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7:01: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薪酬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就必须要求各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不仅要重视理论课程的建设,还要加强实验课程的建设。目前,很多高校将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以物理沙盘为主,操作道具包括沙盘盘面、员工模型、产品币及价值币等,学生可分为6组,每组5~6人,分别扮演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招聘主管、薪酬绩效主管、培训主管5个角色。课程把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企业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定价等企业管理内容贯穿起来,通过设置一定的规则,让6个小组通过自己的决策来经营,最后根据经营的状况来分出胜负。该课程一经开出,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的。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调查及课后学生反映的了解,我们认为,开设对抗性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其优势表现为:
1.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显著。很多学生对沙盘教学中的对抗性游戏感兴趣,认为“一边玩一边学”,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理论课上学过薪酬的公平性和竞争性,学生的理解并不深。通过沙盘实训,同学们发现,在人力市场上招聘时希望提高薪酬,以便招聘成功,而在薪酬发放时又感觉薪酬制定太高,“手头紧”,发不出来钱。特别是进行到第3、4年时,很多小组都能够比较准确地总结出本组在薪酬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失误。
2.沙盘教学开创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抗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企业实战,学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应对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沙盘模拟在实战中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抗性游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真正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
二、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总体上教学效果不错,但通过对该课程的研究,我们认为其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1.沙盘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不全面。沙盘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模拟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来促使学生认识其实务工作。但是,在该沙盘的设计中,如人力资源成本的预算与控制、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调、人员的选拔、人力资源规划、薪酬政策制定的流程、社会保险等重要内容都没有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容易导致管理决策的失误。例如,A组在沙盘实训中,完全不考虑人力资源成本的预算与控制,最终导致该组运营到第3年时,由于人力资源成本过大,工资发不出来而破产。因此,沙盘课程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沙盘教学的实效性。
2.部分规则设计不符合实际,导致沙盘模拟训练失去运行依据。因为存在竞争,每个小组成员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创造效益,但其中不乏某些小组的恶性竞争,由于没有对恶性竞争进行规则限制,最终导致沙盘竞争混乱,课程无法良性开展。例如,在运营过程中,其它小组根据战略有选择性的招聘员工,招聘行为比较慎重,而B组在获悉其它小组的意图后,恶意以超低价格招聘员工,由于没有小组竞争,最终人力资源市场中80%的D级员工都被B组招聘,导致大量产品生产,产品价格下降,在第3年的年终决算时,所有小组都出现亏损。除此以外,在薪酬规则中,管理人员工资低于生产人员的工资;在绩效考核规则中,用培训费用的多少来衡量培训主管的工作,等等,这些规则的设计和制定都不符合实际。
3.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课程连贯性较差。在课程安排上,第三学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课程,第六学期开设沙盘实训,由于间隔两个学期,一学年的时间,在沙盘实训课上,很多学生表示理论知识已“忘光了”,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做出战略决策。为保证课程效果,指导教师只好再讲授一遍理论知识,由此造成时间的浪费以及工作的重复。
4.任课教师的经验还待积累。沙盘教学采用“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引导辅助”的全新教学模式,由教师控制运营流程,对第一年讲解示范,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决策。作为指导教师,要上好这门课,首先必须把规则吃透,熟练掌握沙盘操作流程,才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而目前,沙盘课程教学经验积累仍显不足。
三、提高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1.逐步完善沙盘内容,增强沙盘教学的实效性。沙盘课程属于情境模拟教学,它所能模拟的实际场景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它无法将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都一一复制。但是,对部分重要的内容,如人力资源成本的预算与控制、人员的选拔与配置、人力资源规划等,可以有选择性地加入其中,逐步完善沙盘内容,增强沙盘教学的实效性。
2.修改无效规则,保障沙盘教学正常开展。对部分不符合实际或者无效的规则,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同时,带领和鼓励学生勇于对沙盘模型提出质疑,对不合理的规则进行修改,不必要的规则完全删除。
3.合理安排课程,保证课程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沙盘实训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沙盘实训的理论课程,两者必须保持有序性和连贯性。这就要求在课程的安排上,理论与实训两个课程之间的顺序不能颠倒,而且间隔期不能太长,最为理想的是同一个学期内,前半学期完成理论教学,最后几周集中实训。当然,也可安排不同学期,但中间间隔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学期。
4.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搭建各高校沙盘任课教师的交流平台,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水平。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必须将课程开发公司引入进来,由课程开发公司进行沙盘培训,并搭建各高校任课教师的交流平台,组织相关比赛,从而使任课教师尽快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沙盘教学能力,弥补边教边积累及教学周期间隔长的不足。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知识总量飞速增长的时代,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如何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完善职工教育管理办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比制度和考核登记制度是必要的措施。近年来,襄阳供电公司对职工培训工作愈加重视,从培训规划设计、培训基地建设、考核激励措施等诸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建立健全了三级职工培训体系,收到了实效。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抓好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保障安全生产、促进经营管理,培训中心还需要深刻认识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服务企业工作大局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襄阳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现状
1.硬件设施
襄阳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现有电力营销实训室5间;多媒体室2间,配有94台电脑并全部联网;安全教育室、高低压配电室、配网变压器室各1间;配电线路一回;一座配电台区和一个输电线路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完备,可满足公司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技能人员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后,更加提升了中心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
2.师资情况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来,培训中心的职能部门精简为培训部和实训部2个部门,其中专职教师9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其中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研究生学历1人,另有襄阳供电公司拟聘的兼职内训师50人。师资队伍齐整,力量强大,专业包括变电运行、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电能计量等,涵盖了公司所有的主营专业。中心除了为公司内部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外,还开展有社会电工、进网作业电工、成人学历教育等培训工作。
3.制度管理
为加强培训管理,保证培训工作的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和效果落实,中心严格执行《学员日常考核管理制度》《教师岗位工作标准》等相关制度,强化组织纪律,严格日常行为,严肃课堂纪律;严格考试制度,构建起了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支撑的培训、竞赛和技能鉴定运行体系。设定有授课计划、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与要求,课时安排、教学大纲、教学日程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确保每期培训班顺利开展。
二、培训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襄阳供电公司“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培训管理和人才培养,推行岗位任职资格和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加强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传统课堂、实训基地、远程培训网络系统等多样化平台为主要载体,创新便利有效的培训模式,拓宽员工岗位练兵和效果检验平台;充实内训师队伍,引入先进的教练技术,加强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承,全面提升全员素质。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培训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1.内训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培训中心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专职内训师逐步转向培训管理的岗位,面对角色的转换,内训师在转变观念、掌握新技术方面还需要加强;还有一部分专职内训师年龄偏大,电力系统各类业务流程不断细化,专职内训师现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培训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青年员工的培养锻炼机制,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活力与创新精神,带动培训中心蓬勃发展;而兼职内训师日常工作还很多,还要开发课程并进行课程设计,授课的激励机制单一,导致内训师的授课积极性也不高,内训师之间的竞争机制不健全也阻碍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训中心硬件设施的使用情况
根据近几年来培训中心承办培训班的情况来看,培训重点主要有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电力营销SG186系统及ERP系统的深化应用等。这类培训主要是让员工熟练掌握对口专业的应用操作系统,因此计算机电教室的使用率最高。随着电力企业自动化设备不断更新,中心现有实训室的部分教学软、硬件设备已逐步被淘汰,日常管理维护制度不完善,导致部分实训室的使用率不高、专业设备闲置,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中心场地条件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专业建设和发展规模。
3.企业员工培训情况
电力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生产的产品电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既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国家重要资源,又具备公共性的特性,而在其输配电环节中电力企业又具有自然垄断性。因此很多员工趋于对现状的满足,再加上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淘汰压力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要小很多。很多员工“奉命培训”习惯根深蒂固,主动培训意识不足,认为参不参加培训都不影响正常工作,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送培人员少,甚至造成“培训专业户”的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深化“三集五大”,做好新形势下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现阶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已经到了深度磨合期。面对公司变革,培训中心应建立新业务流程与技能培训、转岗员工的岗位适应和思想稳定的“大培训”体系,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公司、襄阳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使广大员工尽快适应和积极投入这场变革,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化应用实施保驾护航。
1.加强学习力,提升培训师带班服务能力
培训中心目前已经提出“带班服务,跟班学习”项目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薪酬激励机制,旨在发掘现有培训师的潜能,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和岗位培训质效,尽职尽责地搞好各类培训服务工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原则。深化并完善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配合“带班服务,跟班学习”新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实施,努力营造“劳动赢得尊重,技能产生价值,知识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和特有化环境。配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完善和深化,规范教学培训模式,增强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每个专业落实相关人员与“带班服务,跟班学习”相适应,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加强对培训师的培训,让他们熟练使用新设备、新技术,在培训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带班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和锻炼,强化内训师的内部交流学习,彼此分享经验与案例,进一步发挥在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服从培训中心改革发展的大局,培训功能“授业授课”逐步向“服务开发”转变,尽快适应并做好角色转换,充分认识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培训效果
配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人员配置和培训需求,流程再造,寻找新的培训切入点,提前谋划,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主动性,加大适应性培训力度,开展核心专业的竞赛和调考,强化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培训,广泛采取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班组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在培训模式上提高针对性,选择公司各单位建设中的亮点和成功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参观、考察、借鉴经验,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结合公司“安全生产”、“智能电网”、“五大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培训工作也要及时跟进,充分融入。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制订和落实培训计划。协调好培训资源,处理好轮训与新增专题培训的资源需求矛盾,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关培训方案,满足公司对培训工作的需求。以夯实基础、提升素质为目的,大力开展核心业务岗位培训工作。
3.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
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公司系统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一个完整统一、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和企业制度体系逐步构建,大量的管理标准、岗位标准、标准化工作已制定,将覆盖原有的规章制度。中心要按“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新服务模式下的运行机制,坚决执行公司统一的制度和相关标准,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心各岗位职责,实现新运行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总结制度建设需求和特性,深化制度体系的支撑作用; 加强对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统一管理,完善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规范内部管理,配合绩效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实施,做好培训工作规划、教材编制、积极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做到“责任界面清晰、流程协调顺畅、标准规范明确、约束激励机制健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指导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路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要求为依据,针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进行实训演练。因此,在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上,应以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创设仿真的人际环境为宗旨,综合考虑各模块的内在联系,精心选择实训模块。模块一:组建实训小组;模块二:新建小组培训。由任课教师模拟培训师进行新员工培训;模块三:制定小组绩效管理方案;模块四:组织结构设计;模块五:工作流程分析实训;模块六:工作分析实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评价与薪酬设计;模块七:模拟招聘面试;模块八:职业生涯设计;模块九:小组绩效考核。实训课程将专业知识、课堂控制和成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调查分析,系统地制定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操作指导书并制定合理的实训考核方案等。
2.实训分组
指导教师按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以5~7人为宜,在磨合期内,教师可对每组成员进行微调。每组实力相对均衡,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又要考虑他们的职务、性别、性格、兴趣等因素。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角色分工
各小组选出负责人,拟定公司名称,设计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在每个模块的实训演练中,每人都要按各自扮演的角色分别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如小组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其中组长要求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意识;汇报员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4.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再现企业的真实环境:要有仿真的办公环境,如办公桌椅布局、企业标志的张贴、企业文化宣传栏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在讨论、发言,还是书面报告时都要使用职业性的语言。
5.制度建设
教师事先设定好任务,小组成员依据实训指导书要求,了解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并进入实际操作。教师要给各组制定统一的奖惩制度,规定各组做好过程记录,指导各组做好最终考核。教师可选2~3名学生作为助理,由教师和助理对实训各个环节实施考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如此亦会大大减轻教师维护教学秩序的压力,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专业的指导上来。
6.软件支持
教学中尽量选购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模拟软件或沙盘技术来提高实训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考评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学生在实训过程或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老师应及时评价并加以肯定,因此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考评可采取过程性考评和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法。
1.过程性考评
通过反映实训中表现效果的过程表或反映实训成果的质量表来评定,表格制定内容包括组织水平、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创新、时间控制等,并赋予不同权重,过程性考评强调实训过程、强调实践技能的养成。
2.总结性考评
实训项目结束后,各小组要撰写实训报告并进行汇报,最后成绩以小组计,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然,教师还将根据每组成员的分工和参与程度,如组织者、设计者、内容执笔者、上台讲解者、补充讲解者、资料收集者等,在各组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进行分数调整,以区别不同成员的的贡献度。
3.教师要做好点评工作
一方面,学生希望自己的付出和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不足之处能得到教师悉心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的交流与思考。适当的点评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一、引言
沙盘模拟课程在1978年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的KlasMel-lan开发,此课程引入了虚拟企业为背景,借助沙盘道具,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企业管理技能竞赛课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强的特征。课程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体验式培训原则,被世界500强的企业作为中高层管理者必上的培训课程之一,也被欧美的商学院作为EM-BA的培训课程。我国用友、金蝶、中欧、精创等公司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了与课程相匹配的沙盘模拟教学软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竞争力以适应企业需求,许多高校开展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例如,沙盘模拟教学模式在会计[1]、财务管理[2]、西方经济学[3]、人力资源管理[4]、物流管理[5]、工程项目管理[6]等不同课程中得到应用,许多高校已将此种教学模式融入到实训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综合实训课程的完成需要经过人力、物力、信息传递等一系列配套,可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同时,在已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综合实训课程中,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理论讲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专家诊断和计算机系统操作融于一体,如何设计逼真的企业竞争场景来体现新颖的学生参与式教学。因此,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角度,试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路径,以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有待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包含个别模块的实训,也包含模块综合的实训。而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运作流程等方面。诸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较少。那么,教师亲身参与企业管理的实践调研,能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的搭便车现象有待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诸多实训课程,在很多情况下均以若干学生分为一组,成立一个团队的形式去合作完成一门课程的任务。团队合作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协作能力来提高工作实效。然而,如果出现任务分工不合理、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团队中组员能力不均衡等情况时,团队合作中经常会存在学生“搭便车”现象,这将影响学生之间考核评定的公平性。
(三)教学流程设计有待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将涉及到企业经营工作会议模拟、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经费预算、薪酬设计、挖人、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环节。虽然实训教学中的企业经营流程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在具体每一年的经营设计上依然存在一些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设计出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流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流程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原则设置沙盘模拟教学是一种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沙盘模拟实训过程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得出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将成为真正的执行者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激烈残酷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态法则,接受市场考验并承担市场风险。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需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结合现实企业经营的真实场景进行讲解和点评,其主要起到指引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监督者,可以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操作规范去监督和约束所有团队成员,避免发生恶意违反竞争规则的现象。二是竞争有规则、答案无定式的原则。在学生实战演练之前,教师应传达企业经营业绩是建立在遵守市场竞争规则的前提之下,否则将受到处罚或被清退出市场的理念。同时,教师不应过多讲述可能发生的最终经营结果,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三是人人参与,避免学生搭便车行为的原则。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去共同组建一个公司,每个学生都将扮演不同岗位角色,在沙盘模拟经营中均有自己所属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避免了团队中部分学生搭便车的行为。四是坚持公平合理的成绩考核原则。如果仅按照团队成绩去考核个人的成绩,体现不出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程度。那么成绩考核应考虑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团队成绩考核要点包括公司经营业绩综合排名、公司财务状况、实训操作过程记录以及竞技活动奖励;个人成绩考核要点包括个人出勤、个人角色完成度、个人实训总结。其中个人角色完成度可由团队内部成员互评产生。此种考核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团队和个人学习积极性,评价学生实训效果更加公平合理。
(二)教学流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合理贯彻到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综合实训操作中,教师指导学生模拟企业经营共4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教学流程包含以下6个方面,具体教学流程步骤见下图所示。
1.实训规则解读从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课程介绍入手,逐步引入此门课程需注意的几项实训规则:一是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沙盘模拟综合实训中所承担的角色。告知学生此课程他们作为主体参与企业经营,学生以团队分组形式模拟企业经营对抗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其在实训课程中扮演市场监管者、顾客、猎头公司雇员、第三方仲裁者等角色。二是学生逐步在教师指导下充分了解沙盘模拟实训规则,包括企业经营规则、招聘规则、薪资规则、培训规则、离职和辞退规则、企业荣誉与个人价值的规定、企业绩效考核规定等。同时,企业必须连续经营并按期支付费用,企业之间不得进行私下合作,一旦违反竞争规则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2.虚拟公司组建通常将参加人力资源管理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的学生分成6个团队,每个团队6—8人,以模拟组建6家不同的公司。根据人岗匹配原则确定团队内各个成员适合扮演的角色,分别包括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生产部经理、营销部经理、技术部经理、财务经理、信息员,记录员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沙盘综合模拟实训融合了计算机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信息员主要负责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填写并核实系统中的信息,收集公司内外部信息,而记录员主要对公司经营工作及人力资源工作等各项会议进行记录。实训时以一个特定的行业为依托,通过互联网、行业公开信息、公司年鉴等途径了解行业背景,包括行业性质、行业人力资源状况、员工薪资水平等。经过行业背景调查后,召开公司经营会议,实训过程中体验会前、会中、会后情景,了解会议注意事项,并由记录员做好会议记录,最终形成会议纪要。所有团队成员共同协商确定公司名称、公司LOGO、任务分工、公司愿景与经营战略等。由总经理进行简短的现场就职演说,并形象地展示以上公司和分工情况等。公司成员协商并编写好各岗位说明书。
3.公司模拟经营公司经营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公司正式经营开始之前进行人才盘点,熟悉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统计各种人才比例,填写人员状况汇总表;(2)由总经理组织公司全体成员召开公司经营工作会议,分析市场经营环境,包括整个市场的产品需求份额、对比分析公司本身与竞争对手的资源状况,初步确定公司经营目标,即生产什么产品及生产产品数量定为多少较为合理;(3)各公司根据现有市场的产品需求份额,制订与人力资源规划相匹配的产品销售计划后,在限定时间内,由营销部经理上报含有不同产品等级及数量的市场销售计划表;(4)按照市场竞争规则,确定各公司能划分到的市场份额;(5)财务经理向公司全体成员汇报财务状况,讨论是否向虚拟银行贷款,如需贷款则办理相关贷款手续;(6)由总经理组织公司全体成员召开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从公司总体战略布局出发,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针对不同市场资源环境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执行策略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经费预算、薪酬设计、挖人、招聘、培训等情况;(7)各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填写挖人申请单,并由教师组织开展挖人活动;(8)各公司确定不同类型的人员招聘数量,进行底薪、奖金或提成额的人员薪酬设计,相应填写招聘竞单,并根据市场提供的可选择渠道填写招聘渠道选择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招聘活动;(9)开展员工培训,填写员工培训费用清单;(10)由总经理召集全体员工召开绩效考核会议,进行公司绩效考核。
4.沙盘盘面操作在公司模拟经营流程进行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各公司团队协商指定专人完成沙盘盘面教具摆放,一般情况下,公司经营经历4个周期,每期均按顺序逐步进行每项盘面操作。盘面操作的内容主要包含产品、资金、人员、招聘渠道的类型和数量盘点等几个方面。一是由生产部经理、营销部经理、技术部经理指导并再次对盘面摆放的生产产品类型和数量进行盘点;二是由财务经理指导并再次对盘面摆放的资金面额和数量进行盘点;三是由人力资源经理指导并再次对盘面摆放的招聘渠道、人员类型和数量进行盘点。
5.系统数据结算沙盘模拟综合实训教学依托局域网或互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联通了教师端口和学生端口的数据信息传递。在公司模拟流程和沙盘盘面操作时,同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系统的数据录入,教师端口作为计算机后台的控制中心可以改变系统模块参数去控制操作进程,学生端口作为客户端将填写的数据输入传递至教师端口,待所有公司团队确认各项数据,最后由教师点击结算,形成最终经营结果排名。如此,便完成了纸质、沙盘和系统的有效结合,达到纸质单据、沙盘凭证、系统数据三者的结果一致的目的。
说课是教师向同行以及专家阐述其教学设计及依据的一种教学研讨活动,对于教学理念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对青年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的重要形式。现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说课设计为例总结如下。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整个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导课程是《基础会计与实训》、《珠算与点钞》、《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后续课程是《成本核算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原理与实务》、《纳税核算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等。《财务会计实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重点,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工作之后的会计实践,是决定毕业生职业能力素养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素质结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1.会计岗位能力:能够掌握会计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范围。
2.知识应用能力:根据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3.素质结构能力:遵循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较强的独立创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开拓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确立“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导向、四种方法”的课程设计理念:一个中心是指坚持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两个结合是指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三个导向是指以工作任务过程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做一体化为导向;四种方法是指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拓展教学法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及组织。
四、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按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业的行业、领域对应的就业岗位中的会计核算岗位工作任务而设计形成的一个学习领域。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其中,会计核算岗位是核心的工作岗位,其余岗位为拓展和延伸的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存货核算、往来核算、资产核算、投资核算、职工薪酬核算、筹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等9个岗位。对应于不同的会计核算岗位,本课程主要分为15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货币资金业务、存货业务、应收预付业务、应付预收业务、固定资产业务、无形资产业务、金融资产业务、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职工薪酬业务、借款业务、发行债券业务、接受投资业务、收益业务、应交税费业务、财务报告业务。对于每个模块,都设定相应的工作情境,依据“案例导入——工作任务——理论讲解——动手实践”的教学思路,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的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侧重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达到师生的良好互动。
1、案例教学法
将教师通过网络、期刊、新闻等各种渠道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案例,让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去思考,教师由此引出相应的知识点,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任务驱动法
课堂教学按实际工作情境设定教学任务,按照本节课需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为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每堂课都有一个工作任务,围绕设定的工作任务来给学生确定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怎样来完成等。
3、模拟教学法
将整个会计核算工作分为了9个不同的岗位,对于每个岗位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利用学校的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配备仿真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资料,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实践,来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互惠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六、教学手段
1、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的教学案例、会计工作实务图片、动画演示等,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形象生动,简明易懂,由浅入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完善信息丰富的课程网站
本课程在2005年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网站上各种资源,如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与测试、试题库都可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完善。另外,也与专业网站,如中华会计网校、东奥会计在线等建立了友情链接,方便学生接触行业最新资讯。
3、创建虚拟企业,进行仿真实训
依托学校现有的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虚拟企业的设置以及相关经济业务,让学生通过分组、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实训资料进行完整的记录核算,完成设定的相关教学任务。
七、教学效果
《财务会计实务》在校内获得了学生和督导组专家的的一致好评,在校外,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去企业实际调研,各企业单位均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会计工作互动性强,紧贴企业实际,培养的学生工作之后能够立即融入环境,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沙盘模拟教学的优越性
(一)可以全面应用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HRM沙盘模拟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招聘与录用、员工辞退、员工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运作过程,体验复杂、抽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学生可以在模拟实训中担任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人力资源部助理等角色。让学生在分析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内部人力结构优劣势的基础上,实际操作公司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环节,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体会人力资源工作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之间关系,探究企业人力资源实务的规律,感悟相关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联系与作用,掌握建设和管理团队的方法和技巧。
(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HRM沙盘模拟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仿真教学系统,它涉及知识面较广,不局限于专业知识方面,而且还是一次综合的、全方位的提高学习。学生们通过沙盘模拟,可以深入到模拟企业组织中,亲自参加具体工作,学会细节的把握,在实践中快速的成长起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学会如何在立场不同的各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形成以大局观为导向的组织文化,这些对学生今后工作都受益匪浅。
(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HRM沙盘模拟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感受到现场的实战气氛。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受学生欢迎,一旦他们参加进去,就会全力以赴地管理自己的企业,常常在下课了还不肯离开实验室,睡觉前还在争论决策的正确性,脑子里时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企业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不是常规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
(四)独特“纠错功能”
在沙盘模拟训练中,不管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有多少决策的判断失误,都不会给企业造成任何实际的经济损失。但是模拟经营中那些痛苦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却能令学生终身难忘。通过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来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这就是沙盘模拟训练的特殊收获,而且是免费获得的。
二、沙盘模拟教学的实施过程
各小组根据给定的市场需求数据图进行分析,预测市场需求,从而确定不同时期的生产能力及资金策略。每一年末根据会计报表分析经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然后进入下一个的经营周期。在实验过程中,小组要对招聘费用的投入、招聘渠道的选择、招聘人数的确定、受聘员工的技术等级构成、产品研发、薪酬的制定、绩效考核等企业人力资源活动做出决策,形成战略方案。
第一年,成立公司,学生处于熟悉阶段。这一阶段为探索阶段,各组的运营思路大多不统一,大家都在尝试沟通,说服队友,重点是达成小组一致,同时熟悉规则,熟练流程。
第二年,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易出现临时工抢手的局面。这时提倡理性招聘,对内要了解产能,强调各部门间人员分配;对外预测市场需求及趋势,为下步重点招聘哪种员工打下基础。
第三年,这一年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在于现金流。由于招聘、培训、薪酬带来的巨额费用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以销定产,以产定人,避免招聘的盲目性;科学安排生产员工的技术级别,合理使用临时员工,以减少资金的投入,提前做好现金预算。
第四年,企业在不断成长,学生也已渐入佳境,对各自职责与企业运作流程较为熟悉。一些企业已经初露头角,但这时往往出现表面红红活活的企业却看不到利润的现象,利润到哪里去了?这是给学生的一个问题。这时,要透过数字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用数字说话。借助成本核算和产品利润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企业战略。
第五年,经过几期的操作,企业之间差距拉大,部分企业业绩突出,企业间出现恶性竞争:相互高薪挖夺技术人才,垄断产品市场。这时,有必要引导学生建立企业战略思想,进行长远人力规划,整体把握企业长远发展。
第六年,大起大落后终于尘埃落定。看着自己的企业运营结果,学生们即有喜悦也有遗憾。总结时发表最多的感触往往不是个人在模拟中的突出表现,而是团队的合作、成员的相互信任、沟通与协调。沙盘模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职场法则,通过反省自身,找到不足,在实践中感悟和提升。
三、教学体会
1、重视规则的讲解
规则的理解是沙盘模拟实训顺利进行的前提。课程前,需要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课程中认真、详细的向学生解释各项规则的含义,在关键环节做适当的提醒,尽量避免学生因不熟悉规则而贻误商机的现象,使其经营思路能够完全体现出来,不打折扣。
2、实训小组成员选配
一般分成6—8组,每组由5~6人组成,小组成员要优势互补,每个小组根据成员自身能力选择或者分配角色。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特点了解,保证各小组的实力比较均衡,这样才会使沙盘模拟更加激烈。
3、积极引导学生在沙盘模拟中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遇到问题,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的习惯,在思考中明智,在沟通中成长,掌握运用管理知识进行科学决策。
4、教师角色是裁判员
在实训中教师应本着学生体验在先,教师点评在后的原则,只提供指导意见,不要干涉具体经营决策,不教授具体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其小组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熟悉信恒保温瓶厂的概况, 有关的会计政策和内部核算办法;
2. 根据提供的“建账资料”的各账户期初余额,建立各科目的总账和对应的明细账,现金及银 行日记账,在账簿的余额栏里填写期初余额,并在摘要栏里写“承前页”
3. 依据发生的 ; 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填写原始凭证,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并在背后附上原始凭证(由于 业务较多,故分三次进行前十五天,后十五天以及 31 日的业务)
4.将记账凭证按照日期 ; 和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编号,再依据记账凭证登记各明细账及日记账;
5.根据记账凭 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账;
6.依据有关会计核算方法和具体程序,根据收料单, 领料单,退料单以及材料采购,委托加工物资,材料成本差异等明细账,编制原材料,低值 易耗品收发存月报表,再分类计算其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编制汇总收料,结转材料成本差 异,汇总发料,分摊差异的记账凭证;
7. 按照实际耗用修理工时分配机修车间的辅助生产 成本,按照产品定额工时分配基本生产成本,生产工人工资薪酬,制造费用,然后分配结转 编制记账凭证;
8.按照要求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结转制壳车间和塑料车间的自制半成品成本 以及装配车间的完工产成品, 而塑料车间的自制半成品成本类内分配采用系数法, 依据计算 出来的产品成本计算表等表编制记账凭证;
8.计提税金,计算结转损益,进行利润分配,均 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账;
9.将总账和明细账结出余额,画通栏红线 两根,以及对账;
10.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高校本科HRM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信息不对称,处于脱节状态。这就说明高校本科HRM人才培养的素质不符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即高校本科HRM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改革是必须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实务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1]。为此,改革《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才能满足企业所需要的薪酬管理专业人才。
一、《薪酬管理》课程作用
高校根据教育厅人才培养的规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其中《薪酬管理》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实务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薪酬管理有关知识,了解薪酬的设计方法,薪酬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薪酬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认识薪酬管理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和发展的意义与作用。高校按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式学习。
二、《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老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任教师绝大部分是由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担任,这些应届毕业生的薪酬管理理论知识雄厚,但缺乏薪酬管理实践能力及自身经验不足,将《薪酬管理》专业实践课变成《薪酬管理》专业理论课,丧失《薪酬管理》实践课程设置的真正意义。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在开设《薪酬管理》课程时,教学手段单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一味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被动型学习,无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思考、创新,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一个刻板的印象,产生一种功利性学习的目的,学习《薪酬管理》专业知识是属于纯理论的,只要背背,应付考试即可。2.实践环节不完善,实践机会不多《薪酬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受传统教育体制及师资结构的影响,常常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十分薄弱的。HRM专业学生《薪酬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薪酬管理》实验课和实训课,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但由于《薪酬管理》专任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薪酬管理》实验课和实训课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可通过参与企业实习,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要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难度系数高。假使学生到企业实习基地参与工作,因为只是短暂的实习时间,企业无法提供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学生都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辅的工作,所学的《薪酬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尚未得以运用,《薪酬管理》实践能力尚未得到提升,实习效果差。3.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大高校逐步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使其逐渐成熟和完善,况且社会各界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日愈增加。然而,高校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材为主的教学内容,使高校对《薪酬管理》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方法来不及做出反应,未能将新知识和方法传授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最终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尚未满足企业的需求。《薪酬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因此要求《薪酬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专业方法都要能够根据企业时事概况、理论知识的更新逐步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否则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高校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变过去教师“填鸭式”教学方式,创新“双参与式”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各项技能。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强化HRM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据此,《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除了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授方式,可采用“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比如激励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薪酬管理》课程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薪酬制度[2],编制一个公司的薪酬制度,需要从企业内外部两条线入手,一条线是调查企业外部其他同行业类似岗位的薪酬水平,了解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有利于企业制定出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另一条线是企业内部,企业各个岗位进行岗位评价,确定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3]。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就在课堂上直接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告诉学生一个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怎么样制定的。但对于这样纯理论讲授,学生理解很抽象,容易遗忘。建议外部薪酬市场调查,让学生先编写《企业薪酬市场调查策划》,然后利用课余时间,以各种方式搜集企业所有岗位的薪酬水平,了解岗位的外部薪酬水平,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以便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另一部分,岗位评价,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激励教学法,要引导学生运用岗位评价的方法对企业岗位进行评价,改变学生过去纯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想法。2.重视实际操作,提升专业技能高校要合理安排《薪酬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比例,两者相结合,使学生所学《薪酬管理》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实际操作当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此,高校在调整《薪酬管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首先,必须先去各大企业做调研,了解企业对薪酬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其次,搜集、整理、总结企业对薪酬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最后,依据整理的结果,开展专家研讨会,确定《薪酬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比例。除此之外,一方面,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薪酬管理》专业知识用于学生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业活动,开展创业公司员工的薪酬核算,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或者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以便学生进入到企业当中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将所学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也让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招聘人才的素质要求,明确自身素质与企业人才要求的差距,充分利用大学时间,通过各种活动或机会,多角度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3.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为此需要高校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刻洞察、了解企业对薪酬管理专业的知识要求。教师还可通过往届毕业生从事薪酬专员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收集相关信息,提炼成课堂教学案例,使得《薪酬管理》专业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薪酬管理》课程内容与专业方法要与时俱进是《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高校要注重《薪酬管理》课程的定位,加强《薪酬管理》课程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握《薪酬管理》教学框架,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薪酬管理》的理论知识框架及薪酬管理操作方法。与此同时,作为《薪酬管理》的课任教师要时常关注薪酬管理的前沿知识与专业方法,将最新的薪酬知识与专业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由此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程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现实的案例当中去,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校外完成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特别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的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已成为他们毕业实训的主要方式。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到与学校合作的IT公司实训基地;
到社会的软件技术培训机构;
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训单位等。
学生到IT公司或软件培训机构等进行毕业实训,主要有以下优点:
通常是实际项目驱动,技术提高快;
实境训练,技术氛围好,学生进取心强,效果好;
接近社会环境,快速提高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训公司或培训机构推荐就业,就业效果好。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有诸多好处,但对学校却出现了管理难的问题。虽然学生所在实训单位会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毕业实训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后且最关键的一步,学校绝不能放任不管,而且还必须要严格管理。校外实训单位性质不一、实训地域分散、实训周期长短不齐等因素,大大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如何对在校外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关系到学生毕业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是近年来许多软件学院甚至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如何对校外毕业实训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便于阐述,我们将校外毕业实训划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校外实训申请、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评定等阶段,下面依次阐述。
2校外毕业实训申请的管理
为严格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必须事先申请,具体申请时间为毕业实训的前一学期末(两年制即第三学期末),这样学生在该学期结束后,就可以直接去校外实训,帮助学生提前就业。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软件学院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工教(2009)27号)。
作者简介:韩玉民(1963-),男,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教育;车战斌(1964-),男,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买志玉(1976-),女,专业负责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
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实训需要填写申请表、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等[1],内容如下。
校外毕业实训申请表: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校外实训单位、实训时间、课题名称及来源、个人申请理由、校外实训单位签章、学校审批意见等。
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主要包括校外实训课题的基本信息、学生承担的设计任务、工作进度安排、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实训单位签会等。
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主要包括实训单位的联系方式、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学生家长签字和联系方式、学生保证条目和签字等。
上述申请资料主要为了确保学生是真正到实训单位进行实训或实习,且家长知情并同意。这样可有效防止学生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闲逛而失控,是对学生负责。
通过学校审批的学生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到校外的实训单位进行实训。
3过程的管理
校外实训中最重要且最困难的是实训过程的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中途退出实训、与实训单位或培训机构发生矛盾、更换实训单位或中途就业等,甚至有的学生私自退出实训在社会上流荡。所以必须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实训活动,才能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与实训单位沟通并解决矛盾,防止学生出现意外情况。
我们对实训过程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指定校内指导教师、对集中实训的学生指定临时负责人、学生要进行周报和月报、学校教师到实训单位探望学生等措施[1]。
3.1校外、校内共管机制
如上所述,我们要求学生在申请校外实训时要提供实训单位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与实训单位随时进行有效沟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我们还为每个学生都指定有校内的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与学生保持联系,如通报校内有关通知、收集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实训问题、指导毕业实训报告撰写、批改实训报告等,并参与毕业实训成绩评定。这样就将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到人,不会造成管理脱节。
3.2定期汇报制度,加强监管
为了及时详细地掌握学生实训情况和实训效果,我们要求校外实训的学生有周报和月报,即每周写周总结,每月写月总结,每一实训阶段要有阶段性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生活、感想、心得、对实训单位和学校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总结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校内对应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是纸质的。校内指导教师汇总后交学校实训管理部门。
通过学生的周报和月报,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会将实训机构一些好的做法反馈给学校,也会对学校课程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周报和月报外,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我们要求实训单位要对学校有正式的周报、月报,或阶段性的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实训进展情况、目前的实训课题、每个学生本阶段的表现等,同时还包括实训单位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
3.3实地走访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
为了能详细掌握校外学生的实训情况,在实训期间,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或城市,我们会派出教师到实训单位走访、看望学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与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实训情况汇报、与实训单位座谈等。
教师到实训单位看望学生,可以达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学校可以掌握学生实训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对看望他们的老师非常欢迎,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另外还可以增进与实训单位的感情,有利于长期的实训合作和学生就业推荐。因此到实训单位走访学生,是增进学校、学生和实训单位多方感情的有效方式。
4毕业实训成绩评定
毕业实训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最后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成绩[1]。
如何对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是一个难题。我们采取的是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主要包括学生的技术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小组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软件项目文档质量等方面,主要由实训单位的指导教师来考评。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需要指导教师和实训单位签章。
校内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包括学生毕业实训报告(论文)质量、学生实训期间对学校的汇报和联系情况等。
由于学生实训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在实训单位完成,所以校外实训单位评定的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80%。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
5就业跟踪管理
在校外实训单位进行实训,实训单位通常会负责推荐学生就业,且通常是技术水平好的学生优先推荐,所以学生的就业时间跨度很大,管理难度增加。虽然有的学生已就业,但在真正毕业之前,都属于毕业实训阶段,学校必须负责管理。实际上,是由推荐工作的实训单位和学校共同管理,即就业跟踪管理。
就业跟踪主要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如工作性质、薪酬、对学校培养方案的建议、用人单位的意见等。我们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必要时会到就业单位走访,学生也会不定期地进行工作汇报。
6结束语
完善的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以及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的机制,为此,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并由教研室、学生部和教学部等部门联合对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管理。在过去四届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外实训的学生没有发生过大的问题,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也非常赞赏,认为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管理到位。
由于校外实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实训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虽然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但有的学生喜欢行政管理、IT营销等,所以会进行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实训,使学校难以评定毕业实训成绩。
有的学生在实训阶段直接就业,无法完成完整的毕业实训项目开发,给毕业实训成绩评定带来困难。
个别自己联系实习实训单位的学生,可能利用个人关系开具虚假实训鉴定材料、随意拔高实训单位的实训鉴定成绩,扰乱了正常的实训成绩评定秩序。
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最根本的是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实训情况。培养学生的最好结果是使学生都能顺利就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对一些从事不对口专业实训和工作的学生,我们采取比较灵活的考评办法。
电子商务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等新兴工作岗位需求明显上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岗位需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网店经营与管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融入,该门课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该课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网店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典型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即有哪些典型职业岗位?这些岗位有哪些典型职业活动?这些职业活动需要哪些职业能力支撑入手?让教育教学内容完全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展开,将教学实训和职业活动对接,缩短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构建《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模块
期初,笔者认真分析和反思专业学科现状,立足大量电商企业的岗位需要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构建出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模块,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
在网店经营过程中,其工作岗位可细分为:网店店长、网店美工、网络信息采编、网店推广、网店客服、网店库管等岗位。与其相关的工作职责和岗位需求分析如下:
(一)网店店长工作职责和岗位需求
熟悉网店各岗位工作内容,熟练网店运营知识和业务流程;能根据店铺的主营产品为店铺制定整体运营方案和工作计划,管理团队成员,协调各岗位工作,实现网店销售目标;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操守。
(二)网店美工工作职责和岗位需求
熟练使用Dreamweaver、Photoshop等应用软件;熟悉网店后台管理模块和各模块功能;掌握一定的网页美工基础,能独立完成基本网店装修,为商品拍照后进行商品图片美化处理;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信息采编工作职责和岗位需求
掌握顾客消费心理知识,熟悉商品特性、功能、卖点等商品知识;能对网店销售商品的特性、功能、卖点等细节进行分析说明;能制订商品的经营文案,能挖掘商品卖点并进行准确的文字描述。
(四)网店推广
熟悉网店商品的关键字设定,掌握免费的和付费的推广方法;熟悉网店后台管理模块和各模块功能;具有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和学习能力,能运用常见店铺的营销推广方法对店铺进行营销推广。
(五)客服岗位
熟悉商品知识和服务,进行网店管理,接受买家咨询并促进销售,处理售后问题等;熟悉网店后台管理模块和各模块功能;能达到一定的文字录入速度;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网上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六)物流库管
掌握商品包装知识和包装技巧,熟悉物流运输规则,熟悉网店后台管理模块和各模块功能;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基于上述职业岗位分析,将网店店长、网店美工、网店推广、网店销售、网店客服等工作岗位融入其中,构建出基于整个网店经营与管理典型职业活动的课程实训项目。根据上述工作岗位按模块化编排教学内容,把教育教学与网店经营管理工作情境相结合,把实训项目的重点落实到具体的职业能力上,即美工、网页制作、营销和客户服务等多重能力,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真实工作任务改造设计成课程综合实训项目
在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方案时,我们积极与电子商务企业联系,通过学校、行业专家、企业、教师等几方努力,引入了真实的网店经营任务,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如实体店的网店托管、学生淘宝自营、和电商客服等。对真实任务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形成虚实融合的实训项目,通过丰富的活动设计,并配合各种激励性措施和反思性活动,使真实工作任务支持学习的功能得以充分有效发挥,职业能力得到锻炼。首先,针对项目内容及要完成的目标,教师进行项目分解细化,帮助学生细化、分析任务,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整个项目操作过程,掌握项目中的相关理论及职业技能;工作任务与教学目标紧密配合,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征。例如,网店美工模块项目实训中,结合真实电商企业网店美工的岗位要求,进行模拟岗位招聘考试,学生扮演店长角色将招聘信息公开,由应聘学生提交简历和应聘作品进行模拟应聘,店长评委团公布招聘结果和薪酬评定情况。竞聘后,以各网店小组形式领受任务,由店长进行如设计绘制、制图执行、商品拍照、商品图片美化处理等内部岗位细化分工和任务分配。最后,通过由执行店长进行任务过程的总结,以发放模拟薪酬形式评价所聘成员的完成情况,强化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对网店经营与管理的岗位分析,实训项目设置从独立到联合,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易操作性。整个项目内容以工作过程中岗位核心需求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需求一致,使学生掌握能胜任网店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各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将网店经营与管理的真实工作任务加以改造,设计串联成实训项目,最终形成课程体系。每个实训项目由不同的网店经营与管理工作岗位支撑,工作任务根据典型职业活动进行设计,使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相结合,突出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三、结合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在中校园网、朋友圈上进行课程实践
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项目,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同时又是一个需要较高综合能力的教学项目。要想让网店经营与管理的课堂有声有色地开展,难度大,困难多,但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开拓就业途径、带动学生创业实践有很大的作用,很多工作要课下完成,因此可以结合二课堂,以保证学生店铺的运营时间。其次,做好学生的课下引导和鼓励,如鼓励学生将装修好的店铺效果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等互动社交平台展示,来获得认可和支持,也为网店推广、网店销售做准备。对于热衷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学生,可以鼓励引导,让其结合自身优势,可以进行一些商品或实物商品自营。这个过程能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
四、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建立企业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以往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考核评价,在对学生精神文化、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较为缺乏,学生进入企业后,由于不了解企业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的员工角色,因此最终由于不适应企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而离岗。
引入有丰富行业工作经验的专家,请专家参加入到《网店经营与管理实训》课程设计中,从教学内容到教材到教学评价体系尽可能地与企业环境相一致,帮助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在行业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出台相应详细的岗位职责和部门负责人工作制度,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和任务。将各工作岗位进行模拟薪酬细划分级,将网店的职业岗位进行薪级划分为初、中、高三级和奖励加薪制度。在每个模块训练后,进行网店间的竞赛比拼,获奖的学生可以薪级上调,最高级可以获得额外加薪。根据模拟薪水排名,评选出“学习之星”、“技能之星”、“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通过表彰激起学生争取高薪的愿望。通过有形的分层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岗位意识、团队意识和管理意识。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责任感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忠诚度、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在实训室布置的公告栏张贴网店用工信息、优秀员工表彰、员工活动图片展等,让学生学习适应企业文化,了解网店各岗位的特征和各岗位的就业前景,让学生每天直面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各个网店小组在店长的带领下提出各自网店的宣传口号,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安排学习类、技能类、竞赛类、文化类等员工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系统的活动,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丰富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向心力。
创设企业氛围,建立企业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达到激励学生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有效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真正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学生职业素养与员工职业素养之间的零距离。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