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06:50: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一级教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注重人才基础素质的锻炼和强化
基础素质是创新素质的关键,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基础素质包括艺术理论、各种技能的丰富性和熟练性。在这一教学阶段应当注重解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实践锻炼中做好转化工作。当前我国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低下,理论教学内容无法满足这些学生需求,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性可言等。这些问题都与教学目标的模糊定位存在很大关系。为此应当在确立教学目标阶段将实践教学的认为细化到课堂教学当中[2]。不断的培养和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
(2)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
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基本方向。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基本指导原则。同时还应当更加重要的培养人才需求计划,同时还应当更加有效的满足人才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任务,加强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完善程度。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深入市场和行业实际环境,了解艺术设计岗位群的需求特征和任务数量。以这些丰富的调查数据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指导,将市场需求转化为教学目标。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程度,同时这些创意产业的需求特征也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参考。教育部门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加强校企联动,及时的将人才需求信息反馈到实践教学当中。
(3)培养目标应体现人才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应当结合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所谓综合素质包含了知识素养、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等。其中创新精神最为关键,创新是创意的关键和基础,同时也是整个创新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障整个创新工作的基本前提[3]。同时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结合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应当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发挥出来。在实践教学培养中应当体现人才各项素质之间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2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校企合作是培养和提升人才实践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实践教学的最基本方式。为此深挖校企合作机制的潜力,不断规范和调整实践教学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主要努力方向和突破口。具体而言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拓展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校企合作在我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教学培养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当前的校企合作环节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实习生在企业实践锻炼中没有基础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质性岗位,所学理论知识没有得到有效转化,校企合作的实效性不高。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及时参加了校企合作锻炼也不能很好的培养自己的素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校企合作也长期处于低效运转状态。为此,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4]。具体而言提升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应当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严格的实习规范机制,该机制主要目标是为了确保实习生岗位分配环节能够被派遣到适合他们的专业岗位当中,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在企业实践中有的从事与艺术设计和创意产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岗位,例如行政文秘、企业管理等岗位。他们的艺术设计能力不能在这些岗位上充分发挥出来。为此院校和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合作制度,确保人尽其用。其次,学校应当做好实践锻炼的考核评估工作。在当前这种不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当中,大部分实习生却都能顺利通过考核。这说明考核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不足。为此应当重点完善和规范这方面工作。
(2)搭建校企合作公共平台
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的积极性不足成为影响校企合作实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企业资源有限,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实习学生。这一客观问题若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将始终是校企合作的阴影。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企业积极性的调动。调动企业积极性应当发挥政府作用。具体而言注意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优惠政策,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减轻负担,提升他们参与这种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就是搭建一个高效的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选择院校和院校寻找企业创建一个顺畅的机制。而且对于参与这个平台的企业应当进行资质认证和政策优惠。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弊端,同时还对校企合作整体质量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当对当地创意产业的整体情况做好调研工作。认真分析创意产业中的企业优势和特色,给企业贴上特色标签。另外,对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状况也应当在这一平台上尽可能的呈现出来,为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提供便利。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必须发挥政府职能,联合行业协会和教育部门共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5]。同时还应当最好三个方面的保障,一是资金保障,二是制度保障,三是组织保障。这三个方面的保障工作是维持平台顺利运行的基础。其中资金保障是基础,政府必须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另外做好组织保障也是维持这样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府和相关单位部门应当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信息收集,双方协调洽谈等工作,而且人员素质和部门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平台价值和潜力。
对我科25名药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其中男6名,女19名,平均年龄32.6岁,从事药师职业平均10.6年;主任药师2名,主管药师9名,药师14名。
1.2方法
1.2.1继续教育形式
①由药剂科主任及主管继续教育的主任药师按每年24次(每月2次)继续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内容为日常工作中必要的药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地深入讲课内容,由药理学到具体用药案例的分析,由法律法规解读到专题培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②自主选择参加院级大讲课,院感知识和急救知识培训。
1.2.2继续教育方法
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模式。①集中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纸质材料学习,对以往认知存在的错误进行修正,对认知正确的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多媒体课件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要求内容完整,重点明确,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选择有促进记忆的图文。每次授课时间为30min。授课结束后,听课学员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巩固学习成果,由药剂科主任或主管继续教育培训的主任药师做点评。②自主选择:选择性参加医院组织的讲座和自学,由学员自己选择听课内容,丰富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
1.3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满意度调查表”对授课方式进行评价,分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每年末进行一次学习效果测定)以闭卷考试的形式测评学习效果。自我效能感测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测定研究对象自我效能变化情况,共10个条目,用综合得分均值评定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分值范围1~4分,分值越高显示自我效能感越高。
2结果
2.1继续教育前后药师专业知识和自我效能感评分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经过96次继续教育培训,综合4年内各时段调查数据后取每个时段的平均分值进行评价(见表1)。表1显示,继续教育后各时段的综合成绩评分均随着培训时间延长得分增高,与继续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药师对继续教育学习方式满意度
2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拓展除了在课堂上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基础医学导读学习平台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可以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讨论版围绕医学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和网站推介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期末考试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也通过此平台进行,确保了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一些理念先进的高等院校对实践教学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主要通过下述内容加以呈现。
(1)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给予高度关注。优先选择具备实践经验且获取乙级以上专业技术执照的教师作为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当进入高等院校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培训。
(2)此类高等院校的实践设施优良,并且在校园内部设有诸多匹配的实习岗位。既能够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又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
(3)此类高等院校会定期开展职业技能比赛,并且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的世界比赛,学生的技能证书数量将成为对学校考评的关键指标。借助技能比赛,强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
(4)对学生的校外实践环节给予高度关注。校外实践可以有多种方式:轮调式(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学校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校外实践环节进行,并且每月定期开展轮调)、实习式、进修式、走读式等。在上述校外实践方式当中,应用最广泛、收效最佳的当属轮调式。例如,可以同理念先进的高等院校开展联合教学的模式。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当有效借助此模式提供的优势,将专业课教师派到合作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依照本院校的现实状况加以选择性的应用和吸收,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训实践体系加以有效的健全和完善。
2.突出国际商务单证实训重点,打造一专多能
国际经济贸易牵扯到诸多部门、诸多流程、诸多手续,是一个繁琐的流程。国际经济贸易要求其工作者既要了解并熟知国家制定的国际贸易政策,又要了解并掌握外贸单证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单证实训的重点在于强化国际经济贸易单证的制作,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普遍性环节加以深入的了解,强化对单证业务的实践技能。通过系统化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践培训,能够为日后顺利的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理应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操作。因此,出于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识框架,并能将理论知识顺利的应用于实践的思考,应当为学生安排一定周期的国际贸易实训环节。使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实践操作形成零距离接触,从而有效的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国际贸易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商品均以单据的形式完成买卖,贸易双方都是以单据作为货款的结算凭证。因此,单证制作质量的优劣对于国际贸易业务以及利润的实现具有直接性决定作用。单证的准确性、完整性、清晰度以及实效性对于结汇的顺利与否存在重要的影响,有关工作者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耐心。所谓“一专多能”人才,就是说既要掌握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水平,又要对相关岗位的实践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应当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之中。在“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坚持“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特殊优势加以最大程度的施展,制定目标并建立规章制度,为计划的切实落实提供必要的保障。应当建立专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管理部门,将部门优势做以有效发挥,使企业整体倾向于“一专多能”型人才,从而向企业员工提供有利的多技能学习的机会。当企业工作者实现了“一专多能”后,其岗位落实和薪资待遇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有清晰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拥有过硬的多技能工作者,企业应为其办理国家从业资格证书,将工作者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3.融合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就业质量
在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当中,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是能够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步骤。然而,上述关键步骤一定要借助校外的力量和资源才能实现。正因如此,上述关键步骤成为了实践教学当中的弱化点。因此,着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健全实践教学的必要步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常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首先,将学生派到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和就业。并利用对实践基地的考察和与实践基地进行联合研究等的手段,对学生的实习状况和社会需求状况加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指导改进的效果。其次,利用对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者授予可作资格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工作者主动服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意识。除此之外,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并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负责人员和国际贸易机构的专业化人才进行客讲。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业务实践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从而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训实践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秉承相互扶持的理念,在借助国际贸易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的力量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纳入考量。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由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策略措施;在企业的人员配备不足时,可以由学生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帮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运营压力。通过上述做法,高等院校能够同企业形成稳固的信任度和长久的合作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对每个实践教学基地设置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并执行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数据实时追踪机制。现实表明,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引发的就业创新,能够有效地处理企业同学生之间信任度低的问题,并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重稳定。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想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而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体罚学生、心罚学生的行为并不少见,教学中言行不一致等等的行为与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极不相称。生活中我们发现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一、引言
近年来,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需要世界各国及时了解和共享最新的气象信息,携手应对气象灾害。然而在科技翻译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多从功能理论、目的论等角度展开研究,很少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气象科技论文翻译。赵彦春曾指出:“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奠定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赵彦春,1999:276)。
二、让中国气象科技“走出去”
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气象科技时,我们也要让中国的气象科技“走出去”。气象科技论文作为学术研究与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科技合作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气象论文英译的需求日益突出。
气象科技论文是科技文献的一种,用以“陈述地球大气圈、气象科技领域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描述其特点、规律、过程等,能有效记录大气科学和气象科技界的动态”(寿邵文,姚永红,2008:178),具有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等特点。本文的研究案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是典型的气象科技论文,具有代表性。
在汉语中,由动词构成的动核结构是句子在语义平面上的结构。一个动核结构体现着一个事件或一个命题。因为气象科技汉语描述的主体是从事研究、分析和观测的研究者或设备,而客体往往是客观的事物、自然现象、观测的过程或实验结果,所以在客观描述气象研究内容时,气象科技汉语注重功能和意义,多用主动句,大量使用含动核结构的简单句或分句描述逻辑事理。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了有关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在中西认知语用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Sperber and Wilson,2001:50)。1999年,Ernst-August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Gutt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提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Gutt,2004:107)。为了实现原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最佳交际,译者在处理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意图时,要作出最佳语境假设,以寻求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关联度进行推理,取得最大语境效果,使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达到最佳关联。气象科技论文属于信息文本,以传播气象科技信息为主。本质上讲,气象科技翻译可视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要将原语作者的信息意图推理出来,还要将此信息意图展现给译语读者。
四、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气象英译
气象科技论文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而准确地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关联理论指导下,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译者要准确分析原语逻辑关系,合理调整语序和划分意群,灵活采用顺译法、倒译法、合译法及转译法等翻译策略。下面从关联理论角度,列举几个典型案例来研究气象科技论文中句子的英译。
(一)顺译法
气象科技汉语中的句子较为简单,句子间逻辑关系比较独立。作者与读者的认知语境虽有差别,但也存在共性。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再现原语语境,可以采用顺译法,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序进行翻译。句与句之间的简单对应必然不会对读者的推理过程产生阻碍。但有一点不同,为了准确描述客观规律,英语句子偏长,结构复杂,常常采用各种从句。
案例1:原文: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MRF方案的改进版本,次网格尺度扰动通量(w′c′)与平均量(C:u,v,θ,q)的关系为
(二)倒译法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不能单纯地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是要准确推测原文的深层次语义,把握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意图及最佳关联。在描述一些气象定义或实验过程时,气象科技汉语通常先叙述方法后呈现结果,而英语则先结果后方法。所以,为了准确传递作者的信息意图,给读者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常采用倒译法,根据译文读者的语境表达习惯,将内容忠实、规范地表达出来。
案例2:原文:本文采用①高分辨率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多组试验②,评估③该模式对美国北部森林地区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④五种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得出的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
译文:To assess③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at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layers at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northern Unites States and compare④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structures of boundary layers simulated by the five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s, a high resolution mesoscale WRF model was employed① in this paper to carry out② multipl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configurations.
分析:原文描述的是一个气象实验过程,采用动核结构,分句较多,如果顺着翻译,译文将生硬难懂。根据关联理论,可以采用倒译法。将“结果”译成“目的”并置前,将中文动核结构译成非谓语动词结构,即“to assess...and compare”、“to carry out”,把主动汉语分句整合为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被动英语长句,描述“方法”。这样句子结构严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准确清晰地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传递给读者。
(三)合译法及转译法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不仅要把握原语语义,还要考虑译入语的逻辑表达习惯,实现话语语境的最佳关联。比如,气象科技文献在解释研究原理时,往往采用表示逻辑连词“因为……所以”、“于是”等。但英语中,有些动词(如cause)或动词短语(如result in,lead to)本身已含因果关系。此外,汉语习惯采用不同词语(多为形容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若逐一翻译,则显得重复嗦。在描述气象现象时,论文大量使用动核结构,含有多个主谓结构,这跟英语的形合句型完全相反。这时,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逻辑,实现更大的交际效果,通常采用合译法和转移法,将重复的表达简单化,并灵活转换词性,多使用名词化结构。
案例3:原文:这主要是因为③太阳辐射不断增强①,地表热量也不断增加②,于是③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不断增加④,边界层内强的湍流混合能发展到更高的高度⑤。
译文:This is mainly because the increased solar① radiation and surface heat flux result in② the continual increase③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buoyancy and strong turbulent mixing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分析:原文中①、②、③、④和⑤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依据关联理论,采用合译法和转译法,将①”和②合并“the increased”,动词转换为形容词,使信息明确。③中的连词翻译为动词词组“result in”,准确地体现了逻辑关系。同时④和⑤合译为“the continual increase of”的名词结构。这两种译法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最佳关联,为读者提供了最大语境效果。
四、结语
和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观突破语义层面,更侧重翻译活动的认知与交际属性,将作者的信息意图与读者的心理期待联系起来,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这对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气象科技论文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依据关联理论,为了准确传递气象科技论文的信息意图,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翻译准则,使译语读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文妍,范新勇,等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影响的比较[J].北京:地球物理学报,2014(5):1400-1414.
[2] Gutt,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7-199.
除了实用功能,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光还具有明显的美学功能以及精神功能。众所周知,室内视觉环境的质量好坏与室内的空间环境、材料质感以及色彩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相互配合,一起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内,光的美学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视觉环境的空间感、色彩感以及材料质感,这是光照的独特功能。比如直接光的光影可以凸显室内环境空间的层次感,使室内环境变得更加丰富,给人以充实感和满足感。侧墙面或天花板通过反射光的照射,可以产生向发光的墙面一侧扩展的趋势,或者产生向上的空间感。总之,合理适度的光线照射可以成为室内环境中的视觉中心,也可以表达室内环境的导向感。由光线明暗所造成的视觉效果差,可以强调室内环境的体面转折关系。反之,如果光线够亮,就会使室内环境的空间限定边界消失,使空间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
要通过光线强弱来体现室内环境的材料质感美,就要依托于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的投射角度不正确,或者光线过强、过弱,都会对表现空间材料的质感美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曲解材料质感的真正意思。视觉环境中的色彩效果与光线的光源色的色性和冷热倾向密切相关,不同色温的冷暖光源,照在同一固有色的物体上,会有明显的差别和不同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环境视觉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光的美学功能,通过光照营造适合不同使用空间的环境气氛,以符合各种环境中人们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如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私密性的心理需求等等),以达到提高视觉环境质量和具有整体统一及赏心悦目视觉效果的目的。
其次,选择合适的人工装饰照明。由于照明的实用功能及在光照设计中所特有的表达功能,它已经同空间环境的形态、色彩、采光、形式、通风等因素一起,成为室内环境整体设计中的基本要素。正确选择照明方式、光源种类、灯泡功率、灯具数量、形式、光色与灯光控制器,使光照氛围能体现设计意图,创造良好的光环境,达到良好的环境艺术氛围。人工装饰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经济、美观。安全是指装饰照明设计必须首先考虑装饰照明设施安装、维护和检修的方便,以及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防止火灾和电器事故的发生。经济是指在确定设施时,权衡价值取向,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照明设施的实际效益,尽量以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美观是照明的重要因素,是指照明装饰的空间层次,既要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要充分显示被照明物体的轮廓美与材质美。
二、材质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材质是构成空间形式美必不可少的要素,充分发挥材质美感属性,对材质进行有规律的构图及重组,不仅能为空间氛围增添独特的色彩和情趣,进而完善空间形式美的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心理感受价值。
首先,材质要与空间形态相结合。材质作为室内空间艺术的载体,同色彩和灯光等元素一道共同参与着室内空间环境气氛的塑造过程,不仅能够借助其视觉表面的刚柔、精细、深浅、明暗或其以线、面、体构成变化的美感联系来刺激人们心灵的感动,而且在空间环境设计中材质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保护围合空间的承重构架系统,充分发挥围护体界面的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来拓展空间的使用功能,强化空间的审美功能。
二、光照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光是设计师有力的表现工具,也是室内环境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良好的光环境设计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够影响室内环境的氛围,还能产生不同的光线效果,从而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应。比如说,阴影与暗部是光的组成部分,亮部、阴影、暗部共同构成了光的韵律感,这种韵律感仿佛给空间赋予了生命,并烘托出建筑及环境的气氛。首先,根据环境的不同选择光照。光照具有十分明显的实用功能。一般而言,设计师会将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光线区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环境照明,二是局部照明。在设计时,环境照明区可以暗一些,而局部照明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设计。当然,环境照明与局部照明的差距不能太大,否则会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除了实用功能,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光还具有明显的美学功能以及精神功能。众所周知,室内视觉环境的质量好坏与室内的空间环境、材料质感以及色彩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相互配合,一起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内,光的美学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视觉环境的空间感、色彩感以及材料质感,这是光照的独特功能。比如直接光的光影可以凸显室内环境空间的层次感,使室内环境变得更加丰富,给人以充实感和满足感。侧墙面或天花板通过反射光的照射,可以产生向发光的墙面一侧扩展的趋势,或者产生向上的空间感。总之,合理适度的光线照射可以成为室内环境中的视觉中心,也可以表达室内环境的导向感。由光线明暗所造成的视觉效果差,可以强调室内环境的体面转折关系。反之,如果光线够亮,就会使室内环境的空间限定边界消失,使空间形体发生相应的变化。要通过光线强弱来体现室内环境的材料质感美,就要依托于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的投射角度不正确,或者光线过强、过弱,都会对表现空间材料的质感美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曲解材料质感的真正意思。视觉环境中的色彩效果与光线的光源色的色性和冷热倾向密切相关,不同色温的冷暖光源,照在同一固有色的物体上,会有明显的差别和不同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环境视觉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光的美学功能,通过光照营造适合不同使用空间的环境气氛,以符合各种环境中人们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如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私密性的心理需求等等),以达到提高视觉环境质量和具有整体统一及赏心悦目视觉效果的目的。其次,选择合适的人工装饰照明。由于照明的实用功能及在光照设计中所特有的表达功能,它已经同空间环境的形态、色彩、采光、形式、通风等因素一起,成为室内环境整体设计中的基本要素。正确选择照明方式、光源种类、灯泡功率、灯具数量、形式、光色与灯光控制器,使光照氛围能体现设计意图,创造良好的光环境,达到良好的环境艺术氛围。人工装饰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经济、美观。安全是指装饰照明设计必须首先考虑装饰照明设施安装、维护和检修的方便,以及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防止火灾和电器事故的发生。经济是指在确定设施时,权衡价值取向,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照明设施的实际效益,尽量以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美观是照明的重要因素,是指照明装饰的空间层次,既要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要充分显示被照明物体的轮廓美与材质美。
三、材质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材质是构成空间形式美必不可少的要素,充分发挥材质美感属性,对材质进行有规律的构图及重组,不仅能为空间氛围增添独特的色彩和情趣,进而完善空间形式美的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室内环境的心理感受价值。首先,材质要与空间形态相结合。材质作为室内空间艺术的载体,同色彩和灯光等元素一道共同参与着室内空间环境气氛的塑造过程,不仅能够借助其视觉表面的刚柔、精细、深浅、明暗或其以线、面、体构成变化的美感联系来刺激人们心灵的感动,而且在空间环境设计中材质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保护围合空间的承重构架系统,充分发挥围护体界面的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来拓展空间的使用功能,强化空间的审美功能。材质不仅要建构室内空间的实体,其内部空间的再划分也需要材质的支持。为表现轻盈、自然、通透、现代的氛围,许多展览中心、大型会馆、商业中心和大型建筑的中庭空间经常运用玻璃和金属构架来界定与烘托。而传统的木材、素材、纤维等却常常是电影院、歌剧院等观演空间的主要材质,具有改进空间音响效果和美观的作用。这些材质独有的特性,及其带给人的真实感受和无尽的艺术魅力,是来源于生活、体验于空间又归属于生命本体的。其次,借助材质烘托环境气氛。在空间的功能和流线的组织过程中,空间的主题通常以空间形体变化来实现,但大多时候还要借助材质,即充分运用肌理、色彩、质感差别较大的材质,可以获得空间跳跃性的生动感,使组成空间形态的各界面之间表现出不同特征,让观者产生视觉动感,也可以利用材质的曲直、刚柔、宽窄、锐钝、虚实、明暗、方向、大小等来强调空间各界面的对比。
2存在问题
对一体机使用的培训不到位学校交互式一体机安装后,正规的培训还不到一小时,就这一小时也就只是由厂家的技术人员做的一些简单的如开机、触摸打开文件、电子感应笔的使用、遥控板及关机等操作,部分教师是听得见而看不见,培训效果不理想。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安装交互式一体机的学校都是这种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缺乏与教学实际的结合,因此面对电子白板在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创设情境、互动交流、评价反馈、拓展延伸等)和实施策略上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明显差异,使许多教师在培训后仍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发挥其真正的优势互补。教师观念落后因长期受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思想局限于讲、解题,时间多花费在讲、解题上。还有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总感觉利用交互式一体机做课件输入公式花费时间太多,操作还很吃力,还不如在黑板上板书来得快而流畅。在调查中总结出多数数学教师对利用交互式一体机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不能确定某一节课利用交互式一体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也不确定利用交互式一体机对突破教学重、难点到底有无优势?大部分时间利用交互式一体机上课好像也就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书写量,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已。教师水平偏低,交互性不能体现当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都把时间花费在解题上,花费在学习先进的交互式一体机应用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教师只会使用PowerPoint做一些课件,多数情况下交互式一体机在课堂中只起到多媒体展示的作用。还有部分教师连交互式一体机本身带有的一些工具如尺子、几何图形等都没有充分利用,更不用说与数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软件如几何画板TI图形计算器等。资源库缺乏,交互式一体机使用率低交互式一体机相对以往的多媒体技术而言,除了交互性这个亮点外,本身带有的资源库也是交互式一体机的又一亮点。但就目前来讲,交互式一体机本身带有的资料库大部分是小学及初中内容,高中数学资料非常缺乏,高中数学中的函数及立体几何内容要做成资源库还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间比以前增多,没有现成的PPT要自己制作,没有现成的素材要自己寻找,再将这些组织起来还要巧思加时间。如此一来,有的教师吃不消,导致他们不愿意使用电子白板。
前言: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领域的问题和历史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历史研究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然后,专门针对于丝绸之路文化领域的探讨文献却不多,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背景和文化交流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并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历史意义进行逐一分析,不断对传统丝绸之路中的形成早期文明M行探索,以期能从中找出一条促进现代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一、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对我国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有深刻的认识,从初中到高中,历史教材不仅对我国传统丝绸之路有详细的概述,也对其中的历史意义与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做出整理。具体如下:
文化的组建过程主要是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不断渗透形成的,在这个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其中物质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由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直接作用于人的生活当中,精神文化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慢慢对人们产生影响。所以,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往往精神层面的文化较制度、物质文化的传播速度慢一些。
早期丝绸之路的交流主要对文化与制度方面的交流较少,主要以物质之间的交换为主。然而,物质文化的交流又带动着各领域的技术经验相互传播,其中西欧国家的丝绸、冶金和水利灌溉等级数多数有我国的“丝绸之路”进行传播的,国外的玻璃制作和糖果制造技术亦是通过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交流不断在中国得到发展[1]。随着物质文化的交流不断升温,国外的宗教文化迫切希望能够通过丝绸之路来讲本民族的精神文化进行更为广阔的传播,中国由此开始引进以宗教为主的各种精神层面的文化,宗教领域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和天主教等。与此同时,我国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文化亦得到不断的传播,是整个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对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播。各种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唐朝时期精神层面的文化丰富多彩。随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逐渐加强,制度文化以被动的形式在各国之间不断进行相互渗透,制度制度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过程中几乎没有形成友好的交流方式,通常以战争的形式不断渗透,在战争结束以后,往往战败一方民族便会被强行渗透制度文化,以此来保证制度文化的传播效率。
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课堂教材中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资料进行整体,对其产生的历史意义做了如下总结:
(一)促进了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丝绸之路在精神文化的交流方面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我国传统古典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并将印度的佛教文化进行了吸取。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便在我国有了初步的发展,在这一关键发展时期,佛教文化与我国传统古典舞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进行融合发展,将融合中的禅宗思想与儒家思想进行了完美结合,进行形成了具备佛教文化思想的新儒学体系,即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我国后现代的精神文明交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
(二)促进了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使得我国“四大发明”走上了全世界,成为现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的基础。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现状,多领域受到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因此,亦可以说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通过丝绸之路中的文化交流将技术向世界进行推广的远远不止这些,其中还包括陶瓷、茶叶、冶金、纺织和铜镜等。这些中国的技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引入外国文明,为中国文化加入新鲜的血液
丝绸之路的开放让我国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膨胀,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国引进了外国文化思想和技术经验,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经济印象,其中技术方面,有玻璃制品、西方医学和天文等。饰品类有象牙、犀牛角和琥珀等名贵物件,后期这些名贵的饰品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中国的折扇文化,扇骨和扇钉等均用西方的象牙来进行制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添加了更多的西方艺术魅力[3]。此外,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我国还积极引进了外来的食材,如马铃薯、草莓和芝麻等,这些外来食品的引入不仅让我国传统的经济农产品更加呈现多样化,同时也对中国的美食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密切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后现代全球一体化的雏形思想,即打破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笔者认为,丝绸之路作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的先驱路径,是正确的选择。不仅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更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