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人员专业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2-01-30 10:02: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煤矿测量人员专业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煤矿测量人员专业技术

篇1

一、煤矿测量技术管理概述

综合分析多次煤矿开采事故,究其根源就在于煤矿在测量技术管理工作的失误而导致的,不仅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还极大的威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因而必须加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规范生产行为,不断完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着力提升煤矿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管理力度,科学开展煤矿测量工作,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

二、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矿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是保障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生产阶段,要对开采所在地的地质进行测量,再根据地质决定开采所需要的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对煤矿矿体的几何和储量进行管理,监测岩层的移动以及该如何在采矿时保护地面的建筑物。这些工作都是以煤矿地质的测量工作作为前提的。进行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可以了解采空区的测绘、井下的所有巷道以及周围小煤矿的开采和地表的关系情况,可以了解煤矿开采的第一手资料。只有切实的开展煤矿地质的测量工作,才能够保证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也才能够及时的制定一些灾害预防的措施和处理灾害的方案,也只有这样,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三、基于提升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测量技术管理设想

现代化的煤矿生产离不开测量工作,煤矿测量工作离不开先进的测量技术,更离不开煤矿测量管理,因而作为煤矿测量部门,必须注重煤矿测量管理,提高测量工程质量,确保煤矿生产部门的安全高效运行。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基于提升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测量技术管理设想。

(1)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与体系。煤矿测量工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组,则无法确保煤矿企业顺利高效的运行。因而必须构建由测量管理主管和工程师为正副组长,技术主管与技术员和测量组组长组成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组,对煤矿测量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并得以实施,确保各项测量任务安排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结构,构建并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确保测量工程质量。再运用完善的现代化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测量人员和测量技术管理的工作进行规范,确保煤矿测量技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具有全面性和执行力度,根据企业实际设置科学的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岗位绩效管理很测量技术与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煤矿高效安全运行;在完善煤矿测量技术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以提高测量工程质量为目的,以确保安全为前提,通过质量监督和测量过程的全程监管,开展各项测量技术管理工作,以技术管理带动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提升测量质量,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和验证体系,以此为契机,施行质量监督职能,提高测量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从管理组和管理体系方面确保测量工程质量的提高。

(2)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煤矿测量技术是确保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根本,测量人员则是确保煤矿测量工程质量的关键,因而要想提高测量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大培养培训,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应充分认识到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对测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并加大对测量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着力提升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运用专业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的测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测量新技术的引进和运用,从人员和技术方面确保测量工程质量的提升。

(3)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开展测量管理工作。按照测量操作规范就煤矿测量技术进行管理是提升测量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做为管理机构,必须要求测量人员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在测量过程中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严防因操作不当和粗心大意导致出现测量结果不精甚至造成测量质量无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与此同时,运用现代化的监管措施,加强技术监督,确保测量科学的同时确保管理到位,从质量和管理上提升测量工程质量。

(4)加强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提高测量技术管理质量。测量技术文件管理是煤矿测量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其对保障测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煤矿生产部门要认识到测量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对测量质量的影响,以科学的技术文件管理促进测量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测量技术管理质量的提高。通过科学的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对测量工作的各项记录、文件、操作规程等进行管理,促进为测量质量的提高。在实际测量工作测量操作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操作记录、检查记录、测量仪器数据记录等进行管理,保障测量数据的真实有效、保障记录的真实有效,为测量结论分析等奠定基础,促进测量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篇2

中图分类号:TD163+.1

文献标识码:A

煤矿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基础工作,它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在煤矿的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和安全等各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贯穿于煤矿设计、基本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由于煤矿测量工作涉及地面和井下,特别是地下开采的煤矿测量作业,责任重大。由煤矿测量产生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因此,煤矿测量在煤矿开采中的责任与作用都是很大的。

一、加强外业测量工作和内业计算工作

(一)测前必须对仪器工具进行认真检验及校正。《煤矿测量规程》第4条规定:“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在目前光机电一体化的测量仪器如光电测距仪、陀螺经纬仪、全站电子经纬仪以及全站仪在煤矿测量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的条件下,对高精度测量仪器的定期检核尤为重要。

(二)对测点要进行认真检查和核对。在矿区,有的三角点、水准点受条件限制,布设在开采沉陷区以内;在煤矿井下,测点受矿山压力的影响,移动的机率较高。在矿区进行测量工作时,对受开采影响的控制点,在利用前进行检查测量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却忽视了对测量控制点的检查测量,没有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有的还从测点表面上看,认为不会发生移动,便盲目使用,这种现象在测量工作失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对原始记录要进行认真检查和复算。《煤矿测量规程》第25条规定: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图省事,嫌麻烦,对外业手簿不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核计算,即将手簿中的计算结果抄入计算薄中进行计算,一旦外业计算有误,即造成内业计算结果发生错误。还有的记录薄上对记错或报废的记录没有用清晰醒目的标志划掉,并加以文字说明,致使计算者抄录了错误的记录资料。

(四)要认真地进行复测复算。在《细则》或补充规定中,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有的单位还规定,绘图人员在根据计算成果进行绘图时,必须以“对算簿”的成果为依据,而且还规定“对算簿”必须经过测量负责人签字才能使用,这就有效地杜绝了根据错误资料进行绘图而使图纸出现错误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在没有核对“对算”结果是否正确时便匆忙提供资料,或者核对计算结果时只按对最后的结果,而对中间的可利用结果没有认真地逐项核对,这样便不能发现由于笔误而造成的中间结果的错误,一旦使用该错误成果时,就会造成测量工作的失误。

二、地面控制网的设计管理

煤矿的地面控制网是煤矿测量的基础和依据。其作用贯穿于勘探、建设、生产各个时期。要求长期使用、点位稳固、能满足各种工程的多样精度要求。因此,在布设首级控制网时,要统一规划、综合考虑:从当前需要和长远要求两方面决定控制点的精度和点的密度;充分顾及煤矿的地质和开采情况,使主要控制点尽可能长期保存。

(一)地面控制网的优化设计。煤矿首级控制网的基准设计,包括坐标系统和起始数据。按规定应该采用同一坐标系统,并且尽可能与国家坐标系统取得一致,起始数据的选择,则由于全站仪的普及,变得较为简单。根据最优的方法应是布设一个起始点、一个起始方向的边角网,其要点是:①起始点选在全测区精度要求最高的地带或者选在若干个精度要求很高的地带的中心地区。②起始方向可以通过与国家点连测或用陀螺经纬仪观测。有了一个起始点和一个起始方向,就解决了网的位置基准和网的方位基准。③通过布设成边角网,用边长观测值解决网的尺度基准问题,由于测边值参加平差计算。故不需要测量高精度的基线作起始边,只需用一般的工程测量用的测距仪即可。

(二)对煤矿控制网的加密与扩充。虽然在初期进行首级网设计时考虑了布网的范围尽可能大,但随着煤矿建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扩展网的控制范围;此外。在点位遭到较多破坏时,要对其进行补充:而网的加密就更是经常要碰到的工作,这些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注意的是控制网加密时的起始数据误差影响问题。控制网加密之后,主网的误差不可避免地传递到加密网上。在作加密网平差计算时有两点不合理的做法:①将主网控制点看作“没有误差”的起始点,将加密点强制符合到主网上;②在评定精度时不考虑起始误差,有偏高的倾向。

三、测量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建立正确的统一测量方法:1.重视选点工作。2.要正确安置经纬仪。3.统一测角方法。4.统一量尺方法。

(二)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测量工作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更需要严密检查工作制度,否则就不能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1.导线点及时延长,施测时必须检查水平角和量边,这样就会避免用错道线点。2.主要巷道贯通必须进行各自独立二次的测量工作,如符合预计误差规定,经另一人检查无误时,才能标定中腰线进行施工,但施工中应及时检查,如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调整。3.所有计算成果,由主测算完后,必须由另一人重新计算一次,双方盖章,方可使用。

篇3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井下测量准备及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1 在下测井前,没有对所需的资料和工具进行认真的检查。很多测量人员在工作中都忽视了对工具和资料的检查,通常都是到了工作地点才知道自己没有抄好测量时所需要的数据或者是没有带全所需要的设备。比如说一些测量人员经常忘记带钢尺、笔、起始资料、记录本、变向方位数据和锤球等。尽管这只是小的疏忽,但却是顺利完成工作的保证,要想完成工作就要重新回去取,这样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加测量失误的可能性。

1.2 导线点的错误使用。在进行现场测量时,存在测量使用的导线点错误的现象,这是因为后视人员和前视人员或者是仪器的操作人员在工作时粗心,导致导线点的错误使用,这样会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

1.3在测量工作中应该每一步都进行检核,要对测量得出的结果进行反复的核查。规程规定基本控制每 300~500m需设置一组永久导线点,采区控制每30~100m 必须加测导线点,但有时认为距离远点没有问题或者人员不够应付生产以后再测,等再测时,导线误差增大,迎头方位可能发生很大的偏差。

1.5因为记录者粗心或者是在施工时不给测量时间导致的记录本的记录不全面。在进行井下作业时,经常因为生产任务紧不给测量时间,还有的是因为测量人员自身的疏忽,这些都会造成记录缺失不完全。如仪器高、觇标高、测点的左右帮数据等。特别是在施工现场测量最后一站的前视点的高程时,由于记录者急着算转角进行标定,往往忘记记录前视点的觇标高,上井后,整理资料就无法推算出最后一个测点的高程。

1.6 记录者的素质和习惯导致方位角推算错误。由于是在井下作业,必须在现场标定施工的中线,所以记录者要在记录的空隙进行水平角的推算或坐标的计算和测量反算工作,一旦算错了方位角、标定水平角,现场的中线标定也一定会出错。上井后,若不及时检查原始记录本,计算各项标定数据,就不能及时发现测量错误和标定数据的错误,这样会对施工造成更大的损失。有时会造成两巷错交,误透老巷、造成瓦斯、水的涌出等重大事故。

1.7 仪器、棱镜等是否有问题,需定期校正。

2 针对井下测量常见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杜绝煤矿井下测量工作中的各种失误对井下工程造成影响及严重后果,确保井下生产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测量人员的专业业务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数据做到两人检查、两人计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划分清责任管理制度,井下测量工作前,测量小组的每个人根据测量分工清点各自应带的东西。检查所带的工具的好坏,是否缺损,登记在发放记录本上。同一个测量地点尽量用一个测量记录本,这样可保证今后使用时能够找到测量的原始记录。测量数据不得随意涂抹、划改,不得凑数据,数据记录要真实。

2.2 每次测量时,都要把测点周围的无用的线绳标记毁掉,并把没有用的点号及时擦掉,把使用的点号写清楚,以防以后用错测点。同时,每次测量时前视人员应把所用导线点亲自指给仪器观测者。同样仪器观测者把测点指给后视人员,这样可以避免用错导线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加强测量人员的日常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水平。要让测量人员在实践中尽量多练习,井下测量仪器的整平、对中、读数、瞄准目标以及给线方法,井下记录、计算、反算以及中腰线标定数据的计算等,以及给线完成之后如何校对所给线的正确与否。上井后及时计算井下的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加强井下测量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要让他们在定线中尽量多练习,如整度的读法、水平角在不规则情况下的推算等。同时,在实际测量中,若发现方位角与设计巷道的实际方位相差 30′以上时,而测点基本上都在巷道的同一位置上,在直线巷道的延线中,水平角相差 1°以上,则应对此水平角进行复测检查,查检无误方可继续进行测量。

2.4 严格按规程作业,及时复测井下各类导线。井下测量给线时应对上站进行检核,若检验角超限,应退回至上一站进行重测,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按照规程每 30~100m 延伸一次导线,这样,即使出现错误,也可以及时发现,减少失误。

2.5 仪器观测者和记录者要相互提醒,尤其是记录者,在记录数据的时候要及时算出水平角和竖直角是否超限,如果超过限差范围之内,则要求观测者重新施测,直到数据满足要求为止,在离开现场时,应检查各种记录是否齐全,不要急着离开工作现场而升井,以免导致记录不全,给升井后的内业计算工作造成麻烦。

2.6 在进行最后的标定时,仪器观测者和记录者要互换工作,仪器观测者应重新严格地对测量资料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可进行标定。同时,上井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原始资料本、计算坐标,最好上井后立即完成以上计算,如发现错误,要立即下井进行改正,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7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素质 应加强对井下测量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学习提高。使他们尽量多练习,熟悉测量规程标准,熟练掌握所使用仪器的性能,对于在读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整度的读法,水平角在不规则情况下的推算等方面进行强化。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若发现方位角与设计巷道的实际方位出入在 5 分以上,而测点基本上都在巷道的同一个位置上;在直线巷道的延线中,水平角出入在 10 分以上。此时,应对此水平角进行复测检查,若无误方可继续进行测量。另外要保持测量数据的对算原则,增强数据互检。

2.8 地面控制网的布设

矿山的测量主要应用在井下贯通,以及井下作业施工中,因此在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面,应该以井口为主要中心进行网络布设,使坐标可以向井下传递。首先是确定网络等级,采用静态定位等内容。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测量,其次是按照矿井测量规定进行测量,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网点的布设,网点的布设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进行,根据《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规范》进行。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测绘点的确定,一般需要布设四个四等 GPS 点才可以完成测量。在每一个矿井的井口布设一个近井口点和一个定向点,近井口点要和附近的网点相通视,而且最少要保证 2个点。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近井口点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这两个点进行恢复。保证布设的测绘点满足信号接收的要求。为了减少测量中偏垂线的影响,各个测绘点之间的高度角,需要保持在最小范围内。竖井口也应该布设测绘点而且是可通视或者不通视的两个点。我们都知道,矿山的井口是一个关键的场所,进入井下的毕竟之路,所以这里的点极其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多选备用点,可以及时恢复被破坏的点。

2.9 数据观测及数据处理

做好 GPS 接收机在开始观测前的预热和静置准备,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科学操作,统一在调度指挥下,各组密切配合作战,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对于观测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认真记录和整理,各个环节都不能错过,每一次记录最少保证三次,取平均值。三次测量的数据选择开始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三次记录。在观测结束后,及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按基线长度计算),最后在计算机上进行验算。煤矿的施工多数在地下,因此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利用 GPS进行不通视情况的测量,十分科学和适用。在测量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测量方法、制定测量方案、布设网络等,最后进行观测数据的计算。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选点和观测,才能够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

3 结论

实践告诉我们,要搞好井下测量工作,杜绝各类测量事故,减少因测量给生产造成的损失,要求测量人员既要技术过硬、全面,而且还要仔细认真,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更要负起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把好每一关,对各项资料都要进行检核、对算、修正,一定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

参考文献:

[1] 许光海.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经验谈[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4)

[2] 王化亭.简析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10)

[3] 赵学军.煤矿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才智. 2010(17)

篇4

中图分类号:P207

一、前言

煤矿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基础工作,它贯穿于煤矿设计、基本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由于煤矿测量工作涉及地面和井下,它不但要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还要为安全生产提供信息,以供领导对安全生产做出各种相应的决策,由煤矿测量产生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因此,煤矿测量在煤矿开采中的责任与作用都是很大的。

二、综合分析煤矿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

煤矿测量工作的环节较多,它主要包括测量、记录、计算、绘图以及现场标定,这些环节互相衔接,需要密切配合,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造成最终成果的错误,因此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加强外业测量工作

1.测前必须对仪器工具进行认真检验及校正。《煤矿测量规程》第4条规定:“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嫌麻烦,图省事,对所使用的仪器没能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校正,使仪器在非正常状态下工作,这就难以保证测量结果的质量。在目前光机电一体化的测量仪器如光电测距仪、陀螺经纬仪、全站电子经纬仪以及全站仪在煤矿测量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的条件下,对高精度测量仪器的定期检核尤为重要。

2.对测点要进行认真检查和核对。在矿区,有的三角点、水准点受条件限制,布设在开采沉陷区以内;在煤矿井下,测点受矿山压力的影响,移动的机率较高。作者自己所在单位是主、副、风三井深度均超过1000米的矿井,地压大,顶板条件不好,对点的频繁位移身有体会。因此在矿区进行测量工作时,对受开采影响的控制点,在利用前进行检查测量是十分必要的,在井下更应严格执行《规程》的有关规定,即在延长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新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和边长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要求,应继续向后检查,直到符合后,方可由此向前延长导线。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却忽视了对测量控制点的检查测量,没有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有的还从测点表面上看,认为不会发生移动,便盲目使用,这种现象在测量工作失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加强测量内业计算工作

1.对原始记录要进行认真检查和复算。《煤矿测量规程》第25条规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图省事,嫌麻烦,对外业手簿不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核计算,即将手簿中的计算结果抄人计算薄中进行计算,一旦外业计算有误,即造成内业计算结果发生错误。还有的记录薄上对记错或报废的记录没有用清晰醒目的标志划掉,并加以文字说明,致使计算者抄录了错误的记录资料。

2.要认真地进行复测复算。位在《细则》或补充规定中,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有的单位还规定,绘图人员在根据计算成果进行绘图时,必须以“对算簿”的成果为依据,而且还规定“对算簿”必须经过测量负责人签字才能使用,这就有效地杜绝了根据错误资料进行绘图而使图纸出现错误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测量人员在没有核对“对算”结果是否正确时便匆忙提供资料,或者核对计算结果时只按对最后的结果,而对中间的可利用结果没有认真地逐项核对,这样便不能发现由于笔误而造成的中间结果的错误,一旦使用该错误成果时,就会造成测量工作的失误。

(三)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要充分重视矿山测量图的基本要求

矿山测量图是指挥生产的重要工具,对矿图的绘制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要求矿图在内容上要能全面反映井上下生产建设状况,在绘制精度上应满足《规程》的有关要求,在时间上要及时地反映生产动态,同时还要求图面清晰、美观,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对矿图的基本要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致使在生产中由于矿图问题而影响安全生产。

1.要求矿图绘制内容齐全,主要按《煤矿测量图例》新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绘图,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矿图的内容不齐全,不能全面反映生产状况,特别还应指出的是有些绘图人员很少下井,不深入了解生产情况,只在图面的美观上下功夫,一些工作检查也往往不注重图纸内容的检查,而注重表面,这些都是影响图纸内容不齐全的原因。

2.要求矿图绘制的准确性,主要包括矿图绘制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要求矿图要正确地表示井下巷道、峒室、回采工作面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及井上下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建立了碎部测量记录,及时把各个迎头的躲避所、绞车窝、水窝以及车场开宽等特征记录下来,及时上图,这对沿空掘巷非常重要。我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就因为采空区顺槽中的水窝没有标示,造成新的工作面设计时与水窝煤柱太小,在掘进过程中,造成透水事故,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造成停头停产,经济蒙受损失,影响接续。

3.要求矿图的填绘要及时,以正确及时地反映采掘工程的动态,在矿区内有小煤窑或者有和本矿矿界相临的矿井开采的情况下,还应及时对小煤窑的采掘情况进行填图,因为小煤窑开采造成的积水或瓦斯积聚对矿井生产的安全威胁极大,特别是在矿区内有的小煤窑开发历史久远,已无法进行测绘,这时便应认真进行调查,防止与矿井采掘发生误透,造成事故,要定期将相临矿井的矿界附近的巷道填绘到图纸上以防越界。

(四)要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加强施工标定时的测量工作

在施工标定过程中,涉及到设计图纸的审查,资料和测点的使用,现场测量、计算和标定,以及检查测量等环节。如果有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标定工作出现错误。为了减少和杜绝标定工作失误的发生,应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技术把关。

1.认真审查设计图纸,对于几何关系要求严格的设计图,应进行导线设计和计算,检查标定几何要素的正确性,发现问题应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后才能进行标定。

2.在施工标定前,对标定时所用的起算数据、起算点位应认真核对和检查,对所使用的起算数据资料,应核对其计算和对算资料的结果是否一致,在现场应对标定工作所用的测点点位进行核对,包括对已知水平角和已知边长进行核对,确认点位没有发生移动时,方可用来进行标定。

篇5

【分类号】:P618.11

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它贯穿于建井、开拓、回采直至矿井报废的全部过程,直接关系到原煤生产和煤矿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着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如何提高地测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地测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对促进煤矿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韩家湾煤矿进入二水平的开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的安山煤矿、沙梁煤矿的建设并投入生产,复杂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多的影响着矿井的建设及生产,制约着矿井工作面的布置,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现在从我公司地测工作现状、重要性及提高地测工作质量的途径等几个方面,谈谈地测工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 公司地测工作现状

虽然现在有关的地测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均较多,但大部分都未能执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始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能按规定进行描述;原始记录及计算不规范,技术成果和资料整理不及时、欠账多;各种图纸、台账、卡片的绘制不及时,拖欠严重。

2审核制度坚持不好,各种预报和措施审核不认真,把关不严,签字不全;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地质说明书内容比较简单,对原始资料分析不全不细;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虽然没有漏报现象,但对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表达不清,分析不透彻,有发放不及时现象;对于各种措施,地测部门监管不严、落实不到位。

3公司地测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断档严重、业务素质不足。目前全公司地测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40岁以上2人,其余8人全部不足30岁,毕业不足5年的有5人。

二 地测工作的重要性

1 地测资料的准确性决定着煤矿的经济效益

详细的地测资料是采矿设计和施工生产的依据,矿井设计的依据是精查地质报告,采区设计的依据是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设计的依据是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所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开采程序是否正确,是由地质资料的准备程度和地质构造的研究程度所决定的。地质构造的研究程度越高,地质资料越准备,越接近客观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就越合理,经济效益也就越显著。合理可行的作业规程,简单高效的施工方法也与地质资料的准确程度分不开。例如目前韩家湾煤矿正在开采的2403工作面,在掘进工作面顺槽期间,提前施工切眼,造成矿井多搬家一次,煤炭损失近3万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这些都是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不准确、地测部门监管不严造成的。

2 准确的测量工作是实现设计目标的有力保证

测量是矿山的眼睛,准确无误的测量工作,是保证采掘生产按照预定的设计目标顺利推进的前题。内容全面的矿图,巷道关系清楚,能够有效地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透巷事故,有利于防止水害和瓦斯事故的发生。详细计算的成果资料能够有效地保证巷道贯通的精度,及时准确的中腰线标定,能够有效地促进工程量,保证正规循环、加快生产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和速度,就能保证采掘接续,保证了采掘接续就能提高经济效益。严格的停采停掘和其它测量制度减少安全隐患,促进了煤矿生产的健康发展。但如果忽视测量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缺乏严格的制度和很不及时的中腰线标定,就根本不可能实现设计目标。这种现象已经在新建设的安山煤矿发生了两次,务必要引起重视。

3 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地质问题

受地质钻孔距的限制,地测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往往不能完全准确的预测出采掘工作面前方的地质变化,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地质现象,出现一些新的地质问题。这就要求矿井地质技术人员经常深入井下现场,收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并将局部现象与总体构造相联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及时修改平、剖面图,对新的问题提出判断进行处理。安山煤矿在开拓大巷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煤层风化等现象就在以往的地质资料中没有反映,沙梁煤矿在建设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些都要引起矿井地测技术人员的重视。

4 加强储量管理是煤矿地测部门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掌握矿井储量动态变化,严格控制损失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采区回采率,多回收煤炭资源,不仅是矿产资源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增添后劲的需要。提高采区回采率,必须要有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和在此基础上所选择的最终设计方案以及高质量的工程施工和严格的储量管理制度。没有严格的储量管理制度,就可能会出现违反开采程序,乱采乱挖、吃肥丢瘦、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此,健全机构,培养人才,提高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对减少损失浪费,节省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就不可能出现最佳设计方案,没有最佳设计方案,就会减少回采量,降低回采率。如果不能保证采掘工程的质量,不按设计掘进或回采,就会造成生产困难和资源的损失。

三 提高地测工作质量的途径

1 加强基础工作

加强基础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二是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重视日常地测工作。地测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矿井地质工作制度,水文地质工作制度,储量管理制度,测量工作制度,地测业务联系制度等。四是规范地测人员的工作标准,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地测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地测工作的发展。矿井地质工作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防止地质资料的漏描现象;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提高回收率;地质与生产联系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证采掘生产的顺利进行;测量与安全联系制度的建立,可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经常注意知识更新,加强业务培训,深入施工现象,增强生产经验。要求技术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一线,观察了解地质变化,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修改平、剖面图纸,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资料。

2 搞好标准化工作

地测工作标准化必须以为安全生产服务为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减少安全隐患为宗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质测量人员就必须树立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习惯,坚持日常自检自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当即对照标准进行整改。对重复发生的同一性质的问题,要追查原因,组织讨论,严肃处理责任者。这一制约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了标准化方面的漏洞,提高了标准化工作的水平。标准化必须日常化动态化。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管理办法促进和推动了地测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标准化工作应围绕安全生产进行。除了明文规定的标准原则之外,工作重心应转向安全生产,向安全生产倾斜,为安全生产提供各种可靠资料,解决影响生产或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危害生产的各种地质测量问题。这就要求地质测量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必须熟悉采矿设计和施工生产对地测工作的要求,必须明确标准化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脱离生产,而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这才是地测标准化工作的全部内涵。

四 结语

篇6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41-02

矿山测量是矿产企业重要的技术岗位。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量应用,矿产企业对矿山测量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中等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人才培养应满足企业的需要

现代矿山测量的任务与目标现代矿山测量的任务与目标是在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对矿区地下和地面空间、资源(以矿产和土地资源为主)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利用,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服务,为矿区的持续发展服务。传统的矿山测量工作包括矿山测量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工程、矿区开采沉陷观测、信息管理等。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和矿山循环经济建设的需要,新时期的矿山测量人员将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理念引入传统的测量工作,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了更多新的工作领域,如“3S”技术矿山应用、数字矿山理论与技术、矿体几何与矿产经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等。

新时期矿山测量人才应具备的特点新时期的矿山测量人才应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充分了解传统的矿山测量手段,能够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矿山测量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资金紧张,实训设备、仪器和实训场地短缺;教学偏重于理论,实训教学比重相对较小;较少涉及采矿方面和地质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校对矿山工作缺少感性认识,矿山现场实习和实训由于生产和安全方面的限制很难落到实处;顶岗实习缺乏跟踪指导,师傅带徒弟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学生进入企业不能马上顶岗作业,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安排随意性大,造成很多学生用非所学,脱离矿山测量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矿山测量的人才培养。

新时期的矿山测量工人,工作在矿山开采的最前沿,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为矿山的生产建设提供基础的信息资料和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矿山安全和矿山救护提供最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持。矿山测量工作对矿山开采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更要着眼于未来,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立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才能满足矿山企业的生产和安全需要。

培养目标——让学生具备面向生产一线的知识和能力

矿山测量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矿山测量是集采矿、地质、地理、测绘等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环境科学的引入,其专业内容更加丰富,对矿山测量人才的知识面要求更宽更广。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以技能培养为主体,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标准(见表1)。为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差异,进行订单培养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适当调整人才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培养目标。例如,企业要求矿山测量人员兼备井下水灾防治技能,知识结构里就要相应增加水文地质和矿井水灾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矿山测量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矿山测量工人的日常工作包括矿山测量(井上下导线测量、巷道中线和腰线标定、贯通测量、联系测量、高程测量)、矿图绘制(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沉陷监测、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等。在对这些日常工作进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的能力体系(见表2)。

培养方案的特点——根据学生的

基本素质和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更新内容、优化体系、调整结构、精简学时等具体措施,构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特点,本方案通过学科基础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工作技能教育三个板块共同完成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的培养,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公共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表3)。本方案的特点如下:

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结合矿山测量专业的特点,重点突出数学和工程制图课程安排。数学和几何学是测量学的基础,数学课程要着重训练学生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角度计算能力、正反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等;工程制图要着重培养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转换能力。虽然这两门课是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但是基础课的开设仍要兼顾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突出主干专业课程的技能培养由于学校采用“2+1”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时间短,安排专业课程时首先要精选精编主干专业课程,要围绕主干专业课程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顺序遵循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从认知到理解、从操作到应用、从专项到综合、从实验到实训,逐次递进,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所以脱离生产实际的“纯理论”教育没有意义,也没有生命力。测绘专业尤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应相应的课内实践和综合实训相对应,以保障矿山测量人才的技能培养(主干专业课程实训计划见表4)。

篇7

关键词: 煤矿技术数据;煤矿信息化;技术数据库

Key words: coal mine technical data;mine information;technology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170-03

1 概述

地质资料、测量数据、采掘技术数据、通风安全数据和机电运输数据是煤矿技术数据。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离不开地质、测量、采掘、通风以及机电等专业的技术数据。煤矿企业技术数据是煤矿企业的重要资产,是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煤矿企业对其企业技术数据的利用程度或利用形式是其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煤矿企业对数据的利用形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反映[1]:

①数据的存储方式:存放在纸质图纸、文件中(传统的存储方法),存放在电子文件和电子图纸中,存放在文件数据库中,存放在普通关系数据库中,或存放在空间关系数据库中。

②数据的传输方式:手工取送,在网上以文件的方式传输,以及直接从数据库中存取。

③数据的搜索方式:手工在纸质图纸或文件中查找,在电子文件中查找,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查找或通过专业软件查找。

④数据的使用方式:手工方式(用传统的方法使用数据),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利用。

⑤数据的综合利用和挖掘: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分析和综合利用。

实际上,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利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数据存储,就不可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传输、搜索和加工。使用电子文件和图纸进行存储,就不能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查找和数据挖掘。

2 煤炭企业技术数据利用现状

神华、宁煤、淮南、淮北、皖北、徐州等几个煤业集团是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先进的企业,其煤矿数字化状况基本能代表我国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代表了我国煤炭企业对生产与管理数据应用的现状。笔者因长期从事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有所了解,以下主要从地质、采掘、通风以及机电等四个专业对煤炭企业技术数据利用进行分析。

2.1 煤矿地质测量数据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地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来自于北京龙软、山东蓝光、陕西地质局等数家煤矿软件开发商。使用情况如下:

①地质数据使用情况:地质数据的存储、传输、搜索和利用都能在地测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系统利用了后台数据库存储地质数据。

②测量数据使用情况:有些煤炭企业虽有数据库系统,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软件使用者仍不习惯于将其导入数据库;有些煤炭企业虽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也仅有部分数据存入了数据库,距数字化矿井建设必须的测量数据基本数据库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目前煤炭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测量数据时,仍需要到测量部门查抄。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各矿勘测手段非常现代化,如使用了全站仪。但全站仪的勘测数据仍然是人工读取、然后到地面用计算器进行内业计算。这可能是测量人员传统的习惯和作业要求使然。

2.2 煤矿采掘数据的利用现状 在传统的煤矿技术管理中,煤矿的采掘设计和采掘技术管理工作是在地测部门绘制好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进行的。大比例尺施工图(1:50,1:100,1:200,1:500)也是参照采掘工程平面图设计的。设计所需测点坐标数据需要到地测科测量组去查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都是手写的。所以,传统煤矿的采掘技术数据都存放在作业规程、技术措施和图纸上。领导和职能部门(如计划科、工资科)需要的采掘工程数据,技术人员要在纸质图纸或电子图纸上用比例尺量取或翻阅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得到。

1995年AutoCAD绘图软件被引入国内。2000年,中国矿业大学把AutoCAD的使用作为采矿专业的教学内容。之后,国内煤炭院校的采矿专业均开设了AutoCAD课程。各煤炭设计院和煤矿采掘技术人员逐步开始用AutoCAD绘制矿图。现在从煤炭院校毕业的学生都会使用AutoCAD。同时,由于金山WPS和微软Office的使用,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施工技术措施开始用这些软件编辑。采掘技术数据开始存放于电子文件和电子图纸中。

目前,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在采掘设计、制图和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以及措施编制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①绘图软件呈现多样化趋势:AutoCAD、中望CAD、北京龙软科技的生产辅助系统、蓝光三维地下工程CAD平台等。

②施工设计绘图呈现自动化趋势:龙软和蓝光的采掘软件属于采矿专业化绘图软件,能够自动绘制断面图、交叉点设计图等。AutoCAD和中望CAD是通用绘图软件,但二者都有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经过二次开发,这些软件也能自动绘制施工图。

③开始使用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自动化编制软件。

但是,目前在采掘技术数据的利用方式上仍没有实质性变化:

①采掘技术数据仍然存储在电子文件和电子图纸中。更准确的说,采掘技术数据还是存放在CAD电子图和Word文档中。

②采掘技术数据的获取是在打印后的矿图中用比例尺量取,在打印后的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文件中查找。当然,也可在电子文件和电子图纸中查找。但仍然是人工查找。

③由于采掘计划软件和经营管理软件的使用,在采掘数据的使用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软件使用的采掘技术数据仍然是人工输入。

2.3 煤矿通风技术数据的利用现状 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通风部门都引进了通风管理软件,如北京龙软的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山东蓝光的智能化矿井通防系统以及一些煤炭院校开发的通风管理软件。在通风技术数据管理和利用上呈现如下特点:

①通风技术数据,如通风设施属性、系统的固有数据(如风阻)和状态量(风量、风压、风流密度、湿度和温度等)、通风安全监控数据等,基本存入关系数据库。

②能够利用通风数据自动生成通风立体图、通风网络图和压能图。

③能够利用通风数据(主要是监控数据)进行瓦斯故障诊断、风速故障诊断和火灾故障诊断,阻力测定数据整理等。

④能够利用通风数据进行通风报表的自动生成。

2.4 煤矿机电技术数据的利用状况 目前,已有少数煤炭企业引进了煤矿供电管理系统,大部分煤矿使用了设备管理系统。在机电技术数据的利用上,有如下特点:

①建立了设备数据、供电设计数据、供电监控和设备运行状况动态数据采集大型数据库。

②能够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电力网络数字计算。

③能够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电网图的自动生成。

3 煤矿技术数据利用现状分析

从以上煤矿技术数据的利用现状看,在数据存储和利用上,煤矿地质数据、通风数据和机电数据基本都存入了大型数据库。而煤矿测量数据和采掘技术数据没有被放入大型数据库,仍不能被利用起来。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1 煤矿数字化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煤矿测量工作使用的仪器非常先进,和国外煤矿企业差距不大。大部分煤炭企业都已装备了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即全站仪。其优点是能够自动存储测量数据,并通过接口直接把数据导入计算机。然后通过地测管理系统存入大型数据库。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在煤矿测量数字化建设方面,软硬件条件都是具备的。我国煤炭企业数字化建设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数字化建设认识方面存在偏差。由于数字化属于新生事物,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对其了解,对数字化装备采集的数据的可靠性缺乏信心,担心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技术人员在使用全站仪时,使用与传统测量仪器一样的操作程序,即手工抄写测量数据,然后进行外野计算,计算数据没能存入数据库[2]。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制约了我国煤矿数字化建设。

煤矿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是煤矿数据的数据库建设。而数据库建设的前提是必须将煤矿相关数据,尤其是技术数据,电子化,并导入空间数据库或关系数据库管理;否则,将无法实现对数据的进一步利用。毋容否认煤矿数字软件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在数据计算方面,用软件计算要比使用普通计算器准确。

由于采掘技术管理的特殊性,引入计算机后,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包括煤炭院校和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首先想到的是用计算机绘图,把技术人员从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而对于采掘数据的使用,工程人员有查图和翻阅技术档案的习惯,不考虑采掘数据的存储和深加工问题。所以采掘软件以绘图和自动绘图为主。这本身也是认识上的问题。

3.2 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所致 地质和测量专业,由于与地理地貌科学有天然的联系,当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时,很自然的想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而地理信息作为一个学科,一开始就要考虑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有效利用问题。实际上,各校地质和测量专业都安排“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一般是40个学时到64个学时。所以,对地质和测量专业来说,建立数字化矿山就是使用地理信息系统[3](GIS)。

对采矿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他们需要解决的采矿设计和矿图绘制问题[4]。当把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结合时,很自然的想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而CAD一开始就没有考虑数据存储和利用问题。

对通风和机电专业来说,设计绘图(CAD)当然很重要。但由于煤矿通风线路和煤矿供电线路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拓扑分析来解决,也想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并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如果让一个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考虑数字化煤矿,他会从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方面做起。事实上,正是如此。没有专业背景的软件公司做煤矿软件都是从这方面开始的。当然,他肯定会考虑煤矿数据的存储和利用,但不会想到位置智能问题(这是GIS的功能)。

4 结论

①由于煤矿测量数据没有进入数据库,以测量数据为基础的其它煤矿技术数据,如地质数据、采掘技术数据和通风机电数据,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利用。因为测量数据是位置智能的基础,也是GIS的基础。

②由于煤矿技术数据没有进入数据库,生产管理软件、安全管理软件和经营管理软件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这些软件所需的数据要手工输入,严重降低了软件的实用性。

③煤矿的技术数据,不论是机电通风数据还是地测数据,都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和挖掘。

④煤矿技术数据存入数据库,以及煤矿技术数据的综合利用是煤矿数字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广民.浅析数字化矿井建设[J].陕西煤炭,2010,(1):25-27.

篇8

[摘 要]加强人才工作是集团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和人才强企战略强力推进的新要求,是我矿搞好“三个创建”工程的新任务。当前,我矿人才工作存在着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配置不科学、作用发挥有限、管理工作滞后等问题。通过加大创建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创新人才意识,引领创新发展;健全相关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才规划,加强科技投入;优化激励机制,搭建创业平台;以吸引、培养、使用为主要环节,使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等措施加强人才工作。

[关键词]煤炭企业 人才资源管理 调研报告

今年,我矿确立了创建“五优矿井、省级文明单位、百万吨矿井”的总体奋斗目标。为加强我矿的人才工作,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在我矿“三个创建”中的突出作用,我们对我矿的人才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形成此份报告。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性

一是集团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人才强企战略的强力推进给我矿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集团公司新领导班子组建以来,调整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先后提出并实施了“和谐友好科学发展,两大跨越又好又快,大型集团行业聚集,外向拓展相关多元,煤化基础结构升级,运转高效现代制度,企业增效职工富裕,本质安全平安义煤”的企业总体战略,“20__年实现强势起步,20__年实现强势跨越,20__年实现强势腾飞”的企业强势崛起“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15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着力打造“永续长寿,百年义煤”。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攻坚战,从完善制度、优化环境入手,建立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发展的“双通道”管理模式,提高井下工程技术人员待遇,将技术大拿、高级技师、技师等纳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__年举办三次大型人才招聘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207人;加强人才培训,公司级领导参加清华大学ceo高级管理培训班、矿处级干部参加省工商管理培训班和五职矿长培训等,充分发挥了人才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上紧跟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调整的新动向,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行动上严格落实集团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培养、吸引企业紧缺人才,特别要用好现有人才。

二是我矿“三个创建”工程的全面启动给我们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任务。今年,我矿确立了创建“五优矿井、省级文明单位、百万吨矿井”的总体奋斗目标。“五优矿井”创建,将使我矿在安全无事故、特级标准化、工效上十吨、科技有创新、矿区文明化等方面跃上新台阶;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将使矿区的文明程度和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新提高;百万吨矿井创建,将为打造“永续__”,促进我矿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启新征程。前景无比美好,事业催人奋进。实现“三个创建”奋斗目标,管理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加强人才管理,发挥人才作用,使人才在“三个创建”中经受锻炼,快速成长,建功立业。

二、__煤矿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一)人才资源概况

根据20__年度__煤矿人事统计年报,截至20__年12月31日,我矿共有管理(技术)人员324人。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14名,大专101名,中专77名,高中及以下131名。

经营管理人才187人。矿处级领导9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3人,大专4人,中专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4人,助理1人,无职称1人。中层干部178人,其中,本科5人,大专56人,中专27人,高中及以下90人;中级37人,助理25人,员级17人,技师1人,无职称98人。

专业技术人才14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58人,初级87人;工程系列49人,经济系列32人,政工系列30人,卫生系列31人,教育系列6人。

(二)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矿的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党群工作者为主体的我矿人才队伍,为我矿的强势发展和质量、效益、安全、稳定等中心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以矿领导为主体的经营管理决策层,从__实际出发,提出了“调整布局、蓄势强力、和谐文明、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规划,以中层干部为主体的经营管理执行层,结合单位实际,团结职工群众,严格贯彻落实矿领导决策,实现了原煤产量从60万吨到90万吨的跨越发展。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才,克服我矿条件差、装备差、煤质差、安全基础薄弱、技术力量薄弱等众多困难,积极推广各项先进适用技术,近年来共取得集团公司级科技成果30多项,保证了各项安全、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我矿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提高井下工程技术人员待遇的暂行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建设__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政工人员为主体的党群工作者

,保安全、保稳定,利用丰富的党务和群众工作经验,积极投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和谐矿区建设,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__煤矿近几年的强势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尽心竭力、不懈奋斗的敬业精神,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合作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追求效率的科学精神。(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人才工作,更好地发挥现有人才在“三个创建”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从人才资源的数量、结构、素质和现有人才的配置、使用、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目前,我矿在册职工2872人,在管理(技术)岗位工作,拥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196人,仅占全矿职工人数的6.8%;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148人,仅占全矿职工人数的5.1%。

2.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煤矿所需的采矿、机电、通风、安全、矿建、地质、测量等7大专业人才严重紧缺,我矿按井下从业人员的4%应配备工程技术人员55人,现有工程技术人员49人,直接服务于一线区队煤炭生产的7人,仅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断层现象严重,我矿49名工程技术人员中,35岁及以下的14人,36至45岁的33人,46岁以上的2人;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素质结构不理想,我矿专业技术人才中,中级职称人员58人,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对人才资源构成和矿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高级职称人员3人,仅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

3.人才资源素质不高。全矿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116人,每百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约4人。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9人;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6人。在对我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中层干部人才群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1人,仅占我矿中层干部的34%;无职称人员高达98人,占我矿中层干部的55%。

4.人才资源配置不科学,作用发挥有限。人才相对集中于机关科室和地面单位,辅助单位和一线区队人才少。在全矿人才资源中,324名管理(技术)人员,机关科室和地面单位189人,占58%,辅助单位和一线区队135人,占42%;148名专业技术人才中,机关科室和地面单位123人,占83%,辅助单位和一线区队25人,占17%;49名工程技术人员中,在一线区队直接服务煤炭生产的7人,仅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他们的作用发挥有限,大量从__安全、生产实际出发的适用技术由于缺乏总结提炼,形成的技术成果较少、级别较低,直接影响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能满足企业“三个创建”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人才资源管理工作滞后。人才管理以经验式、行政式的权力型人事管理为特征,更多地停留在考勤、绩效考评、人员调配、薪资福利等行政性、事务性的作业性工作层面;管理过程往往强调事忽视人,人员的调进调出和职位安排被当作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人才管理部门作用不明显、创新力度不大,没有明确的人才资源规划,缺乏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人才开发培训工作滞后,培训体系不健全,人才投入不足;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这些问题既有煤炭行业大环境制约的共性原因,也有企业本身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个性原因。

三、__煤矿人才资源管理建议

从我矿人才资源的现状出发,服从和服务于“三个创建”的中心工作,提出以下加强人才工作的建议。

1.加大创建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三个创建”将把我矿建设成本质安全型矿井和高产高效矿井,实现我矿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矿区环境花园化,彻底改变我矿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落后形象。要加大“三个创建”工作力度,大力宣传“三个创建”成果,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硬环境。同时,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创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倡导尊重人才、理解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信任人才的企业文化,抓好人才软环境建设。

2.创新人才意识,引领创新发展。

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尊重人才的人格、个性、选择、需要、劳动和创造,使各类人才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有贡献企业的成就感,有得到企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要关心人才,带着感情来关心人才。要正确对待人才的正当利益和合理需要,关心人才的事业和利益,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帮人才之所困,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人才,保障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人才管理新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加大选人用人力度,鼓励人人都为“三个创建”作贡献,人人都能在“三个创建”中成才。

3.健全相关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整合人才工作管理职能部门的资源,建立由矿领导亲自挂帅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专门领导小组,强化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贯彻上级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切实加强对我矿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领导。

4.建立人才规划,加大科技投入。

根据我矿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人才“第一资源”与发展“第一要务”紧密结合,尽快建立我矿的人才工作规划,主要应明确人才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吸引机制、人才评价和选拔使用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才工作的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并保障实施,为我矿的人才工作指明发展的方向。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提升矿井的科技化水平,尽快建立我矿的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按照省局关于“五优矿井”创建标准的要求,把好“立项—预算—评价—审计”四个环节,建立健全科技投入及其保障机制,尽快使我矿的科技投入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加大先进科技成果的利用和对矿井持续创新发展的贡献率。

5.优化激励机制,搭建创业平台。

当前,要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的意见》、《提高井下工程技术人员待遇的暂行办法》、《提高井下工程技术人员待遇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和《提高地面工程技术人员待遇的暂行办法》,使集团公司的“人才强企”战略的各项政策惠及到人,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同步到位,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彻底扭转我矿工程技术人员在“能”和“绩”两项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我矿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成果的产出率,杜绝享受待遇不出成果的现象,真正使各项政策结出硕果。

篇9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014-01

0 前言

煤矿因为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原因,所以要特别预防事故的发生,而水害在这些事故中,又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水害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它会再短时间内对煤矿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造成水害的原因很多,如煤矿周边有水层或断层。当挖掘工作靠近这些水体时,就可能造成水体向工作通道涌进,引发矿井安全事故《煤矿防治水规定》已经于2009年8月17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第三条指出,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才去防、堵、疏、排、截的综合盒子里措施。在生产挖掘过程中使用探放水方法,先探明生产场所的水情,控制出水量,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可靠。

1 煤矿探放水的原则

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以及《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中指出煤矿探放水的一般原则:“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探放水是防止水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探放水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能把所有的水害因素都排除。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超前探水,这些情况罗列如下:①巷道接近采空区;②巷道接近一些包含丰富水层的断层;③巷道需要穿过含水的层面;④当上层采空区内存有积水时,在下层进行挖掘工作,而这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工作面采掘厚度的四十倍,或是小于挖掘巷道高度的十倍;⑤当采掘工作进行到工作面靠近各类防水煤柱时,这时必须提前探水;⑥当在挖掘工作中,遇到出水情况,或是有出水预兆时,这时一定要马上停止挖掘,及时进行探水工作。

2 探放水前的安全注意事项

(1)检查排水系统,清挖排水仓、水沟,并准备好排水管路;检查排水泵及电动机的供电情况,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转,达到设计的排水能力。

(2)备齐堵水材料。在探水地点必须备用一定数量的水泥、闸阀、套管、坑木、麻袋、木塞、破布、黄泥、锯等,以备来压或出水时使用。

(3)检查瓦斯。探放水施工地点瓦斯浓度超过规定时,必须停止作业及时处理。

(4)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设置坚固的挡板和立柱。

(5)检查煤壁。煤壁有松软、膨胀等现象时,要闭紧填实,最好打上木垛,防止水流冲垮煤壁。

(6)检查排水沟。及时清理探放水巷道疏排水沟中的杂物、淤煤。

(7)若在水压可能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必须先固定套管,套管长度必须符合规定,套管口安装闸阀。

(8)钻孔参数标定。探水工作施工前,必须由测量人员严格标定钻孔的方位、倾角,保证钻孔位置、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9)若钻孔内水压预计大于1.5MPa时,探水钻机必须使用防喷和反压装置,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孔口和煤壁鼓出。

(10)检查退路是否安全。探水期间必须保证后路畅通,及时清理阻塞退路的杂物。

(11)探放水地点应配备专用电话。

(12)原则上“严禁在煤层中探放高压水”,如果条件不允许,必须设置坚固的水闸墙,在墙外执行高压水探放。

(13)探水钻孔孔径不得大于75mm,兼作堵水或疏水用的钻孔除外。

3 安全探水超前距与帮距的计算

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距离应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是最小钻进距离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②探放老空水前,首先分析查明水体的空间位置、水压及积水量。施工的探放水钻孔要钻入水体,并记录放水全过程,核对实际放水量,直到放完为止。

4 探水前的准备

(1)为了防止高压水中夹带杂物喷出,造成人员伤害,需要在探水地点做好顶板管理工作,加强支撑和保护,在孔管周围钉上一些栏板;

(2)还有由于煤矿工作地点的特殊性,在探水以前,要先检查煤矿的供电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排水系统。要求能够保证探放水期间,供电的平稳,排水系统能够正常有效工作;

(3)修建探水工作面,探防水的操作台应该设置在探水眼侧面,预防高压水喷出,射伤操作人员或周边其他员工;

(4)注意清洁。保证当出水量大时,巷道水沟旁边沿路不会被脏东西堵塞;

(5)事先准备好足够多的黄土,沙袋等,以备不时之需,它们可以筑成临时的挡水墙;

(6)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措施,要建立一个探放水指挥部和紧急联络点,确定逃跑路线,以及组织好救护小组等。

5 探放水过程中需要落实的技术要求

5.1 探水技术要求

煤矿探水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要重视:①钻机工作前,应先判断煤矿层的厚度并记录换层深度,每往里钻进十厘米,或是更换钻机时,测量一次钻杆,并核实此时钻孔的深度;②在钻进过程中,若发现煤矿中岩层松软或钻孔中的水压或是水量骤变,或是钻不进去时,要立即停止钻孔,记录孔深并将钻杆固定。然后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③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有气体喷出时,应该停止工作,切断电源,矿井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应该立即向有新鲜气流的地点转移,并在转移过程中及时报告调度室;④当在探水孔工作过程中,碰到含水层、断层和积水区等,要立即停止钻机,安好水门后,继续钻孔;⑤交接班时,要停止钻进工作;⑥当完成探测任务后,钻孔必须进行全孔注泥浆进行封闭,并做好封孔记录。

5.2 放水技术指标

探水工作的技术要求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放水工作的技术要求同样也要受到重视。(1)当钻机的钻孔探到水后,要注意观察水量、水质并估计此时煤层的积水量。然后根据煤矿的排水系统能力,决定是注入泥浆来堵住出水口还是进行防水工作。若是放水,要注意放水的速度。(2)若煤矿中顶板含有水层时,注意观测“三带”的发育高度,当已经影响到安全采掘时,必须提前进行探放水工作并建立排水系统。(3)注意放水地点的通风性,注意监测有害气体,全过程监视放水,注意记录放水量,比较放水量和预计量,并查明误差产生原因。

6 结语

探放水是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项工作,要从根本上提高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对老空水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煤矿企业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系统分析各种水害相关因素的能力,科学制订各类探放水设计方案,严格贯彻落实探放水措施,编制周全的防治水应急预案,以有效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 毛振西.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分析[J].山西煤炭,2011,(12).

[4] 虎维岳,田干.我国煤矿水害类型及其防治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0,(1).

篇10

矿山测量是研究和处理矿山地质勘探、建设和采矿过程中由矿体到围岩,从井下到地面在表态和动态下各种空间几何问题的一门科学。它是由测绘、采矿、地质等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综合性、内容的实践性和生产的应用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矿山工程测量是矿山工程建设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工作,测量成果不但要为矿山采掘、地质等专业提供基础型数据,服务于生产建设,也要为矿山安全如地质灾害、边坡监测、掘进工程提供准确稳定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矿山工程项目规模、技术论证、基本建设、安全风险等的基础资料[1]。

1 相对坐标法的原理

1.1 相对坐标法的基本原理

相对坐标也叫相对直角坐标或独立直角坐标,在煤矿测量中是针对真坐标(矿区3度带坐标)相对来说的,就是用观测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切平面来代替大地水准面,并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适当的位置(一般位于西南角),以子午线为X轴。向北为正;相对的纬度线作为Y轴,向东为正这样就构成了独立(相对)的直角、坐标系统。

1.2 适用的范围

(1)在巷道掘进或采面开采过程中,遇到条件变化临时决定改向或重新配巷,而附近又没有导线点或原有导线系统已不能使用,可采用相对坐标来应急。

(2)在贯通测量中,当开口处与贯通点附近的原有导线系统已被破坏时,也可以使用相对坐标法。即甩开原系统的影响,建立只针对本项工程的独立坐标系统,其能减少影响因素,提高贯通精度,预防和减少贯通偏差。待工程完工再根据工程的用途决定是否与真坐标系统相连。

(3)在特殊地段,受周围环境条件的限制,测量工作不允许占用大量生产时间。即在原有导线点下架设仪器要受到刮板或皮带输送机运行振动的影响,施测时输送机不能运行,这必将影响正常的掘进或出煤。使用相对坐标可缩短施测时间,为多进尺或多出煤创造了更好的条件[2]。

2 相对坐标测量法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把 A 点作为测量后视,B点作为测量仪器的建站点,利用假设的 B 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AB的方位角,作为资料的起算点,对所要贯通的巷道以及与其有关系的附近巷道,进行一次全面小范围测量。把水仓要贯通的巷道以及附近与之有关联的巷道实测完毕。通过内业处理、计算成果,再把测量成果绘成一定比例的图纸。这样水仓附近所有巷道的关系(水平距离,上下高差)一目了然,非常清楚。

相对坐标的应用,具体方法如下:①在井下需要贯通巷道附近巷道的顶板上,选择通视良好两个固定的点(A 点和 B 点)作为临时导线点,两点间距离为 20~40m为宜。②设其中一个点相对坐标为(X0、Y0),高程为H0,两点的方位角设为一个固定值。把其中一个点作为测量后视,另外一个点作为测量仪器测站点。利用上面所假设的坐标、高程和方位角,对巷道进行测量。③测量完成后,计算成果,绘成图。利用相对坐标通过测量所绘出的图纸,就能准确地反映巷道之间的关系了。在对整个矿井搞实际测量后,把原来设定的两个临时导线点A 点和 B 点以及周围测量过的巷道,在计算矿井实测资料时,把假设的方位角、标高和坐标换算成实测的资料。再把局部的测量过的资料重新计算一遍,使资料整体衔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资料。这样既解决了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又能保障整个矿井资料的一致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赢得时间,也保证了巷道的安全贯通。

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一定要灵活掌握,不能教条。如发现巷道间相对距离较大,或者周围地质情况不明,不能盲目地利用小范围的相对坐标搞贯通,要把整个矿井地质条件搞清楚后,再进行小范围测量,贯通后要及时把资料与整个矿井对接上,不能单独使用。根据经验利用相对坐标搞小范围贯通,只适合巷道贯通面积不大而且巷道不是特别复杂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巷道距离过长,超过 100 m以上,或者巷道过于复杂,利用这种方法就得不偿失了。巷道长度在 20~50 m之间,区域面积不是太大的情况下使用上述方法效果较好。

3 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现代高新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并不断赋予矿山测量专业新的内涵;各种新型测量仪器、测量手段的出现及服务对象的变化,也对传统测绘技术形成了巨大冲击。这些都对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矿山测绘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更新信息技术,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矿山测量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其应用领域随社会发展、矿山生产的发展而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矿山测量既要巩固传统的应用领域,又要不断开拓新的、有潜力的应用领域,这就要求在其应用领域、应用体系、应用模式上进行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矿山测量才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之中。譬如,在矿山测量中,利用 GPS RTK 测量技术加强对地下资源开采的监督和积极开展矿区环境监测和土地复垦研究;在测量方法、仪器等开发与应用研究方面,推广摄影测量技术,尤其是大比例尺图的绘制,缩短成图周期,加快矿图更新,实现矿图绘制自动化;已开展于井下的矿用轻便经纬仪和自动跟踪,数字显示的防爆陀螺经纬仪等研究。

4 结论

总之,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利润最大化成为矿山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采好的矿,采成本低的矿”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背景下,矿山测量在矿山生产中仅充当了导线与给向的简单辅助角色,矿山工程测量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削弱了矿山工程测量的技术力量。为稳定矿山测量技术队伍,矿山企业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测量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技术平台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发挥出技术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