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21:3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家。他喜欢墨学,曾说过“启超幼而好墨,二十年来于兹。”[1]2他号“任公”、“兼士”,来源于其对墨学精神和墨子人格的钦佩和叹服,他说到“我是心醉墨学的人,所以号称‘任公’,又自命为‘兼士’。”他从小受到爱国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受到墨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神圣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的感染,在面对民族危亡、帝国主义的污蔑以及国内人们悲观情绪滋长的情况下,任公饱含着排山倒海的激情,以报章体的形式于1900年2月10日,在《清议报》第35册上发表《少年中国说》。此文以“少年”与“中国”作为题目,围绕“少年”与“中国”展开。文中“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明确地阐释了《少年中国说》的内涵。接下来文章就围绕作者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国家与国民展开论述。
一、《少年中国说》创作缘由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也即“”,但1898年8月21日,遭到慈禧太后(西太后)的极力迫害,梁启超被迫逃亡日本。而在此之前的,大清帝国惨败于小国日本,接着《》签订。在此之后,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镇压,攻陷天津和北京等地,签订丧权辱国的《》,即“庚子国变”。整个国家,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而八国联军还污蔑中国为“老大帝国”,亦如文中“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和瓜分。而一些麻木无知的国人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实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
上文已提到梁启超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暂居于日本的他心神难安,担心着国家的存亡,为一些麻木而平庸的人们发愁着。正如他在1900年2月20日在《呵旁观者文》中写到的“今吾观中国四万万人,皆旁观者也。”并根据“旁观者”的麻木不仁袖手旁观分为六种类型:混沌派、为我派、呜呼派、笑骂派、暴弃派、待时派,于激愤失望中责问年轻人:“若我辈青年,正一国将来之主人也,与此国为缘之日正长。前途茫茫,未知所届。国之兴也,我辈实躬享其荣;国之亡也,我辈实亲尝其惨。欲避无可避,欲逃无可逃,其荣也非他人之所得攘,其惨也非他人之所的攘,其惨也非他人之所得代。言念及此,夫宁可旁观耶?夫宁可旁观耶?”[3]
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西方新学的影响下,鉴于已明治维新成功三十年的日本,又读“畴昔所未见之籍”,叹“畴昔所未穷之理”,[4]33在历史进化论和社会竞争论的引导下,鉴于上文的三种原因,以激情澎湃的语言写下了《少年中国说》。以此篇散文来引导国民,唤起大家的爱国热情,挽救民族的危亡。
二、《少年中国说》与国家思想
面对中国被污蔑为老大帝国,作者在《少年中国说》中开篇布置一设问句来表示自己对此的思考,“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问句中的“少年中国”乃是作者渴望存在的国家,同时是对谣言的极力否定。美国历史学家尼迪克特・安德森在一本名为《想象的社群――对于民族国家兴起的反思》的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新的民族国家在兴起之前有一个想象的过程,有了这个想象的过程,才有民族国家的基础。这个过程依靠两种非常重要的媒体,一是小说,一是报纸。”[5]102梁启超发表在《清议报》上的《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中国”的国家构想正印证了美国历史学家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观点,梁启超通过报刊把国家思想传播开去。
接着作者以人之老少喻国之老少,花大量的篇幅抒写老年人与少年人的不同特点,“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以老与少的突出对比,展现少年的优点,以少年的特点突显少年中国的具体内涵。继续泼墨似的大幅度地展现对中国为“老大帝国”这一问题的思考。写到了国家的衰败,民族的危难“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如此“待死之国,待死之民”的危难之地,难道是老大帝国会有的结果?作者怀着民族之痛而以此结果对那些污蔑者进行诘问,同时提出了国家思想。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对国家的描述为:“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有服从,人人皆者,人人皆服从者。”他心里的国家有土地、人们、自治、法律、。关于什么是国家思想?即“对于一身而知有国家”,“对于朝廷而知有国家”,“对于外族而知有国家”,“对于世界而知有国家”。[6]392同时他分析了中国为何没有产生国家的原因:“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昔日之国只有国之名而无国之形,由于压制、迫害未有发展,未形成国之形。既而否定中国为“老大帝国”,认为中国发展到现在,少年中国正处于萌芽状态。并具体分析了朝廷与国家的区别“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通过对比,梁启超更加坚定国家思想,而对封建制度大力批判,此批判体现在下文对为何称“老大帝国”的分析之上。
再者梁启超“吾中国人无国家思想也”,“始终未尝认国家为人类最高团体”,根源于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国民“知有天下”,“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国家”。[6]392特别强调了国家对于建立国家思想的重要性,下文将对《少年中国说》中的作者的国民观进行论述。
三、《少年中国说》与国民性及其改造
梁启超在戊戌后逃亡日本,受到西方民约论、进化论等的影响后,于《少年中国说》发表前后谈论了他的国民观。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他指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辱,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在《新民说・叙论》中说到“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段、五脏已瘵、筋脉已伤、血脉已涸,而身犹能存着;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独,而国犹能立者。”[4]33在少年中国的国家构想中,在人之老少的对比中,他把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如文中“任公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进一步论述少年与中国的关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样的少年国民也即“新民”才能使国家富强,拥有民智、民气、民力、自由、进步的新国民才能让国家真正有希望。
《少年中国说》中也隐邢的对国民性改造提出了建议。一是报刊造舆论。在《少年中国说》与国家思想中提到“一个新的民族国家在兴起之前有一个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依靠两种非常重要的媒体,一是小说,一是报纸。”同样进行国民性改造也需要小说与报纸。梁启超认识到报纸在宣传思想、营造舆论、开启民智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对报纸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高度的评价:“起天下之废疾者报馆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论报馆有益于国事》)。[7]他发表在自己创办的《清议报》上的《少年中国说》,正是利用了报纸来宣传新国民思想,进行国民性改造的。梁启超的办报宗旨和舆论导向十分明确,《清议报》旨在“广民智、振民气。”为改造国民性找一种影响力比较大的方式。二是立会建党改造国民性。他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以玛志尼立的一会“少年意大利”来暗示立会、建党的重要性,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欲立会来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和活动始于戊戌时期,贯穿于他的政治及学术活动的始终。其宗旨和目标就是指导和提高国民的素质和程度。他强调学会、政党对“新民”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团体,诚增进国民程度唯一之导师哉?”[6]392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来思考中国到底是不是“老大帝国”,与论述中对其给予否定。文中“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反复述说,与其浓厚的爱国意识与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是分不开的。他“少年中国”的构想鼓励和吸引了青年人为之而努力,国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及对其的改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 蓝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爱国主题[J]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3] 冯恩大启蒙立场的民族主义宣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新解[J]济南: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8卷,第5期
[4] 方平论清末梁启超的国家思想[J]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青少年热切希望以及希望祖国富强的爱国情怀。
2、《少年中国说》先提出本文的论题,标明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再通过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的对比来说明国家的强弱。最后展望赞扬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担当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3、在鲜明、冷峻的对照中,作家提出了“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政治主张。在此基础上,梁启超以激昂饱满的诗人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而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激动人心的画面: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一次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是在六年级的开学典礼上,这段话充分展现了当代学生意气风发,豪气冲天的磅礴气势,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为之感动,听后更让人热血沸腾。
之后,我便拜读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启超的这篇文章不长,只有寥寥三千多字,但是每一个字都那么的掷地有声。他从当时中国内外交迫的现状开始分析,结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旁征博引,叙述了他所描述的“少年中国”。他在文章中说“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指出中国从炎黄时期到现在的几千年时间里还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而所谓的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等都是朝廷名称而已。他断言“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而“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把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使命交给了我们中国少年。
那么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同时又是一名少先队员,我们怎样做才不会愧对于这伟大而光荣的称谓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我们现在正处在一生中最阳光最得意的时候,也是最迷茫最没有方向感的时候。所以,我们要拥有坚定的立场和信念,相信自己,立志建设伟大的国家。维护祖国的荣誉。
其次,我们要追求上进,提高修养。把我们比作初升的太阳,其实,我们更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用我们澎湃的激情去点亮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炬。我们应在校园里如饥似渴的摄取知识,我们的努力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少年是祖国的脊梁。
以前的伟人们,即使条件艰苦也不能放弃追求真理,更何况条件优越的我们呢?
1、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完整句子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章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来源:文章屋网 )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路吊民残。宝剑秋风老臣泪,落日征旗大祭坛。”此老臣李文忠之诗,吾甚悲其遇。“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换新颜。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此少年周海洋之文,虽不及文忠,而中国少年初露锋芒。岂不见梁启超之“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将来之责任也。”?此为《少年中国说》之警句也,吾甚爱读之。其文,其理,百世之佳品。其句“少年强则国强。”人人皆知。吾侪乃少年中国之少年,故中华之崛起全然在于吾等。一万年来谁着史?诸君莫作等闲看。
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激扬澎湃一往无前地呐喊声,总会在我的耳畔响起。而我也是祖国亿万少年中的一员,即使普通,也怀揣着爱国的梦。
1、小蓓蕾组合。
2、《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是一首活泼、充满朝气并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歌曲采用明朗欢快的大调式手法,旋律流畅、上口、如队列式前进,充分表现了广大少年儿童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和他们为建设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3、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的歌曲,我们就想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美好的春天,祖国的将来需要我们去建设。
(来源:文章屋网 )
我们这批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有幸降生在一个和平时代的宽裕家庭里,从还是一颗受精卵开始,我就是一面承重墙。怀着我的母亲,每天补充各种营养素(尽管这个核酸、那个饮品最终都被认定为概念炒作),听莫扎特(尽管后来被证明并不能让宝宝变得更聪明);等我出生,喝的是几百元一筒的进口奶粉(尽管据说洋奶粉的昂贵只是因为高额的关税),满目所及的是无数鲜艳的据称是开发智力的玩具(尽管我并不觉得因此而增加若干脑细胞);待我长到三岁,父母费尽苦心为我挑选了一所五星幼儿园(尽管幼儿园的毕业考试卷我有一半没做对),从五岁起我就学习高雅艺术(钢琴与绘画)并接受专业训练(速心算和英语);上小学了,他们拼命把我搞进一所重点小学,对六年来每天往返三小时的接送生活甘之如饴;进中学了,他们又花费两年积蓄,将我送进一所重点中学,六年来母亲天天亲手煮羹汤把我这只丑小鸭填肥(却一点也不壮)……
他们对我的爱,苦心经营,信誓旦旦,但是,他们从没有撒开过我的手,让我一个人走路。也许不是不想——他们不敢,我能体谅。
我的中学,很是响当当的,赢得了许多块金光闪闪的光荣牌挂在门口,并且很奢侈地拥有历年升学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历史和一个塑胶跑道操场,只是它不设食堂,在清明时节也不放我们去郊外扫墓。原因只有一个:安全是天。
我的老师,都很难得,他们人品高尚,工作上披星戴月、殚精竭虑,逢年过节时也没有暗示我父母给他们送礼。他们什么都好,只是没有时间教我当我独自面对选择时该怎么做。也许不是不想——他们不敢,我能体谅。
至于我的社会,对不起,我不认识它。我只知道我沿着一条狭窄的胡同,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往前走,前边有什么,光荣与梦想?陷阱或深渊?我看不到,也无可选择……
参加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突然被告知要考体育了。他们的家长,开始临时抱佛脚地陪练跳绳、跑步。这不过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又一个新式却并不新鲜的失败案例罢了。而我今天走进高考考场,眼前这幅画,再次让我陷入深重的悲哀。更其悲哀的是,出题者的苦心跃然纸上,却仍然无法抑制悲哀继续一年又一年地流淌。
1、意思:要想说国家的老与少,请让我先来说一说人的老与少。
2、出自:近现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节选: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4、翻译:要想说国家的老与少,请让我先来说一说人的老与少。老年人常常喜欢回忆过去,少年人则常常喜欢考虑将来。由于回忆过去,所以产生留恋之心;由于考虑将来,所以产生希望之心。
(来源:文章屋网 )
这些美丽带动着我们的热爱家乡的情。现如今更多的有志者投入到建设天津的行动中,我们的滨海新区在蓬勃发展,我们滨海新区的孩子们在健康成长。这使古老而又年轻的天津再生长,这使天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树成荫马路宽,高楼耸立桥架空;商店林立河水清,彩灯闪耀不夜城。广场上,公园里,街道旁,无论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青年,蹒跚学步的儿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忍不住让人笑开怀。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马路的干净让人不忍心去吐一口痰、扔一张纸;大海的蔚蓝让人不忍心去丢一个垃圾;车上多了好多让座的身影;盲人道上多了好多搀扶盲人的足迹……我们逐渐学会了相互宽容,我们逐渐学会了手拉手构建和谐家园。这些都是天津的美丽,而这一切一切的美丽放在一起就构成了美丽的天津!美丽的天津,我要赞扬,美丽的天津,我要歌唱……
绯红的黎明,
喷薄着澎湃的热情;
东方的朝阳,
正在缓缓升起。
站在海河边上,
聆听浪花歌唱,
站上山尖,
鸟瞰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