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18:09: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教育叙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与生俱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中小学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就得积极探索和创新自己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就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比较流行和提倡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与以往的教育研究方法相比,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更加关注教师的真实生活,更加关注教师行动的意义。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以教师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反思等为主要记述内容,它更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更有利于教师在相互交流和分享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进步。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本人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它并不直接给教育下定义,也不直接说明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给学习者叙述一个或几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学习者从故事中领会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自己既是叙述者又是记述者,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者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由教师自己来策划和实施,也可以在研究者指导下实施。它以故事的方式反思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述者,由研究者来记述,在这种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把教师当作自己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以“自传”来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加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像“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方法一样,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能将教师的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Blog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Blog(简称“博客”)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简单地说,Blog就是网民们通过因特网发表各种思想的虚拟场所。Blo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2002年开始在我国出现并流行,近两年来在国内得了迅速的发展,并被人们认可和使用。Blog给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将以往以印刷媒体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构建在Internet平台上,使教育叙事研究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叙事报告有以下主要特征:(1)电子化,有利于教育叙事报告更容易保存、共享、复制,只要通过Internet就可以使它的传播范围全球化。(2)网络化,只要敲击键盘,你就能方便地获得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优秀教育叙事报告资料。(3)便捷化,以书籍、杂志、报纸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生产和传播的周期很长,而Blog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可以随时更新。(4)大众化,以书籍、杂志、报纸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需要经过若干“守门人”的把关,对普通的师生来说,投稿和发表的门槛较高,而Blog却实现了所谓的“个人出版时代”,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自己的教育故事,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5)双向化,Blog能使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然而,Blog给教育叙事带来巨大生机的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自觉遵守网络版权道德、信息安全条例和信息伦理常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叙事研究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三、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的构建
1.主题性
一个优秀的教育叙事报告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教师每天都从事着很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要经历很多琐碎的事情。撰写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要防止“记流水账”,不能简单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而应该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录教育的事情。在教育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着很多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使人们振奋、激动、感慨、惊诧、难过等等。在教育故事中通常充满了矛盾和问题,既然有矛盾和问题就有它们产生的根源,所以,研究者要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得出一定的结论。教育叙事报告应该围绕以上这些有价值的主题,叙述这些事情。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留意、认识、研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报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2.理论性
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必须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来支撑。中小学教师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肯定要受某种教育思想的支配,不管记述者是否意识到,教育叙事报告总是体现了记述者自己的教育理念。记述者通过对具体的教育事件的回顾、反思和揣摩,就使某种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在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叙述自己的教育叙事报告。只有这样,完成的教育叙事报告才对叙述者和阅读者有意义、有价值、有帮助、有促进作用。亲身体会然后耗费精力完成的教育叙事报告,往往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更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教育。相反,如果教育叙事报告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思想的指导,那么记述者就会误入歧途,对于读者则会形成误导。所以,正确记述者必须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撰写和完成教育叙事报告。
3.故事性
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像其他的好故事的标准一样,教育叙事报告必须要有有趣的故事情节。应按一定结构表现教育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有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要把教育故事讲述成为一个“事件”。所谓故事,就意味着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生了某个突发的事件,这个事件是日常工作的一个偶然的变化和波折,它是一个起伏,一个跌宕。只有这样,它才曲折、委婉而动听,让读者有可读性。为了增强教育叙事报告的真实性,教育叙事报告应有从故事中的人物那里引述的口头的或书面的一些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更加相信教育叙事报告中内容的可信度,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化和教育别人。
4.感染性
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中的故事要很强的感染性,在教育叙事报告中,叙述的故事应该是一个个具体的关于某个人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化和打动别人。在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而感人的教育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的各种事件,不是稍纵即逝、可有可无的,它会由于各种原因长久地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态度、思想、行为。教育叙事报告中要有“人”,应形象、生动地刻画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研究者或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报告时不应该只是纯粹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清楚,还应该有研究者或教师在事情发展过程中针对某个观点和问题的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法,而且要深刻,要叙述出在这种体验、感受中的思考、反思、总结等。
总之,开展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研究的必然产物。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能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也能够从教育叙事中学到很多道理,得到很多启发,有时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开展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无论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经由这次事件,我有所感悟:
一、和谐的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道”就是这个道理。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①岗前培训。教师岗前培训是为新任教师在上岗前或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张家口市农村小学的新任教师培训原则上由各县培训单位和教师所在学校协同负责实施。主要对教师进行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科研、班主任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概况和前景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②岗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是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必须参加五年一周期,每周期高级职务教师的培训时间不少于320学时,中、初级职务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280学时。张家口市从2010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多种农村小学老师岗位培训。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岗位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尽管这些培训活动都面向农村小学教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少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时间或者经费问题难以得到落实。③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两项内容。该项目实施以来,河北省按照文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了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短期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培训者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远程跟进培训项目、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培训项目。由于这项培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所以这项培训从宣传到落实,效果都非常好。④省培项目。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近三年来,河北省开展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含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名师培训、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培训项目、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培训项目、农村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中小学教师(含军事教员、教研员、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短期集中培训、新教师(含特岗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远程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省级培训。同时,为实现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坚持服务广大教师的宗旨,本着优质、高效、低成本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实施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
(2)张家口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社会、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张家口市目前已基本形成适应农村教师培训需要的师训工作系统。特别是近三年,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搞得如火如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多年的工作努力下,已经初步形成了主管市长及教育局主管副局长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当教师培训大的项目要实施时,总是先召开区县主管教育副区长、教育局长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工作协调,以保证教师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全市教育系统内部工作协调方面,市教育局主管副局长牵头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进行协调,以保证各部门更好的协调配合,使工作效率更加令人满意。
导入新课阶段,我运用从教育资源上下载的课件入手,让学生先观察蛋糕、圆柱形茶叶筒,从而抽象出图形——圆柱,因为生活中没有圆柱,只有圆柱形的物体,认识它必从实物开始,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呈现课件、抽象成形的过程中,我把课件上原有的刺耳的刹车声、射击声等一一删除,以便让学生静静地观察,效果不错。由于是比赛课,上同一课题的另一位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但没删,反而将音量开得很大,我听都觉得震耳欲聋,可想而知学生能仔细观察吗?事后我也请教了一些资深老师,他们肯定了我的做法,因为观察是数学特有的思维活动之一,它是从整体与宏观上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去仔细看,这时如有干扰因素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就这样下去课堂看上去很“花”,可是离数学却越来越远了,倒有几分像配乐表演了。
新课探究阶段,首先我拿出自己准备的二十多个八宝粥罐,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滚等环节来了解圆柱的组成,以及每个面的特点。我知道要上好这个环节让学生都有可供观察、操作与实验的圆柱实物十分必要,我想到了八宝粥罐。由于比赛课准备只有半天时间,教具要老师自己准备,由于找不到那么多八宝粥罐,饮料罐上下底又不便于操作,我就去超市买了两箱八宝粥回来,用盆倒下,才准备了那么多罐子,我们全家接连几天都吃的是八宝粥。在学生充分感知、形成初步印象时,让学生说圆柱有几个面,它们什么形状,是平面还是曲面。最后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借助课件进行小结加深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试想如果只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的鼠标去认识这些知识,或许学生也能了解,可是这样就把学生实践操作的活动机会给剥夺了,这样的课看上去很省劲,其实与参观浏览无区别,谈不上印象深刻,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
认识圆柱的组成后,我又引导学生探究圆柱的特征。先认识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再认识圆柱的高,最后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形状。认识两个底面时开始让学生去观察,接着问:猜猜看它们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努力验证猜想。数学课堂不反对猜想,但拒绝漫无目的的瞎猜。假如不观察就让学生猜,甚至出现分歧后举手表决,就有悖数学的本质了,变成了缺乏“数学味”的游戏了。认识高时学生沿侧面画出几条不同的高,通过测量发现相等,就得出结论,我并没有立即肯定,因为这只是不完全归纳,接着我启发:有没有其他的高了,它们也相等吗?稍后有学生思考后说,在圆柱的侧面像这样的高可画无数条,它们长度相等。学生的思维由不完全归纳变为了完全归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我又启发:只有圆柱的侧面上有高吗,内部呢?学生沉默,小声讨论后汇报,学生的思维又由外及内,再次得到提升,从而知道上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这样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使这一环节饱含“数学味”。认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我有次回归生活,从茶叶筒的商标纸出发,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沿侧面的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高,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打下基础。同时顺势提问:如果沿侧面上的一条斜线剪开会是什么形状?问题抛出学生跃跃欲试,很快结果得到验证的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果不其然,在我上课的时候,总会有同学在窃窃私语,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就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就有10几个之多,为此我挨个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说了孩子的情况,有些家长却是满不在乎。面对这种局面,我就像一个打了败仗的士兵,顿时失去了战斗的动力。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管理好这个班,才能让同学们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成绩?作为班主任,不能再放任这个班就这样继续下去,我有责任去改变现状。调整好心情,静下心,我对这个班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私下里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渐渐地思路开始清晰了。
首先,我对班上80名同学进行了进一步的熟悉了解,包括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等,比如说王子俊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管理班级的能力也强。比如我班的孙艺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写了一手好字。郭淑瑶同学,小小年纪,已经多次参加少儿作文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等等。我想只有充分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平时注重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多提供一些展示他们的空间,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即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开学初,我将班干部进行了重新选拔,试图通过层层把控,责任落实到个人的金字塔式管理,来改善班级班风。我班共有80余人,我选取1名大班长,8名小班长,大班长监管小班长,小班长监管各自划分的9人,包括学习上的帮扶,纪律,在校表现情况等。然而,在试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问题就出来了。主要表现在班干部包庇现象严重,班干部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以失败告终。我对自已的管理方法也进行了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略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小学生自身自制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特点。
有了上一次的失败经验,这次我就更加谨慎了。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老师,被同学,被大家认可的。但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对部分同学的关注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此,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通过几周来对学生的观察,我也渐渐地发现了班里存在的问题。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更是如此。就这样,六(二)班班规诞生了。我将班规进行了分类,包括学习、纪律、卫生、行为习惯、对班集体的贡献度等方面。并且对每一项都进一步地细分,共计有100多条小项。为了更好地落实,我采取了学分制的积分方法。每个同学的基础分为60分,以班规为考核依据,量化评分。表现好的进行加分,反之,则会被扣分。学分制的实行,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上课说话的明显少了,作业质量提高了。平时不爱交作业的同学也能按时上交。放学的路队,不用老师说,同学们都会走得很整齐。有一次,学校要打扫卫生,同学们都争着打扫,并要求要告知班主任给他们加分。同学们的这些改变,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24-01
人教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性质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品德与社会上的"有滋有味"呢?在这里,谈自己怎样上品德与社会课,三个方面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
1.符合品德与社会本身
所谓的品德与社会本身即是品德与社会的情感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包括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等方面,也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受美。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就要应有浓厚的社会活动本身内涵。要围绕“品德与社会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想希望之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意地去理解、模仿其内容,产生对文本的内容美、行为美、形象美、影晌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与赞赏,并产生同强烈的求知欲、模仿欲.从而更加热爱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如学了《小窗口 大世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以情境创设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内需。上课开始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精彩片断,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情感内需;同时也使得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更是呼之欲出。
2.符合儿童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新鲜、更有趣社会实践平台。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个性。要在品德与社会课体现“儿童特点”,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学习精神融入品德与社会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我执教的《通信连万家》一课,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一个主题教学内容。教学中力图构建一个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的品德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2.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主题教学意识。要做到准确定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最开始到现在的教学设计,内容修改了多次,走了很多弯路。回头看看,缺乏主题单元教学的意识,就容易把单元内的几课内容上混淆。最后,在自己对教材的反复理解下,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通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现代通信方式及特点。树立主题单元教学意识,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2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还学生一个真实生活世界。课前布置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通信方式,并通过谈谈“你和家人曾用过哪些通信方式,给你们带来哪些方便?”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调查的生活信息,教师与学生一道谈论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通信事例、故事,学生在饶有兴趣的交谈中认识到了一些通信方式的独有特点,这也为他们今后在生活中学会选择通信方式奠定了基础。这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了通信方便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2.3 构建活动化的课堂,还学生一个体验活动的舞台。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通信方式是用不同的信使来传递的,设计了“给不同的通信方式找到自己的家”环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为了感受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设计了让一个孩子在课堂上与妈妈用手机通话,现场拨打114咨询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在活动中体验通信方便生活;开放的活动设计,让孩子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2.4 构建开放化的课堂,还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
课堂上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首先是善用生活资源:用春节拜年的话题引入、老师收到的一封信,孩子讲述的通信事例,等等都成为教学资源引进品德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样一个广阔多元的开放空间里,课堂的实效性也显得更很强了。在课堂评价上应更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3.符合儿童的个性
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本身,一般是说品德与社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无个人味的品德与社会课,犹如有些者笔下塑造的缺乏故事人物的形象,对小学生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那如何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更有个人性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08-01
新时期,新气象,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不容否认,兴趣是学生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也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作为优质教师的我们下一步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包括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方式等;同时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有助于优质课堂的构建。
2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只有短暂的40几分钟,然而要想在这简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优化教学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效果。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认真的备课,而认真备课就要从课堂导入开始。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人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后我们还需要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日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合理安排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正如古人所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要善用合作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一、因性施教的概念
因性施教是以尊重男女生性别差异、促进男女生共同发展为目的,按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标准,实施男女有差异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性别差异的客观表现
1.男女生在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智力水平,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方面男生、女生各有优势。在语言方面,女生往往比男生更突出。在注意力方面,男生与女生各自的注意焦点不同,女生对感兴趣的人能保持稳定的、长时间的注意,所以她们听课时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而男生喜欢探究物体内部的构造,相对于女生来讲,男生注意力的稳定性稍差,所以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女生往往占优势,因为语文学习需要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和记忆能力;而男生恰恰在这些方面较为薄弱。
2.男女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
(1)兴趣方面的差异
兴趣爱好方面,男女生表现出学科兴趣方面的差异。女生对文科较感兴趣,男生对理科兴趣大于女生。女生一般喜欢阅读童话、故事或文艺作品,男生则迷恋科普读物。
(2)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在课堂行为的观察中发现,男生较盲目冲动,女生可以久坐不动;男生大声叫嚷,女生轻声安静;男生易草率从事,女生深思熟虑;男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喜欢竞争,女生较为消极被动。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性施教实施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因性施教,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当今社会,沉淀在许多人思想中“女不如男”的性别偏见已经被“谁说女子不如男”所代替,教育界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拐角点――“男孩危机”时代的到来。很多现象使我们深感忧虑:越来越多的男孩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心理疾病持续增加,体质和气质越来越不像男子汉。教师如果不尊重性别差异,不仅仅影响着对男生的教育,同样也不利于对女生的教育。如果说教师的教育挫伤了男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渐产生了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那么教师的行为也损伤了女生,使她们逐渐滋长了骄傲、自满,甚至暴力的心理。因此,教师包括家长在内的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改变教育教养方式,因性施教。
(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通过问卷得知,60.1%的男生偶尔注意力不集中,而女生只有31.3%,这点要引起老师的关注。而且男孩子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不适合满堂说教的课堂,因此教学设计要求更有活力、更具有挑战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男女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促使男女生向着最完善的方面发展,真正做到扬长补短、逐步提高。教育男生时,应要求他们在保持自己长处的基础上,克服易骄易傲等不良倾向,改变粗枝大叶的毛病,形成勤奋、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于女生,则要注意培养她们广泛的学习兴趣,激发她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取心,鼓励她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帮助她们克服自卑、缺乏毅力、独立性等缺陷。
(三)教学评价做到男女有别
教师可根据男生女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男孩子表达能力大多略逊与女孩,教师在男孩发言时,要多利用评价树立男孩的自信心,巧妙地引导男孩完善自己的发言。有的女孩发言的积极性可能不高,教师要多鼓励女孩大方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的弱点。还应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鼓励男女生互评,发现彼此优势和劣势,以扬长补短。
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小结如下: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教育行业是服务业,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各级各类学生。主要表现为以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没有一颗爱生之心是不可能的。并且,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充满师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呼应,惟有以心换心,以心育心,知识、能力、品德才能在师生间实现主体转换。因此,在工作中,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变好,对每位学生都寄以成长的希望。对有心理困惑及疾病的学生,不能甩包袱,应主动对其疏导;对品差生,应多一分耐心,少一些粗暴或责备,以理服之,以情化之等等。总之,惟有爱心才能培育爱心,惟有善心才能培育善心,惟有真人才能培育真人。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
再者时代呼唤改革,教育需要创新。语文教育,尤其如此。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语文教育须改变教法,提高认识,重新思考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正地设计好自己的每一节课,让学生不仅从这一课学到了应有的知识,而且让他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真正地对语文课产生兴趣且郑重去学国的语言。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自己就必须多学习,而网络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本人在教育、教学和对教师这个职务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打下了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06-01
教育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解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依据生态学的原理,整个的教育也是一个和大自然相类似的生态系统,其中也包含了众多的生态因子,它们对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也起着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这时,我们就需要充分的发挥积极因子的作用,同时还要避免和克服一些消极因子对教育发展的阻碍。
一、限定因子定律与教师继续教育
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2]那么在整个教育的大系统中、在教师发展这个小系统中,哪些因子在教育、教师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
首先,从教育这个大系统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不再仅仅是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此次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3]这里,教师是主导课程改革的最主要力量,他们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对于学生个性有着很好的了解,教师们对于课程改革上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十分的宝贵。通过参与课程改革,教师自身也获得了专业化发展的机会,真所谓达到了“双赢”
再次,从教师教学活动这个中系统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变量。要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就应清醒地认识并且履行教师的职责。从古到今,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这个活动体系中,教师的学历,知识背景,对教学手段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了解程度都可能会影响到教师的作用,继而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后果。
最后,从教师自身的这个小系统来看。首先,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热爱将很大程度上左右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成绩。如果让一位没有对从教没有任何兴趣的人站在讲台上,他肯定不能100%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相关的职业道德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一潭活水效应与教师继续教育
1、什么是一潭活水效应
活水,乃可以流动之水。活水的好处,一是有自我净化之功能。可谓“流水不腐”:而是能因地制宜地向缺水的地方流动,有利于灌溉良田,滋润禾苗。所以相对于死水而言,人们更喜爱活水。[4]针对于教师,一潭活水效应就是指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自身所占有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并且长久地使用下去。这样就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也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应该拥有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扩充自己的技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对学生、对学校、对整个教育事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进步,对老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有的人就提出了“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有一潭水。这种现时教育形势下作为一名老师对来自知识方面的压力的深刻感悟是真切的,我们深有同感。这种说法作为老师成长的长期目标,作为一种理想追求,作为对老师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是十分可贵的。
3、教师继续教育应该交给教师什么
校本课程给教师们的继续教育带来了便利,主要的内容为:(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4)现代教育技术。(5)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校本培训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使得原本知识结构固定,教学手段和模式较为陈旧的教师们受到了时展、科技进步、知识爆炸所带来了在教学上的改进。这时的教师拥有了一潭活水,通过不断的校本培训得到了知识上的扩展和技能的熟练,这是一桶死水所不能比拟的。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