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乡财政所履职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03-29 08:46: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乡财政所履职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乡财政所履职报告

篇1

二、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建立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总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按规定执行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

2、资金监管制度。在资金监管方面信息通达、公开公示和抽查巡查机制健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3、财务公示制度。建立惠民补贴、机关财务、预决算和财政收支公开公示制度。

4、内部控制制度。根据要求,统一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管理等内控制度。

5、廉政建设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建立了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重大事项报告等廉政制度。

三、收支管理建设

预算编制程序规范,内容完整,每年年底及时编制次年财政预算。按照相关规定,统一使用财政专户。已经办理公务卡,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现金支付。落实乡镇信息联络员一名,所有公示项目均按照要求公示7天以上,并在乡政府办公楼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对川财基〔2012〕4号文件规定抽查巡查4类资金抽查巡查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完善了相关资料,确保资金抽查合格。足额兑付各项资金,无因为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产生现象。实施专款专用原则,确保每一笔专项经费都合理利用。

四、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一卡(折)通”发放。乡“一卡(折)通”发放比例达到100%。二是便民服务。在便民服务中心轮流进行坐班。三是设置办事指南和岗位职责标牌。四是定期测评履职服务满意度。满意度测评受访者包括乡领导、乡其他机构人员和群众。五是业务查询服务。有详细的查询方式,由财务人员负责查询工作。

五、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规范办公场地。乡有独立的财政办公场地,面积大约20平方米左右,独立的档案室,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档案管理符合相关规定。二是办公设备完备。有适合工作的计算机,内网和外网分开使用,配备有打印机。办公场地防火、防盗设施齐全。三是有乐财和金财网络。金财网络连通、运行正常,网络建设、数据管理、安全防护符合规定。

六、日常工作开展

每年年初财政所制定每年的计划,年底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对记账凭证、账簿装订和归档及时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年的决算、预算工作。每月定期开展乡镇财政资金对账工作,全年开展12次。建立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报表、总结上报工作,及时处理财务事项,较好的完成专项工作,使财政所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针对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这个最为薄弱环节,围绕“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社会融资总量显著增加、现代金融服务实现乡村全覆盖、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以安徽省金寨县等为代表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继试水。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17号),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等九点意见。

考虑当前农村地区非线性非均衡发展现状,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主体参与到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进程中。国库作为金融与财政政策的有效契合点,近年来通过自身履职,有效的满足了农村地区部分支付和理财需求,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国库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仍缺少系统的方案和制度安排。国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国库惠农作用,加大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力度,不断完善配套制度设计,既对推进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也对统筹协调金融与财政政策实施,体现农村地区公共利益,提高金融惠农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现状的调查――以金寨县为例

1.基本情况

2012年6月,在前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后,金寨县启动了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在安徽省率先成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县。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新组建了江淮、徽银2家村镇银行、1家典当行,国元农保公司、省担保集团、省产权交易中心、华安、海通证券先后在金寨县设立了分支机构。金寨县各项贷款73.7亿元,较2012年增长34.4%,增幅跃居全市之首;增量存贷比54.9%,较改革前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全县还设置了226个农村村级金融服务站、168个乡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的全覆盖。

2013年,金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较2010年增加了4.11%;财政支出30.38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16.89%;国库日均库存余额为5.6亿元,较2012年增长24.44%。金寨县金融综合改革虽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其国库资金收入、支出仍相对较低。可见,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效益仍需提升,需要完善国库服务机制,加快国库资金周转,提高国库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支持度。

2.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现状

目前,金寨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方兴未艾,作为重要金融服务部门,金寨县支库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通过主动参与、拓展履职、丰富工具、推进国债“下乡进村”等方式,积极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并取得一定效果。

(1)国库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税款缴纳便利化明显增强。自2008年起,安徽省推广运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以下简称:TIPS)业务。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乡镇布放POS刷卡缴税设备7台, TIPS业务占比已达98%以上,在全省县域地区名列前茅,极大方便了农村纳税人的缴税。

(2)深入推进国债下乡进村活动,满足农民理财需求能力明显提高。2014年,依托 “送国债服务下乡”活动平台,金寨县在全县22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168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开展宣传,完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截至2014年10月,金寨县农村国债销售银行网点达到6个,占比达到1/3,较活动开展前网点数量净增加了5个,农村网点国债销售数量突破300万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5倍以上。

(3)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农村财政体制改革进程快速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2013年集中支付资金总量达到6.19亿元。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增加金寨县农村商业银行为集中支付银行,积极推广直接支付业务,将直接支付范围延伸到乡镇一级,集中支付总量明显增加。

(4)提高国库资金清算效率,涉农资金直接结算渠道不断丰富。2013年9月,国库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TCBS)在安徽省成功上线,有效促进了国库资金清算效率提升,减少国库资金清算环节,实现通过支付系统直接办理各类国库资金收纳、支出、退库。特别是对涉农资金拨款业务,相关资金清算在途时间有1-3天缩短至1小时以内。

三、当前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制约因素

1.组织体系存在缺陷,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落脚点。目前,金寨县改革后实际在乡镇以下的银行机构网点低于2个/乡镇。乡镇银行机构网点数量限制了国库对行的可选性,甚至会出现服务条件不足但仍不得不授予其国库业务资格的银行机构。而乡镇一级国库的裁撤,造成国库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缺乏落脚点。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化发展,“强镇扩权”的改革推进,公共服务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的提高,对完善国库组织、延伸国库服务触角、健全农村国库服务体系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2.服务机制先天不足,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着力点。以金寨县为例,在农村地区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程中,主要突出了乡镇财政专户作用,国库被动式“清算”削弱了资金服务功能。大量的惠农资金通过财政专户发放,增加了资金流转环节,延长了资金链,无法直接到达最终收款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各银行机构共设置各类财政专户(含乡镇财政所)203个,其中仅农村财政管理局专户就设置了有30个,乡镇平均都设置了3个以上专户,分别对应三资管理、财政补贴等资金。

3.惠农服务工具应用创新力度不够,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突破点。一是农村税费缴纳量的增长,迫切需要国库拓展农村税费缴纳渠道。而农村社会保障推进,社保基金缴费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民迫切需要国库在村一级提供缴税(费)“一站式”服务。二是惠农涉农资金发放量的增长,农民也迫切要求资金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到达个人手中,需要国库开发出更安全、高效、便捷的直接支付工具。三是受农村国债承销机构网点稀少、国债发行期设计缺陷、国债信息不对称等机制问题,农村地区“购债难”问题仍较突出。

4.国库支农信息挖掘不深,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支撑点。目前国库服务农村的信息管理上,既缺乏专门的信息统计平台,又缺乏专门的信息报告体系,造成在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库缺乏直观的、准确的信息数据支撑,进而在涉农资金的监测、服务工具的拓展等方面丧失了数据来源。

5.农村存量资金收益渠道狭窄,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资金收益有待提升。2012年、2013年金寨县国库库存日均余额分别达到4.5亿元和5.6亿元。随着金融综合改革配套资金需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国库提高存量资金收益,通过国库现金管理,熨平国库资金波动,发挥国库协调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作用。

四、破解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难题的方案设计

1.加强国库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国库服务触角

健全基层国库农村服务组织,特别是在城镇化政策背景下,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意见,探索并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乡镇国库服务组织建设,围绕金融综合改革中“金融服务室”、“银行卡助农取款点”等新设置的金融设施,延伸国库服务触角,将国库服务向乡村一级推进,为国库在乡村履职提供落脚点。另一方面,夯实县级国库服务组织。在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进程中,注重发挥县级国库职能作用,加强基层国库队伍建设,将县级国库作为人民银行对外服务的重要抓手,将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作为县级国库履职重点予以推进。

2.完善国库惠农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协调配合

一是完善财政惠农资金管理服务机制,建立统一的涉农资金服务平台,及时为各级政府、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惠农资金各类信息。二是完善乡镇一级集中支付管理机制。从降低风险、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出发,建议将乡镇一级集中支付收回至人民银行国库办理,提高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合规性,也为分散资金的集中使用奠定基础。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推广直接发放业务,保证全部惠农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发放到最终收款人账户。四是积极协调改革各方,发挥国库桥梁纽带作用,完善财政资源、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机制。

3.丰富国库惠农服务工具,提升国库服务能力

一是丰富农村地区税费缴纳信息化工具。在农村乡镇特别是村级金融服务室或流动金融服务网点(2)布放自助缴税(款)设备,方便农村纳税人或缴款人就近、高效、便捷的完成税款和社保基金缴纳。二是大力推广国库直接发放工具,将国库直接发放工具与农村“一卡通”工程紧密结合,实现惠农资金一步到账,在最短时间内让农民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三是完善国库各项退税支付工具,简化涉农退税手续,做好退税质押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切实服务好农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四是完善储蓄国债服务下乡机制,持续推进“国债送下乡”活动,实现农村销售网点全覆盖,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购债需求。

4.挖掘国库支农信息价值,推进各项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支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基础上,联合财政部门建设涉农资金管理服务平台,发挥对涉农资金发放、运用的资金统一监督、监测作用。二是加大对乡镇一级预算执行统计分析,建立对农村财政预算资金运用专项统计制度,加大国库信息服务,提高预算资金执行效率,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国库调研分析,充分利用国库信息化优势和服务优势,掌握农村地区第一手信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财税改革和金融综合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5.推进县域国库现金管理,完善涉农资金调控机制

针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中的“资金”短板,积极发挥国库资金撬动、引导作用,在保证资金运行效率、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涉农资金运行特点,在县域国库资金开展现金管理试点,允许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区国库现金管理先行先试,提高国库资金收益。同时,通过国库现金管理,拓展农村资金来源,撬动、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建立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扩大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效果。

注释: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央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出口退税(正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皖政〔2014〕50号)明确要“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设立金融服务室或其他简易、流动服务网点。

参考文献:

[1] 刘贵生.现代国库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 黄绪江.公共服务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以国库为视角[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第11期

[3] 廖伟生,钟梅,郭永明,谢新华,吴少炜.基层国库支持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武汉金融,2009年第11期

[4] 王名翔,张雪芬.推行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支付的探讨[J].财政金融,2013年7月下

[5] 高兵,伦晓宇.国库服务于“三农”的现实途径[N].金融时报,2011年1月18日

[6] 王景武.基层国库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3年7月29日第10版

[7] 人民银行咸宁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国库部门服务“三农”的作用[N].金融时报,2013年5月7日第11版

篇3

全面做好财政收支管理任务过程中,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增强学法的自觉性。我局先后组织集中学习了《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财政干部学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结合“财政宣传月”活动,先后深入13个乡镇街道开展财政惠民政策宣传,利用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家电下乡、强农惠农、社保保障等财政补贴政策,让广大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了解、支持财政工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严格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三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执行《预算法》,按照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财政局不签批一笔追加预算,遇有特殊事项确需追加指标的,用款单位书面报区领导研究确定,区政府定期报区人大常委会审批。从源头上杜绝了拨人情款的现象,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按照《政府采购法》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规范采购项目运作。认真执行《会计法》,推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二、紧密围绕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面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一)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我区减收因素增多,全区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收入缺口较大,面对困难,全体财政干部没有消极对待,始终坚定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年度收入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量化到部门、各乡镇街道,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户企业,每一个征收人员,形成“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收入进度监控体系。加强与国地税协调,扎实开展财税目标“百日冲刺”活动,建立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与乡镇街道财政所挂钩联系制度,进一步帮助乡镇街道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加强对重点税源排查,全面掌握全区现有税源,挖掘潜在税源,确保了财政收入超序时进度完成任务。1-11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增长38.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3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在全市位列第一。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3.7%,在三县两区位列第二。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始终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招商小组成员赴上海、福建、河南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采取外出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多渠道招引大项目。同时精心帮办服务已落户项目,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全年完成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个,分别是大德新能源和财茂科工贸城项目;亿元竣工项目2个,分别是青啤和瑞斯特传动机械项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引资额达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始终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支持和谐建设的着力点,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目标要求,千方百计调度财政资金,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确保民生投入持续增长。1-11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支出26.7亿元,增长30.9%,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8.9亿元,增长21%。“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重点实事工程等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68%。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千家万户,使全区广大群众共享经济改革与发展成果。

(四)财源培植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支持开发区发展。1-11月份区财政筹集安排资金4.2亿元,支持经济开发区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接大项目、大产业的功能。二是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区财政安排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33万元,资金总额创历年新高;为企业向上争取争取企业科研、商务发展、农村金融等18个项目,争取资金达6287万元,为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持。设立金融发展扶持资金200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完善金融体系,优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环境。三是全力支持新区和老城区建设。1-11月份区财政筹集资金7.4亿元,支持新区和老城区基础设施、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四是加大策应扶持争取力度。深入研究上级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与省市财政协调汇报力度,争取更多资金项目及政策向区倾斜,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添动力。截止11月份共争取上级资金达9200万元。

(五)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严格控制预算支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上更加科学化。二是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收缴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的财政直接收付范围,形成统一、集中、高效的财政资金支付体系。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并重,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民生的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六)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加大财政公开透明度、打造阳光财政”为目标,从机关管理、干部培养、思想作风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执行力。一是激发工作热情。在全系统倡导“激情工作、阳光生活”快乐工作法,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财政干部工作热情,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强化廉洁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廉政学习教育。组织财政干部到市看守所、廉政教育基地和观看廉政反面典型专题片形式开展廉政教育专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廉洁从政意识。三是实行重大决策议事制。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运作,都由局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按程序办理,不搞独断专行。近年来,财政局连续获得省市级文明单位和全区经济管理部门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等荣誉,没发生一例违法违纪受到查处的案件。

三、执行人大决议,听取代表建议,认真及时办结代表议案

我局严格执行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及时向人大提供真实准确的财政决算,供人大审议。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定、决议及审议意见。认真地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对来自人大代表的每一份建议意见,都有领导班子研究办理和督办,明确分工和办理要求,努力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对因财力所限,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推进计划,尽量争取代表理解、满意。局里的重大事项能够及时通过政府向人大报告。虚心接受人大及其代表的监督,聘请了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多名行风监督员。及时足额地拨付人大经费,为人大充分行使权利提供保障。

尽管我区财政收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支柱骨干型税源较少,财源结构单一,财源稳定性弱;随着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刚性投入不断增加、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财政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可用财力的增加与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相比,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管理的方式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部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四、紧盯目标不放松,突出重点抓落实,全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在区人大和全区人民的监督下,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发展战略部署,按照“一个总量持续扩张、五个收入大幅提高”目标要求,强化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一)狠抓收入征管,进一步增强财政综合实力。加强对经济和财政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国家税制改革政策的分析研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收入征管力度,对重点税源、主要税种、重点企业深入排查,挖掘收入潜力,加大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在保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

(二)突出壮大培植财源,提升财政服务发展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着力构建财源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加大我区纺织服装、食品酿造、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扶持,拓展工业主体财源;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引进金融机构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全力支持开发区、新区和老城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园区,优化园区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餐饮、运输、商贸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扩大财源总量。

(三)优先保障民计民生,增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严格落实教育投入增长法定要求,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对涉农补贴、农村基础设施、高效农业等新农村建设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篇4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问题,历来是农村基层管理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因此,我们一直把它列入到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1.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狠抓“三代管”落实到位

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出台了《望城县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了机构设置、管理措施,必须在“五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到“四统一”、“一严格”,即统一会计电算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使用票据,统一银行账户,严格把好民主理财关,各乡镇也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在财务管理程序上,全县14个乡镇全部实行村级账务、资金、票据由乡镇经管站代管。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我县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更加规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2.以业务培训为手段,狠抓业务素质的提升

村级财务管理规范的前提,是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要熟悉熟练财务规范的政策和业务知识,鉴于村级换届人员异动较多,且财务规范的政策和业务知识也不断更新。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业务能力,我局今年10月底进行了一次近有两百人参加的乡镇分管领导、乡镇经管站长、村会计业务培训班,培训班就村财务基础工作、村级财务规范化等方面,邀请了市领导和有关专业老师进行了授课,为规范村级财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以换届为契机,狠抓审计监督

一是全面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了搞好换届的前期工作,今年2月底,我局与财政局、民政局等单位一道,在全县19个乡镇布署了村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要求没有进行审计的村,暂不进行换届选举。全县以乡镇经管站,财政所干部为主力军,逐村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并严格要求村干部必须按时交好经手财务票据,否则不予报账,不得作为下届村级班子的候选人。县局组织3个督查组在各乡镇巡回督查和指导,由于组织措施得力,参加人员多,只用20天时间,全县195个村就全部完成了审计任务,逐村写出了审计报告。

二是进行土地征用补偿费专项审计。全县以乡镇经管站牵头审计的村和单位共31个,以县局牵头组织共审计了5个村,审计总金额达到51493.95万元,查出违规金额26万元。

三是开展了建设扶贫村的专项资金检查。我局派出专门力量,与县委组织部的干部一道,对全县建设扶贫村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专项资金使用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通过审计监督,较好地服务了全县村级换届选举,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行为,维护了村级集体利益,促进了村领导班子正确履职、积极履职,为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财务工作良性发展,发挥了较好的职能作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亮点纷呈

1.过去商标、品牌是城市企业的专有品。现在,合作社打破了这种垄断,农民的产品也拥有了商标和品牌。格塘茶叶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按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靠质量打造品牌。合作社生产的“云游”牌绿茶,今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并获得多个茶业博览会的奖项,在全县设立了多个直销点,产品畅销国内市场。目前,全县12%的专业合作组织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乌山贡米”、“黄金猪”、“云游”茶、“狮子”油、“芦江”鱼、“浏阳河”湘粉、“群康福”食品等一批合作社的产品品牌享誉全国,有的还走向国际市场,合作组织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认识到,品牌就是市场,就是竞争力,是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重要法宝。

2.发展速度加快。今年以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到56家(只统计现在的14个乡镇),其中:专业合作社42家,专业协会14家,在行业布局、依法组建、规范经营、利益连结、带动农户等方面都有质量提升,实现了从数量的发展到运行质量的提升;入社入会的农户达到12718户,与合作组织建立了产销关系的农户4.02万户,合作社拥有公共固定资产1400万元,筹集股金会费87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7800万元,成员户年均增加收入1.27万元,经营范围涉及稻米、生猪、鲜鱼、蔬菜、水果、茶叶和旅游休闲、珍珠、湘粉等众多领域,以及农副产品的储运、加工、购销等许多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还为望城的农业农产品创出了亮点,今年先后有娄底市农办和黑龙江省铁岭市农办农业组织的考察团来我县参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3.队伍素质增强。一是建立了一支合作社经营管理者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牵头人,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热心合作事业的合作组织经营管理者队伍。通过学习和培训,大多数牵头人提高了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品牌、诚信经营,加强与其他经济组织间的合作,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能力。二是建立了一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辅导员队伍。对乡镇主管和经管人员的培训,依托县、乡农经部门,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辅导和培训队伍。2004年以来,我们利用各种会议,采取多形式多层面的辅导培训,并组织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到浙江、山东、安徽和本省的益阳、浏阳等地参观学习。

(三)土地承包管理有序推进

一是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我们认真编写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知识50问》,发到了乡、村干部手中,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期限,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的解决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让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和熟悉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该管的要管到位,该放的要坚决放开,干部依法管理,农户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放活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延续与完善。一是开展了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摸底,掌握了全县土地流转的现状,据统计,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5.4万亩,其中:水田102395亩,旱土9200亩,山林20644亩,水面19356亩,其他2556亩.在流转土地中,采取转包形式的有56400亩,转让形式的7100亩,互换形式的3600亩,出租形式的70950亩,入股形式的8800亩,其他形式的7*0亩。二是对已流转土地纠编。在对全县流转土地项目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流转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村委会取代了承包农户的流转主体地位;流转合同不完善,流转效益低;流转收益被截留,改变了土地的农业用途等问题。为此,我们逐项进行了依法规范,印制了统一的流转合同,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三是明确土地流转工作程序。首先,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建立土地流转台帐,便于跟踪服务;第二,及时掌握土地流转信息,接受出让方和受让方流转申请或委托;第三,提供流转合同范本,指导流转合同的签订,并对流转合同进行鉴证;第四,认真搞好土地流转的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第五,建立涉及土地流转的来信来访接待登记制度,接受群众咨询;第六,建立纠纷调解制度,及时调处流转合同纠纷,维护流转政策和秩序。四是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子。土地流转的目的是让农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多年的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的土地流转,农户获得的不过是一年每亩几百元的收益,承包农户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的行列,还没有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在今年开始对土地流转新路子的大胆探索。那就是让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制合作社,集中土地参股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合作社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价廉的原材料,龙头企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所获利润按龙头企业和农户所占股份进行分红。这样,既解决农户卖产品难、卖不起价的问题,又解决了龙头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农户真正参与到了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目前,我们已在东城、乔口、乌山、黄金等乡镇初步组建了9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时,集中力量在白箬铺镇的光明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准备做出样板,在全县推介。

(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效果良好

4月下旬,我办组织对全县各乡镇农民负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督查。一是对*年批准收取的“一事一议”专项资金和共同性生产费用进行了审计,暂未发现挤占挪用现象。二是对农村用电、用地、农民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收费进行督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三是开展了对农民的直补金落实情况的调查。从调查和督查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存在误区。少数基层干部认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没有必要了,可以松懈削弱了。二是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个别乡镇、村“一事一议”不规范、超范围、超限额以及强行以资代劳,甚至挪用,有的还成了固定收费项目;个别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乱支乱用;少数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不到位、方法简单、引发干群矛盾等。发现这些问题之后,我办迅速与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联系反馈,督促制定了整改措施,及时进行了纠正,群众反响较好。

8月下旬,按照湘价综[*]116文件精神,开展了一次清理整改涉农价格和收费工作调研活动,为开展清理整改涉农价格和收费工作,制定方案,安排部署做好了充分准备。9月下旬,由县纪委、县减负办牵头,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联合组成清理督查组,进一步认真开展清理整改涉农价格和收费活动,把“一化三基”战略落实到实处,取得显著成效。

(五)农经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1.开展“服务乡镇、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活动。

按照年初制定的机关制度,机关干部在履行本部门业务职能的同时,每人联系2-3个乡镇,联系1-2个示范合作社,按乡镇经管站和合作社年底记分考核机关干部,与年终奖励挂钩,把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把农户的承包经营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很多机关干部有一半时间工作在基层,有的与一些村组干部和农民成了知心朋友。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干部,又改善了干群关系。

2.狠抓机关内务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考勤、考核、理论学习等11项机关制度,做到了以纪律和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二是开展了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达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目的。

3.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农经干部培训

①10月份,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举办了170人参加的经管干部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