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02:07: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职图书馆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传统的管理制度亟需改善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图书馆无论在管理目标方面还是管理手段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人员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馆内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率较低,服务水平与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实现一致,而呈现脱节。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从而明确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即服务于广大读者,服务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在高职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有利于创新高职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节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要
高职图书馆的经费并不富裕,实行质量管理以后,可以使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高职图书馆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纸质图书资源结构较为混乱。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以后,在业务指标当中,专业图书采购不能低于百分之七十,最近二年推出的纸质专业图书与国家示范性校建设专业每个应在2000册以上,每年图书流通率应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些标准的设置都不利于图书经费的使用。因此要求图书馆管理部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措施,转变观念与认识,使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引入高质量的专业图书,使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才能帮助高职院校获得健康发展。
(三)明确工作目标,更好的为读者服务的需要
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以后,首先要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思考一年中的工作任务,要能有效控制常规工作、重点工作、改革与创新工作三个重点。只有做好常规工作才能履行工作职责。把握好重点工作才能做好一年的工作,而只有实现创新与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明确工作任务以后,要求馆领导在推行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学校的所有人员都可以监督馆领导的工作,有利于全体馆员认真效仿,才能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才能顺利达到建设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四)引入竞争机制,激励馆员的发展的需要
与高职院校的工作相比,高职图书馆的基础工作较多,工作人员都处于第一线,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工作缺乏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员工不具备竞争意识,缺乏责任心与事业心,不追求工作成绩,认为干好干不好都一样,工资和福利都不能少。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高职图书馆事业得不到顺利发展。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以后,学校内部人员都可以管理图书馆,都可以在图书馆管理中出谋划策,可以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促进图书馆不断完善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有利于实行图书馆内的竞争。
二、加强高职图书馆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规范工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当前高职图书馆已经全面引进入网络技术,在采编工作、期刊工作、流通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职图书馆还需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采编工作、期刊工作、流通工作更好的发展。不但如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职图书馆还需制订规范的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要想建设电子期刊与电子书库,还需进一步依靠网络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利用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在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下,高职图书馆可以增加电子馆藏,使图书馆的电子书库越来越丰富,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利用图书馆的电子书库得到更为丰富的电子图书。
(三)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高职图书馆还需重视传统图书馆的作用,因为当前的高职图书馆不只是服务于那些使用网络的读者,当前还存在一部分不能熟练使用网络的读者。所以,高职图书馆不能淘汰传统图书馆的做法,在继续应用一些传统做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数字图书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来进一步充实传统图书馆,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但在此需要重视的是在传统图书馆建设中需要引入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高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加快读者在应用图书中的查询、借阅与归还行为,享受更加丰富的读者体验,提高阅读质量。
三、结语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求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科学制订工作流程、努力建设数字图书馆与复合型图书馆,认真做好高职图书馆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工作,高职图书馆才能在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使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没有系统的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缺乏沟通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反馈的实践现状。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实施完整的绩效管理,更谈不上实施系统的绩效反馈。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管理研究与探索”课题组于2012年4月展开了《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绩效管理施行情况问卷调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81.36%的广东高职院校图书馆只做年终总结评比;在已实施绩效管理的图书馆中,13.56%的图书馆只进行绩效考核;只有6.78%的图书馆实行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许多图书馆忽视了绩效反馈这一环节。此外,管理者与馆员之间缺乏沟通,集中表现为反馈渠道不畅、反馈方式粗糙、反馈方式单一等方面,馆员只能获知笼统的考核结果评价。由于管理者没有与馆员就考核结果进行详细沟通,不少馆员认为绩效考核对自身的工作改进并没有影响,《调查》反映74.78%的受访馆员认为绩效管理成效低,未能发挥提升图书馆绩效的作用。
2建立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意义
2.1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对成功实施绩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周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5个环节。然而大多数图书馆不重视绩效反馈,事实上绩效反馈作为绩效沟通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并对各个环节的实施都有影响。在绩效计划方面,由于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不断的循环,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开始,通过绩效反馈面谈,管理者与馆员可以协商、确定下一个考核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在绩效管理与实施方面,反馈本身就是进行持续沟通和收集绩效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绩效考核方面,绩效反馈往往影响着绩效考核的效果及其激励、奖惩与培训等功能;最后,在绩效改进方面,绩效反馈面谈的成功与否决定着馆员接受绩效改进的认可程度和积极性,影响改进计划的实施。因此,反馈环节是否科学、合理对整个绩效管理实施的成功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7]。
2.2有助于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图书馆整体绩效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往往只是进行了绩效考核而没有将绩效考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馆员,也没有思考影响绩效背后的原因。从而馆员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很难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绩效反馈的目的是通过反馈使馆员与管理者对考核结果进行双向沟通,管理者对馆员的每个绩效考核的指标结果进行反馈,并分析考核结果的原因,肯定馆员的优点,分析其不足的地方;馆员可以向领导提出自己对于考核结果的看法或是需要上级提供怎样的支持,从而制定绩效改进的计划。深入而有效的绩效反馈沟通,不仅能为馆员的努力指明方向,激发馆员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馆员的自我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图书馆良性的沟通氛围和积极的组织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绩效。
3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可行措施
通过建立正式的绩效反馈渠道、非正式的绩效反馈渠道以及考核申诉制度,多种措施全面结合,进而保证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有效实施。
3.1保持畅通的反馈渠道
畅通的反馈渠道是保证绩效管理反馈机制运作的基础,反馈途径有很多种,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是上级与馆员之间进行面谈。面谈存在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包括在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正式的指导性面谈,以及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后进行总结的反馈面谈,根据面谈形式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面谈[8]。采取正式的绩效反馈面谈,要先建立《绩效反馈面谈表》,将面谈内容记录下来,形成正式的书面记录,为员工改进绩效提供事实依据。正式的面谈通常会给下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而非正式的反馈面谈能够补充正式面谈的不足,它的形式、时间和场合比较随意,能够让馆员更加放松,比较容易建立部门领导与馆员之间的融洽关系。与此同时,反馈应该是经常性且及时的,在实际工作中,部门领导要通过日常的工作汇报、部门周例会、日常工作指导等关注馆员的工作状态,管理者一旦发现馆员的绩效或工作存在缺陷,就应该立即沟通,防微杜渐。
3.2建立考核申诉制度
考核申诉制度是绩效管理反馈机制能够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绩效管理的独立性较弱。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绩效管理多数由学校人事部门主导,《调查》反映88.14%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其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组织过程由学校人事部门主导,甚至近一半(49.15%)的图书馆完全由学校人事部门决定,客观上导致高职图书馆的考核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高。另外,由于部分高职图书馆的馆长没有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对图书馆业务不是很了解,在工作管理上和与馆员的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摩擦。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馆绩效管理实施中,必须建立申诉机制,使馆员对考核结果不满时能够有申诉的机会,通过规定一定的有效申诉期间和申诉方式,如考核结果公布后在规定的申诉期间内提出申诉,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向图书馆或学校人事部门提出申诉[9]。通过实施考核申诉机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馆员都能够感受到绩效管理的严肃性,也能较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3.3提高管理者的沟通能力
图书馆管理者在与馆员的绩效反馈面谈中起到主导作用,其表现直接影响到面谈的效果。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较多高学历和学校领导的“家属”,图书馆领导在与这些“家属馆员”进行绩效反馈面谈时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图书馆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部门领导应在面谈中更多地以倾听的方式同馆员交流,让馆员自己谈工作的进展情况,站在馆员的立场去倾听,允许馆员对考核反馈提出不同意见,与其共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馆员的沟通中,应注意对事不对人,明确指出问题所在,不要用一些模糊而笼统的评价,如“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语言上多肯定少批评,要善于营造一种平和的氛围,建立与馆员的信任关系。管理者要真诚地帮助馆员认识到考核不是在挑他的毛病,而是帮助他真正去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
3.4采取灵活的沟通方式
在绩效反馈面谈中,面对不同绩效的馆员,要因人而异。面对绩效优秀的馆员,一定要对其优秀的表现加以认可;另外,表现优秀的员工往往要求较高的成就感,有比较强烈的个人发展愿望,所以在沟通时尽量采用讨论的方式,和馆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面对绩效较差的馆员,不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关键是要分析其绩效差的原因,而不要一概认为是个人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对年龄大的、工龄长的老馆员,要以尊重、鼓励为主。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较多的“家属馆员”和从其他行政部门转岗的人员,因此年龄大的馆员较多,他们缺乏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可能对一些新知识、新工作方法的掌握比较慢,因此绩效可能不高。对待老馆员,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的同时,要适当提醒过去的成绩不能代表现在或将来的成绩,让他们接受现实的差距,但也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绩效[10]。
【中图分类号】G2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03-02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ataloging work on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from six aspects that are the problems of the cataloging ideas, cataloging data quality, class indexing, subject indexing, the introduction of external cataloging data and OA literature resources cataloging.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Document catalog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高职院校图书馆(简称高职馆)是学校重要的教学服务研究机构,也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任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任务,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献资源进行标引和编目(统称编目)是高职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图书馆揭示、整理馆藏文献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在高职馆的编目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编目思想观念问题
高职馆的文献编目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图书馆文献整序工作中的业务核心工作,编目人员相比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自豪感。编目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阅览、流通等图书馆其他读者服务工作,影响到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及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新形势下的高职馆编目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编目工作的技术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模式、工作职能等对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然而,许多高职馆的编目人员不能适应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认给编目工作前途渺茫,反映到实际状态中,就是面对工作身心疲惫、情绪低落、思想涣散,这些不良情绪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有同志认为的“职业枯竭”现象。[1]高职馆的编目人员的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编目人员的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无疑会给编目工作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高职馆编目工作人员,要及时地转变编目的思想观念,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跟上新形势下编目工作前进的步伐,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新的编目理念,学习新的技术方法,不断进行工作创新,使古老的图书馆编目工作焕发出新的青春。
二、编目数据质量问题
一些高职馆的机读目录数据库存在着编目数据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3方面:一方面是机读目录数据库存在冗余数据较多,有的图书馆的冗余数据占到全部数据的20%以上。究其原因来源于几方面:其一,在早期进行回溯建库时,部分高职馆为了赶进度,单纯制定了每人每天的编目记录数量。编目人员为了尽快完成编目工作定额,将一些本应集中编目处理的文献,强行拆分为若干条书目记录,从而导致机读目录数据库充斥大量冗余数据。其二,对本应集中编目的多卷书,当各分卷陆续到馆齐全后,本应修改和合并原有的各条分卷编目记录为一条集中编目记录,而编目人员为了省事,对书目记录的合并工作不予理睬,也导致机读目录数据库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另一方面是存在编目数据不全的问题。[2]部分外文文献、保密文献、内部资料等,由于文献存在多种外文语言文字,编目内容信息复杂等原因而未录入机读目录数据库。第三方面是存在编目数据信息质量问题,部分文献编目数据的信息不全、不规范、错误较多。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馆在早期进行馆藏文献的回溯建库工作时,整体编目工作计划不周,业务技术培训不到位,数据检查审核不严格所致。
三、分类标引问题
分类检索途径是高职院校读者最常用的检索途径之一。尽管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主题检索途径的利用率在不断上升,但对于已经习惯于某些常用分类类目的高职院校读者来说,使用自己所熟悉的分类检索途径,可以收到输入一个分类号,结果检索到一大片相关类别文献的效果,再从中进行筛选更为重要合适的文献加以利用,仍然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然而,在部分高职馆的编目数据中,其分类标引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几方面:其一,检索用分类号数量少,类分深度低,不足以完整、准确地反映文献的内容特征。如文献检索分类号数量少,表现为只有主要分类号,而缺少必要的附加分类号、分析分类号、综合分类号;类分深度低,表现为分类号级别较粗,没有类分到最为恰当的类级。由于“69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字段的“$a分类号”子字段为检索用分类号,不仅其类号级别应尽可能的详细,以便更为准确、深刻地揭示文献内容,而且其分类号数量应尽量完备、齐全,以满足读者从不同分类号角度检索的需要。
四、主题标引问题
毫无疑问,目前在高职馆的机读目录中,主题检索途径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尽管读者在检索文献之前,可能不知道所需要文献的准确题名、责任者和应具有的分类号,但却十分清楚自己所需要文献的内容,这就是主题概念,而主题检索正是符合读者的这种检索思维特点的一种检索途径。正式由于主题检索具有专指性强的特点,所以深受读者欢迎。然而,在高职馆机读目录数据库的编目数据中,其主题标引却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部分高职馆的机读目录编目数据中缺少主题标引。部分原因是沿用了手工编目时期的习惯,即由于主题目录的编制难度和工作量使编目人员难以承担,因此在文献目录体系中没有编制主题目录。其二,虽然设置有主题目录,但由于编目人员的技术水平所限,其主题词标引不规范、不全面、不正确。其三,对于早期回溯建库的编目数据,在没有设立主题检索点的情况下,也没有配备作为弥补措施的由分类号指向主题词的索引分类主题索引,使读者对这部分编目数据无法进行主题途径的检索使用。
五、采用外来编目数据问题
目前,部分高职馆在编目工作中大量采用外来编目数据,由于对外来数据不认真检查核实,盲目地照搬照套,[3]致使机读目录数据库的文献编目数据质量受到影响。这些外来编目数据分别来自出版社的CIP编目数据、书商公司的编目数据、网络数据库的编目数据等。由于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存在一些对文献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编目不规范、不正确、不完整的问题,不完全适合高职馆机读目录数据库的使用,需要经过审核和修改后方可使用。对于书商公司所提供的编目数据,由于往往存在照抄CIP编目数据,或采用简化编目的方法,致使编目数据的质量受到影响。即使是理应编目质量最好的著名网络数据库(如GALIS、国家图书馆)的编目数据,也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使编目数据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因此,高职馆编目人员在编目工作中,如果对这些外来编目数据不加以仔细地分析、审核、选择,而是一律照抄照录,则会使本馆文献编目工作及机读目录数据库的质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
六、OA文献资源编目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通过互联网免费存放或获取全文文献信息资源的OA(全文为Open Access,翻译为开放存取,简称OA)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般地迅猛发展。[4]OA的标志性纪念时间也不断产生:2008年10月14日被确定为世界第一个“开放存取日”,2009年10月19日~2009年10月23日作为第一个国际“开放存取周”,荷兰高等教育部门宣布2009年为“开放存取年”。OA运动对于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高科学研究的劳动生产率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世界各国平等、有效地利用人类的科技文化和科技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一些高职馆对此反应却比较迟钝,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仍然固守传统的纸质印刷文献,对数字化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热心不足,对OA文献资源更是敬而远之,致使高职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之路走的颇为艰辛,也无法满足学院的教学需求和读者对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渴望。有些高职馆甚至仍在不遗余力地一味找领导要经费购买传统的纸质印刷文献,而未引起对OA文献资源建设的足够重视。由于没有OA文献资源作为基础,自然也就缺乏OA文献资源的编目工作,使馆藏资源建设失之偏颇。
参考文献
1 刘江华、李小华.剖析高校图书馆编目员职业枯竭现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1):158~159
关键词: 图书馆档案;档案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
Key words: library archive;archiv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34-02
0 引言
在人类社会中,档案真实的记录着各项实践活动,它承载着历史。图书馆馆藏档案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照片、文字、声像电子文档均属于不同载体的资料,它们验证了图书馆历年的实践工作成果,同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价值。
1 图书馆档案的重要意义
1.1 发展高职图书馆需要以图书馆档案作为参考和依据。做决策时以信息为基础,图书馆档案记录着图书馆的活动,同时反映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因此这些档案信息反映出来的图书馆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进程均是及时、准确和全面的。图书馆的领导依据这些档案信息作出决策,制定政策和对图书馆的未来做出了规划。图书馆发展建设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图书馆领导可以根据详细的档案信息决策内部职务的认定,考评图书馆员职称,对人员进行规划和培训。图书馆业务档案是对图书馆业务活动真实客观的反映,包括记录了图书馆的日常管理,还收集了各类业务统计数据和报表,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的原始资料。
1.2 图书馆科学管理的中介和载体是图书馆档案。它为科学的管理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平台。由于它能够总结出图书馆的活动规律及工作特点,并能全面地反映管理工作中的成果教训。此外,利用图书馆档案来对图书馆进行科学的管理,它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对档案资料标准规范的管理,这样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档案的有利条件,以提高图书馆实际工作水平。
1.3 为图书馆建设和图书情报理论的研究提供资料保障。图书馆档案拥有丰富的资料数据,从而为图书情报事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因此它能够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建设研究以及影响着图书情报学和情报事业。
2 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现状
2.1 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管理不受重视。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把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归纳到基础工作之列,对档案管理意识还很淡薄,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就是忽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这方面意识。另一个就是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员,没办法统一集中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凌乱、残缺,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和连续性受到影响。
2.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调查发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该归档保存的很多没有收集;档案收集之后保管人员不明确;无法有效落实档案借阅、入藏等制度;图书馆档案分类体系不科学、系统导致各种类型的档案混杂;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明确。
2.3 不合理的档案结构。一些工作计划总结和年鉴一般会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的收藏重点。收藏日常管理和业务的内容较少。并且档案载体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目前不合理的收藏结构和中心,将阻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4 资源多闲置,开发利用率低。图书馆实行半封闭或封闭管理模式,导致大量档案资源被闲置,而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才能使用。图书馆档案数字化进程的滞后,也限制了开发利用图书馆档案资源,读者无法使用到有价值的档案信息。阻碍图书馆档案充分开发利用的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和单一的纸质档案载体。
2.5 档案具有单一的服务方式,其服务层次较低。在高职院校,很少加工图书馆档案资源,其图书馆档案服务方式主要是被动服务。仅仅进行单纯的收集档案,保管档案,为读者提供较低层次的借阅服务,不能为图书馆和院校发展提供高层次、多途径的服务。
3 规范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提升图书馆人员档案意识。新形势下要求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档案意识,档案管理工作要从自身做起。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相互影响着,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有利于图书馆相关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更高效和深层次地服务于读者。
3.2 科学分类,建立系统的档案体系。目前,图书馆档案包括业务和综合两类,具体有业务类、文书类、设备类、人事类及其他。①业务档案是形成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其保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它直接来源于图书馆本身。业务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规划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报告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统计和总结报表;文献馆藏量、历年经费变化、购书及借阅情况等一些相关技术数据能够反映图书馆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论文、著作及其原件和工作研究的专题资料、科研成果。②文书档案主要有: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以及内部问题的调查资料;图书馆年度总结计划材料及其工作的会议电话记录;由上级领导下发的讲话记录和材料。③设备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关于随仪器设备的文件;登记图书馆的各种财产设备;在接收、引进、使用、维修和改进仪器设备时产生的文件材料等。④人事档案包括两大类:读者档案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档案。⑤其他。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图纸、照片及馆名的题字等;图书馆举办各种活动的材料;馆际协作协调活动的各种材料;图书馆自编的学术刊物及内部交流资料等。
3.3 档案的结构需要优化,档案内容需要多样化的形式来丰富。首先,档案工作需将实物、音像、数字档案等这些非文字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当前载体具有多样化和形式化多样化的特点,根据此特点来进行归档,其中归档有奖杯、音像、光盘、照片、奖状等多种形式。这部分档案保证了图书馆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使记录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是最有价值、最难得的佐证资料。再次,历史性材料是以文字的形式来反映和记录重要活动、大事件的文字材料,然后对其记录存档。历史性材料的整理与收集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在以后馆史和年鉴的编纂工作中,历史性材料能为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3.4 在建设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为实现文档操作模式的一体化,首先结合档案管理与文件处理这两个过程,进而将其归入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这种一体化的操作模式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第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在文件处理过程中,一次性完成大量的文件输入有利于共享信息资源,同时也能够弥补纸质文件的缺陷,这是由于电子文件传递与处理是通过标准化文件格式完成的,从而提供给各级档案工作者一个真实的操作平台,进而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实质性进步:档案管理工作更直接和具体,档案查考更快捷和方便,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对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美.浅议图书馆档案工作[J].山东档案,2008(6):60-61.
1、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困境
图书馆被誉为“文化的圣地”、“知识的殿堂”,汇聚了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拥有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音频、视频资料在内的大量信息资源。图书馆为师生存储、管理、发送、传递和使用信息提供了方便。图书馆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特别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一定的困境。
1.1 资料存储形式侧重于纸质
由于受经费、观念、评估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资料还停留在纸质文本方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耗时烧钱的系统工程,大部分高职院校难以承担,数字资源的最大好处就是有规模效应,即使用的人越多越划算,高职院校恰恰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因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一方面,师生抱怨图书馆的资源不够用,另一方面,图书馆诉说资料利用率太低。由于受观念的影响,图书馆管理者总觉得采购看得见摸得着的纸质资源划算些,还有评估对藏书数量的要求使得采购时只关注数量不看质量,导致图书馆存在大量过时、低质的图书和资料[1]。
1.2 现有设备和存取模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随着电子资源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未及时升级导致资源的可使用率不高,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导致资源的易用性较差,严重影响了本来就有限的资源的可利用性。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迫切需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网络设备都能方便、快捷访问图书馆资源,这些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无法满足。
1.3 图书馆人员素质和服务理念有待提高和改变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图书馆招人大都是以学图书馆专业为主,但随信息技术发展,传统图书馆专业的编目,检索等看家本领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甚至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因此图书馆人员培训,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培训迫在眉睫。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管原有的守业看摊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用户迫切需要积极主动的服务模式,需要图书馆协助用户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方面提供深层次的服务。
2、MOOC时代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MOOC是英文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家习惯音译为“慕课”。慕课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2008年提出,直到2011年得到关注,2012年MOOC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目前已出现Coursera(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Daphne Kolle和Andrew于2011年11月创办),Udacity(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巴斯蒂安.史朗正式于2012年1月成立),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注资于2012年5月成立的)三大主流平台。虽然国内MOOC起步较晚,但国内许多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也已宣布或者已经成功加入MOOC,开始与全球的大学生共享优质课程。MOOC将将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深刻的冲击,引发教育方式的深度变革,被誉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MOOC存在于开放的网络平台,MOOC对我国职业教育以及为教育服务的图书馆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对图书馆管理者的影响、对专业或学科馆员的影响和对普通馆员的影响。这些影响将引发我们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些思考[2-4]。
2.1 MOOC对图书馆管理者的启示
MOOC加速了教育国际化。随着全球,特别欧美许多名校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免费MOOC课程,我国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名校也不断加大MOOC课程的开发,使得世界上任何角落的只要能上网就能进入MOOC课程学校,分享到全球最优的教育资源。MOOC强调知识服务社会。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了解MOOC对教育的影响,在图书馆建设、人员招聘、工作计划制定、员工培训、资源采购等方面考虑MOOC时代对图书馆的特殊要求和深远影响。图书馆管理者面对MOOC时代必须学习再学习,思考再思考,才能提供符合广大师生需求的满意的服务。
2.2 MOOC对图书馆专业馆员的启示
高职院校的专业馆员是从本科院校的学科馆员自然演化而来,专业馆员就是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资源的支持。高职教育目前正处于一个课程体系重构、教与学方式变革的阶段。其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相匹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方式都需要跟随其变革趋势。随着MOOC时代的到来,教育评价方式出现多元化。例如Coursera平台的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MOOC时代更加重视教学反馈。从三大平台的互动形式中发现,课程论坛交流形式是教师的首选,课程短视频中穿行提问方式比长时间的视频课程更受欢迎。MOOC时代课程平台更加自主化。目前除三大MOOC主流平台外,不断有新的MOOC平台出现,比如谷歌的Open Course Builder、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日本的Schoo、德国的iversity等平台,虽然Coursera平台提供了中文版平台,果壳网也提供有中文学习社区――MOOC学院。如何方便高职师生学习MOOC,促进MOOC在高职院校良性发展,协助师生建立自己MOOC课程,协助搭建属于院校自主平台,将是高职院校专业馆员的主要工作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2.3 MOOC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启示
MOOC课程正好满足了学习型社会的需求。MOOC课程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方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时间段。学习者利用MOOC平台,除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需要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课程论坛讨论区进行学习交流,参与课程作业互评等可以促进学习者更深刻理解课程内容,而不仅仅只是浏览课程资源、观看课程视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作为信息的发送者。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想要获取更多知识技能的出发点虽好,但是也要酌情考虑课程的选择。在MOOC中,许多学习者在选择课程开始学习时,没有认真了解课程性质和课程要求,只是凭着课程名称或者授课教师而来,同时选择了许多门课程,认为自己可以顺利完成,但在课程中会遇到时间冲突问题、课程语言问题、课程内容太过于专业化等,最后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所以对于课程学习者,不管是参与网络学习或者实体课堂选修课程,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3、MOOC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面对MOOC时代的来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必然引发用户对图书馆需求的变化,这对图书馆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机遇。图书馆要从服务模式上改变以适应MOOC时代,也是信息时代融入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必然。
4.1 图书馆参与MOOC的调查研究
虽然MOOC已风靡全球,关于MOOC的平台、课程已有许多,国外已有许多图书馆如何参与MOOC的理论与实践,但由于MOOC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国内大多数高校的MOOC才刚刚起步,由于国内与国外在教育体制、网络环境、技术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国外的有些经验不能直接照搬至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员应该结立足自己院校特点,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开展对本单位师生参与MOOC的热情、用户需求、MOOC 使用习惯、遇到的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基础上结合MOOC时代需求优化图书馆工作流程。为教学开发和使用MOOC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数据上的支持。
4.2 图书馆参与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建设
信息素养培养历来是图书馆参与学校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图书馆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地位越来越弱,逐渐由主导变为辅助,有的图书馆干脆放弃信息素养培养这块阵地。MOOC时代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良机,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可以组织人员开发信息素养培养的MOOC课程,通过MOOC课程的实际开发激发图书馆人员学习MOOC,认识MOOC的热情,营造图书馆学习。开发和应用MOOC的良好氛围。
4.3 图书馆成立MOOC小组,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4]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国内大多数高校在图书馆引进人才中力度不大,因此人才不多甚至人手不够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依靠勤工俭学学生维持正常的运作。面对MOOC时代的挑战,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成立MOOC小组,小组成员最好由计算机、英语、统计学,教育学,法律、心理学等专业人员组成。MOOC小组研究MOOC制作流程,MOOC使用习惯,MOOC平台特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利用MOOC,帮助教师制作MOOC,图书馆才能正真为师生服务。因此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馆员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4.4 搭建与其他高校MOOC课程合作建设的桥梁
任何一所高校收藏的信息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资源。在MOOC活动中,参与学习者人数众多,具有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背景,根据自身发展及课程规定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一所高校图书馆不可能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单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需求[4]。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加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以便为 MOOC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结语
信息技术的每次进步和发展都给图书馆带来机会,MOOC时代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已实实在在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图书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波.环境下的图书馆角色定位与服务创新.图书与情报,2014(2)
1学校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缺少对这方面的研究,而是比较普遍地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生产、服务一线,不是去搞科学研究,只要学生们具备了岗位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就算是一名合格的高职毕业生,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信息素养教育,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就足够了。
2经费不足
学校的经费问题也是阻碍信息素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购买图书馆馆藏资源、多媒体设备、建设校园网络都必须高投入。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杂费和社会资助,国家财政拨款只占小部分。学校需要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大笔资金购买设备充实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所以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开销,在经费的分配上即便是领导意识到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可能是力不从心。
3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世界各地发展信息社会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据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有待增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4信息化教育环境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在本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部分同学和教师有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愿望,也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知识。但是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环境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同学和教师感到图书馆的馆藏不足,等。
5图书馆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大多数师生学习知识和扩大视野的主要场所,但还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不满意,在馆藏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图书馆馆员的服务不尽人意等,这说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应加大馆藏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利用教育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加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1国家政策的支持
信息化社会,政府机构尤其是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促进高职院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并为其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各种便利。在中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明确21世纪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改变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把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信息理念的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在中国,目前从事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的主要是教育界和图书情报界。但是这两股力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联合,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造成了在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中力量分散、宣传缺乏成效、重复研究现象较多和不少研究盲点等现状;同时,由于相关部门不够重视,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也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有效支持。因此,中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要想全面开展起来,首要任务还是要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行动委员会”的全国性专门机构或组织,负责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好整体规划,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统一协调,避免以往课题重复、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协调的弱点,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的成效。除了对高职院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给予政策上的鼓励与支持以外,财政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可采取各种灵活的措施为高职院校建设基础信息技术软硬环境创造条件、筹措资金,由政府牵头来组织通过各种形式来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与资助。
2加强学校的领导和宏观协调
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系统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信息素养教育必须由高等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统一布置并指导,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中,在学校的整体范围内系统地实施教学,保证信息素养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教学条件,把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对教师工作评估内容,加强督促检查,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1]信息素养教育还涉及到如何尊重知识产权、如何分析信息的价值及成本效益等社会、法律、经济、伦理等方面的有关问题,涉及到许多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必须加强学校管理职能部门、相关院系、学科专业教师等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以获得他们的重视与支持,达到各方积极配合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学习具有建构的、交流的、阐释的、协作的和反思的特点,学生面对的是信息时代不断变革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和老师要引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与就业需要。
网络时代,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不再依赖于图书馆,他们更多的是求助于互联网,所以图书馆面临着如何吸引和留住读者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随院校从各种途径升格、改制或组建而成,水平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基础较差,图书馆工作存在着馆藏资源建设质量不高,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偏低,读者服务水平不高,图书文献利用率不高,图书馆与读者交流沟通不畅等问题,各个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有不同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而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作用不失为一个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读者协会,有的是学生自主成立的社团组织,有的是在图书馆主导下成立的,不管是怎么组成的,都应该与图书馆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该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他们是经常使用图书资源的核心读者,热心图书馆工作,他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更多的读者传播图书信息。读者协会在图书馆管理、宣传和推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搜集和反馈读者需求与建议、推进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读书成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学习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读者协会成员在参与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许多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协调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作为学生如何处理与图书馆老师之间的关系,学习作为图书馆管理员如何处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读者协会成员在参与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以后,他们既是读者也是馆员,他们不再是图书馆的客人.而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作为单位人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他们熟悉了解图书馆员的职责和任务,明确自己的工作要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为读者服务,向读者负责,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
1.3 有利于扩大提高图书馆职工队伍的整体实力
读者协会的学生是图书馆重要而有效的外力资源, 请他们参与管理工作, 可以分担图书馆员的部分工作量,让馆员从繁忙的业务中抽出身来去做更高层次的业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4 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大学生读者协会作为直接接触读者的群体,更方便听取到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再反馈给图书馆有关部门。通过读者协会还可以缩短读者与馆员的距离,增进读者与馆员的相互了解,促进情感交流。
1.5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校后不久会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和图书馆知识讲座,以增长学生的图书馆知识,提高信息素质及检索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鉴于图书馆受人力、物力限制、一些短期培训、讲座可以由读者协会牵头,进行组织实施。读者协会十分了解读者的急需,由读者定课题,邀请图书馆的专业教师或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开讲座、搞培训,这既缓解了图书馆读者培训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培养读者协会成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2 发挥读者协会作用创新图书馆工作的思路
2.1 重视对读者协会的管理,纳入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
图书馆应将读者协会的管理纳入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安排专人负责,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工作计划和安排,还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和技术对读者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促进图书馆的良性发展。图书馆可原则上选拔那些在图书馆每年的图书借阅统计排名靠前的学生,选拔时重点考虑两类学生:一类是性格开朗外向、擅于与人交往的学生,学生干部优先;另一类是文静、勤于思考的学生,他们往往阅读量大,对某些文字的解读也更准确。读者协会是一个整体,内部成员可以作一个分工,一部分成员负责收集图书馆的信息,另一部分则负责图书馆信息的和传播。协会成员利用SNS的理念和技术组建各种交流群组,建成一个个以院系或班级为单位的读者交流群;比如图书推荐交流群、阅读兴趣交流群、参考咨询交流群、新生导读群等。
2.2 发动读者协会成员进行图书荐购,提高图书购买的针对性
读者协会成员都是图书馆的核心读者,他们阅读量大,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爱好、兴趣和阅读需求,读者协会成员还同各学院的老师有着广泛的联系,老师会给他们提供许多推荐书目,同时他们还能够经常从网络上看到各种图书阅读排行榜。会员们将这些书目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多种途径将这些书目推荐给图书馆的采购馆员,使图书馆的藏书真正成为读者所需要的书,以此提供图书馆的藏书质量。
2.3 吸收读者协会成员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改善图书馆职工队伍
读者协会的学生是图书馆重要而有效的外力资源,请他们参与管理工作,可以分担图书馆员的部分工作量,让馆员从繁忙的业务中抽出身来去做更高层次的业务,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读者协会成员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图书馆参加管理和服务,是一种相对较为松散的方式;二是以勤工俭学方式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领取适当的报酬,工作时间更多些,如每天一个小时,可安排固定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工作量要求。
2.4 利用读者协会的桥梁和引导作用,培养和提升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者协会更加倾向于读书会性质,旨在掀起阅读的热潮,在校园内营造“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文化氛围。导读可以分为告诉读者读什么、告诉读者怎么获取以及告诉读者怎样读,是图书馆“为书找人,为人找书”宗旨的体现。
读者协会受图书馆直接领导,是图书馆开展活动的得力助手,大多数高校读者协会都是由图书馆发起成立的,一般由图书馆安排专任指导老师进行社团指导,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将教育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整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联系图书馆与广大读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会开展的活动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推广阅读的平台。图书馆可以依靠这支有生力量,把阅读推广工作通过协会成员全方位地渗透到高校广大读者群中,通过协会开展的活动加大阅读推广的宣传力度。读者协会成员来自高校不同院系不同班级,他们本身就是阅读推广的对象,代表着学生的利益,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及阅读规律。因此,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一方面,可以根据推广对象的需求、现状和特点,协助设计出更加有感召力、有创意和亲切感的阅读推广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协会的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或引导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浅阅读、功利性阅读、娱乐性阅读和随意性阅读的现象,从而带动更多的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让读者真正自觉地走进图书馆去读书。
2.5 利用读者协会促进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工作
图书馆需要通过宣传来推广和介绍自己的资源和服务,由于读协会员是来自全校各系各专业热爱读书、善于思考、努力创新的优秀大学生,他们中不仅有想象力丰富的“创意型人才”,有文字功底扎实的中文专业的“小作家”,也有具备专门艺术设计的人才,还不乏进行网上宣传的“网络高手”,再加上精通业务的图书馆馆员的指导,这样的人力资源组合大大加强了图书馆的宣传实力,使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内容上有着很强的兼容性和感染力,形式上又不乏生动有趣,让读者在情理交融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读者协会成员可利用其学生身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在读者中广泛地开展宣传工作,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自觉维护图书馆的环境,爱护图书。
2.6 利用读者协会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通过读者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图书馆不仅可以收集到读者关于图书馆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还可以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新信息,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服务方式。同时,根据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辟新的业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从而有效地改善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塑造图书馆新时期的新形象。
读者协会可以协助图书馆老师在图书馆网站上开展各种问卷调查,举办读书交流会、各种征文活动、热点话题讨论、撰写书评等活动,同时设立留言簿和电子信箱,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提高读者的文化修养。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虚拟读者协会,省力、省时、省资金,交流不受时空的限制,图书馆可以随时掌握读者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7 协助图书馆组织读者开展各种培训讲座
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各种培训讲座,比如有关信息素养知识、数据库的使用培训、资源介绍讲座等,很多图书馆都存在人员紧张的情况,这时就可以利用读者协会帮助组织开展,当协会成员有了一定的组织经验之后,图书馆老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行组织开展各种培训,或者聘请专家学者办讲座等。协会成员自己组织开展各种培训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根据大学生的需求他们可以自定题目、不定期的开展培训,这样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人员的压力,又有效地开展了读者培训工作。
总之,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图书馆要想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就必须加强与读者交流,充分发挥读者协会“桥梁、沟通、引导、宣传”的作用,使读者参与图书馆的改革,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将大学生与图书馆联结起来,让图书馆工作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哲.读者协会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3(7):12转7.
[2]张雪贞.浅议读者协会与图书馆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56转159.
[3]曾滨.读者协会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9):265-268.
如今随着我国高职图书馆的不断建设,现在的图书馆职能已经从以往的藏书为主变成了现在的用书为主了,在这些改变中,更加的强调了对于书籍的使用。近些年来关于如何做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以及如何为读者来提供较好的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共识。在这个趋势下,又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概念来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相较于以往有了一些不同。为了使得图书馆相应的职能可以得到最大发挥,就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的满足图书馆馆员以及读者的一些方面的要求,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行动准则。本文作者从自身多年的经验出发,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出发来阐述相应的管理和服务。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通过梳理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图书馆的服务历程也都是经过了一个以书本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的过程。而且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都是日后的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对应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相应的管理领域的扩大也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有效地拓展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以往的传统图书馆如今的功能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以往的传播知识的媒介-纸张,如今都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数字技术所取代了,这就要求我们现在的馆员不仅仅是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好传统的一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可以掌握到数字化的现代技术。
二、使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有效地提高服务的质量
广大的读者群体就是我们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开展也都是需要围绕着读者来有效开展的。而且读者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也是图书馆的一切的工作源头,所以我们的馆员需要认真的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来对于传统的服务方式进行延伸,主动地与读者建立起较为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在工作中也都需要可以本着读者第一的理念,最大的尊重读者,满足读者各方面的要求,馆员也都需要可以适当的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有效地加强其服务的意识,通过对于传统服务的内容创新来有效地创立特色的服务。图书馆的有效服务主要大概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读者,为大家提供较为便捷的服务,在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都需要保证每一位读者都可以自由的享受信息资源所带来的便捷;第二就是需要营造出较为良好的环境来服务读者,图书馆的存在就是需要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较为安静的学习环境,使得大家在里面学习的时候可以不受到其他的一些方面的问题打扰。我们在新的时期需要做出改变,把以往的被动服务变成以后的主动服务,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有效地建立起读者的一些阅读档案,及时的对外界公布一些新的图书信息,召开读者的座谈会,与读者可以建立起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对读者说的,而且图书馆的管理层对于其工作人员也要报以充分的信任,充分的相信他们的人格和人品,以此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积极地开展手头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都需要可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工作人员,最大的尊重他们的劳动,而且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制定好各项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工作计划还有合理的购置各种设备,以便可以最终的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而且也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个人成长空间,以此来增强图书馆的活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在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把读者和馆员的素质提升放到一样重要的地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要认识到馆员的素质高低在非常大的程度上会直接的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好坏;第二就是需要对于以前的图书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完善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整套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帮助每一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转变自身的意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四、开发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图书馆的信息如果不能够变成读者可以使用的资源的话就没有很大的意义,要想为读者开展多层次的,多方位的服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以下的几点:第一就是把以往的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多,比如便捷的文献信息的查询工作、咨询服务等等;第二就是需要利用宣传栏等方式来有效地主动一些对读者有用的信息,为读者推荐一些优秀的图书来帮助大家确立阅读的范围;第三就是设立与读者交流沟通的信件箱以及不同的形式的座谈会,来有效的倾听读者不同的声音,有效地接受读者的监督;第四就是采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帮助读者方便一些工作上的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第五点就是可以在图书采购之前与读者进行沟通,咨询一下大家的阅读需要,之后再进行合理的购书。以上的种种办法其目的也都是为了可以把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资源以最为便捷的方式来送到大家手中,来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好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期需要我们可以更加的要关注服务质量,而且需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现实中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观念也都需要可以随着外界的环境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种想法的好处在于,为人的服务是没有尽头的,正是这种追求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都会起到较为积极地作用。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学校学术殿堂的心脏,这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是靠全体图书馆馆员来维系的。而馆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教学科研辅助部门,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不能按照图书馆的实际工作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提高馆员素质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性强、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作为支撑。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图书馆作为解决校内教职工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场所,学历偏低,专业五花八门;政策、条例及考核措施也侧重于行政干部及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出勤率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标准外,并没有重视对其专业技术上的配备与要求,这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及人员组成现状,针对性地构建一套选人、用人机制和培养考核机制[1]。
1.1 完善选拔和引进人才制度。现代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高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新馆员的选拔和引进,把好入口关,保证馆员的良好素质和基本质量;要积极争取校领导及人事部门的支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硕士以上青年学生到馆工作,逐步改善图书馆的学历结构;要在引进青年馆员时,制定恰当的标准对其进行考察。通过应聘资料审查、笔试、面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良好素质,优化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1.2 完善馆员培养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馆员的学历结构。对副高职以下学历未达到本科层次的馆员,鼓励并督促其提高学历层次,制定学习培养计划;对“半路出家”的馆员,对其进行脱产进修的继续培训教育,系统学习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学历层次不达标的馆员,鼓励其自学成材,或参加在职函授、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历学位学习;对有条件的馆员派送深造,或到外单位取经学习,或送到国外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技能,为我所用[2]。其次,要设计各种培训表格。比如设计《图书馆员培训记录表》、《图书馆员外出培训申请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申报表》、《图书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表》、《图书馆员培训考核表》等表格[3]。第三,制订培训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①培训目标: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馆员工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图书馆要每学期或每年确立培训目标。②培训形式:馆内培训、委派培训、网上学习、学历教育、交流学习等。③培训管理:培训组织、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估。④培训考核:严格考勤及考核办法。⑤培训记录管理: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4]。
2.重视馆员“补差”培训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是对骨干馆员的培训,很少有针对“后进馆员”的培训。本人认为,馆员培训不应只是“培尖”,更应“补差”。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好教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生,但遇到一个坏教师,很可能会毁了学生一辈子。可见一个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的决策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馆员的“补差”,而不只是“培尖”。当前“补差”性质的馆员培训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心理上不想“培训”。做老师的谁都想教“好学生”,因为“差学生”难教,教“差生”出力不讨好。馆员培训也如此,搞“馆员补差”,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也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所以组织者心理上当然是愿意“培尖”,又风光,见效又快。
二是高校图书馆“钱要用在刀忍上”。高校图书馆的培训经费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经费还是先让骨干馆员培训,因为骨干馆员培训效果好呀,回来就能用。让需要“补差”的馆员去培训,不一定迅速见效,而且又费钱。
三是“后进馆员”懒得去。这类需要补差的“后进馆员”碍于面子,本身也不想去培训,就像没有几个“差生”愿意自己去补课一样,他们“懒得去”,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要参加培训,也基本是坐着打瞌睡的那种。
了解“水桶原理”的人都知道,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当前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员培训也是如此,只有将“后进馆员”也“补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3.重视馆员学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通过流通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形式开展服务,不断向教师提供科研新成果,使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方法,使教师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性,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1 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深化,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没有科学的探索,没有大胆的尝试,就很难得到发展。科研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和升华。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使馆员清醒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馆员,首先就要做一个研究者,懂得进行学术研究既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时展的需要,确信科研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内在的科研动力,做一个学术研究的有心人[6]。
3.2 制定制度,鼓励学术研究
有效的科研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科研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为了做到规范管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科研工作纳入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并结合各馆实际,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干部、评优晋级、评定职称、工作考核、竞争上岗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图书馆要建立奖励机制,要对本馆的科研情况定期进行考核总结,对数量多、质量高以及对实际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的馆员进行表彰与物质鼓励,以提高馆员的科研积极性。
3.3 培养骨干,组建科研团队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知识。同时,每个图书馆都有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善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在馆员中选拔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责任心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科研骨干,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定主攻方向、通报科研信息、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协调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使图书馆学术研究由分散无序变成有组织和有计划,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并在其周围形成合理有序的学术梯队,带动整个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走向纵深[7]。
3.4 开展交流,加强科研合作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研究思想、检阅研究业绩、研究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馆员经常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研究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及相关学科的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派出专业人员考察、进修或到其他图书馆作访问学者,了解当前本学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从而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谷爱国.馆内培训:馆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3,(4):46-47
[2]罗桂娟.强化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34-36
[3][4]李春.ISO 9000质量管理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范化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3-84.
[5]康保国,韩起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的若干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2):74-75
[6]张军亮,于成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0-102
我院图书馆综合阅览室是集期刊、报纸、图书于一体的阅览室,主要向读者提供期刊和报纸的阅读浏览服务。综合阅览室是本馆对外服务的主窗口之一,是读者进行课外阅读以增加自身信息获取和拓展学习兴趣的主要场所。为了解读者需求,更好地服务读者,本阅览室进行了一次随机的读者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分析与总结如下。
1.调查目的、方法、内容
1.1调查目的
1.1.1调查分析综合阅览室读者情况,为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1.1.2对综合阅览室读者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帮助。
1.1.3调查分析读者对于综合阅览室期刊和报纸的阅读情况,为下一年度期刊和报纸的采购征订工作提供参考。
1.2依据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统计数据取自综合阅览室2009春学年至今图书馆汇文流通阅览系统人次统计数据。随机向本阅览室的读者分别发放针对期刊阅读和报纸阅读的问卷调查表,以不记名的方式,当场填写,分别收回针对期刊阅读的有效问卷100份、针对报纸阅读的有效问卷190份,并将原始数据计入调查统计表。本阅览室座位228个,现有期刊杂志256种,报纸82份。
1.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读者对本馆现有的所有期刊杂志、报纸的喜好,以及读者的其他喜好。
2.调查结果分析
2.1读者流动分析
为了分析读者群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直观地显示各个阶段读者人数的多少,现以每周的阅览人次为单位,绘制本学期(2009春学期)“综合阅览室阅览人次统计柱状图”如下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除去公众假期的影响外,本学期的前2周的读者人次明显少于之后的读者人次,高峰期出现在本学期中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由此看来,本阅览室图书期刊的倒架、剔旧等工作应该避开学期中段时期,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览,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和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
2.2读者成分分析
根据本学期流通阅览系统中的读者登到记录,现将学生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类别,其中大三、大四均为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制定读者成分分析表,如表1。
注:人次比例:阅览人次/阅览总次数,总比例:阅览总次数/总阅览人数。
从表1中的人次比例可以看出,大二学生的阅览人次比例最低,说明这部分读者群较稳定。经过大一学年的过渡生活,在大二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他们的登到频率也最高。此外,大四学生的人次比例明显偏高。大四学生为在校小高职学生,由于教学实习安排和文化素质偏低,这部分读者所占登到总比例最小,流动性也最大。
为了准确表现出读者群中的各个年级学生的阅览总次数比例,现根据读者群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阅览总次数,制作出读者总比例分析饼状图,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大二读者的登到总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大约占据了1/2的读者阅览数量,在综合阅览室的整个读者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三、大四读者的阅览总比例要明显小于大一、大二的读者。造成这种读者群总比例分布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学生入校的适应能力和基本生活规律,大二学生在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和调整之后,已经逐步具备了相对固定和良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基本上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需求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熟练地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关注专业学习、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方向,增长其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通常学生在大二学年实践性的技能实习内容比较少,有比较多的时间到图书馆来学习,所以大二学生是最稳定的读者群。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要时间用于课外实践,为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投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普遍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他们的在校时间相对较少,阅读目的主要是为顺利完成学业,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因此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到流通部借阅书籍,用于在校外实习期间阅读。以上分析可以表明:大二读者是本阅览室的主要读者群。
2.3读者需求分析
2.3.1杂志篇(100份)
根据100份针对期刊杂志种类的问卷调查统计,读者对各个期刊的喜好程度大相径庭,数值从69~13不等。根据统计调查,分别列出最受读者欢迎的10种期刊和读者关注最少的10种期刊,制作表2,如下: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最受读者欢迎的期刊主要是B、J类期刊,例如:《成功之路》、《幽默大师》、《萌芽》,等等,这说明读者的喜好偏重于哲学/社会学/娱乐/心理学/文学类期刊。其中大部分期刊针对的读者群与本阅览室读者群的年龄层次相同,期刊内容贴近读者生活,读者通过阅读能够获取他们所需的信息或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在今后的期刊订阅工作中,可以适当扩充这一类期刊的数量,同时注意保证增订期刊的质量。根据读者关注最少的期刊排名,此类期刊主要是专业类期刊,或不符合年轻读者群的需求。例如:《宗教文化》、《曲艺》、《音乐学》、《书法》、《妇女杂志》,等等。对于读者关注最少的几种期刊,可以考虑在保持本馆期刊种类的全面性的基础上,减少此类期刊的订购,同时增订读者希望征订的期刊,力求利用本馆有限的订购经费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期刊、报纸的利用率。经调查,读者希望增订的杂志包括:《演讲与口才》、《意林》、《格言》、《电脑迷》、《商界》、《时尚》、《女刊》、《体育世界》等。还有部分期刊,学生普遍很感兴趣,但由于自身消费水平有限,往往不能每期购买。本馆综合阅览室可以考虑适当增订此类期刊,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吸引更多读者,同时增加读者阅览的人次和频率。
通过以上分析,表现出当今的大学生能够注重计算机等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向往成功地融入社会,对社会学、哲学、文学和体育、娱乐等方面充满热情,能够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发展兴趣特长,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2.3.2报纸篇(190份)
根据190份针对报纸种类的调查问卷统计,读者对本馆报纸的喜好程度从125~33不等,差距较大。以下表3,分别列出读者最喜欢的报纸和关注最少的报纸各10种。
从表3可以看出,读者关注较多的还是贴近读者生活类、时事政治类和符合年轻人兴趣取向的报纸,比如:《现代快报》、《青年报》、《篮球报》、《环球时报》、《参考》。经调查统计,读者希望增订的报纸有:《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以及《国际先驱导报》。相对期刊杂志来讲,报纸的更新速度快,所反映的内容更加多样,因此报纸具有更加广泛的阅读市场。在今后的报纸征订过程中,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需求,减少读者关注较少的报纸种类,同时增加读者普遍喜好的或是推荐的报纸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如下问题:对于读者普遍爱好的几种报纸,经常出现“架空”现象。读者阅读一份非常喜好的报纸,平均至少需要半小时。而前一读者阅读完毕后,将报纸放回架上,后一读者立即争抢取阅。如此一来,供小于求,容易造成读者不能及时阅读甚至无法阅读所需资源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方便读者阅读,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此类报纸的征订份数,例如:《金陵晚报》、《扬子晚报》。
3.总结与建议
3.1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3.1.1每学期开学2周,阅览人次较少。
3.1.2综合阅览室读者群比较固定,主体是大二年级的学生。
3.1.3可根据读者需求分析,适当增订读者喜好的期刊、报纸,减少读者关注较少的资源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建议
3.2.1以人为本,求改革求发展。只有根据读者的合理需求适当调整征订项目,才能不断提高综合阅览室资源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3.2.2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自身特色。图书馆综合阅览室在改革中前进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的服务特色。笔者认为,本馆的宣传工作可以巧借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同时注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管理,增加实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本馆可以借鉴社会地方图书馆和各个书店的宣传手段和经验,借助流动宣传栏(电子大屏幕)滚动显示本馆新到图书、期刊、报纸及其简要介绍和其中的特色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可以通过大屏幕的滚动显示,看到本馆所有新到图书和特色期刊内容简介,然后可根据个人喜好进入本馆借阅或阅览。另一方面,综合阅览室的所有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读者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对于本部门的宣传图书或期刊,工作人员都应当首先熟悉其上架位置及在馆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导读工作。此外,本馆可以考虑借助学术报告厅资源,定期播放社会图书馆公益讲座和精彩电影,形成规模,树立品牌,扩大本馆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数.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1998,(4):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