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11:50: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招聘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组织领导
招聘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教育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成立**市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人事、编办、财政、监察、**、卫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二、招聘原则
(一)编内招聘。
(二)公开、公平、公正。
(三)笔试和能力测试相结合。
(四)择优聘用。
三、招聘方法
实行“四统一、四分散”的方法,即:统一报名时间、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分区域报名、分区域组织考试、分区域进行能力测试、分区域聘用。
四、招聘岗位及条件
(一)招聘岗位人数
各级教育部门根据学校师资需求情况,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3号),依据学生数核定编制,提出招聘人数及岗位设置,报经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招聘工作。
(二)市直学校招聘教师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
2.年龄在30周岁以下(含30周岁),硕士学位研究生年龄放宽至33周岁,时间计算到**年6月30日。
3.**省生源或户籍。
4.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岗位,应是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普通高校非师范类未就业的本科毕业生。
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岗位,应是普通高校未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等师范、电大教师岗位,应是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其中凤阳师范的舞蹈和图书管理岗位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以上被录用人员无教师资格证的,须在被录用后两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
6.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应是普通高校师范类或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普通高校非师范类未就业的专科及其以上学历毕业生。
7.学用一致,专业对口。
(三)各县(市、区)教师的招聘条件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市直学校执行。
五、招聘流程及办法
招聘流程:公告—报名—资格审查—文化考试—成绩公布—能力测试—总成绩公布—体检—政审—公示—聘用—培训。
(一)公告:由市、县(市、区)教育局制定招聘公告,在教育网及城区公告场所。实行条件公开、程序公开、岗位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
(二)报名:全市招聘报名时间统一安排在**年3月份。报名地点设在市、县(市、区)教育局人事科。报名时须提交身份证、户口簿、学历证(当年毕业生提供学生证、推荐表)、报到证、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每人限报1个岗位。报考人数与市、县(市、区)岗位计划数的比例不得小于2:1,不足2:1的学科岗位须核减招聘指标;职业学校紧缺专业课教师岗位比例不足2:1的,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可适当放宽。
(三)资格审查:市、县(市、区)教育局要对报考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和弄虚作假者,取消其报考聘用资格。
(四)考试:考试时间为**年4月下旬。笔试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阅卷,市直和县(市、区)分别组织考试。笔试分专业课和公共课(教育学、心理学)两大类(不指定参考书目)。笔试成绩为专业课占70%,公共课占30%。
(五)能力测试:市、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各类岗位招聘人数确定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人员,招聘岗位按1:2比例以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人员,并组织能力测试。笔试成绩相同时,按专业课成绩高低排序。
(六)成绩计算: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70%+能力测试成绩×30%。总成绩相同时,以笔试成绩高低排序。
(七)加分因素: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报考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的,笔试成绩加10分。
(八)公示与体检:市、县(市、区)教育局根据考生总成绩,按设置的招聘学科岗位数,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入围人员名单,在市、县(市、区)教育网公示无异议后,组织体检。体检按《**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执行。考试、体检均合格的人员确定为拟聘用人员,名单再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对被公示人员进行政审。公示期满后,市、县(市、区)教育局与拟聘用人员签订就业协议书。体检、政审不合格的,由同学科人员按总成绩高低依次递补。
(九)聘用与培训:考生根据报考岗位,从高分到低分自主选择学校。市、县(市、区)下发聘用文件,办理聘用手续。办理聘用手续时,必须提供高校毕业证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各级教育部门要对新聘用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城区学校新教师须到农村支教1至2年。
六、收费标准
根据省物价局、财政厅**价费(**)226号文件规定,报名费笔试每科收取45元,能力测试费每人收取80元。
七、监督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从1999年的民办二级学院到今天教学、管理等都已经基本独立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已经有十一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十一年里独立学院不断摸索着前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独立学院。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招聘工作计划性不强,没有做好长期规划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招聘工作都是每年10月份左右启动,先是由各教学单位报需求计划、要求等,再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并制定招聘信息。每个教学单位基本上是根据当年的教学情况以及来年的教学需求来确定当年的需求专业和人数,没有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做好经常性的沟通,这就导致招聘的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对于哪些学校有所需专业毕业生,哪些学校所需专业毕业生质量高没有很好的掌握,招聘信息的没有侧重点。
(二)应聘人数不均衡,筛选简历难度大
个别专业应聘人数比较多,大多数专业应聘人数不能满足要求,筛选简历的选择空间不够大,不能够选择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这主要是因为:
1、招聘渠道单一。目前独立学院出于控制招聘成本的考虑大多采取在本学院网站招聘信息,通过与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参加一些费用不高或者免费的招聘会等方式宣传本学院的招聘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大,很多有志于到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不能看到或者及时看到招聘信息。
2、独立学院的吸引力不够强。我国目前高校数量比较多,毕业生对于一些同城的独立学院也不甚了解,对于外地的独立学院更是不了解,甚至有些都没有听过。他们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模式、待遇等问题还不够了解,所以来独立学院工作的兴趣不浓。
3、专业就业情况不同。英语、思政类专业每年毕业生比较多,就业相对困难,所应聘的人数也较多;播音主持、刑事诉讼法等专业每年毕业生较少,就业又相对容易,所以应聘人数很少。
(三)参加面试的应聘者少于计划人数,录用决策困难
筛选简历的过程大概是人力资源部对于收到的简历先进行初步筛选,将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应聘者淘汰,然后交由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进行最后筛选确定试讲人员名单。总结多次的招聘发现,最后来面试的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常常不尽如人意,某些专业甚至出现过无人来参加面试的被动局面,这就给最后的录用决策带来了困难,考虑到多种因素难免会出现“矬子里拔大个”的现象,最后录用的人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比较满意的,这很有可能致使将来录取者并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要求,给双方带了损失,同时也可能无形中浪费了招聘的机会成本,因为在没有被选择面试的应聘者中或许有比已录用的更优秀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来参加面试人数不尽如人意呢?
1、招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确定拟面试人员名单只是通过应聘者提供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真实性、应聘者的教学能力、对于来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期望、目前应聘者的就业情况都不能很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最后通知面试时才知道已就业或根本没有意愿来面试,来面试又发现根本不适合教学工作。
2、应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应聘方毕业生来讲存在“广撒网”的心理,看到招聘信息只要是和本专业相关的就投递简历,而不是在详细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情况、招聘岗位的要求等再慎重投递,这就导致一部分应聘者根本不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而被淘汰,一部分应聘者误以为是母体校在招聘。当通知其面试后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发现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样而不来试讲。还有一部分应聘者存在诚信问题,当招聘方通知其面试时爽快的答应,但真正到了面试那天又不来,提前也不通知招聘方。
(四)签约率不能令人满意,给后续工作带来压力
每年的招聘工作中都会出现学校经面试合格同意录用应聘者,但是应聘者放弃学校的情况。一旦进入签约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学校已经选择了应聘者,所以导致不能顺利签订就业协议的主要原因基于应聘者。可能面临的选择不止一个,他要综合考虑单位的地理位置、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而做出决定。一般学校会给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应聘者考虑,这时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比较被动,因为可能一次面试中不止选中一位应聘者,由于名额的限制所以只能录用一位应聘者,往往有时候的结果是排序第一的应聘者不来的同时第二位的应聘者也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
(五)入职前后表现不一
招聘是否成功并不是签约的毕业生都顺利入职报到就结束了,还要看其入职后能否胜任工作,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发现一些毕业生在入职后存在前后表现不一的现象,对于那入职后比面试时表现好的毕业生,是应该感到欣慰的,但是对于那些入职后表现不如面试时的毕业生,就应反思原因。通过分析与交流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产生了懈怠的心理,觉得反正已经进来了,不会再被轻易辞退,所以在教学中没有面试时准备的那么认真,认为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了;二是心理落差,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学校的福利待遇、管理制度等和当初介绍的或是自己期望的不一样,需要没能满足,所以没有了努力的动力。
二、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工作的建议
(一)制定长期的招聘计划
人力资源部应该与教务部以及各教学单位共同合作,对目前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情况有很好掌握,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一个3―5年的招聘计划,对于每一年需要招聘的专业、人数、对应聘者的要求要明确。人力资源部根据计划做好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对于所需求的专业哪个学校毕业生质量好,数量多,所需求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以便将来招聘信息时有侧重点;要经常及时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沟通以明确对应聘者的要求,以便将来筛选简历时更合理,为各教学单位的负责人减轻工作量。总之,保证每年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使招聘工作按计划有序的进行,避免因人设岗。
(二)提升独立学院的影响力
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认可度。要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要鼓励并支持在校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争取获得好的名次;提高教职工满意度,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口碑等等。
(三)充实招聘信息,拓宽招聘渠道
招聘信息要包含学院的简介、工作条件、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应聘方式及流程等,使应聘者看了招聘信息对于应聘的相关事宜就能够基本了解。
招聘的渠道不应过于单一,除了在本校网站上招聘信息外还可以有以下渠道:
1、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是目前独立学院用的最多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节省成本又比较有效,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第一渠道就是本校的就业信息网,但目前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只是将招聘信息以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发给就业指导中心,其实对于那些所需专业毕业生数量多、质量好,尤其是紧缺专业的学校应该联系更加密切,以便更好的宣传招聘信息。必要时可以去学校做一次宣讲会,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
2、专业招聘网站。要想吸引更多的应聘者除了以上方式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和所有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学校的招聘又与企业的招聘不同、招聘人数没有那么多、次数也没有那么频繁,所以像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这样的大型网站是不适合的,一些免费的或是费用较低的专项招聘网站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应届生求职网、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等等。
3、招聘洽谈会。可以有选择的参加一些针对高校教师招聘专场的招聘洽谈会,在洽谈会中。单位和应聘者可以直接进行洽谈和交流,节省了单位和应聘者的时间。通过洽谈会,不仅可以很好的宣传本校,还可以了解其他学校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人才需求情况
此外,还可以根据预算情况选择一些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招聘信息。
(四)适时引入电话面试
为了让应聘双方更全面的了解彼此,建议在人力资源部初步筛完简历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先初步筛选一下这时比例可以控制在1:10到1:15左右,人力资源部对于这部分应聘者先做一个电话面试,对于他们目前的就业情况、对独立学院的了解、来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意愿、教学经历等先做一个了解,对于下一步的安排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应聘者有所准备,然后去除一些已就业或是没有意向来面试的应聘者,将情况报给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最终确定面试人员名单,建议参加面试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为1:7左右,以便更好的选择。通过电话面试使双方进一步了解,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后果。
(五)采取各种方式留人
一般在确定录用人选后签订就业协议之前学校都会安排一次面谈,学校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将本校真实全面的展示给应聘者。
1、应该就拟录用的毕业生所关心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户口、继续教育等相关政策做以详细介绍。
2、要介绍本校的办学特色、定位,要挖掘本校的长处,充分利用并大力宣传自身的优势。如独立学院为有志脱颖而出者搭建了成长的平台,稳定而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低的入职门槛,略显轻松的科研压力等等,都有助于应聘者做出最终的选择。
3、应该带领拟录用毕业生在学校里参观一下,尤其是将来要工作的部门,让他们对于学校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一个了解。还可以和相关负责人面谈一次,详细了解将来的工作内容,职业发展空间等,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尽量避免将来因为某些没有了解到因素而导致心理落差或离职。
(六)做好入职后的培养与考核
招聘工作其实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并不是毕业生入职报到后就结束了,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招聘成功与否主要还是看招进来的人是否能胜任本岗工作,完成的如何,是否稳定。因此,入职后的培养与考核十分重要。
1、基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构成特点来看,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兼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而专职专任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刚毕业,几乎没有过教学经验或者有过短暂的兼职教学经验,面试通过只是证明他们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潜力,能否把教学工作做好还需要学校的培养。所以应该为新入职的毕业生配备一到两位指导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做好一名教师,如何上好一门课。
2、对于新入职的毕业生应当严格考核,一般学校对于新入职人员都有三个月左右的试用期考核,这三个月内他们还是比较紧张的,工作都会很认真。但是一旦试用转正后一部分人就会出现懈怠的心理,课上内容准备不充分,不写教案等等,因此对于新入职的毕业生工作的第一年一定要做好考核监督工作,让刚刚参加工作他们培养一种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工作态度。
总之,科学高效的招聘是构建一支优秀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的基础,而构建一支优秀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则有利于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于独立学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自身实力,创建自身的品牌,实现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从1999年的民办二级学院到今天教学、管理等都已经基本独立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已经有十一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十一年里独立学院不断摸索着前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独立学院。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招聘工作计划性不强,没有做好长期规划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招聘工作都是每年10月份左右启动,先是由各教学单位报需求计划、要求等,再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并制定招聘信息。每个教学单位基本上是根据当年的教学情况以及来年的教学需求来确定当年的需求专业和人数,没有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做好经常性的沟通,这就导致招聘的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对于哪些学校有所需专业毕业生,哪些学校所需专业毕业生质量高没有很好的掌握,招聘信息的没有侧重点。
(二)应聘人数不均衡,筛选简历难度大
个别专业应聘人数比较多,大多数专业应聘人数不能满足要求,筛选简历的选择空间不够大,不能够选择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这主要是因为:
1、招聘渠道单一。目前独立学院出于控制招聘成本的考虑大多采取在本学院网站招聘信息,通过与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参加一些费用不高或者免费的招聘会等方式宣传本学院的招聘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大,很多有志于到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不能看到或者及时看到招聘信息。
2、独立学院的吸引力不够强。我国目前高校数量比较多,毕业生对于一些同城的独立学院也不甚了解,对于外地的独立学院更是不了解,甚至有些都没有听过。他们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模式、待遇等问题还不够了解,所以来独立学院工作的兴趣不浓。
3、专业就业情况不同。英语、思政类专业每年毕业生比较多,就业相对困难,所应聘的人数也较多;播音主持、刑事诉讼法等专业每年毕业生较少,就业又相对容易,所以应聘人数很少。
(三)参加面试的应聘者少于计划人数,录用决策困难
筛选简历的过程大概是人力资源部对于收到的简历先进行初步筛选,将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应聘者淘汰,然后交由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进行最后筛选确定试讲人员名单。总结多次的招聘发现,最后来面试的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常常不尽如人意,某些专业甚至出现过无人来参加面试的被动局面,这就给最后的录用决策带来了困难,考虑到多种因素难免会出现“矬子里拔大个”的现象,最后录用的人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比较满意的,这很有可能致使将来录取者并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要求,给双方带了损失,同时也可能无形中浪费了招聘的机会成本,因为在没有被选择面试的应聘者中或许有比已录用的更优秀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来参加面试人数不尽如人意呢?
1、招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确定拟面试人员名单只是通过应聘者提供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真实性、应聘者的教学能力、对于来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期望、目前应聘者的就业情况都不能很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最后通知面试时才知道已就业或根本没有意愿来面试,来面试又发现根本不适合教学工作。
2、应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应聘方毕业生来讲存在“广撒网”的心理,看到招聘信息只要是和本专业相关的就投递简历,而不是在详细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情况、招聘岗位的要求等再慎重投递,这就导致一部分应聘者根本不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而被淘汰,一部分应聘者误以为是母体校在招聘。当通知其面试后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发现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样而不来试讲。还有一部分应聘者存在诚信问题,当招聘方通知其面试时爽快的答应,但真正到了面试那天又不来,提前也不通知招聘方。
(四)签约率不能令人满意,给后续工作带来压力
每年的招聘工作中都会出现学校经面试合格同意录用应聘者,但是应聘者放弃学校的情况。一旦进入签约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学校已经选择了应聘者,所以导致不能顺利签订就业协议的主要原因基于应聘者。可能面临的选择不止一个,他要综合考虑单位的地理位置、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而做出决定。一般学校会给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应聘者考虑,这时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比较被动,因为可能一次面试中不止选中一位应聘者,由于名额的限制所以只能录用一位应聘者,往往有时候的结果是排序第一的应聘者不来的同时第二位的应聘者也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
(五)入职前后表现不一
招聘是否成功并不是签约的毕业生都顺利入职报到就结束了,还要看其入职后能否胜任工作,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发现一些毕业生在入职后存在前后表现不一的现象,对于那入职后比面试时表现好的毕业生,是应该感到欣慰的,但是对于那些入职后表现不如面试时的毕业生,就应反思原因。通过分析与交流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产生了懈怠的心理,觉得反正已经进来了,不会再被轻易辞退,所以在教学中没有面试时准备的那么认真,认为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了;二是心理落差,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学校的福利待遇、管理制度等和当初介绍的或是自己期望的不一样,需要没能满足,所以没有了努力的动力。
二、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工作的建议
(一)制定长期的招聘计划
人力资源部应该与教务部以及各教学单位共同合作,对目前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情况有很好掌握,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一个3—5年的招聘计划,对于每一年需要招聘的专业、人数、对应聘者的要求要明确。人力资源部根据计划做好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对于所需求的专业哪个学校毕业生质量好,数量多,所需求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以便将来招聘信息时有侧重点;要经常及时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沟通以明确对应聘者的要求,以便将来筛选简历时更合理,为各教学单位的负责人减轻工作量。总之,保证每年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使招聘工作按计划有序的进行,避免因人设岗。
(二)提升独立学院的影响力
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认可度。要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要鼓励并支持在校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争取获得好的名次;提高教职工满意度,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口碑等等。
(三)充实招聘信息,拓宽招聘渠道
招聘信息要包含学院的简介、工作条件、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应聘方式及流程等,使应聘者看了招聘信息对于应聘的相关事宜就能够基本了解。
招聘的渠道不应过于单一,除了在本校网站上招聘信息外还可以有以下渠道:
1、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是目前独立学院用的最多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节省成本又比较有效,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第一渠道就是本校的就业信息网,但目前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只是将招聘信息以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发给就业指导中心,其实对于那些所需专业毕业生数量多、质量好,尤其是紧缺专业的学校应该联系更加密切,以便更好的宣传招聘信息。必要时可以去学校做一次宣讲会,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
2、专业招聘网站。要想吸引更多的应聘者除了以上方式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和所有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学校的招聘又与企业的招聘不同、招聘人数没有那么多、次数也没有那么频繁,所以像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这样的大型网站是不适合的,一些免费的或是费用较低的专项招聘网站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应届生求职网、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等等。
3、招聘洽谈会。可以有选择的参加一些针对高校教师招聘专场的招聘洽谈会,在洽谈会中。单位和应聘者可以直接进行洽谈和交流,节省了单位和应聘者的时间。通过洽谈会,不仅可以很好的宣传本校,还可以了解其他学校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人才需求情况
此外,还可以根据预算情况选择一些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招聘信息。
(四)适时引入电话面试
为了让应聘双方更全面的了解彼此,建议在人力资源部初步筛完简历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先初步筛选一下这时比例可以控制在1:10到1:15左右,人力资源部对于这部分应聘者先做一个电话面试,对于他们目前的就业情况、对独立学院的了解、来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意愿、教学经历等先做一个了解,对于下一步的安排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应聘者有所准备,然后去除一些已就业或是没有意向来面试的应聘者,将情况报给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最终确定面试人员名单,建议参加面试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为1:7左右,以便更好的选择。通过电话面试使双方进一步了解,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后果。
(五)采取各种方式留人
一般在确定录用人选后签订就业协议之前学校都会安排一次面谈,学校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将本校真实全面的展示给应聘者。
1、应该就拟录用的毕业生所关心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户口、继续教育等相关政策做以详细介绍。
2、要介绍本校的办学特色、定位,要挖掘本校的长处,充分利用并大力宣传自身的优势。如独立学院为有志脱颖而出者搭建了成长的平台,稳定而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低的入职门槛,略显轻松的科研压力等等,都有助于应聘者做出最终的选择。
3、应该带领拟录用毕业生在学校里参观一下,尤其是将来要工作的部门,让他们对于学校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一个了解。还可以和相关负责人面谈一次,详细了解将来的工作内容,职业发展空间等,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尽量避免将来因为某些没有了解到因素而导致心理落差或离职。
(六)做好入职后的培养与考核
招聘工作其实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并不是毕业生入职报到后就结束了,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招聘成功与否主要还是看招进来的人是否能胜任本岗工作,完成的如何,是否稳定。因此,入职后的培养与考核十分重要。
马关县交警到幼儿园开展“交通指挥手势学习”体验活动
本刊讯(通讯员 徐永春) 为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预防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幼儿从小珍爱生命、安全出行,马关县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近日在交警叔叔的带领下学习交通安全指挥手势。
一直以来,马关县交警大队坚持不定期到县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指挥手势及安全知识教育,让小朋友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当好小小宣传员,将平安和遵规守纪的种子播进千家万户。
砚山县“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成效明显
本刊讯(通讯员 杨明文) “十二五”期间,砚山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达32.3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2.02亿元增加了20.43亿元。义务教育阶段顺利实现免学费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和营养改善计划“两个全覆盖”。共发放生均公用经费23 173.3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补助3 425.6万元,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费17 483.7万元,资助学生152 703人次;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经费16 347.1万元,受益学生达244 699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 1 946.65 万元,资助中小学贫困生2.5万人次。
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先后撤并初级中学1所,109所小学及教学点,新增了县第三小学、平远镇第二小学、县第二幼儿园,整体迁建了平远镇第二中学。投入校舍建设资金4.49亿元,实施395个单体建设项目,新建校舍31.2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 950万元添置电脑 2 640台,投资720万元建设标准化实验室120间,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35-03
人―组织匹配理论探究的是个体特征与组织特征的相容性,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当前,人―组织匹配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实践当中,为企业选聘人才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的招聘模式。人―组织匹配的大量研究证明,招聘过程中应聘者感知的人―组织匹配影响组织吸引力,组织甄选出与组织特征一致的应聘者会提高其入职后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并降低离职率。人―组织匹配既是企业招聘的基本原则,也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求职行为。但这一理论却尚未被广大高校招聘工作所借鉴。高校是向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指导毕业生求职的主阵地。因此,高校如何做好毕业生与企业之间合理的资源配置工作,在毕业生“所求”与企业“所需”之间搭建起沟通对话的平台,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及难点。从人―组织匹配视角出发,高校可积极探讨在学生求职实践中实施人-组织匹配招聘模式的具体策略,从而指导学生成功应聘。
1 基于人―组织匹配理论的招聘模式及模式成功的要素
人―组织匹配理论是一个宽泛、抽象的概念,一般定义为个人与组织环境的适应性,解释为个人与组织环境之间具有匹配的基本特质。在以往的管理学研究中,人们往往强调的是人与岗位、人与职位的匹配。在近期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员工与组织之间整体匹配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求职者要满足特定工作和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个体内在特征与组织基本特征之间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人―组织匹配理论以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个人与组织目标匹配、个体需求和偏好与工作环境特征之间的匹配、个体个性和组织文化之间的匹配为操作概念。人―组织匹配招聘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Schneider提出的吸引―选择―磨合模型(Attractive―Se―lection―Attrition模型),即ASA模型,模型认为根据ASA模型,经过吸引、选择和磨合的过程,组织能够在知识、技能和其他方面实现组织同质。而如何能够成功地经过组织的吸引、选择和淘汰,关键在于组织能否甄选并招聘到与组织文化、价值和工作所需素质相匹配的人才。从求职者的角度来说,即应选择并求职于与自身个性、个体价值观、个人目标和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同质性的组织。因此,人与组织的匹配招聘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以下几方面。
1.1 信息整合:组织特征分析
人―组织匹配招聘模式实施过程中以求职者工作搜寻和选择过程为基础。人与组织匹配招聘模式要求求职者在工作搜寻时需要对组织进行深入地分析,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体应收集大量的有关工作和组织特征的信息,加强人―组织匹配的知觉和评价,以便作出最佳的工作和组织选择。工作搜寻包括在追寻可能的工作机会中收集信息,产生和评价多样的工作,并从多样的工作中选择一种工作(Barber,Daly,GiannantoniO,&PhilipS,1994)。个体在工作搜寻中可以通过工作来源、工作预览、组织的实地参观、查阅组织网站信息、提供一手经验的短期实习等途径和手段来广泛地收集提供工作的组织方面的信息,例如:组织文化、目标、管理制度、发展的历史、经营状况等等。在整合各种渠道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特征分析,成功的人―职业匹配的招聘模式离不开多种渠道的信息搜寻,正式来源和非正式来源的信息整合,更离不开组织特征的双重分析:一者为组织环境的分析。由于组织整体哲学和价值观具有长期的稳定性,组织分析比工作分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组织特征的分析包括组织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特征(如稳定性)、组织内职员的需求、组织内职员感知的组织气氛等。二者应明确所需职员类型,这里包含所需雇员的技术、知识和能力,社会能力,个性需求、个性特征、价值观和兴趣等。组织往往需要明确应聘者是谁而不仅仅是他们能做什么。工作分析是必须的,但是应该从组织的环境出发,明确所需职员类型必须确定为应聘者的个性特征与组织价值观一致,可能的求职成功者一般是组织环境高效的个体。
1.2 组织匹配:组织与自我特征的准确知觉
人―组织匹配招聘模式强调求职者的感知匹配,感知人―组织匹配和求职者期望是个体工作搜选过程和组织招聘流程的中介,个体在作出工作选择前,要对人与组织特征作出综合的匹配评价。求职者只有通过全面的人与组织匹配的评价才能选择比较适合的工作和组织。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组织需要的员工的能力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招聘,组织最终可能选择的是那些具有共同个性特征而非有相同能力的员工,因此,一方面,求职者在求职中应对组织特征形成准确的知觉;另一方面,求职者对自身特征的准确知觉也是实现人―组织匹配的影响因素。现行的组织招聘往往进行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的两种重要的形式是行为面试和情景面试。行为面试假设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的预测指标,通过对求职者过去某种行为的追问,来捕捉其某些能力或其他个性特征;情景面试则假设对未来的意图和设想是未来行为的预测指标,通过求职者对某种假设情景的设想、联想、假设和分析来捕捉其能力和特征。无论是行为面试还是情景面试,都是自我特征是否匹配组织特征的一种考量,求职者通过把握自我特征和组织特征,有助于应聘过程中匹配度的提高。
2 基于人―组织匹配招聘的高校招聘工作策略
基于人―组织匹配的招聘模式对高校招聘工作的重要启示是将组织招聘工作进行系统管理,将人―组织匹配的理念贯穿招聘过程始终。人与组织匹配的招聘模式,能够在组织进入阶段最大限度地获取求职者与组织的同质,求职者进入组织前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选择有较好匹配的雇佣,促进求职成功。高校设计基于人―组织匹配的招聘工作策略,指导学生求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与组织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成功就业。
2.1 招聘吸引策略:展示三维度人―组织匹配信息,创新招聘信息管理模式
招聘吸引是组织招聘工作实施的起点,即组织分析获得的组织特征和所需职员特征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向求职者传递。组织招聘吸引影响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和对组织特征的知觉,而高校作为毕业生和企业沟通的主平台,要吸引更多与组织特征相符的毕业生参与到组织招聘中来以提高高校招聘工作的效度,高校必须创新招聘信息管理模式,以三维度人―组织匹配信息的方式招聘信息。现有高校的招聘信息大多遵循一个模板,即由公司简介、职位需求和联系方式三个部分构成,缺乏在招聘过程中展示组织特征的意识。求职者估计自己的个性、态度、价值与组织的价值观、目标、结构、气氛一致能对求职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人―组织匹配招聘模式认为提供更多更精确的组织特征信息有利于求职者进行组织分析,并进行自我甄选。因此,高校在招聘吸引阶段不应当仅仅是组织职位需求信息,还应该辅之以组织介绍等,展示出组织的价值观、目标、结构和气氛等,根据三维度人―组织匹配的招聘理念,构建招聘信息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三维度人―组织匹配招聘信息必不可少的两部分为工作预览和组织展示。工作预览主张向求职者明确所需职员类型,求职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自我甄选,于此同时进行组织展示,让求职者增补、修饰或者发现拥有组织特征中的相似处。例如:求职者可以根据工作预览和组织展示自我探寻问题:“你的个性与象征组织的个性匹配的程度?”“评价你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之间匹配的程度”等,当个体与组织两个实体间基本特征相似时,即发生相似性匹配。除此之外,求职者和组织除了基本特征之外,还分别拥有需求和所能供给的资源。从组织角度出发,组织满足求职者的需要、期望和偏好时,也就实现了需要―供给匹配。而需求―能力观点又要求从求职者角度出发,考量求职者是否拥有组织所要求的的能力,当求职者符合这些要求时,D-A匹配就发生了。在以往的高校招聘工作中,往往采用一种概念模式,且多为D-A匹配的单一模式,高校在组织的招聘信息时仅仅提供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过分关注应聘者的KSA。Kristof认为:(1)人与组织至少一方能够提供另一方所需的资源时;(2)人与组织在某些基本特征上拥有相似特征时;(3)或这两者都存在时,人与组织匹配在某种程度上就存在了。只有全面地了解各种工作信息和有关的组织特征,才能做出客观的人与组织匹配的评价,以及作出最佳的工作选择。高校通过三维度人―组织匹配信息展示,能够影响求职的学生感知人―组织匹配,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使学生的求职申请更加理性,也促使符合组织需要的求职者最终选择合适的组织。
2.2 招聘选择策略:引入人―组织匹配的测量培训,创新职业指导模式
培训毕业生以提高其对组织的主要特征和自身特征的知觉的准确性,对高校的招聘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在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的队伍中,或多或少的有部分学生传达不了真实信息,掩蔽了其真正内在特征以求得组织匹配,从而导致人与组织招聘模式的效度下降。高校可通过提供广泛的人―组织匹配的测量培训,建立起毕业生与组织之间良好的匹配和纠正可能误导的匹配提供基础。
在人―组织匹配研究领域,通常将人-组织匹配划分为感觉匹配、主观匹配和客观匹配三种类型。关于人―组织匹配的测量,则主要有三种方法:直接测量、个人层面间接测量和跨层面间接测量,分别对应于感觉匹配、主观匹配和客观匹配。基于高校职业辅导的可行性,可引入以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相结合的测量方式,综合使用相似性、要求一能力和需求一供给匹配来衡量人―组织匹配程度。测量方法示意如图2所示。
对于感觉匹配的直接测量是简单地要求求职者对于自身和组织之间存在着什么程度的匹配做出评价,如“我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相符”。而个人层面的间接测量是指对于求职者和组织在相同维度或者特征上的评价是从相同的来源获得的,并对这两个评价进行比较。简而言之,即用同一项目但不同的施问方式对个体进行测量,如先后以“你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以及“你所在的公司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这两种表述对求职者进行测量。跨层面的间接测量是指将一个求职者对于他自己的特征的评价和一个从不同来源获得的、对组织在相同维度上的评价或者描述相比较,即采用多人评价比较进行测量。它允许评价人与组织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这种情况下多采用差异分数或是多项式回归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及评价,这种类型的测量策略被认为反映了实际匹配。
现行中国高校职业指导多引入职业心理测评体系,通过职业测评软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了解职业兴趣等。不难发现,这里的职业指导过分关注对“人”的分析,基于的是单一的人的视角。职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职业定向性,也即把人导向一个职业世界,这便出现了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把什么样的人导向什么样的工作体系?因此,高校职业指导应该以“组织存在模型”为框架,纳入人―职业匹配的相关测验,实现人―组织的最终匹配。在具体操作上,高校职业指导的人―职匹配测验可进行三步走:一是设置直接测量的测量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辅导学生在应聘前进行感觉匹配;二是日常职业咨询中纳入主观匹配测量;三是聘请专业评价人,间接测量并用差异分数、多项式回归等科学方法计算出回答这些问题的相似性,帮助学生实现客观匹配。
2.3 招聘磨合策略:权变地使用匹配策略,创新甄选指导模式
人与组织的匹配是一个系统的范畴,其匹配的程度如何是受到个体和组织两方面的影响。ASA模型认为,组织会吸引并甄选最终适合组织的求职者留在组织中,而与组织不合适的求职者则会被淘汰。然而,在实际的人―组织匹配招聘模式应用中,不同的组织价值观、组织文化、组织环境、不同的职位等对匹配度的要求均不一致,并非单一的高匹配度就能准确匹配到适合的组织中去。因此,在实际的招聘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个人和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权变地使用人―组织匹配招聘策略,高校也需要在学生甄选决策组织时予以策略指导。
在人―组织招聘模式的磨合阶段,权变之策诸多,举例有三:首先,不同重要性的价值观参考不同的匹配水平。对于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上,应注意求职者与组织的高度匹配。在次要的组织价值观上,可以适当降低匹配的要求,便于增进组织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应聘组织成功的几率也偏大。其次,不同的组织文化要求不同的匹配度。参与式管理的组织文化偏好具有高匹配度和开放度的个人管理风格;命令控制导向的组织文化偏好低匹配度和开放度的管理风格。最后,不同的职位要求不同的匹配水平。在应聘高层管理职位上,往往倾想于与同事异质、与组织匹配水平相对偏低的求职者,以防止组织缺乏创新和高度同质化。而在基层和中层管理职位上,组织倾向于选择与组织匹配水平偏高的求职者,以维系组织的一致性,增进执行力。
人―组织匹配并非一种僵硬的理论,而应该使之成为“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渠。因为有灵活的匹配机制,才能满足一个差异性的人和形态万千的组织。权变地使用匹配策略,必须成为高校招聘甄选指导中的利器。
人―组织匹配的高校招聘策略,能吸引更多与组织特征相符的毕业生应聘,从而提高招聘工作的效度,又能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降低学生的解约率。此外,也是学生适应组织的最佳途径。但在实施中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于人―组织匹配理论上来说,理论的践行依托测验技术的成熟,现行测量评价技术的不成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新的招聘模式的实践,研究者应致力于开发一套全面、可行与有效的量表与问卷。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一定会促进新的招聘模式的发展。于高校而言,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是人―组织匹配招聘模式践行的最大困境,人―组织匹配的测量培训寸步难行。高校招聘工作要突破现有模式,必然要克服自身的局限,才能使人―组织匹配理论成为一种理想的视角,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Benjamin Schneider.The people make the place[M].Personnel Psychology,1987,40:437-453.
与会代表认为,视频公开课建设引领高校主动适应时代需要,迎接全球化和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挑战,在国际文化话语权竞争中增加实力,弘扬中国文化;视频公开课建设创新高校的素质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内容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延伸,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精神食粮,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视频公开课的推出,促进各高校和教师间形成友好竞争态势,推进高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公开,让全体学生和全社会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招聘原则
本次公开招聘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招聘计划
本次招聘沙坪坝区教育事业单位学前教育工作人员100名。具体岗位要求详见《沙坪坝区 2018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岗位条件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附件1)。
三、招聘条件及范围
(一)招聘条件及范围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无纪律处分记录;
3.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年龄35周岁及其以下(1982年2月27日及以后出生);
5.非2018年应届毕业生在报名开始前应具有符合报考岗位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书,2018年应届毕业生应在2018年7月31日前取得符合报考岗位要求的教师资格、学历等相应证书;
6.报考幼儿教师、幼儿音乐教师、幼儿美术教师岗位的须取得二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证书;
7.招聘岗位专业要求依据《重庆市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附件2,2015年8月修订);
8.符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回避制度的有关要求;
9.符合聘用体检标准;
10.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以下人员不属于本次招聘范围: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尚未撤销案件、检察机关尚未作出不起诉决定或人民法院尚未宣告无罪的人员;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被单位辞退或解聘未满5年的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沙坪坝区试用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沙坪坝区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在职在编人员;因违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纪律而处于禁考期的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尚未建立人事关系但参加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录)已进入体检及以后环节的人员;现役军人; 在读的非2018年应届全日制毕业生;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三)其他
正在全日制高校脱产就读且未毕业的非2018年应届本科生、研究生不能凭已取得的学历(学位)报考。在国外、境外高校就读的全日制学历(学位)的人员,其学历(学位)须在2018年7月31日前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四、招聘程序
报考人员请仔细阅读《简章》要求的“招聘范围和对象”,以及《沙坪坝区2018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教育事业单位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岗位条件一览表》(附件1)中岗位条件(特别是专业、年龄、学历、相关条件必须与本人一致),结合本人情况只能选择本次招聘单位中的一个岗位报名,按各报考岗位竞争,分别聘用。
本次考试实行诚信报名,报名人员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填写内容与本人真实信息不符的或其他不符合简章要求的,一经查实,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1.提交报考申请。报考人员在2018年2月26日9:00至2月28日24:00期间登录“红岩人事人才网”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考申请。
本次考试不进行资格初审,报考者要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和“相关说明”,按照《简章》条件和附件1、附件2要求与自身条件进行认真比对,如实、准确填写报考信息的各项内容并上传电子照片(jpg格式,20kb以下),准确记住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报名确认、下载打印准考证和成绩查询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2.网上缴费。考生须在2018年3月1日24:00前进行网上缴费(按市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两科共100元),确认参考。报考者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报名确认。网络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确认的具体程序按网络提示进行。
3.打印准考证。网上报名资格审查合格并缴纳了报名考务费的,于2018年3月9日9:00起 至3月9日24:00登录“红岩人事人才网”报名系统打印本人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保证字迹、照片清晰),并在考试当天持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原件按时到准考证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因逾期打印准考证而影响参加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应聘并参加考试。
各岗位报名人数、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以及最终缴费人数一览表在报名截止7个工作日内在红岩人事人才网公布。
五、招聘方式
1.笔试
笔试开考比例为1:2。
(1)公开招聘名额与符合报名资格的实际报名人数比例未达到的,由区人力社保局会同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商定递减岗位至规定比例(按照四舍五入计算);无法递减的,取消招聘。其中,经市人力社保局认定同意的急需紧缺人才或特殊岗位,可放宽开考比例。
(2)因报名人数未达到笔试开考比例而被取消招聘的岗位,由区人力社保局向该岗位已缴费的报考人员退费或在规定时间内征得本人同意后将其调剂到符合报考条件的其它岗位。
(3)笔试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笔试分为公共科目笔试和专业科目测试,分值各为100分,总分200分。
幼儿教师、幼儿音乐教师、幼儿美术教师公共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该科目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分值占70%)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分值占30%);幼儿保健医生公共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参照2018年2月考试大纲,可在重庆市人力社保网下载)。专业科目测试内容按岗位要求设置(具体见附件1)。
笔试时间初定于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具体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以准考证为准。
2.现场资格审查
现场复审报名资格由区人力社保局会同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共
同组织。按面试比例进入面试的人员须持有关证件资料,按照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参加现场资格复审。逾期未参加资格复审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资格复审应提供的证明材料包括:往届毕业生提供:(1)准考证;(2)本人身份证;(3)毕业证;(4)《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开招聘教育事业单位人员考生信息登记表》(附件4);(5)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等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料;以上所有证明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并交复印件一份。应届毕业生提供:(1)准考证; (2)本人身份证;(3)毕业生就业推荐表;(4)《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开招聘教育事业单位人员考生信息登记表》(附件4);(5)普通话证书等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料。
本人参加现场资格复审,不得委托。经复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经确认自动放弃出现的缺额,经区人力社保局核准,可在报考同一岗位的考生中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3.面试
考生笔试两科总成绩100分为合格,方可进入面试。凡考生有一科缺考,取消面试资格。
面试由区人力社保局会同区教委共同组织。
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在笔试、资格复审合格人员中,根据考生笔试成绩按1: 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进入面试人选,若最后一名面试人选成绩出现并列,则并列进入面试。面试达不到规定比例的,相应递减招聘名额至规定比例(递减后的招聘岗位人数按“实际参加面试人数×面试比例”公式计算,出现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因考生自动放弃资格出现招聘岗位不足面试比例时,按笔试成绩合格人员中报考同一岗位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面试当天出现比例不足的不予递补)。无法递减的特殊或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由用人单位申请主管部门同意,经区人社局审核并报市人社局批准可适当放宽面试比例。
面试分值100分。幼儿教师、幼儿音乐教师、幼儿美术教师岗位面试采取讲课或说课的方式进行,重点考察面试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幼儿保健医生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重点考察面试人员的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当场公布并由考生签字确认。面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得确定为体检人选。面试考官对考生面试成绩评定在90分以上、60分以下的,须在评分表中说明理由。考生面试最后结果90分以上、60分以下的,考官小组需写出书面报告,形成书面材料报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及区人力社保局备案。1:1进入面试的考生面试成绩还应达到其所在面试考官组使用同一面试题本面试的所有人员的平均成绩,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考试考核总成绩=公共科目笔试成绩×30%+专业科目测试成绩×30%+面试成绩×40%
考试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笔试、资格复审、面试、成绩公布等相应事项均在在红岩人事人才网(shapingba.cqhrss.gov.cn/u/shapingba/)公布,敬请关注。
六、选岗、体检及考察
(一)选岗、体检
岗位要求进行选岗的同组考生根据考试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进行选岗。
根据考试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次序,按公开招聘名额等额确定体检人选。
若选岗或体检最后一名人选考试考核总成绩出现并列,则依次按专业科目成绩、公共科目成绩、面试成绩高者优先。若仍相同,则加试结构化面试,以加试成绩高优先。
体检按照《关于转发〈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渝人发〔2005〕25号)、《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渝人发〔2007〕113号)、《关于转发〈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渝人社发〔2010〕49号)、《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特殊体检标准(试行)的通知>的通知》(渝人社发〔2011〕38号)、《转发<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修订内容的通知》(渝人社发〔2013〕193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体检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3〕7号)以及《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等规定组织实施,并结合本行业或岗位实际要求执行。体检医院按照《关于确定公务员录用指定体检机构的通知》(渝人社发〔2012〕149号)和《关于调整公务员录用指定体检机构的通知》(渝人社发〔2014〕116号)要求确定。国家对体检政策有新规定或进行调整的,从其规定。
体检参照《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确定公务员录用指定体检机构的通知》(渝人社发〔2012〕149号)等相关规定,在指定体检机构进行。 体检费用由考生自行承担。体检在县级以上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除按相关规定应在当场或当天复检并确认体检结果的项目外,招聘单位或受检人对体检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7日内书面提出复检申请,经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同意后到指定医院进行一次性复检,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
报考人员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放弃体检。
体检不合格或经确认主动放弃资格出现的缺额,在本岗位面试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的考生中按考试考核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次序依次进行递补。递补人选考试考核总成绩出现并列时则按前述体检人选确定原则确定递补人员。
(二)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由各招聘单位会同招聘单位主管部门对其政治思想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进行考察,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和是否有回避情况进行复查。
公开招聘人员实行等额考察,进入考察及以后环节出现的缺额,不再递补。
七、公示
有关本次招聘公告、考试成绩、现场复审报名资格、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相关信息请登录沙坪坝区“红岩人事人才”(shapingba.cqhrss.gov.cn )查询。
拟聘人员名单在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红岩人事人才网等网站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招聘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准考证号、学历(学位)、专业、毕业院校、考试考核总成绩、拟聘用岗位等。
八、聘用及待遇
聘用审批前,若出现拟聘用人员不符合招聘条件或自动放弃聘用资格等情况,取消该招聘岗位指标,其缺额不予递补。经公示期满无异议或经核实不影响聘用的拟聘用人员,由招聘单位主管部门按有关程序报经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审批,对有严重问题并查实有据的,不予聘用;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作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经审批同意的聘用人员,由招聘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与受聘人员按照《重庆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渝府发〔2003〕37号)和《重庆市人事局关于转发〈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通知》(渝人发〔2006〕68号)等规定,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完善聘用手续,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按规定享受相应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
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予以转正,符合聘岗规定的,聘用相应岗位;试用期内或期满考核不合格或发现隐瞒聘前病史且身体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以及提供虚假材料的人员,取消聘用资格。
对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全过程。一旦发现不符合报考资格者,不得进入下一招聘环节,直至取消聘用资格。
九、纪律要求
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公开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要结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5号),认真贯彻渝人社发〔2016〕281号等有关政策规定和回避制度。对招聘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必须严肃人事工作纪律,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严禁徇私舞弊,若有违反规定或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报名资格或聘用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本简章由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负责解释。
区教委咨询电话:86055590
区人社局咨询电话:65368201
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问题和情况反映信箱:[email protected](该邮箱不接受简历)。
附件.1 岗位一览表.xl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多种就业选择,高职院校的教师力量的空缺越来越大。招聘作为高职院校吸收教师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被广泛采用的同时还普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相应探讨研究和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快速扩招带来的师资人员缺口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空缺,不断开展教师招聘工作。但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和本科类院校教师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的差距,更多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倾向于去本科类院校从事教育工作,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招聘到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缺少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往往需要高职院校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性差距,使得更多的高职教师由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造成高职院校的教师力量空缺情况愈加严重的情况。
2.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存在问题。
(1)教师招聘前期准备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板块中第一个板块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也应当建立在详细教师招聘计划的基础之上[1]。缺乏科学理论和详细计划指导的教师招聘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当下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工作大多缺少详细的准备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负责招聘工作的人事部门是缺什么人招什么人,没有具体、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导致招聘工作程序混乱,严重影响教师招聘的工作效率和高职院校的形象。
(2)教师招聘渠道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主要采用的是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两种方式。网上招聘信息后,人事部门会收到大量的应聘简历,这些简历鱼龙混杂,需要人事部门一一甄别,而且其中大多数简历来自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真正满足高职院校招聘条件的应聘者寥寥无几。这种招聘方式不但会给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招聘效率较低,难以招聘到真正符合招聘要求的人才。现场招聘的情况较之网络招聘也不遑多让,这两种方式都很难招聘到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等高层次或者高职院校急需的“双师型”人才。
(3)教师招聘考核不合理。
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会制定一套相应的考核程序,每一步程序都会各自考核的要点,但还是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大多数高职院校招聘考核主考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而是用人部门的领导凭主观臆断来面试,没有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使得教师招聘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给高职院校的长远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教师招聘成本较高、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职院校的扩招,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较之本科类院校的差距使得很多高学历人才不愿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师工作;高职院校之间也想尽办法互相争取教师人才。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制定出非常优厚的待遇来引进人才,给高职院校的财政带来额外的负担。此外,高职院校教师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频繁,具体表现为:由民办高职院校流向公办高职院校,由内地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很多高职院校新招聘来的教师还没工作多久就被另一所高职院校挖走,高职院校之间人事聘用方面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1]。
二、问题成因分析
1.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规划。
导致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工作和日常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缺少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规划。没有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导致教师招聘工作准备不足、招聘渠道单一、招聘考核不合理等问题;没有基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做出分析,只求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顾此失彼,影响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2.薪酬管理过于简化。
对于招聘来的教师,薪酬管理过于简单,只是按照学历、职称、课时等进行薪酬计算,并没有把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与薪酬挂钩,无法形成绩效工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2];另一方面,很可能因为过于简化的薪酬管理而导致教师资源外流,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2]。
3.高职院校过于偏重评估。
高职院校为了评估需要,过于注重应聘者学历和职称的要求,本着参加评估的需要而大量高薪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高职院校真正需要的“双师型”人才和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人才聘用比例偏低。这种失衡的招聘比例,录用了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但教学实践能力偏低的教师,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还给高职院校的财政带来称重的压力。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是高职院校招聘成功的必要前提,对此,人事部门必须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教师的需求与供给,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因此,要明确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根据组织发展战略,做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另外,规划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结构和层次的合理安排:既要重视教学部门,也要关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重视发展学术骨干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一部分高层次管理人才[3]。只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部人才需求规划,高职院校就能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人力资源招聘[3]。
2.拓宽教师招聘渠道。
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时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通过互联网、专业性报刊和杂志、以及校园宣讲、教师推荐等方式招聘信息,虽然专业报刊和杂志等传统媒介的作用在当今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有所淡化,但这些平台能够更加直接地面对高层次、高职称的人才,招聘到更加符合招聘条件的人才。另外,还可以选择比较有名的猎头公司,通过猎头公司专业化的信息和指导,招聘到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的成功率会大幅提高。最后,还要缩减对迎接毕业研究生的招聘比重,增加对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从教师招聘方面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贡献。
3.制定合理的招聘考核方案。
对于招聘考核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业的招聘考核小组,聘请专业的面试官进行招聘考核,确保招聘考核的科学合理;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招聘工作时必须明确对应聘者的各项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为例,在招聘时就应明确该职位需要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年限、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应的教师资格等条件;还需制定合理的考核程序,针对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做出科学、全面的判断。以笔试环节为例,不仅要通过笔试考核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应聘者的教师岗位知识、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学测试等内容进行考查,同时还要降低笔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重,让更多的应聘者进入到面试试讲环节,有利于招聘效率的提高和人才的选拔[4]。总之,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科学人才观指导教师招聘工作,构建与院校发展相适应的招聘考核方案,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出积极贡献[4]。
4.缩小招聘成本,提升招聘效率。
针对高职院校招聘成本较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缩小招聘成本、提升招聘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时,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招聘工作,一切工作以人力资源规划为指导,能减少招聘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财力浪费;另外,在教师招聘时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说明教师的离职责任和代价并据此签订合同,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控制教师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通过这两种手段的施行,将高职院校的招聘成本和人员流动频繁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对于招聘来的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将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水平与薪酬挂钩,设置绩效工资和有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结合离职责任和离职代价,有效控制高职院校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招聘前准备不足、招聘渠道单一、招聘考核不合理、招聘成本高等,深究其形成原因,则是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管理制度过于简化、院校招聘比重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出了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拓宽招聘渠道、制定合理的招聘考核方案、缩小招聘成本,提升招聘效率、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快速高效地进行。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拙见,其中自然不免有偏颇失当之处,希望各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前辈和同行多多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3):235.
[2]房诚恺.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2012,(23):206.
一、我国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快速扩招带来的师资人员缺口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为了弥补师资力量的空缺,不断开展教师招聘工作。但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和本科类院校教师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的差距,更多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倾向于去本科类院校从事教育工作,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高职院校招聘到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缺少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往往需要高职院校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性差距,使得更多的高职教师由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造成高职院校的教师力量空缺情况愈加严重的情况。
2.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存在问题。(1)教师招聘前期准备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板块中第一个板块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也应当建立在详细教师招聘计划的基础之上[1]。缺乏科学理论和详细计划指导的教师招聘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当下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招聘工作大多缺少详细的准备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负责招聘工作的人事部门是缺什么人招什么人,没有具体、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导致招聘工作程序混乱,严重影响教师招聘的工作效率和高职院校的形象。(2)教师招聘渠道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主要采用的是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两种方式。网上招聘信息后,人事部门会收到大量的应聘简历,这些简历鱼龙混杂,需要人事部门一一甄别,而且其中大多数简历来自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真正满足高职院校招聘条件的应聘者寥寥无几。这种招聘方式不但会给高职院校人事部门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招聘效率较低,难以招聘到真正符合招聘要求的人才。现场招聘的情况较之网络招聘也不遑多让,这两种方式都很难招聘到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等高层次或者高职院校急需的“双师型”人才。(3)教师招聘考核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会制定一套相应的考核程序,每一步程序都会各自考核的要点,但还是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大多数高职院校招聘考核主考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而是用人部门的领导凭主观臆断来面试,没有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使得教师招聘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给高职院校的长远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4)教师招聘成本较高、人员流动性大。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职院校的扩招,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福利待遇较之本科类院校的差距使得很多高学历人才不愿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师工作;高职院校之间也想尽办法互相争取教师人才。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制定出非常优厚的待遇来引进人才,给高职院校的财政带来额外的负担。此外,高职院校教师的人员流动性也比较频繁,具体表现为:由民办高职院校流向公办高职院校,由内地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很多高职院校新招聘来的教师还没工作多久就被另一所高职院校挖走,高职院校之间人事聘用方面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1]。
二、问题成因分析
1.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规划。导致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工作和日常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缺少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规划。没有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导致教师招聘工作准备不足、招聘渠道单一、招聘考核不合理等问题;没有基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做出分析,只求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顾此失彼,影响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2.薪酬管理过于简化。对于招聘来的教师,薪酬管理过于简单,只是按照学历、职称、课时等进行薪酬计算,并没有把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与薪酬挂钩,无法形成绩效工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2];另一方面,很可能因为过于简化的薪酬管理而导致教师资源外流,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2]。
3.高职院校过于偏重评估。高职院校为了评估需要,过于注重应聘者学历和职称的要求,本着参加评估的需要而大量高薪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忽视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高职院校真正需要的“双师型”人才和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人才聘用比例偏低。这种失衡的招聘比例,录用了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但教学实践能力偏低的教师,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还给高职院校的财政带来称重的压力。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是高职院校招聘成功的必要前提,对此,人事部门必须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教师的需求与供给,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因此,要明确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根据组织发展战略,做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另外,规划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结构和层次的合理安排:既要重视教学部门,也要关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重视发展学术骨干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一部分高层次管理人才[3]。只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部人才需求规划,高职院校就能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人力资源招聘[3]。
2.拓宽教师招聘渠道。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时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通过互联网、专业性报刊和杂志、以及校园宣讲、教师推荐等方式招聘信息,虽然专业报刊和杂志等传统媒介的作用在当今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有所淡化,但这些平台能够更加直接地面对高层次、高职称的人才,招聘到更加符合招聘条件的人才。另外,还可以选择比较有名的猎头公司,通过猎头公司专业化的信息和指导,招聘到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的成功率会大幅提高。最后,还要缩减对迎接毕业研究生的招聘比重,增加对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从教师招聘方面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贡献。
3.制定合理的招聘考核方案。对于招聘考核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业的招聘考核小组,聘请专业的面试官进行招聘考核,确保招聘考核的科学合理;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招聘工作时必须明确对应聘者的各项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为例,在招聘时就应明确该职位需要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年限、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应的教师资格等条件;还需制定合理的考核程序,针对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做出科学、全面的判断。以笔试环节为例,不仅要通过笔试考核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应聘者的教师岗位知识、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学测试等内容进行考查,同时还要降低笔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重,让更多的应聘者进入到面试试讲环节,有利于招聘效率的提高和人才的选拔[4]。总之,高职院校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科学人才观指导教师招聘工作,构建与院校发展相适应的招聘考核方案,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出积极贡献[4]。
4.缩小招聘成本,提升招聘效率。针对高职院校招聘成本较高、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缩小招聘成本、提升招聘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时,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招聘工作,一切工作以人力资源规划为指导,能减少招聘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财力浪费;另外,在教师招聘时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说明教师的离职责任和代价并据此签订合同,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控制教师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通过这两种手段的施行,将高职院校的招聘成本和人员流动频繁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结合目前国内高校的现状和相关研究,各大高校教师的人才引进方式基本采用传统的招聘甄选方式,这种方式的理念是基于短期的职位需求开展招聘甄选工作,仅仅以工作分析与候选人“过去做什么”作为考察候选人是否具备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的基础,缺乏对候选人未来绩效的预测与判断。
本文通过对华东地区某本科高校理工科教师招聘效果分析以及结合国内高校教师招聘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目前高校招聘甄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某高校理工科教师招聘效果分析
某高校理工科学院近五年教师招聘效果,从招聘渠道、甄选手段视角出发,并从有效简历、离职率、计划执行、引进人才质量、招聘成本等维度展开分析。
1.1.1 招聘甄选活动主要方式
①招聘渠道:网站招聘、网络招聘、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外部推荐等。
②招聘需求:根据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需求制定年度师资队伍招聘需求, 包括职称、学历学位、专业、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经验以及学术要求的简单说明。
③甄选的标准:人岗匹配的主观性评价为主.
④甄选技术:主要采用试讲和非结构化面试相结合
1.1.2 招聘效果分析
①有效简历:近5年,收到应聘简历数270余份,其中有效简历数(符合岗位要求同意进入面试环节)55份,有效简历占20.37%。
②离职率:引进17位新教师,离职2位,离职率11.76%。
③计划执行:完成招聘需求计划的60%左右。
④人才质量:根据该学院年度考核办法,引进的17位教师中近五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有2人次,11.76%的比例低于该学院41.67%的平均值。
1.1.3 招聘成本:招聘成本主要为组织工作者参加现场招聘会以及部分外地博士应聘者的交通住宿费用,招聘成本较低。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的分析结果来看,招聘甄选各环节缺乏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科学做法。国内高校教师招聘也普通存在类似的困境。主要原因归结为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战略性,缺乏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岗位工作分析;人才评价缺乏客观标准和依据,忽视了职位分析对甄选过程的导向作用;甄选技术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即非结构化面试和短时间的试讲这种传统理念的招聘甄选方式,评价的主观性大,无法深入了解应聘者的职业动机、性格特质与岗位的匹配度等情况。
2 优秀教师胜任力特征分析
基于高校体制的客观性,考虑理工科学院的案例及数据基础,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胜任力特征分析上,分析该学院优秀教师特质构成要素,运用人岗匹配原理,以指导甄选过程。
通过对该学院具有优秀业绩的理工科教师的关键行为分析,研究得出以下胜任力特征模型。
表1 优秀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模型
[特征分类\&胜任特征名称\&胜任特征描述\&知识、技能\&基本知识\&具有本学科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国际视野,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教育背景及海外学习经历\&教学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较强的课堂感染力、学生引导启发能力和教学组织调控能力\&科研能力\&具有本研究领域丰富的科研项目开发经验,发表过代表性的高水平科研论文,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具有广泛的学术人脉以及良好的科研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角色\&学生导向\&对学生负责,全面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困难,良好的师生关系,明确的教师职业定位\&求职动机\&职业倾向\&热爱教育事业,对人才培养工作充满激情,善于学习、开放性,对教师职业以及对应聘单位的薪资待遇、发展平台有认同感\&性格特质\&职业个性\&热情、表达能力强、支配能力强、有活力、自我肯定,高自我价值感和高成就动机\&]
3 基于胜任力特征的高校教师招聘甄选体系
3.1 引入工作分析,明确招聘需求
学校人事部门更清楚学校的发展目标、岗位的薪资待遇等信息,同时更为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而院系是用人部门,更清楚岗位需求、工作职责,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引入工作分析,院系提供岗位说明书,即关于岗位职责、权限、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即以上分析的胜任力特征提及的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等相关信息。两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会使招聘工作更具目的性、更有效率。
3.2 拓宽招聘渠道
高校教师的招聘渠道可分为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和系统内招聘,所面向的对象分别是高学历或丰富经验的研究人员、应届毕业生、高校系统内其他教师。结合师资需求,根据不同的招聘对象,可以采用校园宣讲会、学院网站、各大招聘网站、现场招聘会等途径招聘信息,在新媒体时期,也可以采用微信微博等方式。另外,加强与各大同类高校的联系,利用教师个人的学术人脉,引进优秀教师。
3.3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