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英语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4 12:33: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英语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英语论文

篇1

(二)教材质量差。近年来,高职高专会计英语课程的教材层出不穷,但整体质量却不容乐观。大多数教材在内容的难易程度、涵盖的专业范围、翻译的准确尺度以及专业词汇界定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读者的阅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困惑,也给实际教学过程带来了诸多问题。

(三)教学方法刻板单一。传统的会计英语教学,教师一般都采用类似于讲授英语精读的教学方法,即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翻译,或用英语陈述会计理论知识,或将基础会计知识由中文译成英文,从而使得会计英语课变为只是用英语简单重复基础会计知识的第二课堂,很少进行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四)学生的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高职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较薄弱,起点低,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会计英语的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还要求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得较为扎实。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很多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无法与教师互动,因而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厌学、逃课。还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与会计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即便学得好,将来也没有用武之地。

二、对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建设。要提高英语课程授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可以考虑从校外引进既懂英语、又懂会计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校内现有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和培养。对英语专业教师,或通过进修会计专业课程来提高其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把握,或鼓励他们去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对会计专业教师,或委派其在国内的语言学校参加语言培训,或到外资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或到国内知名大学甚至国外做访问学者,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外语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将来应用双语开设课程打下基础。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还可以采取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进步,努力提高教师对会计英语课程的驾驭能力。

(二)加强教材开发。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大多数会计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参照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而进行小修小改,没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也没有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和地域差别,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高职院校应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涉外企业会计实践,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真实的资料来源,校企合作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市场调研表明,企业要求涉外会计人员能就某些专业问题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能看懂并且会填制英文单据和凭证,包括汇票、支票、信用证、保险单等以及企业内部的一些常用英文单证,能读懂或填写以英语表述的凭证、报表等,强调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应根据情况纳入典型的单证和报表,在内容上可以根据账务流转过程设置模块,并辅之以企业的实例练习。会计英语术语一向是高职学生最难攻破的堡垒。专业词汇量大、生僻,词义变化多,致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若教师在课堂上逐一讲解则既浪费时间,又枯燥乏味,但词汇量是口语表达和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必备基础,由此,建议高职院校编印词汇口袋书,便于学生随身携带、随时记忆和查询。在词汇编排时,可以按照模块进行基本的排序,并提供单词记忆法。

篇2

二、高职高专会计英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1.给予学生恰当、合理的评价,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树立学好会计英语的信心每个人都渴望来自外界的正面肯定与激励,这是推动他们逐渐完善自我、朝着更好方向发展与进步的最根本情感需求。通常情况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被应试教育思想牢牢桎梏的大教育环境中,始终处于一个不被他人所认可与接受的尴尬地位,自然更谈不上具备充足的学习信心以及端正、明确的学习态度了。而这很显然是制约其实际学习效果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我认为要想激发高职高专学生会计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每一位学生充足的信任、肯定与鼓励,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宽容、尊重与理解的同时,形成“会计英语并不难学,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主观意识。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同老师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觉地将对老师的积极情感自动转移到其所教授的会计英语学习科目上,与此同时,还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舞,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高职高专学生逐渐树立学好会计英语的信心与信念,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会计英语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诱发与形成。

2.会计英语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英语专业仍多固定为“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在老师滔滔不绝的灌输与讲解中,学生对会计英语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我认为在会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彻底摒弃以往自身“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理念,而且要自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教学意识,这既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必然要求,更是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强调的是尊重学生自由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此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职责并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死板灌输既定的理论知识,而是在引领学生学习方向的大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与自由,促使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选择性地经历自主探究性质的学习过程。这一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极大提高其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真正有利于全面而综合地提高学生实际学习效率。

3.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素材与材料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我国本身就缺乏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除此之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多固定局限在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这就使学生很难感受到会计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也很难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灵活地运用。这种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会计英语这一学习科目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篇3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会计英语》课程,现阶段课程开设及教学组织仍存在以下问题:

1.1课程定位缺乏层次性

多数院校中,本课程常以考查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被安排在基础英语授课结束后,第4~5学期开设,平均周课时1~2节,课时数相对较少,仅能满足会计英语基础词汇普及阶段教育;而更高层次的要求,如行业对毕业生英语操作能力的要求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这类需求难以得到兼顾。学生缺乏机会全面地、系统地进行会计行业英语训练,课程教学缺少培养英语使用能力的环境。

1.2学生存在基础知识障碍,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学习积极性及基础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对传统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离开具体事物和实际操练的教学,对他们毫无吸引力。特别是对传统英语教学中常采用的“死记单词”这类教学方法有抵触情绪。

1.3教材陈旧,缺乏针对性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材质量不高,内容陈旧或难度过大,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基础特点及高职教育实用主义的教学要求,教材选题缺乏连贯性,教材内容以单词学习为主,较为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二、课程分层次教学的设计

1.课程分层次教学设置

课程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由易至难分层次开设,并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会计英语教学以克服畏惧感为切入点,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畏惧英语学习、害怕记单词这类教学中的现象,以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改变“先记单词,再看课文”的传统学习思路”,采用逆向教学,“先看文章、理解文章,再记单词”。学生先学会使用Lionges翻译工具,借助翻译工具,能完成英文资料的整体翻译,能看得懂英文财务材料、回答的了问题,在此知识基础上再去有重点的记忆单词。学生不用先背单词也可以读懂会计等式,能完成指定文章的翻译,此学习过程可缓解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畏惧感,提高会计英语的整体教学效果。在此教学阶段,通过设定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熟悉跨国公司会计工作运作的过程。周课时为1节,学期课时为18节,采取机房授课。高级阶段,在学生已建立的知识基础上,课时增加至每周2小时,学期总学时为36节,学生进一步学习会计制度及欧美财务报表等内容,逐渐初步掌握使用英语处理账目问题,能读懂财务报表,具备操作会计业务的能力。通过以上两个阶段共计54学时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具备一定的阅读英文报表的能力,能使用英语完成日常业务工作,能适应跨国公司、进出口公司的工作环境,满足工作需要,从而为学生拓展工作的机会。扎实的会计专业英语基础,熟悉国际会计制度,将有助于学生通过ACCA考试,获得未来职业的提升。

2.教材分层次选择

教材选择避免一刀切,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有策略地选择教材内容,选材整体上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实用性。初级会计英语教材内容选择,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淡化记单词比例,避免学生“谈单词色变”,附带介绍几种实用的翻译工具及使用方法,选择有趣的工作小故事为切入点,读故事懂会计知识。教材语言言简意赅,避免晦涩生僻的用法,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充满趣味,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高级会计英语教材则突出专业性,由高校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以真实工作场景为背景,以培养核心技能为目标,不仅学习国内会计规则,还将国外的会计准则及国际通用做法引入教材中,还原真实跨国企业会计工作真实场景,使学生充分融入,身临其境地体会工作的要素。会计专业英语教材不应只局限在纸面上,除常规的纸质教材外,每个阶段的教学还应配套丰富的参考资源,课程应设专门的网上资源库,如课程相关的课件、资料、教材及视听材料,丰富的习题库,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层次在线选择拓展材料。3.考核方式分层次确定。打破传统一份试题定优劣的考核方式,实行分层次化考核,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的考核类型。初级阶段会计英语考核,采取任务式,任务考核占最终成绩比重提高至70%,卷面成绩为30%。高级阶段考核,根据学生学业表现,进行分层考核。根据能力特点,学生被分为TOEIC考试型和BEC考试型两种层次进行培养。这两类考核分别按照TOEIC、BEC考试方式进行,选用历年真题。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的氛围和答题技巧,有助学生在毕业前取得含金量较高的英语技能证书。

三、教学质量评估以下从两个层面对分层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1.客观评价

课程评估与BEC商务英语初级、TOEIC考试考证挂钩。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以协助学生通过BEC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并获得专业技能证书为教学出发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水平。按照教学安排,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结束前,除了须考出行业从业资格证外,还必须考出相应的行业英语证书。学校须根据学生表现,为其制定体现综合能力的考证方案,安排学生参加BEC初级考试或TOECI英语考试。

2.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分别从就业单位和毕业生评价两个角度进行。专业老师与就业单位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企业负责人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专业表现考核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为长期固定合作的用人单位建立数据档案,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企业对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策略。建立毕业生调查机制,通过网络问卷、电话咨询等方式与历届毕业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对课程教学及教材的意见。

篇4

2.学生会计英语知识积累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学好会计英语,学生就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技能和英语基础知识,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现在很多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多课文看不懂,即使能够勉强理解会计英语文章的一些字面意思,也很难把所讲述的内容与会计教学中学到的对应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怕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3.教学设施不足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就成了高职院校教学中遇到的较大问题。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教室短缺;小班授课条件不允许;教学器材不足等等,这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实施单班授课,只能安排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手段只能是一支粉笔和一面黑板,缺乏必要的辅助手段,很多教学补充资料无法在传统课堂上得到展现,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教学内容很难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想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但多媒体教室相对短缺,如果保证学生的需要,就需要同时安排几个班的学生上课,这样,许多学生在一起学习,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不足,也成为制约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高职院校要结合岗位要求,开发实用会计英语教材现在,在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参照本科会计专业英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而来的,这种教材不适合用于高职会计英语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材设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能够结合岗位要求,不断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英语教材。要开发这样的教材,高职院校有关领导要能够充分调动本校教师参与教学开发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努力研究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要积极到涉外企业中进行实践活动,不断了解行业需要,为教材编写积累素材。高职院校也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和教材资源,整合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校本教材。

2.加强基础教学要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从英语和会计基础课程抓起,使学生学好这两门基础课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改善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由同一任课教师负责会计基础、会计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的教学,并能够应用对比方法,把中国财务会计制度和西方财务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作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容易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有效学习会计英语教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使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会计英语学习并不是很难的课程,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有了兴趣,加上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定能有效提高自己会计英语的学习效果.

3.完善教学设施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要建立足够多的多媒体教室,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此方式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根据外语教学中有关语言输入理论,语言学习者只有大量接触自然的语言材料,才能有效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技巧,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是学校应该积极解决的问题。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鲜活的学习环境,并有效提高学生会计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手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单方面授课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内化为能力,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

篇5

二、技能应用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一)技能应用下的会计教育弊端

在形势下,会计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在新形势下,会计教育要想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目前高职教学中,老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采用的是“你听我讲”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不浓,不利于学生技能应用水平的提升。

2.不重视实践教育

会计教育是很多学校的专业之一,旨在为社会培养出会计人才。所谓技能应用,即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技能并应用于实际中。但是,受传统教育、学校师资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一味理论教学,即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会计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会计教育方式下,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有余,实践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纸上谈兵”的状态,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技能应用,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但是,在学校的会计教育中,大多重视会计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因为会计老师认为这是学校政治教员或是班主任的事情,没有认识到“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因此,在会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最终演变成单纯地会计知识传授,最终使得学生的财务法规、会计责任与义务等职业道德方面的了解甚少,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

4.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强

在技能应用角度下,要求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要,可以跟实际工作内容接轨。但是,从目前学校的会计教育内容来看,教材内容与企业操作之间不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因此,从技能应用角度来看,目前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的吻合度较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

(二)技能应用下的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目前会计教育中存在的多种弊端,严重阻碍了学生技能应用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全面提升学生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以及拥有崇高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会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转变角色。在会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来学习。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转变自身角色,从之前的主导者逐渐转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相信学生、启发学生,多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思考中理解会计知识。第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老师在会计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知识。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因其具有多样化的图文信息、丰富的动画资料等,可以将相关的会计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会计中运用到的各种图表、数据以及需要掌握的会计业务流程等知识,都可以直接制作成教学课件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多媒体教学还能将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亲近老师,才会相信老师所讲的内容。因此,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2.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在技能应用前提下,需要老师在会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第一,提高老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以及实践水平。在会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首要环节就是提升老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老师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要派遣老师深入社会,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障课堂实践教学效果。第二,走校企合作之路。在会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与社会企业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方式,建立企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增加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可以马上适应工作岗位。第三,采用角色扮演法。在会计教育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某一个案例为中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解决多种会计问题。比如会计主管、出纳、成本核算等,然后让学生置于某一个模拟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解决各种会计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技能应用角度下的会计教育,不仅需要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培养成爱岗敬业、知法守法的会计人才。第一,教师自身要以身作则。在会计教学的职业道德教育中,首先需要老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诚实守信,注意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从而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的会计人才。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当发现学生有不好的思想时,要及时与之沟通和疏导,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思想。第二,坚持以德为先。在当今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在会计教育的教学中,需要坚持以德为先,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会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会计教育的教学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集中于某一堂课或是某一个阶段,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在会计教育中,老师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知法守法的会计人才,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

4.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哎会计教育的教学中,需要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使会计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保障会计教育的教学效果。第一,加强教材的选用。在学校的会计教学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因此,学校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根据社会需要来选择教材,或者是根据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教材的选用中,从而加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第二,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在会计教学中,老师还要根据现行企业操作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上适当补充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当下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从而加强会计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动态。老师在补充会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关注会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学会运用互联网,掌握关于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让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增长知识。

篇6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会计理论开发的巨大突破,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型的会计分支。人力资源会计自6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了,中外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然而,步入90年代,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却停滞不前,发展缓慢,至今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还停留于“纸上谈兵”,无法付诸于实践。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界至今尚未确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尤其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看,对“人力资源”的归集和分配,只是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革,并未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帐面上人力资产的价值并不代表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以现时重置成本计价,有个重置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可比性问题,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

第二由于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径庭且过于繁琐。因此,至今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

第三劳动者的权益未能明确界定。企业因取得,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付出一些代价特别是将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从投资者立场看似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人力资产上的那部分支出恐怕并不足以说明所有权的归属。劳动者权益和确定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和本质所在,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就无法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无法激发企业活力。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而对它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和程序。它的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主要是研究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经济价值如何计量以及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问题,目的在于用人力资源的创造能力来反映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为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完整的决策信息。

同传统会计一样,作为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也应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这是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所必须依据的先决条件。

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假设在我国会计界有着不同的看法,综合各种观点,可以提出五个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是不可缺少数据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的数据信息对现在的和潜在的信息使用者作出的评价都是有用的,无论是管理当局还是外部投资者都必须依靠人力资源会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人力资源作出正确的决策。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是不可缺少的数据信息假设,正是人力资源会计存在和发展的的前提条件。

(二)人力资源是会计资产的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可能为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管理。这一假设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如果人力资源不是会计意义上资产,那么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对使用者提供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人力资源会计资产假设是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原则,决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的理论基础。由这一假设还可以派生出其他假设:(1)人力资源是会计主体可以控制的。(2)人力资源具有未来服务的能力。(3)人力资源是可以计量的,包括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

(三)持续经营假设。

企业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毕竟是少数。即使可能发生破产,也是难以预计发生的时间。因此,在人力资源会计上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要破产、关闭,否则都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将来持续经营下去,持续经营假设可能派生出人力资源会计分期假设。按人力资源会计分期假设,可以把企业持续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分阶段考核企业的账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持续经营假设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基础前提,即在确定人力资源支出的会计处理时,如果支出影响是短期的,则就费用化,否则应资历本化。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时,也应合理确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在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的时,应考虑到其未来收益。

(四)劳动力资源对象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可以表述为一个会计实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既劳动力资源。它说明了人力资源会计价值所指向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范围和条件的,具体包括:(1)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一个会计实体所能控制、支配运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和价值的计量应以一个会计实体为限,不能超过这个范围。(2)人力资源会计所要计量人力资源是作为生产要素的过去资源。劳动力资源对象假设为正确确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科学划分权责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人力资源的价值是管理方式的函数假设

这是指人力资源价值除了来自本身的技能、性质、健康等状况外,还受到管理方式的影响。人力资源价值在不同管理方式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应。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不同管理活动,可以使单项人力资源价值增长、耗竭或保持不变。其二,不同的管理活动,可以使人力资源的协作力或集体力增强、不变或减弱。人力资源的价值是管理方式的函数假设为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我们已经对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会计假设作了分析,那么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应包括哪些方面呢?目前,随着会计学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日趋深入,普遍认为,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较早提出来的,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早在70年代美国会计学者弗兰霍尔茨就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定义为:“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这种开始意义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所做的探索为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创造了条件。通过增设一些相应的会计科目,使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信息能够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传统会计程序变通取得。对人力资源投资形成人力资源成本,这部分内容已经论证得较为全面,并且理论界基本达成共识。归纳人力资源成本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项:

1,原始成本。即用人单位为了获得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招聘费和调人费。

2,追加成本。指各种正规的培训费,包括新进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和为了使劳动者者获得工作技能和知识更新而进行的教育培训的费用。

3,使用成本。指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的各种与人力资源使用有关的各种费用。

4,安置成本。指职工内部凋动(转岗分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和退职、退休后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按照收益费用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而预提的相关费用。

5,流动成本。指职工因解聘,辞职而了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的解聘费用或职工“跳槽”过程中发生劳动争议诉讼费等。

6,机会成本。指职工在调动期间耽误工作而造成的损失,或者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损失。

7,沉没成本。又称旁置成本。指的是已经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某种原因没有加以有效地使用而闲置起来造成的损失。

8,重置成本。职工调动后,要重新物色合适的人顶替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帐户体系的设置,会计界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初步确立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帐户,除保留传统会计中的有关帐户外,还应增高以下帐户:

1,“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帐户。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取得方面投资总额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

2,“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帐户。核算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投资总额和增加、减少及其余额。

3,“人力资源投资”帐户。核算企业因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所引起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的增加和由于人力资源的离职而导致人力资源投资总额的减少。

4,“人力资源投资摊销”帐户。核算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累计摊销额。

5,“人力资源投资损失准备”帐户。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的取得和开发成本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但是并非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一方面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取得邢成本应予以资本化;另一方面,为了充分遵守谨慎原则,企业应计提的人力资源损失准备。“人力资源投资损失准备”帐户用来核算企业计提的人力资源损失准备。

6,“人力资源投资损益”帐户。该帐户核算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的损益。

当然,人力资源成本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首先,开始意义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只是管理会计的简单扩展;修正的模式也只是对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良,即依据人力资源会计所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只是将传统会计中列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人力资源开发取得费用,按一定的方式归类并予以资本化计量为人力资产价值,未有所突破。其次,人力资源历史成本会计并没有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进行计量,也就是说,帐面上的人力资源资产并不代表人力资源所创造或所能创造的价值。从而也不能体现出人力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最后,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力资源成本没能明确人力资源的所有权的归属,而只是将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支出资本化为一项单独的资产,因而也就不能从跟本上调动劳动者的内在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是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潜在劳动能力,人在运用这种劳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人内在劳动能力的价值只能推测、判断而无法准确计量,但它创造出的外在价值却是可以计量。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可以以过去创造出的价值为计量基础,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它所能反映的人力资源价值既可以是人力资源过去创造的价值,也可以是人力资源将来能够创造的价

值。人力资源会计主要不是以投入价值而是以产出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基础。这使得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不可能绝对正确,而只能采用推算的方法。目前,常见的计量方法有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工资报酬折现法、拍卖价格法、随机报偿价值法等。由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它的计量方法有悖于传统会计原则,这使得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在西方至今未与财务会计融和,而只是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因此,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和确认问题,也就成了焦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扬弃按笼统总利润分配的传统观念,创立利润分块责任制,社会平均利润税后全部按资源分配,内涵利润税后小部分按资分红,大部分留成论功性赏,生产者(人力资源)运用生产资料(物力资源)生产的产品价值是由C+V+M组成,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V是生产者的社会平均必要价值,以工资形式支付;M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创造的剩余价值,分为社会平均利润与内涵利润两块。具体而言:

社会平均利润是按投资额乘以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来计算的,是一个硬指标占用物力资本越多,上缴社会平均利润的任务越大,又能形成自我约束投资机制,杜绝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社会平均利润是简单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所创造的最低利润,可作为总经理受托责任最低的“量”的界限,少罚多奖。还要强调指出,这是全员在社会平均生产力基础上,运用生产资料,所创造的最低利润,全员已按月领取工资(最低收入),所以税后社会平均利润应全部按资分配,以保证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最低收益。

内涵利润是人力资源所有者(先进的经营者与员工)运用物力资源,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创造的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利润,是一项价值指标。但是,没有物力资源的条件作用,这一部分价值仍然创造不出来。所以,税后内涵利润小部分(30%)按资分红,以保证物力资本所有者享有越来越多的额外收益;大部分(70%)留成,首先重奖先进经营者,然后按事前事中各责任中心所创造内涵利润的一定比例分配给先进个人,以保证先进经营者与员工的报酬越来越丰,激励全员在同一社会资本利润率起跑线上竞争,形成依靠科技进步多创造内涵利润的公平竞争机制。

可以看到,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能够避免传统会计因无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而低估企业整体价值的弊端。它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已创造的或未来能够创造的价值进行计量,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潜在或现实价值数量化,从而向企业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企业资源信息。同时它也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当局更注重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充分挖掘企业人力资源个人价值以及组织价值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然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也有明显的不足。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仍然没有解决人力资源所有权归属的问题。而且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方法也又待于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不足之一,即由于采用的计量基础有悖与传统会计原则,因而西方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只是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进行探索。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不足之二,仍然没有解决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即便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反映人力资源真实经济价值,由于它不能实质上明确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因而也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内在积极性。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在继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并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通过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它在承认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人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所以他们应该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新出价值的分配权。这种权益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法定的劳动者权益,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利益而以法规形式明确从成本,费用中计提的补偿性劳动者权益,按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当时的生活资料的价格来确定;二是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劳动者权益以及劳动者的实际贡献,进行资产性收益分配和劳动者权益的收益分配后,划归劳动者权益的部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如效益工资),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明确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劳动者权益会计为实现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提出了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权益这四个概念。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相对应,它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性质上近似于实受资本。劳动者权益概念的确立则是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关键。劳动者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的相应权益,它包括:一是人力资本,二是新产出价值中的劳动者部分。在把前述四个概念引如会计等式后,劳动者权益会计就将传统会计等式重构为:

物力资产+人力资产=负债+劳动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这一公式表明,在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体系内,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组织的一项首要经济资源,并视同一项最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人力资源产权权益的体现,还将以知识性人力资源产权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企业最终剩余价值的分配。

(四)重构会计恒等式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1人力资产

人力资产投资

减:累计人力资产投资摊销

人力资产投资净值

人力资产价值

减:累计人力资产实现价值

人力资产未实现价值

2流动资产

······

3长期投资

4固定资产

5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

6其他资产

······1负债

·····

2人力资源权益

人力资本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职工教育基金

劳动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基金

未付奖金

公益金

人力资源权益分红

人力资源权益分成

人力资源权益公积

3所有者权益

资产合计负债及权益合计

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应包括两部分:

1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将人力资产列示与资产负债表方之首,是因为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为了反映企业用于职工的历史成本以利与进行用人决策,应列示“人力资产投资”;为了反映人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服务潜力的预测总价值,应列示“人力资产价值”。

2人力资源权益信息的披露。人力资源权益应包括人力资本,法定人力资源权益和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人力资源项下以“人力资本”反映企业拥有的劳动力投资;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基金”,“劳动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公益金”,等,反映法定的人力资源权益;以“人力资源权益分红”,“人力资源权益分成”,“人力资源权益公积”等反映人力资源权益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

四,如何推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面对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的呼唤,我们应该改用人机制,从制度设计中体现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实质性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实际出了,研究和改进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并将其尽快付诸实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用人机制,降低企业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保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过低(仅占工资总额的1.5%),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且培训费用不能作为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资本化,直接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势必影响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这使得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受到严重阻力。与国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的用人策略。外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他们一方面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养老等待遇;一方面有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据统计,外资企业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

第二,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人力资源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建设基金严重短缺,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唯有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而其潜力有待开发。有资源显示,我国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46%,技校工人队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7%,初中,技校程度的占30。4%,大专以上文化的占2。6%,显然有着巨大的开了潜力。我国经济建设人。财,物三大资源的特定格局收发室了我国的资源开发既不能以物质资源开了为中心,也不能以资源开发为中心,而吸能扬长避短,根据我国人力资源数量丰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走大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子,使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资源优势,变人口压力为人口动力,化包袱为财富,这才是我国资源开了战略中最为明智的的选择。

第三,明确劳动者权益,人力资产与物力资产共同创造价值,亦应共同分享剩余利润。现行会计制度中只有物化资产,没有人力资产,将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因为没有体现人力资本,劳动者与所有者的产权结构不能明晰,劳动者失去了分配剩余价值的资格。

总之,我们坚信,人力资源会计尤其是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的推选,将会促使人们从单纯的人事关系组织,转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从仅重视单个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到重视所有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从只考虑教育的经济价值,到把人力作为组织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视同一项了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一句话,其理论,是会计的一种创新;其实行,必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章:

1,怎样开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会计研究/2001。1/易庭源

2,论劳动者权益的性质/会计研究/2000。10/袁振兴

3,人力资源会计-----二十一世纪的会计主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8/周婕

4,刍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帐户体系/财务与会计/2000。4/罗春艳、高昂

5,建立人力资源权益会计要素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00。11/赵如兰

6,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基本假设/财会通讯/2000。7/叶际刚、宋丽梦

篇7

2收付实现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缺点

2.1混乱了收益性与资本性的支出

就资本性支出方面来说,收付实现制在现付日即将其记录为费用核销,那么在预算报表中,其支出的使用及年限等信息就不会被体现出来,这就直接导致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混淆,危及国有资产规模与数量信息的真实性,失去对其有效的监管,另外也为不法分子私自挪用预算经费提供了可钻漏洞。

2.2各项内容的处理方法不恰当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其预算收入只是将当年的实现数表达出来,而对于历年的收益结余情况并没有表达;对涉及的巨大产权转让或者是收入进行分期支付的,也只是将当前实际收回的数目予以反映,而缺乏对历年情况的反映;所涉及的国有资产运营支出方面,无法将资产的减值情况或者是折旧费用等如实反映出来,缺乏科学、合理的核算。

2.3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违背

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会使国资委与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发生不对称的问题,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的原则,不易于操作及控制。同时,选择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无法将收支配比的情况客观的反映出来,无法将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及资金效益等情况通过会计信息展现出来,使国有资本所有者无法实现其应行使的监管职能。另外,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如若我国还是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将无法实现与其他国家财务报告的公平比较。

2.4缺乏内容与结果的全面反映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构建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其各个收支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或者是结果都不够全面。就从报表方面的内容来看,它只是将出资企业的资金流量预算进行简单的总汇。但是在一个预算年度中,出资企业不可避免的还会发生很多非货币性的交易,比如说资产置换、收取抵债资产等,如果这些内容没有纳入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中来,那么也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国有资本营运的真实情况。

2.5负债反映情况不真实

收付实现制只是将当年的融资收入及还本付息支出反映出来,而出资企业以担保等形式形成的债务问题却未能全面反映,这也就致使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出资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债务问题反映的不全面、不真实,会直接阻碍到出资人制定各项决策,担负起较大的债务风险。

3权责发生制应用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优点

3.1降低债务风险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进一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避免由于资产的构建完成而脱离监管范围。就当前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具有发债权的,通常都是将出资企业的资产换取银行贷款,完成政府下达的目标。在这其中地方政府就会发生隐性债务的问题。通过权责发生制,则能够将企业当前的债务水平、有无发生抵押担保等情况全面的反映出来,明确债务风险,杜绝问题发生。

3.2切实落实政府出资人职能

政府将对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力赋予国资委,这也要求国资委必须严格依据企业的规则办事。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不仅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企业损益情况,而且能够起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选择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能够满足政府出资人职能的实际要求,最终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目的的根本管理。

3.3有效对接出资企业会计基础

当下,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大部分施行的都是企业会计制度,以会计报表体系为基础,进行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编订。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财务预算报表与经营预算报表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且在各项处理程序中都会保持高度的一致,既可以满足预算有关科目信息的取得,也方便了对预算的会计处理。

3.4全面反映运营绩效信息权责发生制所体现的信息将国有资本经营运营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都囊括其中,比如说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评价经济主体财务情况的信息等,将各方面的综合信息汇集,不仅可以为评价国有资本经营绩效提供有利依据,而且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的配置决策。

3.5全面、真实反映出资人所有的经济资源

对于出资企业来说,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将其经济资源的存量如实的表达出来,另外对于预算年度形成的增量资产也可以做出全面、真实的记录。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其成本与费用之间的比较可以为各项预算支出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价,对政府的各项决策提供可参考依据,引导政府做出客观评价,实现经营收益的有效提高。

4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的必要性

4.1有利于政府绩效的提高

收付实现制预算无法将计量与考核绩效的信息表达出来,无法对政府的服务质量加以评判;而权责发生制则将投入的重点转变为结果,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基础,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使政府业绩更清楚、明确的展现出来,有利于相关监督部门对其予以客观评价,提高其工作效率。

4.2基于政府职能转型的需求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分工也愈加清楚,政府职能更偏重于提供公共品,财政转为综合管理类型,这也就需要提供全面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能够将财政资金活动反映出来。与收付实现制比较来看,选择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可以加速这种转型,使政府的资金变得透明、公开,使人民群众更好的实现监督职能;同时将政府部门的各项资产全面的反映出来,使其公共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篇8

二、企业会计使用电算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领导对电算化认识不够。我国一些企业领导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不会轻易接受新技术。其次,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企业会计人员中有的人对电算化技术不熟悉,因此会计的操作能力相对较弱,这极其不利于电算化技术在企业会计中的充分发挥。最后,电算化软件开发受限制。我国电算化技术起步较晚,对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在开发电算化软件时,一旦受到法律漏洞的限制,软件就得不到充分开发,这不仅无法促进电算化技术的发展,而且阻碍了电算化普及发展的进程。三、电算化技术在企业会计中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电算化技术在企业会计中应用不够广泛,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是分不开的,很多人不能接受电算化技术在企业会计中的实践,其原因还有许多方面。首先,有人认为电算化技术只是一个形式,而实际上电算化技术是一个完整的先进技术,在企业会计实践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有人习惯于传统的记账方式。这主要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较大,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最后,一些会计人员对电算化感到陌生,并且不具备应用电算化技术的能力,因此,只能通过传统方式而不能通过电算化的新型方式完成会计工作。一些企业能够充分发挥电算化技术的优点,因此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反之,企业还停留在原点。如果企业要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更新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二)挑选高素质人才

电算化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技术不够成熟。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电算化的相关课程,注重培养电算化人才,为我国企业会计队伍提供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企业会计需要电算化人才,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发展。电算化技术应用在企业会计中是一种必然趋势,倘若企业会计人员只会利用传统方式工作,那么在企业引进电算化技术之时,会计人员不具备应用电算化技术能力,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倘若企业可以挑选高素质人才,人才具备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可以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我国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既具备会计工作的相关知识,又懂得电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纳入高素质人才,既要充分发挥人才现有的能力,又要对人才的潜力进行开发,只有使人才接受定时培训,才能使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高素质,为企业发展充分贡献一份力量。

(三)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电算化软件开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国家都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电算化技术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同时,国家制定电算化技术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然而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改。电算化技术应用在企业会计中,需要不断开发新软件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其软件开发过程中,有时会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软件不能正常进行开发,而软件不能得到开发,对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为不利。电算化技术的发展,仅有一种软件是不够的,技术人员需要积极的开发新软件,以适应在我国各个领域的更好应用。我国关于电算化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这不但不利于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其发展的阻碍,因此,我国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电算化技术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篇9

0引言

为了顺利地开展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工作,必须要明确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特征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也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会计专业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定义,反映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两个发展趋向,培养具有国际社会文化知识、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商业惯例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通过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他们适应对外交流的能力,直接了解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把握国际会计实务和惯例。

具体来讲,专业课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一个有差别的、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在实践中要有一定的渐进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摘要:第一层次,能大致听懂双语专业课程,能用常用英文词汇和句型进行简短的课堂发言,能借助字典看懂指定的专业英文教材,能正确使用英文完成作业;第二层次,能基本听懂专业双语课程,能用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快速浏览教材并按要求查询重点,能用英语撰写简短专题文章;第三层次,能听懂双语课程,能用英文流利地表述观点、进行讨论,能熟练查阅国外专业期刊,能用英文撰写专题报告或论文。

根据上述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会计学的学科特征及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实践反馈,笔者对下列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应否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进行探索。

1《基础会计学》课程

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课程在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按教学目标层次逐步递进。会计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学》是比较适合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的,其原因主要在于摘要:从内容上看,这门课程比较轻易,用英语授课学生轻易理解,符合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先易后难这一规律。基础会计学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在对这门课进行双语授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性,比较轻易找到适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但由于这是会计学的专业入门课,而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在实施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不要过分在意授课中英语的使用比例,要保证学生基本能把握所讲授的知识,以免学生在一开始就丧失对会计学的学习喜好,这将是得不偿失的。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的核心并不是英语,而是专业核心知识。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对于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先以中文讲授为主,等到学生逐步适应后,再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以保证专业第一、语言第二。

同时,这门双语课的专业名词当中中英文出入比较大的,应重点讲解,提示学生注重,如我国的“权责发生制”和英文的“accruedbasis”字面含义相差甚远;再如资产负债表(英文为“balancesheet”,其实应翻译为“余额表”更为科学)等专业名词,若不进行中英文对照,很可能会在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形成误解。即通过双语的学习,学生应同时对中英文的会计专业术语都有很好的理解。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笔者认为该课程不宜作为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门专业课。它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把握所有基本账户的使用方法,对基本会计业务做出正确处理,并能编制出三大会计报表。正是由于这门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在具体操作中必然和实务、和一个国家具体的会计规范、相关法规(税法、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等)紧密相连,即这门课必然会体现出国家特色。所以假如对这门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了解我国的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和我国的实际会计工作脱节。

所以,笔者认为这门课必须采用我国的教材,进行中文讲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的会计体系及相关法

规。

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所没有接触过或没有具体展开的一些业务的处理,如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等。由于内容难度较大,所以笔者建议以中文开设。

篇10

纵观目前的财会模拟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会计基础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进行的。每个基本训练的内容,是一个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某段会计期间为基础,主要是训练学生技术的练习,也就是从凭证生产到学会编制财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悟性都有所差异,所以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都一概而论难免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评价方式死板,无法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目前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中,会计政策、训练方法、企业素材都是一样的,方法和结论都是既定的,所以最终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所有参加训练的同学会得到完全同样的“正确”的报表数据。这种死板的评价方式与现实生活相背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会计估计和判断,这样统一的评价方式,无疑是无法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的。

(三)操作单调,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的会计模拟实验操作无论是手工实训还是使用会计软件均是根据历史交易进行做账制表,所进行的是一种验证性的工作。不仅操作单调,而且内容枯燥,充其量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设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急能力得不到培养。

(四)形式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

企业内的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关键,会计的教学工作必须既要做到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又应该注重相互合作。但目前的会计教学中,强调的更多的只有合理分工,至于如何与人交往、团队又该如何合作,教学的内容非常欠缺。所以,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尽管财务软件的应用,帮助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仍然不符合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开设价值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很多会计专业已经开始接触到ERP沙盘模拟课程,并且将ERP沙盘模拟培训纳入到会计课程改革之中,将学生们分配到几个相互竞争的“公司”进行学习,分别把处于“公司”的每个成员设置为“CEO”、“CFO”、“生产负责人”、“销售负责人”、“采购负责人”等角色,并且让他们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确定“公司”的长期、中期和短期战略,并且要将自己的市场营销、生产方案与ERP沙盘模拟相融合,对企业的现金流、库存、生产设备、人才实力等指标清晰直观的标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训练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予指示,引导他们完成任务,加强学生对操作性质的理解,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思考。ERP沙盘模拟实训同传统手工实训课程相比实现了四大创新:

(一)实训目的的创新性

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全面、更高的视角去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战能力。

(二)实训设计的创新性

在ERP沙盘模拟实验组中每组有5到7个角色,分别是CEO、CFO、销售经理、生产经理等各种经理、助理的职位。每个小组都一个独特的“公司”,学生需要在相同的财务状况下进行“运营”,在“6到10年”后,所有权益得益最高者取胜。这种方法非常的新颖有趣,可以将学生吸引到实训中来。

(三)实训内容的创新性

ERP沙盘模拟实验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所以其内容创新性比较强,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这种实验是在对抗性的情况下展开的,所以各种情况都无法预料,学生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做出抉择。所以对于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四)实训手段的创新性

ERP沙盘实训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方式,手段比较新颖。

三、引入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会计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在ERP沙盘中结合课程设置ERP会计岗位,引进更多合理化和先进化的技术。

(二)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环境首先,高校应该增加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我ERP沙盘实践教学设置专用场地,以发挥ERP沙盘的价值,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服务。其次,高校应该带领学生们参观企业的ERP沙盘会计业务流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逼真的现实环境,提高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

(三)完善ERP沙盘会计实训教材的编制

目前在我国有许多高校已经引入ERP沙盘到教学课程中,所以也要应该将和ERP沙盘以及会计有关的知识内容编制进教材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会计培训效果。在会计ERP沙盘培训教材的编写方面,我们既要将会计岗位与ERP沙盘相结合,又要注重将会计业务的流程注入到教科书中,以达到岗位、流程的统一实践。

(四)多渠道培养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

要想确保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运用ERP沙盘的技巧。目前用友、金蝶等财务公司都推出了ERP沙盘培训课程,高校可以让教师们在课余或者假期实践参加培训,鼓励老师掌握掌握ERP沙盘的模拟会计实务流程,为ERP沙盘的会计实践教学做好准备。其次,会计学是一个边缘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在ERP沙盘的实训教学中,企业的会计人可能会和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发生联系,如果老师有参与会计实务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那么就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更好地提高ERP沙盘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