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1-31 11:54: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篇1

高级财务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映改革与发展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过程。自2010年我院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单位,会计专业被批准为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以来,基于校企合作、同类院校、行业专家的交流平台,重新思考了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并进行了定位。从职业能力结构分析,将“精财务、会核算、懂管理、有特色”定位为今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向,创新了“岗课证融通、德技识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会计专业重构了课程体系,解构了课程内容,有别于本科教育,以高职学生为主体进行了学情分析。本文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内容准则化”“教学方法刻板化”“学生专业基础差”“学生自学能力差”一系列问题,从优化“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构入手,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研究,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一、课程改革背景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三大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后接“审计学”“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管理”等。在2010年前,会计核心课程为“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后来随着我院会计专业重点建设改革需要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经反复调整与修改将会计专业课程名称设置为“会计核算基本技术”(原“会计原理”)“会计Ⅰ”(原“财务会计”)“会计Ⅱ”(原“高级财务会计”)。该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总学时为105,其课时量和课程本身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客观上应形成教与学备受重视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

 

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难度大、高职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自身对难点掌握不好等原因,致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设计重整教学内容,形成“递进式”教学层次

 

“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是因为它专门研究财务会计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新问题、仅在个别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代表了会计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中至今尚未统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职称考试及就业考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涵盖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考试涉及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将来完成从基层财务人员到高级财务人才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考虑课程的衔接与互补,确定教学内容不能贪大求全,应按一定逻辑关系安排“递进式”的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更新上应以真实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不断地与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以真实案例为背景的教学案例,将教学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能懂、易学、逼真”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根据会计专业的专业性质及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后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以上市公司实际案例为导向,以会计职业活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语的学习情境,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总体包括2大学习情境、9个工作任务(如表1)。

 

(二)引入职业判断思维,以实践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量涉及需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经济交易或事项,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1.以实践为导向,充分掌握讲授教学法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首先,在讲解过程中应重点解释各学习情境中的关键专业术语,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外币兑换业务,可以以生活中到银行兑换外币为例引入正题,把专业性强的会计术语变为常见事项,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克服学习畏难情绪;其次,帮助学生理清业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授过程中注意“复旧学新”,避免学生因前面专业基础差影响本门课程的学习情绪;最后,抓住问题的实质,注意相关章节之间的关联性,教会学生利用职业判断正确处理业务。

 

2.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大的课程,高职学生仅单方面依靠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教学内容,效果不好。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优点,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连接理论和实践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对实际真实的社会工作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互动讨论,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充分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企业合并专题时, 教师可以引入“优酷”与“土豆”的合并案例, 并围绕如果你是“优酷”和“土豆”的财务总监,你将如何对该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会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将任务驱动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实现技能培养目标

 

教师按照重整后的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任务)即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带动学生学习,借助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将课堂教学改为真实岗位学习,由实训基地财务经理根据任务进行分解,为各组学员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成员分工协作独立地完成任务,最后由各组分别展示任务完成过程并讲解任务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改变了以往传统单向传输式教学,将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职业能力。

 

4.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课件,不断研究课件制作的内容,然后不断优化课件使用效果,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只是将黑板和讲稿换成投影,要实质性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仅使用会计职称考试用书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为主要教材的情况,虽然这种教材紧跟会计改革缩小了教学与实际的脱节,但因其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准则化,缺乏真实企业案例,相关章节没有逻辑顺序,内容难度过大,普遍存在学生自学困难、看不懂教材的情况,应将其作为教学参考书,再开发更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材。在教材内容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各学习情境之间的递进关系,引入丰富的实际案例,充分解释每个知识点,增强趣味性,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作为“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建设的主体思想,从独特视角将企业特殊经济业务全面、立体地呈现给学生,形成“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新局面。

 

(四)改进现行考核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考试方法上打破了以成绩来决定学生素质高低的评价方式,采取校内外双渠道考核方式,将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有机融合,除传统的出勤和课后作业以外,还把实习基地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团队表现等均纳入平时成绩范围,合理设置了各个部分的权重比例(如,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40%+终结性考核成绩×60%),更加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利用职业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出现以往学生靠期末“突击”就能通过考试的现象,使学生真正对课程内容达到“弄懂、学活、会用”。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与督促,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篇2

一、引言

自2005年起,部分名牌工科院校在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开始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门会计学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孙涛,2007)。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既是一项教改的创新,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对于促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相长、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会计学专业研究团体的形成、规范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逐步构建会计学专业教学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使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取得成效,《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是关键,而在《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如何围绕《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进行教学创新,值得探究。

二、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队伍创新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系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但由于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基础较为薄弱,具有高学历及出国进修访问经历的教师人数较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科研能力、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方面的现状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奋斗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不断进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队伍创新。

(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除增强理论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会计技能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的创新表现在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理论上的内容创新取决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性质特殊,既有边沿性的内容也有前瞻性的内容,所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内容应在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实践上的内容创新,既要注重传统的特殊会计业务的实践创新,也要注重新型会计业务的实践创新,既要注重基本动手能力的训练,也要注重操作能力提升训练。《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不能流于形式,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和效果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

(三)教学方法创新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刘梅娟,2007)。为了实现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四)教材创新

目前《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所有版本的内容和体系都差不多,严重制约着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创新。教材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引擎,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要从教材创新和建设开始。《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与时俱进,反映会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信息,不止内容新颖,而且体系也要有所创新;二是本教材不同于专著,它要把基本概念交代清楚,说理要透彻,系统性要强;三是本教材要摆正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群中的位置,处理好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关系,把相关内容衔接得好,而且篇幅适当。

(五)教学评价创新

1.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创新

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对学生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的最主要方法是卷面考试,主要根据考试卷面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一般在课程结束后或期末集中进行,教师先出一些复习提纲,大部分学生都是临时突击,死记硬背教师所提示的复习重点。这样的考核评价当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业好坏,虽然这对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出发,工科院校应创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2.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创新

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提高,现行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评价模式,是泰勒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以结果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只重视教师劳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教师教学的具体过程;只重视教师过去教学行为的评价,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特别是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表现,而忽视教师未来的发展能力;只重视评价的管理与奖惩功能(教师评价的结果往往作为领导决定奖励和晋升职称等的依据),而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

三、教学创新的主要对策

《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需要结合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从我国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选配优秀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高级财务会计》主干课程在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须要把最优秀的教师选配承担主干课程的讲授。由于会计是一种职业,讲授人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选配任课教师时应充分考虑其实践能力。

加强“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王荣娟等,2008),优化课程团队的双师结构,形成一支既熟悉企业财务会计最新动态,又能把握会计准则发展方向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师资队伍,以提高《高级财务会计》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具体措施有:一是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二是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会计人员做兼职教授。

(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带领下,应紧跟时代形势及专业发展,及时吸收会计学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课程内容更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应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基础,紧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发展动向,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有效地渗透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李莉,2009),把最新的知识内容、最前沿内容讲述给学生,使《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常变常新,常讲常新。

《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性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外,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本课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创新的目标应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会计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比如,创新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实验内容,在合并范围只有一个子公司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子公司,或者增加一个子公司的子公司,或者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相融合,增加投资核算的内容等等,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互补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有效措施有。

1.改进课堂讲授方式

尽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有多种,但课堂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保证信息的充分传递。同时,课堂讲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所以,课堂讲授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环节。因此,《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讲授。但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方法,每一节课内容都是教师从头讲到末,不容学生半点思考就将答案全盘托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适应《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基于《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应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基础上,辅之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蒋卫东,2005)。将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启发式教学,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来掌握新知识;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已有的课程群知识逐渐融合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达到课程群的知识相互融通。

2.实施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多种渠道,其中将案例教学融入专业教学中是一种有效途径。案例教学的实战性特征适应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复杂、研究性强等特点(李江萍,2007)。案例教学的方式也有多种,一种是让学生先掌握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另一种是教师先通过案例介绍把问题引出,从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出发,一一讲授相关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一方面应把多个专业知识点融会于一个案例之中,注重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应借助不断涌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业务案例,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启示,使他们考虑问题时不囿于教材和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而是独立思考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合并财务报表部分,常因其内容多、合并对象之间关系复杂、会计处理的工作量大而成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难点,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将复杂的关系及过程图示,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也有效节省时间。在外币业务会计部分,将汇率变化的形式和种类及其影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既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4.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近年来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举措,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紧密教学沟通、强化师生交流,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应用性的特点,涉及的问题均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实务中的热点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参与专业热点的平台。选择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观点表述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1)手工《高级财务会计》模拟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手工完成《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全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企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会计电算化操作。将手工会计模拟操作转换成网上模拟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有了比较,进一步掌握了特殊业务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过程和原理。(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与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等特殊会计业务。(4)重点投资建设软硬件设施先进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件设施,保持实践性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先进性,训练和强化学生特殊会计业务操作技能。(5)整合课程设计、互联网实战、课程辅助教学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历届会计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创业案例调研等多种教学手段,搭建实践性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特殊会计业务操作能力。

(四)建设精品教材

《高级财务会计》精品教材是充分反映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概念,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反映区域和学校特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应优先建设《高级财务会计》精品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同时应积极开发多媒体立体化教材,构建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精品教材网络平台,实现精品教材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五)优化教学评价

优化教学评价,在评价功能上由过去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向注重激励和发展,在评价标准上更加人性化、弹性化,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参与,而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更重要。

1.创新课程考核评价形式

以笔试为主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束缚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在《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逐步改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把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实习和实验过程中的成绩、创新性表现等各方面的成绩综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确定最后的课程成绩。同时,对笔试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进行创新,形式上主要是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适当选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在内容上主要是在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实务性内容以及可发挥性内容,同时在考试内容的选取上,采用试题库的方式,采取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对品学兼优,通过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实行相应课程免修、免试制度。总而言之,使《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改进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

对任课教师实施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评价工作应根据各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从评价的要求来看,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评价、同行教师的评价、督学的评价、领导的评价和综合评价,要综合各方面的评价结果,得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任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结论

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中的精华,强调以信息化为手段,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孙春军,2008)。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与管理,将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集、试题集、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教学资料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而且还是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一个系统工程。工科院校《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应紧扣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步伐,在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的基础上,逐渐探索适合会计学专业《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从而最终实现《高级财务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奇杰.《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任务型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248-250.

[2] 孙涛.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教学改革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75-77.

[3] 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2007(12):60-61.

[4] 王荣娟,樊伟,刘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152,101.

[5] 李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23-125.

[6] 蒋卫东.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5(30):72-73.

[7] 李江萍.案例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0):53-55.

篇3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4102

1绪言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是在《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为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述会计学领域较深入的问题。该课程以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原则的延伸为前提,就财务会计领域中新出现、特殊的会计问题为主要内容,与传统财务会计互相补充,构成了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

笔者在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从事会计专业教育工作,多年担任本学院会计学专业自考本科以及专升本《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科阶段,《高级财务会计》为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专业内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在笔者所在学院,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水平和专业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同学在会计岗位工作若干年,已经拿到会计师中级职称,而另一些同学专科阶段所学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薄弱。据了解,同学中三分之二属前一种情况,三分之一属后一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会计专业(专升本)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构想。

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支持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一套稳定的教学方式组合或教学结构。

创新教学模式至少应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师资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材创新等方面。

2.1教学内容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统一构筑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总论。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处理。如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外币业务、所得税业务。

(3)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处理。主要为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如合并报表业务。

(4)特种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处理。如租赁业务。

(5)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如破产清算业务。

适当情况下,应结合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的要求对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

2.2教学师资

聘请双师型人才,即由具有讲师以上教学职称同时又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教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2.3教学方法

课前评估、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沙盘教学、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相结合。

2.3.1课前评估

课程开始前应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做出评估,可分为较差、一般、较好三个层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事先布置自学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同时辅以教师答疑、网上辅导及集中辅导。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事先布置自学中级财务会计,同时辅以教师答疑、网上辅导及集中辅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辅以教师答疑、网上辅导及集中辅导。

2.3.2案例教学

倡导从案例入手自主学习,强调自主学习的特点和效果。一方面应注重典型性案例的收集与开发,确保这些案例能够解释知识点的内涵及运用。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存在的差异,提示学生案例分析不是寻求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接触案例提高对业务的理性认识。例如,在掌握了合并动机和合并概念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现实中的典型合并案例进行讨论,归纳影响企业合并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对合并背后隐藏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可趁热打铁训练学生选择各种合并形式练习账务处理,从而使学生的业务水平、处理问题的意识大大增强。

案例收集应遵循的原则:(1)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反应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2)与相关理论相结合,反映科学发展前沿。(3)与现实经济活动相结合,反映实践成果。(4)与国际案例相融合,反映会计国际化进程。

各案例分析小组应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同时教师应评定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情况、案例讨论发言质量、书面分析等,尤其要注意突出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3.3多媒体技术

利用PPT课件、网络媒体、QQ群全方位和学生互动。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借助银幕展示教学内容,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和学两方面均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有利于从视听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满足教学中大量数据资料的需要。这有利于在有限时间以内,把问题讲深讲透。但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必须与教室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节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

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编制了一套《高级财务会计》多媒体课件,涵盖高级财务会计基本业务,力求体现清晰的专业思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本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QQ群是如今应用很广泛的交流方式,它有即时通知、即时互动的功能。通过QQ群工具,不仅可以随时通过留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公布习题答案,使学生自己尽快掌握学习动向。

2.3.4沙盘教学

沙盘教学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教学创新。沙盘教学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倡导的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高级管理活动。例如在合并报表及租赁业务中,可以把不同企业角色化,让学生借助沙盘推演企业经营管理思路。在沙盘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业务的理解更为深入。

2.3.5课堂讨论

通过评比推选优秀课堂讨论小组,给小组较高的分数,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比平时更主动而富有责任感。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解疑、质疑、互考,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

2.3.6实践环节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应制定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实践专题自主选择实践形式。例如,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为依据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4教材创新

对于基本业务,所有《高级财务会计》教材都阐述了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对于特殊业务,各教材则呈现出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权威院校权威出版社权威专家编著的教材,同时辅助以注册会计师《会计》教材作为参考,以统一会计处理方法。

3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展现的初步效果

总结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体系架构,可以用自学导学督学互学来表达其逻辑关系。

经由会计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班级尝试本模式,效果显著。作为会计专业通过难度最大的一门专业课程,《高级财务会计》国家自学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2%。

4尚需完善的问题

(1)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

(2)教师应设计更多实践专题,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

(3)还需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进一步监督教师的教学实施效果,规范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庆宝.浅谈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范围[J].集团经济研究,2006,(4).

[2]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2007,(12).

篇4

[作者简介]齐励(1983- ),女,福建福州人,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会计教育。(江西 南昌 33002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1-02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中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一门专业课程,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教学。

一、“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原因

在本科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属于“财务会计”范畴,学习的是会计核算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以及新问题。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前该门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及周边的几所高职院校近几年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安排。据了解,取消该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认为,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小企业工作,“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如合并报表、物价变动会计等在就业时难以遇到。既然教学内容在工作中用到的几率较小,而且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存在相当的难度,将它从专业教学计划中取消,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可以减轻。第二,“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内教学安排不理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将“2+1”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在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上,会计专业也不例外。“2+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高校与实习单位合作培养人才,在培养时间上为在校培养2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训1年。该模式作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各个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运用。但这种模式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3年缩短为2年,如何在有限的校内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了改革的难题。部分高校未对这一难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决,只是简单地保留认为最为核心的课程,粗暴地取消了一些“不重要”的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1.“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称考试、升学考试以及就业考试的需要。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都是以考试为主,其中初级和中级职称获得仅以职称考试是否通过作为评定标准,高级职称评定则是考评结合。在考试内容上,除了初级职称考试未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外,从中级职称考试开始,合并报表、外币业务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都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学生将来更容易通过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在校内教学时传授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此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找工作时参加企业考试,都会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各种考试的需要,“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开设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在就业起点上,虽然目前高职学生略低于本科学生,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个人的努力奋斗,他们都有机会成为单位的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人才。处于这些“高级”岗位,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位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必须具有处理综合环境下复杂经济业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经验的累积是不够的,更需要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学习的支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考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有助于他们将来完成从基层财务人员到高级财务人才的角色转变。

三、高职院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改革――以学生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至今尚未统一,不同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差别。“高级财务会计”包含内容很广,如果所有相关内容都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有限的教学时间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精挑细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今后学生的工作和考试需要为导向,“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应如此。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经过比较多种不同的代表性教材,笔者从中选取了三个实用性最强且各种职称考试中常见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别是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和租赁会计。其中,合并会计主要涉及企业合并业务、合并报表编制、集团内部业务等企业集团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外币业务会计主要涉及外币业务处理、外币报表编制等外贸企业或国际企业常见的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租赁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些内容在各种教材中均有介绍,也是实际工作中和各种考试中最容易遇到的经济业务,实用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应重点讲解这些内容,其他内容只要简单介绍或并入其他课程讲解即可。如通货膨胀会计使用率较低,作为会计理论简单介绍即可;所得税会计可并入“税法”课程进行讲解。

2.教学方法改革――以案例教学为主导。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高职学生仅靠教师讲解来理解教学内容确实比较困难。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优点,将其引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网络、沙盘等现代教学手段,必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可分为理论准备、案例分析和案例讲解三个阶段。在理论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相关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像、动画、影音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分析阶段,由教师提供案例资料,并给予必要的分析指导,安排学生小组或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沙盘教学,从而更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在案例讲解阶段,可先由学生进行案例相互讲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一阶段的教学还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如利用教学博客或在线答疑等网络手段,在课后仍然可以与学生进行案例探讨。

3.考核方式改革――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传统的考核方式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高级财务会计”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财务会计”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技能的掌握比理论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因此,打破现行课程考核方式的定式,建立新的以专业技能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考核模式尤为重要。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笔者建议,“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模式。在考核模式设计上,专业操作能力应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占课程成绩的主要比重,理论知识考核则作为能力考核的补充,占最终成绩的小部分。其中,技能考核由校内模拟实验考核和校外实践考核构成。通过校内模拟实际经济业务,考核学生编制合并报表、处理外币业务等专项技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地操作,考核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此外,理论知识考核也不应由期末一次性卷面测验成绩决定。教师可以在学期内安排多次理论测试,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程成绩考核上,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如是否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问、是否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等。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虽然被公认为是会计专业难度最大的课程,但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这门课,对于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笔者坚信,通过适当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财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级职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与岗位职务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基于岗位导向对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目前,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的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的问题。教材内容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相关内容很多年来没有变化,内容的理论性强,多是对会计实务的理论阐述,实践性不足,尤其是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内容设置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状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财务经济业务就不能产生一种真实感,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二)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育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按照财务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结构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记忆。这种模式下,学生对经济业务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掌握相关会计知识与实际会计工作技能,也很难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应用的过程,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依然不明白知识应该如何应用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感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教育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学生也会产生很强烈的理论学习的畏难心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样,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和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对会计了理论及技能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但目前,高职的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着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会计岗位工作保密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学校很难统一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很难安排学生参加行之有效的实习活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岗位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传统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内容落后、陈旧,这不利于现代高素养会计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需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保障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基于财务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自编实用性强的教材和讲义,能够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在调研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与安排。新的教学内容需要按照会计工作过程进行结构的设置,可以根据出纳岗位、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财产资源管理岗位、资金核算岗位等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内容设置。能够将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联系,将财务会计理论内容与技能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还可以基于工作过程设置不同的岗位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目的。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改革设置,能够保障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毕业后,也能够立马胜任工作岗位,发挥岗位作用。

(二)基于岗位导向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于岗位导向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保障财务会计专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要能够结合财务会计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灵活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在财务会计专业教育适用于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岗位角色扮演法、行动导向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岗位角色扮演法。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基于岗位业务的需要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设置出纳、往来账目的结算、工资核算、费用核算等角色,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工作中的得失体会都会非常深刻。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相关会计知识及技能,完成角色任务,学生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效果会更好。在学生体验角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谈体会,并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岗位技能。再比如,案例分析发,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案例设置,把案例准备好,然后,在课堂上,把案例活动任务布置下去,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分析讨论的方式解决案例中所设计的问题,完成案例任务。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加强实践教学

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作为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能够尽量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实习的机会。另外,针对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不愿让实习生接触到核心会计业务的情况,学校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工作。通过校内实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会计工作场景,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较为真实的工作氛围。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工开展财务活动任务,通过这种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与企业签订相关保密协议,承当企业的一些会计业务,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在校内进行实习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财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要能够基于岗位导向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解决传统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相关会计专业的知识技能,实现高素养会计人才的有效培养,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应具备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还应具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真实的工作世界是相脱离的。针对这一弊端,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从最初的在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在经营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试点实验,到21世纪初在德国广泛推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都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这些实践模式中,教学内容不再按照传统方式构建课程,工作过程知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成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世界。同时,在实践中通过“职业调查”、“企业调查”、“学习岛”及“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其所学职业,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现任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的徐涵博士也介绍并发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观点。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特点

1.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传统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将个性作为专业任务的人力资源来培养;从组织和技术的改革中引出素质要求;技术和劳动预先即确定了,而素质要求是作为依赖性变量存在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则是:教育应使学生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这一角度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教育成为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既依赖于同时又独立于劳动和技术的关系。

2.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3.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由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

(1)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

教学的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劳动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2)工作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切入点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人力、工作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和工作产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要求的工作成果,随之工作过程结束。

(3)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

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工作过程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隐形工作过程知识。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改变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学科系统化知识)。

(5)以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

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践学习内容通过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课程开发由资格研究转向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

(1)传统的课程开发(资格研究)的局限性

传统的课程开发是把劳动科学中的工作活动分析简单地移植到了课程开发中的工作分析中,其局限性为:

①分析对象主要是按泰勒管理模式的工作岗位,因此强化了劳动分工原则,忽视了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

②缺乏将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序列化的标准。

(2)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

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使研究隐含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成为可能。与传统的资格研究方法相比,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的目标与分析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如图1所示。

其中,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即针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法,就是在“专家工人访谈会”基础之上,把工作任务放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分析,分析的对象不是一个个单项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步骤为:在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全体与会人员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综合所有专家工人访谈会结果,形成典型工作任务表;将典型的工作任务描述为一般化的职业要求。如图2所示。

5.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

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项目学习成为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学习形式。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典型特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为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现有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仍沿袭非职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课程模式开发运用较为表面。

目前对高职课程模式的开发主要是在学科型课程基础上削减一些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实习内容,形成遗留有学科痕迹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理论课)+实践课程(实训课)”,而未在课程内涵上作进一步开发。

2.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课程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点教授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实践课程只是实验性模拟实习,主要练习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三周之内完成,占用时间段较短,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且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前后衔接和融合,不能使专业知识直接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不生动

目前,教材将本来丰富多彩的实际经济业务简单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只会做虚拟的会计练习题,而对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不会或不敢大胆分析处理的状况,最终导致学生顶岗实训较难上手、就业适应性差。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模拟实习内容,实质上并未突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要达到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必须打破旧有的课程模式,重新进行课程设计,进行仿真模拟教学。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启示

如何深化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要设计合适的课程方案,进而由课程设计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则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设计思路。

1.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总体方案――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分岗教学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照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可设置如下教学模块:出纳模块、各种会计核算模块、简要报表分析模块、会计档案管理模块、综合模拟实习模块及综合实践模块,学校提档线较高的职业院校还可设置主管会计模块。

每个模块的教学,以实际经济业务案例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同步传授给学生。

教学活动地点的安排要打破那种理论教学必须安排在一般教室、实验实训才安排在实训室的观点,整个课程即安排在模拟实习教室进行,内容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2.各模块具体内容

(1)出纳模块的具体内容

出纳模块主要介绍出纳员工作的内容及其职责、权利;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的管理制度;训练收款收据的开具;支票的签发及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的办理;印章的使用和管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

(2)各种会计核算模块则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作为基本教学模块,主要包括材料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往来结算核算、收入利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本及其他业务等日常财务会计核算内容。在各教学模块中,主要讲授并练习各种日常业务的处理方法,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明细账的设置、登记和结账方法、凭证的传递程序,介绍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材料、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成本(含工资)、收入利润、资本及其他业务核算中的应用。

如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在这些基本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现有资源,设置备选模块,如按照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旅游、广告、娱乐等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分别设置教学模块。

(3)会计档案管理模块

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方法以及相应手续的办理。如凭证、账簿的装订及封面等有关信息资料的填写以及磁盘介质存储会计资料的归档等。

(4)综合模拟实训模块

该模块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到撰写分析报告整个会计循环过程。

(5)综合实践模块

该模块指有计划地安排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邀请实务界专业人士与学生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写出报告或总结,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总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实际工作岗位分岗设置教学模块。在这些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传统的课程进行构建,财务会计工作过程知识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典型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成为会计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会计工作世界。同时,在实践中通过“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以期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会计工作,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实现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7日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它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按照六大要素具体项目对企业中出现的一般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会计处理能力,为后续其他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备受师生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影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影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基础会计学》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处对实务中经常发生的、相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对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缺乏了解,大大低估了这门课程的难度,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二)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是建立在会计学原理教学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对会计学原理掌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这种影响表现为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其实质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基础会计学》教学目标是重原理、轻实务,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重实务、轻理论,热衷于会计分录的编制,只关心借记什么科目,贷记什么科目,忽视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学习。有的迫于考试压力,大量练习会计分录,直到记住为止,并把这种学习方法套用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对企业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重视分析、理解,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这种单纯的靠记忆和练量习题的僵化的学习方法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做到融会贯通,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学方法落后。《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只侧重于对计价、分录和程序的灌输,使学生产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就是学习编制会计分录的狭隘思维。然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充满着不确定性,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介绍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怎么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且要知道这样处理的原因及其本质,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使学生习惯于按照已知的条件进行会计核算,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比如,资产减值准则的处理中不包括存货减值及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其原因又是什么?

(四)考核方法单一。现在的考核成绩普遍由平时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出勤情况和作业记录。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经常点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也较少。至于课后作业,老师很难检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和完成质量,因此这样的平时成绩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五)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就当前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普遍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也使得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也较少,从而使教师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有所欠缺,这也会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二、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要一改以往平铺直叙、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要使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对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写好教案的基础上,对每节课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做到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犹如在讲述一部悬疑片。

(二)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从本质上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如果《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只侧重于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学生势必会采取前文所提到的那种僵硬的学习方法。因此,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将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1、变“教学”为“助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多,教师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上,注重师生对问题的探讨,脱离那种授课时“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局面,提高教学效果。

2、引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实际上多数学生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引用案例教学,开展小组讨论,指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并教授研究方法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教师要善于对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许多内容相互联系,学生经常混淆不清。例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通过一道相同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这三类金融资产的理解。教师要对所讲知识不断的、及时的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进考核方法。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基础上,引入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制作PPT、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根据组员参与程度评分,考核学生真实水平,使考试成绩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督促学生培养踏实的学习作风,提高教学效果。就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交小论文,进行分组答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应配备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任职于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技术职称会计人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也可以促成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使年轻教师有机会前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冉.浅谈如何加强中级财务会计实务学习效果[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5.

[2]余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导报,2011.9.

篇8

课题项目:2015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分岗核算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15Z48);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基金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探索与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2015YB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造而重构的,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要素组织教学,不符合实际会计工作按岗位分工操作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在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工作任务出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对会计职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分析为依托,对传统《财务会计》优化整合,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教学内容设计体系。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弥补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与实训相分离的不足,形成了一种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设计体系,融教、学、做于一体,贯穿了课程改革。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过程

1.《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整体教学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直接根据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情况,从会计分岗实务操作的角度,按照资金循环过程、会计工作组织形式,设计出1条资金流向、8个核算岗位、1个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思路。即一个经济实体从筹集资金开始到资金投入使用,再进入销资金循环,最终进入财务成果的核算,依次经过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投资岗位、销循环岗位(包括财产物资岗位、债权岗位、债务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最后进入总账会计报表岗位,共八个会计核算岗位。其流程如下:

2.《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模块设计(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应立足于会计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进行模块设计,具体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1.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按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设计课程内容,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以达到二者的充分结合,无论是专业理论内容还是实践内容都是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服务。

2.学习目的的针对性

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工作的操作训练,反复操作训练直到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学习内容的融合性

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设置教学内容,针对某一岗位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每一模块设计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进行教学,使得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手、脑、耳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抽象及被动性,克服了学生学习的厌倦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5.培养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为一体作为课程内容,教师可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或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弥补仅仅在技能操作方面与会计实务界合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1.营造“校企合一”的会计教学环境

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是按会计实际岗位的操作流程设立,重视财务会计实训项目的操作规范性及应用性,注重会计实际岗位的针对性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建立了会计手工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校内学习和实践实训提供了物质保障。

会计校外实训基地是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会计专业课程所涉及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而建立的。“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而建立,要求由与学校密切合作的、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来满足课程认知实习、岗位实习和综合实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完成学生就业实习而建立,要求与学校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进行职业操练。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长期与西安万象财务有限公司、西安华宇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陕西华夏冶金建设有限公司、金蝶软件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企业为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实训提供了基地,同时,我们也满足了这些合作企业用人的需求。

2.建设“双职双师”教学团队

为了使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则是实现此教学目标的关键。为此,要建设一支能规划该课程改革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的高素质、高技能、企业岗位一线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兼职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会计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会计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会计项目实训教师。《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是1∶1,专兼职“双职双师”教学团队的目标比例同样是1∶1。我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研究生学历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占80%。来自行业企业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兼职教师占30%,这样一支教学团队为我们《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向颜、吴秋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分岗培训教学模式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6期,第215页。

[2]林芝:《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与实训探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年第8期,第83-84页。

[3]吴彦文等:《财务会计分岗位综合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90-91页。

篇9

(1)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但对财务会计岗位职责不甚了解,如不明白出纳或会计岗位应做哪些工作,对于每天经济业务产生的票据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在分岗实训教学中,引入网中网软件中的仿真操作模块,让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如完成银行票据填写、凭证生成与传递、报表编制等工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岗位职责。

(2)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财务会计课程是本校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以往教学中,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选择了分类性强、练习较多、简单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如安排学生进行账务处理操作,强化学生做分录、记账、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能力,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解。分岗实训教学让学生演练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通过仿真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模式

(1)采用小班上课,先进行理论教学,再分组轮岗完成手工实训。当前,不少高校为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采用合班课。从教学效果看,小班上课可以使老师能觉察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效果要好于合班课。与此同时,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与相互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提高其学习自信心。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单纯理论教学很抽象,我们先进行理论教学,教师详细讲解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然后分组分岗位完成手工实训,并通过轮换工作岗位,使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岗位具体工作有深入了解。

(2)选择分岗位设置的教材,教师在学生实训后指导学生编制岗位说明书。由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较抽象,有些业务处理流程复杂而难以理解,如金融资产这一章中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甚至毫无头绪,因此选择注重实务操作的教材非常有必要,选择一些附有相关原始票据的教材会使得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和安排学生手工实训时效果事半功倍。

(3)运用仿真软件来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中设计了从认知到技能、从技能到综合训练、边学边练的课程体系,尝试选用突出财务会计实务的教材,安排一半学时到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利用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会计实训软件仿真实践环节,由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各种原始凭证,扮演不同角色,单独或分组完成实践任务,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

3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效果评价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尝试,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98%的同学认为边学边练的上课形式能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60%的同学认为使用网中网实训软件能提高财务会计实践能力,说明同学们已经重视实践能力的学习,而由于实训时间有限,目前也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

(1)仍有部分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完不成实训任务。调查中也反映出目前只有34%的同学能熟练地完成实训练习,66%的同学存在操作困难或提不起实训的兴趣,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何活跃课程氛围,吸引学生学习是我们目前反思的重点。

(2)如何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考核一体化。实施课程改革后,安排单周进行理论学习,双周进行实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考核值得思考。考评方式能否更准确、更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应改变理论知识以考试为主、实训课以考查为主的考核方式,两者应兼顾,巧妙地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理实结合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情分析

(一)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存在为难情绪

纵观《财务会计实务》教材目录,我们不难发现,该书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粗略估计,有上百个知识点;而且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对于只学过《基础会计》、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往往知难而退,望而却步。

(二)基础会计掌握程度不同,学生水平不一

由于在大一阶段,学生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在学习《财务会计实务》中表现出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同学“消化不良”和一部分同学“饥饿难耐”。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遍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尽最大可能的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微课、多媒体PPT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并同时辅以用友财务软件、手工实训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但仍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时间一长,学生最初的学习劲头就会荡然无存,失去学习兴趣。

二、课程地位及目标

(一)课程地位

《财务会计实务》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也是众多会计职业资格类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考试科目,例如:职称类的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执业资格类的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势必会影响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水平。鉴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把会计领域的前沿资讯带到课堂,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另外重中之重还要积极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是根本,尤其对会计这种操作性强的专业来说。

(二)课程目标

根据《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强调实践性的特点,坚持“一切从实践中来,一切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提炼出了以下三个目标:(1)岗位目标:培养适合于各会计岗位,能够掌握各岗位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方法,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素质人才。(2)技能目标:熟记熟知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运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准则等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会计问题,并且能够作出有关的账务处理、加以财务分析。(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务实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课程设计探析

(一)设计思路

1、课证融合

深入教学一线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会计实务工作中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以强化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为目的,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的法律政策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实务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增减、编排,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会计行业规范、企业的岗位要求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前沿的会计信息,携手企业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证三者的有机结合。简单的说,就是把财务会计书本上理论知识、实务操作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

2、校企合作

我们学院现有金必达会计师事务所、光谷金融港等校企合作基地,根据课程需要,加强和校企合作基地的沟通,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定期输送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以致用,让学生实地感受到会计实务工作的内容,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不足,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课本实操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内容

1、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根据实践应用的需要,设定八个重要的会计岗位,分别是记账、出纳、成本、会计、总账、工资稽核、报税、财务报表分析与核算等岗位。然后对照这八个岗位设计实务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块。针对每个教学模块,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疑问——制定任务——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

2、教学安排方面

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在具体课时分配方面,压缩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给学生充分锻炼实践操作的机会。

3、教学形式方面

一是加强校内实践内容的教学,针对高职教学实践性强、上手快的特点,要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加实践内容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能熟练掌握基本实践内容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二是利用我院校企合作基地和优质的毕业生资源,聘请经验丰富、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计专家走进课堂现身说法,为学生讲授会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三是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定期的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拓展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和会计工作文化。

4、教学手段方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教学考核方面

与以往的期末闭卷考核不同,教学考核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工作态度、会计资料完成情况、实习实训情况、期末会计实训报告撰写情况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教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是在吸取众多专家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学情分析、课程地位及目标、课程设计探析三个方面来表达自己对《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设计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但同时受能力、经验的限制,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