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01:56: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内部控制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酒店财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控制方面
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酒店经营采用预算控制管理企业的办法,已普遍在国际酒店内实施,国内酒店也做计划,但计划做的很粗,只不过是在年底根据上级下达的客房出租率、利润指标、费用水平核算一下,并且接受计划指标的大多是讨价还价,尽量压低计划指标,年终向上级交差了事,实际执行起来从不看预算,使计划、预算只是走走形式,到年底多是超额完成任务。
1.2资金控制方面
酒店业的经营与其他行业的经营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酒店业的财务特点有着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这一方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酒店资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融资、投资和现金管理上。而我国的一些酒店在投资上没有很好把握多种投资方式的选择,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在扩张中的融资安排也不尽合理,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而在现金管理上,国内酒店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强的计划性,更不可能像国外酒店一样天天盘点、天天编制现金流量表。
1.3应收账款控制方面
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是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可以增强酒店的短期尝债能力,也反映出酒店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我国酒店业基本也认识到这一点,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一些酒店专门成立了清欠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催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最大限度地加快欠款回笼,提高酒店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时甚至破坏了同客户的关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以往的销售人员仅仅负责推销工作,而不问推销结果,这样做容易造成只管销售不问回收的局面,而且传统的清欠人员只管当时收款,不管以后是否成为回头客,或者营业部门只管服务,不管是否回款的脱节现象。
1.4成本费用控制方面
我国目前的酒店业在成本管理上绝大多数还处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上,主要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服务的核算,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未从长远的持续的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只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主要以酒店内部的生产服务过程为对象,而对其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且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酒店现状、增加经济效益。在费用支出控制方面,有些酒店对费用(如交际应酬费)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也没有在一个经营期之前编制费用预算,即使编了费用预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按预算执行,经常发生超出、违背预算的费用支出。
1.5收入控制方面
酒店营业收入控制是为了保护酒店内部财产和餐饮销售收入,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可信性。我国目前的酒店收入控制的水平及管理意识参差不齐,收入控制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会计凭证制度软弱,舞弊现象严重,其控制也以“密切监视”为主要控制手段,而不太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另外收入控制的硬件设施及管理水平也明显落后,诸如一些酒店的电脑收银系统或因没有实效软件控制系统,或因操作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有限,致使这些硬件设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都亟需解决。
2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的对策
2.1加强预算控制
比较适合我国酒店业的预算控制制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全面预算控制。它是以实现一定利润为目标,以货币形式对酒店业务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进行预算控制,是以损益预算为中心的各项预算形式的预算系统,包括损益预算、营业收入预算、销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物资采购供应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预算的执行和日常监控由酒店财务部负责,要求财务部随时汇报预算执行情况,每天都有销售日报和分析结果向各部门通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每天主管都要主动查阅预算执行情况报表,以检查预算完成的情况。
2.2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加强酒店的资金管理大致包括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现金管理三个方面。先看融资方面,酒店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就要求酒店要合理安排融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战略,包括匹配型战略、稳健型战略和进取型战略。同时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等。此外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个资本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问题,酒店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寻求各自的最佳资本结构。
再看投资方面,包括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并购、特许经营、输出管理、承包租赁、使用权买断、资产置换等方式。酒店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它的经营扩张有着大量的历史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任何一种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就要求酒店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最适合自身的投资方式,在投资扩张中也要审时度势,正确分析经营风险,以防投资有去无回,20世纪80年代香港股市“狙击大王”刘銮雄败走大酒店就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看现金管理,由于现金管理对风险控制和发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现金管理工具主要选择风险低,流通性高的短期有价证券,如国债等。同时财务部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要求必须每日盘点,并向财务经理提交《每日现金流量表》,每月必须按期编制现金流量计划与供应商付款计划,并向经理报告付款情况,以保证现金按规定计划流动,确保酒店正常运营。
2.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
应收账款管理首先是会计记账程序的管理,因此先要建立简便有序的财务管理程序,设立相关的总账、明细分类账,对业务单位所发生的往来项目逐一记载并逐一结账,定期与对方单位核对账目,清算账款。同时,应收账款的收回,主要是建立在对方单位的付款能力上,因此需要对同意发生应收账款的单位进行信用考察,建立必备档案,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并结合对部门定期反馈的客户还款情况,做出信用判断,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和呆账风险,给予信用好的、还款状况好的企业适当放宽信用限度,对于已发生的信用风险,需要采用积极的解决办法,使风险降到最低,一般做法是建立以销售人员为主的加收奖励提成机制,实施奖励提成手段,设专人进行过期账款的催收,加速资金回笼。
2.4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内部控制
从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趋势看,笔者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更优于精益成本管理,甚至包含了精益成本管理,它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抗争性等特点,不单纯追求最小成本。根据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提出的方法,首先分析特定酒店的产品服务所处的特定环境下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用的战略。对于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应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在成本差距不可能拉大的情况下推出比对手更优、更独特的产品服务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在产品与服务质量不可能会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来取得竞争优势)。
在战略成本管理模式下,现代酒店必将构建起全新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综合运用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对酒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与管理,促进酒店成本管理效益的提升。
2.5加强收入的内部控制
酒店收入包括客房收入、餐饮收入和其他收入三大部分,随着酒店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目趋齐全,服务项目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营业收入越来越大,收入的环节也越来越多,要保证营业收入的安全、完整,必须加强对营业收入的稽核控制。控制的原则是:首先,保证收入的合法性,即保证收入的计收有根有据;其次,保证收入的完整性,即采取一切措施,堵塞在营业收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漏洞,防止和避免一切可能影响或损害收入完整性的事件发生,把营业收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第三,保证收入的及时性,酒店所发生的收入都必须尽快收到手并及时入账。
加强客房收入稽核重点是对客房收入的各种账单、资料进行核对,检查和控制一般分为夜间稽核和日间稽核。与客房收入稽核相同,餐饮收入稽核也包括夜间稽核和日间稽核,即是通过对餐饮各种单据的审核控制来保证餐饮收入的完整。餐饮收入夜间稽核,主要是检查各餐厅当日的收银工作,即测试当日收银的数据是否正确。餐饮收入日间稽核的内容主要是稽核餐饮收入日报表。此外酒店为了向客人提供完整、全面、多方位的服务,还提供诸如酒吧、舞厅、桑拿等娱乐休闲服务和商务服务,这些附带服务项目,对于完善酒店的功能,提高酒店对客人的吸引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类服务形成的收入汇集起来就是酒店的其他收入,对于这些收入虽然数目不大,但发生频繁、种类繁多,同样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宋常.审计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自由控制者的普遍存在性
控制人是指那些对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具有最终决策权的拥有者。早期的公司理论认为在股权极为分散的情况下,股东之间不存在差异,公司治理的冲突主要是股东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因而出现了所谓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下的企业并不是股权极为分散。相反,存在大股东控制才是最真实的现实。即使在股权分散较为普遍的美国也不是所有公司均是股权极为分散的情况。大股东的存在说明了股东之间并非同质的,股东也存在结构问题,即拥有控制权的股东对企业拥有绝对指挥权,因而有能力利用其控制权获取额外报酬,即控制权溢价。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大股东也并不是企业的最终控制者。由于现代企业的复杂性,公司的大股东往往是另一个控制者的人,因而存在终极控制者。不论是管理层、大股东,还是终极控制者,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对企业拥有经营、管理决策权,他们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资产经营活动以及信息披露等。
1.2自由控制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危害:理论分析
从内部控制研究与设置的假设前提来看,现行内部控制假设控制者代表股东利益,因而是下行控制制度。其具体假设包括以下几方面。(1)企业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在协调其他利益主体利益基础上的价值最大化。(2)股东是同质的,不存在股权内部结构问题。(3)股东利益主要源于所投资企业的盈利或创造的价值。(3)股东与经营者是分离的,公司治理问题就是股东对经营者的控制与激励问题。(4)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小股东可以“用脚投票”)能够约束企业主要投资者以及经营者。但相关的研究表明,事实与之相反,更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股东利益除了来源于企业盈利外还有其他多种利益来源渠道,如关联交易、重组与合并等。(2)董事会与经营者合二为一。(3)股权结构多元化,存在大股东以及最终控制者,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4)大股东对中小股东掠夺严重,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成为空谈。(5)市场约束无效。首先,同样的情况,我国更有其特殊性,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国有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大股东缺位,尽管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并配有相关管理人员,但从本质上讲,这些机构和人员都不能代表更不能拥有国家产权,因而缺乏监督国有股份公司的动力,从而出现了利用薪酬设计捞取超额报酬、利用MBO大肆夺取国有资产的现象。其次,从控制权视角看,股东结构多元化导致大股东以及最终控制人的出现,使得拥有控制权者能够“以小博大”、“以小取大”。控制权是现代公司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理论上,现代公司股权极为分散,股东远离企业成为纯粹的投资者,企业实际控制权旁落在经营者手中,于是败德行为会频繁出现,因此,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就是如何激励经营者使其按照股东意愿进行决策和经营管理,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系列会计舞弊案例说明仅对经营者的激励并不能解决这种矛盾,尤其在前几年一直被推崇的股权激励机制更是被看作现代舞弊的原动力——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大小非”问题就是因之而起。同时,如上文所述,董事会与经营者事实上是重叠的,他们均听命于大股东或最终控制者。因此,自由的控制者实质上阻碍了内部控制不能实现其目标。
2自由控制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危害:现实表现
控制者的自由不仅存在于理论上,更体现于公司实际运行之中。概括起来,控制者实际上的自由体现在: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自由;表面上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但实际上却损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自由。首先从第一层面来看,由于现行法律对控制者义务的规定本身并不非常完善,加之其可操作性较差,实际违规成本太低以至于控制股东为所欲为,不惜通过违法的手段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减少公司的透明度乃至财务报告披露违规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金字塔所有权结构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越低(fanandwang,2002)。徐浩萍(2005)研究发现除了上市公司真实收益率在满足融资要求的基础上恰好弥补了控制股东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控制股东则始终存在利润操纵的动机。苏坤、杨淑娥(2009)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公司透明度负相关,终极控制者通过降低公司透明度来达到其转移公司资源以及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2.2控制股东运用控制权直接掠夺中小股东利益
首先,由于控制股东所受到的约束较少,因而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控制权的放大效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不一致导致控制股东以较少的投资获得很大的控制权)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其中利润操纵就是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的直接掠夺(徐浩萍,2005)。其次,控制者运用其拥有的控制权并借助于法律的外衣,损害企业价值、侵占其他外部股东的利益。控制人利用股份公司机制的不足,运用少量的现金进行投资、合并或资产重组等,通过金字塔式以及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远超过其现金流权的资本运营权和资源。另外,在我国还存在不同于其他市场体系下的控制股东侵占问题,即掠夺国有资产,这方面包括运用MBO以及关联交易实现资产转移和价值侵占。最后,由于控制者的自由以及现实中的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侵占,公司价值也因自由控制者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而下降。李善民、王德友及朱滔(2006)研究发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财务业绩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分离程度越大其财务业绩越差。张祥建、徐晋(2007)对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与堑壕效应进行了综述性研究,认为大股东控制在全球具有普遍性以及大股东可通过消耗公司资源来获得小股东无法分享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近年来,作为从国外舶来的股权激励机制的副产品——大小非减持也是控制者对中小股东利益的直接侵占。
由于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的权力运行缺乏监督机制,更缺乏群众监督,教代会制度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部门间、教职工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婆婆多”“、没人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监督,使得故意迟到早对、拖延工作、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些学校虽设有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但因为行政管理的性质,这些部门往往形同虚设,并未起到监督的作用。
二、髙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一些关键性的控制活动效果较差,尤其是对于医院的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预算控制及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等活动未能真正地实施,一些重要的内部控制约束管理制度得不到全面的贯彻,因而造成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起到规范医院经营管理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落实实施,确保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必须依靠全面的内部控制监督来实现。但是,现阶段由于医院对于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高,造成了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全面的评价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进和完善。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理清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关系流程在医院开展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应该理顺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关系流程,进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处理好内部牵制与协调关系,依靠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制度达到上下牵制、左右制约的效果,同时在内部控制中应该强调部门岗位之间的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确保业务活动的连续性与有效性,进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其次,应该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确保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代价要低于收益,将成本与效益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关系内,提高成本效率。最后,要处理好程式定位与动态管理的关系,要通过程式定位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及职责权限,动态管理则需要根据医院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通过把握好这几方面的关系,确保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行优化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开展的基础,也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对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定位,以指导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其次,应当结合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对医院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进,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合理设置财务管理、收费管理等经营管理科室,增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力。最后,还应对医院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优化,合理设置医院不同科室的岗位,明确岗位权限及责任,完善绩效考核管理,调动员工参加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性。
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指:1.发生与否不确定;2.发生的时间不确定;3.发生的状况不确定;4.发生的后果严重性程度不确定。风险管理就是要确定这些不确定性,做出对策,降低风险的影响,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管理是基于最可用的信息
风险管理过程是以信息为基础的。风险的各个过程要收集大量的信息,确保风险识别的充分性和风险决策的有效性。组织应该建立获取风险有效信息的渠道,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经验、反馈、观察、预测、专家判断等获取有效、有用的信息,确保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利用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时,要考虑各种信息来源的局限性,确保信息对策的有效支持。
(三)风险管理考虑人文因素
组织应该在内部营造一种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通过多种形式,努力传播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的意识。
(四)风险管理是透明的和包容的
在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决策者要参与风险管理过程,要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人员充分的沟通,要在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要求和准则,及时掌握风险动态,做出准确的决策。风险管理过程要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确保各方的观点能采纳,确保各方的利益能保证。当组织在重大风险事件的风险决策过程中,各方尤其要充分沟通,确保决策的有限性和针对性。
(五)风险管理是动态的
迭代的和适应变化的由于内部和外部事件的发生、环境和知识的改变,以及监视和评审的实施,有的风险会发生变化,一些新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另一些风险可能会消失。组织应持续不断地对各种变化保持敏感并做出适当反应。
(六)风险管理有利于组织持续改进
风险管理要能够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意识,改进对机会和威胁的识别,有效配置资源,改善运营效果和效率,增强组织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信息系统主要风险点
(一)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风险点
一是缺乏信息系统规划与方案,或规划与方案不合理;二是信息系统投资决策及预算管理失误;三是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组织定位不合理、职责设置不明确、流程与政策不明晰;四是缺乏有胜任能力和工作热情的信息系统人员;五是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绩效测评等体系;六是业务功能和需求调研不充分;七是信息系统设计流程或方法不当;八是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不完整或达不到标准要求;九是信息系统测试不充分或不科学,或缺乏有效的验收工作;十是操作手册不详细、用户培训等知识转移和数据工作不到位。
(二)信息系统运营维护的主要风险点
1.信息系统响应时间和停机时间过长,其性能和容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可能影响工作效率。2.信息从灾难中恢复时间过长,或者无法恢复,是信息系统服务中断,可能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行。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技术与制度不健全,可能将信息资产的脆弱性暴露在危险境地,给单位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4.运行维护遇到的事件、问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使相关业务无法正常开展。5.缺乏一个准确而全面的配置库,无法确保硬件和软件配置信息的完整性,可能导致信息系统维护工作无序、低效。
(三)信息系统岗位职责的主要风险点
1.信息系统部门的组织模式不合理,如权利集中度与分散度不平衡,可能无法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响应信息系统运行需求。2.信息系统组织层级过多,汇报关系过于复杂,可能导致各层管理者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效率。3.信息系统组织内部角色和职责定义不清,存在重叠或空白,可能造成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信息系统团队的合作4.信息系统部门和最终部门未实现充分的职责分离,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错误与舞弊问题。
三、信息系统相关资产管理风险
(一)采购与验收环节的主要风险点
1.采购申请不符合实际需要,采购申请不当,资产采购决策失误,可能造成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2.供应商选择的风险。定期对一般供应商和定点供应商进行评定,可能未明确参与评价的部门,从而对供应商的评价不够全面,对于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及采取的措施没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因而缺乏有效的监督,会使评价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3.验收小组验收过程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或资源浪费。4.资产建账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信息失真、帐物不符。
(二)资产核对环节的主要风险点
1.未按规定组织资产核对,资产核对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资产流失。2.资产核对差异报批与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造成资产帐物不符。
一方面,在国家的整体层面上,我国仍然缺乏一套统一标准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医院的日常管理层面上,各个医院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医院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管理、监督、控制、责任划分的标准,在对待某些已经影响到医院会计管理的事项时,没有清晰明确的依据。长此以往,制度的缺失将导致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对医院的会计管理造成重大的影响,给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也带来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医院在季度检查中的财政审查工作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由于缺乏标准的内部审计管理监控制度和专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流程,导致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很容易让人钻了空子,引发医院财政管理工作上的失误。
2.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施行中的问题。
在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施行的质量。一方面,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知识,掌握的会计控制业务水平低下,不能有效的完成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工作实施;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责任和权利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工作中的义务和权利没有正确的划分,导致了内控会计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束手束脚,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质量。
二、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1.建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工作体系。
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流程,能够为完成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帮助。医院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完整的工作体系和流程,不断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施行经验,推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这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和流程,首先不能打扰到医院的日常经营和生产,反而要起到促进医院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其次,涉及到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对这套体系和流程了然于心,认真对待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加速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施行速度,降低医院会计内控制度施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损失;最后,医院领导部门应该不时的听取各个部门单位的意见,对工作体系和流程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延伸,删除掉工作体系和流程中复杂无用的环节,使之更有利于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医院会计管理和财政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为主干,以专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为枝叶,不断强化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于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医院首先应该从当前施行的会计政策出发,注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与医院当前会计管理制度的衔接性;然后制定和落实医院的工作岗位职责,制定责任实施制度,充分体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审核与执行的相关标准,形成岗位责任制;同时,将医院所属各个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编入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去,保证医院的财政管理工作确实在会计内控制度工作的范围中;最后,派遣专业的工作人员解决下属部门会计控制制度工作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根据这个问题不断改善和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完善健全医院的财政支出审批制度,健全财政支出工作中的申请、审批、审核和支付等管理制度,做到没有医院的财政审批就不拨付支出的款项;完善健全医院的票据管理制度,医院应该统一票据使用的标准,健全票据购买、领用、核销、保管和销毁等环节的控制制度,并对医院的票据管理作出明确清晰的记录,确保医院票据报销过程中没有出现错退、多退和的现象;加强对医院财政支出的预算控制,预算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财政支出的成本,对于预算以外的财政支出应该按照相应的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方能拨付;完善医院的财产管理制度,医院应该计算清楚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做好使用记录和使用规定,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近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确保医院的财产流动不出现差错,保证医院的资产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完善医院支出的成本的核算体系,提供医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的成本,最终促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减少医院会计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误的重要保证,医院应该加强对内控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使其具有相应的职责承担力,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完整、真实和完善的管理和记录,并不断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加强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力、服务态度、职业操守等等,使医院会计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工作标准,更新财务知识,提高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质量。
民营企业治理机构的特征之一就是“家族治理”,这就导致管理权高度集中,产权高度封闭,最终导致经营权与所有权绑定在一起。这样的现象违背了现代化公司的特征: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2]。如果脱离了完善的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机制,相应地难以得到有效地落实。
(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压力。较多民营企业中的管理层在控制风险方面,比较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以及现代化的视野。虽然企业通过参与金融市场的途径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原材料价格以及汇率波动而产生市场竞争压力,但是,参与金融市场的同时,相应而来的就有金融风险的压力,而多数的民营企业在风险应对方面的能力较弱。
(三)在民营企业中没有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因为还没有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所以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难以进行有效的应对,其表现为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来从事这一类型的工作,这就会导致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时候不存在较高的专业性。
(四)在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企业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还可以让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当今,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没有较为健全的监督机制来约束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确保内部控制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3]。虽然有一部分民营企业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也确实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可是这些规章制度难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一些企业没有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出来。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内部进行再控制的手段。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可能无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规范性进行评价和审查。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的原因
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的原因,一方面,在民营企业创立之初,“家族治理”降低了企业内部的资源成本,使之最小化。而且家族成员之间容易建立共同的利益目标,更容易合作。与其他的企业相比,“家族治理”的民营企业凝聚力更强。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延续家族治理。另一方面,董事会成员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体系中,董事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股东和管理者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大多数监事会的成员来自于企业内部,其权利有名无实,最重要的是成员综合素质并不高,在董事会进行战略决策的时候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二)民营企业缺乏应对风险能力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决策以及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有些管理人员缺少风险管理观念,看重经营却忽略管理,以至于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无法有效的面对这些风险。此外,民营企业拥有较为薄弱的风险控制意识,特别是对来自于全球背景下的风险,例如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等,主要体现在企业盲目地跟风、创新、寻求多元化,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能被市场所接受的。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觉得应该让企业走多元化道路,让企业涉足多个行业,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三)在民营企业中没有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原因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所以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风险的增加就会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金融衍生品被运用到企业之中,直接将较大的挑战呈现在企业的面前。一般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业务量也较少,没有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规范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尚未被建立起来。另外,许多民营企业为本企业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等福利金额较低,因此民营企业无法吸收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而导致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
(四)在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原因
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因为很多民营企业中缺少了一套完整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缺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缺少法律的支持。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应该发挥的独立监督作用没有形成相应的重视,因此造成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现象的出现。
三、如何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促使民营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断地得到优化
要保证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地执行,首先要改变治理结构,即设置完善的内部机构以及部门,同时还要将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因此,以下两个方面可以作为出发点:一方面,应该明确并且清晰地知道企业的性质以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应该将市场化作为指导内容,改革并且完善企业的结构。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引进外部的投资者,促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得到改善,最终促使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企业内部治理的时候应该将独立董事的作用重点发挥出来,有效地提高独立董事所具有的话语权以及决策权,要坚决避免形式化以及边缘化的独立董事制度这一现象的出现。通过以上措施,独立董事制度能够真正被运用于企业内部问题的治理当中。
(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来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大背景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只有将市场这一大环境作为立足点才有可能对所发生的经济风险进行良好的评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首先,要高度重视金融衍生品将会带来的一切可能性风险,有效地树立起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采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来有效地管理并控制金融风险,以此来避免杠杆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其次,企业还应该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地建立起来,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系统的措施,促使企业不断提升管理内部风险的能力。第三,公司还要经常开展风险教育,使得员工深刻的认识了解风险环节和风险因素。
(三)促使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
民营企业应该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可执行性,并以此来增强民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如何才能使企业内部的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主要包括了下面几点内容:第一,民营企业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尤其是直接业务岗位,制定覆盖所有风险因素和环节的规章制度,以消除企业员工的盲区。第二,民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分类,然后按照风险呈现出来的大小层次对风险进行分层管理和控制。除此之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拥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得到适应性的发展。
(四)促使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得以有效地建立
只有将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有效地建立起来,才可以使内部审计制度将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一旦内部审计制度的监督作用得到提升,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也能相应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不被破坏。做好这两项工作,不但能够使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执行性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制度应该要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随后促使审计专业人员对风险预测、风险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等工作进行有效地参与。通过上述途径,不仅可以促使实际工作与审计工作的结合度得到有效地提升,更可以促使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化工企业的内部现状
(一)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都不够重视内部管理,忽略了内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的企业都有制定一些员工守则,还有一些专门的内部管理章程等,但是这些冠冕堂皇的章程,真正切实的去实施的却很少。在不少企业,还有一些什么日常规定,节假日规定,加班规定等各式各样的规定,其实这其中的很多规定,都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么就是过于刻意了,要么就是根本实行不起来,这样的话那些规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表面有规定,其实内部一盘散沙的局面。企业自身对内部管理的不够重视,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很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的控制,只要财务部门做好了,其他的就不是问题了,其实每个部门都应该参与其中。内部控制应从各个部门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的建立出能够坚持实行的制度。(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化工企业而言,可能大多数的化工企业都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但是为什么企业的内部人员管理还是那么乱呢?原因很简单,随着经济的增长,民营企业的增多,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企业进行控制,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却还一直沿用老一套的思路,当然也就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由于化工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够完整,不够健全等多种问题,导致了内部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无法落实。所以,只有不断的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才能使企业内部更加规范化,保证企业在开展各种经营项目的时候,能够有计划的进行。(三)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的员工素质不高,也给企业在管理方面造成不便。尤其是在一些化工企业中,化工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的素质也不够高,不能很好的发挥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有效的进行监督。
三、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
(一)明确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该重视内部管理,企业领导应该从旧的观念中脱离出来,接受新的法律政策,制定出新的内部管理制度,由企业高层人员带头实行,并下达到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弘扬教育,让员工明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企业上下的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中。当然,企业也不能只局限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应该看待其是否能够很好的实行下去。只有真正的意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领导至员工都很好的实行内部控制制度,遵照制定出来的条例,才能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发展。(二)增加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企业内部通过对风险的评估,能够在企业面临危机时给出相应的策略。所以,当企业在进行项目的时候,各个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对那些高风险的区域,应该多次检查,并作出详细的应对策略,以备当危机到来时能够有备无患。总之,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到整个企业内部。在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的时候,各部门应该从自身出发,全面权衡所在部门对企业的影响,或者对企业当下进行的经济项目的影响。从员工个人或者是部门角度出发,给出实质性的建议,分析出其存在的风险性,保证企业能够如期的完成目标。为了能够完成企业预期的目标,企业应该重视风险控制,拟定好内部管理的综合框架,灵活的运用风险控制的方法来减少风险的存在。对企业当前进行的经济项目及运营作出风险评估,对内部进行严格管理,和定期检查,找出内部管理中的不足,及时的发现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来保证企业能够按预期达到目标,同时又能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提高。(三)提高员工素质,完善审计制度当企业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应该认真执行和贯彻,并且由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督促企业员工遵守企业所制定的相关制度。所以,单单有了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提升企业审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效的进行监督和审核,才能真正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企业内部还应该对审计部门制定出审计制度,审计人员必须履行审计制度,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总之,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单凭企业自身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配合。国家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视的,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给出了许多方向,和标准作为企业参照的目标。另外,企业自身还应加强内部学习,了解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明确规定好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动力,防范于未然,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开放医疗服务领域,医疗市场竞争加剧,公立医院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对医院的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改造、改善,建立健全符合公立医院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也促进公立医院事业发展,最终实现医患双赢。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概念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公立医院为了保证医疗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公立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组织和考核经济活动,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公立医院内部所采取和建立的各种措施和办法的总称。其实质是通过制度约束,进行内部控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管理的中心地位。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近年来,医院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隐瞒或虚报收入。医院门诊和住院收费员的日收入报表未及时报送,少报、迟报收入的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医院未足够重视实物管理导致账实不符等。
2、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
目前,公立医院虽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开展成本核算,但是,许多医院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医院无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医院之间成本没有可比性,医院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算成本分奖金”的观念导致了某些医院的超前分配,制约了医院事业。
3、医院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薄弱
随着财务管理软件和医院HIS系统在医院的普及与应用,医院的会计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将失去作用,因此如何重新设计内部控制环节,建立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数据安全显得十分必要。而目前公立医院对于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存在着体系不全、控制不力的现象
4、预算编制草率,预算执行失控
有些医院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闭门造车,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医疗市场变化,而是依据上年的决算数据加加减减而成,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没有对预算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预算编制的缺陷,造成了执行预算时脱节,削弱了其约束力。医院的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使预算执行失控。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
1、建立会计系统控制程序
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程序,使医院经济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医院要按照《会计法》和《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册,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建立严密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原始记录填制人、审核人的责任。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及时办理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各类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登记会计账簿符合要求,会计报表内容齐全,报送及时,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2、实施成本控制,应着重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1)医院领导要把成本控制列入医院重要议事日程,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2)开展医疗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使医院管理者能够选择最佳方案,做出正确科学决策,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势头。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展以及引进新的诊断治疗手段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折旧率等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考查投资效益。
(3)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建立和完善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与审批制度,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建立健全各种物品的领发、核对制度,通过对各种医用卫生材料实行消耗定额管理来控制医用卫生材料的成本费用增长;通过预算制度限定各科的业务费用、办公费用,对科室的部分费用实行经费包干,使科室的一些可控费用的消耗得到控制。
(4)降低人员费用,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定额,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能。防止因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耗费。
(5)推行药品、卫生材料等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杜绝采购中的不正之风。
(6)提高医院技术效率,通过技术进步的技术创新提高治愈率,加快床位周转率,提高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7)推行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如清洁卫生社会化、食堂经营社会化、保安工作社会化等,减轻医院的负担。
3、医院信息系统控制
医院信息系统(HIS)作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已经在各公立医院普遍实施,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信息系统下的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应设置系统数据管理员、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和审核员、记账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等岗位,各岗位按不相容岗位加以分离的原则给予授权,各操作员之间权限明确且要相互制约。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操作系统软件,不得进入、操作相应的功能模块,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预防或减少错误和舞弊发生的目的。
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在会计软件中设计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时间应及时予以提示和制止;建立操作日志制度。计算机程序中应对所有操作留有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内容等。对已记账和已记账业务设置不可修改或逆操作程序。要修改必须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冲正或补充登记来更正。加强内部牵制、内部审核,从而减少病人费用差错率。
4、预算控制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人的道德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一)合规目标
要合理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根据柯尔博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如果管理者处在第四阶段,他会被限制于遵守相关的规定,他们会尊重企业的章程和程序的决策,同时他也会遵守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会将法律法规的内在要求嵌入到他的行动中,企业也会合法合规地生存下去。如果管理层处在前习俗层次,则企业会陷入盲目追求利润的怪圈,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最终为其违法行为付出巨大代价。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在盲目追求利润的途中无视司法最终走向灭亡。同时,一般员工的选拔也应考虑其道德阶段,只有从最基础的业务活动上将违法违规的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这一基础目标的实现。
(二)资产安全目标
资产安全目标有两个层次:一是确保资产在使用价值上的完整性,主要是防止实物资产被挪用、侵占以及对无形资产控制权的旁落;二是确保资产在价值量上的完整,防止资产被低价出售等。在实现此目标的时候应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阶段,因为如果专业技术人员处于较低的道德水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会出现人才的流失,关键技术、商业机密的泄露。一般员工中的出纳和会计人员如果处于较低的道德层次,则可能出现合谋串通,侵吞财产,甚至伙同管理人员,给企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高层管理人员如果处于较低的道德水平,可能会发现越权操作,形成内部人控制,引发资产流失,挪用公款等案件。拥有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尼克•李森追求私利挪用公款炒股指期货和负责人尼克为了避免上级处罚所作出的错误决定造成的。对处在习俗水平以上的道德阶段的人力资源,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维护企业的秩序。
(三)报告目标
企业要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其真实披露可以将企业诚信负责的形象公之于众。有道德的经理人会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不会为了私利而粉饰财务报表,捏造利润欺骗公众,而道德阶段较低的管理者则会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置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于枉然,进行财务报表造假,使得公司走向毁灭,安然公司的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有道德的财务会计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将会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而不是服从权威和钱威,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四)经营目标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将对风险防线的防范落实到每个细节和环节当中,使得企业在低风险的环境中稳健经营。这就要求管理者处于第二水平———习俗层次,较低层次可能会出现管理者的越权操作,而较高层次的管理者并不能保证其对公司规章和法律法规的绝对遵守,可能会为了心中的坚持而作出不被社会接受的决策,比如盛大董事长陈天桥利用其大股东的一票否决权,力排众异强行作出研制盛大盒子的决策,虽然这个决策在当今看来是无比正确的,但是并不能为当时的法律和社会所接受,最终失败。作为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之一的一般员工,如果其道德判断能力较强,能权衡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对工作有较高的责任心和热情,能保障工作的质量,并且可以通过内部考核机制对部门和员工进行激励促进和约束,保证内部环境的稳定。
(五)战略目标
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和具体化,战略目标是总括性的长远目标。战略目标有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作出,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实现。如果管理层处于较低的道德阶段,则制定出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比如原董事长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利益,利用手中大权命令三九集团盲目采用承担债务式的扩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道德层次较高的管理者的眼光视野会超脱世俗,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领域,制定出无比英明的战略目标,比如苹果公司的引路人乔布斯,通过战略目标引导公司发展,在市场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平板计算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