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23:36: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个性化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个性化教学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
邓志伟在《个性化教学论》一书中,认为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尝试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使他们在个性、社会性和学术性等方面的成长超过传统的非个性化教学。教师适应学生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1]
孟秀认为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要针对自身的综合特质,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整体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2]
国外学者克拉林则认为,个性化教学就其实质来说,意味着寻求各种不同的变体和途径,藉以按照各种不同的个人特点去达到一般的培养目标。 [3]
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活动。
二、教师缺失教学个性的原因
(一)观念匮乏,固步自封。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声筒”、“搬运工”,是保证升学率的神器。在这种严酷的禁锢之下,不少教师仍以知识的化身自居,讽刺、嘲弄那些成绩差或不爱学习的孩子。
因此,个性教学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树立现代教育的新观念,实现从“服从意识”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向“独立意识”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的转变;从“专制型”的管理模式向“民主型”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转变。
(二)循规蹈矩,简单模仿。第一,很多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提高升学率,常常采用教师集体备课这种手段。尽管集体备课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化”往往会被“集体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特见解往往被主导型教案所淹没,教师在课堂中很难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维和教学风格。
第二,由于信息化传播手段的便捷,各种“名师”授课的视频触手可得,全国教师们几乎争相模仿;各种公开课、示范课,也纷纷成为了教师膜拜的对象。甚至于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也由于对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师徒带教”中师傅的课堂的模仿,而快速地成长为对教学方式得心应手的“克隆者”。
(三)评价单一,追求功利。以考试分数为主导的教学评价,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标准,教师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根本顾不及去发挥个性化教学。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实质”的教师评价使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充分的调动。 [5]
很多教师为了快速成名,把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参加各种学历培训上,为以后的职称、晋升做全面的准备。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就更难有冷静思考的时候,更难在工作过程中有自己的深刻的感悟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难以把掌握到的知识内化、融合为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富有个性。
三、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塑造途径
(一)改变观念,自我追寻。能否实现个性化教学,关键取决于教育者的观念。教师只有对个性化教学的观念高度认同,才会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践个性化教学,否则即使创造再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所以,教师应扬弃传统的教学观,自觉地树立追求个性化教学的意识,系统而深刻地掌握现代个性化教学理论,并且针对自身特点设计个人的职业发展策略。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如文化素养、学识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源于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思维、教学媒体等。
(二)管理灵活,多元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求同而轻求异,评价目的片面、范围狭窄、手段单一,基本上就是“考试定乾坤”。 [6]笔者认为在管理和评价方面,至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方面。由于学校把分数、排名、升学率等量化指标夸大成了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能力的主要参数,这使得教师的个性优势和教学实践被淹没在大堆的数字之下。有的学校为了调动老师工作的热情,直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班级总体成绩的排名作为老师奖金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上,这样必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应该为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的力度,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工作效益,慢慢地形成个性化教学观。高校还应该在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客观、准确和公正的原则,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式考查与效果相结合。
第二,教师方面。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者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在教育目标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教师的责任不应该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个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三)共同努力,营造氛围。从古至今,教师就背负了各种各样的枷锁,如“立志乐道,甘于奉献”、“克己复礼”、“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自美其身,自克自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审视这些在数千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传承下来的教师职业精神,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个性严重缺少一种张扬的鲜明和激进的敢为,与现代意义的“开拓创新”、“追求个性”背道而驰。于是,教师的重要功夫就是“修美”、“传道”和“授业”,老师被定位于神龛中的“先生”受到膜拜,老师消失了作为自然人和人自然的另一个侧面,成为社会的一种专业符号,作为“人”的个性特征日渐萎缩。
所以,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应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尽量克服给教师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利于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机制,允许教师对现行规范的一定偏离,允许教师大胆深索创新,更要允许教师的失误,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给予教师相对自由的教学空间,教书育人的主本地位,以促进教师个性的生成。(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2.
[2] 孟秀.试论个性化教学[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135-136.
首先,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显著标志和突出特征。
语文教师若不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技巧方法,就不可能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创造、个性、独特风格,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唯有个性化的教师和个性化的教学,方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特质的人才。
其次,教学的个性化应具有明确的标志,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状态。
教学的个性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的教学具有个性风格,善于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学生;二是指学生的学习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能力,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获得良好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个性决定着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精神、气度、情绪等个性品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个性的张扬也应包括自我解剖和自我完善。在教学中,要使教师的个性真正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就必须把个性的彰显与阅读文本的个性化情感和思想与学生的成长和谐地统一,形成充满张力的教学流程。当个性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心灵的交流形成生命的活力,语文的个性化教育和教师的个性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教师进行“错位发展”,各具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如特级教师魏书生、李镇西、于漪、钱梦龙等,他们有的侧重感情,有的追求导读,有的培养能力,有的发展智力,有的张扬民主,可谓各具特色。
再次,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应体现在平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
如一味地统一进度,案,统一练习,统一讲评,搞“标准化”生产,将无法形成个性特色。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给教师更大更自主的教学空间,让教师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成了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教师成了“教学共同体”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其气质、风格、情感等个性品质对学生都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说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那么,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则是最具感染力的经典,因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他们更具人格魅力。
要发展自己的个性首先要发展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放飞学生的思想,因为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教师就会难以应付。长此以往,必然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虽长着自己的脑袋,里面却装着别人的思想;虽然长着一张嘴,却只会说别人教会的话语。
教师要有思想,就必须博学,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尽可能多的文化素养。因此,各门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都与我们的专业有关。说到底,就是大专业与小专业、小语文与大语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链接、碰撞,必将创造出新思维的火花。
十六年前,怀抱理想积聚成都高新芳草小学的老师们也曾动力十足,但几年拼搏站稳脚跟后,多数教师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动力衰减:工作怕累了、学习应付了、教改厌倦了,究其主因:一是职业倦怠,走入高原期;二是缺乏成功体验,灰心丧气;三是安于现状、自我满足;四是心怀不满,对组织环境颇多怨言;五是发展方向和路径迷惘,消减了发展活力。
怎样帮助教师内生发展动力呢?近年来我校教师团队在学校理念“崇尚个性,享受成长”引领下,展开了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探索研究:从尊重、激发、引导教师原动力出发,提倡“扬长”而淡化“补短”,着力“淘金”而淡化“捉虫”,注重以多元视角发现长处、多把尺子发掘潜能,以长扬长催生教学特色和个性,唤醒、激发和强化了教师发展动力。
一、发掘教学优势,撬开教师发展动力
我们从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诊断入手,改变过去侧重“捉虫”而忽视激扬的诊断模式,重点帮助教师挖掘优势,让每位教师都找到闪光点——形成个性化教学的生长点,以激发教师发展动力。
一是“催生性诊断”发现优势。我们设计了“教师优势自我分析表”、“个性化课堂教学研究评价表”,从教师性格、学科素养、专业技能、教学机智等方面,引导老师对照发掘自身优势。如寻找学科教学优势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我的学科素养优势在哪里?我的学科教学优势在哪里?我擅长的教学板块是什么?我的学生学科素质和能力优势在哪里?并对教师进行拉网式的课堂诊断,在关注教学常规落实优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教学优势观课、议课,使每个教师都找到了优势:或普通话好,指导朗读有优势;或语言感染力强,营造课堂氛围有优势;或善用激励,激发学生兴趣有优势;或钻研教材有深度,思维训练有优势等。
二是“多棱镜”发掘优势。打破学科思维的同质化局限,各学科教师以不同视角解读课堂,挖掘教学优势:开展跨学科研讨活动,分学科展示课堂教学,全校教师观课,按学科分组研讨上课教师的教学优势和主要问题,再集中交流。由于观察视角、评价语言、评价方式的丰富和多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诊断效果。
三是“聚焦法”提纯优势。排除非本质性优势,聚焦、提炼教师教学核心优势。某老师穿着入时,热情奔放,语言生动,富有激情,善于指导朗读,学生表达力、表现力强,但她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通过听课、议课,我们帮她找到了“善于指导朗读和激趣”的核心优势,以后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形成了“情境朗读”教学特色。
四是“迁移法”催生优势。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帮助教学特征不明显的教师,将其日常生活兴趣、优点,迁移、催生为教学优势。某老师常常语出惊人,极富幽默感,课堂却按部就班、冷冷清清。我们建议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助她形成了“板书娴熟、表达流畅”的教学优势。
五是流动强化教学优势。开展“走班上课”活动,如低段三位语文教师在三个班轮流执教,每上完一个班教研组都及时研讨教师教学优势的发挥情况,并对照分析寻找差距和原因,促进课堂教学一次比一次完善,并有效发挥、强化了教学优势。
我们还通过强化教师教学优势和教学特色评价,基于优势整合基础上的“同课异构”,立足个体教学优势的小课题研究等途径,帮助教师发掘发展了教学优势。随着教师在群体中教学优势的发现发挥,老师们在建树信心、憧憬前景的同时,也找到了自身差距,产生了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撬开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优化支持性环境,催生教师发展动力
探索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离不开开明开放、和谐包容的组织环境和有力的专业力支持。
我们认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着眼点都是尊重人、发现人、激发人、发展人,也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格、个性,充分激发生命发展、创造的动力和潜能。面对教师发展动力日益衰减的现实,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营造公平公正、催生个性生长和创造力涌现的学校环境,为教师构筑亲切的组织情感与和谐的心理环境,引导、激发教师来一次脚踏实地的激情跳跃、观念转变、价值创造和精神提升。
创建教师发展机制。一是建立自主管理机制,强化教师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激发发展激情和创造潜能。如教育教学责权利下放,让教师自定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学校组织力量诊断教师工作目标、思路、差距、困难,提供智力、精神和条件支持,使其明晰该干什么和怎么干。这种主体激发、上下互动的自主管理机制,拓展了教师自主空间,撬开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造的闸门。二是根据教师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动态分层,建立校长抓名优教师、名优教师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新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链:对新教师重点从课程标准、教学常规、课堂评价等方面助其夯实教学基础;对成熟教师重点引导其总结教学经验,发展教学特色;对初显发展潜力和教学个性的教师引入专业支持力量,助其与专家“结对发展”。三是运行教师星级评价,评选“教学展示星”“教学效果星”“教学研究星”“教学特长星”“教学标兵”等,在注重达标性评价的基础上,突出教学特色评价和专业发展梯级评价,以引导教师开发差异、持续发展。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跳出强制式、灌输式的教师培训,着力教师学习、研究的条件创造和专业支持,培育浓郁、优质、宽松的学习、研究文化,以熏陶、感染和激发教师发展。如开展教师读书和心得交流活动,每月推荐一本专业书籍,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对口阅读,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每次交流老师们都精心准备、主动碰撞,收获丰厚;搭建不同层面的学习、研究、展示平台,校级平台就有德育论坛、教科论坛、专家论坛、赛课、展示课、研究课……学校还通过承办区、市级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教研培训活动,承担课堂展示、专题讲座,让老师们在锻炼中享受成功喜悦、提高专业水平。
以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发展。我们将学校课题分为几个板块和若干子课题,子课题下根据老师选择组合成不同的小课题组,每个老师再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一个切入点。同时完善科研常规、小课题评比和优秀课题组评比机制,全校教师都裹进了培育个性化教学优势与特色的探索之中,60%的教师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都承担了区级以上研讨课题。
优良的组织环境及其强劲的专业支持,为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创造开拓了空间,教师职业生命的本质发展和富于创新活力的价值不期而至,教师整体呈现积极向上、多元发展、个性纷呈的发展状态,“厚重轻扬”、“温婉大气、真情流淌”、“简约质朴”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个性化教学景象初步呈现。全校54名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省市特级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0人,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5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6人。
三、铺设个性化教学台阶,创新教师动力开发的理论支点
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积极的工作状态和鲜明的教学个性予以高度评价:“很少有学校以‘原动力’‘多把尺子’‘以长扬长’原理来抓教师发展,芳草小学从尊重教师生命个性出发,重点不是‘捉虫’而是‘寻亮’,发掘、放大教师教学优势,让教师在个性化教学探索中体验教学的精彩与魅力,教师发展动力被唤醒、激活和强化。”
为什么个性化教学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我们在实践基础上做了理性思考。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和层次
我们把能体现教师一定个性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教学称为个性化教学。这里的个性特征指教师健康的情感、兴趣、气质、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等个性品质,教学特征指教师相对稳定、独特的教学行为。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个性化教学分为三个实践层次:一是优势显现层次,运用了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尚未成为稳定的教学特征;二是特色形成层次,教师形成了相对稳定、较为鲜明的教学特征和教学模式;三是风格凸显层次,教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征、展示了独特的教学个性。这样划分层次,破除了个性化教学高不可攀的神秘色彩,为教师探索、实践个性化教学铺设了渐进性台阶。
(二)教师发展动力的来源
与此同时,我们把教师内在涌现、持续生长的发展力量叫做教师发展动力,其特征是教师拥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迫切的发展愿望和持续走强的发展态势。它首先源自教师生命天然向上的原动力;其次,因生存需要、精神需求、个人兴趣、价值观、性格等内在因素影响,教师的这种原动力得到不断强化或减弱;第三,受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岗位要求、评价机制等外在因素影响,这种原动力再次得到强化或减弱。我们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作为在于:通过正向激发和引导,促进教师把这种自然生命成长的原动力转化为职业生命成长的动力,即把教师带入个性化教学实践,暂时放下教师非本质的教学缺陷,挖掘、培育、放大教师教学潜能、优势,不仅培育和凸显了教师教学特色和个性,而且满足了教师的尊重需求和成就需要,从而唤起了教师的主体觉醒和发展意识,激发和强化了教师的发展动力。
(三)个性化教学催生教师发展动力的理论支点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形成了“原动力”“多把尺子”“以长扬长”三个教师发展理论,并以此引领和支持了教师发展动力的实践研究,成为“让每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的理论支点。
我们认为,教师拥有天然向上的发展动力,就像种子天生具有向阳生长的动能,这种向阳生长、向上发展的动能,就是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每个教师都有“做一个好教师”的原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动力常被压抑、扭曲或消减,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实践研究,就是要呵护、激发和持续强化这种原动力。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教师”,每个教师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的“这一个”,仅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就会扼杀其潜能和个性。“多把尺子”就是提供适宜教师教学个性生长的评价工具,引导和激发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开出自己的花”。
“以长扬长”第一个“长”是教师现有的教学优势,“扬长”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扬其现有之长;二是挖掘潜在之长;三是拉动弱势有所改观。“以长扬长”就是发现其长、发挥其长、发展其长,有效启动、激发、放大教师的发展动力。
根据麦克唐纳(McDonald,F.)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和形成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个性化教学形成所经历的四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日臻完善的必由之路。
一、准备阶段:个性化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
此阶段是教师模仿重点学习对象的阶段。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模仿、学习、借鉴。模仿是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一开始教学时,因为没有教学经验,所以总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适当的模仿有利于教师均成长,倘若一味模仿、照抄照搬则有害无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咯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般硬套,学习好的经验也可能得到坏结果。”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协忌盲目模仿,应选择卓有成效的教学经验,把与自己个性相一致的教师作为模仿对象。模仿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教师应注意吸收借鉴被模防对象的积极的教学经验、鲜明的教学特色,使之成为发展自己教学、形成自己个性化教学的有力帮助。
教师一般需要用1--3年的时间来经历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熟悉学校教学环境;学习、熟悉课程与教科书;向有经验的有鲜明个性的高水平的教师学习;学习备课、上课、组织教学及课堂评价等教学基本功;逐渐积累教学的经捡。由于初任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较少,因而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教师应抓住机遇,使自己在一个高的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为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适应阶段:个性化教学秩序入门的积淀
此阶段是指教师使学习对象的教学经验为己所用,在教学上基本摆脱了模仿的束缚,自己逐步适应教学,并能独立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走出别人的“影子”,逐步树立自己的教学形象,教学能力逐渐得到提高。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独立、反思、创新。由于教师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准备阶段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能摆脱模仿的束缚,因此教师的教学开始慢慢独立,但是独立不是完全独立,此时教师还需在借鉴与自己个性相一致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再加工,只是这时的教师多了些反思,有了些创新。
教师一般在自己教学的第4-7年进入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要深入理解与体会课程和教科书;能独立备课和设计教学,能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校内外同行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能试着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创新。凡是有所追求的教师,都不会永远满足于适应阶段的教学,都尝试着在教学上有所创新,都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教学追求,由此教师的教学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创造阶段:个性化教学不断前进的灵魂
此阶段是指教师经历了适应阶段的教学之后,开始进行独立教学,并逐渐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艺术的再创造,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开始进入个性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独创。歌德说:“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教师处理教材时,应尝试达到歌德说的这种境界。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已经有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有了更多的属于自己内在个性的一面。创造阶段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也是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所要求的。
一方面,许多高校数学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习经历,由于硕博阶段所选的专业不同,所以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以及对知识处理运用的偏好。比如:理学出身的数学教师注重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善于理论推导;学出身的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捕捉理论知识到应用转化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教师本身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及才华情趣,这对于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催化作用。性格活跃的教师喜欢制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善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格沉稳的教师踏实认真,注重课堂落实,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凝练性等方面。以上这两种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其本质特色,从而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打上独特的烙印。因此,教师应该扬长弃短,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扼杀自身特色,最终失去自身的特点和个性。
1.2数学教师风格的多样性和多侧面发展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每个教师教学风格是独特的,一个个教师独特的面貌构成教师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同时,为进行有效教学,任何一个风格成熟的教师又不仅仅固守于一个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相应地变化教法与风格,也就是说教师个体教学风格是多侧面发展的。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大学里几乎每个专业都开设一定学时的数学课,各个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数学基础、性格气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同一本教材的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专业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教学时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数学教师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和个体教学风格的多侧面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对培养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高水平特色大学作为办学目标,而教师的特色是创办特色大学的根本保证,有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的教师才会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才能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旦得到认可,其主体作用必然得到发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必然会空前高涨,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自然能够不断提高,如此必然会产生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数学教师如何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探索与创新形成的。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2.1学习名师名家,博采众长
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虽然有教学热情,但是缺乏起码的教学经验,仅凭自己摸索教学规律从而掌握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很缓慢且困难的事情,而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则是一个最简捷有效的办法。学习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优秀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本学科的外校名师。不仅学习他们的备课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重难点处理的技巧,还要学习他们的举止、眼神、语调等教态,通过分析综合,发现每一位教师教学风格独特与精华之处,有机融合,为我所用,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打下基础。
2.2立足于自身实际,独立探索,不断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些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对自己教学的总结反思,并且对他人经验不断整合,基本上能摆脱单纯模仿的束缚,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在此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在如下几方面完善自己的风格。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教材是授课的蓝本,是根据教学目标综合考虑知识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心理发展规律编写而成的。编写者的出发点是整个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认识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熟悉课本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如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笔者在学习了矩阵一章中的行阶梯型矩阵以后,把教学内容直接调整到线性方程组一章,学以致用,利用行阶梯型矩阵的化简方法以及矩阵的秩来解线性方程组,判断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这样做不但节约了学时,而且及时将知识进行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由于教材编写周期比较长,很难做到及时更新,一些新的内容及方法不能及时编到教材里。这就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了解前沿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予以补充,以对教材中某些滞后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弥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通过对名师的模仿和自己的摸索,初步形成自己习惯和擅长的教学方法。而高等数学内容丰富,涵盖代数、几何、概率多个科目,并且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因此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所有专业所有内容的教学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在一些数学基础好,对数学要求低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专业,采用自学辅导法;在偏重数学应用的专业,比如化工专业、放射专业,采用优秀学生轮流充当老师,教师指导点评的授课方法;在偏重数学理论的专业,比如信息专业、统计专业,采用启发式或讨论法进行教学。所有这些方法的选择都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过长期的锤炼,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笔者还将MATLAB、Mathematic、Excel等软件分别引入线性代数、立体几何、概率与数理统计相关内容教学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教书育人,让情感贯穿教学始终。
教学风格是教师学识水平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统一。教学作为艺术,应充分运用情感,以情感人,没有感情的教学就没有教育的人性化,也不会有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首先要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尽量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另一方面,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迷茫,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合适的契机与学生进行交流,结合自己以及身边优秀同事的学习成才经历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人生规划,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梦想的种子,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励志成才。一个给学生关爱和梦想的教师就是最有特色的教师,就是学生最喜欢和爱戴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心驰神往的圣地。即便是学生毕业很久,他精彩的点拨、深情的鼓励、谆谆的教诲仍然在学生脑海里像星光一样闪烁,指引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实践升华,常教常新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教学进入比较稳定的个性化阶段,教学工作步入正轨。同时,教师也进入职业倦怠期,工作缺少新鲜感和激情。此阶段教师在教学上容易形成一种保守的惰性,固步自封,不再接受新的经验,教学风格也不再与时俱进,而是日趋老化。为防止这些现象出现,教师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思想,否则就只能天天卖旧货,不但学生不感兴趣,自己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其次,要通过教研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一是要多观摩别人的教学,别人的长处要吸收,别人的不足恰恰是自己引以为戒的地方;二是提高理论水平,把自己在平时获得的实践经验和灵感甚至失误之处及时记录下来,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整理归纳,形成教学论文,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这些理论将会指导自己的教学风格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促进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贝多芬雄浑大气的曲调是他别具风格的个性,莫扎特音乐的幽雅细腻也是其个性的使然,同样的道理,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追求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应有的个性。
1 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前提,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具体的说,就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
2 实施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条件
2.1 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2.2 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2.3 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2.4 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二、“协商”、“推敲”过程,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
在“协商”、“推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协商活动的主持人,有些问题让学生独自协商对他们来说太难了。这时,教师可以边整理学生的观点边引入心得,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以学生的讨论协商作为前提,协商活动就是孩子们的那些特异的想法在互相争论中又产生新的观点及想法的过程,为了协助这一活动的进行,就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时,学生进行了个别学习———尝试解决问题,分组学习———每个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及困难。学生在个别学习中出现了困难,这时教师恰当地介入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困难。
三、学生的学习活动无法取得进展的时候,迫切需要教师介入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时是非常复杂的,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毕竟是有限的,只等着学生“孵出”自己的想法,学习活动无法开展的场面会出现,这时必须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如果可能的话,那么最理想的情况是孩子们自己请教教师的想法,只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教师的讲解就会变得异彩纷呈。同时,在孩子们的自我发现过程中,教师常常是最得力的顾问。
四、制定单元课题、理解单元目标时,需要教师的集体指导
在设定单元课题及理解单元目标时可以以集体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师结合某一单元教学内容,提供学习资源,如:学习的方法,学习素材的利用方法,学习资源的放置位置,等等。这些学习资源需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教师的一齐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时,教师的集体指导是恰当有效的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组织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在这个学习活动中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后会明白什么、学习的大体方向是什么,等等,这些活动中教师的一齐指导是非常恰当有效的。当然,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都应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指导只限定于协助。例如:在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从“一汽看世界”的主题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提出与“一汽”有关的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出汽车生产、汽车品牌、汽车销售、汽车构造等一系列问题,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具体学科教育的个性特色化。当然,高中语文教育也势必要有各自的个性与特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却缺乏个性,特别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缺乏个性的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师者,没有注重传道授业中的“道”和“业”,而是习惯用一种标准,一种答案向学生灌输,剥夺学生思考的时间,往往过分看中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这实际上可以说是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扼杀,对有独到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鼓励不足,压制有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处处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且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大脑只不过是储存知识的仓库,其结果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颓废、无生气、缺乏创造性,将学生培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羊羔。教无味、学又厌的恶性循环致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无法唤起,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我们所理解的"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针对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各自的知识体系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使因材施教得以真正落实。这种个性化教学着眼于研究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新的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以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途径,使课堂教学从同步到异步,实现集体授课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既增加了教学上的互动效应,又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以传授讲解为主的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地完善和扩展,最终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怎样开展个性化教学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把激情带进课堂,甚至要把自己的健康个性带进课堂,抛弃师道尊严,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营造宽松的环境。在组织纪律方面,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言行举止不能大肆呵斥,只需用幽默的语言或暗示加以阻止就行,在学习方面,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说的就是如此。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在教学《劝学》中的喻证法论证方式时,可以让学生自选一句,用例证法替代喻证法仿写,去证明学习的作用,这既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喻证法的效果,又可让学生立足于实践之中,体会学习的意义。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展示教师教学思路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学生自我个性。
三、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特级教师胡明道在课堂上就采取了拉家常式的教学,对学生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用和风细雨的话语,随和亲近的举止与学生交流,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4-01
舍勒说过:“个性是精神行动的一个层级式的个序架构,这一架构表达了无限精神的一个一次性的个体的自我积聚,客观世界的本质结构也相干根于这一无限精神之中。”这说明“个性”化是教学最基本的特点,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塑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一、什么是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内涵又是什么?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把握、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个性特征乃至人格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体,也标志着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成熟。
教学艺术个性化是教学风格的核心。所以,教学个性化的内涵应该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性格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学艺术自然是个性化的,唯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才能有教学艺术独特性。因此,需要凸显教学艺术的个性化的价值,把其置于重要的地位。
个性化教学风格是一种相对稳定教学状态。它并不是指一切的“教风”,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能形成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追求,才能将个性化教学风格打磨成型,从而推进自身教学艺术的境界。
二、教师为什么要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师为什么要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新课改追求个性化教学风格。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对教育的共性十分强调,然而却忽视了教育的个性,特别是忽视了对教师个性化风格的要求。一旦教师缺少了个性化教学风格,也就不存在教育的创造性。当前,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这就给教师个人留下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因此,实行个性教学自然就是历史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个性化教学也是新课改“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的要求。新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发展、是人个性的发展。为此,就需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绚丽多彩的人格。这就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师,为此,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自我提升,勇于创新,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功效来看,个性化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历史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目标,以新课程内容为媒介,以学生探究学习为策略,力求教师教的个性化与学生学的个性化相协调、相统一。因此,历史学科的个性化教学是必需的。
三、教师该如何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风格绝对不是教师个人面壁苦修就可以塑造的,它应该是学校与教师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而这宽松氛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素质。如果学校领导过于关注业绩,总把眼光盯着升学率,就别指望领导会很好地对此加以支持和引导,甚至于还会挫伤教师个人对个性化教学风格追求的积极性,这又怎么可能利于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反之,如果学校领导开明、有长远目光,能够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把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提高全校教学水平的抓手而进行倡导和鼓励,就会出现教师大胆实践、创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改变教学评价机制,把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成效的一个根本性指标。毋庸违言,教学评价机制是推动教学工作的强力杠杆,只要运用得好就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增加形成教学风格这一考核条款,必定能更好地引导教师自觉地发挥教学的创造性,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个人要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记录。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宽广而雄厚的个人修养基础,方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多下一些功夫,所谓“处处留意皆风景”,唯有平时点滴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是学习,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以反思和提炼。课前,要制订明确详实且具有操作性的目标,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要思考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有哪些环节存在不足,又哪些环节是成功的,甚至是意外收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切切实实的日复一日地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此时必定会有欣喜地发现,教师个性化的风格是那么地绚丽多彩。
最后,教师个人要善于归纳、总结教学规律。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85-02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每个学生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因此,教学个性化也正是迎着素质教育的千呼万唤而“始出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大力倡导的分层次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展示,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把教师的个性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产生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应该在扎实掌握教学规律、夯实教学基本功,丰富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深挖自身个性潜力,努力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追求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与时俱进适应个性化时代的要求。
会计专业课程大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基本概念抽象、专业术语多,特别是对刚入中职学校的新生来说,学习内容进入一个新领域――社会经济领域,受知识面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陌生感及狭隘性,初次接触专业知识如同天书,会出现畏难情绪,对班集体的形成和稳定以及良好班风、学风建设都形成了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刻苦钻研教学艺术、努力提升自我,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彰显个性,逐渐沉淀、积累、提升,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以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稳定留守课堂,“亲其师、信其道”渡过初始学习专业知识的困惑疑难期。
会计专业课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受到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内在因素包括了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人格特征与个性特征等,外在因素包括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环境、课程结构和体系、教学对象、教材等。下面就谈谈如何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一 善于学习和积累
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夯实教学基本功,这是会计专业课教师追求教学个性化的基本前提。教师某方面的知识能力特长,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艺术,强化教学个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于学习别人先进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将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消化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学以致用。同时,会计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勤于反思、反省、探索、创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只有对会计专业课教学作本质的思考、探索和创新,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才会对会计专业课教学的理解更加的深刻深入,才会创新出更多新颖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
二 善于提升个人魅力
个人魅力就是个人由语言、动作、气质所表现出来的,得到别人的感性认可,甚至模仿自身所能散发出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满足他人需求的情感活动。在“上海教师学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上,关于“如何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与会的专家们向所有教师发出了倡议:以自身的学识魅力传播文明,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尚。所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也被喻为今后选拔教师的两大标准,这就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学科背景、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魅力,这是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因此,会计专业课教师就要从自身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多方面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以乐观、平和、豁达、善于与人相处等良好的情绪特征感染和教育学生;以友善、宽容、尊重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高超、谈吐优雅的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专家学者型教师。
三 善于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