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建设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1 12:45: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思政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政建设论文

篇1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重要思想为部队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临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面对新的使命任务,部队各级党委必须准确理解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努力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党的十七大把“继续解放思想”列入大会主题,意义深远。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能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然而,从当前部队实际情况看,不少同志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有的墨守成规,研究解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思路和方法;有的固步自封,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工作推进速度慢、落实不到位;还有的顾此失彼,在指导部队建设中缺乏科学发展的观念,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之所以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归结起来主要在于学习不刻苦、思考不深刻、实践不主动。我们讲解放思想,是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的解放思想,是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解放思想,即解放思想必须符合部队发展实际。为此,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刻苦学习。学习是促进思想解放的重要途径。党的创新理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各级领导要带头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到学之求深、信之求诚、用之求实,真正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植根于头脑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层次,促进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是勤于思考。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以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为基础的。各级领导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思想是不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看看落后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跟得上;经常思考中国特色军革和部队建设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看看工作落实情况,如何总结反思;经常思考兄弟部队建设发展态势,看看自己是不是落后了,差距在哪里,如何赶上去。只有不断地思考,开动脑筋,才能自觉地从时展、实践需要、他人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差距,跟上时代进步、实践发展的要求。

三是积极实践。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勇于实践。实践为解放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一些摸不清、把不准、理不顺的问题一旦进入工作实践,往往就会变得清晰和明朗。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深入部队,在实践中加快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在实践中寻求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二、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眼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

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有的同志还没有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上来,不少工作还没有真正聚焦到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上来。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质量,关系到部队训练改革的进程,关系到基层全面建设的水平,必须将其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筹划。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相配合,必须进行系统思考、整体筹划。各级党委在筹划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时,要紧紧抓住提高部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这一主线。服务于这条主线的,要全力以赴,抓出成效。军事斗争准备是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经常性中心工作,筹划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从工作全局上突出出来,做到领导精力重点关注军事斗争准备,政策制度制定切实保障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始终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抓落实。要紧紧围绕担负的作战任务,把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每项工作、每个课题、每个指标具体分解到政治工作的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个人头。游离于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这一主线之外的工作,要删减合并,能缓的则缓,能不干的坚决不干,避免干扰和冲击中心工作。

二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履行使命能力来落实。工作落实是个动态过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力。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把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作为清晰的目标指向,牢牢把握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党委要从全局上把握部队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现状,深入分析工作落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具体可行的对策。这几年,我部思想政治建设围绕作战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抓好战斗精神准备、科学组训方式创新、重难点问题攻关、重大战备任务完成、综合保障质量效益提升等等,为提高部队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作出了积极探索。

三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要下功夫解决制约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的薄弱环节。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体现在提高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上,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证作用。对于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四是要把是否具备履行历史使命能力作为检验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成效的标准。要把军事训练质量作为衡量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成效、党委工作政绩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抓思想政治建设偏离军事训练工作、不实不深、搞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等现象。各级党委要把创造政绩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战斗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上,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创造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以人为本”已进入部队工作指导的方方面面,为部队建设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但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上,当前仍存有与部队特殊要求不统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符、与官兵的新期待不合拍的做法。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真心诚意地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为此,要坚持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是要坚持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尊重并努力满足官兵求知成才、完善自我的发展需求,既是官兵的迫切愿望,也是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要求,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必须统一起来。各级党委要把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委领导的重要职责,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官兵健康成才,引导官兵学习成才,帮助官兵在岗成事,并由此推进部队的建设发展。

二是要坚持把解决部队建设的突出矛盾与满足官兵的新期待统一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兵对训练生活、政治教育、文化娱乐等产生了新的期待;而随着中国特色军革的深入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推进,部队“快节奏、高强度、满负荷”的工

作状态给官兵的学习、休息、健康等基本权益的保障带来了诸多挑战。这就要求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着力关注和解决这一矛盾,引导官兵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当前,尤其要在引导官兵跳出自我,自觉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上加强教育,确保官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要善于把官兵的新期待同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文明进步联系起来,从官兵的呼声中感应时代前进的脉搏,从官兵的愿望中获得开拓创新的动力,以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的矛盾为突破口,引导官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满足官兵的合理需求。

三是要坚持把加强科学领导与尊重官兵创造精神统一起来。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科学的领导是前提,官兵的创造精神是关键,尊重、激发官兵的创造精神也是科学领导的应有之义。各级党委必须在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素养、提高领导艺术的同时,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党委无论是作决策,还是落实决策,都要到官兵中听一听意见,看一看效果,善于从官兵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在官兵的实践中去落实、检验、总结、完善决策,从而使各项决策真正成为激发官兵创造精神的强大动力。

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大力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部队党委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着党委领导成员对官兵的根本感情和态度,关系到党委领导成员在官兵中的形象,反映着党委领导干部的水平和素质。为此,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了解官兵,不注重学习修养,嘴上喊得多、实际做得少,工作不扎实、不落实是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必须按照“始终务实”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以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党委领导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篇2

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宿舍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作息和学习时间,共同创造和维持宿舍优美环境的决心和行动,从而利于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另外,宿舍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同一宿舍内,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会带动其它同学学习,也会成为其它同学学习的典范,可以带动室友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成员相互之间便于并乐于讨论各种学习问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培养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及人格塑造等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宿舍闲聊,“卧谈会”中,他们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学会忍耐和宽容,学会彼此尊重。另外,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协助精神,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意识。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宿舍文化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时代精神,道德规范、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等。个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致性。从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塑造教育,是价值与规范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宿舍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同属于文化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宿舍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在宿舍,同学可以“针砭时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或为某些敏感话题展开争辩,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明辨真伪,区分善恶,认识真理,有助于他们政治识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洁净、文明的宿舍物质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而且可以调适人的情绪,使学生心情舒畅,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使学生更具归属感,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系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感到被人理解和接纳,感到安全,有价值。同时,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信。网络文化和恋爱文化的健康发展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保障。宿舍内的讨论会引导其成员的追求目标,实践内容和形式。精神文化是整个宿舍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能够体现宿舍的整体价值取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可以激发成员的潜能和活力,有利于心理的成熟发展。

二、宿舍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现在高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总体上表现出追求个性化生活,自我意识较强,热衷网络文化,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带来了新的问题。

1.大学生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很少关心他人,集体观念淡薄,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刚刚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生活上有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喜欢抱怨,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思想认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由于与室友生活习惯不合、学习和休息氛围欠佳以及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原因,出现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和心里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因住宿安排不当产生管理问题

一方面,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和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比如,本科生较专科生课程多,艺术类和高年级的学生习惯晚睡晚起等,如果将他们安排在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宿舍,会为宿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因宿舍紧张,将同年级、同专业甚至同一辅导员所带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宿舍楼,这也给辅导员走访宿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便。

3.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的管理体系是专职楼管员重点负责宿舍楼来访登记,楼内安全、基础设施维护、保洁等工作,由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由于楼管员对宿舍楼内的学生具体情况不了解,文化素质偏低,管理方法简单,缺乏交流技巧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从而导致“管教分离”。

4.网络文化的冲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多数学生注重的是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功能,加上网络安全观念淡薄,价值观不够成熟等原因,导致被一些坏的思想所侵染。另外,对网络的依赖让不少人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三、宿舍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以A学院为例,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完善落实辅导员轮流入住宿舍制度,开展学生组织参与宿舍管理,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轮流入住宿舍,加强和完善宿舍管理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宿舍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新要求,配合学校的整体学生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学生宿舍楼都设有辅导员值班室,所有专兼职辅导员轮流在值班室办公。他们经常深入宿舍,除了例行检查宿舍安全、卫生状况、学生晚归情况和解决突发性事件外,更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树立“管理即服务”的工作理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辅导员会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同学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定期开展宿舍长、班委和学生党员培训,引导教育学生干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着整个宿舍共同进步。此外,在学校层面上,学生处定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比如宿舍间的篮球赛,拔河赛,开展星级(卫生星,纪律星,文明星,学习星)宿舍评比活动等,定期检查辅导员进出宿舍的记录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座谈会,及时解决宿舍管理中的问题,尽一切可能支持宿舍文化建设,做到“对学生最负责任”。

2.学生积极参与民主自我管理,构建宿舍育人新模式

学生组织进宿舍,对于充分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发挥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管理双方的信息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团委和宿管科的指导下,组织成立学生楼管会,其成员多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先进分子(校卫队员)组成。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学生楼管总会,各宿舍楼成立楼管分会和层楼管会,坚持“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协助楼管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宿舍管理和例行检查统计等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共创和谐宿舍

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校园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优化学生宿舍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使同学们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共创“安全、卫生、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氛围,共创和谐宿舍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的十一月份,A学院会例行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活动分教育类、文化类、竞赛类三大类,包括宿舍安全知识图片展、宿舍文化月巡礼影片展播、“我眼中的宿舍”摄影大赛、板报设计大赛、“我的宿舍铭”评选、“我的宿舍我的家”征文比赛、叠被子大赛等活动项目。此活动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良好的实效。

篇3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一、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必要性

宿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生活场所,它是集整体布局、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为一体。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宿舍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边场所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群体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3个层次。

要构建以上3个层次的宿舍文化,就要求大学生在宿舍这个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彼此间在价值观、文化知识、社会责任感、生活情趣等方面相互接纳,相互影响,这种状态能够体现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态度。

宿舍文化建设的文明程度、格调的高低,既反映大学生自身的精神风貌,又对大学生身心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进而引导每位成员克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宿舍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除上课之外,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宿舍。近年来,高校虽然在宿舍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第一,从宿舍物质文化层面建设上看,重视外表宏观建设,忽视内部微观改造。从外表看,宿舍楼宏伟气派,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但宿舍内却是另一番风景,床铺上被子不叠.衣服、书籍随意摆放;桌子上杯盘狼藉,杂乱无章;地面上,垃圾成堆、不堪入目。

第二,从宿舍制度文化层面建设上看,注重宿舍制度内容的全面性和原则性,忽视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每个高校都有成套的宿舍管理规范,但大多针对性不够、号召力不强、措施不力。如有些制度虽然张贴在公寓的醒目位置,但夜不归宿者有之、破坏公物者有之、乱贴乱挂者有之、乱拉乱接也大有人在。

第三,从宿舍文化导向上看.注重时尚和流行元素.鄙视奉献、淡化理想。宿舍应该是发奋学习,放飞理想的地方。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时尚、爱好虚荣、贪图享受、淡化理想、不思进取。

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立健全宿舍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1)建立宿舍文明公约,以消除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 (2)学校要把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列入学校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内容,并认真实施,严格管理,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 (3)建立正常的信息反馈和对话机制,学校或公寓管理部门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工作中的失误或不足要及时改进,力争求得相互间的理解,加强对大学生集群行为的控制与引导; (4)从基础文明建设人手,加大卫生、环境布置等检查力度,奖罚分明,调动大学生创建“文明宿舍”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积极推进宿舍管理创新

对宿舍进行人性化管理是宿舍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要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二要提高服务水准,及时提供情感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协调服务、环境服务。特色鲜明而贴心的服务,可以使管理措施得到学生的理解,促进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应转变管理模式与管

理理念,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培训, 使他们扎根于大学生宿舍中,以大学生宿舍为基地,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注意宿舍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实效性

宿舍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地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一般来说,一个大学生的宿舍,都是大于3年的存在单位。在这超过3年的学习生活中,一个宿舍的成员朝夕相处,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比较深厚的感情,都不会轻易也不愿意调动宿舍,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整体。以宿舍、寝室为单位的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表面,应从学生是否能从中受益,效果如何为出发点,注重宿舍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价值导向

大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对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呈多元化状态的今天,对大学生宿舍文化价值导向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宿舍文化要坚持努力满足青年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审美要求,既不搞统一模式,也不能放任自流,正确的态度是发现肯定它的价值,并加以引导,发扬正气,制止邪气,使宿舍文化朝着丰富多彩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 提升宿舍文化的层次和艺术品住

宿舍文化建设在内容、形式、目标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来确定。构建宿舍文化的内容体系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实践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消遣文化与创造性文化的关系,突出创造性文化建设。即使一些浅层次的消遣性文化活动,也应寓教于乐,要引导大学生从单纯的兴趣满足中升华出来, 自觉地从娱乐中感

受到艺术熏陶。二是处理好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主要以青年为主体的流行文化,在高校宿舍中也大有市场。流行文化的一大特点是通俗,对担负未来创造使命的大学生来说当然不应成为其文化生活的主导。在大学生宿舍里,从宿舍的布置到宿舍的中心话题,都应大力倡导那些高档次、高品味的文化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篇4

二、企业员工和机构的有效结合

企业员工及机构的设置里,要切实体现企业文化策划管理人员的作用,并且要做到与有关的部门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可以减低企业非必要部门的设立,此方法不失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现在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企业文化宣传者之间存在隔阂,并没有有效的结合,企业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的现象。此种组织机构极易出现双重管理或是有事情无人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如果可以对二者进行很好的整合,让其形成统一的管理,不单可以使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还可以互相帮助,相辅相成带动二者的工作效率。

三、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当今企业成功的标志是其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其成功不单显示在业绩、竞争力、活力上,而是通过学习渐渐提升思想的过程。知识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及个人对知识、精神的追求愈来愈高,也从线性思维转向创新思维。这时就要求思想政治的管理者从一定层次、水平出发,要融合多种科学知识,既要体现我党现阶段的政治方针及政策,还要突出科技性及文化性,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素养,方能提升企业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此过程中党员要发挥其表率作用,做到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四、加强员工的归属感

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能够使自身企业员工对本企业文化全面认同,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要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给员工学习的机会。除了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还可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定期进行培训。以此来满足员工对知识的需求,不仅可以让员工提升归属感,也会加深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篇5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在于利用思想教育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指的是在长时间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聚合而成,并被所有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的品牌理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均以企业员工的精神理念和思想观念为主要对象,最终目标在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稳定发展。

2.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是互补的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实施方式、作用范围和主要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一方面,从两者的实施方式来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途径是工会和党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和宣传,而企业文化建设则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主动的方式,为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创造基础。另一方面,从两者的作用范围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于改善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和思想意识,而企业文化则能够在企业日常经营和规章制度之中,融入思想教育培训和管理等工作,从而实现共同的准确和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在于企业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则在于向企业智力理想和思想素质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两者内容上的互补。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途径

1.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中人员的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由相同的人员和组织结构来完成,不需要复杂的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的过度臃肿,会对整个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在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过程中,党团组织应该是唯一的责任结构,且应做到责任分配到人,实现权责分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还有助于国有企业自身管理工作的发展创新,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归属感和凝聚力,体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避免了传统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过程中,人员冗余、管理效率低下、权责不明等多种问题。

2.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中活动形式的融合

在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过程中,需要关注企业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融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深化企业职工对于文化内涵与企业精神的认识,帮助企业员工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各个国有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活动热情与参与积极性,从而充分认可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于价值,融入企业整体文化氛围。

3.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导向功能的融合

功能融合主要包括教育功能、协调功能和导向功能的融合。其中,教育功能的融合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功能的主要功能,指的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为职工提供正确的思想政治知道,从而提高企业职工道德、法制和其他等综合素质水平,为其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由整体上促进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功能融合指的是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和综合利益之间必然存在特定的矛盾,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导向功能融合指的是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两种导向功能的相互融合,其关注的焦点在于企业职工道德观、思想观和价值观的融合。

篇6

一、“主体性”和“平等性”价值的和谐统一

在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文化构建不仅要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还要注重“主体性”和“平等性”的价值理念的和谐统一。长期以来,数千年的封建统治,致使我国难以形成具有真正独立人格的个人主体。一个人作为主体的特性被禁锢,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这种文化理念在我国的各类教育教学中被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我们在教育思想与方法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承式、灌输式教学过程,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真理的不懈探索和追寻精神以及不盲从、不迷信、实事求实的认识精神。这一点,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西方文化中注重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来解决长期以来教育中“人的失落”和“个性失落”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在于培养作为形成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人本身。主体性意识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只有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是具有了主体性意识的自觉主体,从而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生命价值、社会责任和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重视大学生作为“人之为人”的平等性价值理念的培养。平等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无条件的要求,它意味着学生的每个个体都有使个人的才能和潜力获得学校和社会承认的权利,即要求人类个体作为一个人(person)普遍得到社会实现的价值。现行的的大学教育,既受到存在于几千年封建思想造成的“官本位”、崇尚和追求权力的不平等的等级文化观念的不良影响,又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束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不平等地位,缺乏必要的对话和沟通,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智慧、能力和价值的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吸纳西方文化中的“平等”理念,采用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文化理论中所强调的平等交往、交流、对话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道德思维、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应该说,唤醒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主体性意识,培养其平等自信、独立自主、理性自律、充满开拓创造的超越性完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主体性”和“平等性”文化价值相统一原则,消除家长式权威教育的弊端,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理性选择,平等地促进学生智慧、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实现促进大学生能动性、自律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的完善人格形成之目的,这也是的人的本质的理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要求。

二、追求道德与追求幸福的和谐统一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还需要解决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道德与幸福问题。当前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既受到功利主义的冲击导致不少大学生功利思想严重、道德情感冷漠、道德理念和信仰缺失,又无法摆脱道德教育片面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体利益、最终形成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高、大、空”的空谈教育模式的尴尬境地。从大学德育的失败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体价值和社会社会是伦理道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道德追求的唯一基础,离开个体价值和社会生活的基础,道德的追求将走向虚无;而单纯强调对幸福的追求却往往致使大学生无法摆脱市场化、全球化的现实生活所带来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诱惑,导致道德责任和理想信念的严重缺失。依据道德原则行事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既对得起自己,又有利于他人;但是对幸福的追求也是必要的。幸福不是脱离人们具体现实生活的,幸福不仅关涉道德,它还关注人的美好生活。如果为了道德而必须放弃幸福,那么道德本身就有问题了,这个道德就是反生活的道德,这种道德就不是真正的道德,它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价值的道德。道德被置于客观形式化和外在约束性的地位,它只是外在的他律和消极的约束,不是个人内在的自律。个体自然不愿意自觉认同和实践这种道德,道德也会相应失去了它应有的约束力,这实际上就造成了道德与幸福生活的对立。因此,弗兰克纳说,“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因此,关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实现和道德责任形成,成就大学生良好的德性品质,是大学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建设的理论之树应扎根对幸福追求和道德追求相统一的基础之中,既通过回归生活世界,充分考虑受教育者成长中的现实需要,引导其追求和实现好的生活,也就是幸福的生活;又依靠道德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建设的真正使命。

作者:毛旭东杨丹单位:武汉大学

篇7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于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人文思想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协调校园人际关系。

高校校园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最后一站,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场所。有效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努力,共同构建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形成这种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宣传校园文化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组织内容等,能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增加学生们的学术思想与文化内涵。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改变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的局面,就要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与知识层面入手,从而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有效地提升与优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给我们带来更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腐化败坏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对当代大学生尤是如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内在涵养,能够使学生在接受健康思想与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从纪律、理想、道德等各个方面来武装自己,抵制各种腐化败坏的思想,保证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影响与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充满力量,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要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扩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高校就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其建立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恰恰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2、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增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现今,我国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等各方的压力,对其思想与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所以,高校要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念,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内容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效果等都要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导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2、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作用。

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必然存在着的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这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思想文化培养等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与制约下,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产物将很难出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为当代高校校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分属不同部门,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组合

从高校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仍分属不同的教育部门。一般来说,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属于学校团委以及宣传部的工作范围,其大都是通过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来开展活动。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分属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研中心等机构,其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授来进行的。这两者之间的影响与渗透较少,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统一,从而降低了学校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性,限制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性能发挥。

(二)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失衡

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都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仅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的发展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但是,当前许多高校都陷入了这一误区:仅是对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进行探索与挖掘,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这种缺乏精神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领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想要切实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就需要要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才能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文精神教育的总体规划纲要之中。就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等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育人环境的营造,能够督促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身发展。

(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

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就要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对其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切实督促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不是让大学生被动性地被这些制度、规范所管制、所约束,而是要使得其将自身的行为与制度要求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地引导自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制度的建立对于具有负面影响的不良文化产物的产生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切实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篇8

二、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点

社会的进步促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自我崇尚也使得他们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感受不到先进人物的精神高度,更会使其产生质疑心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向先进代表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不信任[4]。

三、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青年高校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就需要围绕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9

1.1有助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生在蜜罐里,长在红旗下”,从小生活在家庭、学校营造的良好环境中,对国家的真实国情缺乏了解。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让他们对我国发展的真实现状有最直观的了解,让他们能够真正有所想、有所感,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1.2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所谓社会实践,就是将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实践中来检验、发现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用实践来指导理论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逐步加快,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大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教科书的更新会远远滞后于社会的需求,这导致学生刚学到的有些知识在他们离开校门的时候就已经落伍,这就要求学生到社会中去验证自己的所学,并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在社会中更新自身的知识。[3]

1.3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直备受呵护,家庭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室环境,从小到大很少遇到挫折,这导致他们平日里自视甚高,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显示出信心不足、垂头丧气。因此,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成为如今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症状,这些学生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经常会难以适应社会的环境。而社会实践就为他们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社会实践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让他们在实践的挫折与困难中逐渐锻炼其意志,培养其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使其毕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

1.4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时候不是独立的,需要在一个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去共同努力协作完成任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到每个人的优点及其对团队的价值所在,了解到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了解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其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与同事的关系、与指导老师等的关系。通过团队学习,大学生会树立应有的责任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素。

1.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调查显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差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匹配这两方面。[4]择业观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匮乏,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处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理性、更长远的择业观。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集中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个性特长等方面。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更早的知道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他们能够较早地针对企业要求拓展自身素质,在将来的就业中占取先机。

2.当前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自80年代开始,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和各个高校的努力下,社会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越来越贴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社会实践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实践只不过就是学校交代的一项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应有的指导。而部分学生则不知道社会实践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去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浪费时间,经常随便找个单位盖章敷衍了事。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社会实践在好多学校和学生那里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而成为一个应付的差事。

2.2学校与企业的脱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学校主要进行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而企业则更注重工程应用技术的开发;学校注重学生的培养,而企业则更注重其生产秩序和生产任务。这些差别导致在大学生实践安排的时候学校难以与企业寻找到共同点,实践工作难以推行下去。

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一些建议

3.1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工作重要性的教育

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老师和学生明白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总根本上转变认识和态度,强化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参加的方式由被动的应付进行转变为主动的争取参与。只有师生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态度上转变,才能切实有效地将社会实践工作推行下去,社会实践工作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3.2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制度化、有序化地进行。这就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配合协作进行。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也要认识到大学生在企业实践对企业带来的好处。通过“官产学”共同协作,逐步建立起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篇10

(二)基本特征

1.先进性。先进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水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用中国化的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2.引领性。品牌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品质优良,能够在一定时期和领域内发挥引领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形成的优秀成果,能够影响、带动和引领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迹和方向。

3.认同性。品牌是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的,有较高的知名度、赞誉度和普及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受众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要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熟悉、认可、接受和喜爱,并且乐于参加,也就是得到广泛认同。

4.典型性。品牌是一种标志、标识,因其“高品质、有特色、影响大”而区别于一般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是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地域、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培育、发展、提炼、升华而来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代表,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性就是方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志,必须遵循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按照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做到政治性与实效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更有针对性。

(二)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统一的原则时代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总和,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传统性也称传承性,是指将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观念、习俗、习惯等传承发扬。一个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还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传统性,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指导实践发展。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根源,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实践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进理论的完善与成熟。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品牌的培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品牌的发展规律、内容体系等,积极探索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提升,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活动案例,用教育品牌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坚持整体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需要站位全局、科学规划,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整体规划,必须统筹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必须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品牌建设中,除了坚持整体性之外,还要坚持操作性原则,即品牌既要具有现实意义,也要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只有将二者有效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途径和方法

(一)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抓住三个着力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前进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着力点。一是要通过学术讲堂、理论沙龙等,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二是要通过文化文艺活动、实践教育活动等具有感召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培育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3.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也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近些年来才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和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不多。因此,应当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关键着力点进行强化。

(二)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找准三个切入点

1.抓住学术领域这个切入点,推进学术品牌建设。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下功夫。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编写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二是在学术教育方面下功夫。高校是一个学术性组织,学术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进一步弘扬学术精神,培养学术能力,鼓励学术创新。

2.抓住环境氛围这个切入点,推进活动品牌建设。一是建设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重要的育人手段,要以其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引导人、感染人、熏陶人。二是建设实践活动品牌。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着重培育一批丰富的实践活动品牌。三是建设网络活动品牌。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的建设也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平台,建设一批网络活动品牌,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3.抓住典型引领这个切入点,加大人物品牌建设。典型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即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引导人、教育人,弘扬先进正气,使先进文化具体化、生动化。利用先进典型来示范引领,一方面可以弘扬先进,另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要继承和发扬典型育人的方式,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品牌。

(三)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强化三个关键点

1.科学规划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规划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要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全局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全局,因此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纳入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力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全局性。二是要结合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区域发展趋势、学校专业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突出特色。品牌的规划要体现典型性,要在符合时代要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提炼出独具特色、内涵深刻的品牌,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命力。

2.精心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实现精心培育,就必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进行提炼与总结,为使其成长为优质品牌创造条件;对优质品牌进行扶持,使品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在人员上给予保证。要建立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管理队伍,使品牌有人负责管理,能够实现长效发展。三是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资金是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大对有潜质的优质品牌的投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3.推广交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品牌代表的是最优秀的成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品牌只有不断推广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搭建品牌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优秀品牌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激励各高校积极参与品牌建设活动,形成重视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组织各种层次的品牌交流推广会,对优秀品牌进行交流推介;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在校内开展品牌的宣传推广,总结提炼品牌特色,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广泛宣传,使品牌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四)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必须把握三个支撑点

1.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是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要建立评估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进行规范,从不同侧面加强对品牌的评估,通过评估全面了解品牌的运行情况、学生参与情况以及品牌的效应等。二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品牌的监督和管理,按照品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监管。三是要及时进行反馈。对于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