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2:00: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长征诗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12年5月25日,格力电器股东大会进行董事换届选举,9名董事候选人中有8人通过,组成了公司新一届董事会。8名董事既符合中国公司法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5到19人的外部规定,也符合格力电器公司章程中董事人数不少于6人的内部规定。
格力电器5月28日公告,原公司副董事长董明珠在5月25日举行的新一届董事会会议中全票当选董事长并被续聘为公司总裁,黄辉、庄培也被续聘为公司副总裁,表明公司新一届董事会开始正常运作。
这与此前发生的原东北高速公司因股东矛盾而新董事会难产,宏智科技和正清制药等的双董事会现象完全不同,甚至也没有像胜利股份和国美之争那样双方公开对垒、争取第三方的投票支持。
笔者认为,原东北高速那样的由于争议股东之一方没有提名出新董事候选人而致使董事候选人人数不够,进而无法产生符合法定人数规定的新董事会;成都盈华成投资管理公司在正清制药大股东和董监高均缺席情况下召开选举新任董事会的作法,使正清制药产生了两个“董事会”。都属于没有遵守公司法和公司治理基本规则的错误。
相比之下,格力电器这次董事会换届选举,都算不上是“纷争”,新董事会已经开始正常运作了。1名落选董事候选人的推荐方珠海市国资委在5月31日对媒体表示:“格力集团按照团队搭配原则推荐了格力电器第九届董事会成员候选人,新一届董事会由格力电器2011年度股东大会依法选举产生,我们尊重本次股东大会的决议。格力电器董事会一经选举产生,代表的是全体股东的利益,我们相信格力电器董事会会正确履行权利义务。”
事情到此似乎就应该结束了,可是为什么还会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关注和争论呢?
何以“不正常”
从程序和公司治理规则上看正常不过的一次公司董事换届选举,为什么显得那么“意外”,并被看作“不正常”?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解读者本身对现代公司治理规则(包括中国公司法)的不理解和误解,二是中国现实中公司运作所实际遵循的规则和中国公司法所明文规定的那些治理规则不同,与真正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公司治理规则更是相去甚远。
让人们感到意外和不正常的主要就是珠海市国资委通过其全资拥有的格力集团,作为持股比例约20%的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所推荐的格力电器董事候选人周少强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落选。周少强原为珠海市国资委副主任,不久前刚刚被委派到格力集团担任总裁兼党委书记。在目前中国这样一种商业环境下,集国资委派遣和集团总裁双重身份于一身的董事候选人落选,人们普遍会觉得意外和不正常。
2012年5月11日,格力电器的实际创始人,从1988年开始一共为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服务了24年的朱江洪退任格力集团职务,已经与朱江洪搭档了十几年的格力电器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周少强接任格力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董明珠是派人士,无法担任党委书记职务。一位58岁、人称“营销女皇”的强人,要受制或分享权力于一位没有行业经验、年仅40岁的新人。在国资100%的格力集团层面,珠海市国资委的意志可以得到完全贯彻,但是到了股权已经比较分散的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则不一样了。
珠海市国资委通过格力集团推荐的董明珠、周少强、鲁君驷(格力地产董事长)和黄辉(格力电器副总裁)等四名董事候选人中另外三位均顺利当选,其他当选董事包括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推荐的张军督、两家机构投资者(耶鲁大学与鹏华基金)联合推荐的冯继勇,以及三位独立董事。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反映出,格力电器股东之间仅仅在国资委“空降兵”问题上出现分歧,在其他董事人选方面并无分歧。
格力电器作为股份公司,股东投票结果就是公司集体意志的表示。哪家股东提出来的董事候选人,都要得到多数股东(投票权)的认可。国资方只持有格力电器20%的股份,扣除独立董事后的6名董事候选人中,国资方推荐人选4名,占比例高达2/3,落选1人后,国资方推荐董事仍然占非独立董事会成员人数的3/5。
无论相关人士实际内心如何想,珠海市国资委方面对媒体表示尊重格力电器股东大会的选举结果,是对公司治理规则的尊重,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也愿意相信这是真诚的。
市场的指路明灯
当某种商品严重供不应求时,成本1元钱的商品卖10元钱也不足为奇,比方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手机,成本不足千元但卖价超过万元;当某种商品严重供过于求时,成本10元钱的商品只能卖1元钱也不足为怪,比方说2012年山东和河南蔬菜产区的萝卜、白菜由于供过于求卖5分钱一斤也没人要。任何一种商品总是在供不应求时涨价,供过于求时跌价。显然,供求关系在决定市场价格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场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价格,决定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除供求关系之外,供应商的定价技巧和交易双方的谈判技巧,交易习惯及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时代,只要你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轻松愉快赚很多钱就是市场对你的丰厚奖励,辛辛苦苦却亏了很多钱就是市场对你的严厉惩罚。要轻松赚钱就必须会看市场价格,通过市场价格及价格的变化去生产和提供供不应求的商品和服务;如果不会看价格,或生产出了供过于求的商品,那亏本是必然的事。
如果没有真正的市场价格和价格随着供求关系改变的波动,那我们就成了市场中的“睁眼瞎”,任何高智商的人都不可能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做什么为好。市场正是通过价格的涨跌来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
正因如此,所以政府不应该管制任何竞争性商品的价格。在和平时期,政府的首要职能是依法保卫经济的公平与自由(反垄断例外)。政府如果管制价格和干预市场价格,就会扭曲市场真实的价格信号,误导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造成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浪费。比方说,在前苏联时期,政府为了让城里人吃到廉价的面包,于是把小麦的收购价定为1元钱一斤,而把面包的价格定为5毛钱一斤,最终导致即使是最愚蠢的农民都知道把小麦全部卖给国家,然后买面包回家喂猪。
2007年兰州市政府限制每碗牛肉面的价格,北京政府官员和某些不懂经济的学者要求开发商公布房产成本……这些都是非常荒唐的做法和说法,因为在市场经济时代,决定价格的第一因素是供求关系,定价跟成本是关系不大的!
其实,市场偶然出现的暴利现象未必就是坏事,暴利的出现相当于市场拿个高音喇叭喊话,告诉大家现在哪些商品正面临严重的供不应求,即使没有很大优势的人现在想进入这个行业也是有利可图的。同理,市场某些行业如果出现全面微利甚至亏损时,也相当于市场拿着高音喇叭喊话,警告新手不要再进入这个行业,并且提醒在这些行业里没有优势的企业该退出了。
虽然市场经济制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好的经济制度,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经济制度需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有所作为地来弥补缺陷,但弥补缺陷不等于管制价格和使用补贴干预市场。真正的市场价格是让生产者在漆黑中找到指路的明灯,而政府管制价格就是相当于在给明灯抹黑,补贴价格就相当于政府在给明灯喷雾,最终使生产者迷路。
慎用补贴补缺陷
这些年来,政府集中财力配置资源的权力越来越大,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而且造成了大量的官员腐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其主要原因就是滥用“补贴”:经济适用房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养猪补贴、农业开发项目补贴、摩托车下乡补贴、新农村建设补贴……这些补贴为什么不好呢?因为这些补贴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的价格信号,误导老百姓做出错误的选择。比方说:经济适用房补贴受益的最终不是穷人,而是有关系的有钱人和中产阶级;家电下乡补贴和摩托车下乡补贴使喜欢贪小便宜的人把本来应该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的钱,买了可要可不要的家电和摩托车,并且对一种品牌的家电和摩托车的补贴就是对另外一种品牌的歧视,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纵观2008年郑州都市报零售市场,我们看到竞争格局并没有因为哪一家报纸的提价发生大的改变,截至到2008年下半年,郑州都市报市场依然是 “一大四小”的竞争格局。从2008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平均总量与份额对比图中,我们看到,郑州都市报上半年平均总量为37.02,下半年平均总量为41.92,长升13.23;从销量排名情况看,郑州各大报纸的排名没有出现变化,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排序状态,本期销量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河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今日安报》。
从2008年下半年郑州各都市报平均销量对比来看,《大河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销量上一直稳居郑州都市报的宝座,并占据着过半的市场份额,《东方今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和《今日安报》等报纸分割了剩余不到一半的市场空间。其中《东方今报》《郑州晚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一些,《河南商报》销量紧随其后,《今日安报》销量最低,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作为郑州占主导地位的都市报,《大河报》无论在平均销量还是实销率与覆盖率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本期《大河报》的平均销量为24.47份/摊,超过了其他都市报的平均销量之和。同时《大河报》的实销率与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87%和98.65%,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大河报》在潜力空间上也远胜于竞争对手。
《大河报》市场份额过半 呈上扬态势
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大河报》在郑州都市报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下半年市场份额再度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8.37%,其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成为郑州都市报市场的领头羊。其次为《东方今报》《郑州晚报》和《河南商报》,市场份额都在10%以上。《今日安报》占据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在市场中处于附属地位。
从走势来看,07-08年《大河报》的市场份额走势非常稳劲,不断抢占着更多市场空间,在其强势竞争下,《东方今报》、《郑州晚报》和《河南商报》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从平均销量来看,本期《大河报》的销量优势非常突出,平均销量为24.47份/摊,超过了其他都市报销量之和。《东方今报》《郑州晚报》和《河南商报》的平均销量都在5份/摊左右,它们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更为紧密一些,《今日安报》的平均销量最低,为1.08份/摊。在有售点平均销量方面,《大河报》也占据了销量上的绝对优势。《郑州晚报》平均销量上略低于《东方今报》,但在有售点平均销量上要高于《东方今报》。
从覆盖率方面来看,《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的覆盖率都在90%以上,其中《大河报》的覆盖率水平优势突出,达到98.65%。实销率方面,《大河报》的实销率水平排名第一,为96.87%。其次为《今日安报》,为91.51%。其他报纸的实销率水平相对低下,都不到90%。由此可以看出,《大河报》的实销率和覆盖率都超过了95%,市场影响范围最广,销售能力最强,销售状况较好。《东方今报》《河南商报》在覆盖率上有一定优势,但实销率相对低下,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其实有时候竞争我们不是看谁的方案更好,谁的思维更全面,谁的方法更高明,更重要的是速度,谁的动作更快,谁的执行力更好,这才是取胜之道。军事学中有一句话,“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没有机会的时候要等待机会,一旦机会成熟,就要行动迅速,不给对手以还手之力。这是一种速度。还有一种速度,指的是一种方法,不一定到成熟的时候,思考很完善的时候,机会完全成熟的时候去做,而是要立即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改正,去抢占先机,只有抢占了先机才会把握主动性。
二、比较优势
其实在竞争我们不是要做到能力特别强,而是要做到和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我们比竞争对手更好,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这种比较优势,去战胜对手,如果,我们的优势正好是对手的劣势,那是最好的状况。我们要充分强化自己的优势,强化自己的优势比改变自己的劣势更重要,就像在电器中,你没法给海尔比服务,因为他已经做到了极致,你没法给格兰仕比价格,因为他已经降到了最低。你的短板永远都比不上别人的长板,那就是不要去比了,我们要大力加强我们自己的长板,是自己的优势更加有优势。这样我们就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我觉得赵强老师的尖刀理论说的就是比较优势的问题。
三、差异化
比较优势是差异化的一种,他是相对差异化,差异化还有绝对差异化,也叫完全创新,就像在空调领域里,格力的质量一直是一流的,别的厂家很难与之相比,怎么办?创造新的品类,加强差异化,就是变频空调,这样就加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差异化的类型太多,但这是一种重要的竞争策略,对于波特的竞争理论中,差异化、低成本、集中化战略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差异化,低成本也是差异化,集中战略也是差异化。差异化就是创新,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我觉得路长全老师的切割理论就是一种差异化。
四、标准
这个主要针对系统而言,就是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的合理性,在这方面西方企业做的很好,就是制度,标准,操作标准,这是一种系统竞争能力,他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力量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它能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它使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做到哪一种程度按哪一种方法去做。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就是系统竞争力。我喜欢看NBA,我最喜欢的球队不是今年的冠军湖人队,而是亚军凯尔特人队。凯尔特人队就是一个强调标准的球队,每个人的责任,工作标准都非常明确,一旦你给与他机会,他就会给你重击。战胜你。这就是标准的力量。
五、主动性
竞争是一个过程,我们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对手干掉,总要有一个较量的过程,就像拳击比赛一样,能很快KO对手的毕竟是少数,往往都要经过一番苦战,经过力量的一番此消彼长,最终战胜对手,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主动性的把握是最重要的。我们知道在战争中把握有利地形的主动性,把握有力的攻击时间的主动性,对于取胜起着关键的作用,把握主动性有时候都可以以弱击强,改变战局。在企业竞争中,把握主动性也很重要,环境的因素的改变,内部问题的出现,都是机会,都是我们把握主动性的机会。如果,我们在竞争中能把握住主动性,将是事半功倍。
竞争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可能每个因素、每时每刻都占优势,它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强弱变化、大小变化等。扬长补短为根本之策。
一、欧盟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多年来,欧盟证券市场一直超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后,欧盟先后颁布了“准入指令”、“上市名单指令”和“过渡期报告指令”,分别对欧盟上市公司的最低条件、上市前必须列入上市名单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确立了基本规则,用于规范各成员国证券市场。1989年以后,为建立欧盟统一大市场,欧盟通过了“可转换证券共同投资条约”、“投资服务指令”和“金融服务行动计划”,为投资机构在欧盟各成员国建立分支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实行欧盟内部跨国证券交易扫清的道路。随着欧元的启动,欧洲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步伐大大加快,2000年4月,巴黎、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实行合并,组成了欧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欧洲第二”。伦敦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合并虽遭瑞典一家金融机构的敌意收购而搁置,但最近又传出要合并的消息。
在欧盟证券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股东文化在欧盟兴起,欧洲股民迅速增加,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价证券交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提高。目前,欧盟的政府债券市场已超过美国40%,公司债券成倍增长,股市市值总和已超过美国市值的一半,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已有约20%的人持有股票。
二、欧盟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欧盟在证券市场一体化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把欧盟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证券市场分散,带来规模不经济和流动性不高。欧盟15个成员国都拥有自己的证券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例,除了位居世界前六名之列的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之外,欧洲还有10多家包括米兰、马德里、里斯本等在内的数十家中小型交易所,15国所有的交易市值总合仅相当于纽约股票交易所。不仅如此,一些国家内部的证券市场也相当分散,例如德国,除了法兰克福,还有另外包括斯图加特在内的7家股票交易所。
证券市场分散,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使欧洲的投融资成本一直高于美国,欧盟统一大市场的规模经济优势无法成分发挥,严重阻碍了欧盟经济的发展。
2.欧盟缺乏一套清晰的证券市场运做规则。首先,法规不健全,欧盟制定的力图规范欧盟证券市场的各种规则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解释,不同规定之间存在矛盾,各国执行尺度也不一致;其次,各成员国的证券体制和规则存在差异,如跨国担保、投资服务标准、统计和会计制度、投资者资格标准、零售和批发金融市场规则、养老金投资规则、招股说明书内容等不尽一致;第三,欧盟决策程序繁琐复杂,每一项立法平均耗时两年以上,致使欧盟没有抓住欧元启动的机会加快欧盟证券市场的改革,使欧盟在风险投资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和创新方面明显落后美国。第四,监管体系混乱,欧盟各成员国内有40个机构从事证券市场的规则制定和监管,相互分割,权利和责任存在较大的差别,欧盟一级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第五,跨国交易和清算系统互不连接,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3.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证券市场一体化发展。各成员国不同的立法体系、税收制度、政治和文化差异等阻碍了欧盟的证券市场发展,其中税制和企业文化不同是阻碍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国证券经营的税种和税率不完全一致,而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难以在税制上达成一致。比如由于英国和卢森堡对债券和利息收入免税,导致欧盟其他国家大量资金流入这两个国家,债券交易也基本在这两国进行,当欧盟计划统一证券和利息收入税时,英国和卢森堡坚决反对。各成员国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竞争政策、企业文化等使证券企业跨国经营和兼并困难重重。
4.欧盟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不同步。随着欧元的启动,欧元区内金融市场的结算和计价都可使用欧元,但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英国至今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而且何时加入仍遥遥无期。此外,欧盟东扩后,新成员不会马上加入欧洲货币联盟,货币联盟不同步问题将更趋严重,这势必延缓欧洲证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三、欧盟证券市场改革的主要举措
面对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美国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巨大竞争压力和金融全球化挑战,欧盟决心加快证券市场一体化的步伐,加快证券市场的改革。欧盟证券市场的改革思路就是以欧元启动为契机,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套公开、公平、透明的证券市场立法规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范金融风险,维持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欧盟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决策过程和监管的程序化、规则化、透明化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1.加速欧盟证券市场决策程序的改革,使决策程序简单化。针对欧盟立法体系和决策过程繁杂的弊端,欧盟斯德哥尔摩特别首脑会议通过了拉姆法路西提出的欧盟证券市场监管改革计划,把欧盟的证券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分解为4个层次,各层次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协调、互相监督,并在2003年底前完成。第一层次,以现有的立法程序为基础,由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决定欧盟证券市场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集中讨论涉及证券市场的关键问题,不拘泥于技术性的细节问题,以便绕开对每一项立法平均耗时两年的共同决策程序。第二层次,在2001年年底前成立欧盟证券委员会和欧盟证券管理委员会,协助欧盟委员会执行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通过的指令和决定实施细则,并在三个月内就每一项立法框架的技术问题达成协议。欧盟证券委员会的主要智能是制定证券市场规则、对欧盟委员会提供咨询并通过欧盟委员会给欧盟证券管理委员会下达命令。欧盟证券管理委员会由各成员国的证券监管当局组成,负责对欧盟证券市场的监管,保障欧盟证券法律的实施。第三层次,强化成员国内部监管机构的合作和网络建设。第四层次,欧盟和各成员国之间各级立法、监管机构进行合作,保证欧盟统一规则在欧盟内部的实行。
2.修改欧盟证券市场监管的指令和措施,使其适用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形成统一的欧盟证券管理规则。具体包括,投资和养老金基金规则的现代化;国际会计准则的采用;股票市场的单一“营业执照”,即一家金融机构只要拥有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营业执照,便可在欧盟境内自由设立分公司,无需所在国认可;发行商统一招股说明书;金融批发服务市场的互认原则;交易所上市原则等,这些改革可望在2003年底完成。同时,加快2000年3月里斯本首脑会议上签署的“金融服务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改革零售和批发金融市场42项措施的实施。
3.成员国加快本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其基本取向是建立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管的单一金融监管机构,以便明确责任、改进管理、降低成本、增加透明度。英国在欧洲金融改革中首开先河,建立了单一的金融市场全权管理机构金融服务局来监管整个英国金融市场。拉姆法鲁斯领导的贤人委员会认可了英国模式,并提议每个欧盟成员国均建立单一的金融市场管理机构。目前,丹麦和瑞典基本与英国同步;比利时、卢森堡和芬兰也将把证券业与银行业的监管合并;德国已提出将该国的分别管理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三个管理机构合并为一个联邦金融市场监管局的建议;法国也正在讨论合并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市场交易的自律组织金融市场协会和监管银行业的银行业委员会的问题。
四、欧盟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景
欧盟证券市场的改革举措和欧元的即将流通为欧盟证券市场一体化的深化注入新的活力,欧盟统一证券市场的建立不会逆转,这必将推动欧盟经济的发展,改变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格局,加快形成与美国相抗衡的全球另一个证券交易中心的步伐。但在一体化的进程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逾越的障碍,完全一体化的证券市场在欧盟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1.欧元即将流通将使欧盟证券市场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02年1月1日欧元将替代12国货币开始流通,从此,所有欧元区发行的证券都使用欧元统一标价、统一结算和交易,消除了汇率风险,减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刺激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不再从不同国家的角度来进行投资组合,而是以不同的产业比较进行投资选择,这无疑加快了证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随着市场的演进,企业间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一场场价格战席卷全国,其激烈程度也日趋上升。但随着市场的成长和成熟,价格战已难以发挥往日的威力,这迫使企业重新认识价格战,重新认识竞争,以便采取更积极而有意义的竞争策略。
一、价格竞争的利弊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手段,通过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以及对竞争者定价或变价的灵活反应等,来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长期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深受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重视。甚至一谈到竞争,就会想到削价。在一定条件下,价格竞争是必要的。但是,把价格看成决定交易成败的唯一因素,难免会造成价格竞争的泛滥。事实上,单纯依赖价格竞争,有很多弊病:(1)价格竞争是竞争对手易于仿效的一种方式,很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以牙还牙的报复,以致两败俱伤,最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在国际贸易中还可能导致反倾销;(2)纯粹以削价为手段来招揽顾客,虽然可以吸引顾客于一时,但一旦恢复正常价格,销售额也将随之大大减少;(3)商品定价太低,从表现上看价格便宜,可吸引顾客,其实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往往迫使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以致失去买主,损害企业声誉;(4)价格竞争往往使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能继续生存,而资金短缺、竞争能力脆弱的小企业将蒙受更多不利;(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价格越便宜的商品就越有人要,主要是物有所值。因此,价格竞争必须慎重,要综合权衡利弊。
二、非价格竞争将成为市场营销主流
从市场营销环境看,经济、技术各方面的发展,也为非价格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的发展,消费层次的提高,使得购买者的注意力并不仅仅停留在商品价格上,不再是价格越低的商品越畅销,而是越能满足某种特定市场需要的越好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与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从商品自身构造包括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上区别竞争商品。
所谓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非价格竞争策略主要有:
1.差异化竞争策略
与无序的价格竞争相反,差异化竞争容忍对手的存在,通过提供与竞争产品在造型、花色、性能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产品,来争取消费者选购的差异,以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非无中生有,它建立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而市场细分又是建立于顾客需求的差异上。推行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具备更成熟的营销技巧,有足够的实力影响和调节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应从本行业的特点出发,选取为顾客特别重视的几个特点,加以发挥,使本企业处于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的地位,从而建立差异化,形成企业别具一格的创新形象,以获取高额利润,创造企业效益。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质量与别具一格混为一谈,认为质量好就是别具一格;二是差异的实施对成本驱动的影响;三是过分追求差异而忽视整个价格链。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重大失误。
2.战略联盟
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盟,联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在完成共同的战略目标后,这种联盟一般都会解散,其后为了新的战略目标,公司又可能与新的合作者结成新的联盟。战略联盟反映了一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型竞争观念,它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对待竞争者。通过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借助对方来加强各自的竞争力,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从而不断提高竞争的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
3.情感营销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消费者的情感性消费不断增加。现代营销应适应消费者从“量的需求阶段”和“质的需求”阶段向“情感”需求阶段的转变,从设计、包装、商标、广告、公关、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情感设计,把传统经营活动引入到一个全新的情感营销领域。对于企业家和经营者来说,应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或改变销售方式,提供超值服务,使产品散发出来的气氛、情感和趣味与众不同,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
4.商业科普竞争策略
商业科普是以高知识含量为特征的服务过程。它通过把商品知识传授给顾客,使顾客产生认同,从而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
企业通过科普活动实现以知识创造市场,是一个贯彻于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提高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同顾客建立结构性的层次关系。
1.有关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问题。根据我国的《证券法》,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即证监会作为政府监管机构成为证券监管的主导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作为政府监管机构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我国有关法律过多地赋予了其行政监管职能。如《证券法》第179条赋予了证监会监管规则制定权、依法审批核准权、监督管理权、违法查处权等八种职能;第180条还规定其有现场检查权、调查取证权、询问权、查阅复制权、查询冻结权、限制交易权等。其中除有部分准司法权外,大部分是行政性权利。实质上,与其他市场领域的监管机构相比,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已经成为拥有最多行政管理权的市场监管部门。我国证券市场的政府监管实质上仍保留着计划经济以来的行政性监管模式。由于赋予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太多的监管权,使证券市场的监管超出了应有的范围,政府这支“看不见的手”伸得太长太远,触及到本不该由政府监管的私法范畴。例如:为了实现监者管的目的,政府监管机构对发行人和上市公司实行了全面监管,监管范围不仅包括他们的证券业务活动,也包括其组织运行以及经营活动。
其次,政府监管机构过度干预其他证券市场主体,使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等成为其附属物。如《证券法》107条的规定实质上是证监会控制了证交所的经营管理权。又如该法第131条规定证监会拥有核准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权利,进一步控制了证券市场的主要人力资源。这使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实质上变成了监管机构的下属部门或分支机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再次,缺乏对政府监管机构有效的监管。监管者也应被监管,尤其是在其被赋予极大的行政性职能和准司法职能的情形下,对监管者的监管极为重要。但是我国《证券法》对监督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十分简单,仅有寥寥几条,且不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约束性。对违反前述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仅第227条和228两条,且惩罚力度不够。另外,对政府监管机构行使监督职能时的程序规定也过于简单,仅第181条和第184条两条。这与《证券法》赋予政府监管机构的庞大职能和多种措施相比,显得苍白无力,与其逐步扩大的监管权不相对称,难以发挥对政府监管机构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正如学者指出的,如果证券监管部门滥用监管权力,对证券市场正常发展的损害可能比其他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的危害还要大,故约束政府权力的非法膨胀和滥用、确保政府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履行职务,是《证券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基本任务。
2.有关自律监管机构的问题。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否定自律监管的存在价值。由于自律监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较高的自愿性和较低的监管成本,其在证券市场的监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因而在2005年修订《证券法》时,注重构建自律监管的体系,理顺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的关系。一方面,新《证券法》为加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功能而作了如下修改,如:《证券法》第102条从立法上明确了证交所自律组织的地位;第62条、72条以及第102条等扩大了证交所的监督职权。另一方面,《证券法》赋予了证券业协会独立的自律性社会团体法人地位,改变了原《证券法》造成的证券业协会成为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从属机构的地位,并且明确并扩大了证券业协会的自律职能。但是即使是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也未能真正建立起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相协调的监管体系。此次修订不仅未能改变我国证券监管理念和监管体制,反而大大强化了现有的行政化监管理念。在证券市场发展中,政府监管始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很少甚至没有发挥自律监管职能的空间。
二、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建议
1.完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职能。首先,赋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独立的地位。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是政府的行政机关,独立性较为有限,这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决定的,无法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但可以在制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机制设计,如授予其行政审裁权,或是将其管理层任期加以延长以提高其独立性。保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树立其权威性,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真正建立起公平的市场机制。其次,划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监管权的明确界限。应改变政府监管机构对被监管者的“过分关心”和监管方式的“过度介入”,还市公司、证券交易所等独立的证券市场主体地位。同时坚持适度监管的原则,划清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的职能界限,理顺二者的关系,协调发挥各自的功能。最后,加强对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有效的监管。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采取多种间接的手段约束监管机构,如利用多个主体如人大专门委员会对监管机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监管中的不合法行为,以及建立严格的定期报告制度,组成专家小组对报告进行审查。并且,强化监管机构的决策透明度,建立政策公开和执法报告机制,使社会公众能充分了解其行动目的和监督其合理性。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可以强化监管机构的责任性,使其阳光下运行在。同时有关立法应进一步完善证监会行使监管职能的程序要件,提高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完善证监会违规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规制不法监管行为。
黎仕禹:在上周就已经提醒过大家了,目前市场正在酝酿着风格的转换,大家要重点关注蓝筹股,特别是金融和地产等,注意抓住它们的热点个股机会!而在本周内,市场也正是在“优先股”概念和“沪港通”试点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市场出现了连续的上涨,从而促使了大盘的技术面图形不断走好。
从技术面上看,目前沪指5日均线依然还是保持着金叉10日均线,而60日均线是行情的“分水岭”线,大盘站在60日均线上方,并远离了60日均线,这说明行情是持续进行当中的,而一旦大盘跌破了60日均线,特别是以恶劣的技术K线组合跌破,那么就是一波杀跌行情到来。从目前的技术信号来看,大盘正是一波上涨级别的行情到来。
主持人:针对近期的优先股利好消息和沪港通试点,您如何判断其对市场的影响?
黎仕禹:优先股本身就是一个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应有的融资工具,稍微地冷静思考一段时间后,便可以得知,优先股目前并不足以改变市场的本质情况。沪港通呢,也不能算大利好,只能算是“相互安慰”罢了!当然,市场会有炒作,特别是那些本身有A+H股的A股,它们会相互平衡之前的A股与港股之间的折价,使之套利空间急剧减少,而在这其中会造成一些股价的波动,如中国平安的A股股价与港股股价差巨大,会造成它短期内快速波动寻找价值的平衡点。而对于一些早已布局港股的券商来说,如中信、海通、华泰证券等,这则是实质性地利好支持了。
多重利好力推蓝筹股
主持人:大盘在本周反弹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周四受到建立沪港互通互联机制的影响,盘中AH存在倒挂现象的权重股飙升,带动指数大幅拉升,沪指毫不犹豫的突破了半年线。沪深股指均呈现出明显的多头排列,金老师有何看法?
金鼎:先是4月8日成功冲击下降趋势线,随后一个交易日在半年线下蓄势,紧接着周四就直接放量冲过两点压力线、半年线和年线,美中不足的是成交量还没有充分放大,沪市单边1300亿的成交量只是刚好推动权重股上拉!另外我也注意到积极的信号就是创业板公司业绩已率先反弹,创业板业绩普遍良好,部分甚至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去年净利润增速减缓,创业板指也因此经历了一轮调整,但种种迹象表明,在国内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创业板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整体增幅在9.68%至33.2%之间,由此也突显出部分创业板公司上市后已逐渐发展壮大,这也是推动目前行情反弹的一个因素。
主持人:现在银行、地产为首的蓝筹股估值都较低,盘面上长期受压制的蓝筹股集体回暖,金老师觉得原因何在呢?
金鼎:此前蓝筹股的股价已被一再打压,价值投资被严重扭曲,远远偏离正常估值区间。深度看,长期受压制的蓝筹股集体回攻是近期较为罕见的,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多重利好。其一是优先股试点的推进;其二市场对IPO重启时间、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顾虑大大缓解,短期系统性风险有所减弱;其三是五家券商获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这五家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长城证券和华创证券,这为券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加快券商业改革;其四受沪港股票交易互通获批消息刺激,A股市场上含H股大幅走强,其中保险股、券商、钢铁、水泥股表现突出,这对权重股是利好,同时也会重建A股估值体系。
最强下跌或将出现
主持人:针对市场本周的走势,陈老师能否在结构上给大家分析一下?
陈亮:上证指数在多种利好消息刺激下,本周走的让人惊喜。但仔细观察,上证指数的上涨却有几丝隐忧:各大指数并不协调,同时八类个股的上升幅度均有限。
笔者对于1974点所起的反弹上升低估了其力度,但中期大结构判断仍然维持。预期上证指数的反弹立刻或将会在4月21日一线结束,即市场将会开启全年最强的一轮趋势,此趋势是下降趋势。
上周我提出了4月中下旬会开启全年最强的一轮趋势,当时倾向会向下但仍不能确定,通过本周上证指数的上涨,可给出一个答案:全年最强的一轮下跌近在眼前!
3、隔水上锅,大火蒸10分钟。
4、倒入生抽2g,香油1g。
蒸鸡蛋需要多久:只用煮一碗泡面的时间就可以用鸡蛋,水和葱完成的美味料理,软嫩舒服的味道,这是韩国烤肉餐厅常常提供的菜。蒸蛋鼓起来的小技巧,水量,火的调节,和搅拌的方法是关键!
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很多,有呼吸状态、发声状态、情绪状态等等。这些状态对歌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人体就好比是一部大机器,机器是由若干个主体、副件及螺丝钉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个主副件及螺丝钉都起着它应有的作用。人体在歌唱时也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歌唱时的各种状态,都与歌唱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分析、理解、领会歌唱时的三种状态对歌唱是最为重要的。
一、歌唱时的呼吸状态
众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是发声的源泉。它是保持声音强弱、快慢、长短及各种表情技术的基础。所以开始学习声乐的初学者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歌唱时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或者说话时的呼吸,有时相同,有时截然不同。平常呼吸纯为天然的动作,歌唱时,尤其演唱高音或者较难的段落时,呼吸则是高度技术性的,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也就是说歌唱时用的呼吸常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呼吸。在声乐学习实践中,教师常做出各种呼吸训练的比喻,如象闻花那样、象喘气那样、象叹气伸懒腰那样等等。吐气象吹一支点燃的蜡烛火苗、呈一个角度不变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声乐学习者掌握和揣摩到正确的吸气和吐气方法。然而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使学生掌握到正确呼吸来歌唱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以上方法我们都尝试过,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总是缺乏良好的呼吸支持,无论是发声还是歌唱,唱1--2小节旋律就气息不够了,有的泄气放气,有时出现了漏气、气浅,有的凹胸憋气。这时无论教师怎么去提示学生要深呼吸,两肋扩张,舒展胸部等,还是无济于事,学生还是找不到要领。通过几年的声乐学习实践,我认识到产生和形成以上不良吸气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好呼吸时的状态所形成的。不管你怎么吸气,吸多少气,不控制好呼吸时的状态,把气储存好,一张嘴就把气放掉了,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正确的呼吸。那么要怎么样才能较好的掌握控制呼吸时的状态来歌唱呢?应该是当学生吸好气以后,提示学生要把整个吸气过程中的各个部位为展开状态即呼吸时的状态。立即控制好,控制时需提示学生调动起呼吸系统周围的肌肉群的力量,特别是腰部,以及腹部的肌肉力量来控制。准确的说,呼吸状态就是用两肋控制,并保持吸气时全身扩张状态。在发声时感觉气息是往嘴里吸进一样,含着气息唱,这时喉咙是打开的,声音是贯通的,气息不会一下子泄掉,也不至于产生凹胸,挤喉咙的现象。在声乐学习中,通过以上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加强了对学生呼吸状态的强调与训练,从而使学生从理性转到感性的认识上,最后才能使学生一个个逐步改正不良的呼吸习惯,形成正确的呼吸状态。
在声乐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很多。但如忽视了掌握控制呼吸状态这一重要知识的学习,最终会事与愿违,无法使你筑起科学的发声大厦。教师只有不失时机重视到学生的呼吸状态的学习与掌握,才能使学生超过声乐学习中这一障碍,使学习的道路通畅顺利。
二、歇唱时的发声状态
歌唱时掌握好和呼吸状态是首要的,是发声的基础。无论我们怎么样去分析、理解、探讨呼吸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声的正确,唱出好的声音。因为声音才是歌唱中和声乐学习中最终的目的和结果。歌唱就是需要运用圆润、优美动听的声音来表达塑造艺术形象。所以在学习掌握呼吸状态的前提下,认识、理解、掌握好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关键。
在声乐学习中,许多学生喜欢用喉咙叫,发出一种干、直的喉音和白声。这种声音一个是没有良好的的呼吸支托,另一种是没有正确的发声状态。因此唱得很吃力,脸红脖子粗,唱几下声音就疲劳了,或者嘶哑,甚至连说话都变调了。还有的学生把声音灌在鼻子里,从而使声音暗淡、憋闷,给人以挤而不通的压抑感觉。特别是唱高音时,又尖又细,还难以唱上去,出现诸如此类的声音现象,这时如果教师还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呼吸或者反复加以不断的声音示范,而未能抓住产生不良声音的原因所在,恐怕学生难以理解和做到发出正确的声音要求,教师不断的停顿反复讲,学生会稀里糊涂,不知所措,久而久之,还会丧失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的提醒学生是由于未能掌握好正确的呼吸原因所导致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发声状态呢?应该是在保持正确的呼吸状态基础上,自然张开嘴,成半打哈欠状,舌部防平、放松、脸部保持微笑状态,摆正喉头的位置。在此状态下,控制喉咙开放的大小,用气用力的多少,声带闭合时放松的程度,以及上下共鸣调节的多少等。用气息冲击声带,得到共鸣腔体的反射,并且横隔膜及两肋支持住气息,发出松、圆润而又明亮的声音,在整个发声状态的过程中,人体的呼吸器官与发声器官是共同协调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因为人体歌唱器官是一个整体,它们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学习中不可孤立的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歌唱发声技能,而熟练自如的掌握了歌唱时的呼吸状态与歌唱时的发声状态,才能发出好的正确的声音,才能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找的喉咙开放正确的位置、共鸣调节的正确位置,才能发出既明亮又圆润又优美的声音。: