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2-02 19:49: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美术鉴赏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美术鉴赏知识

篇1

(一)许多领导不能重视美术鉴赏

对于广大中职生来讲,他们必须把握一切精力在相关技术工艺要领研习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多余时间进行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深入进修,无法形成现代复合型人才应有的艺术鉴赏技能。再就是一些非专业的学生,学校领导一般不会对其开放较长时间的美术公开鉴赏课程,因此便不能形成科学健全的教学规范体系,大部分教师只是进行专业知识阐述,不能带领中职生进行丰富的实践项目参与,长此以往,广大中职生和教师便对美术鉴赏课程产生更为严重的轻视态度,除了娱乐性,几乎看不到该类课程独特的人文素质培养功效。

(二)美术作品欣赏综合性极度缺乏

大多数中职院校设置的美术鉴赏课,都偏重于美术历史研究,使得一些中职生渐渐地丧失长久化研习的兴致。须知美术作品内部除了蕴藏的丰富的艺术知识,更可以延展到社会、政治、历史等多重领域之中,这样才能吸纳学生的注意力,辅助他们完成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探究任务,并且从中拓宽个人思维空间和知识熏陶,令中职生站在更高层面,努力学习并实现个人全方位发展目标。

二、发挥美术鉴赏课对中职生素质教育助推效用的策略解析

(一)利用美术鉴赏课唤醒并提升中职生审美技能

任何人都存在爱美之心,中职生则更加富有追求美的权力,须知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代,如若想要获取较为健全完善的审美能力,唯一适应路径就是进行多重实践训练,而美术欣赏课程恰巧为他们提供一类难得的挑战机遇。作为现代专业化美术教师,在组织中职生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各类名家画作,令学生广抒己见,力图透过彼此交流和美学熏陶作用下,令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素质得以大幅度提升,确保他们日后身心的健全化发展结果。须知美术作品在进行中职生品德和修养影响的过程中,是循序渐进的,主要是督促中职生群体在养成追求美的习惯基础上,适当美化自身心灵,并且运用全新的状态去迎接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诸多挑战,经过百般试炼之后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修养。

篇2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创新的能力,更在于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美术鉴赏课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艺术品位的主要途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美术鉴赏课吸引学生,如何提高美术鉴赏课的课堂“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没有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现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依然限制在少数专业学生范围内,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涉入其中的机会自然很少。许多同学选修美术鉴赏课,都是抱着好奇试探的心理。美术鉴赏课程的学时因学校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18至36个学时不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教学的侧重点在哪方面,要在短短的18学时、24学时里让学生接受课程讲授知识,教学效果都是很难尽如人意的。所以,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美术鉴赏课程中十分突出的矛盾。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均衡,许多高职院校单一的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注重于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轻于人文素养的熏陶等等,这样的教育思路,导致师生都未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把美术鉴赏课当成一个可有可无、可重可轻边缘化的课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过多的讲授美术史,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导致了许多非专业学生的厌学,任何美术作品包含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还包括许多其他领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运用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方法,才能体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鉴”与“赏”中来,真正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认识空间和艺术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分析

2.1 创造优良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性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更主动、有效地接受来自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对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学习、娱乐交融的课堂气氛。

(1)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美术鉴赏课要做到“寓教于乐”,就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者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美术鉴赏课具有人文性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美学修养,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2)创设个性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目前,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喜欢采取一讲到底的模式,造成了“只闻老师讲,不见学生听”的尴尬局面,鉴赏课变成了“讲赏”课,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且学习效果也会很差。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与老师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使教学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术鉴赏课应重视对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大胆的想象、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美术鉴赏课教学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美术鉴赏课本身是很有情趣的,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使美术课上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听课也会没有兴趣,没有了个体的愉悦体验,就会造成课堂的沉闷压抑,学生的审美情趣无从培养。因此,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出路所在。

(1)以多媒体为主的美术教学模式,使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美术鉴赏的主要教学手段,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创设教学情景和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鉴赏课实施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直观性。多媒体教学演示能完成图形的质感、色彩、空间视觉直观性的再现。将无声的形象变成有声的形象,将静止的形象变成动态的形象,易于营造立体的,形、声、色并茂的教学氛围,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艺术形象。最大限度地强化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实用性。在高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为美术教学服务,显然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课件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条理清晰的展示,节约了教师用粉笔板书的时间,在同样的课时里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了课题教学效率。其次,为美术鉴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在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动手动脑本领,具有很强大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第三,信息宽广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量大,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基本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上找到,甚至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比课本更加具有特色的实例,查找信息也很方便和快捷,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学习,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信息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宽容性,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实物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现场作品观摩,给学生以视觉、触觉等感官上的享受,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使作品过程变得更直观,作品形象更立体、生动。以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为例,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但是很少有人会去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敲击、触摸瓷器和陶器,从声音、质感上辨别差异,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瓷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大型画展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实践观摩中达成对课堂美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3)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多渠道教学模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教学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文化馆、美术馆,了解当地艺术家的杰出成就。也可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乡土美术融入教学中。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朴素自然的美感,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发现和探索当地优秀的美术文化,对传承民间美术文化,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开设各种专题讲座,请美学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座,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把学生长久积累的表面感性认识上升为清晰的理性认识。

2.3 正确认识美术鉴赏的人文性

艺术就是以其美感区别于其他的东西,美感不仅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于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自身修养。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引起受众的关注。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十分丰富,包括构图、色彩、线条、光影、透视等。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也很广泛,我们熟知的如笔、墨、纸、颜料,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材料也可以用来创作美术作品。例如,布料、金属、木材、陶土、石材、皮革、纤维、塑料等,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质感与视觉感受,同时候也体现了不同的形式美感。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形式美感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教师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阐述时,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根据,将参考书籍上对作品的评述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受当成真理对学生进行灌输,在根本上缺失了人文意识。在师生共同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历史语境,没有带着一颗人文关怀的心,而是错误的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权威”的位置,认为自己的理解即是作品本身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固然可以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观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作者重合的,但也不能就此将自己的观点作为对作品的完美阐释。这样容易造成对作品理解的片面化,同时也扼杀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4 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根本保证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学生对美术知识的需求,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首先应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净化者和塑造者,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率先垂范。“尊其师而重其道”,当教师具备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后,便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愿意认真听课、并接受教师对其提出的学习要求,且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教师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现代社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吸取到丰富的知识养分。美术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与音乐、文学、数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教师不应是仅仅掌握绘画技能的知识结构单一的“匠才”,而是应具有广泛知识面、不断求取、创新的美术教育人才。要想适应现代美术教育,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积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把握好实践动手能力与新媒体手段的关系,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科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使美术鉴赏课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力加.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一、高职美术鉴赏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改善教学方式

从高职美术教学的能力培养角度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鉴赏能力;从教学方案规定的课时量来看,相比于绘画课,鉴赏课的课时量很少,这就意味着教师为了完成方案要求,不得不加快授课速度。除此之外,美术鉴赏课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好人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分析作品的整体绘画水平,拓宽学生的中西方美术知识面。

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局限于教材和教师口头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对优秀绘画作品的感悟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转变授课方式和风格。具体来讲,教师在鉴赏课程中,以名画《星空》的鉴赏为例,将教学过程简单分为三步:首先,以相关图片或者短片的形式向学生们简单展示一下作者梵高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所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分析他的作品;其次,针对其作品的布局,绘画思路以及作品反映的思想等角度进行剖析,借助大屏幕展示作品,让学生更加仔细的观察作品并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作品所具有的精神,教师可以搜集其他名人对该作品的鉴赏和评论等,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二)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相关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美术鉴赏课的课时相对来说不多,很多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加快讲课速度,只讲重点内容,忽视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为解决当前矛盾,教师可以正确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讲课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后收集教学资源,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在课堂上由组长把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上述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当时作者穷困潦倒的生活历程,以生动的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要求全班学生积极交流。只有不断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快速提升,才能学会如何真正鉴赏美术作品。

(三)利用信息技术,走共同探讨的道路

在美术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自由探讨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学生们可将学习到的知识融合成整体,和老师、同学主动交流,侧重培养发散性思维,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掌握更多的鉴赏技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现阶段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邮箱等网络工具进行信息交流。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美术鉴赏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一)丰富鉴赏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现阶段大部分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整课堂内容,在包含教材重要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分配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具有灵活性。比如,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中某时期的作品作为例子,从网上收集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该时期的作品,了解更多绘画大师的风格。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出不同以往的感觉,增加新鲜感,从而激l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方便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效率低,授课内容枯燥,而且自身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合理改善教学模式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很多高职美术学校过于强调学生培养绘画能力,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此时,多媒体教学模式恰恰解决了高职美术学校面临的难题。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师生互动,课后留言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僵化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对课堂内容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好能够完成现代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一门以鉴赏为核心内容的课程,高职美术鉴赏教学更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将信息技术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升美术鉴赏水平。

篇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21-1

如何才能克服和改善现行美术教学的不足,使美术为学生所喜欢接受并且成为他们的“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应当回归美术的本质,重视美术学习过程的多样性、灵活性;强化美术教学评价手段的激励性,弱化美术教学评价手段的终结性,让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使他们成为美术教学的主人。

(1)循序渐进,体现灵活性

依据美术学习程度不同,爱好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比如小学宜采用分解组合教法、听故事编内容教法;初中宜采用范画与实物对照教法、情景添加教法、速写与创作结合教法;高中宜采用表现内容与创作形式相结合教法、写生与比赛结合教法。

不同的美术教材中课程的编排也大不相同,这就说明美术课的教学不能过于“唯上”、“唯书”,而是要“唯实”――根据视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在课程开始前仔细研究教材的所有课程,将教材分成若干类型,例如“器物类欣赏型”、“园林建筑型”、“西方绘画型”、“中国绘画型”等等。

(2)明确教学目的,体现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推行美术灵活教学方式的整体研究,不仅教师要有灵活安排教学的意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参与教学的意识,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遇到不合理的教材安排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调整课程进度――法无定法,一切教学都要遵循为了学生的发展。

大力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

(3)团队合作,体现互。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无穷的。因此,我们应该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人人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灵活教学的评价

美术教育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1)重视学习能力的评价。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学生能够良好适应教学过程的体现。老师灵活进行课题教学,学生要能灵活适应这种教学;学生能否适应这种教学反过来进一步验证这种灵活教学是否合理。

(2)重视合作与交流的评价。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观察学生能否达到教师设计的目的。

(3)重视学习态度的评价。态度是指个体对一定的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影响效率与成绩,影响人的挫折耐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影响人的社会性认识。

在实施评价时,我们要做到学生自我评价、学习集体(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者的有机结合:

一是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欲望。为了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定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再提出相应的新目标。让这些目标产生不竭的动力,引导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

篇5

小编: 周总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您一起讨论现在最炙手可热的数字营销,那么在您看来,何为数字营销呢?

Max:你好,我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最新的数字营销体系。其实在我看来传统的数字营销,无非就是四个方面:新媒体、新工具、新思想、和新主张。

小编:那这四个方面在传统的数字营销方面具体都代表了什么?

Max:像新媒体,就包括了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各大垂直媒体,社区论坛以及微博等。这类新媒体的产生,让大家看到信息不再是单一的传播,原来也可以是互动的,是充满创新形态的。那么作为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就有了新工具这样的概念,比较常见的就是,微信、陌陌这样的社交类工具,以及像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可以说新媒体的崛起,同时也是赢在了新工具的崛起,所以看到60 Second Marketer的数据显示“全球68亿人口中,有40亿拥有手机,却只有35亿人使用牙刷”。你也不会觉得奇怪了。在这样全新的互联网认知之下,便形成了我所谓的新思想,像日益壮大的电商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效应,都是新思想的集中体现。数字营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而且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革命。基于这一切互联网的新形态,打破原来的媒体传播,实现让数字化媒体、个性化传播成为社会媒体新主张。

小编:恩,周总说的很有道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营销的新观念,那么是不是再纵观现在,互联网较之前又已经有了改变呢?

Max:没错,互联网的变化和演化非常之快,这当然也是互联网的特色和魅力之处。再回看传统的数字营销,又会有新的转变和问题产生。主要有两点,首先,市场营销领域主导权力的转移,导致品牌与消费者关系发生了转变。在传统媒体和PC互联网时代,品牌与消费者依靠的是强势的媒介进行沟通,依靠曝光量、覆盖量、流量和频次来影响消费者。但是,移动互联网让这一切发生变化,消费者之间可以依靠地理位置、兴趣爱好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形态的改变,也正是在改变品牌固有的传播模式,品牌需要思考如何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与用户的关系互动,基于用户的兴趣图谱的建立形成新的消费圈层,满足消费者即时即兴的消费需求,建立实时性的营销通路。

其次,我们的用户接受广告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品牌即传播、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广告”的直接读取形态,我们今天要考虑的不再是简单的广告覆盖多少人,多少频次,这些数据的可见性在传统数字营销中是一个突破点,但是现在,这样的数字营销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些数据进化成用户的点击率,分享率,并且形成扩散。让大家看到你的品牌后,愿意积极主动的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其他人进行分享,这样,广告的内容创意和媒介场景的适配性就变得重要,我们要真正利用起新媒体“点到点,人到人“的传播形态,让用户产生主动分享的意愿。

小编: 那么基于现在的互联网大环境,传统的数字营销是否已经不再适用了呢?那我们又该如何去进化成更优的数字营销体系呢?

Max: 传统的广告传播认为先要控制一切才能实现销售,并且是一个由点及面的传播形态,但事实上,这些媒介形式能实现的成果有限。而现在,整个市场的控制者已经由品牌变成了消费者,无法全盘控制也就意味着营销需要已经改变了!所以我们需要对数字营销进行数字进化。就是要将传统数字营销中的统计数据变成可实现的用户点击、分享数据。所以,未来互联网营销传播强调企业营销要从"由内到外"的产品中心思维向"由外到内"的用户中心思维转型。产生由人机交互到人人交互的转变,形成用户的传播体系,实现过去广告传播达不到的高效率和准确性。基于这样的认知,如何实现CPA(Cost Per Action)、CPC(Cost Per Click )、CPS(Cost Per Sales)的提升以及进化将是我们数字营销新时代的研究课题。

小编:那么在数字进化的革新上,信泽传媒又有着怎样的优势呢?

Max:信泽传媒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是数字化营销数字进化的一个重点――就是能够为企业远行的强大技术支持。我们的定位是:比营销公司更懂技术,比技术公司更懂营销的顶尖互联网数字营销公司。同时为了更好的应对进化型的数字营销市场,我们研发了一整套的技术产品线用于支撑品牌产品本身。比如,信泽在实现针对封闭电商环境中的所见即所得模式中,突破了传统电商选择多,目类混杂的问题,信泽开发出让用户一目了然的购物新体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效率高、运转快的时代特性。我们以最直接简洁的感官冲击,让用户看见,所见即所想,想要即可得,完善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带动销售的实现。同时,信泽也针对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危机,实现了产品可溯源的溯源系统;以及可以实现用户大数据和支撑服务体系升级的微信服务;还有大量以不同受众群为目标定制开发的产品。

基于信泽拥有的技术优势以及对互联网市场的清晰把控,我们拥有自己专属的媒体投资回报组合策略,可以实现投资结构最优化,效果最显著,品牌价值与市场声量的最大化提升。这一整套的投资回报策略让新型的数字媒体得到了最佳的展现。为品牌实现最精准、时效性最强、最全面的数字营销方案。

篇6

中图分类号:U445.463 文献标识码:A

Shimei Bay Line large bridge beams Mobile Framework Preload test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Feng Zheng

【Abstract】Hainan East Central Railway Shimei Bay Bridge with 32m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simply supported box girder, the use of mobile oriented Line. To ensure the line of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accuracy of the movable frame compression test and pre-construction monitoring. Pre-compression test and monitoring data show that working condition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mold are in the elastic range of the force, the whole beam line deflection curve is reasonable, as the box girder box girder camber settings and provides a test of linear elevation control basis.

【Key words】East Central Railway; moving mode; box; static load test; monitoring

移动模架施工因具有施工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占地少,不影响桥下交通,施工中梁的几何变形易于调整等优点,而在多跨长桥、高墩、水上、城市立交等多种环境下采用[1-4]。我国正在建设的众多客运专线(时速350km)和城际铁路桥梁施工大多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本文以海南东环铁路石梅湾特大桥桥梁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DXZ32_900型上行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监测与试验情况。

1.工程概述

石梅湾特大桥为海南东环铁路站前工程3标西岭隧道以南的桥梁,处于海南省万宁市。本桥中心里程DK194+832.00,共34墩2台,由17×32m简支梁+(48m+2×80m+48m)连续梁+1×32m简支梁+2×24m简支梁+11×32m简支梁组成,全长1267.39m。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桥采用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DXZ32_900型上行式移动模架进行原位现浇制梁,自海口台向三亚台逐孔施工。该上行式移动模架由主梁承重系统、支承系统、吊架系统、移动系统以及模板五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成桥线型准确、检测移动模架系统的强度、刚度并为箱梁施工预拱度设置提供试验依据,对石梅湾特大桥移动模架系统进行预压静载试验和全过程监测。

2.预压试验监测项目

根据移动模架制梁的受力工况,静载试验监测项目为:①移动模架主纵梁与横向托架拉杆的应力应变;②移动模架主梁控制断面与挂篮竖向挠度;③移动模架支点位移;④移动模架挂篮的变位。

图1 DSZ32/900上承式移动模架结构纵立面图

3.静力分析计算

在试验前,先采用桥梁专用软件进行静力分析取得理论数据供实测对比分析。根据监测项目,分别对移动模架的主梁、吊挂外肋进行计算。主梁系统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主梁全长36.9m,分为11个单元,12个节点;计算荷载为整机重量5300KN、混凝土梁重9000KN。经计算,跨中最大弯矩为32275 kN.m,跨中最大挠度为9cm。全模架共设吊挂外肋8组,顶部与主梁系统卡位连接,下部采用2根¢32精扎螺纹钢与连接,吊挂外肋几何模型分如图3所示,为36个单元,37个节点。计算荷载为吊挂外肋100KN/片、混凝土梁重9000KN。经计算,结构最大剪力为292KN,发生在与拉杆相接处;结构最大拉力为312KN,发生在拉杆;跨中最大挠度为5.6mm。

4.测试方法与测点布置

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移动模架结构各控制部位的应力、变形值,判断移动模架结构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安全储备,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为移动模架的正常使用提供安全保障。测试方法如下:

(1)应变测试:主梁跨中纵向应力采用电测法测试,在每片主梁梁底纵向粘贴6个悬振式应变计,并同时采用机测法校核,即在板下缘粘贴15cm左右的夹具,用千分表量测应变,布置见图4;

(2)挠度测试:主梁挠度、吊杆挠度、移动模架两端支点处位移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托架下缘用百分表进行复核,测试精度为0.01mm。主梁挠度测点设在每根吊杆处,即顺桥向设置5排,每排2个点,布设于底板及翼板,并进行编号,布置见图5和图6;

(3)变位测试:在模架预压过程中,吊挂外肋系统在荷载作用下将会产生一定量的变位,其测点设在其边接角位置,粘贴反光片(起到棱镜的作用),然后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其变位值,布置见图7。

5.试验结果分析与应用

5.1 试验结果分析

加载时按加载方案分三级加载(050%100%105%),堆载材料为砂袋与钢筋,加载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和翼板。加载物的堆放布置严格模拟箱梁的实际状态,每级荷载加至预期吨位时,静载时间不少于4小时,主梁跨中截面荷载-位移曲线见图8、图9。

从观测数据可知,本模架在荷载作用下各部分的受力均处于弹性范围,实测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1)挠度方面:加载到110%试验荷载时,主梁的最大竖直挠度值为46mm(跨中处),小于理论值83mm;卸载至0t时,残余值为6 mm(跨中处),模架主梁挠度曲线线型合理,符合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移动模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弹性。

(2)应力方面:加载到110%试验荷载时,主纵梁跨中底板应力为96.3MPa,小于理论值210MPa。结构各控制部位的应力、应变与理论计算值比较,结构校验系数均小于1,表明移动模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安全储备。

(3)变位方面:加载到110%试验荷载时,纵桥向dY最大变位为25mm,横桥向dX最大变位为12mm,托架变位在允许范围内,工作正常。

(4)外观方面:加载到110%试验荷载时,全模架主纵梁拼节板未出现滑移现象,各连接部位紧固,模架处于稳定受力状态。

5.2 试验结果应用

移动模架作为梁式支架, 其任何一个部位的临时荷载均能引起模架挠曲, 如何控制梁体高程使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的桥面高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是施工关键技术这一。根据上述试验与监测结果,施工单位对移动模架现浇箱梁的桥面高程进行了控制,主要是采取设置合量的预拱度来抵消由于箱梁浇捣时施加的恒载引起的变形。经过施工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本工程实践表明此次静载试验进行得较为成功,为移动模架在实桥浇注混凝土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和预拱度的合理设置及箱梁的线性标高控制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家锋.我国移动支架造桥机发展综述[J].铁道标准设计,2002(2),11-15

篇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作者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1.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初中美术鉴赏课时采取的组织形式都是课堂教学,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课外教学。新课改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周边的艺术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校只进行课堂内的教学很难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没有课外的学习经历和课外的作业,即使有的话完成的质量也不高。同时,因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质量过低,很多教师也就自动地放弃了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

2.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在初中美术鉴赏课这门学科上安排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学生的美术基础又普遍不佳,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口头或文字方面的教学检测。实际上学生在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美术鉴赏教师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课堂上的作业学生不能随堂完成;其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或者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工具不齐全;其三,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没有对美术鉴赏课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设备情况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有一部分学校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大部分学校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专业的美术教室中进行美术鉴赏课,如果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国画等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如果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也会影响学生在美术鉴赏时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另外,也存在着教师对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而不使用专业教学设备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以后不难看出,目前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鉴赏课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的学习领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在美术鉴赏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进行语言表达和评论表述自己美术观点的机会;其二,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更没有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环节;其三,学生在上美术鉴赏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临摹,机械地模仿,很少加入自己的想法;其四,学生的美术作品局限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其五,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美术设计时,思维比较局限,缺乏创新性和知识性。

2.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

在美术鉴赏课的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无法按照新课改中对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其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授课;其二,对学生的欣赏教学环节,常常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取代实际的欣赏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其三,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联系实际生活,导致学生对身边的美术现象没有判断力,无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情趣;其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没有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深刻认识到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以及深入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视程度

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提高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课时。另外,在美术鉴赏课的鉴赏资料方面,学校也要在图书馆以及计算机设备等方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

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有利于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开展。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在上初中以前都缺乏系统的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所以学校在开设美术鉴赏课之前应该加强对学生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比如让学生学习关于美术的概念、分类等美术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思维来鉴赏美术作品,一点点地从初级学起,进而在美术鉴赏的道路上向前发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观。

3.提高美术鉴赏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8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课程。优质的美术鉴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为了推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发展,教师应该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作必要的探究。

一、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可以说,初中美术在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综观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本文认为现在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方面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学校在关注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知识及能力水平的评价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初中美术鉴赏课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评价,还难以摆脱抽象化的形式,很难以考试的标准来衡量。这就导致了学生为了追求好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和对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美术欣赏方面

初中美术鉴赏课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欣赏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为指导,欣赏美术作品。但是,由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这一内容的缺失,学生尚不具备应有的美术鉴赏基本知识和能力,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靠自己的感觉,无法从正确的美术欣赏的角度把握,使美术鉴赏课收效甚微,美术鉴赏课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教学目标也就无以实现。

(三)教师素质方面

不可否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初中美术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但由于初中美术鉴赏课获得的重视还不够,教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鉴赏课的主要目的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从多层面认识美术作品,如作品的内容、形式、色彩等,并由此体会作品的文化底蕴,汲取其艺术精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优质的美术鉴赏课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优质的美术鉴赏课教学就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素质的欠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必须通过如下改革策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使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尽快得到提升。

(一)针对课程开设方面问题,不断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开展好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学校的关注和积极支持是关键的因素,因此,针对课程开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加大对美术鉴赏课的支持力度,在美术鉴赏课的开课问题上,要保证准时;在师资配备上,要保证加大投入,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在美术鉴赏资料的提供方面,学校要从网络、图书馆、与美术相关的各类活动等层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只有从整体做出恰当的改革和调整,做到全方位支持,才能激发学生上好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二)针对基础知识欠缺问题,提升基础课程教学实效

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鉴于目前学生美术鉴赏知识较为欠缺,教师要结合实际加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如美术相关的概念、分类等,让学生逐步从美术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初中美术鉴赏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三)针对美术教师素质问题,教师通过不断努力胜任教学

针对目前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提升自己素质的途径很多,如网络自学、参加培训等,在信息技术日趋先进的大环境下,网络丰富的资源给美术学习提供了各类美术新闻和美术理论知识、观点、流派等,美术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博览美术方面的书刊等,同时,还可以参加一些专业人士组织的讲座、研讨会等,从中汲取美术方面的养料,逐步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可以说,这些都是立竿见影的有效途径。

总之,初中美术鉴赏课开展得有效、成功,需要教育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策略,做出较大力度的改革。文章分析了初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真正全方位提升美术素养和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都较强,各学科知识也已有一定积累,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对于美术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等,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学习。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各大派别,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独特审美体验,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作品,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尤其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美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普通高中受到高考的压力,只注重文化课教学,对美术教学并不重视,加之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所以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下文将详细论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有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才是美术鉴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鉴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感知美术这种艺术形式并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中使学生获取其他能力的功能是审美欣赏的继发。正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类似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也是其他学科的继发。总之,美术鉴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重视美术鉴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方面,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教师自身艺术修养还有待提高。很多美术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好,但教学理论、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导致他们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和生气。

其次,学校方面,美术鉴赏课安排的课时较少,此外,艺术课程虽有向必修课发展的趋势,走在普及路上,但美术仍不是高考科目,仍然只是“调味”课。普通高中一般一星期安排一课时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两星期才安排一次美术课,由于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这样每节课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就无法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整合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此外,学校和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还不够,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

最后,学生方面,学生多认为美术课不如其他高考科目重要,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文化课上,根本不重视美术课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是无法得到学生重视的。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就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人们进行美术鉴赏时总是不知不觉地受到自身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取向的影响,对美术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同时鉴赏者还会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对作品作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因此,美术鉴赏比美术欣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与评述的拓展、延伸与提高。意即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欣赏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还要使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审美感知和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感受、联想、分析和评判,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还要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这首先要求美术教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经常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多学习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高中美术教师应多渠道获得美术信息,多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传统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美术的发展,了解当代美术,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精于鉴赏和评论,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艺术视野。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研究美术教学,加强教学经验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美术不是高考科目、不被重视,加上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些美术作品即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作品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和鉴赏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得到审美体验,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美术鉴赏的主体,当然教师还是主导,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这样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悦、富于思维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基础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于同一美术作品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并加以指导和鼓励。当然,有时候学生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甚至有些偏颇,但他们确实认真鉴赏了作品,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看法,所以教师要在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可和尊重,以资鼓励,从而保持他们鉴赏作品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学生之间交流美术鉴赏的感受、理解和心得体会等,同时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上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美术知识,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中和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参观美术展览等,或者通过互联网开阔知识视野。

(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其多元思维习惯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再造想象,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应以美术作品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文化、作者情感和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等为出发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多角度地感受、理解艺术形象,体验作品情感,不要以教师的审美为唯一的审美标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观点。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鉴赏时,教师除了让学生鉴赏作品的组合、体量、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手法外,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宫殿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飞翔,引导他们在自主鉴赏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无论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说出什么样的见解,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尽量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进一步解读作品,得出有价值、有深度的结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

(四)以点带面,运用多种教学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应该富于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美术作品鉴赏展开活动。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体验美术作品独特的、最本质的美和作品的动情点,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美术作品、对其进行创造性解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渗透一些美术作品鉴赏的理论,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鉴赏美术作品,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提高到一定的理论层面,进而使他们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其掌握鉴赏方法和规律,最终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独到的鉴赏结论,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帮助学生从中总结并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以便学生日后能独立鉴赏作品,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鉴赏并重

美术常识与美术鉴赏联系紧密,因此,美术鉴赏教学应两者并举。美术常识是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美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理解美。美术鉴赏教学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析,而轻视其对美术常识的掌握,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在鉴赏作品是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也难以在鉴赏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最终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提高。没有美术常识基础的美术鉴赏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较高层次的美术鉴赏必然是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

此外,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由于缺乏鉴赏经验和方法,往往不自觉地用现有经验来判断作品画的是什么,作品画得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等,而这种浅层次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标准只能使美术鉴赏活动流于肤浅、甚至误入歧途。例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时,若仅让学生以“像不像”的审美标准去评析该作品,学生的鉴赏结论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术常识的基础上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塑造艺术形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认真感受和分析这幅作品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及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等。同样,以“美”和“不美”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也是比较肤浅的。因为“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美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同一种美也可能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人的生活经经验、文化素养或者情绪情感不同也会对同样的美产生不同感受,所以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并略带作者和观者的主观性。当然许多“美感”也可以通过在一般人看来不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挪威画家蒙克《呐喊》就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自然带给人的不安和恐惧,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从而产生特有的“美感”。所有的美术鉴赏活动,若不以美术基础知识为基础,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片面地以“像不像”“美不美”去评述作品,美术鉴赏只会停留在肤浅的感性层次,难以达到理论高度。因此,教师应将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达到理论层面,从而在鉴赏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中总结出美术鉴赏方法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更注重考试科目,忽视了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美术等科目。此外,一些高中难以为美术课程投入应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一些教师、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态度。部分学生甚至利用美术鉴赏课休息、娱乐或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美术鉴赏课难以有效发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佳。

二、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1.重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

一方面,学校应该不断提高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资源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不断加强高中美术教师队伍培养,确保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并贯彻落实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当中。教师应及时了解最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有人认为高中课程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但实际上高中课程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是相通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时,应该注意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在晚餐上耶稣说有人出卖了自己之后,十二门徒的各种反应。达•芬奇创作这幅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无法深刻理解《最后的晚餐》的文化内涵与画家的绘画意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知识的了解,介绍中世纪的宗教文化,让学生对绘画的创作背景形成完整认识。

3.加强对各种经典作品的鉴赏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中外经典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名家的绘画经历往往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值得学生了解、学习。教师可以在古今中外不同美术流派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丰富学生的美术世界,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审美感受中获得多样化的审美愉悦。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幅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画家将亲眼所见的苦役般的劳动景象通过画笔展现在人们面前,批判了封建势力和资本家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剥削与摧残。这种深刻的文化意义能够对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画家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贫困生活中遭受的磨砺、对于学习绘画的坚持,以及对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追求,都值得学生学习。学生通过了解名家、名作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积累美术知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重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力求通过名作欣赏、学科知识融合等方法,不断创新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