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08:19: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展示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9-0094-03
Visual Technology of Attack Graph
SU Hua-an1, ZHANG Yi2
(1. College of Continue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Attack graph technology is a method of the model-based evaluation for network vulnerabilities. Through modeling the target network and modeling the attacker with attack rules, it gives attack graphs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veal the relation of all the vulnerabilities in object network,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vulnerability and network security configuration. Early attack graph was produced by hand, which had a slow speed and dissatisfaction effect. In order to give facility for researchers to analyze the security condition of target network, a research is given to the visual technology of attack graph. Through the mature software and appropriate conversion technique to parse the attack graphs, the concision and clear attack graphs are generat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attack graphs is improved.
Keywords: attack graph; visual technology; evaluation for network vulnerability; network modeling
0 引 言
攻击图技术根据网络状态和脆弱性信息,分析出攻击者攻击网络时对网络脆弱性的利用序列,并将这些序列组成一张有向图,即攻击图。攻击图技术通过对网络建立模型,来模拟目标网络的实际状态,然后在分析网络中的脆弱性在网络模型中是如何被攻击者利用,从而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若干个脆弱性达到其攻击目标。攻击图技术使用图的方式展示网络中脆弱性之间的关联关系,使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观察攻击者是如何利用若干个脆弱性进行攻击,以及攻击者对网络进行攻击的全部路径,便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早期的攻击图一般采用手工生成[1],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在网络规模飞速发展的今天,手工生成攻击图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网络规模扩大导致攻击图节点数量成几何基数增长,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完成攻击图的生成,攻击图中包含的巨大的节点数据信息也极大地增加了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负担。使用简洁直观的图形展示方式对攻击图中包含的节点信息进行展示,成为攻击图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攻击图介绍
通常可以将攻击图分为状态攻击图[1-3]和属性攻击图[4-5]两类。状态攻击图显式地反映了攻击者所有的攻击轨迹,便于用户理解,但是由于状态攻击图的每个节点代表系统全局状态,因此创建状态攻击图的效率不高。与状态攻击图相比,属性攻击图更加简洁,便于分析攻击产生原因。
属性攻击图是攻击图的一种,它的节点分为两类:一类节点表示原子攻击,另一类节点为属性节点,它表示这些原子攻击的每个前提条件或后果。原子攻击节点与属性节点间存在前提边和后果边。所有通过前提边与原子攻击节点相连的属性节点都满足时,该原子攻击才可被执行,从而使通过结果边与该原子攻击相连的属性都被满足。属性攻击图定义了网络中的安全属性在脆弱性的作用下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反映出网络中脆弱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属性攻击图可以展现出攻击者在攻击过程中依赖和改变的网络安全属性。在本文中,定义属性攻击图如下[6]:
定义:属性攻击图AG=(Np,Nd,Ne,E),其中,Np,Nd,Ne为三个不相交的节点集合:Np为初始属性节点集合,对应攻击场景中的初始安全属性;Ne为利用节点集合,代表对脆弱性可以进行的利用;Nd为可达属性节点集合,代表成功利用脆弱性后可获得的安全属性;E为有向边集合,满足E((Np∪Nd)×Ne)∪(Ne×Nd)。
属性攻击图包含节点和边两类信息,采用了十字链表的数据结构。在十字链表中,对应于属性攻击图中的每一条弧有1个节点,对应于每个顶点也有1个节点。
在弧节点中包含5个域:
headVex:弧头节点所在位置;
tailVex:弧尾节点所在位置;
hLink:指向与该弧具有相同头节点的弧;
tLink:指向与该弧具有相同尾节点的弧;
Info:存储该弧的相关信息,如弧的权值等。
在顶点节点中包含3个域:
Data:存放或指向节点的相关信息;
firstIn:存放以该顶点为弧头的单链表的头指针;
firstOut:存放以该顶点为弧尾的单链表的头指针。
为了方便进行数据转换和解析,属性攻击图使用xml格式进行存储。
属性攻击图具体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属性攻击图数据结构
2 展示控件选择
当前主流的平面图形处理软件有Photoshop,ACDsee,Graphviz,Picasa,Visio以及Windows自带的图片查看器,各种软件展示的特点和方式互不相同。对于攻击图来说,选用展示软件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生成的图形界面简洁美观。攻击图要能够将众多的节点和边进行整齐有序地排列显示,以方便管理员查看网络状态信息。
(2) 具备可交互性。管理员能够对攻击图上的节点和边的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以便得到符合需求的攻击图。
(3) 能够作为控件嵌入到第三方软件中进行┒次开发。
这里研究的攻击图以xml文档存储,只有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解析才能得到图形。通过实验分析,发现Visio 2007基本满足以上条件,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Visio是一款矢量绘图软件,具有丰富的模板库,生成的图形美观大方且它携带的模具库可以直接进行编程调用,可以得到较好的复杂图形。
(2) Visio图形具备可交互性,允许用户对图形进行操作。Visio模板库中自带的各种形状都能够进行放大、缩小、改变颜色、输入信息等操作,使用简单灵活。
(3) Visio控件集成在Visio中,用户只需安装Visio软件就能够很方便地将Visio控件添加到各种编译器中进行再次开发。
然而,在试验中也发现,Visio在生成攻击图时不能自动对xml文档中的节点和边进行定位,而作为攻击图输入的原始攻击图xml文档中也没有节点和边的位置数据,导致攻击图不能正常显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通过一款中间软件进行“过渡”,将中间软件处理过后携带有排序信息的攻击图数据传递给Visio进行解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整齐有序的攻击图。
3 转换过程分析
Graphviz是贝尔实验室设计的一款开源的软件,采用C语言实现,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图的自动布局算法。通过这些算法,可以将图中的节点在画布上比较均匀地分布,缩短节点之间的边长并尽量减少交叉。Graphviz使用一种称作dot的语言来编写脚本,其内置的布局器会根据脚本上图形的类型数量的信息进行自动布局并显示出来,实验表明效果非常理想。由于其生成的图形可以使用多种文件格式进行保存(cmapx,dot,gif,plain-ext,jpg,svg等),这就为再次解析提供了便利。
此时可以设计出攻击图展示的大致步骤:首先将xml文档中的攻击图数据解析出来,按照Graphviz中的dot语法格式存放,得到一个dot文档。然后将该dot文档通过Graphviz调用处理成带位置信息的文本文档(plain-ext格式),最后在程序中对plain-ext进行解析,图形信息通过调用Visio中的形状对象在Visio控件上进行显示,位置信息可以通过Visio对象中的Shapesheet表设定。具体解析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攻击图解析流程
4 原型系统实现
为测试该方法的效果,设计了一个原型系统对该方法进行实现,以检查该方法的可行性。
开发环境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开发语言:C++/CLI;
开发IDE:Visual Studio 2005, Visio 2007, Graphviz 2.22;
开发环境:.NET。
解析程序调用的系统API如下:
CreateText()//创建文档对象
Flush()//清空缓冲区数据
ProcessStartInfo() //指定启动进程的信息
Format()//格式化字符串函数
Start() //开始执行进程
WaitForExit() //退出进程
ReadAllLines()//读取文本文档中所有行的数据
解析程序涉及的关键函数如下:
CreateDotFromXml()//该函数用于从xml文档生成dot文档
CreateTxtFromDot()//该函数从dot文档中生成适合Visio调用的ext格式文档
虚拟现实情景展示,是指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虚拟现实表现力,衔接展台现实环境由计算机系统创建虚拟世界,用数字和光来创作一件设计作品对其进行非物质化表现。这里的情景表现既可以是对实际环境的真实再现,也可以是设计师或者参观者意识幻想的情景表达,参观者通过一定的出入输出设备进行感知并与之进行交流互动。虚拟现实是系统仿真中的新兴技术,集三维动态于一体制作出一个仿真世界,使参观者在交互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展会现场,参观者不仅可以明确无误地识别展台实体所传达的展示内容,还可以由此延伸至展台以外的各种情景,深度了解产品、企业等生产、使用、前景分析以及相关文化内涵等内容,呈现一种虚实结合的展示设计模式。有了这个平台,展示设计发展将会呈现出更具开放性特点,重新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展示环境,借助展示空间的虚幻情节为人们拓展思维提供全新的舞台。目前,博物馆展示设计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为成熟,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如上海科技馆的“虚拟赛场”,通过传感器、光耦合检测器等采集设备采集足球运动轨迹,通过传感器的输出端同步输出发球的信号,对足球从起始信号点以及飞行时间进行存储编辑并储存于存储器内。可以根据计算机读取的需要实时输出到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图像处理。参观者把足球射向球门,虚拟的足球门及守门员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作出判断并做出扑球的动作,计算机可统计出射门的成功率及入球情况。反之,参观者也可以当一回守门员,体验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
二、突破传统线性传播模式,信息传播更为全面、深入
展览是在一定时空内通过展台这一空间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并借助一定的展具设施,将企业信息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信息传播活动。因而,展示设计是以高效传递信息为根本宗旨,以产品展示的形式来体现人们交流、沟通的愿望。展览就如同企业与顾客间的一座信息桥梁,担当着沟通信息的角色,确保企业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会展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信息传播媒介,有着其他信息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信息的高度浓缩性、专业性、真实性以及更具针对性等优势。而传统展示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传递信息总量相对有限,往往局限于展会现场得到展示的产品,而有关产品的研发、企业文化、生产现状以及实际运用效果等重要信息则很难得到有效的诠释。同时,传统展览是一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于参观者而言,只能是被动地去接受展台所传递的信息,在展会现场很难有目的地去选择内容,很难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而数字交互技术的运用则能有效改变这一困局,使得展示信息含量更为全面深入,受众自我意愿的表达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多媒体交互技术突破传统展陈的固定模式,展示产品不再是固定单一的,而具有可变性,信息传达的媒介不再局限于视觉,而是通过视、听、嗅、触等全方位的进行表达。在展示设计中运用数字交互技术依靠虚拟现实与互动游戏等途径,可以对巨大且庞杂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按照重要性分类、专业性分层处理,弥补传统展示设计对信息处理的不足。在展会现场参观者信息来源不仅仅是展陈的产品实物,更多的要依靠于多媒体界面,参观者通过与多媒体界面的接触将展品信息进行有效识别。这里,多媒体界面的设计要切合传统展示设计的特点具有相似性,包括造型、版式与色调等。此外,在具体设计中要更加注重符号化设计,随着信息容量的加大,大量信息整合在一起使得观众很难轻松的进行识别并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因而,以简单符号形态进行标识有助于观众准确清晰的掌握信息结构体系,作出正确的选择。经过整合的信息以交互技术为平台通过多媒体手段,以生动的界面和最简单明了的操纵方式,为观众提供既有限又无限的自主信息选择平台。特别是在一些触摸、声控界面,以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更为简洁的图形甚至于动画形式作为画面构成元素,当观众面对这些符号形态时会通过心理投射反应,尝试重组或再现信息的全貌,从而使展示设计的界面更加富有生命气息。
三、突破传统静态展示,交流与互动语境下设计更具参与性、趣味性
有效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一直是参展商、设计师力图实现的重要目标,在展会现场派发各种精美礼品,举办各类现场活动,甚至不惜成本聘请知名人物到场,无不以提升展会人气、促进观众参与为目标。只有提高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参与其中,才能增加观众对产品的亲切感,拉拢彼此间的距离,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其对产品的可信度。此外,通过对产品生产、使用的操作,使观众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产品功能、特性、使用方法及其优越性。切身的体验远比抽象的概念或图形符号更具说服力,更能让人相信。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运用为观众参与展会互动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与模式,依靠多媒体、虚拟现实、互动游戏等手段对庞杂的信息进行整合,经过整合后的信息以交互技术为平台通过多媒体手段,以生动简洁的界面为观众提供了自主信息选择的平台。
人机交互是展示设计的发展方向,它采用多通道用户界面、计算机协同工作以及三维人机交互等高科技的交互技术为观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展互动体验。人机互动通过对观众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极大地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使展览获得良好的展示效果。观众可通过多媒体界面点击所要了解的产品信息,甚至用界面进行问卷调查等。当然,对于多媒体交互界面的设计而言,要充分注重交互界面的趣味性设计,吸引观众参与多媒体界面的互动,就必须做到:(1)界面操作简单、视觉舒适流畅、富有美感;(2)界面外观简洁、色彩搭配得当、文字简洁明确,设计风格与企业形象保持一致;(3)趣味性强,有一定的游戏性,内容丰富,观众参与其中能感到心情愉悦放松。观众也可与企业进行虚拟互动、做游戏,将自身融合于游戏之中成为互动的一个构成元素。通过摄像系统、跟踪器设备将观众相关动作、表情等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作出相应处理与之互动完成整个游戏。最具代表的莫过于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动力之源”。“动力之源”大厅内的神奇金属球,直径3米,上面有40万片发光二极管,重1.2吨,就像一个360度电视屏幕球,通过对声音音量进行感应表达。互动开始,观众跟着解说员的指令呼喊,感应到喊声后,球体会闪现一只眼睛并自动找到声音响亮的那个方向,哪边声音响,金属球就会朝着哪个地方摆动。随着观众的高声呐喊,金属球开始来回摆动,呈圆周状转动,球面的色彩影像越来越浓,随机地播放“城市建筑”、“和睦家庭”等主题画面。这一过程中,观众作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展示环境中来,是一种“体验”式的参观过程,提升了观展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四、突破传统展陈界限,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展示设计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活动,它促使了人与物之间的对话。如今数字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通讯、交通、工作等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引发了制造市场的变革,也带动了营销方式的技术革新。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展示设计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其向多样化、多元化,数字化、科技化,并与艺术相结合的新模式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审美观念的不断提升,传播媒介的日益更新,使得传统的实物陈列、图文阐述、模型模拟等静态展示方式己不能满足于当代展览展示的复杂需求,而融入信息交互、虚拟现实的多媒体展示方式给了展示空间设计的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型媒介的产生深刻的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影响现代化的未来走向,同时也使得展示的手段多样化,例如,在各类展示设计中出现的数码媒介、影像媒介、光电综合媒介等都大大的丰富了展示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展示的艺术性,做到了其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一、多媒体虚拟展示技术和设备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虚拟展示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早在《老子.第十一章》中就有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阐述了“有”与“无”辩证关系,老子认为有无是相根、相生、相资、相用的关系,两者并行并重,而不能有所偏倚。如今现代的虚拟展示技术对于虚、实手法的运用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奥妙――虚与实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多媒体虚拟展示技术能够使得受众更好地融入创作的作品中去。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首次开办了网上世博会,其是对传统展览模式的创新促进了“虚拟会展”行业的发展。网上世博会是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虚拟出展示空间,让参观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世博,极大的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了解世博、了解中国的渴求。
现在可用于展示活动中的技术有:
1.360度幻影成像技术
360度幻影成像技术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营造出一种亦幻亦真的氛围,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观看者无需佩戴眼镜便可以看到3D显示效果。
2.幻影成像技术
幻影成像技术是利用了光学错觉原理,将拍摄的影像投射到立体实物场景中,借用声音、灯光、气味、 烟雾等技术,还原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由于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常常被博物馆、名人故居等用以展示本国或者本地域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通过原景再现,让游客仿佛能置身于现实之中。
201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展馆中设置了一个《卢沟运筏图》全景数字影像体验厅。本展厅就充分利用微缩实景搭建与幻影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独特艺术表现方式, 以元代著名画作《卢沟运筏图》为核心,凝练“河”、“城”、“桥”、“月”四大元素,通过“人在河中、人在桥头、人在城中、人在画里”的视角变化,穿越历史时空,诠释北京传统艺术文化精髓,展现丰特的地缘文化与魅力。
二、多媒体影像互动技术
随着设计理论界越来越关注人的情感,设计的人性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展品的陈列已经不是简单的物体程序,也需考虑到参观者的情感需求。多媒体影像互动技术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人的情感需求,人为创造出一个可以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合理交流空间,来满足参观者的精神需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多媒体影像互动技术的应用使得参观者在接受更为丰富的视觉刺激的同时,身体的其他感官也得到满足,在娱乐中实现了人与展品的互动,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展示内容和涵义深入理解。
现在可应用于展示活动中技术有:
1.全息交互屏幕技术
全息交互屏幕技术是利用一块外观像透明玻璃一样的屏幕作为背投屏,向参观者提供图像的空中动态展示。由于其屏幕的透明性能,使得观看者在观看屏幕图像的同时还能看出图像后面的事物,增加了展示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技术。
2.地面互动技术
地面互动技术是采用顶部悬挂的投影设备,然后再把影像效果投射到地面,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捕捉参观者的行为,与其互动。当参观者走至投影区域时,可以直接使用双脚或动作与投影幕上的虚拟场景进行交互,进而产生不同的互动效果。由于其产生的奇幻互动体验,在展示活动中会获得较高的参与度。
3.电子翻书技术
电子翻书技术是在参观者面前以投影机投影成像方式呈现一本虚拟书或等离子电视的方式,参观者只站在展台前方然后用手在空中挥动做出相应的动作,电子书就会随着动作进行前后翻页、信息查询、视频点播、图像缩放等功能。其中书籍翻页的动作完全模仿我们在现实中的页面翻动的效果,给参观者带来一种人性化的阅读体验。
三、互动投影系列技术
互动投影系统技术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动感捕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参观者在操控虚拟影像的同时也能参与其中并与之互动,具有参观者参与性强、展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等特点。常用的技术有地面互动投影、立面互动投影、台面互动投影和球面互动投影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投影仪将图像、影像投射到不同的背景上,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和感应设备识别参观者的行为,并与画面中的内容进行互动。(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它是近年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所产生的拥有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通过一些装置进入特定环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想性
构想性又称自主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拓展人类的认知范围,使得人类的认知范围突破真实环境的局限,进而使人们能够“到达”一些现实中所没有的环境。
(2)多感知性
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视觉感知,而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的视觉感知,同时还拥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等。虚拟现实技术的理想状态便是各种感知功能的共存,但是由于当前技术的局限性,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仅具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视觉感知等部分功能。
(3)交互性
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使使用者不再像旁观者一样被动接受计算机所带来的信息,它能够让使用者通过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互动从而得到环境的反馈。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可以用手抓住其中的事物,环境会反馈给用户手抓物体的真实感觉,同时,使物体能够随着人的手的移动而运动。
2.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1)广角立体显示技术
以往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如果具有足够准确的模型也可以精确产生不同事物的形象,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图像的刷新就相当重要,同时也要求较高的图像质量。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可以做到实时、快速刷新图像,图像质量也较高,这项技术在模拟飞行系统中运用较为广泛。
(2)触觉与力觉反馈技术
触觉与力觉反馈技术通过在手套中安装一些可以振动的触点来模拟触觉,使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直接对见到的事物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感受到物体对人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该技术使虚拟环境更加逼真,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为准确地反映出虚拟环境状况。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1.打破了展示设计中时间与空间所带来的局限性
在展示设计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所带来的局限性,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原子粒子,展示设计人员都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自由进入物体内部,通过对各环节的工作情况和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考察,从而对物体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研究和分析。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能打破时间所带来的局限性,它能够展示一些需要经过很长时间产生的变化,这对展示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以弥补展示设计中的不足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可以弥补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场地、设备以及经费的局限而导致的一些设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不足,使环境设计的实际效果能够得到保证。由于在展示设计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人员不需要实地考察,只需要电脑便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场景,从而减少了展示设计成本的支出,也可增加人们对设计的感性认识,便于人们准确理解和掌握展示设计的内容,进而使得展示设计的质量得到提升。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1.图形、输入输出、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突破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设计表达系统,它能够突破以往电脑效果图的维度限制,将各种类型的环境数据体现在展示设计中。这些方面的完善和改进带动了展示设计的革新,使得展示设计师的地位也获得了提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观者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参观经历的微妙性、复杂性、趣味性,从而使展示设计的质量得到提高。
2.虚拟现实技术应该注重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视觉表现手段, 已成为电视电影、大众传播媒介、环境设计、建筑等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例如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视频游戏, 或虚拟现实为特点的人机互动。
1.2数字媒体技术与相关产业结合更紧密
随着动态嵌入式虚拟环境等更新的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技术专家、研究院和艺术家以及设计师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数字媒体技术已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产业, 更多地与艺术、视觉、文化内容相结合, 甚至将许多商业价值链基础颠覆。可以说, 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已使国内众多产业, 尤其是内容产业产生变革。
1.3数字媒体技术存在发展瓶颈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高速发展, 群众对高质量的视觉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目前还处于模仿跟踪阶段。在技术专利和技术命名上很少形成技术跨域或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影响力。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未能充分挖掘, 挖掘并行性和可扩展性较为困难。因此, 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瓶颈, 在前瞻性技术、平台管理、产业融合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
内容载体一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达方式也随着内容载体的变迁不断更新。而技术革命带来的内容载体变革也影响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改变了艺术展现的具体表现方法。
传统展示设计是人类探索世界认知社会的途径之一, 虽然表现力充分, 但受到材料、空间、时间、加工工艺和环境因素的限制, 不能充分展现需要传递和表达的信息, 相对被动。并且缺乏技术亮点和吸引力, 大部分以实物为主辅以图片或模型。
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展示设计有了革命性的转变, 为展示空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 大大提升了展示设计的传播效果。
2.1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展示设计变化特征
2.1.1以虚拟替代实物
数字图像和显示技术大量替代了以实物为核心的展品模式。通过数字媒体技术, 可以弥补展示中无法复原的具体实物或实物难以表达呈现等问题。例如博物馆中, 利用技术将各类文物以虚拟形式展现或在房地产行业中, 用技术手段实现楼盘效果等。在节约材料、资源空间的同事, 也能将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更多元丰富的内容
2.1.2以动态替代静态
利用数字媒体的3D技术, 可以将某一产品进行360动态展示, 并将产品制作过程完整呈现。例如将汽车从零件到整车拆卸与拼装的全过程以及创意、设计到成品的思路用虚拟空间技术表现出来, 使受众更真实直观地体验, 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1.3以双向交互替代单向传达
传统的展示设计, 只能让参观者在进行单向的视觉观赏, 无法将观赏体验或情绪传达出来。有了人机交互等数字媒体技术, 参观者不再是被动地接收展览信息, 而是有更多的互动体验, 使参观过程变成一种体验。如利用投影互动, 当观众参观画展时, 经过某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可以与参观者打招呼互动甚至还能对话。
2.2具体案例分析
澳门新濠天地曾邀请了世界盛名的灵感创作大师佛朗哥量身制作了水剧院, 前后筹划五年, 对外推广名为水舞间。演出中, 融合声光电等元素, 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造雾幕纱募水幕等数字媒体技术, , 将剧中的人物情绪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渲染了整体的环境, 带给人震撼的视觉享受。这当中, 由数字媒体技术支撑的空间特效和视觉感受增加了观众的互动体验, 高科技的水幕纱幕运用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观众的代入感更强烈, 震撼人心。
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展示设计的总结思考
综上所述,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上, 将带来更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效果。但要达到二者完美融合, 除了数字媒体技术外, 内容的设计也不可缺乏。正如水舞间, 不仅要有酷炫的技术效果呈现, 内容编排的艺术也不可缺少。总结来看, 运用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3.1技术和内容要相得益彰
功的展示设计离不开艺术创作。技术是手段, 而内容是核心。要为参观者创造具有情景的空间设计和脚本, 使观众在参观时能沉浸其中, 使其更加回味无穷。在技术表现形式上, 要充分利用绘画、动画、摄影等图像艺术将内容完美展现出来。因为图像是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创意的脚本和具有画面冲击性的技术设计相得益彰, 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空间氛围的营造
空间设计上, 要巧妙安排各展项和展位, 结合科学和艺术的手法, 使技术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出来, 营造出于意料的效果。脱离空间氛围营造的媒体技术都是虚谈, 空间与内容、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展示设计的大关键要素。
3.3注意媒体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了科技的变化, 但也使展示设计更加复杂, 集成度更好。对展示中出现的高科技设备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系统结构设计上, 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外力因素导致的设备耗损。在软件设计上, 应当合理设计程序回路, 避免程序崩溃, 并建立完备的保养维护体系, 确保展项使用中的安全性。
四、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无论是软件开发、数字建构、空间设计, 除了硬件上的技术需要满足外, 还需要对展示内容作深度挖掘, 配合专业化的创意策划与实施团队。因此, 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既是重要的一环, 也离不开创意和艺术的指导。结合好的设计创意与合理的技术支持从而更好的体现展示主题, 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是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一、国内数字媒体技术现状
1.1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多样化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视觉表现手段,已成为电视电影、大众传播媒介、环境设计、建筑等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例如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视频游戏,或虚拟现实为特点的人机互动。
1.2数字媒体技术与相关产业结合更紧密
随着动态嵌入式虚拟环境等更新的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技术专家、研究院和艺术家以及设计师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数字媒体技术已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产业,更多地与艺术、视觉、文化内容相结合,甚至将许多商业价值链基础颠覆。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已使国内众多产业,尤其是内容产业产生变革。
1.3数字媒体技术存在发展瓶颈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群众对高质量的视觉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目前还处于模仿跟踪阶段。在技术专利和技术命名上很少形成技术跨域或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影响力。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未能充分挖掘,挖掘并行性和可扩展性较为困难。因此,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瓶颈,在前瞻性技术、平台管理、产业融合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展示设计
内容载体一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达方式也随着内容载体的变迁不断更新。而技术革命带来的内容载体变革也影响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改变了艺术展现的具体表现方法。传统展示设计是人类探索世界认知社会的途径之一,虽然表现力充分,但受到材料、空间、时间、加工工艺和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现需要传递和表达的信息,相对被动。并且缺乏技术亮点和吸引力,大部分以实物为主辅以图片或模型。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展示设计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为展示空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大大提升了展示设计的传播效果。
2.1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展示设计变化特征
2.1.1以虚拟替代实物
数字图像和显示技术大量替代了以实物为核心的展品模式。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展示中无法复原的具体实物或实物难以表达呈现等问题。例如博物馆中,利用技术将各类文物以虚拟形式展现或在房地产行业中,用技术手段实现楼盘效果等。在节约材料、资源空间的同事,也能将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更多元丰富的内容
2.1.2以动态替代静态
利用数字媒体的3D技术,可以将某一产品进行360°动态展示,并将产品制作过程完整呈现。例如将汽车从零件到整车拆卸与拼装的全过程以及创意、设计到成品的思路用虚拟空间技术表现出来,使受众更真实直观地体验,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展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1.3以双向交互替代单向传达
传统的展示设计,只能让参观者在进行单向的视觉观赏,无法将观赏体验或情绪传达出来。有了人机交互等数字媒体技术,参观者不再是被动地接收展览信息,而是有更多的互动体验,使参观过程变成一种体验。如利用投影互动,当观众参观画展时,经过某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可以与参观者打招呼互动甚至还能对话。
2.2具体案例分析
澳门新濠天地曾邀请了世界盛名的灵感创作大师佛朗哥量身制作了水剧院,前后筹划五年,对外推广名为“水舞间”。演出中,融合声光电等元素,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造“雾幕”“纱募”“水幕”等数字媒体技术,,将剧中的人物情绪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渲染了整体的环境,带给人震撼的视觉享受。这当中,由数字媒体技术支撑的空间特效和视觉感受增加了观众的互动体验,高科技的“水幕”“纱幕”运用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观众的代入感更强烈,震撼人心。
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展示设计的总结思考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上,将带来更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和互动效果。但要达到二者完美融合,除了数字媒体技术外,内容的设计也不可缺乏。正如“水舞间”,不仅要有酷炫的技术效果呈现,内容编排的艺术也不可缺少。总结来看,运用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3.1技术和内容要相得益彰
功的展示设计离不开艺术创作。技术是手段,而内容是核心。要为参观者创造具有情景的空间设计和脚本,使观众在参观时能沉浸其中,使其更加回味无穷。在技术表现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绘画、动画、摄影等图像艺术将内容完美展现出来。因为图像是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创意的脚本和具有画面冲击性的技术设计相得益彰,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2空间氛围的营造
空间设计上,要巧妙安排各展项和展位,结合科学和艺术的手法,使技术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出来,营造出于意料的效果。脱离空间氛围营造的媒体技术都是虚谈,空间与内容、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展示设计的大关键要素。
3.3注意媒体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了科技的变化,但也使展示设计更加复杂,集成度更好。对展示中出现的高科技设备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系统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外力因素导致的设备耗损。在软件设计上,应当合理设计程序回路,避免程序崩溃,并建立完备的保养维护体系,确保展项使用中的安全性。
四、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无论是软件开发、数字建构、空间设计,除了硬件上的技术需要满足外,还需要对展示内容作深度挖掘,配合专业化的创意策划与实施团队。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既是重要的一环,也离不开创意和艺术的指导。结合好的设计创意与合理的技术支持从而更好的体现展示主题,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钱小轮.多媒体交互技术下展示设计发展趋势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1):68-69.
伴随着新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如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得展品的展示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而又新颖。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展示设计已从展品与受众之间固定的单一模式向交互式发展,从静态参观向动态体验转变,从实物转向虚拟化,较传统的展示形式更加多元且呈现更多的可能性。本文所涉及的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设计艺术形态,它融合了新媒体艺术等范畴,是一种交叉艺术表现形式。这类设计是以展品、展示空间与受众的双向交互为展示呈现方式,为展示、展览空间提供更多可能性。展品的展示不仅传递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而是通过交互的形式与观众产生互动。作为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和体验,成为作品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品在与观众的交流体验中实现了作品内容的展示和理念的传达。
1 互动与体验――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的世界中。通过在现实中叠加虚拟的影像,二者同时并存在一起,提升人的感官的体验,从而带给我们亦真亦幻的感觉。这类展品通常放置在较为开放的空间,借助一些设备如AR眼镜、智能手机设备等来实现。
由日本艺人MUKAI Takeshi开发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ARART。用户只需要在移动客户端下载此款APP就可以来体验它。此款程序设定了一些世界名画来实现AR技术。用户只需要开启APP,把摄像头对准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到平面的画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画。比如说对准梵高的《向日葵》,可以看到葵叶随风飘动纷纷洒落到桌面。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不再神秘,她的脸庞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地掉落下来。还有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的女子扭动头部朝观众摆弄姿势。当摄像头对准一张唱片的图片,屏幕上的唱片转动起来,并播放出美妙的声音。这些展品通过虚拟和现实的叠加,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可见AR技术它是一种“非沉浸式”的即时体验,它连接着印刷品(图片或画作等)和数字媒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指定的APP,扫描印刷品上的图案,APP就会执行相应的命令,如启动视频等。通过对图像识别技术将印刷图案和数字内容进行连接匹配。
此外AR技术还应用在诸如汽车展览会上,用户佩戴增强现实眼镜结合应用软件带来全新的驾车体验。或通过以增强现实技术制作的汽车电子使用手册,用户只需借助手机或平板设备对准图像上的车子,通过扫描来了解各类信息。我们还可以设想当我们佩戴AR眼镜观看设计展览时,站立在一些海报前,眼前立即显现更多有关海报的动态信息和内容,这将带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想象空间。
这种增强现实的优越性体现在兼具虚拟和现实两个维度,它是以真实世界为主体,通过直接(镜片透视)或间接(手机摄像头等)地观察真实世界,可以把真实世界的信息与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集成并进行实时互动。这种互动不再是人简单地面对屏幕,而是发展成为参与者将自身融合于周围的空间与对象中,实现用户与环境的直接交互。此时用户可以在现场得到更多关于展品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人工事先设定好的,包括图像、声音、视频、文字等,这种虚实结合增强了在参与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2 沉浸与交互――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参与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并与之产生交互的行为。它能让参与者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不常见或是不可能见的场景,比如宇宙星球,海底世界等,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与AR所不同的是,VR借助HMD(Head Mount Display头戴式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设备进行交互,使得观众与实体环境完全隔离开来,让人沉浸在全新而又奇妙的虚拟世界中,带来更多的真实体验。
在佛罗里达圣匹兹堡的达利博物馆展出了达利的绘画作品《对米勒’晚祷’的考古学回忆》,创作者用数字技术虚拟出了一个全新的达利式的梦境世界。观众站立在画作面前,通过佩戴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可以看到自己身处在与原作相似的一片沙漠的虚拟空间里。前景中依然站立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孩的身影,正前方矗立着两座祷告式的人物雕塑(此雕塑原型来自于法国画家米勒绘画作品《晚祷》中的人物形象),夜空中悬挂着一轮明月。而观众作为一位访客和旁观者进入到这个超现实的环境中,可以选择自己的视角四处观看,也可以随意地走动进行巡游,看到画作中所没有的景象,带来一种超现实的体验。和传统绘画作品所不同的是,利用VR技术满足了艺术家想法的实现,在创作、表达和呈现上赋予作品更多的魅力和想象力。创作者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幻觉空间,通过VR技术生成三维图像,为作品带来更大的创作潜能。当观众戴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进入艺术家的原作的场景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产生新的幻觉,沉浸在虚拟环境中自由的选择和切换内容,并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不仅给艺术作品带来全新的观赏方式,它更深入到艺术家的创作中并产生新的可能。这种技术在艺术展览中的运用,它让用户在参与作品的过程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身体与感知的新体验。它以沉浸和交互为主要特征。当人身处在虚拟场景中,如同进入梦境一般,参与者置身于带有超现实的画面、全景式的图像、立体的视觉、环绕的声场和其他感官的刺激的场景中,使用户达到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这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包括视觉和听觉的沉浸,它是一种主动的精神过程,通过直接的体验产生新的幻觉,在感官和认知上与图像媒体融合在一起,体验到在现实世界中所无法体验的内容。而在整个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与虚拟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实时交互,扩展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带来新的感官体验,参与者在与作品的交互过程中实现了对作品的再创造。
3 情境和融合――SR代替现实技术的应用
SR(Substitutional Reality)代替现实,这种技术是把虚拟和现实混合在一起,让我们难以分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边界。体验者通过戴上特殊的头盔式显示器这种设备,在同一场所感知虚拟世界中的图像和声音与现实场景的影像重叠在一起,而此时我们内心会受到何种影响呢。也就是说通过主观的现实体验,能够连续地、自在地把过去和现在的图像连接在一起,能让人确信正置身于“真实”世界里。研究人员铃木圭介(Keisuke Suzuki)称,它将成为用来“研究我们的意念体验是如何构成日常自然场景的有力工具”。
在日本东京ICC媒体艺术中心展厅内,艺术家FUJII Naotaka 、GRINDER-MAN、Evala的作品《镜像》,这是一个时长约为八分钟的SR体验。展览空间中间(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放置着一把红色的座椅,位于座椅的正前方是类似于像镜子一样的投射屏幕。参与者被要求戴上耳机和头盔显示器的装置坐在座椅上。此时透过显示器可以看到座椅上的自己在前方的屏幕上显现,伴随着响起的音乐声,影像快速地切换为由一个舞者带着参与者置身在日本这座城市不同的场景里,或街头巷尾,或各处景点,图像呈现川流不息的人流,而舞者或站立,或蹲下身,或伸展双手,或翩翩起舞,用言语与参与者进行对话和交流。而在此过程中,屏幕上显现假定的镜像依然是人坐在座椅上,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座椅来环视全景式的影像或摆弄肢体与舞者互动,他的运动与其“镜像图像”之间的时间差影响了他的所见,产生一种身心脱节的感觉。体验的获得来自于情境的构建,当参与者置身于艺术家所设定的影像世界里,沉浸在三维电脑图像以及交互式音效中,并将身体融入其中与图像中的舞者进行互动,伴随着图像、音乐、话外音等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和意识的转化,在认知上建立了一种与真实相近的环境,进而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由此可见,替换现实也强调现场感,在SR里看到的现场相关的内容相比与肉眼所见的现实世界有所不同,这种技术如同带有更真实感的增强现实。当参与者带上设备,首先看到的是现场的画面占据整个视野,然后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技术,将逼真的虚拟图像融合进去。此时此刻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很难区分现实和虚构的场景,两者彼此混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难以分辨真假的混合现实。伴随着这种融合的现实,用户犹如进入了一个具有现场感的虚实混合的逼真的空间里,多维度的情境认知环境能充分地调动参与者的知觉感受,通过知觉的能动作用,产生新的沟通方式。并通过技术扩展自身对自我和世界的知觉,在此过程中出现新的关系、思维和经验,让人在虚拟环境中获得更真实的感受。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结语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替换现实技术在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展示设计的表达方式,丰富了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对展品的呈现和展示空间界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拓了一个新的维度。而展示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伴随着新的技术手段和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其呈现的形式将会更加多样与丰富,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预见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它将在教育、设计、游戏、文化娱乐、工业、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的潜能并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和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推广,现代展览展示设计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以人为本、互动性、网络化、多媒体化、以及虚拟化等。观众的感受表现在是否对展示设计的合理性、参与性的认同而接受展示的诉求。目前新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集中表现为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一、声光电技术与展示
高科技多媒体的声光电技术,是作为现代化博物馆、陈列馆在展示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随着技能的提高与种类的多样化越来越起着拓宽陈列展示效果的作用。声光电是展示设计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受众的听觉、视觉等,使其多方位感受展示信息。声音的运用可以调节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很快融入展示环境中。不同的音乐旋律、节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光的运用不仅可以营造五彩斑斓的艺术氛围,而且可以利用特殊的灯光器材完成特殊的效果,如利用激光成像灯产生的灯光图形、电脑灯的复杂变化控制、激光灯的绚丽光芒等,都为展示空间创意实现提供多种可能。在展示空间中利用激光成像灯生成的文字图形,比起传统文字更能吸引注意力,也增加了展示空间现代气息;还有在众多博物馆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当观众接近展品时,灯光自动调节亮度,既节约能源也能有效控制光源的辐射对展品的侵害。电展示主要是利用电能来控制传动装置从而形成动态展示,方便观众参观,多方位地观察展品。这类自动装置,可以经过可行性设计,根据设计需要自由旋转、升降,使展品处于运动变化动态之中,形成多种展示效果。当今展示中的光电效果的制造已由最初的霓虹灯、塑管灯带和光导纤维技术的应用发展到了电子屏幕显示技术和声光同步的激光技术,这些技术无疑为设计师的创意扩展出更广阔的空间。譬如大屏幕显示屏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发光器件作单元组合而成的大面积矩阵视频显示系统,这种系统用于屏幕显示,不仅画面亮度高、对比度大,色彩鲜艳,而且和电视一样可显示动态画面和文字。
二、多媒体技术与展示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展示,现代展示艺术设计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即多媒体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并且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多媒体与观众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互动环境,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如世博会中,德国馆的能源球追随观众的手势、呼喊等行为,对应展现出不同的影像或音乐,这种多媒体交互界面综合体现出设计概念与观众意识的互动。多媒体技术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是控制性,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概念仍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人的器官能直接感受和理解的多种信息形式;其次是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看,电脑多媒体技术比较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动态的视频图像,当它与声音结合起来时,效果就更明显,产生了电影、电视;而这种形式与展示的场景或版面、模型和灯光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则产生了多媒体形式。要取得较好的视传效果,在进行影视展示设计时需注意影视幻灯与周围空间物象的明暗反差效应.以及整体环境的节奏和谐关系。综合运用这些媒体及接口技术来设计公共空间展示内容是多媒体展示的重要技术手段,如模拟《黄海战役》震撼影院的300多个座位就架设在一个船形的甲板上,甲板下面的液压装置可以随影片情节模拟真实海战情境振动。
三、多幕电影与组合录像
多幕电影最早是由捷克在1958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的新形式,因其具有打破时空局限的较强表现力,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在展示活动中,常见形式为球形全景式电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近几年应用较广泛的组合录像多以幕墙的形式由多个大屏幕投影式电视单元组成,具有分屏显示、画中画等多项特殊功能。电视屏幕能显示诸多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尤其适宜于高水准的图像展示。在高档展示空间、电视会议厅、可视图像信息处理环境等,均能产生极佳的展示效果。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各种虚拟成像技术代替了大量的实物展示,如城市起源厅——针对城市起源的研究,展厅运用了180度弧屏、PLC程序控制的自动演示展台、凹镜全息投影以及虚拟场景复原等技术展现了关于城市起源的东方“集市起源说”和西方“神的召集说”两个主题。
四、影像传媒技术
影像传媒技术同其他许多新技术、新材料一样,早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展示活动中。影像传媒技术的介入,使人们获取展示信息的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影像传媒以其特有的效果,为展示艺术设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风采。影像传媒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触摸屏及激光技术、光导技术等现代科技设备,使用范围主要是演示厅、展示厅、洽谈间等场合。影像传媒设备的选择与设置首先由设计师提出方案,然后由电器工程师协助完成。影像传媒设备的配备使用应根据展示内容展示环境而定,为烘托展示气氛所选用的影像传媒内容要与展示环境、展示内容相协调。影像传媒技术使参观的过程成为一种时空体验,如利用投影互动,当观众踩着莫奈的睡莲,只要抬脚走过,脚下的睡莲就朵朵盛开。
五、虚拟现实技术与展示
所谓虚拟现实,就是把一个场景或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一览无余地展现到观者的眼前。现代好多科幻影片和神话剧都采用虚拟技术来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好多环境设计也采用虚拟技术来完成。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用一个专用的播放软件在互联网上播放全景图像或展示一个产(物)品,也可以虚拟一个人在某个自然环境或场合中来环视现实生活的三维立体空间,用户通过使用鼠标和键盘控制观察景物的方向。虚拟现实是通过对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相关仪器设备构造出酷似现实世界的一种仿真模拟。虚拟技术构造的世界并不是静态的,它可以对用户的指令(手势及其他动作命令等)做出相应反应。能真实地让参与者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幻觉世界中,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并可操作其中的“物体”。与传统计算机相比,虚拟现实系统具有临境性、交互性、想象性三个重要特征。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目前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虚拟场景、虚拟漫游和虚拟物体。虚拟场景就是人通过移动鼠标来模拟人眼的视角,可以足不出户就把虚拟环境中的很多细节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虚拟漫游是把若干个虚拟场景中的景象通过电子地图或建筑方位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一个空间或视角跳转到另一个空间或视角,就好像在一个大的地域范围内实现漫游一样。虚拟物体,就是对一个产(物)品进行360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和观察。虚拟博物馆,虚拟文物场景就是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通过高精度数码摄像机的帮助,观众可以得到绝对清晰、生动的展示。
参考文献
当前, 国内展示设计行业显现出展示手段不断更新、展馆类型不断丰富、展示内容与空间高度融合等新趋势, 这些趋势均体现出以下共性特征:一是数字技术辅助实物展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展示设计的展示手段、类型、内容等也日新月异。传统展示设计主要以文字、图片、模型的静态形式呈现, 手段单一、内容单薄, 不足以充分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也难以全面展现设计师的才华。基于数字技术的展示设计能尽可能调动声、光、电、影视等多项资源, 且形式多样、展示内容丰富, 可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 极大提升观众的参与积极性与参观体验感。二是注重情境参与性与趣味性。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 观众习惯了交互式、趣味性的信息接收方式, 因而交互式、趣味性的展示模式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未来, 展示设计必将引入更多创新技术, 让观众享受跨越时空界限、如同身临其境的体验, 使其能在展厅中畅游, 获得视觉、听觉和触觉一体化的感知效果。
二、增强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
增强现实技术 (Augmented Reality, 简称AR) 基于网络跟踪、计算机显示、交互及定位技术, 将计算机的虚拟信息在现实场景中显示, 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 从而实现对现实场景的增强, 强化观众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总体来看, 增强现实技术具有显著的三维配准、实时交互和虚实结合特征。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展示设计可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借助RFID、自然图像识别等技术, 可对室内三维空间坐标进行准确定位, 从而将现实空间扩大到虚拟现实领域。
国外在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行业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如, 2012年印度的一场汽车展上, 主办方基于增强现实技术, 将象征新车XUV500灵魂的虚拟的野生豹带到车展现场, 在现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成功吸引了全场所有观众的目光和兴趣, 成功聚集了人潮并创造了话题。在该次车展中, 计算机实时计算野生豹的运动轨迹, 并调整摄影机影像的角度与位置, 辅以相应的图像技术, 使虚拟的野生豹得以在现实世界中展现并与人进行互动 (图1) 。
国内增强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行业的应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较典型的有华堂展业在互动控制和多媒体技术等领域的探索, 相关科研人员在增强现实领域研究了体感互动、智能体感手环控制大屏系统、卡片识别增强现实、移动终端增强现实等技术, 在展厅设计上掌握了增强现实、多点触摸、多媒体显示屏、全息成像等核心技术。如, 华堂展业为足球展馆设计的互动体验方案 (图2) ,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 利用摄像头捕捉人们的踢球动作并触发相应的射门动作, 将虚拟的场景与真实世界的人物行为相结合, 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兴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全面推进, 这些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配合在展览业内获得了广泛应用, 为展示设计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技巧注入了活力, 极大地提升了会展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目前, 由于人才、资金限制, 会展活动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不足, 仍多采用传统的展示方式。展览中大多采用橱窗、展柜、贴墙的传统方式陈列商品, 每件商品贴有对应的纸牌标签, 用寥寥几行文字介绍商品品名、基本情况等, 周边虽然也配有讲解员, 但是对展品的介绍点到为止。这种单向的、缺乏交互的展示模式难以打动观众, 因而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展示效果。由此看来, 在展示设计行业引入增强现实技术, 从而增强展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拉近展示与观众的距离, 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 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展示设计中, 必须结合网络虚拟展示与实地展示等多方优势, 通过品牌文化展示、科技展示、使用体验、促销互动游戏等方式提升展示的互动性、趣味性, 从而最大限提升产品的展示效果。
三、增强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1. 对未来会展服务形式的影响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过去以实物展示为主的展会服务形式转变为基于大量动态数字音频、数字模型及大容量计算机储存技术的虚拟实物和实景再现形式, 通过生动、全面的虚拟现实场景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以房地产展会为例, 房产销售商组织展会的目的是将楼盘配套齐全、规划合理等优势展现给观众, 而仅靠传统的手册、喷绘画、沙盘等展示形式是比较困难的。结合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设计AR情景播放的宣传片、经过特殊处理的视频、基于AR的大屏互动、立体阅读、游戏等场景, 可以为观众营造更为震撼、真实的展会氛围, 通过极强的互动性与真实性给客户带来全新的感受;亦可通过VR设备+AR显示的模式展现小区的虚拟现实场景, 所有关于产品的信息介绍均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形式添加在虚拟现实场景中, 使观众无需讲解员就可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 身临其境地感受自己的未来生活, 从而大大提升了会展活动的举办效果, 在未来会展服务中必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对未来会展服务效率的提升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与会展行业的结合, 会展服务效率将得到大大提升。传统会展服务模式大多是讲解员向观众以无差异、灌输式的方式进行会展服务, 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将会注入更多个性化、自主式、体验式的元素。观众在参与过程中可沉浸在虚拟现实环境中, 个性化选取所需讲解内容, 亦可实现与虚拟环境的互动交流。同时, 增强现实技术在展示中增加声、光、电、影视等元素, 极大地增强了会展的趣味性、真实感和互动性, 通过3D模型创设虚拟现实场景, 使抽象的产品展示更加形象化、可视化, 便于观众理解。由于基于AR技术的会展模式可以为观众展现全方位、互动化的虚拟现实场景, 将主办方想表达的内容通过易为观众接受的形式予以表达, 将会显著提升会展服务效果, 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3. 对未来会展服务的创新的影响
增强现实技术不仅为会展服务形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而且加快了会展服务的创新脚步。就AR技术本身的发展来说, 当前较为流行的是人手交互的人机交互模式, 即向机器传输手指、手掌和手势等信息实现人机交互。业界关于AR技术的研究不断推进, 像基础3D模型、透明视频、场景展现、AR游戏、VR结合、大屏互动都是常见的AR技术表现形式。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行业渗透力不断增强, 尤其是物联网、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 增强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如虎添翼, 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未来, 普及度高、携带方便的智能移动设备将成为AR技术的重要载体, 凭借智能手机的高清摄像头、GPS定位、强劲的CPU等, 无须配置任何外部设备即可方便运行AR应用, 如果将其应用于展会中, 无疑将会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
四、结语
增强现实技术的核心理念在于人机交互, 而展示的目的在于项目方与客户的交互。因此,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展示设计必然需要强调人机交互理念, 通过品牌文化展示、科技展示、使用体验、促销互动游戏等方式吸引观众的眼球, 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产品的展示效果。当前, 国内展示设计行业的增强现实技术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如3D图像成像性能、自然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及应用界面人机交互性能等, 这些关键技术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交互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及微电子传感器设备的不断发展,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展示设计行业必将迎来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贾菡.计算机图形学之父伊凡苏泽兰特.程序员, 2005 (11) .
[2]李翔宇.基于VRML的交互式虚拟漫游场景的应用与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3]牛霞.虚拟现实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4]张亦弛.室内设计的新宠AR (增强现实) 技术.美术教育研究, 2017 (4) .
在本次技术日上,模拟技术及产品受到了工程师的热捧,TI专门开设了电源设计主题教室。TI可提供广泛的模拟产品,包括各种电源产品、放大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等。TI在去年收购电源管理半导体设计商CICLON公司后,成功进入高电流功率MOSFET领域。前不久,TI刚推出了一款可在25A电流下实现超过90%高效率的同步MOSFET半桥CSD86350Q5D功率模块,其占位面积仅为同类功率MOSFET器件的50%。在USB 3.0领域,TI有完整的产品系列,包括双通道USB 3.0再驱动器/均衡器SN65LVPE502、UsB 3.0接口的双通道ESD解决方案TPD2EUSB30,以及高精度TPS25xx系列USB电源开关,前不久刚推出了分立式USB 3.0收发器TUSB1310,与USB 2.0相比,可实现数据传输速度10倍的提升。
王丽英
龙芯CPU第一款国产化产品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封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