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施工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5-07 14:3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保温施工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保温施工技术论文

篇1

保温可以适用的建筑非常的广泛,例如会用到采暖和空调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可以运用,它不仅仅能够用于新建工程,还可以用于旧房的改造,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利用外保温有助于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达到延长建筑寿命的效果

外墙外保温因为其位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外侧,因此可以有效的对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结构变形所产生的应力进行缓冲,还能够有效的对雨、雪、冻融、干、湿循环等对建筑物的结构所造成的破坏进行规避。同时还可以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与紫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从而较少对围护结构所造成的侵蚀。实践证明,墙体与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材只要合适,厚度合理,那么通过外保温来有效的防止并减少建筑墙体与屋面因为温度所引起的变形,进而有效的消除顶层横墙常见的斜裂缝或者八字裂缝。因此,通过合理的外保温措施不仅仅是能够减少温度变化对维护结构所带来的应力,同时还能够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保护,有效的提高建筑主体的耐久性。

(三)可以有效的消除“热桥”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与内保温相比,外保温的方式将能够更加有效的避免“热桥”,例如利用外保温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等各处所产生的“热桥”。有统计显示,底层房间所产生的“热桥”其所附加的热负荷占总热负荷的大约23.7%,而处于中间层与顶层的房间则分别是21.7%与24.3%。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出“热桥”所产生的热负荷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采用的是内保温或者是夹心保温都很难避免这些“热桥”,而如果是采用的外保温则不仅仅可以有效的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的结露,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消除因“热桥”所产生的附加热损失。

(四)能够有效的改善墙体潮湿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内保温都必须要设置隔汽层,而如果是采用的外保温,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的内测,利用稳态传湿理论进行冷凝分析可以知道,只要保温层所采用的保温材料适当,那么墙体内部通常都是不会发生冷凝现象的,那么也就不用设置隔汽层了。采用外保温措施,可以使得结构层的整个墙身的温度都提高,从而能够降低含湿量,进一步的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

二、外保温墙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条件选择

施公前必须要对基层墙体进行验收,只有合格的才可以进行施工,对于旧墙就必须要先对墙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果墙面有水,则不能够直接施工,外部环境如果气温低于5℃,或者是风力超过五级、雨天,这些条件都不能够施工。施工前必须要保证门窗或辅框已安装完毕,其他必要的各种与外墙相关的管线、预埋件、支架等都必须已经安装到位,同时还必须要预留出外保温的余地。外脚手架的拉结已移到门窗洞口处。

(二)施工工艺流程

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为:对基层墙体进行清理——对墙体基层界面进行拉毛——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冲筋——抹保温浆料——固定四角网——抹抗裂砂浆——外墙粘贴面砖——勾缝。

(三)基层墙体清理

对在施工时墙面遗留下来的各种杂物以及其他干扰物进行清理,例如钢筋头、废模板、各种施工孔洞,墙面的浮灰、油污等等。而对于旧墙面,如果出现了松动或风化的地方,则一定要将这些部分剔除干净。当墙表面凸起墙面大于或等于10cm时应剔除。

(四)墙体基层界面拉毛

对于混凝土以及砌体表面,比要要用相应的界面材料,用按照相关规定中的比例调好的砂浆进行后滚、刷墙、柱面。拉毛作业条件: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并且已经经过验收达到合格标准的;装修外架子必须根据拉毛施工的需要调整好步数及高度,严禁在墙面上预留脚手眼及施工孔洞;常温施工时墙面必须提前浇水,并清理好墙面的尘土及污垢;抹灰前门窗框应提前装好,并检查安装位置及安装牢固程度,符合要求后,用1∶3水泥砂浆将门窗与墙体连接的缝隙塞实、堵严,如果缝隙较大,就应该在砂浆中掺入少量的麻刀进行嵌塞密实。对于那些铝合金门窗与墙体进行连接的缝隙必须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嵌填;那些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的接缝处,必须要提前进行处理,同时还必须要对空腔进行检查,看是否畅通。当缝勾好后就进行淋水实验,如果没有出现渗漏现象,那么就可以进行下道工序。在对缺棱掉角的加气混凝土进行处理时,要先洇湿基层的表面,然后刷掺用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一道,接着就跟着抹1∶1∶6混合砂浆,每一层的厚度都应该控制在5~7mm。在拉毛灰大面积施工前,必须要先做好一个样板,当样板鉴定合格并确定了施工方法后,再组织施工。对于那些高层建筑则应该用经纬仪在大角两侧、门窗洞口两边、阳台两侧等部位打出垂直线,并做好灰饼;多层建筑可用特制的大线坠从顶层开始,在大角两侧、门窗洞口两侧、阳台两侧吊出垂直线,做好灰饼。这些灰饼即为以后抹灰层的依据。操作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根据灰饼充筋→装档抹底层砂浆→养护→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抹拉毛灰→拉毛→起分格条→勾缝→养护→质量检查

(五)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冲筋

根据保温设计规定的厚度,在建筑顶部墙面的大角处固定好钢线,吊垂直。然后根据垂直来控制通线做垂直方向的灰饼,然后根据两垂直方向灰饼之间的通线来做保温层厚度灰饼,每个灰饼之间的距离(横、竖、斜向)都不应该2m。灰饼的质量要求、方法同一般的外墙面冲筋。

(六)抹保温浆料

保温浆料必须要指定专门的人来根据规定的材料配合比利用机械来进行搅拌,加水量则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搅拌的时间一定要超过3分钟,对于已经拌制好的浆料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完,对于落地灰如果处于4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重新拌制使用,而如果是超过4小时则不能够再次使用。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则不能够再次向保温浆料加水搅拌。保温层砂浆要进行分层涂抹,每一次的厚度在20mm左右,涂抹时不宜来回拉抹,对于阴角部位,从外向内抹,打鱼鳞状底糙,分层抹保温浆料的间隔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且表面用手按不动。再进行下一次抹浆时,表面要用铝合金的刮尺初步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平整度用2m长靠尺检查,控制在4mm以内。

(七)固定四角网

在保温层上全面铺盖的四角网需用塑料胀栓进行锚固。对于塑料胀栓的数量则是每平方米都不能够少于8个。四角网在转角处50㎝范围内都不能够搭接,其他地方的搭接宽度则应该大于等于4㎝,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每块四角网的长度不得大于3米。

(八)抹抗裂砂浆

抗裂砂浆与保温浆料相同都应该制定专人按照规定进行搅拌,用砂浆机或者是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时必须采用砂浆机或搅拌器,必须要严格禁止采用人工搅拌,与保温浆料相同也不能够在拌制好的抗裂砂浆中掺水。对于已经拌制好的抗裂砂浆则一定要在两小时内使用完。在进行抹料时要求必须要上杠找平,对于那些不合适的地方则要用木抹子搓平,必须要达到要求的强度时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施工抗裂砂浆前也必须要先进行相关方面的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国内干拌好的抗裂砂浆料有可能因为水泥过期使得强度降低,有时表面易起粉,贴面砖时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对抗裂砂浆应该要分两次进行施工,这样做可以保证四角网在抗裂砂浆中的位置是正确的。

(九)外墙粘贴面砖、勾缝

篇2

1.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室内的热环境和空气质量受到室外环境和建筑结构两方面的影响,提高建筑节能的途径应该从改进建筑结构上着眼。在冬季低温地区要实现室内热量的充分利用,应该改变建筑结构,阻断热量散发的途径;在夏季高温地区要阻止室外热量向室内的传导,也应该对建筑结构进行改变,降低热量对室内的对流传导。建筑外墙是室内空间和室外环境的界面,应该通过对建筑外墙的相关处理做好保温工作。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应运而生。建筑外墙外保温对于阻断热量交换、改善室内热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对建筑节能的实现有着实际的工艺和操作价值。

2.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长处

2.1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效果明显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达到的保温效果比较好,根据实验结果,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防止出现热桥,能充分发挥外墙保温材料的节能效果。

2.2建筑外墙外保温面层的保护作用明显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护建筑的主体结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对抗风吹日晒及环境气候的侵蚀,延长建筑外墙和主体的其使用寿命。

2.3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改善室内环境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改善室内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室内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范围,从而使室内热环境较为舒适。

2.4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丰富建筑的效果

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可以利用材料、设计和施工等环节,通过墙面、线条、装饰物的变化强化建筑外墙的立体效果,提高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3.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施工技术

3.1聚合物砂浆的配制

目前市场上外墙外保温系统专用的聚合物砂浆存在形态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工厂化生产的干粉状的预混砂浆,二是厂家仅供应聚合物浆料。在施工现场需要按照规定比例加入水泥、砂子搅拌成稠状浆料才可使用的双组分。施工技术要点:砂浆配置人员需要进行技术与素质培训,定人定岗,稠度的控制、搅拌应充分均匀,确保施工操作顺畅,配比正确。

3.2保温板的安装

保温板的安装质量涉及到:板与基层年节是否牢固稳定,板在墙面上是否派不规范.特别是在门窗洞口部位、阴阳角处以及与外饰构件接口处,板粘贴好后看看保温层在墙面上是否平整。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施工人员素质与技术培训,培训板面布胶、板裁剪、板排布、板拍挤压胶料、板缝及板与外饰件间密封、板打磨等操作技能,强调板安装量的重要性,加强管理人员的检查责能,严格监理人员验收,并做好记录。

3.3保温浆料的现场搅拌和粘结涂抹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一般采用掺加多种添加剂改性的胶粉与轻骨料(聚苯颗粒)在施工现场按照规定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混合而成的稠状浆料,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在基层墙面上分多次成活涂抹成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保温层,现场做好保温层,产品技术要求及施工要求是不低的,由于产品实际特点,施工现场一般采用大体积的机械混合机混合搅拌才能满足施工量进度要求。最后一道要拍打紧压、在砂浆是状态下保证平整度一次成活;注重阴阳角线、与外饰构件接口处、特殊部位等细活到位。

3.4网格布的埋填

网格布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作用是埋人系统抹面砂浆中,与有效符合组成护面层。以提高系统的机械强度与耐久性DDD起到增强作用。施工技术要点:现在保温层均匀布胶,然后铺填网布,两道布胶,一道铺网,明确工艺程序及规范操作动作,同时薄抹灰的厚度控制在3-6mm范围内。对于门窗洞口,变形缝两侧等预留网格布,以备施工搭接用。

3.5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成型的保温施工技术

在剪体系中放置在模板中,在墙体外侧注入混泥土,聚苯板和混凝土集体一次浇筑成为复合体。这种技术效率较高,工作期限缩短,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在冬天施工,聚苯板有保持住温度的效果。界面部分包括地面、支柱、片墙和顶盖。三大空间界面组成半封闭的结构,具有界限不明的特性、宽高比例容易不协调。其中,隔断作用的柱子与墙壁同时负担着沟通外界、渗透的任务。柱子与墙壁占了较大地段,合理处之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具有较难修复的特点。建筑工程节能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生活、以及工作和学习,作为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性能,需要人为加强改进建设技术和方案,只有将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才能使人工技术在建筑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单面钢丝双面钢丝是内置的,较为节省工作材料,而且这样造价也较为低廉,而使用钢材会降低墙体的保温效能。

3.6胶粉聚苯颗粒

胶粉聚苯颗粒由胶粉料、聚苯颗粒轻料和水泥混拌组成,现场加水即可使用(即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其保温性能较好,施工简单,粘结力强外面加以罩面砂浆,纤维增强抗裂能够解决面层空鼓裂等问题。胶粉聚苯颗粒施工要点如下:

(1)基层处理:清扫浮尘、流挂,除去表面油污,墙面凸起物大于10mm的就剔除,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在进行界面处理前将墙面浇水润湿。界面处理剂施工方法同上。

(1)材料配制:严格控制各保温材料、抹面砂浆的水灰比、稠度。严格控制投放料顺序、配合比和搅拌时间,搅拌各种保温材料时,应根据搅拌机的容积,确定投放料的数量,用计量桶预先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投放材料。各种材料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水泥砂浆均延长一倍。各种材料搅拌后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落地灰清除杂物后,按4份材料投1份的落地灰掺和后方可使用。

(3)保温层施工:保温层施工,应根据粉刷厚度,分遍施工,每遍厚度在20mm左右。涂抹时应抹平压实,待保温材料固化干燥后,浇水养护,以备下一遍抹灰。每遍抹灰时间间隔一般在24小时以上。待达到设计厚度后,先用大杠刮平,再用铁抹子提浆抹平压实。

(4)保温层养护:保温层施工结束后,待保温材料固化后(约5天,用手按不动表面,可以进行抹面保护层施工),开始浇水养护,养护根据天气情况。确定浇水次数,以表面不发白为宜。

(5)压入热镀锌钢丝网:先用抹面砂浆刮糙,固化后固定钢丝网,再抹砂浆,待抹面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弹线粘贴面砖。钢丝网铺设应从顶层开始沿边角处钉挂,钢丝网应横向铺设,钉挂钢丝网时,先将钢丝网的一头(距50mm处)折成L角,以便于转弯搭接,用直径不小于1.5mm的钢丝做成V型卡子先固定住钢丝网,然后按梅花型打孔或注射安装锚固件。窗口和线条、阴阳角等零星部位为便于施工,可采用160g/m2玻纤网格布做抹面处理。

4.结语

总之,外强外保温是一门新的技术,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对设计、材料系统、施工操作质量方面进行严格控制,而且还要从施工管理方面进行动态控制,以确保能有效地控制外墙保温工程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节能。

篇3

2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当中,施工现场的绿色管理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1)扬尘的绿色环保化处理。若施工现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扬尘问题,则会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通常情况下,扬尘的处理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可适当在施工现场洒水并配合清扫,确保施工地地表的清洁,但不应使用自来水等水源,从而避免水资源浪费。二是若施工出现土方,应当将其集中放置,并使用薄膜覆盖,防止出现扬尘;若土方所在区域地表,则应当配合种植矮小植物巩固土壤环境;在运送土方时,也应当避免出现扬尘,在车身配合采用遮蔽措施。此外,也可以尝试使用专用管道或者设备运输建筑垃圾。

(2)固体废弃物的绿色环保化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固体废弃物,而一般处理措施是将其直接运往城市附近的大型垃圾处理场,但从城市环境整体角度出发,存在环境污染隐患,这就需要改进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应当优先将固体废弃物分类集中摆放,若施工需要开挖土方,则应及时回填。

(3)废水废气的排放。针对废气的处理,应从减排角度不断优化,一方面,应当严格要求施工地车辆及相关设备机械的排放量,采取妥善的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若施工地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或其他重要区域,则取火不应使用木材等易产生大量废气的材料。此外,还应为建筑焊接等施工环节配备相应的专业处理设备,避免其废气中带有大量粉尘。针对废水的处理,一方面,应该在施工地周边区域开挖临时的排水沟,并定期清洁水沟,确保其排水顺畅。另一方面,若排放的废水污染物较多,则应当采取沉淀等处理措施,避免其给周边土层造成污染,尤其是污水以及建筑实验养护用水,必须得到妥善处理。施工地的临时厕所与厨房,也应该相应建设有临时化粪池及油污处理池。

(4)噪音污染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地的噪音,同样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一方面,应妥善配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在关键区域设置噪音监测点,对其进行动态化监控,若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则应该及时根据施工情况,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另一方面,如果施工处于夜间环境,则更需要妥善管理噪音,应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先进的低噪音机械设施,并定期进行养护,使用砼泵设备时,应配备相应的隔音屏障。此外,混凝土浇筑以及木板房在施工时,均需要采取妥善的噪音处理措施。

(5)资源节约化管理。一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减少能源资源的损耗,尽可能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机械设施,并提高电、油、气等能源的使用率,应优化施工设备的能源消耗结构,积极主动采用具备良好可再生性的能源,并针对建筑施工能耗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应当结合施工地所在区域,调整施工技术与工艺,尽可能多采用新型材料,并在材料的运输及应用时减少消耗。另一方面,应当有效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针对施工所消耗的能源制定严格指标,确保资源有效利用率全面提高,通过配合采用监控措施,强化对能源消耗的管理。

篇4

我国根据自身的气候特点对建筑工程进行了墙体传热系数的限值规定,即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气候特点考虑墙体结构的传热系数,又要同时考虑到太阳辐射对建筑物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影响。所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建筑施工要选择不同性能的墙体材料,必须使材料的隔热和保温性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而钢筋砼结构因为其材质的特殊性、结构可行性、布局的灵活性以及刚度和延展度等多方面优点,现在被广泛的建筑项目所采用。

1.我国墙外保温技术常见问题归纳

外墙保温技术优点众多,比如:可避免外墙受冷时结露、可延长建筑结构的整体使用寿命、可避免“热桥”现象的出现、可大幅度的减少温度应力、不会占据很多的使用面积等等;但它也有着自身突出的“硬伤”,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火灾隐患,尽管现在广泛的应用自熄型乙烯板,但当发生火灾时保温层内的聚苯乙烯仍会被燃烧,导致火势蔓延;第二,在高层建筑中,高楼层(尤其是背风面上)所要承受的风力非常巨大,连带负压所产生的吸引力有时会造成保温板脱落的情况;第三,在室内湿度比较大的地区,容易由于水汽外渗导致墙体与保温层间产生“结露”现象。而钢筋砼墙体由于自身的特点,可以大大减小或避免这些外墙保温施工中常见的硬伤。

2.墙外保温的防火设计要求

对于墙体外保温的防火设计要求为:首先,对常规粘贴式聚苯板(无防火设计)的使用只可用于十层以下的建筑施工项目中;其次,10~19层的建筑施工项目所才用的墙外保温用聚苯板必须具备防火设计(如:添加防火浆料或设置防火槽)。对于墙外保温的防火设计通常会采用一些防火涂料――也就是吸水性和不透水性比较适宜的涂料,这样可以使水蒸气顺利的进行排除。但防火涂料的寿命一般是有年限的,要及时的进行补刷才能达到预计效果。

3.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要求

3.1 所选材料要求

首先是对所选用做保温层的聚合物的要求,常规的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选用的聚合物材料大多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粉末状的,这类聚合物在施工现场直接按相应的比例放入水,然后进行充分的搅拌便可以使用;第二种是由部分粉末和液态胶体组成的,使用时用水泥按比例的混合粉末以及液态胶体成分,再进行充分的搅拌就可以使用;第三种是由石英沙,水泥以及供应商提供的悬浊液组成,将这三者按比例进行融合搅拌即可。其次,网装编织物的选择。通常在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选用的网状编织物,是由防水聚合物和耐碱纤维编织混合而成的,它具有增强墙体外保温强度及增强其抗裂能力的作用。最后,锚固件的选择,在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锚固件是用来固定保温板进行拼接的,常选用的有塑胶钉和有防腐蚀涂层的金属钉。

3.2 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施工要求

第一,出于对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后裂缝产生情况因素的考虑,施工操作进行时气温应满足大于或等于5℃;墙外风力小于或等于5级的前提。要避免施工作业墙表温度过高,切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第二,进行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前必须要保证建筑物的消防系统、各种管线(水、电、天然气等)、墙体中必须的的各种埋件、门/窗口均以施工完毕并经过检验。

第三,对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的基墙要求,必须保证其表面光滑,无凸凹;保证其与找平层粘连牢固无“脱层”现象和“空鼓”现象的存在;同时基墙墙体湿度应达标,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的进行。

第四,钢筋砼墙体外保温施工中相关粘贴技术要求:在施工前要进行聚合物胶的调配工作,采用手动或电动搅拌器对配制好的聚合物胶进行充分搅拌,观察其粘稠程度用水进行找平处理,然后静放几分钟后,重复一次,其粘稠度以不流淌,黏度适中为宜。而聚合物胶的调配量,以3小时内可用完为标准。在粘贴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点粘施工法时,用胶刀按板背面抹好胶液,宽度视胶刀规格而定(常规为45mm~55mm),厚度应适中不可过薄或过厚,沿板长途留两开口,在板中均匀点6点~10点,涂胶面积不得小于板面积的1/3,由于点粘施工法对墙面平整度的要求比较低,所以是当前比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当采用条粘法时,需要用锯齿胶刀,在整块板面均匀涂满胶液形成胶条,此方法效果好,但对基墙的平整度要求比较高,视情况而用。另外,粘贴施工时,板侧不可留有胶液,如有则立即清洁。当粘贴施工完成后,要在胶液干涸后用砂纸将不平整的地方进行打磨找平。

4.钢筋砼墙体外保温的具体施工方法

钢筋砼墙体外保温中现在比较广泛的施工方法是:在完成钢筋砼骨架后在它的外侧覆盖一层保温板,然后再依次的进行常规的支模和浇注砼程序,这样的就可以使钢筋砼、保温板的符合结构在完成拆模工序时与外墙体融合为一,最后再对保温板进行常规的外墙装饰步骤。其具体的步骤为:

4.1根据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设计并加工出外墙所需求的钢筋

同时根据窗口的相关数据加工或拼接成各种所需求规格的保温板,有对接需求的地方必须加工成企口板,并对其进行细致的编号,方便施工过程的进行。将施工中所要涉及的部位进行基层清洁,比如:门/窗口、松散砼、弹墙等。

4.2根据外墙墙体的模板进行保温板的安装

所有的保温板对接处必须用胶粘进行密实处理,防止缝隙出现,其中当保温板进行拼接时要注意锚固;当进行锚固时,如出现锚筋伸出钢筋砼墙体外的情况时,一定要记得对外延部分补刷防锈涂层;其中当钢筋砼外砼浇筑到建筑顶层标高时,要在墙体外侧留出与楼板厚度相同的企口;其中在各规格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模板的校准工作,以保证模板拼接的坚固性和紧密性,在此过程中切忌保温板与模板的相互压靠。

4.3进行钢筋砼浇筑时要注意层次

要做到分期,均匀,连续,每一层浇注时不可过薄或过厚(常规浇筑厚度范围为80cm~1m);钢筋砼浇筑下料时要从两侧同时进行,并保证下料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当浇筑高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将上表面进行平齐处理,浇筑完成后进行监测当砼强度达到标准时(如掺杂防冻剂时注意砼强度的规范增量)可进行拆模步骤,由外而内,要注意对边、角等部位的修整工作。如出现部分保温板材的掉落或缺失,则要及时的用相应的保温材料进行添补。

4.4湿度监测及质量检测

当拆模步骤完成后,要对抽样点进行定时的湿度监测并记录,如果湿度过低则要进行喷水处理。最后要进行质量监管,砼表面必须平实滑润,不可出现掉渣、露筋、凹凸不平、孔洞频繁等情况。

篇5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市某花园小区二期工程(建筑面积71014.7 m2,砖混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一层)为例。该小区工程外墙均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以粘、钉结合方式与墙身固定,抗裂砂浆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为保护增强层,涂料饰面的外墙保温系统。

1、外墙保温的施工工艺

外墙保温施工是在外墙体垂直、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门窗框安装到位,飘窗、阳台栏板、挑檐等突出墙面部位尺寸合格,办理交接单后进行外墙保温系统施工的。具体的施工工艺为:基层墙体处理冲筋弹线配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预粘板边翻包网格布粘贴聚苯板钻孔,安装固定件聚苯板打磨、找平、清洁拌制面层聚合物砂浆刷一遍专用界面剂粘贴网格布抹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分格缝内填塞内衬、封密封胶验收刷专用界面剂抹底层聚合物砂浆中间验收。

2、施工准备及施工条件

2.1材料、工具的准备

(1)聚苯乙烯泡沫板规格为1200 mm×600 mm×60 mm。平头式,阻燃型,表观密度18~22 kg/m3,尺寸稳定性小于0.3%。吸水率小于1.5%。

(2)专用聚合物粘结、面层砂浆厂家已配制好,现场施工时加水用手持式电动搅拌机搅拌,重量比为1:5(水:聚合物砂浆),可操作时间不小于2h。

(3)固定件采用自攻螺栓配合工程塑料膨胀钉固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要求单个固定件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0.6 kN。

(4)耐碱玻纤网格布用于增强保护层抗裂及整体性。

(5)聚乙烯泡沫塑料棒用于填塞膨胀缝,作为密封膏的隔离背衬材料。其直径按照缝宽的1.4倍选用。

(6)施工工具电热丝切割器或壁纸刀、电锤、根部带切割刀片的冲击钻钻头、手持式电动搅拌器、木锉或粗砂纸、其他抹灰专用工具。

2.2施工条件

作为外墙保温体系的施工条件有以下几点:①主体结构通过验收;②雨天施工时,须采取有效防雨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刚施工完但粘结砂浆或面层聚合物砂浆尚未初凝的墙面;③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及找平层表面温度在施工中及施工后24h内均不得低于5℃,风力不大于5级。

3、施工要点

(1)在飘窗板、挑檐、阳台、伸缩缝等位置预先粘贴板边翻包网格布,将不小于200 mm宽的网格布中的80 mm宽用专用粘结砂浆牢固粘贴在基面上(粘结砂浆厚度不得超过2 mm),后期粘贴聚苯板时再将剩余网格布翻包过来(图1)。

(2)施工前,根据整个工程外墙立面的设计尺寸编制聚苯板的排板图。以达到节约材料、加快施工速度的目的。聚苯板以长向水平铺贴。保证连续结合,上下两排板须竖向错缝1/2板长,局部最小错缝不得小于200 mm。

(3)聚苯板的粘贴应从细部节点及阴、阳角部位开始向中间进行。施工时要求在建筑物外墙所有阴阳角部位沿全高挂通线控制其顺直度,并要求事先弹好底边水平线及500 mm控制线。以确保水平铺贴,在区段内的铺贴由下向上进行。

(4)粘贴聚苯板时,板缝应挤紧,相邻板应齐平,施工时控制板问缝隙不得大于2 mm,板间高差不得大于1.5 mm。当板间缝隙大于2 mm时。需用聚苯板条将缝塞满,板条不得用砂浆或胶结剂粘结;板问平整度高差大于1.5 mm的部位应在施工面层前打磨平整。

(5)为了保证装修质量各个大角及窗口的聚苯板,不允许用碎板拼凑,需用整幅板切割,其切割边缘必须顺直、平整、尺寸方正,其他接缝距洞口四边应大于200 mm。

(6)网格布施工时,搭接横向要求不少于100 mm,竖向要求不少于200 mm,尤其在大墙阴阳角处抹灰时甩出搭接部分?窗口四角及 门口二角处必须粘贴网格布附加层。

4、细部及特殊部位做法

4.1进行大面积聚苯板粘贴过程中遇到预留孔洞位置或在遇到外脚手架的连墙杆时,聚苯板只能进行甩搓处理在预留孔洞位置处将网格布断开,此处面层砂浆的留槎位置应考虑后补网格布与原大面网格布搭接长度要求而预留一定长度。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应留成直槎,施工步骤如下。

(1)用掺10%UEA的1:l干硬性水泥砂浆将脚手眼填塞紧密,表面抹平。

(2)按照预留孔洞尺寸裁截一块尺寸相同的聚苯板并打磨其边缘部分,使其能严密封填于孔洞处。

(3)熵上述预裁好的聚苯板背面涂上粘结砂浆,将其镶人孔内。

(4)涂抹底层聚合物抗裂砂浆,切一块网格布(其面积大小应能与周边已施工好的网格布搭接80 mm),埋入网格布,并涂抹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与周边平整。

4.2弧形阳台处做法

对设有弧形观景阳台的建筑。因为聚苯板的柔韧度很小,用大幅板张贴无法与弧形立面靠紧,为确保此位置聚苯板的粘贴、固定质量及成活后的观感质量,应按下述方法施工。

(1)将聚苯板裁切成200 mm宽,高为上下层弧形窗问结构立面高度的小块,然后将板并列粘贴在基体上。

(2)将此部位膨胀钉、钉帽改为120 mm加长型。水平方向要求每块板在中心线有一个固定件,板与板搭接位置一个固定件,高度方向固定件数量按照规范要求布置。

(3)为加强板间连接。在面层内整体增设一道加强网格布。且要求此位置网格布不允许出现搭接,防止局部出现3-4层网格布重叠导致面层聚合物砂浆增厚现象的出现。

(4)在此弧形部位做滴水槽时,将成品塑料滴水槽在热水中浸泡,按钢副框的弧度进行煨弯,此部位需精心施工。

4.3建筑物首层保温做法

首层墙体及2 m以下的墙面,其外保温做法除与标准层规定相同外,为提高面层抗冲压能力,必须增加附加层即施工中所说的加强层。

4.4女儿墙做法

本小区工程女儿墙高1200 mm,由于外墙采用吊篮施工。为方便施工,只在女儿墙外立面做保温。

篇6

导流隧洞进口1#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57个,爆破孔245个,设计孔深17.6m;2#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35个,爆破孔288个,设计孔深17.6m。设计总钻孔深度为11000米,其中回填土中钻孔深度约为5375米,水下岩石钻孔深度约为5625米。从2004年1月21日至2004年2月14日进行导流隧洞进口围堰堰外引渠预裂孔钻孔及爆破施工;2004年2月15日至2004年3月23日进行导流隧洞进口围堰堰外引渠主爆区钻孔及爆破施工,施工强度达到268m/天。

2爆破方案选择

因进口堰外引渠爆破开挖纵深较长,达到26~35m,一次起爆药量较大,为保证围堰、预留岩埂及进水塔建筑物的安全,考虑了两种方案:

方案概述

优点

缺点

每条洞堰外引渠爆破区分两区爆破

1、有效减少一次起爆药量;

2、爆破网络连接相对简单;

3、可提供后区爆破有效及准确的临空面;

4、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较小。

1、前区爆破对后区爆破孔破坏防护困难,有可能造成后区爆破区前几排爆破孔无法装药;

2、施工工期长,很难保证在枯水期施工完成,对导流隧洞分流影响巨大。

每条洞堰外引渠爆破区一次爆破

1、不存在前后区爆破影响问题;

2、爆破孔网参数相对一致、简单,钻孔易于控制;

3、可通过爆破网络连接、起爆顺序及后冲方向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

4、施工工期相对较短,满足施工工期要求,为导流隧洞分流提供有效保证。

1、一次起爆药量较大;

2、爆破网络连接复杂,网络防护困难;

3、需通过造孔记录推断爆破临空面位置;

4、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较大。

根据综合考虑,最后确定每条洞堰外引渠爆破区一次爆破,既能保证工期,又能通过爆破网络减少对周围建筑物安全影响,满足工程需要。

3预裂爆破震动前期监测

预裂孔施工采用英格索兰MZ-200及阿特拉斯PC460、HF460三台多功能钻机进行炮孔钻孔施工,人工装药爆破。根据测量放出的炮孔位置固定好地质钻机,调整钻机钻杆角度,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在回填石渣内钻孔时为防止塌孔,钻机需跟管钻进,钻孔结束后,通过钢管套管往孔内插入一根硬质PVC塑料管,将硬质塑料管引出施工平台以上30cm左右,管口采用彩条布包裹,防止石渣及杂物进入管内,引起炮孔堵塞,拔出钢管套管。PVC塑料管接口部位采用硬质接头,以防止相邻孔钻进时石渣挤压引起接口错位,影响爆破装药。炸药通过PVC塑料管进行装填,按设计爆破参数要求将炸药绑在竹条上,使药包能放置在炮孔底部。预裂孔布孔及装药参数如下:孔径ф115mm,孔距80cm,所有炮孔均超深1.5m;预裂孔装ф32mm药卷,线装药密度为0.364kg/m。1#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57个,设计孔深17.6m;2#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35个,设计孔深17.6m。

进口围堰外引渠开挖后,围堰仍需渡过一个汛期,因此,为保证围堰及预留岩埂安全渡汛,堰外预留8.0米岩埂区不清除(与围堰同时拆除),沿预留开挖线打预裂孔,预裂孔坡向江心取1:0.1角度,用以有效减少爆破质点震动对预留岩埂及防渗区的破坏,进而保证岩埂的完整性和防渗性,同时进行爆破震动安全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利用爆破振动一元回归公式可求得岩石爆破水平径向、垂直向、水平切向的K值及α值,用于堰外引渠主爆区及围堰拆除时单响药量控制计算。

为缩短工期和减少预裂孔爆破对爆破孔影响,进口堰外先进行1#引渠预裂孔施工,在1#引渠预裂孔装药爆破同时进行2#引渠预裂孔钻孔施工

两次预裂爆破观测测点布置图见下图:

1)1#引渠预裂孔测点布置图

其中7~10#测点为预埋测点,测2个方向;其它均测3个方向

2)2#引渠预裂孔测点布置图

其中5#测点为预埋测点,测2个方向。其它测3个方向。

通过监测数据显示1#引渠爆破振动沿水平距离衰减趋势:水平径向10.5cm/s(堰后底,20m)~1.2cm/s(中墩底,36m);垂直向6.1cm/s~1.9cm/s;水平切向8.6cm/s~2.3cm/s;2#引渠爆破振动沿水平距离衰减趋势:水平径向14cm/s(灌浆区地表,距离8.3m)~2.2cm/s(中墩底,距离33m);垂直向7.48cm/s~3.15cm/s;水平切向8.56cm/s~2.32cm/s。

根据以上数据进行的爆破振动一元回归公式:水平径向(拟用于围堰振动控制)K=54.9,α=1.47、垂直向(拟用于中墩振动控制)K=15.6,α=0.78、水平切向(拟用于中墩振动控制)K=18.7,α=0.87。

4主爆破爆破技术

4.1爆破区钻孔及装药

主爆破区钻孔及装药方法与预裂爆破方法相同,为减小一次起爆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预留岩体的破坏,采用孔内延时,孔外微差爆破网络,爆破自江边向围堰方向,一次钻爆到设计高程,采用乳化炸药、防水导爆索等防水爆破材料,且每个炮孔装四发MS15段雷管,确保一次爆破成功。为使回填石渣内大块孤石亦得到解炮,爆破孔装药需做调整,在完整岩石炮孔内连续装ф80mm药卷,回填石渣炮孔内连续装ф50mm药卷,两种炸药间采用中砂堵塞80cm,以保证岩石内炸药暴力完全作用于岩石,为解决爆破孔内两种炸药不能同时起爆,致使后爆炸药被先爆炸药压实,产生拒爆现象,在爆破孔内两种炸药装药区段绑扎一根导爆索,将爆破孔内两部分炸药联为一体。

4.2爆破区爆破孔网参数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及预裂爆破震动监测数据进行的爆破振动一元回归公式得出的岩石参数,爆破布孔参数如下:爆破孔孔径ф115mm,孔距180cm,排距180cm,所有炮孔均超深1.5m。1#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57个,爆破孔245个,设计孔深17.6m;2#堰外引渠ф115mm预裂孔35个,爆破孔288个,设计孔深17.6m。设计总钻孔深度为11000米,其中回填土中钻孔深度约为5375米,水下岩石钻孔深度约为5625米,当最外一排炮孔位置岩石面距底板开挖988m高程大于1~1.5m时,炮孔仍需向江心方向继续延伸,直至岩石面距底板开挖面985m高程在1~1.5m时不再增设下一排相对应的炮孔。爆破网络采用孔内外微差毫秒延期复式爆破网络,为使爆破一次成功,加大起爆网络可靠性,孔外爆破网络雷管均采用双雷管,爆破孔内布置四发MS15段非电起爆雷管,以保证完全起爆。为防止孔外起爆网络雷管爆炸时飞起的石子打断起爆网络,在雷管外部用硬质塑料管包裹,尽量减少石子飞起几率。爆破装药参数:爆破孔岩石部位连续装ф80mm药卷,爆破单耗为1.76kg/m3,堆渣体部位连续装ф50mm药卷,爆破单耗为0.67kg/m3,单孔装药量为12~94kg,根据预裂爆破震动质点数据采用一元回归公式反推可求得岩石爆破水平径向、垂直向、

水平切向的K值及α值,通过计算确定最大单响药量控制在100kg以内时,周围建筑物的爆破振动质点速度满足规范要求。为尽量将预留岩埂及围堰处的爆破质点震动速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距预留岩埂及围堰15m范围内的爆破孔均采用一孔一响,其余爆破孔为两孔一响。本次爆破单响最大药量控制在100kg以内,1#引渠爆破装药量约为11401kg,2#引渠爆破装药量约为18610kg。2#堰外引渠一次爆破纵深较深,且一次起爆药量较大,为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堰及预留岩埂防渗帷幕灌浆区破坏,将爆破反冲方向调整为冲向上游侧山体上。爆破网络见下图:

4.3主爆区爆破振动监测

主爆区爆破时需要监测的重点建(构)筑物包括:围堰堰体、围堰防渗体、进水塔中墩边墩。

监测目的:监测爆破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基础或“身体”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作为评估爆破对其产生影响程度的依据;同时,获得爆破振动沿导流洞中心线方向的传播规律,为后期的围堰拆除积累资料。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1#和2#围堰堰体防渗体各布置2个内部测点,监测爆破在防渗体内部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在1#导流洞进水塔中墩的基础和顶部各布置1个测点;在2#导流洞围堰内侧基础部位布置1个测点;在2#导流洞进水塔中墩基础部位布置一个测点;沿2#导流洞中心线方向在地板布置2个测点。同时设置摄录机对整个爆破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作为爆破效果分析一项参考资料。

1)测点布置见下图:

其中7#~10#测点为预埋测点,测2个方向;其它均测3个方向。

2)爆破振动监测成果

导流洞引水渠开挖爆破振动监测数据

部位

测点

编号

高程

仪器

编号

水平距离(m)

水平径向

垂直向

水平切向

峰值速度

(cm/s)

峰值频率

(Hz)

峰值速度

(cm/s)

峰值频率

(Hz)

峰值速度

(cm/s)

峰值频率

(Hz)

2#洞

堰后

1

EL.1105

BE8778

19.5

15

39.4

27

82

11.7

30.1

中墩底

2

EL.995

BE7483

30

2.48

68

3.76

59

3.07

76

中墩底

3

EL.995

BE8776

46

2.27

114

3.42

82

2.96

62

中墩底

4

EL.995

BE8777

61

2.31

76

2.72

79

2.3

57

1#洞

中墩底

5

EL.995

BE7485

39

3.26

82

3.87

29.7

1.92

37.2

中墩顶

6

EL.1015

BE7482

37

8.52

28.4

8.41

23.5

3.56

19.7

2#堰前预埋

灌浆区

7

EL.992

Exp-049

9.8

46.52

500

28.55

112

灌浆区

8

EL.991

Exp-048

9.8

40.4

250

40.84

250

1#堰前预埋

灌浆区

9

EL.991

Exp-046

9.8

55

125

80

63

灌浆区

10

EL.993

Exp-043

9.8

37.53

208

50

125

注:1#~6#为地表传感器测点,7#~10#为灌浆区内预埋传感器测点;距离为测点到爆区边沿的最近距离。

3)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分析

灌浆区预埋测点:爆破在灌浆区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约为28.55~50cm/s。Ⅱ区振速略大于Ⅰ区振速,估计与Ⅱ区爆破规模大,爆破排数多,起爆约束大有关。

围堰底部测点:垂直向振动速度略大于25.4cm/s,大于水平径向(15cm/s)及水平切向(11.7cm/s)振动,可见预裂缝明显起到阻隔水平向振动的作用,但对经孔底作用的垂直向振动减振效应较小。质点振动速度高于大体积砼抗振标准,估计与测点位于堰后深基坑边缘相关。

隔墩底部测点:1#洞、2#洞隔墩底部测点各向振速最大值3.87cm/s,且以垂直向振速较大,与围堰底部测点振动特征一致。顶部与底部振速相比有放大效应,频率相应较低,符合相应结构体一般传播规律。

隔墩顶部测点:最大振速为水平径向8.52cm/s,1#洞中墩顶部测点振动有较大放大效应,放大倍数约2.6,且水平径向放大效应明显,这与中墩自身结构有关。该值仅可参考为胸墙砼附近的相对速度,不能与新浇砼基岩处的安全振速控制要求进行比较。

2#洞围堰后部各测点衰减趋势:水平径向15~2.48~2.27~2.31cm/s,水平切向11.7~3.07~2.96~2.3cm/s,垂直向27~3.76~3.42~2.72cm/s,频率30~114Hz。

各测点的爆破振动时间历程反映1#洞围堰爆区存在后部孔先爆现象并引起较大振动峰值,与录相过程一致,估计孔内雷管段别偏大同时延时误差较大是原因之一。爆破振动时间历程后部的峰值较均匀。

帷幕灌浆内部预埋测点:最大振动速度约50cm/s。各测点最大振速时刻约与围堰后部地表测点一致,同时表现为爆破近区振动波形特征,频率约在100~500Hz范围。可见由于帷幕区全部为基岩灌浆且上部围堰的较大压重,其抗震能力较强,较大振动下的破坏影响不致达到严重渗水的恶劣程度。

3)宏观调查及爆破效果

根据现场巡视及录相分析,爆破飞石主要来源于孔内φ80装药卡塞至孔口的部分孔,飞石主要在爆区附近20m范围内,以爆区侧向相连栈桥顶部居多,最大块度约20cm。未有孔口堵塞沙砾及水的喷射污染现象,爆后可见大部分孔口堵塞完好。

爆堆中部最大隆起高度约3m,无大面积凹陷,认为炮孔岩石段破碎效应明显。

堰体无明显破坏,施工分缝及缺陷修补表层抹面仅有局部脱皮,分缝及断层裂缝的爆破前后宽度无变化,爆后未见堰后底部基岩出现渗水浸湿点。

新浇胸墙砼(约3天龄期)抹面未见裂纹。

周围边坡喷层未见宏观破坏现象。

5结束语

篇7

1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

当前我国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保费收入而言,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还不及GDP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小于我国的韩国。就保险深度而言,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险密度而言,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有研究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会保持年均16.2%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外保险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2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3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N].中国保险报,2005-04-08

篇8

一、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

当前我国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保费收入而言,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还不及GDP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小于我国的韩国。就保险深度而言,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险密度而言,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有研究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会保持年均16.2%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外保险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二、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三、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N].中国保险报,2005-04-08

篇9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2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3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N].中国保险报,2005-04-08

2蔡秋杰.美国保险供求互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2)

3何培香.我国居民保险消费市场探析[J].消费经济,2000(2)

篇10

一、引言

当前,随着全球生存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建筑材料趋向于节能来考虑。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目前建筑节能保温形式主要有屋面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三种。外墙外保温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节能技术,无论从节能机理和节能效果来说,都具有相当大的优点,其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外保温技术及其优点

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端外侧,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施工方法。由于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外端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外墙外保温是建设部推广的主要保温形式,因其保温方式最为直接,效果也最好,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一项建筑保温技术。其优点主要是:

(1)外保温采用导热系数极低的聚苯板对建筑物进行全围护,保证了保温层的连续性,消除了热桥现象,同时减少了室内外冷热空气的自由交换,提高了围护结构的保温效率。

(2)外保温材料设置在外墙不占用室内空间,房屋的有效利用率不受影响。

(3)外保温将热稳定性好的保温材料设置在外边,高蓄热值的砌体设在里面,构造层次较为合理,有利于提高房间的热稳定性。

(4)采用外保温后,自然环境引起的温度变化主要阻隔在保温层内,不但有效改善暑夏寒冬外环境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而且干湿冻溶变化较为平缓,从而使主体结构受到保护,出现裂缝、变形、破损的几率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5)外保温既适用于新建筑的保温节能,又可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利用聚苯板易切割的特性,还能将其切割成各种装饰线条及欧式造型,用以满足室内装饰的需要,增加建筑的美感效果。

三、外保温体系材料的选择

1、保温材料的选择

在现阶段施工的建筑中,外墙外保温材料的使用以挤塑板、聚苯板为主。挤塑板具有密度大,导热系数小等优点,它的导热系数为0.029W(m.K),是抗裂砂浆(导热系数为0.93W(m. K)的32倍。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42W(m.K),是抗裂砂浆的22倍。因此挤塑板与聚苯板相比,抗裂能力弱于聚苯板。

2、增强网的选择

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的关键增强材料在外墙外保温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它能有效的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有效分散应力,将原本可以产生的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从而形成抗裂作用。再则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开裂砂浆为碱性,而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能就决定了其在对抗裂缝中的广泛应用。

3、外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由于传统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如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面,不仅耐候性差,易引起开裂,而且还有可能脱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钢丝网片孔距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到大。面砖的短边应至少覆盖在两个以上网孔上,钢丝网应采用防腐好的热镀锌钢丝网。

四、外保温施工技术

1、对施工的基层检查

保温材料施工前,先对墙体基层检查,门窗框及墙体上的各种进户管线、水落管支架及预埋件等按设计安装完毕,其他预留洞口等正确。对于砖墙基层要具备防渗漏的要求,混凝土的墙体要求平整度达到要求。各参建方检查并记录。

2、聚合物砂浆的配制

目前市场上外墙外保温系统专用的聚合物砂浆存在形态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工厂化生产的干粉状的预混砂浆,二是厂家仅供应聚合物浆料。在施工现场需要按照规定比例加入水泥、砂子搅拌成稠状浆料才可使用的双组分。施工技术要点:砂浆配置人员需要进行技术与素质培训,定人定岗,稠度的控制、搅拌应充分均匀,确保施工操作顺畅,配比正确。

3、保温板的安装

保温板的安装质量涉及到:板与基层年节是否牢固稳定,板在墙面上是否派不规范.特别是在门窗洞口部位、阴阳角处以及与外饰构件接口处,板粘贴好后看看保温层在墙面上是否平整。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施工人员素质与技术培训,培训板面布胶、板裁剪、板排布、板拍挤压胶料、板缝及板与外饰件间密封、板打磨等操作技能,强调板安装量的重要性,加强管理人员的检查责能,严格监理人员验收,并做好记录。

4、保温浆料的现场搅拌和粘结涂抹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一般采用掺加多种添加剂改性的胶粉与轻骨料(聚苯颗粒)在施工现场按照规定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混合而成的稠状浆料,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在基层墙面上分多次成活涂抹成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保温层,现场做好保温层,产品技术要求及施工要求是不低的,由于产品实际特点,施工现场一般采用大体积的机械混合机混合搅拌才能满足施工量进度要求。最后一道要拍打紧压、在砂浆是状态下保证平整度一次成活;注重阴阳角线、与外饰构件接口处、特殊部位等细活到位。

5、网格布的埋填

网格布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作用是埋人系统抹面砂浆中,与有效符合组成护面层。以提高系统的机械强度与耐久性―――起到增强作用。施工技术要点:现在保温层均匀布胶,然后铺填网布,两道布胶,一道铺网,明确工艺程序及规范操作动作,同时薄抹灰的厚度控制在3-6mm范围内。对于门窗洞口,变形缝两侧等预留网格布,以备施工搭接用。

6、护面砂浆的施工

EPS和XPS两大系统的护面砂浆都有各自的标准性能要求,但性能的达标并不意味着施工能做好,因为施工性能也会影响到成品的性能和质量。施工技术要点:施工操作需经过严格操作培训上岗,保证浆料是信息状态上墙操作熟悉工具、聚合物砂浆特性及薄抹灰操作动作要领,知道两道施工要求不同:首道做到要与保温层粘贴充分牢固,网布铺展埋入到位,二道做到施工要收光及平整度符合要求抹面砂浆与网布复合一道做到所有保温层及延伸塔接的部位。了解聚合物砂浆的施工条件及注意事项.加强自检程序,并及时响应作修正,建立强化验收,并作记录表。

7、施工的组织安排与监督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过程,它涉及管理组织、人力物力综合平衡、施工培训上岗、工具设备安排、个体工程技术要求及技术交底、施工上工作进度与时间安排、文明安全施工等多方面要求与内容。确定施工面交接与验收人员安排,落实好自检、交接检、三方检在程序上与时间上紧密安排:强化若干细部部分的监督与验收,做好不合格处理的响应措施,做好台面的施工纪录与签字确认报表。

五、结语

总之,外强外保温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对设计、材料系统、施工操作质量方面进行严格控制,而且还要从施工管理方面进行动态控制,以确保能有效地控制外墙保温工程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