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易班工作者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9 02:35: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优秀易班工作者,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优秀易班工作者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14-02

“易班――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E-Class)是正在兴起的高校师生网络互动社区,是上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新尝试,其把应用服务与教育功能相结合,适应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的需求。目前高校易班正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学校的推进机制以及开展机制还在不断的完善,网络互动社区的各方面功能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特别是高校易班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

“易班”的出现,使师生之间接触起来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实现培养学生成才的班级管理目标,但整个过程中要接受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和规范班级的行为。制度是“规范化、定型化了的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的体现”,是“管束、支配、调节和统一人们行为的规则和程序”。

一、易班管理中的制度建设现状

“易班”制度管理是指高校通过建立健全易班系统化的行为准则以及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必须能够体现德、智、体、劳、美等教育要求,并且能够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借助网上虚拟班级的方式,统一到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上去。制度管理是现代班级管理的要求,是搞好高校“易班”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高校“易班”制度建设方面,上海各高校也根据该三年行动计划制订了相应的活动计划以及“易班”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和规划基本上是致力于易班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而对引导和规范网上班级建设以及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规定则较少。比如上海商学院“易班”工作站的制度建设中有《上海商学院易班工作站管理制度》、《上海商学院易班物料申领管理制度》、《上海商学院易班工作站考核制度》、《上海商学院易班工作评选制度》等。

诚然,以上所说制度只是各个学校及学院对易班工作的开展以及各层次“易班”工作站建设的相关制度内容,而在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以及如何使用“易班”方面的制度建设不仅缺乏,而且在现有的制度设计上也没有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学校积极倡导某项工作而建立起来的。往往这些因事而立、因时而立的管理制度在实效性和合理性方面并不尽人意。由前所述,从某方面来讲,目前各高校的易班管理制度是没有根据易班受众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的,并且缺少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

二、易班管理中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

1.“易班”管理定位缺乏合理性。通常,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相应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人特征、层次特征和共同特征是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的依据,以树立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因而在学生的培养方式上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事因地制宜。由于高校自身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滞后,各个部门对“易班”管理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那么必然导致对易班定位的差异。这对基层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仅要在线上进行引导、教育及督促,而且也要在线下的实体班级中进行管理和教育,比如教务部门的要求是侧重于学生的学业管理和监督,而学生工作部门的要求更侧重于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作为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向上要接受各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向下要向每一个学生负责。由此而来,在面对具体工作时,由于不同的要求,辅导员对“易班”的管理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参与了。那么,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目前高校易班管理制度的滞后是由于“易班”管理定位缺失,管理认识的不统一形成的。

2.管理体制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易班起源于上海,最高层级为上海市教委易班发展中心,接下来是各大高校的易班发展中心以及各学院的易班工作站一直到学生本人,这一组织架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的管理组织模式。这样自上而下的层级式管理显然是符合组织机构的管理原则的,但无形中却使得学校以及学院的学生、学生干部、易班管理者、辅导员在这种体制约束下,失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动力。那么由此可知,具有学校特色的、个性、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就很难在实践中施行了。同时,由于各个高校严格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制定每个高校详细的管理机制和章程,并且要求学院以及班级也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机制严格有序地去贯彻执行,显然这样的管理制度是忽略了“易班”管理者以及参与者的灵活性和自由的,特别是难以实现让学生参与易班管理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很难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易班中来,可以说这样的制度设计忽视了学生作为网络主体的地位,冲淡了“育人为先”的功能,从而也使“易班”与其他网络平台相比多了诸多的应用障碍。

3.“易班”管理方式缺乏针对性。高校“易班”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对于基层的管理者,不同的“易班”管理工作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当前,高校的“易班”管理对象为“90后”大学生,他们中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思想独立,标新立异,不会轻易认同或接受他人所提的观点或建议,善于用独特的方式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此外,他们生活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下,处处追求公平与自主,个人本位意识较强,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由此可见,那种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会使学生间接产生对“易班”的抵触情绪,反而造成高校“易班”管理的错位,致使管理进程落后于现实的需要。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由高校“易班”管理方式缺乏针对性造成的。因此辅导员在面对具有创造性的“易班”工作时,应尽可能地周密细致,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都应站在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合理有效的实施“易班”管理。

三、有效改善高校“易班”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基于前文所分析的易班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高校“易班”管理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制定清晰的“易班”管理目标。目标是“易班”管理的灵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担当“易班”管理的引导者,确立完善的“易班”目标,建立健全的“易班”管理制度。在确立“易班”管理目标时,必须要重视目标的民主性、可操作性和全局性。首先,易班管理作为高校事物管理的一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要服从高校的全局利益和整体目标,不能凭空想象,更要注重目标的科学性。另外,目标的制定还应该遵从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方针,体现政策的全局性。这样才能使易班工作与学校工作在时间上、内容上保持一致。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来。易班作为网上虚拟的活动空间,活动的举办与参与是由众多学生完成的,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活动目标作为易班成员共同的愿景和追求。这一共同的愿景不是由一个人来决定的,它需要体现全体成员的意图、理想和动机,所以,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来。通过这种方式确立的目标,不仅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了易班活动的民主性和意义。再次,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是任何事情的指挥棒,同样,对于易班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开展易班活动的“灯塔”,因此,必须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目标高于现实,执行者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这样的目标终将变成一纸空文,起不到指引性、协调性、鼓舞性的作用;目标定得低于现实,执行者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任务,因此,目标的制定要适中,要在具体分析各方面条件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以经过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2.“易班”管理制度建设。合理、系统、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易班发展的前提,是易班活动有序开展的保障。笔者认为,建立健全的“易班”管理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班规、建立奖惩机制、反馈机制等。

篇2

一、S市S局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

S市从2008年开始决定开展社会工作,并赴邻近先沿城市学习该市在开展社会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经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扶持社工组织的发展。

S市在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了"分步走"的策略。2009年,选择与社会工作联系密切、容易切入的民政、教育、团委、妇联、残联等5个领域和领导认识到位、工作基础相对较好的几个街道进行试点,共开发设置社工岗位163个。2010年,S市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卫生、司法、禁毒教育帮教等3个领域(领域共购买75名社工服务),全年新增社工岗位近200个。2011年,S市在市直部门增设了73个社工岗位。与此同时,S市有25个镇街也开展了社会工作,2011年全市政府购买社工岗位服务已达到700个,2012年全市政府购买社工岗位近800个,实行了全市镇(街)购买社工服务全覆盖。截至2012年10月底,S市有770个社工岗位,分布在全市32个镇街、11个市直单位、2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1个服务领域。服务领域有:民政36个、教育20个、团委21个、妇联52个、残联21个、政法委17个、司法30个、卫生44个、工会18个、企业10个、其他20个。而该市S局也在2013年开始推进购买社工服务的业务。该局先在、仲裁两个窗口方面引进社工力量,经用人单位与社工机构的多次沟通,社会工作者也在3个月后进驻到新的工作岗位。但经过7个月的实地走访,发现社会工作者并未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专业技能,反而被当做普通工作人员来对待,形成用人单位无法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体现不了购买社工服务最初要达到的效果;同时,社会工作者也产生了职业困惑。

二、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基本数据,可以发现S市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S局在购买社工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代表性,现简单分析一下该局在购买社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领域定位不准确。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解决部分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高的不足,但现在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社会工作的大环境下,各大城市纷纷盲目开展社会工作,特别在社会认同度低、政府部门缺乏充分准备的背景下盲目扩张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领域。S局也存在这种情况,在上级政府部门的要求下,该局在缺乏对社会工作者如何使用的清楚规划的情况下就申请购买社工服务,导致社会工作者到达用人单位后沦为一名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并进一步引起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困惑,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服务领域定位的不准确,让社会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在王朝思想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很多的政府部门仍存在着"无限政府"、"大政府、小社会"的思想,无法顺利过渡到"有限政府"、"小政府、大社会"。S局在开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思想障碍导致他们无法放下"划桨者"的角色而去承担"掌舵者"的角色,他们仍然认为只有政府部门才能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社工组织还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因而在购买社工服务中部分政府部门既承担"裁判员"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运动员"的角色,阻碍着社工组织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同时,政府部门对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存在认知低、不相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存在认为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还不如自己的普通员工,在复杂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三是社工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自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后,各大高校纷纷重新设置社会工作专业,连一些不具备开展该专业的高校为了获得国家的补贴也设立了该专业并进行大量招生,同时,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环境下,学生打算乘着国家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浪潮纷纷投奔到社会工作专业。在学术水平较低、学生思想认识不准确的影响下,导致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达不到专业性和职业性。加上,在很多城市为了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在比较客观的薪酬待遇面前很多人半途出家投入到社会工作者行业,但由于这部分人员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知识缺乏,给服务对象产生社会工作者能力不高,缺乏专业性的印象,从而进一步降低社会认同度。S市也存在这种现象,S局根据业务需要提出的岗位人员的专业需求,中标的社工组织并不能满足,最后引入的社会工作者与预期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出入,导致用人单位要重新对社工进行业务培训,让用人单位失去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信任。同时,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发现社会工作者存在沟通能力较差、专业知识不健全等问题,较难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四是多重管理,产生职业困惑。S局购买社工服务后,社会工作者既要受社工组织的监督,同时也要受用人单位的监督,而且社工组织跟用人单位的管理要求存在不一致性,社会工作在双重管理下产生职业困惑。

三、对策

一是明确服务领域。根据社工服务的专业性质、用人单位对如何使用社会工作人员的规划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服务对象确定服务领域,杜绝为了邀功而盲目扩大购买社工服务的领域,这样反而形成社会工作不专业的形象,而且增加政府的服务成本,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是准确定位政府角色。通过法规、政策明确政府"掌舵者"的角色,通过建章立制,确定政府在购买社工服务这个"准市场"中,承担的是生产提供者的角色,明文规范政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让政府部门正确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社区矫正 未成年犯 完善

key word: Community correction Juvenile prisoner Consummation

作者简介:李雪松(1983-),男,汉族,江西信丰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学助教,研究方向:刑事执行。

一、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社区矫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于欧洲,代表了行刑社会化的趋势,是世界刑罚从监禁刑时代向非监禁刑时代过渡的重要体现。2003年7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正式试行。该《通知》指出:“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该《通知》规定,判处管制、宜告缓刑、裁定假释、暂时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五类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可以采取非监禁措施,并指出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应当作为社区矫正的适用重点对象。

2009年10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已经从部分地区试点阶段地区进入了全国范围试行阶段。随着社区矫正制度在全国试行的铺开,社区矫正的立法工作也正逐步被提上日程。

二、近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

(一)近年青少年犯罪类型情况

据有关媒体统计,在2000年至2004年间,在全国法院已经判决生效的“少年犯”中,被判5年以上刑期(重罪)的未成年人增加了7.68%,而截止到2005年7月,这个数字同期增长了15.94%。自2002年以来,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抢劫案件名列榜首,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4类刑事案件则紧随其后。可见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犯罪构成正向暴力型犯罪转型。

(二)近年青少年犯罪增长情况

从2000年至2004年,在全国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14.18%的幅度逐年上升,而截止到2005年7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96%。据统计,未成年人初次实施犯罪行为通常是在14岁,15、16岁越来越严重,其中在14至16岁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占81.6%

三、以青少年作为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矫正对象年龄小、可塑性强

未成年人具有年龄小的特征,其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另一方面,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其正处于接受正常的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时期,对他们科处刑罚施以监禁刑,易导致与实施刑罚相背离的改造效果。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隔离式的、较监禁刑更温和的心理及行为矫正措施,更为适合未成年人罪犯。

(二)未成年人矫正对象没有经济来源、文化程度较低

由于未成年人未到法定工作年龄,未能具备工作能力,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上对物质产生过度的追求,易造成焦躁的情绪,继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四、我国应当完善的一些措施

针对上面所分析的未成年人的特点,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立体的社区矫正措施体系:

(一)完善心理矫正,形成个性化矫正方案

如上文所述,虽然未成年人均有一定的客观特征,但是每个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均有其本身的具体情况,应当重视对矫正对象进行先期心理测试,了解其心理状态和人格,对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矫正方案。同时,我们应当从心理、生理、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困难特点等方面立体地分析每一个矫正对象,形成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二)总结既得经验,完善社区矫正措施体系

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既得的试点地区工作经验,完善矫正措施的设置,通过设置社区服务、宵禁、定期进行法律教育及考核等项目,丰富矫正措施的具体项目,构建完善的、立体的社区矫正体系。

社区服务,是指一种判处罪犯在社区从事一定时数的无偿劳动或服务的刑罚,是替代短期自由刑的非监禁行刑方式。社区服务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刑罚方法,它融教育刑思想与赔偿理论于一体, 符合刑罚执行的社会化、开放化潮流, 它不仅避免了监禁的负作用, 也克服了罚金刑因被判刑人贫富不均而潜藏的实质上的不平等。

因此,应当以社区服务为主要矫正措施形式,结合宵禁一并适用于被矫正对象,形成对矫正对象的社区立体矫正措施体系。

(三)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者人才储备制度,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素质

我国目前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者队伍一般由当地司法所结合当地情况,联合当地社区、街道、居委等工作人员,并引进部分社会服务志愿者组成。这样构建的工作队伍具有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社会经历复杂、知识水平不高等缺陷。应当尽快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人才储备制度,对各类人员设定确定的准入门槛,为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高学历、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作准备

(四)调动各方社会力量,促进社区矫正的知识技能培训体系共建工作

当地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应当与当地学校联系,共建学习班、技能班、爱好培养班等各类培训班。同时也可以与当地团委联系,共建团组织政治学习班,建立优秀团员“一帮一”机制,提高被矫正对象的社会认同感和政治思想。当地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还可以通过学分制或学时制强制被矫正对象进行相关培训,并将该培训结果作为其矫正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4

生态校园:赏心悦目

七年级学生***在《醉在飘香的***》作文中写道:“迈入***,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绿,漫步浓荫蔽日的香樟树人路,我们像小鸟般自由歌唱,这就是我心中的美丽校园!”

这里环境友好,处处彰显育人的功能。学校现有用地面积42075平方米,校舍面积13715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77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40%,学校秉持绿色发展,环境育人的先进理念,校园终年花木扶蔬,翠竹摇曳,芳草如茵、盆景典雅……,每一所建筑,每一个景点,每一处布局都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熏陶。

这里是颇具现代气息校园,各项教学教育硬件设施齐全。操场铺上了色彩分明的塑胶,建有300米的环形跑道,3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更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卫生室、舞蹈房、阶梯教室、双师课堂,配备了相应的器材设备。图书室、阅览室藏书3.81万册,学生标准课桌椅配备率达到100%,建有满足寄宿生活需要的食堂和宿舍,住宿条件走在全县前列。近年来,加快了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有两网:校园网和校园一卡通网;设有两室——2个微机室和32个多媒体教室,建成了两个系统——校园自动广播音响系统和校园视频系统,建立了两库——教育信息资源库和影像资料库。教师实现了办公现代化,网络花香满校园。***通过教育信息化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引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极大地提升了办学品位,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这里是和谐平安校园。为了保障校园平安,学校长期坚持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做到未雨绸缪。学校定期请公安、消防部门人员来校给师生进行消防知识教育,禁毒教育、逃生教育,并且开展突发灾害,安全疏散、防疫演练。学习自救办法,实行两个“三制”作法,一是校委会领导值日制,班主任和值周教师查寝制,二是实施校园保卫工作领导向责制,保卫科长承包制,三是保卫人员值班巡逻制,确保了学校师生的平安。多次被县综治委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活力教育:滋兰植蕙

“我有幸在最好的环境中,在最优秀的教师教育下,和优秀的同学们度过我初中生活,在这三年里,我每天都有美好回忆……”这是优秀毕业生代表***毕业时的给母校***的留言。

办学以来,***中考成绩一直走在全县前列。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优秀学友遍布大江南北,祖国内外。为***人民赢得了良好声誉。滋兰植蕙,教诲如春风。学校有一大批像***这样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现有专任教师135人,学历达标率100%,高级教师占16%,县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68人。群英璀璨,光耀校园。

迈入新时代,学校高挚立德树人大旗。秉持活力教育的先进理念,着力构建四学一测的活力课堂学习模式,全力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仁爱的活力教师队伍。创设了精彩纷呈“***教师论坛”,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邀请专家教授到校进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讲座,实施“青蓝工程”师傅传帮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师专业素养,老师在四优评选中获得县级奖210人次,市级奖115人次,省级奖62人次,国家级奖21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国、省、市、县各级颁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百余次。

篇5

现代育人体制的探索和实践

建国后,戏曲艺术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黄梅戏进行了全面的发掘、抢救和清理、继承工作,积极筹建黄梅戏专业学校,有力促进了黄梅戏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工作。黄梅戏很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先后出现了两次发展,展示了现代科学育人体制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一)演员进修班

建国初期,为了加强戏曲艺人在政治、文化、业务上的学习,国家、省市各级文教机关举办了各种戏曲演员进修班、讲习会。同时动员大批新文艺工作者参加戏曲工作,帮助艺人提高政治、文化修养,并进行艺术合作。1952年,安徽省政府主持举办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等大批黄梅戏艺人参加了培训班。同年,安庆举办了安庆专区艺人培训班,安庆地区的许多黄梅戏工作者参加了培训班的学习。1955-1957年文化部委托中国戏曲研究院开办了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1957年的第三届演员讲习会在上海、广东两地同时举办。参加上海班学习的有姚澄、严凤英、王少舫、郑奕奏、尹桂芳等200人。主持这三次讲习会的班主任是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张庚、罗合如、陈虞荪、白驹荣、马师曾等则分别任副班主任。参加讲课的有张庚、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盖叫天、俞振飞、华传浩、欧阳予情、马可、马少波、阿甲、郭汉城等。另外,各剧种的知名演员也都分别讲授了个人的表演经验,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特点。通过这些演员进修班、讲习会的学习,明显提高了黄梅戏艺人的整体素养,这也是黄梅戏成人教育的开端。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党的关怀,政治和文化的全方位联姻,使以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通过民间教习途径成长起来的黄梅戏演员的政治、文学、艺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学会运用的观点观察、处理戏曲改革中所碰到的问题,他们相继演出了《柳树井》《新事新办》《路遇》《打猪草》《蓝桥会》等优秀剧目,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的推出,使黄梅戏这个民间小戏在戏曲艺术大家族中崭露头角。黄梅戏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呈现出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这就是黄梅戏发展史上的“梅开一度”。

(二)学校教育

为培养新生力量,在政府的支持和扶植下,1956年安徽艺术学校(现为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学校设有戏剧、音乐、美术三科,戏剧科内设黄梅戏演员班,开始了院校培养黄梅戏人才的历史。1958年,安庆市在原黄梅戏剧团学员班的基础上办起了安庆市艺术学校(现为安徽黄梅戏学校),设有戏剧、音乐、美术三个班,是培养黄梅戏的表演、音乐和舞台艺术人才的专门学校。这两所院校在吸取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化的科学育人模式,借鉴京剧学校育人的方法开展教学。安徽艺术学校从北京、上海、合肥等地选聘了一批戏剧名师、著名演员、艺术家和新文艺工作者,如李古来、徐鸿培、钱世仪、王少芳、张德甫、刘静沅、洪谟、朱凤仙等,与黄梅戏著名艺人、名演员丁永泉、胡遐林、程积善、查文艳、王剑峰、丁紫臣、丁俊美、陈文明、彭玉兰、胡瑞芬等合作,组成了一支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安庆市艺术学校也聘请了一批著名的艺人如丁永泉、程积善、潘泽海、丁紫臣、邹胜奎、丁翠霞、田玉莲、余建明、王文治、方启凤、潘仲仁、王晓东、凌祖培等来校任教。专业院校的成立为探索现代黄梅戏人才培养方式奠定了基础。虽然教育理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培养出优秀的黄梅戏艺术人才,却是从民间教习到学校教育的共同目的。如何成功实现从传统的民间教习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换,发挥现代教育体制的长处,培养出优秀的黄梅戏艺术人才?这是建国初期广大黄梅戏艺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他们在教学中吸取了过去个体传授,以戏带功,因材施教,严格教学,注重实践的优点,同时又大胆进行了改革和创新。1959年,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毕业,这些毕业生思想上、文化上都具有较高素养,专业技能也大多超过了民间教习所培养的人才。其中较突出的如黄宗毅,在1963年黄梅戏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织女》中饰演牛郎,与严凤英搭档。侯德训、丁蕊云等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培养黄梅戏人才的新兴力量。同年,安庆市黄梅戏学校也有了第一期结业学员。其后,吕金娇、陈炎根、易春华、李玉珍、杨春凤、顾凤娇、祁明聪等陆续从安徽艺术学校毕业,并留校任教,黄梅戏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安徽艺术学校和安徽黄梅戏学校几代黄梅戏教育工作者以艰苦的开拓精神和无私的敬业精神,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黄梅戏科学育人之路。在教学中,他们以培养演员为教学目的,以表演专业为主,兼设其他专业。重视各门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剧目教学,传授基本技艺知识,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教学步骤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用教材与口传心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普遍培养,强调学生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同时,重视文化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除开设以文科为主的各门课程外,还开设文艺史论和外语、体育课程。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表演、舞美、导演、编剧、音乐等方面的黄梅戏专业人才从这两所学校走出,充实到全国各地的黄梅戏院团。安徽艺术学校培养了出了黄宗毅、黄新德、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杨俊、蒋建国、张辉、陈小芳、李文等一大批优秀黄梅戏艺术人才。安庆黄梅戏学校也培养出了丁同、刘广慧、刘红、周莉、王富珍、陈礼旺、程兆林、谢雨欣、王世庆、姚美美等一批黄梅戏艺术人才。

(三)剧团培养

现代黄梅戏艺术人才培养的另一个途径是剧团培养。建国初期,黄梅戏发展迅速。为了储备后备人才,一些黄梅剧团便自行招收学员,经短期培训后,边随团演出,边深造。1956年,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最早设立学员训练班,从上千名考生中招收13名学员;1957年,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成立,也招收了一批学员;1958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招收9岁至19岁的学员30余人随团培训。剧团培养可以看做是民间教习途径的一种延续,它继承了民间教习、个体传授的优点,传授者能根据演员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学习,对专业技能掌握较快。如王少舫曾将京剧一些好的制度和训练培养演员的方法、经验,借鉴引进到黄梅戏教学中,制定了基本功、身段、唱腔课程,由他和夫人雪寒梅共同给剧团青年演员训练基本功,教授身段。在他们严格要求下,这批青年演员的基本功和身段功架很快就严肃规整、中规中距。艺术素质得到了快速全面的提升,弥补了早期黄梅戏艺人长于演唱,拙于身段表演的先天不足。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招收的学员集中学习的头5个月就掌握了基本曲调和表演程式,学会了十多个黄梅戏传统剧目。剧团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强,但整体文化素养偏低。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些剧团把演员送进专业院校进修,提高演员的整体素养,如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于1958年把斯淑娴送到江苏省戏剧学校进修。一些有条件的单位,还尝试为学员配备文化课教师。剧团培养是培养戏曲人才的一种传统教育方法,时至今日仍然是正规戏曲教育的补充手段。它已成为黄梅戏艺术教育结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既满足了各单位的人员补充,也培养出不少人才,如韩再芬、李萍、赵媛媛等一批优秀演员就是通过剧团的培养成长起来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了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剧团培养成为黄梅戏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这两种人才培养方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齐头并进,为黄梅戏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春天。上世纪80年代,从安徽艺术学校毕业的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亚玲、吴琼、袁玫、杨俊)、黄新德、蒋建国、张辉等以及从剧团中走出来的韩再芬、赵媛媛出现在黄梅戏舞台上,以他们卓越的表演才能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再现了当年黄梅戏一度梅开的盛况,使黄梅戏锦上添花,香飘海外。黄梅戏艺术人才现代培养体制的实践和探索,为黄梅戏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6

班级事务繁杂、灵活,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怎样在最后一年高效地处理有效地管理一直困扰着学生工作管理者,时展呼唤学生工作管理方法的改革,素质教育呼唤民主型的班级管理。通过“易班”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且使得班级管理民主化、立体化、信息化、个性化。“易班”在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的“不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主动性,班级建设民主化

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依赖互联网,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所获取的信息相当有限。学生表达诉求的方式不再像以前通过与老师谈心来表达内心想法,更多通过微博、短信、QQ、飞信、微信等方式交流思想和表达意见,老师只能掌握部分愿意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而整体上却无法把握。通过“易班”建立网上班级,班干部或老师担任管理员,在“易班”上同学们是主角,老师是观众。师生均可在“话题”板块中各类通知(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的申报,贫困生的认定等)、征求意见、寻求帮助、进行投票评选班委或各类评优、师生线上交流等。可以畅所欲言,让同学们有思想交流和表达意见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管理、主动管理,改变传统教师的说教和命令的形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同时,在“易班”信息能及时得到公布,比如:学生比赛情况、推优入党学生名单、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违纪处理等等,这些信息的公示能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班级所发生的事情和学院的一些活动情况,提高了班级管理的透明度,实现班级建设民主化。

二、不受时空限制,班级建设立体化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难度很大,在未引入“易班”前,很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常提前一年进行,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却有些脱节。例如: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党员发展、等级考试报考工作等等,在大二下学期可提前准备资料,而思政工作灵活性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易掌握要随时跟踪。自从有了“易班”,这些工作都能在网上开展。目前,可在“易班”上开辟“困难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使班上家庭困难、学习困难、人际交流困难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均可通过“易班”网上注册、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把贫困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生活费用支出、申请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奖学金、特困生临时困难补助、社会资助情况、个人在校表现、院系审核意见通过“易班”汇聚在一起,并公布于众,接受同学监督。学习困难学生可通过网上寻求帮助,老师、同学可在线上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人际交流困难学生更可借助网络平台在全校范围接触更多的同学,找到跟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伙伴,通过线上的交流熟悉到克服面对面的交流障碍。学生党员发展可借助“易班”平台在网上递交入党申请书、推优入党、设立网上党校、党支部等开展党建工作,将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的优势纳入到党建工作中。这样,毕业班的学生班级建设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上“易班”平台,就能随时随地找到组织、接受教育和开展工作,从点、线、面实现班级建设立体化。

三、资源得到共享,班级建设信息化

“易班”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班级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能通过网盘和相册的无限上传功能加以展示。例如:相册里展示的班团组织建设、团组织生活、主题班会、运功会等活动的照片,显示了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学生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即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最后一年在校外实习无法参加这些活动,但是在“易班”上他们也能找到自己曾经挥洒汗水、青春激扬的影子。网盘上存放的课件资料、学术讲座视频、招聘信息、实习就业信息、优秀校友简历等等,同学们可在“易班”上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能分享实习收获,利用“易班”资源通过优秀校友获得更多就业途径,让在校学生分享校友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易班”上共享的资源不仅仅是本班的资源,还可以共享各个学院甚至全校的资源。例如:学机电的学生喜欢会计专业某些专业课,可以通过易班上共享的课件资源、在线视频、老师答疑等进行学习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利用“易班”强大的共享功能实现班级建设信息化。

四、形式多样,班级建设个性化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和发展趋势,打造学生校园生活乐趣的互动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博文、帖文、微博等形式在社区中记录校园生活、彰显个性自我、交流思想情感,充分展示学生们积极向上的整体精神风貌。

篇7

xx年1月至xx年2 月,在市林科所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它要求永无止境地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所以,在工作期间总是要求自己不停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们学习,尽全力去做到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腿勤,进而为领导当好参谋员、信息员、宣传员和服务员,带领办公室全体同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抓实干,较好地履行了办公室各项工作职能。自己的努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在此期间被评为过“林业系统优秀党员”、“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XX年2月至今,在市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工作,协助领导搞好筹建,现已接近尾声,于本月底将正式营业。

二、加强修养,时刻注意自我约束。

办公室是单位的一个重要窗口,言行举止都要注重约束自己.对上级机关和领导,做到谦虚谨慎,尊重服从;对同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对上不轻漫,对下不张狂,注意用自已的一言一行,维护单位的整体形象。

三、勤奋工作,回报领导和同事的关爱。

自从上埠镇人民政府挂职回来后,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许多政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怀。我珍惜工作,更热爱自己的岗位,凡事总是尽职尽责地努力完成。多少个节假日,多少的下班时间,只要是工作需要,从不因自己是位女同志就何种工作做而何种工作不做这样挑三拣四的,也从不因家里小孩小无人照顾就工作拖拉,反而总是让领导和同事们放心,默默无闻地努力完成了所有交办的大小事。

四、尽心履职,全心全意当好配角。

在办公室工作,没有什么谋求利益和享受待遇的权力,只有承担责任、带头工作的义务。在平时的工作中,对自己分内的工作能积极对待,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在同事之间做到真诚相待,互帮互学。

从xx年2月起又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对此有几点工作打算:

篇8

中图分类号:I23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37-02

黄梅戏与影视媒介的成功融合有特殊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原因,也有影视媒介与戏曲艺术契合性较高的原因,而就其自身特殊性看,黄梅戏的质朴性和开放性功不可没。与其他剧种相比,影视融合给黄梅戏带来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本文即从黄梅戏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两个角度比较融合前后的变化。

一、影视融合前的黄梅戏传受主体

与影视媒介融合以前的黄梅戏传播主体主要为职业和业余艺人、班社,接受主体则主要为农民与城镇居民,当然,接受主体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演唱黄梅戏,成为传播主体。

(一)业余班社、业余艺人和农村受众

萌芽期的黄梅戏传播主体主要为灯班与业余艺人,接受主体主要为农民。此时的黄梅戏只在民间节庆、灯会、婚丧、寿诞、祭祀等活动时演出,且传播区域局限于鄂、皖、赣三省的边远农村。清道光五年(1825)《怀宁县志・风俗》载安庆地区有灯会习俗,“自人日至元夕……火树鳌山,城中为盛。”灯班是专门在本地灯会活动承担歌舞表演的戏班,既承担歌舞演出,又组织戏班演出。但此时的主角是弹腔和高腔,黄梅调只是作为添头出现。

不过戏谚云“十人就有九人唱”,说明黄梅调颇受欢迎,传播受众能够转换为转播主体,在民间区分并不明显,这也为早期业余班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业余班社与受众均来自于农民,业余艺人们忙时务农,闲时唱戏,遇到婚丧嫁娶、寿诞节庆,便利用乡村草台附近搭建的花戏台,演唱包括弹腔、黄梅调在内的各种戏曲,为黄梅戏培养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也为其扎根民间打下了坚实基础。

古代农村宗族观念浓厚,修建祠堂并在祠堂内建设固定戏台是清代安庆一地较为通行的做法。搭台唱戏,既是为了娱神,也是为了娱人。清末民初,黄梅戏得到一定发展,也登上了这种固定形制的乡村戏台。

(二)职业班社、职业艺人和城市受众

进入民国时期后,安庆出现了黄梅戏职业班社和职业艺人,较为有名的有“双喜班”(班主琚光华)、“良友班”(班主张廷翰)等。职业班社与艺人的演出不再局限于特殊时节的农村草台与固定戏台,他们还踏足城市舞台,在向高腔、京剧等剧种学习的同时,提升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力,也在城市舞台的传播中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与农村演出最大的不同在于,城市居民作为接受主体比农民拥有更多的时间与金钱,门票、打赏成为艺人们提升的重要动机。在商业戏园的组织和运作下,黄梅戏无论是舞台条件还是舞台表现力,都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由此催生了黄梅戏名角。如解放前在安庆胜利剧院演出的严凤英、民众剧院演出的王少舫,都是名镇一方,号召力极强的头牌。

二、影视融合后的黄梅戏传受主体

作为舞台艺术,黄梅戏的价值本体始终应是舞台。但与影视媒介成功融合后,黄梅戏的传受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戏台上下的艺人与观众,场内场外的戏班与戏园,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

1.职业院团与艺人。严凤英、王少舫、丁永泉等不少黄梅戏艺人与戏班跨越了建国前后两个时期,建国前在商业戏园演出,建国后接受了戏曲改革,戏班、戏园性质发生变化。1950年安庆市大多数黄梅戏民营剧团改为民营公助剧团,实现了剧团与剧场合一。剧团改革的同时,艺人的身份从旧社会的戏子变为新时代的表演艺术家,地位相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1955年电影《天仙配》拍摄成功,1956年轰动全国,也就在此时,安庆的剧团进行了国有化改造,王少舫所在的“民众剧院”改为“安庆市黄梅戏一团”,严凤英所在的“胜利剧院”改为“安庆市黄梅戏二团”。院团和艺人的性质再次发生变化。

进入新时期后,政府职能转变,职业院团也开始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转变,公有制戏曲院团减少,非公有制民营院团增多。而今已经形成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榇表的国有演出院团,再芬黄梅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两大类别。

2.文艺工作者。除了职业院团与艺人外,影视融合后,文艺工作者也成为黄梅戏的传播主体。如声腔创编与改革方面有王兆乾、时白林等人,剧本改编方面有陆洪非、郑立松等人,导演则有石挥、乔志良、胡连翠等人[1]。

3.政府机关和所属文化机构。政府机关和所属文化机构是影视融合后黄梅戏传播的最大推动者。它们制定黄梅戏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黄梅戏艺术的发展方向,决定院团的发展,组织黄梅戏的“汇演”、“展演”、“观摩”和“艺术节”等活动,同时又能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以资讯、访谈、评论、介绍等形式,对黄梅戏的剧种、剧目和艺人进行报道与推介。即使是戏曲舞台演出活动低迷的今天,在安徽、湖北两省相应文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仍能涌现出《徽州往事》、《孔雀东南飞》、《李四光》、《东坡》等优秀剧目,且有湖北省黄梅戏艺术界和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两大持续性艺术节。

4.香港邵氏电影与李翰祥。自1958年至1978年,港台地区共推出60多部黄梅调电影,参与拍摄的有香港长城电影公司、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台湾国联影业公司、国际电懋影业公司等。这其中,邵氏电影以31部名列榜首,导演李翰祥最负盛名。李翰祥拍摄的《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仅荣获亚洲电影展最佳影片奖及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奖项,还直接带动了黄梅调电影的兴起。一时之间,“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语电影几乎全为黄梅调风潮所笼罩”[2]。

(二)接受主体

作为大众传媒,影视媒介的力量是小小戏台无法比拟的。电影《天仙配》一经放映,全国轰动,大陆观影人数达一亿四千万,这个数据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国产电影望尘莫及的。而香港黄梅调电影的二十年,更是将接受主体范围扩大到了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相较于电影,电视媒体普及带来的变化更为深刻。首先,电视媒体覆盖面广的特性为黄梅戏带来了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其次,电视媒体传递连续性信息更为便捷的特性为黄梅戏带来了更为稳定的受众群体;再次,免费的、不需要独立安排专门时间的信息接受行为消解了去戏园看戏、去影院观影的仪式感,更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戏曲的距离;最后,电视媒体改变了戏园现场互动、电影书信互动的方式,通过艺人访谈、专题纪录片、观众来信等增强了互动的及时性和趣味性。

所以至少在21世纪以前,影视媒体给黄梅戏带来更为庞大且稳定接受主体,且接受主体的文化层次、经济层次进一步多样化。

三、小结

黄梅戏的影视融合是一个跨度达数十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黄梅戏立足皖、鄂、赣,全国开花,剧种呈现剧目生产和艺术追求兼顾的全面发展态势。政府文化部门是其传播的推手,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等专业院团、严凤英、马兰、韩再芬等艺术家是其主体,石挥、胡连翠等导演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芳.导演群体蜕变及其对黄梅戏艺术风貌的影响[J].江淮论坛,2016(1).

篇9

通过分析很多单位的发展情况我们得知,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中,单位的管控人员要具有团队意识和决定力,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发展稳定。就如《如何做好稍售》一书中指出的:在开始开展一项职业活动的时候,你拥有的并不是最为关键的,关键的是了解销售的思想,了解和人交流的水平。为了获取成就,就要发挥出合作意识,就要学会聆听,还要将顾客的需要放在最为关键的位置之上。管理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学科。在当前的时代之中,对于管理人才的规定更为严苛。要切实的变革之前的管控体系,要开展创新活动,从容面对各种障碍与问题的全新方式。从管理的基本技能、如策划、领导等等,到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研发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过程中,紧紧依靠企业领导一班人,靠车间科室、班组的中层干部和骨干力量,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利用大家的智慧。

2切实提升单位的竞争水平

当前的经济体系关注的是科技性的内容。当前的经济一体化和过去的经济之间的不同之处是,知识在经济中的意义变得更为显著,科技要素产业化的速率提升,此时科技开始从一种潜在的要素发展为新型的生产力,对于提升单位的竞争水平来讲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不断的扩宽市场,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火车头,单位的工作者尤其是管控工作者,就像是驾乘人员。单位素养的优劣,关乎到单位的发展,关乎着其是不是可以在当前的竞争氛围之中获取成就。所以,当前的经管工作者要在产品开发、企业策划、咨询、管理、投资、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网络经营,企业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上、通晓新经济,掌握新知识,切实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水平,才可以合乎发展的要求,将管控能力和竞争水平提升到全新的层次之中。

2.1带动企业的技术革新

在当前的背景之下,企业要积极的开展市场探索,要将市场需要,当成是技术的关键出发点,同时在创新的时候所有的步骤都要落实创新理念,要确保企业以及市场的购买者和使用人等都能够受益。

2.2要全面推动营销观念的创新

所谓营销观念也就是企业在开发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各类思想和经营哲学。决定作用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绩效,包括市场份额、品牌美誉度、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等: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营销是当今商务活动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市场营销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的,包括吸引顾客、使他去放心购买、买的舒心,用的放心、称心,再购买或通过他们的感受去向其他顾客宣传,形成良性循环,口碑宣传胜过任何一种有形及无形的媒体宣传,媒体宣传,只是企业单方面的向顾客灌输一种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产品,企业产品的性能,而口碑宣传则是企业顾客主动的把对企业的美誉度对外宣传的最好的形式。所以新时期,企业应该更重视这种新型的,有效的企业宣传形式。

2.3要全面实施新型配合资源共享的企业发展战略

国家信息产业部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认识到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只是技术和产品成功的一个环节。一个创新技术要真正获得市场意义上的成功和客户的认可,必须将生产、市场、销售服务这些有机的环节通过管理形成一个成功的链接体系,才能保证其真正的成功。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应是新型经济,切实的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新型配合、资源共享,从而将其才干,知识、技术得以发挥最大化的结晶。

篇10

这次学习来之前就给自己定了几个计划

一、以认真的学习态度投入培训,努力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这次省级篮球骨干教师培训,是省级教育局与体育局为进一步树立篮球教练员高尚职业道德,掌握现代篮球训练理念,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有较强的教学实际能力和篮球训练能力的高层次的训练方法。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我知道,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篮

球训练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前沿的篮球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所以,在学校中,我按时上课,认真训练,将专家的讲座内容多多地吸收和内化。在学习团队或教练员交流时用心倾听,集众人智慧之长,因为班级学员分别来自全省最优秀的篮球训练精英,他们都由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一次交流都能给你交易智慧的启迪,我始终以学习者的态度去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二、以思考的态度审视自己的篮球训练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

本次培训的内容,既有篮球教学理念的阐释,又有教学案例的剖析;既有理论的视野又有实践的视角;既有篮球本身的反思和研究,又有自身素质方面的思考和培养。体现了从单一的学科知识培训向综合的素质培训的转变,体现了从单纯的按技术施教向掌握完整的篮球运动能力的转变,体现了从掌握应知应会内容向篮球训练、球队管理的转变,这样丰富的培训内容引起了我们每位参训学员深入的反思。我带篮球队以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任何项目都必须螺旋式前进,我们需要有一个机会反思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养成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训练行为的习惯,以提升自己实施新教学的能力。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专家老师的讲座,促进了我们的深入反思,使我们能静下来思考篮球运动、思考篮球教学、思考篮球队管理的实施及自身专业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