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建筑模板(10篇)

时间:2022-04-21 01:12: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时代建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时代建筑

篇1

二、优秀的案例

现在列举一些优秀实例,来表明我对有地域特色的时代建筑的认知。(1)2002年普利策奖得主格伦·莫卡特(GlennMurcutt),评审委员对这位澳大利亚的建筑师的评语是“一位集现代主义者、自然主义者、环保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特质于一身的专注的建筑师”,“他的建筑是场所的建筑,是对景观和气候做出反应的建筑”。他设计的房子与澳大利亚那一方土地和气候是如此协调。他的设计不仅基于艺术的考虑,选用的材料多种多样:金属、木头、玻璃、石头、砖还有水泥。而选材的首要原则是制造材料所消耗能源最少,建房用材量最少。他的建筑适应任何天气状况,房子本身提供遮蔽、空气流通,大多数设计不需要冷气机、暖气或壁炉。在少数较冷的地方才在地板下备了取暖系统。默科特的建筑远不是澳大利亚建筑的主流,但默科特却为世界、也以重要的方式为澳大利亚本身定义了当代澳大利亚建筑(见图3、图4、图5)

篇2

据锐捷网络智能建筑行业部技术总监武亦农介绍,锐捷智简解决方案有以下特点:

第一,通过设置前置服务器机制与设备网MAC认证方式,提供了一种设备网与办公网混合承载或独立成网的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第二,解决了智能建筑中大功率(≤60W)设备的IP原厂供电问题,节省工料,缩短工期,方便维护。第三,方案在网络拓扑、传输结构、多种无线AP的智能放装和智能分配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适应建筑内、外形态环境。第四,结合网络运行管理需求,建立了基于IP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软件、机房环境、机电与动力设备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方便智能化物业管理。第五.采取双核心+VSU虚拟化技术、动态流量整形与流控技术,提高了多路高清视频在突发高流量时图像传输和清晰流畅播放的能力。

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化分会对锐解网络智能建筑智简解决方案这样评价:该方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方案简化了智能建筑网络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省材、省能、省工,响应了绿色建筑的时代要求。该方案针对智能建筑需求特点,技术领先,整体架构合理,提供了一种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先进解决方案,是创新发展的典型。目前,合肥南站,安徽政务中心,太极集团新园区等均有使用。

北大青鸟技术总监李纲在谈到该方案时指出,该产品方案很接地气,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前没有好办法,只能忍受!但近期有几个项目要落,锐捷的HPoE和IPDM正好可以用上。讯飞工程部技术总监赵磊则说,HPoE使用了三个月,IPDM一月有余,非常满意。合肥南站使用HPoE五个月,产品实施便捷,节省费用,运行稳定。

节省投入与保障质量并行

篇3

数码时代的建筑理念与实践建筑师们掌握了数码工具,而且每一天这种工具便更趋完善,强大的逻辑计算能力,NuRBS技术、动画物体物理属性设定技术以及三维输入输出设备的进步使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中世纪的人们在修建哥特教堂的时候总是希冀建成世间最设高耸华丽的塔楼,在二十世纪经济快速发展时,宏伟壮丽的摩天大厦被用来炫耀经济实力,在数码时代,打破传统概念的新建筑形态成为了表达时代精神的最佳道具。

1989年,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村设计的雕塑“鱼”,第一次在真实设计和建造中运用了IBM开发的CATIA,创造出不寻常的建筑形象,多维复杂的曲面和尺度不同方向各异的空间构件颠覆了观众对建筑空间形象的传统认知。CATIA把自由带给了建筑师,这可以说是数码时代建筑创作的开端。

在雕塑“鱼”之后,盖里利用CATIA的强大能力,创造出许多其它出人意料的建筑形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布拉格荷兰国家大厦等,极大挑战了传统的建筑营造和审美观念。古根海姆博物馆更是引发了对建筑美学认识的争论,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践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莫斯在美国加州库尔文设计的“伞”(Umbrella)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憾。在旧仓库的改造工程中,莫斯维护了场所的原有形态以及老建筑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插入了“畸形体”一一伞,来重塑场所性格,异形的三维扭曲的巨大玻璃瑰丽多姿,覆盖了一个安置在建筑转角处的室外表演场所的上方,标志了建筑的入口斜坡,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视觉冲击。这是建筑师和玻璃制作公司以及结构工程师的成功合作。

这些早就成为我们熟悉的致力于建筑形态探究的建筑师在遭遇到新的创作可能性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利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加以变异,改变建筑的围合界面,从而达到改变建筑形式的目的,可以说是利用计算机达到解放建筑形式的目的。

荷兰的联合设计工作室(UNStudio)是集合了建筑学、城市学、工程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专家的联合工作室,实行包容建筑学所有方面的整合性设计程序。他们的设计始终与电脑技术紧密相关,追求将形式推向数学的极限以创造复杂而又统一的结构。联合设计工作室的墨比乌斯住宅是体现数码时代建筑特征的实例。在这个设计中,“墨比乌斯环”作为设计的构思图式推动了设计要领的深化和建筑空间的形成。墨比乌斯住宅水平延展开来的体量低悬在台地上,螺旋交缠的运动空间为使用者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师个人对技术发展的敏感不足以在追赶新技术上做出决定性的成就,只有联合各种专业人员,才可能在新建筑的探索上取得成功,这是联合设计工作室给我们的启示。

FOA提出了整体建筑(MOnolithiCArchitecture)以及地景(Landscape)建筑的概念,从自然地貌中寻求建筑空间新形态。近来FOA引人注目。刚建成的横滨国际客运码(YOkOhamaIntemationalFerryTemina1),从计算机的虚拟构成真实的结构和材料的组成,方案在理想状态和现实制约中力求取得平衡。方案最后保留了计算机创造的连续表皮造就空间概念,随着建筑的扭动,地面、墙面、顶面自然地转换,空间效果也类似墨比乌斯环。整个建筑就如同是被建筑材料包携起来的地貌景观一样,人们在“山谷、丘陵、缓坡、洞穴”之中体验连续界面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建筑空间体验。格雷戈?林恩(GregLynn)是哥伦比亚大学展开数字化建筑研究之后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他宣称他对数字建筑的兴趣主要存在于数字化的模拟状态,着重研究在数字化状态下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动态之形(AnimateForm)的概念,把传统上关注静态的建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动态的领域。林恩针对具体建筑项目的设计便不缺乏建造的可能性,现在像大批量利用现有设备制造标准构件一样,大批量制造不规则构件定制技术的可能性已经具备,相信他对真实建筑项目的实现一样雄心勃勃,事实上从最近林恩的建筑实践来看他可正在从他的纯理论走向实践。

渡边诚(MakotoSeiWatanabe)在数码建筑上的研究和通常依造型软件来塑造复杂混沌的形体的做法也不同,他更倾向于根据工程需要制作特定的电脑程序,给予有特定意义的参数,从而生成某种合乎逻辑的形态,就好像生物进化,在外界和内在条件冲突、磨合中得到合乎道理的完善存在。早在他从1990年开始的“诱导城市”(TheInductionCitY)中,渡边诚便设想城市和建筑形态的产生应当由环境中存在的确定的要素来决定,于是“诱导”的概念就产生了,使用特定的电脑程序,对环境要素加以回应,然后符合环境和个体本身需要的形态就出现了。就好像是地貌的形成是地质和环境的合作,生物的形态是自生的繁衍需要和环境的选择的结果一样。

大江户地铁线饭田地铁站(Iidabashisubwaystation)就是这样解说道:“这件作品的形象,地下的部分象是植物的根,植物是将根伸到有柔软的土的地下,和有水分的地方,而让“叶子”之间尽量不重叠,这样可以享受太阳光的洗礼,在水和光处于最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寻找最理想的形。如果条件能够满足,自己就可以自由地成长,这就是我的设计想法。”在这个设计中,他便运用了自行开发的软件,给予环境参数,诱导建筑形式的产生,整个过程自动发生,地下运动的是象浪一样发光的网,通到地上之后形成翼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先制作电脑图像或是模型,得到预期的形态,而是使用电脑程序,设定形态产生的模式,通过程序自动地在解决形态问题同时形成空间。

对于这些建筑师来说,数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建筑空问的新的认知,带来了建筑创作的新的方法,帮助他们面对新的时代面临的新的问题。多学科的交融发展、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新的美学思考和技术极限,这些是他们努力思考和试图回答的问题,数码技术帮助他们理解,协同他们给出答案,也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由于新的数码时代建筑学思考的深入,数码建筑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化,数码时代的更有冲力的新生代力量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的建筑师加入到数字时代建筑形态的研究中,他们可以选择成为创作可实现的真实的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建筑的建筑师,也可以选择成为在网络世界中和游戏世界中创作和建造的虚拟建筑师,传统的“建筑师”的定义正在被改变。

他们所接触的建筑教育和对空间的认知和前辈们已然不同。出生在数码技术开始大行其道的时代,成长在数码技术广泛应用的生活中,使用网络进行远程交流,玩网络游戏,他们对生活、交往、空间的理解和认知都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想法,无所顾忌的探索,创造出全新的建筑形象。

篇4

建筑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

6月10日,按照这一模式建造的山东省首个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试点项目——山东济南西客站片区安置三区小学主体正式封顶。这个总体量1万多平米的建筑,其整体装配方式已被国家重点推广,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最重要的一种方向,既是全省首个试点项目,也是该省在建筑产业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据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时期,2013年完成总产值15.9万亿元,增加值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7%,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是,建筑业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目前建筑业农民工技术好的月工资近万元,工资收入不低,而平均年龄42岁,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干?”从事建筑业近30年的张波自问自答,建筑业农民工像蜘蛛侠一样在脚手架上劳作,风吹日晒雨淋,危险性高。因此,建筑业必须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何谓建筑产业现代化?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邢建平说:“一般的理解是在‘工厂里造房子’,在建筑工地上对已经生产好的墙板、楼梯等建筑构件进行组合拼装。”他介绍说,“建筑产业现代化不仅是主体结构的工业化,或是施工过程的产业化,而应当是在形成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协同推进建筑全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即包括材料、设备、设计、施工、安装等从上游至下游全产业链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所以,建筑产业现代化首先是一种住宅建造方式的变革,就是由现在半手工半机械比较落后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

从住宅产业化角度看,在建设过程中,80%的建筑构件是在工厂制作,只有20%现场拼装,进度可以极大提高。盖一栋别墅,传统方式半年以后才能完工,用住宅产业化施工,现场15天就可建成。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施工程序,由大量人工现场作业变为工厂化构件生产,而工厂化构件设计可以使建筑更为科学精细,现场装配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损害,减少建筑垃圾,实现节能减排。

从标准化发展角度看,建筑产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取代传统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电子数字和智能技术的机械操作,做到精确施工。尤其是从专业设计角度来说,标准化的第一步就是设计。由于产业化要求现代设计的许多数据必须精准定位,进而可以迫使传统建设中的粗放体系得到本质改变,并可避免生产中的人工失误。因此,标准化设计是全产业链整合的基础,也是实现产业化在不同标准下改进建房模式的重要依据,它的推广和应用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变化。

推动建筑产业化革命,将影响社会变革

据统计,产业化住宅比传统施工住宅在建设方面可节约钢材约10%,节约木材约80%,节约水资源约50%,降低施工能耗近40%。产业化给建筑业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解放了建筑工人,建筑工地上原有80%的人都不需要了,而剩下的20%劳动强度也会降低。原有的80%的人并不是失业,而是进入了工厂,成为产业工人。目前我国有1亿多建筑业农民工,通过对农民工生产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产业化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革命,而是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变革。

尽管建筑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但现实并不乐观。据统计,在新建建筑中,我国工业化建筑比例不到1%,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比例相比,差距巨大。资料显示,万斯达从2003年就开始探索建筑产业化,投入资金1亿多元,拥有专利200多项,其中“新型装配整体式楼盖体系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2013年被授予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成为山东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尽管如此,目前公司仅仅拿到4个产业化试点项目。从中可见,通向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产业化发展。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技术标准滞后、建造成本偏高、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利于工业化住宅发展是三大瓶颈。同时,专业工人太少,构件厂发展太慢,无论技术还是生产规模都跟不上也是一大原因。

据悉,早在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要建立新的建筑体系,通过科技手段,改变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低质量的建筑体系。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就是为了推动建筑体系和部品体系的建立而开展的,在产业化过程中培育了一些大的骨干企业,逐渐形成了产业集团或集群,带动了行业及相关部品、部件以及建筑体系的研发和发展。2012年,济南成为第三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并提出打造千亿级住宅产业规模,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专家建议,建立建筑(住宅)产业化“专项资金池”,将是推动建筑产业化的先决条件。此方法是由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对设计、研发、生产、培训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建议由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部分土地指标,以满足建筑产业化配套企业建设需求,解决企业引进落地问题。在今年济南市的“两会”上,济南市农工党建议政府建立专项资金,用以撬动千亿元建筑(住宅)产业链集群的培育。

为此,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要从整体上把握,从整体上推进,优化配置政策资源,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同时,遵循市场规律,不能一哄而上,急功近利,要让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成熟,这才是健康发展之道。此外,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体系和工程总承包模式,这样才能使技术和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从而带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日前,全国住宅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作为全国首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经过九年的试点,深圳住宅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并创下了多个“业内第一”。深圳住宅产业化规模已超200万平米,创造出建筑产业化共的“深圳特色”。深圳的建筑产业化始于2002年,2006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住宅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篇5

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与我国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的。所谓“设计”即是指“对一个事物的造型、结构、功能和审美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发展的成账。纵观,世界建筑物的整体发展与我国建筑物的发展还具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从一个侧面的说明我国目前建筑设计理念与世界建筑设计主流趋势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在普遍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建筑发展的基本国情进行创新,加强对于社会建筑业设计发展趋势的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设计理念整体水平的提升。结合相关材料,笔者认为目前以及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将表现的更为显著。

1 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二十一世纪,人们加强了对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进而使得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这种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领域,也是建筑设计领域的基本要求。尤其人们生产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都渴望回归自然,更期望与大自然有着更为紧密的接触。因此,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无疑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较强的趋势,这是与资源的消耗以及人们意识的提升紧密相关的。同时,从许多发达国家的设计理念来看,人们往往把生态性与建筑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例如,日本传统建筑之中的生态理念在于将建筑视为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筑多采用水平的线条和朴素的材料,通过大面积开窗、阳台和长廊等将生活空间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其次,“可持续发展性设计道路”笔者认为在建筑设计过程之中,主要包括以下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其次,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第三,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第四,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第五,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第六,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但是,我们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建筑设计仅有绿色还不能说起具有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建筑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首先就绿色本身而言,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并具有完整的包括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生命周期评价,且要和所有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相结合。

2 注重科学性与舒适性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通过其概念的陈述我们就可以看出建筑设计无论是从其设计理念以及具体的实践步骤来看,均具有着科学性。科学性,毋庸置疑是建筑设计发展的时代诉求之一。笔者认为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之中要注重设计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涉及于诸多学科的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力学等等,其中包括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这样才能够算得上是建筑设计的真正的“科学性”。通过不断的加强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将其运用于建筑设计之中。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建筑物的设

质量以及舒适度的追求越来越明显。例如,人们以前对于住宅的要求往往是“有地方可住,简单即可”。现在则对于建筑功能、美观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的主观感受上来看,加强对于建筑物的舒适度的考虑将更好的促进其内心的愉悦性的提升。作为新时期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之中,要能够从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进行入手,使自己的建筑设计工作与客户的需要紧密结合,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建筑设计涉及到艺术、物理、工程、环境学等诸多学科,同时,由于不同的客户的对于建筑设计的实际需要是不同的,这使得建筑设计工作困难重重。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工作者要一方面结合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能够积极的从客户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积极的进行建筑设计思想以及实践的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要,长此以往,必将促进我国建筑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

3 民族性与时代性

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是民族的史诗以及时代的缩影!纵观历史,环游世界,我们总是能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所创造的建筑中看到其被赋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不同的民族创造除了不同风格,不同造型的建筑,同时也其在所创造出的建筑中展现了本民族的风俗、文化,闪烁着其智慧的结晶!强调建筑艺术的民族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大爆炸的当下,注重建筑艺术的民族性有积极的意义。有这么一种说法我是十分赞同的,越是民族性的越具国际性。试想,如果我们一味地与外来文化趋同、融合,一味地只求同,不存异,那么我们将看不到各种风格迥异建筑艺术,我们将失去因民族性而大放异彩的各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之中,不能够单纯的去模仿西方国家的设计网络与思路,同时,我们在设计过程之中要能够凸显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够使建筑设计具有着民族性特征。

建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同时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因此他总是具有时代标记的意义,反映时代的面貌。建筑不是通过在现生活的具体面貌来反映时代。它的时代特征,当然与它的使用功能是分不开的,除了来自他在当时所实现的功能之外,就是它所具有的风格。比如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当时是出于防御外敌的军事功能而修建的,而现在却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当然,时过境迁,原有的功能消失之后,但风格依然鲜明,时代所赋予的气息依然生生不息。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之中,要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客户的实际需要、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时代特征、民族性等特征,进而深入的探索与挖掘,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进而设计出更多的精品,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卫萍.将绿色建筑理念自然融入设计[j].建筑科学,2007,(06)

[2]张丽.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1,(25)

篇6

当城市和建筑都进入了资本主义商业和政治的循环当中,成为巨大的资本循环和消费生产的一种现象,在其中,人变得很渺小了,建筑、城市与空间,在逐渐失去其生活体验的作用。建筑的意义在从建筑自身衍化而来,向着因商业、政治、社会等因素而来的象征、隐喻和联想方向变化。城市迅速地从无到有地形成起来,带给很多人的是失去了场所的感觉。

在资本主义以前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直接需要,而资本主义生产为了得到产品的交换价值,资本用它自身和生产的商品形成了另一个世界。建造活动主要目的也是资本的升值,建筑成为商品的一部分,城市的规划也从经由千百年自然发展形成转变为为了商业社会的发展目的进行的短时间整体规划和快速扩张,土地从自然状态迅速变化成为资本增值的资源。在这样迅速发展和产生的城市中,虽然没有办法长时间地培养出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但是人们也努力地向着形成意义的方向努力着。

当商品社会的发展从生产型的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的社会,从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用德波话说就是当“商品实现了对社会生活全面统治的阶段”便进入了景象社会(Society of the spectacle)。这时城市和建筑符号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其使用的意义了。建筑更加注重传达符号系统中的差异部分,更多的是在意义传达价值的层面上,这种意义在建筑的选址、设计风格、选用材料、做工的精细等等方面都要传达出来,并被组织进消费社会的整体符号系统之中。这在一个层面上也看成是通过符号体系的组织,迅速形成场所的感觉。

作为资本主义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东京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实例。

在东京的六本木地区,从1983年开始规划东京都港区的多用途都市开发计划区,近5年来伫立起来两个巨大的都市综合体。一个是东京六本木Hills的森大厦建筑群,一个是六本木防卫厅旧址建成的“东京Midtown”。

所谓的巨型都市综合体,指的是在一个城市街块中集中了的大面积、大尺度的建筑体,它有时是一个单体建筑,但通常是一个连接在一起的组群建筑,总建筑面积一般在40万平方米以上,甚至达到百万平方米的级别。内部功能繁杂,包括办公、酒店、公寓、商业、展览、演艺、餐饮、交通等各种必要的综合功能,六本木地区在城市中心皇居西偏南三公里多的地方,东南距东京湾也是三公里左右,向西两公里多就是大家熟悉的代代木体育馆和表参道。

六本木的名字,日文的原意是“六棵树”,颇有点北京的地名“五棵松”的味道。传说是由于江户时代,六个姓氏汉字皆有“木”字的家族在此建有房屋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及高木氏。

六本木一带原本设有军事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施被美军接收,此后附近逐渐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商店与饮食店。其后附近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如朝日电视台等,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遂演变成酒吧、夜总会等夜店林立的繁华地区。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迪斯科舞厅开始在六本木开业,吸引不少外国人、艺能人与传媒工作者在此消遣。八十年代后期,泡沫经济高峰时期,迪斯科数目有数十家之多,但其后经济泡沫爆破,部份迪斯科结业。近年来,由于特种行业的聚集,六本木一带的治安亦逐渐变坏。

1986年,这里开始计划重新开发,朝日电视台迁移到这里,将这处占地约十二公顷地区,用“细胞城市”的概念,以森大厦(Roppongi Hills Mori Tower)为中心,发展出住宅、购物等多功能商圈的六本木新城,整个规划建设历经十余年,直到2003年工程才全部完成。据说这个开发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甚至日本的黑社会都在中间插手了。但是2003年这个区域的建成让六本木呈现新的面貌,演变成为办公室及高级消费场所林立的地区。

这个建筑群组有近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的森大厦主体楼身直径接近90m见方,每层的面积大约8000多平方米,地上53层,地下4层,当中汇集了东京凯悦大酒店、森美术馆、六本木新城TOHO影城等设施。雅虎、乐天、活力门等众多日本知名企业总部,也位于此大楼。大厦下面6层是商场和餐厅等公共设施,7~48楼之写字楼层拥有无柱构造的宽阔空间。楼顶还有一个巨大的空中观光大厅,可以眺望东京城市和东京湾的景色。建筑群的地下建有地铁站,可以直接连通以复杂、准时著名的东京地铁线路。

在建筑群中不仅仅是商业类型设施,还融入了大量的文化类型设施,像森美术馆、影城、书店等等,而且在建筑的室内室外都放置了大量的艺术品。比如,搭乘地铁日比谷线到「六本木站1C出口便直接连结六本木之丘的中央大厅。登上手扶电梯来到地面向右转即是六本木新城露天广场,马上就可以看见一个巨大的大蜘蛛雕塑,这是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名为"MAMA"肚子下方吊着一个篮子,里面是白色的石头,大概表示卵囊内有小白球状的卵吧,八只脚夸张地撑开,耸立在广场上,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美术馆河边平台上的那只一模一样。而且在森大厦和朝日电视台之间还有很大一片设计得非常细致的带有日本古典风格的绿化湿地。

2000年开始,在这个地区北面500m的地方,开始设计建造“东京中城Midtown”,经7年的规划设计建设,2007年3月30日正式开幕启用,总建设金额30亿美元。据说这个地块的开发状况和前者一样的复杂,从开始策划到今天完成已经二十年了。2007年年初,国立新美术馆和东京中城Midtown相继于六本木完工启用,和前面的森大厦一起使六本木跃升成为东京重要的中心商务区之一。

在用地南侧68900m2的用地面积里排列了6幢摩天大厦,同样也是一个兼购物、办公、宾馆等的新型复合型城市。建筑总面积将近60万平方米。这里的设计由日建、SOM、EDAW、安藤忠雄、隈研吾、青木淳等世界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和建筑师参与完成。其中主体"中城大厦"(Midtown Tower)由美国SOM(Skidmore Owings Merrill LLP)设计公司所设计,地下5层、地上54层,高度为248米,超越了六本木Hills的森大厦和东京都厅舍,成为东京都内最高的建筑物。建筑群中还有著名的酒店THE RITZ-CARLTON TOKYO。

环绕建筑组群的户外公园绿地景观是由世界知名的景观设计公司易道(EDAW)负责设计的。东京中城周围比森大厦周围还要郁郁葱葱。北侧是桧町公园的4公顷草地,栽植了1000种以上的树木,大楼屋顶也被绿化。

篇7

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方式、方法的转变。面对数字化的时代,建筑学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好的生存下去,需要建筑师对未来的建筑学进行认真的思考,要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来丰富建筑学,从而保证建筑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影响

所谓数字化就是将所得到的全部信息都通过数字信号来表示。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是核心,在数字技术的依托下,将信息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得信息得到更好的传播。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所有信息都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入电脑,由电脑做技术处理和通过网络传达,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建筑学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领域,在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当代建筑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

1.1促进建筑绘图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在进行绘图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比较传统,主要是依靠手工方法,而这种手工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不高。而在数字化时代里,效率化已成为时代的代名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绘图方式的转变,建筑师在绘图的时候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进行反复的甄选和修改,从而大大的提高绘图效率。同时,建筑数字化技术,绘图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节省了成本[2]。

1.2数字化对城市的影响

建筑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对建筑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数字化时代里,在数字化技术依托下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师在城市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借助建筑数字化的设计软件,如3Dmax、CAD等,将现实的和虚拟的建筑与城市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物质生活需求、精神生活需求的城市环境[3]。

1.3拓展建筑学的形态

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研究者可以将不同的元素进行艺术拼接。而建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在数字化时代里,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学形态得到了拓展。建筑学不再是以功能性为主,而是朝着美学性、艺术性的方向转变。

2面对数字化时代建筑学的发展策略

建筑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形体和建造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哲学、历史、地理、技术以及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4]。而在数字化数字里,显示的建筑和城市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触发线,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人的需求来进行创作,从而创作更好的建筑和城市环境。

2.1加大专业建筑学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时代里,建筑学正在逐渐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建筑设计也开始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在这种背景下,对建筑学相关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学人才是建筑学发展的保障,在建筑学未来发展道路上,应当加强专业建筑学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数字化时代对建筑学的要求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强化建筑学人才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强他们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熟悉各种数字化软件,加强建筑学设计实践,在不带内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5]。

2.2落实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理念

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的功能性应当建立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基础上。在数字化时代里,建筑师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功能、精神需求基础上。因此,在建筑学未来发展道路上,建筑师必须更加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建造来进行建筑设计,拓展建筑整体环境功能、建筑空间和形态、建筑美学等基本方面的研究[6]。另外,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保护环境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建筑设计和城市建造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未来的建筑学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理念,要积极做好建筑、人、环境的协调发展。

2.3加强国际合作

就我国当前建筑学发展水平来看,与国外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字化时代里,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这种便捷性也为我国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要想缩短我国建筑学与国外的差距,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建筑学设计理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学设计水平。

3结语

综上,数字化时代里,我国建筑学迎来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方式的转变,为建筑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数字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传统建筑学设计方法,使得那些虚幻的东西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真实的展现出来,更好地满足建筑学发展的需求。但是,数字化时代里,新兴的发展形态也使得建筑学必须不断革新。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机遇我们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面对挑战,要自己应对,要结合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将我国的建筑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起来,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烽.数字化2.0———从数字范式到数字文化[J].城市建筑,2015,(28):3.

[2]谭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江西建材,2014,(19):29,32.

[3]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20~23.

[4]谢向平.关于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学思考[J].四川建材,2006,(01):64~65.

篇8

“干栏”又称麻栏、栏房或葛栏,意为“人楼居,梯而上”,分布在我国大西南、中南、华南、台湾沿海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植根于山区、丘陵、湖、河岸。干栏建筑具有选址随意,可塑性强,与地形、地貌有机地结合,适应崎岖山地、河岸。空间组合主次分明,功能合理,上为人居,下为杂用。底层架空利于防潮、通风、隔热、防洪、防虫蛇的侵犯。总的来说,占天不占地,因势而建,保护基地地形地貌、植被,维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干栏建筑内涵深奥,首先是因借天时,顺应气候、季节、日、月、风、云、雨、雪。其次是顺借地势、地貌、地质、山水、土石、草木,为我所用。最后是巧借人和,邻里协作共存、共创和谐环境。在选址朝向上,尊重地形、地貌、水向、气候,座北朝南或朝阳靠水背山,视野开阔。在平面空间布局上,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自然通风采光好,排水、排洪、去湿极为有利。在空间利用上,采用占天不占地,依山就势筑台、错层、跌落、架空、吊脚等极限地利用空间,使空间形态十分丰富多彩,造型不拘一格,与天时地利十分融合。然而干栏建筑的底层架空是整个空间构图的得意之作,它有室外、室内、公共、私密、开敞、封闭之间共通的意境。

底层架空――新时代下的干栏建筑

底层架空公有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进入信息化、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底层架空设计适应城市建筑日益增容、人际间交往频繁、需要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的趋势,这是显示社会在进步,适应城市民意,为市民提供地面步行、交往、休闲、玩耍的场所。

1 底层架空设计概念阐释及发展历史

底层架空设计,一般是把建筑物(单体或多幢)的底层(或可能通高数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如墙、窗等),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的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空间。

底层架空设计并不是新手法。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已有应用,如南方地区架空离地的干栏建筑或吊脚楼,其特征主要为:底层架空,楼上为主要功能层,使主要房间视野开阔,通风顺畅,适应潮湿多雨、夏季时间较长的地域环境,但这时的架空空间多作为辅助用房,还不是公共开放空间。近代南方沿海地区出现的骑楼建筑,其底层架空空间已初步具有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性质。传统民居和近代传入的券柱廊式形式结合产生的骑楼建筑,在街道与建筑之间、人行道之上创造了一个可遮阳避雨、适于交往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商业街中广泛采用,成为一大特色。

在现代主义建筑占主导地位时,底层架空设计就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1926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提出底层架空是“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之一。他认为,底层架空可让人们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气。

勒•柯布西埃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也主张人类居住环境架空离地。他提出“干栏化城市”的构想――城市建筑底层是“架空”的,城市全部地面均可供行人使用,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的空间布置汽车交通及停车场。他的架空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其设计思想已有部分为人们接受并实现。

总之,建筑底层架空设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现代观念意识及结构技术的发展,架空空间形式不断丰富,显示出广泛性和适应性,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特殊类型。

2 底层架空空间的特点分析

底层架空空间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具有多功能、对外开放等特点,分析如下:

2.1 灰空间

灰空间是指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底层架空空间也正充分体现了灰空间的性质:由于其有顶,避免了气候因素的干扰,可遮阳避雨、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因无围护结构,视觉不受影响,可引入更多的室外自然光线和景观。室内外空间界限模糊,相互融合,可引入更多的自然因素。在具体设计上底层架空空间内可引入绿化、水体、小品及坐椅等设施,使人置身于架空空间内,又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这是底层架空空间和其他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显著不同之处,是具有特殊魅力的空间形式。

2.2 开放性

一般而言,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越高,就越受市民欢迎。建筑底层架空空间的开放程度较高,是布置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效手段。如香港汇丰银行连接城市两条主干道,设计者福斯特架空底层,市民可自由穿越或停留,成为融入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这种处理方式可营造归属感和私密性较强的公共活动空间,在香港的高层商住楼中应用较广泛,如太古城住宅区、康怡花园等,近年来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的高层商住楼中也曾出现。

底层架空设计适应在城市建筑中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的趋势。这表现出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在城市广场、市场之外,大量的文化、教育、娱乐、商业、金融、交通以及政府办公建筑等都对大众开放,在建筑内布置多种形式的开放空间。近年来欧美不少国家的高层建筑设计注重底层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结,提出“架空底层公有化”的思想为市民创造通透连续的地面步行交往空间,并已制订相应的法规。新加坡人认为土地是国有的,私人不应占有,底层架空可让居民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享受更多接触地面的机会,故他们的住宅底层普遍架空。

2.3 地域性

底层架空设计的应用有明显的地域气候条件。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典型的湿热气候,架空设计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架空空间留出的阴影空间,一方面可遮阳避雨、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丰富建筑景观层次,造型虚实对比强烈,形成南方地区建筑通透、轻巧的风格。而北方严寒地区由于有节能保温的要求,架空设计的应用就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可见,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是一种公私共存、内外交融的空间。

架空空间在具体设计上,一方面应注意架空空间的尺度,层高太高,易显得空旷、不够亲切,层高太低,易造成压迫感,一般以3~4.5m为宜;另一方面应有环境意识,注重细部设计,营造出亲切的气氛。

总之,底层架空使室内和室外空间、公共和私有空间能灵活支配,自由界定;既有私密的归宿安全感,又有引室入绿、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夙愿,值得城市小区规划、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各类公共建筑借鉴。

通过了解,干栏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乡土建筑形式而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与时俱进。底层架空,骑楼等形式都是干栏建筑在新时代下的另一中表现形式,并且适应着当今社会的需要,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在建筑师的聪明才智下,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1绿色经济时代下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及概念

1.1绿色经济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经济概念开始进入到建筑行业中。通过资料可知,“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一种环保、健康的经济态度。绿色经济主要表现在把传统产业经济与环境结合起来,引导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进而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保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会影响到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人类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绿色经济时代中,建筑企业也需要以“绿色”为目标,使用可循环的建筑材料,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的发展。

1.2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1.2.1保证建筑材料的安全

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可以保证建筑材料的安全。建筑是建筑材料与人工综合而成的结果,选择合适、绿色的建筑材料可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效果,最主要的就是影响建筑的安全。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建筑材料,帮助建筑企业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减少以次充好的现象,使整个建筑行业可以健康的发展。如果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会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所以,在检测建筑材料时,检测人员要对建筑材料的强度、韧性、性能、环保等方面都要进行测量,让建筑材料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证建筑物的承载量,这样可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建筑材料不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

1.2.2保证建筑材料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对建筑建设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考虑到建筑建设的整体效益,在不降低建筑材料成本的同时,还要选择一些质量过关的建筑材料。如果在建筑材料检测中出现材料问题时,就会导致整个建筑施工出现问题,到时候难以解决这样的危机。虽然建筑企业可以选择一些质量比较差的建筑材料可以降低整个建筑的成本,但是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出现豆腐渣工程,进而影响整个建筑产生的综合效益,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信誉。

1.2.3保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匹配度

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才能够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让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一定的匹配,保证建筑项目能够完成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建筑整体的质量。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可以让建筑材料在设计师的手中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作用,保证建筑材料的整体性能,让人们可以满意建筑的设计。

1.2.4利于建筑的美观

在绿色经济时代下,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突出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自然化,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要具备人性化和自然化的特点。建筑物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就是因为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比较高。所以,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过建筑检测才能够让建筑设计师放心的使用这些建筑材料,把建筑设计的特点通过材料表现出来,让人们可以对建筑物进行欣赏,达到建筑物的美观,让人们住的舒服,还可以得到身心上的享受。

2绿色经济时代下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

在绿色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建筑材料的检测策略大致分为试验检测法、抽样检测法和对比检测法,不同的检测方法适合不同的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所用的材料都被称为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划分上可以分为装饰材料,也就是当建筑物搭建好后,对建筑物的外体进行涂抹油漆、贴瓷砖、进行刮大白、涂抹墙面等,结构材料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进行基本的搭建,需要用到水泥、混凝土、钢筋等,通过水泥和砂石的结合,把钢筋打入到地基中,保证整个建筑物能够牢固。随时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会选择一些专业的建筑材料,比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通过这样专门的材料可以保证整个建筑物的性能。检测建筑材料时,需要根据当地环境来选择适合的材料,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这样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下就是对三种检测方法的简述。

2.1试验检测法

试验检测法一般不适合检测种类较多、数量较大的材料。由于试验检测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检测,使施工单位掌握某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因此,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检测新型材料。在绿色经济的大环境下,常使用该方法检测材料,这是因为目前的建筑材料市场常出现新型的、绿色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对未使用过的材料不了解。因此,施工单位在决定使用某种材料前,会选择试验检测法检测新材料。比如,对于智能混凝土而言,其成本比一般混凝土高,如果施工单位想采用这种材料,则必须对其特性有足够的了解。采用试验检测法抽取少量该材料,在对比检测结果后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检测数据,从而获得智能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2.2抽样检测法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抽样检测法主要适用于检测数量较大、种类较多的材料。当建筑企业在购买同样建筑材料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把建筑材料送到检验部门。检验部门可以通过这样的检验方法随机抽取多份建筑材料对其进行重点的检查,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比对得出加过,进而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材质进行判断。

2.3对比检测法

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可以选择对比检测的方法。对比检测法比较适用于检测施工单位长期采买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让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施工单位一般比较了解长期采买的材料,所以,在检测后来购买进来的材料时,可以曹兆以往这种材料的数据,这样可以得到相对可靠的信息,保证建筑材料的结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绿色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需要建筑行业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慎重。保证建筑材料要高效、便捷、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在未来建筑材料行业中发展的态势会越来越好。但是,由于我国建筑材料的种类比较多,就需要建筑企业在选择材料时不要跟风随大流,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保证材料的性能,对建筑材料的市场进行考察,保证建筑材料的性价比。所以,建筑材料的检测在建筑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粟良雨 单位: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孝单.绿色经济时代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及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6(39):121~122.

篇10

在新世纪之初,信息科技正在重塑世界,数码技术将不仅更新建筑师手中的工作,而且也将更新建筑师头脑中的观念,工业时代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引起建筑文化的反应,如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因此数码时代也必然产生新的建筑文化。什么样的空间能反应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成就.生活和文化?数码技术将怎样改变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如何面对和创造怎样的未来生活?这是建筑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日益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显得迫切。

数码时代的建筑学诞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常见的有信息建筑(Informationarchitecture);数码建筑(Digitalarchitecture);虚拟建筑(Virtualarchitecture);超建筑(Transarchitecture):信息建筑是未来建筑的总的发展方向,将极大的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而数码建筑的概念基本包括在信息建筑的概念之中,较集中的关注信息数码技术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更加贴近当前建筑学本身。虚拟建筑则是信息建筑得以实现的关键手段。超建筑则摆脱了传统建筑学束缚,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将为信息建筑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数码时代的建筑理念与实践

建筑师们掌握了数码工具,而且每一天这种工具便更趋完善,强大的逻辑计算能力,NuRBS技术、动画物体物理属性设定技术以及三维输入输出设备的进步使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中世纪的人们在修建哥特教堂的时候总是希冀建成世间最设高耸华丽的塔楼,在二十世纪经济快速发展时,宏伟壮丽的摩天大厦被用来炫耀经济实力,在数码时代,打破传统概念的新建筑形态成为了表达时代精神的最佳道具。

1989年,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村设计的雕塑“鱼”,第一次在真实设计和建造中运用了IBM开发的CATIA,创造出不寻常的建筑形象,多维复杂的曲面和尺度不同方向各异的空间构件颠覆了观众对建筑空间形象的传统认知。CATIA把自由带给了建筑师,这可以说是数码时代建筑创作的开端。

在雕塑“鱼”之后,盖里利用CATIA的强大能力,创造出许多其它出人意料的建筑形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布拉格荷兰国家大厦等,极大挑战了传统的建筑营造和审美观念。古根海姆博物馆更是引发了对建筑美学认识的争论,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践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莫斯在美国加州库尔文设计的“伞”(Umbrella)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憾。在旧仓库的改造工程中,莫斯维护了场所的原有形态以及老建筑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插入了“畸形体”一一伞,来重塑场所性格,异形的三维扭曲的巨大玻璃瑰丽多姿,覆盖了一个安置在建筑转角处的室外表演场所的上方,标志了建筑的入口斜坡,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视觉冲击。这是建筑师和玻璃制作公司以及结构工程师的成功合作。

这些早就成为我们熟悉的致力于建筑形态探究的建筑师在遭遇到新的创作可能性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利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加以变异,改变建筑的围合界面,从而达到改变建筑形式的目的,可以说是利用计算机达到解放建筑形式的目的。

荷兰的联合设计工作室(UN Studio)是集合了建筑学、城市学、工程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专家的联合工作室,实行包容建筑学所有方面的整合性设计程序。他们的设计始终与电脑技术紧密相关,追求将形式推向数学的极限以创造复杂而又统一的结构。联合设计工作室的墨比乌斯住宅是体现数码时代建筑特征的实例。在这个设计中,“墨比乌斯环”作为设计的构思图式推动了设计要领的深化和建筑空间的形成。墨比乌斯住宅水平延展开来的体量低悬在台地上,螺旋交缠的运动空间为使用者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师个人对技术发展的敏感不足以在追赶新技术上做出决定性的成就,只有联合各种专业人员,才可能在新建筑的探索上取得成功,这是联合设计工作室给我们的启示。

转贴于

FO A提出了整体建筑(M OnolithiCArchitecture)以及地景(Landscape)建筑的概念,从自然地貌中寻求建筑空间新形态。近来FOA引人注目。刚建成的横滨国际客运码头(YOkOhamaIntemationalFerryTemina1),从计算机的虚拟构成真实的结构和材料的组成,方案在理想状态和现实制约中力求取得平衡。方案最后保留了计算机创造的连续表皮造就空间概念,随着建筑的扭动,地面、墙面、顶面自然地转换,空间效果也类似墨比乌斯环。整个建筑就如同是被建筑材料包携起来的地貌景观一样,人们在“山谷、丘陵、缓坡、洞穴”之中体验连续界面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建筑空间体验。

格雷戈·林恩(GregLynn)是哥伦比亚大学展开数字化建筑研究之后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他宣称他对数字建筑的兴趣主要存在于数字化的模拟状态,着重研究在数字化状态下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动态之形(AnimateForm)的概念,把传统上关注静态的建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动态的领域。林恩针对具体建筑项目的设计便不缺乏建造的可能性,现在像大批量利用现有设备制造标准构件一样,大批量制造不规则构件定制技术的可能性已经具备,相信他对真实建筑项目的实现一样雄心勃勃,事实上从最近林恩的建筑实践来看他可正在从他的纯理论走向实践。

渡边诚(MakotoSeiWatanabe)在数码建筑上的研究和通常依造型软件来塑造复杂混沌的形体的做法也不同,他更倾向于根据工程需要制作特定的电脑程序,给予有特定意义的参数,从而生成某种合乎逻辑的形态,就好像生物进化,在外界和内在条件冲突、磨合中得到合乎道理的完善存在。早在他从1990年开始的“诱导城市”(TheInductionCitY)中,渡边诚便设想城市和建筑形态的产生应当由环境中存在的确定的要素来决定,于是“诱导”的概念就产生了,使用特定的电脑程序,对环境要素加以回应,然后符合环境和个体本身需要的形态就出现了。就好像是地貌的形成是地质和环境的合作,生物的形态是自生的繁衍需要和环境的选择的结果一样。

大江户地铁线饭田地铁站(Iidabashisubwaystation)就是这样解说道:“这件作品的形象,地下的部分象是植物的根,植物是将根伸到有柔软的土的地下,和有水分的地方,而让“叶子”之间尽量不重叠,这样可以享受太阳光的洗礼,在水和光处于最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寻找最理想的形。如果条件能够满足,自己就可以自由地成长,这就是我的设计想法。”在这个设计中,他便运用了自行开发的软件,给予环境参数,诱导建筑形式的产生,整个过程自动发生,地下运动的是象浪一样发光的网,通到地上之后形成翼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先制作电脑图像或是模型,得到预期的形态,而是使用电脑程序,设定形态产生的模式,通过程序自动地在解决形态问题同时形成空间。

对于这些建筑师来说,数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建筑空问的新的认知,带来了建筑创作的新的方法,帮助他们面对新的时代面临的新的问题。多学科的交融发展、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新的美学思考和技术极限,这些是他们努力思考和试图回答的问题,数码技术帮助他们理解,协同他们给出答案,也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由于新的数码时代建筑学思考的深入,数码建筑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化,数码时代的更有冲力的新生代力量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的建筑师加入到数字时代建筑形态的研究中,他们可以选择成为创作可实现的真实的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建筑的建筑师,也可以选择成为在网络世界中和游戏世界中创作和建造的虚拟建筑师,传统的“建筑师”的定义正在被改变。

他们所接触的建筑教育和对空间的认知和前辈们已然不同。出生在数码技术开始大行其道的时代,成长在数码技术广泛应用的生活中,使用网络进行远程交流,玩网络游戏,他们对生活、交往、空间的理解和认知都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想法,无所顾忌的探索,创造出全新的建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