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见习期专业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6 00:44: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见习期专业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见习期专业技术

篇1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有利的发展时机,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实践教学因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实训、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现行的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实训。课程实践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理论教学,以实践操作印证、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内实验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验证经典理论,多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另一种是搭接经典电路,多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较差,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教师在上课时没能将课程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体系中。因此,在课内实验中,部分学生只能机械地重复操作步骤,照本宣科。课程实训是指在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但是,往往因为实验室条件、时间和经费等,使课程实训的题目理论化且数量有限,使学生产生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

1.2课外实习

课外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课外实习是让学生到企业,到实际生产中,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刻地了解、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教学实习安排大二下学期,由教师带队进入企业,学生完成跟班学习或者顶岗实习。但是,由于教学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同时考虑到电气操作的危险性和安全生产的需要,生产企业一般不允许学生进行顶岗操作,最后教学实习只能成为参观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全部课程完成之后,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2],改毕业设计为毕业实习。但因该实践环节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约机制,部分学生待在家里不参加毕业实习,或者因为经济原因,选择其他工作报酬更高但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工作,达不到综合实践的目的。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以实践为主线,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计划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对于制订、修改教学计划,我校每年都派遣调研组到区内外各大高校、企业调研,与各校专家、企业人事技术主管座谈,明确企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根据调查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定位为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小型自动化系统集成及自动化产品、系统的销售等,因此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为自动生产控制与维护、楼宇自动化。

(1)整合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对高职高专科学生来说,只要理论够用,应用才是主要的,以“必须、实用”为原则[3],对原有教学计划中过于理论和超范围的课程进修删减是首要进行的。此外,对有一些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合并,减少课程的冗余。合并后减少了理论,增加实践应用的比例。循序渐进,建立“基本能力”、“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四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更新实践教学课程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教学的单位也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按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设计、组织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入如监控组态软件、触摸屏等新而广泛应用的技术,让学生进入社会更能适应,避免因课程内容陈旧而落后。

(3)实行专业分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专业,涵盖了工业电气自动化、配电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方面,几乎包含了所有与电有关的行业。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其在校时间短,学校课时有限,不能像本科生那样面面俱到。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专业,采用专业分流的方式,主要分成自动生产控制与维护、楼宇自动化两个方向。

2.2制定实践管理机制,规范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管理机制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制度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各项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督导、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的随机检查,学生、任课教师的信息反馈,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

(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任课教师的职责和分工,落实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

(3)改革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在成绩评定中增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比重,不仅考虑学生出勤、实践报告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3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方式[4]。

(1)重视课程实践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分析能力和基本动手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设备调试运行、系统分析计算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形成项目的概念。改革传统课程设计模式,降低难度,拓宽范围,以实物作品代替“集中实训+设计报告”,其中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参加课程设计优秀作品展,同时获奖学生可以参加课外培训,为各类竞赛培养人才。

(2)改革课外实习

针对教学实习时间较短,不利于实践开展,将教学实习改至暑假期间,时间增长为1-2个月。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带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企业提供食宿及生活补贴,由企业一线工人带领工作,真正面向职业、面向岗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近两年,我校取消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改为毕业实习。由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生产企业或者由企业指导老师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实际中熟悉、掌握整个生产流程、技术规范、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改变原来辅导员集体管理模式,由专业教师进行分批跟踪指导,指导教师定期与企业单位、学生联系,了解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3.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1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实训室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要围绕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力求体现工作的真实情景。2015年,我校在原有七大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投资300万元,新建成自动控制实验室、自动扶梯综合实训室等,将“电气实训中心”真正建设成开放型、综合型实验实训中心。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有硬件的支撑,更要有软件的充实。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广西区特色建设专业,采取本科高职共同发展策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鼓励在校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同时聘请企业高职称人才到校长期或短期任教。

3.3落实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持。通过校外教学实习,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近两年新建的校外实践基地,努力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以往校外实训基地只挂牌参观的形式。我校与深圳信盈达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现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实训课程都由该公司派遣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到校授课,以为该公司的项目为授课内容,以丰富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开放型实验室。

电子创新实验基地作为本校的开放性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时间、内容、方法的全方位开放。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科技活动的特点及专业发展要求,鼓励实验室老师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约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实验条件。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校参赛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广西赛区一等奖2组、二等奖1组,三等奖6组。

4.结语

通过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实现了调整和优化,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适应了职业岗位需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武,王红玲,李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工程能力提升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2):76-79.

[2]李春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4(06):49-51.

篇2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52-02

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自启动以来,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团队广泛开展调研,切实加强专业建设、课程与资源开发,初步建设了基于信息平台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互动中心等5大中心和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4个拓展模块,取得了比较丰硕的阶段性建设成果。

一、项目建设阶段性成效十分显著

启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后,由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召开了成立大会,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信息交流和沟通,在不同区域召开了有关资源库申报和建设的研讨会7次,制订了资源库申报和建设方案,统一了资源开发标准,为项目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两年的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推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障机制、资源持续更新应用的动态监测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等;资源的深度利用,引领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资源库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设计了“四阶段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

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能力递进规律,结合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岗位说明书进行分析,设置了“销售顾问”和“服务顾问”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二手车鉴定与交易”和“事故车查勘与定损”等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按照“六步教学法”课程开发流程构建了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四阶段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二)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平台

项目联合天津硕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面向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及社会学习者四类用户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架构了5大中心(专业建设中心、课程中心、学习中心、素材中心及互动中心)和4个模块(培训认证营、技能竞赛网、校企直通车、车友服务站)的基本框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扩展性。经过3年建设,素材中心、课程中心和学习中心已初具规模。

(三)建成了有5698个素材的“素材中心”

素材中心是由海量的最基本教学功能的、不宜再分解的、最小的微教学元件组成。以汽车服务贸易工作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及知识点为单位建立素材中心,通过“7+7+1”课程资源(分别指7种教学应用类型资源、7种媒体类型素材,1是指微课程)。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经过3年建设,团队前期已对专业岗位技能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资源、培训资源进行建设开发,已建成了5698个素材,其中非图文比例达51.1%。

(四)开发了包含10门专业课程的“课程中心”

课程中心是面向教师用户定位“辅教”功能的中心模块,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素材库的素材资源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已开发完成《汽车商务礼仪》《汽车服务接待》《汽车顾问式销售》《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汽车营销技术》《汽车客户关系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事故车查勘与定损》《毕业顶岗实习》等10门课程的大部分资源建设。网络课程设有课程介绍、教学设计、电子课件、学习手册、任务工单、引导动画、重点微课、互动游戏、说课视频、授课视频、示范视频、课程漫画等栏目。教师用户登录进入课程中心后,选择课程查阅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教学方案,下载教学设计、项目任务书、教学课件、学习手册、教学视频、演示视频、测试习题等各类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应用微课、漫画、音频、动画、案例、游戏、积件等媒体类型素材搭建的“慕课”实施教学。

(五)建成了可开展“O2O学习”的“学习中心”

本资源库平台为教师用户个性化搭建课程和组织教学。通过调用素材中心的碎片化素材,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将多个素材结构化组合形成积件,再以学习单元、工作任务等项目为单位建设模块化课程。教师搭建的课程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支持“O2O学习”。

在“查阅任务”环节,学生在资源库平台上查阅“项目任务书”,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微课学习”环节,学生学习与任务相关知识点的微课,主要是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完成微课进阶训练、在线与教师互动交流;在“课后训练”“上传作品”“互动评价”环节,学生在课外完成拓展训练,为了检查学生的训练效果,小组内拍摄照片或微视频,并将其上传至资源库平台,师生对作品进行互动评价,不但给了学生展示机会,还进一步充实了资源库。

学生通过教师组织的在线课堂,进行课下学习,观看微课、查找学习资料、作业、测验、在线提问、讨论、聊天,参与投票,调查,进行课程评价。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拓展学习。同时,对于素材资源,学生也可以进行搜索、收藏、评价等。

二、试运行效果显著,使用效率高

已建资源全部在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上试运行,线上运行良好,用户活跃度高,平台在线注册已达到4500人。建成的教学资源库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平台资源在网络课程学习、布置作业、通知、答疑、讨论、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网络平台总访问量近35万次,其中网络课程总访问量近26万次,教师授课、搭课与学生互动交流、课程论坛答疑28990余次。

同时由于在部分课程中融入了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学习理念,将游戏思维和游戏机制运用到网络课程设计中,发挥游戏的动机激发、多重交互、及时反馈等优势,在富有趣味性和高度参与性、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建构知识,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平台内学习记录超16万次,作业提交2693次,考试活动提交2940次。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预期效果

(一)用户数量实现“两个一”

形成全面、系统、标准、规范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和开放的共享信息平台,并同时跟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有效服务汽车贸易服务相关专业教学。预期实现个人注册用户1万人以上,单位注册用户100个以上。

(二)资源数量实现“两个二”

运用简单易懂的文本、重点突出的图片、内容丰富的PPT、形象生动的FLASH、声情并茂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的微课、权威专家讲坛等多样化资源形式,依托自主、智能、交互、个性化、一站式的学习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需求。预期建设20门课程,2万条素材资源。

(三)学分互认实现“两个三”

将全国开设汽营专业的院校聚集在一起,逐步学标准、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各自选取3门共享课,在30所院校中开展部分或完全学分互认。

(四)企业培训实现“两个四”

项目建成后,将为汽车贸易服务行业在岗人员提供远程培训、继续教育服务,使校企融合更加深入,实现产学一体化。预期遴选4家知名企业,建立4门员工培训课程。

四、特色

(一)资源平台采用行业领先技术

资源服务平台采用网络存储构架,利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实现网络型分布式存储与管理,用磁盘阵列进行备份。由高性能的中心资源服务器、存储磁盘阵列,以及各个合作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器和存储磁盘阵列组成资源服务平台体系。既保护各职业院校资源库的知识产权,同时又方便对授权用户提供资源服务。

(二)课程体系设计贯穿素质教育理念

基于职业行为导向,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项课、拓展课和实习等六类课程,将素质培养贯穿于每门课程当中,形成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三)运用“O2O教学”,把课堂放在桌子上口袋里

“线下”学生进行项目训练、现场展示等;教师进行讲授、指导等。“线上”学生开展查阅任务、微课学习、上传作品、互动评价等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在线答疑解惑、批改作业等。此外,还可通过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学习,实现将课堂放在桌子上、口袋里。

(四)嵌入品牌企业订单班课程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引入品牌企业培训课程,如宝马BEST项目、保时捷PEAP项目、北汽BSEP项目等营销类课程,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五、结论

汽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自启动以来,项目建设阶段性成效十分显著。设计了“四阶段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建成了有5698个素材的“素材中心”、开发了包含10门专业课程的“课程中心”、建成了可开展“O2O学习”的“学习中心”,并且试运行效果显著。预期建成后,在用户数量、资源数量、学分互认、企业培训方面将会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3QJG001)]

参考文献:

[1] 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

[2] 许祥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7)

[3] 安铁民.《高尔夫战术策略》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1)

[4] 于含,张蕾.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研究[J].电子商务,2015(1)

篇3

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并明确提出对教育的投资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这一目标。

由于国家对教育事业如此关注,所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专业,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些相对陈旧的教学思路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为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努力。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欠缺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我国的应试教学模式所决定的,学校方面一味地看中教学的卷面成绩,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不会过于重视。这就造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无人问津,一般的学校根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相关的设置,只是随意设置,应付差事。

1.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的教育现状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虽然近几年这种教学方式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当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好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都是由同一个老师进行,由于课堂教学老师的职业习惯,他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采取和课堂教学同样的方式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忽略了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1.3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与企业结合

当前的一般高校或者职业技术学院的思维方式相对而言还比较保守,绝大部分学校还只是关注自己教学方面的发展,与外部的合作大部分是教育组织,对于和企业的合作相对较少。这是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一大劣势,我们学校设置的模拟实践基地与大多很真实的工厂环境相去甚远,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和真实的实践活动的严重脱轨。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在其教育教学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保证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结合统一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针对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设置,使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

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在设置的过程中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第二,实践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从基础开始,脚踏实地的进行;第三,是提高创新的阶段,在获得一定的成效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2.2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实践教学侧重的是学生具体的动手能力,其宗旨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动手操作。因此,实践教学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方式。要摒弃“满堂灌”的教育方法,要实现老师引导为辅,学生动手为主的实践教学方式。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掌握实践的注意事项。只有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才是正确的教学方式。

2.3 产学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和实际生产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它的设置目的就是为社会直接输送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在其实践教学中就应该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这条道路既可以实现本专业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又能为学校、为企业、为学生带来利益,可谓是一举数得的教学方式。

学校要想走产学合作的方式就必须和工厂进行合作,找到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与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把学生的实践教学课堂直接搬进工厂的生产车间,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最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最专业的实践条件。

同时,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还了解了企业的各种环境和情况,为以后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对于学校和工厂更是有很大的利益,学校省去了建设自己实践基地的大量费用;而企业也因实习学生的到来而充满了活力,节省了生产的成本。这种模式是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

3.结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经受到了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多层化”的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为相关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篇4

一、工作原则

(一)师资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坚持按需派遣、学用一致的原则,培训人员参加的培训活动应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直接的联系。

(二)坚持在职、业余、就近培训为主,脱产、外出培训为辅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教师培训。

(三)坚持自培与他培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优质师资队伍,积极实施“校本培训”,并做好市、区、校三级培训的协调工作。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理论支撑,又能有效解决问题,可操作性强。

(五)培训学习必须经学校批准。凡未经学校批准者,学校不批公假,不承担培训费用。

二、工作职责

由科研室负责全校师资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师资队伍的状况,制定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二)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合理引入竞争机制,调动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三)负责组织实施培训计划,掌握好培训经费的使用;

(四)关心外出培训教师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配合培训单位做好管理和其它工作。

三、培训形式

主要有:职务培训,校本培训,见习期教师培训,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全国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各类短期培训班、研讨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出国进修等。

四、培训条件与申请培训程序

(一)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政治思想表现好,安心本职工作,能很好完成本职工作的人员。

(二)在职教师必须参加职务培训。可根据上海市和奉贤区师干训计划,选择参加培训的时间,报科研室备案。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必修课程培训,并积极报名参加校本选修课程培训。

(三)见习期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和区进修学院举办的见习期教师培训班学习。

(四)校级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详见《奉贤中学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暂行办法》;区级骨干教师的推荐原则上必须是校级骨干教师,全国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由学校择优推荐。

(五)已经被确定为区、校两级骨干教师,可申请进行导师带教。经双向选择,学校审批,按《奉贤中学导师制试行办法》有关条例执行。导师可在校专业发展委员会中选择。

(六)名师梯队建设:学校每两年在区、校两级骨干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聘请校上海市知名专家带教。

(七)凡符合相关条件,教师可申请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研讨会。由本人提出申请,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推荐,学校批准。

与会者返校后,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会议,在一定范围内传达学习,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会议精神和最新信息。

(八)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教师可向学校申请参加与教师教育工作对口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校择优推荐。(1)年满35周岁;(2)在奉贤中学工作满2年;(3)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4)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有成效。

(九)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教师可向学校申请参加与教师教育工作对口的在职硕士学位学习,学校择优推荐。(1)年满25周岁;(2)在奉贤中学工作满3年;(3)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有成效。

(十)由上级部门组织的出国进修,根据相关条件,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择优推荐。

(十一)全国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在职研究生学习、出国进修等在参加培训前须与学校签订协议书。

五、培训保障

(一)学校设立专项师资培训经费,根据每年的培训工作计划,确保师资培训的需要。

篇5

Abstract: how to build a rational structure, the positive stable, high-quality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team, preschool education career is the decisive factor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s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eschool.

Key words: the new period of personnel record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事工作是一项内部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并不引人注目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事工作改变了过去那种“神秘化”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使人事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为我园的人事工作和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服务。

一、 立场鲜明讲政治

人们常说,人事也是一个实权位置,当然他大概是指其他行业吧,我想我的工作体会是我从事的是政策性比较强的工作,面对的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的问题,不存在模棱两可的回答,针对具体问题,一旦形成决定,不是面对这一类人可以这样,面对那一类人可以“不是这样”,更不可以带着私心杂念,感情用事,所以人事部门工作应该是一种原则性较强,有着党性作保证的很严肃的工作。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也确实做到了这样,也具备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的负责精神。

二、摆正位置顾大局

幼儿园人事所处的工作位置是联系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较多,与本园教师联系的反而比较少,许多事情是向上级主管部门拿出我园的各项管理数据,包括资金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管理及幼儿园发展管理等等,所以大量的时间是一个人埋头苦干,而不会被人发现,更不会被人理解我从事的工作的辛苦,也无法了解我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

三、勇于科研求创新

探索创新是青年人应该有的职责,也是社会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顺应时代付于给我们的历史重任,参与人事电脑操作培训,勇于在人事工作方面多使用现代化的武器,不断寻找人事工作所具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力求能在人事的工作领域寻找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四、做好专业技术聘任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1、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认真落实我园有关教师职务聘任政策,对去年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的在职在编教师进行相应级别的职务聘任。聘任高级政工师2人,高级工1人。聘任日期从2011年12月1日起执行和2012年3月起执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是严格按照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程序进行,证书按时发放,并落实有关工资福利待遇。抓好了这项工作,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做好今年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工作

今年6月左右,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工作又要开始了,在职称工作纪律方面,要求人事专干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纪律,所报材料要真实齐全,不得弄虚作假,并做好宣传、发动和上报等纪律教育工作;做为审核材料的第一关,要按文件要求,按程序严格逐个项目审核,申报材料中的毕业证、资格证、荣誉证及获奖证书的复印件要进行原件核对,对有问题的材料不予上报评审。实行双公示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根据省、市关于“十五”期间中小学及幼儿园培训工作意见和有关规定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中小学及幼儿园师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1、广泛发动和鼓励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培训,到目前为止有很多教师参加了“专升本”自考和本科函授学习和大专自考和电大大专班等形势的学习,本科毕业的教师占80%,大专毕业的教师占95%以上。

篇6

1.薪级工资结构体系

高校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薪级工资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而“薪级”需要由“不同级别的岗位上的具体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两个信息确定。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根据实际聘任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工资套改时,在相同等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例如研究机构的助理研究员到高校被聘为讲师的,其讲师与助理研究员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

套改年限=工作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见习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

2.绩效工资结构体系

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它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对高校三类不同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党政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工作人员实施不同的绩效工资模式。①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津贴与绩效津贴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其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经岗位考核合格后,领取相应标准的岗位津贴,同时对履行岗位职责以外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取得的教学、科研、科技创新活动等进行量化评价,考核并评定相应的绩效津贴。②党政管理人员实行岗位津贴与业绩津贴相结合的模式。依据其被任命或聘任的党政管理岗位领取相应的岗位津贴,同时根据其任期或年度履职考核结果确定相应的业绩津贴,上下浮动。③工勤人员则实行市场化的模式。主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力的市场薪酬调查结果,比照当地劳动力市场上同类人员的工资价格并结合学校的办学效益来制定相应标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例计算工作量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如下。

2.1课时津贴N=单节课时费*课时总量计算

计算以教务科正式下达的学期教学计划及实际授课学时数为基本依据。按不同情况取值如下:

2.1.1与教学内容有关的

(1)教师担任不同班级同一学科,但授课内容要求等差异较大,且按不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或教材授课,并编写了不同教案(简称“两个头”),则=1.00

(2)教师担任同教材同进度的重复课,其=0.9。

(3)新课(第一次主讲)=1.0。

(4)教师同时讲授两门课,学分较少的课=1.0。

2.1.2与授课班级内学生人数有关的

(1)1~40人, =1.0

(2)41~50人,=1.1

(3)51~60人,=1.2

(4)61~70人,=1.3

(5)71~80人,=1.4

(6)81人,=1.5

2.1.3单节课时费与职称等级有关

(1)助教,19.5元/节

(2)讲师,30元/节

(3)副教授,45元/节

(4)教授,60元/节

如:一位讲师本学期上的《经济法》48学时,该班有50个学生,该门课的总课时费=30*(50*1.1)=30*55=1650元

2.2在校外带领并指导学生野外操作实习按每周每班40学分计,由参加指导实习的教师按情况分配,但每个教师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2学分。

2.3无课教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按周学时×0.6进行计算。

2.4学校统一停课考试的学科,任课教师出考卷每套(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2学分,改卷(包括成绩单、成绩分析、整理上交试卷)每班2学分。

3.结论

高校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高校内部岗位津贴的新一次调整,也不是将原来的校内岗位津贴和93工资体系中的各项津补贴简单的整合,而是高校在国家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的指导下,开始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一项全新的工作。高校必须完善岗位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才能有效是我将短期激励与长效激励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引导他们不断求变创新,最终为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7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一年来,我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毛同志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平时与同事和睦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在自身学习上: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我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参加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我还积极参加各学区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此外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三、教育教学上:

篇8

在人才流动中,要认真解决人才积压浪费,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问题。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市属郊、县流动;任何单位不得到市属县、郊区或三线地区招聘人才;未经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抽调和招聘中、小学教师到非教学部门工作;不得抽调和招聘护理人员到非医疗部门工作。

二、人才流动必须按照现行干部调配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不允许未经组织批准,未办理手续而擅离工作单位;对未办理手续擅自脱离工作单位的,任何单位不得接收。

在人才流动中,要保护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技术权益。凡合理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带走原单位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料,如确需要的,应通过协商转让。

三、有偿分配的或由企业出资培训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必须为所在单位连续服务期满六年后才允许合理流动。对服务期未满,确属用非所学,用非所长而要求调整的,接收单位应向调出单位补偿一定的培训费;对服务期满后进行合理流动的,调出单位不得再索取培训费;对自费学习的人员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调整或调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收取的培训费,必须用于本单位的智力投资,不得挪作他用。

四、国营企业和科研部门要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或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队,帮助乡镇和区街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可按有偿原则,收取费用。派出支援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可由受援单位发给;发放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从优。原单位调整工资、分配住房时,对派出支援的人员应一视同仁。派出人员在支援工作期间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科技成果,由受援单位写成书面材料转给其单位存入本人的技术业务考绩档案。支援期满后,如本人愿意留下的,经双方单位同意,可办理调动手续。

中央、省属单位和高等院校支援我市乡镇、区街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可按上述原则执行。

五、市属郊县的乡镇企业的区街集体所有制企业可公开招聘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应聘。凡应聘到本市郊区县(含镇、乡)工作的,所有制性质不变,本人户口可以保留;如家属子女随同的,其户口也可保留;本人愿意停薪留职支援乡镇企业者,其所在单位应予支持,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停薪留职期限一般为两年,延续期限不得超过六年。

六、根据生产和科研任务需要,以及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余缺情况,企业、部门之间可以互相借用专业技术人员。借用专业技术人员,应签订借用合同,并按有偿使用的原则,借用单位应给予借出单位适当的补偿。

七、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允许兼职从事讲课、讲学、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凡不脱离本职工作,业余兼职不使用原单位的生产设施的,其兼职收入归个人所有。利用工作时间从事兼职的人员或使用原单位的生产设施的,须经单位同意,所得收入的百分四十归之个人,百分之六十上交原单位。党政机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必须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规定。

八、对国家计划外的大、中专毕业生,自学成才人员,社会闲散科技人员,可按照择优录用的原则招聘。招聘办法按有关规定办理。

篇9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41-04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从2009年开始推进实施“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即选派300名广东技工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德国、新加坡和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同时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引进100名职业教育专家来粤任教和讲学。省人社厅积极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等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截至目前,已先后选送了5批次共88名技工院校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学习。同时,邀请了20多位德国职教专家来粤举办师资培训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技工师资人才。笔者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见证了许多参训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称道和对学习成果的分享。可以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其拥有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比广东省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德国之间的差距,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培养模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一)德国先进完善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建立,5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的。它是一种以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职业学校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为辅的职教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德国,大部分职业学校都采用“双元制”模式。目前德国进入“双元制”教育的职业包括工商、手工业、自由职业、农业、公共服务等5个大类93个行业370多个职业。所谓“双元制”,一元是企业,另外一元是学校。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取得主体中学或实体中学毕业证书,自己寻找或通过劳动局职业信息中心选择一家有培训资格的企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职位,然后再按制定的计划学习,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入学,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同时要按法律要求在行会登记备案。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兼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学习技能,接受岗位技能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教育。其培训机制和各自功能可用下页图1表示。

从图1可以看出,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平行交叉结构,起连接作用的是各方的责任、义务及合作。这些责任义务是由《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规确定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是3~3.5年,其中理论学习约占1/3,企业实践约占2/3。企业和学校均严格按照文教部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教学。为保证教学质量,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达到联邦法要求的条件后,学生需要参加全德统一的毕业考试,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也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学生学业期满考核通过后,可获得3个证书,即学业证书、技能证书和行会发放的毕业证书。因综合考试的组织由行会负责,所以行会的证书级别最高、更具权威性。学生毕业后即可谋取职业或在原企业继续工作,或双向选择重新就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成功,很大部分归功于其健全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这一点也为德国建设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提供了政策保障。如,德国联邦政府1969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法》是最基本的法律,对培训企业的义务、培训者的资格、培训的组织程序等作了相当具体的规定,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随后,德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颁布出台的《职业促进法》、《手工业学徒结业考试条例》、《培训员资格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等十几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培养法规法令,很好地对职教教师任职资格的具体素质要求和考核标准以及进修培训制度在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和严格执行,从而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在德国,从事职教工作的师资主要分两大类,即职业学校教师和培训企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师傅),职业学校的教师又分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无论哪一类教师,其资格的取得都非易事,都须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获得从业资质。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培养和选拔途径规范而严格。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行业的准入证。职业学校理论教师要经过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的学习,通过两次国家考试,第一阶段即是要考上大学,经过4~5年的职业教育师范本科学习,既要学习一个主修专业和一个辅修专业,同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至少有2年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才能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考试后取得见习教师资格,然后方可到职业学校任教实习2年(见习期)。2年见习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第二次国家考试,考核包括书面与口头考试、展示课和谈话形式的答辩,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师傅)是企业的雇员,具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一般为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工长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企业实训教师学历要求虽然低一点,但要求必须有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再通过1年的大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和考试合格后获得工长资格者,方可担任实训教师。此外,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专业实训课教师,一般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经过职业培训且具有多年职业实践经验者,同时还必须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技术员学校学习并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其主要任务是上专业实践课。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素以优厚的工资待遇著称,其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丰厚待遇为稳定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环境保障。2012年,来粤授课专家德国巴伐利亚州兰簇特市国立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艾格纳博士告诉笔者:德国职教师资队伍属于国家公务员,待遇高而稳定,理论教师的工资为A13~A16级,净工资为每月2800~4600欧元,外加家庭和育婴等各种补贴,其工资比普通学校同级教师工资高出15%左右,同时还享受较多的节假日和年休假,但平时上班的工作量较大,每周平均约25~28节。

(三)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很受重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要求职教教师不断提高和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职教教师的继续教育,特别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据巴伐利亚州政府文教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German Denneborg先生介绍,德国通过制定《教师培养法》等法律和出台各项政策明确要求职教师资必须不断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和规范的继续教育,各州针对继续教育均有系统的激励措施、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进修内容。例如,巴伐利亚州规定教师每年至少必须进行5个工作日的带薪脱产培训进修,接受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培训,进修的安排可以由学校统一进行,也可以自己提出申请报领导审批;进修单位可以是大学、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院,也可以是企业、行业协会等,同时也有很多校本培训。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进修费用由政府承担。在组织培训进修的主体上,构建了州一级、地区一级和学校层面的全国教师培训三级网络。德国很多州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教师培训进修机构(教师培训学院、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教师培训进修机构与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非常密切。与此同时,企业和行业也积极参与职教师资的培养,并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我们的合作伙伴曼海姆国际职业学院就经常派遣教师到宝马、博世和海德汉等企业实习进修,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永葆新鲜,这样就能让教师及时把企业中的最新信息带到教学中去,做到无缝对接;同时有些教师也能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或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改进。再有,德国非常重视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培训者队伍,从而全面提高职教师资职后培训的质量。这种持续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广东技工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技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东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成效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对师资队伍的数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广东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仍存在差距,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给人很大启发。

(一)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搭建平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真正意义上强化校企合作的教育。其根本标志就是青少年在通常私营的企业里接受职业训练,同时在公立的职业学校接受职业学校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中,职业学校与训练企业严格执行“职业教育培训合同”,双方密切配合,保证教学与生产一线接轨,共同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同时,德国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也明显借力于企业行业的力量。例如,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师傅)和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师很多就是企业工长出身的,有着多年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进修也经常要到企业和行业协会实践锻炼。因此,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建议在我省原有的“百校千企”和“校园对接产业园”等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地校企合作紧密型企业的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培训,跟班上岗,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双制”办学改革,探索校企结合互利“双赢”的发展道路。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围绕着企业的生产需要来进行,将研究的课题或项目带到教学中,转化为教学项目,以此完成技工教育的实践教学任务,借以提高教师的项目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和搭建平台。

(二)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体系,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提高教师待遇

德国对于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方面有着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教师准入严格,要求高,待遇福利好。广东技工教育在这些方面明显不足。建议广东省应抓紧开展《广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立法工作,发挥校企合作平台在培养技工院校师资中的作用;出台“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和认定办法,加快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步伐;出台《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条例》和《广东省技工院校名专业评审、名教师评选办法》等政策法规,对教师的培训培养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出台《广东省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省技工院校教师的引进、培训、考核、晋升发展等方面作全面系统的规划。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招聘与准入制度。既要按照当前的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也要出台学校招收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人才的具体操作办法,允许技工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教师讲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技工院校师资职称评价制度,淡化对学历的要求;出台我省技工院校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教师的政策。增设技工院校正高级职称,切实提高技工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吸引和稳定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长期从事技工教育。

(三)构建技工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狠抓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德国的教师培训体系比较完善,其教师培训机构体系有三个层次:一是中央师资培训,主要是州立学院;二是地区师资培训,主要是地区教育局;三是学校内部的师资培训,也称校本培训。三个层次从不同的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各种各类的培训课程。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经验,我们要建立和办好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注重职业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养,做好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借鉴德国职教师资“三段式”培训培养模式,我们要重视教师在职培训。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技工院校任教第一年见习期的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师带徒”等方式让新教师能在见习期内在教学能力、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等方面迅速成长起来。搭建覆盖全省的“学院+基地”师资培训网络。依托一所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的技师学院,建立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培训学院,负责全省师资培训的调查研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在教师培训学院的总体统筹协调下,根据省内技工院校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各有关技工院校的突出专业优势,在粤西、粤东、粤北、珠三角依托高级技工学校建立10个片区的师资培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基地授课教师能力的提升培训。各技工院校要积极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组织好教师校本培训及到企业行业和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培训,并将教师受训后教学与专业技能提升效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和评聘的考核内容之一。继续深入实施“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每年从全省技工院校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深造;从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引进职业教育高端专业人才来粤任教和讲学。学习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广东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专业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业彪.德国职业教育对广州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启发与思考[J].职业,2011(9):10-12.

[2]易玉屏.试论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过程[J].煤炭高等教育,2010(11),43-45.

[3]亓俊国,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23-26.

[4]胡红梅,英配昌.第十二届中德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EB/OL].(2012-11-13).[2013-04-18].http://ttc.sh.cn/zhongwhz.php?cat_id=18&aid=693.

[5]张功.职业教育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篇10

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1为进一步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校企合作与互利共赢。 (以下简称甲方,即校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即企业方),本着协作、互助、互利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精神,以企业为依托,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五年内将学校的现任专业教师派到企业培训;同时,从合作企业选聘一批专家到学校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含实习教师)。在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根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校企合作加强直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每年年初提出选送、聘请计划,经乙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2、在企业跟班学习、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的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劳动制度、保密制度等。

3、在规定的实践培训中,这实习教师购买必要的劳动、工伤等保险。

4、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一批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5、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为转岗工人提供培训服务。

6、在乙方要求甲方帮助试验时,甲方应向乙方开放相应的试验设施,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乙方:

1、按照甲方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合理安排教师到企业跟班学习、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

2、为甲方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

3、安排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传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知识,指导教师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器设备。

4、对甲方教师跟班学习、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考核意见。

5、选派企业领导、高管、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校担任甲方客座讲师、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师。

6、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委托甲方对有关革新项目进行调研、研发、制作及编制,促进产学研结合。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 年,(即2012——201 年)。合作结束后,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需要,继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四、其它

(一)、双方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并建立联络员制度,分别指定有关工作部门和有关人员具体负责合作期间的衔接沟通工作。

(二)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由双方另行商定。

(三)本协议一式3份,双方各执一份,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备案1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自觉遵守有关条款。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2甲方: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双方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互利互惠的原则,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经双方友好协商,就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共同发展建立“”事宜,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责任

1、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

与乙方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

2、根据乙方提供的企业概况、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操作技能等要求及岗位需求情况,共同做好“ ”的宣传工作。负责“”牌匾的制作与挂牌,并尽可能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双方的知名度。负责为乙方招收、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所招学生在校理论及技能学习时间不低于两年(大学第三年可以顶岗实习)。

3、根据乙方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结合乙方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特点灵活设置课程,采取“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缩小教学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

根据专业的要求和乙方的需求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二个月进行联系,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4、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管理的各个过程。

实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一专多能、学用互动、技能为本、能力与职业资格证并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5、从乙方的生产实际出发,合理安排顶岗实习,严格遵守乙方的各

项规章制度。委派教师与乙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对实习生的工作和纪律进行巡回检查和管理。加强沟通和交流,妥善解决“”学生在实习、就业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6、为乙方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技能训练、执(职)业资格鉴定等提供培训与方便。

二、乙方责任

7、参与“导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

”人才培养工作。及时向甲方通报企业最新的专业岗位需求信息及有关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根据需要与甲方进行共同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视情冠名校方的相关活动。

8、配合甲方做好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宣传,选送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授课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并为甲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

9、在生产经营许可的条件下,为甲方提供教学、科研、实习场所,为甲方教师的科研、企业实践锻炼以及学生的参观、实习等提供方便。

乙方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不侵害学生合法权益。

10、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后期工作,乙方应安排专业对口、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

11、学生实习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签订师徒合同责任书。

委派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或使用有危险性的仪器设备时必须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12、经双方协商,乙方提供部分先进的生产设备给甲方,用于“

”学生日常学习和实习实训,设备产权归乙方。

三、“ ”人数及合作时间

13、本次“级学生中选择,招收数量暂定

人,如有变化,由双方协商处理。

14、年日起,至四、其他事项

15、甲、乙双方本着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相互保护商业秘密,不得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泄露和公开。

16、甲方协助做好“”学生在乙方实习、见习期间的稳定工作。

学生到达乙方后,应听从工作安排,如在实习、见习期间因为个人原因不辞而别,后果由学生本人负责。

17、实习期间,“学生因技术不能胜任或违章违纪被辞退的,乙方应及时将处理情况及对后续“

”培养意见向甲方反馈。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3学校:(以下简称:甲方) 企业:(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合作办学事宜,达成以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办学原则: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二、合作办学项目形式

2.1企业冠名班形式:乙方授权甲方开设冠名班:“热风班”。

2.2教学实习基地形式: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乙方

在甲方挂牌建立“培训基地”。

三、合作办学项目具体内容

3.1企业冠名班项目

3.2甲方开设班冠名班,招收年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名(每班名学生),上述学生要求暂定为:,应届初中毕业,成绩良好。

具体条件应在本协议签署后30日内报乙方备案。

3.1.2课程设置:分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实习

基础课:学习时间为一年,由学校按国家教学大纲安排教学;

专业课:学习时间为一年,根据企业对专业的特殊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

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具体教学工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企业可派工程师 到学校实施教学,学校老师亦可来企业参观学习。

专业实习:实习时间为一年,由乙方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

3.1.2学生管理:在校期间由学校负责,实习期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具体实

习事宜双方另行签署实习协议。

3.1.4学生就业:学生毕业后,企业对学生进行企业考核,择优录用。

3.1.5资金援助计划:冠名班学生入学后,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乙方每年为每班提

供元的资金援助(两班共提供资金元人民币),该资金具体使用如下:

a.设置“奖学金”,每年奖学金总额为元,分别设置: 一等奖学金名,每人资金元人民币,计元;

二等奖学金名,每人资金元人民币,计元;

三等奖学金名,每人资金元人民币,计元;

“奖学金”,共奖励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合计使用资金元。

b.设置“助学金”,每年助学金总额为:元,分别设置: 一等助学金名,每学期每人发放元人民币,计元;

二等助学金名,每学期每人发放元人民币,计元;

“助学金”共资助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每学期发放助学金元, 全年发放助学金元。

c.设置教育基金:元/年

资助学校购买实验仪器设备、补助老师来企业学习的费用。

3.1.6资金使用的监督

3.1.6.1甲方应设定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的标准和发放程序,并将该标准程序报乙

方备案。

3.1.6.2甲方在确定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名单后,应报乙方备案并书面报告相关情

况。

3.1.6.3甲方有权自由支配教育基金。

3.2教学实习基地项目

3.2.1除冠名班外,甲方学校与乙方生产相关专业的学习,在二年级结束时,可根

据乙方生产情况安排学生到乙方工厂实习一年。

3.2.2学生实习期间,乙方按每月每名学生元的标准支付甲方管理费用。

3.2.3他有关实习活动的内容,双方另行签署实习协议。

四、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1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4.1.1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与乙方使用, 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承担教学任务)。

4.1.2有权对使用项目(即冠名班)进行广告宣传,可介绍乙方公司的情况,但不

得做虚假宣传,不得以乙方名义进行广告和宣传。

4.1.3应按本协议约定和乙方名义进行广告和宣传。

4.1.4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师资配备、教材组织、日常教学过程管理等)工作。

4.1.5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冠名班学生圆满完成职业教育,到乙方

公司实习、就业。

4.1.6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安全环保等教育,进行乙方企业文

化的宣传。

4.1.7甲方保证冠名班学生全部到乙方公司实习,未完成实习任务者

,不准毕业。

4.1.8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接受乙方监督。

4.2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4.2.1.配合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提供企业有关宣传材料,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

4.2.2推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甲方共同制定的实施培养方案。

按照 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4.2.3为来乙方公司参观学习的老师提供食宿。

4.2.4在冠名班学生一、二年级时,乙方每年为甲方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教育基

金等共元人民币。上述款项乙方按月等额支付甲方。

4.2.5学生实习期间,支付甲方管理费用。

4.2.6乙方应优先录用甲方应届毕业学生到企业就业。

4.2.7为甲方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提供相关信息。

五、违约责任

5.1如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提供虚假信息或违反本合同约定,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5.2如一方的行为损害了形象或声誉,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六、合作期限

6.1冠名班项目合作期限为3年,即乙方授权甲方在年开设一届冠名班

(班),至年冠名班学生毕业时双方合作终止。双方根据级冠名班项目运做的情况,对以后的冠名班招收合作签署协议约定。

6.2教学实习基地项目合作长期有效。

七、争议解决

7.1双方在合作中产生的争议,应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任何 一方均可到企业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通知

8.1任何一方如需通知对方有关事项,应采取书面形式用中文写成,并按照双方在本合同内注明的地址用快件送达给对方,邮件寄出后小时视为对方收到。

8.2如果地址有变更,一方应在变更前7日内书面通知另一方,否则,通知不能到达的法律后果由变更方承担。

九、其他约定

9.1对本协议内容进行变更或补充,双方可签署补充协议约定;

补充协议的效力等同于本协议。

9.2本协议及本协议的补充协,经双方可签署补充协议约定;

补充协议的效力等同于本协议。

9.3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