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毕业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5-11 07:58: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高毕业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高毕业总结

篇1

毕业生入职培训总结报告一

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给我们全体员工的集体培训,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这说明公司对我们员工培训的重视,反映了公司“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对于服务行业的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完全打破了我没培训之前认为这是个很枯燥乏味的过程的那种想法,让原本对服务行业不感兴趣的`我,渐渐对服务充满浓厚的兴趣,服务作为一个大众化消费群体,我个认为最主要的是,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完善自我的的行业,而且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卖场的布局,商品的陈列,及在管理方面的根基,让我更加的了解公司是需要细心强和责任心强的员工。如果在工作中我们失去了细心,那么在布局及陈列当中就不能很好的抓住顾客的购买欲。及顾客的购物动向,巨大磁石点也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失去应有的价值;另外货架的陈列要求我们了解:怎样的陈列才能利用好货架的每一层,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及效益;然而色彩的对比也能很大程度点亮顾客的眼睛,吸引并留住顾客的脚步。

公司的这一次培训,从培训的效果就可以看出公司对培训是非常着重的,老板及培训人员都做了很多准备,让我们在培训内充分感受到了公司对员工的负责的态度和良苦用心,让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端正心态,更加努力!更加自信!

接下来的培训,我想会更有趣、更专业,所以我会更认真听,理论与实践更加强化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也很热爱且珍惜这份工作!

毕业生入职培训总结报告二

坐在冬日的寒夜里,梳理着自己的思绪,感觉人生就像是旅行,旅行的途中也碰到许多岔路,不同的岔路上有着不同的风景,每到一个路口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我来到先天下虽然只有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却让我感到先天下的领导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对员工的无微不至——让我感到加入先天下是幸运的。能成为先天下的一员,让我感到无比自豪,相信这种自豪感将使我更有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

作为一名进入一个全新工作环境的新员工来说,我相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进取能让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和适应工作环境,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同事,积极学习工作中所需要的各项专来知识,努力搞高自己的销售水平。这短短的几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同事间无私的援助和自己学到的一些知识,让我感觉到每天过得很充实而且还非常快乐,再累也是值得的!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领导和同事,正是因为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才使我尽快地适应了环境,全情的投入了工作!

在先天下,我喜欢导购员这个工作岗位,因为这个岗位具有很高的挑战性,能很好的煅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和沟通能力,使我全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我知道惟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带来丰硕的成果。为了做好销售这项工作,我正用心的做着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对于我来说,先天下是一个区别于以往的新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新员工,我会去主动了解适应环境,同时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在充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还要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不断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在工作中我可能会有迷惑和压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十足的信心勇敢的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社会在发展,信息在增长,挑战也不断加剧。我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更要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先天下的发展目标是宏伟而又长远的,先天下的发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我相信我有能力把握机遇,与先天下一起迎接明天的辉煌。

毕业生入职培训总结报告三

转眼间,为期五天的入职培训快结束了。总的来说,入职培训这事儿是期盼已久,但时间却是如此短暂,五天时间除了真正意义上签了合同,成为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还有工作专业知识技能方法上的提升以及同事情谊上的巨大满足!

在得知要进行入职培训时,心中充满了期待,以前总认为只有外企才会做系统的入职教育。知道入职培训更是惊喜万分,培训内容既丰富翔实又处处有创意,从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到项目管理等等。短短的一周时间让我们从学生,新人,迅速转变角色,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工作。

培训伊始,我们这个由新人组成的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有自己的团队名称、队徽,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团队的荣誉总是我们不懈努力的圆圈。也让我懂了了,要让自己快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会分享是必不可少的。

篇2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1]发展于1975年,由英国Dundee大学的Dr. R.M. Harden提出,用于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被认为是评估医学生临床专业知识的金标准。OSCE要求每个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应用特定的技能和行为来护理标准化病人[2](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这个工作环境是监考老师事先评估并安排妥当,由一系列的简短的评估,工作任务组成[3]。测试内容包括:入院介绍,临床资料的采集,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等。从2010年起,我院应江苏省卫生厅要求对护理学院应届毕业生进行综合操作考核,以检验临床实习效果,为日后教学和实习提供可靠依据。但是传统的考核方法无法全面检验护理的临床能力,而且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使得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寻找一种既接近临床又可以灵活应用于教学的考核模式。经过一系列的探讨与研究,我们采用OSCE对完成临床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考核。现在介绍OSCE在我院2010级护理专业毕业生综合模拟考核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0级护理学院1-6班3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在18~21岁。两组的基础文化和在校所学课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本次考核中的SP病人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兼职工作者,均为女生,年龄在43~55岁。SP病人的个人信息匿名处理,不侵犯隐私和人权。

2 方法

2.1 考核方法

实验组采取OSCE考核法。专业任课教师和临床兼职教师的指导SP病人准确的模拟某一临床病种,并根据临床的真实案例设计出与考核密切相关的临床模拟病例。考生根据所给病例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分析病情和设计护理计划。考核流程包括入院介绍开始,一般资料收集,症状与体征的评估,提出护理方案和在医学模拟人上实施操作。对照组的考生按照传统考核方法在医学模拟病人身上实施单项护理操作。本次考核监考教师由我院护理学院专职教师和盐城第一人民医院各科护士长兼我院护理学院教师组成。专兼职教师两两搭档组成考核小组,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监考。

2.2 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测评考核效果。问卷根据有关文献编制,采用很好,好,一般,较差,差五个评价等级,计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问卷经过护理权威专家审核和修改,信度和效度通过测量符合要求。考生结束考核后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并且都为有效问卷。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

3 考核结果调查及评价

调查结果见表1。

4 讨论

4.1 目前,护理操作能力评估是医学教学评估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热点话题。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操作考核偏重于动作规范性和熟练度,而忽视了操作对象和所处环境存在着差异,在考核过程中也无法体现护生的沟通能力及对病情的判断和动态评估能力。特别是对于护理毕业生,他们已经在临床实习一年,传统的考核模式已无法全面衡量他们的护理能力。OSCE考核模式是临床评估实习医生操作能力的首选考核方案,我院护理学院决定大胆采取OSCE模式考核应用于护理毕业生实践考核。通过考核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问卷,可以明显看出OSCE考核模式的效果和认可度。多数考生认为OSCE考核有助于培养护生的整体护理,冲破临床分科模式的局限,与临床案例的结合起来,并且有助于系统化贯彻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能主动运用护理程序,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将应用整体护理理念去全面护理病人并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化的行为。

4.2 本次考核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SP病人。OSCE考核组多数护生反应,与SP病人沟通交流和对SP病人进行身体评估和临床真实操作环境相似,有利于反映临床护理的真实水平,同时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OSCE考核模式将各项临床护理基本操作可能发生的情况或意外设计入病例,并在SP病人身上有所体现,让护生对此作出判断,并做应急处理,教给护生沉着、冷静、遇事果断的应对方法,以提高护生的应急能力。此外,本次考核应用的是SP病人而不是生物模拟人更真实的反应护生的人文关怀思想和伦理道德意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4.3 通过和对照组的问卷数据分析对比,OSCE考核模式在十二个护生的能力提升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并且P

【参考文献】

篇3

作者简介:廖礼平(1979-),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工程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编号:JXJG-14-59-3),主持人:廖礼平。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67-04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学习到能力提高的转变,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综合方面素质的训练过程。

一、毕业设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问题,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是每个院校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使“零距离就业”成为现实,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临毕业前设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使学生受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初步职业训练[2],比如,工程造价专业就包括工程识图,现场施工与组织、工程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各工作流程。但因受传统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为此,课题组在某职业技术学院及某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了问题调查,进行了文本分析。

(一)课题调研背景、路径

本次调研,以江西省某高职院校及某高专院校为对象,两所院校在校内师资、毕业设计管理性文件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不存在影响毕业设计实施效果的技术问题。但是,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依然不理想。调查内容及路径如表1。

(二)课题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抽取520份有效问卷,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如表2。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方面,学生自主选题的仅占19.5%,明显偏低。毕业设计选题性质,毕业设计与毕业报告两类合计达到79.1%,论文类仅占11%,说明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选题以应用技术型为主。选题与专业的关联性达89.6%;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就业的相关性仅为48.6%,这两者充分说明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与此同时,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为56.2%,说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结合仍存在差距,须加强之间的连贯性。从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看,61.1%的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到2个月,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半年及学校规定的18周;教师指导情况,指导3次以内的占41.3%,这两者说明学生投入的时间不足、教师指导不够。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84.4%,这说明毕业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在老师,另有其他因素。毕业设计质量影响要素中,除前面的时间原因,知识欠缺、资料不足占83.8%,应为主要障碍。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来看,90.4%认为有贡献,31.3%认为贡献很大,说明毕业设计至关重要[3]。

综上调查及分析,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主要有:第一,迫于就业的压力,大多数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少热情,没有足够重视;第二,指导老师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就业岗位各环节各流程全部覆盖,加上平时还有教学工作,时间安排没有足够的灵活性;第三,毕业设计教学周期长,学生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安全方面,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毕业设计形同虚设,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放羊”现象,比如建筑施工类、会计类专业。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质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必须改革。

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构建

笔者以江西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包括毕业设计的安排、指导老师及学生的管理、顶岗实习的布置、实施及考核、成绩的鉴定等方面。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及可拓展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全过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技术及基层造价管理岗位为主。院校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始终围绕专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进行。所以,毕业设计必须基于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进行安排[4]。

(一)调查阶段――做好毕业生跟踪工作,把握毕业生顶岗及就业状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其培养对象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对其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有机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

近几年,通过对江西省中恒建设集团、江西建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回访,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二是以现场管理人才为主。工程造价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主要以工程项目造价员为主,占到毕业生总数的近六成。及时让学生掌握情况,毕业设计才更有针对性。院校可以在第五学期将上述情况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岗前培训等形式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定的预期。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采取多途径分流毕业设计工作

受建筑类企业项目分散、实习工地安全隐患多、实习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工程造价毕业生集中就业人数相当有限。为更好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院校在第五学期中段,一方面,与就业指导中心密切联系合作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集中顶岗;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社会各用人单位信息,举行供需见面会,积极推荐学生分散顶岗;第三,校友、积极协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教师积极推荐。社会、院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将每一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落实到位。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在院校、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求职意向等,自主地选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工程招投标、现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测量、工程资料管理等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报指导老师、院系审批。当然,院系也鼓励毕业生,按照《毕业设计》课程标准确定的方向性选题要求,进行自主创新创业。这样,学生、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协同努力,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顶岗或就业有机结合,指导老师按规定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汇总、审核、开题指导工作,确保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到企业调研及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

为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校内专业带队指导老师通过巡查,或现代化通讯设备、网络等对小组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处理、解答。同时,为加强过程控制,教研室、系部、教务处(或实训中心)安排四次集中检查。第一次检查,每年12月初,顶岗实习动员会。主要针对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等情况,进行专业就业指导宣传,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第二次检查,来年1月上旬进行,顶岗实习布置工作。根据第一次集中后的动员情况及指导老师下企业调研结果,指导学生落实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工作,完成顶岗实习报告书的发放及填写指导工作等。布置第二阶段指导老师1月至4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三次检查,来年5月上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会。针对学生顶岗4个月以来工作过程、毕业设计环节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心得体会进行交流;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顶岗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实习报告的填写情况等;布置第三阶段指导老师在5月至6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四次检查,安排在来年6月中旬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总结会。主要工作包括,针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完成后的收获、体会以及教研室、系部、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报告书的批改、总评、鉴定工作。

(四)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按学生顶岗方向分组进行

在每年6月上旬,毕业生返校,学生辅导员、教研室、系部主持毕业生答辩会。答辩会按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组,比如工程造价学生可分为项目招投标组、建筑施工组、工程监理组、工程预结算组、建筑测量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组等。答辩程序按每人10分钟汇报进行,每人分三阶段:自我介绍、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介绍、答辩。答辩成绩按指导老师给出的过程成绩(60%)、教研室安排评阅教师给出毕业设计评阅成绩(20%)及答辩专家给出答辩成绩(20%)。

(五)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重学历、转为学历、能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并重。责任感、协作、创新等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顺应这一转变,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也须进行改革。顶岗期间学生的道德品格、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组织规律、创新创业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评价过程以定量考核为主,最后按优(85分以上)、良(70-84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给出顶岗成绩。

三、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措施

高职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学科体系,开展基于顶岗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顶岗实习工作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与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选题工作,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淘汰与顶岗实习岗位关联度不高、缺乏应用技术价值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寻求选题方向,将生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管理性问题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总结其岗位特征,归纳出与本行业、企业岗位联系密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建成难度适中、内容覆盖面广、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毕业设计题库。要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选题各项指标,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兴趣,实现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高效性。

(二)加强监控,构建学生、学校和企业共管的毕业设计监控体系

推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院校和企业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是确保毕业设计改革过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毕业设计周期长、人员相对分散,尤其是建筑类专业,项目流动性大,这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应构建由指导老师、企业兼职教师、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监控体系。通过这一科学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毕业设计实践、答辩、成绩考核等各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毕业设计目标的实现。经过长期的实践、优化,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最终形成“校企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

(三)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及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一批能工巧匠,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优势,从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导师团队。建立企业“教师联系站”,成立企业毕业设计指导办公室,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工作,实现校企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5]。

(四)突破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实现毕业设计成果多元化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兴趣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实际,由学生自主地选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可以是毕业设计、毕业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实验报告、创新发明等。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其毕业设计可以是编织一份完善的预算书、一份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份规范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也可以是一份规范的监理大纲。

(五)健全校企共同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应根据毕业设计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是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应细化指标、量化指标,定性定量相结合,探索成立由校外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社会共同组成的毕业设计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改变传统的只有指导老师或只有校内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程序式答辩”的评价模式。大胆创新,逐步形成由指导教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成果展示――企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以社会、企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真正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答辩,可以聘请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领导等,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焱,柳天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11):210-211.

[2]周志近.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2(12):93-95.

篇4

前言

许多高职高专学生经过长期的校园文化熏陶,初入社会时由于不适应社会环境,导致成长过于缓慢。学生对于择业观也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我国应该在学生入学时,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此外,学校教育培训计划里增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提前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基,并教导学生处理好创业和就业的关系。[1]

一、高职高专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原因

1.盲目的选择目标

很多高职高专的学生缺乏自我认识,不明确自己的性格和特点,甚至在从事工作时不能正确的给自己定位。选择工作时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高职高专学生选择目标上的盲目性是令人担忧的,目标没有针对性,往往不会给实践带来好的效果。

2.轻率的接受工作

与长时间接触社会的人员相比,高职高专学生还未曾真正适应社会。单纯、浮躁、幼稚、冲动等特点经常会体现在工作中,这些特点会令许多学生受到极大影响。他们容易接受一份工作,同时也容易发现自己不适应,工作的打击会给他们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1]。

3.人格塑造易偏离

高职高专学生长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初入社会时,依然留存校园的气息并且希望快速的实现自我,殊不知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需要集体主义思想做主导,而大多数学生的错误观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不会被用人单位所接受,因此,毕业生人格塑造偏离容易成为求职的阻碍。

4.发展方向迷茫

之所以高职高专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是因为开设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感。学生离开学校时,会面临很多困惑,对其自身职业发展方向都是不利的。[2]

二、高职高专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由培养目标决定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连接纽带,很多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后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在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以至于初入社会时,对自己更好的进行定位。

2.由教育机制决定

比起美国教育,我国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美国的教育机制中,早在学生职业兴趣未定型之前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在学生高中阶段未曾实施,甚至好多大学也未曾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3.由职业发展决定

人的职业生涯是分为很多个阶段的,从进入期到退出期需要经历十几个周期。人生进入职业生涯阶段以后,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了,总会经历一些坎坷和磨难。高职高专的学生如果在学校期间可以接受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那么可以使毕业生缩短探索期所用时间以及尽早度过适应期[2]。

4.由教育形式转变决定

我国传统的教育会使很多学生的择业观变得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很多,因此,就业问题是毕业生需要正视的问题。很多毕业生的择业观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一些热门行业的职位出现饱和状态,而冷门行业则无人问津。因此,高职高专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提倡教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三、高职高专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做法

1.交给学生专业选择权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志向。学生在选择相关专业时,一定是与自己的志向相适应的,自主进行选择专业,是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学生的一次心理的审视。

其次,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职业信息的了解过程。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公开课的形式向学生们传递一些职业信息。

最后,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学生在校期间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我,为步入社会选择职业时减少一些困惑。

2.学校教育培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首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学校对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社会意识的觉醒,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的认识自我,给自我进行定位,还可以促使学生制定计划,有利于实现目标。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反馈和总结。学生制定的计划会因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学生经常进行反馈和总结,可以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从事一项工作,以及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现实要求。

最后,引导学生接触社会。高职高专学校应引导学生多去社会与社会人接触,通过与人交流获取相应的经验和认识,这些经验是认识是学生在书本上所学不到和感受不到的。

3.处理好就业和创业教育的关系

学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课程,教会学生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又要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认识;既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又要学生拥有改变社会环境的勇气[3]。

学生走出校门以后,不仅仅是一个求职者,而且还是一个岗位创造者。学校要教会学生正确择业,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勇气。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就业与创业的关系,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会更容易生存和发展的更好。[3]

结论

学生离开校园,面对的就是社会,在社会大家庭中,学会成长很重要。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前教导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交给学生专业选择权、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处理好就业和创业教育的关系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成长,学生面临社会的选择时,明确自己应该如何择业。

参考文献:

[1]陈翠萍.职业高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J].新课程,2012,15(3):47-48.

[2]杨红进.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5):76-77.

篇5

1 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21世纪之后高等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关于配套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正完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质量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全国各地的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普遍的建立了校园就业指导、培训部门,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伴随着各个高职高专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一些问题。现在全国的高职高专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职中专升级而来,这些高职高专办学时间不长,学院的很大工作精力在把学生招进学校,对于就业指导、就业能力的提升并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精细化的辅导。许多的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建校时间多,系统的就业能力指导提升工作缺乏,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能力提升指导课成了国家政策、用人单位信息的提供会,成了创业指导的宣讲会。对只有3年在校时间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缺乏职业规划、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一些高职高专虽然能够解决学生面试的常见问题,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就业发展等形式结合,学生虽然能够走出去,但对于未来学生难以掌握。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心理咨询部门协调不够,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不够,即使有对应的老师,老师们大多忙于处理其它事物,无法深入实地进行一线调查,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有效引导。

2 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分析

高职高专的就业情况不仅仅反映的是学生能否寻找到工作岗位,还需是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可以说,新时期的就业情况是需要在对社会需求准确预测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合理的招生,进行对学生个人的认识、专业的培养,再通过合理指导以及宏观政策的把握,形成招生就业一体化。招生就业一体化,是对社会需求的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高职高专院校市场分析部门,调整专业和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避免招生时热门,毕业时冷门的情况。缩小社会需要和高职高专技能人才需求质量之间的落差。具体如图1所示。

“高就业率”是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的主要表象。这种“高就业率”是停留在毕业能找到一份工作的范畴上。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寻找一份一般性工作看似容易,就业也好于本科生,是因为高职高专寻找的工作往往工资待遇较差,工作稳定性较差,并且可持续发展前景较差。高职高专出现的“高就业率”,更多是指在社会市场中的那些普通的工人岗位。这种岗位对于企业来说,缺乏不可替代性,不是不可或缺,大部分招工难的单位不需要复杂的专业技能,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上岗。缺乏专业性、专属性的岗位缺少职业发展前景,长远来说,不利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发展。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没有学位证,虽然是高等教育文凭的持有者,大多数从事的是一线蓝领工作。很多的岗位没有很高的技术门槛,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中专毕业生也能胜任。还有一些属于次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无需高等教育就能够胜任。当然,不能排除一些只有高职高专文凭的毕业生能够很好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能够进入中高级阶层,工资高,福利好的毕业生还是少数。整体来说,高职高专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停留在表面的“高就业率”上,离“高就业质量”还有些距离。高职高专把就业率当成了终极目标,把在校教育变成了入职岗前培训,忽略了就业质量,学生未来的发展。

3 新时期提升高职院校毕业就业质量的策略分析

3.1 老师和学生共同从自身做起,提升就业能力

3.1.1 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校的高职学生和就业指导的老师大一就按照社会需求的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校学生的生活实践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以及迅速反馈。做到不断的总结,分析不足,让职业生涯规划不再是形式,同时防止职业规划落空。

3.1.2 扎实学习理论并掌握技能。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些高职高专的学生注重理论学习,而有些高职高专的学生注重进行实践、实训技能忽视了理论知识。前者进入岗位需要长时间适用,后者进入岗位后发展后劲缺乏。新时期的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既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提升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技能,为以后的岗位打好工作基础,储备构建的完备的理论实践体系。

3.1.3 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学校时间是3年,比4年制本科生(5年制的本科)要短,高职高专的学社得珍惜各种就业机会,才能有可能寻找的满意的工作岗位。此时,需要学校给高职高专的学生构建合适的活动平台,在社会实践中分析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利用假期专任老师可以到相关企业指导学生,利用企业岗位的员工的实践之长弥补学校的不足,让相关实训教师能够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时间把实践升华。同时,为了促进高质量的就业,高职高专还需利用社会资源开辟员工上升通道,完成自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3.1.4 合理安排岗前培训。要完成高职高专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还需要有完整的岗前培训。学校的岗前培训,主要给高职的学生提供后劲,把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引导成有内容,有认识的自我。同时,给高职高专的学生提供社会市场的需求特征,让企业和毕业生都能找到入职的合适点。

3.2 按照社会需求预测培养技能人才

3.2.1 理论教授与就业技能联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想和本科生一起竞争中取得成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许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的岗位也和本科生差距很大。虽然有一些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待遇和薪酬能够超过本科,但是毕竟是少数。高职高专在学校的教育需要和社会生产需要深入的结合,把技能型岗位落到学校实处。高职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展岗位分析,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做到3年内能够观测,观测毕业生的上升通道。同时,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防止学生3年后的技能不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3.2.2 就业指导体系不断完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普遍抽象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更适合把就业指导融入到实习,实训,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通过每学期的就业实训周进行集体协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锻炼,指导学生正确的自我推荐。专业就业指导老师通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引导,让学生利用合理的理论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礼仪,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能够先学习这么重要的一课。

3.2.3 合理安排创业能力。进入21世纪之后,大学生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部分,虽然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远远小于失败者(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成功案例也不多),但是还是有很多大学生会投入的创业的洪流中。于此同时,随着国家相关创业优惠政策的颁布,扶持创业也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也可以积极贯彻大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依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优化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模拟创业实训,通过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创业教育,完善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评价。

3.3 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3.3.1 提供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服务。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就业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整个系统的完善不仅仅需要高职生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更离不开社会与政府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4,5]。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教师队伍质量的本身的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可以说,高职高专的老师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做到教学相长较为困难,更需要老师通过教学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通过过程导向型的任务让学生的理论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积极为走入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3.3.2 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高职高专的院校和相关企业比较的优势在与大量的老师具有特别强的理论。无论校内的实训室如何修建,还是和现场存在一些距离。现有的高职需要利用优势互补,院校的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进入企业来抵消学校实践的不足,培养出更合适社会需求的岗位。

同时,高职高专的院校依据自身的特色已经所在地区的优势,把校内外的资源整合,做到能让学生看到5年内的发展空间,实现批量式的高质量的就业。

3.4 促进就业考核导向的转变

高职高专的学生还存在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院校应该通过合适的渠道联系单位,进行推荐;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加强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就业恐惧,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同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把高质量就业变为考核就业的方向。让高就业率变成高质量就业。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变成高职高专的优势[3,6]。

结束语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开办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发展的重点。本文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要依据市场需求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体系。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分析,提出了新时提升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希望通过这些能为新时期的高职高专的就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磊.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就业指导探索[J].才智,2015(36):37-38.

[2]陈华勇.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浅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1(4):153-154.

[3]谢志远,余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27-129.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89-01

毕业综合实践是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系统的毕业实习,能够使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教学理论知识。

一、 毕业综合实践创新改革中需归纳其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共同点

首先,高职高专毕业生综合实践的选题范围是结合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确定的,由于核心专业课程是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毕业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性的课程体系,这种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该专业学生展开毕业综合实践创新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次,毕业综合实践对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核心特色理论课程体系建设起到了一种良好的补充作用,所以二者具有互补关系。在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学工作应该以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岗位实际发展需求,为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技能理论。所以,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选题进行设计。在毕业综合实践过程中,更应该突出数字印刷技术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优势。

二、毕业综合实践创新改革中需将其与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势有机结合

首先,通过将专业核心课程与毕业生综合实践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缩短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实践的时间。比如,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作品,经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进行修改,添加一些全新的元素,然后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中的展出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室引入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模式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通过二者之间的优势结合,使毕业综合实践成为学生考试作品的延续,也可以在后续的实践研究阶段更好地完善该项目,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其次,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是需要不断进行实训的课程。因此,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办学,从而建立校中厂和印刷设计工作室。本文以书籍装帧这一门核心课程为例,当毕业生综合实践的选题为设计并制作一本书籍时,实际上在课程理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专业核心课程 Coreldraw 基础、书籍装帧设计、数字印后加工实训这三大核心理论基础相结合。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选题一定要突出专业特点,以便在毕业综合实践创新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专业作品进行修改以及完善。而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阶段未完成的教学作品或者设计不完整的毕业作品,学生都可以通过毕业综合实践这一环节,在校中厂以及印刷设计工作室,对作品进行不断深化以及拓展。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实践特点以及专业教学理论知识,制定科学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体系,从而结合学生的综合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方案,以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评分透明化和专业化。如下表为教学成果综合评价标准:

毕业综合实践的评分标准细则(书籍装帧选题)

评分

项目 具体评分标准细则 分值

1 让学生选定毕业综合实践设计题目的范围,然后为学生下达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评估学生最终设计的毕业作品是否与初始选定题目的实际内容一致。 10分

2 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中是否能够与自己的指导老师进行积极交流和沟通。 15分

3 考察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作品是否具有专业性以及完整性,设计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装订与展示三个模块。 10分

4 评估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作品是否能够全面体现书的主体内容和思想内涵。 10分

5 评估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作品中的字体设计、颜色运用、构图等是否合理和得当。 20分

6 评估高职高专数字印刷技术专业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作品工艺部分是否具有创新点。 10分

7 评估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作品的设计延续性是否存在,以书籍装帧作品为例,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中除了出书,是否设计了与书籍相关的书签、海报与其他的创意笔等。 10分

8 评估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是否经过布展,全面展示自己书籍装帧的作品。 5分

9 评估学生是否已经提交了电子稿的毕业综合实践作品设计说明。 5分

10 评估学生是否已经提交毕业综合实践课程评定,包括自我评定和对课程、教学的评定。 5分

三、结束语

篇7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巨大。作为高职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凭借专业优势,以及自己在学习期间获得的较强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在就业方面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形势,相对而言,还超过了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就业率。

一、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优势

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较而言,当前高职软件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方面。从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来看,主要是他们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比较过硬,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够迅速胜任。因此,作为企业,对这样的高职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是非常欢迎的。从高职软件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来看,主要培养的是动手型人才。这类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职业技能的提高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他们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比较强,所需的磨合周期比较短,能够迅速为企业创造出利润。所以,高职软件专业学生比较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从大部分高职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来看,对自身的定位是比较正确的,对自己的评价比较正确、客观,对工资的期望值不高,因此,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比较容易。

二、当前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不足之处

一是存在的不足之处。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在校高职高专生数量出现大幅增加。但是,一方面,每年社会没有增加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明显提高了对高职高专人才质量的要求,要求高职高专人才的经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达到一定目标,从而限制了应届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仍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由于高职高专学校没有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导致毕业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仍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某些高职高专毕业生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仍然期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各种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单位就业,导致发达城市、大企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三、关于促进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一)注重培养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为促进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应加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专业技术知识,即软件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学校应将提高专业技术知识作为核心任务,加大培养力度,在培训和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软件技术知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做好就业的准备。(二)注重培养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衡量学生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协作等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因而为培养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这些能力,就应在学校内组织丰富的社团实践活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来。这就能让学生在学校组建的平台上将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自身潜力得到发展,使得社会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提高竞争力。(三)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就业。作为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能锻炼学生的择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实力。通过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课,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软件知识,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提升软件行业的就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从而确保就业成功。四、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对各种各样的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旺盛。虽然我国当前的高职软件毕业生的就业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只要将他们培养成才,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总结,将就业经验尽可能的传授给他们,注重他们软件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转化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加之他们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师专业的培训,软件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因而,我们坚信我国高职软件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总而言之,我们在看到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做好高职软件专业毕业生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兰芬.论强化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中的核心作用[J]

[2]郑晓玲.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

篇8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求职前也精心准备了相关材料,掌握了一定的求职技巧,但在心理上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瓶颈,同时也严重威胁着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时调适极有可能诱发其他严重后果。

一、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据我们统计分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有以下几种消极心态:

(一)自卑心理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一方面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也要求要本科生才可以应聘。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二)自负心理

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示范性高职院校,或因自己无论专业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自身较优秀的条件为不少用人单位所垂青,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表现为“这山看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及时就业。

(三)盲目攀比与攀高心理

很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单位发展情况,而是盲目与身边同学攀比,表现为攀比工作地域或地点,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由于此心理的作用,高职高专毕业生要么暂不就业等待好单位来临,要么朝三暮四频频更换工作岗位,导致违约现象增加,大大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盲目从众心理

高职高专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没有理性分析,而是盲目认为只要单位给予的报酬多,所处的地理环境优越,条件较好就行。特别是在招聘会上,看到应聘的人多,就跟着去应聘,表现得非常盲目。在此心理影响下,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时没有很好的对自己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分析,不管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岗位,不管所谋职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随大流找一个单位,到最后要么毁约,要么出现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从业的压力。

(五)不平衡心理与嫉妒心理

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工作。见其他同学找的工作比自己找的好,心理产生不平衡,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抱怨自己所学专业不好等。特别是看到同班同学或老乡(特别是在校间不如自己优秀的同学)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有些同学为不让同学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当身边的同学求职成功了就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求职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导致朋友关系恶化,甚至会使班级人心涣散,人际关系紧张,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六)消极依赖的心理

尽管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了三年的大学教育,他们的一些行为、言谈都表现出要求个性独立,不愿为父母所左右,诸如谈恋爱、交友等。但许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中生仍十分依赖于自己亲人、朋友、尤其是父母亲。这些人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合拍,往往最终结果不理想。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中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其成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高职高专毕业生主观认识的偏差,也有整个社会就业大环境所存在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混杂着高职高专毕业生先天或后天形成的性格和情绪等因素。

(一)来自外部的刺激因素

(1)来自家庭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2)来自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和同学与朋友的影响等。(3)来自社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模式等。

(二)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

这种内在因素是指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就是指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需要结构、性格特征、自我意识、职业价值观念、理想、个性、职业倾向等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三、调适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求职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关键是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当高职高专毕业生遇到了就业心理问题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调节。

(一)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

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就容易成功;如果主观评价偏高于社会客观评价,往往会导致碰壁、失败;如果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坐失良机。因此认识自我是成功地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高职高专毕业生应先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以便确定切合实际的求职目标。

(1)可以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自负者要经常作自我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懈努力,弥补自身不足;自卑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2)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事实上,人们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一是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比考试分数,更应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扬长避短。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认识自己,当然别人的态度不一定能全面评价一个人,但大多数人的态度总是说明某些问题的。一个求职者如果不注意与共同竞争者相比较、就很难判断出自己的成功概率。(3)可以通过咨询来了解自己。可向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咨询,也可征求同学、家长和熟悉自己的人的意见。长期学习、生活在一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看在眼里,印象很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公正、更客观。

转贴于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仅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还要知道自己目前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之后才有助于求职的成功,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

(二)培养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健全的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它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保障。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尽管各自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兴趣、处境等不同,但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事业和追求都充满必胜的信心,自信能积极适应环境,以艰苦卓绝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两个方面进行着手:(1)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相当大的潜在能力。当一个人面临求职,忧心忡忡、担心失败的时候,多半不是真的不行。自己条件可能并不过硬,但别人也不见得比你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2)要积累自信的资本。自信要有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做资本,以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如果具备了真才实学,就自然会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三)在求职中提高承受挫能力

挫折对于理智的求职者来说,往往是求职成功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非理智的求职者来讲,往往是灾难性的,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求职受挫折后,产生的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行为反应是正常的现象,应该理智对待,以积极进取心态认真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不断继续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1.视挫折为鞭策。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没有一个不是从坎坷与性折中走过来的。一时受挫并不说明永远失败,挫折是一种鞭策,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能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面对挫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具有面对失败的不屈性,勇对挫折,智对挫折,成为战胜挫折的强者,树立把挫折看作是锻炼意志、提高能力的机会的观念。

2.调整期望值。期望值是指要获取的工作岗位在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满足的程度,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如何,能力抱负、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能否就业,个人的才能、机遇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求职期望值的高低也将起一定作用。求职期望值过高,其结果不是因超越现实而败北,就是侥幸就业后因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需要而处于被动。在求职的过程中遭受挫折,应放下包袱,从主观、客观两方面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别的途径来达到目标,或者降低就业起点,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3.进行心理调节。求职遇到挫折后要运用控制、激励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心理调节与控制,尽快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起信心。建议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换换环境,放松一下自己;向亲人和朋友倾诉苦衷,合理宣泄,听取他们的劝告,这样可以得到较快的恢复;或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自我激励。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高职高专毕业生都可以进行学习和效仿。

(四)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1.克服盲目从众心理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事业有成者通常都有很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他们独具慧眼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能捕捉到更多的成才机遇。在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愿意到城市、事业单位去工作,不太愿意到基层,到乡镇去工作。其实,到大城市、事业单位工作并不一定是每个高职高专毕业生最佳的选择。应从社会需要、自身条件以及以后发展等方面考虑自己的职业,果断地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克服盲目攀比心理的方法。在求职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就业取向上,自己的既定目标受到他人的干扰,这无异于逼着自己与他人共走独木桥,很难成功。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旦选准职业后就不要与他人盲目攀比。

3.克服自卑与自负心理方法。有的同学总觉得求职人群中强手如林,条件比自己优越的比比皆是,于是自甘落后,听天由命,形成了自卑心理。要摆脱这种心态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要相信别人能做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其次,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任何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再次,要不断完善自己。勤能补拙,知道自己某方面不足,通过勤奋努力,才可填平这方面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鼓起勇气积极地参加求职竞(下转第146页)(下转第152页)争,才有出路。有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自以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慢,对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最终一事无成导致失败,这类同学应重新认识自己,降低求职的期望值。

4.克服贪图虚荣方法。虚荣心强的人,求职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大城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这类同学的在求职中失败,往往是由于不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发,不考虑身已的竞争力,不顾及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他们求职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羡慕,而不是为自己寻找用武之地。

5.克服嫉妒心理方法。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发现平时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于不如自己的人略胜自己一筹时,应当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变嫉妒为羡慕,奋起直追,“你行我也行,我比你更行,”通过不懈的努力,缩小差距。克服嫉妒心理,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高道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其一是真诚待人;其二是学会互助互爱。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

6.克服消极依赖心理方法。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应该意识到现实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竞争的社会。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求职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强烈的主题意识。

总而言之,对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是正常的,只要能正确对待,有效地调试和引导,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品质,树立起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心态,就能在求职的浪潮中不被击倒,实现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轩.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调适与指导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

[2]贺旭,陆琼.浅析当代大学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J].大众科技,2006,(7).

篇9

二、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笔者认为,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绝对不能取消。对于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在面临一定程度困难的局面下,如何保证其顺利进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这一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提早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员和准备工作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正常教学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前5个学期,第6学期主要是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基本上是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单位有些在本市,有些在外地,第6学期一般不要求学生回校。因此,毕业设计虽然是第6学期才开始,但由于以上原因,毕业设计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应提前在第5学期末进行,并做好以下工作。

1.在第5学期末(可在最后2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启动。首先召开全体毕业生动员会,由分管教学的系主任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主要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毕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公布毕业设计选题和分组的说明。

2.做好毕业设计课题分组的工作。分组采取自愿组合为主、协调为辅的原则,由每个学生根据平时互相了解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分成不同课题小组。组员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安排3-5人。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上报的分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并确定课题小组组长人选。

3.要求所有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在召开学生动员大会之前,上报毕业设计的题目和相关要求。开动员会之后,应将所有题目和指导教师名单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系部做适当调整后宣布分组选题结果。随后,指导教师与所带小组学生见面,讲解课题要完成的内容、实施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有关书籍和参考资料,提供使用的应用软件,并指出需要自学的内容。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在假期中写出开题报告,于开学初上交,教师批阅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4.明确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时间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指导教师在给学生开见面会前,要做好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时间表,明确规定开题报告上交时间、中段检查时间、毕业设计报告初稿上交和举行毕业设计答辩、最终上交毕业设计报告的时间,并要求学生严格按计划时间执行。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确定联系方式,以保证每月至少与学生沟通一到两次。学生向老师报告自己的设计进度,汇报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从而确保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指导和解决。

(二)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所以,应特别予以重视。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毕业设计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综合性和工程性,并应围绕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与确定应考虑下列原则。[1]

1.课题必须符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2.课题要体现专业和应用的先进性、典型性。应是新颖的、实用的,能针对目前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热点,而指导教师必须要有预先的研究。

3.课题难度要适中,高职高专学生应尽量避免选择纯理论方面的题目。对于重复性的课题,应在内容深度上有所创新。

4.课题任务要有一定的设计和工作量,以保证同组中的每个学生能有明确、适当的分工及相应的设计成果。具体可选择有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模拟课题,例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设计、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仓储管理系统设计及打字通信息系统设计等。

(三)做好撰写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工作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后的总结,是反映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报告中可以直接体现出学生毕业设计中选题、系统分析、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实施和程序上机调试运行的结果;体现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与写作水平。报告撰写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绩。因此,要求学生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设计报告(论文)的撰写。

由于学生基本上是第一次写毕业设计报告,对报告的框架、结构不清楚,根本无从下手。因此,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毕业设计报告的编写要求,包括报告的整体结构、规范要求等。也可拿出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报告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先写出报告的主体结构,包括前言、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结构的设计、系统的实现,自己设计部分的提纲,在指导教师审查后,再逐节认真详细地撰写。另外,要求学生在撰写报告中,应严格遵守以下几点规范化要求。

1.报告字数要求。字数应不少于3万字。

2.撰写要求。要求报告项目齐全、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文字通顺、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3.规范统一。图表应规范化、标准化、图面清晰可读、格式统一。所有流程图、示意图必须按统一标准绘制。

4.符号要求。标点符号、数字、量及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软件要求。包括源程序清单、程序测试分析总结。

(四)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重要形式。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及毕业设计任务完成质量情况如何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还为成绩评定提供了依据。[2]

1.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答辩前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的安排能促使学生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毕业设计,因此,所有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后,都必须参加答辩。

对于答辩,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经历,在答辩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因此,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整理答辩提纲、准备答辩资料以及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答辩前的指导。答辩时,要求学生清晰地阐述设计过程、设计思想和具体做法,以自己在设计中最重要或最有收获的问题进行准确讲述。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篇1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企业用人标准发生了改变,社会开始迫切需要技术性人才。这种现象促使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扩大规模,热门专业大量扩招。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社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人职匹配,是高职高专院校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

职业指导培训可以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的社会地位,充分了解将来所从事行业的特点与要求,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起步比较晚,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高专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

1.认为职业指导仅是就业指导,只重视就业问题。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找工作,仅在学生毕业前进行就可以了。实际上,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现在社会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在学生毕业前才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忽视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培养。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校职业指导老师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组成。虽然这些教师常年与学生接触,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缺乏足够的职业指导理论知识,教学随意,缺乏系统性,授课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由于职业指导老师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不到位,导致我国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职业指导团队,职业指导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二)职业指导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相对比较短,学校的职业指导主要以职业指导课的形式开展,传统的课堂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差。职业指导的很多素质能力必须在实践中磨练才能形成,如心理素质、面试笔试求职技巧等。同时,每个学生特征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此,职业指导仅靠传统的教育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职业指导工作。

1.职业指导工作应从学生入学时开始抓起,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对象仅是毕业生,工作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找工作,但是很多学生在找到工作后,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良好的职业指导培训,导致失业。高校应该把职业指导工作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在不同时期根据学生特点,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

(1)初入学的心理适应和职业探索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角色转换,以及认识自我,设计学习生涯和前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意识,提高社会交往和职业适应能力。

(2)职业准备的关键阶段。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落实生涯设计的具体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以后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基础。

(3)职业选择冲刺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专业实习时期。职业指导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收集就业信息,准备好各种求职材料,掌握一些求职技能,实践运用,锻炼能力,岗位适应,并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

2.加强专职职业指导老师的培养。

职业指导老师专业化发展应该靠政府、学校、教师本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建立权威的高校职业指导老师专业组织,吸纳我国职业指导领域专家学者制定职业指导老师的专业化标准,制定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老师任职资格,以推动职业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学校应该严格选聘职业指导老师,从源头上保证职业指导老师专业队伍的水平,并且定期选派职业指导老师参加培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老师专业化水平。同时,职业指导老师也应该从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网络、专业书籍等多方面途径加强自己专业理论知识,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

3.重视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机构。

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专门负责职业指导工作的机构,都是由本校就业、人事管理部门负责,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职业指导工作中。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职业指导工作,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为目标,制定并落实职业指导教育计划,合理安排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人员,定期开办讲座等相关课外活动。

同时,在各个系设立专门负责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这样不仅可以按照计划完成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而且可以根据本系专业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例如对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护理系学生,可以把护理专业要求、行业特点,以及就业形势等情况有计划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丰富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形式。

1.丰富职业指导课形式。

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单纯“灌输性”枯燥理论课授课方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实用性建设,把不同阶段的理论课内容与实践课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不同年级,学校根据专业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定期调查,了解职业内容,开展模拟面试比赛、模拟技能操作比赛等,作为职业指导课程成绩。恰当的实践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课内容,而且可以让不同特征的学生在实践课上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加强学校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等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通过校园活动有意识地把职业指导相关内容渗透给学生,把社会职业现状和用人需求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尽快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就业能力。

3.借助非专职人员充实高职高专职业指导教学团队。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除通过专职教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外,还可以通过各科任课老师将职业指导相关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如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强调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教育,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强调求职能力培养教育等。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职业指导咨询师、成功毕业生和企业代表等到校作讲座,系部可以邀请本专业成功人士就本专业的发展、人才要求等方面做系统报告,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在校学生直接了解社会情况,合理制定大学生涯规划。

总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起步比较晚,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总结经验,讨论解决办法,最终实现职业指导的全面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