织学生开展墙报比赛活动。

这项比赛前,先由各班学生自愿写文章、并收集一些名言,然后由班委筛选出优秀篇目参比。对于参加比赛的班级、教师要指导他们如何设计版面,合理编排墙报的内容。评选要求要从各班墙报的内容、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班级,以学校的名义给予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