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8 03:59: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

篇1

二、绩效管理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政工人事工作目标: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人才工作试点、开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检查评估和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举办一期社工培训、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落实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截至12月,上述目标任务已完成。

(二)办公室工作目标:结案率、处理率、矛盾排查率、回复率要求达100%;90%的得到妥善处理,矛盾化解率要达85%;完成下达的信息报送任务,公文处理规范、政务公开及时、依法行政调解、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截至12月,我局结案率、处理率、矛盾排查纺、回复率、矛盾化解率均达100%。已完成信息报送任务、政务公开任务和统计报表任务。

(三)监察室目标任务:开展廉政防控机制建设,推进民政系统政风建设,巩固和扩大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成果,有序开展民政窗口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到目前,我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窗口单位行风建设成果得到巩固,民政系统内未发生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

(四)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目标任务: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新建爱心超市1个、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1个;做好各项救灾救济工作。目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爱心超市建设均已完成。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仓库建设已竣工,各项救灾救济工作按时完成。

(五)社会救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五保供养:分散供养金达200元,集中供养金在260元,已完成目标任务;

2.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已建立低保会审制度,严把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实行了“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动态管理。低保金的发放实现了社会化发放。

3.农村医疗救助实施了“一站式服务”,医疗救助水平逐步提高。

4.加强敬老院管理,各镇乡成立敬老院机构,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5.完成0-14岁先心病儿童救治3名,救治率达20%,完成目标任务。

(六)社会组织管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出台文件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支持其发展,完成年检工作,合格率达100%。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和创先争优活动。

(七)优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和兑现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实现金融机构发放,优抚政务公开面达100%;按规定上报评残资料,加强优抚经费的管理,做好涉军稳定工作。

(八)退役士兵安置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了年277名退伍士兵接收和档案审查工作,其中自主就业占243人,需地方政府安置工作14人,申请享受老政策20人。目前,我市农村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地方经济补助按省政府川府函〔〕218号文件足额兑现;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已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审批后执行。积极开展争创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规范化建设”单位活动,落实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和1-4批军休房改政策,为军休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军休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九)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成果得到巩固,村务公开全面落实,村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已完成农村社区建设任务28个。

(十)加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工作措施、有工作总结。

(十一)社会事务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完成惠民殡葬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火化区火化率达100%,殡葬服务进一步规范,公墓年检合格,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合格率均达100%;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了网格化管理。

(十二)区划地名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积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方式,开展镇乡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开展了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完成《中国政区大典》篇的编撰工作。

(十三)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我市福利企业都按《劳动合同法》与残疾职工签订了用工合同,工资银行发放、购买五险一金都落到实处,福利企事业无不稳定因素,按要求完成了福利企业年检工作。

(十四)福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积极配合市福彩分中心完成福彩销售工作,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完全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未出现差错及乱使用情况。

二、市下达的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一)扶贫解工程

1.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9988人次(其中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575人,资金88.5万元),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406.3万元。按城市低保人员计算,人均救助达到229元(目标任务为160元/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3%;农村医疗救助实施了“一站式服务”,累计救助4454人次,救助金额410万元。按农村低保、五保人数计算,救助水平达195元(目标任务为160元/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1043人次,救助资金67.62万元。

2.爱心超市建设:今年我市在什地镇圣宫社区新建慈善爱心超市1个,完成了建设任务。

(二)社会保障工程

1.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5686.02余万元。其中,城市低保12225户,19988人,低保资金3806.5万元,月人均补差达173元(考核目标为170元);农村低保16303户,17817人,低保资金1879.52余万元,月人均补差达73.6元(考核目标为73元)。

2.农村“五保”供养:全市3603名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2346人,分散供养125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5%(目标任务为62%);总床位4377张,集中供养床位3270张,集中供养床位床位率达到75%(目标任务为70%)。

3.社区养老工作:投资25万元在剑南镇玉马社区建立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全市的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为社区内白天无人照顾的老人提供午餐、休息、娱乐、治病、锻炼身体等条件。目前,该社区已通过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验收。

三、年民政特色亮点工作

(一)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建立了城乡低保实行多部门会审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6675余万元,比去年增长1440万元。全市各镇乡敬老院获得市委编办批准成立为镇乡事业单位,分管领导为负责人,使五保供养责任明确,条件明显改善,集中供养率达65.1%;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殡葬改革力度,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作用显现。成立了市婚姻登记处,为民政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婚姻登记建设逐步规范。

(三)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放宽社会组织登记条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流浪人员救助实现网格化管理;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查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篇2

乙方:

村(社区)党支部

为全面完成县委政府下达我镇201*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村(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一心一意谋发展,明确责权利,签定201*年度村(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主要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完善学习制度,每季度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一次。

2、加强干部管理,严肃干部纪律,村两委团结,村组干部素质高,作用发挥好,村组干部无违纪违规行为。

3、加强党员教育,规范流动党员的管理,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党员冲锋在前带头完成征地拆迁安置等任务,不出现党员违纪违规现象。

4、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发展党员手续齐全,材料规范,程序合理,报批及时。

5、抓好创先争优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完善承诺事项,开展年度点评。

6、关心困难党员干部,切实解决他们反映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7、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为他们提供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发挥好妇女、共青团、治保、民兵组织的作用。

8、充分发挥好村(社区)级活动场所的作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坚持村(社区)组干部轮流值班,方便群众办事。

9、创新工作思路,深化党务公开,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10、按时上报党委办交办的各种材料,统计表册。

二、考核办法

年终由各村(社区)党支部自查,镇党委办考核,报镇目标管理考核小组,纳入村(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兑现奖惩。

三、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篇3

一、知识型员工过程激励的理论基础

本文对知识型员工的过程激励研究主要基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以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他们理论的核心理念也构成了本文对知识型员工情感管理的探索和思考的理论基础。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采取活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该行为能为自己带来某种结果的期望程度,以及该结果对个体的吸引力。个体如果清楚地意识到“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需要”这一前提,内部潜力能被激发出来。

目标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公平理论认为,个体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个体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或者现在的收支比例与过去的收支比例相等时,便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因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和工作挫折感。

二、知识型员工的行为动机和情感需求特征

第一,知识型员工喜欢在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力,以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对自身成就的需要。但挑战性工作对个体心理而言是相对孤单的探索过程,他们渴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组织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注。

第二,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实施监控,他们以灵活性和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进行创造活动,工作规则和流程不是固定的。他们希望组织能提供较为宽松的并且不受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的限制工作环境。

第三,知识型员工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他们具有较高的个人追求个性特征,他们注重的是工作努力和付出能公平地得到组织的激励和认同,以此为目的来实现自身发展和知识价值。

第四,知识型员工有自我工作引导和自我管理的期望。他们知道该怎么做能达到自我期望的工作结果,要求被赋予自,期望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出色和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五,知识型员工有被尊重和信任情感诉求。他们希望组织尊重个人的付出和工作结果,在薪酬待遇、职业晋升和参与管理等方面能提供公平的职业生涯发展机会和环境;希望组织能信任他们并在业务上委以重任,以此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目标价值。

三、以过程激励为导向知识型员工情感管理的激励机制构建

知识型员工拥有某些共同的特质和动机需求,且认知行为和目标选择趋于一致。由于他们的情感需求来源于其心理活动并直接产生一定的行为和动机,因此组织在进行知识型员工管理时,应塑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工作过程管理和激励,引导或改变他们的工作行为和动机,以满足其情感诉求,以此实现个体自我价值并推动组织发展。

1.构建个人绩效评价、沟通和激励机制,引导知识型员工情感动机的选择

对于从事复杂性、结构化程度较低、工作结果量化程度较低的知识型员工来说,工作行为在其总体绩效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构建良好的个人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助于引导知识型员工情感动机选择。

(1)建立公开、明显性的个人绩效评价标准。知识型员工注重个人的努力和业绩能得到组织的认同和尊重,组织应建立公开、明显性的评价标准,使知识型员工的努力和业绩得到多维度评价。通过公开、明显性的个人多维度绩效评价标准的实施,组织能引导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预期收益、工作动机与组织所期望的个体行为和精神状态保持一致。

(2)建立良好的个人绩效评价沟通渠道。知识型员工之间在知识、技能、智力、经历和教育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的个人绩效水平亦有所差别。因此应建立良好的个人绩效评价沟通渠道,对不同绩效水平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情感沟通措施。通过情感沟通的方式,使知识型员工意识到个人绩效中存在的盲点和差距,使之有意识提高行为认知水平,进而使他们在情感沟通中能自我引导地改进个人绩效水平。

(3)正向激励的个人绩效情感关注。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在《管理学》一书中认为,视个人绩效进行奖励时,激励效果会最大。组织应在知识型员工付出努力并做出工作实绩时,及时对个人绩效结果进行正向情感激励,以达到个人效用和激励效果最大化。正向情感激励的重要方式是情感关注。知识型员工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从事着创造性劳动,他们承受着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因此,组织应对知识型员工实施情感关注:一方面要关注他们的创造性工作进程,尊重个人发展要求,信任并在业务上委以重任,对某个阶段的个人绩效及时进行有效激励,以持续提高他们对工作的兴趣和工作结果的期望度;另一方面组织应关注他们包括家庭在内的生活状态,用温情的方式使知识型员工无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工作。通过情感关注,使知识型员工在行为知觉上认为组织及其所提供的工作对其效用很大,引导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并心甘情愿地为组织发展贡献力量,最终实现组织和个人价值双赢。

2.构建个人目标管理机制,通过对目标修正和改变,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情感动机

知识型员工倾向于从事复杂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需设定一定能调整和修正的目标作为诱因,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欲望。

(1)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引导个体进行行为和绩效评价。知识型员工有自我引导式的工作行为,其行为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成就性。组织应针对此种工作行为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在施以情感关怀的同时,给予他们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自,提高建立在行为矫正和自我绩效评价基础上的自我工作控制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力量完成工作目标。

(2)设定难易适中的工作目标,影响不同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知识型员工有足够的能力和高度的承诺完成工作目标,但由于存在个体性差异,因此组织应针对差异性的个体分别设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对能力强和承诺度高的知识型员工设置难度较大的工作目标,满足其从事挑战性工作的心理需求;对能力较弱和承诺度较低的知识型员工设置期望度较低的工作目标,消除其工作紧张情绪,避免情绪感染并影响群体行为。通过难易适中工作目标的设置,组织能较好地满足不同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亦能分别激发不同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以及获得结果的不同满意度。

(3)设定可修正和改变的动态工作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中提出“习得性无助”心理动机模式,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会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是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工作,往往会遇到瓶颈性困难,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组织管理者应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精神状态及时修正和改变工作目标,达到恰当目标与个体能力相称、身心健康和精神状态协调动态目标管理的目的,避免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使他们的情感和工作行为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顺利实现组织和个人工作目标。

3.构建公平激励机制,通过组织公平环境的塑造,强化知识型员工的情感动机。

公平感是个体对所付出的劳动与所获得的收益是否相当的直觉行为感受。组织要充分挖掘知识型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发展,应构建公平的激励机制,通过塑造公平的组织环境,强化他们的情感动机,影响其认知心理和工作行为。

(1)公平承诺激励。公平承诺是组织与员工之间达成的口头或书面性要约。由于知识型员工有强烈的被信任和尊重的情感诉求,因此组织应回应这种诉求,公开承诺在薪酬待遇、晋升渠道和参与组织管理等政策方面将为他们提供公平与平等的个人职业发展环境。通过公平承诺激励,能使知识型员工在心理上产生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觉,进而强化他们与组织的心理契约关系。

(2)公平的工作结果薪酬激励。物质需求是知识型员工的基本生存需要,也是作为人力资本载体能持续进行创造性劳动和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手段。组织在知识型员工获得创造性工作结果时,应对不同个体按贡献价值大小进行薪酬激励,使不同个体在估价并在与其他人进行报酬和贡献比较时,更多地获得的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公平感受。通过公平的工作结果薪酬激励,组织能使工作结果优异者继续保持昂扬斗志的心态,使稍逊者产生奋起直追的自我觉醒工作行为,进而达到建立在薪酬激励基础上的正向情感管理效果。

(3)公平的情感干预激励措施。知识型员工存在着自我意识和情感控制、调节的差异,当自己和参照物对象的报酬和投入比例有主观感受差距较大时,会引起心理失衡,产生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甚至离职等工作负行为。针对于此,组织管理者应理解和尊重因个体差异性所产生的差别性绩效结果,通过量化的个人绩效评价标准,公平地衡量其价值贡献大小;同时对不同的个体采取公平的言行关怀、温暖抚慰、成就分享等情感激励干预措施,使其自尊和自信心在认知感觉上得到保持或升华。通过情感干预激励措施,使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行为不偏离组织的期望和动机容忍范围。

(孙岩,工作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工程师,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宋岩,工作于河北长城传媒有限公司,运行总监,高级工程师,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企业运营、组织管理和绩效。)

参考文献

[1]赵玉莲.基于知识型员工特点的激励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10)

[2]赵翔安.情感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张文昌,于维英.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张彦.基于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激励策略[M].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12)

篇4

[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 问题

[作者简介]罗金彪(1974一),男,湖南邵阳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43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2-0059-03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无可逆转,国际局势扑朔迷离,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冲突和交融,使得高职德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而在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以其空间的广度与深度开始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当代的高职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在悄然发生改变。在这种背景之下,传统德育方式疲态尽显。如何在巨变的时代,从德育本身的规律出发.创新德育方法,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变化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课题。

一、当前高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环境下,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当前的社会环境特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早期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投入,又促使其发展过快,各个高职院校及其管理部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高职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整。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基本上是照搬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标准,而后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细微的“个性化”调整。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是有着明确区别的,而且其对于人才的培养标准也是有着较大差异的,不同的教育类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却采用近乎同样的德育工作目标,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这完全脱离了高职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较自制能力更差、综合素质不足以及其他各项能力相对有一定缺陷的现实,也罔顾了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这一现实目标。

(二)德育内容陈旧,脱离现实

前文已述及,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以及速度都在大幅度提升,同时各种因素对于高职生的影响也将会更为直接和快捷。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贴近社会实际情况,应该具备足够的时代性和前瞻性,非如此无法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就应该通过德育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内容过于陈1日,甚至数年都不更新,远远滞后于时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德育的参照系,不少学生认为德育教育过于“老土”,完全跟不上时代,即使是其蕴含的思想或者理念是正确的,其所能够起到的教育效果也是有限的。

(三)德育工作主体过于单一

德育工作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整个中国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诚然,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其必然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除了接触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同学之外,也会与家庭以及社会接触,根据教育理论,高职学生的思想变动或者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以及高职院校氛围的熏陶,同时学生的思想发展也必然受到三者发展变化的制衡。然而,一直以来,在家庭、社会以及高职院校之间往往存在天然的隔阂,使得三大德育主体之间不仅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交流和沟通,甚至会由于立场以及利益诉求的不同,在实际生活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以及主流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三者不仅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学生的思想混乱。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层面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冲击,单一主体所能够做的工作是有限的,再加上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往往就是形式主义的代名词,比如,学雷锋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活动的出发点很好,却往往流于形式,活动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留下一些照片,以显示相关工作人员确实做了事情,或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与评比。这样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显然是无法做好德育工作的。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德育工作的路径

(一)明确高职德育工作目标

任何行为或者活动都是围绕一定的目标或者以实现某种目的而开展的,德育工作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教育者自身所掌握的资源,需要了解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家庭等其他相关参与主体参与程度以及贡献大小等,然后确定一个契合实际的目标,并且基于该目标来安排教学活动。德育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德育工作必然也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德育工作目标是教学过程维持其基本的动态平衡的重要参量,德育系统就是围绕着一定的德育工作目标而进行运转的。同时,德育目标也是高职学生获得进步所期望的一个学习的结果,是所有德育活动的灵魂。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目标不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决定了在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困难,以及要解决这些困难应该采用何种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措施以及需要何种教学环境。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德育工作目标是整个德育系统的关键所在。从协同学的观点来看,德育工作目标可以作为整个德育系统自身组织水平的基本标志,它能够为教育者与高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起到定向、强化、激励以及调控的作用。如果没有德育工作目标,或者德育工作目标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德育系统就会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基于此等考虑,要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必须要以德育工作目标作为指导,从而对德育工作过程的各项因素进行协调,使其发生更好的合作、协调以及同步效果,从整体上取得优势,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

在具体的目标设定方面,一定要注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该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德育工作的目标设定方面就需要体现这一点。除此之外,该目标的设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厌恶理论学习,在各个阶段的求学过程中,也常常被当作差生看待,其自尊心与上进心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饱受打击。在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心作为最为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高职学生往往就会转向在虚拟世界中寻求自身的价值实现,表现在学习生活中就是厌学、沉迷网络、拒绝与同龄人交流等。因此,设定科学的德育工作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

在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的战场要从课堂以及校园内逐步转向更为广阔的疆域,不仅需要涵盖更多的与现实相符的内容,还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高职院校要更多地用网络和校外德育基地开展德育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每周花在上网或者利用手中的移动智能手机上网的时间非常长,网络文化已经逐步成为左右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其择友标准的确立、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生活模式的构建方面,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网络文化的影响。许多网络流行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如果当前的德育工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固执地照搬书本,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无法满足其现实的需求,则高职德育工作就是在做无用功。当前,我们已经不能够否认网络本身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和方式,其提供的时空机遇应该成为现实德育工作的一种虚拟延伸,甚至在某种层面上网络德育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战场。

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多从网络上汲取营养,通过微信、微博等微传播工具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借助数据挖掘工具等了解学生思想变动的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德育工作内容,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内容,根据其思维习惯以及语言习惯来设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投其所好”,使得德育工作更为生动活泼,更容易为高职学生所接受。

(三)构建高职院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体系

基于开放式协同教育法的要求,德育的各个参与主体必须协同起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构建起高职院校、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同时,高职院校、家庭以及社会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并不是简单地将高职院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相加,而是要使三者之间能够和谐互动,既包括三者各自内部的和谐互动,同时也包括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高职院校、社会与家庭三者的和谐互动机制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高职院校、社会与家庭内部的协同。在高职院校内部要通过构建完善的领导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协同高职院校内部的各个部门,构建起高职院校内部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协同互动机制;在社会上,要通过构建起协调配合机制、观摩实践保障机制、社会激励与监督机制,实现对社会各个相关要素的调动,从而构建起社会内部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协同互动机制;在家庭内部,则需要构建起交流谈心机制、定期联络机制、教育榜样机制以及家庭伦理教育机制,将家庭各种德育要素协同起来。

篇5

一、全力以赴,不找借口,实现公司年度目标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第一条是什么?是“诚信”。何谓诚信,说到做到就是诚信,百分百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就是对公司最大的诚信。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双成人的行为指南,诚信是对所有公司人最基本的要求。

XX年初,公司与各部门负责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司及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并且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方案,现在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还张贴在会议室的管理看板上。工作目标不仅仅是一串数字,部门负责人的签名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那是部门负责人代表部门全体员工对公司的坚定承诺,那是部门的荣誉,是部门全体员工的尊严,是涉及到部门每个人利益的关键指标,是衡量部门战斗力的准绳。

企业要赢利,因为只有持续赢利,企业才能生存,才能抵抗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才能满足公司日常经营需要支出的各项费用,才能满足全体员工的基本生活;企业要赢利,因为只有持续赢利,企业才能发展,才有能力拓展经营领域,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保障,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要赢利,因为只有持续赢利,企业才能更好的回馈社会,为国家交更多的税,给需要救助的人更多帮助。企业的赢利来自那里,不是口号,不是表决心拍胸脯,而是靠员工踏踏实实的行动,是靠员工提供的工作成果。请明确“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如果全都是顺境,我们的能力又体现在那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篇6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会员素质。工会将利用每周五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写好心得,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建设一支诚信敬业、业务能力过硬、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严谨、乐于奉献的采购人队伍。

(二)密切与县财政局工会的工作,全面完成2011年度工作目标,工会将努力使全体会员团结一心,求真务实,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工作。

(三)完善维权机制、构建稳定和谐集体。工会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代会、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搞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及时反映职工的呼声、化解职工积怨,既要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要为单位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环境。

(四)搞好节日活动安排,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充分利用“三八”、“五一”等传统节日,发挥工会组织群众优势,开展一些领导重视、职工欢迎、社会好评,能激发职工活力的文体活动。

二、女工委工作目标

(一)抓好女职工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女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中心固定学习时间及“三八”、“五一”等节日学习政治、业务知识,注重推荐评选在学习、工作中涌现出的女职工典型,逐步在中心形成女职工学习政治、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良好氛围。超级

篇7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会员素质。工会将利用每周五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写好心得,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建设一支诚信敬业、业务能力过硬、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严谨、乐于奉献的采购人队伍。

(二)密切与县财政局工会的工作,全面完成2011年度工作目标,工会将努力使全体会员团结一心,求真务实,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工作。

(三)完善维权机制、构建稳定和谐集体。工会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代会、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搞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及时反映职工的呼声、化解职工积怨,既要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要为单位发展创建和谐稳定环境。

(四)搞好节日活动安排,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充分利用“三八”、“五一”等传统节日,发挥工会组织群众优势,开展一些领导重视、职工欢迎、社会好评,能激发职工活力的文体活动。

二、女工委工作目标

(一)抓好女职工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女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中心固定学习时间及“三八”、“五一”等节日学习政治、业务知识,注重推荐评选在学习、工作中涌现出的女职工典型,逐步在中心形成女职工学习政治、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良好氛围。超级秘书网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42-02 

高校团委、学生会是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组织和领导集体,团学干部是团学工作有序、创新、高效完成的中坚力量。高校团学干部为丰富校园文化,增进师生间信息交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维护校园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增强团学干部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团学干部队伍的工作效率,变“他律”为“自律”的团学干部自我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可以运用到团学干部的自我管理之中。 

一 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目标管理的概念由来已久。经典管理理论对目标管理的定义为:“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乔治·奥迪奥恩1965年在《目标管理》一书中做了进一步阐述。目标管理主要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到20世纪80年展为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 

总体而言,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它与传统管理方式比较,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特点。 

1.突出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平等,相互支持和依赖,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自觉、自主和自治管理自我。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级管理目标,最后落实到个人目标的新型管理方法。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尽量使权、责、利三者明确,相互对应。并且,个体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成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组织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注重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考核和奖评的依据。与传统管理制度强调管理者的权威相比,目标管理制度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二 当前团学干部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精英,高校团学干部身兼重任。他们既是高校开展各项团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和群体的奉献者。然而,随着时展和社会变迁,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在工作和自我管理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缺乏、工作思路方法陈旧、学习创新意识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使得当前高校团学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明显下降。 

1.“叫我做,我才做”:缺乏责任意识,自律性低 

高校团学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开展各项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联系学生与老师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团学干部尚未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在主观能动性发挥方面严重不足。“叫我做,我才做”的现象并非少数。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了学校交代的工作,就是称职的团学干部,有时还存在马虎了事的现象;对于上传下达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对上含糊其辞,对下照本宣科,机械传话;对于开展的各项活动,应付了事,只图完成。不能时刻以团学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缺乏自治自律,对工作不能尽职尽责,更不能积极主动地到学生中去,了解研究情况,为工作出谋划策,更好地服务学生。 

2.“动手多,动脑少”:缺乏创新意识,目标性差 

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当前高校对团学干部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团学干部经常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缺乏创新意识,面对工作,习惯性地“动手”去做,很少“动脑”去思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团学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工作方法简单陈旧,缺乏探索精神,过于求稳,不愿或不敢涉足未知领域,不能及时创新工作形式和更新活动内容,工作缺乏闯劲与活力。工作时,按部就班,上面布置什么,就只做什么,上面指到哪里,就只能做到哪里,缺乏自我工作目标和规划,不能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队伍大,配合少”:缺乏团队精神,合作不足 

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以整个团学干部队伍的通力合作为基础。然而,在当前日渐庞大的团学干部队伍中,部分团学干部存在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工作中“拉帮结派”,形成各自为政的“小团体”。具体而言,各个“小团体”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目标,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工作中很少配合协作,不能形成整体的合力,给整个团学工作包括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三 目标管理在团学干部自我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高校团学干部自我管理,即团学干部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管理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只有每位团学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进而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才能促使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最大化,产生最高的团队工作效率。

根据目标管理理论,团学干部的工作进程可以借鉴其中的做法。在团学干部工作进程中,为各级团学干部设置分目标,并赋予权利和义务,通过目标的实现获得相应的评价和奖励;同时,加强团学干部之间的合作,使其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内驱力,以明确的自我管理来达到自主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参与目标制定,明确各级目标 

在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制定者也是目标的执行者。就高校团委、学生会的工作运行和自我管理而言,各级团学干部可根据工作目标,将工作任务逐级分解成小目标,并且明确各级小目标的完成时间、期望达到的工作成效以及各项小目标的负责人,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此外,团学干部团队的每位成员全部参与到工作目标的分级细化过程之中,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力特点、资源配置等条件,制定和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各级团学干部参与制定目标,使各项小目标有了具体性和可行性,实现对各级目标的认可,进而实现对工作总目标和总任务的认可。团学干部的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学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团学干部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职责分工明确,强化自我管理 

目标管理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团学干部可以提前进行了解,对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有明确的计划和合理的预期,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时各级的职责分工要十分明晰。此外,在工作过程中,各级工作项目的负责人可随机抽查和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各级团学干部充分了解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和能力,也清楚自己在整个工作任务完成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担负的责任。看到自己能够一步步自我控制工作目标的完成,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成就感,并督促自己不断强化自我管理,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索探讨,克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保证更快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3.成果评价充分,透明考核机制 

目标管理的最后阶段是评价和考核。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实行目标管理,在最初制定具体的、可量化的分级任务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公正、透明地评价、考核任务成果和团学干部的工作质量的目的。 

设置公正透明的考核机制,通常包括自评、互评、绩效考核和总结表彰四个部分。团学干部对自我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等进行对照总结和自我评价,能够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理念。团学干部之间相互评价,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亦能够取长补短,互助协作,不断增强团队工作的合力,并根据工作成果、实际贡献和效果,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 

综合以上三方面,对优质高效完成工作目标,具有突出贡献的团学干部和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果,可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实践证明,建立目标明确、考核机制透明的目标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团学干部工作评价和考核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团学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的目标性和实效性。更重要的是,促使高校团学干部自我管理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篇9

1、通行费征收:据统计,三月份累计完成通行费征收278526元(其中月票收入13415元),占计划任务25.5万元的109.22,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自评分:25分)采取措施:依照“应征不漏,应免不征”的原则,积极做好通行费征收工作,并做好征收政策的宣传工作。严格控制月票车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坚决不予办理,并取得车主的理解。同时,不断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取得车主的信赖。并不断改善收费外部环境,加强对治安亭的管理,本月未发生争吵打架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做好房建工程的扫尾工作。我站于3月18日组织施工单位召开了房建工程现场会,确定了扫尾工作的完成时间,要求各施工单位准备好验收资料以待组织人员验收。已形成会议纪要上报处部。(自评分:10分)

3、站容站貌建设。我站已将收费岗亭、办公大楼、职工宿舍等卫生责任划分到每个班组及个人,每周对卫生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形成制度化,列入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之中,有力地增进了站容站貌建设。(自评分:10分)

4、站班子建设及职工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站班子会,商讨近期工作情况,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做到交心通气。每周召开一次站务会,通报本周全站工作情况,分析通行费完成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在3月31日召开了全站职工大会,并形成会议纪要上报处部。(自评分:5分)

5、各种材料的上报工作。按规定及上报了本月月票办理情况及免费车情况。做到帐实相符。及时上报上个月的收费统计报表,做到准确无误。已按规定做好了20__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发言稿的上报工作。完成了本月2篇信息报道工作,交处部审核。(自查分:10分)

二、中性目标任务(分值:20分,自评分:18分)

1、对周边村免费车辆情况,已下达通知至本村,要求村委会干部协助做好免费车辆的统计工作,并逐一进行审查、清理,并将清查情况上报处办。(自评分:5分)

2、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已基本完成服务中心的办证工作。(自评分:5分)

3、两栋宿舍的装修工作及门面和绿化工程扫尾工作,已召开了扫尾工程现场会,确定了扫尾工程的完成时间。(自评分:8分)

三、其它目标任务(分值:20分,自评分:20分)

篇10

摘要: 本文从领导重视,创设氛围;确定目标,完善制度;教研组长的培养;加强目标监控;做好考评工作五个方面陈述了为什么要实施教研组目标管理及学校教研组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教研组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打造名师工程,立名校,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教研组工作。那么,学校该如何加强教研组管理呢?我校以目标管理为突破口进行了探索。

一、领导重视,创设氛围

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对教研组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关系到教研组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问题。学校选拔行政人员应考虑到学科比例,力争每一教研组都有领导挂钩,把教研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教科处,形成校长——教学副校长——教科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职责,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为了搞好教研,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的结合,我校要求年级组长不能局限于抓班级管理,要学会抓教学教研工作。为此,学校积极引进课题,并让年级组长担任课题组组长,年级组长对各学科教师比较熟悉,横向联系较多,能总体把握综合进程,年级组长重在指导备课组落实课题,教研组长从纵向指导备课组,重在分析现状,探讨教法,研究课题,改进手段,确定策略。年级组、教研组以备课组为结合点,相辅相成,构成对教研课题的立体管理网络。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对教研组的管理,创设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确定目标,完善制度

教研组工作目标是教研组为完成教研任务,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教研组工作的质量规格标准。是教研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研组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是检查和评价教研组工作效果的依据。实施目标管理,要求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了解领先的教研要求,制定出适合本校的教研组工作目标。我校地处贫困地区,在“科研兴校,把我校办成教师进修学校”的总目标下,结合实际,拟定了包括教研活动过程、教研活动质量、教师培训、学习反思、教研成果、课题研究、教研组档案等15个内容的教研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体现了把我校建成什么样的学校。要实现这些目标,单靠说是不行的,要靠制度建设来保证。科学的目标和制度能使教研组工作规范化,能把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有效提高教研组管理的效率。为此,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其中主要的是岗位责任制、教师学习制度、课题管理制、考核制、津贴发放制。如行政岗位责任制中规定了参与教研活动的程度,听课节数,科研要求;教师学习制度规定了教师学习反思的方向,案例篇数;课题管理制中规定科研成果与教师评优晋级联系,津贴发放制中规定了教研工作与津贴分配挂钩等。这些制度从不同的角度保证了教研组工作目标的实施,保证了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教研组长的培养

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认为:“人是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研组长是教研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践者。教研活动的活力,教研组工作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就是学校的一面旗帜,能团结教师激活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养。领导一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与他们做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进行理论学习,了解外地教研工作经验,创造机会让他们与外校进行交流,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养和教研管理能力;二要让他们参与教研组工作目标的制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他们会有认可感和成就感,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工作搞好教研;三要支持他们的工作,经常与他们交换意见或组织组长交流会,肯定他们的成绩,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尽力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四要指导他们协调好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必要时主动帮他们承担责任,帮助他们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五要放权,让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考核、经费使用、备课组长人选等让他们放手去做,不要怕他们做不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才会尽快成熟;六要适当给一定的津贴,责、权、利相结合,他们才有做好教研工作的信心和热情。

四、加强目标监控

学校对教研组目标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监控过程。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要不断加强对教研组活动的过程监控,通过监控来交换各种情况,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及时发现教研组工作与目标的偏差予以纠正。具体做法是:1、通过学生问卷或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了解教师的教学,辐射出教研组工作目标的质量;2、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直接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分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把信息反馈给教研组长,掌握目标管理的第一手资料;3、有选择地随机参加教研组活动,在与教师的研讨过程中了解教研活动的准备情况,通过评议有机地把目标渗透到平时的教研活动之中,同时也可传递新的教育思想和教改信息,让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学习;4、通过与教师谈话,了解目标的落实情况,并收集教师对目标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普遍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修改目标,让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5、定期召开组长总结会,各组对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同时上报材料,查目标落实情况,从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鼓励教师写成文章投稿,组织全校性专题讲座,在监控的过程中提高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