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22:27: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特种设备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完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分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车辆伤害和其他伤害。主要原因又分为人为操作失误、设备缺陷、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根据危害程度,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四级。Ⅰ级和Ⅱ级由厂矿单位上报公司一级后由公司按规定上报,启动上级预案。Ⅲ级启动公司预案。Ⅳ级启动本单位预案处理。针对一般事故,厂矿企业要设置应急指挥机构(含应急组织体系和指挥机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该由厂矿企业的直接负责人、各主管机电的领导、各职能部门、供应部门、驻各厂矿服务部门、保卫部门、财务部门、医务所等组成。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应包括: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特种设备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召集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实施事故救援,并随时将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上级地方政府部门汇报。负责日常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统一安排和组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指挥参与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指挥部全面准确地了解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各种信息资料,分析把握事故灾难事态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做出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厂矿单位以外的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参加应急救援工作;积极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五个组,分别为:现场指挥抢险救灾组、技术支持组、物资供应及资金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现场指挥抢险救灾组,负责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实施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抢救,处理突发灾变;技术支持组,主要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提供与抢险救灾相关的图纸、资料,参与救灾抢险及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物资供应、资金保障组,主要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并及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事故调查组,负责对发生的事故调查等工作。作为厂矿企业,每年应至少举行一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邀请地方安监局及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监察部门观摩指导。演练完成后要积极总结,吸取经验,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二、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我校后勤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专职负责全校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地位,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体。中心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探索。
1、创新监管手段及模式,提升安全监管与服务水平(1)安全监管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传统监管模式中,对设备监管可归结为检验合格即无安全隐患,而检验不合格则以行政方式强制整改,失去了行政监管规避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在新的监管模式中,通过风险评价及现代化检验手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采取不同密度、不同强度的检测监控,将监察、检验寓于服务之中。(2)重点领域和设备监管由“静态”转为“动态”。中心请求上级质检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适时组织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3)安全管理由独管转为自管与他管相结合。通过短信、网站、宣传栏等增加信息透明度,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将公众监督、公众举报告与中心监管相结合。(4)管理手段由人工转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开发了《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档案、维修物资及预警辅助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引言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特种设备的类型和数量都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具体的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应用过程注意问题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加强对于企业特种设备应用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极为重要的一个要求和任务目标。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来说,其中存在的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其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点其实对于任何一种安全管理任务来说都是如此,因为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不能够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和最终企业发展的关系,意识不到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就会忽视企业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必然也会存在这种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
1.2安全管理机制缺陷
针对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这种缺陷的表现形式是比较多的,比如对于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存在很大的不足,进而导致其管理机构的失位,影响其具体安全管理职能的实现;此外,对于具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和约束也是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缺陷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最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也会造成其安全管理水平的降低,最终酿成一些安全事故。
1.3相关人员问题
对于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的一些人员来说,其存在的问题也必然会造成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呈现,具体来说,这种人员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表现在管理层次,相关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进而造成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出现,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具体的特种设备一线管理和操作人员不具备充足的特种设备应用能力,进而导致一些使用事故的发生。
1.4特种设备维护和报废管理问题
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来说,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点所在,而对于这种运行状态的保障来说,做好相应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必不可少,但是在当前的特种设备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其工作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对于维护和检修的时间规定过于随意,无法切实保障其检修和维护的效果;另外,对于特种设备的报废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特种设备来说,没有即可停止使用就有可能造成其在后期使用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认识
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认识的深化应该充分把握好以下几点:(1)首先,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企业必须要做好的一种基本工作,避免出现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2)其次,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应该首先意识到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要明确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其能够注重对于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管理;(3)最后,这种安全管理认识的深化还应该充分把握好特种设备的界定,针对哪些设备是特种设备,哪些不是进行明确的划分,进而便可以针对其特种设备进行专业化安全管理。
2.2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切实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应该从制度层面入手,保证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种制度的完善重点应该加强对于相关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明确,对于具体负责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进而有助于其准确把握自身的管理任务和管理职责,避免出现管理对象的疏漏,并且这种责任制度的明确还能够对于事后责任的追究具备较强的作用,此外,对于具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充分配备也是一个必然要求。
2.3加强特种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来说,还应该从人员角度入手,保障这些人员对于特种设备的管理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当然,这里所说的特种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并不单纯指的是相关的安全管理层人员,对于一般的一线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也应该纳入到这种管理队伍的范围内,提升这些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一些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确保其安全性,达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2.4完善特种设备的维护和报废管理
保障特种设备应用的安全性还应该重点针对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控制并不仅仅局限在对于特种设备操作的管理上,还应该重点针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尤其是要针对其维护和检修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制定,最好是能够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不能因为不存在问题就忽视了检修环节;而对于特种设备的报废管理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加强其管理的严格性,坚决杜绝出现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特种设备仍然在服役使用的现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种设备的使用来说,其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效率,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特种设备的数量正在保持着15%比例的增加,这更进一步的提升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但是对于这些特种设备的应用过程来说,因为其特殊性的存在很容易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不当的表现来看,这种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更高,此外,就当前的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来说,其在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上的不足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都会导致其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基于此,在今后的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就应该重点加强对于其安全管理意思、安全管理体制的关注,并且还应该从具体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入手,提升其特种设备应用的准确性,避免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此外,随着当前特种设备种类的不断增加,提升相关人们能够与时俱进的加强对于这些新设备的了解和把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蒋乃平. 如何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动权[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8(09)
[2] 易达雄. 承压类特种设备安装工程的监督管理[J]. 广东化工. 2008(08)
[3] 张梁. 浅谈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控[J]. 甘肃科技.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