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11:53: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学专业导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是建立在农学理论基础上,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实习质量逐年提高。但是,高等学校扩招导致的人均占用教育资源减少,“三农”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在农业类本科院校,毕业实习环节存在如下问题:(1)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然而在校生对待实习主动意识淡薄,对导师依赖心理太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方面,导致从思想上不重视毕业实习。(2)生产实习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导致有些同学在此环节有应付现象。其中,考研学生和工作的学生目标不同,对实习方向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统一安排收效较差。(3)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试验做的还不错,但是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难以应付论文设计及撰写等综合性的工作。这导致学生很难在毕业论文中写出新意和深度的。(4)我国本科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师生比例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实习上经费较少、研究命题缺乏创新性等现象,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了提升农学类本科毕业实习质量,作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
1 建立科学的选题机制,提高论文质量
科学的论文选题机制是形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农学类毕业论文选题类型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应在学生选题前公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题。比如考研学生采取偏向于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实习,就业学生应偏向于应用实践方面的实习,这类岗位就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无论选什么题,都应重视其在技术方法和农业应用方面的开拓和创新,杜绝照搬前人研究成果,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另外,论文选题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时间考虑到小麦、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
2 扩充条件保障措施,增强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
多方位吸纳实习资金来源,为学生优质毕业设计提供保障。一是,借助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借助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平台,支持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毕业实习,实行联合培养制度。从而增加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机会,学习当季农作物整个生育期各方面的农业知识,了解当地农作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情况,促进生产、科研与教学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汇贯通,有助于其更好的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也让学生获得了一定基层实践经验,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
3 加强科技写作训练,提高科技写作水平
在实习开始前,增加农学类专业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科技论文检索、阅读、写作的能力,让其结合自己课题查阅资料、写开题报告。通过科技论文的写作训练,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另外,鼓励本科毕业生发表科技论文,并奖励一定的稿费,激励学生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
4 加强院系的宏观调控,合理安排毕业实习
院系应加强毕业实习工作的宏观调控。负责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密切配合,经常举办特定专题的学习交流报告会。同时,农学类本科生增加《农学类专业导论》,主要由系主任及相关领域的教授讲课,邀请农业领域的杰出校友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投身农业科研的兴趣。在生产实习环节采用不同阶段抽查的方式与实习单位联系,关注整个实习动态。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的同时,进行合理宏观调控,根据导师的经费数额、职称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选报名额,达到最优的培养质量。
为解决农学类毕业生试验的季节性问题,采取毕业实习提前开始的办法,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让学生提前选导师,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前进入实习状态。如棉花类、水稻类以及相应栽培实验可以在第六学期计划安排;小麦类宜在第七学期安排。这样灵活安排可以使学生熟悉作物的一生,充分了解大田实际情况,为论文数据分析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5 探索学生参与评价毕业设计的新模式
现在各个院校基本上都有毕业论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但这些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毕业论文格式、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形式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需要探索一套以学生评价为主的体系,通过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的效果、毕业论文的发表情况与应用情况、毕业后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突出实习内容的应用性和学生主体地位,对持续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起到好的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只有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使农学类专业本科教育中本科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魏俊岭,郜红建,张自立.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470-473.
[2]P维言.新形势下农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177-178.
遥感就是对地球表面的地学过程及特征进行物理量测量,并以数字量的形式客观地收集、记录、传输、处理和重现这一信息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空间信息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1],涉及到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和生物学、地学等学科领域,特别是在资源监测、环境管理、全球变化、动态监测等中应用非常广泛,显示其优越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水文、海洋、气象、环境等领域,已发挥重大作用。农业遥感即为将现代遥感技术与农业科学相结合,而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一门新兴前沿技术,在当今遥感领域中最为活跃,也是迄今遥感应用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一直受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政府的积极关注。其中与农业学科领域关系密切的应用主要有:土壤调查,水分监测,草原调查、估产及监测,农学中的作物长势监测、营养诊断与作物估产,植保中的病虫害监测,农业气象中的农业气候研究与监测,农业生态中的环境保护和鱼情水产研究等[2]。伴随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提升,遥感课程在高校农科本科生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面对当前高等教育中新型农科人才需求,许多本科专业,对遥感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因此,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遥感课程教学以及提升学生遥感技术应用水平。基于此,根据笔者近5年的遥感课程教学实践,本文结合农科本科生的实际特点制定遥感课程教学目标、选择适宜教材以及调整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农科本科生了解农业遥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研究现状及农业遥感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了解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相关知识,学习地物波谱的测定方法,认识地物反射光谱的响应规律,学习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的方法,掌握常规的遥感仪器和软件的操作方法,理解遥感技术农学机理,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遥感图像的地物影像特征、遥感图像解译及遥感制图的基本技能,掌握光谱数据处理方法,使农科本科生掌握研究农业遥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农科本科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二、适宜教材
依据农科特点和遥感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选择适宜教材是比较困难。如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遥感导论》[2],这部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技术原理较多、较深,对于农科本科生而言,技术原理显得过深、有些内容较为陈旧,尤其应用案例。《植被与生态遥感》[4]教材内容系统,编排合理,理论分析深入、学术价值较高,但有关遥感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甚少,作为农科本科生教材尚不合适。《遥感概论》[5]内容编排逻辑性强,概念清晰易懂,实验内容简单而易开展,但很多应用案例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当今新型农科本科生人才需求。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遥感技术导论》[6]内容系统,理论构架完整,概念清晰易懂,技术注解详细,但对于农业应用涉及较少,所选应用案例也较老化。《农业定量遥感基础与应用》[7]是一本系统阐述农业遥感新应用的专著,可作为农科本科生教学的参考书,但由于技术理论基础体系不完整、内容因偏重于农情遥感而显得覆盖面不够广泛,不适宜作为农科本科生教材。为此,笔者讲解遥感原理时选择《遥感技术导论》作为教材,讲解较新遥感农业应用案例时选择《农业定量遥感基础与应用》作为教材,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遥感理论和实践应用水平,以适应新型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
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合理教学分配,是《遥感导论》教学的关键环节[8]。主要内容为遥感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发展概况与在不同应用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等。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主要讲解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基尔霍夫定律、黑体辐射规律或普朗克公式、大气的成份和结构、典型植被光谱反射特性以及地物反射三种形式(镜面反射、漫反射和方向反射),重点解释该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术语或概念,比如电磁波谱、光谱特征、辐照度、辐射出射度、朗伯源、绝对黑体、太阳常数、大气窗口、光的干涉和衍射、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该内容要配套开展光谱测定仪的使用及光谱数据处理操作方法等光谱实验。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主要讲解世界范围内主要的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系统(EOS)卫星和海洋遥感卫星平台、摄像像片的几何特征(垂直摄像、倾斜摄像、几何特征、中心投影、垂直投影和像片的比例尺)、微波遥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四种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间的关系。遥感图像处理主要讲解光学原理(亮度对比、颜色对比、颜色性质、明度、色调、饱和度以及加色法和减色法等)、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对比度增强、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等)和多源信息复合等,该内容要配套开展辐射校正、几何校正、拼接、镶嵌、掩膜、融合、link等上机操作性实验。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主要讲解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遥感影像的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及其误差和精度评价、专题图制作等。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讲解植被遥感、土壤遥感、水体遥感等。
四、结语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从远距离不实际接触物体而感知地表目标物及其特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是现代空间信息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它的功能和价值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关注。
近5年,面向农科本科生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笔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紧扣教学大纲开展遥感课程教学,教学目标制定明确,教材选用适宜,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应用实例典型且较新。结合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涵盖了农业资源与农田环境监测、数字农作技术、精确农业、农情监测预报等主要应用领域,集中体现遥感可视为农业资源利用的“好管家”、农田管理的“好帮手”、农情监测的“千里眼”等重要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农科本科生实际,适应当前新型农科人才发展的需求。所选用的教材互补性强,主次分明,难易程度适中,有利于农科本科生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以致用的总体原则进行系统讲授,概念讲解透彻,有明显的重点和难点,遥感图像解译方法适应当前农业应用需求,覆盖面较广,且系统性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中新型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5年教学实践证实,针对农科本科生的特点,本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内容是合理的,与当前高等教育中新型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相适应的。
[参考文献]
[1]杨邦杰.农情遥感监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鹏新,严泰来,张超,等.农业院校研究生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列课程建设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8,06:80-83.
[4]张佳华,张国平,王培娟.植被与生态遥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彭望琭.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海海洋大学是一个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一所地方高校,水产科学是我校鲜明的特点。而对于人文和理工及生命和农学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都是一次跨多个学科的交流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人的科研工作中运用多种生命科学技术,自2011年开始讲授生命伦理学,是面向上海海洋大学全部专业的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在过去的5个学期96个学时的授课后,根据教学效果以及对同学的问卷调查,提出对该课程教学上的一些改革。依据生命伦理学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性质,其教学方式应区别于一般社会科学,又区别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它既不能过于机械、实证,也不能够过于抽象、理论化。同时,作为一门选修课,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多样,既能教给学生必要的生命伦理学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人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安排
主要参考教材是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的《生命伦理学导论》。授课对象为我校本科各专业学生,学生人数100人以下。课时16学时,以多媒体授课为主。
二、课程内容
伴随科技发展,不断更新上课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之前的上课内容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辅助生殖、器官移植、安乐死、临终关怀、脑死亡、转基因及食品安全等。结合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其中已经引发广泛讨论的最新技术,如2012年获得医学诺贝尔奖的“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神经科学、纳米技术等不断添加进教学内容中。并且考虑到我校的科研教学工作中,会用到大量陆生、水生生物作为实验材料,所以动物伦理在上课过程中也会有所介绍。
针对生命伦理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专业特点,热点问题较多,但本课程的课时有限。因此,计划每学期第一次课绪论(2个学时)介绍结束后,列出目前生命伦理学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课堂调查学生兴趣的内容,以此安排后面的14个课时的课程内容,加强教学针对性。
三、教学方法
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选修学生的专业很多,有会计、金融、食品科学、包装、电器、海洋生物、生物技术等,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而生命伦理学是生命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讲解清楚每种生物技术的特点是学生理解该技术引发伦理问题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复杂、高深的生命科学技术。并且通过案例法、提问等方式,调动起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兴趣。比如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时,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同学们有多少人了解基因。然后告诉他们其实基因离我们很近,比如,热播的美容产品广告词“基因决定肌底”,我们食用的大豆油、玉米油很多都是转基因农作物加工而成,这样的介绍总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再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讲解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的基因组就是全部的遗传信息,是一条很长的基因链,一个个片段就是一个个基因,在体内发挥着生物学作用。在之前,大家对基因的研究就像是小猫钓鱼,钓上来那个基因就研究哪一个,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把人类所有的基因片段通过撒网,全部捕上来然后再逐个研究他们的功能。如此的讲解,几乎所有的学生就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就更易于理解由此引发的伦理争论。
我校网络教学平台(EOL平台)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网络施教环境,并提供了充分的师生互动功能。在生命伦理学的授课过程中,借助该平台进行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调查问卷、作业布置的上传,极大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比如,在每个学期中,利用该平台设计调查问卷针对选课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也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四、考核方式
以论文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时选修课常规采用的方式,也将是生命伦理学选修课采取的主要方式。但作为选修课,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由于课堂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并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任意选取感兴趣的视频或领域发表自己观点,也可以写课后布置的命题论文。在论文评分上主要从其选题、构思以及内容上进行评分,并根据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这也符合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针对生命伦理学的课程性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上适应科学发展,反映时代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上通过案例、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增进各专业学生对生命科学和相应的伦理问题的理解,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宽教学空间。灵活的考核方式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009年11月,作为国家示范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国内高校计算机教学单位组团,对美国中部几所大学的计算机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本文对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和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和美国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指导方针进行介绍和探讨。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IUC)成立于1867年,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共有近200个专业,最好的学科是工程和商科,还有农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航空学院、工程学院、通信学院、兽医学院、艺术学院、劳资关
系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社会研究学院、人类学院、化学和化工学院、人文和家庭研究学院、应用科学生命学院、哲学和理学院等20多所学院[1]。
UIUC的计算机科学系创建于1972年,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一直雄居全美前5名,仅次于Stanford、Berkeley、MIT和CMU[1]。UIUC的计算机科学(CS,Computer Science)课程体系规划基本成形于1986年,并在此后的20多年间不断完善。目前有57位教员(Faculty)[2],承担着全部本科教学和科研工作。CS本科课程设置特点为广、深结合,理论、实践结合。课程覆盖计算机理论、设计和应用等领域[3]。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IT)始创于1890年,坐落于芝加哥,是一所同时重视科学和工程学的学府,是美国知名的三大理工院校之一,下设7个学院和1个研究中心,即阿默工程学院(Armour College of Engineering)、芝加哥肯特法学院(Chicago-Kent College of Law)、建筑学院、文理学院、设计学院、心理学院、斯图尔特商学院(Stuart School of Business)和职业发展中心[4]。IIT的CS系目前有16位教员,承担着计算机本科教学和科研工作。
1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的特点
分类的计算机基础课是美国大学基础教学的主要特色,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基础课分别面向计算机专业、理工科专业和非理工专业。其中,根据美国本科教育的特点,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有非常显著的针对性。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设计也很耐人寻味。
美国的计算机基础课一般有两门,在UIUC分别是CS100 Freshman Orientation(新生指导,1学分)和CS 125 Intro to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导论,4学分) [5]。在IIT分别是CS100 Introduction to Professions (职业生涯介绍,2学分)和CS201- Accelerated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简明计算机科学导论,4学分)[6]。
面向新生开设的CS100类课程不仅课时较少,内容也比较简单,在国内高校中较为少见。例如,IIT的CS100课程“作为一种(从事计算机)科学和工程职业介绍,阐述应用(计算机)工程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跨学科和国际化解决问题并需要评估计算、金融和社会制约因素下的解决方案[7]。”学习目标定位在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包括计算历史、二进制计算/逻辑/程序转换、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展示使用伪代码解决基本问题,如排序和递归;与计算机科学职业生涯有关的职业操守(ACM Ethics Code);利用图书馆资源研究和撰写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论文;创建并进行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教学演示或计算机科学技术销售演示[7]。”
这类课程在美国大学是非常有意义的。许多选择计算机为职业方向的本科新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并没有真正了解,而这门课程就可以帮助这些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然后再作决定。不少学生学完这门课后,发现现实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就可以尽快转到其他专业。另一种情况则相反,一些没有专业方向的本科生(美国大学允许大学生没有专业方向,但需要辅修若干小专业)在选修了这门课程后,可能将计算机作为自己的主修或辅修专业。
UIUC的CS125计算机科学导论是以Java语言为主的编程入门课,涵盖了一些算法的内容,介绍与解决计算问题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此外还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课[2],拟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第一门课程。该课程与我们国内多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有共同之处。
2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指导方针
美国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指导方针出自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1999年出版的报告《Being Fluent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8]。在报告中,该委员会将现代高等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别定义为智力性能力、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技能3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10项内容,共30项。
这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下:
1)Intellectual capabilities(智力性能力,指在复杂和支撑性环境中应用信息技术)。
(1)Engage in sustained reasoning(持续运用推理能力)。
(2)Manage complexity(管理复杂性)。
(3)Test a solution(测试解决方案)。
(4)Manage problems in faulty solutions(在失败的解决方案中寻找并解决问题)。
(5)Organize and navigate information structures and evaluate information(组织和导出信息结构并评估信息)。
(6)Collaborate(合作)。
(7)Communicate to other audiences(与他人沟通)。
(8)Expect the unexpected(准备好应对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况)。
(9)Anticipate changing technologies(预见技术的变化)。
(10)Thinking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ly (关于信息技术的抽象思维)。
2)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cepts(信息技术的概念)。
(1)Computers(计算机)。
(2)Information systems(信息系统)。
(3)Networks(网络)。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23-02
1 创新型农业信息化人才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进入21世纪,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农业、智能农业、都市型农业日趋成熟,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将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对促进农村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二五”期间,北京郊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蓬勃开展,展现快速发展势头。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市属农科院校,北京农学院不仅具备浓厚的传统学科的科研氛围,而且拥有一批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这为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传统农业与现代计算机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势必成为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而具有农业背景的计算机专业科技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地方农业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也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
2 加强学生在科研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
目前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有嵌入式和网络2个培养方向,本课题主要以嵌入式方向为例,探讨学生在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1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突出农业应用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繁多,但是如何突出农业应用,发挥服务农业的功能,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关系和具体应用却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如在嵌入式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农业类信息系统实现或者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等题目,学生以系统开发为主线,依照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最终完成农业信息化小课题;嵌入式底层硬件课程实践教学部分,任课教师则提供一些农业测控系统实现的题目,以系统仿真为基础,着重掌握测控技术的农业化,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农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科研创新实践的主体有更感性的认识[1]。
2.2 实施层次化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如何通过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始终是关注点。传统的课程实践教学层次进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的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时刻追踪最新的专业前沿知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也随之调整。目前,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实验室选用UP-Magic6410嵌入式实验开发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在该平台下进行嵌入式Linux程序开发的相关环境搭建与软件设计方法的能力。针对各模块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背景,按照由浅入深,不同课程层次对应不同实验项目等原则,分别组织设计了嵌入式导论的基础性实验、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的实操性实验、设计嵌入式高级编程的提高性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满足不同阶段的实验和实践需求,其中基础性实验多以理论验证为主,在于学习方法;综合性实验和提高性实验则多以应用为主,在于提高能力。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实践开发和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通过综合性实验教学,培养巩固学生创新能力
在设计综合课程等综合性实验时,依托教师实际的科研或工程项目,在强调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的综合设计。教师在实验课程实施时,可以按照模块化将综合实验分解,综合实验的内容强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程概念,体现从基本动手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规范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过渡到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内容的选定可以采取2种办法: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或者在教师给定的题目中选择,充分给学生自,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组织上按照“自由组合、自主选题”的原则,从较简单的嵌入式基础应用电路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递增的嵌入式程序开发设计、编程与调试,并写出详细总结报告[2]。在制作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案和技术,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完成学生由单元设计向系统设计的过渡,并通过系统的实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独立设计并实现较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能力,为进行今后的科研创新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鼓励学生在实践之前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和发现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教师与学生可以以座谈的形式交流沟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
2.4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
目前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计划和教师的课题项目,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笔者指导的学生参与了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计划,利用嵌入式平台,对温室环境等参数检测,进而实现温室大棚智能化控制,学生在该课题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系统的完成了整个项目,获得了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计划成果二等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的学生在担任京郊村官期间,将课题成果应用于所服务的村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将会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并学以致用,对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合作精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实行导师制指导学生,学生在参与教师的家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应用课题项目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整个科研期间从理论到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同学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直接参与到前沿课题和项目中去,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按照生产链的6个环节分解成若干子题目,交由各兴趣小组,模拟项目的形式实践开发,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务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能力。
3 鼓励措施
3.1 建立学生激励制度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细化考核层次,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4]。如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将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的考核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对在科研创新中完成的学时和理论知识经过笔试考试和综合答辩后,给予相应的学分。今后可以考虑将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发明、科技开发等创新成果或者在创新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新知识学习与培训用学分进行考核,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型教学活动,营造多创新、创好新的良好氛围。
3.2 建立健全工作量考核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年轻教师主要以教学工作量为考核指标,指导创新活动的教师往往以年轻教师居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均以尽义务形式无偿加班,这就使得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所顾虑,担心自身的教学工作量是否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建立指导教师的鼓励体系尤为重要[5]。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工作时能将其计算为教学工作量,当学生的成果取得科学发明、申报专利、论文获奖或获学科竞赛奖等也给予指导教师计算相应的教学工作量,这样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师对承担实践性教学工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更好发展。
3.3 立足于京郊,服务于京郊
本着“立足于京郊,服务于京郊”的办学宗旨,加强和北京地区的农产品企业实习实践教学和技术合作。北京农学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基本在京郊地区,以这些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为其所在周边地区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人员培训,也确保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所做、有所依、有所为,真正做到立足于京郊,服务于京郊。
自2008年笔者指导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以来,坚持“课题出发,落实应用”的路线,依托京郊门头沟区龙泉务农业基地,由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5名三年级的学生开发了一套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在门头沟农业生态园和校内温室试点运行,该项目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京郊温室自动化智能控制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学生开发的家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及嵌入式环境监测系统,在密云县某家禽养殖合作社已经启动运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
在教学中大力开展与京郊农产品企业的合作,切实为京郊农业信息化服务,一方面使得这些农产品用人单位在与学校合作办学和技术合作的过程中也为自己培养了急需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农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中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知识面得到极大的拓展,避免出现“懂农业不懂信息化,懂信息化不懂农业”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尴尬局面。
4 结语
“培养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京郊农业”是农林院校计算机专业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不断拓展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途径,积极解决问题,应对现代农业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要求,切实提高“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5 参考文献
[1] 张国梁,朱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03(6):11-12.
[2] 李兵宽,李国涛.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3(10):80-8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51-02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原有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变革目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学科生态建设,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办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纲领。现有的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掌握金融、证券、保险、投资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基本业务技能,能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与金融或资金有关的宏观管理或实际工作,并且有一定的决策、协调和组织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
金融专业学生毕业时要求系统掌握银行、证券、投资、保险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相关金融业务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在金融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中外金融理论与实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动态;(2)熟悉国家有关银行、证券的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金融业中通行的规则和惯例;(3)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具有一定的从事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的能力;(4)掌握计算机基础知
识,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维护和基本的硬件维护能力;(5)掌握经济学的基本
方法,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专业外语学习,掌握阅读专业文献的词汇和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设置
金融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其中每一部分都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决策,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课程、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生命科学导论、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和科研基本方法。学科基础课程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审计、银行会计、经济法学、银行信息系统、网络应用基础、文献检索、金融史、金融法和投资项目评估。专业方向课包括金融公关与营销、金融期货、金融专题、金融统计、银行制度比较、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信托与租赁、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和保险精算。另外,还有实践环节的军训、劳动、教学实习、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创业训练、社会实践等。
二、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体系未突出农林院校的特点
“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三农”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而处在金融体系最基层的农村信用联社在岗的基层人员,很多是农信社职工的子女或原有员工的亲属。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 缺乏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 个人业务技能不过关,综合素质偏低,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造成了混乱。特别是处于第一线的农村金融部门更是缺乏高素质的负责人, 一些业务素质不高、思想境界较低的人员长期占据领导岗位, 使得金融工作开展相当被动, 甚至因违规行为给信用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
与农村金融机构人才严重匮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课程设置等整个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没有突出农林院校的特点。农林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农学概论等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农业经济运行基本原理等方面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和课程的设置并无异于财经院校和理工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进入工商行业金融机构[3],而直接服务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毕业生占很少的比例。即使进入农村金融机构,不懂得农业、农村、农民固有特性,不了解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特点的农林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照样要从头学起,显示不出农林院校金融专业学生本身应具有的优势。作为用人单位有什么理由舍财经类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而选择农林院校毕业生?
(二)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
目前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更适合培养研究型金融人才,更加注重金融理论知识。而对于学生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相对较弱,系统性不强。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要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必须是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一个系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质是目的。对高素质人才而言,三位一体,也是判断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系统性的重要标准[4]。而农林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是金融专业培养机制仍局限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用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实验、实践教学及科创项目很欠缺,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短期内很难进入角色,也致使用人单位更多愿意招收具有金融机构从业经验的人员。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中,实践教学环节依然薄弱。薄弱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适应能力较差,不能适应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的开展。比如,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中信贷资金用途考察时分不清方向;开展理财业务时搞不清农民消费特点;农业保险业务中,确定农作物受损时不会测产等等。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林院校的金融专业在整个学校学科体系中都是弱势学科,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紧张等各种因素,农林院校更多的重视自然学科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而轻视属于社会科学的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致使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太乐观。二是金融保险专业的特殊性,银行、保险等金融部门常常出于保密需要,许多科室和部门不能让学生接触,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学生的社会实践受到限制[5]。实践教学环节的缺乏或薄弱使得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互脱节,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三、改革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应突出农林院校的特色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林院校的设立初衷是振兴我国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作为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培养农村金融人才有其重要的办学宗旨。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应该在具备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懂得农村金融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为此,农林院校无论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还是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都应从农村金融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培养能够适应农村金融发展、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人才,突出农林院校的特点,为农村金融培养更多的,熟悉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根据农业本身的特点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农村金融人才。
(二)构建系统性的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农林高等院校应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将农村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此,农林高等院校应该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到课程设置,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到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思想政治教育到社会责任意识等等方面系统构建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另外,从学科生态的观点看,学科和建设一流大学有着密切关系,一流大学能够培养一流的学生。农林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培养一流金融人才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学科建设。在学科生态建设的环境下,农林高等院校应该加强金融学科生态建设,使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有机融合,为金融学科的创新发展创造条件,使农林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升金融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实践教学环节既是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因此,农林高等院校应该转变农林院校对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不重视的现象,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金融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另外,还要提高农林高等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强.中澳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扬州大学查理・斯窦大学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耿传辉.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9).
1.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国内水产养殖领域的GIS课程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教师较少。在现有的教师中,大多数是GIS专业的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项目研究也比较少。
2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PPT进行演示讲解之外,视频文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与模仿,上机操作。例如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专题地图的编制等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通过网络各种GIS论坛辅助教学,针对各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展开分组讨论,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G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的理论进行了解外,重点放在了GIS软件的使用以及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数学生了解GIS在其所学专业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学生所学专业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借助于GIS工具进行解决,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针对真正对GIS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GIS相关课题的实际研究中。这样就做到了知识普及和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3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一些实例进行教授。例如数据的采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我们也会模拟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渔场的选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渔业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都是水产养殖领域实际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3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
3.1开课时间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的选择必须要兼顾到GIS与水产养殖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既不能开设的时间过早,因为学生还没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体会不到GIS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不能开设过晚,由于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经过较长的生产实习过程后才能完成。如果开设太晚,势必会与生产实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作者认为较适宜的开课时间应该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的掌握,同时又不会占用每年五月份开始的生产实习。
3.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上机操作。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间数据的编辑、转换、分析等实验通过先演示后验证的方式进行讲授之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专业论坛、参与小型的研究项目等方式力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3.3考核方式实验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和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成绩比例分配上,实验报告占40%,综合考试占60%。实验报告的书写确保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综合考试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走近包海鹰教授,你会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力量,那是一种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执著,一种全力以赴勇攀高峰的坚毅――而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独有的特质。
开创菌物药研究,促进中医学发展
自1987年7月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包海鹰便开始在内蒙古蒙医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任教,之后又调入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园艺系任教。本打算将教育事业作为一生追求的她,却在教学中对中医药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她又先后在长春中医学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读硕士研究生(在职),完成“东北几种鹿角的生药学与药理学研究”的学位论文,获医学硕士学位;在吉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读药用菌物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职),完成了“几种毒蘑菇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韩国忠南国立大学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完成了“人参等天然药物的增强记忆活性及其机理研究”的博士后项目。她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吉林省高校首届双语教学培训班及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吉林农业大学首届“教学建O与改革”研修班学习。不仅为加强海峡两岸的同胞情做出了贡献,也为自己的科研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路走来,在科研的沃土上,包海鹰教授不断耕耘,不断收获。
如今,除了担任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主任,包海鹰教授还是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吉林省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药学和生药学教学与科学研究,重点开展菌物生药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及新产品研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研究,为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科研过程中,包海鹰教授在中药领域率先开展了菌物药方向的系统研究。提出“菌物生药学”新名词和“菌物药”学科新方向,并写入相关教材。对青芝、桑黄等传统菌物药进行了本草考证,认为古代“青芝”为杂色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桑黄”包括来自Phellinus等几个属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木腐菌子实体,并保留地域特色。通过古籍文献考证,证明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是众多桑黄中唯一的与古书中桑黄图片相吻合的一种桑黄。对50余种药用菌物开展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鉴定200多个化合物,包括新化合物8个,从中筛选出12个抗肿瘤成分、10个抑菌成分,并揭示了红缘拟层孔菌抗肿瘤成分活性机理。她还与学生们一起经过18年的研究揭开了长白山的药、食、毒为一体的真菌胶陀螺Bulgaria inguinans的光敏活性物质,解释了长白山五十怪之一的“蘑菇把嘴拱裂外”的现象。她一直带领学生们挖掘整理我国民间、民族及中药中的传统菌物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探讨其“三性”(药性、活性、毒性)及其用药规律、作用机理及体内代谢途径,更深入研究菌物药活性机理,为传统菌物药的功效提供现代科学依据,研制开发疗效确切、机理清楚的菌物药新产品。
多年来,包海鹰教授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通过多种途径在国内外进行药用菌物科普宣传,尤其为预防毒蘑菇中毒做了许多公益服务,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包海鹰教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付诸笔端,先后在《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菌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80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30余次。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省科技进步奖一、三等奖3项。多次荣获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工会和吉林农业大学的“师德明星奖”、“吉林好人”以及获得“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荣誉称号。将个人价值无限放大到社会价值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最初的梦想,她一直紧紧地握在手上,在这条追梦的旅途上,她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和自己比拼,在她看来,做科研,要做就做到最好!
传道授业解惑,加强学科建设
除了科学研究,包海鹰教授深知自己最大的责任还有教书育人。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创新人才的推动。因此,她非常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她主讲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中药学》(双语课)、《菌物化学》、《药用菌物学》、《现代药理学》、《生命科学导论》(双语课)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中药学》课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程,《走进多彩的菌物世界》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同时,她还主编《中药学》、《中药鉴定学》2部全国规划教材,其中《中药学》,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材。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项,其中研究中药生发乌发功效的产品荣获吉林省金奖。已培养硕士生72名,博士生3名。到她课堂听过课的本科生达到9000余人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一个人用行动而不是用言语去诠释事情的意义时,收获的将是一份美好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这样,包海鹰教授以她对待科研的严谨认真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以她对待他人的真诚善良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学科――药用植物学科的后备带头人,包海鹰教授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并带领学科成员出色地完成了申报优秀学科、中期检查、验收方面材料的准备和答辩工作,赢得了国家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对吉林农业大学药用植物学科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其学科设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药用菌物植物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筛选与质量评价、药用植物保健饲料四个方向,因此她将中药材学院的不同专业的师资力量进行整合,融入到这一中药领域的大学科中,有效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在20多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包海鹰教授形成从生物学到中药学再到药用菌物学的基础宽实、特色鲜明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中药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以菌物药为主的中药的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为吉林省乃至国家的中药事业做出了贡献。
执着追求,继续攀登事业高峰
多年来,包海鹰教授的执着和坚韧换来了科研和教学事业的双丰收,她的学生也不负众望,在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作为一位母亲,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就是自己的儿子,因为工作她没有时间照顾儿子,因为事业她对家庭有着很多的亏欠。听到儿子说:“你总是做科研、上课,你不管我了?我找爸爸去。”她的眼中已经盈满泪水。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案例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90-02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是一门新兴的横向学科,是农科类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管理、农业质量认证、农业清洁生产、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国际贸易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属于交叉学科,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量大、抽象概念多、教学难度大。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教改方面的尝试以求增强教学效果,但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为了能够切实改进教学质量,我们尝试把“案例式”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的课内教学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教学难度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主要热菸农业标准化+质量认证,课程属于较新开设的课程,目前国内尚无适宜的对口教材,有关的少量书籍均是侧重于论述,而该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内容牵扯到标准化基本理论、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农产品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信息量极大。另外,该学科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极快。要想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非易事;另外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则课堂气氛往往表现沉闷,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二、案例教学简介及在本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规定,案例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衡量指标,其MBA学历教育更是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并把分析水平与参与分析、质疑的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其案例教学的比重高达85%。美国各高校中的部分学院比如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等引入这种教学法后,培养出了大批商业界精英。由此,案例式教学引起了美国及全世界各教育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步推广开来。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所谓“案例式”教学,课堂上相关知识的讲述不再是传统的依据相关章节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的单向传输,而是以典型的案例为引导,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占据大部分课内外时间,围绕这一核心工作,要求学生在课内课外“现学现用、现用现学”,认真学习教材和参考文献的相关知识以供分析讨论时所需。“案例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被采用,关键是能否找到大量适宜的案例供师生讨论分析。而《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有大量案例可供选择,例如,在农产品国内国际贸易、清洁农业生产、质量认证重视程度、农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国内外相关案例不胜枚举,引入案例式教学模式,完全可行。
三、案例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1.以案例式教学为核心,调整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门课程的教学教改必须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调整。案例教学并不是“万金油”,放到哪个章节都适用,而应针对每一章节的特点,有选择性的加以应用。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中的前半部分章节如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种类和体系、制定及监督等,并不是很适宜使用案例分析式教学。而后半部分农业质量认证、农业食品安全、农业国际贸易等章节,可搜集到的典型案例很多,运用“案例式”教学则相得益彰。在课时比例分配上,亦须重新调整。在课程中运用案例分析式教学,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大量课内时间,进一步加大了教学学时紧的压力。解决的办法有三,一是适当压缩课程前半部分的课时,以1/3左右的学时讲授完毕为宜;二是案例式教学要贯穿课内课外,以课后作业、课程论文的形式把部分教学压力转移到课外业余时间中去。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升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节约板书时间,举例精简典型,讨论分析适当设定范围。
2.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能否选择并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和能否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和前提。很多热点问题上,可供选择的案例会有很多,不可能都搬到课堂上来讨论,要在广泛搜集相关案例基础上,认真分析整理,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认真筛选并进行设计。在选择案例时,可遵循“大、近、新、广”的原则,案例的影响宜大不宜小,要更贴近生活,案例宜新不宜旧,另外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案例而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选择,让学生意识到食品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
3.“案例式”教学的课堂运用。通过笔者近年来对“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宜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此项教学方式改革。一是要在课程一开始就应让学生对本课程将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有所了解,让学生有个心理准备;二是前期先以课后作业形式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整理和设计与下节课内容相关案例,并在课堂上采取即时讨论,采取鼓励个人主动发言、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可排代表发言)等形式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
四、小结
相对于传统式教学手段而言,“案例式”教学以其显著的特色而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而在《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课程中案例式教学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尝试和总结。总体来说,建议如下:
1.要从根本上切实转换教学理念。实践证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新时代大学生所接受,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尽快予以革新。因此,应敢于创新,坚决果断地摒弃传统的知识教学单向传输模式,转为教学双向信息传递模式,并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将案例式教学落到实处,不可流于形式。案例式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颠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本课程尚未有多少可借鉴经验的前提下。不能肤浅地把案例教学看成“就是找几个案例弄到课堂上,教师讲讲,学生论论”,更不能把课堂上的举例教学方法等同于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要对整门课程深入全面的了解并精心进行授课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设计,要在教学过程中演好自己的角色。
3.注意课程考核方式的配套改革。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或者是激励作用。课堂内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应配有合理的考核方式方法。建议“案例式教学”考核方式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加重课堂内案例分析表现成绩和课后作业、课程论文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教学成绩构成比例为考勤:课堂表现:期终考试=1:2:7,建议将课堂内表现所占比例提升至40%~50%。通过课程成绩考核方法的改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案例式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秀,李静波,金晨钟.农学专业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316-317.
[2]张洪程.农业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冯立民.《护理学导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3):130-131.
[4]王飞,丁天明,宋伟华.基于案例教学的《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49-151.
2015-10-17[下午(14:30-17:00)]
2015-10-18[上午(09:00-11:30)]
2015-10-18[下午(14:30-17:00)]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中国税制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55企业会计学
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3954现代公文写作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20203 会计(专科)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57管理会计(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中国税制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3954现代公文写作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65劳动就业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64劳动经济学
03954现代公文写作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 020209 旅游管理(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公共关系学
03954现代公文写作 030104 经济法学(专科) 00230合同法
00242民法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9宪法学 00227公司法
00245刑法学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167劳动法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4729大学语文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33税法
00244经济法概论
05677法理学 030112 法律(基础科段)(专科) 00242民法学
00247国际法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9宪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5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60刑事诉讼法学
04729大学语文 00244经济法概论
05677法理学 030301 行政管理(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292市政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07现代管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4729大学语文 00040法学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 040101 学前教育(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4学前心理学
00386幼儿文学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94幼儿园课程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85学前卫生学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92学前儿童体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4729大学语文 00012英语(一)
00383学前教育学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50114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4普通逻辑
00031心理学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5现代汉语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29教育学(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古代汉语 00506写作(一)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0207 英语(基础科段)(专科) 00595英语阅读(一)
00596英语阅读(二)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795综合英语(二)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0794综合英语(一)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183机械制图(一)
02230机械制造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4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3954现代公文写作 00012英语(一)
0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32电工技术基础
0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18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0电子技术基础(三)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98线性代数
04729大学语文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0012英语(一)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23操作系统概论 090622 农村经济与管理(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1442乡镇行政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59财经应用文写作 02557乡镇规划与管理
03971经济学基础 00295乡镇企业管理
05220市场营销学(乡镇) 02541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06730土地资源资产管理 100701 护理学(专科) 00488健康教育学
02901病理学
02997护理学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903药理学(一)
02996护理伦理学
03000营养学
03179生物化学(三) 02113医学心理学
0286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998内科护理学(一)
03954现代公文写作 02899生理学
03001外科护理学(一)
03002妇产科护理学(一)
03003儿科护理学(一) 020106 金融(独立本科段)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39西方经济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78银行会计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英语(二)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9保险学原理 020114 农业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27农学概论
00128农业技术经济学(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34农业统计学
09469财经应用写作 00129农业政策学(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130作物栽培学(一)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英语(二)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2组织行为学 020204 会计(独立本科段)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0审计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英语(二)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8资产评估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企业会计学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英语(二)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83消费经济学 020210 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99中外民俗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152组织行为学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54管理学原理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0041基础会计学
00182公共关系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88管理思想史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0015英语(二)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6091薪酬管理
06092工作分析 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18公共政策
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261行政法学
05723非政府组织管理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5722公共经济学 030106 法律(本科段) 00230合同法
00249国际私法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678金融法 00227公司法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7票据法
00259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167劳动法
00258保险法
00263外国法制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0婚姻家庭法 00015英语(二)
00169房地产法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3税法 030302 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00024普通逻辑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18公共政策
00320领导科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61行政法学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1848公务员制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0034社会学概论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40102 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402学前教育史
00885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0399学前游戏论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 050105 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00037美学
00540外国文学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 050201 英语(本科段) 00087英语翻译
00600高级英语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830现代语言学
00831英语语法 00832英语词汇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 02194工程经济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独立本科段)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324离散数学
02331数据结构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326操作系统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7C++程序设计 00015英语(二)
02333软件工程 080709 计算机网络(独立本科段) 02331数据结构
02335网络操作系统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49网络工程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51计算机网络安全 00015英语(二)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2通信概论 080806 建筑工程(独立本科段)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39结构力学(二)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446建筑设备
03347流体力学 02198线性代数
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2442钢结构
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100702 护理学(独立本科段)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006护理管理学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203外科护理学(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3200预防医学(二) 00182公共关系学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201护理学导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435老年护理学 00015英语(二)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011儿科护理学(二)
04436康复护理学 030401 公安管理(本科段)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69警察伦理学
00372公安信息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35犯罪学(一)
00370刑事证据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