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8-18 10:47: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前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篇1

一 历史考证

最早意义上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诞生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它作为史上第一个真正对设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艺术院校,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技术变革的极大需求。包豪斯在整体教学模式上具有惊人的系统性和彻底性。学院实行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为依托,以车间为物理基地的“结构思维班”模式:半年时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大基础课程,剩下的三年时间则进入车间开始学徒制教育,固定在一个“实习场所”学习和实践,整个过程由专门的优秀技师和形式导师进行指导与帮助,这也是包豪斯最大的教育特色。学院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学应走进社会实践”的办学模式,强调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习工厂紧密结合。为了使这种办学模式较好的发挥效用,包豪斯起初采用“作坊”制,根据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制定各个工作坊,并聘请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作为教师执教,在其指导下,学生在实习车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并把工艺技能提高到高水准的视觉标准水平上,同时在工作坊中加大社会项目成分,学校教学与社会项目实现共同教授。

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包豪斯实行的这种教育制度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理想主义色彩,但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雏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培训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也使得教学成果以成品方式展现,更方便直接的判断教学质量的好坏,这种与实际相联系的工作室教育体系为日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 文化风格聚焦

从文化风格角度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出现了较多波澜。包豪斯被强行关闭后,大批教员远赴海外,将其设计教学理念从德国带到了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由于商业因素和时代影响,这种设计理念逐渐发展成了独特的国际主义风格。以“少则多”、高度理性化、形式简单、商业性强为特点的国际主义风格直接影响到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使许多学校纷纷改革原有教学培养制度,从而适应当时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发展变迁。这期间,国际主义风格的侵袭使之成为各高校教学目标的指南针,工作室教学也得以发展。大部分学校在沿袭包豪斯“作坊”制的同时,在实践环节加大商业社会项目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成立众多以商业为目的的工作室,注重工业生产环节等。然而为抵制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在商业上的蔓延,出现了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有力的反击:企图以严肃的设计教育体系来取代美国商业主义,教学上继续秉承包豪斯教学模式,把重心从“创作外型”扭转为“解决问题”,开设的工作坊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开创全新的视觉体系课程等。可以说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包豪斯式教育的另一个实验中心,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历史凭证和宝贵资料。

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其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为迎合这种风格的来袭,学校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从而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一是意识到这种风格商业化的本质,用学校教育来扭转其对设计教育的毒害。前者在教学中加大商业项目的成分,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含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稍微偏离了正确发展的轨道;后者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架在了一个理想高度,继续沿用包豪斯式的乌托邦教育体制,含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忽视了社会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出的潜在要求。

三 影响启示

从包豪斯的发展变迁到国际主义风格对教育制度的侵袭,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历史和风格的洗礼,逐渐崭露头角,发展萌芽。

第一,包豪斯教育体系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教学并举,坚持把实训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些均为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包豪斯开设的工作坊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雏形,其“设计应服务于社会、作用于工业生产”则直接映射出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深刻含义:教学是根基,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是教学和研究的最好反映,三者呈良性循环发展状态。第二,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彻底。国际主义风格由于过多融入商业化色彩,遭到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烈反对。在这两种滋生力量的相互较量和现如今中国教育改革所呈现的态势下,更清晰的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以包豪斯为基础的“作坊”制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遵循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的教学方针,以社会产业链和设计实践项目为导向,以物理意义上的工作室为实验根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合实践教学和设计实践项目,建立以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四 总结

从包豪斯创立的工作室雏形“作坊”制到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一直在延续。包豪斯作为设计教育界中的一朵奇葩,开创的全新设计教育理念为现如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得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也为我们指明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这些都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值得我们深究。

篇2

幼师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需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实习基地情况和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习基本规范,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前的指导设计工作。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具体方案。

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自行演练,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教学的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学生音乐、舞蹈等学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文化、道德行为习惯等素质的提高。所有教师的理论课程,教学应有的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应“少说多做”为主。通过教学形式改在由“教”变为“做”的活动中获得习得的经验。

(一)讨论分析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幼儿园实际教学视屏为范例,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学会分析思考幼儿教学中的问题,从“发现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较适合学前专业学生,能使她们在开放性的学习中不断增强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她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询问学生“我们的教材还应增添哪些教育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上课最好?”等等问题,这样既可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景模拟法

把教室设计成幼儿园的班级模式,让学生设计各个区角,自己动手布置制做一些教玩具,同时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等活动。即 能使她们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情景又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把枯燥 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效的角色体验实践活动中来。如一部分同学扮成幼儿园的教师,另一部分学生扮成幼儿,当春天来临时,请小老师采用各种方式来布置活动室,引导孩子认识四季,让学生比一比,看谁的创意好、更形象、更便捷地使幼儿清晰地区别四季。在这过程中学生丰富 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幼儿园的执教能力,为入园实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激励法

兴趣与需要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强化训练与竞赛相结合提高了学前专业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能力,我们经常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训练,及技能竞赛,即把最能表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术作为技术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增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训练采用分离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关于技术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教育,分离训练则由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多样的技术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则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术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即引起学生竞项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校外幼儿园的教育资源

“多听多看”“走出去请进来”到课外训练也是学生技能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础途径,鼓励学生成立与校外幼儿教师组成“互动”学习对象。学校可选派优秀学生前往“互动”园进行实习训练,回到学校与其他学生交流实习体会,也可请“互动”园的幼儿教师到校亲自给学生们讲授在实际工作经验,充分地利用校外名师的资源,多元化陪带指导,从而扩大学生视野、提升了她们的能力,在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目标的过程中迅速提高专业素质。

三、见习与实习相互衔接统筹

一年级安排学生每周半天或一天下幼儿园见习,在二年级上半期进进行教育实习,在三年级顶岗实习并进行一次一个半月左右的集中回校指导。这样的安排符合教育实习的科学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大有裨益。在见习、实习期间,可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到幼儿园的保教实际工作中,在实际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有理论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一)了解实习园的制度、文化

体会各个园的园文化,园的规章制度,了解实习班级的组织管理及幼儿发展等多方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确见习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初步的教师职业规范。通过观摩教养工作和工作计划与记录,熟悉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环节的具体要求与教师的工作职责。

(二)熟悉教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工作程序

观摩原任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进行个别教育时的方法、策略、工作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分析。熟悉该班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与具体措施,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及病儿的特殊管理,了解教师在游戏前的计划制定、准备工作,观摩游戏组织情况,适时参与教养活动。

(三) 对实习做出常态化管理

监控实习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使其一贯化常态化。实习前,一是对实习生摸底,二是对实习园摸底。尽量做到基本情况心中有数,为在实习中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做好准备;实习中,努力做好对整体实习过程任务的把握,如对实习生实习热情的维持,对实习生生活纪律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对学校和实习队形象的维护和提升等;实习后,做好诸如感谢信的书写、各种表格的汇总、实习生的实习鉴定、教案交由原任老师签字、评分等具体工作,重点在于观摩汇报课的准备和开展。

(四)实习评定。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评:

1.见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能主动接近幼儿,对幼儿观察是否仔细,有无观察笔记,质量如何。

2.教学计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是否恰当合理,教学理程序设计是否有一定创造性,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语言、教态是否清晰简练、自然大方。

3.游戏计划是否详细、内容包含丰富、效果如何。

4.能不能主动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5.是否严格遵守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无事故发生,与他人团结互助如何。

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即将走上实习或工作岗位前的实训与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设计教育实习前的地教学指导,科学规律的指导实习,有利于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翔. 中职生实习指导[J].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学前教育是为幼儿一生奠定基础的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应该具有专业化的职业素质,即娴熟、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能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驾驭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从社会发展对幼教师资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坚持“德育为先、再学精技能”的培养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蹈、声乐、琴法、手工、绘画、口语、操和口令”七大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岗位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知识要求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了解婴幼儿的教育基础知识;了解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情感要求

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明确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重视保教工作。

(三)能力要求

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教育工作目标、计划(班务工作计划,保教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组织实施;能够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以及保教计划完成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的设计;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完成本班的早操编排和幼儿园活动准备;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能够组织和参与园内的教研活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活动;能够做好幼儿园的安全卫生工作,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合理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策略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往往是教师多项技能的运用,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新的儿童观、教育观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技能。面对的教育对象是2~6岁的婴幼儿,他们在智力、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发展都存在差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行动的独立能力、思维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较弱。

另外,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分学科教学、单元式主题教学、五大领域综合教学,从教育的内容来看,无论是以计算、语言、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六门学科的教学,还是以幼儿活动为线索综合主题的单元式主题教学,以及综合了学科知识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五大领域综合教学,都离不开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经过专门的、系统化的专业技能训练,才能胜任幼儿园保教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与幼儿园的无缝对接。

(一)结合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训练内容要求,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一日活动流程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也就是从幼儿进入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所产生的一切活动,整个流程是:入园活动(晨检、晨接幼儿自主活动)、早操、早餐、区角活动、课前准备、教学活动、间餐、户外活动、午餐、散步、午睡、起床、离园等。

2.劳动技能和配班技巧:指卫生的打扫、幼儿床铺的整理、保育登记、消毒、家长工作等消杀和疾病防控、护理和生活技能以及配班和应急处理。

3.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指教师指导幼儿所必须具备的唱、弹、跳、画、做、说、操、写、观察、环创、PPT制作等能力。

(二)技能要求和考核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教师资的专门机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将之培养成为职业人和社会人,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以幼儿园的岗位要求标准为依据,以培养突出的专业技能为主线,所以,要求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做到“四讲、四艺、四做”。

1.“四讲”:讲故事、讲课、说课、念儿歌

要求学生在就业前达到脱稿讲故事(创编或改编均可)30个、儿歌(手指游戏、童谣、绕口令)30首,表情和语速都要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形象地表现出来。

2.“四艺”:弹、唱、画、跳四项技能

要求学生在就业前达到脱谱弹唱幼儿歌曲、律动40首;简笔画要求在10分钟之内完成90种以上的动植物等画法;能运用幼儿舞蹈基本动作即兴创编幼儿舞蹈;能创编不同年龄段班的早操。

3.“四做”:幼儿园环境创设、故事绘本制作、手工制作、PPT课件制作

要求学生能完成主题环境创设方案,根据方案完成环创;根据故事完成绘本制作,再根据绘本讲故事;根据不同的材质完成20件手工;根据幼儿园的教材内容完成课件制作10件。

中职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差的共性,只有训练没有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无法达到幼儿园岗位标准,因此,要将考核作为手段,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1)单科的每个知识点的过关考核,记入平时成绩。

(2)全能性的考核,将专业技能考核作为进入幼儿园见(实)习的资格审核考试,达标者取得见(实)习资格并颁发“技能优胜”证书。

(3)每月开展不同类别的技能大赛。

(4)组织参加市级以上的比赛和各级技能展示活动。

(5)参加毕业生就业技能展示会和“双选会”。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职业技能练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专业能力,缔造专业品格之目标。

三、建立稳定的见(实)习、教研园所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始终应围绕幼儿园的用人需求和标准。稳定的见(实)习园所将承担着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培养专业教师和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优质学前教育追求和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幼儿教育师资、辅助人员和早教市场人才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一)采集幼儿园实况,增加实践性教学

让学生观看专业课教师从幼儿园采集的幼儿园环境、环创等图片以及幼儿园教师教学视频等,让学生分析、总结并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园教材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初步体验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各个环节是如何开展的。

(二)采用“请进来”的办法

按本专业的课程需求,把幼儿园一线优秀的教师请进来给学生上课,如:保育类、语言类等课程。在教学中积极征求并听取她们的意见,以便达到学与用的最佳效果。

(三)采用“走出去”的办法

进园进班观摩、见(实)习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以及劳动技巧和配班技能等保教活动。可采取分学期递进式的见习手段来弥补学生在校内实训的不足。如:第一学期,组织学生进园了解、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和环创等。第二学期,安排2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园到班见习保育工作和参加教育局、片区组织的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第三学期,安排4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园到班见习保育工作,体验组织幼儿教学的过程和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第四学期,安排8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园到班见习保教工作、参与听课、上课、评课以及参与幼儿园庆“六一”活动的整个准备过程。第五、六学期,到幼儿园实习保教工作。

(四)建立第三方参与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1.学生在幼儿园见(实)习,将学生见(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由幼儿园带班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由学校提供考核表);

2.本专业的任课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分别对学生见(实)习的单位、带班教师进行实地回访。

通过以上方式,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及该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适用程度,适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教育内容以及实训等等。

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体系,引领专业技能培养方向,达到培养出“会唱、会跳、会说、会写、会画、会用”的幼儿园适用人才。

篇4

关键词: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措施

按照国家制订实施的高职高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我校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探索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基地共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培养的幼儿教师应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时,必须在日常理论教学的同时,依托实训室以及幼儿园实训基地,采取“教育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要求所有教师明确实践课程的比例要达到总时数的50%左右。改革校内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机制,所有实验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校外实践管理体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全过程监控与管理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

学校加强实训室建设,新建了微格教室、语音教室、幼儿行为活动观察室、早期教育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专业画室、计算机机房等校内专业实训室,增添了智能建构等实训室设备。在此基础上,建成了集教学、培训、开发、科研为一体的郑州幼专学前教育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是目前河南省较为先进的学前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另外学校加大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完善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实践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积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具体课程实施时,有计划有侧重地安排好实践学习环节,建立实验实训、模拟教学、保教见习、保教实习、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习支教等为一体的全程实践体系,通过学校与幼儿园一体化机制,使知识教学面向实践,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边学边做,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培养的学生和幼儿教师无缝对接,即出即用。初步形成一套“观念引领、能力开发、实践指向”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二、加强园校合作,实现人才共育

学校本着“面向实践、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依据教师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衔接,重视见实习工作,选择和发展了一批资质高、信誉好、实力强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学校与幼儿园一体化机制,使知识教学面向实践,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边学边做,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培养的学生和幼儿教师无缝对接,即出即用。学校与各实习基地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授予“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匾牌。每年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分赴各实践基地进行见实习活动,各实践基地均能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见实习,确保见实习质量。

首先,科学规范学生见实习工作。为确保见实习能顺利开展,学校制订了《教育实习带队辅导教师操作规范》、《教育实习学生管理办法》、《教育实践基地协议》等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也制订了相关的实习管理规定,学校和各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齐抓共管,共同确保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每学期初,教师根据本教学部工作计划,制订本教学部实习实训计划和安排,校内实训室由各教学部统一调配使用并填写实训室活动记录。教务处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计划制订见实习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分赴各实践基地开展教育实习实训活动,学校派遣相关教师负责带队和实习实训辅导。各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也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生出发前进行见实习动员,见实习期间由教务处、各教学部进行巡视、访谈,见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表彰。此外,学校还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的学员到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其次,开展“顶岗置换”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实践能力强,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为满足这一需求,学校自立项以来,有计划的开展了“顶岗置换”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我校筛选出115名优秀学生分派到全省6个地市、67所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进行为期1个月的顶岗实,并将原岗位的幼儿园教师置换到我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2014年有120名优秀学生分赴省内8个地市,60多所幼儿园进行顶岗置换。顶岗置换培养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将学科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融合,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设计、感悟、提升,最终实现与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的零距离对接。这种模式是对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检验,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再次体会、学习、反思,对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再次,推行幼儿园职业导师进课堂机制。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目前学生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对幼儿园了解不够、活动参与少、实践能力弱等问题,学校探索了“职业导师进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幼儿园推荐、教师自愿报名、学校选拨的方式,筛选出了部分幼儿园骨干教师对在校生进行课堂授课。

三、加大附属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师幼共同发展

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附属园的硬件环境。学校购置绘本图书一批,支持附属园建成绘本实训室2个,丰富了幼儿园的图书资料;学校还购置大型户外玩具若干套,增加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设施。

在软实力方面,学校对附属园提供了专业支持。学校经常委派教师深入附属园,通过开展讲座、案例教学、研究课题等方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学校专业教师每月定期参加附属园的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等特定节日,学校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附属园的亲子活动,为家长普及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扩大附属园的影响力。学校在校生还经常组织大学生志愿活动,带领附属园的孩子们参加一些诸如母亲节感恩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

在学校积极建设附属园的同时,附属园也与学校一起,共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附属园的园长及骨干教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及在校生的职业导师,在实践教学及学生见实习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附属园每年接收见习学生500人次,提供实习岗位近60个。2年来,附属园共接收20多名毕业生就业。

学校始终把园校科研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学校经常选派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幼儿园教育和管理一线,及时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新动态、新问题,将问题当课题,共同研究。除课题研究之外,我校与幼儿园合作编写教材,多本教材已经正式出版。有近30家幼儿园参与的幼儿园教育案例已汇编完成,正在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反响良好。

园校一体 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刚刚起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不断探索、研究、进步。一些措施也会随着实践教学的逐步开展,不断完善。

篇5

“语文素养”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语文的积累,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另一方面体现在知识视野、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情感态度等更高的层次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有重要启蒙作用,因此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绝对不是终点,而是终身学习的另一个新起点,在毕业后多数学生会更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或其他形式的教育,这些教育都需要其有扎实的专业及文化基础,语文正是这些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能力。我们发现语文学得好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就比较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也就相对比较轻松;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对复杂、陌生的专业概念的理解,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都会相对比较弱。著名学者余秋雨指出:“语文能力是现代人健全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素质的高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人文素养、人格修养的提高,并且必将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分析

结合现实教学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语文素养:

1.倾听、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培养的首先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是摆在第一位的。人类的交流首先要通过“听”来接收对方发来的信息,再通过大脑理解。“听”的能力要求对幼儿教师而言就更高了。因为孩子的语言还不成熟,有可能是断断续续的,也有可能是通过单个的词语或者是不连贯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甚至有可能是孩子自创的词汇或语句,这些无疑都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学会倾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2.表达、交流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是幼儿教师,良好的沟通交流的能力是他们的必备素质。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口头语言教育是他们工作的主要手段。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和人沟通,其中最重要的是善于和幼儿打交道,当然也要和幼儿家长打交道。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幼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诵读、演讲能力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诵读演讲能力。每上好一次课、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演讲;重大节日的主持更是一次次演讲。“能说会道”是一个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每个幼师在校生追求的目标。

4.应用文写作能力

幼儿教师不仅要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还要应用到海报、方案、书信、启事等应用文。如孩子日常的家园联系册、评语都需要幼儿教师来填写;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需要做方案做海报等。在日常工作中还会遇到活动主持和演讲等活动,这就需要写台词和演讲稿。虽然调查显示写作能力在幼儿园工作中不太受到重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良好的写作能力必不可少。

5.传统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道德标准,还包含仁爱、诚信、感恩、共处等传统美德。我们近年来倡导的国学教育是民族文化结晶,它们正是语文教育的生动教材,它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识,仁爱、诚信的民族品质,“正己”“修身”的道德标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审美素养

现今的幼教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学习力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幼儿园教育是人的一生的“底色教育”。很多长大后成名成家的伟人,总结他们一生的教育过程,都不约而同的说过,幼儿园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形成对这个世界初步感知的黄金时期。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三.幼儿教师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要体现其专业特点,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来进行教学,通过调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教授给学生贴近职业生活需求的知识。

1.广泛阅读,赏析精品

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势必需要广泛的阅读,一个人要拥有较高的审美水准,是需要在大量阅读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体味到大自然多姿多彩、人生的激昂澎湃,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发出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时在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的同时,提升了审美的境界。

另外,要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倾听、理解能力,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多于包括幼儿在内的其他人接触,通过日常生活、课堂内外、实习见习等渠道多与人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想,从而提高语言文字基础和鉴赏能力。

2.勇敢尝试,锻炼口语

现实情况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佳,不少学生不善于表达,提问交谈,往往不知如何应对。长此以往,必将给求职、择业带来困难,对自身长期发展也更为不利。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由“怕说”到“敢说”,再到“会说”。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期要求只要能讲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即可;接着就要提高标准,要求能够准确地叙述事件、条分缕析;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讲话得体,语言富有文采、仪态大方、具感召力。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演讲比赛、命题辩论、专题调查报告等。

3.勤学多练,妙笔生花

考虑学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本身文化基础,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作文训练向应用型倾斜。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日常文体写作,如请假条、检讨书、申请书、个人简历、求职信等,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二是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写作,如启事、通知、海报、计划、方案、总结、评语等,可以设定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们进行创作练习。

4.征圣宗经,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典籍是古代的圣人在参透自然、社会义理的心灵之音。它们经过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淘洗而最终留存下来,可见其内在潜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这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学生毫无疑问都应该熟读成诵。

作为为学前教育输送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对在校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开设课程方面,尽量全面覆盖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学方法上,不能是是“摇头晃脑”“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精神的炼狱,而应该是理解、领悟基础上的熟读成诵,只有对经典的东西识记背诵下来,才能随着时间的沉淀,慢慢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升国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和同学共同努力积累、感悟。教学内容应从课外读物中精选,力求使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从而提升审美的境界。

当今社会,语文素养对一个人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特别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他的语文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受他启蒙的幼儿。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唤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杰恩,王友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1.

[2]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篇6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每月进行一次教案检查,每周五下午举行“中青年教师”——公开教学,特别鼓励年轻教师不断向老教师请教、虚心学习,多去听老教师讲课。教务处领导随堂进教室听课及一天至少2次查课, 严抓常规教学管理,以优良的教风、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及时排好学期课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照课表上课;施行上课教师和上课学生双向考勤制度,教务科不定期的到教室检查学生的到课率和教师的到岗、授课情况;采用了新的调课程序,授课教师如需调课,须认真填写调课通知单并由教务科领导审核同意方可调课,调课通知单留档保存。 2、深入课堂听课,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务处定期深入到各个班级进行听课、评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评价教师的上课质量,并及时的给出建议。 3、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全体教师教务例会,总结一周正常的教务常规教学情况,收集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出现问题应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例会上,探讨课程特点、教材选用、教学设备、师资配备、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教学秩序良好。期中教学检查采用教师自查和教务处集中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的内容包括教师授课效果、学生到课率等内容,了解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4、2018级所有学生在12月底完成了在校2.5年学习任务,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二、鼓励重视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和参加培训创造条件

1.2020年8月学校派出钟玺、李维2位老师参加专业教师国家培训,他们分别到南昌应用工程学院(汽车运用检测与维修)、广州(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动漫设计)并获得了结业证书。

2.2020年下半年学校录取17位新老师,从8月1号起对新进老师为期2周的培训,培训内容为:劳动纪律制度、教学常规、上课流程、如何学写教案、怎样当好一个班主任,学生管理等项目,使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三、为提升学校教师职业资格考核及等级测评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技能鉴定所的功能

本学期新增各专业考评员6人,建立了学校各专业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场所。

在本学期9月28日---29日对18级汽修1班—汽修5班、18级幼师1班—幼师3班两个专业(汽车维修专业197名学生、学前教育的保育员资格证118名学生)进行技能资格鉴定考核。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率将达到100%。

四、教务处继续组织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及“双师型”申报评定,满足教师资质需求。

本学期我们教务处有共有7名教师获得了技工学校教师上岗证。

职称工作的评定几年来教务处一直很重视,本学期的职称评定于2020年6月开始由教师填报资料,上交主管部门进行中级职称评定,我校有4位老师获得了中级职称资格证。

本学期下半年我们学校共有7位老师取得“双师型”资格证。

五、学校十分重视师生技能方面培养训练,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

1、今年8月份我校有4位老师参加江西省汽车专业信息化教学大赛,荣获三等奖。

2、2020年9月23号—24号学校共有学前教育、车身修复、车身涂装、机电维修、汽车营销、电子商务共6个项目18名学生分别参加2020年萍乡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技能大赛的举行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兴趣。

3、2020年11月4号—6号学校共有 车身修复、车身涂装、机电维修、汽车营销、酒店管理5个项目5位老师和14名学生分别参加江西省人社厅举办的萍乡市“振兴杯”技能大赛,每个赛项师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4、2020年10月—12月不同时间学校共有4个项目即学前教育、车身修复、车身涂装、机电维修代表萍乡市中职学校参加2020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类比赛的参与,提高师生学习动力。

六、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学历提升工作尤其外出顶岗实习学生学历要求

七、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尊重教学规律,以人为本,使教学保持正常状态。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教学大纲,落实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2、高考班级进行规范性的月考。非高考班进行期中、期末考试。

5、从严从细落实教学常规的检查,实行教学常规日查课堂周通报、月查教师教案、作业、听课、教学反馈对检查的结果及时通报。

6、充分利用德育课、班会课、语文课进行安全专题讲座,尤其今年疫情特殊时期的防空安全工作,每天早上的健康打卡,对学生早、中、晚的体温测试、周日返校的行车登记。加强学生的两型教育、体育教育、科技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国防教育。

7、期末各科试卷的制定和印刷

8、组织期末考试和试卷批改

9、上交各科成绩和各项资料

10、积极开展教务处教研活动,每周教务例会结束后开展“中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发挥教师的教学热情,集体公开评课,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八、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还不够,个别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的规范方面,某些教师还不能很好地管控学生,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

教师在课程前的准备过程中,抓不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不清课程内容的重要程度,才导致备课针对性不强。

工作纪律方面某些教师过于松散。

工作的依赖性强,缺乏钻研精神。

对于教务处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1、制订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请假制度,加强个人责任感。

2、加强已有制度的执行力度,经得起各个方面检查和各项考核、考评

3、讨论绩效考核、课程系数、劳动纪律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7/08-0092-04

在挪威的幼儿师范院校,每学年都会为师范生安排必须参加的实习活动。2003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师范教育大纲》(以下简称《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了学前师资教育中实习的重要性,“学生的实习要占大约20周时间。学生们将通过实习,熟悉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获得与不同年龄、背景、资质的儿童和儿童群体交流的经验,还应通过亲身体验来积累领导儿童和其他成人的经验”。《教育大纲》强调实习的目的是让师范生获得与将从事的工作(幼儿园教师)相关的经验。2006年颁布的《幼儿园法》规定幼儿园有义务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提供实习场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有责任在师范生实习期间为其提供指导。《幼儿园法》还强调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会为幼儿园带来新气息,有助于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实习可以让师范生、幼儿园均从中受益。本文拟详细介绍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中的实习活动,供中国同行参考。

一、实习目标

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一直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是让师范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累相关经验,为毕业后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打基础。因此,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是实习培训的重要任务。

挪威学前师资教育要求师范生在正式成为幼儿园教师时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了解儿童,能带领儿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发展状况,以便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促进儿童发展。二是评估能力。《教育大纲》强调教师应该有能力评价和反思教学工作。三是社交能力。幼儿园里的各种关系相互影响,教师必须有能力在社会互动中评估自己和他人,利用社会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四是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对幼儿园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要具备应变的能力,根据社会和幼儿园的变化改进教学。五是专业道德。教师要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对师范生来说,参加实习可以让他们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了解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重新评估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以便尽早确立适宜的专业发展方向。有了实践经验,师范生还可以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作准备。

学前师资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师范生提供一个毕业证,更是要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实习对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实习与平时上课不同。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既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有机会接受资深教师的专业指导。有学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的合理参与。〔1〕因此,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亲身体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也就是说,师范生不应该只做正式教师的助手,也不应该只做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如与儿童游戏互动,与其他教职员工一起组织活动等。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要重视观察记录,又要不断反思。观察记录是指师范生要坚持观察儿童的活动情况,收集儿童发展的信息,也要观察教师、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情况,体验各种不同的观察记录方式,积累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则有利于师范生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和改进策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2〕《教育大纲》非常强调提高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与儿童个体或儿童群体互动时应该坚持反思自己的工作。与带教教师谈话,完成实习报告等,都对师范生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有帮助。在实习结束后,师范生要把自己的实习经历与已有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对自己的实习活动进行反思,以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实习安排

笔者以卑尔根大学学院为例,介绍实习活动的具体安排。

1.相关人员

在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为期3年,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在卑尔根大学学院,教育学是师范生3年都要学习的一门主课。教育学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认识。教育学的执教教师对师范生的实习活动负主要责任。

师范生每学年都有实习安排。第一学年有7周在幼儿园实习。第二学年有5周在幼儿园实习,还有2周在小学实习。第三学年在幼儿园实习4周,其中2周的实习必须与自选主修课挂钩,如音乐、戏剧、户外运动等。

学前师资教育注重让师范生在高校接受各个学科的系统培训,获取丰富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便在实习过程中从容应对各种工作挑战。

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了一位实习课程负责人专门负责师范生的实习安排。实习课程负责人要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幼儿园,同时也负责与各个幼儿园达成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协议,还负责根据学前师资教育的总目标和各个科目的具体教学目标制订师范生的实习计划。师范生实习计划的制订还要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安排。

教育学的执教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大约30名师范生的实习。在师范生实习之前,实习指导教师会专门授课,指导师范生进行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实习指导教师还会安排师范生和他即将去实习的幼儿园中的带教教师会面。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要到师范生的实习幼儿园去与师范生和带教教师开小组指导会议,在师范生实习结束后开总结研讨会。实习指导教师有责任确保师范生的实习培训和教学指导大纲的目标保持一致,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师范生完成实习任务。

其他学科的执教教师①有责任根据本学科内容确定师范生的实习任务,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到实习幼儿园去与师范生和带教教师开小组指导会议,还需要参加卑尔根大学学院在师范生实习前组织的师范生与带教教师的见面会。

卑尔根大学学院是与幼儿园,而不是与带教教师签订师范生实习的正式协议的,因此,幼儿园园长承担师范生在幼儿园实习的主要管理责任。园长有责任在幼儿园组织召开由实习指导教师、师范生、带教教师参加的小组指导会议。一名带教教师负责1~2名师范生。如果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幼儿园规模较小,卑尔根大学学院会付给幼儿园或带教教师一定的费用。

师范生的实习应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师范生能否在实习中受益,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专业指导的质量。幼儿园和带教教师应该为师范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师范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带教教师是师范生在幼儿园实习时的指导教师,他有义务为师范生的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师范生实习结束后,由带教教师评判其是否合格。

师范生应接受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的指导,按教师的要求工作。师范生应自己掌握实习的进程,把握机会进行观察记录,学习写教案,实施教学计划,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其他员工合作并对教学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等。

2.实习目标和内容

每一学年的实习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学年实习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提高与儿童个体、儿童群体互动的能力。师范生要学习组织、计划和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学习处理简单的教学文件,填写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表和场景观察记录表。各个学科的实习内容不同。教育学的主要实习任务是与儿童互动,观察儿童的游戏以及了解如何在幼儿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数学课要求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体验数学的本质及其对儿童的意义,开展和数量、空间、形状有关的教学活动。手工课强调师范生要学习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在幼儿园组织艺术活动,了解如何创建有艺术氛围的幼儿园。体育课则强调师范生要带领儿童在室内外开展体育活动,学习如何把体育活动变成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自然科学课要求师范生为儿童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在第二学年的实习中,师范生要更独立地工作,工作的重点是尝试领导整个儿童群体并与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合作。师范生应为儿童规划各种活动和学习场景,获得相关教学经验。戏剧课要求师范生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并为儿童排练一场戏剧。音乐课要求师范生利用他们学到的教学方法组织儿童开展音乐活动。挪威语课要求师范生熟悉儿童文化,为儿童介绍文学作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宗教、价值观与伦理课要求师范生试着与儿童谈论信仰问题,并维护儿童的,联系实际分析伦理问题。所有科目都要求师范生尝试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求在工作结束后进行书面总结。

第三学年的实习重点是要求师范生在幼儿园积累管理经验。和前两年相比,师范生在第三学年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角色和幼儿园的职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师范生应该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合作,共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师范生应注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的成长问题,阐述幼儿园作为社会机构应承担的职能,还要组织一次以社会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3.对师范生的指导

幼儿园带教教师每周要抽出1.5个小时来指导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在接受指导之前,师范生应进行相关准备,例如,列出一些希望带教教师帮助自己解答的问题。带教教师可以一对一指导,也可以对几名师范生一起进行指导。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对工作进行反思。每次指导结束后,师范生应写一份总结,记录指导中谈到的问题。指导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包括师范生和儿童的互动、师范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针对有特殊需要儿童开展的教学活动等。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参加至少一次这样的指导活动。

4.对师范生的评估

三个学年的评估标准不同。对师范生的评估要和每学年的实习目标挂钩。第一学年强调师范生要有能力在幼儿园与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沟通,第二学年要评价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领导儿童以及与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合作的能力,第三学年的重点是评估师范生与幼儿园工作人员合作改进幼儿园工作和反思职业伦理的能力。评估的参与者包括师范生、幼儿园带教教师、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各个学科的执教教师。评估内容和形式见下表。

除了对实习工作的评估外,师范生还需要接受适宜性评估。适宜性评估是对师范生的全面评价,包括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个人资质等,目的是评估师范生是否适合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于儿童的权利、安全和身心健康有可能构成危险的师范生是不能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的。

5.高校和实习幼儿园之间的合作

卑尔根大学学院和大约80所实习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涉及多个领域。在师范生开始实习前,卑尔根大学学院邀请幼儿园带教教师到学院与师范生和各科执教教师见面。在见面会上,大家一起讨论实习的目标、内容、任务以及幼儿园带教教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与师范生的角色分工。学院会专门安排1天的时间,为第一次担任带教工作的教师介绍带教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学院还会为带教教师安排30个学分的课程,详细介绍如何指导师范生实习。此外,学院每年2次邀请带教教师到学院参加能促进带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等活动。

实习是挪威学前师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布置的实习任务很重要,能为师范生指出实习重点,便于师范生集中精力完成实习任务。但是,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有时会与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产生冲突,以致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有必要经常讨论师范生到底在实习时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由谁来确定实习内容等问题。这种讨论有助于提高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LAVE J.Learning a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R〕.San Francisco,CA: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2〕SCHON D.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R〕.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Teaching Practice in Norway’s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Asta Birkeland

篇8

第二条实施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第三条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残疾人教育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普通教育机构在实施残疾人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领导,统筹规划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逐步增加残疾人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残疾人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六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应当积极促进和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七条幼儿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

第八条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

第九条社会各界应当关心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二章学前教育

第十条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

(一)残疾幼儿教育机构;

(二)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三)残疾儿童福利机构;

(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五)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

残疾儿童家庭应当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

第十一条残疾幼儿的教育应当与保育、康复结合实施。

第十二条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

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询、指导。

第三章义务教育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儿童、少年实行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统筹安排实施。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应当包括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检查。

第十四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使其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五条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应当与当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相同;必要时,其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以适当提高。

第十六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咨询,对其残疾状况进行鉴定,并对其接受教育的形式提出意见。

第十七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根据条件,通过下列形式接受义务教育:

(一)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二)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就读;

(三)在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创造条件,对因身体条件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其他适当形式进行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对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杂费和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教育工作,应当坚持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能教育与身心补偿相结合;并根据学生残疾状况和补偿程度,实施分类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实施个别教学。

第二十条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适合残疾儿童、少年的特点。

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材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第二十一条普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并根据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对其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辅导教室。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指导。

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可以适用普通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但是对其学习要求可以有适度弹性。

第二十二条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

第四章职业教育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实施。

第二十四条残疾人职业教育,应当重点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中期、短期培训。

第二十五条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由普通职业教育机构和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组成,以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人入学,普通职业培训机构应当积极招收残疾人入学。

第二十七条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合理设置专业,并根据教学需要和条件,发展校办企业,办好实习基地。

第二十八条对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学费和其他费用。

第五章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

第二十九条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第三十条设区的市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举办残疾人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班),提高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广播、电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或者转播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课程。

第三十二条残疾人所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残疾人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第三十三条扫除文盲教育应当包括对年满15周岁以上的未丧失学习能力的文盲、半文盲残疾人实施的扫盲教育。

第三十四条国家、社会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学成才。

第六章教师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六条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应当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并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十七条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单位,应当依据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为学校配备承担教学、康复等工作的教师。

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者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部),培养残疾人教育教师。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残疾人教育师资的培训列入工作计划,并采取设立培训基地等形式,组织在职的残疾人教育教师的进修提高。

第四十一条普通师范院校应当有计划地设置残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残疾人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

第四十二条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职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残疾人教育津贴及其他待遇。

第七章物质条件保障

第四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情况,依据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学校的建设标准、经费开支标准、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

第四十四条残疾人教育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并随着教育事业费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补助款,用于发展残疾人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和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第四十五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或者捐资助学。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教育机构的设置,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残疾人学校的设置,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第四十七条残疾人教育机构的建设,应当适应残疾学生学习、康复和生活的特点。

普通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残疾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条件。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研究、生产残疾人教育专用仪器设备、教具、学具及其他辅助用品,扶持残疾人教育机构兴办和发展校办企业或者福利企业。

第八章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残疾人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为残疾人就学提供帮助,表现突出的;

(三)研究、生产残疾人教育专用仪器、设备、教具和学具,在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四)在残疾人学校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

(五)为残疾人教育事业做出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招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招收的残疾人入学的;

(二)侮辱、体罚、殴打残疾学生的;

(三)侵占、克扣、挪用残疾人教育款项的。

有前款所列第(一)项行为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该学校招收残疾人入学。有前款所列第(二)项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有前款所列第(二)项、第(三)项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9

第二条实施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第三条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残疾人教育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普通教育机构在实施残疾人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领导,统筹规划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逐步增加残疾人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残疾人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六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应当积极促进和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七条幼儿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

第八条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

第九条社会各界应当关心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二章学前教育

第十条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

(一)残疾幼儿教育机构;

(二)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三)残疾儿童福利机构;

(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五)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

残疾儿童家庭应当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

1

第十一条残疾幼儿的教育应当与保育、康复结合实施。

第十二条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应当注重对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

卫生保健机构、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提供咨询、指导。

第三章义务教育

第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儿童、少年实行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统筹安排实施。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应当包括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检查。

第十四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使其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五条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应当与当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相同;必要时,其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以适当提高。

第十六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咨询,对其残疾状况进行鉴定,并对其接受教育的形式提出意见。

第十七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根据条件,通过下列形式接受义务教育:

(一)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二)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班就读;

(三)在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创造条件,对因身体条件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其他适当形式进行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对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杂费和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教育工作,应当坚持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能教育与身心补偿相结合;并根据学生残疾状况和补偿程度,实施分类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实施个别教学。

第二十条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适合残疾儿童、少年的特点。

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班)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材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第二十一条普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并根据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对其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辅导教室。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指导。

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可以适用普通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但是对其学习要求可以有适度弹性。

第二十二条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

第四章职业教育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实施。

第二十四条残疾人职业教育,应当重点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中期、短期培训。

第二十五条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由普通职业教育机构和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组成,以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合理设置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人入学,普通职业培训机构应当积极招收残疾人入学。

第二十七条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合理设置专业,并根据教学需要和条件,发展校办企业,办好实习基地。

第二十八条对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学费和其他费用。

第五章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及成人教育

第二十九条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第三十条设区的市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举办残疾人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学校(班),提高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广播、电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或者转播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课程。

第三十二条残疾人所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残疾人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第三十三条扫除文盲教育应当包括对年满15周岁以上的未丧失学习能力的文盲、半文盲残疾人实施的扫盲教育。

第三十四条国家、社会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学成才。

第六章教师

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六条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应当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并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十七条国家实行残疾人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单位,应当依据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为学校配备承担教学、康复等工作的教师。

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者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部),培养残疾人教育教师。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残疾人教育师资的培训列入工作计划,并采取设立培训基地等形式,组织在职的残疾人教育教师的进修提高。

第四十一条普通师范院校应当有计划地设置残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残疾人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

第四十二条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职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残疾人教育津贴及其他待遇。

第七章物质条件保障

第四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情况,依据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学校的建设标准、经费开支标准、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

第四十四条残疾人教育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并随着教育事业费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补助款,用于发展残疾人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和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第四十五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或者捐资助学。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教育机构的设置,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残疾人学校的设置,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第四十七条残疾人教育机构的建设,应当适应残疾学生学习、康复和生活的特点。

普通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残疾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条件。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研究、生产残疾人教育专用仪器设备、教具、学具及其他辅助用品,扶持残疾人教育机构兴办和发展校办企业或者福利企业。

第八章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残疾人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为残疾人就学提供帮助,表现突出的;

(三)研究、生产残疾人教育专用仪器、设备、教具和学具,在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四)在残疾人学校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

(五)为残疾人教育事业做出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绝招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招收的残疾人入学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118-02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伴随着孩子的童年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华爱华教授也说过,幼儿园跟中小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游戏,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特殊性的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从游戏中学习”“珍视游戏的价值”。随着对《指南》精神的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游戏与幼儿自主学习之间的关联成为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基于《以情境为导向的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及《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认知水平,构建和生成不同的主题网络,并通过不同区域活动和创设丰富的环境材料让孩子在感知、发现、探索中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过多地关注自己认为“适合”孩子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活动,而且把目标、过程预设得非常具体完善,过分强调活动之后的成果展现,造成孩子自主活动少,缺乏探索体验的空间。同时,教师虽然设立了不同的游戏区域,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孩子M行操作,但还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游戏的内涵,游戏的形式、内容还没有达到“真游戏”的要求,教师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为此,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教育理论,不断学习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行为,发现虞永平教授关于“实习场”的理论,正好可以为开展游戏课程解开了迷惑。为此,笔者创造性地引入“实习场”理论内涵,深入开展了对“实习场”游戏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实习场与游戏

1. 实习场的理论概要

实习场是关于学习环境的一个隐喻,意思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境脉中,让孩子进行计划、操作、交往、协商和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知识所呈现和接受形式就是经验。因此,实习场作为一种具有“做中学”“情境性”“面临问题”“与社会生活相关”特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走进生活,给予孩子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并通过发现和运用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 实习场中游戏与学习的关联

实习场是让孩子在游戏体验中学习,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特殊学习环境。实习场内的情境是动态的、关联的,与游戏活动相适应,它将游戏和学习融为一体,实实在在地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应用实习场理论的实施要点

1. 生活为源

“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教育理念变革的典型表现,只有真正关注生活世界的教育才是完整的、真实的教育。实习场游戏重视孩子身处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将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还原为孩子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孩子在行动中学习、感受和发展。现实生活是实习场的主要来源,教师首先是关注孩子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师可以做什么,使游戏的主题、材料、形式及内容更贴近孩子真实生活与经验,让孩子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并为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2. 体验为本

实习场的核心特征是让孩子行动起来。孩子进入实习场这个带情境性的学习环境之后,就是要从体验这些有约定角色的行为中,感知特定情境中的事物、规则,解决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实习场中所有的游戏都是通过“做”来进行,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等活动,这都是孩子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过程。孩子也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来建构自己的经验。

3. 自主为魂

实习场游戏具有自主性,这就要求教师放手,让孩子自主去做,去玩,去创造。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环境材料,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行动,让他们在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及游戏玩伴中真正获得游戏的权利、时间和自由,在游戏中将教师的定位转化为幼儿的支持者、欣赏者,真正做到“闭上嘴”“放开手”。

4. 整合为系

实习场是感性的、综合的学习环境,跨越学科和领域的疆界,把各个学习领域和认知、情感等发展领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邮电局游戏中,设计邮票、包装装饰是美术领域的内容;分类、物品数量、顾客的人数、送快递涉及的路线、送达的楼层和班级是数学领域的内容;而接收快递、接待顾客更是社会领域的内容。游戏不是单一的活动,它包含了多个领域、多个目标的教学内容。同时,它还能够有效地整合社区、家长资源,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使家园互动更加密切。

三、开展实习场的要点探索与收获

1. 开放、联动的环境让孩子更自主

孩子是在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得以发展的。因此,首先从环境的改变开始,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变得更加开放、自主:把楼顶的草地开辟为种植园地;把二楼长廊改造为微耕园,吸引孩子们每天都过来给植物浇浇水、松松土,观察种子的发芽和蔬菜生长变化;把一楼走廊改造成体能训练区,将运动场变为开放性、多功能的体能综合训练场,孩子们每天都在攀爬、过吊桥的体能游戏中不断挑战自己。幼儿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都是孩子们喜欢参与的环境。孩子在尊重、信任、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地释放天性、激发兴趣和潜能,让他们更自主、自信地投入活动。

笔者模拟孩子的生活经验,创设了12个相关的实习场情境,并且把这些不同情境的实习场相互联动起来,形成一个微型社区。在联动的实习场中,孩子们在礼品店、花艺场DIY之后,可以通过“邮局”将物品进行寄送,也可以到“潮衣舍”制作或选购衣服、化妆,然后到发艺社做发型,最后到演艺厅进行表演,当然,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进行联动。这样实习场联动,让游戏更开放、丰富、自主和愉悦,更能激发孩子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2. 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让孩子更具创造力

低结构材料具有简单、功能多元、可变性大、操作性强的特点,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任意进行操作、改变,组合。在每个游戏区域中,幼儿园都投放大量的低结构材料(如纸杯、塑料管、瓶子、纸盒、积木等),让孩子自由使用,激发孩子操作和创造的愿望和兴趣,满足他们再现生活经验的需要。孩子们在与开放、互动的环境材料中不断地玩出创意,玩出精彩。

3. 充足的时间让孩子玩得更尽兴

以往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分为若干小块,每个活动时间安排在25~45分钟不等,活动时间显得短而分散,同时也局限了孩子探究过程的深入。专家研究表明:孩子的复杂游戏往往出现在活动的半小时之后,为此,笔者对班级周工作计划和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进行了调整:一是把原来的周工作安排分为晨间活动、集体教学、区域游戏、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6大块;二是把原来一环紧扣一环的幼儿一日活动安排,改为户外体育活动、教学或游戏活动、生活活动3大块,让孩子有充分时间、空间自主选择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和体验。

4. 信任、支持有助于孩子促进游戏深化

在实习场游戏中,教师逐步转变看待孩子的视角,进而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游戏活动中的观察者、分析者、参与者、支持者,成为对孩子的欣赏者,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亮点,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大都在观察孩子在玩什么、怎么玩,通过倾听了解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从倾听中了解他们游戏行为背后的意图、需要和感受。从观察孩子的活动中,尽力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并利用观察和分析的信息,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活动。

例如,在农耕园活动中,教师每次观察到孩子都是给菜浇水、松土、施肥,活动重复单一。在观察孩子行为之后,教师开始反思:是孩子不懂得使用工具的方法?还是提供的材料需要调整?然后与孩子们进行讨论:“在微耕园除了平常做的事情,还可以做些什么呀?你们还想做些什么?”有的孩子说:“我们想在地里种花生。”有的孩子说:“我们想记录疏菜的生长过程。”还有的说:“老师,我们可不可以在楼顶上的草地上种菜?我们家楼顶也可以种菜的。”于是,教师就尝试把楼顶的草地开辟为菜地。正是这样从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他们的需要中,教师学会了不断拓展活动的内容,促进游戏的深化。

“在生活中追随教育,在教育中体验生活”,是践行“实习场”理念的核心,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支持孩子已成为我们自发自觉的理念和行为。在广东省学前教育年会暨岭南园长论坛中,幼儿园作为分会场提供了游戏活动的现场展示,让我们看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喜悦,与幼教同行共同感受游戏的魅力,感受到孩子们的童心在游戏中大放异彩!今后,笔者将继续探索,进一步让实习场游戏与幼儿园大教育理念有机融合,拓宽和推进游戏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更深层次地挖掘江门侨乡资源,将“江门侨都”的乡土资源有机地融入实习场游戏,不断丰富游戏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的健康可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陈晓红.实习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